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案例名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及简要实录
使用范围: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课时:1课时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及简要实录
[课程分析]:本节要求学生能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宏观把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这表明: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地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为最高境界。在信息获取的问题上,就是需要能够产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心需求,继而引发自觉地信息行为。
本节将这种自然意识转化为线索:确定信息需求 分析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 评价信息,并围绕这四部门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情分析]:该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郁,若引诱得当,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设计理念]:根据研究课题“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自主地充满热情地获得知识,从边缘人的地带回到中心地位;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引路人。所以拟定的方法是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研讨,以达到彰显个性,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情化信息”向“情化思维”转化,最终实现情思惧得的教学境界。
[学习目标]: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的共同特征、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再进一步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之多样,方式之复杂。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甚至是虚拟世界里的很多事物,都难以逃出人们获取信息的“如来”之手,但是,我们想知道的是,这个获取信息的“如来之手”是否有规律可循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屏幕显示一张关于牧场的图片)假设你置身其中,牧场的主人要你去打猪草,但是你不认识猪草,你可以通过哪几种方法打到猪草?有什么启示?
(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创设形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意)
(实录:学生独立思考后,自觉分组讨论,思维活跃,总结出了四种方法:问别人;雇佣别人;查阅相关书籍;牵猪出去,猪吃啥,打啥。并得出了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思考,懂得利用身边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利用信息的重要性。)
二.积极探索,精心研究
假设明天的课外活动,我们全班要去爬山。由于近几天的天气不好,事先我们必须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有哪几种方法可以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那种最好,为什么?
(实录: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可以采取的方式有上网,听收音机,听广播,打电话。由于学校附近没有网吧,看电视,听广播又不方便,而学校有很多电话亭,所以打电话这种方式最方便。)(屏幕显示获取天气预报的过程:)
诱导:根据获取天气信息的四个环节能否推导出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
(点评:教师诱导得非常好,丝丝入扣,学生既然能把获取天气信息的四个环节说出来,也不难用自己得话把获取信息的四个环节推导出来。)
(实录:各小组独立思考后,自觉讨论,有同学把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推导了出来。)
(点评: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获取信息的步骤总结了出来,非常成功)
三.深入剖析,知识探究
1.确定信息需求,包括时间范围(When)、地点范围(Where)、地域范围(What)
2.(屏幕显示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啦啦队为中国奥运健儿呐喊助威的图片),让我们畅想一下08年北京奥运会,获取中国获得的金牌信息来源有哪些?
(实录:学生列举的来源有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到现场观看,询问别人,包括老师、同学、朋友、亲人。)
诱导:同学们列举的例子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的信息来源(屏幕显示口头型,文献型,电子型,现场型),但是不同的信息来源也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的,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下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实录: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的结果有手机从网上下载歌曲、网上电视、网上的报纸摘要„..)再次诱导: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同学们能不能畅想一下100年后的家庭生活,那时人们将会利用什么样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学生活动:众说纷坛)
王芳:以后机器人非常普及,机器人将照顾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机器人可以帮我们打扫房间,清理草坪„
王丹:100年后将会发明时空穿梭机,我们随时可以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我们想要去得任何朝代。王兵:100年后,人们将在“空中花园”居住,可以随意到其他星球做客。
时林:100年后,汽车将成为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不同的是,汽车可以在空中飞。李伟:100年后,人们穿着智能服装,它能根据人们的心情变换出各种各样的颜色。
马倩:100年后,不会再有学校,小孩一出生,将会在它的大脑里安装上一块智能芯片,那时世界上全是聪明人。………
(点评:让同学们畅想100年后的家庭生活,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3.屏幕显示百脉泉的图片,同学们齐唱《幸福泉》(是谁滋润这沃野平川/是谁催开这山花烂漫/是谁把欢乐谱成歌/滋润在孩子们心间/啊/故乡有甘泉/名叫百脉泉/百脉清泉汇成河/滋润我家园„)诱导:获取百脉泉水位信息的方法有哪些?
(实录:学生讨论出了获取百脉泉水位信息的方法有看电视,上网,询问工作人员;看电视和上网不方便,所以采取的方法就是打电话询问工作人员。)
(点评:渗透关于热爱章丘的情感教育,以情激情,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潮。)
4.(1)网上关于二手电脑的价格信息,分析其可信度。
(实录:学生讨论总结出信息的可信度的问题:网络上的信息五彩缤纷,扑朔迷离,网络既是一个万花筒,也是一个垃圾桶。)
(2)一天,你的手机上接到一条信息:恭喜您,我们香港某公司推出了手机抽奖业务,您中奖了,总共10万元。联系电话:133********分析其真实性。
(实录:学生讨论总结出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络陷阱”。)
(3)老师念一则通知:为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学校决定将组织同学们免费去济南植物园考察植被资源,有意参加的同学请在通知下发当日到教导处报名。
(实录:学生们个个兴奋异常,争先恐后的举手向老师报名。当老师说这则通知的时间是去年的今天,学生们恍然大悟:信息具有时效性。)
(点评:教师列举的这几个例子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四.迁移深化,拓展延伸
各学习小组确定一主题,填写下表:
五.小组评价,归纳总结
(实录:各小组相互交换方案,互相品评,相互改进。)六.结束语
现代社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关于人才的概念:新型人才。而评价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信息获取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树立成为新型人才的观念。我想起了清朝诗人龚自珍的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我要给它修改一下“我看天公已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新文章哦 5月份(林金炎)《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小雨点)
班主任,不妨多点“陈氏微笑”(小河)
3月份(林金炎)
学生在教学和集体活动用语的要求(体育精灵)
家长开放日活动剪影(教育园)
一堂自然清新的课---记梁老师的课(张绍兰)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要求, 利用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中学会相应的知识点。案例的设置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1) 教学案例应该与教学内容具有相关性。选择教学案例应该是为了更好地讲解某个知识, 与自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2) 教学案例应该是学习者所熟悉的。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该充分了解学习者是否熟悉这一案例, 以免陷入无限举例解释的圈子。例如:在《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节课中课本导入环节选择的是杨叔子打猪草的例子, 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猪草, 有的学生对猪的认识都不深, 面对这样的学生就应该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案例。
(3) 教学案例最好不要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获取信息的方法, 让学生们思考班主任平时是怎样得知学生表现的, 并展示了一张班主任从门后面偷看学生情况的图片, 这样也许会使学生感兴趣, 但是, 会不会影响学生对班主任的印象?所以, 教学案例还应该注意传递正能量。
二、案例教学法实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节课是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然后一一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这样一种先整体后局部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 其教学目标是:①掌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能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②学生在获取信息时能够正确地定位信息需求并且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获取到相关信息;③能够正确地评价信息。其教学案例的设计如下。
1.课堂引入
展示诗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找一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通过这首诗歌说明生活中到处都存在信息, 我们缺少的不是信息, 而是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而引出本章学习内容为信息获取。
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师用“大武汉春秋”这个笑话 (易中天和于丹都是在《百家讲坛》上的名人。易中天说:“我出了一本新书, 叫做《大武汉春秋》。”于丹却说:“老易出了这本书, 我只看书名就知道是本科幻小说, 武汉哪里有春秋啊?”) 来说明武汉天气变化无常, 那么获取明天武汉天气是很有必要的, 然后让学生思考获取武汉天气信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获取信息可以通过看天气预报、看报纸、打电话以及网上搜索等方法, 说明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 我们应该学会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获取信息, 让学生回答最想采用的方式, 为什么。然后教师总结, 引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3.定位信息需求
展示《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宣传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出穿越的话题, 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穿越了会是什么情况?假如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穿越, 但机会只有一次, 你应该做哪些准备?通过学生的回答 (想好自己穿越到哪个时代的哪个时间, 什么地点, 那个时代的情况, 然后再搜索相关信息) , 教师总结怎样定位信息需求:考虑时间、地点、内容三个方面。
4.选择信息来源
教师提问做好穿越准备, 可以从哪些地方获取到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从而引出信息的四种来源: 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的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 并让学生尝试分析各种类型信息的优缺点, 教师再总结。最后教师再将话题引向媒体 (以电视、报刊、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因特网为核心的新媒体) , 让学生对媒体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5.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
教师询问学生:班主任平时是怎样得知你们表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观察法、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网上搜索等。
6.评价信息
教师先告知学生评价信息的几个角度, 然后通过几个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 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信息。其中, 以香蕉和苹果的例子 (我想要一根香蕉, 可是你却给了我一车苹果, 然后你说你被自己感动了, 问我为什么不感动, 我无言以对, 然后, 你告诉全世界, 你花光了所有的钱给我买了一车苹果, 可是, 我却没有一点点感动, 我一定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 来说明相同的信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以《我是歌手》这一热门节目引导学生想想平时是不是收到过“《我是歌手》栏目组”给出的中奖彩信 (展示两张中奖彩信的图片) , 让学生判断信息的真伪, 从而引导学生从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这个方面来辨别信息的真假;以兰德公司在朝鲜战争中预测到“中国将出兵朝鲜”但美国军方没有采用的例子说明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最后, 以孙悟空的图像结束本节课, 希望学生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也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学会正确地评价信息!
三、教学设计反思
本设计采用教学案例法, 通过生活中具体的、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的整体思路清晰, 结构合理, 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本教学设计也是几经修改, 第一次是想通过一个“请带我到______旅游”为话题进行探讨, 贯穿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 但发现这样做难度很大, 学生兴趣可能也不会很高, 所以, 又一次修改:通过天气的例子引入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然后, 一一剖析各个环节, 在各个环节中使用不同的例子。在第一次讲课后发现学生兴趣不大、配合度不高, 又再一次修改, 增加了一些比较有趣的话题, 尤其是引入了穿越这个热门话题。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 教学效果较好。这也说明教学法在设计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实际情况, 认真备好一堂课, 让学生爱学、乐学, 这样教师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方法, 本文主要是以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二章第一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为例, 探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信息技术课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王维哲, 朱永宽.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 2010, (04) .
[3]夏正江.从“案例教学”到“案例研究”:转换机制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 2005, (2) .
关键词:兴趣;能力;发展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计算机应用遍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也给人们的学习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在这场学习方式的革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让学生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地学习,为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已成为各位教育界同仁的共识。
一、学会学习是信息时代的需要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增长速度惊人,如果你一段时间停止学习,就意味着你将成为信息社会的“功能性文盲”,现代人要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缺乏兴趣的学习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式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例如:我们在讲授Windows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当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认为:可能是被删除或被更名或被设置为隐含属性或被复制到其他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確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也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并从中享受到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加强学生主动动手、动脑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应该是学生的好参谋、好帮手,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是做好引导工作,为学生创设自主性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获得探索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探索的本领。如:让学生利用Powerpoint技术做一个化学实验演示的小文稿,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做成演示稿,和同学交流,共享资源,分享成果。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并利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过程。
3.与各学科进行整合,促进学生发展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信息技术虽然是一门新课程,但该课程却日渐重要,因为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数理公式、化学实验等外显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都是学会学习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比如说,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和语文教师合作,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上网找一些“爱国”的小故事,这样,同学们不仅学会了网上搜索、下载资料等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也完成了语文课“爱国小故事”资料积累的任务,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领域,也引导了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可以这么说,这样的一堂信息技术课实现了“多赢”。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和美术教师合作,让学生自制“贺卡”“生日卡”等等,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图片的采集、处理以及制作等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同时也完成了美术课上对“美学”的认识。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和班主任进行合作,完成班会的前期材料准备,等等。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和许多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通过关键字搜索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素养和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获得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角度多层面了解。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淡化计算机学科的“学科性”,强调“综合性”,这是整合的重要理念。把计算机教学与语文、数学、理化、音乐、美术等学科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信息技术课才会有内容可依,有任务保障。
二、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
计算机科学是信息社会中发展最快、更新周期最短的学科,计算机技术是构成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要素,今天,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打破一切时空界限,随时查阅和学习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信息,几张薄薄的、价值不到十元的光盘可以存储一个人毕生记忆的知识,原先要耗费几年的运算用计算机几分钟就可准确无误的完成,这些事例都要告诉我们,在信息社会要学会学习就必须要学会计算机,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信息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存法宝。学会信息技术对一个现代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因为,它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当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为主要目标。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合格的人才应注意加强信息素质教育,在人类已经步入信息社会并对现代教育产生极大冲击的今天,明确指出信息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实质上是要教学生们学会学习,而且是学会使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高效率的学习,并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社会生活信息化,知识经济说到底是“学习型经济”,不会学习就无法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好的生
存,因此,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多么重要呀,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创造的欲望,才能应对现代化的教学,才能从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学习的效果与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 【课标要求】
课标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的要求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其中对信息获取的要求是:“知道信息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养成良好的信息获取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并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的教材围绕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引导与培养。本节内容是本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另外,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探究研讨法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难点:不同的信息需求决定用不一样获取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杨叔子院士打猪菜的故事。
学生活动:阅读14页杨叔子打猪菜的故事。
教师活动:杨叔子院士采取了什么方法?他是否只想到这一个方法?他还可能想到哪些方法?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进行回答。学生给出的答案归结为:(1)直接赶猪去吃猪菜,现场观察。(2)应该还想到了其它一些方法(3)其它方法:向别人请教;直接找人引路;查阅资料。
教师活动:我们看出杨叔子当时想了很多方法,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并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二、举出第二个人类主动获取信息的例子——刘蕾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引导学生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14页小资料——刘蕾获取周日郊区天气情况的信息
教师活动:给出表格,请各个小组讨论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刘蕾的目标是什么
她想到了哪些方法
她选择了哪种方法
她是否达到目标
若没达到目标应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完成表格并相互评价、修正得出下面内容
刘蕾的目标是什么
获取周日郊区天气情况的信息
她想到了哪些方法
报纸、电话、电视、网络、拨打12121查询
她选择了哪种方法
拨打12121查询
她是否达到目标
是,获知天气状况良好
若没达到目标应该怎样做
重新选择方法
教师活动:刘蕾对一系列可能获取周日天气情况的信息进行了判断及选择,最终选择了拨打12121收费电话的方式,从而通过电话查找到了她所需要的天气信息——天气晴好。这就是刘蕾同学获取周日天气情况信息的一般过程。由此我们上升到理论高度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进行归纳如下图: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教师活动: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14页小资料——刘峥获取奥运有关的信息,结合我们归纳出的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思考每个环节刘峥都做了哪些工作?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回答一个环节,结果如下:
定位信息需求:奥运有关的信息
选择信息:各级体委的相关部门、报纸、相关电视节目、奥运会的爱好者、相关书籍(最终选择书籍)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选择书店计算机查询,购买书籍。
评价信息:信息全面、权威
教师活动:可见不管获取信息的行为多么复杂,只要遵循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都能成功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通过以上三个获取信息的实例,我们已经掌握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下面来具体的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定位信息需求
教师活动:讲述信息需求包括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时间范围;②地域范围;③内容范围。也就是说“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信息”。准确定位信息需求的好处:确保信息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减少信息获取的工作量,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2、选择信息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16页的表格,了解信息的,思考不同信息源的实例与优缺点。
信息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①文献型信息源②口头型信息源(个人型信息源)
③电子型信息源④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每种信息源的实例与优缺点。
教师活动:各种信息需要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统筹选择,更要依据具体的条件与环境。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选择了不同的信息也决定了选择了不同的信息获取方法”,并总结方法。
①现场观察法
②问卷调查法
③访谈法
④检索法(文献检索、网络检索)
⑤实验法
教师活动:前面的实例中,主人公选择了相应的信息后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互评。
4、评价信息
教师活动:评价信息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涉及信息获取的效益,评价的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举出案例:小明即将参加高考,要查询高考试题,在网上搜索,看到一条信息“独家机密,今年高考试题,一套1万元”。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一致认为是虚假信息。
教师活动:评价贯穿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如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就需作重新调整信息的和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列举出现实生活中获取信息的实例。因为在特殊情况在教室上课,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降低。但是,学生讨论的依然很激烈,并且对预期的内容都能自己总结出来,说明学生的角色有所改变,能够自己在过程中体会知识、形成知识。学生在信息获取这一方面,从理论上能很好地说出了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但通过计算机来获取信息可能不是很熟练。课
【教材分析】:使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的信息技术基础课,所讲的是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书着重讲与信息相关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述。
【学情分析】: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不久,大部分学生对信息只有初步的了解,不具备对信息收集、处理、加工的技术。通过本节获取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对信息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正确的信息。从而为后面对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打下基础。
【教学名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重点】:对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的剖析 【教学难点】:获取信息方案的正确选择、成功确定 【教育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认识到信息获取活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掌握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及相互间的作用,并能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2.过程与方法:主要由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并汇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地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的眼睛,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很多人是这么描述海南的气候情况的:一年中降水量比较多的地区。据此说来,近几天的天气情况应该是一年中较为理想的―――春暖花开,温度适宜,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很多同学准备去踏春了,假设我们这个周末准备去春游。那么在春游之前,我们该做些什么准备呢?我们是不是该确定一下去哪里春游,那里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我们借助什么交通工具前往,每个人预计要花多少钱以及当天的天气情况等等。总结起来,就是对春游相关信息的获取,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涉及信息的获取。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一下《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二)积极探索,精心研究
教师:如果当天会下大到暴雨,我们会不会去春游? 学生:不会.教师:春游前,我们最好准确获取春游当天的天气信息,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取当天的天气信息?哪种最好,为什么?
学生:听天气预报、上网查等„„
教师:对同学们来说,以上这些方法,哪个方法最便于你们获取天气预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获取天预报的过程。
教师(引导):根据获取天气信息这个例子,同学们能否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
(三)深入剖析,知识探究 结合教材内容,边讲授、分析,边板书教材对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标准表述。
1、确定信息需求(板书),包括:
(1)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板书)
比如春游当天的天气、借助的交通工具等等。
(2)确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板书)
板报——文字、图片;
其它:论文——文字;
演示文稿——文字、图片、声音、视频;
(3)列出信息需求清单(板书)
包括:需求内容,所需载体类型,成果目标形式等内容。教师:(提问)我们知道需要了解春游当天天气的相关信息,那我们可以从哪里得来这些信息呢?比如说我们要了解天气,那我们可以到阅览室查看一些相关的资料,同时也可以问一下我们的老师或者师兄师姐等,我们也可以通过亲自观察前一天晚上的天气来判断情况。(边讲边列举相关内容)
2.确定信息来源(板书)
1)媒体(板书)包括:报纸、书刊、广播、电视、录像等。2)他人(板书)包括:老师、朋友、同学、父母等。3)事物本身(板书)亲自研究观察天气的情况。根据具体的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选择信息来源必须以既定的信息需求为依据,才能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教师:(提问)我们知道需要哪些信息,也知道这些信息从哪里来了,那我们就要进行采集信息了,通常我们采集信息的方法有哪些呢?
3.采集信息(板书),包括:
(1)采集信息的方法(板书)1)通过检索媒体采集信息
举例:按图书馆的分类目录检索、按时间或节目类别收听或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等。2)通过与他人交流采集信息
举例:请教老师或父母、与同学讨论等。3)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举例:直接观察前一天天气的各种情况
(2)采集信息的工具(板书)
举例: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等。
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确定具体的信息获取方法。不同的信息来源,往往采用不同的方法 来获取信息。教师:我们采集到得信息都是比较零散杂乱的,也不可能说我们采集到了信息就马上把它用到,肯定是要先把它整理放好,以后再用。
4.保存信息(板书)包括:
(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板书)
2(2)输入计算机保存(板书)
特点:容量大,可根据需要按不同形式存储。
数字化格式-直接输入计算机中存储
如:数码相机照的相可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
非数字化格式-经软件处理后输入计算机中存储
如:传统相机照的相需经过扫描仪处理后才可以输入到计算机中。
(四)迁移深化,拓展延伸
教师:学校要组织一次“奥运在我心中”的知识竞赛,为准备知识竞赛需要掌握与奥运有关信息,让我们获取相关信息来源有哪些?” 你需要通过什么途径,会运用什么方式?
学生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有关获取奥运信息的报道或现在的一些相关评论文章。
教师活动:下课堂观察并参与到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依据教师提示小组进行 3分钟讨论,抽出三个小组总结获取的信息。●各级体委的相关部门 ●看相关的电视节目和报纸 ●奥运会爱好者 ●相关书籍
教师活动:(提问)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进行多维度观察、推理、分析。根据学生总结获取信息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的信息来源可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如(举生活中两例)„„既然信息来源是如此丰富,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来源。首先可根据我们的需求并结合实际去掉一些不合适的信息来源,再从最方便、性价比最好的信息来源开始尝试。由此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和一般过程.【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信息获取的四个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加强信息意识,拓宽信息获取的途径,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获取方法,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作业】:课下,希望大家预习一下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下节课我会提问的。下课
【课后反思】:
1、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对重难点知识精讲。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信息获取,掌握操作。
蓝田县孟村中学
魏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来源的一般分类,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能根据实际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获取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学习信息获取方法的价值和意义,自觉关注信息获取的效率,并努力提高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要让学生对信息来源的多样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并能够明确可从多种信息源获取同一类信息,增加信息的可信度。)
2、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要求学生根据信息不同来源,理解并能选择获取的信息的相应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使方法具体化成可操作的行动方案。)
三、教学难点 分析信息需求。(说明:学生虽然在生活、学习中经常要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但他们可能很少认真关注分析的方法,这需要老师引导其认真归纳、总结。从而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良好素养。)
四、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分析归纳。
2、采用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七、教学过程: 第一章简要回顾: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的基本特征:(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3.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
4.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语言,文字,造纸印刷术,电信技术,计算机和现代通信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6.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计算复杂),数据处理(计算简单),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虚拟现实,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导入:
如何才能有效地获得想要的信息?通过铁人王进喜的案例,让我们了解获取有价值信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接着ppt展示出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一、确定信息需求
教师利用让学生回忆初中校园来制作电子相册活动,介绍学生如何根据主题,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的过程:
(1)制订信息需求内容大纲。(2)确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3)列出需求清单。
二、确定信息来源 来源
示例
说明
包括各种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提供的是人们加工过的信息或转载信息,要考证其出处及权威性
能为你提供所需信息或如何找到所需要信息的人
包括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人的各种特征等,可获取没有加工过的信息 媒体 报纸
书刊
广播 电视 音像制品 网络 其他
他人 老师 父母 同学 朋友 专业人士 其他
动物
山河
风雨
表情 行为 化学反应 活动过程 事物现场 其他 事物本身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表2-1提供的资料,了解信息的几种来源。
三、采集信息
1、根据信息的不同来源会有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表2-2给出信息采集的一些方法,了解采集信息的一些方法。
2、采集信息的工具
采集信息的时候你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帮助呢?
3、学生阅读教材表2-3,了解不同采集工具的不同用途。讨论需要用到哪些信息采集工具?进一步具体化采集方法,使之成为可操作的行动方案。
四、保存信息
有效获取信息后,就要学会保存信息,采集来的信息往往比较零散杂乱,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以便更好的使用这些信息。
(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由于采集到的信息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采集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号,并按信息内容、信息类型、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分类,以方便调阅和使用。
(2)、输入计算机保存
收集并整理好的信息保存到计算机里面可以方便我们进一步处理,也是越来越普遍的保存信息的方法。
文件的管理可以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夹对不同类型的文件或不同用途的文件分类存储。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对采集的大量同类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关于数据库我们将会在第五章有更多的介绍。
五、作业
动手制作电子相册,记录自己最美的初中校园。
六、小结
1.信息获取的基本过程
确定信息需求
确定信息来源 采集信息 保存信息
2.信息的来源:媒体、他人、事物本身
一、“四步转换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所谓“四步转换教学法”, 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按照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创设、构建了一组体现“三个转换”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是一种教师精心创设情境, 铺垫背景, 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式、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学教材谈感悟、抓重点定目标、作互动明认识、找规律说策略四个教学环节。其教学原则是:学生主体原则, 先学后教、不学不教的原则, 激励性原则和反复运用元认知的原则。
二、“四步转换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 学教材谈感悟:问题设计要有方向性
一般而言, 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信息量设计“学教材”时间,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较少, 设计为5分钟较为合适, 教师的提问设计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学生初学教材后的认识和感悟, 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反映, 教师要在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情境的基础上热情鼓励, 尽可能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抒己见, 在《信息获取与管理》一节中, 笔者将问题设计为:你从课本中了解了哪几种信息获取的途径?哪些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很密切?通过合书后回忆, 学生在总体回忆和模糊印象中才能较为整体地把握问题, 也有利于生成新的问题。
2. 抓重点定目标:目标定向要呈现学生的“最佳发展角度”
在《信息获取与管理》一课中, 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确定了多个知识点, 本着趋同存异、面向大多数的原则, 师生不断调整各自的认识和看法, 最后,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最终确定了“网络获取信息的方式、网上信息的下载方法等”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 既有教师课前的预设, 也是学生思考的结果, 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呈现学生的“最佳发展角度”, 而且能让学生予以更多积极的关注。
3. 作互动明认识:师生互动要注重阅读、比较、反馈、辩论等教学活动
优化的学习目标已经产生, 接下来是解决问题的阶段了。现在黑板上既有师生趋同的学习目标, 也有各自存疑的不同问题, 本阶段必须在共同落实学习目标的同时, 顺便解决一个个疑问。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师课前准备的学法指导、屏幕录像等教学资源完成一系列的学习目标, 同时, 小组学习对学生的自学和探究是很有帮助的。
就《信息的获取与管理》一课教学内容而言, 并非所有的知识学生都能自学和探究。因此, 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并不是要否定教师的讲解。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前面确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精讲, 特别是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 如搜索引擎的概念及工作方式, 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增强直观性、形象性,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找规律说策略:通过追寻思维演进的痕迹提炼规律性的东西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探明问题的解决过程为宗旨, 以能力形成过程的揭示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反馈为立足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实践操作的内容占90%, 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思考练习中摸索出一定的规律, 从而内化为自身的学习能力, 才能为终身学习提供策略保障。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操作过程提炼出操作方法, 如网上信息的下载, 文字、图片、文件各采用怎样的下载方式?面对提问, 学生首先要自主思考, 得出自己的操作心得, 同时, 还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 听取别的同学的不同看法, 这样便进行到再一次的思考过程中, 最终得出更加成熟完善的结论。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然而然中得到了锻炼, 它不仅能树立学生的主体思想,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发表独到见解的胆量。
通过课堂练习, 强化巩固, 推进内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 通过课堂练习能得到较好的反馈。信息技术课堂的练习设计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 实践操作是重头戏, 但是在设计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设置多梯度任务, 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成功的喜悦, 同时, 在练习选材上要注重思想性, 尽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人格培养。信息技术课堂的最高目标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好一堂课的内容, 而是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总结出实践学习的方法, 同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成为他们一生都受用不尽的财富。
三、“四步转换教学法”的课堂学习中存在的误区
1. 引导自学的误区
自学教材首先要有必要的自学环境, 初中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自学信息技术”来说, 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胜任, 教师如果一味地要求所有学生都以自学来完成课堂任务则是不合理的。而且, 对于课堂自学环境的设计, 一些教师只是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参与环境, 这样的学生参与, 只是表面的情景重复, 形式上是课改, 实际上却仍是传统教学。
2. 定目标的误区
课堂研究要有着共同的探讨性, 很多教师只是将课堂参与形式虚设, 教师没有提供讨论情境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信息的获取与管理》时, 学生进入了必要的自学阶段, 教师提出了自学的问题, 然后进行互相探讨,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总结出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还是以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来引导。这样的环节看似没什么问题, 可是仔细一想, 这种教学方式完全忽视了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 那学生的思考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教学环节上看似以学生为主体, 实际上还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这说明, 在抓重点定目标的环节中, 教师只是简单地完成教学过程, 没有完全领会“四步转换教学法”的精髓。其实, 只要在后面的学习中, 对学生提出的小知识点予以解答, 这个环节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3. 巩固提高的误区
对于巩固提高环节来说, 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层次性。信息技术学科中存在学生操作能力差距大等特点, 有些教师在课堂练习环节中布置了作业, 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差异, 作业的布置应具有梯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成功的喜悦。
总之,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四步转换教学法”, 要避免教学实施过程中容易陷入的误区, 选用合理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 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目的, 反映出学生自学、探究后的自主学习效果, 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贝学问.开创研究性学习的实惠时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1, (7) .
[2]李慕南主编.课堂教学心理学[M].沈阳:辽海出版社, 2011, 4.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设计思路
俗话说:“动机源于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是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求知欲望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是学生自愿、自觉走进想学、要学、乐学境界的阶梯。信息技术学习方式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交流及多向交互等复合型。并通过目标导向,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任务驱动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与自信,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根据学生课堂生成性和学生自创作品过程来灵活处理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一个充分自我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和自由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使用目录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能根据需求选择检索方法。②能正确使用好关键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明确检索的准确性和使用关键词的技巧,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
2.内容分析
(1)重点分析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2)难点分析: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3.学生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高,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对电脑知识已有了一定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本课内容对他们来讲既熟悉又陌生,主要的任务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积累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提高网络信息搜索水平。另外,根据所授班级学生运用计算机的灵活性和动手能力强弱,任务设置需加大难度。
4.教学策略设计
(1)教法设计:以任务为主线,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首先创设情景,由问题“你知道兰州都有哪些特色小吃吗?”引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任务,让学习小组中的同学分别使用不同的检索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网络信息的检索方法。然后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分析关键词的使用技巧,师生一起用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方式总结出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2)学法设计:学生上机操作约占总课时的80%,采用练习法、观察法、发现法、互助协作法进行学习。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的水平差异,教师负责组织教学、检查总体、指导个别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还能照顾到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使用检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略)
不足之处:(略)
1.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它技术的特征——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将信息技术嵌入到传统的机械产品中
2.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网络设计技术可显著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统一整合调配企业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
4.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
5.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作信息技术。
6.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7.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
8.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9.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
10.信息技术是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与操作程序的总称。11.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
12.信息技术指“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人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
13.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凡涉及到这些过程和技术的工作部门都可称作信 息部门。
信息技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激
光的;可能是电子的,也可能是生物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
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
传感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 的功能;通信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则
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缩微技术是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
贮信息的功能。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大致的,没有截然的界限。如传
一、案例背景
1.使用教材: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
2.教学内容:有效获取信息
3.课时安排:3课时
4.教学环境:远志纯软件教学系统、安装office软件
5.课前准备:列出常用搜索引擎网站的网址
二、教学设计
1.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性,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总结提高搜索效率的经验。
② 通过课堂讲授、启发及实践,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信息。并引导学生在搜索中建立分类查找的思想,掌握对关键词的提炼技巧和要领,提高上网效率,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与优势,令其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2)过程与方法:
① 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② 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习惯,自觉锻炼,动手动脑,勇于实践。正确认识网络的便利和信息化社会对于网络服务的使用要求
② 通过探究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关键字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下载文字、图片、文件等信息。
(2)教学难点
① 分类搜索对学生分类能力的考察和要求。
② 关键词高级检索方式(使用“空格”、“+”或“&”连接多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关键词搜索的核心在于关键词的提炼。要提高搜索效率,做到“用最少的关键字,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结果”这样三最的标准对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也不是一堂课就可以达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例练习要注意尽可能引导学生努力掌握提炼关键字的技巧,自觉培养提炼能力。
③ 总结提高搜索效率的经验
3.内容分析
《有效获取信息》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本节课以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为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把握每次实践练习的机会,充分熟悉、熟练。理解搜索的要领,达到活学活用。
4.学生分析:
教学面向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思维比较活跃,但精神不易长时间集中,需要教师始终掌握学生思维动向,激发学生兴趣,调节学习情绪,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5.教学策略分析:通过介绍搜索引擎的两种使用方法,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网络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网络使用技巧,提高上网效率。教材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学生能够自主的`、自觉的使用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本课的讲授选用任务驱动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模式上使用探索研究式教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分组式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让其在教学活动中保持高度的热情以达到尽可能高的课堂效率。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本课先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用春节旅游创设的课堂教学情景,并通过旅游情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让其形成学习动机,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从学生反应来看,效果很好,导入很成功。
当学习问题呈现后,并不是由教师给出答案,而是放开学生,先让其凭自己现有的能力去解决。学生的思维被一再的调动,情绪时而轻松愉悦,时而紧张激烈。当部分学生有能力解决,或者部分解决问题后,再利用学生们争强好胜,喜欢受到表扬和羡慕的心理,让学生去做演示,让学生去教学生,这样做学生的关注程度会更高,比由教师讲授得到的效果好得多。从课堂情况看,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考察目前上网的实际情况,对全文搜索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百度搜索引擎”的特点,结合分类思想侧重培养了学生全文搜索的能力。但在关键字的提炼方面,有的学生产生了错觉,认为关键字越少越好,而忽略了对搜索结果准确性的要求。因此,下一步对搜索比赛中的题目还要再做调整和设计,争取能够达到在一个一个的题目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三最”标准在时间、速度和准确性上对关键字的要求。
在引出搜索比赛时,吸引学生对搜索题目高度重视。在最后总结比赛成绩时,鼓励学生间相互学习,培养竞争意识。对于礼物的处理,又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公共意识以及与人分享的美德。这些教学中蕴含着的东西,相信对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搜索奇兵软件的介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对于“网上搜索”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使用搜索引擎上面,而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在搜索时学会更灵活的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当然,课堂内容还可以再丰富一些,如:可加入对IE浏览器自带的搜索引擎的介绍等等。
对于某些问题,发现一些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解决方式。在处理的时候,并没有给与否定或者批评,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和别人的方法有什么差异,在实现结果上有什么差距。这样既不让学生感到没面子,灰心,也不会让他找不准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向。但是在比较以后,还应当鼓励学生自己讲出改正方案,这样还能够培养其在探索中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注意。
还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并不是不知道方法,而是因为着急或者打字速度方面的原因操作比较慢,所以比赛时没有机会展示自己。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再注意单独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
本课在设计的时候尽量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能力。但教学过程仍有小部分可以让学生试着总结的东西由教师代为指出了。下一步应该再放开一些,给学生更多自己发挥的空间。
总之,本课从教材内容本身来说,知识点相对较少,难度不是很大。但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学科,它以操作为基础,以能够灵活的实际应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用熟练的操作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方向。网络时代给学生传授网络知识更应如此。只有学生尽可能的灵活掌握,灵活应用,才能让网络尽可能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和生活。
一、随堂练习检测反馈
借助一定的平台反馈,让学生在自我对照和自我排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为他们及时修正学习过程与方法提供必要的帮助。随堂练习检测模式运用,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自我对照学习目标与具体要求的机会。如,在苏教版9年上册的《沁园春·雪》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设置了如下的随堂练习:当堂背诵该词的上阙(本堂课授课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作者在上阙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的随堂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理解情况,一方面,使得学生能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学,给他们提供具体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能使得学生在自我对照检测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主动融入教学过程,深化识记。通过这样的检测,学生也及时修正了自己的问题。
随堂练习的设计,在体现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多凸显差异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能力主动选择,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可采用同桌互问互答、小组互评、集体互动等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检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帮助他们深化理解感知。针对学生在检测中的表现,多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参考答案,帮助他们深化理解感知,增强语文学习的内驱动力。
二、课下网络互动沟通
让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得到延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得他们在有效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相互沟通,更利于活化教学过程。利用互联网的形式进行互动,发挥了现代媒体资源的功效,能有效弥补课堂上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影响,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如,在《藤野先生》教学中,根据阅读主题“恩师是让人永远怀念的”,我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如下资料:有关藤野先生的生平资料;引导学生就藤野先生与《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异同。学生利用QQ群、微信号等方式,互相展示自己搜集的成果,有的同学从弃医从文的角度,搜集了一些研究鲁迅先生的专家学者的相关意见,富有深度和指导性;有的同学从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出发,搜集了当时提及的一些历史事件;有的同学则根据设置内容,搜集了有关藤野先生的相关资料,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予以概述。这些网络互动运用,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探学运用机会,也使得学生在博采众长中获得更多感性认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根据相应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网络交流,利于他们在不断拓宽认知思维和视野的过程中获得深刻感知。围绕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多给他们设计具有导向性的话题,让他们在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强化感知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让他们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相互碰撞思维的灵感,产生耀眼的火花。
三、片段练笔自我反省
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自我反馈,让他们通过片段描写的形式来总结阅读感知和探寻协作技能方法,使他们的自我反省更有意义。借助片段描写来引导学生语言表达,让他们在反复训练和认真总结中反思学习过程,找出自己的盲区和不足,帮助他们在主动有的放矢训练中强化认知,更利于他们主动、接受。片段练笔,能使得学生有了不同的展现机会,让他们的智慧结晶更加闪亮。
如,在学习了《孔乙己》后,学生对孔先生所遭受的待遇都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想法,特别是作者在描述孔乙己的外貌、动作、神情中更是值得借鉴学习。于是,我要求学生围绕孔乙己的生活事例进行想象,建议他们运用时空穿越的形式与孔乙己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并通过一定的形式予以描写。有的同学根据孔乙己所穿的长袍,做了这样的描述:长袍更脏了,甚至有一些血迹,上面的灰已经很厚了,仿佛一张硬纸板;有的同学认为,当孔乙己听别人说他不识字时,更是露出不悦,眼睛斜视对方,好像在说“不识字么?要不咱俩来比一比”;有的同学以口语描述为起点,“不值得一提,不可理论,读书之高,非你辈知也。”等等。
运用片段描写来深化阅读与表达,让学生的认知思维有更多的着力点,更能使得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和多样化的训练题目,引导学生在主动发挥想象思维的基础上主动联想,帮助他们在自我练笔的过程中找到不一样,更使得反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上多点反馈,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查找自身问题和不足,便于他们在主动修正完善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感知。
1 CCD探测器
CCD图像探测器根据光照方式的不同, 分为前照式和背照式两种。前照式CCD的入射光从探测器的正面入射。由于表面保护膜、多晶硅电极和栅极氧化膜的吸收作用, 紫外 (UV) 波段量子效率极低 (几乎不响应) 。而减薄背照式CCD从背面直接照射半导体材料, 避免了多晶硅吸收问题, 能够有效地增加低于0.6μm波长的量子效率, 使探测器的响应波段带宽和灵敏度的提高都有了较好的改善[2]。
经过系统的需求分析, 在众多的高速CCD中选用了规模为680×500的高性能减薄背照式面阵帧转移CCD探测器, 它具有高速、高量子效率、宽响应波段等特点[3], 适用于视频系统。CCD探测器内部集成了一级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热电制冷器 (TEC, thermo-electric cooler) 用于温度控制, 无需外接制冷器, 在室温条件下可以工作在-10℃ (一般情况下) , 以保证探测器工作的良好性能。探测器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2 前端获取技术
CCD探测器的前端获取电路技术主要包括5个模块:偏置电源、驱动电路、CCD信号输出调理、相关双采样和模/数转换和TEC温度控制。
2.1 驱动电路技术
要驱动并获取CCD的视频信号, 必须了解探测器的工作原理。面阵帧转移CCD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 光积分阶段, 电子快门打开, 成像区曝光, 光敏像元收集产生的光电荷。 (2) 垂直转移阶段 (又称为帧转移阶段) , 电子快门关闭后 (曝光结束) , 光敏区 (成像区) 的电荷在垂直转移信号的作用下, 逐行转移到存储区。 (3) 水平转移并串行读出阶段 (又称为行转移和行读出阶段) , 在垂直转移驱动信号的作用下, 存储区的信号 (一行像元电荷) 转移到水平寄存器中, 水平转移驱动信号使水平寄存器中像元电荷逐个转移到输出放大器中串行读出, 此时电荷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CCD驱动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4]: (1) 每路驱动信号必须满足数据手册规定的高低电平和边沿时间要求, 并保证驱动能力足够强; (2) 各个驱动信号之间满足帧转移面阵CCD所需的相位要求。
文中采用的视频级CCD是一个二相帧转移面阵CCD, 其驱动信号包括成像区信号P1VI, P2VI;垂直转移驱动信号P1VS, P2VS;水平驱动信号P1H, P2H;整个驱动时序如图1。
CCD内部有分布电容和分布电阻的存在, 在电荷转移的过程中, 分布电容容易形成交流负载, 根据电容的伏安关系:可知, 当忽略信号反射等其他因素, 信号的驱动电流与引脚的等效电容负载成正比, 电压差dv成正比, 与信号的上升时间dt成反比。根据CCD探测器的说明文档, CCD栅极两端电压分别为+6 V, -8 V, 计算出各路信号所需驱动电流如表2。
从表2中可知, 成像区垂直转移时序需要的驱动电流最大电流为2.1 A, 由FPGA产生的逻辑时序信号的驱动能力不够, 而且一般的逻辑时序信号的电压值也不满足CCD双极性栅极的幅值要求。Intersil公司推出的EL7156是一款常用的高速CCD驱动器, 响应驱动时钟可达40 MHz, 容性负载为2 000 p F时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为15 ns, 3.5 A的峰值电流, 输出电压为4.5~18 V[5]。EL7156的驱动能力能满足本文中CCD探测器的要求;但CCD栅极端接电压为+6 V和-8 V, 故EL7156的输出信号需进行电平搬移;采用的是电容交流耦合结合二极管钳位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对电平进行了搬移, 而且能减小了信号的抖动和过冲, 如图2。C1、C2为滤波电容, R1电阻限制OE管脚电流, 从FP-GA产生的逻辑时序信号经过EL7156芯片后, 电平从0~3.3 V转变为0~VDRI, 经过电容C3交流耦合、VBAIS电平和二极管D1的共同作用, CCD的时序信号电平范围变为-8 V~6 V。为保证较大的时间常数, 电容C3和电阻R3的取值要合适。RC取值不能太小, 交流耦合的时间常数要大于驱动波形的最低频率成分, 不然信号电平会出现衰减现象。R值不能取太大, 否则输出电平会拉低。电阻R4的作用是串行匹配, 防止过冲。由于EL7156是反相器, 所以FPGA产生的时序相位应与CCD所需的时序信号相反。
对于功率放大电路, 电压瞬变很大, 电容负载导致瞬时电流很大, 传输线上分布电感的影响不能忽视, 驱动芯片输出的信号在高低电平跳变时有较大的振铃。在电路布线时, 驱动器输出信号与相应的CCD探测器管脚的距离应尽量小以减少传输线的寄生电感, 在负载端端接合适大小的电容可减弱振铃现象。为了减小信号返回回路的路径长度, 尽量采用完整的地参考平面。
系统采用24 V与+15 V、-15 V供电, 使用National Semiconductor公司的LM317与LM337芯片作为电压转换芯片。LM317与LM337是可调LDO稳压器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 具有纹波小, 线性度高等特点。通过调节芯片外接电阻的阻值获得前端电路工作所需的电源电压, 包括探测器的工作电压 (复位电压、输出门电压、输出晶体管漏极电压) , 功率放大电压VDRI和VBIAS, 运算放大器电压+5 V, -5 V。
2.2 CCD信号输出调理技术
CCD经输出放大器输出的信号带负载能力很弱, 需在CCD输出端接入射极跟随电路, 此电路将读出的视频信号跟随读取并驱动下级电路进行处理, 同时也保护了CCD探测器的输出电路。从CCD说明文档中得知, CCD满阱容量为130 ke-, 转换增益为2.0μV, 经计算CCD饱和输出电压为0.26 V。视频信号的峰值较小, 需要前置放大器对其进行放大。见图3。运放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 输入阻抗特性;2) 工作电压;3) 增益带宽;4) 电压摆率;5) 信号建立时间。根据CCD输出信号的特性, 选用的输出放大器为ADI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速电流反馈放大器AD8011, 工作电压为+5 V或±5V, 电压噪声谱密度为2 n V/Hz1/2 (10 k Hz) , 带宽为300 MHz (增益为1) , 电压摆率2 000 V/μs, 29ns的建立时间为1%[6]。
2.3 相关双采样和模/数转换 (A/D转换) 技术
光信号经过光学系统后聚焦到CCD探测器的光敏面上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荷信号, 通过输出放大器将电荷信号转换为模拟视频信号。模拟视频信号必须经过模数转换才能做后期的数字处理与显示。CCD输出的视频信号包含暗电流噪声、输出放大器产生的复位噪声等, 其中复位噪声是影响视频信号信噪比的主要因素。相关双采样是信号处理电路的关键, 对复位噪声和参考电平的变化可用相关特性加以抑制, 通常可以将噪声降低一个数量级[7]。CCD输出信号的每个像元周期根据时间顺序分为3个部分:复位电平、浮置栅电平和视频电平。相关双采样的基本原理是对一个信号进行两次采样, 第一次在浮置栅电平上采样, 第二次在视频信号上采样, 两次采样结果相减得到有效视频信号, 原理如图4。本文中采用的是ADI公司的AD9845B专用AD芯片, 它只需3 V供电, 功耗仅153 m W, 内含最高30MSPS的相关双采样 (CDS) 电路、像素增益放大器 (Px GA)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VGA) 、12位高精度的最高采样率为30MSPS的A/D转换器, 差分非线性低于0.5LSB。AD9845B芯片的像素增益放大器Px GA可以针对单个像素提供单独增益调整, 可同时提供对弱信号进行放大, 对强信号进行缩小, 增益范围为-2.5 d B~+9.5 d B。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VGA) 的增益范围为2 d B~36 d B[8]。
2.4 TEC温度控制技术
CCD探测器的工作温度会影响探测器的性能, 当CCD探测器工作温度增加5~7℃时, 暗电流几乎增加一倍[2]。为了提高系统的灵敏度和成像质量, 必须为探测器提供一个稳定的最佳工作环境。在CCD芯片内部集成了一个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用于感知探测器的工作温度, 通过TEC制冷器设定和控制温度。
ADI公司推出的ADN8830是一种具有高性能的集成TEC控制器, 芯片面积小, 具有温控失效告警功能, 能长期温控, 温度稳定性达±0.01℃[9]。ADN8830功能模块如图5。
在CCD内部集成的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 在外界偏压的作用下阻值转变为电压值作为ADN8830的输入, 随着工作温度的变化热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 输入电压也随之改变, 在ADN8830中与设定温度对应的参考电压通过运算放大器进行比较, 产生偏差电压。将压差输入PID补偿网络控制PWM波驱动外部MOSFET管通断, 由此控制TEC两端电流, 从而控制探测器的工作温度。
3 FPGA程序设计
设计中采用Altera公司推出的FPGA芯片EP3C40F484作为硬件平台, QUARTUSII9.0作为软件平台, 产生CCD探测器驱动所需的逻辑时序及AD配置时序。系统外部输入时钟为40 MHz, 探测器的读出频率为10 MHz。从CCD的工作原理可知, FPGA程序设计模块如图6。在图像读出之前先进行一次垂直转移, 将感光区的剩余电荷清除, 然后进行光积分, 光积分结束后进行正常CCD图像信息读出时序。利用QUARTUS II9.0软件平台中的时序仿真工具对各个模块时序信号进行仿真, 结果见图7A、图7B、图7C, 由于CCD驱动芯片EL7156的反相作用, FPGA产生的各路逻辑时序信号均进行了反相操作。
4 实验结果
系统设计完成后, 由示波器测试各路驱动信号, 所得到的波形和仿真的波形一致且稳定。如图8A, 图8B, 图8C,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中设计的驱动电路满足面阵帧转移CCD视频驱动的要求。
5 结论
对于视频应用的大规模的CCD系统, 高频工作速率会增加系统噪声。本文针对CCD的视频应用, 通过合理的前端获取电路技术设计, 有效抑制高速系统噪声, 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稳定性好的特点。该设计方法对同类型CCD探测技术的应用也具有参考价值。同时, 前端获取电路的设计也是为进一步图像信息处理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慧鑫, 王炳健, 刘上乾.红外焦平面器件脉冲驱动电路的小型化设计.红外技术, 2002;24 (5) :34—36
[2] Holst G C.CCD arrays, cameras and display, Second edition, 1998—04
[3] HAMAMATSU CCD area image sensor datasheet, 2009:1—8
[4] 程鹏飞, 顾明剑, 王模昌.基于FPGA的帧转移面阵CCD驱动电路设计.红外技术, 2006;28 (9) :519—522
[5] Intersil Americas Inc.Intersil EL7156 datasheet, 2003:1—8
[6] Analog Devices, 300 MHz, 1 mA current feedback aplifier.AD8011, 2000:1—16
[7] 黄星, 尹达一, 钱炜峰.低噪声CCD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技术研究.激光与红外, 2010;40 (6) :639—643
[8] Analog Devices, Complete 12—Bit 30MSPS CCD Signal Processor AD9845B, 2006:1—24
【[信息技术《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_教案06-10
信息化时代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探究06-14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06-25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反思09-2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09-21
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06-11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10-13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的论文09-14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