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行业分析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 篇1

中药饮片是中国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必需的传统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其独特的炮制理论和方法,无不体现着古老中医的精深智慧。随其炮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目前它已成为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

今年8月20日我国首次将中药饮片纳入国家基本药物。为了保证群众的用药需求,另一方面对价格合理,推动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国家推出了有关中药饮片的管理制度。

假冒饮片屡禁不止?

9月13日武汉21家药店均在售卖假冒的中药饮片,让人惊讶的是,假药集中都出现在了中药饮片上?对此,有关人士表示,产生这种现象,除了一些药店诚信度低,还与零售药店中药师水平普遍不高有一定关系。据有关报道,一些地方的药检部门抽查显示,中药饮片的合格率仅为六成多。

中药饮片的市场比较混乱

近年来,中药在我国的信誉度逐步提升,在这个关头,中药饮片的造假四面楚歌,饮片染色不断的涌入市场销售,这些经过“美容”的饮片,使用的都是非食用的工业色素,所包含的有害物质很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伤害。这个严重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对此,张世臣说,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严格自律,真正按照GMP要求生产饮片。杜绝假冒产品,进化中药市场。

在药材、饮片的市场上,我国有了较为完善的法规和相关规范,但不意味着我们所需要的产品就是安全的,要想全面禁止那些不法企业还需加强监管,严惩制止。请中药饮片脱掉造假的外衣,别在蒙蔽受害的百姓。

近来,中药饮片市场一片红火。不久前,中药饮片被纳入基本药物目录,正式进入基层医疗市场,对中药饮片产业的利好作用十分明显。

国家的政策引导,人们对中医药的旺盛需求,加上中药产业自身的努力,三方面的因素促进了中药饮片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我国对中药饮片实行GMP管理认证,经过一年半的市场磨练,曾经混乱的中药饮片市场得到好转,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今我国的中药饮片市场还存在着种种问题。

2009年9月,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08年药企信用黑榜,因销售假药而被列入“黑名单”的不乏老百姓、同济堂、九州通等知名药房,这些药房曾经销售的假药中就有很多假冒的中药饮片。而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社会发布的《天津市药品质量公告(总第12期)》,对2009年上半年全市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结果进行了公告,结果也显示中药饮片存在的诸多问题。

目前的中药饮片市场鱼龙混杂,假药、劣药充斥,违法经营屡禁不止。虽然我国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的生产和经营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不得从不具备法定资格的药品经营企业和非法药品市场购进药品,可是很多诊所甚至医院为了节约成本,还是从药材集散地直接进货,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有专家指出,中药饮片产业存在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规模小、质量低,另一方面则说明我国对中药饮片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因此,尽快完善中药饮片的市场监管、多种环节的监管同步进行,并加强对中药饮片产业的整顿和规范才是未来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中明确规定:“实施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据此,对于医疗机构这类特殊主体实施的销售假药、劣药行为,将作为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的共犯,依法定罪处罚。这对于进一步规范中药饮片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净化中药饮片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要想从根本上建立一个有序的中药饮片市场,必须在中药饮片种植直至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完善相关规定,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中药饮片抽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每年,国家安排专项药品抽验经费,对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开展药品监督抽验,以保证药品质量,确保人体用药安全。药品监督抽验在基层是对质量可疑药品实施的针对性对验(或称靶向抽验)。2001年12月,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药品监督抽验工作已进行了8年,对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药饮片作为药品范畴之一,关乎着人体用药安全和治病救人,国家在制定药品监督抽验计划时也是高度重视中药饮片的抽验。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发现中药饮片的质量抽查检验还存在的一些问题,现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一、中药饮片监督抽验不合格率高居不下

德阳市在2007年,中药材(饮片)监督抽验110批,不合格102批,不合格率92.7%;2008年,中药材(饮片)监督抽验91批,不合格86批,不合格率94.5%;2009年上半年,中药材(饮片)监督抽验70批,不合格70批,不合格率100.0%。连续3年,德阳市中药饮片监督抽验不合格率持续增高,是否是中药饮片质量在下降?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而是四川实行抽验绩效考核取得的成绩之一。基层药监部门按照药品抽验计划,采用药品快检技术手段,不断加强了对中药饮片的针对性抽样,提高了药品监督抽验效能。

据统计,每年监督抽验的不合格中药材(饮片)品种数约20~30个,一是容易混淆的品种,如川贝母、草豆蔻、紫荆皮、半夏、肉苁蓉、大黄等;二是容易出现虫蛀、发霉、泛油现象的品种,如青皮、薏苡仁、佛手、三棱等;三是容易掺伪的品种,如海马、法半夏等。

二、中药饮片监督抽样不规范

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政策已陆续通过国家GMP认证,市场上流通使用的中药饮片应该是GMP认证企业生产的。中药饮片有完整的包装,包装上注明了品名、批号、生产日期和生产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证。而基层药监部门主要是在基层用药单位对品种混乱的中药饮片进行监督抽样,抽样现场发现有的已没有中药饮片的完整包装和质量合格证;有的包装已开封;有的在中药饮片药斗里附有质量合格证而没有包装。鉴于此,抽样人员按照现场情况,如实记录了中药饮片的来源。检验结果不合格,反馈到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企业往往对抽验结果提出异议,一是中药饮片包装已开封,有偷梁换柱的嫌疑,是否还是原生产企业生产的不好认定;二是中药饮片出现虫蛀、发霉、泛油等变质现象而质量抽查检验不合格,主要是药品贮存保管不当造成的,责任不应在饮片企业;三是中药材集贸市场上也在大量出售中药饮片,有的基层用药单位中药饮片的购进渠道本身存在问题,从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购进少量饮片,留下包装和质量合格证,再从中药材集贸市场上购进大量中药饮片,换上饮片企业的包装和质量合格证。药品稽查人员在案件调查时从购进票据上就发现有的基层用药单位从某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购进0.5kg饮片,一年后,抽验不合格,仍说是该饮片企业生产的。因此,中药饮片的监督抽样是否应按制剂抽样原则保留原包装,并核实购进票据呢?

对 策

一、加强对中药材集贸市场的监管

中药材作为农户产品,在集贸市场上销售,历来已久。但是,中药材集贸市场上出售中药饮片并不鲜见,只有从源头上控制中药饮片来源,才能切实保证人体用药安全有效。因此,各级食品药监部门必须加强对中药材集贸市场的监管,坚决取缔其经营中药饮片的违法行为,才能保证中药饮片正常的流通秩序,从而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

二、改进中药饮片的监督抽样模式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 篇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4-2015年统计上报的68例次中药调剂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分别分析中药调剂过程中药物漏配、药物多配、药物错配、药物规格错误、划价错误等6类错误类型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 结合出错原因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药物漏配的判断标准是中药饮片调配中少配一种或多种药材;药物错配的判断标准为调配中错将其他药物当成处方中药物;药物多配的判断标准是同种药材被重复称取或其他药材多称;药物规格错误的判断标准为调配过程中所称取的药材剂量不正确。

建立医生处方书写规范标准, 要求医生所书写的处方单字迹必须整洁、公正、易辨识, 杜绝出现潦草字迹。要求处方用名、调剂给付与相关中药饮片处方保持一致, 医师应深刻认识到字迹潦草所致调剂差错发生的严重后果, 因此必须规范处方书写, 尽量减少或规避字迹不清所致调配差错。设置便于调剂操作与摆放的格斗, 格斗摆放方便调剂操作调剂人员劳动强度明显降低, 工作人员职业倦怠得到缓解, 调配差错降低, 保证调剂质量与临床用药安全性。建议将药柜中上层作为常用饮片存放处, 将顶层作为质地较轻、用量较少饮片的储存处, 药柜底层宜放置矿石类、贝壳类等质地较重的饮片。其次将经常配伍的饮片归置在一起, 分类存放颜色相似、质地相近容易混淆的饮片。加强中药调剂过程中的复核工作, 所有调配人员应深刻认识到复核工作是控制调剂差错的最后一道关卡, 医院委派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中药饮片鉴别工作。要求中药调剂人员掌握中药调剂的专业知识, 同时加强调配人员职业道德培养, 使调配人员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 培养调配人员良好的责任心, 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 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份处方, 积极配合临床工作需要。

观察指标:整理、分析药物漏配、错配、多配、规格错误在本次上报的中药调剂差错事件中所占比重, 对比、分析对策实施后上述类型调配差错事件比重与对策实施前的差异。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计量资料使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68例中药调剂差错事件中药物错配13例 (19.1%) , 药物漏配42例 (61.8%) , 药物多配9例 (13.2%) , 配置规格错误3例 (4.4%) , 其他1例 (1.5%) 。对策实施后药物错配2例 (2.9%) , 药物多配1例 (1.5%) , 药物漏配5例 (7.4%) , 配置规格错误2例 (2.9%) , 其他0例 (0.0%) , 对策实施后药物错配、多配、漏配、配置规格错误、其他差错率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中药饮片品型复杂多样且不易辨识, 致使调剂环节中始终无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差错, 不仅给患者健康构成威胁, 而且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事故发生, 控制调配过程差错率需要积极分析调配环节中导致差错发生的原因, 笔者将中药饮片调配差错原因归纳如下。

医院缺乏统一的医师处方书写标准, 医师处方字迹潦草、迷糊、不易辨识致使调配差错, 尤其是某些字形较为相似的汉字, 书写不公正或稍潦草, 极易误导调配人员错认或误认。部分中药饮片经炮制后外形、颜色与其他某些药片极为相似, 稍有大意就可能辨识错误, 同一药柜不同格斗中放置生地黄与玄参, 若调配人员稍有马虎, 极易将两种药物调配错误, 其次是外形极为酷似的葛根与茯苓, 在调配过程中被误认的概率也相当大[1]。调配错误与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及精神状态密切相关, 调配人员缺乏相应专业知识, 无法准确辨识中药饮片, 对剂量把握不准, 不熟悉配伍, 对于可能出现的错误无法辨识。调配人员精神状态不佳, 处方调配过于急躁, 马虎大意导致漏配, 当然也有部分工作人员对别名记忆不清楚导致错配[2]。

注:与实施前比较, *P<0.05。

我国尚无统一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规定, 加上各医院处方用药习惯不同, 医生与调剂人员对相关规定重视程度不足, 致使调剂差错, 如医生在处方单上使用“桃仁”代替“燀桃仁”但实际调配中工作人员多调配给“生桃仁”。中药调配称总量不准确与分贴剂量不均匀是导致中药饮片调剂量不准确的重要原因, 戥称是多数医院目前普遍使用的主要调配工具, 调配规定将每剂药的误差控制在±5%以下, 对于一方多剂药物需参照递减分戥法逐剂进行复戥, 不能仅凭视觉进行主观估测。虽然已有明确相关规定, 但调剂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仍“以估代称”“以手代戥”, 按照此法调配的药剂分贴剂量无可避免地存在较大差异, 使得药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郭炜炜.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的作用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11) :85.

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发展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小包装中药饮片 发展 优点 不足

中图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2-0087-01

中药饮片是指进过净制、切制或炮炙处理后的中药产品,它是中医临床用药和企业制剂生产的配方基础,中药饮片的优劣决定了中药材质量和中医疗效的好坏,所以优质的中药饮片对于中医临床和中药制品至关重要。随着中药饮片的现代化、规范化发展,小包装中药饮品应运而生,小包装中药饮片是指将炮炙加工合格的中药饮片,按设定的剂量单味定量包装,由配方药师直接“数包”调配,无需称量的中药饮片[1]。随着2008年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的《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用指南》的发布,小包装中药饮片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本文就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优点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初步的分析,以便于小包装中药饮片的进一步发展。

1 小包装中药饮片发展的优点

1.1 剂量准确,便于调剂

传统的中药饮品调剂时一般采用手抓戥称的方式,抓药时剂量往往不够准确,存在着很大的主观因素,也不便于复核,而且如果在配方时剂量出错的话,需要将药材会全部弃掉,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经济损失较大。中药饮片采用小包装的方式后,其装量完全按照国家标准,采用机器装量的方式进行装样,而且要经过专门的质量检查,能够保证剂量的准确,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人工抓药时出现的高浪费,称不准的弊端。小包装饮片的包装上一般都会准确标注生产日期、规格批号等,这样既方便了发药人员的调剂,也方便了患者的自我审核,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的知情权,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2]。

1.2 卫生安全,质量稳定

散装的中药饮片一般敞开存放于避光阴凉处,很容易沾染灰尘,并且长时间存放的话会产生虫蛀、走油、风化的现象,导致中药材变色、变味、发霉、腐败等,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其临床效果大打折扣。小包装中药饮片通常采用塑料复合薄膜密闭包装,可以有效的防潮、防虫,使药材变质的机会大大减少,极大的改善了卫生条件,中药饮片经过包装后,其质量更加稳定,不会因风化而损失,保证了中医疗效的安全可靠。

1.3 效率提高,便于管理

饮片的小包装化,使得药品调剂人员不用再去称量,分剂量,包装等,可以迅速的为患者调配需要的药物,省去了很多繁琐的工作,减小了劳动人员的工作强度,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缩短了患者等待拿药的时间,无论是对于医院还是病人都是十分有利的[3]。小包装的中药饮片,与普通商品一样,每个包装袋上都会有条形码,使得饮片的计算机管理成为可能,医生可以随时掌握饮片的使用情况,患者也可以随时查到小包装饮片的各种信息,提高了中药饮片在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中药饮片发展更加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符合传统饮片的发展趋势。

2 小包装中药饮片发展的不足

2.1 成本问题

采用小包装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都是经过国家GMP认证的企业,它们的管理更加规范,对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所以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增加各项质量检验的程序,以符合国家标准,因而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购买检验设备等,这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另外小包装中药饮片的规格较多,因而需要占据更大的空间,还需要特殊的药柜,特制的调剂车,更大的库房存放,这样也会增加企业和医院的成本,而最后这些花费都会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

2.2 污染问题

目前小包装的中药饮片一般采用聚乙烯复合材料包装,这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一方面包装材料本身是有机物质,在长时间高温贮存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进入药材当中后,会污染原药材,使药物产生毒副作用或者药效降低,影响临床用药的质量;另一方面,大量的塑料包装会造成环境问题,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塑料包装用于小包装饮片,这些材料大多降解的时间较长,而采用焚烧销毁的方式后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这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

2.3 使用问题

现在中药小包装饮片的规格一般有3克、6克、10克、15克,虽然基本能够满足临床要求,但是还是限制了临床的用药剂量,医生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任意调整用量,具有一定的缺陷,限制了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发展[4]。此外对于用药种类较多的处方,每次服药时都要撕掉很多的包装袋,对于患者来说也很不方便,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

3 结语

小包装中药饮片作为一种新的形式,是对传统饮片的巨大改进,其优点显而易见,确实方便了医生和患者,能够改善普通百姓对传统饮片的看法。但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小包装中药饮片自身的弊端,努力改进技术,相信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发展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杨明.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32.

[2]赵校妍,赵斌,王远波.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J].中国药业,2014,23(2):84.

[3]高小坤.中药小包装饮片使用利弊谈[J].药事管理,2010,18(2):180.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 篇4

方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对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分析,提出规范处方建议或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门诊处方2400张,对不规范处方统计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2400张处方中不规范处方177张,占所抽处方的7.38%。不规范问题涉及中医诊断不规范、配伍禁忌、脚注错误、给药途径错误等。结论 我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加强药师与医师对问题处方的沟通,完善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处方科学规范,确保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饮片;处方分析;医院药学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6-0125-03

为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11月颁发的《中药饮片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和《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京中医政字〔2011〕224号)的规定,采用回顾性查阅方法,对本院2013年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情况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每月中药饮片处方200张,共计2400张,对不规范处方和药味分布进行统计。

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药饮片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及《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的要求,对所抽查的中药饮片处方从处方不规范、毒性中药使用情况、药味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显示,在抽取的2400张处方中,用药1~7味152张(6.33%),8~20味1329张(55.38%),超过20味862张(35.92%)。本次抽查的处方中含不规范处方177张(7.38%)。分析与讨论

3.1 药名不规范

按《中药饮片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规定,中药饮片处方的名称书写应按《中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若无规定,则应按照本地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我院处方名称书写不规范主要是同一种饮片输入2个药名,如山茱萸与酒山茱萸、麦芽与炒麦芽、枇杷叶与炙杷叶;有的中药别名也一同输入,如黄芪与北芪、忍冬藤与金银藤、拳参与草河车等,这些不规范的饮片名称经常出现在同一张处方上,造成医生重复开药,或医生对处方应付规定不了解,望文生义,也极易造成药房调剂时,处方应付与临床医师处方用意相悖,从而影响疗效。

3.2 脚注错误

本次所查18张不规范处方脚注错误,表现为将一种饮片本来的煎煮方法写成另一种煎法,如附子包煎、玄参先煎、石斛另煎、红参应另煎却没有任何标注,药剂师调剂时很容易产生差错。中药处方的脚注在临床用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脚注不规范,不但影响疗效,且贵重药与群药同煎既浪费资源,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支出,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3 毒性药超量

本院门诊处方超量使用的毒性饮片包括川楝子、土鳖虫、水蛭、全蝎、苍耳子、吴茱萸、附子、蒺藜等8种,其中使用水蛭的处方中用量最多达30 g。据报道,水蛭用量不当会产生毒性,潜伏期为1~4 h,可出现恶心、呕吐、子宫出血,严重时可引起胃肠出血、剧烈腹痛、血尿、昏迷等[2]。一般而言,毒性中药常用量小、安全范围窄,因此,使用稍有不慎即可能导致中毒。推测临床医生超剂量使用的原因:一是认为中药饮片为人工种(养)植,药效不够;二是经验认为大剂量使用才能达到所需效果;三是未对药典规定用量引起重视。

3.4 配伍禁忌

主要是违反“十八反”“十九畏”,本次调查共发现22张处方存在配伍禁忌。如海藻与甘草同用。对“甘草反海藻”,历代医家争论颇多,现代研究结果也各异[3]。但就目前尚无定论而言,还是应遵守药典规范。合理的中药配伍可调整药物偏性,增强疗效和降低毒性;反之,配伍不当可使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用药时应尽量避免。

3.5 剂量问题

《中国药典》规定中药饮片剂量原则上应以克(g)为单位,但目前企业对一些饮片如蜈蚣、金钱白花蛇和蛤蚧等则以“条”“对”为单位价格送至医院,所以,医生也只能以这种规格开具处方;另外,含小包装的饮片,如车前子规格10 g/袋,应开具“1袋”,却开成“10袋”;龙骨、牡蛎规格30 g/袋,却开成“30袋”等。随着剂量的增大,不良反应和医疗安全隐患也增大,因此,医生应予以高度重视。

3.6 签名不规范或无签名

按规定,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处方药品名上方再次签名。因慢性病患者再次就医时,处方一般变化不大,医生采取复制粘贴方式后没有再次审核,导致上次不规范处方延续下来,或计算机打印处方后未签名就直接交给患者。

3.7 中医诊断不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规定:“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表1显示,本次所查不规范处方中,有35张处方中医诊断不规范,或只有诊断没有病名、证型,或用西医诊断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代替中医诊断,或中西医诊断、病名合并使用。这种不规范书写诊断,使药师在审核处方时无法判断其用药的合理性。

3.8 给药途径错误

如水煎内服写成“外用、研粉”,“外用”写成“内服”,或外用未注明具体外用方法如外敷、熏蒸、坐浴等。对此,药师必须细心严格审方,发药时仔细询问患者并交代用法。

3.9 处方药味数量

本次调查中,仅1味的单方主要是用于外洗的红花,用药20味以上多数是治疗慢性疾病的外院抄方,且有药味数增加的趋势。笔者认为,医生开大处方除认为目前饮片药效不够等客观原因外,还有经济利益驱使等主观因素,但药味偏多实际是用药超量的一种特殊表现,尤其是有毒性的饮片,更不可盲目合用;否则,不仅容易引起中药不良反应,也造成中药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的负担。建议

①把《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范》作为考核内容,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定期组织对问题处方的分析,确保处方合理规范、用药安全。②医师开具处方应加强责任心,仔细审核后再发出。避免不规范处方。③提高药剂师审查和分析中药处方水平,严把处方审核质量关,发现不合格处方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了解医师用意,必要时要求医师双签字。④不断完善电子处方软件系统,对实行电子处方以来出现的较常见的问题现象及时予以改进。目前,本院已经将现有饮片名称按照《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全部更改完毕,同时,将“十八反”“十九畏”输入电脑进行开方时拦截,对毒性中药的用量进行高限警示。如细辛用量大于3 g、附子用量大于15 g等会有警示框弹出,提示医师是否继续或再次签名。

参考文献:

中药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篇5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包括中药材常用的大宗品种在内的537个药材品种中, 5月份涨价的药材品种共有371个,占总量约69%。与此同时,由于5月份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开始全面实施,未经注册的中药不得在欧盟市场上作为药品销售和使用,中药材在欧盟市场遇阻。

是什么导致中药材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冰火两重天”?中药行业究竟如何健康发展?国内中药市场火爆异常

继1988年、1992年和2003年“非典”之后,中药材正进入最猛的第四轮涨价潮。根据中国中药协会的监测数据,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为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其中28%的中药材涨幅超过51%,2%超过300%。以常用药太子参为例,一年间,每公斤的价格已经从50元涨到500元,此外冬虫夏草、阿胶、西洋参、三

七、牛黄等都位列涨幅榜前茅。

很多买药的顾客也表示中药价格有些“虚高”,“我连续吃了一年的中药了,药价一直在涨,就没见着降,以前抓一周的药三四百块,现在要六七百块了。”正在药房买药的吴先生说,现在中药价格被“炒”起来了,因为大家越来越关注养生保健,中药更受青睐,“可是如果再这样一直涨下去,恐怕大家都该吃不起中药了,买方市场的萎缩也并不利于中药行业的长期发展。”

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提高,导致中药材的需求量上升,加上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中药材减产,中药材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被推高。“但造成近期价格疯涨的最重要原因还是热钱涌入,很多资本从房地产、股票等市场撤出,瞄准了中药材这个新的投资途径。”有业内人士指出,中草药种植成本增加了,但是疯涨的价格却没有转化为药农的收益,而是越来越多人涌入销售链条,多重代理层层加价,最终游资和中间商点燃了国内中药材市场的熊熊“虚火”。

国际市场冷冷清清

中药在国内市场的“高烧”未退,在国际市场又迎来了“寒流”。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从今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未经注册的中药不得在欧盟市场上作为药品销售和使用。而截至目前,没有一例中药通过注册。

2004年4月30日,欧盟颁布的《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正式生效。该指令规定,传统草药要获得在欧盟市场销售的许可,必须进行注册。欧盟对中药饮片、中药材和中药提取物,仍然作为保健品和农副产品允许在欧盟使用,主要针对的是中成药,即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牛黄清心丸等,这些中成药作为药品必须在欧盟注册才能上市。在指令生

效之前已经在欧盟市场销售的中药产品,被给予了7年的过渡期,在2011年4月30日之后,没有注册并获得销售许可的一律禁止销售。

面对这样的规定,国内很多中药生产厂商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注册,但需要面对的困难却不易解决。“过高的注册‘门槛’成为中药难以通过注册的主要原因。”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虽然指令中的注册程序比西药有所简化,但由于难以拿出过去15年的药用史证明,再加上数百万元的注册费用,不少中药企业望而却步。业内人士指出,根据欧盟规定,所注册的草药必须在欧盟境外至少有30年的药用历史,在欧盟境内至少有15年的使用历史,以证明草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是,提供中药在欧盟市场具有15年使用历史的证明很难。像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经典中成药,早在1995年之前就已经进入欧盟市场。但是,即使连同仁堂(600085,股吧)这样的百年老店也难以提供在欧盟各国市场具有15年使用历史的证明。因为在2004年以前,中药出口欧盟各国的海关记录都是按照食品或保健品,而不是按照药品登记的。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 篇6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分析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传统的中药鉴别方法,以其成本低、简单迅速等优点,为现代方法不可取代。水试法是经验鉴别法中比较重要又较为科学的方法。水试,又称入水,即利用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或在水中产生的各种比较明显或特殊的变化以鉴定其品种真伪、优劣的方法。

【关键词】中药 水试 鉴别

一、显色反应

1、水溶液显色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水溶性色素或其它成分溶入水,使水溶液呈现特定的颜色。

苏木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取苏木块投入水中,水液呈现桃红色,后转为红色。加氢氧化钠试液2滴,呈猩红色,再加盐酸数滴使呈酸性后,溶液变为橙色。

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取鸡血藤块,投入沸水中,可见有似鸡血的红线散开。

墨旱莲菊科植物鳢肠Ech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遇水后茎叶显黑绿色,搓其茎叶水呈墨绿色。

2、药材显色有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成分发生水解氧化,而使药材本身颜色发生变化。

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药材应为棕黄色或深黄色。由于所含黄芩苷在黄芩酶作用下水解成黄芩素,黄芩素易被氧化,颜色由黄色变为绿色,影响药材质量。因此,黄芩在切片时,浸泡时间不宜太长,切片后应及时干燥处理。

3、其他某些中药材由于结晶水或其他的变化引起颜色变化。

胆矾三斜晶系胆矾(CuSO4 5H2O)的矿石。为蓝色半透明结晶,加热失水后变为无色,遇水又变成蓝色。

天竺黄,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es Mcelure或华思劳竹 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天竺黄为象牙色,遇水逐渐变为淡绿色或天蓝色,并产生气泡,有较强的吸舌力。人工竹黄色泽为灰蓝色、灰黄色、灰白色或纯白色,遇水不变色。

二、膨胀现象

一些干燥药材,吸水后体积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1、胖大海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的干燥成熟种子。水浸后膨胀为海绵状,可达原体积的6~8倍。同属植物圆粒苹婆水浸后膨胀较慢,至原体积的3~4倍,为伪品。

2、燕窝雨燕科动物金丝雀Collocalia esculenta L.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水浸后体积能膨胀15倍。其他用琼脂、银耳等加工的伪燕窝不膨胀或稍膨胀。

3、蛤蟆油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或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 Boulenger的干燥输卵管。经热水泡后能胀到10~15倍;其它伪品只膨胀3~6倍。

三、沉浮反应

1、沉水现象有些药材质地致密,相对密度大于1,或由于吸水性较强,放入水中出现沉水现象。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将其放入水中浸泡,丁香萼管下沉直立。劣质去油丁香则漂浮于水面。

2、浮水现象若实验的`药材质地疏松,与水的界面张力大或疏水、密度小,药材则浮于水面。

蒲黄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orientais PresI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鲜黄色细粉,质轻易飞,手捻有润滑感,入水不沉。玉米粉等掺伪物质则沉水。

浮海石火山喷发岩浆所形成的多孔状石块。具多孔性海绵状结构,体轻,投入水中浮而不沉。

四、粘液反应

药材含有粘液质,遇水发生膨胀。

1、菟丝子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经沸水浸泡后,手摸粘滑,种皮破裂时,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其它同属植物的种子的胚为黄色,螺旋状。

2、北葶苈子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tum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水湿后,外表形成一层透明的粘液层,厚约为种子宽度的1/2;南葶苈子播娘蒿Descurainia saphia(L.)Webb ex Prantl湿水后粘液薄层厚约为种子宽度的1/5~1/4。

3、小通草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的干燥茎髓。遇水吸水滑腻。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Thunb.)Dietr.的干燥茎髓也当小通草使用,但遇水不粘滑。

五、乳化反应

树脂类药材中的树脂、色素、树胶等成分与水与水共研,形成颜色固定的乳化液。

1、乳香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其他树种植物渗出的油胶树脂。加水共研,呈白色或黄白色乳浊液。

2、没药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或爱伦堡没药树Balsamodendron ehrennbergianum Berg.的干燥树脂。加水共研,呈黄棕色至棕褐色乳浊液。

3、阿魏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M.Shen及同属他种具有蒜样特臭植物的油胶树脂。加水共研,呈白色乳状液。

六、泡沫现象

因含有皂苷、蛋白质、树胶或其它高分子化合物,加水振摇产生泡沫。

1、远志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i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ia sibirica L.的干燥根。因含有皂苷水浸液振摇可产生持续性泡沫,且10 min内不消失。

2、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因含有人参皂苷水浸液振摇可产生持续性泡沫以区别其他伪制品。

七、小结

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是我国医学宝库中十分重要的财富,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及过程,是中药鉴定工作者的基本功。但在一些新版中药鉴定书中,多注重理化鉴别,利用物理、化学或仪器分析法鉴定中药材的真假、优劣,忽视了对传统鉴别方法的记述,建议关注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并使其能得到继承与发展。

致谢

中药饮片处方临床用药情况分析 篇7

关键词:中药饮片,处方,用药情况

中药饮片为中药用药的精华, 将中药经加工炮制而产生的中药药品, 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药的合理使用, 可充分发挥其药效, 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临床上中药使用剂量、处方味数等, 对疾病治疗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 本文从中药饮片处方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500张中药饮片处方作为研究对象, 按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信息系统, 对中药饮片种类、使用数量、处方使用数量等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针对本研究中500张中药饮片处方,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2]中相关规定, 对中药饮片的名称、使用次数、处方味数等资料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500张中药饮片处方中, 经常使用中药饮片有甘草、茯苓、白术、半夏、桂枝、柴胡、陈皮、白芍、当归、川芎、枳壳、黄芪、丹参等。对中药饮片处方的使用科室情况进行分析, 主要使用科室为中医科、内科、儿科、肿瘤科、妇科、外科及其他科室。统计分析中药饮片味数, 每张中药饮片处方中药饮片味数平均为16.5味。见表1、表2。

3 讨论

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天然药物, 中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在临床治疗中为配伍使用, 每剂中药中包含中药味数较多, 本研究结果显示, 每张中药配方中药味数大于16味, 使用不方便, 还会造成中药资源的浪费。中药饮片为中药精华, 经加工炮制而成[3]。

在临床治疗中, 中药饮片广泛用于各科室, 中药饮片具有解表、力气、补虚、活血、补血、益气等作用[4]。在临床治疗中, 甘草、茯苓、白术、半夏、桂枝、柴胡、陈皮、白芍、当归、川芎、枳壳、黄芪、丹参等中药饮片应用广泛, 根据中药饮片的剂量合理使用情况, 部分中药饮片用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用药超限或不足的现象。

中药饮片处方在中医科、内科、儿科、肿瘤科、妇科、外科及其他科室应用广泛, 主要因为中药饮片综合药效高, 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较少。若中药饮片的使用剂量过高, 会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中药饮片临床应用中, 需加强管理, 合理用药, 减少中药资源的损失和浪费[5]。随着中药饮片应用范围的扩大, 需按国家药典中有关中药饮片使用标准进行严格把关, 避免中药饮片配伍中药物冲突、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保证中药饮片处方中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及经济性。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3]冯瑞敏.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的临床探讨[J].光明中医, 2012, 27 (12) :2572-2573.

[4]曾凡健.中药饮片处方临床用药情况调查分析[J].北方药学, 2014, 11 (4) :147-147.

关于中药的降压机理分析 篇8

[关键词]中药 降压 机理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68-01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我国曾对高血压病进行3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每10年上升约25%,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估计人数已超过1亿,每年死于中风与高血压合并症者在150万以上,致残者达数百万,因此,加强对高血压疾病防治的宣传,有利于控制不断上升的高血压患病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症,降低致死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疾病的药物主要包括: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等,这些西药虽然降压效果快,但却有一定甚至较明显的不良反应,而且停药后血压回升快,难以达到长期治疗和预防目的,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中药的抗高血压作用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作用,尤其是在改善高血压并发症时有一定疗效。现浅谈几种中药的降压作用及机理如下,供借鉴。

1、钩藤

钩藤味甘、性微寒。归肝、心包经。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功效。主治头痛眩晕、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等。钩藤含有多种吲哚类生物碱,其中降压成分为异钩藤碱和钩藤碱。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连续每天灌胃给予钩藤煎剂10g/kg,第5周始见显著降压作用。钩藤的降压作用温和而缓慢,降压机制是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并能阻滞交感神经和神经节,抑制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钩藤碱松弛动脉作用还与钙拮抗有关。

2、罗布麻叶

罗布麻叶性寒,味甘、苦,平肝安神,清热利水。主要成分芸香苷、儿茶素、异槲皮素、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氯化钾等,其中降压成分是槲皮素、总黄酮,具有降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作用,并通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和受体操纵性Ca2+通道双重抑制作用,降低细胞内游离Ca2+水平,这可能是舒血管降压机制之一。

3、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等功效。主要成分黄芪多糖、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和三萜类。黄芪的降压成分为r-氨基丁酸和黄芪皂苷甲,具有扩张血管、抗缺氧、降低大鼠肺动脉中肢原纤维含量及强心利尿作用。当动物血压降至休克水平时,黄芪又可使血压稍上升且保持稳定,对血压具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其降压机制主要为直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结果。

4、葛根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肾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等作用。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大豆苷、葛根素等,异黄酮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大脑氧供的作用,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作用。目前认为葛根降压机制可能在于:β受体阻断效应;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系系统;影响血浆儿茶酚胺代谢,改善血管的反应性。葛根降压作用不强,可能因其含有降压与升压不同的物质所致。

5、三七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作用。主要成分有三七皂苷、黄酮苷等,三七及PNS对犬、猫、家兔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等多种动物具有降血压作用,尤以降低舒张压作用明显。三七扩血管、降血压作用主要与阻Ca2+内流有关。PNS能特异性地阻断血管平滑肌上受体依赖性钙通道,减少Ca2+的内流,也能明显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Ca2+内流。

6、桑寄生

桑寄生性平,味苦。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及降压作用。主要成分齐墩果酸、β-乙酸香树脂素酯、中肌醇及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广寄生苷及槲皮素,是常用作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成分。其降压机制是通过调节血清激素水平,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达到保护中小动脉内皮细胞,逆转平滑肌细胞增殖,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效果。

7、杜仲

杜仲性温、味甘、微辛。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之功。主要成分为杜仲胶、β-谷甾醇、白桦脂醇、树脂、鞣质等,其中松酯醇=β-D葡萄糖苷是其降压成分,其降压机制是通过直接扩张血管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而使血压下降。杜仲在降血压的同时,还能调整血脂,改善动脉粥性硬化,减少心肌血管的发病率。杜仲降压平稳、无毒、无不良反应。

总之,中药降压作用虽没有西药速度快、作用强,但其作用是多耙点的,在降压的同时,还能兼顾高血压的其他病理环节,具有改善微循环、降脂抗氧化,保护内皮,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等作用。因此,中药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中药降压作用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董建平,浅谈中药的降压作用及机理,论文网,2011,04

[2]宋纯清,钩藤不同成分降压作用[J]_中草药,2006,10

[3]候家玉,方泰惠,中药药理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 篇9

摘要:目的:对临床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近年来收治的中医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药学服务,由临床中药师实施药学服务。结果:观察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师在临床上开展药学服务能使中药副作用显著下降,确保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中药师;药学服务;中药不良反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院药学服务水平不断进步,已经进入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时代。以前,医院的药师工作只局限在药方,但是现在,药师的工作范围扩大了,渐渐深入临床,与患者进行接触,服务患者,显著减少了用药后的副作用。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在近年来收治的中医治疗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患者的年龄为19~60岁,平均年龄(46.4±1.3)岁。60例患者在用药之前都经过了询问,没有中药的禁忌症和过敏史。在全部的患者中,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25例,他们用的药物是当归、苦参等,剩下的患者患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他们应用的中药是鬼箭羽、丹参等。我们把全部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把两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等)进行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药学服务,由临床中药师实施药学服务,具体内容如下:1.2.1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药师要明白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重要意义,药师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为他们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这样,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就会不断提高,只有这样,应用中药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有许多患者开始主动要求临床药师为自己提供药学服务,医院药房工作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药房原来的主要工作就是发药,现如今药房的工作还要加上药学服务,给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用药指导。因为中药的用药方法比较复杂,需要带药回家煎煮,药师除了要查看药方还要告诉取药的人怎样煎药、怎样服用,还要告诉他们一些在服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2.2建立药历:药历指的是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写的书面文件,药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类文件,药师在第一次与患者接触的时候就要建立药历。药师要全面询问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一般情况,病情、原来用过什么药,药师在询问的过程中要把一些内容记录下来,药师要根据了解到的患者的情况将药历进行完善,药历要求有规范的格式,在完成一个药历后药师要签字,并保存起来。1.2.3药学咨询服务的开展[1]:药师的工作责任重大,需要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患者要是问一些关于药物的问题,药师要及时耐心予以解答,药师还要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一些药物方面的知识,药师向患者讲解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准确的。在对处方进行调配时,药师要先查看诊断书,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以便开展药学服务。药师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注意话语要清晰,将多余的内容去除,简单明了,建立与患者良好的关系,使患者对药师产生信任。1.2.4要定时随访:药师的工作要不断延伸,要定期对患者实施随访,确保患者的后续用药治疗,获得较好的药学指导。若在随访中发现有不良用药,要及时进行解决,提高治疗效果[2]。1.3观察的项目:患者在应用中药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要仔细观察并记录,并进行比较。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应用的是SPSS16.0版本。

2结果

在观察组中变态反应占3%,没有发生中毒性反应,中毒性休克占2%,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在对照组中,上述各个不良反应分别为4%、6%、3%、13%。观察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的发展,卫生事业得到了显著的进步,人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有病治病药物必不可少。近年来,有关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报道较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应用药物不仅仅要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还要在用药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对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效果进行探讨,药师会在详细了解了患者的情况之后做出科学的用药指导,患者有任何用药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咨询药师,这样,就减少了患者用药的盲目性,临床中出现的用药不良反应也就大大减少了。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药师要切实有效开展药学服务,这样患者在用药时才能有据可依,指导应该注意什么,用药才能更加科学,使患者应用中药后的副作用显著降低,效果较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3]。

参考文献

[1]周书成,阎恩兰.浅淡中药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9,1(21):11-12.

[2]郑彩云.论临床药师在预防中药不良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2010,3(16):104-105.

上一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下一篇:团结合作才能赢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