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学校及周边安全管理办法(精选7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推进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简称综治“三化”)建设,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保障学校及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高等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校、高级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以及幼儿(园、班)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各类课外班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以下统称学校)的安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学校及周边安全管理工作应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和预防为主、依法管理、部门联动、专群结合、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管理工作应按照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维护安全为目标,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防范相结合,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教育、安全保卫、安全联防、快速反应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全面健全安保机构、确立安保标准、完善安保网络、形成安保体系,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和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校内安全防范机制不断健全,学校教书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第二章
学校安全管理职责
第五条 各级党委、政府及综治、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卫生、城乡建设、民政、文化执法、工商、安全监管、交通运输、城管执法、质监、信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
学校应按照本办法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依法维护学校安全。
第六条
综治委、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管理的部署和决定;研究制定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管理工作措施;组织有关成员单位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和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加强对学校及周边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督导各有关部门落实校园安全管理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第七条 市委高校工委、教育行政部门应全面掌握学校安全工作状况,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目标,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制,落实专门机构、专门人员;建立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指导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及时了解学校安全教育情况,组织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实效;制定校园安全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指导学校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协调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学校安全管理职责。
第八条 公安机关应全面了解掌握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指导学校做好校园保卫工作;加强对学校专职安保队伍的使用、培训、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学校周边地区的治安巡逻,依法严厉打击扰乱校园秩序和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学校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加强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对治安重点人员的管理控制措施,协助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学校安全管理职责。
第九条 司法行政部门应加强学校及周边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涉校矛盾纠纷;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人员的教育管理和安置帮教工作;加强法制宣传,协助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学校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条
卫生部门应定期检查、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工作,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监督、检查学校食堂、学校饮用水、订购餐、游泳池等卫生状况;加强学校周边及校内饮食店、小卖部、医疗点的监督管理;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学校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一条 城乡建设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监督管理;民政部门应加强对各类精神病人的管理和控制;文化执法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及周边地区的出版物、网吧、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者;工商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及周边店铺及各类营业网点的监督和管理,加大打击违规经营和非法传销工作力度;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生产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并做好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分析及调查处理等工作;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及周边车辆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城管执法部门应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清理工作,定期对学校周边建筑物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拆除各种违章建筑;质监部门应加强对学校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督促学校及时排查治理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隐患;信访部门应加强涉校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和协调处理涉校信访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协助做好学校安保力量的招聘及合同签订工作;财政部门应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管理的保障工作;共青团、妇联组织应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工作;新闻单位应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其他部门应按照法律、法规等规定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举办学校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应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保证学校符合基本办学标准,保证学校围墙、校舍、场地、教学设施、教学用具、生活设施和饮用水源等办学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
(二)配置紧急照明装置、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和消防设施与器材,保证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师生宿舍等场所的照明、消防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规定;
(三)定期对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的,及时予以维修;对确认的危房,及时予以改造。
第三章
学校安全保卫
第十三条
学校应建立校园安全保卫领导机构,实行校长负责制,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各项措施。
第十四条 学校应设立保卫机构,按照不少于二人的标准配备专职安全保卫人员,明确保卫机构和安保人员的职责。
高等教育学校应配齐配强专职安保力量,明确其安保职责,切实加强管理和监督。
学校应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为安全保卫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
第十五条 学校应健全门卫查验制度,建立校外人员准入登记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禁止将非教学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禁止将学校公私财物非法带出校园。
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及各类课外班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实行封闭管理,校内学生及教职员工凭证件出入学校;未携带证件的,须由安保人员或门卫查实身份后方可入校。在上课期间,严防无关人员进入校内,禁止学生擅自离开校园;非上课时间,校外人员、车辆应凭证件或相关证明,由校内人员引领并履行登记手续后方可进入学校,进校、离校时须注明具体时间。实行开放式管理的高等教育学校,进入学校人员必须持有本校的学生证、工作证、听课证或由学校颁发的其他有效证件,未携带有效证件的,须由安保人员或门卫查实身份后方可入校;校外人员、车辆应向门卫登记,经许可后填写会客单或工作单方可进入学校。
学校门卫应由经过培训的专职保安或其他能够切实履行职责的人员担任。
第十六条
学校应在各出入口或显要位置设立警务室或报警灯箱,配备两名以上专职保安人员。
学校周界应设置围墙或护栏,确保达到封闭校园的标准。在学校办公区、教学区、宿舍区应配备相应的防盗设施。有条件的学校在校园出入口要设置必要的防冲撞设施。
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在校门前设置必要的隔离区,在学生进出校门时,要组织专人维护学校内外秩序,防止出现学生在校门口扎堆拥堵现象。
第十七条
学校应在大门、围墙、学生宿舍区等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或防入侵报警设施,并保持全天候、全时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视频监控和报警设施应具备联网上传功能。
第四章 学校内部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学校应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第十九条 学校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
学校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建立食堂物资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与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学校食堂工作人员须定期体检并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健康证明。学校对外承包食堂或订购集体用餐的,要严格落实索证制度,承包方或提供师生集体用餐配送的餐饮业和单位须具有餐饮服务(或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学校应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学校直饮水、二次供水、大桶水、茶炉水等卫生安全状况。学校直饮水、茶炉水应安装在合格的地方,远离厕所等污染源,并定期检验水质;二次供水应取得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要持健康、培训合格证上岗,水质要定期检验,水池要定期清洗;学校应采购合格的大桶水,并严格索证,建立台帐。
学校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购置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保障对学生常见病的治疗,并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医务室或卫生所。新生入学应提交体检证明。小学与托幼机构在入学、入托时应查验预防接种证。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学生定期体检。
第二十条
学校应建立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和危房报告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对学校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检验;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或更换;维修、更换前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设置警示标志。学校无力解决或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学校应建立用水、用电、用气、用暖及电梯等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或按照规定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发现老化或损毁的,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学校应在校内高地、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采取防护设施。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校园内的消防安全。
学校应配备能够满足消防安全需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加强日常维护,保证其能够有效使用。
学校应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通道畅通。
第二十二条 学校应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严格建立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等制度,确保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的存放安全。
第二十三条 学校教职工应符合相应任职资格和条件要求。学校要严把人员进口关,加强对教职工、聘用人员、临时工的准入资质审查,不得聘用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有精神病史的人及有其他明显智力障碍的人。要加强对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纪律教育,强化教师为人师表的思想意识,防范和避免内部人员侵害学生、教职工事件的发生。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建立安全工作档案,记录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消除等情况。
安全档案作为实施安全工作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和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学校应急安全管理
第二十五条
市委高校工委、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制定防火、防爆、防毒、防恐、防突发事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预案。包括应急处置组织、危险目标、启动程序、紧急处置措施等内容。各类应急处置预案每学期应至少演练一次,并做好记录。
学校应配备必要应急处置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使用。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建立专、兼职安全防范应急处置队伍。有关负责人应掌握应急处置预案的全部内容。其他人员应能够熟练使用应急器材,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本岗位的应急处置职责。
第二十七条
学校在发生火灾、食物中毒、重大治安等突发安全事故以及自然灾害时,应立即启动相应应急处置预案,及时转移、疏散学生,及时组织教职工参与抢险、救助和防护,或采取其他必要防护措施,保障学校安全及师生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设置能够覆盖学校各个区域的应急广播。第二十九条 学校发生教职工和学生伤亡等安全事故的,应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并及时实施救助,进行妥善处理;属于重大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逐级上报,不得瞒报、迟报、误报。
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及时将情况逐级上报,并迅速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赶赴事故现场,确保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
学校内发生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的,应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并采取防范整改措施。
第六章
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
第三十条 学校应遵守有关道路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用于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上学、放学及集体出行的安全。
第三十一条
学校应建立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制度,并及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接送学生的车辆必须检验合格,并定期维护和检测。
接送学生专用校车应统一颜色、统一粘贴标识,车辆颜色及标识样式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学校不得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学生。第三十二条
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身体健康、无违法犯罪记录,具备相应准驾车型三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三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十二分记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记录。第三十三条
学校应科学规划接送学生上学、放学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停靠站点,明确每一个站点接送学生的时间。乘坐校车的学生采用实名登记制并由学校向学生本人配发乘车证明。无乘车证明的人员不得乘坐校车。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管理细则,并告知学生及其监护人。
第三十四条
在接送学生上学、放学期间,每辆校车上至少应配备一名专职安保人员,具体负责车辆行驶途中的安全保卫工作。
接送学生的车辆不得随意停放,不得超员、超速行驶,驾驶员不得疲劳驾驶。
第七章 学校日常安全管理
第三十五条 学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遵循教学规范,落实安全管理要求,合理预见、积极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集体劳动、教学实习或社会实践活动,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身体健康状况。
学校以及接受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第三十六条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成立临时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三)安排必要的管理人员,明确所承担的安全职责;
(四)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配备相应设施。
第三十七条 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组织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学校组织学生在校外开展体育活动,应避开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开展大型体育活动以及其他大型学生活动,必须经过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的,应事先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并落实安全措施。
第三十八条 学生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时,学校应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指定专门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
晚修学生没有离校(教室)之前,学校应有负责人和教师值班、巡查。
第三十九条
非寄宿制学校应建立上学放学期间教师护导学生制度。小学、幼儿园应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学、放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
寄宿制学校应建立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人负责住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学校应对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巡查、值班制度,并针对女生宿舍安全工作的特点,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
第四十条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要加强对在校外租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防止各种意外事故发生。第四十一条 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等应由专业人员或成人从事的活动,严禁以任何形式、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或其他危险性劳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
第四十二条 学校不得将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学校不得出租校园内场地停放校外机动车辆;不得利用学校用地建设对社会开放的停车场。
第八章 学校安全教育
第四十三条 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定期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第四十四条 学校应在开学初、学期中、放假前,以及重大活动和节庆日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新生入校后,学校应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
第四十五条 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用水、用电、防火、防盗和人身防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学校应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侵害。
学校应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行为规范。
学校应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和体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防火意识和逃生自救的能力。
学校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到江河湖海、水库、游泳池等地方戏水、游泳的安全卫生教育。
学校应针对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用品的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等的安全防护教育。
第四十六条 学校应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学校每学期应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第四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应选聘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担任学校的兼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兼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应协助学校检查落实安全制度和安全事故处理、定期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等,其工作成果纳入派出单位的工作考核内容。
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等活动。
第四十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负责安全管理的主管人员、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学校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员,定期接受有关安全管理培训。
第四十九条 学校应制定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
第九章 学校周边安全管理
第五十条
综治委、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应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定期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各有关部门应认真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全力做好学校周边安全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听取学校和社会各界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十一条 公安机关应加强学校周边治安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侵犯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惩处教唆、引诱学生违法犯罪的不法分子,坚决铲除校园周边的犯罪团伙和黑恶势力以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应组织专门警力和群防群治力量加强学校周边地区的治安巡逻,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周边地区增设治安岗亭和报警点,在学校门前及周边重点部位安装或增设技防报警设施和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公安机关、学校应坚持警校联动,在学生上学、放学和晚修等敏感时段,实行校园门前专职保安定人、定岗、定点值守。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学校周边交通安全管理。依法在学校门前及周边道路设置规范的交通警示标志,施划人行横道线,根据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安排公安民警或交通协管人员维护学校门前及周边交通秩序;依法加强接送学生交通工具的管理和监督。第五十三条
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及环境整治工作。强化对学校周边地区的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依法清理学校周边的电子游戏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清理中小学校外墙或场地外缘二百米范围内开办的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以及中小学校外墙或场地外缘五十米范围内设置的集贸市场、垃圾转运站和地上公交停车场,严厉查处接待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经营业主,依法取缔各种涉及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内容的文化经营活动。
各有关部门应从源头上加强对出版物的监管,认真开展对印刷企业的清理整顿。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严厉查处制售不良出版物的单位和个人,依法查缴淫秽色情、“口袋书”、音像制品、有害卡通画册、不良玩具、不良游戏软件、非法小广告以及其他各类非法出版物。
第五十四条
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学校周边饮食卫生整治工作。强化对学校周边饮食单位的卫生状况的监督,依法取缔各类非法经营的饮食摊点、店铺;依法规范学校及周边饮食卫生行为,加强疾病防控工作,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
第五十五条
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学校周边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定期开展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将排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全部纳入矛盾纠纷隐患、突出治安隐患、安全事故隐患“三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并逐一落实整改和治理措施,切实防止发生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有效防范暴雨、洪水、雷击、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各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学校周边建设工程的执法检查力度,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在学校围墙或建筑物边建设工程,在校园周边设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场所或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的场所或设施。
第十章 学校及周边社会矛盾化解及重点人员管控
第五十六条
各级各部门和各学校应围绕确保学校及周边安全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切实加强对社会特殊群体、犯罪高危群体、城市边缘群体“三大群体”的前端管理。
第五十七条
各有关部门应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重点加大对涉及学校及周边安全稳定的可能引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以及突发性问题的排查化解工作力度,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切身利益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引发事端。
各有关部门应健全完善涉及学校及周边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机制,集中排查、有效化解涉及学校及周边的社会矛盾纠纷,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和学校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联动机制。
学校对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城市下岗职工等家庭的学生,应建立健全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扶贫帮困制度;对因升学、就业、经济贫困等问题造成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给予特别关心,积极稳妥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帮助他们调适心态,化解心理矛盾,防止发生偏激行为。
第五十八条
各级综治部门应组织各有关单位从排查、预防、稳控等各个环节入手,加强对学校及周边重点人员的管控。
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要坚持教育管控与帮困扶助相结合,全面深化教育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工程,切实减少社会消极因素;对社会闲散青少年,要努力帮助解决就学、就业等问题;对有危害社会倾向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治安危险分子、传销人员、吸毒人员、艾滋病患者、“法轮功”顽固分子等高危人群,以及长期缠访闹访人员、对社会严重不满的人员、生活没有保障有仇视社会心理人员和有家庭矛盾纠纷、个人诉求得不到满足有可能铤而走险、采取极端行为报复社会、制造影响等重点人员,要建立跟踪台帐,进行风险评估,全面落实教育、疏导、稳控措施,其中,对具有心理障碍重点人员应采取心理疏导或心理干预措施,防止其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危害学校和社会;对流动人口,要大力完善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等服务管理工作模式。
学校应定期查找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期间的矛盾和问题,查找教职员工、内部保卫人员以及雇佣的其他人员等在工作、生活、家庭以及婚姻等方面存在的隐患,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限期化解,防止在校园内出现伤害案件和影响稳定的问题。
第十一章
学校安全管理组织领导体系
第五十九条
综治委、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应定期召开会议,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管理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考核、评比等工作。
第六十条
各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会同学校认真排查和解决影响学校稳定与师生安全的问题,为学校安全管理提供有效指导和切实保障。
要加强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定期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研究问题、密切协作、加强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合力。
第六十一条
各级各类学校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要及时准确地掌握本校和周边治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组织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平安创建活动。要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健全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形成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学校要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主动地反映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
第十二章
学校安全管理保障
第六十二条
各级党委、政府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为学校配备适应学校及周边安全管理需要的人员、装备和设施。第六十三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资金安排上应优先保证消除学校安全隐患所必需的经费。学校应通过自己筹措资金、利用社会资金和统筹各项投入等办法,保证安全工作经费的落实。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安全问题,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第十三章 学校安全管理责任
第六十四条
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辖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第六十五条
综治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考核范围,与年度绩效考核相挂钩,制订目标管理细则,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稳定责任体系,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各有关职能部门应与驻地所在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认真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
第六十六条
市委高校工委、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学校校长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学校分管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分管其他工作的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涉及安全稳定内容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六十七条
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可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十八条
严格执行学校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对违反本办法未依法履行学校安全监督与管理职责,导致发生影响学校稳定和师生安全问题的单位、学校和个人,由当地综治部门对其进行责任查究、黄牌警告。情节严重的,对责任单位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对责任人给予党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九条
第十四章 附
则
中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受到家长上下学接送学生而引发的路段拥挤、中小学生不安全的交通行为特性、学校周边复杂交通环境等影响,由此引发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已严重威胁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国外研究成果表明:中小学生过街行为受到道路交通流、自身爱动天性以及家长的影响[1,2],由家长上下学接送学生诱发的交通拥挤导致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问题升级[3]。此外校园周边交通事故与驾驶员行驶速度过快、交通管控设施不足有较大的关系[4,5]。中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家长、社会和交通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现状
根据教育部《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交通事故占全年中小学生事故总数的19.64%,导致的受伤人数占全年受伤总人数的45.74%[6]。2009年上海市共发生学生交通事故150起,比2008年上升27起,因交通事故死亡16人,上升11人,交通死亡人数明显上升。日益严重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和形势要求做好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国内目前已有研究人员通过现状调查[7]、资料统计分析[5,6,7,8]、中小学生交通行为特点分析[8]等形式,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校周边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中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管理对策。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南京市、淄博市、商丘市、深圳市宝安区等多个城市或地区中小学校的调查走访,发现我国中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存在以下隐患。
1)中小学校多位于城市主干道、次干道
根据作者对哈尔滨市、南京市、淄博市、商丘市、深圳市宝安区等多个城市中小学校的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校多位于城市的主干道和次干道,学校出入口设置不合理。主、次干道交通流量大、车辆行驶速度快,是造成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哈尔滨市南岗区多所中小学校临街设置(如花园小学、建工小学等),而深圳市宝安区则有新安实验学校、文汇中学、安乐小学等位于城市的主干道上。
2)家长上下学接送孩子诱发校园周边交通拥挤
家长在学生上下学期间的接送,尤其是私家车的停放使得学校门口停车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交通运行,诱发了校园周边的交通拥挤。由于校园周边地处主、次干道,造成停车设施严重不足,接送学生的私家车、电动车等在校园门口形成了严重的交通拥挤,近年来以电动车和私家车为主的上下学交通方式逐渐增多,这种交通结构在上下学的短时间内形成了高强度的交通流,给学校周边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加之学校门口停车设施的不完善,交通组织的不到位,严重影响学校周边的交通运行,导致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混乱不堪,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对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的小学生上下学交通特征调查和学校周边交通量调查发现,电动车和私家车接送占上下学交通方式的60%左右,在学校门口附近产生了较大的交通压力。而家长接送学生的比例在60%~90%之间,家长接送上下学的行为已经影响了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
3)中小学校周边交通设施不健全
中小学校周边道路路况不好和缺少交通控制措施是不能忽视的交通安全隐患。部分学校周边道路的人行道被货摊所占据,而破损的路面和人行道设施使行人没有足够的安全步行空间;部分学校出入口处交通禁停标志、警告标志、限速标志不全,缺乏行人过街安全信号灯。例如根据文献[7]的调查苏市中小学校门前有禁停、警示、限速等安全标志的仅有68.5%;交通设施的不健全是中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的隐患。
4)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中小学生在交通活动中有较大的自由性,其交通行为特点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是引发交通事故的诱因。中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冒险心理强等交通意识,容易把上、下学的道路当作玩耍、游戏的场所,过街时存在着过街前不观察、当车辆接近时试图跑步过街等不安全行为,淡薄的交通安全意识是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
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国内已有研究和调查发现,学校出入口设置、车辆行驶速度、交通管理和控制设施、家长接送上下学和中小学生的交通行为特点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2.1中小学校出入口设置
连续的交通流和速度较快的车辆是出入口设置在主、次干道的学校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由于中小学校出入口设置在交通主、次干道上,造成家长接送学生的时候私家车、电动车停放秩序混乱,诱发的交通拥挤进一步导致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问题更为严重,对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风险和隐患。
2.2中小学校周边道路车辆行驶速度
中小学校附近车辆行驶速度过快,且大多数不减速,对学生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部分驾驶员为抢时间,在学校周边的道路附近多次鸣笛,不仅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也违反了城市中校园周边路段严禁鸣笛的交通管理规定。国外研究发现行人在受到车速为32 km/h的撞击下有85%的几率生存,而在64 km/h的撞击下仅有15%的几率生存。而根据文献[5]的调查,有76%的学生及家长认为上下学途中车辆过多、车速过快,是影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2.3学校周边交通管理和控制设施不完备
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完善的交通控制设施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的保障,而目前中小学校周边不完备的交通管理和控制设施则是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学校出入口附近的人行横道标志不明显、标线不清晰,缺少行人过街信号灯等控制设施,过往车辆很少减速通过。
根据段蕾蕾等的调查发现,儿童步行者发生道路交通伤害时的交通控制方式主要是标志标线方式或无交通控制,缺乏完备的交通管理和控制设施[8]。因此需要加强对中小学校周边交通管理和控制设施的设置、维护和管理。
2.4家长接送学生上下学行为
由于家长接送学生上下学,造成中小学校门口在短时间内汇集较多的交通量,形成交通拥堵的瓶颈,混乱的停车秩序严重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
国外对中小学校的校车管理及其严格,从车辆的配置、座椅设计、优先行驶等方面鼓励学生乘坐校车上下学,以此来缓解学校周边的交通压力,这对我国中小学校的上下学交通是一个可借鉴的经验。
2.5中小学生的交通行为特点
由于缺乏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了解,中小学生的交通行为特点呈现出较大的自由性、活泼性等,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马路,结伴同行无序行走等交通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据文献[5]的研究,有90%以上的学生交通事故是由于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马路、无序行走等引起的。而Rosenbloom等研究发现,中小学生过街行为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过街前在路边不停、过街前不观察、当车辆接近时试图过街和跑步过街,其中过街前不观察是次数最多的不安全行为[1]。
学校周边保障交通安全的管理对策
针对我国中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国内外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管理经验,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措施-立法规范、安全计划、设施设计、安全教育-来降低中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隐患,提高学生出行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创造良好的上下学交通环境。
其中立法规范通过制定校园周边车辆、行人和驾驶员的相关规定,约束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安全计划通过实施多种学校交通安全计划来保障中小学生上下学及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则通过改善道路设施(如设置交通信号、交叉口改造等)调节或终止交通流运行(如改变学校出入口设置等);安全教育则通过向中小学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和行为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随意的交通行为,从而保障自身的交通安全。
3.1立法规范的交通管理对策
国外多个城市制定了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法规或者指南,来制定校园周边车辆、行人和驾驶员的相关规定,约束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如亚利桑那州、德克萨斯州[10]等。2004年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协会下属的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学校交通分委员会,负责研究学校交通安全校园,研究内容包含周边交通安全、学生交通方式选择、交通对空气质量及对学生的影响等[11]。而美国儿科学会支持社区、学校开展活动减少儿童和青少年接触交通,特别是高速大容量的交通;支持政府和工业界采取行动,改进车辆设计、驱动程序,驾驶员行为和教育,以及数据收集来减少儿童和青少年行人受交通安全伤害的目的[4],立法或指南规范的交通管理措施包含的内容见表1。
国内目前电动车接送学生上下学比例也较高,根据对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的交通调查,电动车比例达到31%,高于私家车的28.7%和自行车的15.3%,作为一种新的家长接送上下学的交通方式,对电动车方式所引发的新问题,需要及时出台相关交通管理措施。此外针对校园周边超速行驶和饮酒行驶的驾驶员,建议加强对其的处罚力度,考虑将其纳入危害社会公共安全行为中。
3.2安全计划的交通管理对策
国外通过实施多种学校交通安全计划来保障中小学生上下学及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如以色列的过街保护计划、美国的上学安全路径计划。研究结果显示,以色列小学实施的过街保护计划,产生了显著的效果,7年级的学生在实施后有更好的交通安全知识和过街前的安全行为[1]。Blomberg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实施SRTS后涉及中小学生上下学途中的碰撞事故在三个州里显著下降,重点实施的学校与全美水平相比下降较大[12]。
3.3设施设计的交通管理对策
通过改善道路交通设施(如在学校附近的路口设置行人触摸式交通信号灯、交叉口改造、设置车速监控系统、校车自动定位系统等)来调节或终止交通流运行(如改变学校出入口设置、停车场设置等),来改善校园周边交通运行状况,缓解中小学生上下学出行安全问题,减少学校周边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制定的交通标志标线规范中,专门用一章来规范学校周边的交通控制设施和标志标线,包括:学校标志的大小、位置、高度、安装、字体、颜色等,以及学生过街标志、校车停止标志、校车转弯标志、前方学校速度限制标志、前方学校减速标志、停止和停车标志、人行横道标线、人行道字体、箭头标记等[9]。参照该经验,在中小学校周边的适当位置设置必要、醒目的交通标志与标线,提醒驾驶员注意学校路段、注意学生过街,车辆减速慢行。
妥善处理好家长接送学生车辆的停放问题,减轻对学校门口道路的占用。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乘坐校车的学生人数来减少车辆的停放,另一方面增设临时停车位,诱导家长按位停车。北卡罗来纳州交通运输部制定了专门的学校停车交通区域,包括了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停车等待路线等;而南卡罗来纳州交通运输部则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人数的不同,对停车范围的大小进行了规范,以此来约束家长接送学生时的停车行为[10]。
3.4安全教育的交通管理对策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其道路安全意识,自觉按章行走,过街时要注意观察,红停绿行,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是降低中小学生步行时交通伤亡的最有效措施。Rachel和Dolgin的研究表明,对儿童分别采用游戏、故事。唱歌和管制四种课堂教学方式下,采用游戏模式的儿童对过街交通安全行为知识的掌握提高最为显著[2]。通过交通安全教育,系统地学习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有利于克服中小学生过街时的自由性和不安全的交通行为,强化其交通安全意识,保障安全。同时在中小学生上下学时建议由学校安排专职人员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保障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我国中小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其管理措施。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还主要局现在车速管理、安全教育等较初级的阶段。管理主要以交警和学校为主,还没有建立起家长-学校-学生-社会的全方位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没有明确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指南和交通设施设置规范,缺乏统一的指导,以致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因此为确保我国中小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出行环境,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从规范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和交通设施设置等层面对现有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结构进行调整,以降低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提高学生出行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创造良好的上下学交通环境。
摘要:学校周边交通拥挤、学生不安全的过街行为使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调查和总结了我国中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通过总结国内外中小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处理策略,得出了4类有效提高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的管理措施:立法规范、安全计划、设施设计、安全教育,并分别对这4类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交通安全,校园周边交通,管理措施,中小学校,交通拥挤
参考文献
[1]Rosenbloom T,Ben-Eliyahu A,Nemrodov D.Chil-dren’s crossing behavior with an accompanying a-dult[J].Safety Science,2008(46):1248-1254.
[2]Albert R R,Dolgin K D.Lasting effects of short-term training on preschoolers’street-crossing be-havior[J].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2010(42):500-508.
[3]Kearns R A,Collins D C A.Crossing roads,crossingboundaries:empower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achild pedestrian safety initiative[J].Space and Poli-ty,2003,7(2):193-212.
[4]Committee on Injury.Violence,and Poison Preven-tion.Policy statement:pedestrian safety[J].Pedi-atrics,2009,124(2):802-812.
[5]刘艳虹,张毅.八省市中小学生上、下学安全状况调查分析[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8(4):1-5.
[6]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J].人民教育,2007(8):9-11.
[7]徐文,徐勇.苏州市中小学校安全及应急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8):928-929.
[8]段蕾蕾,孙燕鸣,邓晓,等.中国三城市儿童步行者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回顾性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5):330-332.
[9]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MUTCD):2009 Edition[R].Washington,D.C.:Federal HighwayAdministration,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2009.
[10]Arizona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Traffic Safetyfor School Areas Guidelines[R].Arizona:Arizona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2003.
[11]Robertson H D,Tsai J C.School transportation:improving the safety,security,and quality ofstudent travel[EB/OL].(2009-05-15日)[2010-03-19].http://trb.org/publications/trnews/trnews237improveSS&Q.pdf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占道经营,阻碍交通。上放学期间,各种卖小吃的摊贩觅得商机,围挤在校门口,占道摆摊设点,向学生兜售食品,阻碍了校门口交通,造成交通堵塞。这种情况屡禁不止,卖小吃的摊主为了经济利益,霸占人行道,甚至将盛放小吃的车辆放在公路中间招揽生意,全然不顾交通安全,造成学生、行人“无路可走”,只好走到了机动车道上,这势必会造成交通堵塞。
(二)接送车辆,堵塞交通。现在的孩子,是全家的重点,尤其是上小学的孩子,由于没有自理能力,上放学都由家长接送,由于时间较为集中的原因,这一庞大的接送队伍停留等候在学校门口前,甚至有的家长即使孩子都已经走进校门很久了,还不愿离去,把车停在学校门口,探头使劲往学校看。这些行为使学校门口交通拥挤不堪,极易发生交通堵塞,严重影响道路通行安全。
(三)设施不全,影响安全。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健全,给学生交通出行带来安全隐患。虽然学校门前公路上设有学校驻地、减速慢行交通标志、施划人行横道线等交通标志标识,交通设施比较齐全,但标志不够显眼而且设置的距离离学校太近,无法把这些标志应有的作用百分百发挥出来。
(四)周边道路,存在隐患。一是学校位于城区主要街道旁边,公路车流量大,给学生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二是部分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差,交通文明素质低,在学校周边道路超速行驶、乱鸣喇叭,容易给学生造成伤害,破坏了学生安静的学习环境。
(五)乱停乱放,车位占道。学校周边的道路和人行道本来很宽敞,按理说不应该有交通堵塞的情况发生。但事实上,因为人行道上,自行车和摩托车的乱停乱放和周边商铺业主的货物堆放,马路上车辆乱放、车位占道,使得宽敞的马路和人行道被占用了一大半,只剩下狭窄的路面。这也是造成交通堵塞的因素之一。
二、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交通安全意识低。这是一个社会化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没有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道路交通安全对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性,不懂得如何文明参与交通、杜绝事故伤害。
(二)对学生交通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学校的安全工作还仅仅停留在嘴上,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政府没有发挥协调督导作用,致使各项制度流于形式。职能部门没有发挥职能作用,把学生交通安全工作作为本职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对学生的交通安全重视程度不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措施落实不到位,实际效果不明显,造成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低,不能安全保护自己,杜绝事故伤害。
(三)交通安全管理不到位。一是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及其家长接送学生交通安全缺乏正确的认识,在相关安全保障措施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是公安交警部门受警力严重不足实际因素的影响,对辖区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周边道路缺乏有效的交通安全管理。
三、解决对策措施
(一)全力齐抓共管,形成管理合力。学生交通安全涉及民生,是一项社会化工作,要求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全社会一定要把维护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社会工程,建立健全政府牵头协调,安监、公安交警、教育、交通、工商等职能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综合性的工作机制,确保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井然有序,给学生安全出行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完善安全设施,保障交通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的“八条措施”,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辖区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状况、车流量、交通设施安装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深入细致的排查,摸清辖区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实际状况,积极向政府汇报,争取到政府对工作的支持,由财政部门划拨专款,更新、健全、完善学校门前及周边路段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和人行横道线,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改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秩序,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通行能力。
(三)强化交通宣传,提升安全意识。一是落实有效措施,强化全社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全民交通法律法规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做文明交通参与者。二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生交通安全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各项加强学生交通安全的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三是加强与辖区学校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措施,因地制宜的采取适合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强化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提升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深化秩序整治,净化交通环境。深化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活动,将警力最大限度的向学校周边道路倾斜,结合实际工作,科学调整勤务模式,取消学校周边300米范围内的停车位,从严查处无牌无证、乱停乱放、不各行其道等交通违法行为,持续保持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高压态势。加大对学生上、放学期间交通安全管控力度,采取安排民警维持秩序、设立助学岗的形式,加强学校门口及周边道路巡逻,确保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
(征求意见稿)
为有效防范和减少我市各级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事故事件发生,建立健全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各级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工作职责,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健全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领导机制
(一)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由市县两级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县(区)教育局。
市级学校和学校周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王泉松(市政府副市长)副组长:李
军(市政府副秘书长)
王发礼(市教育局局长)
成员:何友国(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县级督学)
唐凌宇(市政法委综治办副主任)
赵
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
甘德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赵丽娅(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何应军(市道路运输局副局长)
张
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二)乡(镇、街道)教管中心:明确专人抓学校安全工作,每两周对所管辖学校(含幼儿园、民办学校)日排查、周排查工作情况开展一次全覆盖督查。每次督查情况向县(区)教育局书面报告。
(三)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每两个月对本辖区学校(含幼儿园、民办学校)日排查、周排查工作情况和乡(镇、街道)教管中心督查情况至少开展一次全覆盖实地督查。每次督查情况向县(区)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
(四)县(区)教育局:组建督查专班,每周对乡(镇、街道)教管中心、各类学校排查、督查情况至少开展一次督查,每次督查不少于1个教管中心、4所学校(含幼儿园、民办学校)。
(五)县(区)民政局:建立落实学生之中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救助制度,督促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落实每月一次走访制度;每两个月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走访情况至少开展一次覆盖所有乡(镇)街道的实地督查。每次督查情况向县(区)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
(六)市民政局:督促县(区)民政局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落实走访制度和督查制度;每两个月至少开展一次覆盖所有县(区)的督查,每次督查每个县(区)不少于2个乡(镇)街道,每次督查情况向市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
(七)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每两个月对辖区内所有学校建设工程至少开展一次全覆盖安全检查,每次检查情况向县(区)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
(八)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督促县(区)城乡住建局建立落实学校建设工程安全检查制度;每两个月至少开展一次覆盖所有县(区)的督查,每次督查每个县(区)不少于2所学校建设工程,每次督查情况向市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
(九)县(区)市场监管局:督促各类学校建立落实食品安全制度;建立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抽查检查制度,每两个月抽查检查不少于20所学校,每次抽查检查情况向县(区)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督促县(区)市场监管局建立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抽查检查制度;每两个月至少开展一次覆盖所有县(区)的督查,每次督查每个县(区)不少于2所学校,每次督查情况向市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
三、建立健全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治安秩序、食品卫生、文化娱乐场所、环境卫生等规范有序的长效机制
(一)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落实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在地的各类学校周边环境卫生每日清扫、保洁制度,建立落实各类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场所、餐饮场所、文化娱乐场所每周至少一次的检查制度,建立落实辖
开展一次覆盖所有县(区)的督查,每次督查每个县(区)不少于二个乡(镇)街道,每次督查情况向市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
(十)县(区)文体广电旅游局、金海湖新区教科文卫局:联合公安、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每两个月对全县(区)各类学校周边至少开展一次以网吧、电子游戏室为重点的文化市场检查,每次检查情况向县(区)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
(十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督促县(区)文体广电旅游局、金海湖新区教科文卫局建立落实联合检查制度;对上述制度执行情况每两个月至少开展一次覆盖所有县(区)的督查,每次督查每个县(区)不少于二个乡(镇)街道,每次督查情况向市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
四、建立健全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满意度定期测评机制
市、县两级政法委综治办每个学期组织开展两次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满意度测评,参加测评对象以学生家长为主,测评内容为各学校、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各职能部门履职情况,测评情况及时向同级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通报。
五、建立健全落实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工作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办法
市级建立学校和学校周边安全工作考核制度。根据考核情况对市级相关部门和县(区)政府进行通报、约谈、诫勉谈话,考核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县(区)政府教育督导评价内容。
发生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事故事件的,一律按照《毕节市学校安全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立案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予以问责。
对策
作者:赵巨松 日期:2009年12月06日 来源:本站原创
小】我要评论(0)
核心提示:
学校是传播知识、撒播文明、培育人才的地方,享有“育才摇篮”之誉,在国家未来、社会发展中所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因此对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来说,做好学生交通安全工作、保障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义不容辞、责无旁
学校是传播知识、撒播文明、培育人才的地方,享有“育才摇篮”之誉,在国家未来、社会发展中所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因此对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来说,做好学生交通安全工作、保障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健全、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等原因,学校周边交通环境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直接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使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经常被提及。下面结合实际工作,就如何做好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为广大师生出行创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占道经营,阻碍交通。上放学期间,各种卖小吃的摊贩觅得商机,围挤在校门口,占道摆摊设点,向学生兜售食品,阻碍了校门口交通,造成交通堵塞。这种情况在城区及农村的小学普遍发生,卖小吃的摊主为了经济利益,甚至将盛放小吃的车辆放在公路中间招揽生意,全然不顾交通安全。
(二)接送车辆,堵塞交通。现在的孩子,是全家的重点,尤其是上小学的孩子,由于没有自理能力,上放学都由家长接送,受时间较为集中的原因,这一庞大的接送队伍停留等候在学校门口前,使学校门口交通拥挤不堪,极易发生交通堵塞。另外在农村地区,由于路程远等原因,接送孩子大多使用摩托车、农用三轮车、拖拉机等机动车,更容易发生交通堵塞,严重影响道路通行安全。
(三)设施不全,影响安全。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健全,给学生交【字体:大 中
通出行带来安全隐患。据调查,除城区学校门前公路上设有学校驻地、减速慢行交通标志、按照缓行黄闪灯和施划人行横道线等交通标志标识,交通设施比较齐全外,农村学校门前公路上基本没有任何交通标志标识。并且城区学校门前公路设立的交通标志标识由于年久得不到及时修护,部分损坏,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周边道路,存在隐患。一是学校大多位于省道干线公路及城区主要街道旁边,公路车流量大,给学生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二是部分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差,交通文明素质低,在学校周边道路超速行驶、乱鸣喇叭,容易给学生造成伤害,破坏了学生安静的学习环境。
二、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交通安全意识低。这是一个社会化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没有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道路交通安全对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性,不懂得如何文明参与交通、杜绝事故伤害。这一情况在接送学生上得到了具体体现,接送孩子时在校门口扎堆,既影响到交通,又不利于自身安全,这都是自身交通安全意识不高的结果。
(二)对学生交通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学校的安全工作还仅仅停留在嘴上,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政府没有发挥协调督导作用,致使各项制度流于形式。职能部门没有发挥职能作用,把学生交通安全工作作为本职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对学生的交通安全重视程度不够,重学生学习成绩,轻学生交通安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措施落实不到位,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开展,即使开展也是形式化,实际效果不明显,造成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低,不能安全保护自己,杜绝事故伤害。
(三)交通安全管理不到位。一是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及其家长接送学生交通安全缺乏正确的认识,在相关安全保障措施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是公安交警部门受警力严重不足实际因素的影响,对辖区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周边道路缺乏有效的交通安全管理。
三、解决对策措施
(一)全力齐抓共管,形成管理合力。学生交通安全涉及民生,是一项社会
化工作,要求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全社会一定要把维护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社会工程,切实摆到重要位置,建立健全政府牵头协调,安监、公安交警、教育、交通、工商等职能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综合性的工作机制,把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管理作为一项保民生、促稳定的中心工作来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管理合力,确保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井然有序,给学生安全出行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完善安全设施,保障交通安全。结合辖区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的“八条措施”,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辖区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状况、车流量、交通设施安装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深入细致的排查,摸清辖区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实际状况,积极向政府汇报,争取到政府对工作的支持,由财政部门划拨专款,更新、健全、完善学校门前及周边路段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和人行横道线,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改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秩序,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通行能力。
(三)强化交通宣传,提升安全意识。一是结合“五进”宣传和四个创建活动,落实有效措施,强化全社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全民交通法律法规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文明参与交通,杜绝事故伤害,做文明交通参与者。二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生交通安全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制定详细具体的工作意见,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各项加强学生交通安全的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三是加强与辖区中小学校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措施,丰富交通安全宣传模式,针对中小学生的喜好,因地制宜的采取适合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强化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提升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深化秩序整治,净化交通环境。深化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活动,将警力最大限度的向学校周边道路倾斜,结合实际工作,科学调整勤务模式,从严查处无牌无证、乱停乱放、不各行其道等交通违法行为,持续保持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高压态势,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净化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维护良好交通秩序,确保师生出行安全。加大对学生上、放学期间交通安
全管控力度,采取安排民警维持秩序、设立助学岗的形式,加强学校门口及周边道路巡逻,确保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会同工商、城建等职能部门加大对占道经营交通违法的治理,并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死灰复燃,保障学校门口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强化接送学生处理的安全监管,加强接送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不扎堆、不占道等候,自觉维护学校门口交通秩序,对不具备学生接送资格的车辆要坚决取缔,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检查情况如下:
(一)对校舍建筑物进行检查,未发现安全隐患。
(二)周边不存在生产经营有害物品和危险化学品企业。
(三)学校周边场所消防安全状况良好。
(四)学校周边无建设项目施工。
(五)学校场地为对外出租,更没有从事易燃、易爆、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或用于停放社会机动车辆。
(六)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七)消防设施运行、消火栓状况以及灭火器材配备符合规定。
(八)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符合规定。
(九)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和危化品安全管理符合要求。
(十)学校制定了有关应急疏散预案并进行了演练。
(十一)学校有值班制度、夜间防火巡查制度并落实到位。
(十二)学校其他的安全情况也都正常。
苏家店镇一中
1 学校及周边饮食摊点食品抽检情况
1.1 城区学校抽样情况
荆州市中心城区包括荆州区和沙市区,中心城区面积54 km2,人口90万人,占荆州市总人口的13.8%。市区拥有小学25所,中学21所。 现场随机采集中心城区11所中学、13所小学的校园食堂、超市及周边饮食摊点的熟肉制品、冷冻制品、膨化食品、早餐类食品和桶装饮用水等五大类食品112份样品,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
1.2 实验室检验方法及结果评价
所有样品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常见致病菌按照国家规定的食品检验方法[1]进行检测,苯甲酸、山梨酸及糖精钠等理化指标按照国家规定的食品检验方法[2]进行检测,其余理化指标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3]进行检测。所有样品的检测结果根据国家相关食品卫生标准进行评价[4,5,6]。凡样品中有1项指标检验结果不符合国家标准即判定为不合格。
1.3 抽检结果
从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看,桶装饮用水的合格率最低,为23.53%,熟肉制品合格率为70.37%,早餐类食品合格率为75.00%,冰冻食品合格率为83.33%,膨化食品情况较好,合格率均为100.00%。
2 学校及周边饮食摊点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市政府和卫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先后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管,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水平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此次调查结果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从检验结果看,样品不合格项目中微生物方面主要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主要是早餐和桶装饮用水;理化指标不合格项目为山梨酸和酸价超标,主要是熟肉制品。
2.1 学校饮用水卫生存在隐患
在抽检的24所中小学中,有17所学校使用桶装纯净水 (矿泉水),仅有7所学校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开水。在使用纯净水(矿泉水)的学校中,对饮水机定期开展消毒的仅有2所学校。本次抽检的桶装饮用水水质情况令人堪忧,在抽检的17份桶装饮用水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符合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要求的仅占23.53%。桶装饮用水菌落总数超标严重的原因主要是:(1)生产企业的终端水本身消毒不彻底。(2)开盖后存放时间超过5天,极易变质[7]。(3)饮水机未进行定期清洗、消毒。
2.2 学校小卖部和周边饮食摊点出售劣质小食品
在一般情况下,酸价和过氧化值略有升高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但如果酸价过高,则会导致人体肠胃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本次抽检的小食品样品中有3份熟肉制品酸价超标,其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原因多是因为生产厂家为了节约成本购买不合格原料,用于油炸食品的原料用油自身就酸价不合格,或者长期不更换和循环使用煎炸用油所致。从本次抽检样品的包装上可以看出,部分小食品包装袋上无生产日期,无厂名厂址、无保质期,是 “三无”产品。
2.3 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缺乏
部分学校周边食品摊点和学校学生集体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相关知识匮乏,未经培训和未取得健康证,卫生意识淡薄,在加工食品过程中不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操作,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混放在一起,加工食品所用工具、容器无明显标记,生熟不分,用品未洗涤、消毒干净,存在相互污染的危险,这些都是造成食品污染的主要原因。
3 对策和建议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小学校校园及周边饮食摊点的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彻底消除发生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的隐患, 笔者建议:
3.1 学校要严格执行食品登记和备案制度
要进一步增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应有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且层层落实到人。 卫生管理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对学校集体供餐的加工、 经营和购销卫生和安全管理进行检查督促,对进入校园的桶装水和食品企业必须提供《卫生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每一批次的索证情况学校都要有专门记录和复印件备案,严把送货的索证关,从而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2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卫生设施,强化硬件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建设,改善食堂和饮水硬件设施,尽可能为学校购置烧开水设备。尤其是夏季来临,教室要做好通风、环境整洁工作。如没有开水饮用的学校,桶装水启封后应在1周内饮用完;饮水机必须由企业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清洗、消毒,以确保饮水机的清洁。
3.3 规范经营行为,加大执法力度
食品药品监督、城建、工商及卫生等执法部门必须加强配合,各尽其责,从源头上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突出重点,加大打击力度,依法取缔生产伪劣产品的黑窝点,落实责任,严格控制添加剂的用量。工商部门要依法查处出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小卖部和流动摊点,对屡教不改的小卖部和摊点要坚决予以取缔。
3.4 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
应定期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相关培训,使其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要求,掌握必要的食品卫生专业知识,规范其卫生操作技术,培养卫生意识,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促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学校要广泛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不到无证摊点就餐,向学生介绍购买食品时的注意事项和鉴别假冒伪劣食品的简单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青岛市学校及周边安全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青岛市房屋管理中心10-01
青岛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06-14
青岛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12-03
青岛市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06-27
青岛经济适用房申请资格、程序及政策09-14
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宿舍09-10
青岛市场监督管理局11-24
青岛市绘画大赛策划书06-03
青岛市卫生局文件07-21
2024年青岛市统计年报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