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基金税收及优惠政策总结报告(精选6篇)
股权投资基金税收及优惠政策总结报告
【摘要】
净利润是分析股东创造价值的最核心指标,所以针对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股权投资企业来说,先了解国家对这类企业的税收政策及其优惠措施,对我们分析一些必要考虑因素(比如设立的地理位置、投资的产业或行业、如何进行投资等)和投资项目的未来投资收益率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该报告主要介绍了三种类型的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型、公司型、契约型,以及它们对应的税收政策,重点分析了有限合伙型投资企业的税收政策和全国各地对有限合伙投资企业不同的税收和优惠政策,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归纳和总结,以方便对各地的税收对企业和企业合伙人的净利润收入进行比较,使得税收的优惠政策更直观化、简明化。
报告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股权基金的组织架构,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基金做了简单的描述和介绍;第二部分,讨论了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基金国家实施的一般税收政策;第三部分,也是该报告的核心内容,归纳了全国各地对有限合伙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对各地的政策做了简单的比较(详细见附件Excel)。
【正文】
一、股权基金的组织架构
首先,股权投资基金(PE),通常为私募股权投资,也就是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并且通过被投资企业的上市、并购或者管理层回购的方式等,出售所持股份获利。
对于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VC),这三种不同的投资基金来说,其界限不是特别清楚,股权基金可以通过对特定产业或者一些高新技术类产业的股权投资变向地作为产投基金或创业基金进行投资,而产投基金和创投基金也可以通过对目标产业进行非公开的股权投资转而涉及到股权投资基金的领域。该报告的主要分析对象是私募股权基金,但通过对一些政策的分析,当投资企业以股权投资形式投资于特定的产业(高新技术类、西部大开发类、当地支持产业类)时,也可以同时享受到当地政府对产投基金和创投基金的税收优惠政策。
私募股权基金按其组织架构的特征,可以分为三类:有限合伙型基金、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
1、合伙制基金
合伙制基金,是一种主流也是非常常见的私募基金模式,它以特殊规则的形式将普通合伙人(管理者)和有限合伙人(投资者)的责任与义务规范起来,达成价值共同化,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投资者通过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联合其他合伙人一起发起设立基金,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对基金的管理、经营,实现对项目公司、企业的投资和收益。其中,基金管理者作为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其他合伙人为有限合伙人按其出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2、公司制基金
公司制基金,公司作为企业法人,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公司制私募基金是股份投资公司的一种形式,公司由具有共同投资目标的股东组成,并设有最高权力机关股东大会、执行机关董事会和监事会。通过对这三大机关进行相应的权力配置和制衡,使公司尽最大努力为股东的利益服务。同时,投资者通过购买公司的基金份额,即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并享有《公司法》所规定的参与管理权、决策权、收益分配权及剩余资产的分配权等。
3、契约式基金
契约型基金,又叫信托型基金,属于一种代理投资,是一种信托关系。它将资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持有人,根据信托契约确立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通过发行收益凭证来募集基金。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契约将投资人、管理人和托管人的经济利益关系联系在一起并作为事前约定。
二、三类基金的一般税收政策
1、有限合伙制基金的税收政策
有限合伙制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形式设立,设立程序简单,税收可穿透,无代理风险。在税收制度上,有限合伙制基金本身并不具有法人地位,不作为纳税主体,采取“先分后税”的形式,由合伙人分别缴纳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主要适用的法律文件是《合伙企业法》。
根据当前私募股权基金相关的税收主要是营业税和所得税,营业税税率相对单一,而对于涉及所得税的政策较复杂。从合伙人的投资层面将,税率根据投资者的属性不同而不同。自然人合伙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法人或者其他机构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2007年新《合伙企业法》允许企业按有限合伙设立,并提出“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国家税收有关规定,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意味着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的自然人合伙人,不管是普通合伙人还是有限合伙人,都要按“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自2011年9月开始,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时,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42000元/年。扣除费用后按照最新的税率表,自然人投资有限合伙私募基金,超过10万元以上的部分都要按35%的税率征税。但对于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执行口径的通知》,该部分收入不并入合伙企业收入,而作为投资者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收入,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按20%税率缴税。
2、公司制基金的税收政策
公司制基金,公司作为法人主体,基金公司必须先缴纳企业所得税后才向股东分配利润,先税后分的纳税方式使其存在“双重征税”的问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公司制私募基金因证券交易或者股权交易所得收入,应按照“转让财产收入”,“利息收入”计算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另外对于公司制基金的自然人投资者,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还要按“财产所得”或者“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20%。
3、契约制基金的税收政策
契约制基金,本身并不是一个纳税主体。契约实际上就是代人理财,也就是信托,受托人不是财产的真正所有者,而真正的财产所有者是受益人。从国外看,只对受益人征税,对受托人是免税的。目前我国对信托的税收政策只是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了税收政策试点,对信托公司当年收益分配给投资者时,在信托环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信托型基金层面的税收,契约型基金不需缴纳所得税。由受益人缴纳所得税,从而避免了双重征税的问题;信托型基金投资人层面的税收,对于自然人作为信托基金投资人的,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对于机构作为契约型基金投资人的,视其所得税率分别处理:若机构投资者所得税率低于或等于基金税率,则不需纳税;若机构投资者税率高于基金税率,则需补缴所得税。
下面一部分通过对全国各地政策的汇总,对不同地区对有限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的税收优惠政策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对不同地区的优惠政策作了比较,试图从税收的层面来发现分析如何利用这些优惠政策来得到更高的投资回报,提高整体的利润率。
三、有限合伙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各地的政策比较
对于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的一般税收政策,在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为不同类型时税收政策不同,具体的分析比较还要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着手。针对实施优惠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几类不同的优惠政策进行比较:不同地区对基金合伙人的税收优惠、对基金和基金管理人的税收优惠、对基金管理人员的税收优惠。根据优惠的税种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基金以及管理人的财政补贴,对个人或者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和对企业营业税的优惠等。或者从基金从设立到退出的过程来看,可以分为新企业注册的奖励,企业成立后缴税的奖励,以及基金从投资项目退出时的地方优惠等等。
1、从自然人合伙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的角度,对全国各地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比较
1)大部分地区对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的利息、股息、以及红利收入,征收20%个人所得税,对普通合伙人的股权收益按5%~35%五级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2)在全国重点分析的32个省市地区中,上海和山东对合伙人的个人所得税收并没有优惠政策,所以依据合伙企业的税收政策,对自然人合伙人征收5%~35%的五级累进超额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3)部分地区对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都征收20%所得税,比如北京和新疆;
4)其中几个地区除了上述优惠外,对自然人合伙人的所得税还有额外的优惠,这些地区有:
重庆市对出资1000万以上的出资者,其股权投资的税收世纪留存部分,按市财政40%给予奖励;所投项目位于重庆市内,按60%奖励;
吉林,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金额,全部逐年奖励给纳税人,第四年第五年减半奖励给纳税人;
江西抚州,合伙人在抚州市纳税的,合伙人缴纳由基金企业或基金管理公司产生的个人所得税,自合伙人缴纳第一笔个人所得税之日起,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由受益财政奖励80%,其余20%有收益财政对其购房和租房经费补贴;从第三年收益财政奖励50%,20%对购房租房经费补贴;
安徽,芜湖和宣城除了对合伙人一般的税收优惠外,还将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给予一定奖励,芜湖市的个人所得税的地方实得部分60%给予奖励,宣城市5年内对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地方实得部分给予全额奖励。
新疆自治地区,还对个人所缴所得税的地方实得部分给予50%的奖励。
山西省,对个人所得税在三年内按市、县两级地方留成部分的50%,由同级财政以补助形式进行奖励。
5)在对自然人合伙人的营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主要就是是否对自然人普通合伙人的营业税的征收:一是在在普通合伙人以无形资产、不动产入股、参与利润的分配和承担风险时;或者进行股权转让的时候。其中这方面有优惠的地区有:北京、重庆、深圳、山东、大连、湖北、杭州和新疆。
通过自然人合伙人的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对吉林、江西抚州、安徽芜湖和宣城、新疆自治区等地的投资,在个人所得税收上政策上有一定的优势。其中安徽的宣城,优惠力度最大,5年内个人所得的地方收益全部奖励给企业。
2、从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缴纳的所得税和营业税的角度,各地税收优惠政策的比较
整体上看,大部分地区对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所得税和营业税都有优惠:
1)各地政策对企业所缴纳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给予奖励或补贴,一般企业所得缴纳给地方财税收入的部分,自营业/获利年度起,前两年按100%的地方财政收入给予奖励或补助,后三年按50%给予补助和奖励。
2)不同地区的奖励比例不同,奖励的所得税部分和营业税部分也不同,上面只是最普遍的一种奖励方式。
3)具体到各地,具体要求也不一样:比如,北京只对公司制的基金管理公司予以所得税的优惠,从获利年度起,前两年由所在区县政府,按所缴企业所得税区县实得部分全额奖励,后三年减半奖励;安徽芜湖,对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两年内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进行奖励,两年后半额奖励;山西对未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业务获得的年度收益,自投资的下一年起,三年内按当年股权投资收益实际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或合伙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按市、县两级地方留成部分50%,由同级财政以补助形式进行奖励;宁夏地区(石嘴山市)五年内对按税收总额的地方留成部分70%奖励。
4)对基金在退出或者获得收益后,或者所投资的企业在上市后,所形成的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按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在基金退出时有所得税奖励的地区有:天津、湖南、吉林、湖北、广东横琴新区、广东东莞、江西抚州、安徽芜湖和宣城,不同的地区奖励的比例不同,以天津、吉林和安徽宣城奖励比例最高为80%。
5)对于基金或基金管理企业,很多地区有专门的产业投资政策,减免企业应纳税款。这些地区有:北京、深圳、宁波、湖南、吉林、山东、湖北、广东东莞、浙江杭州、江西抚州、安徽芜湖和宣城、陕西铜川、山西、西藏等16个地区。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投资额70%抵扣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一些地区适用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执行该政策的省市及地区有:四川、湖北施恩、湖南湘西、广西、陕西、云南、重庆两江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新疆自治区。
3、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的一次性落户奖励和办公用房财政补贴
从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之初,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在基金的不同融资规模上有不同的一次性财政奖励,对于基金管理企业只要满足一定的资产要求就可以申请当地政府的财政奖励。我们将此类的优惠政策从基金和基金管理企业的资金奖励方面和投资企业所需要的办公用房的财政补贴方面来进行各地的政策归类比较分析:
1)对基金或基金管理公司有一次性落户奖的地区:深圳、大连、东莞、浙江、安徽。注册资本金额达到10亿元,政府一次性奖励500万;注册资本达30亿的,奖励1000万;注册资本达50亿的,一次性奖励1500万。
2)很多地区对基金及基金管理企业所需的自建办公用房和租用的办公设备都有一定的财政补助。除了少数几个省市地区,比如北京、重庆、南京、宁夏、广西、西藏、新疆。其他地区对办公房屋的构建、租用等都有一定的财政补贴。
其中,大连和杭州对股权投资企业的财政补贴较为广泛,不仅对投资企业的落户补贴,资产规模的奖励和对基金管理企业的注册补助,还有对基金管理所需的房屋购置、租用的财政补贴。其次是深圳、吉林、湖北、安徽等地,同时给予了一次性的基金落户补贴和基金管理企业的购置、租赁房产的补贴。
3)在西藏自治区内,对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政府扶持率,根据企业纳税额度予以扶持。其中西藏的那曲地区,对在当地交纳企业所得税20万元以上的企业、单位经财政部门审批,给予财政扶持。
4、各地对基金管理人员的优惠政策比较分析
1)
首先,全国各地对基金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主要有两种奖励措施,一是地方财政补贴管理人员的个人所得税的财政补贴;还有一个就是对高管人员在当地购置商品房、租赁房子和个人培训的补贴。
2)
个别地区没有采取对管理人员的优惠政策:江西、陕西、重庆、南京、宁波。
3)
其中,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财政补贴中,以北京市对对高管人员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最为优惠,免征个人所得税;其他省市地区均以一定的比例按对地方财政留存和贡献尽行补助和奖励。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省宣城市,对管理团队以投资额的1%予以奖励,并且对有创业投资基金参股的企业的管理团队,所投资的项目在上市后净收益的50%尽行奖励。
注:上海地区的法律政策条例由于已经超过了有效日期,目前新的政策文件还未出台
5、各地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类型的比较
下面选取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对私募股权基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做一盘点和分析。
北京地区,税收优惠主要针对四个方面:
1)合伙企业的合伙人的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的优惠;
2)对基金管理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优惠;
3)对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政策优惠(关于投资产业的相关优惠);
4)对基金管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和其他优惠;
其中对基金管理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全免是在全国各地中最为优惠的地区
天津地区,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对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的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2)对基金在退出投资项目时的企业所得税的地方留存奖励和基金管理企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3)基金和基金基本基金管理构建的房屋和租赁的房屋等的当地财政补助;
重庆地区,税收优惠表现在:
1)基金合伙人的所得税优惠和奖励以及对普通合伙人的营业税减免;
2)两江新区对符合西部大开发政策鼓励的产业尽行投资的企业的所得税减免;
其中,重庆在基金合伙人(出资人)的税收政策还是比较优惠的,在对有限合伙人征个人所得税20% 的基础上,同时对出资额高于1000万的投资者,重庆市给予额外的60%财政奖励。
深圳地区,税收优惠的体现方面:
1)企业的自然人有限合伙人的个人所得税优惠,和普通合伙人营业税的优惠;
2)基金和基金管理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的地方财政奖励;
3)对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税收政策;
4)基金和基金管理企业的一次性落户奖励和构建房产的财政补助;
湖北省的税收优惠政策,表现在:
1)合伙人的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的优惠;
2)对基金在退出投资项目时的企业所得税的地方留存奖励和基金管理企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3)基金和基金管理企业的一次性落户奖励和构建房产的财政补助;
4)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所得税5年内地方财政留存全额补贴;
吉林省的税收政策优惠表现在:
1)合伙人的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的优惠;
2)对基金在退出投资项目时的企业所得税的地方留存奖励和基金管理企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以上在大部分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还有一些地区税收政策跟一般的地区大不相同,值得我们注意。比如,新疆、西藏自治地区,安徽芜湖和宣城。
其中设立在新疆和西藏自治区的投资类企业试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享受《产业目录》税收优惠较多,对企业所得税减免征收。所以近几年在新疆、西藏设立了很多投资类机构,可见税收优惠政策的区域差异性对投资者的投资方向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计分析报告
2010年01月28日 14:03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根据ChinaVenture旗下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退出呈现如下特征与趋势:
关键发现
2009共有187家中国企业IPO,共计融资567.66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分别增加了45.0%和157.2%。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IPO融资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境内IPO融资活跃,境外IPO融资稳步增长。上交所IPO融资金额最高,达164.45亿美元,占总融资金额的66.3%;深交所IPO企业数量最多,为52家,占总量53.6%;创业板IPO企业共计36家,占总量37.1%;港交所仍是中国企业境外IPO首选。
VC/PE背景企业IPO数量为73家,共募集137.54亿美元,IPO数量环比增长356.3%,融资金额环比增长214.9%。
本共有381起中国企业并购案例,比上一年下降18.9%,已披露并购案例总金额439.48亿美元,比上一回落35.4%。
VC/PE背景企业并购案例16起,涉及并购金额43.68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并购案例数量方面与去年持平,并购案例金额出现大幅提升,增幅达681.4%。
目 录 目 录 IV
1.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退出综述 1 1.1中国企业IPO综述 1 1.2 中国企业并购综述 2
1.3 中国投资市场退出相关法律法规概要 2 1.3.1创业板IPO管理办法发布 2 1.3.2创业板相关配套规则发布 3
1.3.3证监会修改《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允许合伙企业开设证券账户 5 1.3.4国有股转持办法引发争议 国有创投豁免有待批准 5 2.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退出分析 6 2.1 中国企业IPO分析 6
2.1.1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分析 6 2.1.2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行业分析 9 2.1.3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地区分析 11 2.1.4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分析 13 2.1.5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行业分布 14 2.1.6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投资回报率分析 15 2.2 中国企业并购分析 17 2.2.1 中国企业并购统计分析 17
2.2.2 VC/PE背景中国企业并购统计分析 19 3.ChinaVenture观点 22 图 目 录
图2.1.1-1 2008Q1-2009Q4中国企业IPO规模 3 图2.1.1-2 2009年中国企业IPO数量交易所分布比例 3 图2.1.1-3 2009年中国企业IPO金额交易所分布比例 3 图2.1.2-1 2009年中国企业IPO数量行业分布比例 3 图2.1.2-2 2009年中国企业IPO金额行业分布比例 3 图2.1.3-1 2009年中国企业IPO数量地区分布比例 3 图2.1.3-2 2009年中国企业IPO金额地区分布比例 3
图2.1.4-1 2008Q1-2009Q4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规模 3
图2.1.6-1 2008Q1-2009Q4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平均投资回报率 3 图2.2.1-1 2008Q1-2009Q4中国企业并购规模 3 图2.2.1-2 2009年中国企业并购数量行业分布比例 3 图2.2.1-3 2009年中国企业并购金额行业分布比例 3
图2.2.2-1 2008Q1-2009Q4 VC/PE背景中国企业并购规模 3 表 目 录
表2.1.1-1 2009年中国企业IPO规模 3 表2.1.1-2 2009年中国企业IPO交易所分布 3 表2.1.2-1 2009年中国企业IPO行业分布 3 表2.1.3-1 2009年中国企业IPO行业分布 3 表2.1.5-1 2009年VC/PE投资背景中国企业IPO融资行业分布 3 表2.2.1-1 2009年中国并购市场规模 3
表2.2.2-1 2009年VC/PE背景中国企业并购规模
31.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退出综述 1.1中国企业IPO综述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进入2009年,国内IPO市场经历了触底反弹到全面复苏的全过程。第一季度仅有9家企业成功IPO,融资金额不足2亿美元,为近两年来的最低值。从第二季度开始,随着国内经济的率先回暖,IPO市场也走出了寒冬,第二季度IPO案例11起,融资金额23.39亿美元。第三季度IPO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IPO数量激增至51起,接近金融危机前的峰值。第四季度IPO市场达到空前的繁荣程度,共计发生116起IPO事件,融资金额达到35.52亿美元的高位数字。在国内经济快速复苏,创业板开板等综合利好因素刺激下,2009年国内企业IPO活跃程度超出预期,完全恢复甚至超越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交易所分布方面,境内融资表现活跃,其中深交所仍是各家企业上市的首选交易所,97家境内IPO企业中52家选择在此IPO,创业板的高市盈率和相对较低门槛也吸引了36家企业成功实现IPO,另外有9家企业选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IPO,企业数量虽然较少,但融资规模普遍较大,在上交所IPO企业融资金额总额高达164.45亿美元,占融资总额66.3%。
另有90家中国企业在12个境外资本市场实现IPO,境外IPO活动延续稳步上升的趋势。香港交易所依然在IPO 数量和融资金额两方面领先于其他各境外资本市场,57起IPO案例占2009年境外IPO总量的63.3%,294.58亿美元的融资金额占总融资金额的92.1%。
行业分布来看,2009年共有17个行业的中国企业实现IPO,其中制造业企业无论在IPO数量还是融资金额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的企业,能源、IT、医疗健康、连锁经营、房地产等均为发生IPO数量较多的行业,金融业IPO数量不多,但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较大,因此总体融资金额在各行业排名中较为靠前。本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显著增加,大幅超越2008年的市场表现,IPO企业数量共计73家,合计融资金额137.54亿美元,其中IPO数量环比增长356.3%,融资金额环比增长214.9%。
1.2 中国企业并购综述
相对于国内IPO市场的火爆表现,中国企业并购市场的表现则略显疲软。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全年共发生并购案例381起,涉及并购金额为439.48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2009年并购案例例数量下降18.9%,涉及并购金额下降35.4%,表明IPO市场的复苏,使得更多的企业重新将IPO作为首选退出方式,导致并购活动活跃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从行业分布来看,2009企业并购涉及19个行业,其中制造业、能源和IT行业的并购数量位列前三位,分别为67、60和44起,分别占并购案例总量的17.6%、15.7%和11.5%;并购金额方面,能源行业并购金额高达260亿美元,居各行业之首,金融行业和制造业分别以45.35亿美元和22.03亿美元的并购金额紧随其后。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2009年共发生VC/PE背景并购案例16起,其中已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11起,涉及并购金额43.68亿美元,平均并购金额3.97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并购案例数量持平,并购案例金额出现大幅提升,增幅达681.4%。
1.3 中国投资市场退出相关法律法规概要
1.3.1创业板IPO管理办法发布
中国证监会于2009年3月31日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办法》共分为6章58条,对拟到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发行条件、发行程序、信息披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值得关注的是:(1)《办法》强化了保荐人的作用:要求保荐人出具发行人成长性专项意见,督促企业合规运作,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督导发行人持续履行各项承诺。对于创业板公司的保荐期限,相对于主板做了适当延长。相关要求将体现在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及交易所对创业板保荐人的相关管理规则中;(2)在发行审核委员会设置上,专门设置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在证监会相关职能部门初审的基础上审核发行人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3)设置投资人准入制度:《办法》规定创业板市场应当建立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投资者准入制度,向投资者充分提示投资风险;(4)创业板的真正首发还要等发行体制改革的具体落实。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着力解决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价格背离太大的问题。
创业板的推出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了新的退出渠道,预计将影响内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竞争格局,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在考虑境内IPO退出。
1.3.2创业板相关配套规则发布
发审委办法修订
证监会于2009年5月13日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修改内容包括:
1、设立单独的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
2、适当增加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人数,并加大行业专家委员的比例。“创业板发审委委员为35名,部分发审委委员可以为专职。其中中国证监会的人员5名,中国证监会以外的人员30名。”
3、强调创业板发审委委员的独立性。“主板发审委委员、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和并购重组委委员不得相互兼任。”
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修订
证监会于2009年5月13日发布了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修改内容包括:
1、较之主板,延长了一个会计的持续督导期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持续督导的期间为证券上市当年剩余时间及其后3个完整会计;创业板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持续督导的期间为证券上市当年剩余时间及其后2个完整会计。”而对于主板,上面两处期间分别为“2个完整会计”和“1个完整会计”;
2、实行保荐机构对发行人信息披露跟踪报告制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持续督导期内保荐机构应当自发行人披露报告、中期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披露跟踪报告,对本办法第三十五条所涉及的事项,进行分析并发表独立意见。发行人临时报告披露的信息涉及募集资金、关联交易、委托理财、为他人提供担保等重大事项的,保荐机构应当自临时报告披露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分析并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发表独立意见。”
3、适当调整对保荐代表人的个别监管措施。2008年版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在持续督导期间出现“公开发行证券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的,中国证监会可根据情节轻重,自确认之日起3个月到12个月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新办法将上述对保荐代表人的个人监管措施的适用条件修改为“公开发行证券并在主板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即该项监管措施不适用于创业板。
创业板投资者准入配套规则发布
中国证监会2009年7月1日发布了《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其配套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办法》、《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业务操作指南》(深交所、中证登)、《创业板市场投资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中证协)也相继发布。
上述规定确立了创业板市场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适度设置了投资者入市的基本要求。根据上述规定,自然人投资者申请参与创业板市场,原则上应当具有两年以上(含两年)交易经验。自2009年7月15日起,投资者申请开通创业板市场交易时,证券公司应当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市场风险,并在营业场所现场与投资者书面签订《创业板市场投资风险揭示书》。
证监会发布受理创业板发行申请等三个公告
2009年7月20日,证监会公布了受理创业板发行申请等三个涉及创业板的公告,分别为《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8号--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2009]17号)、《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9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2009]18号),以及《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有关事项的公告》([2009]19号)。
根据19号公告,证监会于2009年7月26日起依照法定要求和程序受理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保荐机构应指定两名保荐代表人负责一家创业板发行人的保荐工作;创业板发行人报送的申请文件中,财务资料的报告期为最近三个完整的会计及一期,招股说明书和审计报告中最近一期会计数据的有效期应不少于3个月。
1.3.3证监会修改《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允许合伙企业开设证券账户 中国证监会于2009年11月20日发布《关于修改〈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的决定》,对2006年《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第十九条增加第二款“前款所称投资者包括中国公民、中国法人、中国合伙企业及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规章规定的其他投资者。”。证监会在《关于修改〈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的说明》中指出,上述“其他投资者”包括《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创投企业。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进一步解释,上述创投企业包括采用中外合作非法人形式的创投企业。
《证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投资者申请开立账户,必须持有证明中国公民身份或者中国法人资格的合法证件。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中国自然人、法人依法可以开户。此后,证监会又以规章的形式增加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开户主体,但合伙企业以及其他一些组织形式的企业一直没有明确的开户依据。上述修改完成后,长期困扰有限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及非法人制创投企业的证券开户问题得到解决。
1.3.4国有股转持办法引发争议 国有创投豁免有待批准
2009年6月19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社保基金会联合发布了《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保基金实施办法》(“《转持办法》”)。《转持办法》对于缓解国有股减持压力,充实社保基金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操作中,《转持办法》的规定因过于原则化,使得大量具有国有成分的PE/VC可能被划入具有转持义务的国有股东行列,对于PE/VC的资金募集及投资都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这将不利于贯彻国家当前大力发展PE/VC的政策,相信也不是《转持办法》的初衷。关于《转持办法》的相关争议仍在继续,PE/VC业界通过行业协会等途径向相关部门反馈意见,建议在制定《转持办法》的实施细则时,充分考虑PE/VC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尤其是考虑PE/VC作为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在资金募集和投融资方面区别于传统行业的特点,对现行《转持办法》进行修改完善。
《转持办法》发布后,财政部和发改委就国有股转持政策对创业投资企业的影响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并且形成了相应的建议。此后,财政部组织起草了关于国有创投股豁免转持的政策,并吸收了有关部门的意见,目前该方案仍在等待国务院批准。
2.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退出分析 2.1 中国企业IPO分析
2.1.1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分析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共计187家企业实现IPO,总计融资金额为567.66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金额为6.11亿美元。其中,97家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IPO,融资金额为247.90亿美元,平均融资金额2.56亿美元;另有90家中国企业在境外12个资本市场成功实现IPO,融资金额为319.75亿美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为3.55亿美元(见表2.1.1-1和图2.1.1-1)。
通过CVSouce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进入2009年以来,IPO市场呈现出快速复苏的态势,无论是案例数量还是融资金额,均出现大幅上升,并于第四季度达到近两年来的最高点。
交易所分布方面,97家境内IPO企业中9家企业选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IPO,包括中建集团、中国中冶和光大证券、招商证券等大型企业,融资金额高达164.45亿美元,占融资总额66.3%;52家企业选择在深证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金额为58.24亿美元,占融资总额的23.5%,其余36家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实现IPO,IPO企业数量占IPO总数量53.6%,合计融资金额为25.21亿美元(见表2.1.1-
2、图2.1.1-2和图2.1.1-3)。
90家中国企业在12个境外资本市场实现IPO,境外IPO活动延续稳步上升的趋势(见表2.1.1-1)。香港交易所依然在IPO 数量和融资金额两方面领先于其他各境外资本市场,57起IPO案例占2009年境外IPO总量的63.3%(见图2.1.1-2),294.58亿美元的融资金额占总融资金额的92.1%(见图2.1.1-3)。纳斯达克市场有7家中国企业IPO,共融资16.50亿美元,分别占IPO企业总量和总融资金额的7.8%和5.2%。此外,新加坡主板市场、马来西亚吉隆坡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等也有中国企业IPO,但案例数量及金额相对较少(见表2.1.1-
2、图2.1.1-2和图2.1.1-3)。
2.1.2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行业分析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2009年共有17个行业的中国企业实现IPO,其中制造业企业无论在IPO数量还是融资金额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的企业,实现IPO企业共计62家,占总量的33.2%,融资金额179.78亿美元,占总体融资金额的31.7%。除制造业外,能源、IT、医疗健康、连锁经营、房地产等均为发生IPO数量较多的行业。金融业虽然仅有6起IPO事件,但平均融资金额高达17.28亿美元,远远高于总体平均融资金额(见表2.1.2-1)。
2.1.3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地区分析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IPO案例数量方面,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为北京、深圳、广东,其数量占比分别为16.7%、11.2%和10.2%。在IPO融资金额方面,位居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其各自占比分别为43.4%、14.3%和8.2%。
2.1.4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分析 2009年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数量共73家,合计融资金额137.54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无论是IPO案例数量还是融资金额方面,均出现整体大幅提升。其中IPO数量环比增长356.3%,融资金额环比增长214.9%。
2.1.5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行业分布
2009年具有VC/PE背景的上市企业共计73家,其行业分布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于制造业、IT、医疗健康和连锁经营四个行业,合计51家,IPO数量占比为69.9%,四个行业融资金额总计为64.35亿美元,占全部VC/PE背景企业融资总额的46.8%。VC/PE背景企业IPO事件在其他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其中金融业及房地产行业IPO案例数量虽然较少,但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较高,分别为31.10亿美元和5.85亿美元,大大高于1.88亿美元的总体平均融资金额。
2.1.6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投资回报率分析
2009年187起上市案例中,共计73起案例具有VC/PE投资背景,通过IPO方式,投资机构实现退出,并获取了高额回报,平均账面回报率为5.09倍。10月份开板的创业板,凭借较高的市盈率,使得上市企业获得了较高的估值,各家投资机构因此获得了丰厚的价值回报,其中德瑞投资所投资的特锐德电气,账面回报率达到了225.10倍,另外,信中利投资华谊兄弟,以及深创投与康沃投资一起投资网宿科技,分别获得了21.60倍、21.27倍和22.91倍高额账面回报率。
2.2 中国企业并购分析 2.2.1 中国企业并购统计分析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2009年全年共发生并购案例381起,已披露金额案例数量为295起,涉及并购金额为439.48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案例123起,已披露金额案例数量为89起,平均并购金额为3.41亿美元;境内并购案例258起,已披露金额案例数量为206起,平均并购金额为0.66亿美元(见表2.2.1-
1、图2.2.1-1)。
与2008年相比,2009年并购案例数量下降18.9%,涉及并购金额降幅更是高达35.4%。IPO市场的复苏,使得更多的企业重新将IPO作为首选退出方式,导致并购活动活跃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从行业分布来看,2009企业并购涉及19个行业,其中制造业、能源和IT行业的并购数量位列前三位,分别为67、60和44起,占并购案例总量的17.6%,15.7%和11.5%(见图2.2.1-2);并购金额方面,能源行业一枝独秀,并购金额高达260亿美元,占并购总额59.1%,金融行业和制造业以45.35亿美元和22.03亿美元的并购金额分列2、3位(见图2.2.1-3)。
就单个并购案例来看,并购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量级并购交易多集中于能源行业,例如兖州煤业斥资27.74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中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以13亿美元收购中亚石油有限公司持有的曼格什套油气公司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石化以72.40亿美元巨资收购英国阿达克斯石油公司,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
2.2.2 VC/PE背景中国企业并购统计分析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2009年共发生VC/PE背景并购案例16起,其中已披露金额的案例数量为11起,涉及并购金额43.68亿美元,平均并购金额3.97亿美元(见表2.2.2-
1、图2.2.2-1)。
与2008年相比,并购案例数量方面与去年持平,并购案例金额出现大幅提升,增幅达到681.4%,主要原因是2009年发生了多起大规模并购事件,直接拉高了总体并购规模,例如挚信资本、鼎晖、新天域等PE机构联合投资的协鑫光伏被保利协鑫以25.69亿美元收购,该案例是本并购金额最大的VC/PE背景中国企业并购案例。另外,IDG资本所投资的钧石能源被红发集团收购案例,以及新天域、高盛、弘毅联合投资的新世纪百货被重庆百货收购案例,并购金额均在5亿美元左右,为2009年规模较大的并购案例。
VC/PE背景中国企业并购行业分布较为分散,连锁经营行业有四起并购案例,能源行业有三起案例发生,其次为电信及增值、互联网和医疗健康,各有两起案例(见表2.2.2-1)。
3.ChinaVenture观点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IPO表现呈现良好的回升态势,企业并购活动活跃程度虽然较之2008年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而且VC/PE背景企业并购活动空前活跃,这使得2009年国内退出市场一片繁荣,各家投资机构也随之收益,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创业板适时的推出,使得国内资本市场建设日趋完善,退出渠道进一步扩展,这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因素,势必将进一步激发投资热情,而随着投资热度的上升,具有VC/PE背景的企业退出事件预计在2010年会进一步增加。
赵东海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my)将取代产业经济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上的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网络化、创新型、智力支撑型、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从本质上讲,知识经济是以现代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中,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增长源,而且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力军和主要支柱。
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手段满足其资金需求,所以必须挖掘新的融资途径来满足其需要。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风险投资机制应运而生,并承担起弥补传统融资的巨大缺口、孵化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任。①
一、风险投资与税收的关系
风险投资指运用股权或准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具有高速增长潜力的创业公司,通过协助企业发展使其资产增值,在适当时机以上市交易或转让企业股权的方式回收投资并获得高额资本收益。
同传统投资相比,风险投资有如下基本特点:
1.该项投资特定于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或以高新技术产品为基础的新建企业;
2.投资者与所投资的企业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3.风险资本一般不以企业分红为目的,而是在退出时以资本增值作为回报,退出的时间一般选择在企业上市或出售时;
4.风险投资同时投资多个项目,以某些项目的高额回报补偿另一些失败项目的亏损。
税收这种集经济手段和法律于一身的属性,使它对风险投资有着其它经济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从表现形式上看,税收是一种经济活动。税收的征收与否、起征点的高低、纳税环节的多少、税率的高低等,直接与纳税主体的纳税义务的有无与多少紧密相关。从其实质而论,税收是一种法律行为。税法使每个社会关系领域都清楚地了解自己受制于何种税收法律关系的调整,应当承担多大的纳税义务,以何种方法,在什么时间,通过怎样的程序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风险投资的投入将主要依靠各个市场主体,而各个市场主体投资的动因又取决于经济利益的刺激和政府有关经济政策包括税收政策的诱导。通过税法对风险投资规定优惠条款,就可使投资者尽可能地降低投资成本与风险,创造较多的风险投资效益,风险投资的积极性便得到保护和调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分配以多种方式与价格机制相互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社会的投资方向和规模,各市场主体在其它市场条件和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开展竞争时,税收负担的轻重和税收优惠的多少自然成为影响其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若国家在税法中赋予风险投资产业较轻的税负或较多的优惠,风险投资产业便会形成快速发展的态势。因为当有关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付诸实施后,各市场主体便进行经济利益的权衡,在可预见的巨大经济利益驱动下,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市场主体显示出投资于风险投资产业的强烈欲望,最终大量的社会资本将会向风险投资产业转移。而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以资金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高回报率为主要特征的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兴起和不断壮大,一大批配套产业、辅助产业或相关的新兴产业便会相继问世。这一局面的形成不但为国家税收创造了丰富的税源,同时也为政府制定更优惠的风险投资税收政策奠定了物质基础。可见,税收政策处于推动风险投资及高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其所产生的强烈“加速”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二、美国风险投资状况与税收机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经济呈现出罕见的繁荣态势,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从1995年起到现在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名列世界第一。这归功于美国牢牢把握住了以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驱动为主要内容的高科技发展潮流。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而建立、保障和推动高科技产业以惊人速度发展的直接因素是同高科技创业行为紧密相连的美国风险投资机制,如着名的高科技企业DEC(数字设备公司),Intel(英特尔公司),Microsoft(微软公司),Compaq(康柏电脑公司),Apple(苹果电脑公司)等都曾受到风险投资对它的投资、支持和帮助,是按风险投资模式发展而逐步壮大起来的。②
现任布什政府认为,20世纪80年代降低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推动了风险资本的产生,现在正是这些风险资本支持着网络技术和其他技术的`增长。“低税收、有限管制、贸易开放的国家比之更大、更集权的政府和税负重的国家增长更快,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③
通过对美国风险投资状况进行探讨,我们发现:税收对风险投资的影响十分显着。例如,美国1957年的投资收益税税率为25%,后来提高至29%,1969年又进一步提高到49%,严重阻碍了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1969年初,美国的风险投资额已经达到1.71亿美元的规模,然而在税率提高的影响下,1975年风险投资资金规模迅速萎缩至0.01亿美元。有鉴于此,美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对风险投资给予大力支持。例如1978年发布了《1978年岁入法》,规定风险投资收益适用的税率从49.5%下降到28%。这项法律的出台使得美国下一年的风险投资资金增长了40%。1980年国会通过《小企业发展法》,明确规定年研究与开发费用超过1亿美元的国防部、国家科学基金等部门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的,每年可以拨出其1.25%研发经费支持风险企业的创新活动,这一计划从1983年到1995年共向小型风险企业提供了60亿美元资助,有力地推动了美国风险事业的发展。1981年发布了《经济减税法案》,规定个人支付的风险收益税率再度从28%下降为20%,结果导致当年的风险投资资金比上年几乎又增长了1倍。1986年,美国国会颁布了《税收改革法》,规定投资额的60%可以免除课税,其余40%减半课征所得税。④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及各州政论积极制定各项政策,如削减风险投资利润税,降低风险投资贷款利率等等,从而使风险投资成为一种主要而又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到1994年,风险投资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⑤克林顿总统上台以后,又进一步降低税率,并于制定《投资收益税降低法案》,一方面延长税收改革法规定的减税有效期限,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投资收益税,使风险投资的投资额处增长达到4.6%,风险投资总额高达240.6亿美元,产生了6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为了解决风险资本的来源问题,美国政府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BA),鼓励成立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规定SBIC的发起人每投入风险企业1美元便可以从政府得到4美元的低息贷款,并可以享受特定的税收优惠。随后大量的SBIC得到创建,并从社会上筹集到大量的资金。美国政府的上述做法对风险投资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3年,美国的风险投资基金为60亿美元,到猛增至483亿美元,7年增长了7倍,而且美国的风险投资资金有90%用于生物、通讯、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电子、环保、医疗器械、半导体、软件和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这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这些促进美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也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网络经济的发展。⑥
三、优化我国风险投资税收的法律环境
根据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要求和具体国情,借鉴发达国家运用税收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成功经验,完善现行风险投资税收政策,进一步优化我国风险投资税收的法律环境势在必行。
(一)加强风险投资立法,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税收法律体系
国外发达工业化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均通过税法和风险投资法为主干,辅之以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风险投资与税收的规定,加上各种配套政策和措施,形成一整套较为完整和风险投资税收法律体系,对风险投资税收所涉及的风险投资主体、风险投资退出渠道、风险投资成果商品化及风险投资成果转化等各方面的税收问题,进行统一、规范调整,使整个风险投资税收有法可依。有关风险投资主体,包括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参与风险投资的其他社会主体,均可在国家通过法律所提供的各种风险投资税收优惠的前提下为风险投资进步作贡献。因此,我国要实现风险投资税收服务于风险投资进步的目的,不加强风险投资立法,建立健全有关风险投资税收法律体系是无法实现的。
具体而言,我国风险投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应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从而使各种法律法规相互协调、配合,发挥税收的应有效应。
第一,制定《风险投资法》,从而以立法形式将风险投资主体、风险投资退出渠道、风险投资成果转化等问题予以明确。然后根据《风险投资法》,制定《税收支持风险投资发展进步条例》,使税收支持风险投资发展进步的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第二,开征“风险投资发展进步税”。风险投资具有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所以部分国家在风险投资成果转化为商品前,对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给予先期补偿。如果投资失败,或对亏损予以一定程度的弥补;而一旦成功,则可按成果转换收入征税收回预先支出的款项。我国可借鉴这一经验,考虑出台《风险投资发展进步税暂行条例》,开征“风险投资发展进步税”,为风险投资发展筹集专项资金。
第三,以《税收支持风险投资发展进步条例》和《风险投资发展进行税暂行条例》为基干,辅之以其它税收法律法规,在风险投资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即围绕风险资本市场、风险投资成果转让市场和风险投资人才市场等另行制定税收优惠措施,以刺激市场主体对风险投资的投入,从而为风险投资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秩序。
(二)规范现行所得税法,注重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时效
风险投资税收优惠应确立以税基式减免为主,与税额式减免有机结合的优惠机制。税收负担的轻重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税率与税基。税负与税率、税基呈正比关系,税率一定时,税基大税负重;税基一定时,则税率高税负重。为了提高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风险投资进步的效果,发达国家比较讲究税收优惠方式,注重搭配使用,在税率和税基之间,侧重点在税基方面。而我国的税收优惠方式侧重于优惠税率、减免税方面。税基式优惠强调事前优惠,即只要企业开展了风险投资活动,就成为税收优惠的对象;而税额式减免优惠则偏重于利益的让渡,它强调的是事后优惠,只有企业取得利益时才能享受此种优惠,而风险投资本身风险性就很大,没有利益就无法享受优惠,很不公平。确立以税基式减免为主,并以税额式减免为辅的优惠方式,就会使企业感到真正从税收上受益来自于风险投资,从而诱导和鼓励企业对风险投资的投入。
具体说来,企业风险投资所得税税收优惠措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扩大税前扣除项目的范围和标准
我国目前对从事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的风险投资企业的广告费予以明确规定:自登记成立之日起5个纳税年度内,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广告支出可据实扣除。超过5年以上的,按上述8%的比例规定扣除。这种做法很好,应再加以扩大范围和标准。如业务招待费、坏账准备金、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等的扣除标准还可以适当调高。同时还可以参照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即允许风险投资公司从所得税中扣除从被批准的风险企业购买股票而造成的损失,同时风险企业可以从以后的所得税中扣除损失金额,从而支持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2.实行加速折旧或特别折旧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规定的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期限偏长(房屋建筑为,机器设备等为,其它为5年),且规定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前必须扣除残值。而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加速折旧对企业从事风险投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鉴于此,我国税法应在企业固定资产税务处理方面注重加速折旧问题,规定对风险投资企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或特别折旧,并允许不扣除残值计提折旧。
3.给予税收抵免
与加速折旧相比,税收抵免能给风险投资企业带来更直接更明显的税收利益,因而更能产生刺激作用,是发达国家促进风险投资进步经常运用的方法。如意大利于实行“税收信用”优惠政策,国家根据风险投资企业经费开支,采用冲抵企业应缴税款的方式给予支持,每年的额度限制在3500亿里拉以内。然而,我国税法至今尚无关于税收抵免的规定,为健全我国的所得税制,应考虑增加税收抵免的有关条款。
4.给予风险投资家个人所得税优惠
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人,对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制定以人为本的税收政策,也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选择。如韩国政府规定,对于从事风险投资业的人才给予一定的所得税减免,对在韩国国内风险投资企业工作的外国专家给予5年的所得税减免。因此,我国可以对风险投资家的劳务报酬所得及资本所得,在提高起征点的同时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来华开展风险投资的专家,其附加减除费用予以增加,税率予以减半。
(三)完善现行税收征管法,强化风险投资税收的实施力度。
风险投资税收是税收在风险投资领域的表现形式,它毫不例外地具有税收行为本身的强制功能,即使以优惠形式表现出来也是如此。因此,要强化风险投资税收行为,使其成为法律义务被其涉及对象履行和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税务部门要加强对风险投资税收的监督和管理。
1.实行风险投资项目立项登记制度
税务部门要加强税收跟踪管理,认真检查、督促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是否真正用于风险投资事业,从而力求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应注重税收优惠政策与财政、金融、外汇、融资历等其他政策的配合效用,为企业推进风险投资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建立风险投资税收执法保障机制
税务部门应会同司法部门,制止任何侵犯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家基于风险投资税收法律规定而享有的税收优惠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打击违反法律规定的各项活动,使风险投资税收的强制作用与优势功能充分体现与发挥。
3.实行风险投资成果的验收、鉴定制度
税务部门应会同风险投资行政主管部门,对曾被认定的风险投资企业,如其不再从事风险投资事业,应立即取消其税收优惠,并责令退还所享受的优惠,甚至视同漏税行为予以严惩。
4.实行电子申报和计算机审计制度
促进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探讨
我国风险投资事业至今尚处于初始阶段,无法独立支撑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其发展障碍在财税政策上表现为:政府扶持风险投资方式单一,缺乏必要的.间接扶持的财税政策.本文主要从现行税制对风险投资的不适应性,调整税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调整税制以扶持和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作 者:余伦芳 叶新 作者单位:重庆商学院财会系刊 名:上海会计英文刊名:SHANGHAI ACCOUNTING年,卷(期):“”(7)分类号:F810关键词:
2017年第20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
个人税收试点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38号,以下简称•通知‣),现就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税收试点政策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一、相关政策执行口径
(一)•通知‣第一条所称满2年是指公司制创业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公司制创投企业”)、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以下简
称“合伙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资于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以下简称“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实缴投资满2年,投资时间从初创科技型企业接受投资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日期算起。
(二)•通知‣第二条第(一)项所称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的比例,是指企业接受投资当年及下一纳税的研发费用总额合计占同期成本费用总额合计的比例。
(三)•通知‣第三条第(三)项所称出资比例,按投资满2年当年年末各合伙人对合伙创投企业的实缴出资额占所有合伙人全部实缴出资额的比例计算。
(四)•通知‣所称从业人数及资产总额指标,按照初创科技型企业接受投资前连续12个月的平均数计算,不足12个月的,按实际月数平均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月平均数=(月初数+月末数)÷2
接受投资前连续12个月平均数=接受投资前连续12个月平均数之和÷12
(五)法人合伙人投资于多个符合条件的合伙创投企业,可合并计算其可抵扣的投资额和分得的所得。当年不足抵扣的,可结转以后纳税继续抵扣;当年抵扣后有结余的,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所称符合条件的合伙创投企业既包括符合•通知‣规定条件的合伙创投企业,也包括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有限合伙制创业投-23 资额填至•个人所得税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B表)‣“允许扣除的其他费用”栏,并同时标明“投资抵扣”字样。
其中,2017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年的合伙创投企业个人合伙人,在办理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时,以其符合条件的投资额的70%抵扣个人合伙人当年自合伙创投企业分得的经营所得。
(四)天使投资个人
1.投资抵扣备案。天使投资个人应在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4个月的次月15日内,与初创科技型企业共同向初创科技型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备案手续。备案时应报送•天使投资个人所得税投资抵扣备案表‣(附件4)、天使投资个人身份证件等相关资料。被投资企业符合初创科技型企业条件有关资料留存企业备查,备查资料同公司制创投企业留存备查资料的第2项和第4项。多次投资同一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应分次备案。
2.投资抵扣申报
(1)天使投资个人转让未上市的初创科技型企业股权,按照•通知‣规定享受投资抵扣税收优惠时,应于股权转让次月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天使投资个人所得税投资抵扣情况表‣(附件5)。同时,天使投资个人还应一并提供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后税务机关受理的•天使投资个人所得税投资抵扣备案表‣。
其中,天使投资个人转让初创科技型企业股权需同时抵扣前
36个月内投资其他注销清算初创科技型企业尚未抵扣完毕的投资额的,申报时应一并提供注销清算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登记并注明注销清算等情况的•天使投资个人所得税投资抵扣备案表‣,及前期享受投资抵扣政策后税务机关受理的•天使投资个人所得税投资抵扣情况表‣。
接受投资的初创科技型企业,应在天使投资个人转让股权纳税申报时,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相关信息。
(2)天使投资个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满足投资抵扣税收优惠条件后,初创科技型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天使投资个人在转让初创科技型企业股票时,有尚未抵扣完毕的投资额的,应向证券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限售股转让税款清算,抵扣尚未抵扣完毕的投资额。清算时,应提供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后税务机关受理的•天使投资个人所得税投资抵扣备案表‣和•天使投资个人所得税投资抵扣情况表‣。
3.被投资企业发生个人股东变动或者个人股东所持股权变动的,应在次月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含有股东变动信息的•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表(A表)‣。对天使投资个人,应在备注栏标明“天使投资个人”字样。
一、案例基本情况
2014年9月,江苏省某市地税局根据第三方数据,发现江苏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的现有投资方与工商登记的投资方不符。税务人员审核发现,该企业成立时的股东为2名自然人,注册资本为500万元。2014年7月,2名自然人股东以500万元价格将全部股权平价转让给2名台湾人士,企业性质由内资企业变更为外商独资企业。税务人员审核该企业的历年财务年报时发现,该企业2010年~2013年4年中有3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财务报表显示该企业有房屋和土地。进一步了解,近年来,该地段房屋和土地增值较多,因此初步判断企业股东存在少缴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税务人员约谈企业财务负责人,企业方认为由于企业常年处于亏损,自己提供的平价转让协议是真实、合理的。税务人员经过模型运算,测算出企业房产、土地增值额达2500万元。同时,税务人员通过多种渠道与受让方沟通、宣传,受让方最终拿出了双方签订的真实协议书。协议书上认定的价格不是平价,而是2978.5万元,资产增值全部体现在房屋和土地的增值上。在证据资料充足、确凿的情况下,该企业原股东认可税务机关的处理意见,并表示立即办理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事项。最后,根据企业的净资产核定股权转让价格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495.7万元。
由此可见,由于个人股权转让的隐蔽性较强,转让双方利用税收征管的不完善性来逃避缴纳税款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对自然人股东股权转让的税收征管一直属于征管中的薄弱环节,这也给基层税务机关和税收人员带来行政执法风险。因此,如何加强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已成为各级地税部门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股权转让税收征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转让过程中故意隐瞒真实成交价格,造成少缴税
股权转让真实成交价与合同价背离,是当前个人股权转让的一个特点,从税务稽查部门对个人股权转让稽查的反馈信息看,大多数企业的股权转让合同反映的都是平价转让股权,即当初投资多少,合同价就是多少。
此问题的存在,造成股权转让存在大量虚假合同,即类似与阴阳合同。股权转让故意隐瞒真实成交价格,是当前个人股权转让的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实际征管中,税务机关一般只注重股权转让资料的完整性审查,如转让协议书、股东会决议、股权变更确认书等,忽视股权转让的实质性审查,对其是否进行原价或溢(折)价转让,则不作为审核要点,由此往往造成转让真实交易额与提供资料产生较大差异。这样不仅导致众多股东的利益受损,还会导致税收征收形成巨大的空洞,造成国家的税收损失。
(二)“先增资后转让”的避税行为存在法律漏洞
现行税收法律规定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规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于是有一些人先将要转让出去的房产投资到卖方企业获得股权,然后再和卖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因此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等税就可以合理避开,这样显然利用了股权转让的法律空白,达成了避税的目的。此外,企业虚假整体转让企业产权,也可以达到逃避转让产权不征营业税的目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65号)规定:“转让企业产权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应征收营业税”。例如,A公司先成立C公司,把土地和重要机器设备等转到C公司中,再将企业整体股权转给B。现行税收政策法规对“先增资后转让股权”这种经济行为没有明确的定性,不作为一个整体交易行为进行课税,同时对具有瑕疵的增资和股权转让规定也过于粗略,为企业避税筹划提供了空间。
(三)对股权转让价格缺乏明确有效的核定征收手段
虽然《税收征管法》明确了对于计税价格明显偏低的情况可以核定计税价格, 但未明确具体操作手段。《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285号)第四条规定:“对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如平价和低价转让等)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参照每股净资产或个人股东享有的股权比例所对应的净资产份额核定”。此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核定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7号)第三条规定:“对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可采取以下核定方法:
(一)参照每股净资产或纳税人享有的股权比例所对应的净资产份额核定股权转让收入。对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房屋、探矿权、采矿权、股权等合计占资产总额比例达50%以上的企业,净资产额须经中介机构评估核实。
(二)参照相同或类似条件下同一企业同一股东或其他股东股权转让价格核定股权转让收入。
(三)参照相同或类似条件下同类行业的企业股权转让价格核定股权转让收入。
(四)纳税人对主管税务机关采取的上述核定方法有异议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据,主管税务机关认定属实后,可采取其他合理的核定方法。”
以上的规定都只是针对自然人转让股权而言,对于法人股东股权转让价格明显偏低的,税务机关仍缺乏有效的核定征收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税务机关一般会首先采用第二种,即“参照相同或类似条件下同一企业同一股东或其他股东股权转让价格核定股权转让收入”进行核定,如果第二种情形不具备,才会考虑到使用第一种和第三种。但是第三种方法,即通过同类企业、同一企业转让价格的比较可能会存在很大的难度,这需要税务机关掌握当地或全国范围内的行业、企业、股东的相关税务数据,同时,需要具备财务上合理估值能力等,这对于税务执法机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税务机关在采用何种方式确定企业合理的价格问题上,并没有采取一局终裁的方式,而是规定“纳税人对主管税务机关采取的上述核定方法有异议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据,主管税务机关认定属实后,可采取其他合理的核定方法”。此规定似乎合理,但税务机关巧妙地将确定企业合理价值的责任转移到企业或转让人,也就是说,税务机关可以单方确定某一核定方式,但转让人可以提供证明加以否定,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定属实后,方有可能采取其他合理的核定方法。
(四)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境外操作的信息难以获取
境内居民企业股权结构发生变化时,工商、税务部门要为其办理变更登记。只要我们对股权转让行为给予足够的关注,相关的信息是可以掌握的。但是,如果股权转让发生在拥有中国境内居民企业股权的两个或多个非居民企业之间,或股权转让的交易时间发生在工商、税务主管部门的变更登记之前,税务部门掌握信息严重滞后,既没有法定扣缴义务人,又找不到非居民纳税人,国家的税收利益就有可能白白流失。为进一步强化国际税源监控,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12月18日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出具税务证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122号),税务证明成为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对于部分业务在国外付款,不需要由国内支付的付款情况,税务凭证就失去了防范的作用。
此外,目前很多数企业是在履行完合同或到外汇管理局申请付款时,外汇管理局索要证明或完税凭证时才到税务机关办理相关涉税事宜,税务机关被动接受后才到企业进行核实,使监控过程不及时,税款入库不及时。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外国企业在华取得收入的相关信息,是非居民税收管理多年来的难题。目前外国投资者变更企业股权的流程,是原外国投资者即转让方首先与受让方谈判,签订转让合同,然后到外经部门审批。由于部门之间缺乏信息交流的交换平台,国内企业也没有主动报告股权变更义务,在日常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企业股权已经转让需要向境外支付转让价款时,税务人员事后才知道,为时已晚。
三、完善股权转让税收征收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股权转让价格核定方法
1.应组织对股权转让的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和资产查验,以评估报告查验报告确定其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所得并据此征税
公允价值是按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在企业办理资产过户手续,要严格审查股权转让是否符合公允价值的规定,凡是与市场价格不一致或低于市场价格的,要按照评估价值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也要加强预缴和汇算清缴时的监控检查,防止企业未按照规定申报纳税。2.引入税务师中介评估鉴定制度
鉴于个人股权转让的特殊性,一方面要认真执行《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285号)规定,对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如平价和低价转让等)且无正当理由的,可参照每股净资产或个人股东享有的股权比例所对应的净资产份额核定。另一方面,则应该由税务机关认定有资质且信用好的税务师事务所,凡涉及股权转让的,必须到由税务机关指定的中介机构对其投资企业的资产净值进行评估,否则税务机关不予认可。最低转让价不得低于其净资产评估价,如转让价高于其净资产评估价的,以实际转让价作为计算转让所得额;如转让价低于其净资产评估价的,以其净资产评估价确认转让所得额。
(二)完善税收行为规范,加强对股权转让避税行为的监控
针对先以土地、房产投资,后转让给被投资企业的“假投资”等行为,首先要尽快出台新的规定,完善相关税收法律政策,堵塞逃税行为。此外,税务机关事前要注重对投资实质的审核,事后要完善跟踪管理措施,以杜绝税款流失。转让企业产权是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行为,要对转让环节进行认真的审查,审核被转让方的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安置情况,对以逃避纳税为目的,违规自行处置企业以前资产、债权和债务,或违规转移到新办其他企业,以及没有安置全部劳动力的,一律不作为转让企业产权,不得享受营业税优惠政策,依法征收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
凡是以房产土地投资后,不按照投资方利润分配,不共同承担风险的行为,而是收取固定利润的,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承认其投资行为,应确认为出租,严格按照《关于以不动产或无形资产投资入股收取固定利润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发[1997]490号)文件规定,属于将土地房产等租赁他人使用的业务,应按“服务业”税目中“租赁业”项目征收营业税。
(三)完善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信息登记管理制度 1.将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税收管理融入税收征管体系
在总局制定的非居民税收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按照税收征管业务流程节点的功能配置要求,从业务分类、工作流程、审批权限、受理资料、办结时限、业务监督等方面,将非居民所得税管理纳入全省税收征管系统办税流程,力求将非居民税收管理融入整个税收征管系统,实现跨国税源多环节监控。制度的完善和流程的融入,确保税源信息的掌握。2.定期梳理非居民企业股权变更登记信息
从内部管理入手,定期对企业变更登记信息进行梳理,筛查涉及股权结构发生变化的企业名单,对照掌握的日常征管资料,对所涉及的企业信息进行比对,及时核查CTAIS2.0系统中的税务变更信息是否完整、股权变化结果是否进行了动态反映,不仅监控了股权转让,为今后非居民企业的股息分配扣缴企业所得税打好基础。3.建立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非居民企业税源控管体系 税务部门缺乏及时掌握非居民企业发生纳税义务的信息,是造成非居民企业税收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股权转让主要是外经贸部门批复,很多企业股权发生转让后才到工商部门更改工商登记信息,税务登记信息变更的只有少数企业,对于非居民企业与国内企业之间的股权转让,税务部门只是在企业向境外支付转让时才能掌握,而非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权转让信息税务部门很难掌握。因此,构建非居民企业税源控管体系就显得有为必要。4.加大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力度
【股权投资基金税收及优惠政策总结报告】推荐阅读:
股权投资合同09-22
股权投资基金产生发展07-16
股权投资基金托管协议11-18
私募股权投资流程07-18
私募股权投资信托合同07-05
股权投资评估方法11-03
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协议11-04
股权投资合作框架协议07-18
长期股权投资评估方法10-21
股权投资业务流程(明石)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