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作文(精选10篇)
从南到北,自东向西,从长江到汉江,从汉江到松花江,全国23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27个省区市农作物遭灾,受灾人口超过1亿人。
面对罕见的洪灾,我们没有畏惧,我们没有退缩,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坚决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奋力抗击暴雨洪魔,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抗洪救灾精神。
在灾情危难的时刻,各级党组织紧急行动,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舍身忘我,无私无畏,奋力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许多党员干部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谱就了伟大抗洪救灾精神的主旋律。
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天动地,他们的抗灾壮举气壮山河,最为宝贵的是他们的精神最终形成了伟大的抗洪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始终“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始终“忠诚履职、为民负责”,始终“不畏艰险、勇于担当、迎难而上”。这种伟大的抗洪救灾精神不仅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更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风貌。
7月18日至21日,安徽省合肥市普降暴雨,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多条河流水位超过历史峰值,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带领大队指战员辗转5个乡镇,奋战96小时,成功转移和救出群众2665人。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导致4个村庄、5.8平方公里被淹,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陈陆不顾个人安危,多次乘坐橡皮艇往返搜救被困群众。营救过程中,决口突然扩大,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陈陆和当地向导、庐江县同大镇连河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松被洪水冲走、失联。经49小时全力搜救,24日下午,在事发处下游约2.3公里水域发现一具遗体。经公安机关DNA比对,26日确认陈陆同志英勇牺牲。
陈陆同志牺牲后,应急管理部党委高度重视,并向其家属表示亲切慰问。派在安徽指导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消防救援局副局长看望慰问其家属,全力做好善后工作。
陈陆,男,汉族,1984年2月出生,江苏江都人,中共党员,12月参加消防工作,大队级正职、一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曾被评为“安徽省优秀人民警察”、“合肥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安徽省消防总队“优秀共产党员”。
206月27日-7月3日,我镇全境连降罕见特大暴雨,多数地方降雨量达到200毫米一250毫米,局部雨量多达300毫米一430毫米全镇遭受巨大损失,房屋倒塌、农田冲毁、断电、断路、断水。面对这突然其来的天灾,镇党委、政府把全镇的中心工作放在抢险救灾恢复生产工作上,作为防汛抗旱指挥所副指挥长的__同志更是身先士卒,带领镇村人员深入各村了解灾情,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并妥善处置抢险救灾事宜,尽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无人员伤亡。
一、深入一线,迅速“靠前”。
__同志作为防汛抗旱指挥所副指挥长,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本次暴雨袭击,果断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施____洪预案。根据防洪预案,__同志下令从7月1日起__圩进入重要防御状态,他还要求各村根据本村的防洪预案,及时做好住在低洼地带的群众安全工作,确保无人员伤亡,二是迅速“靠前”。在和另外一位副指挥长、__镇____汛抗旱大队部大队长徐爱民同志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商议决定后,从7月2日下午,将__镇____汛抗旱大队部从百子桥迁移至埂势相对薄弱的朱家北指挥,及时掌握一线情况,现场指挥及时做出防洪应急措施。
灾情发生后,__同志就一直驻守在抗洪第一线,把防汛救灾指挥部设在离圩堤不足十米的朱家北。除险期间,他参与和制定抗洪除险计划措施、调运防汛物质和运输车辆、现场指挥机械施工、带领民工抛沙固堤等一系列除险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险情排除后,他带领大队部的工作人员巡逻、巡查堤坝、查看汛情、转移“下广”受灾比较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整个过程没有一丝放松和懈怠。有效的抗洪措施保障了__圩__段的安全。在抗洪救灾中,他充分发挥了一个党员的职责和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的精神和内涵。
二、科学分工,落实有效。
灾情发生后,__同志实施了____洪预案:一是周密部署,落实责任。按市县上级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__同志根据汛情实际,适时召开多次防汛抗洪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工作。二是充分发动群众、村民代表、党员。在防汛过程中,__圩大队及时有效组织干部、群众、村民代表、党员防汛抗洪,加强对危险地带的安全巡查,同时指导群众做好灾后重建生产自救工作。三是强化巡堤查险、跟班作业,24小时坚守岗位,保证整个防汛救灾网络正常运行。
三、带病工作、全程指挥参与
至从7月2日下午__镇____汛抗旱大队部从百子桥至朱家北以来,__同志连续多日工作,身体过度透支,导致其嗓子沙哑,又加上长时间在雨中指挥,脚上、腿上、身上出现水泡、皮肤问题,后由于天气高温导致皮肤局部溃烂,但这些小病他都无所谓,依然坚持工作,从不缺席,尤其是在修筑__圩朱家北段二平台加固工作,__圩朱家北段,长不足千米,是一个“c”字湾,迎水坡兜住了大量的来水,背水坡的堤脚处有一个约200米的龙塘,最深处达到8米多且靠近堤脚,高水位下存在安全隐患,连日来的暴雨,使西河水位猛涨,迅速上涨的河水给这段堤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经过县上下九连__汛抗旱指挥部专家实地考察、慎重决策,认为此处高水位存在安全隐患,决定从背水面抛石固堤,形成一个二平台,以达到巩固稳定的作用,在迎水面修筑土障。得到命令后,__同志立即投入“战斗”,首先和大队部人员、村工作人员商讨、研究具体施工方案。其次具体组织实施,调运材料、调运车辆、指挥民工、安排后勤等,再次检查督促搭防汛棚,人员巡堤查险情况,防止出现其他意外情况、以免顾此失彼。此段工程共投入5000多吨石头、砂子,20几辆车,1000多人力,三台挖掘机。最终经过几个昼夜的奋战后,专家认为此处险情隐患已排除。
疫情未散,团结一心,抗洪救灾,才能砥砺前行。水无情,人有情,洪水淹没了城市,但却没有泯灭我们抗洪的心。在这七月,本是流火之际,但雨季却迟迟不去,梅雨季节并没带来好处,却带来了更多的坏处。日日夜夜,人们都警惕着水位线的上涨趋势。防洪,像一块高悬的石头,挂在了人们的头顶,全中国上下的目光时时刻刻都聚集在这里,这里的每一个局势,都紧紧的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在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已经成为寻常,不过这也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优良传统。举国上下,集资,救援,志愿,捐赠,这些看似平常却能让人心头一热的词也都在这里汇聚。而我是一名江西九江三中的学生,在九江也发生了洪灾。高考那天,无数莘莘学子奔赴考场,只为金榜题名,却偏偏遇上洪灾,恐惧,害怕,焦急,都涌上心头。可是他们别无选择,只能选择硬着头皮迎接这暴风雨的时刻,不知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幸运的经历还是悲伤的经历,又或许带着那么一点惊喜。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之所以能过着平平淡淡,幸福的生活,是因为那些在暗处默默守护着那些潜在的危险,保护着大家的安全。“,江西特大洪水,全中国守护着00后,20,00后守护着全中国。”一人之力,虽渺小,但其实往往越渺小的越孤勇,就像创造奇迹,往往只是我们脚下渺小的细沙。我们与河水老人对峙着水流到达前线,把充满支持,爱意的意念传输千万遍,我相信总会战胜的,没有不可结束的沉沦,所有被毁灭的都会在下一个路口重新谱写,卷土重来。
洞庭湖畔,潮湿闷热。22岁的大学生蔡锞拿着铁锹,在堤坝开挖导浸沟的村民队伍中格外显眼。从未拿过铁锹挖沟的她,速度虽慢,却干得有模有样。
出生的蔡锞今年本科毕业,考上了北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7月11日在返回家乡湖南华容县团洲乡的路上,她看到大堤上有一些爷爷奶奶也在巡堤。当地大堤已超警戒水位多日,土质日渐松软,大小险情增多,防汛人手紧张。
她放下行李,找到村支书报名。“你是大学生,干这些苦力活怕吃不消啊!”村支书有些犹豫。
“大堤在,家才在,洪水来了,可不认识谁是大学生。您放心,我吃得了这个苦。”蔡锞态度坚决。就这样,她加入了巡堤查险队伍。
堤在家在,同舟共济。这是蔡锞的回答,也是无数人的心声。
22岁的大三女学生周平平暑假回到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镇时,家乡正被洪水围困。听说镇上的长临河中学是灾民临时安置点,她马上联系镇政府,和妈妈牛和云报名当了安置点的志愿者。
在安置点,母女俩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每天从上午8时工作到下午6时,参与搬运救灾物资、公共区域消毒、发放盒饭、检测体温等。
周平平说:“我有责任为家乡出一份力,而且能和妈妈一起搭档,感觉很踏实。”她和妈妈还陪同安置点里的孩子一起玩耍,辅导他们写作业。母女俩齐上阵,成了安置点里一道特别的风景。
特别的风景,还有洞庭湖大堤上的“一抹蓝”——
7月初,赵新华的婚庆公司生意正红火,听说洪水来了,大堤上缺人,他马上把生意丢下,组织人员穿上蓝色队服上了大堤。“我虽然是生意人,但我也是湖南沅江市红十字会新华义务救援队队长,更是洞庭湖区的老百姓,守护家园,我也有责任。”赵新华说。
7月3日上堤,8月8日洪水退去,他带着救援队下堤。在大堤上值守一个月,他一天都没缺席,白天巡堤,深夜查险,还自掏腰包负责整个救援队的各项开支。一旁的队员汤世权说:“不算耽误的生意,赵队长这个月投入差不多有4万元。”
——xx供电公司总工程...
抢险救灾先进事迹
xx月xx日晚,黑暗笼罩下的...镇大辛庄寂静无声,经过“xx月xx日”特大自然灾害的侵袭,那里已是残破不堪,电力、水力的中断更是让村民在黑暗中难以入眠。忽然,阵阵欢呼声此起彼伏。“来电了!”一瞬间,窗户里亮起的灯光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xx供电公司总工程...渗着汗珠的脸颊。此时,他已经连续奋战了62小时。
决策:坚定果敢运筹帷幄
xx月xx日14时许,暴雨狂袭北京,xx区受灾严重,...镇局部地区更是受到了11级飓风的袭击。狂风暴雨造成了大面积断电,严重威胁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灾情就是命令,尚博第一时间赶到公司应急指挥部坐镇指挥。在了解受灾状况后,他立即制订抢险方案,组织应急抢修队15支、人员337人、抢修车55辆,并派出专人对防汛重点线路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巡视工作。随后,他立即与xx区应急办取得联系,共同应对暴雨期间电网的各种突发事件。
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已经是晚上9点多,没有顾得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尚博只说了一句:“走,去现场”,就与工作人员顶着暴雨开车赶赴受灾严重的10千伏牛枣路、枣林路沿线和35千伏张马路沿线。现场附近白茫茫一片,路面被淹没,倒塔位于玉米地深处,抢修车辆无法接近。尚博二话不说冒着生命危险从齐腰深的水中涉水前往;行动胜过语言,抢修人员迅速跟上,没有一人停下脚步。
35千伏张马线现场飓风过处树木被连根拔起,屋顶被揭开,34#双杆在风雨中歪斜着,35#、36#号铁塔被拦腰折断倒在田地里。边上有人说,先等等吧,可尚博说:“不行,早一分钟抢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少受一分损失”。
决断:坚持作战心系百姓
xx月xx日,雨过天晴,受灾后的...镇大辛庄村在烈日的照射下更显残破。尚博下达命令:要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居民用电。他明白,只有有了光亮,老百姓心里才能踏实。
临近午后,抢修人员已轮换休息了几次,可尚博却已经在夜晚的暴风雨和午后的烈日下站立了近二十个小时。在场的抢修人员很是心疼,纷纷劝他休息一会儿,可他却摇摇头说:“抢修完了再说”。
夜幕降临,尚博仍然一丝不苟地指挥着救灾工作,协调车辆、安排人员、制订方案,样样亲力亲为。晚上8时许,村庄里爆发出一阵欢呼,来电了!此时此刻,尚博的眉头最后舒展开来。随着大片的电力恢复,尚博带领电力抢修队伍点亮了万家灯火,让人们在灾后的黑夜里看到了光明。
决心:坚守奉献率先垂范
初战告捷,但抢修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xx月xx日凌晨1时,各类抢修物资陆续运抵35千伏张马路沿线现场,但是杆塔被水冲入田地里,就算是人都很难接近,更别说是抢修机械。16个重达400多斤的塔材,怎样运到距离千米外的铁塔下,没有抢修物资怎样抢修?关键时刻尚博振臂一呼:“同志们,考验我们电力人的时候到了!这天就是用手拖用肩扛,也要在天亮之前把材料运到组塔!”言毕,他带领抢修队员人工抢运物资,单薄的身躯在黑夜里倍显伟岸。凌晨5时,各种沉重的抢修物资搬运完毕,顾不得休息的尚博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下一个抢修现场。
军民鱼水情:6月30日,云南昭通,民警嘶吼50分钟叫喊村民起床,预防山洪、7月6日,湖北武汉,消防员撑人梯营救被困群众、7月6日,安徽铜陵,民警游到校门口查看汛情,确认无学生后才离开、7月8日,安徽池州,连续奋战一夜,武警官兵们席地而睡、7月10日,江西鄱阳,消防员一路互送,转运年迈瘫痪老人、7月10日,湖北黄梅,上千名空降兵奋战一昼夜,封堵200米长决口。
江西吉安泰和县澄江镇黄岗村,持续降雨,导致洪水涌进民房,许多村民被困。消防员刘顺将一名小女孩,用救生衣包裹好,背在身上。救援过程中,小女孩趴在刘顺肩膀上,安心地睡着了。她一定十分相信消防员叔叔,所以才会安然入睡。
这场洪灾的降临,我们感受到了恐惧和悲伤,洪水的肆虐,显得我们是真的渺小又无助,但是我们的党委组织,一面积极转移、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一面组织武警军官们防汛抗洪,扛沙袋,清淤泥,搜寻被困人员等等。
更让人痛心的是,我们不断听到有年轻的战士在洪水中献出宝贵的生命的消息。但,即使前方有危险,我们也绝不能坐以待毙。
我是九江人,虽然还未出生,但是总听老一辈的人讲那年的洪水,洪水被引退后,人们建了个广场,叫“98抗洪广场”。19众多战士跳进水里,组成人体木桩,用以阻挡洪水,惨烈而悲壮,许多战士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因此百姓建立了这个广场纪念他们。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当下,党员干部和群众每天都在超负荷战斗,面对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任务重,他们虽然很疲惫,但是从来不说苦、不喊累,依旧坚守一线、顽强作战。因为他们知道,洪水的身后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
这一年,湖南遇上了洪灾,使他们流离失所,使他们无法团聚,湖南的街道上,都是水,把房屋都淹没了。可称的上是“中国的威尼斯”在街道上,船只到处可见,工作人员在船只上,打捞落水的人民,有些工作人员甚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但洪水没有领情仍然不停的把危险抛到湖南人民的身上。
为什么湖南来临了暴风雨,这么快被暴风雨淹没了一条又一条的街道呢?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呢?那就是缺乏树木,我想湖南的人民应该一个月每个人种一棵树,并经常去给他浇水,有蛀虫要即时消灭以防蛀虫大量繁殖而造成虫害!
但是山洪地爆发也并不在于湖南缺少树木,也在于洞庭湖的排水口太小,水量太多由于无法排出,再加上暴风雨不断的降临,把防水堤都冲跨了。
回望历史,“洪水滔天,浩浩方割”,曾让广袤良田成泽、家园被毁,也曾夺走无数生命。正因此,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同舟共济、风雨前行,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一部与水患同生共存、斗智斗勇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沉淀治水智慧、涵养民族性格的历史。
从大禹治水化堵为疏,李冰修建都江堰,“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到大批水利枢纽设施工程投入运行,大江大河堤岸加固增高,植树造林蓄水;再到利用智能化大数据分析检测预警……顺应规律、因势利导的智慧早已融入民族基因,勇于抗争、风雨共担早已镌刻在国民性格中。一直以来,为保江河安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化水患为水利的尝试和探索从未停止,护佑生命财产安全的努力也从未停止。
不信你看,洪水汹涌的前线也是人民子弟兵奋战的疆场:安徽歙县,武警支队火速前往受灾茶企,帮助搬运茶叶、整理设施、清理厂房,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人民子弟兵连夜搭起两座浮桥,24小时通宵待命值守,不让一人因洪水缺席高考;江西永修县,消防员彻夜围堵洪水18个小时,双手伤痕累累、双脚浸泡得发白;湖北黄梅县,河堤决口200米,1000多名官兵昼夜奋战,筑起一道长200米、高5米的防洪堤。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他们用坚实的臂膀,为一方百姓遮风挡雨、筑牢安宁的堤坝。正如网友所言“有人民子弟兵在的地方,就有安全感”。
不信你看,防汛救灾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洪水来了,广场舞也没心思跳了,想为修堤防洪尽自己的力量。”江西鄱阳湖一群平均年龄50+的阿姨,组团成为抗洪一线“乘风破浪的姐姐”;湖北武汉,刚下高考考场的周亮宇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奔赴防汛“战场”,志愿值守武金堤;“家乡需要我们,我们马上回来!”江西江洲,一句“家乡需要你”的召唤,近3000江洲儿郎回乡驰援……不分职业年龄,有多少力,尽多少力,面临洪水,无数普通人站了出来,守护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
今年疫情阴霾未散,洪水又至,数千万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面临威胁。危难时刻,最让人动容的是这些勇担重任的党员干部、武警战士,是这些自愿挺身而出的普通市民、归乡儿郎。在前方,“洪水不退,我们不撤”的誓言掷地有声,在后方,筹集物资、疏散转移环环接力,军民同心筑起了冲不垮的堤坝。
天灾难避,人心可聚,我们期待洪水早日退去,也坚信,那些守家卫国的担当与奉献会深深铭刻在人们心中,那股不惧风雨的锐气与豪气会转化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念和不竭力量。
8月7日小马叔叔正在抗洪第一线,突然接到奔赴江西九江紧急抗洪任务。当时,他是一名连长,顾不得连日来的疲劳,率领全体官兵,日夜不停地赶路。于8月8日下午赶到决堤口。小马叔叔告诉我,如果决口不堵上,九江市几百万人民的家园会被冲掉,现代化街道和高楼会被淹没。但是,第一个跳入江中的人会有危险,奔流的江水会把人冲走。他这时想:我是一名老党员又是连长,只有我带这个头,于是大叫一声,“共产党员跟我来。”小马叔叔就第一个跳入滔滔不绝的江水中。很快就有更多官兵跳入江中,用血肉之躯堵住了洪水。保护了九江市的安全。他们在大堤上奋战三天三夜,终于补好了长江抗洪大堤。那时,气温高达38度,天气非常炎热,他们的手脚都烂了。因为他们长时间泡在江中。
碰巧的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把小马叔叔他们的英勇行为拍了下来,还在《焦点访谈》中播出。
我问小马叔叔为什么会奋不顾身地跳入江中,他笑着说:“我们是人民子弟兵,保卫祖国是我们做军人的职责。”
【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作文】推荐阅读:
致敬抗洪救灾作文01-12
关于致敬抗洪救灾作文800字06-05
抗洪救灾方案09-17
抗洪救灾汇报09-28
抗洪救灾横幅标语10-27
抗洪救灾日记400字05-25
抗洪救灾个人心得感想06-25
抗洪救灾慰问信01-02
抗洪救灾祝福语01-23
抗洪救灾会议发言稿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