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应简约而不简单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简历应简约而不简单(推荐10篇)

简历应简约而不简单 篇1

(编辑:中国招聘热线阅读:1800)

在简历修改的简历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简历太罗嗦,这并不是说简历的页数太多,或者篇幅太多,而是内容太罗嗦,从标题往下读,五行之内都看不到重点。这样的简历别说是一天收到成百上千份简历的HR,随便抓一个路人甲乙丙都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同学会问,什么是重点?我觉得我的简历都是重点,删掉哪一个都不行。那么尝试问自己:如果你应聘的单位只给你一句话介绍自己,你会选择什么?两句话呢?三句四句呢?依照顺序,将这些信息排在简历上,你简历中的有效信息一定是最抢眼的。

第二个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许多人只有一份没有求职目标的通用简历,这样的简历肯定是没有针对性的,如果你的简历什么职位都可以投,它能体现出你的核心能力么?确定求职目标是件纠结的事,但是这是你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根据不同的求职目标制定多份简历也是件费时费力的事,但是好工作,就在于你的坚持。

第三,简历各部分的排列顺序问题。简历控遇到过一份简历将兴趣爱好(内容只有篮球和动漫两项)放在第一位,简历控想了很久也不能参透作者的用意。根据多年的简历指导经验,简历控建议简历各部分内容的排列顺序如下:个人信息、求职意向、自我评价、工作经历、教育背景。

简历应简约而不简单 篇2

一、教材研读忌浮光掠影

教师在研读教材的时候要找准重点难点,有些时候,因为心境、状态或者以往教学过程的影响,教师容易对现有的内容产生“非常简单”的印象,从而浮光掠影般地进行教学,在这样的空洞教学模式下往往触碰不到学生内心深处最迷惑的地方,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打了折扣。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平均数”的教学,很多教师认为平均数的求法“先加后除”与“移多补少”非常简单,所以把教学重点放在感知平均数的作用上,在课堂初始往往采用多种方法来采集数据(有时候随机生成的数据还不太易于计算),使学生感知应用平均数来解决问题的意义和必要性。这样的设计本无可厚非,但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在运用两种方法来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经常会遇到困难,实际上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求平均数都是先列出一个参照,然后跟这个参照来比多比少,再计算出平均数是多少。这样的方法实际上是教材中揭示的两种方法的结合,在生活实践中被反复证明了其简洁性和优越性。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教给孩子这两种方法后听之任之,而要将教学重点设为“双核”:指导学生优化算法、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在这样的“怎样算最便捷”的探索中学生也能进一步感知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促进理解深化。而且今后在具体问题面前,学生灵活选择最合适的方法的能力也必然会有所提高,使得计算正确率得到保证。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设计,应该怎么来教,那么我们对于学情的把握会越来越准,对于教材的把握也越来越稳,这样的课堂才能直达主题。

二、课堂指导忌蜻蜓点水

简约的课堂教学提倡“三不讲”,目的在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学生自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能刻意追求简约而蜻蜓点水式地带过,要在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将认知模糊消灭在萌芽状态。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分数的乘法”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出示课件:第一根绳子用去了五分之三,第二根绳子也用去了的五分之三,哪一根剩下的多?有的学生说,一样多。有的说不一样。原因是不知道绳子原来的长度,所以无法比较哪一根剩得多。在这个片段中,学生确实找到了无法比较的原因,但是所有学生都听懂了吗?也许未必,因为他们脑海中本来就缺乏这样的表象。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分类讲解:假设原来的绳子长度是一米、大于一米和小于一米三种情况,分别画图来比较,让学生发现用去五分之三米的绳子是一个定值,不会随绳子长度变化而变化,而“绳子的五分之三”会因为单位一的变化而变化,这样让学生找到问题的本质,其实这个问题是考查一个分数与大于1、小于1和等于1的三种数相乘会出现什么情况,并结合线段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在以后类似的问题前面,学生才能够轻松解决,如果题目发生变化,学生也能调动相关知识来尝试解决。

三、练习反馈忌简单粗浅

练习反馈环节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一是巩固当堂知识,二是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在练习反馈中遇到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对学生的错误不仔细分析,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那么下次学生还是会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一错再错,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更难以扭转。

例如,教学“分数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时,有一组巩固练习题:三分之二是多少的五分之三?三分之二是五分之三的多少,三分之二的五分之三是多少。交流反馈时发现许多同学搞不清这样的问题,随意使用乘除法来运算。面对这样的情况,是简单地一带而过呢,还是寻根溯源,帮助学生跳出泥潭呢?我果断地选择了后者,于是先请错误的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再由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每组数量关系中的单位1,找到数量关系式后再根据每个关系中未知的量是什么来确定用什么方法解决。之后加以几道相似题型的巩固,整个流程在七分钟左右,值得高兴的是,课后练习反馈,这种题型学生在独立练习时正确率有非常显著的提升,说明了精细化处理的成效。

“简约”而不简单 篇3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把握 “小练笔”的最佳时机呢?

一、在文章情感共鸣处,将情感沉淀下来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感悟,积累了情感,此时,我们捕捉情感的积蓄点,让学生及时练笔,会是一种很好的效果。如一位老师在执教《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了小练笔:

师:同学们,在这个圣诞节的夜晚,生活贫困的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着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你能谈谈对“给予”的理解吗?

生:给予就是“无私奉献”。生:给予就是“帮助他人”。

生:给予就是“相互关心”。生:给予就是“关爱、爱护”……

师:老师真高兴,大家理解得很好。老师也深深地被这个故事打动了,特别写了一首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一束花,一句话,

送去的是温暖,表达的是关爱。

汽车上,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

她,扶着车子摇摇晃晃。

我,毫不犹豫,把座位让给了她。

她冲我微微一笑,

那一刻,我明白:给予是快乐的。

伸出你的手,别人握住的是力量。

露出你的笑,别人感受到的是阳光。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有没有因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的时候呢?请你把诗中第二小节的前四行换成你自己的经历,写一写好吗?

学生的感受在较好的学习铺垫下,在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下凝结成文字,纸面上便流淌出五彩的语言:

生1:美术课上,同桌忘了带水彩笔,

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雪中送炭,给她递上画笔,

她感激地望着我,

那一刻,我明白:给予是快乐的。

生2:那一天,天空乌云密布,

我把邻居奶奶家的衣服收进了家。

晚上,我把叠好的衣服送到她面前,

奶奶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

那一刻,我明白:给予是快乐的。

生3:妈妈下班回到了家,

她,一脸的疲惫。

我悄悄地走进厨房开始淘米做饭,

妈妈用大手抚摸着我的头,

那一刻,我明白:给予是快乐的。

……

二、在文章精彩经典处,将精彩模仿下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文章最经典的地方入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沉淀方法,在练笔中模仿文章的写作。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课文《东方之珠》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具体介绍了香港的景观。作者分别以“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等句作为每一自然段的总起句,概括介绍香港迷人的海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的特点。这种典型的先总起后分述的段落形式及打比方的描写手法是学生片段仿写最好的范例。结合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就以这篇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以“香港太好玩了!”为总起句,写一小段话介绍自己理解中的香港。这样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宽阔通道,使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三、在文章留白处,将情感丰满起来

很多文章读起来意犹未尽,引人深思。我们正好利用这一点,结合学生好奇与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参与文章的续写创作,提高学生练笔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我设计这样的练笔:

作者和扫路人有一个30年之约。假设30年后,作者重游天游峰,再次和老人相会,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动笔写一写。

我在教室里巡视目光不由得被前排的同学吸引。

徐豆豆写到:“30年后我依旧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30年前那位扫路人——他脸上明显多了几条皱纹,但还是精神抖擞;面色更是黝黑了,可能是工作的缘故吧。淡淡的眉毛下,一双依旧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倍感亲切。

……

谢小玉写道:转眼间,30年过去了,我又来到天游峰,又遇到了那位慈善的老人。他比30年前瘦了很多,头发都白了。他已是一位百岁老人,但他仍在天天扫着天游峰的石梯。

我走到老人跟前,老人抬头看了看我,又擦了擦双眼,高兴地说:“啊,原来是30年前的那位小伙子,你可真讲信用,说30 年后来看我,你还真来了。” 老人立即又热情地引我进了他的小屋——那已经是破得不成样子的小屋,老人照样给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我笑了笑说:“您说话也真讲信用,说过30年后照样请我喝茶,您还真做到了,您的记性真好。” 说罢,我们俩又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传遍了整个屋子,连树丛中的小鸟也叽叽喳喳地”笑”着,我和老人又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四、在文章思辩处练笔,让灵性飞扬起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某个问题产生不一样的观点,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所谓不辩不清,学生通过辩论,不仅阐述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我们可在这“辩”处设练,把辩论的理由写下来,这正是梳理学生思维、锤炼语言的好机会。

是小练笔记录下学生瞬间的感受,是小练笔记录下学生心理成长过程。写小练笔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更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也许他们的想法还不太成熟,但他们在思考。相信,只要学生在小练笔中积累的生活场景多了,生活体验丰富了,学生就不会再把写作当作应付的任务,而是情感的释放、生活的再现。让我们致力于优化课堂小练笔的实施,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并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写作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吧!

语文课的追求――简约而不简单 篇4

语文课的追求――简约而不简单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学 蒋治平

【摘要】课改至今,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又开始走上了偏难繁重的老路,教学目标多而难以达成,教学内容量大而艰深繁重。原因颇多,比如各种理论的干扰,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等。要解决该问题,还必须在课堂的“简约”上花功夫,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两点:教学目标简要而得当,教学内容简明而有度。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简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传承了课程文件的一贯观点,然而,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统一”的讨论在语文界从来没有停止过。新课改以来,广大师生在落实课程理念、达成课程目标、完成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课改成果。但是在求新异、创高效、促互动的改革浪潮中,语文课堂教学似乎又走入另一误区:追求课堂的大容量和所谓的文本深度分析及课堂教学形式的花哨。或是试图面面俱到,不愿也不敢忍痛割爱,有所取舍;或是过度拓展,作脱离实际的延伸与挖掘;或是看似热闹实际无效的合作学习与探究讨论;或是大量使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媒体手段,形式花哨却效果平平。尤其是高中语文,既要应试又要改革,既要工具又要人文,结果是走上偏难繁重的老路,教师声嘶力竭,身心俱疲,学生苦不堪言却收效甚微。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高中语文如何回归本真,这是广大教师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仅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两个角度,就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成因和回归作粗浅的理性思考。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追求:简要而得当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处理不当也会误入歧途。

1.现状:“超重”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毕竟不能等同于课堂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总喜欢知识和能力目标一二三;过程和方法①②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甲乙丙。这在某些课堂可能需要,但如果每节课都这样八股式的.罗列就没有必要,显得有些“超重”.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以课文的人文内涵来组织单元的,这体现了国家对语文人文性目标的重视,但有些语文教师却在课堂上大力开展思想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极尽煽情、蛊惑之能事,结果语文课堂在努力“耕别人的田”的时候,却把“自己的地”给荒芜了,语文课堂承受了本就负担不起之“重”,焉能不既繁又偏。

2.成因:各种理论对一线教师制订教学目标的干扰

现在一线教师能接触到的理论可谓纷芜繁杂,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及那些基于理论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理念、新模式层出不穷,但是,那些理论要么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要么在与现实结合时显得严重水土不服。而广大教师又很难具备一双能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慧眼,()加上有些理论本身就颇具争议,但为了能跟上时代潮流,迎合某些专家和领导的口味,老师们只能“赶鸭子上架”,其结果是邯郸学步,画虎不成反类犬。

3.回归:教学目标应简要而得当

对各种理论,广大教师可以借鉴,但绝不能轻易盲从,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就课堂教学目标而言,能做到“简要而得当”即可。

“简要”意味着目标要少而精,这是由课堂时间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为了教师容易操控和测量,学生容易理解和达成。而“得当”意味着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及文本的需要,还包括恰当的语言表述。苏州大学文学院王家伦教授认为“目标少而精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重要原则”,“一节课只有40分钟或45分钟,不可能达成多个目标,能达成‘文’ ‘道’各一个目标,即‘一课(一个课时)一得(文道各一得)’,就已是成功”.而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语文课程目标”,要“从单元目标出发”,同时,“必须倾向文本的个性”.对于目标的语言表述,王教授认为“恰当的目标表述应该是一个完整句。”以“文”的目标表述为例:一为“主语”,由于主语统一为“学生”,故一般情况下可以省略;二为“途径”,即通过什么过程和方法达标。“

例如《沁园春・长沙》(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这是高一新生入学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鉴于新课标有”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感受“的要求,而本单元的专题是”向青春举杯“,人文内涵和人文目标非常明确。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制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①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掌握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②通过品味语言,感受理解作者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追求:简明而有度

相比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内容的容易确定,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却是一件让人感到困难和困惑的事。

1.现状:”贪得无厌“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有时我们会发现,越是负责任的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时,越不会作大胆的舍弃,有时我们还会在高一高二的课堂里看到本不应该过早出现的各种高考例题,在高三的课堂里,会看到恨不得把所有能力训练都涵盖在里面的所谓大容量。语文老师就像是那贪心的蟥Z”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这不是很可悲吗?

2.成因: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导致教师选择的随意性

上述现象的出现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关。关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有过精辟的阐述,他指出语文教学内容”它包括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重构“”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对课程内容的创生“.可见,教学内容选择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既是执行者又是创生者。但语文学科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许多目标的达成是无法量化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见效的。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必修一至必修五都是以人文目标组成单元,每一单元对人文性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必须指出,这些要求是不成体系的,彼此间也是缺乏联系的),但对语文的工具性目标却鲜有涉及,那么,这个单元在实现人文目标的同时该如何来界定工具性目标呢?老师看上去有很大的自主权,但这种自主权有时却会带来很大的随意性。

3.回归:教学内容应简明而有度

教学内容说白了就是教什么的问题,它包括教材内容及教师为了实现目标而补充的内容。笔者认为,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除了要遵循教学目标以外,必须做出一定的取舍,即要做到”简明而有度“.

”简明“就是说内容应该精简明确,不宜多横生枝节。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对一节课学生能够接受的容量以及能够达到的程度有充分的考虑和准确地判断。”有度“则是指内容必须控制在语文的范围之内。

语文课教学内容最容易出现繁琐问题的是”拓展延伸“环节,”拓展延伸“往往意味着要把课外的内容引进来,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课堂教学内容游离于目标之外,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因此,拓展延伸的角度最好只有一个,而且应该是从”文“的角度,即语文的工具性目标。王家伦教授指出”语文课的拓展延伸应是‘语文’的拓展延伸,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放在第一位“,”就‘文’而言,如该篇课文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应该顾及一点而忽略其余,即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此,笔者深以为然。比如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选修)时,最好找一篇同样是写人的散文,从”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角度而不是从”母爱“的角度进行拓展延伸,唯有这样,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网易HR说简历:简约不简单 篇5

1,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在以往的简历中,有一类简历会被HR和用人部门筛选掉,那就是犯低级错误的简历。在这里试举几例:曾有一位同学的 求职 信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感谢您在白忙之中查看我的简历”,这让HR们哭笑不得;也曾有同学写了一份很优秀的简历,但是通篇都没有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笔者也曾收到过一份申请网易邮件事业部产品策划相关职位的简历,他以往的实习经历也很丰富,但是他写的几个关于邮箱的研究心得用的不是网易旗下的邮箱实例,留的联系邮箱也不是网易旗下的邮箱。其实这类简历并不一定不优秀,但是他们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就是没有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如果简历中出现低级错误,难免会给HR留下“粗心”,“不重视该职位”等印象,所以也就容易被筛选掉了。

2,尽量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简历,就是“简约而不简单”的履历。很多同学写简历,会把从小到大所有的实习工作经历都写上,有的甚至包括小学中学时候参加合唱团、得过大红花等光荣事迹……,

这样的简历,要么很长,要么逻辑不清,大家要理解我们看简历的时间也是有限滴。建议大家的简历包括这些内容就可以了――个人信息(包括联系方式)、学习经历(高中以上)、实习经历(与申请职位相关的)、课外活动及志愿者活动、重要奖励、论文及作品(发表过的)、重要技能、 自我评价 。这些内容要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来写,尽量写重要的,能够吸引HR和用人部门眼球的,尽量不要长篇大论、洋洋洒洒。一般来说,一页A4纸就足够包括所有重要的内容了,如果超过了一页纸的内容,那建议这位同学还是尽量挑重要的留下,剩下的在 面试 阶段来表现吧:)。

简历应简约而不简单 篇6

一、背景与立意

1. 原题呈现: 如图,矩形ABCD中,AB = 3,AD = 4,E为AB上一点,AE= 1,M为射线AD上一动点,AM = a( a为大于0的常数) ,直线EM与直线CD交于点F,过点M作MG⊥EM,交直线BC于G.

( 1) 若M为边AD中点,求证:△EFG是等腰三角形;

( 2) 若点G与点C重合,求线段MG的长;

( 3) 请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EFG的面积S,并指出S的最小整数值.

2. 背景与立意: 本题外观简约,但内涵丰富,涵盖三角形、函数、四边形等核心内容. 考查知识有: 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中垂线性质、勾股定理、函数、面积等.

二、解法与变式

“基本图形”助突破,“动点变化”是关键.

1. 对于第 ( 1 ) 问,易用“X型全等”的基本图形解题. 第( 2) 问中,对学生而言,解题的关键就是: 能够敏锐地观察出点M和点G位置是相关的,并且能够画出相应的图形( 如图1) ,此时要求线段MG的长就是求线段MC的长.

而求线段MC的长,学生自然会想到“数形结合”,建立方程来求. 那么么通过什么来建立方程呢? 两条路: “勾股定理”建立方程,通过什么来建立方程呢? 两条路: “勾股定理”建立方程,“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建立方程. 因此,我估计学生的思路至少有两条,一条是直接把线段MC放在Rt△MDC或Rt△MEC中,用勾股定理来求MC,但此时MC肯定是用字母a表示的代数式( 如方法1、2) ; 第二条路是利用相似三角形: K形相似或母子相似( 方法3) . 此时学生往往做到这里就停步了,没有做到最后结果. 如果平时解题有经验,认真审题的话,发现是要求出线段MG的长度,也就是要求出字母a的值. 当学生能意识到这点时,求a也不复杂,由“K形相似”,△MAE∽△CDM,建立方程,解出a的值,从而问题获解.

另外,这一问还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来建立方程,Rt△MCF中,FC·MD = MC·MF( 方法4) . 其实,这个知识点在平时教学中也经常提到. 所以,第( 2) 问题目出得很好,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也检验了我们平时教学的效果.

第( 3) 问中,点M为射线AD上的一动点,学生在审题时,粗心的同学会将第( 2) 问中求出的MG的长当作条件去用. 第二种错误就是没有分类讨论. 当学生弄清题意后,进行正确的分类: 点M在点D的左边或右边,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如图2、图3) .

如图2,由问题“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EFG的面积S”,学生一般有两条思路: 一个是面积公式另一个是“拼割法”. 结合图形,本题适合用第一种思路. 而EF = EM + MF,由第( 2) 问的做题经验,利用“勾股定理”和“X形相似”,△MAE∽△MDF,可表示出,接下来,难点在于如何求MG. 那就要充分地利用已知条件,AB的长还没有用到,再结合要求MG,肯定要通过方程求解,想到构造相似三角形,添加辅助 线: 作MN⊥BC,交BC于点N,构造△MNG∽△MAE,得此时0 < a < 4,当时,S有最小整数解S = 7,这种情形作出后,第二种情况同理也迎刃而解.

如图3,同理分析,得,当a > 4时,S没有整数值. 综上,S有最小整数值为7.

在这一小问中,难点一个是分类思想,一个是函数思想. 最后的问题涉及最值问题,无外乎函数性质、非负数性质和整数性质,结合a的取值范围,可获解.

所以这条题目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很综合,三个问题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数学思维过程,知识有机整合,问题递进探究. 从能力的角度来看,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突出了数学的基本思想: 化归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2. 变式研究

变式1: 条件和结论互换,将第( 1) 问改为: 若GE = GF,求AM的长. 变式2: 改变结论,将第( 2) 问改为: 求线段FG的长或者求sin∠EFG; 将第( 3) 问改为: 讨论S的最小或最大整数值.

三、价值与启示

简约而不简单 篇7

MK a104s是一款入门级的产品,具备了背光、Win键屏蔽、多媒体键等常用功能键。比较难得的是本款产品具备单点亮模式,调成单点亮模式之后,按下某个按键它才发光。而这款产品也是目前市面上具备此功能键盘中价格最平民化的产品。MK a104s具有冰蓝和霜白两种灯光颜色,搭配Cherry MX轴,手感极佳,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背光颜色的产品。

更柔和的冰蓝和霜白背光

以往的蓝光和白光产品都是采用的标准颜色,看久之后会略刺眼或者会黯淡,MK a104s采用了比较柔和的冰蓝和霜白灯光。经过调解后,颜色更贴近环境,在全黑的情况下也比较柔和,同时由于本身不是颜色很强,在使用久之后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灯光衰退。MK a104s总共有3阶光亮级别以及呼吸灯模式和单点亮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置,同时也可以设置呼吸灯和单点亮的呼吸速度,让你的键盘更时尚靓丽。

强大的入门级产品

MK a104s具备了背光、Win键屏蔽、全键无冲、单点亮和多媒体功能,可全面满足游戏玩家对机械键盘的基本功能需求。在入门级产品中,属于功能齐全、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功能调节说明

FN+方向键↑:1阶为关闭,2-4阶为不同背光亮度,5阶为呼吸灯模式,6阶为单点亮模式 FN+F8:6键无冲与全键无冲的切换(有些主板在全键无冲下会不稳定,默认会使用6键无冲,如游戏需要可切换至全键无冲)

FN+F1-F11(除F8):多媒体功能键

Fn+F12:win键屏蔽模式

简约而不简单 篇8

一篇课文的导入教学是应具有艺术性的,好的导入能让学生“入境始亲”。学生在第一课时最初接触阅读材料时,教师需要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阅读状态,带入相应的课文情境之中。那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理想效果呢?我想首先考虑的不是方法问题,而应该是所选用的这种方法是否适合学生。也就是说,作为执教第一课时的教师,在设计导入方式时,首先得学会研究学生、关注学情。就如教学设计理论强调的那样: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入手,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如《春笋》这篇课文描写了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读来生动活泼、童趣横生。如何让学生一走进课堂就能爱读这篇文章呢?于是我便研究起学生来。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喜欢有趣活泼的教学形式,把生活中的“春笋”请进教室,一定会让他们兴趣盎然。但要让生活在城市的小朋友了解春笋的生长规律,还得发动小朋友去找找课外资料或是参加社会实践,了解一下春笋。于是课前我便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去查查注音资料《语文同步拓展阅读》,或是去竹海、去菜场寻找春笋。做好了准备工作,我便引导小朋友走进了春笋的世界: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

生:(兴致勃勃,大声说)“想!”

师:瞧!它来了!(出示春笋实物)哈哈!原来它的名字叫——春笋!(学生齐答)

师:谁再来亲切地叫叫新朋友的名字!(学生劲头十足地读着“春笋”这个词。)

师:春笋娃娃看到小朋友这么喜欢它,它呀,要让大家来摸摸它!不过春笋娃娃说了,摸完后得说说你的感觉,行吗?

生1:我摸到的春笋是毛茸茸的!

生2:春笋外面有一层一层的壳,包得很紧,是浅褐色的。

生3:我知道我们溧阳人叫它“毛笋”。南山竹海就有许多毛笋呢!

……

以上教学过程,我充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充满着童趣,用“和春笋娃娃对话”的新颖形式牵住了学生的心。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听一听的过程中,亲近了文本对象“春笋”。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伊始,就融入了课文。学生的心态是愉悦的,他们产生了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感受,强烈而明确的阅读期待。如此一来,必然会使学生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态势。

二、巧记生字、妙学新词——咬定青山不放松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是第一课时的重点之一。作为教师,面对略显枯燥的识字教学,我们不能将生字词孤立于课文进行死板的认读和识记,让识字教学变成蜻蜓点水,走过场。而应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地巧妙教学,精心设计识字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好字、读好词,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教学目标。

如,我在上《青蛙看海》第一课时时,是这样进行字词教学的:

师:小朋友,课文第二小节都是青蛙说的话,在它说的话中你有没有不明白的词呢?

生:老师,什么叫“善跑”?(在备课时就预设到学生对这个词可能不理解。)

师:其余小朋友你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生:善跑就是很会跑步。

生:善跑就是跑得很快。

师:我们班谁善跑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小徐。看来,小朋友已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了!那我们班的小朋友呀,不仅有善跑的,还有许多同学善于做许多事情呢!谁来夸夸他们!

生:乐乐善于唱歌,上次音乐老师还表扬她了!

师:你来读读这个“善”字。

生:我善于画画,橱窗里还贴着我的作品呢!

师:你也来读读这个“善”字。

……

三、“读霸课堂”——磨刀不误砍柴功

“书不读熟不开讲。”“注重初读,延迟开讲。”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读通读顺,才是根本,才是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所以在有效突破字词障碍后,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朗读课文。教学中要屏弃走过场的读书形式,特别注意强化练习读通长句。还要关注一些学困生,如果没有充分的朗读,他们就更不能达成流利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目标,同时学习的自信心必然受挫。在充分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做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字正腔圆,不唱读;姿势端正,两手捧书读;边读边思,读有所悟;边读边划,读出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大声朗读、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有效指点下,才能读得文通字正、朗朗上口。同时学生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对文本产生了完整的认识。

其实,诚如有些老师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很简单,读读书、识识字,似乎上不出什么名堂。但只要我们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因素并提供有效教学策略,将这些看似简单的流程变得扎实有效,富有“语文味”,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的训练了学生的识字、写字水平,真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读通、读顺了课文,真的让“真实、朴实、扎实”自然流露,让第一课时变得“简约而不简单”,那师生们的智慧火花定会在语文第一课时教学中齐放异彩!到那时,还有谁说第一课时不给力?

简约而不简单 篇9

那如何把握学路的基点?生本理念中的“前置性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前置性学习”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的一个设计环节,它根据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的先学情况来确定学习的内容以及所学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而这个自主先学过程,必然需要教师架起一个支架──前置性学习单,通过前置性学习单的引领,摸清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情况,将课前先学与课中学习整合起来,以更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习力。

一、合理设计,发挥前置性学习单的指引性

前置性学习单主要是应用于前置性学习中的一种凭借途径,是给予学生在前置性学习时的一种方法引领。教师根据生本情况,精心设计好前置性学习单,发挥特有功效,让学生有明确的思考方向,逐步解决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

(一)制定目标,梳理内容,罗列纲要

如果学生面对一篇新的课文毫无头绪,不知道预期目标是什么,这样的前置显然是很盲目的。作为教师,为了合理设计“前置性学习单”,课前必须以单元为板块,对教材深入钻研,了解学情,注意学习能力差异,结合每个单元的主题,给每篇课文提前设置目标、理清要点、罗列纲要。这样,教师对于“前置性学习单”的定位会更准确。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两篇精读课文的目标纲要(见下表)。

在这样的三层意识上,教师规划出来的前置性学习单的“含金量”极高,让学路与教路更贴切,使学路与文路更吻合。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整合。

(二)精心设计,层次分明,评价得当

前置性学习是生本理念下的产物。所以,教师更应“因材施教、分层要求、难易结合”,有针对性地设计前置性学习单。

1.设计的内容——简明

繁杂的前置性学习内容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会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前置性学习内容设计一定要简明,要让学生先学内容的目标要明确,内容上要层层深入,学习方法上要有所引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导读、导思、导疑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觉质疑问难。一般来说,前置性学习单往往从读、画、查、思、写等几个内容进行设计。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部分设计内容:

2.设计的问题——简约

一张好的前置性学习单,不仅有简明的阶梯内容,同时也会设计围绕话题开展文本探究、提出疑问和进行延伸阅读等因文而异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精心设想,如何在学习单上既一问统筹,又简约到位,以体现鲜明的指向性和目的性。

如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考虑到它是略读课文,得长文短教,于是在前置性学习单上教师设计“想想老狐狸为小狐狸做了什么?请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并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一问,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进而在学生的先学基点上,课堂中拾级而上,走入文本深处。

3.设计的难易——适当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这就提醒教师在设计前置性学习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兼顾题量和难度。设计的学习单要富有弹性,要低入并分层,结构合理。具体操作时,教师可把学习单中的题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要求人人都做,选做题采用不同星级来表示难易程度,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自主而又开放的学习单,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让学生在多元思考、自由表达的实践中,学得更有兴趣,更有乐趣。

4.设计的评价——恰当

积极向上的学习评价是前置性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导向、激励、调控等多元功能,是前置性学习的“助推器”。在前置性学习单中,还要恰当地注入评价机制。教师在评价上,杜绝用分数去评价学生,避免给学生定性评价,要用具体的、中肯的、多元化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学习单的评价中,教师既要考虑个体、小组的评价,又要考虑家长、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书写、读课文情况,还要考虑完成情况。在评价方式上,可以星级、图案、敲章等多种吸引学生眼球的方式,也可以适当细化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习单的持续性。如星级加适当细化的评价:

前置性学习单的设计,教师一定要关注课文内容、关注双基、关注学习方法。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多元的认知结构,符合学生基础的差异性,符合开放延学性。

二、融入课堂,促进前置性学习单的功效性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单,不管在课前还是课内,更多的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将课外的先学与课堂的引学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一)自主先学,养成习惯

前置性学习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坚持前置性学习不仅为课堂学习做了准备,而且可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重视发挥主体潜能,让学生在学习单的引领下,根据自身状况,进行尝试学习,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是一读就懂的,哪些是理解不了的。遇到难题,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点攻克。对于解决不了的,可以把这个问题记录在任务单的相应位置上,留待课堂上共同解决。学生通过针对性地先学,逐步养成良好的前置性学习习惯。

(二)及时反馈,聚焦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习质量,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应对学习单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准确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使前置性学习开展得更好。有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进行汇总,更有利于教师梳理问题的及时性,便于教师形成第二次的共学单(课堂),从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

对于“学习单”中“课堂学习”这一环节的内容,通过课前检查,大部分学生都能解决的,教师就略讲,甚至不讲。课堂上重点要解决的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通过课前的梳理,形成了提纲挈领的教学问题。这样,课堂教学目的性增强了,学生听课的效率提高了,课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如在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学习单上,有五个学习小组将“加利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读后的困惑,教师就抓住这个切入点,通过资料、背景的补充,学生课前的查找,开题前就进行充分交流,再深入课文去理解作者在信中所要表述的情感,一切迎刃而解。再如《尊严》一课,在学习单的统计中,有六个学习小组将“为什么杰克逊大叔要留下这个年轻人”作为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在初学过后,就以学习单中的问题切入,让学生去读画年轻人的表现,感受年轻人的尊严。

(三)合作探究,深化教学

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前置性学习单不仅是教会学生学习,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是通过自主的学习和交流展示,构建学习组织,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砥砺,相互促进,形成组织文化。在小组合作平台上,教师努力创设班级势能场,通过团队力量,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巧妙点拨引导,解决学习单上共性的重难点,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互相合作的意识,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以获得恒久的学习力。

课堂中,在凭借学习单中共性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时,既要关注学习困难生,也要充分发挥领军人物的作用,因此,合理分配小组内的探究任务,更需要教师在两次学习单上分层更细,兼顾性更强,以让学生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当然,在实际组织教学时,学生还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发问,留心倾听,善于选择,捕捉一些动态的生成资源,共同学习交流,以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层的教学。

前置性学习是一堂课的开端,是学生自己摸索、理解的自学过程,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前置性学习单设计能让前置性学习充分到位,让教师在课堂上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俗话说: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前置性学习单就像一面教与学的镜子,是课前先学与课中共学的纽带。让我们合理设计和有效运用前置性学习单,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向上攀登的支架,激励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让生本课堂更灵动,更高效。

数学教学:简约而不简单 篇10

关于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万以内大数”的学习基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为:①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并在探究过程中体会知识所蕴含的生活应用价值。②通过“猜一猜”等活动,发展学生数感,其细心观察、独立思考与主动交流的良好习惯得以进一步养成。③通过“估一估”等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一、合作探究,提升认识

【设计】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观察主题图,体验购买音响环节结束后。

1.从生活原型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师:你建议家委会的叔叔阿姨去哪家商场买这套迷你组合音响呢?为什么?(等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判断后,教师引导其说明决策的理由——哪家便宜就去哪家买)

师:想知道哪家卖的更便宜其实就是得比较1050、999和1098这三个数的大小。

2.合作探究。

(1)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择两个数,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2)汇报交流,全班互动。

①出示1050与999,1050与1098,999与1098这三组数。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谁大谁小,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②共同讨论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存在,所用的比较方法是否可行。

(3)一起用符号把这三个数连接起来,并请学生明确最终选择哪家商场。

(4)说一说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教师抓住关键词适时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较起,一位一位地往下比较,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5)完成“练一练”中的题目:在〇里填上“>”或“<”。

1074〇846?摇?摇?摇389〇982?摇?摇?摇5102〇5184?摇?摇?摇653〇635

【思考】

对学生而言,无论是对数的大小的直觉还是具体到用个性化的语言来描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都仅仅是停留在零散的、不严密的感性认识层面,本环节力求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很简单。而后在简明的自主探索基础上交流思考过程,经历与同学、与教师、与学习材料的多向互动,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思维碰撞中不断完善自身想法,于不知不觉间将对“万以内数的大小”这一新知的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主动将其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在此过程中,还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服务于新知识的学习,符号意识亦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数学活动,拓展深化

【设计】

1. 排一排。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你能随意说出几个来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并板书出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各1至3个)

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很快地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队呢?

各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中的亮点,突出强调先按位数多少分一分再比较位数相同的数大小这一方法)

2. 拼一拼。

(1)出示、、三张卡片。

师:你能用它们拼成不同的三位数吗?把你拼成的三位数从小到大排列,排在第一的是( ),排在第三的是( ),排在最后的是( )。

师:还有同学能拼出比他的答案(321)更大的三位数吗?那如果让你自由选择卡片呢?

师:对,三位数是从( )开始,到( )为止。

(2)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小的四位数和最大的四位数分别是多少。

3. 猜一猜。

(1)出示□□00。

师:我写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你能猜中吗?

(2)在教师的提示下有根据地猜。

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猜想向我提出问题,但我只回答“对”或“不对”。

(3)在四人小组内开展猜数游戏。由组长写出一个数,挡住一部分,通过对话引导成员猜数。

4. 估一估。

(1)教师现场简单作画,根据第1筒里大约有100粒黄豆这一条件,来估计第2、3筒的粒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2)填上合适的单位(十、百、千)。

①某班约有学生六( )人;

②某小学约有学生八( )人;

③某县约有小学生九( )人。

【思考】

开展丰富、有趣、简单的数学活动,可操作性很强。这份简单、轻松的感觉有利于学生参与热情的保持。把学生现场说出来的万以内数很快地进行排队,及时巩固所学方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速度”的舞台,教师则获得关于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利于查缺补漏;用卡片“拼一拼”三位数并找出其中的最大和最小的数,很好地依托了实质的、可感知的载体,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感悟最大的三位数、最小的三位数,乃至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等抽象的、难以言传的知识;猜数游戏运用了逐步逼近的思想,学生在玩乐中进一步发展数感;“估一估”则结合新知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如此,环环相扣,学生乐在其中!

本节课通过联系简单的生活情境,进行简明的合作交流,实施简洁的数字卡片运用,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数学教学:简约而不简单!

上一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雾凇第一课时教案下一篇:云龙湖风景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