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通用9篇)

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 篇1

河南省延津县魏邱乡沙河初中 刘文梅

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青年教师张丽莉车祸瞬间救学生,双腿被扎高位截肢的事迹一直感动着我们。这位‚最美女教师‛在生死考验的关头,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用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诠释了师德的伟大,用无声的大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她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也是当代青年的楷模,她的永恒的美丽将永远被世人赞誉。作为教师,我们每一位都应当学习她这种临危义举,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爱生如子的高尚精神。

首先,确立‚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记得一本书中提到‚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就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这个解释为我们道出了教育的真谛。那么怎样才能当为好老师呢?我认为,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确立‚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为教书和育人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而是水乳交溶、不分彼此的。在当今社会,师者已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多的是用一颗师爱的心授以真知,用一腔真心的爱育心育人,用博爱的世界观以行导行,就像张丽莉老师那样。

其次,要恪尽职守,尽职尽责。

记得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就是责任心,正是责任心支撑这些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张丽莉老师工作五年来,很少请假、认真备课、为了毕业班的学生,甚至婚后不要孩子,她这种积极工作的态度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她才是辛勤的‚园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她的这种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我们每位教师应当以‚最美教师‛为榜样,积极行动起来,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工作,时刻反省自己,查漏补缺,自己没做到的或做得还不合格的地方一定要加以弥补和完善。如认真地备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耐心地教好每一个学生,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再次,潜心‚爱心教育‛。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教师不好当,教书难教,育人更难‛。孩子太调皮,太难管教,一会儿也坐不住,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其实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告诉我们教书育人很简单,就四个字‚爱心教育‛足亦!全国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学生犹如花园里的小花,要园丁的呵护才能茁壮成长、开花。关爱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真诚、无私、广博的爱是

当代教师应尽的义务。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永远不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之面!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然后用心去观察,用眼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可爱之处,站在亦师亦友的立场,用爱心去融化孩子对我们不信任的坚冰,然后再告诉他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说服、引导和教育,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可爱之处,让他们都知道我们是真心关心他、爱护他、希望他健康茁壮的成长,让他们都感觉到我们发自内心的对他们的爱!最后,学习她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张丽莉老师在车辆失控时,她能奋不顾身、毅然决然地把学生推开,把自己从安全推向危险,在如今实在是不多见,正是这件事体现了张老师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老师的这种高尚情操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工作里,我会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会更加努力把这种精神传授给学生,把学生教育的更好。

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 篇2

当前, 思想素质教育的概念在部分高校有被泛化的倾向, 存在一定的误区, 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思想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应当加以澄清。

1.把握全面性特征, 走出把特色教育当做是思想素质教育的误区。思想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然而, 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 一些人却在手段和方法上出了问题, 把学校特色教育看成是思想素质教育, 忽视了思想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特征。有的只是开展一些课外的文体活动、文艺讲座、音乐、体育竞赛等, 就片面认为这些就是思想素质教育。有的强调所谓特长、特色教育等, 片面认为培养学生特长就是思想素质教育。

2.把握主体性特征, 走出把免试理解为思想素质教育的误区。思想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考试会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 担心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 从而降低考试要求, 甚至放松考评管理、摒弃考试。这实在是误解, 与思想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

3.把握开放性特征, 走出把思想素质教育理解为仅仅是人文教育部门工作的误区。思想素质教育实际上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 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 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全员教育。人的思想素质提高不是开设几门人文教育的课程就可以完成的, 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绝不是某个部门的工作, 而是各个部门共同的责任, 应当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

二、明确目标, 科学确定基本内容

高校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具有很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视野广阔、全面发展的人。围绕目标, 必须科学确定高校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

1.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 应成为高校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 普遍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有助于增强其理论思辨能力, 超越人文和科学认识的界限, 超越功利, 摆脱狭隘,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不断强化学生国家民族观念。

2.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应成为高校思想素质教育的两翼。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一些学生、家长普遍存在功利性的“职业至上”思想, 忽视了人文精神对发展人的心灵、形成和谐人格方面的独特作用。这迫切要求高校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学科的教育。与此同时, 也不能忘记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作为思想素质教育的一翼的科学教育, 重在培养人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科学精神, 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3.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培养, 应成为高校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作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知识学习和情感教育, 帮助学生解除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期容易产生的困惑与烦恼, 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提高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 使之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遵循规律, 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1.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把德育摆在思想素质教育的优先地位, 这是由德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因为德对其他因素起总揽和统帅作用。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即使有再高的知识技能, 也难以为社会作贡献。为此, 一要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学科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影响, 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关怀这一终极价值取向, 引导学生从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与自身的关系中探究自身的存在、本质和价值, 使他们的社会理想、生存意识和自我实现得到升华,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三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培养社会合格公民。四要整合和开发其他课程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引导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注意挖掘人类文明成果, 弘扬民族精神, 体现高尚情操和科学精神, 凸现育人功能。

2.突出人文教育。

长期以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 专业划分过细。目前, 各高校虽然在机构设置上都体现了对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视, 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一定的差别, 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人文方面的选修课, 由于师资力量及学生自身意识等因素, 选修人数也较少;课程设置与实施随意性大, 课程的构成科学论证不足, “拼盘”现象明显。加强人文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它包括教育思想的更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改进, 但最重要的还是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当然, 在教育过程中, 还要注重教学改革,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注意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实施差异化教学。因为“大学教育的试金石不是讲授伟大真理, 而是用什么高明的方法来讲授伟大的真理。所以, 讲授什么不及如何讲授更重要”[1] 。要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指导学生了解掌握和学习借鉴, 接受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注重培养人文精神, 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成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注重塑造人文品行, 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品质, 实现人文教育的终极关怀。

3.构筑网络教育新平台。

网络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中迅速崛起的新领域、新阵地。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加大对校园网络建设的投入, 切实加强学校网络环境建设, 建立一些大学生感兴趣的网站, 建设一批健康、文明并能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网页。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 利用时空交换、虚实交换等手段,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 发挥其各自作用, 形成合力。针对网络中人际互动无拘无束、个人主体性增强的特点, 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 拓展教育空间, 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让学生在虚拟社会中享受主动性, 在网络中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正视网上信息泛滥和思想渗透问题, 引导大学生正确鉴赏事物, 拒绝进入内容不健康、品位不高的网站, 抵制不文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 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分清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不同, 勇敢地面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志愿者行动以及文娱体育等社会实践活动, 激发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以防止沉溺于网络世界。

4.强化“人师”主导作用。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影响深远。思想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卢梭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 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 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2] 高校教师应当在成为“经师”的同时, 努力成为为人师表的“人师”。一是用“师爱”感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 是沟通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的金钥匙, 是学生认知和感受人与人关系的一个窗口。师爱与育人互为前提, 缺一不可。那种对学生缺乏感情, 只管教书, 不顾育人, 对学生逃课不管不问, 课后不辅导、不答疑, 与学生没有联系的教师, 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二是用“师行”教育学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根本上摆脱“为了应试而教”的束缚, 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加强人文精神的熏陶, 营造一种不断追问、反思的氛围, 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亲切、温暖、坦诚的关系, 使学生一走进课堂就受到感染, 受到激励。对学生存在的困惑, 能够进行入情入理的剖析, 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从而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把“道”传下去, 把“德”传下去。三是用“师品”影响学生。教师人格和人品的完善, 将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力, 而且这种力量的影响是深刻久远的。目前, 许多高校强调知名教授要为本科生授课,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名师授课的方式,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知名教授的学问之道和人格魅力。因为这些知名教授在上课的同时, 已把知识的力量转化成人格的力量, 正是依靠这种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 滕大生,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12.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篇3

我校一直重视德育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原则,以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习惯养成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路子,发挥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发挥学校德育领导班子的集体力量,共克时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具体步骤分以下三点:

一、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完善校园常规管理

1.教书育人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实施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未成年人的素质及其道德的形成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来说无疑是重中之重。我校一向重视抓好这几项工作:一是重视师德建设。组织教师重温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国家教育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事业心、责任心、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奉献精神、探索精神、进取精神”的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听专题讲座,观看先进事迹专题片等活动;同时还开展了“树师德师风”的教育活动,在校园中树立了“名师风采”的德育宣传长廊,给学生树立榜样。二是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强则学校强,我们学校根据自身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分批派出,重点进修,其中有名师工程的培训,也有区第二期园丁工程A类学员的培训。我校向来注重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把“教书育人”融入日常教师的培训机制中,将管教管导作为培养年轻教师的策略,鼓励、指导每一位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将德育渗透在每一节常规的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工作上实行以老带新,捆绑促进,在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上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三是建立德育工作激励机制。我校实行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优秀团支部和优秀学生的评选制度,给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辅导员、学生予以优先评选的资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确保德育工作的正常运行。

2.管理育人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部位,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校日常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德育工作首先应落实德育管理组织,学校成立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副校长、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组长等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由副校长主管德育工作。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各种不良的行为及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制定对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适应性较强的管理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具体落实和实施。其次是管理人员的落实,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必须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各负其责。再次是制度的落实,学校的制度落实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学校民主化管理层次水平的高低。依法治校、依制度治校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具体体现,学校的常规管理更离不开法制化和制度化。对于教职工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在日常行为制度范围内,用制度来管人是一个学校管理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为此,我校制定了《升国旗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奖惩细则》、《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班组德育管理量化评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奖惩条例》、《学生毕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德育工作规章制度,做到实施到位,管理到位,确保各种条例的落实,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3.服务育人

我校是个实行寄宿制的全日制学校。为此,我校充分珍惜办学资源,将寄宿这一资源条件优化到常规的德育管理范畴中来,挖掘统一寄宿,统一作息的优势,细化教学活动,寻求服务效果。增设宿舍管理岗位,制定查巡制度,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有效地杜绝了校外不良势力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加强对宿舍的管理改革,组织宿管科,由政教处牵头,宿管负责人员、楼长、舍长参与的科学管理,用量化评分的方式,客观及时地评价每个寝室,把宿舍的量化评分与学生的操行评分、班集体的评优挂钩,采用“流动红旗”、“星级宿舍”的评优方式,充分发挥宿舍文化的导向、辐射、教育、优化、陶冶、塑造、凝聚、激励、约束、规范、调适和慰藉等功能。

4.环境育人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仅是学生的生活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教室是学生学习、交际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授业、育人的地方,师生情感交流的圣地。整洁明快的校园布置可以激发人的灵感,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启迪、激励的作用。我校经政府的投入和几代人的建设,及时地整改校门和科学地布局校园,以花园式学校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错落有致的园林美使人耳目一新,走廊过道上温馨的名言警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教室里展示同学文学才华的“班级文苑”,展现集体智慧的“荣誉栏”,体现同学妙手偶得的“学习园地”,无不展现学生知识构建中“心香的一角”。这些独具个性的“长廊壁画”,独具匠心的教室布局,展现了一个个班级特有的精神与风貌,充分发挥着教室与校园潜在的教育功能与作用。

二、创设育人情境,落实德育教育行动

1.寓德育于课堂教育之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我们学校在制定和实施德育目标时,要把德育工作整体目标分解到各个学科。并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挖掘德育因素、找准联系点、结合点,创设情境、把握典型、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找准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探究主题的思考,以追求“片言明百义,寸水养尺鱼”的德育效果。

2.寓德育于养成教育之中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由于其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中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特别是初中阶段,是形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机。我校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实际,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抓好养成教育。

①从学校日常工作抓好养成教育

根据学校每周的行事周律安排,每个周一早上要举行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学习《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规范训练。让学生明确在校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要求,积极服从学校管理,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从学生日常行为抓好养成教育

由于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呵护,娇生惯养,生活铺张浪费,对钱物、粮食不珍惜,乱丢乱扔现象很普遍。我校在抓这种养成教育方面讲究时效,一是要求值日教师深入食堂真抓实管,每日纠错,二是组织学生反复学习《中学生守则》,采用正面的教育方式,教育学生节俭戒奢。三是开展感恩教育,反思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思一衣一饭,来之不易,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③从榜样身上抓好养成教育

榜样教育即暗示教育,主要依据初中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受暗示性大等特点,将名人轶事、好人好事等列入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中,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使他们感受典型与榜样的力量。

3.寓德育教育于团队活动之中

以团队活动为基础,开展公益活动,我校团支部先后组织了献爱心和送温暖活动。一是去年5.12地震后,给四川灾区捐物、捐款,二是给本县一位姓黄的女学生捐赠医疗费,三是对校园四周实施“爱我家园、绿化环境”等活动,四是带动全体团员学生,前往那甲街头进行“卫生清洁大清理”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项目,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4.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

每一个学期都定期召开家长会和组织教师家访,与家长沟通以求在如何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达成共识。

三、以人为本,深化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1.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由于我们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锐意改革,挖掘教材,大胆创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基础教育成绩显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有一批优秀教师还因此被调入县重点初中工作,其中陆振烈、黄吉堂、甘夫扬等老师,原来就是我校的骨干老师和德育领导小组成员。

2.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我校重视诚信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各年组各班组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守则》、《规范》,围绕《守则》与《规范》开展“我的誓言我践行”的主题活动,开展“尊师重教”等教育活动,举行“我与我的老师”等读书征文活动,加强中学生的道德风尚建设,造就师生之间的鱼水深情,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同时,还开展校园班组卫生区域卫生大评比活动,校园卫生水平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校园四周明亮整洁、宿舍内务井然有序,文明语言此起彼伏,学生逐步形成了懂纪律、守秩序、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3.校园文化正在形成

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为了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走廊与楼梯过道均布置了关于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名言宣传牌。每个班级外墙壁上的读书宣传窗,均由学生自主设计,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定期更换。在班会活动课上,我布置了“每日一读”,有名人读书格言,自创读书格言等。学校阅览室全天开放,校内书卷气息扑面而来,书香芬芳溢满校园。

参考文献:

[1]广西中小学德育读本.广西教育厅基础教育外编印

[2]刘晓明,王丽荣主编.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 篇4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锤炼思想、提高思想境界

工作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平时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创新教学方式,致力于教研教改

教学工作中,我致力与创新教学方式,开拓教育思路,不断吸纳先进的教学理念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上网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多年来,我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写了两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由于自己的不断努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成绩在县教体局组织的统考中,多次名列前茅。除此之外,教学工作中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我是值得依赖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

三、科学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民主开放时代,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创造一种崭新的互动关系, 这必然要求班级管理是民主开放的。要让广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让其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鼓励和支持他们为班级管理出主意,提建议,想办法,并加以重视。开学初,开展了“我能行”的主题队会,精选班干部和督导队员。该放手时就放手,每月的板报,让学生分组轮流办,现在办得很不错。朝会(让学生自己主持)一周一个主题。此外,本学期,我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正、副班长,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及管理监督组长。二级管理:八名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三级管理:督导队员,负责班级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仪等,并做好记录。四级管理: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桌长”、“门长”、“窗长”“灯长”“盆长”等,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让每个学生感觉自己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心里素质得到锻炼,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只有让广大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优化班级管理。为此,本班除了组建一支能管善管的班干部,而且民主选拔了一批精干的督导队员,分别有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仪等督导队员,督导队员实行竞争上岗制。并准备相应的记录本,首业写清加分减分标准。每个星期一的朝会时间各个督导队员分别对上周的记录做公布。每月要对学生的分数做统计,并张榜公布。对分数高的学生通过短信告知家长,并为学生发奖品鼓励。

在充分发挥民主作用的同时,难免在学生中出现一些不协调的言论,甚至是意见相左的情况,这时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便要集中大家的意见,统一认识,采纳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建议,同时保留那些尚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让时间来考验。也就是说,在发挥民主的同时,也必须注意集中,不然会给工作带来障碍。

四、反思、学习,再反思、再学习

如果说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那么反思就更辛苦了。因为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为什么我想学名家大师却总不得要领?为什么我的课堂评价这么干涩?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少了一份自然生成?总结起来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中缺少反思。今后我将一边反思一边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一边反思,一边阅读大量的理论著作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边反思,一边用反思指导教育教学。我将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

教师大计 师德为先 篇5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体会

“传道,授业,解惑”是韩愈先生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但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和进一步深入,要求教师的角色要不断的发生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而且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育人。言传身教,甘为人梯,作为教师,以德为先。这就首先要求我必须是一名拥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行。我认为良好的师德是用爱铸就的。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作为一个从教十多年的老师,我对学生的爱没有轰轰烈烈,而是在平时,润物细无声。

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但绝不是空泛无力,爱似春风化雨,暖了学生的心,同时也暖了老师的心。爱发自于内心,象海一般宽一般深,象我们这个世界一样丰富多彩,充满成功。没有海一般的爱,怎么能从学生的一句问话中,一个动作中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呢,进而使学生发生变化。

课堂上,我是良师,而在课下有的孩子把我当成朋友,甚至把我当成偶象。我的话经常被孩子们写成语录,毕业的时候还会留给我作纪念。许多毕业的学生还时常跟我联系,每次过教师节他(她)们回来看我,提出的要求都是要进我的课堂再听我讲一次课。这是对我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我的付出的一种回报,我感动,我更欣慰。

对学生的爱是具体的,具体到一颦一笑,一言一行,让他们从这些行动中来感受你的爱;对学生的爱又是宏观的,设法了解他,然后设法去改变他成长的环境,让这个环境变成适合于他的学习氛围,那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成功,让孩子懂爱,会爱。

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她学习不错,但是因为父母离婚,原来跟母亲改嫁住在一起,但是继父又不能容她,她只好跟姥姥住在一起,姥姥的脾气还有些暴躁,所以她的性格很是另类,不合群,没有要好的朋友,看问题很是极端。到初三我接了她班的历史课,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她,第一次月考她除了历史其他科都非常好,于是我开始注意她,并且单独找到进行分析。但是我明显感到她不是很买帐。后来我从班主任老师那里知道了她家里复杂的情况,觉得这个孩子缺少的是爱,所以我就特别对她好,无论是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发现她的手冻了,我就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她姥姥家供热不好,学习到十一二点钟,所以手就冻了。我就到商店给她买了魔术手套送给她,她当时抱着我就哭了,她说“家里人没有一个人能想到给她买一副这样的手套”。我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爱。我们成为了好朋友,她有问题会来找我解决,有心事会来找我谈谈,有喜悦会和我一起分享。在我的开导下,她和她妈妈的关系有了改善,对她父亲也有了谅解,还特意去地了她的父亲。她上了高中,班级到高三特别乱,所以高三后期她准备回家复习,姥姥和姥爷总是拌嘴,不能安心学习,所以找到我帮忙,在她妈妈的默许下,我在我住的宿舍隔壁帮她租了一间房,方便照顾她,一直到高考完。现在她上了大学,经常给我打电话,在她的QQ分组里,把我分到了“家人”里,这让我心里暖暖的。前几天和她在网上聊天,她说:“在我没法感受到亲情、没学会感受亲情的那几年,谢谢你陪在我身边,真的,谢谢。”做为一个科任老师能让学生感受到亲情,我感到非常欣慰,也有几分的自豪。那天谈话后,我写了一篇题为《给我的弟子们》的日志,在回忆中重温了我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与他们共同成长是一个美妙的过程,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以师爱为本,没有爱的教育是空洞的教育,我将与时俱进,跟随学生的兴趣,适应时代的发展,树立良好的教育心态,认真积极的面对生活,面对工作。携梦启程,为爱坚守,是我不变的承诺。

最后用三个“共同”来自勉:

共同感受——感受学习的过程;感受同行的情谊,感受生活的美好;

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 篇6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合水中学 罗增平

关于德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心,国家重视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重视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常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期,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的初中学生,正由儿童向成人过渡。他们思想单纯,爱好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大,但由于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教师运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要求,德育对于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的重要作用。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在教育工作过程中落实执行以下几点:

一、思想认识到位是德育工作的前提。

鲁迅先生说过:“你想知道我们未来民族将是怎样的吗?那么好吧,你就看看现在我们的青少年吧,他们的精神面貌怎样,就可以预测到我们未来民族的面貌。”先生说得何等深刻——塑造孩子的心灵就是塑造我们未来的民族之魂!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很多教育者都能意识到,但它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却是多数教育者认识不到的。艰巨性主要表现在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些错误论调和作法克服的过程中。首先是“以智育代替德育”论,德育被当作可有可无的陪衬物;其次是“以管代德”论,只要学生没有违法、违纪现象就是德育工作取得了效果;再次是“以乐代德”论,持这种观点的人大搞教育形式的多样,一味强调寓教于乐,忽视或否定一些必要的灌输、正规讲授、学习讨论。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讲的就是教育尤其是德育的长期性,高质量的教育就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更要与时俱进,滋润心灵的细雨,丰富情感的体操,要让学生接受、喜爱、认可。德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粗糙,不能贪图政绩。

二、育人先育师,育师德为先。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话的意思是领导者本身正直没有偏差,就是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倘若自己都做不好,就是有命令,人民也不肯听从。我认为这句话不完全是对领导说的,而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常言道:“正人必先正己”,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怎么去要求别人,要求别人做的自己要先做好,禁止别人去做的,自己先不要去做,惟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各方面都能为学生作出表率。一个自己不守纪律、不讲文明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将来为社会所器重并委以重任的人?所以,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三、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人常说:能不能干好是能力问题,想不想干好是态度问题。在能力和态度两者之间,我认为态度更重要。由于山区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见识少,知识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面对需要识记和理解的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许多学生怀有畏难心理,往往以自己“笨”为理由,为自己的懒惰开“绿灯”。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深入细致地作开展工作,使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在实现目标和理想的奋斗中自觉端正学习的态度。同时,我们还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在各班级,我们可以设立“进步奖”,给予有较大进步者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整体成绩的提高。

四、以情感人,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

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班老师应该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生活中,尽量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

通过班主任如何抓好德育工作,当然远远不止上述四个方面,其方法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但我想,如果在班主任工作中,老师能长期有意识地注意这四个方面,一个良好的道德个性是一定可以培养出来的。当然,学校的教育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的发展。但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尤为重要。学校教育是基础,只有在学校的教育下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长大之后才不会走弯路。在全国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让我们的教师作为育人的先行者,一身立教,以身作则,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因素,让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教育 德为先学为本 篇7

一、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因素

1. 家庭因素。

首先, 现代社会大多数的家庭是独生子女, 从小便在家里娇生惯养, 在家庭内部说一不二成了“小皇帝”, 但父母的迁就、溺爱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专横、任性、懒散、依赖等性格特点。还有一些由于社会生活压力大而外出打工的家庭, 孩子被留在爷爷、奶奶家里而成了“留守儿童”, 另有一部分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孩子得到的爱不完整, 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缺乏自信从而形成孤僻、自卑、自私、自暴自弃等性格特点。不利的成长环境严重影响了孩子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形成。其次, 家长忽视或无视自己的言行, 缺乏应有的正确表率, 因此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 极易使孩子的心灵、行为受到诱惑和影响, 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不良品行, 做出那些令人吃惊的行为事件。

2. 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使得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各种思潮冲击着整个社会, 纯净的学校教育内容同复杂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 使得学生思想混乱、情绪波动。首先, 社会上不断滋长的“一切向钱看、及时行乐”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淡化了学生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其次, 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 如走后门、请客送礼、以权谋私等, 也在不同程度地污染着孩子单纯的心灵。另有一些不法人员也趁机以各种各样的物资利益去诱惑孩子把他们拉向罪恶的深渊。最后, 随着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 那些不良视频、电影、书刊、杂志等也在不同程度上污染着学生的思想。以上种种社会现状严重地妨碍着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

面对当今家庭和社会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那么我们应如何去弥补这些不足呢?

1. 从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我们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首先要认识德育教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 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我们要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学习中去了解感受那些热爱祖国的志士、修身立德的贤士、齐家治国的英雄们感人至深的事迹。如“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 等等, 在思想上陶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激励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2. 纸上学来终觉浅, 落实德育须躬行。

(1) 言传身教、陶冶感染。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 要从自身做起这也正是对“师范”的很好解读。“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 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在现代家庭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 孩子在家做家务的很少, 个人自理能力也很差。如个人的卫生、日常的值日和每周的扫除活动等都弄得乱七八糟, 因此我经常亲自带领学生和他们一同劳动、整理个人内务等, 对于在劳动中表现积极的同学要充分的给予肯定赞扬, 我的做法不但起到了榜样的带头作用也使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对于在学习上落后的学生或那些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我都给予他们正确的评价, 适当的表扬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 鼓励和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因此我们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不论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还是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 或是自身有障碍的学生我们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 社会实践、参与活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止于言, 还要在实践中用实际行动去强化验证, 如在向灾区捐款、捐物和向贫困地区捐赠图书的活动中让学生观看相应的视频资料, 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班团会, 使学生懂得应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并畅谈自身的感想感受积极主动地为灾区、贫困地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学雷锋活动中充分利用“学雷锋活动月”对青年团员开展“学习雷锋事迹, 学习雷锋精神”的教育。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外, 清除街上小广告及白色垃圾, 到公园进行“环保游”擦洗灯柱、擦座椅、擦标示牌等。他们不怕脏、不怕累, 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3. 严格要求,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良好的品德。

古语有训:“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良好品德的形成要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 针对学生违反日常规定和一些没有礼貌的行为, 应及时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疏导, 以防微杜渐。因此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陶冶感染和实践活动外, 还需日常的严格要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正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所以家长有必要杜绝前面所提到的那些不良嗜好, 家长也要正确引导和严格要求使孩子远离那些不良的社会风气, 这是孩子养成良好品德的重要保障。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学生, 更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密切配合, 对学生集体的关爱及道德的约束, 以促成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食为天 安为本 味为先 篇8

前不久带着这些疑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邀请专家和媒体代表,走进百年企业李锦记,围绕食品安全这一全社会热切关注的话题,针对传统调味品展开科学家与媒体之间的对话。

注重口味的中式菜肴

促使调味品产业迅速发展

几千年来中国流传着:百姓居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大约在3 600年前我国就有了五味之说,即甘、咸、苦、辛、酸,最初记载豆麦酱的是西汉人史游的《急救篇》中有“芜荑盐豉醢酢酱”,东汉有“正月可作诸酱。至六七月之交,可以做清酱”的记载,唐朝酱油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调味佳品。1 300年前,制酱技术传到了邻国日本,大约在1 000年前,酱油一词出现,大约在200年前出现的老抽、生抽,成为酱油最早功能分化的标志。10年前,出现了蒸鱼豉油,标志着功能酱油的出现;5年前中国酱油每年产量已经达到了500万吨,占到了调味品行业的50%。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孙远明教授这样讲述着调味品酱油走过的历程。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高速发展。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9 551.8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24%;与2011年相比,同比增长21.7%,成为中国工业经济整体下行压力中重要的支撑板块和拉动内需的主体。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也有了显著改善,趋于稳定,处于有序、可控、积极向好的态势。

自古以来,我国注重饮食尤其是菜肴的口味,这其中调味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调味品在烹饪、饮食和食品加工中用于调和滋味、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我国目前调味品生产企业有3.8万家,总产量1 000万吨,总产值1 300亿元。从农田到餐桌调味品的食品安全和管理至关重要。

从“神十”带上的调料

看食品科学化至关重要

李锦记的四川风味麻辣酱,蒜蓉辣椒酱、香辣酱、番茄沙司、泰式甜辣酱、豆瓣酱6款酱料产品被带入“神舟十号”成为航天食品。这些酱料与大众餐桌上的酱料并无本质不同,特殊之处在于:一要适应太空环境的特殊包装,二是在太空环境中,人的味觉会有一定的变化,所以根据要求对酱料的口味作适当调整,以满足航天员口味变化。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惠中表示,航天中心对航天食品有一系列的严格要求,食品安全和适合太空环境使用是先决条件。从中我们能深刻地感到,食品科学必须走进我们的生活。

当然,无论科学怎样发展,传统工艺的保留是保持风味的重要环节。很多酱油由于添加了增鲜剂变得很鲜,淡化了做酱油必须放盐的环节。但其实盐仍在其中,人们不知情地会过多地放盐,所以吃完这样制作的食品后感到很口渴。

尽管食品工业在进程中有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但有一点必须承认,食品工业化程度对人类食物的影响是巨大的、功不可没。典型的事例为,英国科学家对1934年至2010年英国家庭烹饪时间的变化进行了一次统计发现,1934年英国家庭主妇每天做饭时间需要2.5 h,1950年需要1 h,1970年为30 min,1999年为15 min,2010年只需8 min。食品工业的革命和进步,使得英国家庭赢得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她们可以去享受娱乐、读书等生活。

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有贫困人口需要解决基本的吃饭;一部分需要吃好的问题;共同面对的食品安全问题;3.5亿人面临慢性病的危机,吃出健康的问题。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食品科学的支撑,任何想回到老牛拉车耕地、大粪施肥时代的想法都将养活不了如此众多的人口。

食品科普知识的不足

导致对食品安全问题认知上的偏差

很多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们可能还会清晰地记得,很多孩子吃塔糖来驱除肚子里的蛔虫。1988年杭州孩子各种虫的感染率还高达76%,2009年已经降到了1.1%。是什么原因?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胡小松教授明确指出:“是农田不再使用大粪施肥,改用化肥的成果。”食品生产基地化的供应、中央厨房集中化的加工、连锁化的经营是食品科学化的必然之路。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刘秀梅教授在此强调,由于对食品安全风险、尤其是传统调味品安全风险沟通的不足,引发了消费者与专家、政府之间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偏差,从而造成了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信心缺失。一个例子,1873年提出加热杀菌理论,形成现代食品热加工技术体系。“热杀菌应用已经近200年了,但现在仍有人在宣扬‘罐头里含防腐剂’,这其实是对食品科学不了解的无知传说。”胡小松教授在演讲中明确指出。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黄克江 篇9

江小

黄克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衡量一个合格教师的首要标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从严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切实做到以下几点,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性。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师德是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衡量一个合格教师的首要标准。在学校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我自己的信条: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平时十分注重理论学习,研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有关内容,积极参加师德师风的学习和讨论,深入地剖析自己,反省自己、认识自我,时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内心经常提醒自己“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把它作为自己的行动特别是自身修养的指南。确立自己内在的荣辱观、善恶观,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修养。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

注意教学艺术,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关心爱护,让他们乐于接近自己,接受自己的教育。即“亲其师,信其道”。尤其对待后进生,我注意从思想上、学习上多关心、多辅导,给予“偏爱”;还从生活上多照顾、多帮助,给予“厚爱”。我们班的李艺欣同学,二年级得过一阵病,期末考试都没参加,家长又不想让孩子留级,勉强升入三年级,学习吃力,得知这一情况,对于平时非常胆小、内向、自卑、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她,我不是疾言厉色地进行指责,而是从各个方面多关心、帮助她,上课多给她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且多表扬、鼓励,课下多次找她谈心,了解她的学习、生活困难,给她补课,还多次与家长联系,给她介绍辅导孩子的方法,每次考试前给她减轻压力,使这个孩子慢慢找回了自信,成绩进步提高很快。在平时教学中,真心关爱孩子,切实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坚持轻负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让孩子多读书,学做人,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让孩子热爱学习。

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课堂教学,努力挖掘师德的深邃内涵,探求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发扬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以身作则,在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和同事们一起,在教学上不断创新,在专业上不断提高.“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并且不能满足于有了一桶水。”平时我是这样不断告诫自己的。为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我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及时“充电”。

在教学中,我大胆创新,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对他们进行发散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上,我力求思路清晰,教法科学,学法先进,活动安排合理,教学效果显著。所以从备课、写教案到上课等每个环节我都悉心研究、精心设计,博采众家之长,创自己之特色,做到每讲一堂课都“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课中含金,课中有乐。”因为有了充分而精心的准备,勤奋而严谨的治学,所以在课堂上我挥洒自如,树立了威仪,而且我的课也总能让学生感到充实、新颖、欢乐。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尝试,在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安排方面我有了很深的感触。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利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来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引导他们认识文化知识,对他们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使孩子德才兼备,早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上一篇:浅论提升农村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下一篇:条令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