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个人工作心得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的个人工作心得(精选8篇)

教师的个人工作心得 篇1

我很幸福

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幸福其实很简单,简单得不会有人相信眼前的就是幸福.;幸福也很复杂,复杂得让人不明白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幸福.。你幸福吗?我很幸福!因为我要感谢我的恩师,是他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时光追溯到前,那时的我怀揣着儿时的梦想,满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迈出了江津师范校的大门,踏上了我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

当我背起行囊满怀激情来到我工作的地方——xxxxxxx村小学,眼前的一幕把我惊呆了:这里只有三个老师,三间低矮的教室,没有食堂,没有住宿,就连像样的办公室也没有,有的只是那几十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现实与梦想的巨大反差犹如一瓢冰冷刺骨的凉水瞬间浇灭了我心中燃烧的激情。我呆呆地站着那里,一股莫名的酸酸的感觉顿时涌遍全身,好苦、好涩……

“小姑娘,你是刚分到我们这里来的吧,快进来坐吧!”我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站着一个似乎60多岁的老人,看上去有些苍老但显得很有精神。他见我傻愣在那里,便递给我一杯热水:“小姑娘,我姓xxxx,在这里呆了大半辈子了,你一路辛苦了,喝杯水吧!”端着那杯热气腾腾的开水,我的心里感到一丝丝温暖。那天,xxxx老师给我聊了很久很久,他还组织全校学生专门为我举行了一个欢迎仪式,虽然简单,但很真诚,也很感人。当孩子们簇拥在我面前并为我献上一束鲜花齐声高呼:“欢迎新老师!”那一刻,xxxx老师冲我笑了,我却感动得落泪了……

接下来,在我和xxxx老师相处的几年里,他是一位长者更是一位慈父,给予了我无限的关爱;他更是一位引路人,为我开启了希望之门。他穿着朴实,朴实得就是当地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待人诚恳,生活乐观,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个孩子,也影响着我的一生。xxxx老师经常乐呵呵地对我说:“我们这里的条件的确艰苦,但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纯洁无暇,只要你真诚地对他们,你将会收获到无穷的快乐。”事实的确如此。每天,当我背着行囊骑着单车提着从家里带来的饭菜早早地来到学校,孩子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天使向我迎来,一边甜甜地叫着:“xxxx老师早!”一边帮我接下背包;累了,孩子们会跑上来为我揉揉肩;渴了,孩子们会主动为我送上一杯热茶;每天中午,和孩子们一起吃过午饭,大家便习惯地围坐在教室旁的那块空地上听xxxx老师讲他小时候的故事。xxxx老师讲得很动听,孩子们听得也很入迷,当然,我也不例外。虽然在村小教书的那段日子很累,但我却一点儿也不觉得苦,相反却过得很开心。

每天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公路两旁林立的高楼,看着别人每天穿著名牌开着跑车,而自己连一个像样的窝都没有,那时的我也曾抱怨过,彷徨过。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当初选择这个职业是不是错了?但每次当我想到xxxx老师,我就会坚定地告诉自己:“选择教师,我无怨无悔!”xxxx老师,一个花甲暮年的老人,一个被病魔缠身的老人,看着他走一步停一步,看着他不停地喘着粗气,看着孩子们一步一步把他搀扶进教室,看着他脸上永远挂着的微笑,多少次,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老师,他把他一生的爱毫不保留的倾洒在这些孩子身上。在他即将燃烧到生命尽头的那一刻,他还是那样乐观,那样坚强,那样执著。他的一生,没有获得过一次表彰奖励,甚至在退休时也没有晋升过任何职务,有的,只是对生命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他的一生是平凡的,更是富有的,他赢得了全天下孩子们那一颗颗真挚的心……

转眼16年过去了,xxxx老师早已离开了他热爱的那片热土。我将接过他手中的教鞭,沿着他走过的足迹,继续坚定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因为,是他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它只能自己体会,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我将大声地告诉我的恩师:现在的我很幸福!

怀着一颗诚挚而兴奋的心踏进**的大门。经过一个星期的实习,我对**有了或多或少的一些感觉,**经理气质、漂亮,**秘书可爱、亲切,同事也很热诚、真切,还有厨房阿姨做的饭也好好吃。这无疑给我们大家都创造了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

此外,对工作最大的感悟是“态度决定一切”。因为做了三天的客服,主要的工作就是打电话给潜在客户传达信息,交流沟通。每天大概都要打100个电话以上,难免会有疲惫的感觉。但只要学会自我调节,以正面的思维去对待客服,那客服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而且置身其中也能学到很多。

第一天,

因为好奇心、新颖的驱使,打一天电话下来一点都不累的感觉,而且很还有成就感。因为学到很多打电话的技巧、练习与人交流、沟通;还记录了很多潜在客户的号码。所以第一天就很轻松、愉悦的结束了。

第二天,

这是感悟颇多的一天,因为没了第一天的激动、兴奋,也没了新东西可学,所以一开始还慢郁闷的。但是想想自己不能那么颓废,就想到一个小办法——把每一个电话都当做是一个电话面试面对。这样使打电话的效率很高,记录的潜在客户居然有14个,比前一天还多了5个;而且也锻炼了一下自己。也许这个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正面思维的作用吧!

第三天,

这是趋于平淡的`一天,这一天自己可以用比较平常,正确的心态、方法去面对一天的工作了。

总体而言,实习的第一个星期收获颇多,自己也会再接再厉。

好大一棵树

十二度春风,十二载秋雨,青丝华发织日月,粉笔无言传真知,似簌簌的玉屑,像缤纷的雪花,那是教师无私的真情。教师,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是我幸福的力量。——题记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为人师十二余载了。从小我就立志成为教师,极其幸运的是,我成为了一名教师。诚然,在这十余年间,我也哭过,笑过,曾经因为困难也想知难而退,品尽了做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但是更让我懂得: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够谋求人生的幸福。大学实习的时候亲眼目睹一位还有三天就要退休的老师倒在了讲台上,离开的时候手上还沾满了彩色粉笔灰;工作的十余年中,自己看到那么多教师的付出,甚至有些教师很年轻就离开了我们,离开躬耕一辈子的沃土!最近,我同学打电话告诉我,我高中班主任患了帕金森症,而她还不到退休年龄!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理解悬挂在校园里的那句横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记得读大学时,一位刚刚因为是教师这个职业而失恋的老师,在讲台上用一句歌词来形容他一生的教育事业:我是好大一棵树!告诉我们他不以教师为耻,同时也以此话告诫我们:既然选择了师范,就要一生都做一名“好”老师。曾经懵懂的我一直不理解这句话的意义,觉得这位老师真傻,对他的形容也就一笑了之。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它的意义,它是酸甜苦辣的,是永恒的,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淡淡暖流,但是它却是幸福的!我工作的十二余载,有多少孩子,就有多少故事,多少回忆!曾经有人这样讴歌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不太喜欢这样的描述,太伤感!太凄凉!因为我觉得教育他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享受!师似蜡烛,师胜春蚕,他留给我的是隽永,是从容,与孩子们作伴的青春,是感恩,是祝福。

每一学期的期盼,每一次的等待,青春的节奏从我的指尖时而缓慢流动,时而急促奔跑,春播桃李,秋来硕果,我的那群可亲可爱孩子们一批批蹦跳出去,翱翔远方,在青春洋溢的舞台上舞动新的旋律。而我整整的大好青春都在陪他们散步!回首起来,细数悲欢离合,才发现记忆的仓库早已藏满秋天的果实,这就是我与孩子们相守的时光,是多么的相得益彰!我就是那跋涉于旅途的行者,而蹦跳的孩子们在我前进的路途上,让我学会了忍耐,知道了执着和坚持,明白了责任和爱心,感受了阳光和欢乐,这就是生命的幸福和美好,这就是教育!

曾经和学生一起比赛,一起呐喊,一起悲伤,一起欢笑;下雨时,学生急急忙忙地从寝室里给我拿来伞;生病的时候学生悄悄的给我发来短消息,老师你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啊;节日里,学生发来甜甜的祝福……所有的这一切都化成浓浓的幸福暖流,使我的内心无比的感动和丰盈。

和孩子们的故事天天在上演,和孩子们的故事永远说不完,每一个孩子在校园里用自己平凡的努力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故事。

教育是一首诗歌,

教师是朗诵者

学生是忠实的聆听着

它呼应师生之间彼此的心灵

教育是一束光芒

教师把光芒洒向播种在沃土里的希望

无论晨曦还是晚霞总满含着一种圣洁

教育是一滴雨露

教师用勤劳的双手灌溉田野里的希望

让株株树苗都洋溢着浓浓芳香

青春总是带着调皮

青春总是带着羞涩

教师

用播种、持锄、挥镰

将知识和品德深深地根植于孩子们的憧憬中

教师的个人工作心得 篇2

评价的标准如此重要, 那么怎样确立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标准呢?或者说, 评价标准确立的依据是什么呢?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源于教学观。教学观是比教学评价更高一个层次上的范畴。教学观是人们对教学的一个总体的观点、态度和倾向。有怎样的教学观就相应地产生怎样的教学评价标准。

从更深层次上讲, 评价本身还必须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探究。从教育史来看, 教学观是随着历史发展的, 一个时代有着这个时代特定的教学观, 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氛围。

在机械论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人们建立的教学评价标准也相应地带上了机械论的色彩。机械论的教学观提出以学科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建立评价标准, 即根据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师教学的优劣。在评价中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效果, 以学生的学业成绩的“结果”作为评价依据, 可把这样的评价体系归入“结果论”范畴。

随着西方社会对“机械论”哲学观的批判, 人们在教育中越来越倾向人本主义教学观。人本主义教学观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成长。这种教学观并不认为学习的“结果”是重要的, 而是认为学生对学习的“参与”这个“过程”本身最重要。说到底, 在这个教育全球化的时代, 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 在这个“后现代”哲学登上舞台的时代, 并没有什么固定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必须去学的。教学从总体上面临着大困惑, 加拿大著名教育学专家史密斯教授在他的著作《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中这样表述:“在教育界, 全球化过程造成的普遍不确定性一直在某些方面存在。后现代派就‘什么东西可以信心十足地教给学生’这一问题所怀的担忧, 如今更因‘信心十足地教意味着什么’这一难以理解的问题而加剧———尤其是在所谓的新知识经济时代, 教学往往被简单还原为如何‘管理’教育空间, 除了计划和组织技巧外, 不需要教师有任何个人才干。”[1]随着西方哲学对“主体—客体”、“真理—谬误”这些二元思维方式的批判, 西方后现代哲学流派更加倾向于对任何号称为“绝对真理”的体系进行“解构”。他们认为任何真理都是从某一“视角”出发来看待问题的, 并不存在自在自为的绝对真理。后现代文化的氛围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 人们从对真理的崇拜转向个人切身的体验世界, 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是第一重要的。在这种教学观下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关注教学的“过程”, 强调师生互动, 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在评价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可把这样的评价体系归入“过程论”范畴。

中国的文化传统讲究“中庸之道”, 对结果论和过程论的评价体系采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合理取舍的态度。这种中庸的态度也体现在了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上:评价的标准既要体现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 又要体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评价时既要参照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 又要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程度。

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 教育科学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和量化。但是为了体现教学评价的客观和准确, 又必须对评价活动给出一个“结论”。 (评价结论该“如何”给出呢?是采用“计量化”的分值, 还是根据教育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对评价结论给予文本的描述?这本身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教学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与评价结果所要求的明确性这两者处于一种“张力”之中, 如何合理把握这对矛盾 (张力) 需要极高的智慧。

由于整个现代社会竞争氛围浓烈,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需要给出明确的评价结果以选拔“胜者”。由于对于精确计量化的自然科学取得的物质和技术成就的认可和崇拜, 人文科学也慢慢开始以自然科学的客观性 (以精确的计量化为特征) 为标准。对计量化的喜好与崇拜甚至到了如此高的程度, 以至于如果某一学科 (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 不能精确进行计量, 不能最终得到一个“数据”, 那么这些科学就显得“不客观”而配不上“科学”这一称号。人文科学的计量化趋势越演越烈, 2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人文科学对此深感忧虑, 对这个趋势给予了强烈的批判。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范梅南在他的著作《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中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标准作出了明确的区分, 教育学应追求人文科学的严密性。“我们应该承认, 人文科学对于准确、精确及严密有自己的标准。在定量科学中, 准确与精确往往作为界定测量与设计精良的标志。与此相对, 人文科学则尽量追求对具体事物丰富性与完整性的解释性描述, 尽量使概念的基本本质达到完善。‘严密’的本意是‘坚硬’、‘硬度’。严密的科学研究基础被认为在方法上是严谨的、严格的, 不与‘主观性’和定性研究妥协。‘硬数据’指最能反映数量单位或可测量到的测量的知识。与此相反, 人文科学研究只有在道德和精神的意义上是‘强硬’的时候才是严密的。只有当一个人文科学的文本有勇气追求某些理念的独特性和意义时, 才算是严密的。如果一个人并未准备坚持什么, 那么坚持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同样意味着, 人文科学研究会以‘轻柔’、‘深情’、‘微妙’和‘敏感’的方式将生活现象的意义带入我们的意识。”[2]

人文科学的“计量化”趋势虽然遭到了西方哲学的强烈批判, 但这个趋势本身似乎有进无退。为了追求精确和“便利”, “计量化”的方法也应用到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给出一些量化的指标:例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合理,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师生互动”, 教师的板书是否规范, 教师是否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等等。对每一项指标设立一个权重以赋予这些指标相应的分值, 这些指标的分值相加以百分制计算。以这些量化的指标为依据来给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通过给每一项指标打分, 并且根据统计学的权重计算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给出一个最终的“总分值”。评价标准的建立是如此重要, 我们不禁要问:各项指标被赋予的权重“依据”是什么?进一步问:各项指标本身被确立的“依据”是什么?更进一步深究, 用百分制的计量化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什么?或许用分值进行教学评价比较“方便”, “方便”是真理的代名词吗?例如, 甲教师最终得分80分, 乙教师得分85分, 从最终的得分来看, 乙教师的教学水平“当然”要优于甲教师。当两位教师的教学评价通过两个分值摆在我们面前时, 我们不禁要对这个评价结果本身进行评价。一个问题浮现在眼前:这样的评价是否合理?

虽然这样的教学评价考虑到了“结果论”, 即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先确立的教学目标, 这样的教学评价也同时考虑了“过程论”, 即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师生互动”等, 但这些只是“外在的细枝末节”。通过这些关注细节的指标是否“真”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对这些“外在的细枝末节”的关注恰恰忽略了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 恰恰忽略了教师内在的学识和师德修养, 恰恰忽略了教师个人的才华。

如何评价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呢?这些都是教师“内在的”个人素质, 我们只能通过教师“外在的”教学行为来对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略知一二”。外显的教学行为与教师内在的教学能力和学识修养是怎样的关系呢?或许, 德国哲学家西美尔对伦理学的深刻论述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西美尔认为外在的“伦理行为”并不是判断德行的最终依据。任何以命令式的“应然”规定的外在的伦理行为体系无法包容人类广泛的实践领域, 无论是个人的实践领域还是社会的福乐安康。唯有“有德之人”才是一切良善行为最终的“源泉”。有德行的“人”在他的日常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溢”出伦理的意义。作为一切外在行为载体的“人”为他的一切善与恶的行为最终负责。西美尔在他的演讲集《叔本华与尼采———一组演讲》中对此有如下论述:“古老道德所宣扬的思想是, 德行看重的不是事实, 而是事实背后的意志企图。这个思想在此处达到其完整的深度和广度:意志不再被视为具体的、受到某个特定理智推动的冲动, 而是作为基本的存在, 也就是人的那种不受任何时间与变化之决定的自在。与此相比, 那种流行的、对道德责任的逆向追究, 却让人觉得它仅仅是从看重外部行为的司法判定迈出的最初和暂时的一步。可是就凭这一步, 人们却已首先到达了道德主义, 也就是就日常实践而言已经足够的、那种针对个别行为意志的裁判机构;相反, 此时在那条外部道路的狭隘的道德含义背后, 人们才抵达了最后一站, 那形而上的终点站;整个的人, 也就是说, 他的绝对的、不可更替的存在就是载体, 就是每一个别的, 仅仅作为现象的善与恶及其相应责任的真正现实。”[3]

外在的行为并不是伦理判断的最终依据, 伦理判断的最终依据是形而上的整个的人, 良善之人在他的外在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善的伦理意义。相类似的, “外在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内在的”教学能力和学识修养的外显, 优秀的教学真正的“源头”在于优秀的教师, 优秀的教学活动是优秀教师的“整个的人”的自然流溢。对伦理行为的善恶判断困难重重, 真正的教学评价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标准。如果要对一位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的话, 最终依据只能是这个作为教师的整个的人。或许能通过他的一堂授课 (但决不仅仅依据这“一堂课”) 去“体会”他的作为教师的个人才华。“才华”这个词同时包容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师德修养、授课的个人风格、语言艺术等。

如果要对教师的教学给予恰当的评价, 那么评判者的权威性是必要条件, 即评判者本人的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要远远高于被评价者。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没能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 这让我们这些后人感到惊讶。但仔细想来, 这也并不奇怪。据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创立之初, 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多多少少理解。它在瑞典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审面前显然无法获得通过。 (这些权威的评审自己是否能理解相对论还是个疑问) 在这种情况下,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失之交臂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之事。评判者的权威性是评价活动和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的必要条件, 但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却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看得过于重要, 学生的评价在整个评价结果中占有过多的比重, 这岂不可笑?

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建立意义重大, 这关系到教师成长方向的确立, 即依据“这标准”教师应怎样发展自身的职业修养?到底教师应把精力投入到“是否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板书的规范与否”、“教学过渡的设计是否自然”这些外在的方面, 还是把精力投入到“学识是否渊博”、“对教材内容理解是否深入”、“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上, 这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恰当的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大卫·杰弗里·斯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5.

[2]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1.

用教师的个人魅力打动学生 篇3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生活实践也表明,人在从事他所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处在愉快、满意、兴致淋漓的情绪状态中。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兴趣的形成最初主要是与刺激联系在一起的,那些使人愉快的刺激,最易导致或激发兴趣的产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中学数学教师应努力寻找自己身上能令学生感到愉快的、积极健康的刺激因素—教师的个人魅力,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

1、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之一:人文素养

从学生那里,我了解到:一个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是否接受并产生兴趣,首要的是他是否从心里认可你,“亲其师,信其道”是不错的,而要做到这点,教师就必须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尤其中学数学教师,更应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的畏惧,为此,我认为,中学数学教师应努力培养好以下心理品质:

亲和力一位刚上大学的学生在教师节给我的贺卡中写道:“首先是您的亲和力征服了我,您平易近人,愿意走近我们,丝毫没有架子,我们从心底里接受了您,逐渐地喜欢听您的课,进而喜欢学习数学,成绩逐渐好起来了……”的确,我认为,在教师的所有心理品质中,亲和力应是摆在首位的,而要培养这一品质其实也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有亲近学生的意识,心理应想和学生拉近距离;其次,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时,要主动向学生表示亲近,如:主动打招呼,课余时关心一下学生听课的感受,询问学生的家庭情况等,这些看似多余,其实细雨润物无声,学生心里早喜欢上你了,再次,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浓烈厚重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应该浓烈似老酒、厚重如冬衣,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应力求倾注真挚、饱满的情感,使学生回味无穷,终生难忘,同时,情感的表露应灵活生动,表情丰富、举止活络、神态生动的教师,有一种人见人爱的特殊魅力,这种魅力往往会激起学生的亲近感、爱慕感。

激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这说明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激情,燃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教师的激情,首先源于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的确,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问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使教师发出的一切信息都畅通无阻地流向学生的心田,其次,教师的激情源自他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要有一种兴趣和迷恋,要沉浸陶醉在自己所授的学科中,要有想上课的冲动,把课堂当作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品味人生的乐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所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只有教师是“热爱自己学科的人”,才能“点燃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的火花”。

微笑与幽默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极易打动学生,因为教师由此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友善、是和谐,带来的,必然是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而这,正是数学课堂所期待的,幽默,有别于简单低级的搞笑,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对生活和事业深刻而积极的品质,充满幽默感的老师,必有过人的洞察力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力,有着宽阔的胸怀,听他的课,轻松、活泼,让人回味无穷,留连忘返,课堂气氛也必然是宽松、和谐的……

鼓励在中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失败机会多,遇到困难的可能性也大,故教师尤其要善于鼓励学生,教师热情的鼓励,如夏日凉风,必然给学生以清新,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断克服困难,从而走向成功。

2、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之二:过硬的教学水平

一个教学水平普普通通的教师,是很难让学生对他产生发自内心的敬佩的,因此,除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外,中学数学教师还应当有过硬的教学水平,这是一位教师的立身之本,否则,教学质量将无法保证,学生刚产生的兴趣可能很快就会消失,只有练就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你的教学才有后劲,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稳定、长久,我认为,练就好过硬的教学能力,除良好的语言表达、板书示范及组织教学能力等基本素质外,中学数学教师还应在以下方面多下功夫:

(1)对教材和教学内容深刻、独到的理解赞科夫说过:“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优秀的教师应当善于钻研教材,对教材常常有深刻的理解,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为见,正是因为优秀的教师把教材钻研得深,所以他们悟出的道理就透彻,上起课来就能够深入浅出,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一针见血,通俗易懂,给学生留下特别的、难忘的印象,例如,在上“空间直角坐标系”一课时,我分析出两个教学重、难点:一是如何正确按照“右手系”法则建立空问直角坐标系,二是如何正确写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可由于对教材理解不深,我上第一个班时,都快下课了,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还似懂非懂,经过反思,我找到了教学的关键点:“右手系法则的要领——x轴按逆时针转到y轴,转过的角为90度,立起来的就是z轴;空间一个点的横、纵、竖坐标的实质是该点分别到坐标平面YOZ,XOZ,XOY的距离,因此,我到第二个班上这一课时,仅5分钟学生就基本掌握了。

(2)能熟练地驾驭各种教学方法中学数学教师首先要精通讲授法,要能把深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介绍给学生,从而排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轻松、愉快的事情,此外,数学教师还要能根据课型特点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时指导学生进行自学,有时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有时又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全面、深刻地

掌握知识,有时则通过巧设情境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例如,我在椭圆概念的教学中,分下列几个步骤展开:①让学生进行实验,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画得图形即为椭圆,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问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③揭示本质,给出定义,象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掌握得很好,就不会出现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应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错误。

总之,富有灵气的教师总是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目示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神领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3)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解题数学课堂很多情况下都在解题,而解题不成功又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为此,中学数学教师要能在解题方面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味到解题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一方面,教师对教材中每一部分知识点的通解、通法都要十分熟练,善于积累,如:求函数值域的反函数法、求根公式法、配方法、换元法、单调性法,数列求和的分组求和法、裂项法、错位相减法,求点到平面距离的等积法、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的射影面法、向量法等,还有解选择题常见的技巧:排除法、特例法、验证法等等,都要求教师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记得一次练习课上,我出了一道高考题:“己知函数f(x)=a-1/2x+1,若f(x)为奇函数,则a=_____”学生纷纷列出式子“f(-x)=-f(x)”进行计算,等学生算累了,我才启发了一句:f(0)存在吗?学生稍加思考,一致认为存在,不少同学恍然大悟:原来只须利用,f(0)=0便可很快求出口,实际上,只要有心积累,教师还能得到许多好的解题思路,如立几中的补形法、概率问题“正难则反”的逆向思维等,都能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思维的震撼,另一方面,教师又要给学生在解题思路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题目的特点寻找解题的入手点、“突破口”,如何利用己知条件与所求问题联系所学知识,构思解题策略,例如,对于等差或等比数列,我们常常提示学生关注下标之间的联系;证明空间两直线平行,我们常常引导学生寻找中位线,或是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我也逐渐意识到,一位精于教学的教师,他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他展示给学生的,是他个人身上知识的魅力、智慧的魅力,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充满灵气,充满生机,若干年后,当学生谈及他的时候,一定还能清楚地记得老师当年在讲台上那举重若轻、潇洒自如的教学风采,

3、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之三:渊博的学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因此,中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他都应有所跋涉,尤其,作为中学数学教师,还应广泛收集数学思想史材料,了解数学家成长的故事,这对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大有裨益的,我每带一届学生,都要和他们一起遨游数学史的王国,向他们介绍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的智慧,和他们一起追逐代数先贤们的足迹,从韦达到卡当、塔塔里亚、费拉里,再到英年早逝的数学天才阿贝尔和伽罗华,与他们一道漫步在欧拉的七桥,畅谈高斯的求和、笛卡尔的坐标系,还有中国古代数学灿烂辉煌的历史:刘微与《九章算术>>、祖冲之与圆周率,贾宪和杨辉三角……学生无不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的确,学识渊博的教师,他在课堂上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使其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闻到芬芳的知识王国,令学生留连忘返,全身心陶醉,这样的教师,学生能不迷上你吗?

4、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之四:教师的“绝活”

如今,许多专家都在呼吁:亟需拯救教师的“绝活”,相对老一辈的学者、教师,现在的教师没有多少“绝活”可言,而“绝活”是构成一名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特长中的特长,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的精益求精、千锤百炼以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甚至望而生畏、无人相匹的境界,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可以结合专业特点,练就一些“绝活”,我就经常利用自己硬笔书法的特长,向学生展示一笔潇洒流畅、秀丽多姿的板书;还根据自己记忆力强的特点,向学生现场默写圆周率到小数点后一百位,不带讲稿直接书写例题及其他教学内容等,这无疑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让学生对老师更加佩服,我们还可以试试徒手画直线、徒手画圆;或是设计一些优美的课件,展示教师精湛的计算机技术;或是练就出众口才,幽默风趣、妙语迭出,让学生在轻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刻的哲理,步人知识的殿堂。

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4

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一开始每备一篇新课时,我最苦恼的就是如何寻找备课的思路。拿起一篇课文,我往往发现文中可讲的知识点很多,而且似乎都很重要,但都讲的话一方面课时不允许,另一方面突显不出课文的重点。面对这么多的知识点,我应该如何取舍,而且应该如何安排组织才可以使整个课文得以连贯、流畅、圆满呢,这是我备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于是,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对照单元学习要求,找出重点、难点,并把各个知识点列出来按重要程度排列,进而组织安排上课的思路。同时,我还经常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经她们一点拨,我茅塞顿开。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除了准备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外,还尽量多收集一些有趣的课外资料作为补充,提高学生的听课的兴趣。

重视课堂40分钟的教学实践。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作准备的。我非常重视课堂的40分钟,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讲课过程中,我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针对不同的后进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相应的和目标,利用下午放学的时间,对这部分同学有地进行课后辅导。我对他们经常进行鼓励,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有时在课堂上提问他们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经常有“听君一节课,胜思一整天”之感。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给我们的学生多一些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等,做到“唐僧”式心肠来培养教育我们的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我们教授学生的同时,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同学们也会尊重这样的老师,愿意上他的课。

教师被誉为“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一位平凡的教师,要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我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学生喜欢的教师,社会满意的教师。争取在最短的工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以上是本人工作一年的一些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时刻准备着,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用愉快的心情应对每一天的工作。

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二)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以师范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有效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中踏踏实实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关注到每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受学生尊敬的和信赖的老师。在学科教学方面,我时刻告诫自己要做一个科研型教师,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有的是一腔的热情,和对职业的坚定信念,而缺少的是老教师的宝贵教学经验,因此我要虚心的向她们学习上课中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课堂调控技能等等。

在教研组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积极参加组里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与老师们一起学习新课程理念,探讨教学教法。今年我们又开展了xx工程,我们这些新徒弟更要虚心的认真学习,要扎扎实实完成好的此项教学活动。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熟要靠自己在教学中的苦练,摸索。

面对大班教学我不断的思考,摸索,实践: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课堂死角现象;如何既拔高优秀生又保整体质量。为此我也正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尝试着积极制作教学用具设计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们在积极参与的同时获得知识;在课后,我认真地给孩子写评价,主动跟孩子们交流与家长沟通,不断鼓励后进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取得进步。

我深知自己现在教学水平与一位优秀英语老师的标准还相差很远,但我相信,通过学习、操作,再反思、总结,然后再学习、操作,这样不停止、不放弃的学习,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取得进步,教出一批批优秀的小学生,实现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一生不朽的价值。

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三)

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培育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所以我从小就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如今,我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培育祖国花朵的人民教师。时光飞逝,时间很快过去了,这一段时间里,我无论在教学方面还是在辅导员工作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初登讲台时,我上课的时候虽然能很流利的把本节课知识讲授完,但就好象一个人在表演一样,我似乎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讲课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而且组织课堂的能力也不是很好,而经过历练与学习,在学校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师的帮助下,我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现在上课时,能以学生为主体而把自己摆在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地位上。所以在这里我还想再一次的感谢教育局的领导和学校的领导以及有经验的老师对我的帮助,使我在教学方面有所进步。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深入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

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凝练等。因此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管理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辅导员管理工作的秘诀我觉得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高尔基就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我时刻的提醒自己教师是不能盛气凌人的,更不能利用自己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我应该从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我缩小心理距离。

其实,爱学生要深入地爱,要理智地爱。也就是说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决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应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这短暂的一个月里,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四)

转眼间,我来到xx中学工作快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学习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下面我就以这一年的经历谈谈我作为一个新教师的工作心得体会。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实验室的设备一点也不熟悉,对一些实验的准备也不大了界,作为一个新教师,我真的感觉很彷徨,幸好,这时组里的其他老师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我添置了很多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有关的新器材和药品,同时对原有消耗的其他设备进行了补充,维修实验室桌凳,组织学生打扫卫生,积极准备实验,合理安排实验时间,较好地完成了实验室工作,同时,我还对实验室财产做了统计,迎接并顺利通过了领导对实验室的评估检查。

后来我主要担任生物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深入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熟悉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力求把握重点难点,使课上内容简单易懂,同时自己制作或借鉴网上比较好的教学课件,把传统讲授教学模式个现代教学模式结合。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一般第一次上总是感觉不太流畅,我及时从中获得经验,在下次上时更好的讲授好。同时课堂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坚持听课,学习师傅和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历年,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有侧重的对其强调,扫除自己学习中的盲点,也为课堂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年中我还担任了xx班班主任的工作,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在xx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管理班级的一些方法和教育学生的一些经验,认识到对学生一味严格是不行的,主要是要找到严和爱的切入点。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很多不足,因此我积极汲取养分,感谢校领导给我安排学习的机会,请了许多资深教育工作者给我们授课,我受益颇多。

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篇5

首先,要成为一名好的幼儿园老师,你必须有一颗童心,热爱孩子和工作。只有有了这颗心,你才能得到更多有益的结果。我记得当我第一次开始在幼儿园工作时,我一无所知。我每天都围着孩子们转,而不是孩子们围着我转。但是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我也学会了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让孩子们更喜欢你。我记得不久前一个朋友问我,你每天都很辛苦地照顾孩子吗?孩子在哭,你会怎么办?当时,我笑着告诉她,社会上没有什么不辛苦或不累的。虽然很累,但我觉得我的生活很充实,很满足。我的微笑来自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从未离开过我的微笑,只有你真正给予的才会被别人认可和欣赏。过去,每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会特别累,甚至不想从事这份工作。然而,在这个时候,我总是默默地安慰自己,这不是一件事,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有你不想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习惯的。不管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会开始有一个适应期。在此期间,他们会慢慢习惯并喜欢它。因此,每当麻烦或不愉快的事情来到你身边,你必须学会安慰你的心。自我安慰也是进步的第一步。

孩子们年轻的脸庞,他们的热情和爱温暖了我的心。我清楚地知道,我正从事着世界上最辉煌的事业。我走在一条充满青春气息的绿色道路上。我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真诚无私的。当孩子生病需要照顾时,父母最需要给他们带来照顾和保护。同时,老师也需要照顾他们。我知道孩子们需要老师给他们带来美丽的微笑。同时,我也知道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不能给孩子们这样不好的情绪。孩子们的心是最纯净的海水。儿童世界是一个充满真、善、美的童话。因此,如果有不愉快的事情,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而要让他们看到张的笑脸。每当我进入幼儿园,我都要换一个角色,不是女儿,而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和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生活在向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重复着昨天的节奏,我想告诉生活,我爱这些吵闹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我更爱这个学前教育工作。

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总结模板 篇6

精选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总结模板【一】

20xx年5月9日,清晨迎着细雨,带着几分激动,几丝憧憬,我踏上去xx的客车——参加xx省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我感到非常荣幸,有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来提升自己,发展自己,感谢学校、区教育局给了我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为我们提供了这个研修提升的平台,学习时间虽然并不长,但它给我引发的思考和震撼是令人回味无穷的,下面就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我们这群来自全国的40名初中英语骨干教师齐聚一堂,组成了一个严谨向上的学习共同体。大家承载着责任与希望,在日复一日的紧张、忙碌、充实中学习着、生活着。白天听专家教授讲座,认真领会,做好笔记。各小组积极讨论,说体会,谈感想,提问题,交流各自学校英语教学的措施与方法。讨论后,各小组将讨论结果展示于众,交流分享。晚上,学员们根据一天的学习交流所得,结合自己,结合实际,及时反思,完成作业,本次集中培训学习让我的教育理念更加清晰,以前零零散散的或者比较模糊的理论知识得到重新梳理与整合,英语教学的诸多微观技能与方法也丰富完善了许多。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天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新的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提高质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师,我们应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发展,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挑战。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思想

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思想得到升华,教育教学的远景方向更加明确。新课程的关键在于新理念的引领与支撑,只有思想理念的改变才能带来教师教育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需要教师有否定自己的过去,改变自己过去的勇气和胆略,甚至需要脱胎换骨。

英语教学应达成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目标。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终极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科学实施,不仅要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关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新课标对英语教学的目标给出了明确的定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教学要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载体,实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体现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目标和评价的控制以及课内课外的配合等都要基于学生,关于学生,为了学生。

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兴趣,改变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三、观摩了专家名师风采

此次培训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联系实际。不仅聆听了专家的解读,而且近距离地学习了名师的教育教学艺术和班级管理艺术。齐鲁名师杨淑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课堂设计》,强调新课程中,教师应加强研修,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校本教研不能丢,专业成长方才有动力。如若深入多思考,目标达成就不成问题,都很有指导性。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深深打动了我。

而北京市十一中的王鲁豫老师的《素质教育下的高效英语教学及案例分析》的报告,完全是自己的实践的梳理和总结。王鲁豫原本是xx泰山外国语学校的校长,因为她的教学改革成果斐然,得到社会的认可,去年被聘于北京市十一中担任英语改革教学工作。王老师提出,教材要善于整合,才能应用于教学。

四、教师自身的成长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成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的软实力来自己于拥有一只业务能力强,团结敬业的教师队伍。对于个人而言,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适当现代教育的需要。此次培训,很多专家与同仁重点谈了教师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

康淑敏教授的《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报告。教师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教师专业发展强调的是教师个体内在专业特性的提升。又如,寻阳教授的《英语SLA课堂反思性教学》讲座,提出教师对教学进行研究,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和探究,提倡及时反思。教学反思是一个循环过程,只有及时反思,才有进步,才能提升自己。

五、结识了全省教学名师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培训的都是全省教学一线的精英、名师,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大家将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互相交流。同时,还建立友谊的纽带,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名师的老师,通过此次机会,终于可一睹尊容,亦为乐事。创办的QQ群,成为了大家各在一方时交流的平台。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是自己成长路上的一次重要经历,我格外珍惜。在集中培训时,我总是坐在前排,笔记也格外认真,生怕有所遗漏,而造成遗憾,辜负上级的期望。回到学校,我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仔细,目的就是要将学校的年轻教师都带动起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将把本次研修所得进一步学习内化,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大路上一定会走得更稳更远!

精选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总结模板【二】

时间往往是在不经意中流逝,一年的时间就这样在我们的手指中倏忽而逝。回顾一年的工作,不禁思绪万千。在这里我作一下简单的陈述:

一个不会学习的人永远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人,要教给学生知识,你就必须拥有比学生多得多的知识。

在知识经济的现代社会里,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你稍稍迟疑,就会被远远的落下。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在做还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努力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我参加了“走进新课程”的全国性的语文观摩活动,受益匪浅。学习以后,将听到的知识整理成文,发表与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的教学文摘这一个版面上,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赞同,并由此与上海金山区的一个老师成为教学上的朋友,经常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交流自己在教学上的得与失,对自己的教学教育的方式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还将与这个老师一起合作一个《自主合作式练习评析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的课题,现在正在筹备阶段。除了认真参加各种培训以外,我还积极的利用时间进行自我充电,在空余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教学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师生沟通艺术》、《班主任心育艺术》等教育教学的专著,对自己的理论知识的提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总之,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学习,要在书中找知识,在别人身上找知识,当然也切不可忘记网络中的知识。只有学习,才能有进步。

一个有着精深知识的人是一个不完全的人。我的人生格言就是宁可无才也要有德。因而我认真学习各种政策,时刻领会各种方针,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教师的天职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所以在教学我的原则就是“让灿烂的笑容永远绽放在学生的脸上”。

在语文教学上,我不断的创新,努力追求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让他们在学习中品尝到乐趣。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我把它做为我教学的宗旨。我的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乐园,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在一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带着疑问的学习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总而言之,只有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创新,我们的教学才能有出路,我们的改革才能成功。

当然,一个只会教书而不懂得育人的教师是一个极不成功的教师,因为他忘记了教师的真正含义。教师应该能够懂得育人的方式方法。或许是因为本人的能力不够,做班主任工作还有那么一点差距。但我没有忘记一个教师的责任,在教好书的同时,帮助班主任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们知道,批评和表扬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所以我们就应该多用表扬鼓励,少用甚至是不用批评。我们有很多教师知道这一个道理,但就是不能很好的运用。同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因而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我总是要积极聆听学生,只有学会聆听,才能了解学生的所想,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班级中所存在的一切问题。同时,我想以自己的工作经验,说一句,作为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人看,要始终牢记学生是人,而不是机器或其他什么。

教学是一门科学,但更是一种艺术。教学的道路上需要我们教师付出的是真诚,是真心,是一颗与学生同命运共呼吸的心。教学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解答,我相信用我的真挚肯定能换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精选教师个人工作心得体会总结模板【三】

时光荏苒,转眼一个的工作结束了,回顾本的工作,有辛勤过后的快乐,也有耕耘过后的收获,现在做以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工作以来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服从领导的分配,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工作

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业务。争取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加大备课的容量,加强上课质量,落实反思的分量。

首先,我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把备课学来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与时俱进,让新课程也走进我的课堂;虚心向他人学习,跨学科听课,学校有讲课活动积极参加,生怕漏听了任何一节课。认真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当一节课上万之后我总考虑一下,我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学生不好接受,我以后怎么改进,这样做好反思,再进行二次备课。

就这样我不断努力探索,建立了激趣导入——自主尝试——归纳总结——练习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自主的接受信息技术课。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上微机课,不再是只想着玩游戏了,而是能够主动的学习知识,有的甚至还能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我在辛勤努力之后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认同,这是我几年来最想见到的。虽然信息技术相对于语文数学来说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最开始还被大家认为是连专科都不算的“二课”,但是随着我们一代一代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我们一定会让信息技术学科也能成为教育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三、第二课堂、信息技术兴趣组教学工作

本学年认真开展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在学校中每班选出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组建成一个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利用学生活动时间对其进行信息技术特长培训。通过这样的训练,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学校计算机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了教学内容,力求把学生教懂教会。一学年下来,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四、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

由于时间关系,目前大多数教师单独制作多媒体课件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各学科活动所需的课件都需要我来帮忙制作。为了将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得有声有色,经常需要花大力气查找或制作多媒体素材,需要不断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才能制作出高质量高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对于部分能独立制作课件的教师我进行了细心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制作中的一些难题,帮他们修改自己的课件,使课件更符合教学规律及教师的教学习惯。

五、努力的方向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由于有一定的思路,所以难免思考的少了一些,出现了一些倦怠。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 篇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提倡素质教育,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是新课程的落实者,教师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效果,体育学科也不例外。作为小学课程的一门基本学科,体育学科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又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教学练合一的课程。那么,在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如何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提升个人素质,成为合格的体育教师呢?

一、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精神追求

教师这份职业的崇高,关键在于教师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很多人都说,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意识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们的成长带来巨大影响;育人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特别是对于那些体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思想品质和精神追求。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一定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体育教师形象;教师必须有奉献精神,一定要从内心甘于付出,乐于付出,为了学生敢于放弃,甚至要忍受相对清贫的生活。

二、有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教学观念

当今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是难以想象的,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在影响着教育对象———学生,他们的变化是巨大的。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他的教学理念密切相关,而教学理念又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因此,时代的发展要求小学体育教师有忧患意识、学习意识、生本意识,体育老师应结合时代的要求、学生情况的变化主动地、不断地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教育观、人才观……改变过去只重视成绩而忽略能力的做法,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意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三、不断习得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对于教师来说,使学生们信服非常重要,而教师征服学生们的最好的武器就是在专业技能上使学生们信服。因此,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非常重要。

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一方面需要教师有学习的意识,知道活到老、学到老,千万不能固守旧有的东西,否则很快就落伍;其次,要勤奋、舍得付出。体育学科的教师比起其他学科教师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需要切实付出,需要自己亲自锻炼和体验才能完善专业技能,这既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样才能做到自身专业技能过硬,自己有一缸才能给一桶。

四、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应只是一个“教书匠”,更应成为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感,不受固有观点和模式约束,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开拓新领域,并在创新中生存,在开拓中发展的科研型教师。科学研究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促使教师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了解新的动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新颖性、丰富性和新时代的气息。因此,科研能力也是衡量优秀体育教师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和放弃。

五、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强健的体魄

未来教师的岗位竞争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其中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将面临第二次就业或失业的问题,他们将进入新型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知识体系中。另外,未来教师的活动空间扩大,影响范围广泛,受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整体的监督和效仿。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能抗挫折、抗失败,应变机智,并能及时有效地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愉快地与他人合作,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心理特征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强身之道,长年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的肌体更健美,身体更强壮,才能将祖国的下一代培养成为具有坚强、乐观、奋发向上、百折不挠、善处逆境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接班人。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探析 篇8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 Evernote印象笔记 教师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057-03

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信息和知识的产出呈指数级增长,知识的更新周期变短。Internet带给我们海量的信息,但也让我们面临严峻的事实: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相关有用的信息与知识,“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但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信息是免费的,但毫无目标的获取信息,我们就无法将信息转化为知识。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师,深刻体会到,现代网络学习,如果用有限的时间去学无限的知识,将会被知识“淹没”,我们应该有目标地去学习那些给自己带来最大提升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一般是指个人通过工具建立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进行知识的收集、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简单地讲,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分为三部分:知识的学习、知识的保存 、知识的分享。

一、知识的学习

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加速,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单要熟练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广泛地涉猎其他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知识更新的速度,充实自己的教学知识。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知识的载体和学习的方式也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交互网站、App、富媒体(Rich Media)等形式已越来越多,随着这些媒介方式的蓬勃发展,书本不再是知识唯一的载体,纸质书的阅读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更多类型的学习手段和更容易被大脑接受的学习方式更值得我们去尝试。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其学习的方式不应该喧宾夺主,它最终只是一种手段,我们需要学习的只是知识载体所承载的知识。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笔者乐于尝试和接受新的学习方法,充分运用学习工具,以更快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如今,Google被学者广泛地用作做学术的利器,WIKI维基百科、百度百科被作为电子版的大百科全书进行专业检索,使用CNKI中国知网查阅文献,探索和挖掘信息技术相关的信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电子书是人类进步的电梯,各种电子形式书籍的涌现,极大丰富了人们阅读方式的多样化,用豆瓣书评作参考,用Kindle阅读器 、多看等下载电子书进行碎片化阅读,假期里沉浸式阅读,适时地做笔记,并整理导出到Evernote印象笔记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此外,Coursera、edX、udacity、学堂在线等MOOC(慕课) 的蓬勃发展,在线学习已成为知识学习的一种新趋势。在线课堂一般指无人物教学,录制电脑画面教授编程、设计类知识,重点在于实战,可边看边操作,同时提供多种交互。在线课堂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使人们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知识的提高。通过浏览TED(TED:http://www.ted.com/)某一观点的阐述,可以给人以启迪;大学公开课(如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包含一系列的专业性大学课程,集数多,细致深入地介绍这门课程,在線课堂不仅是技术类的,还有哈佛幸福公开课之类的,能给人们带来生活方面的启示。

二、知识的保存

知识的学习,对个人知识管理来说,只是开始的第一步。很长时间以来,笔者也只做了这一步,即已形成了常态的知识学习,可是,为什么感觉没有进步?整体上没有提高,在教学上没有突破?原来我们忽视了知识的保存与分享。

月光老师说:“保存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使用的时候能够以快速和准确地查询到相关内容。”信息技术老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因场所不同而变换,上课、办公、在家所使用计算机各不相同,知识的学习变得分散、零乱,极不利于保存与查阅。而目前云端服务的兴起为用户带来了便捷,使知识的集中保存与学习成为现实,因工作生活的使用习惯,笔者选择了Evernote印象笔记,作为知识保存和查找的工具。Evernote是一款笔记软件,拥有简洁的操作界面和稳定的远程存储功能,支持多平台使用,支持微信,微博的转存,运用印象笔记,让我们的课堂鲜活起来,笔者尝试了以下的做法:

(一)保存信息技术相关资讯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学生奠定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的学科。在信息技术课上,为学生展示最新的信息技术与相关资讯,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是对教材内容的最好补充。学生能因此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增加学习的动力,激发创新灵感。笔者将平时知识学习看到的优秀的Flash 动画、TED视频,学生比赛现场录像,等等,随时保存在印象笔记中,在信息课开始前的几分钟,从印象笔记中找出来,给学生播放,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的分享。当学生看得兴致勃勃,觉得“好厉害”、“好酷”的时候,告诉他们这是同龄人的作品,只要他们愿意尝试和努力也可以做到,将极大地激发他们有意识地去开动自己的脑筋并动手实践。

(二)随时记录课堂上的闪光点,应激事件,及时反思

课堂上,老师若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记录,进行反思,那么昙花一现的教学机智可能转瞬即逝,同时,原有的旧理念和不适当的行为也很难改变,其结果将有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同时,也难与其他教师共享。因为没有反思,即使工作了20年,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因此,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应该要有意识地去分析自己的得失,对课堂环境和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分析反思,对教学情境产生的直觉进行深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比如,同样的编程题,1班的学生反应就是不懂,不明白。反复讲两次,很多学生还是一脸迷茫。于是在上课的间隙,随手在印象笔记中记下:1班学生对1+3+5+7+……+99=0中,s=s+(2i-1),i的取值范围不理解,下节课前用其他方式再进行解释。课后备课时,翻看笔记,按照笔记的记录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将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三)多平台同步使用,及时反馈课堂情况

多平台同步使用,更能及时反馈课堂情况。某次,一学生放学时找到笔者,说班主任要班里上午信息课的旷课名单,电脑已经关机,门也锁了,只能叫该学生明天来拿。本学科平时的考勤,用的是南软教师端的“点名”,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存在电脑里,教师很少去翻看统计,而且有时因为输入法切换不了,某些学生是签到不了的,甚至个别学生上课几分钟才到,错过了签到时间,使得考勤数据不准确。于是笔者思考,可不可以换一种方式完善和保存?结合印象笔记的截剪+标记(如图1),在每班签到时截个图,标注上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正常签到但已到的学生,余下就是缺课的。划上下划线,存起来。在课后,通过电脑或手机,发送到班主任的QQ、微信,与班主任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及时反馈了课堂情况。

(四)记录软件使用体验,逐步挖掘,深入运用

信息时代,各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种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记录软件的使用体验,有助于逐步挖掘、深入运用该软件。而善用小软件,可以提高我们课堂的上课效率。信息技术老师上的班数多,不能记下每个学生是常有的事。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如何去体现?带着对问题的思考,笔者寻找并使用了倪明的点名器(如图2)。使用印象笔记,记录使用体验:1)优点。可以分班级进行统计,每节课程分别设置,课堂上随机点名,按回答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打分,软件即时生成记录,可作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的一种依据。2)不足。如设置了课程后,未点、已点,从未作用不明显,还是会出现点过了又点的情况。通过逐步摸索软件使用和改善的方法。最后,还可以根据体验情况与开发者进行联系,为改进软件出一点微薄之力。

三、知识的分享

个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在线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荣扬认为“显性知识可以说只是冰山的一角。而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上的果实。”教师的隐性知识对教师专业成长至关重要,必须挖掘出教师的隐性知识,让教师的实践知识得到显性化。个人知识管理能帮助我们作好归纳和总结,但还无法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当有了这些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共同积累后才谈得上质变,质变的结果就是我们经常需要的创新思维和系统观。

个人知识的管理,不但要关注知识积累,更要注重知识能量的释放。知识学习和积累的出发点就是对知识的使用,并在知识的利用、交流中创造新的知识。即最关键是进行知识的分享,在显性知识的分享、共享中,通过使用和交流,让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从而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实现螺旋式上升,进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对信息进行获取和保存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判断,然后系统的整理和学习、思考、最后或者告诉别人或者写成文字,完成这一完整的过程,这些信息才是我们的,会为我们所用。如果不懂得分享,知识永远只是我们自己的,知识不能流动,就像地上的一滩水,面积永远只有这么大,流动的知识才能被注入更多的活力。分享知识不只是分享,也完善了你的知识。重视个人知识的管理,做好知识的分享,能够以综合的方式利用隐性和显性知识,鲜活教师的课堂,提高教师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共享的渠道很多,其中Evernote印象笔记自带有笔记分享的功能;另外,简书,知乎,微博、博客等是很好的知识共享、交流反馈的网络平台。把我们收集积累的知识,通过保存,整理,编辑后,上传到网络平台,既可以利用平台的存储功能代为保存,也能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共享,让知识在分享过程中得到增值。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如广西南宁市教师研修社区http://nnjs.yanxiu.com/)与同行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突破时空、身份的限制与隔阂,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事物,激起彼此之间的思想震荡,实现教学经验的传播,在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时,将分散的、零碎的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组织化,将理论知识内化成个人知识,逐步形成个人的知识体系,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信息素养,积极主动掌握各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重视个人知识的管理,真正把各种新型信息技术互相结合,进行知识的学习,知识的保存,知识的分享;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鲜活我们的课堂,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俊慧.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06

[2]黄娟. 信息时代的個人知识管理探微[J].现代教育技术,2005(3)

[3]林晗. 课堂五个细节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小学电教,2014(3)

[4]张红太. 浅谈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1(7)

上一篇:专题研修总结下一篇:劳动节短信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