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文化建设____活跃社区文化活动(精选4篇)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活跃社区文化生活
--------梁丽丽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在物质需求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文明方面的追求也逐渐增加,这给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街大部分社区在这方面还有欠缺,这就需要社区文化增添新的内涵和功能,不断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现就此问题提出建议:
一、加强阵地建设,创造优美环境
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是大多数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设施阵地的建设和各类文化资源就是影响社区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重要因素也是顺利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硬件保证。一是完善社区活动室。加大对社区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添置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健身器材,活动设施,提升活动室的活动功能,丰富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二是落实社区公益性活动场地。社区的小广场、公益性活动场地是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要不断改造完善原有老小区、住宅区的空闲场地,扩展公益性活动空间。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各类文化人才资源是各社区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主要力量。为了保证社区文化的广泛性、普及性,社区要注重强化社区文化骨干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业务指导作用。逐步吸纳社区内热爱体育事业、长期从事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组织的民间团队的队长、教练组成文化骨干队伍,并选有文化工作经验或有文艺专长的有能力、有精力、愿意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居民加入这支队伍,特别是一些离退休老同志,让他们继续“上岗”,发挥作用,奉献余热。
二、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提升人居生活质量
要保证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可以把开展大型活动与推行日常文体活动相结合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一)让广场文化成为培育社区文化的一块沃土
社区内的广场、健身点及公众广场是居民室外活动的集中场所。良好的广场文化,不仅直接为居民所接受参与,更能吸引居民自发性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愉悦程度,增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知度和归属感。利用双休日和节庆长假,结合不同季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推广普及全民健身运动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聚餐”。(二)让文体队伍成为社区文化的主力军
社区要针对小区老同志喜爱文体活动的特点,把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放在加强老年活动团体的扶持上。把老年合唱团、老年京剧团、老年舞蹈队、书画协会组织好。让这些特色文化队成为受众面广的社会效益和亮点,营造文化氛围。
(三)让学习文化成为推动和谐社区文明进程的主阵地
把教育引导与创建学习型社区紧密结合,发挥各类协会组织、文化站、图书阅览室的功能,组织“五老”(老教师、老劳模、老专家、老医生、老干部)开办各类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大型宣教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求。
(四)让邻里特色文化步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
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的要求,大力学习、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按照市、区、镇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积极探索新时期学雷锋、践行雷锋精神的新形式、新内涵,自觉推动社区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活动目的通过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在本社区内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掀起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高潮,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在实践中传播文明,大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为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创建和谐社区作出新贡献。
三、活动内容
(一)召开以“学雷锋、献爱心、进社区、促和谐”为主题的座谈会。组织本社区优秀党员、先进典型、居民进行座谈、交流学习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传承、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号召、倡导社区居民,积极投身学雷锋献爱心活动中去。
(二)开展“爱心助困”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失学儿童、农民工和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为重点,以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为内容,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三)开展“社区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学雷锋、献爱心”系列活动,并在活动后大力推荐学雷锋献爱心活动中涌现的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社区好人”,从正反两方面深入进行道德点评,有效引导群众自觉成为道德建设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推动社区内形成学雷锋、献爱心、甘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开展“关爱家园”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宣传节能低碳观念和绿色环保知识,大力推动社区内义务植树、绿化美化、清理脏乱、整治污染等行动,使社区内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逐步形成良好的社区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五)开展“爱心捐助”公益活动。借助本社区各种平台,组织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号召广大社区居民捐赠各类衣物、学习用具等帮助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和儿童,奉献一份爱心,传递一份温暖。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组织社区党员、妇女组织等群体召开宣传动员大会,部署相关工作,通过在社区内悬挂标语、张贴海报、利用广播、宣传展板等进行大力度宣传,在社区内掀起”学雷锋,献爱心”活动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
以“学雷锋、献爱心”为主题,重点依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按照学雷锋活动要求,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三)总结提升阶段
按照“一手抓开展,一手抓总结”的原则,在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总结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查找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推动形成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常态化机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将活动情况和先进典型材料以书面或电子版的形式向社区居民展示。
五、工作要求
(一)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本社区所有干部要高度重视,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落实专人负责,抓好宣传发动,积极开展经常性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要长抓不懈,常年坚持。
一、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历程与取得的主要成绩
社区信息化是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过程。
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信息化构成了国家信息化的微观基础,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 年初印发的《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社区信息化是“推进社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区服务”。
我国社区信息化是在社区建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信息化工程的快速推进为社区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良好条件;适应政府职能下移、构建和谐社区,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创新社区管理方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成为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在各级领导重视下,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1、规划先行, 带动社区信息化建设。为加强对本地区社区信息化的指导, 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有的地区出台了社区信息化建设规划或指导意见, 有的地区出台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标准, 以标准化推动信息化。如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信息化示范社区评选标准》, 从重视程度、经费保障、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社区信息网络平台及应用、社区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来评比信息化示范社区;杭州市出台了 《杭州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明确了杭州市社区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进度和保障措施;部分地区虽然没有出台专门的社区信息化文件, 但在本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规划、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 都列出专门的章节,2、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我国一些重要城市,如北京、杭州、上海、重庆、武汉、深圳、南京、大连、青岛等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北京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96156热线呼叫系统实现了全覆盖。上海实现了市、区、街三级联通和社区服务信息网、热线电话网、实体服务网“三网联动”。重庆构建起区、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嘉兴通过1221工程,形成了嘉兴模式。青岛市四方区综合管理各级社区基础数据,构建起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并逐步扩展为四方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等等。
3、通过社区信息化,有效地提升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社区信息化成为新形势下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强有力抓手。从全国社区信息化试点单位的成功经验看,通过社区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方式,而且满足了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需求,对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建设和谐社区产生了积极作用。青岛四方区通过便民综合服务系统,既解决了居民缴费难、老年居民出行难等问题,又通过收费企业提供的岗位解决了部分社区实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分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区信息化建设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观念、体制、财力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尚处在探索阶段,问题在所难免,其中有些问题在全国带有普遍性。
(一)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需要统一规划,并建立行业标准。标准问题既涉及到数据标准, 又涉及到管理与服务标准。数据标准包括数据采集的基本要素、数据的来源、数据采集的方法及要求等, 标准统一有利于各地系统间的融合贯通;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包括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范围、内容、深入的程度以及如何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等问题。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导致各地政府各自为战,不仅模式多样,而且进展明显不平衡。不仅城市与城市之间存在鸿沟,即使同一个城市的社区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如,青岛虽然是全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先进城市,但只有四方区82个社区居委会引入了城市社区便民服务系统,其他区还没有引入这个系统。同样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城市也普遍存在。
(二)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导致成本过高。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由于体制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部门间条块分割严重, 一些门专业性强, 权力相对集中, 条线管理也非常明显, 对于社区信息化建设而言, 要进行条块整合时就显得困难重重。目前的情况是,很多职能部门均在社区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同一批居民的基本情况, 在不同部门建立的系统中多次出现, 而且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标准差异很大, 这样既造成了重复建设, 也严重增加了社区的工作负担。广州市曾经有的街道共接到了6个部门下发的9套软件,重复建设现象非常严重,成本过高现象十分突出。这样做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资源整合力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大量存在。有的部门观念滞后,实行信息封锁,将自己掌握的信息视为机密,不愿意共享;有的部门忽视信息资源整合的意义,担心对自己的工作造成额外负担,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动力明显不足。
(三)系统的扩展性不强,整体架构和技术有待提升。现代社区的发展要求社区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的拓扑结构具有延展性,既要满足社区群众当前的需求,又要满足社区群众长远发展需求。在模块设置上要突出适用性的同时,体现前瞻性。过去,社区居民对养老、医疗、收取水、电、煤气等事项比较关心,但目前出现的一个趋势是,社区居民对政治参与愿望强烈,对教育、健康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这个变化要求信息服务系统能够及时调整,进行技术升级,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新的需求。
(四)社区信息建设人才匮乏。信息化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最终还是要通过人来完成,而人才队伍的质量对于社区信息化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 虽然大部分街道干部都已接受过计算机知识培训,但由于从事社区信息管理的人员大都年龄老化,知识程度不高,计算机基础知识严重匮乏,网络维护能力低下,遇到一点小的故障就无能为力。有的社区经常出现连线障碍,使前来接受服务的群众深感不满。
三、积极推进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满足社区群众服务需求,根据群众服务需求变化,科学设置社区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内容,增强服务的便利性和实效性。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正确引导的作用,以社区为基础,组织、培训、鼓励、扶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这项事业。
3.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建设,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4.因地制宜,梯度推进。鼓励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创新发展,突出重点,试点引导,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二)总体目标
到“十一五”末,社区信息化工作覆盖到80%的地级以上城市和60%的县级城市。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推动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新的体制、机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显著提升,努力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模式选择
社区信息化系统由一般由外网应用和内网应用两个部分组成,外网部分依托国际互联网,内网部分依托已经建成的政务网络平台(金宏网),两个部分物理隔离,可以通过网闸进行数据交换[见图1]。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统一平台,资源整合、集中共享、安全便利。
1、外网应用系统
外网主要为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接入社区信息化平台,进行基础数据维护、信息发布、网站管理等日常工作;社区居民则通过浏览社区网站得到各类资讯、党员远程教育、居民文化资源共享等多类信息服务。社区信息化平台包含基础业务处理、网站信息发布、便民服务、政民互动等应用系统复合应用,并通过信息门户进行整合后以社区网站的形式展现给终端用户。
外网网站分为区、街道、社区三级模式,区级网站为全区社区服务平台,下设街道子网站,每个街道子网站又分各个社区子网站,每个街道社区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自己的信息,在社区服务平台上会把所有的信息体现出来。社区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社区门户网站。主要栏目应该有以下几个:
政务公开:政府、街道、社区三级单位的政务信息、政策法规;
便民服务:包括民政服务窗口、社区义工、婚姻时空、家政服务、社区医疗等项目,该栏目应由社区服务中心维护;
行政事项审批:社区居民需要到政府部门进行审批的事项,可以通过该系统平台进行网上事项填报、预审、审批、反馈;
爱心超市:红十字会提供的捐赠物品拍卖等事项,该栏目由区红十字会维护; 交换空间:社区居民提供不用的物品交换需要的物品,该栏目由区社区服务中心维护;市民直通车:社区居民可以通过该栏目直接与政府各部门进行直接对话,提出问题,由负责的部门进行回答,该栏目由各部门共同维护; 网上购物:各商家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产品,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网络订购自己想要的产品,该栏目区社区服务中心维护;
网上办事:配合市里正在实施的网上行政审批项目,社区居民在网上即可完成行政审批流程;
社区论坛:社区居民进行交流的空间,以及政府领导与社区居民进行互动交流的空间。二是网站内容管理平台。开发专门的内容管理平台对网站的信息栏目和信息内容进行管理,并以内容管理平台为依托构建和管理社区网站上的信息栏目。内容管理系统主要负责信息的采集、分类、整理、审核、发布以及信息栏目的管理,还会通过数据接口从现有的各种应用中转入数据,在内容管理系统中统一管理。
三是社区便民服务热线。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基于社区信息化平台,建立社区便民热线,该系统以网络、电话的形式,整合社区信息化社区网站、社区信息化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将社区便民服务、服务预约、健康养老等服务凝成一体,并形成了一个相互联动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二)内网应用系统
内网主要为政府部门各级工作人员和领导服务,以金宏基础办公平台为依托,利用信息交换中心和认证授权中心提供的服务开发应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社区基础业务平台。社区信息化中核心的内容是面向街道、社区基层工作事项的业务处理和数据采集,社区基础工作事项涵盖党建、统战、治安、民政、文化、城管、计生、财政、劳动保障、工青妇、社区服务等几十个门类的一百多项业务。
二是社区基础数据利用。利用外网应用中社区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所采集到的基础数据,开发出专门的应用系统,为政府部门和领导决策服务。基础数据决策系统通过社区录入的居民基础数据生成各类查询报表、图表,并通过相应表现形式展示出来,为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三是与现有应用系统的整合。内网中有很多宝贵的信息资源,如公文、信息、法律法规等。信息采集发布系统采集这些信息,经过审核后,通过网闸发布到外网的社区网站上。
(三)基于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其他应用系统一是信息化便民综合服务系统。信息化便民服务平台系统作为区域性的跨平台、跨行业、多功能、多媒介的城市社会化服务的BTOC类大型综合服务平台,面对各类群体,通过广告宣传和商品直销等方式,使本平台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链中的销售这一环节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布置在居民小区等人流相对集中区域的信息终端,可以方便居民、游客进行商品购物、车船票订购,提供社保、医保、气象、物价等信息查询。缴费业务方面可进行水、电、煤气、手机、电话、小灵通等项目,并可当场获得交易发票或凭证。项目突出“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有利于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和提高,使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真正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
二是地理信息城市管理系统(电子地图)。以多媒体电子地图为载体,将区域主要地理信息数据内容进行展示,以进一步提高办公的数字化、网络化为目的,搭建起来的综合性办公服务平台。该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是采用“一体化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地网GeoBeansv4.5”,应用MS SOL Server 2000 数据库,asp脚本语言编写的基于网络的电子地图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可以达到信息共享。各职能部门作为一个子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达到保密性的工作。该系统既可以领导决策,招商引资,发展区域经济等服务,同时为各职能部门提供了一个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经费的应用性工作平台。
三是电子商务平台。由政府出面,与大型商业集团、网络运营商、电子产品供应商及软件公司开展合作,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区域商贸服务业的深入发发展。具体操作方式:由大型商业集团提供区域内的商品货源、配送及服务,由网络运营商和电子产品供应商联合推出“宽带+电脑”的低价优惠套餐,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网络信息平台,由软件公司设计完成网站及后期的运行维护,政府对整个项目进行引导规范和监督。
四是党员远程教育网。各社区居委会通过社区信息化平台网络,连接党员远程教育网,社区的党员即可在社区内接受党的教育,学习党的重要会议精神,远程参与党的会议。
五是社区居民文化资源共享。基于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建成全区居民文化资源共享系统,如影视文化网上观看、网上数字图书馆,网上数字档案资源等。
(四)推进措施
1.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抓建制订和完善城市社区信息化标准,为各地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指导,促进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提升中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统一规划和通用标准。2007年4月2日,原国家信息产业部与民政部在北京召开了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成立会。会议就成立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工作规则、社区信息化标准制定工作的实施计划达成了一致,并对有关企业进行了标准化知识培训。可以说,此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当前的任务是尽快总结成功经验,制订城市社区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时间进度等要求,使国家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做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
2.制订分步推进策略,逐步构建市、区、街、社区四级信息网络系统。上海等城市的经验表明,社区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大,资源整合工作复杂,工程量十分浩大,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与城市管理体制相一致,城市社区信息化的基本目标应该是构建四级网络体系。首先做好社区与街道两个信息节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展到区和市。为此,必须制订相应的推进计划,明确目标和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目标计划的顺利推进。
3.明确社区功能,构建科学的社区管理系统。要通过调查,仔细梳理居民社区管理,特别是服务需求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社区管理系统。[见图2] 图2 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块
该系统由三大板块构成:系统管理、便笺服务和业务模块。三个板块对应不同的功能,共同运行于一个基础平台上。这个管理系统总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实用,易于操作。
4.以信息决策预警和公共服务为突破点,加强基础数据的建设和更新,加强系统的扩展性,将公安、民政、劳动、统计、司法、档案等体系的相关数据导入社区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各个行业信息交换和利用。克服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需要有效整合各个部门手中掌握的大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建立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行业领导参加的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推进委员会,其职责是制订计划,定期研究信息资源交换、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加速信息整合进程,更好地发挥社区信息化平台作用。
5.构建分布式查询系统,建设城市社区数字地图,并将之上升为区域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社区信息系统功能的优化与升级。这是未来城市社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青岛市四方区已经建立了这样的范例。该区信息中心依托社区信息化平台,独立开发了四方区社区数字查询系统。只要打开数字地图,每一个街道、社区内的单位、居民住户的基本情况都可以在这个系统内找到。以家庭为例,可以查找到每个家庭的人口、年龄、职业、计生、健康等各种信息,为社区科学管理和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加大社区信息建设人才的培训工作。对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有计划实施定期培训,提高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要将社区信息工作人员培训列入计划,分批分期进行技能操作培训,使之能够较为熟练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时,加紧补充年轻的大学生到社区工作,每年补充一定数量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社区任助理,不仅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能从整体上提高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技能。同时,要建立系统维护中心,设置专线、故障排除电话等方式,强化指导力度,随时解决大的局部性故障,维护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台社区地处******的繁荣地带,社区面积***平方公里,社区居民*****多人,其中离退休和在职干部、职工占多数,是一个居民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社区。几年来,电台居委会根据本社区特点,坚持以创建文明示范社区为龙头,以弘扬先进文化为主旋律,以服务社区居民、关爱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为重点,以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社区单位和居民的共建作用,努力建设文明型、学习型、关爱型、服务型的和谐社区。电台社区居委会被评为全市创建文明小区先进单位
一、深入开展基层创建活动,建设文明示范社区 电台社区居委会坚持高起点创建文明示范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阵地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街道组织开展科教、文化、体育、法律、卫生、信息等“六进社区”活动。设立文明市民学校,加强对社区成员的社会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开展争创文明市民、文明单位、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建成一批不同层次的精神文明窗口。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每天早晚,社区各活动场所内太极拳、剑术、刀术、篮球、门球、地掷球、扇舞、长跑、慢跑等各种形式的文体锻炼蓬勃开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社区”,深人开展 “五五”普法活动,广泛宣传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群防群治,坚决抵制黄、赌、毒,实现“无毒害社区”,社区居民没有发生违法犯罪的刑事案件。积极开展社区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卫生先进社区活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社区除“四害”活动和环境整治活动,加强社区环境绿化、美化,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清洁有序的生活环境。
二、弘扬先进思想文化,建设学习型社区
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反对封建迷信,禁止“黄、赌、毒”,抵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歪理学说和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引导社区居民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社区内设立有固定宣传栏7个。建成面积100多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老年人服务和活动中心。老年人们经常汇集在活动中心的一起读书、看报,评论时事。节假日青少年挤满社区图书室。今年,社区居委会还组织开展庆祝“三八”妇女节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防艾滋病”有奖知识竞答、计生知识有奖竞答比赛等各种知识竞赛,社区内形成书香四溢的浓厚氛围。
三、开展爱心捐助扶贫济困活动,建设友爱互助型社区 经常性的组织开展爱心帮扶活动,重视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提供各种法律咨询和服务,建设友爱互助型社区。社区志愿者队伍和各种便民服务队伍经常性地开展便民利民的宣传咨询活动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下岗特困职工、优抚
对象、残疾人、孤寡老人解决生活困难。发动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和居民捐资助学、救灾济困和向晋江慈善总会捐款,近几年来累计捐献各种衣物900多件。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慰问军烈属、五老户、离退休老干部和特困户活动,开展“计生”结队帮扶。特别是平时经常组织对老干部、老年人伤病重住院者的关心和慰问,把关心、爱心、温暖送到这些同志心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的鱼水关系,促进社区形成友爱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和社区内第十九中学加强联系和沟通,共同创办家长学校,共同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开展试点中学校活动,家长学校每年多次组织开展各种知识讲座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社区图书馆免费向居民开放,为青少年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青少年书法、绘画、演讲、征文等比赛,丰富了社区青少年的文化生活。通过讲座、印发传单、有奖问答等形式向社区内的居民及青少年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唤醒居民自觉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以此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年还举行未婚青年法律法规和计生政策讲座。同时,居委会通过广泛发动社区内学校及居民中热衷于公益服务的青年志愿者,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充分调动和组织社区青少年,努力为社区和居民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形成“社
区培育青少年、青少年服务社区”的双向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和青少年的共同进步。
五、积极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建设服务型社区
认真贯彻区委、政府的有关精神,建立健全社区服务制度,加强社区治安巡逻队、社区卫生督导队、社区计生服务站、治保会、调解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社区志愿者等社区服务队伍建设,积极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建设服务型社区。社区治安巡逻队实行经常值班巡逻,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监控覆盖面积覆盖小区主干道和居民小区每条巷道,还为公安机关侦破抓获一起“法轮功”分子夜间窜入小区散发宣传品。突出抓好社区环保卫生服务,聘请专职保洁人员对社区道路、公共环境卫生进行全日制的清扫保洁和垃圾集运,设立固定垃圾箱5个。组织人员每季度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药杀四害1—2次。2004年6月—8月份,组织人员开展社区卫生死角和下水道畅通、巷道硬化大整治,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受群众好评。9月—10月又发动群众开展社区创卫巩固工作,组织对社区公共环境和住户室内外环境的消毒喷射和灭蟑、鼠等四害药物投放。近年来居委会还集资对小区主干次道进行全面道路硬化,在居民住宅区种植花草,埕院绿化,阳台种花,见缝插绿,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加强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努力为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生殖保健、计划生育政策咨询等服务。社区调解会经常深入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调解成功率100%,平时还注意把各种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____活跃社区文化活动】推荐阅读:
社区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_进事迹材料09-08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_加强法治烟草建设09-19
《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05-29
加强社区政法队伍建设07-01
关于加强社区管理05-31
加强社区治安巡逻的实施方案09-27
关于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07-21
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07-13
对重视和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初步思考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