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精选11篇)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篇1

《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是更羸对魏王讲述能让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原因。这段话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和听到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第三四句话是他进一步的分析:这只雁受过箭伤、孤单失群,听到弦响,以为又有什么危险,心里一定很害怕,就拉命往高处飞;拼命往高处飞就要使劲,一使劲,伤口就会裂开;伤口一裂开,疼得不能飞了,就会掉下来。从中反映出更羸通过仔细的观察,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推断,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指名朗读这段话,看看这一自然段更羸说了几句话?

2、用“﹏﹏”划出重点的词句。

3、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

联系前文中“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个“鸣”,更羸怎么知道它的声音很悲惨?

引导学生结合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而体会出更赢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4、第二句还是说更羸看到和听到的吗?为什么?(小小组讨论)

(1)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在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句子意思理解“愈合”和生孤单失群”的意思。

(2)读了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指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并列关系句式的句子结构,因为这一句是对前一句现象的分析,侧重交代的则是原因。

(3)练习:出示投影“大雁飞得慢,因();叫得悲惨,因为()。”让学生用这种句式来说一说强调原话,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说说哪些是观察到的,哪些是经过分析得出的?

(4)再读这句话,现在你又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这两句的基础上,认识到任何分析、推测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使学生懂得更赢根据看到的、听到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的判断。

5、小小组重点讨论:更羸又是怎样进一步分析的呢?

出示训练题目:“大雁拼命往高处飞,因()掉了下来,因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交流。

6、读一读文中的语句,想想作者用哪个关联词把意思连起来了?

抓住两组相同的关联词“一……就……”结合更羸前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清楚地知道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可使大雁掉下来这一严密的推理过程。

结合进行文字训练:用“一……就……”说一句话。

7、说到底这只大雁不是射下来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声――吓下来的。所以我们要继续推理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听到弦响,心里会如此的害怕?

8、分小小组研究、交流;

可提示: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与它受到箭伤什么关系?

9、师小结: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之后,离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单失群、受尽痛苦;而这次它又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板书:遇到类似情况)――弦又响了,以为又会被箭射中,所以心里会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飞,结果伤口裂开掉了下来,成了一只惊弓之鸟。(板书:惊弓之鸟)

10、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惊弓之鸟”的现象?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思考能力,耐心倾听,教学思考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惊弓之鸟》。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魏国有一名射箭能手, 名叫更羸。一次更羸和魏王出去打猎, 更羸说他不用箭, 只要拉一下弓, 就能让大雁掉下来。魏王不信, 更羸决定表演给魏王看, 结果果然如更羸所说。更羸之所以不要箭就能让鸟掉下来, 并不是他真的有这么大的本事, 而是他通过鸟飞得慢和叫声的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在讲这篇课文前, 笔者特地就“更羸”这个人物形象查阅了很多的教案或教辅资料, 几乎所有的资料上对更羸的总结都是: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这和我的想法也是不谋而合。

课堂上, 在理清整个故事脉络之后, 我向学生提问:“你觉得更羸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以为这个问题会有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可结果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 而且基本都是很小声地回答, 不敢举手发言。我既疑惑又有些生气, 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 肯定是刚刚讲的时候没有认真听。就在我的等待中我听到了一个学生说“喜欢观察”, 我仿佛在黎明中看到了曙光, 又仿佛是一个命悬一线的人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我在课堂上表扬了说“喜欢观察”的这个学生, 夸奖他认真听课, 回答得很好, 又顺着他的回答总结了更羸这个人物的特点, 并在黑板上写下了八个大字“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我以为这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课堂上最后的十分钟, 我让学生做练习。有一个小女孩怯怯地把我叫到身旁, 小声地对我说:“老师, 我觉得更羸是个很残忍、爱炫耀、没有爱心的人。他都知道那只鸟受伤了, 还故意让那只鸟掉下来, 只为了表演给魏王看。”听完这个学生的话, 我愣住了。一是她的这个想法太出人意料了;二是她说的的确很有道理, 我甚至也有些赞同她的观点。还好, 教师的本能及日常积累下的教学经验让我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这样的突发情况, 虽然我很不想应对, 因为在我看来, 我的所谓的应对实在是有些蹩脚。愣了两秒之后, 我对学生说:“嗯, 你说的很有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善于观察和思考是更羸的优点, 但缺乏爱心也是他的缺点。”说完, 我装着不动声色实际却很着急地“落荒而逃”般地离开了这个学生的座位。

之后的很多天里, 我一直在反思。教育是什么?教学是什么?我真正想教给学生的又是什么?我到底是在照本宣科, 满堂灌输, 还是想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思考能力和习惯?我们平时总在讲“把课堂还给学生”, 总是在强调不要填鸭式地满堂灌, 要让学生自主学习, 可是一到实际的教学中, 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些问题。我们习惯了教师在讲台上的权威, 习惯了以一种优越者的姿态对学生的错误指手画脚, 却忘了我们教育的初衷。我们太着急, 着急得没有多一点的时间去等待学生慢慢地静静地思考。我们错误地认为从学生那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可事实却是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比我们预设的答案更精彩。教育要培养的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记忆机器, 不是人云亦云的复读机, 不是只有身体没有思考和灵魂的傀儡。教育不是万能的, 教育的功用也不一定十分巨大, 但教育教学上的一个小细节却很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篇3

在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通过理清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大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能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评价

一、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权益,是对学生进行人本关爱的立足点。

二、鼓励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三、宽容学生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篇4

这个问题,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引到了各自的课本之中去了。大家开始默默地读起自己的书来了。

经过约五分钟左右,教室里开始陆陆续续地举起了小手。

有的说:“我以为更羸的本领显示在了他能仔细观察,能从一只在常人眼里看来是极普通的大雁中看出它飞得慢,叫的声音也很悲惨。”

有的说:“我以为更羸的本事还显示在了他能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状况,经过严密的推测,最终明白这不但是一只受过箭伤,伤口还没愈合的大雁,而且是一只离开同伴,孤单失群的大雁。”还有的说:“我以为更羸的本领更显示在了他熟知大雁的心理,明白它听到弦响,心里定会十分地害怕,定会拼命地往高处飞。这样一用力,伤口就拉开了,便从高空中掉了下来。”课上到这个份上,我便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自己的书本上。在自由朗读了几分钟后,我顺势地回到了刚才的话题:“你们此刻还佩服不佩服更羸?”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后,大家开始纷纷发言:有的说:“我佩服更羸,佩服他仔细观察的潜力。我平时就缺少这种观察潜力,对一些常见的事物发现不了新的东西,所以写文章时,写出来的东西也很平淡。以后我要向更羸学习。”有的说:“我佩服更羸,佩服他能进行科学地推测。如果是我,即使看到了这只大雁,也并不能明白它受过箭伤,孤单失群。”有的说:“我佩服更羸,佩服他的谦虚与实事求是。如文中的‘我能够试一下’、‘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明白,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这些地方都能够明白更羸很谦虚,并不把自己吹得十分地神奇与了不起。”…………

小学课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篇5

接着,孩子们根据要求自学全文。

自学要求:

1.读课文三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你觉得更羸是怎样一个人,从哪儿体会出来的?把有关句子划一划。

交流反馈后发现“更羸”的“更”要读成“gèng”,“弦”易读成“xuán”,纠正后能正确认读,可一到课文中又会反复出错,尤其是“更”都习惯于读第四声。出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总不可能整堂课都正音吧?只能寄希望于本节课后不断地练习与纠正了。

最后交流句子,体会更羸是怎样一个人。孩子们马上找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并从中体会出更羸的善于观察、思考和打猎经验丰富。由于本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而且语言非常严谨,逻辑性很强,课堂作业本中也有相关的阅读作业,所以一有孩子提出这段,我马上忘了本堂课只是要让孩子初步感受更羸是怎样一个人,开始结合作业题分析起内容来了。结果离开了文本,纯粹为了习题而讲解,孩子们学得索然无味。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6

一、激趣导入,初读。

1、出示幻灯片1:树上有十只鸟,被人射死了一只,问:树上还有几只鸟?为什么会是这种答案呢?

2、出示幻灯片2:如果你看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飞来,它边飞边鸣,你会怎样想?

3、成语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惊弓之鸟》。看看这则成语故事的背后又讲述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师板书,请生读题。

二、学习字词,初识更羸。

1、检查预习情况。

看了课题,我想你们一定发现了这个成语里藏着两样事物,分别是——弓、鸟。

(1)看课文插图,认识“弓”、“箭”

(2)这“鸟”指的就是——大雁。出示“大雁”图。了解大雁吗?能不能来介绍介绍?

范写指导“雁”字。学生在田字格内描红书写一个“雁”字。

2、检查词语情况。同学们课前预习过了课文,生字词都认识了吗?我们来看看。

出示幻灯3词语:更羸 魏国 打猎 射箭 疑惑 拉弦 嘣的一声 悲惨 愈合 孤单失群 大雁 裂开

* 谁会读?指名读。

* 知道魏国是指哪里吗?

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请生齐读“魏国”。

* 提醒“更”多音字。板书“赢”字与“羸”比较,加红“贝”部,了解字形。齐读“更羸”。

3、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 生读文章第一自然段,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了解了什么,或你不了解什么?

* 什么是“射箭能手”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的射箭技术(百发百中)

*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能手,比如画画特别好的,我们可以称他为——画画能手;唱歌特别好听的,可以称他为——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

* 谁能来读一读句子,这里的有名,你能用其他词语代替吗?(著名)能用四字代替吗?(远近闻名、举世闻名)让我们把对更羸的赞美读到句子中去。齐读。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质疑,自己去发现。从介绍更羸的一句话,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还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转变为“学生问,学生答”。而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重视词语的训练和积累,词语是语言的基础,而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积累的词语,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三、走进《惊弓之鸟》,了解事件因果

出示幻灯片4:下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这篇课文,这回可要把生字词读准了。读了课文,你们发现哪里写了“惊弓之鸟”这件事呢?

(一)如何射雁

1、出示幻灯片5: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个自然段这么长,可是却只有一句话!

你们看,它中间一连用了几个逗号?(6个)要读好它可不容易,请同学们自己先好好地读读,待会我们看看谁能非常正确、通顺地把它读下来。学生自读。齐读。

3.虽然只有一句话,可是却又讲了好几层意思,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它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 是呀!现在谁能用你的读让我们大家都看到这两幅画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4.这段话讲了两层意思,你能不能再读读这段话,把这两层意思读到这个填空题里去呢?指名读,齐读(逐步出示填空内容)。

* 幻灯出示5-黄框、橙框:更羸(),只听得(),那只大雁()。

* 再读这段话,你有问题要问吗?引导理解两个“直”字都意思幻灯出示5-词解。

5、那你能不能把大雁当时的样子,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理解“惊弓之鸟”本意。齐读。

幻灯动画演示:先斜向上飞,点击图片“弦响”,后垂直掉下来

(二)是何原因

1、更羸是怎样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幻灯片9:朗读第9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幻灯出示10: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 更羸的这一番解释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呢?请同学再自己读读这番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 跟你的同桌说说,汇报。第一句看到……,听到……(变红字)

2、课文中先写了更羸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板书:飞得慢

叫得惨 观察。

* 那第二句话再写什么呢?。板书: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变蓝字)由观察而进行思考想象,我们就叫做——分析

请生再齐读第一、二两句。

* 也就是说更羸看到……想到……;更羸听到……,想到……。

4、那后面两句又写了什么呢?我们也一起来读读。(变绿字)

* 是呀,正是因为大雁的害怕导致大雁直往上飞,最终直掉下来。那它害怕什么呢?当时,它在想些什么呢?生说,理解“惊弓之鸟”一词的表面意思。(如果此问题学生在上面提出了,已解决的话,就取消此环节,板书:心里害怕)

* 其实这些更羸早就预料到了!由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更羸料定大雁听到弦声,一定会……,由心里害怕,一定会……最终导致……。这样一步一步的思考过程,我们就叫——推理。板书:推理。

7、你能用因果句式想魏王说说更羸的推理过程吗?学生练说,幻灯出示11,齐读 8.你有什么话对更羸说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学习欲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获得了思想启迪。通过“那只大雁为什么会死”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交流时让学生来评价学生,让学生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驳、判断,学生间的思维相互碰撞,擦出火花,一步一步地引出大雁死亡的真正原因,让学生自己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快乐。】

三、走进《惊弓之鸟》,领悟人生哲理

1.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幻灯出示12

生答。预设:它自己;它自己的胆小;它自己吓自己;它自己因为受过箭伤,当再次听到弓响,就过于害怕,以致于伤口裂开而掉下来了。

2、如果你是那只大雁,你觉得怎样做或许还有生的希望?

3、是呀!可见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吗?而现在,我们常用“惊弓之鸟”来形容人。你能说说惊弓之鸟的近义词吗?幻灯出示13

4、那你们在读过的故事里或现实生活中见过这种像“惊弓之鸟”似的人吗?幻灯出示14 *老师先来说一个: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东西,这时,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后来,他一听到狗叫,心里很害怕。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可以是什么?

*你们也有这样的小故事吗?

5、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收获?

(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点燃。通过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让互动走进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四、布置作业 幻灯出示15

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排演课文。

教学反思

今天教了《惊弓之鸟》,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这堂课有不少得失之处。

先来谈谈收获。首先,今天学生的表现非常棒,完全入境了,尽情地与文本展开了对话。当我向边飞边鸣的大雁采访时,“雁小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慢呢?”徐宁馨悲伤地说:“我上次被一支箭射中了,伤口还没有愈合,每扇动一下翅膀都痛彻心扉。”我深情的说:“是啊,怪不得你飞得如此缓慢!”“雁先生,你叫的声音为什么如此凄惨呢?”另一生:“因为我与同伴失散了,孤零零的,我多么需要同伴的帮助啊!”“我边飞边鸣,希望有同伴能听见,来帮帮我,可是这么长时间了,还是每人来帮我!”我适时评价:“此时,你又孤独,又害怕,多可怜啊!你还想什么呢?”“我担心着会不会又有一支箭射上来,这下我可要完了!”“下次再听到弦响,我可要快点飞高些!”学生完全把自己当作了大雁,想大雁之所想,悲大雁直所悲,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感悟,同时也理解了更羸的分析,在随后的理解更羸的两句话,用因果句练习说话时水到渠成。

教材在更羸的分析之后戛然而止,魏王听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呢?这成为了教材的留白之处,运用这个空白,让学生说说魏王可能还会说些什么。学生思考了片刻后,精彩的点评此起彼伏,纷纷借魏王之口谈出了自己的体会。“更羸,你真不愧是我们魏国的射箭能手!”“更羸,你不但有精湛的射箭技术,还善于观察、分析。我要封你做大将军”(真是慧眼识英才)“更羸,你真是名不虚传啊!”(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了)更羸,你是我们魏国的骄傲!”„„学生们积极性完全调动了起来,讲起来滔滔不绝。

其次,我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为什么说更羸是射箭能手?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中,寻求答案。在为什么说是“嘣”置大雁于死地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更羸分析的一段话,明白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质疑把大雁吓下来的本领人人都有,更羸的本事到底高明在何处的问题探究中,引导学生再次与文本进行对话,明白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层层深入,跌宕回环,一次又一次地设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绽放思维的火花,揭示成语蕴涵的寓意,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但在上课中,竟然由于紧张,时不时忘了下一个教学步骤,而不得不时时拿着教案上课,犹如那只惊弓之鸟,心理素质如此脆弱,是我课前所为料及的,致使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做到全神倾听,适时作出恰当评价,更好地调控课堂。看来,还得多加锻炼,多上公开课。

其次,在课外拓展上,所选用的《战国策》中关于“惊弓之鸟”的片断,为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而选用古文段落。由于学生看不懂,而效果低下。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篇7

首先从备课谈起——备课要充分,但备课也要备到点子上。对于教师而言,从教材内容、作者情况乃至写作背景等各方面来熟悉教材是必须的,然而往往因为驾驭过多的资料,也让我常常考虑过多、上课追求面面俱到。这样下来就造成了顾此失彼的后果,整节课下来,《惊弓之鸟》的教学目标不明显,我本想借着这堂课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明白更羸作为射箭能手比他人更胜一筹的因素在于他善于观察、勤于动脑而实现正确推理。然而整节课上下来,才发现自己最大的误区是作为第一课时,这么来上的确不适合。一边是尽可能的让学生熟悉教材,一边是熟悉教材后才能做的拓展提升,我太急于求成了,乃至没有预设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课文。备课不等于上课,我至今尚未把握好上课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这一要领,抓大放小、提纲挈领的功夫在我今后的备课中还要不断加强。

在教学设计环节,我本打算设计一个以“通缉人物令”引出更羸的人物介绍并进而引导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以及通过“动物法庭”学生在书本上找出根据为更羸辩护惊弓之鸟并非死于更羸的弓箭,而是在于受惊吓等形式来串接课文,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想是好的,但由于备课时间仓促,我只做到大体框架的勾勒,而没有细化如何操作以及明确每一个环节要实现什么目标。因为自己的不以为意,让我在课堂上显得手忙脚乱,而学生也无法跟上我的“跳跃性思维”。这一点我要作深刻的反思,上课像拳击赛一样,我们不能肆意挥洒,而要拳拳命中。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渗透语文味儿的设计,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语言文字训练。罗老师提到我们新教师一个通病就是喜好

第 1 页 抛开文本去进行说教。的确,回想自己读大学满脑子只是理论教育的时候,我向往的做语文老师的境界是教有思想的语文,把教语文这一中等难度的重复劳动锤炼成哲学,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母语教育习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及习得人文素养。现在看看,这算什么目标呢?这只能作为一个远大理想,它听起来很大气实则冠冕堂皇。尤其现在针对教小学生的目标,更是显得假大空。对孩子的母语教育就是要稳打稳扎,落实字、词、句、篇,把“语文”这一书面语言及日常用语训练好,让学生养成积累、正确运用语言的习惯。就今天的《惊弓之鸟》而言,与其把说实现理解更羸推理的过程、思维的方式为目标不如直接设定目标为让学生学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得实在;语言文字训练就应该具体到对“直往上飞”“直掉下来”中的两个“直”的理解,对“能手”的理解,引读,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言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细化,如此,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我们往往把教学目标定的太遥不可及了,以至于让语文变得不实在。今天我的教学虽然在教材上有所处理,也尝试用新颖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但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现为内容而服务。

今天的课堂让我暴露了很多问题,问题虽多,但是还好有各位老师的不吝指正。因为年轻,所以不怕挑战;因为有着各位前辈的指点,相信我会走得更好。

惊弓之鸟 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懂得“惊弓之鸟”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字(词)典、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成语对于我们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你积累了哪些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3%C9%D3%EF%B9%CA%CA%C2&in=10447&cl=2&lm=-1&st=&pn=2&rn=1&di=85249893840&ln=1969&fr=&fm=&fmq=***9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2&-1&di85249893840&objURLhttp%3A%2F%2Fpic4.nipic.com%2F20091208%2F840286_154454095072_2.jpg&fromURLhttp%3A%2F%2F

四、品读体验

(一)找到突破口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雁,(出示课件)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F3%D1%E3&in=28260&cl=2&lm=-1&st=&pn=86&rn=1&di=106445838360&ln=2000&fr=&fm=&fmq=***0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86&-1&di106445838360&objURLhttp%3A%2F%2Fupload4.hlgnet.com%2Fbbsupfile%2F2011%2F2011-03-07%2F20110307160705_67.jpg&fromURLhttp%3A%2F%2Fbbs.hlgnet.com%2Finfo%2Fu1_21323480%2F&W800&H600&T8241&S44&TPjpg.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F3%D1%E3%D2%BB%D7%D6%D0%CD&in=27851&cl=2&lm=-1&st=-1&pn=6&rn=1&di=43110871320&ln=1962&fr=&fm=result&fmq=***53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6&-1&di43110871320&objURLhttp%3A%2F%2Fkejiao.cntv.cn%2F20110926%2Fimages%2F***81_dmcxb2.png&fromURLhttp%3A%2F%2Fkejiao.cntv.cn%2F20110926%2F100238.shtml&W600&H444&T8612&S32&TPpng

课文哪一自然段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更羸的话中,哪些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分析的?)。

2.指名回答。(出示课件:第九自然段)3.引读: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听到它——(叫的声音很悲惨)。(板书:飞得慢 叫声惨)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描写了这只大雁,找到的同学读一读。4.由此可见,这就是更羸观察到的现象。(板书:观察)5.看到这种现象,更羸是怎样分析的?(板书:分析)谁愿意读读更羸分析的话?(1)指名读。

(2)引读: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的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板书:受伤未愈 孤单失群)

理解“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6872467.html

(3)更羸的这一分析,先说了结果,然后讲原因的。谁能用“因为„„所以„„”这一句式,学着更羸的样子也来分析一下?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6.我们说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通过这一分析,更羸判断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板书:判断)

为什么说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掉下来呢?更羸又作了怎样进一步的分析?齐读更羸的这一分析。(板书: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二)进入对应点

1.更羸的判断准确吗?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指名读

2.你们看,更羸不用箭,只拉弦,“蹦”的一声,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出示课件:)

(1)这一段中有两个“直”字,你们体会一下意思相同吗?(2)字典中关于“直”的解释有四种: ①笔直、不弯曲 ②把弯曲的伸开 ③坦率

④一个劲儿地

“直往上飞”中的“直”是什么意思?“直掉下来”中的“直”又是什么意思?

3.这一段该怎么读,谁起来读一读?(抓住重点字词“蹦”“直”“忽然”)4.小结:这段就是说更羸不用箭,只拉弦,使空中的一只大雁直掉下来,这和更羸的判断是完全相同的。

(三)朗读训练点

1.现在我们知道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了,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边找边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这样读?(3)练习朗读

2.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的叫声很悲惨?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1)“能手“是什么意思?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能手,比如画画特别好的,我们可称他为——画画能手,唱歌唱得别好的,我们称他为——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

这里的“有名”,你能用其他词语代替吗?(指名回答)让我们把对更羸的赞美读到句子中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

(出示课件)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吗?惊弓之鸟_百度百科

2.说的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人们用它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

分小组朗读课文,(课件)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3.小结: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同学不要学习这种人。

六、作业布置 1.感情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课件)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不用箭

观察

分析

判断

更羸—————┐

| “射”

| 下

|

↓┌飞得慢——受过箭伤┐

大雁-∣

∣ 弦响→害怕→高飞→

└叫得惨——孤单失群┘ 使劲→裂开→掉下

教学反思:

在引入课文后,先是初读,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接着训练朗读,在训练朗读过程中理解、体会更羸的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最后进行拓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优秀品质。在备课时,就感觉在朗读、理解、感悟这个环节上,由于是让学生自由选择,互相质疑,会出现花时多,导致拓展不能深入开展的可能。但有考虑到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风,能够启迪学生思维,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因此就没有再作修改。同时也由于小循环教学安排的时间太紧张,今天你上,明天我上,中间很难抽出时间进行深入的再讨论,再提升。上课前,我也就教学设计,特别是这一问题,瞅空“抓”了几个老师讨教,可惜时间太仓促,没能妥善解决。上课时果然就在这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原因是前面的环节花了较长的时间,导致朗读、体会时时间不够,而学生的发言又不能很快进入中心,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恰恰就是因为时间的紧迫,导致上课时没能耐心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个地方我觉得很非常遗憾。如果时间再多五分钟左右的话,我就可以把学生从对魏王的话感兴趣进行不着痕迹的转移,引导、启发学生去朗读、体会更羸的话,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训练这一重点就更能体现,体会、学习更羸的品质也落实得更到位。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省

学校: 临朐县九山镇九山小学

姓名:

王学荣 职称: 三级教师 电话: 0536——3681078

电子邮件:doujinjiang137@126.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通讯地址:山东临朐县九山镇九山小学

262608

本人于2011年7月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现在九山镇九山小学任教。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本着“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校期间,曾多次参加省内各大演出活动。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9

学校:屯留二中

姓名:刘海香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学习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学习难点:

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学前准备:课件 教师课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你能猜猜是什么成语吗?(课件出示图片)

2.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也是一个成语故事。(课件出示题目)

3.你知道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1.猜成语: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2.齐读课题:惊弓之鸟。

3.惊:害怕。弓:弓弦声响。之:的。惊弓之鸟: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

4.质疑: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大雁最后怎么样了?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三,细读课文,逐段分析:

(一)1.仔细听故事,你从故事里听懂了什么?(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2.哪个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况怎样?(课件出示图片)3.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4.课件出示词语、生字。5.指名分段读课文。

6.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1.听故事录音。2.看图回答问题。3.自读课文。4.同桌互读、开火车教读、男女生赛读生字词。5.分段读课文,正音。

6.课文主要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三、作业布置: 1.出示写字表生字。2.扩词、造句练习。3.指导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如:射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身”,右边是“寸”。

2.用这些字扩词,并选词造句。

3.先在书上田字格描红,再在拼音本上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惊弓之鸟”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课件出示词语。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

4.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5.开火车认读语。6.齐读课题。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来。

4.为什么说“嘣”的一声响,就置大雁于死地? 5.你能学一学更羸的动作吗? 6.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

7.引导:听到那么响的弦声,大雁肯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9.引导:魏王见更羸不用箭,便使大雁掉下来,心里感到很惊讶。现在你就是魏王,你该如何读? 10.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11.哪一段告诉了我们原因?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样进行分析的? 1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1)大雁因为,所以飞得。(2)它因为,所以叫得。(3)它一听到弦响,因为,所以。(4)因为,所以伤口。(5)因为伤口,所以。

13.现在我们假设,如果是魏王拉弦,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14.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雁并不是被更羸射下来的,更羸的本领也并不是真的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那么更羸的本事到底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填空:更羸的本事不在于(),而在于()。)15.我们也要向更羸学习,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16.读了更羸的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7.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18.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吗? 19.我们学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 20.你知道和“惊弓之鸟”类似的事情吗?

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读出更羸的气魄。

3.默读,思考,圈画:“嘣”的一声响。

4.讨论汇报: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5.表演动作:左手拉弓,右手拉弦。6.模仿“嘣”的声响。7.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8.大吃一惊。

9.表演读:惊讶的语气和表情。10.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 11.自读第八自然段,边读边画。

12.完成填空,并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

13.会,不管是谁拉弦,只要发出“嘣”的一声,大雁就会害怕,就会掉下来。

14.更羸的本事不在于射箭射得准,而在于仔细观察、善于分析、仔细判断。

15.齐读第八自然段。16.自由发言。

17.交流探讨:大雁自己吓死了自己。

18.“惊弓之鸟”用来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1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2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三、拓展阅读,总结提升。1.课件出示故事:

晋朝有一个叫乐广的人,非常喜欢结交朋友。一天,乐广做了一桌子的好菜,请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条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过了好几天,乐广一直没有见到这位朋友。乐广很想念他,于是就亲自登门去看他。谁知这位朋友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而且病得很厉害。原来他一直怀疑酒杯里有一条蛇,他感到很害怕,也觉得很恶心。回到家里以后,他感到全身都不舒服,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就这样,他一病不起了。

乐广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弯弓,他猜测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邀朋友举杯,那人刚举起杯子,墙上弯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目瞪口呆,这时,乐广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说:“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这张弓的影子!”随后,乐广把弓从墙上取下来,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这位朋友恍然大悟,病立刻就好了。

2.你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更从更羸身上学到了只有善于观察、动脑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四.布置作业: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案例 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懂得“能手”“本事”“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更羸的思考方式,懂得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惊弓之鸟》,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

2、解题:

“惊”、“之”是什么意思?“弓”是什么意思?“鸟”在本课指什么?这四个字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

2、利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投影片认读生字词。

2、你理解了哪几个新词的意思?(指名说)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受伤的大雁的事)学生说时可以详细些。

四、质疑

过渡: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上归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对于重点问题,我们将展开讨论,大家要各抒己见,达到准确地理解课文,领会其含义。

二、指导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⑴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些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这件事的?第6~9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⑵ 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2、集体交流:

(1~5自然段告诉我们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6-9自然段讲的是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课文的叙述顺序: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3、学习1~5自然段:

⑴ 指读1~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说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把一只大雁射下来,结果真的射下了大雁。)

⑵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加上自己的演示。特别是大雁的“直往上飞”和“直掉下来”要能演示出来。)

⑶ 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能读出这些意思吗?

① 学生练读。

② 范读指导。

③ 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9自然段:

⑴ 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独立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⑵ 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⑶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9自然段内容吗?

⑷ 朗读指导:

(更羸很自信,魏王吃惊。)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① 学生练读。

② 指名分角色读。(范读指导。)

⑸ 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 教师引背。

② 学生试背。

③ 指名背。

三、总结

1、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说说比喻意义。(比喻受过惊吓见到一点儿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2、人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惊弓之鸟”这个词?(加深理解。学会运用。)

3、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收获?

(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练习复述全文。

四、布置作业

继续练习,复述全文。

五、板书

惊弓之鸟

观察 分析 判断

飞得慢 受过伤 害怕

掉下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惊弓之鸟》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学会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运用读书记号。

教学难点:理解更赢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从成语故事中概括出成语的比喻意义。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能运用读书记号预习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通读课文,学会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

(1)默读“学习提示”,思考:

①读懂了什么,用——划出。②不懂的,用“——?”标出。

(2)交流自学体会,明确:

①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学做读书记号。②介绍了几种常用读书记号:用“——”标出重点词句;用“——?”标出疑难问题;用(1)(2)(3)……标自然段序号;用“

”分段。

(3)追问:“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什么意思?

(4)小结;读书时做些读书记号,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阅读习惯。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我们边读边思。这节课,我们要运用读书记号预习课文。

2.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问:课题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理解的难点是“之”。)

(2)故事中的“鸟”,是哪一种乌?(大雁)关于大雁的生活习性,你知道些什么?

3.自学课文,学做读书记号。

(1)通读课文,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园。

(2)默读课文,按课后习题3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4.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学生相互提醒字音、形上的难点。

字音:更(多音字)嘣(后鼻音)

字形:比较“羸”与“赢”

“嘲”与“崩”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酌情处理,重点词可随文理解。

(3)全文共几个自然段?

5.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谁的什么事?(边读边评议读得是否正确、通顺。)

(2)讨论:课文哪部分写更赢不用箭“射”下大雁?哪部分写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分段。

6.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对于一些主要问题共同做好读书记号,下节课解决。

如:为什么说更赢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更赢根据什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7.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部分课堂作业。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深入质疑,释疑,理解最后一段四句话的逻辑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回忆上节课的疑问,明确学习目标。(见第1课时)

2。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1)什么叫“能手”?

投影:织布又快又好的人,叫一——一。

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叫一——。

箭术特别高明的人,叫——。

(2)你还知道什么能手?

(3)“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赢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很多人都知道他。

3.默读第一段。完成课后习题1(1),做读书记号。讨论思考题,相机理解重点句: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①这只大雁有什么特点?与你们平时知道的大雁有什么不同?②朗读指导。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①指导朗读。②引导深入质疑。

(如:为什么一听到“嘣”的声响;忙往上飞?为什么飞了两下,就直掉下来?)

4.学习第二段。

(1)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可遗漏第1课时的问题。)

(1)带着问题自学第二段,做好读书记号。

(3)要求学生用上“因为„„所以„„”展开讨论。

(4)(追问)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他不但箭术炉火纯青.更是熟悉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规律。他能从大雁的飞行速度推断它的健康状况;从大雁的声声呜叫推断它的快乐忧伤,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5.作业:反复朗读第8自然段,有能力的背诵。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结合课文,看田想象,复述(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上限:创造性地复述。下限:按课文顺序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二)教学过程

1.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出更羸、魏王的不同语气。

(2)分角色朗读。评议中引导学生说说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从而领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很有把握。)

“你有这样的本事?”(惊讶,难以置信。)

“我可以试一下。”(虽有把握,但很谦和。)

“真有这样的本事!”(吃惊,赞叹。)

1.看图复述《惊弓之鸟》。

(1)这幅图画的是更羸拉弓前还是拉弓后,为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看图展开想象,复述故事。

(自定复述目标:①在课文的基础上合理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行为表现,还可以加头补尾。②按课文的顺序,用课文的语言说说故事的前因后果。)

3.揭示喻意。

(1)“惊弓之鸟”什么意思?(被弓箭吓怕过,一听到弦响就十分害怕的鸟。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

(2)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读到的故事中看到过这种人吗?

上一篇:墨子 读后感下一篇:学校教师工作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