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公开课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最后一分钟公开课(共9篇)

最后一分钟公开课 篇1

1、通过自主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借助材料读懂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自主发现,初步感知诗歌的表现手法,积累语言形式。

教学重点:

读懂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流程:

课前预热:

1、回顾本单元课文特点及学习方法。

师:我们在七单元已经学了三篇课文了,他们都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历史性比较强的课文,当时我们主要是怎么来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呢?

2、观看影片,了解历史,做情感铺垫。

师:上课前我想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生观看影片)

一、揭示课题,初读感知。

1、从1840年开始,古老中国就堕入了近代的屈辱史,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也和这段历史有关。(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这最后一分钟指的是什么时候?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诗歌(板:现代诗歌)是的,而且还是一首现代的新诗,和古诗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自由体分行,但它并不是随意的口语,而是精心锤炼,自然明快,琅琅上口,适合朗读。1.自主朗读诗歌。

师:让我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交流初步感受。

师:读完诗歌之后请你说说你的感受。你认为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请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学生板书)

二、读准词语,提炼问题

1.读准第一组词语,读准音。

(叩问 悄然 旗杆 刹那 骨髓)

3、读懂第二组词语,提炼相互矛盾的问题。(欢腾一寂静 痛苦一欢乐 午夜一清晨)师:到诗中找出这3 组词语所在的诗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

(预设学生问题:万众欢腾又怎么会寂静?百年的痛苦又何来欢乐?既是午夜,又怎会是清晨?)

三、自读自悟,小组讨论。

1、根据自学提示自学。

2、小组讨论学习:选一个最感兴趣的话题,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历史背景,谈谈自已的感受。

四、聚焦画面,精读感悟。

预设交流点之一: 感受“痛苦与欢乐”(学生自由发言,大屏幕显示第三节)

1、读出痛苦。(1)圈点历史事件,感受百年屈辱。

关于这段历史,老师收集了一段资料,请看——(课件不平等条约)

师:看到这些,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心情怎么样?((2)反刍诗歌语言,读出百感交集。

师:帝国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所以作者说—— 是啊,这段历史是沧桑的一百年,也是屈辱的一百年。这种切肤之痛犹如刀子划破我们的皮肤,穿过我们的血肉,扎进我们骨髓。所以那最后一分钟,作者看见—— 2,读出欢乐。

师:此刻,伴随着发黄的条约悄然落地,百年的屈辱、百年的痛苦终于画上了句号。你的心情又如何?

师:旧中国无能,丢失了香港;新中国强大,收回了香港。看——

师:痛苦的泪为屈辱的过去而流啊,欢乐的泪为富强的今天流淌!这一滴泪里暗藏的是一颗——(爱国的心)。它的分量有多重啊,竟能使大海沸腾!

3、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从这一节中,你知道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2)师小结:这是诗歌的一大特点,它用最凝练、最概括的语言,展现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浓烈的情感。(板书:语言凝练、感情浓烈)

预设交流点之二:体会“欢腾与寂静”。(学生自由交流,大屏幕显示第二节)

1、读出画面。

师:同学们,最后一分钟,看不见,摸不着,但作者却把它写成了——(旗帜、旗杆,天空和土地、寂静和嘴唇)

师:这既是现场情景的真实描写,又是夸张的强调。强调什么呢?(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师:是啊,作者用一组排比,将“虚”的写为“实”的,这样的写作手法就叫化虚为实,是诗歌的又一大特点。在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场景中,我们可以无限想象,激动、自豪的意味有多浓!来,谁来读。

2、凝成诗句。

师:同学们,想见证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

师:在你的眼里,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呢?是绽放的礼花?是欢庆的锣鼓?你能学着用诗的语言写一句吗?拿起笔,请写在第二小节后面。(生交流)

预设交流点之三:解读“午夜与清晨”(学生自由发言,大屏幕显示第四小节)

1、读清“最后一分钟”。

师:这午夜和清晨仅仅是指时间吗?

师:告别午夜,迎来清晨,让我们带着对香港的美好未来的深深祝福,一起再来读读这节诗。

六、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1、回扣“最后一分钟”

师:这就是万众欢腾,寂静等待的—— 这就是承载着香港百年痛苦和欢乐的—— 这就是连接着香港的午夜与清晨的——

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愤恨,所有的激动,在些时此刻都化为一股浓浓的爱国情。(板书:爱国情)

2、感情升华

最后一分钟公开课 篇2

《最后一分钟》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倾听、等待。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 满怀激情地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升旗、自豪。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 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联想、屈辱, 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迎接、展望。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 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一、展示交流, 涌动真情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一是学习和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训练重点之二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香港, 深刻领会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全国人民激情的缘由,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因此, 教学本课, 教师课前就要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 可按学生自主的原则, 将学生按照“香港被割让”、“香港回归祖国”、“回归后的香港”分3个小组去搜集与整理材料。课始, 播放《公元一九九七》这首香港回归时曾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 继而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图片, 与此同时, 各小组介绍自己是怎样搜集资料的。结合将香港的历史背景、跨越发展融入每一个学生心里, 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 既学习和掌握了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又激发了爱国热情。这一学习过程, 必将使每一个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国家只有强大, 才能立足于世界;只有强大, 才不会挨打, 才会受到尊重, 才有尊严可讲。

二、听读品读,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分诗, 七分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 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但是, 教学中如果一味只让学生读、读、读, 那将获益肤浅, 甚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 教师要创新朗读方式, 指导学生以听促读, 品中感动。

1. 以听促读, 体会情感。

以听促读, 就是学生有的读、有的听, 互听互评, 从听读评析中感知、感受、感动。具体可采取配乐范读, 学生模仿读, 以及分角色朗读。要让学生边读边听, 边读边学, 边读边思, 于声情并茂, 文味十足中捕捉有效信息, 知道诗题为什么叫“最后一分钟”, 知道这“一分钟”是“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 香港, 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 去拥抱, /去迎接……”知道文中4次出现“最后一分钟”。第一次是倾听等待;第二次是升旗、自豪;第三次是联想、屈辱;第四次是迎接、展望。这样, 在理清线索, 理解诗句的基础上, 感悟到全中国人民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激起对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耻辱感和心头之恨。

2. 重点品读, 想象感悟。

(1) 抓拟人句, 读出亲情。体会还有最后一分钟, 历经沧桑的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激情。这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第一小节中一个“拉”三个“听”, 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 让学生边读边想, 自由说出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重点品读“风雨归程”、“越走越近的脚步”、“心跳和叩问”, 换位体验诗人把香港当做久别重逢的亲人, 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 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到来的难以抑制的高兴心情。

(2) 抓排比句, 读出激动和自豪。体会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 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第二小节7个“是”, 如特写镜头, 真切表现了这种情感。指导朗读, 要抓住“旗帜”、“旗杆”、“寂静”、“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词句, 采用表演, 分角色朗读, 分小组研读、诵读等形式, 深刻体会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 紧扣作者联想, 感受屈辱历史, 领悟如今的扬眉吐气、欢欣鼓舞。以默读, 边读边想和分组朗读方式, 理解第三节: (1) 诗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2) 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3) 你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之后, 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交流, 紧扣“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虎门、硝烟、血和刀光、一纸发黄的旧条约”等词句, 引导学生了解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的那一段屈辱历史, 了解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百多年过去了, 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和心头之恨。如今, 祖国强大了, 看着缓缓上升的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听着耳边传来的国歌声和人们轻轻的呼喊声, 这百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挥之而去, 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 怎不让人欢欣鼓舞!这真是旧中国无能, 丢失了香港;新中国强大, 收回了香港!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深入领会“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 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痛苦的泪为屈辱的过去而流, 欢乐的泪为富强的今天而淌!这一滴泪的分量有多重啊, 竟能使大海沸腾!这就是作者强烈深厚的爱国热情, 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感受。

三、激情诵读, 情感升华

最后一分钟预订 篇3

旅行者使用模糊定价预订网站(请见本刊xxn年xx月Pxx报道)预订时并不知道酒店或租车公司的名字,但他们可以得到最后一分钟的折扣价格,而这些库存都是旅游企业在尝试了其他利润更高的销售方式之后所放弃的。确实,模糊定价网站Hotwi陀说其50%以上的预订是在入住前24小时内进行的,Priceline则允许旅行者在人住同一天(直到晚上11点)进行预订。这种最后一分钟预订的策略甚至进入了主流网站,行业巨头Expedia和Travelocity最近在他们的网站上也加入了模糊定价的功能选项。

如果模糊预订将最后一分钟的旅行趋势带给了大众,那么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这种趋势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很多旅行预订网站提供的手机网站界面的使用都非常方便,例如Orbitz最近发布的应用程序可以在iPhone和Android操作系统上使用,这些程序充分利用了手机的GPS功能,使得旅行者可以自动搜索附近哪些酒店在提供最后一分钟的产品。对于旅行者来说,在手机上预订的功能改变了他们的旅行方式,并且允许他们随时重新整合旅行计划。

很多最后一分钟预订者是在出发前几天发出订单,甚至有人会等到将车停在酒店门外时才预订房间。或者有的人在中途就想尝试改变计划,比如升级到一个更好的酒店或者在行程中加入一个新的停留点。当然还有一些“最后一分钟牛仔”,他们踏上飞机时,除了一部装载了应用程序的手机外,几乎两手空空,对于晚上将在哪里睡觉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

而这个“最后一分钟人群”中,很多人是有经验的旅行者,经济衰退催生的最后一分钟产品蜂拥而来,这些旅行者已经习惯了把握时机,抓住这种最后一分钟的产品。当智能手机和各种应用程序越来越流行时,有35%的在线预订者说他们计划在未来的12个月内使用移动设备来计划或预订旅行,去年同期这一比例只有19%,PhoCusWfight的研究报告指出一这种率性的旅行者群体有望快速膨胀。

Cindy Gapinski原本不喜欢这种灵感突发的旅行方式,她是一位在芝加哥的创业公司老板。她最近花了四个星期计划到夏威夷度假,其中包括四天在Hilo的一个很有魅力的B&8酒店入住。结果,在她抵达后开始不停地下雨,更糟糕的是,岛上其他地方的天气非常好。她用手机找到了在岛的另一端的一家万豪酒店价格有折扣的房间。这种最后一刻的赌博不仅挽救了她的假期,而且舒缓了她平时在假期前的紧张压力。

电影制作人Lamar用iPhone预订了房间,他使用的一个折扣网站的价格比酒店提供的价格低50%。他曾经对于最后一刻的预订非常担心,比如,价格将很昂贵。但后来他发现,“奖励远远超过了风险”。

目前,有很多问题在困扰最后一分钟预订者:选择有限、几乎没有选择的房间一最坏的情形是完全没有房间。而且,在一个手机设备上进行预订还是有风险:相比使用家里的电脑,用智能手机搜索时,浏览页面并不那么方便,且比较慢,因此会错过多花点时间就可以发现的一些产品。

毕竟,悠闲地通过手提电脑浏览网站和急迫地用手机搜索网站有所不同。旅游企业表示,旅行者用手机搜索,通常会更没耐心,更快地预订。Prioeline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的手机应用程序的用户的竞价次数更少,一般会接受一个折扣并不是很多的价格。

实际上,目前提前1-2天预订的选择更多局限于酒店和租车预订。很多旅游企业没有为这种预订提供太多便利,或者是便宜的价格,从而足以吸引许多最后一分钟预订者。就酒店行业来说,行业的复苏意味着旅行者看到的选择将更少,因为很多时候酒店早就被订满了。旅游咨询机构Smith Travel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0年酒店入住率与上年同比上升了5%,今年有望继续提高。

对于财务分析师Rita来说,她并不介意在入住前不到24小时内预订一个实惠的房间。但现在,她放弃了她平时的习惯,因为她住到了一间“灰暗”和“发出恶臭的”的房间,她阅读用户评论后发现,其他人已经警告了这个酒店堪忧的卫生状况。

最后一分钟公开课 篇4

【教学人】宜昌高新区实验小学 李冬琴 【教学时间】2014.12.18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酝酿情感

1.师简笔画“紫荆花”,由“紫荆花”联想到香港及三年级学过的有关香港的文章——《东方之珠》。

2.用一个词来形容“紫荆花”,出示:()的紫荆花

3.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97年的7月1日,当第一朵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紫荆花即将扎根在深深的祖国大地上的时候,13亿中国人民的心沸腾了,是呀,被英国殖民者侵占了百余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了,这一难忘的历史时刻,怎不叫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分呢?酸楚的往事、屈辱的历史、不屈的抗争都凝固成一片激情洋溢的诗篇——《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在这最后一分钟里,亿万中国人内心是怎样的?想到了什么?请你自读诗歌。

三、诵读诗歌

指名读诗,边读边指导字音。

四、品味诗句,领悟情感

1.带着兴奋的心情朗读第一小节。解释“叩问”的意思。(指名读、齐读)2.激动泪

(1)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凝聚着156年的等待的最后一分钟里,你的脑海里出现什么画面?

(2)这里“旗帜”、“旗杆”分别代表什么?我们看见过无数次升旗,而这一刻的升旗仪式让你有什么不同感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自读、分男女读。

(3)在这一片寂静中,人们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 让我们带着这份激动齐读第二小节。3.屈辱泪(1)生默读第3小节,画出不懂的诗句。

(2)质疑(师梳理问题:①“虎门硝烟”指什么?②“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指什么?③为什么说“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④“我看见”是真的看见吗?)

(3)“这一滴泪珠”与上小节的“泪水”所包含的感情相同吗?这又是什么样的泪?

(4)出示香港屈辱史资料,谈读后感,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5)引读:在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屈辱终于被雪洗了,在这最后一分钟里,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又看见——我仿佛还看见——

4、创意表达,抒发情感(1)齐读最后小节

(2)出示香港回归的视频,你觉得这一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写话:

全新的紫荆花,全新的特别行政区。从此,经历百年沧桑的香港

;从此,远离祖**亲156年的游子

;从此,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紫荆花。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最后一分钟里,作者通过“旗帜”、“旗杆”、“泪水”、“去迎接”、“去拥抱”等词句直接抒发了自己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他有着一颗爱国心。

2、紫荆花不仅是香港的市花,在古代传说中,它还寓意着兄弟间的团结与互助,而且香港的区旗紫荆花红旗,寓意香港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当第一面紫荆花旗飘扬在香港的土地上,这个阔别母亲怀抱近一个世纪的孩子,又回来了。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永载史册的日子——1997年7月1日。(音乐《公元1997》起)

此时此刻,如果让你面对蓝天高声喊出你的心里话,你最想喊的是„„

【板书设计】

24*最后一分钟 兴奋 激动(泪水)

爱国人

《最后一分钟》 篇5

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4.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这篇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4)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课(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这节课,我学会了硝烟、骨髓等词语,理解了叩问、脊梁等词语的意思。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3.我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4.我知道了诗歌的内容。

(二)、学文悟情展示。1.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2.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生1: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生2: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3.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1)学生出示收集的资料。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2)从这段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3通过资料了解香港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的那一段屈辱历史

生4: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3)理解: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生5:感受到香港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多么让人激动。

出示诗句: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三)创作性展示。

1.小组合作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2.小组展示仿创的诗歌。3.展示个性谈感受。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

2.香港的回归历经坎坷,中华儿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腾的热血与深深的爱国深情融入到了诗句的字里行间中。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最后一分钟》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播放课件(1--7)

看了这些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一时刻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

过渡语:是啊,所有的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积压在中华儿女心头一百多年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欢欣鼓舞,来,让我们尽情释放这份激情吧。请拿起书本读读这首诗歌,读准生字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比比谁读得字正腔圆。

二、初读全诗,悟情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出示课件:读准生字和多音字

过渡语:把这些生字放到诗句中读读,理解它们的意思。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课件(第一小节诗句)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说说对哪些词不理解。“午夜是什么意思?”(午夜就是夜里十二点。)师:在这里,‘午夜’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预示正式结束英国的殖民管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叩问”是什么意思?(真诚热切地询问。体会出人们对香港回归的关注。)

2、你从这一节中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用简洁的词语概括那就是(板书:倾听)

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板书:期待)

4、带着激动、兴奋、期待的心情朗读第一小节。过渡语:在最后一分钟里,作者看到了什么画面?

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第二小节诗句)谁来读?

2、理解:刹那(一瞬间)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3、在最后一分钟里,作者看到了什么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此刻万众欢腾,激动无比,喜极而泣)(板书:升旗)

4、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自豪)

5、来,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心,一起自豪地、激动地走进这最后一分钟。

6、这种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情感,作者是通过哪些镜头来表现的。(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

过渡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意味着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意味着香港有了自主的土地和天空。可这一刻让中华儿女足足等了150多年。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多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大家看看香港的历史吧。学习第三小节

1、出示课件(香港的历史:虎门销烟、不平等条约)

虎门硝烟是指清朝道光年间,林则徐等人销禁鸦片的事件。道光年间,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体质下降,道光皇帝听取林则徐等大臣的进谏,支持“禁烟运动”,于1938年11月15日,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次年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收缴大量鸦片,1938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总重量1188127公斤的鸦片,历时23天。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自此以后,香港就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和商业基地。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过渡语:香港的割让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成为所有中华儿女的耻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土地,通过不断努力,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与诗人李小雨一起回顾这段历史吧。

2、出示课件(第三小节诗句)齐读第三小节。

3、在最后一分钟,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板书:联想)

(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师: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直到1997年才结束使命,给我们造成刻苦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和心头之恨,读:

师: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归了,这百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挥之而去,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怎不让人欢欣鼓舞呢?读:(板书:屈辱)

师:这一刻终于实现了所有炎黄子孙期盼已久的愿望,全球的华人的爱国热情似山洪暴发,仿佛能使大海沸腾。读:

过渡语: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香港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凌晨迎来了崭新的日出。学习第四小节

1、出示课件:(第四小节诗句)男女生赛读:

2、“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3、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板书:迎接

祝愿)

4、指名读,齐读。

三、读中升华,抒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

3、如今,香港回归12周年了,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长足发展。现在你想说什么? 总结: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板书:

最后一分钟

倾听

期待

升旗

自豪

联想

屈辱

迎接

祝愿 三分诗,七分读

《最后一分钟》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首先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透过这些诗句,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等溢于言表。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于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身份可由学生自主设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教师可扮演记者“现场采访”。

最后一分钟作文 篇6

毕业请走得慢点, 再慢点……

最后一分钟, 天使的微笑被定格在记忆里。

最后一分钟, 我赶上了。

驻足于人来人往的火车站, 控制自己不哭不闹, 笑着接受分散, 佯装内心平淡。 忍不住, 伸出手紧抓着他的衣袖, 多么希望一切如旧, 一切如旧…… 最后一分钟, 他上车时我独自流泪。 最后一分钟, 我赶上了。 紧握着外婆颤抖的手, 感受着她眼眸里的忧愁, 我知道她在想着什么, 我知道她在念着什么。 我一定会好好的, 好好的…… 最后一分钟, 我目送外婆升至天堂。 最后一分钟, 我赶上了。 至少, 我少了一次后悔莫及, 一次无能为力……

最后一分钟的进球 篇7

但到了初三,踢球的机会几乎为零。在我们几个球迷百般央求下,体育老师终于答应了我们踢球的请求。下午第二节课,老师安排女生练习体育加试的项目,让我们男生去踢球。

“耶——”我们不由得欢呼起来!

也管不了人数多少了,我们直接分成两个组,就热火朝天地踢了起来。体育老师的裁判松极了,很少能听到他的哨声。可能是他想让大家自由一些,放松一些,缓解一下考试的压力吧!

时间过半,比分是零比零。

这时,校长走了过来,他站在球场边看了一会儿,然后在体育老师耳边说了几句话,他们俩就一起上场了!看见校长上场,我有些兴奋。心想:“别看你平时是张‘张飞脸’,到了球场上我可不管你是不是校长,我一定要盯紧你,就像你平时盯紧我一样……”此时,我方主力迅速带球,左躲右闪,他看我位置好,一脚把球传给我,我见时机成熟,大喊一声:“射——”不料球猛地砸在了校长的身上。可他似乎毫不在意,断下球后,抓住我方空档,左冲右突,竟躲过了我方几个球员的拦截。我紧随其后,找准机会,迅速把球铲了过来。校长见状,急忙追赶,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时间不多了,比赛进入白热化。

校长看了看表,迅速做了安排。他让大部分球员都压向了我方球门,然后和队员相互传球。我们不知是计,拼命地跟着球跑,只见球往后一传,传到了校长脚下,他突然一脚长传,把球传到了我方球门前面,对方球员接到球后,迅速传给了一位头球高手,只见他奋力一顶,球进了!丁零零……下课的铃声随之响起。“进了,进了——一比零!”校长为这最后一分钟的进球,乐得手舞足蹈。

看到校长“大孩子”的模样,我心想:“姜还是老的辣啊!你平时若都能像现在一样,那该多好啊!”

【评点】

选材新颖,妙趣横生。作者重点来写校长,是因为校长踢球毕竟少之又少,人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作文具体写球砸在校长身上,校长摔倒、传球、欢呼,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使校长的人物形象非常生动,真可谓是呼之欲出。

语言简洁,生动活泼。中考作文的写作提倡多用短句,因为短句形式活泼,不易出现语病,本文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另外,跳跃式的段落,非常有特色,既节省了笔墨,又使文章有条不紊。

审题精准,扣题自然。“最后一分钟的”进球,写得可谓是恰到好处。“校长为这最后一分钟的进球,乐得手舞足蹈”,既自然地扣题,又突出了中心。

《最后一分钟》评课稿 篇8

周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周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把学生的感情一次次推向高潮。

一、在谈话中导情。

课堂伊始,出事紫荆花的雕塑图片。走近香港,了解香港。进而带学生走入,香港回归前的最后一分钟。课题“最后一分钟”又意味着什么?人们又有怎样的感受?这种导课的形式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的迁移和铺垫。

二、利用多媒体感受情感。

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本堂课上,周老师让学生观看香港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带领学生感受屈辱的历史。录像看完,学生已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纷纷举手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感受。

三、将情感“铸”进学生心中

理解“铸”字时,先通过了解这个字的本意。对比“铸进”和“放进”的差别,引导学生体会“铸”的深刻,深刻地留在心中。从而进一步理解侵略者的残暴,以及香港曾经所遭受的不平等对待。通过“虎门销烟”的事件,将这份感情升华了。

四、利用朗读表达情感。

朗读是表达情感最好的方式,作为诗歌更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周老师对于这首诗的朗读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初步感知后由学生自由朗读,在理解了某段文字后由学生们对比着读:老师与学生的对比,学生与学生的对比。课文最后是师生齐声的朗读,整个过程听到的是孩子们越来越精彩的朗读。老师没有过多技巧的指导,只有感情的渲染。

24最后一分钟教案 篇9

一、谈话导入,激情读诗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4、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不懂的诗句勾画出来,联系课前搜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争取读懂。

诗歌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两次读书,方式不同,目的不同。一读,读对读通,理解词语;二读在默读中思考,提炼主要内容,发现问题,质疑并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诵读诗歌,激荡情感

1、指名读诗,边读边评价、指导字音:

2、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澎湃?

请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说出你内心的感动。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这些诗句,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期盼与激动、自豪的感情。)

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⑴ 指名读第1小节。

⑵ “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

⑶ “叩问”怎样理解?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轻轻地读最后一句。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可以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可以叩问香港在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多元解读”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⑷ 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

⑸ 读出激动无比的情感,齐读第一小节。

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⑴ 自主学习第2、3节:(课件提示)

想一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

⑵ “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交流资料:

播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了解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

② “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③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⑶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

(曾经的屈辱和痛苦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的,酸楚、激动、自豪,喜悦所有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板书: 自豪、激动、喜悦。

⑷ 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的感受:

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读。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

⑴ 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⑵ 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美好祝愿。指名读,齐读。

五、读中升华,以悟促写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课件播放:(香港回归的录像资料。)

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自豪

24、最后一分钟 激动 美好祝愿

喜悦

【教学建议】

1、香港的屈辱历史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要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香港的历史资料,并学习整理资料,从而对“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的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搜集的资料可能比较杂乱,这就需要教师提炼信息资源,使其在图、文、声、像下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涵咏、诵读诗歌并在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诗歌表达的情感。让“读”贯穿整堂课,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接着品读诗歌,感悟那些感情充沛的语句;然后读悟结合,研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最后以悟促写,直抒胸臆。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身份可由学生自主设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教师可扮演记者“现场采访”。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日。对,就是香港回到祖**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体会诗歌内容

1、读第1节,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2、读第2、3节,想一想:

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现香港的土地和天空,不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3、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总结升华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六、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香港有什么了解吗?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⑴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

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⑵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景象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读诗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4、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不懂的诗句勾画出来,联系课前搜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争取读懂。

诗歌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两次读书,方式不同,目的不同。一读,读对读通,理解词语;二读在默读中思考,提炼主要内容,发现问题,质疑并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诵读诗歌,激荡情感

1、指名读诗,边读边评价、指导字音:

2、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澎湃?

请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说出你内心的感动。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这些诗句,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期盼与激动、自豪的感情。)

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⑴指名读第1小节。

⑵“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

⑶“叩问”怎样理解?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轻轻地读最后一句。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可以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可以叩问香港在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多元解读”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⑷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

⑸读出激动无比的情感,齐读第一小节。

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⑴自主学习第2、3节:(课件提示)

想一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

⑵“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交流资料:

①播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了解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

②“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③“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⑶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

(曾经的屈辱和痛苦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的,酸楚、激动、自豪,喜悦所有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板书:自豪、激动、喜悦。

⑷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的感受:

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读。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

⑴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⑵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 美好祝愿。指名读,齐读。

五、读中升华,以悟促写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课件播放:(香港回归的录像资料。)

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 练习:

⑵“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这里的“旧条约”是指______。

⑶“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这句话让你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入:听,最后一分钟走到了尽头,零点的钟声敲响了!

2、播放课件,感受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庄严。

3、创设情景,你刚才在现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此时此刻最想说点什么?(学生结合诗句谈)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香港同胞的心在颤抖,大陆同胞的心在颤抖,全世界华人的心在颤抖,让历史铭记这一特殊的时刻吧!

4、过渡:刚才很多同学的感受都同本文的作者产生了共鸣,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激动场面。(指名读,开火车读。)

面对这个崭新的香港,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5、小结:我们坚信植根于祖国大地上的这朵紫荆花一定会开得更加芬芳,更加鲜艳。

等待——升旗——联想——庆祝

无比的激动 难忘的历史 诚挚的祝福

最后一分钟-极品教案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有去过香港的吗?香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但你可知道,150多年前,这颗东方明珠却曾落入英国强盗之手。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归祖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初读

1、放声朗读,边读边想:每个小节主要讲什么?

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正音)叩问 脊梁 硝烟 深入骨髓 悄然落地

3、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现在,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指名分小节读,并试着归纳每节的主要意思)

4、同学们很厉害,这么难读的诗,你们刚开始读就能做到字正腔圆,响亮流畅,还大致读懂了诗歌的意思,很不简单呐!欢迎转载并请保留地址,非常感谢!

100多年前,在英国的武力胁迫下,腐朽的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9年3月16日,中英两国勘界代表来到沙头角勘界,至3月18日勘界完成,我国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岛屿、海域被“租借”给英国。中英街就是在这次勘界后逐步形成了一街两制的特殊现象。

香港被割占一直被视为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开始。深圳将3月18日定为中英街警示日,正是为了纪念这段屈辱的历史。从此以后,中英街“3 18”将和沈阳“9 18”警示日一样,成为教育人们勿忘国耻的标志日。

在花花绿绿的中国地图上,中右下方有一个小岛,它拥有的土地,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总面积1092平方公里,是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万分之一。它种植莞香,出产沉香——一种贵重的香料,它馨萦寰宇,给世界带来了芬芳,增添了美丽。它的芳名叫——香港。

一百年前,香港这块美丽的弹丸之地是帝国主义列强强行从母亲身上割去的,多少屈辱之泪,多少思乡之情,那具有中英特色的“中英街”成了这段屈辱历史的见证,让每个中国人都铭记在心。

一、谈话导入,激情读诗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上一篇:物业办各岗位职责下一篇:文明之花在绽放演讲稿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