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长子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精选7篇)

长子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篇1

(一)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农业三大基地不断扩大,新增连翘11万亩、蔬菜2万亩,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00万只(头),温氏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正式落地;

煤电产业平稳发展,煤炭产量达到2528万吨,高河电厂退出缓建目录;

新能源产业进展顺利,煤层气探采秩序逐步规范。在项目建设的强力拉动下,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均衡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145.2亿元、100.6亿元、28262元,同比增长10.5%、16.7%、7.9%,增幅均排名全市第一;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5.3亿元,同比增长67%,增幅排名全市第二;

其他指标全面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二)重点改革实现新突破文章。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制定“一区三园”发展模式,完成“三化三制”等18项改革任务,引进入园项目6个。推进投融资改革,采用政策性融资、租赁融资等方式,融回各类资金13.69亿元;

搭建“新农贷”“政融保”融资平台,授信额度达到1.5亿元。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试点,挂牌成立长子县医疗集团;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医疗服务价格二次调整,五项医改核心指标全部达标。农村闲置凋敝宅基地整治盘活利用成为省级试点,成效显现两会专题。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理顺了教师管理机制。

(三)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加快推进城建重点工程,丹朱街和慈林街道路改造、南北大街道路及地下管廊、同新广场改造、环会堂道路及周边环境整治等工程建成投用,新东方红小学、鹿谷小学如期开学,北大街棚户区改造12栋还迁楼全部封顶,东大街、南大街、慈林街还迁小区和新二中、县医院门诊楼、长子至长治快速通道等工程进展顺利。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五道五治”,拆除违建4623处10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公路43.3公里,完成农网改造1495户,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17个,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3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赢得全省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再获国家卫生县城荣誉称号。侯卫东官场笔记

(四)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成“以气代煤”2个乡镇9个村4768户,整治“散乱污”企业290家,淘汰取缔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39台,重点涉污企业工业废气、废水排放在线检测实现“双覆盖”。开展县城建成区“三禁”工作,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落实停产、错峰生产、错峰运输等措施,严查焚烧秸秆行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河道治理,疏浚河道25公里。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完成营造林5.35万亩,新增县城绿化面积4.24万平方米。

(五)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认真落实各级惠民政策和保障措施,民生领域投入12.16亿元,占县财政支出的67%文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高标准通过国家级验收,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1098人,达线率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县医院住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改造乡镇卫生院7所,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网络覆盖全县。大力开展文明创建,蝉联全省文明县城,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榜单。完成120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工程,长子鼓书《起乳名》《山西面食》分别荣获“杏花奖”表演奖和“第十八届群星奖”,《小米县长》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成功举办中国传统雕塑传承与复兴学术论坛、全国炎黄文化论坛暨第五届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五大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标准持续提高两会专题。建成保障性住房1808套、改造农村危房137户。新增就业6225人,招聘各类人员124人。实现1970户4491人稳定脱贫,完成121户农村易地扶贫搬迁主体工程。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创新推进社会管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长子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篇2

一、提高认识, 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责任感

教育督导是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 是保障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机制, 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 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是搞好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重要基础。

(一) 开展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需要。

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的实施意见》中, 对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要实现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目标, 力争在2020年, 我省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国中等偏上水平,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为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首要的, 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对市县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 检查督促各市县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 才能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 开展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是提高政府依法治教水平, 转变政府管理教育方式的重要手段。

落实各级政府法定的办学责任和管理职能, 是提高政府依法治教水平的重点所在, 也是保障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本届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第一轮督导评估以及其后的各项专项督查中, 都反映出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市县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 防范和制约实践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政行为。同时, 建立健全督导结果公告制度和问责机制, 把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评价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的教育工作政绩, 以及学校领导班子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 大力推进依法治教, 不断加强教育科学管理。

(三) 开展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是推动教育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

当前, 我省教育工作重心已从注重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注重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上来, 教育公平和提高质量是今后教育工作两大核心任务。教育的内涵发展, 要求各方面的管理制度、资源配置方式和工作机制以提高质量为目标。通过教育督导评估, 才能督促和引导各级政府遵循教育规律抓好教育工作,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热切期盼。

二、明确责任, 精心组织第二轮督导评估工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工作, 将成立第二轮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团, 全面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督导评估工作。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明确职责, 密切配合, 在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团的领导下, 完成第二轮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任务。

(一) 制定完善督导评估工作方案。

省教育厅和省政

府教育督导室要牵头做好督导评估的组织工作。要在认真总结第一轮督导评估经验, 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 根据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情况, 提出评估内容、评估程序、评估方法及评估结果的运用的方案, 并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评分细则进行修订。要加强对督导评估队伍的培训, 特别是进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的培训。要通过过程性督导检查, 指导督促市县做好迎评促建工作。

(二) 进一步健全完善督导评估工作机制。

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督导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立由教育、发改、财政、人社、审计等部门组成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关教育督导评估责任部门要密切配合, 形成对教育工作督导的合力。要建立健全市县政府在研究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时, 充分听取督导机构和督学的意见和建议的制度。

(三) 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

各市县要端正思想, 把督导评估作为促进本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立即组织队伍按照《海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和评分细则》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 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及时整改。

三、强化措施, 确保第二轮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工作取得实效

(一) 进一步加强督导机构建设。

针对我省机构不健全, 人员配备不到位的问题, 各市县必须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 尽快健全机构, 配备人员, 并且不断提升教育督导队伍地位, 真正发挥其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的作用。

(二) 着力解决目前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们不能为了评估而评估, 要通过评估发现问题, 着力解决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一是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二是解决“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水平不高的问题。三是解决教育发展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四是解决校长队伍、教师队伍管理水平和教学能力不高的问题。五是解决教育事业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的问题。

(三) 落实责任追究, 维护督导评估的严肃性。

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运用, 把教育督导评估列入对市县政府政绩考核的内容, 严肃奖惩制度, 对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市、县 (区) 予以通报表扬, 对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市、县 (区) , 责令其限期整改, 并在全省通报批评。

(四) 加强整改工作, 巩固评估成果。

各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督导评估后的整改工作, 组织力量认真研究督导评估意见, 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

长子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篇3

一、联席会议是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研究解决职工群众重大利益问题的制度平台

联席会议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创造。联席会议的宗旨是研究解决职工普遍关心、迫切希望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2009年我省恢复建立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2010年初时任省长周强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就支持工会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等事项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联席会议构建了研究解决职工群众重大问题的一个制度平台,开启了沟通政情民意、传递决策信息的重要渠道。政府能够通过联席会议这个渠道,了解职工群众的所需所求,工会借助这个制度平台,反映职工的所忧所盼。通过召开不同层次的联席会议,密切了各级政府与职工群众的联系,解决了一些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真正做到了制度上有安排、政策上有保障、实践中有成效,联席会议成了反映职工群众诉求、解决职工群众问题的“直通车”。

二、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需要赋予工会组织更多资源和手段

省政府和各部门历来对工会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工会工作汇报,高度重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对工会开展劳动竞赛、劳模评选、技能培训、困难帮扶等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特别是2010年联席会议后,省直有关部门在支持工会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帮扶资金配套和省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各级工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贴近中心促发展,贴近职工办实事,贴近基层搞服务”的工作思路,以劳动竞赛和职工素质提升为载体,以维权帮扶工作为抓手,与时俱进推进工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省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职工群众需求日益多元,劳动关系矛盾比较突出,工会基层组织比较薄弱,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有待提高,需要省政府和各部门一如既往的给予关心支持。为了把这次联席会议开得更有实效,省总进行了专题研究,我和省总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到企业和职工群众中,面对面访谈,近距离沟通,掌握了不少真实的数据和情况,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我们感到当前职工群众工作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关于市州国有企业改革和相关遗留问题的解决。加快推进改革,妥善安置职工,是解决未改制企业困难职工问题的治本之策。国企改革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省属和中央下放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但仍要打好扫尾战。特别是市州属国企改革还剩下一些难啃的“硬骨头”。由于时间拖得太长、市级财力有限、错失优惠政策等种种原因,改革难度倍增。建议省政府加大推动市州国企改革力度,明确责任、制定政策,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打好市州国企改革攻坚战。同时,加强督促协调,解决好社保接续、社区职能移交等相关遗留问题,为改制企业职工排忧解难。二是关于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曾先后四次视察工会帮扶中心。去年3月,习近平副主席作出批示,指出困难职工帮扶是国家帮扶制度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健全机制,实现帮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中央财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近年来,我们致力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党和政府关心职工的重要载体、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重要窗口来打造,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开展生活救助、法律援助、就业帮助等各种形式的维权帮扶服务,深受困难职工好评,为保持职工队伍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推动帮扶中心由帮扶困难职工向服务广大职工转型,把帮扶工作融入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体系中。加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央有要求,职工有期盼,外省有经验,我省工作有基础。请求政府继续加大帮扶资金财政配套力度,帮助解决帮扶中心的机构编制,使帮扶中心能够更好地服务职工、服务大局。三是关于工人文化宫等职工文化设施建设的问题。我省的工人文化宫建设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服务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普遍存在着基础建设滞后、经营管理落后等问题。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打造湖南文化高地,职工文化建设要与之相适应、相协调。我们明确要求工人文化宫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学校和乐园”的主题不变,坚持为职工服务的宗旨不变。省总计划筹集一定规模的资金对各级工人文化宫进行提质改造,完善功能、转换机制、加强管理,开辟一些公益性文化活动项目,为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提供免费服务,让广大职工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请求省政府将工人文化宫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使这一传统文化阵地焕发新的生机。

2012浙江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篇4

(一)更加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增强经济调节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未雨绸缪防范化解风险,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浙江更长时期、更高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更加注重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促进,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创造财富与公平分配的协调,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依法保障公民权益,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三)更加注重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相驱动,努力增强发展动力。加快构建创新型省份,深化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为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源泉。牢固树立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

才第一资源理念,加快科技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支撑能力,为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

(四)更加注重跳出浙江与发展浙江相协调,努力构筑竞争新优势。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拓展发展空间、吸纳优质要素、提升竞争能力。坚持“闯天下”与“强浙江”有机统一,集聚和激发天下浙商巨大能量,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开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新局面。

长子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篇5

(一)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省长罗保铭在《政府工作报告》说,今年的政府工作,紧紧围绕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指导海南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海南的新使命。机遇千载难逢,责任重如泰山,需要我们举全省之力,真抓实干开局,创新改革破题,科学高效实施,努力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建设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

围绕把海南建成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将海南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合理规划陆域、海域、生态核心区的主体功能分区,合理规划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布局,合理规划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配置布局,控制好开发的节奏与时序,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今年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完成国际旅游岛总体规划;二是修编完善现有规划,完成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三是科学编制 “十二五”规划。抓好各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加强对规划的执行管理、有效实施。

组成专门工作班子,以一天也不耽误的进取精神,与国家各有关部门沟通衔接,尽快拿出各项政策的具体规定、操作方案,将中央给予我省的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开放政策等各项政策早一天在海南落地、实施,使之成为海南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精心策划并做好国际旅游岛建设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与国家各部委的汇报、沟通力度,争取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西环铁路、红岭水利枢纽及灌区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各部委的专项规划。

组织精干力量,引导国内外媒体,全面、准确、多角度宣传国务院文件精神,搞好政策解读,凝聚民心民智,形成全社会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舆论氛围。动员全省力量,制定规则、重拳出击、属地管理、长效监管,严厉打击黑车黑导、欺客宰客、“两抢一盗”行为,坚决治理环境脏乱差,决不允许害群之马伤害国际旅游岛的整体形象,打好一场全民参与的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建立起旅游环境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打造整洁、文明、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

全力抓好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局之年的十件大事。精心组织和办好首届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引进大型免税集团或大型商业公司建立、经营免税店;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景区景点和度假区,启动海上旅游;规划、招商一系列大型综合游乐项目;建成海口、三亚游客到访中心,对旅游标识系统、厕所等服务设施全面改造;组建旅游开发投融资平台;开展高质量旅游宣传促销;策划组织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娱、会展、赛事活动;深入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下大决心推进旅行社、导游管理体制改革。

(二)继续扩大投资上项目,夯实长远发展基础

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135个,年度计划投资550亿元。一是积极争取中央投资。紧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研究国债资金和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在铁路交通、农田水利、环境保护、技术改造、居民住房、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等领域,抓紧策划推出一批项目。精心组织实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确保完成时序进度。二是确保160万吨造纸一期、80万吨甲醇、中航特玻一期、华盛水泥三期、马村港一期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海口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加快东环铁路站场、出口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东环铁路年底建成运营。三是加快推进海南航天发射场、大广坝二期、三亚绕城高速公路、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海南电网改造、东方电厂二期、中海油精细化工、海棠湾等一批重点旅游房地产项目和30万大箱卷烟搬迁扩建工程。力争西环铁路、红岭水库年内开工。创造条件,争取昌江核电、博鳌机场、60万吨pX、200万吨pTA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四是加快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100万吨乙烯、200万吨LNG、LpG制烯烃、洋浦石油储备基地、中石化成品油储备基地、海南炼化扩能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五是妥善解决项目用地指标、环评、征地搬迁等问题,优化施工环境;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对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与审计,杜绝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努力把这一系列重点项目建成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优质工程。

(三)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一是抓紧规划、招商建设大型主题公园、大型综合娱乐购物中心、房车旅游度假示范基地、休闲体育运动基地、三亚邮轮母港、海口游艇码头和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商业一条街。积极开发热带雨林游、海上游、房车游、露营游、保健养生游和休闲农业,形成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二是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房地产业规划,科学有序供地,优化开发结构,强化公共配套,打造生态人居品牌。严格规范房地产市场,抑制房地产市场投机,引导房地产业平稳可持续发展。抓住当前岛外需求旺盛、投资加大的有利时机,加快海口、三亚等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改善城市面貌。编制房地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盘活住房公积金等政策。三是立足资源、区位和产业基础等优势,改造提升餐饮、住宿、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培育做大金融保险、商务中介、娱乐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数字海南”建设。充分利用洋浦保税港区启运港退税等政策,开辟新航线,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建设医疗康复和教育培训机构。四是抓紧实施已经出台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税收、用地、人才培养及引进等优惠政策,从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3000万元支持服务业发展、安排2000万元作为促进金融发展的专项资金。

加快建设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一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用好“无疫区”金字招牌,招商引进大型肉联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建设槟榔、胡椒、乳胶、蚕茧、竹笋等深加工项目。二是重点支持在海口已开工的、总投资12亿元的海南中商农产品中心市场,打造全省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支持农垦在天津建设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使之成为辐射华北、东北市场的海南农产品交易集散地。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三是在农业部的支持帮助下,开工建设南繁种子检验检疫中心,共同把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建设成为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四是集中连片建设一批标准化设施农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努力打造全国冬季绿色瓜菜生产和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五是建成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和预警防控中心。六是继续实施农产品预冷库工程,新增冷库库容3万吨,总库容达16万吨,年处理能力300万吨以上。七是进一步利用已开通的海口至营口的集装箱航线,扩大海南农产品北上的销售。八是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九是延伸农业科技110服务网络,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全面推广农业新技术,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十是省与市县财政拿出不低于7700万元的资金,用于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力争带动农民小额贷款25亿元。通过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海南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集约发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的新型工业。一是紧紧围绕延伸新型工业产业链,鼓励扶持发展油气化工、浆纸、汽车、医药、铁矿、石英砂、橡胶等下游产业链项目和配套项目,提高附加值,形成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谋划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商品加工业。二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发展、上规模,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加快发展软件研发、软件服务外包和动漫游戏等产业,支持海口药谷加强南药、黎药和生物医药的自主研发,积极发展以特种玻璃、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材料,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工程。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鼓励电子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今年省财政拿出4000万元给予重点扶持。利用我省海外引才引智平台,吸引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科技项目落户。三是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抓住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发展的市场需求,主动寻求国内外大型企业来我省建设修造船和海洋工程基地。支持中海油、中石油建设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基地。加快建设三亚崖州、儋州白马井中心渔港,确保琼海潭门等一批中心渔港建成使用。发展远洋捕捞和水产健康养殖,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出口,推动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四是统筹推动洋浦开发区、海口综合保税区、东方工业园区、老城开发区、金牌开发区、昌江循环经济区、定安塔岭工业园等园区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优惠政策配置,加大定向招商力度,促进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工业集约发展水平。五是认真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延续和完善省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省财政安排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到5500万元,其中贴息4500万元,撬动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从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为服务中小企业的省级担保平台注资。

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推动城乡、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一是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点加强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把城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加强城镇管理,进一步探索中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三是全面实施中部市县农民增收三年计划,加强科技培训、信贷和财政等政策支持,重点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拉动的山区特色产业。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特色村庄建设,创建文明生态村1200个,新修农村和垦区公路2400公里,完成6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四)深化各项改革,创造发展活力

今年重点抓好十一项改革:一是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指导、督查市县用好用足省里下放的行政事权。二是深化农垦改革,加快农垦总公司独立运作和农场公司化改造步伐,完善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制。三是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与金融机构共同组建旅游投资控股公司。四是争取海胶集团上市,加快先锋医药、康芝药业等企业上市步伐,积极培育后备上市公司。五是继续推进农信社改革,逐步将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组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六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省属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完成省林业公司、省建筑总公司等国有企业改制。七是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上半年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下半年启动国营林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盘活国有林业资源。八是全面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九是全面推行惠民“一卡通”改革,确保各项惠民补贴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到位。十是调整农税办、乡财办职能,理顺并形成高效有序的社保征缴体制。十一是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推行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收费制度,逐步实行居民电价、水价“阶梯式”管理,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价格。

(五)抓好促销招商,拓展岛外市场空间

继续加大“三大促销”力度。今年,省财政拿出5000万元,用于国际旅游岛整体形象宣传,用于旅游、房地产、热带农产品的市场开发与促销,积极引导企业、媒体和社会力量多元联动促销,全方位拓展岛外市场。

进一步加强招商选项。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创造高附加值和可持续性税源,有的放矢地招商选项。出台优惠政策,实行激励机制,发挥海南增列进入《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执行省份的政策效应,引资金、引项目、引会展、引赛事、引客源、引物流、引出口订单、引科技创新产品、引精英人才和管理团队。精心策划在香港、环渤海、长三角等地举办的商贸推介会和泛珠地区项目洽谈会。吸引侨资侨智参与国际旅游岛建设。

加大对外经贸合作。加强与越南、新加坡、日本、韩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扩大对越边贸。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外贸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博鳌亚洲论坛在扩大海南开放中的品牌作用,努力打造国家休闲外交基地。认真组织好上海世博会海南周活动。

(六)实施重点环保、新能源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省长罗保铭在《政府工作报告》说,抓住中央鼓励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机遇,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抓好十二项环保、新能源工程建设。一是推广太阳能利用、冰蓄冷、节能灯等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健全能源消耗监测网络,强化执法监督,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年度控制目标。二是采取多种补偿方式,推行在公共建筑和新建12层以下民用住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组织相关企业在我省研发、生产太阳能热水系统产品、组件。三是确保100兆瓦太阳能电池一期建成、二期开工,努力把海南打造成面向东盟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基地。四是稳步发展风电,确保东方2个风电场建成。五是新增农村户用沼气4万户,加大沼气的工业化生产和利用。六是加快6万吨生物柴油产品在省内推广使用,开工建设10万吨燃料乙醇。七是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八是确保25个污水和21个垃圾处理项目及配套管网竣工使用,对污水处理设施委托专业化公司运营。九是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继续实施海防林建设、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11.7万亩。十是加大对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三大流域和主要水库的水污染防治,加强对珊瑚礁、红树林、海岛等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十一是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将生态公益林管护标准由每亩11元提高到14元,财政安排1.53亿元用于市县生态转移支付。十二是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生态环保责任制和问责制,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居民、游客的环保意识。

(七)继续改善重点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下大决心、下大力量,抓住政策机遇,在推动解决低收入群众、教师、医生、干部职工的住房困难方面,今年要迈出更大的步伐,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对市县的考核。新建廉租房7800套、39万平方米,购、改、租廉租住房2200套、11万平方米。省财政拿出1亿元,与市县财政联手解决库区移民危房改造。继续推动农垦、国有工矿区与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民族地区民房改造8000户。对农民自建住房,开展小额信贷试点。推动抗震安全民居建设。在岛外需求强力拉动海南房价节节攀升的形势下,创造条件,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双限”商品房。提高财政供养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运用住房公积金改革试点、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等政策,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让住房困难的职工群众早日受益。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开展“教育质量推进年”活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和业务能力建设,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以市县为主、省财政资金支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思源实验学校二期工程。完善“三段式”职教办学模式,逐步扩大涉农专业和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免费中职教育范围,探索电大和高职院校开展中职毕业生在岗深造。从今年1月1日起,拉平高中、中职和幼儿园教师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绩效工资水平。加快海南大学“211工程”、桂林洋高校区配套建设,推进省市共建琼州学院。

健全就业社保体系。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家庭和困难家庭至少有1名适龄劳动力就业。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60岁以上农民养老保险全省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不少于100元。提高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完善低收入群体临时救助制度。建设省托老院,新建及改扩建36所乡镇敬老院。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减少贫困人口4.5万人。

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强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李嘉诚基金会捐助的海南农村卫生扶贫项目,与香港言爱基金会共同建设省眼耳鼻喉专科医院。继续实施亮睛工程,争取使我省成为全国首个无白内障盲省。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应对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的防控能力。解决2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改厕工程受益6万户。完善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加快文体事业发展。继续实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建成省文化艺术中心和市民文化广场,争取三亚奥林匹克湾和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三亚经停港项目开工,做好国家南海博物馆、省体育中心和海口江东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前期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办好2010年环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岛国际大帆船赛、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努力办好欢乐节、首届东坡文化节。加强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保护与传承,办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精心策划组织海南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

加强人文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文明高效机关、文明规范行业、文明诚信企业、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文明礼仪,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各级政府维稳责任,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和重信重访专项治理,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决不能让历史遗留问题成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羁绊与隐患。加快无毒社区、无毒村镇建设,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着力构建“平安海南”。深入开展对道路交通、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建设领域施工、消防等安全方面的专项整治,综合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继续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加强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和睦。

继续关心支持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支持驻琼机构依法履行职责。支持国防建设,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八)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效能

建设国际旅游岛,各级政府、公职人员面临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必须坚持为民施政的理念,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发展环境,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充分发挥政府对经济的组织、调控、服务功能。把研究、制定、完善和实施好政策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继续执行去年实施的促进产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农民增收、扩大社会就业等政策,抓紧落实今年1月新出台和修改完善的10项政策,根据需要,审时度势,出台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督导、服务,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政策动力。

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就是最大政绩”的观念,急企业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主动为企业、为群众排忧解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缩短审批流程与时间。大力开展投资环境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吃拿卡要”行为,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严加处置。

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和法律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媒体的舆论监督。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综合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

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强化公务员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执行政策的能力。坚决克服浮躁心理,沉下心来,脚踏实地,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想方设法妥善解决群众、基层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担风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开阔国际视野,树立现代理念,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

长子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篇6

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今日举行,四川省政府代省长魏宏做政府工作报告。以下为报告摘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四川发展历史上极为特殊、极为艰难、极不平凡的五年。我省既遭受了“5·12”汶川(微博)特大地震、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袭击,又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藏区维稳斗争等严峻考验。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省政府职能,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共克时艰,负重奋进,较好完成了省人代会确定的五年奋斗目标。全省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3849.8亿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均增长13.6%,经济总量由全国第9位上升到第8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2421.3亿元,是2007年的2.9倍,公共财政支出达到5431.1亿元,是2007年的3倍,正在加快实现从“吃饭财政”向“发展财政”的历史性转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1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83%、97.4%,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年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39个极重和重灾县29692项国家规划重建项目,完成了103个省定重灾县和一般受灾县13647项省规划重建项目,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灾后重建目标。妥善解决了20万因灾失地农民的异地安置,相继帮助了170多万受灾群众实现就业,扶助受灾家庭生育3410个孩子,对因灾致贫的上万户家庭、上千名孤老、孤儿、孤残人员,及2.7万多名地震伤残人员落实了政策和工作的帮扶救助。

五年来,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业规模跨上万亿元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值增长20.2%;“7+3”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9%,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1.8%。

五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础设施五年累计投资17183亿元,是前五年的3.7倍。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体骨架正在形成,变“蜀道难”为“蜀道通”更加成为现实。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6647公里,通车里程新增2400公里、达到4334公里,由全国第13位提升到第7位;“再造一个都江堰(微博)灌区”建设规划加快实施,6个大型和53个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整治病险水库1960座,解决了218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电网规模比2007翻一番。城镇化率达到43.5%,五年提高7.9个百分点。

五年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效。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逐年提高,2012年达63.8%,一大批涉及群众就业、教育、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难题得到逐步解决。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7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5%以内;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7的3.13:1调整为2012年的2.9:1。扶

贫开发扎实推进,五年累计减少农村贫困居民867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农村低保老人提前全部纳入新农保。96%以上的城乡居民得到基本医疗保障,累计保障城市低保对象936万人次、农村低保对象2001万人次,医疗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790万人次,解决376.5万户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五年来,社会建设和管理取得新的进步。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深入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村居民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纵深推进“大调解”工作,突出“事要解决”,信访总量持续下降。

刚刚过去的2012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前提下保增长、求提高,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23.9%,其中出口增长32.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

3.5%和14.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5%,城镇登记失业率4.12%,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实现省“十二五”规划目标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有10个市(州)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元,有5个左右市(州)超过1500亿元,构建强有力的市级经济支撑点。深入实施国家“十二五”藏区规划建设项目方案和“四大片区”连片扶贫攻坚规划,推动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跨越发展。深入推进灾区发展振兴。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力争5年内有更多县(市)跨入全国和西部百强县行列。

继续抓好各级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形成5个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的产业园区、10个左右超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稳增长的重要着眼点。我们将坚持规划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处理好产城、区域、城乡等重大关系,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助推服务业发展,确保城镇化率五年提高8个百分点。推进成都

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川东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建设;协调推进大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发展。

我们将努力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工资共决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继续集中公共财力、公共资源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确保全省财政民生支出比例稳步上升。

努力促进行政体制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抓好政府自身的管理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加强文化领域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围绕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加快形成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优化发展格局,启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

做好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规划工作,制定好工作推进方案。按照形成多点多极支撑的目标,省和市(州)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国土利用等规划体系,研究制定支持多点多极支持发展的差别化政策。构建多点多极支撑,着力次级突破是重点。制定着力次级突破的规划,指导生产总值在千亿元平台的市(州)制定加快追赶跨越的实施方案,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产业项目布局、交通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求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初见成效。在提升首位城市方面,大力推进天府新区(微博)起步区和产城一体化建设,加快启动重大项目,吸纳聚集一批跨国公司、优势企业和创新研发机构入驻,重点发展现代高端产业。在夯实底部基础方面,要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狠下功夫,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探索扩权强县改革,支持一批经济基础较好、产业支撑较强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快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自主合作机制,建立完善区域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动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市(州)的双边、多边合作。建立省级层面协调机制,统筹生产力布局,协调解决经济区和城市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坚持投资拉动,扩大有效消费需求。

加大投资工作力度,促进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共同发力,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以上。突出抓好全省500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4360亿元以上。在交通建设上,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雅康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实现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积极有序推进岷江港航电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微博)等铁路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成都新机场前期工作。

启动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工程,组织实施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以建设西部物流、商贸、金融中心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成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展壮大成都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网络和服务产品向乡村延伸,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发展物联网、云计算、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丰富创新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实现旅游总收入3500亿元。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依托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城市促进产业,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按照建立城市经济共同体的思路,科学规划“四大城市群”发展。继续抓好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省内梯级次改革试点,推动统筹城乡试点示范建设。突出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三农”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忽视。贯彻落实好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省内粮食总量平衡、基本自给,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力争粮食总产增加5亿斤。继续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规划,新开工11个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推进“全域灌溉”试点县和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

继续抓好“十项民生工程”,计划总投资1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省级财政拟安排204.7亿元,主要用于扩大就业、教育发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等重点领域投入。继续做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深化工作,加快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在发展教育事业上,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0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加强生态建设,不断推动可持续发展。对污染物排放量前30们的县(区)和160户企业实行重点控制。突出重点区域造林,改造低产低效林200万亩,增加森林面积170万亩、森林蓄积1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5%。加快生态文明示范片区建设,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长子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篇7

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 穿越崇山峻岭, 流经吉林市却放缓脚步, 呈“S”型徜徉北去, 滋润沃野。被誉为“新中国化工长子”的吉化, 依山傍水, 成长于吉林市的松花江北岸。

1938年10月~1939年9月, 日本侵略者觊觎东北资源, 先后成立满洲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吉林人造石油株式会社, 在这里建造焦炭工场、合成橡胶工场、制磷工场、低温干馏工场、合成木精工场及炼焦炉、电石炉、石灰炉、明城采矿所等, 还没见到效益, 天皇的投降诏书到了, 能烧地烧, 能毁地毁, 栋折榱崩, 一片狼藉地丢在那里。

1946年, 国民政府接管了这个烂摊子, 改名吉林电气化学工厂和资源委员会中国石油公司东北炼油厂永吉工厂。生产非但没有恢复, 反而“烂”上加“乱”。

1948年3月, 吉林解放, 两厂合并, 改称吉林化工厂, 逐步恢复元气。到了1952年, 吉林化工厂生产19种产品, 年产值706万元。

就是这一年, 东北工业部化工局编制的吉林合成氨厂、吉林电石碳氮化钙厂、吉林染料厂计划任务书送达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时, 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照办”。

上篇:化工长子60年

1953年, 新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吉化从此诞生, 并迅速进入茁壮成长期—

第一个发展阶段 (1954~1976)

1954年4月, 吉林三大化工厂建设破土动工, 101厂定名为吉林染料厂、102厂定名为吉林氮肥厂、103厂定名为吉林电石厂, 直属中央重工业部化工局。

1957年10月25日, 吉林“三大化”竣工投产。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 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化学工业部部长彭涛, 苏联化学工业部代表团团长、苏联化学工业部第一副部长米·依·伊万诺夫等参加开工典礼。《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社论《我们要建设强大的化学工业》指出:“今天, 吉林肥料厂、吉林染料厂和吉林电石厂三个企业开始全部或部分投入生产了。我国的化学工业由此向前迈进了一步。”“吉林化工区的建成, 对于发展国民经济, 对于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对于发展化学工业本身, 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新中国化学工业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58年1月1日,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正式成立。

1964年至1965年, 吉林化工区建设出现第二个高潮。到1965年止, 完成扩建项目20个, 新增固定资产1.4亿元。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对比第一期工程:染料增长1.9倍, 硫酸增长1.54倍, 合成氨增长4.5倍, 硝铵增长1.23倍, 电石由5万吨增至7.5万吨, 冰醋酸增长6倍;产值1962年较1958年增长36.3%, 1965年较1962年增长139.2%。

随着“三大化”改扩建, 企业技术不断进步, 规模不断扩大, 先后按照国家要求, 研制和生产了火箭推进剂、特种橡胶、特种纤维、特种气体、重水等国防化工产品, 满足了国防和航天工业的需要, 为“两弹一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支援三线建设, 60年代, 吉化向北京、青海、四川、甘肃、贵州等省市的化工企业和管理部门, 成建制输送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熟练工人, 成为我国化学工业人才的摇篮。

在第一发展阶段, 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陈云、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吉化。老一辈领导人为“新中国化工长子”留下殷切希望, 董必武挥毫写下“巧夺天工, 曲尽人力, 节约增产, 质量第一, 鼓足干劲, 虚心实绩”的题词。

在这一阶段, 吉化涌现出李国才、侯德武、于德泉、刘声、王亚洲、王芝牛、朱宝英、桂纯等一大批英模人物, “矛盾乐”精神、“麻袋毛”精神、“背山”精神、“登天”精神形成雏形。

然而“文革”十年, 吉化受到了严重破坏, 规章制度废了, 职工队伍散了, 装置设备垮了, 厂区杂草丛生, 企业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全公司主要设备完好率仅有35.1%, 静密封点泄漏率高达15.6‰。整个吉化几乎找不到一个无泄漏车间, 找不到一个制度健全的岗位, 找不到几栋门窗完整的厂房。

第二发展阶段 (1977~1992)

1977年7月, 吉林省委与石油化学工业部党组研究决定, 派贾庆礼、郭崇隆到吉化主持工作, 带领吉化人, 开始拨乱反正、重整旗鼓的恢复性整顿。

两头不见太阳地苦干, 从厂内到厂外, 从化工岗位到辅助系统, 从生产装置到“四室两箱”, 从清理垃圾到修缮门窗, 从“沟光底, 轴见光, 设备见本色”到“一平二净三规整”, 经过4次设备整顿, 消除了各种设备缺欠30多万处, 全部设备完好率由43.04%上升到87.1%, 主要设备完好率由35.1%上升到84.1%, 静密封点泄漏率由15.6‰下降到2.74‰。

1978年12月, 吉林省政府和化工部命名吉化为大庆式企业。1979年国务院命名吉化为“全国先进企业”。

从1978年开始, 吉化先后进行了恢复性整顿和建设性整顿。头一个4年, 开展“老三创”, 即创无泄漏工厂、创清洁文明单位、创六好企业。全公司13个生产厂全部实现无泄漏;19个二级单位成为清洁文明单位;9个主要生产厂成为六好企业。全公司主要设备完好率上升到95%以上, 静密封点泄漏率下降到0.5‰以下。

第二个4年, 开展“新四创”活动, 即创一级计量单位、创设备优秀管理奖单位、创全面质量管理奖单位、创无事故工厂。从上到下建立各级岗位责任制, 完善各种工艺规程130种、岗位操作法662个, 修订了15844个仪表控制参数, 重新审定了236个产品执行标准。使吉化步入现代化管理轨道, 进入全国企业管理的先进行列。

1982年, 年产250万吨炼油装置和年产11.5万吨乙烯及其配套装置建成投产, 为吉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吉化从此成为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并举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全国科学大会为企业科研开发送来了春天, 公司科研人员埋头苦干, 克难攻坚, 技术研发成果斐然。2.75万吨/年甲基叔丁基醚、2万吨/年硝基苯加氢制苯胺、3000吨/年有机硅、8000立方米/小时污水处理装置、循环水水质稳定产业化技术“五朵金花”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新动力。特别是建成处理能力19.2万吨/日的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 形成了“喝着上游水, 想着下游人”的环保理念, 对松花江流域的休养生息起到了重要作用, 开创了环境保护和责任关怀的先河。

1985年, 由司机王凤山救人引起的大讨论, 产生了“一个典型引起十万人思索”的效应, 引发了持续多年的主旋律教育活动。吉化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新搞活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在全国引起反响。

1989年7月和9月, 吉林省、化工部总结吉化经验, 先后做出“学吉化”决定。1990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从吉化看社会主义》等9篇文章, 吉化经验享誉全国。

在学吉化期间, 吉化人事迹报告团走遍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 44万人听取报告;为10多个行业部门开办学习班28期, 培训5000多人;先后有近4万人到吉化参观学习;推动了全国化学工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1991年吉化成为国家一级企业。

在第二发展阶段, 涌现出石利军、刘元方、孙守信、赵宗江、李云山、辛、白凤春、曲维斗等一大批英模人物。

在这一时期, 江泽民、李鹏、朱基、邹家华、荣毅仁、田纪云、倪志福、顾秀莲等21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吉化视察, 肯定了吉化经验, 提出了发展要求。1991年1月9日, 江泽民为吉化题词:“把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办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集团”。

第三发展阶段 (1992~2002)

1992年7月, 国务院批准以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为核心企业, 组建吉林化工集团, 并享受国家计划单列相关政策待遇。

企业集团的组建, 使吉化的规模得以迅速扩大, 内部资源实现合理利用和优化,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在中国工业500强中名列13位。

1994年12月,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更名为吉化集团公司, 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吉林化工”H股、A股股票三地上市。

1993年11月开始建设的30万吨乙烯工程及其配套装置, 于1996年9月和1997年10月分两批建成投产。从此吉化乙烯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年, 原油加工能力500万吨/年。吉化全面进入了以石油化工生产路线为主的时期, 为吉化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 吉化自主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产品数量达1150多种, 是迄今为止全国化工企业中品种最多、最全的企业, 被誉为“中国化工百科全书”。

1998年7月, 吉化由吉林省省属企业划归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管理。1999年6月, 中国石油将吉化重组分立为吉林石化公司 (含吉化股份公司) 和吉化集团公司。2001年, 两大公司正式分立运行, 核心业务组建为吉林石化公司, 并代管吉化股份公司。非核心业务部分仍称吉化集团公司, 作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管理。

吉林石化公司由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投产后组建的聚乙烯、乙二醇、双苯厂以及合成树脂厂、污水处理厂、压检中心、研究院等组成。吉化股份公司由原所属单位和后扩充的10个分公司、4个子公司组成。吉化集团公司由剩余的26个独立经营单位、6个非经营单位、5个社会服务单位组成。

2000年, 作为老化工基地, 吉化还拥有全国建成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以前苏联技术为主的煤化工生产装置, 这些装置工艺路线落后, 能耗高、污染严重, 产品无市场, 进入衰落期。2001年吉林石化公司淘汰报废67套落后生产装置, 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

2000年至2001年, 吉化集团公司对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内部关闭;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将吉林化工学院、吉化防疫站、吉化江城化工总厂所属中小学等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在这一时期, 江泽民、胡锦涛、李鹏、吴邦国、李瑞环、刘华清、邹家华、李铁映等2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吉化视察, 对吉化发展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1996年6月22日, 胡锦涛视察吉化时说:“吉化之所以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 同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分不开的”。

第四发展阶段 (2002~2009)

重组分立后, 吉化两大公司都处于严重亏损的境地, 2002年5月,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和股份公司管理层决定采取调整吉林石化公司领导班子、派驻扭亏工作组、给予财务补贴、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等措施, 要求吉化两大公司在三年内扭亏为盈。经过艰苦努力, 采取一系列革命性措施, 开展扭亏为盈攻坚战, 两大公司分别提前一年实现了扭亏脱困。

在扭亏脱困期间, 两大公司进一步淘汰31套落后装置, “一五”期间建设的煤化工生产装置基本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同时, 完成了30万吨合成氨、22万吨丙烯腈装置建设, 实施炼油和乙烯扩能改造, 使炼油能力达到750万吨, 乙烯生产能力达到85万吨, 并新建30万吨聚乙烯项目、14万吨丁二烯项目、30万吨芳烃抽提装置, 实现了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历史性跨越, 企业经济规模和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6年, 面对“11.13”事故带来的巨大困难和压力。吉化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创造性地在全国率先建成“三级污染防控体系”, 在行业内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使中国石化企业环境应急能力加速向前推进了10年。

2007年7月, 按照中国石油集团战略部署, 吉林石化公司和吉化集团公司重组整合, 对外统称吉林石化公司, 公司机关设22个处室、11个直属部门, 公司所属二级单位43个。

整合后, 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动荡, 吉林石化公司坚持优化生产要素和管理要素, 全面实施集中、集成、集约、集合管理, 实行“三低一高”管理措施, 夯实“三基”工作, 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明确矿区服务业务管理模式和管理职能, 建立了新型矿区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09年, 经过“40年磨一剑”, 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实现产业化, 百吨装置建成投产, 使我国航空航天用碳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在第四发展阶段, 吉林石化公司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员工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发扬吉化优良传统, 在扭亏脱困、应急维稳、重组整合等克难攻坚实践中, 进一步培育并总结提炼吉化“四种精神”。涌现出姜涛、王金杰、徐龙杰、薛兰茁、宋跃武、宋晓峰等一大批英模人物。

在这一时期, 吴邦国、吴官正、尉健行、黄菊、李长春、张德江、王兆国、王刚、曾培炎、顾秀莲等18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吉化视察, 对吉化发展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第五发展阶段 (2009以后)

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 国内石油化工市场剧烈波动, 炼化行业新一轮洗牌增速, 行业竞争愈演愈烈, 在这样的形势下, 吉林石化明确“四加一”发展定位, 以攀登千万吨炼油台阶、打造千亿元现代化产业基地为目标, 加快推进第五发展阶段进程。

在发展上, 1000万吨炼油扩建项目、40万吨ABS建成投产, 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 提高炼化一体化程度;构建形成以炼化业务为核心, 以燃料乙醇、集体企业为两翼, 以创新体系、人才体系、矿区服务体系为重要支撑的“一核两翼三支撑”发展格局, 企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在科研开发上, 推进“1031”工程, 二甘醇合成吗啉生产技术、甲基叔丁基醚裂解制异丁烯生产技术、乙醛酸法香兰素生产技术、A/O工艺处理化工混合废水技术、万吨级聚异丁烯生产技术、辛烯醛加氢催化剂工业化应用技术、碳纤维生产技术、分子筛催化剂工业化应用技术、乙丙橡胶新牌号、提高丁苯橡胶转化率及环保型丁苯橡胶生产技术“十大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在安全环保上, 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正向激励和特色安全教育, 强三基、反三违、筑三防, 持续开展事故事件价值挖掘, 构建特色安全文化, 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污染防控能力达到一流水平, 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石油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在履行三大责任方面, 支持地方建设千亿元化工园区, 带动吉林省汽车和化工两大产业融合, 积极推动再就业、维护稳定和集体企业改革发展, 参与社会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各类公益活动, 被省、市命名为防汛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和最具社会责任感的杰出企业。

在发挥企业政治优势上, 公司党委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公司班子创成中国石油“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公司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连续三次创成全国文明单位。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文化先进示范单位荣誉。深入开展大庆精神再学习、吉化作风再教育大讨论, “四种精神”发挥了引领作用, “严细实快”作风延伸了新的内涵。涌现出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等 (57) 个模范集体。评选出新时期“四种精神”代表人物:高彦峰、王忠伟、苏东江、蔡小平、陆书来、王文胜、丛强、于建红、翟高岭、刘玉、饶红、薛庆生。

在发挥基础管理优势上, 12个党支部创成中国石油“千队示范工程”示范单位;上班创五型, 下班创五好理念深入人心, “双五工程”成为公司一项品牌工程。深化HSE体系、内控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奖惩体系、研发体系“六大体系”建设, 加强制度、流程、ERP建设, 管理模式实现重大转变, 企业运营效率和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 员工培训进一步取得佳绩。

在这一时期, 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曾庆红、李源潮等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吉化视察, 肯定了吉化发展建设取得的成绩, 提出了殷切希望。2011年4月13日, 李克强视察吉化时说“吉化不愧为中国化工行业的长子, 不愧为我国工业战线上一面鲜红的旗帜, 这面旗帜不仅始终飘扬, 而且高高飘扬”。

下篇:代代相传的“四种精神”

在吉化开工建设60年之际, 我们来探寻引领吉化60年发展的企业之魂。

吉化人说, 吉化“四种精神”和“严细实快”作风是吉化的立企之魂、传家之宝, 以“四种精神”为高度凝练的政治优势, 以“严细实快”作风为坚强保证的基础管理优势, 是吉化核心竞争力的动力和源泉, 作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文化乃至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闪耀的历史光辉和时代风采, 激励和鼓舞着当代吉化人, 薪火永相传, 共圆百年梦。

“四种精神”, 这个让我们眼前一亮的名字究竟包含着哪些内容?缘何吉化人能够给予其如此高的评价和认同?

“麻袋毛精神”勤俭创业, 艰苦奋斗, 爱厂如家, 从我做起

20世纪50年代, 吉化人白手起家, 艰苦创业, 仅用三年时间就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 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工业建设。发源于老一辈吉化人于德泉大搞修旧利废, 回收麻袋毛做建筑麻刀的“麻袋毛精神”, 在吉化生根开花, 成为代代传承的宝贵财富, 涌现出了李云山、丁占茹等一大批“麻袋毛精神”的传人。1990年5月, 《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麻袋毛”的连锁反应》, “麻袋毛精神”从此随着“学吉化”活动名扬全国, 至今依然是公司员工勤俭持家, 挖潜增效的法宝。

吉化人从而把“麻袋毛精神”的内涵提炼为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从我做起。

把工厂当成自己的家, 一滴水、一度电、一个阀门、一块抹布都成了金贵的东西。“万宝库”设立在工厂, “百宝箱”遍布在车间, 体现“麻袋毛精神”的小故事, 象一片片绿叶晶莹在吉化的四面八方……

“麻袋毛精神”新时期代表人物, 物业公司保洁员饶红, 自己动手制作清理绿篱杂物的小耙子, 带动了物业公司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发明、制作工具15个种类, 54426件, 节约价值30多万元。染料厂工人刘玉, 在巡回检查时发现用过的催化剂桶中还有没倒净的物料, 他利用休息时间, 把一个个大物料桶翻空过来, 一点一滴地把物料倒干净, 带动全厂员工开展节约活动, 演绎出无数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鲜活故事。

“矛盾乐精神”求实创新, 迎难而上, 乐观进取, 大胆实践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吉化在“三大化”的基础上, 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技术改造, 提高生产能力。涌现出以李国才、侯德武为代表的一大批技术革新能手。仅李国才所在的金属加工班就先后发明创造了合金钢弯头等189项革新成果, 其中重大科研成果10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把他的事迹拍成电影进行宣传, 《人民日报》发表《革命就是解决矛盾》的文章, 称其为“矛盾乐”, 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敢想敢干的榜样。多年来, 吉化还先后涌现出14次见到毛主席的工人技术专家侯德武, 解决全公司技术难题的“革新大腕”张贞泉等先进人物。

吉化人把他们的事迹总结提炼为“矛盾乐精神”, 其内涵为乐观进取、求实创新、大胆实践、敢于突破。

“矛盾乐精神”展现了吉化60年来克难求进、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从建厂之初的生产资料匮乏, 到世纪之交陷入严重亏损的困境, 直至今天面对经济危机的严峻挑战, 吉化人发扬“矛盾乐精神”, 积极应对困难和矛盾, 闯过了一道道难关, 征服了一个个险境, 一路自信、一路自强、一路拼搏走来。时至今日, “矛盾乐精神”仍弥足珍贵, 它是吉林石化走向未来, 打造“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千亿元现代化产业基地的不竭动力。

“矛盾乐精神”新时期代表人物高彦峰, 曾技压群雄, 夺得状元360全国钳工技能大赛冠军, 现任吉林石化建修公司“高彦峰班”班长, 专啃检修中的硬骨头和大型转机, 成为“矛盾乐精神”新时期的接力手。2013年, 高彦峰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五一”大会上宣读了倡议书, 并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再一次为吉化人争了光。

“背山精神”为国分忧, 勇于担当, 牢记责任, 埋头苦干

1965年初, 化肥厂厂长王芝牛从北京领回了生产30万吨合成氨的任务。当时吉化的合成氨装置刚从20万吨改造到28万吨, 要背起30万吨合成氨的大山几乎难以想象。王芝牛在全厂职工大会上表态:我们要完成30万吨合成氨任务确实有困难, 但我们不完成任务, 国家就更困难, 我们绝不能让国家为难, 就是头拱地也要背起来。从此, 王芝牛带领全厂职工逐个工序进行脱瓶颈改造, 终于提前7天完成任务。多年来, 吉化人以为国分忧为己任, 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勇于担当的先进人物和群体, “背山”是吉化人共同的骄傲和追求。

吉化人把“背山精神”的内涵总结为为国分忧、为民解困、牢记责任、勇于担当。

时代变了, 但“头拱地也要背起来”的雄心壮志没有变;环境变了, 但“背山精神”力量犹在。王芝牛创造的“背山精神”, 已成为吉化人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代代相传。

进入新时期, “背山精神”新时期代表人物丛强, 是化肥厂丁辛醇车间化工二班班长, 以“人人发挥能动性, 班组就是动车组”的理念, 带领班组实现了6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调优攻关创造价值近千万元, 带出了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以丛强的名字命名其班组为“丛强班”。炼油厂分析车间班长于建红, 由于技术精湛、业绩突出, 被评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她自愿担起车间技术培训的重担, 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在她的带动下, 车间上下形成了“人人当能手, 个个争金牌”的金牌文化氛围, 连续多年实现百万组分析数据无差错的目标。

“登天精神”敢为人先, 忘我奉献, 不畏艰难, 合力攻坚

登天是人类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 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朱宝英带领橡胶实验组, 用自己研制的产品把祖国的银鹰送上了蓝天, 为抗美援朝做出了贡献。60年代中期, 重水专家桂纯以毕生精力, 终身未嫁, 每天吃住在工厂, 艰苦创业搞试验, 生产出国家航天事业急需的重水、液氢产品。工程师张志成、白风春等同志, 凭着一定要让祖国的火箭飞上太空的决心, 埋头苦干, 试验生产出国家急需的火箭推进剂。

吉化人把她们的事迹总结提炼为“登天精神”, 其内涵为敢为人先、不畏艰难、合力攻坚、忘我奉献。

在实现人类登天的过程中凝聚着人类的智慧, 中国人从60年代“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到2013年实现嫦娥奔月, 中国已经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的第三个航天大国。这其中有无数的科学家、航天航空人前仆后继、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探索, 也凝聚着几代吉化人的心血和智慧。凭着这种精神, 吉林石化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人员克服困难, 刻苦钻研, 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用在了为国防建设事业的科研工作上。

“登天精神”新时期代表人物蔡小平, 带领碳纤维攻关团队, 以“宁让黑发变白发, 也要白丝变黑丝”的豪迈气概, 顽强攻克重大技术难题, 生产出国家急需的高端碳纤维, 受到了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十一五”以来, 吉林石化取得科研成果102项, 19项实现了产业化。

吉化人对吉化“四种精神”是这样来定义的:吉化“四种精神”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吉化的发展和延伸, 是吉化优秀儿女在创业实践中形成高度凝炼的政治优势, 是吉化人为办好社会主义企业提供的宝贵精神财富。

【长子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推荐阅读:

上一篇:大班美劳创意活动下一篇:标准的销售代理合同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