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840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精选6篇)

840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篇1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

840学前教育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 2.判断题 3.选择题 4.简答题 5.分析论述题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1.系统掌握学前教育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学前教育思想家的基本理论及其观点。2.能运用学前教育史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观点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产生;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分期;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原因;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

二、古代东方和西方的学前教育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及其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中的地位;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历史分期、犹太教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佛教的幼儿教育、婆罗门教的种姓制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与佛教学前教育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古希腊的学前教育(斯巴达的学前教育的内容、雅典的学前教育的内容、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异同比较);古罗马的学前教育;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前教育思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西欧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改革(伊拉斯莫斯的《幼儿教育论》);人文主义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

第1页,共3页

想(维吉乌斯的《儿童教育论》、人文主义教育家学前教育思想的一般特点、人文主义教育家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儿童观及其主导下的教育的异同比较);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母育学校》的思想观点、关于儿童本质的认识、论学前教育的内容)。

四、近代学前教育实践和思想

英国的学前教育(欧文幼儿学校、免费幼儿园、欧文幼儿学校产生的原因及意义、内容和方法、维尔德斯平幼儿学校的教育方法和特点、英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洛克的儿童教育思想);法国的学前教育(奥柏林编织学校的产生、目的及意义、母育学校的特点、柯夏托儿所、巴黎公社的学前教育政策、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福禄倍尔幼儿园对英国、法国、俄国学前教育的影响;德国的学前教育(巴乌利美保育所、福禄倍尔幼儿园产生的意义及教育内容、赫尔巴特的儿童教育思想、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俄国的学前教育(别茨考伊的儿童教育思想、乌申斯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内容);美国的学前教育(《幼儿园指南》近代美国公立幼儿园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日本的学前教育(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对日本明治维新后近代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过程的分析);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

五、现代学前教育实践和思想

英国的学前教育(保育学校、学前游戏班运动、《普洛登报告《教育白皮书》);法国的学前教育(母育学校、《费里法案》、《戈勃莱法案《哈比教育法》、法国政府对学前教育采取的措施及启示);德国的学前教育(《儿童福利法》、《青少年法》);前苏联的学前教育(《幼儿园规程》、《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美国的学前教育(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开端计划、幼儿智力开发运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日本的学前教育(自由主义保育思想、《幼稚园令》、《儿童福利法》《幼儿园教育大纲》、分析1947年《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产生的背景,其中对幼儿教育的规定);爱伦·凯的学前教育思想(“儿童的世纪”、家庭教育思想、“未来的学校”);杜威的儿童教育思想(“儿童中心主义”、学前教育思想、“做中学”思想);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教育原则论、教育环境论、感官教育论);克鲁普斯卡娅的学前教育思想(学前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认知发展阶段、道德发展阶段、教育原则论、分析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与道德教育观的关系)。

六、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和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学前教育(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总方针、新中国建立初期幼儿教育的工作方针和发展重点、幼儿园双重任务幼儿园的4项主要目标、幼儿园的6个教育活动项目、学前教育干部和师资培训的初步经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发展的方针、重点及管理体制)。

七、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管理体制、《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

第2页,共3页

工作规程》);多种渠道、不同规格和形式的学前教育事业(多种渠道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园的不同收托形式、不同规格幼儿园的发展、城乡幼儿园的发展);多元化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前教育改革训体系;国际承诺、合作与交流(《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胡金平、周采编著:《中外学前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840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教学;现状分析;改革策略

一、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工作得不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已陷入了一种“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困境,主要表现:一是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态度消极,积极性不高。对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认为理论性太强,缺少时代性,枯燥无味,不够实用。二是学习效果欠佳。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实践操作能力差,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合作意识不强、缺乏探究动力。三是部分教师对教学信心不足。认为学生不爱学,学前教育学内容脱离幼儿园实际而难教。四是专业理论老化,不能适应幼教改革与实践发展要求。已严重地影响了学科建设与发展,影响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

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形成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不明,教学观念落后

教师教学思想守旧。在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旧沿袭“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学生仍是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使学生陷入迷茫与厌学之中。

教学目标不明。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是很不一致的。目前,有人主张在幼儿教育学目标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也有人主张是学生既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也要重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

2. 教材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

内容陈旧,实用性少。目前所选用的学前教育学教材虽然经过几轮的教学对教学内容已做了相应的调整,但仍有一部分内容稍显陈旧,陈旧而空泛的理论灌输远离学生的实际和社会发展所需,滞后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教材的内容大多偏重于理论性,实践性的知识很少。同时,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从概念到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不上,缺乏实用性,学生只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找不到自身需要的东西,缺乏学习动力。而且不变的教学内容使科任教师产生教师厌教情绪。

教材偏难,学生难以接受。现行教材内容偏难,偏深,内容偏多,内容抽象、难理解、脱离中小学教育实际,与学生的文化基础很难衔接,学生无法接受与他们实际基础和起点相差甚远的教材内容,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很吃力,更谈不上对学习感兴趣,导致教师无法按教材正常授课,无法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脱离幼儿园实际,无法适应现实教学实践。

3.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模式传统。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中职学校中仍然占据着教学组织主要形式,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很多老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老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填鸭式”的被动接受老师所教的理论知识,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造成课堂缺乏生气,师生缺乏情感,教学缺乏活力。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上, 授课教师大多都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和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来教学,从书本到书本,缺少现代教育气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使学前教育学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兴趣,虽然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但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听课心不在焉,在台下昏昏欲睡。

4.生源素质差,学生态度消极

生源素质差。中职学校招生市场竞争剧烈,很多学校为了生存,不得不放低生源的入学门槛,大量招收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学生,他们大部分文化基础知识差,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素质普遍下滑。

专业思想不稳定。很多学生对教育学这门课的价值观认识不足,缺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实践的切身体验,没有真正遇到过教育问题,认为自己学的专业课才是最重要的,大多数时间都会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对教育理论产生抵制的情绪。

5.教学评价片面,标准简单

考核评价片面。目前,大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主要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忽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只注重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知识,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思维水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这种只注重结果的考试,使学生对学前教育学这门课程本身存在价值的误解,导致学生的学习仅为考试,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缺乏创造性。

标准单一。中职学校教学考核评价的标准相对单一,把考試分数看成是教师衡量学生好坏的一个重要尺度,仅仅以考试分数来评定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是有失偏颇的,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严重压抑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性,仍未能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传统的学前教育学的教学工作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教改策略

针对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教育学教学现状提出如下改革措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1.明确学科目标,转变教育观念

确定学科目标。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学前教育学的学科目标,树立培养学生的教学素养,积累实践经验并提高教学技能的教学理念,教师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提高的教育思想、专业精神,让言行举止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念,密切关注新的教学思想,紧跟学前教育改革的步伐,反映和传递最新的教育观念和实践动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 改变部分老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构建教师与学生课内外互动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性,把他们放到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2.选择适宜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为使教学内容适合现代中职生的需求,为就业做准备,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认真选择教材。选择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适应学生身心的发展的教材。教材内容要新颖独特,大胆地加入一些现代信息元素,能反映出国家现阶段的教育政策及教育改革方向,增加学生对现代化教育理念掌握,使学生更乐于学习。

学前教育学考试参考答案 篇3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满足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2.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用社会信息。

3.人的个体社会化

人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4.智力

所谓智力是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括性。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5.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6.“最近发展区”理论

即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二、简答题

1. 教育的功能指什么?

答: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有着对社会发展及人的身心发展的巨大功能。

(1)促进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首先是为社会的延续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2)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现代教育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为遗传、环境与教育。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

2. 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答: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有:(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3)教育的内涵扩大;(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3. 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包括哪些?

答: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居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情调,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托儿所、幼儿园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

4. 儿童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儿童从出生到成熟经历了三个阶段:婴儿期(3岁前);幼儿期(3—

6、7岁);学龄期(6、7-

16、17岁)。每一个阶段儿童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有其主要的活动形式,标志着该阶段的特征。这些阶段又按一定的顺序,相互联系,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必要的准备,并为后一阶段所取代,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必然趋势。5.儿童心理发展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儿童心理的发展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1)智力的发展。所谓智力是指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括性特征。

(2)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的发展,语法的发展及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发展上。(3)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期是情绪情感十分丰富的阶段,还出现了一些高级情感,这些情感的产生成为幼儿社会性行为产生发展的内部动力与催化剂。5. 简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答: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但是没有教育就不能生活,所以教育即生活。他认为人的发展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生活。学校不能脱离生活。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三、论述题 1. 谈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关系。

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着十分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从总体上说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在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对某方面的思考超过了教师,便形成了老师向学生学习以及学生之间互教互学等现象。

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主体,而不是消极被动任教育者摆布的人。

总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不构成矛盾的对立面,而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2.我国人口现状对学前教育有何影响?提出哪些要求?

答:人口增长快,将给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多困难;人口分布不均,将影响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人口比例大,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则使学前教育难以普及,更难以深入偏远山区;而人口素质差、受教育程度低,则会加重教育的负担;另外,我国将来的独生子女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对学前教育产生许多特殊影响。

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做好发展学前教育之准备。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零岁开始教育。

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形式,发展适应农村的学前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

3. 怎样理解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互作用的。身体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发展是其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不断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从而达到某种状态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过程。

具体来说,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儿童年龄愈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影响也就愈大。4.试述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答: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幼儿教育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

①“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陶行知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幼儿教育,这是他通过对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思想与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深入研究的结果。

②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他认为建设中国式的幼稚园,应使幼稚园适应中国的国情,女工区需要幼稚园,农村需要幼稚园。

③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发挥、加强、培养这种创造力是教育的任务之一。

④教育内容有亲近自然、虚心好学、孝顺父母,养成好习惯,勤读,善于学习等。

⑤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⑥开办师资培训。使幼稚园教师具有奉献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身作则,自化化人的精神;不断开拓,勇于创造的精神。

四、应用题

1. 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怎样正确的教育观?

答:为适应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树立下列观点:

(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儿童不只是学前教育的客体,是实施学前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学前教育的主体。教师既要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主动性,不可主观地指挥一切或包办代替;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儿童这一客体的全面健康发展。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德、体、智、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学前教育要全面促进这一动态过程的方方面面的发展,而不可顾此失彼、重教轻育、重智轻德或忽略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教育。

(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发展适宜性”这一概念则要求我们重视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采用与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宜并能及时有效促进其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学前教育不应该“小学化”,更不能成人化。(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贯穿在儿童一日生活之中,同时也要开展观察、散步、上课、娱乐、体育、劳动、自由活动等多种活动,不能让上课成为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

(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必须取得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对儿童共同进行教育,使儿童得到最好的发展。

2. 你认为幼儿教育教学需要体罚吗?应不应该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

答:在学校里最好不用惩罚。从理想上说,学校如果办得完美,自然就用不到惩罚,但是学校不容易办得完美,惩罚也就不能废除了,但惩罚应是有原则的:

(1)教儿童明了规则的意义。

(2)使儿童了解规则是公共应守的纪律。

(3)惩罚不得妨害儿童身体。(4)惩罚不得侮辱儿童的人格。

(5)惩罚不得妨害儿童学习。(6)在可能范围内须尽力顾全名誉。(7)须鼓励儿童勇于改过引起他们自爱。

(8)履行步骤:友谊式劝导——命令式的警告——提示姓名——分座。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

(二)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所谓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决策层规定的,是对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提出的统一的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2.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它包含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等。

3.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4.独立自主性原则

独立自主性原则如下:(1)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2)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5.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6.发展适宜性

发展适宜性就是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

二、简答题

1. 确定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有哪些? 答: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有:我国教育方针;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

2.简述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答:(1)体育目标。(2)智育目标。(3)德育目标。(4)美育目标。3. 说说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特点。答:学前儿童的游戏主要以下特点:

(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3)游戏是愉快的。(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4.简述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

答:角色游戏的价值表现在:(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3)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5. 简述学前启蒙教育的内容。

答:(1)品德方面的启蒙教育。(2)智力方面的启蒙教育。(3)体能方面的启蒙教育。(4)美的启蒙教育。

6.简述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

答:师生良好关系的基本条件有三个:一是真诚,即教师必须勇于面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以真正面目来面对儿童。二是接纳与信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儿童都当做一个有价值的独立个体来看待,关心爱护他们。三是深切的了解,产生师生间心灵的沟通,真诚地热爱他们。

三、论述题

1. 如何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教育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答: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但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并不等于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年龄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身心特征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应该说,每一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而就地“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展现,这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社会、家长和幼教从业人员都应该认真加以理解,使每个儿童能够在教育的影响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2. 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

答:(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他们生活的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只有在游戏生活中成长的儿童才会是身心健康的儿童。

(2)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会玩的儿童总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时候应该把游戏能力也当作一项重要的指标。(3)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游戏是早期教育的最佳方式。游戏恰好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促使儿童情绪兴奋,充分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3.概述学前教育的六个基本原则。

答:(1)独立自主性原则,即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

(2)发展适宜性原则,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3)保教结合原则,在对幼儿实施保育过程中穿插教育活动和要求,在日常生活贯彻相关的教育原则和要求,只有做到以上要求,才能完成“保教合一”的任务。

(4)综合性原则,主要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

(5)启蒙性原则,指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其主要指品德、智力、体能美等方面的启蒙教育。

(6)活动性原则,首先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然后必须鼓励儿童活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活动是多样的,它不是装饰品。4.如何正确做好学前阶段美的启蒙教育?

答:美的启蒙教育包括培养儿童对美的欣赏能力与表现美的能力。其中,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是基础,是优先发展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发展表现美的能力,二者之间的顺序不能颠倒。表现美的方法很多,绘画、音乐(唱歌或器乐)、舞蹈、手工、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可以用来表现美。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在儿童还不具备欣赏美的能力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其表现美的技能,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式行为。

四、应用题

1. 结合实例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答:(要求用实例说明)

(1)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①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②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③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2)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于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①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②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在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或教育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的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

(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2.某儿童在花园里发现一些昆虫,某教师第一反映就是尖叫跑开或大叫一声“很脏,别去动它”。请分析某老师的心态,谈谈你的看法。

答:由于教师本身的个性品质与心理状态的不同,他们在对待某些活动时会采取回避的态度,甚至阻止儿童参与,如在花园里发现一些昆虫,某些教师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尖叫跑开,或是大叫—声:“很脏,别去动它!”。正是由于教师的上述表现,使得许儿童在看到一些新鲜事物的同时,也就产生了惧怕心理,因此,我们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做到就是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对待周围所发生的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去参加到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鼓励儿童积极参加活动。经过长期的培养,他们才会主动地去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

(三)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直观形象法

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子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2.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3. 家庭文化

所谓家庭文化是家庭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为了适应特定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所创造与选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4. 托儿所

我国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3岁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重特性。5. 幼儿园

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6. 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

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指保教结合,日常活动与教育活动结合,处处渗透教育,在各个环节注意幼儿身体的养护,使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简答题

1. 简述范例法的特点。

答:范例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示范性。(2)直观性。(3)行为的定向作用。2. 实施游戏化方法有哪两个途径?

答:实施游戏化方法主要有两个途径,(1)游戏活动教育化。①角色游戏。②结构游戏。③表演游戏。④由成人编制的有规划游戏。

(2)教育活动游戏化。①依靠玩具开展游戏化活动。②依靠想像开展游戏化活动。3.如何在家庭中创设属于儿童的天地?

答:儿童作为家庭生活的一员,应在家庭里为儿童安排一个属于他支配的、任他活动的小天地。(1)放置基本设备。(2)放置儿童玩具。(3)由儿童自己布置,自己管理。(4)儿童天地中的物品与儿童活动连接。

4.如何在家庭中建立和谐的生活气氛?

答:在家庭中建立和谐的生活气氛应做到:(1)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坦诚、和蔼;(2)文明行为、文明语言;(3)生活内容丰富、高尚、多彩。5.简述3岁前婴儿的智力教育。

答:(1)引导婴儿发音。(2)训练婴儿的听力。(3)指导婴儿进行早期阅读。(4)耐心倾听婴儿的谈话。(5)正确对待婴儿的“口吃”现象。

6.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身心发展体现哪些特点?

答:(1)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呈加速度发展。(2)儿童智力发育好,知识面开阔。(3)活泼好动,喜欢交往,但是在交往过程中也表现出主动性偏低;防御心理较重和在活动中自我中心较强,合作精神不足。(4)运动能力偏低,独立性差。此外,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普遍较差,娇气、怕吃苦现象严重。

三、论述题

1. 试论实施表扬鼓励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表扬鼓励是儿童教育中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调动儿童的主动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但不可滥用,应注意适度。

(1)正确选择所要表扬鼓励的行为。教师所表扬鼓励的行为要适当,不能没有原则或标准地滥加表扬。一般来讲,有以下表现者,都给予表扬:一贯表现好,有突出的行为表现,有很大的转变或进步,以及虽未成功但有正确动机的等等。(2)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表扬鼓励。对于平时一直表现好的,偶尔有突出行为表现的,有较大转变或进步的,以及好心办错事的孩子,要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分别采取各种不同的表扬鼓励形式加以表彰。

(3)表扬鼓励要具体明确、及时得当、不流于形式。要明确指出儿童的好行为、突出表现或具体进步,不可笼统抽象千篇一律地采取某种固定的表扬鼓励形式,那样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行为强化作用,反而会使儿童产生习以为常甚至是厌烦的心理。2. 试述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应遵守哪些原则?如何做到?

答:(1)做好榜样。①凡是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务必身体力行;②完善自我,道德高尚;③自身缺点不宜回避。

(2)尊重儿童。①重视儿童,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②满足儿童生理和精神的需要;③耐心对待,不粗暴、不歧视;④尊重儿童自然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诱导。

(3)理智的爱。理智的爱有以下几层含义:①对孩子的要求,不一味迁就。②控制情感,掌握分寸。③增长儿童的爱心。

(4)规矩明确。在家庭中,家长应该要求孩子掌握以下规矩:教会儿童做好自己生活的事;懂得文明礼貌;懂得不打搅他人;懂得关心环境;懂得遵守社会生活秩序。

(5)步调一致。家庭成员应对儿童有一致要求,一致态度,在方法上应沟通默契。①夫妻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对儿童进行一致的教育。②两代养育者之间应保质协调一致。(6)适当回避。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生活的某些方面儿童是不宜参与的,这就是适当回避。

3. 试论托儿所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育教育性等双重特点。

答: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的第一环,托儿所具有的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两个方面的特色是密不可分的。

社会福利性:我国政府规定职业妇女的法定产假为半年。妇女产假休满后需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因此孩子半岁以后由谁来照看孩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托儿所这一社会设施的建立正满足了这些父母的需求,体现了社会对广大年轻父母的关心和支持,也体现了政府对于学前儿童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保教性:托儿所教育是保教并重的教育,是根据小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保育和教育,使3岁前儿童获得健康的成长。随着早期教育热的兴起,人们希望尽早地开始对儿童教育,由此托儿所成为早期智力开发的一个重要场所。4. 论述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间的相互关系。

答:(1)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纲领性目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它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订是为完成最终的目标服务的。短期目标一般是教师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制订的,往往在月计划和周计划中体现出来。

(4)活动目标。即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上述四个层次的目标由抽象到具体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目标,通过上述层次的转化,使宏观的教育目标真正成为可操作的活动目标,从而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四、应用题

1. 举例说明固定模式的角色扮演训练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答:我们周围的每一个社会角色都有其相应的社会责任、行为规范和首先要求。而我们的角色扮演某一个社会角色,从而理解该角色、掌握该角色所应具有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例如,当前城市儿童普遍活泼好动、办事缺乏耐心,怕吃苦、畏难,老师就可以学一学那位前苏联的教育家,让孩子也扮一扮哨兵。而且可以跟他比赛,“看看谁是个好哨兵”。孩子就会于无意间习得哨兵所具有的良好的行为规范(如坚守岗位、一丝不苟、不能乱动等 等)和道德要求(坚忍不拔、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等)。也许,孩子以后会慢慢淡忘了“扮哨兵”这个游戏,但是,通过这种反复的角色扮演训练而内化在儿童身上的良好品质却会保留在孩子身上,使他终身受益。

2. 案例分析——讲讲做做:秘密朋友 答:教育观:(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2)因人而异地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教(3)教育活动游戏化。

原则:(1)让幼儿想像和独立动手操作来看,体现出独立自主性原则;(2)从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及过程中,体现出了综合性原则;(3)从整个教育过程看,幼儿主动活动贯穿始终,体现出活动性原则。

方法:(1)语言法;(2)行动操练法;(3)游戏法。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

(四)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常规

幼儿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2. 学前班

学前班是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学前班大都附设于小学内,独立设置的较少。3. 开放日制度

开放日制度是指请家长来园所参观各种活动,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看到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教育要求和方法,家长通过对同一年龄幼儿行为和能力的对比,可以从侧面认识自己的孩子的发展水平,改进家庭教育的制度。4. 保育员

保育员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国家规定保育员应该具备初中毕业以上的学历,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能够履行幼儿保育员的职责。5. 社区

社区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地域界限是构成社区的另一个要素。6. “三优”工程

“三优”是指优生、优育、优教。“三优”工程是由全国妇联倡导的,通过各级妇联组织在全国各地开展的,以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的群众性活动。

二、简答题

1. 小班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答:(1)动作迅速发展。(2)幼儿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并想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3)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4)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5)喜欢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6)开始关注同伴,社会性得到初步发展。(7)语言发展快,爱说话。(8)感知觉发展迅速,观察力有待发展。

2. 幼儿入园第一月的活动中应注意些什么?

答:幼儿园第一月的活动中教师应注意:(1)布置活动室环境。(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幼儿。幼儿的天性是喜欢游戏的。(3)用爱来打动幼儿。(4)灵活安排一日生活。

3. 简述托儿所、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地内容。

答:托儿所、幼儿园方面应做好如下工作:(1)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2)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3)指导家长正确了解托儿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和工作计划。(4)互相沟通儿童在家庭和在园所的情况,为教育提供依据。(5)吸收家长对园所保教与管理工作的意见。(6)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托儿所、幼儿园教育服务。

家长方面应做好如下工作:(1)向托儿所、幼儿园提供关于儿童的一切有用的资料,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特点。(2)帮助托儿所、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3)为园所工作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4)参与园所的管理工作,为园所的发展出谋划策。简述幼儿教师的职责。

4. 简述幼儿教师的职责。

答:(1)观察了解幼儿,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5)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6)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5. 简述保育员应具备的素质。

答:对保育员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心理素质。要有合作精神,与教师之间配合默契,共同做好保教工作。意志坚强:耐心细致,克服一些烦躁的心理和对保育员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2)专业素质。爱心:保育员要有慈母一样的爱心来照顾孩子。丰富的知识:幼儿卫生保健制度和幼儿生活管理,涉及到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很多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6.社区教育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1)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2)社区教育形式多样,面向社区全体成员。(3)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

三、论述题

1. 试述如何做好幼儿入园教育工作?

答:(1)进行家访,了解、熟悉幼儿的基本情况,以便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时有的放矢。(2)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人园幼儿的情况以及家长的需求,以便针对性、有重点地做好新生人园工作。

(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的密切配合。教师应该求得家长的支持,要求家长做到:①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②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③鼓励和培养孩子间的交往。④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⑤家长为幼儿人园做一些必要的物质准备,并在此过程中引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⑥家长要坚持送幼儿园来园,逐渐给幼儿树立一种观念;我已经长大了,每天都应该去幼儿园。

(4)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

(5)把握好幼儿园的第一个月。通过这一个月的活动主要达到以下目的:①帮助幼儿适应和享受新环境;②帮助幼儿适应与一直照顾他们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安心在园游戏、学习; ③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使他们知道除了家中照顾他的人之外,还有人关心他们;④帮助幼儿平静情绪,舒畅地学习新事物。(6)分批接收幼儿入园。(7)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2.试述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幼儿教育的差异? 答: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目的性和计划性。托儿所、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是有着明确目标,有严密计划和组织形式的,使儿童在一定的时间段达到某个目标。家庭教育则是结构松散的教育。家长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计划,对儿童的教育也是在家长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地进行的。家庭给予儿童的影响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的。

(2)教育对象。在幼儿园教育中,一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儿童,幼儿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集体中完成的。儿童在这种集体教育中也逐渐学习到如何与人相处、合作等社会规范,加速了其社会化的过程。而在家庭中进行的是一对一的教育,家长也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等,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但也容易使家长的教育心态出现偏差,从而使孩子出现自理能力差、自我为中心,怯懦等行为问题。

(3)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在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在婴幼儿眼中是无比高大的,教师具有权威性,因而对于教师的要求婴幼儿更愿意接受。而在家中,家长的要求和命令则很容易就被亲情所冲淡变得不那么有效了。3.试述幼儿教师应具备何种素质?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包括他的心理品质和专业素质。

(1)心理品质主要指①教师有执着的事业心。②自信、自尊。③意志坚强。④聪慧的认知能力。⑤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⑥合作精神和能力。⑦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2)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有:

①爱心。它包括以下方面:a.爱心和“教育爱”。b.爱心和童心。c.爱心和尊重儿童。d.爱心和严格要求。

②观察力,指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秀点从而寻找到不同的方法来调动孩子活动积极性,做到因人施教。

③沟通能力,沟通是指人际之间信息的给予和接受。教师在与儿童的交流中,注意倾听、交谈时要注意身体姿势,语言要简明,也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幼儿了解你的想法。④组织活动的能力。

⑤科研能力。幼儿教师需要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在教育教学中发现课题,开展科研并以科研促教。⑥写作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多积累素材,提高业务素质。

⑦自学能力。幼儿教师需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以跟上时代。⑧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卫生常识和急救能力,以便更好地担负幼儿教师工作。

4.发展城市社区学前教育意义何在?

答:幼儿园是社区当中的重要教育机构。它与社区之间应该密切沟通、联系,互相补充,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搞好社区内的教育。

(1)幼儿园以自身的教育优势服务社区。具体来讲可以开展以下工作:①幼儿园可以承担社区内幼教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再提高工作,帮助社区教育质量的提高。②幼儿园开放自身的教育资源供社区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社区内的全体儿童受益。③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可以兼任社区教育的指导和顾问,服务于社区。④幼儿园支持参与社区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使幼儿园成为教育和文化宣传的阵地,推动整个社区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

(2)争取社区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参加。幼儿园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调动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协作办好教育。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区域,能够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此外,争取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积极参与也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向。

四、应用题

1.如何开展社区学前教育工作?

答:(1)积极创造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的机会。

(2)以“三优”工程为龙头,形成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网络。“三优”是指优生、优育、优教。社区学前教育以“三优”工程为中心,充分发挥社区内妇联群众团体的优势,团结各方面的专家,协同社会力量,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科学育儿是一项多学科、综合性的工作,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业务配合和科学的、具体的指导,形成一整套的工作与服务的网络和体系。

(3)优化街道地区的社会环境。利用社区的力量,在社区内开办儿童玩具图书、儿童游戏、儿童游乐场或儿童乐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和活动场所,可以为广大的儿童提供接触社会、加强交往的机会,以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为孩子们智力的开发、动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境。街道社区应充分利用社区内的资源,为散居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科学的指导,并为散居儿童创设活动的环境。另一方面,社区应设立一些服务项目,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2.案例分析:

答:(1)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理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伙伴关系,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在园所与家庭的相互配合中,教师要坚持尊重家长,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和家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从而达到园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2)分析和评论:在A、B二位老师的观点中,教师是教育的权威,家长则是受教育者、受指责者和幼儿园命令的执行者。其实质是否认了园所与家庭的伙伴关系,否认了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因此,她们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840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篇4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P5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活动.2.教育者P5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3.受教育者P6在教育中承担学习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 4.教育内容P7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

5.终身教育P12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6.全民教育P12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二、简答题

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P12(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2)终身教育;(3)教育民主化;(4)教育现代化;

(5)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6)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2.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P10(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3)教育的内涵扩大(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P10(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发展的方向

(2)教育,尤其是学校的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予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3)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4)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发展。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一、名词解释

1.物质环境P14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精神环境P15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3.广义的文化P19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4.狭义的文化P19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5.个体社会化P25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经济对教育的影响P16(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P17

(1)现代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2)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因素 3.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4.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P18

(1)教育制度必须保持与政治制度的一致与相适应,教育制度往往随政治发展而改革

(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起定向和支持作用。5.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作用。P20(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儿童的发展

P28: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2.儿童观 P44: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3.教育观 P47: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4.人本位儿童观 P45: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各种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等;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主体。5.年龄特征

P37: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称为年龄特征。

二、简答题

1.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P35(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3)发展具有阶段性

第四章

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一、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P90:即儿童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观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2.恩物P68: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3.情商P91: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4.教学做合一 P94:一是怎样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要怎样教,怎样教就要怎样训练教师。也就是说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二是我们要在做中教,做中学;三是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做事,“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二、简答题

1.陶行知主张的“六解放”的内容 P93(1)解放儿童的头脑

(2)解放儿童的双手(3)解放儿童的眼睛

(4)解放儿童的嘴(5)解放儿童的空间

(6)解放儿童的时间 2.试述皮亚杰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P87(1)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

(2)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3)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4)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3.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要素有哪些?P82(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

(2)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经验;

(3)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4.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P71(1)“教育即成长”

(2)“教育即生活”(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5.杜威的儿童观。P69(1)重视儿童的本能(2)儿童具有自我生长的能力(3)儿童与成人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6.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P63(1)给予行动的自由

(2)合理的养护和锻炼(3)注意语言的发展

(4)感觉教育(5)模仿

(6)自然后果法 7.简述张雪门的幼稚园教学法。P97(1)做学教合一

(2)教材与教法融为一体(3)自由自动教学(4)制定儿童能力目录表(5)幼稚园教师

8.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内容。P78(1)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2)教师,即观察指导、示范、准备(3)教具——活动材料

9.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自然教育思想精要。P64(1)倡导爱的教育(2)强调母亲的作用(3)明确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4)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原则(5)教育内容分为体育和劳动教育、智育、德育 10.试述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内容。P77(1)肌肉练习

(2)日常生活训练也是蒙台梭利学校的一个显著特点(3)初步的知识教育

(4)文化历史教育

三、论述题

1.论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并谈谈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基本教育思想:P73

(1)发现儿童

(2)吸收的心智

(3)自由的原则 教育方法:

(1)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安静角、感官活动角、语言角)(2)教师,即观察指导、示范、准备

(3)教具——活动材料

第五章

学前教育目标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二、简答题

1.制定学前教育目标应遵循的依据.(1)我国教育方针

(2)社会发展的需要(3)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 2.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

答:我国学前教育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第六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

一、名词解释

1.结构游戏P126: 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2.创造性游戏P122:是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它包含有角色 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3.有规则的游戏P122:是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二、解答题 1.游戏的特点。P110

(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3)游戏是愉快的(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2.简述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P120(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2)爱玩、会玩是评价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3)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3.为什么说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P112(1)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3)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4.为什么说游戏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P111(1)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2)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3)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 5.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P123(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3)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教师应怎样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P123(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2)尊重儿童的意愿(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4)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

2.举例说明教师应怎样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结构游戏?P127(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包括一些废旧材料的应用,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3.结合教育实际,举例论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P111(1)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2)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

(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4.结合实际论述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P121(1)创设游戏环境(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 a.激发兴趣

b.教师要多用肯定性的态度,在游戏过程中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c.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3)观察和评估游戏

第七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名词解释

1.综合性原则P148:是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

2.独立自主性原则P130:就是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3.启蒙性原则P151 :是指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4.活动性原则P155: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5.发展适宜性P136:发展适宜性是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

二、简答题

1.独立自主性原则的内在含义。P130(1)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2)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 2.独立自主性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P134

(1)教育在儿童独立自主性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给儿童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把在幼儿园学来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3)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3.发展适宜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137(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

(2)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3)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

(4)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关联的

4.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P130

(1)独立自主原则;(2)发展适宜性原则;(3)保教结合原则;(4)综合性原则;(5)启蒙性原则;(6)活动性原则

三、论述题

1.结合教育实践,谈谈你是如何贯彻活动性原则的?P156(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

(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活动是多样的(4)活动不是装饰品 .举例说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做法。P145 基本条件:

(1)真诚

(2)接纳与信任

(3)深切的了解 基本做法:

(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

(3)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师友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直观形象法P161: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点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2.观察法P162: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发展观察力和其他认识能力,激发求知欲,促进语言发展。这种方法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方法。

3.演示法P162:是直观教学方法的一种,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这种方法常配合语言法一起使用。4.示范法P163:是直观教学方法的一种,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

5.范例法P163:是直观教学方法的一种,指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

6.参观法P164: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

7.教育活动游戏化P166: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8.语言法P168:是幼儿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

9.讨论法P169:主要是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困难的问题、相互关系中矛盾的问题,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待,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10.移情法P172: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11.角色扮演法P175: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12.环境体验法P181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道德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

13.行动操练法P184:即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方法。14.发泄法P186:发泄法是对儿童内在心理和生理能量进行疏导和派遣的一种有效方法。

15.表扬鼓励法P189:表扬鼓励是奖励方式的一种,是儿童教育中的一种强化方式。表扬是对儿童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或强化,并给以支持和夸奖;鼓励则能帮助儿童明确是非,提高其学习良好行为的信心和上进心,促进儿童良性发展。

16.生理性惩罚P195:实际上就是体罚,即通过对儿童身体的野蛮、粗暴管制,试图使儿童思想行为发生转变的一种不正确的教育法。

17.社会性惩罚195:也称心理惩罚,主要是指通过剥夺儿童的某些社会性愿望,从而达到促其“自省”和明辨是非的目的。

二、简答题

1.示范法可以分为哪几种示范?P163(1)完整示范;(2)部分示范;(3)分解示范;(4)不同方向示范 2.实施表扬鼓励法应注意的事项.P190(1)正确选择所要表扬鼓励的行为(2)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表扬鼓励

(3)表扬鼓励要具体明确、及时得当、不流于形式 3.简述移情法所用的训练技术。P172(1)认知提示

(2)情绪追忆

(3)情感换位

(4)巩固深化

(5)情境表演 4.运用演示法要注意的问题。P162(1)选择恰当的时机,激发儿童新鲜感和好奇心

(2)使全体儿童都能看清演示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方面

(3)辅以简明扼要的讲解和谈话,使演示的事物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将个别的知识归纳成为完整的知识。5.采用直观形象法注意的事项。P164(1)内容的选择(2)实施要求

a、直观形象法的手段可以多样化

b、直观形象法的形象化对象也可以多样化 c、直观形象法要与语言法相结合 d、直观形象法要与行为练习相结合 6.对幼儿实施批评法应注意哪些问题?P195(1)要根据不良行为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批评方法(2)批评要有针对性,实事求是,注重事实和儿童的态度(3)批评必须做到公正合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为原则(4)批评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特点(5)批评要注重实效 7.运用发泄法的注意事项.P188(1)教师创设发泄环境

(2)教师向儿童介绍发泄角落的用途与使用方法(3)培养儿童正当而多样化的发泄方式 8.运用观察法时要注意的问题。P162(1)要培养儿童的观察兴趣(2)教给儿童观察方法(3)正确组织儿童观察

9.运用环境体验法的注意事项。P181

(1)所创设的环境要富有儿童情趣,不宜成人化。(2)为儿童提供熟悉的利于开展想象与拟人化交往的环境(3)注意环境的可体验性、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

(4)可在局部环境中提供不太完善、不太平衡的环境让儿童去体验环境中不尽完善的一面。

(5)随时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的需要调整环境布置(6)教师、家庭及其工作人员要注意精神环境的一致性和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10.实施行动操练法应注意的问题P185

(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2)行动操练的方法要正确(3)练习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4)练习的方式和要求可以多样化(5)家园配合 11.采用游戏化方法的注意事项P167

(1)采用游戏化方法要注意“发展适宜性”原则(2)明确游戏规则

(3)教师应掌握指导游戏的技能

(4)创设游戏角 12.表扬鼓励法包括哪几种方式?P189(1)口头表扬与鼓励

(2)眼神、表情、动作上的表扬与鼓励(3)物质表扬与鼓励

(4)权利、委托方面的表扬与鼓励(5)文字表扬与鼓励

13.运用语言法的操作过程P171(1)运用情景表演引发问题(2)运用各种手段展开问题

(3)运用正面行为练习展示问题解决方向(4)运用各种讨论解决问题(5)在实践中检验或修正讨论结果

第九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家长怎样做到尊重儿童。P214(1)重视儿童,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2)满足儿童生理和精神的需要(3)耐心对待,不粗暴、不歧视

(4)尊重儿童自然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诱导 2.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P207(1)和谐的生活气氛

(2)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3)安全的、无危险隐患的环境(4)属于儿童的天地

3.在家长的育儿守则中,理智的爱有哪几层含义?P217(1)对孩子有要求,不一味迁就(2)控制情感,掌握分寸(3)增长儿童的爱心 4.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P202(1)家庭教育的率先性

(2)家庭交往的密切性(3)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性(4)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

(5)家庭教育的终身性(6)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 5.家庭育儿守则有哪些?P212

(1)做好榜样

(2)尊重儿童

(3)理智的爱(4)规矩明确

(5)步调一致

(6)适当回避

第十章 托儿所的保育和教育

一、名词解释

1.托儿所P229: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3岁前的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等双重特性。二.简答题

1.创设托儿所睡眠环境的要求.P244(1)睡床卫生、舒适和安全(2)空气流通,室温适宜(3)宁静温馨的睡眠气氛

2.简述托儿所保育和教育的原则。P234(1)寓教于养,保教并重

(2)个别教育为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3)适应婴儿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4)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婴儿发展

第十一章 幼儿园教育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目标P264:是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纲领性目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中期目标P264:即幼儿园小、中、大等个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近期目标P264: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几个星期或几天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4.活动目标P264:即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5.幼儿的一日生活P267: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它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

(一)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纲领性目标

(二)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三)近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四)活动目标:即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2.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P265(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2)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3)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4)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5)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第十二章 幼儿园各年龄班的教育特点

一、名词解释

1.入园教育P272: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新入园幼儿顺利和适应幼儿园的教育。

2.幼儿常规P281:幼儿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3.分离焦虑P273:所谓“分离焦虑”指“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

4.攻击性行为P297: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如打人、推人、咬人、骂人等。5.混合班P319:是指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6.学前班P313:学前班是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引起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的原因有哪些?P273(1)环境的巨大变化

(2)家庭的因素(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 2.教师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P275(1)进行家访

(2)发放调查问卷

(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会的密切配合(4)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于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5)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6)分批接收幼儿入园(7)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3.常规的意义P282

(1)培养幼儿的生活规律

(2)建立安全感(3)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4.举例说明怎样进行小班常规教育?P283

(1)常规应当是积极的,不能有使孩子感觉很坏的规则(2)制定常规时应该向幼儿解释理由,使幼儿知道为什么(3)教师在描述规则的时候应当用积极的语言,避免说反话(4)教师要按一日活动的顺序制定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逐步让幼儿掌握这些要求

(5)讲解示范是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6)行为训练

(7)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必要的个别教育 5.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P291

(1)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

(2)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3)强烈的好动活泼

(4)交往能力有所发展,能自动结伴交朋友(5)游戏能力发展很快,游戏情节丰富(6)认识能力提高

(7)词汇增加 6.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P302(1)身体发展迅速,动作协调(2)语言能力增强

(3)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逐步加强(4)责任感增强

(5)好学乐问

(6)个性初具雏形

(7)社会性有很大发展 7.如何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教育。P306(1)培养入学意识(2)培养社会适应能力(3)培养学习适应能力(4)培养生活适应能力 8.怎样培养大班幼儿的入学意识?P306(1)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逐步熟悉小学校的环境(2)可参加少先队活动和入队仪式

(3)要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4)进行毕业离园教育

9.怎样培养大班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P307(1)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2)培养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3)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4)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10.如何引导大班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P310(1)教幼儿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

(2)当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多肯定和鼓励孩子(3)教会幼儿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矛盾(4)教会幼儿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正确态度

三、论述题

1.试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纠正策略。原因:(1)生理特征(2)家庭影响

(3)大众媒介(4)幼儿园 纠正策略: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2)提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

(3)提供合作的榜样(4)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

(5)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的环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第十三章

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配合

一、名词解释

1.家长接待日P332:由园所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园长或主要管理者接待家长的来访,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设立意见箱收集家长的意见,从而更好地改进和完善园所工作,拉近家长和园所之间的距离。

2.家长参与P337:是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

二、简答题

1.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有哪些?P329(1)家长会

(2)家访

(3)家长学校(4)咨询活动

(5)开放日制度

(6)家长接待日

(7)家长委员会(8)电话联系

(9)书面联系

2.托儿所、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P326(1)了解家长心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长工作。(2)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3)讲究谈话和交往的艺术

3.如何贯彻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P324(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2)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3)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第十四章

幼儿教师与保育员

一、名词解释

1.保育员P353: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

二、简答题

1.举例论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P341(1)纯真美好

(2)教育效果的长期性(3)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

(4)多重角色 2.结合自身教育实际,论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P342

(一)幼儿教师的心理品质

(1)执着的事业心

(2)自信自尊

(3)意志坚强(5)聪慧的认知能力(6)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7)合作精神和能力(8)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1)爱心

(2)观察力(3)沟通能力

(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5)科研能力

(6)写作能力

3.教师与幼儿在进行沟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P350(1)注意倾听

(2)教师在与幼儿交谈的时候身体的姿势(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教师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4.保育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P355(1)爱心

(2)丰富的知识

(3)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4)熟练的操作技能

(5)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能力 5.保育员的职责。P353

(1)负责本班房舍 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3)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

(4)妥善保管幼儿衣物、药品和本班的设备、用具等。

第十五章

社区学前教育

一、名词解释

1.社区:社区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2.三优工程P365:是指优生、优育、优教

二、简答题

1.社区学前教育的内容和形式。P364

(1)积极创造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的机会(2)以“三优”工程为龙头,形成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网络。(3)优化街道地区的社会环境。

(4)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 2.社区教育的特点.P358

(1)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2)社区教育形式多样,面向社区全体成员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考试 篇5

第一章

一、教育研究的科学原则:1.客观性(首要原则)2.教育性3.伦理性4.实用性

5.可行性6.准确性7.发展性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定义:学前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阶段,主要指的是针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会给未来的高级教育打下基础,所以良好的学前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三、基础研究(理论)与应用研究(实践)是学前教育的两个重要类别

四、学前教育研究的功能

1.描述:对现象及其形式、结构、特征、变化以及现象之间关系的描述

2.预测:依照一定的方法与规律对未来的事情进行测算

3.解释:思考并合理说明某一教育现象的原因、本质及规律等

4.改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改进不良现状,是学前教育发展向理想的目标不断靠近并无限接近

第二章

一、范式:人物:托马斯.库恩

二、什么是范式:学科共同体所持有的共同理念,在共同体内公认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框架及理论视角。

三、分类:1.实证主义(量性研究):涂尔干

2.解释主义:伽达默尔的阐释学 胡塞尔的现象学

3.结构主义:列为-斯特劳斯的人类学 拉康的心理学

4.后结构主义:

四、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区别:P25

1.具体的假设:量:假设存在一个客观的社会现实且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中相对不变质:假设社会现实是由参与其中的人共同持续建构的2研究对象:.量:研究总体或代表总体的样本 质:研究个案

3.研究态度:量:从机械论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中的因果关系

质:在解释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时,人的目的被赋予主要作用

4.研究现象:量:研究行为和其他观察的对象

质:研究个体创造的内在含义和其他内部现象

5.分析资料的方法::量:统计方法分析 质:分析归纳五、四种研究方式:1.文献研究2.实地研究3.实验研究4.调查研究

第三章学前研究的伦理

一、政府的有关法规:研究对象的规章应该是始于1946年审判23名纳粹医生和科学家的纽伦堡军事法庭的判决书

二、研究的基本原则:

1.尊重被试:第一伦理原则

2.知情同意:研究人员要让研究对象知晓研究的目的、研究可能存在的危险、研究人员的基本情况等有关该研究的信息,并在这个基础上获得研究对象的同意

3.隐私保护:为了让保障研究对象的私人兴趣及特质,进行教育研究是要遵守匿名及隐私原则

4.不欺骗:研究者必须诚实。真诚地对待研究对象

5.文化平等:研究对对象在性别,民族、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但是他们在研究中应该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

第四章 基本过程

一、操作程序

1.选择与确定研究问题2.拟定研究计划3.收集、分析研究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4.撰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

第六章 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含义:是研究者通过对目标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二、观察法和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的区别: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无意性,而科学研究中的观察是研究者需要利用观察获取研究资料,并通过对研究资料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三、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意义

1.与访谈法、问卷法需要幼儿按要求回答问题不同,在观察法中,研究者要观察的就是幼儿在自然状态的行为表现,因此,研究过程相对来说更加容易

2.观察法记录的不仅仅是被观察者的目标行为,而是要对被观察着所处的环境,目标行为从起因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考察,这样更好的了解幼儿,更加准确地解释幼儿的行为

3.相对其他方法操作比较简单,适合幼儿教师应用

四、观察法的操作程序

1.确定、定义目标行为

2.确定观察类型

①观察者是否严格设计观察过程:有结构和无结构观察

②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参与和非参与观察

③研究者是否控制被观察者所处的环境:自然和实验观察

3.记录观察内容

4.处理观察数据

五、日记描述法:1.时间:每天或是隔几天记录一次,研究时间持续一段时间,一般在数月以上2.记录的内容:比较广泛3.观察对象:研究对象保持不变,进行长期观察,掌握其成长、发展的过程

六、轶事记录法:1.记录内容:具有针对性,更具体

2.不受时间限制,只要观察到就做记录

七、叙事记录的优点:1.能够提供对观察对象及其所处环境有整体全面的印象

2.简便易行

缺点:1.不适合获得量性数据

2.很难确保研究效度

3.由于此种记录方法是被观察者数目受限,往往只适用于被观察者本人,而缺乏普适性

八、时间取样法:又称时段取样,时间取样阀的取样单位是时间(时段)—选取特定时间段进行观察

九、事件取样法:在观察过程中,只要目标行为出现变进行记录的方法

第七章问卷法

一、问卷法的含义:问卷法是一种以问卷作为工具和手段来进行资料收集的调查方法

二、问卷法的信度

信度是指在相同或类似的条件下,用相同的方法或技术对同一对象重复实测

后,获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三、问卷法的效度

效度是指测量方法或技术能够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概念或特质的准确性程度,效度主要指的是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问卷法的效度主要包括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五、设计问卷:卷首语、问题和答案、编码及其他资料

六、答案的设计:穷尽性(答案包括所有可能的回答)、互斥性(相互排斥,不能重叠)

七、问卷回收率至少要有50%才是足够的,要至少达到60%的回收率才是算好的,而达到70%是非常好的,调查一类专业人群,最低的有效回收率为70%。

第八章 访谈法

一、定义:访谈法即访问者以口头谈话的形式,询问被访者相关问题,并从被访者的回答中获取所需信息、研究资料的方法

二、访谈法和日常生活的谈话的区别:1.日常 轻松随意,有感而发,即兴而谈访谈法:要考虑访谈的目的、主要内容

2.日常:双方互问互答,信息交流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访谈:信息交流是单向的,主要是访问者发问,被访者回答

3.日常:谈话结束后,交流就宣告结束访谈:结束后,研究人员要对访谈过程进行量性或质性的研究,并得出结论

三、访谈法的操作程序

制定访谈计划、选择访谈对象、确定访谈形式、明确访谈提纲、实施访谈

四、深度访谈 被访者人数在25位左右

五、访谈对象应该排除的:1.熟人、朋友、领导或是下属

2.排除初次拒绝参加访谈的人和特别积极参加访谈的人

3.访谈要得到监护人、管理者的许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六、访谈形式的类别:1.研究者对访谈内容的控制程度:封闭式、开放式、半开放式

2.单次访谈中被访者的人数:个别、焦点团体访谈

3.对同一被访者的访谈次数:一次性、多次性访谈

4.访问者与被访者的接触方式: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5.访谈的正式程度:正式和非正式访谈

七、访谈的问题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具体型和抽象型

八、研究者应是虐待儿童的法定报案人

第十章测验法

一、测验法的特点:客观性、间接性

二、测验的类型:

1、测验的方法分:标准化和非标准化

2.测验的内容和功能分:成绩、能力、个性测验

3.测验的对象:个别、团体

4.测验呈现材料的性质分:文字、非文字

5.测验的目的分:诊断性、描述性、预测性

三、测验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人才选拔、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育评价

四、“比内-西蒙智力量表”。是世界是第一个智力量表

五、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韦氏测验)

第十一章行动研究

一、概念:一种在教育教学时间活动过程中产生和进行的,有教育理论工作者

和实践者共同参与,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根本母的。对教育行动做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以研究促进教育行动的研究类型和方法。

二、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确定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选择研究对象、采

840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 重要性 教学质量 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214-01

随着国民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众多家庭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幼儿时期的教育决定着孩子未来发展的高度,因此必须要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诱导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强化其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引导其思维模式的渐渐形成。在当今时代,如何才能正确的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才能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这是众多幼儿学校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创新学前教育的手段,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特征,才能提高学前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如何才能提高学前教学的质量。

1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阐述。

1.1 学前教育对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时期,但是身体比较娇嫩,容易损伤,而且对外界疾病的抵抗力、环境的适应力较弱。同时,因为幼儿的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善,致使其动作的协调度不够,独立生活能力差。这些特点都要求必须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其锻炼身体,掌握各种生活能力。据研究表明,经常参与身体锻炼的幼儿,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远远超过那些缺乏锻炼的幼儿。学前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将众多幼儿集中起来,让其互相合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培养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其体质。

1.2 学前教育对幼儿的人格品质发展有重要作用

6岁以前的幼儿正处于行为习惯、性格、情感、态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等,就会对幼儿的人格品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学前教育的根本所在就是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对幼儿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学前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教育工作。

1.3 学前教育对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学前教育阶段也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不对幼儿的智力进行有效的开发,就会导致其智力的成长速度下降。学前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幼儿智力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科学的开发,让其对学习产生兴趣,通过各种游戏、活动等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学前教学能够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不同幼儿,其个性特点不完全相同,幼儿教师在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其个性特点才能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同时还能够极大的开发幼儿的智力,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另外,学前教育还对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有极大作用。

2 如何才能提高学前教学的质量

要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要对当前教育模式、教学观念、师资力量等进行全面的改进。

2.1 政府部门必须要大力支持学前教育工作

现今,学前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教育风气,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父母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在孩子幼儿时期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其二,现今很多父母都是工薪阶层,父母平时都有工作要做,很少有时间照顾儿女。而将孩子托付给幼儿园,不仅可以释放更多时间做自己的工作,同时还可以让孩子更早的接触社会和学习知识。就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工作而言,大多都是由父母对儿女言传身教以及社会上的私营幼儿教育机构进行。据统计,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其学习质量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远远高于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鉴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必须要大力支持学前教育工作,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经费补助,提高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水平。就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来说,城市中的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远远高于乡村地区,二者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支持要以缩短乡村与城市之间学前教育的差距为目标,从全社会角度出发,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2.2 合理配置全国教学资源,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以社会实际为基础

现今很多幼儿园都设置了极为严格的入园规定,“入园难、入园贵”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本是一个人口数量众多的国家,现今这种幼儿园的条件限制,仅仅只能满足一部分孩子的教育需求,而其他绝大部分孩子却失去了公平教育的机会。这不仅对这部分孩子的未来发展影响极大,同时对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将全国的幼儿园教学资源合理的配置起来,政府需加大对幼儿园教学机构的管理和支持,确保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学前教育。与此同时,幼儿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以社会实际为基础,杜绝教条主义,重视对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帮助幼儿更快的适应社会、更快的掌握知识。

2.3 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是提升幼儿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对于幼儿教育质量来说,其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幼儿教师的能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是幼儿除父母以外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性格、习惯等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在选择教师时,必须要严格审查教师的品质、教学能力等。除此之外,幼儿园还要加强对在校幼儿教师的培养,定期对其进行再教育,提升其教学能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学前教学的质量。

3 结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新知识的开端,一个良好的开端就等于胜利的一半。学前教育的发展刻不容缓,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支持,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帮助下,一定会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

参考文献

[1]李晓雪.论手工教学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2(10):51-51.

[2]杨佳.舞蹈课程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性[J].新校园(学习),2013(4):70.

[3]谭腾.浅谈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J].音乐大观,2013(1):142.

上一篇:大班数1教学反思下一篇:企业宣传片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