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感悟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感悟(精选8篇)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感悟 篇1

问明“怠”因 对症下药 ■ 小 慧

教书的倦怠,大致出现在两年或三年后,这时正好是一个新教师开始感觉不再“新”的时候,自觉该遇到的“事”都遇到过了,该学会的东西也都学会了,教育教学过程不再有新鲜感,整日里重复着“备课、上课、批作业、订正、辅导”之中。当一个人感觉在机械重复做事时,倦怠就不可避免。这时,继续工作惟一的支撑点就是为了生活。

然而,各人产生倦怠的原因并不相同,要解决倦怠问题必须各自反省,搞清产生倦怠的原因。方法很简单,只有弄清是什么让你觉得最烦的,这烦恼事就是造成倦怠的最大原因,排除它,我们就能会再生新意,又会充满激情。

笔者也曾倦怠过,那段时间觉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颇高,周围教师中差不多无人能比了?该得的奖都拿过、又被评为“准”名师?,失去了追求的目标和希望。那时,感觉天天都在机械重复,完成日常事务后,就是聊天、看电视和玩,寻找消遣,直至有一天在媒体上读到孙维刚老师的事迹后,被他的成就深深触动,他的七个月教学胜过别人的三年教学成绩让我一下子惊醒。山外有山楼外楼,在孙维刚面前顿觉自己“渺小”,从此,我又有了追求:我要成为一名高效教学能手。

后来,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我不断学习和实践,每一个小进步都会由衷地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想多了,自然有成绩,有了成绩自然就想写下来,写多了就成了一个写手。文章的多发又进一步地促进我向更高层次攀登。

一直以来,我为此努力,为此奋斗,不知疲倦,不敢懈怠,相信小成功的累积便是大成功。(作者单位系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中)

关爱学生,幸福自己 ■ 李瑞婷

优秀教师,之所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希望,感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他们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自己主要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从工作中获得乐而忘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做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感,获得幸福感,就要学会关爱自己的学生,使自己在关爱学生中,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快乐与幸福。

关爱学生是对学生的成长寄予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它不同于一般的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而是高于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要关爱学生,就要求我们:经常的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挺身而出。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总之,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与学生同喜,与学生同忧。

当过老师的教育部周济部长曾寄语广大教师:“当老师的,要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最幸福的事情。”的确,只有我们树立了关爱学生的情感和信念,并将其作为一种自觉行动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才能作出优异的成绩,才能为学生所爱戴,才能为社会所称道,才能真正从中体验到做教师的幸福与快乐。(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办李家埠一中)

解决“有心无力” ■ 张秀梅

所谓“有心无力”,是指某些教师虽然有着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热情,事业心也比较强,但是,或因系民办转公办未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或因身处偏僻乡村很难接触新信息、新理念、新经验;或因学校和家庭比较困难,现代教学手段无条件应用,因而功底浅、知识少、能力差。虽然这部分教师主观上有“一腔热血”,但在具体教学上总是“捉襟见肘”,乃至与表扬无缘、奖励无份,成绩上不去。久而久之,棱角磨平,干劲消减,于是自甘平庸,沦为职业倦怠一族。对于这部分“有心无力”者,最好的办法是实施“助力工程”:或通过有关部门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或把这类教师分期分批送出去培训充电,打牢他们的知识基础;或多让他们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教研活动,培养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或有意识地在评先树优中给其一席之地予以激励,使他们通过不断的成功,积小胜为大胜,在自己文化知识、业务能力、理论功底都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重新树立信心,告别平庸,从而消除职业倦怠,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高涨的干劲,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取得思想教学双丰收。(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安丘市贾戈街道中心小学)

读好书 驱倦怠 ■ 刘志祥

做教师久了,特别是教同一个年级、同一门学科久了,往往觉得每天都在做重复性的工作,由于对本门学科比较熟悉,所以觉得没有挑战性了,除了重复性的工作以外,就是倦怠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有句名言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其实,对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方法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教同一课也会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倦怠,其实就是思想停滞的表现。一旦产生倦怠,必须及时警醒自己。这个时候我往往会静下心来,认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一本好书,不断充实自己。读好书,找出自己与名家的不足,改变自己幼稚的想法,提升自己的理念,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的方法。从而在读书中寻找乐趣,寻找幸福,并依靠不断给予我营养的书驱走弥漫在我思想上的倦怠烟雾。(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海安县双溪初中)

警惕:教师职业倦怠 ■ 万安

一、多读书,勤学习,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师不但要加强业务学习,而且还应该博览群书,这样可以净化心灵、开阔心胸。另外,工作之余教师还可以与书画为友、与琴棋为伴、与诗词同行、与音乐共舞。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人,必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二、参加体育活动,解除心理危机。

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一方面因为体育活动能使精力充沛,应付不良心态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用于锻炼的时间“覆盖”了笼罩于压力情境的时间,有效地利用“休闲”机会,可以对问题加以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尝试心理暗示,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当你遇上不遂人愿和力所不及的事时,你要多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像旁观者一样告诉自己:你一定能行,决不能轻言放弃,因为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道,由坚持告终。经常给自己以自信,你一定会心境开阔、精神愉悦!

总之,教师面对职业倦怠,若能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就一定会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和困惑,为自己的心灵撒上和煦的阳光!(作者单位系浙江衢州航埠高级中学)

随遇而安,创造属于自己的乐趣与幸福 ■ 冯贻联

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职业倦怠表面上看主要是因为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与烦躁。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问题。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活,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的做人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小得小失。俗语说得好:“知足者常乐”、“心静自然凉”。

学会体验“过程”的快乐。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们的生活是有些重复,但这重复之中也有着许多的变化,我们应当学会优化并体验这个“过程”中的快乐。学生的学业进步了,有自己的功劳,不管进步是大还是小,我们都应当并且让学生意识到,一起享用这成果;师生间、同事间的关系拉近了、融洽了、密切了,自己应该为自己的努力高兴,与学生、与同事共同庆贺这成功。有位哲学家警示世人,铲除杂草的最佳方法是在那里种上庄稼。我们种下轻松快乐的“庄稼”,还会怕厌倦悲观的“杂草”?(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邹城市太平中学)学会理性妥协 ■ 侯法美

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想让自己工作干得出色,但结果并不总随人愿,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过,对自己和他人都问心无愧,又何必自寻烦恼?因此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难道不好吗?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为了给人生航程“清淤”导航,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教师,您不妨学会理性的妥协。(作者单位系山东寿光台头一中)

寻找成功感 ■ 余 俊

一是要调整心态,克服自卑与自傲心理。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大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能改变得到。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你要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为党为人民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

二是要有兴趣。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中你又有什么可能倦怠呢。(作者单位系广东中山火炬开发区第三小学)

人文关怀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 ■ 宋晓燕

一、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挫折教育。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两只羔羊喂养在相同的环境下,只是一只与狼相隔咫尺,这只羊在诚惶诚恐中不思进食,很快死去,而另一只则茁壮成长。这个实验启示我们:人的情绪对其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特征形成了教师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都较强的心理特征。每逢考试结束,学校都会进行总结,奖优罚劣。对于考得差的学生,教师一般都以鼓励为主,批评辅之,惟恐刺伤他们受伤的心。而教师也是凡人,因此,学校领导对考试失利的教师也应该进行挫折教育,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快从自责、痛苦中摆脱出来,重新找到自信,全身心、高效率、更有针对性地投入工作。

二、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日常管理。青年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多发群体。所以管理者应从小事、从细微处关心他们。牟平一中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作为省级规范化学校,该校的年轻教师来自五湖四海。每逢中秋、元旦等节日,学校都要宴请青年教师,主要领导亲自作陪。同时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他们到周围观光、考察,并及时把学校的教育理念灌输给他们,从而使青年教师激发出深厚、稳定的工作热情。(作者单位系山东省牟平一中)

以变克倦 ■ 卓凤强

一、力克机械、重复。机械、重复,不单身体容易劳累,影响到心态,则身心俱疲。年年岁岁生相似,岁岁年年教不同。以变化的准备,迎接变化的学生,我们就多一份有备而来的主动、轻松,少一点被动的叹气、埋怨。

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人活着没有目标,就如航船没有方向。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名师,但就像不可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一样,勤练字总比不练要好。平时多读书看报,对比同龄人,有优越感时会忆及自己的汗水而继续扬鞭;有差距时会心生羡慕或妒忌而督促自己。这样,有目标有行动会时刻带给我们一份活力。

三、培养一点课外兴趣。胡适曾给毕业生开出的防身药“兴趣散”,指一个人应有本职外的兴趣,就可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义。事实上也是这样,下课后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浇浇花,练练字,既放松了身心,又补充了课堂,何乐而不为?可以想像,带着一身的疲倦回到家,什么都不感兴趣的人,身心如何放松?爱因斯坦工余尚且拉小提琴,何况我们一般教师?(作者单位系广东省高州市平山一中)

不断制定小目标,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 ■ 宁 杰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若人生中没有奋斗目标,不管干什么事,时间久了就会不思进取,产生厌倦情绪。因此,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但目标太高了,往往会使人产生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就象登山一样,一步不能从山底登上山顶,如果用沿途的景点来分解漫长的登山路程,这样就可以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自信中逐渐接近山顶。人的奋斗目标的实现也是如此,需要把远大的目标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奋斗目标。

小的奋斗目标仅仅是我们在实现大的目标过程中小小的一步,它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在其中体验到的成功的快乐就成了我们实现下一个新目标的动力。所以,我们就必须把人生奋斗的最终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小目标。虽然大目标看起来遥遥无期,但小目标却是很容易实现的。因此,当我们完成一个小目标后就要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新目标去奋斗,在不断实现小目标的同时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工作着的幸福,从而工作中的倦怠症也会离我们而去。(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寿光市牛头初中)

走进学生中间 ■ 王维梓

那天课间,我在教室中呆坐着,想想生活当中众多的不如意,评职、考核、进修„„越想自己越觉得当老师没劲,肯定我当时的表情很痛苦,不知不觉地泪水也流了下来。

一只轻盈的小手滑过我的面颊,“老师,您怎么哭了?”是我的一个学生。我一愣,慌忙擦去腮边的泪。“我们玩得多快活啊!老师,您也加入我们的游戏吧!您不是常说‘运动使人快乐’吗?来吧,来吧!”没办法,我也参加了进去。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他们围着我,跳啊,唱啊,非常快活,慢慢地我也被他们感染了。不知何时,微笑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我感到一身轻松。

上课了,目送着学生们进入教室,我的心情竟变得非常愉快„„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感悟 篇2

数据固然有些呆板, 但引人深思。作为学校管理者, 也经常听到身边同事的抱怨。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 老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工作没有了积极性, 对学生没有了耐心, 备课、考试也不再追求“完美”……这已经成了许多一线教师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按照心理学解释,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所表现出的个体化的认知及情感的消极反应。曾经有调查显示, 北京市80%以上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 75%以上的中小学教师都想改行。在北京尚且如此, 别的地方更是可想而知。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现象, 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

民族的兴旺在教育, 教育的兴衰在教师。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 提升职业幸福感, 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师为什么会感觉压力很大?为什么部分教师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和幸福感的缺失?大家都在分析它的成因:工作压力大, 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 社会地位不高;教育对象复杂;应试体制的束缚等原因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共识。辛苦、压力、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确实可以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但任何事物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回溯历史, 大教育家孔子, 一生致力于讲学授业;孟子也曾高呼“君子有三乐,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为其一乐”;朱熹在岳麓书院招徒讲学, 质疑问难;历朝历代, 以传道授业为乐者不计其数。回首现当代, 张伯苓在半个世纪里, 从开办“家馆”开始, 一步一步办起了南开小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中学、南开大学……陶行知坚持“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是真正懂得教师职业幸福的人。我们不难发现, 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似乎并不完全源自物质的丰裕、社会地位的提高。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被誉为中国当代实践性的教育家, 他头上的光环无数, 但始终未脱离教育一线, 他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时, 还继续兼一个班的语文课。是什么鼓励着他在教育的一线奋斗, 是职业的幸福感。

实践证明, 一个教师没有幸福感, 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不仅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 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积极心态的阳光学生。如何让教师充分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已成为学校乃至社会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2014 年9 月9 日上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强调“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 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习近平说,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习近平号召广大教师做“四有”好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呢?在习近平看来, 首先, 要有理想信念。其次, 要有道德情操。再次, 要有扎实的学识。最后还要有仁爱之心。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固然有工作压力大, 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 社会地位不高;教育对象复杂;社会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原因,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倦怠与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来自教师自身。有人说, 应试体制下的学生是戴着脚镣跳舞。那么, 应试体制下的教师又何尝不是被捆着双手舞蹈。但我们不能因为体制的不完善就懈怠于自己的工作。教师也要戴着脚镣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最优美的舞姿。

一、理想信念的缺失导致职业倦怠, 教师需要理想的支撑

唐代大诗人韩愈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所说的“道”是为人之道。古人云:“经师易求, 人师难得”。一名优秀的教师, 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 既要精于“授业”“解惑”, 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一位称职的教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 要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华中师大教育学院郭元祥教授《老师的20 项修炼》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从来如此, 也将永远如此, 真正优秀的教师, 是个理想主义者;真正的教育家, 是个理想主义者;真正的教育理论家, 是个理想主义者。因为教育是为理想而生的, 为理想而活的, 教育指向的是未来的事业, 面向未来是教育的基调。的确如此, 做教师, 就要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 做一个追求卓越的完美主义者。当一个教师失去了教育理想, 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的时候, 他就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刻, 这样的教师又怎能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呢?

突然想到一篇散文中的几个句子:教师的幸福首先在于“胸中有梦”, 因为有梦的人生才是幸福且充实的人生, 有梦的人生才是幸福且快乐的人生。对于胸中有梦的教师来说, 教育不是牺牲, 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 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 而是生活的过程。我们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 但它应当犹如百合, 展开是一朵花, 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犹如星辰, 远望像一盏灯, 近看是一团火。在“照亮”学生的过程中, “照亮”自己。

其实, 在一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的同时, 教育队伍中还有另外一个群体, 他们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 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 也成就着自己。他们致力于打造优秀的班级, 追求优秀的教学成绩, 从来没有报怨过。他们不计较金钱的多少, 甚至自己掏钱添置教学用品。他们坚守着几间破旧的教室, 几个孩子, 他们知道教育永远是一种慢的艺术, 是一种等待的艺术, 他们会耐心地为学生规划理想的蓝图。很多时候, 我们在高呼职业倦怠, 却没有意识到, 我们缺的不是金钱, 不是地位, 而是胸中的理想。

苏格拉底说过: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教师只有有了理想信念, 才能真正克服职业倦怠, 提升职业幸福感。

二、道德情操的缺失导致职业倦怠, 教师需要提升道德修养

大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中对教师的道德修养阐述得非常到位:“你们穿什么样的衣服, 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与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 对孩子们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你们的态度神色上的些许变化, 孩子们都能感觉到。你们思想上的一切转变, 无形之中都能影响到孩子, 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道德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具有示范性的教育力量,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孔子说过,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可见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是何其深刻, 何其深远。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高超的教育技能, 在道德修养方面自然要比其他职业要求的更高。

有人说过,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 育人者必先行示范。作为教师, 第一要务是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做到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乐于奉献, 不计名利, 廉洁从教。让自己的灵魂在现实面前保持淡然和冷静, 不为社会生活中的糟粕和庸俗的道德左右, 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坦然地面对学生透亮的眼睛, 不让自己的精神防线在物质利益、个人利益面前出现一丝一毫的裂缝。”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 是四川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悬崖小学的支教老师。他们支教的村子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 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五架木制的云梯, 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 李桂林夫妇坚定地扎下根来, 和学生一起爬天梯, 过悬崖, 每次上学、放学, 他们把孩子们一个个背上、背下, 十九年如一日。而代课教师陆建芬每月仅有200 多元的工资。现实中, 还有许多像谭千秋一样的教师, 当灾难降临时, 面对死亡的威胁, 他们的“本能”却是挺身而出, 以一人之躯, 换回学生的生命;还有“一人撑起瑶家小学”的全国模范教师盘振玉;还有“三十年守候太阳山”的全国模范教师邹有云……

这些教师虽然普普通通, 却犹如璀璨的群星, 闪闪发光。他们凭着一份爱心, 一份责任, 一份追求, 一种精神, 做出了无私无畏、无怨无悔的选择。他们用锲而不舍的追求与坚守成就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也是对教师修养最好的诠释。

教师缺失了道德修养, 无形中也贬低了自己的身份。这样的教师很难获得他人的认可, 他们无法体验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快乐, 久而久之, 教师职业只会让他们感到乏味甚至厌倦, 何来幸福可言?

三、自身学识的欠缺导致职业倦怠,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倘若当教师的, 自己天天去研究, 有所得, 即随时输入于学生, 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 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 固然要学而不厌, 就是当教员的, 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在他看来, 教师只有天天学习, 天天接受再教育, 才能常教常新, 有教学之乐, 而无教学之苦。陶行知每天问自己这样四个问题: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平淡无奇的四句话, 却发人深思。正所谓要想让学生进步, 教师自己要先进步;要想让学生学习, 教师自己要先学习。如果不读书学习, 思想跟不上时代, 只是做到专, 而不能做到博, 课堂就缺少激情。央视百家讲坛短短的四十分钟总是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那些大师们在讲坛上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地讲解历史文化, 深受欢迎。而他们之所以能够赢得尊重, 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的博学。试想, 如果一个老师能像大师一样古今中外, 信手拈来, 那么学生会怎样?教学的效果会怎样?教师自身的感受又会怎样?这样的教师会有职业倦怠感吗?

而很多老师没有读书学习的习惯, 上完课完事,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内容还是那些内容, 熬到退休, 难免出现职业倦怠。甚至一些青年教师, 因为不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 而在教学工作中屡屡挫败, 长此以往, 他们体会到的只能是失败感, 何来幸福可言?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学习, 不断积累, 不断更新, 不断提高,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方能得到课堂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享受, 追求精神之乐, 进而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感。

四、爱心的缺失导致职业倦怠, 教师要富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雷玲在《教师的幸福资本———做成功教师的8种特质》一书中指出, 幸福的资本之一就是做一个有爱心的好老师。育人, 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技能, 更重要的是进行品德教育。教师要懂得用爱心去关怀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 用爱心去浇灌学生的心灵,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一篇文章中这样阐释爱心与教育:“用爱耕耘, 用心收获。因为爱教育, 你才不会计较自己的得失;因为爱教育, 你才不会过多关注自己付出了多少;因为爱教育, 你才不会为了一时的不快而垂头丧气;因为爱教育, 你才会不失时机地创造教育的奇迹;因为爱教育, 你才会时刻收获教育的感动;因为爱教育, 所有的坎坷都像野花般清香, 橄榄般耐人寻味。你不为工资低而烦恼, 你不为学生的调皮伤感情, 你不为领导一时的不公正而闹情绪。”的确如此, 因为爱, 什么困难你都不会在乎;因为爱, 你永远都体验着幸福;因为爱, 所有的阴霾都会一扫而光。

如何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 篇3

一、把脉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为何我激情不再?心理医生汪华认为,对工作或职业形式产生疲倦,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由于工作到一定程度,程式化的默契本身很容易在人类“求新求异”的本能心理需求中被厌倦和抛弃。

人们常说婚姻有“七年之痒”。而不少教师也对工作也发出“七年之痒”的感慨,刚刚踏出校门的激情满怀不知从哪一天起消失在城市的高楼里、马路上,工作的环节既没有新鲜感也没有挑战性,新分配来的大学生取代自己成为学校培养和考查的焦点,而学生却是一届比一届让人生气,于是工作越来越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此时,该怎么办呢?出现症状的人不必因此而背上心理负担,关键在于如何找到痒症的来源并积极去预防和治疗它。在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症“患者”中探访,发现出现职业之“痒”的原因五花八门,

总体归纳大致如下几方面:

1.社会期望过高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和伟大的,然而在当今社会里,价值取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我校学生家长很大一部分是先富起来的农民、个体户、下岗职工、打工者,他们迫切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以获得社会认可或者子女将来能谋到一份好工作。所以,我校90%的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

个人期望值太高,当一个人的梦想放到现实中反差太大,或者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回事,只好失望。

2.舆论压力较大

社会一面赞誉教师的“红烛精神”、“春蚕精神”,一面又要求教师“恪守师道”,若有半点闪失,便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动辄指责教师,有的甚至上访、上诉。教师在一些人的眼里成了嗤之以鼻的嘲讽对象,成了任人宰割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被放逐于尴尬的境地,忍受着多方面的烦扰。

3.经济收入偏低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得教师的经济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同其他吃财政饭的行业相比,教师的收入仍然是偏低的,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持续的物价上涨,使生活在城镇的小学教师入不敷出。而城镇生活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相比之下,低微的经济收入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心理失衡,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心绪不宁。

4.工作强度过大

城镇学校大多是高班额,高班额带来上课管理的高强度,刚开学老师们就哑了嗓子,特别是任教低年级的教师终年声音嘶哑。高班额随之带来每天批改作业量大,辅导学生作业时间多。教师扮演多重角色:为了学生安全,教师要带班开餐,扮演“食堂协管员”;学校中心活动多,教师要组织每天的晨检,督促每天的卫生,扮演“校园清道夫”——还有带班放学,应付各级领导的检查、评比等等,都让教师心理不堪重负。

能力有限,压力太大。就好比一个人老是跳着才能拿到东西,那么他很容易就会劳累。

5.评价标准偏颇

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上级主管部门考查我们教师的方式依然是考试,想要学生取得好成绩,就要进行应试教育。所以,我们城镇学校仍同大多数学校一样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至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健康人格的培养等则很难进入评估体系。单调的评价标准造成教师间的不良竞争,影响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教学评价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占大部分比重,教师自身的发展程度评定只占很小一部分。这种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外部评价方式,不同程度湮没了教师职业自主性,使教师合理的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倦怠。

缺乏工作自主、人际关系疏离、强烈认为组织待遇不公或是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和,都会变相引发职业倦怠症。

很多教师对于职业倦怠症往往故意视而不见,以为像感冒一样能不药而愈。事实上,不找出真正原因,往往会让自己愈来愈不快乐,严重的话也许会陷入难以自拔的忧郁症中。

二、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一)正确分析,自我调节。

在学校教育情境下,教师通过有效的心理训练,找到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技能,学会应对压力,学会调控自身的心理状态,以保持心理健康,促进心理成长,达到防止职业倦怠之目的。

1.不妨来点阿Q精神胜利法。例如,在你三令五申的情况下,有个学生又违反纪律被学校领导抓住了,这本是件令人恼火的事情,有时甚至产生“这个班主任不干了,随他们去吧”的念头。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用“阿Q精神胜利法”想一想:正是由于孩子们自制力差才需要我们去教育啊,学生违反了纪律说明我们的工作还不到位。这样一想,就把产生倦怠情绪的消极因素转化成了产生工作积极性的积极因素。

2.不要太在意领导。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要老是看领导的脸色行事,在工作中只要你自己觉得我干得不错就行了,不要老是认为如果哪个方面工作完成得不漂亮,领导会怎么来看待我,对我会有怎么样的评价等。越这样想,工作就越没有劲,老是觉得领导对自己不公。把领导抛开不管,或把他们当一般的同事来看待,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领导也未必就那样去想,只是你自己多虑了。

3.找个清净的地方静养一下。在喧嚣的尘世中,若遇到不顺心的事便会看到什么都不顺眼,干着什么都不顺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极易产生倦怠情绪,这时就需要找个清净的地方静静地呆上一段时间,等这种烦躁的情绪平静下来,新的一天又重新开始了。

4.找家人和知己多交流一下。当心中有了疙瘩后就会以消极的态度来应付工作,从而产生倦怠症,它闷在心中越久,产生的消极作用就越大。这时就需要与家人或知己交流一下,发泄出心中的郁闷,让他们安慰一下自己,你就会重新找到工作中的乐趣。

5.找出原因所在。工作中出现了倦怠情绪,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地反思一下,找出其原因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寻求解决的办法。

(二)在读书中充实自己,在科研中激励自己

1.在读书中充实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过程实际就是自我培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能力得到提升。通过与名人对话,了解自身的差距,从而激发自己向上发展的动力。通过品读美文,多沾书气,多闻书香,成为与书为友的“书虫”。通过与思想家、哲学家辨认,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做到物我两忘,才能忘却工作中的种种不快,才能愉悦身心,积极向上。这样通过读书,让我们的教师远离功利主义的温床,做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通过读书,使教师有了“文气”,“底气”,“静气”。

2.在科研中激励自己。教学科研是激励教师自我发展的永不衰竭的动力源泉。教育科研不仅仅是口号,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这就要求我们多读多写,还要会读会写。这一过程是水到渠成的过程,是“慢功”,更是“内功”。它要求我们平时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感悟、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操练,将枯燥化解为充实,将单调化解为快乐。

(三)多给自己一点爱

1.教研上,给自己一点期待。倦怠是由于工作的被动,缺乏新鲜感、成就感。尽管上级要求很严,管得很死,可每堂课都得自己上,每项工作都得自己做,这就不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些探索和创新。自己完全可以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研究课题或方向,使自己有个期待,有个理想。人,最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不能有所期待。若能有些成就,如论文发表、成果显著,就会觉得有意义了。

2.生活上,给自己一点色彩。教师的工作循环往复,单调贫乏,容易使人倦怠。其实,完全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多些色彩,如有个读书计划、写作计划、短程旅游打算、与同事和亲戚安排个野餐或钓鱼活动等等,都会使生活有些味道。

3.精神上,给自己一点忍耐。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如意时,不能爆发。在自己即将“火山爆发”时,提醒自己:忍耐,再忍耐。忍耐是一种风范、一种胸怀,忍一时,峰回路转;耐一刻,天高海阔。说不定就在忍耐中会出现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境界。给自己一点爱,这是一种生活技巧、一种人生智慧。当别人不能给予自己关爱时,就自己给自己一点爱。

每个人都曾倦怠过,有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颇高,周围教师中差不多无人能比了?该得的奖都拿过、又被评为“准”名师,失去了追求的目标和希望。那时,感觉天天都在机械重复,完成日常事务后,就是聊天、看电视和玩,寻找消遣,直至有一天在媒体上读到孙维刚老师的事迹后,被他的成就深深触动,他的七个月教学胜过别人的三年教学成绩让我一下子惊醒。山外有山楼外楼,在孙维刚面前顿觉自己“渺小”,从此,我又有了追求:我要成为一名高效教学能手。

后来,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我不断学习和实践,每一个小进步都会由衷地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想多了,自然有成绩,有了成绩自然就想写下来,写多了就成了一个写手。文章的多发又进一步地促进我向更高层次攀登。

一直以来,我为此努力,为此奋斗,不知疲倦,不敢懈怠,相信小成功的累积便是大成功。在探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尽管教师人群因为其工作性质的原因容易导致职业倦怠,但是我们也看到,仍有大量活跃于一线的教师从教育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就需要。

另外,这些教师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心态积极。因为心态积极,所以总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因为心态积极,所以总能战胜暂时的挫折和抑郁。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克服 篇4

【摘要】

教师职业倦怠正逐渐从个人问题延伸为群体与制度问题,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因素,在于对教师个体需要,尤其是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的忽视。为了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为了激发教师的职业动机,既要关注教师的个体需要,也要利用工作本身来满足教师的职业追求。【关键词】 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是一种伸缩性很强的内在潜能,只有将这种内在潜能充分地转 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时,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种转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无疑它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黑洞,像一只蛀虫一样在慢慢地蚕食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教师的内在潜能难以充分发挥,最后引起教育质量的下降。因此,采取有效途径堵塞这种教育中的黑洞,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什么是职业倦怠

激发和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并将活动导向某种目标的行为背后存在着一种动力,心理学上称之为动机,动机具有激发、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产生于需要,并和人的兴趣、价值观、抱负水平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当动机消失,为之所推动的行为就会自然消失。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惫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在许多方面,如躯体、智力、社会、心理等方面。总之,职业倦怠具有以下特质:(1)倾向于极端;(2)反应出负向、消极的心境和态度;(3)广泛涉及整个人的各个方面。

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应激情境,教师所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个体,他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照顾学生,并处理许多与教学无关的事物,同时还要面对家长的过度要求,教师本身常常处于压力的状态下。这种现象可能耗损教师的工作士气和情绪,因而导致教师心身的倦怠。

在教学领域,国外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国际研究,虽然不同的研究者给教师倦怠所下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所有的研究者都表明,教师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反应。一般都同意教师经历着倦怠的三种心理反应。首先,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情绪上耗竭的教师常常表现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为对学生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第二,人格丧失。人格丧失一般表现为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来表现出来。例如,教师减少与学生接触,从身体距离上远离学生,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取贬损性的称呼、外号,或给学生贴标签,这些都是性格解体的标志。第三,降低成就感。教师的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反馈时,就不再做出努力了。教师一旦经历这三方面的过程,就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在生活方面体现出了失败感,这就是社会心理学称之为“习得性无助”。教师倦怠的结果,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他们的工作都有许多消极不利的影响。体验倦怠的教师很可能个人生活质量下降、常旷工、工作不求进取、耗费大量时间寻求新工作。

在健康方面,倦怠的教师也有许多表现,如身体不适、失眠等。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便是教师倦怠结果的最终受害者。一般地认为,教师在开始时,工作都是热情与奉献的,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并产生个人满足感。由于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困难、个人问题及个人性格的脆弱性,加上社会压力与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产生的挫折感,促使教师对工作成就的可能性进行重新评价。教育人的这种工作具有结果上的不可确定性及效果上的不显著性。工作投入越少,实际回报越低,结果引起人们试图权衡工作投入与可能回报之间的关系。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上的要求开始减少,心情愈加烦躁,再加上班级更加混乱,学生对教师关注的减少,家长的要求增多,领导的关心不够,同事的支持不多,等等。这种情况下教师容易引起愤怒,变得不具耐心。随着情况的恶化,个人一旦有放弃教师这个职业的想法,此时,工作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工资就成为维持勉强上班的唯一动机了。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职业因素 1.称誉与现实的反差

教师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今天,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没有科技不行,没有教师 的劳动更不行。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我国 也不例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教师节”的确立、《纲要》和《教师 法》的颁布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教师也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辛勤的园丁”、“人之楷模”等。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地区,由于一些人,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干部,还存在轻视知识分子(尤其轻视小学教师)的种种偏见,对教师的物质文化生活漠不关心,对教师生活中存在 的住房难、婚恋难、办事难、子女就业难等问题不给予解决;有的人等级、权力观念严重,鄙夷教师职业,轻 视教师的劳动,甚至发展到殴打、谩骂教师。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一直渴望自己的职业与角色活动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赞誉,以维护他们尊严。但是一 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们对他们及该职业的态度与他们所渴望的职业地位和角色形象很不一致时,就会产 生一种“屈尊感”和“失落感”,他们为自己的职业不能给自己带来光荣而烦恼。处理不当就会对教育工作失 去兴趣和动机。

2.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报酬的背离

对任何社会职业来说,它的劳动价值决定其劳动报酬。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价值和进步作用,决定了教 师及其职业劳动应当具有较高的劳动报酬与经济待遇。据资料表明:我国教师月资平均水平排列在国民经济十二个行业职工中倒数第三,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教师工资收入只是同档次发展中国家的四分之一。面对这种不合理的“脑体倒挂”现实,教师们就会产生“不患寡而患不公”等愤懑心理。加之商品经济的核心是等价交 换,劳动分配原则是按劳付酬,经济待遇低,就意味着没本事、无贡献。这样教师就会因自己的劳动价值与劳 动报酬的严重背离,心理矛盾加剧,最终导致职业倦怠。3.职业工作强度大

据1993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拥有中小学教师887.14万人,中小学生17979.38万人,师生比为1:20.6,明显低于世界上教育发达的国家。加之我国教育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短缺,致使教师的劳动强度增大。

教师的超负荷运转使他们没有任何的喘息机会,又由于追求升学率的缘故,他们不得不整天为提高学生考 试分数而犯愁。这一点在毕业班任课的教师中特别严重。况且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 性,工作时需要身心的极大投入。因此教师工作时更容易比别人发生职业倦怠。目前,我国教师的身体健康状 况普遍欠佳,与职业倦怠也有关系。4.职业工作的低创造性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繁杂纷乱的教育内容,瞬间即变的教育环境,他们必须充分地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发挥,才能胜任教育这一工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工作缺乏应有的创造性,教师的创造也受种种因素的制约。

教与学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种能动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的教育与教学应有较高的创造性。而在教学实际中,有许多原因限制了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如,封闭的教育系统,使学校教育只注重对学生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再如,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拼命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的压力导致了教师身心的疲惫状态。

5.现代教育高要求与教师个人素质偏低的矛盾。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教育不但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 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从1993年 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看,我国教师的素质令人堪忧。截至1993年底,我国还有15.3%的小学教师、40.5%的中学教师、48.9%的高中教师学历未过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国家教委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具 有相应的学历,即高中为大学本科、初中为大专、小学为中专)且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 式落后。

以低素质的教师去应付现代化教育,其结果不难想象。虽然他们在责任心和道义感的驱使下,尽职尽责,但由于个人素质较低,在工作中还是有诸多问题难以解决。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在心理上承受难以负载的压力,以致于产生许多心理焦虑和挫折感,失去工作信心。

6.自我抱负水平过高与工作准备不足之间的矛盾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工作完成的好坏,不但和教师的德才学识有关系,而且还和学生素 质、社会环境、教育条件等诸因素有关系。如果教师在工作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急于实现自己的抱负,由于其 它因素的干扰,常常会导致挫折感的产生。

一个人的心理上是否体验到挫折感,与他的抱负水平有密切关系。如果自我抱负水平过高,失败的机会则 愈多,则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抱负水平的适合与否,与工作准备的程度密切相关。准备充足,抱负水平实现 的可能性则愈大,抱负水平便适合;准备不足,抱负水平实现的可能性则愈小,抱负水平便不适合(过高)。总之,由抱负水平过高和工作准备不足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挫折感的产生,同挫折带来的行为心理变化可导 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7.角色的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冲突

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如果教师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顺利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单就教师的职业角色来说,就有多种,如: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朋友与知已、心理治疗工作者等等。因此,教师在各种不同的人们心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出现角色冲突及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二)工作环境

1.教学情境。1979年,美国教育协会(NEA)的民意测验发现:接受调查的3/4教师认为,纪律问题对他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管理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原因。目前,学生的问题行为日益严重,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的问题。教师工作的评价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如以各种“率”作检验教师的标准,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不科学、奖励与批评机制不建全,各种考核、评比增多,等等,也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

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在学校环境中,教师是人际关系网的一个结。比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如果教师在这个关系网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就会使教师心力交瘁,导致倦怠的产生。

2.组织气氛。研究显示,缺乏校长的支持乃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教师常抱怨学校领导过于缺乏同情心、孤立、官僚、无效能。有的研究发现,缺乏欣赏与支持性回馈乃是助人工作者的重要压力来源。(三)个人因素

1.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A型人格特征的人较易导致倦怠。A型人格特征表现为极端的挑战性、争强好胜、力求把握环境、时间观念强、急躁等。B型与此相反。研究发现:A型与B型的人在应激反应的多项变量上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在焦虑、疲劳、心理症状、健康指标、角色过度负荷和物质冲突上,A型性格都比较明显,这些表现与倦怠的征兆有很高的相似性。

2.对社会能力的知觉也是影响倦怠的因素。助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如教师、咨询人员等,他们所需具备的能力与一般行业的工作不同。助人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特别需要与人互动的人际关系能力,即所谓社会能力。专业人员倦怠的发生,取决于下列两个原因:①是否能觉察到当事人(clients)的问题因个人的处置而获得显著的改善。②助人目标是否达到。如果专业人员能知觉到当事人,因自己的处置有所改善,则会增加他的胜任感,进而提高其助人的动机。如果预期目标不能达到,专业人员将其全部原因归咎于工作本身,那么就容易产生倦怠,因而降低助人的欲望。由上述理论可知,教师产生倦怠的原因,在于教师能否知觉到学生的问题因其努力获得改善,以及教师协助学生的目标是否达到,如果教师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效果或无法达到目标便容易产生倦怠。例如一个老师在新学年接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班级,开始时立志要把这个班带好,但经过长时间努力以后,无效果或效果不显著,那么教师就容易产生倦怠。

(四)社会因素

教师工作倦怠是个人行为,但造成的原因也与社会因素有关。

1.社会的巨变,使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给人以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于是在选择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痛苦,使情绪发生变化,加上现实中生活条件的不理想,如工资待遇低,住房难、负担重、压力大等矛盾,使教师心理波动较大。

2.群体关系也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教师职业心理。某些教师在群体中与人的关系不够融洽,人际关系紧张,使教师产生压抑感和无归宿感,因此有的教师不能愉快地从事工作。

3.社会支持系统。教师也是人,在遇到困苦时,能得到各种帮助,就能缓解教师的不愉快,减轻工作倦怠感。对教师的帮助应有多种支持形式,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三、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 现代管理学认为: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而是愿望勤劳肯干的。关键是是否给了他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否 满足了他合理的需要。我认为要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应采取以下措施:

1.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 的社会地位。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无疑,他们也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要想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 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 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 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2.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

需要是一个人产生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是一种主要的个性、心理倾向性,是人的行动积极性的原动力。因此恰当地满足教师合理的需要,是避免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关键。

(1)重视教师的物质需要

为人师表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比较重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然而不能因此而忽视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满足物质需要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的基础,任何人都有这方面的需要,教师也不例外。要满足教师合理的物 质需要,首先要解决教师职业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相背离的问题,使教师的经济收入与职业价值相适应。切实 保证教师的工资按期发放。从而消除教师“不患寡而患不公”等愤懑心理,促使教师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2)引导和发展教师的高层次的需要

那些低层次的物质生活需要,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意因素,而起不到激励人积极性的作用;只有那些较高 层次的精神需要(如:获得尊重的需要、施展才华的需要、个人素质提高的需要等)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激 励因素。因此,学校领导者要想激励教师的积极性,避免职业倦怠,必须建立教师劳动成就测量与评价制度,使教师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劳动成就,满足教师自尊的需要;端正教育思想,变单一升学教育为学生素质教育,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有的放矢,满足教师施展才华和创造才能的需要;注重教师的 培训和提高,给教师个人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满足教师个人素质提高的需要。随着教师需要的不断满足,教 师的积极性也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避免了职业倦怠的产生。

3.切实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工作条件

学校领导首先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会使教师心情舒畅,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其次,学校领导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各种事物,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豁达大度、顽强乐观的精神面对各种社会现实。第三,学校领导要科学地安排好教师的工作,适当控制教师的工作量,帮助教师解决好劳逸结合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减少管理层次,这些都是学校领导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第四,要尽可能地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教师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会使紧张的生活得到调整,不但能消除疲劳,还能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增加生活的乐趣,使身心更加健康。

4.排除教师心理障碍,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障碍往往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时,遇到阻拦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焦虑、沮丧、失意的挫折心理状态。无论是个体的内在因素或外在因素所造成的心理障碍都将影响个体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个体行为的失调。

要想排除教师的心理障碍,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情绪,学校领导者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引导教师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

心理障碍往往源于挫折,挫折是在目标行为受阻时产生的。为防止教师产生心理障碍,学校领导者要积极引导教师确定恰当的目标,并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在工作中尽可能获得成功。(2)注意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

教师健康心理状态是由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熏陶而成的,而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是由学校人际关系构成的。因此,要想使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必须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学校领导者首先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为 教师们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榜样。如:对教师一视同仁,处事公平合理,正直无私,不拉帮结派以营私舞弊等。同时学校领导者还要对教师付出同志式的爱心、诚心、细心与耐心。如:主动了解教师思想动态、业务能 力,及时解决教师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积极分担教师生活中的忧虑与艰辛,并时常为教工之间的业务交往与情感交流铺路搭桥等。

教育科学要加强教师心理研究,因为职业倦怠还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我们不能将心理问题随意混同于思 想问题和社会问题。

排除教师心理障碍,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还需要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

首先,教师个人要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满腔热忱,才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气馁。才能热爱 学生,并从这种爱中得到极大的职业享受。一些优秀教师遇到多种困难,但他们一到学生中间,烦恼、忧虑很 快消散。要让教师明白职业倦怠不但损害了事业,也损害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教师要想做到“乐而为之 ”,必须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这种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来源于教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即要认识 到教师这个职业,从其对社会推动作用这一角度来讲,是一种高尚的事业。教师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认定,是一个教师避免心理障碍、保持最佳心境的思想基础。

其次,教师个人要加强个性修养,努力增强自身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如:增强理智感,克服主观臆断;增强自制力,克服激情性冲动;增强信心,克服自暴自弃等。教师还应注意经常保持乐观自信的健康情绪,作到不多愁善感,不暴怒暴喜等。

5.完善教育领域内部的竞争机制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则。大量事实表明,在社会生活中,完善的竞争机制能激发人无穷无尽的活力。当然,教育领域内的竞争不同于商品经济领域内的竞争,它不是简单的商品生产,而是培养人才的竞争,是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竞争。

在教育领域内部,要确立完善的教育竞争机制,必须有科学的聘任制、考评制和筛选制等配套措施。当这些配套措施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教师的优胜劣汰便成为可能,从而促使教师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其产生奋发向上的强大而又持久的行为动力,有效地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参考文献: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感悟 篇5

做一名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给现代人造成了压力。教师这个职业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之一 ,职业倦怠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普遍存在。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有超过五成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很大或极大的压力。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日益更新的专业知识,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还需要满足国家及社会、家长、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变化,适应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变化。如果教师不能够有效地适应变化,释放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产生职业倦怠。具体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降低成就感。教师的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当发现我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积极反馈时,就不再做出努力了。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耗竭和性格解体,就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使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

(2)情绪耗竭。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常常畏惧早晨去上班,成为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3)性格解体。例如,减少与学生接触,从身体距离上远离学生,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贴标签等。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是由某一件事情造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映过程。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有教师本身的内部原因外,还有社会的、学校的、工作任务、教学对象的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身心摆脱倦怠感,重新找回工作的愉快呢?

(一)正视工作倦怠。

首先要对职业枯竭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应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刺激与干劲,压力是毒药还是良药都在我们自己的一念之间,不妨将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大转变,化消极回避为积极运用,相信压力反而是胜利成功的特效药。

(二)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信念。

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而事实上工作本身又能不能提供自己所需要的这些?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积极方面上来,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三)及时倾诉。

在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把自己心理的症结点说出来,不要闷在心中,关心你的亲友会给你一个恳切的建议,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及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时,不妨求助于领导和同事。另外,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也应及时倾吐,以得到某种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四)锻炼和放松。

注意劳逸结合,足够的睡眠,找理由休息,将闲暇和各种娱乐活动作为工作的必要补充。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持续5到30分钟,就能够换来舒畅而平稳的心情。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有效地降低焦虑和抑郁感。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感悟 篇6

克服职业倦怠,做幸福的老师

主讲人:刘 伟(2017年12月14日)

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转型,使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在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工作热情消退,主动性减弱,心理负担沉重,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职业倦怠严重。如何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快乐教学,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英山教育提出构建快乐教育生态体系,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让教师快乐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层面,本文从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出发,探寻做快乐幸福教师的秘密。

一、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的期望值过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教育改革的深入。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对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比其他职业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教师的个人形象也在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现代人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甚至个人素质都成为对教师工作评价的依据,无形中给教师心理套上了枷锁。

2、工作对象的困扰。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工作对象的灵活性上。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生命,并非教师付出努力和心血就可以见到成效。更何况当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好的学习品质,缺乏 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给教师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3、家长要求的苛刻。

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思想观念是孩子是家长的全部。甚至生命,对孩子的学习则是过分的“关心”。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特点,却对教师要求苛刻,甚至干扰了教师的教育工作。相反,还有一部分家长,只是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情况不闻不问,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与教师很好地配合,在孩子思想或成绩出现问题时,又把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教师, 长期工作在这样的氛围中,何来教师的幸福与快乐。

4、教育职业的独特性。

教师的付出是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的,不仅要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在课堂以外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但心里的工作却很难停下。使教师长期处于精神疲劳状态,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职业荣誉感,教师在身心疲惫的状态下,很容易产职业倦怠。

二、探寻教师快乐教学的秘密

(一)学校层面

1、实施弹性管理,人文管理。

建立科学完备的责任体系,界定教师职责,减轻责任压力。在制度建设的同时,要重视人文关怀, 实行弹性管理,赋予教师更大的自由度,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公平、公正、尊重与肯定,提高工作的成就感。法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宽松和谐、民主自由和“百花齐放”的制度文化环境是老师快乐工作、积极进取的有力保障。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将教师的利益、冷暖放在心上,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形成既有规章的严肃,又有人情的温馨,还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营造和谐的、绿色的、积极向上的大家庭氛围。

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要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通过开展生日祝福、特困救济等暖心工程,使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温暖,提升幸福指数。其次,学校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如文体活动、演讲比赛、茶话会,以及当下比较流行的团队拓展练习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教师对同事、领导和自己的信任度,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相互支持性,给教师平淡枯燥的工作注入快乐的血液,帮助老师放松情绪,释放压力。

3、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不管是新上岗亲年教师还是成熟型教师,学校应该结合不同教师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游戏、个别心理辅导等,及时给心里有困惑的的老师排忧解难,引导教师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增强自信,享受教师的快乐,虽然这在农村教育的发展中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必将纳入教育的常规工作,必将成为老师快乐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改革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获得上级赏识”的潜文化,管理者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教师“争宠”的局面,激化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学校应该应致力于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体系。一是评价手段过程化,改传统的封闭式目标评价为现代的开放式过程评价,把评价作为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 过程,作为教师成长的途径。这样,才能让教师把评价的视点转到自身的教育行为中来,以科学的态度反省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成功,降低工作压力的困扰,有效培养积极进取、不断完善自我的工作态度。二是评价方法制度化,以赏罚分明的制度评价替代管理者的态度式评价,让教师感受到公正与客观,这是避免职业倦怠情感的有效保证。三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即把管理者“一言堂”变成“公众批语”的形式。如学生、家长、管理者、其他教师以及教师自身都可作为评价的主体,把评价的过程变成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这样除了能增强评价的客观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外,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能够增强教师参与管理的“能力感”。

(二)个人层面

1、学会欣赏他人,创造快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老师要学会欣赏别人,给自己一个前进的方向与动力,提高自己,感受教学成长过程中的快乐。

第一,欣赏他人扎实的专业知识。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所谓“学高为师”,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积累和身后的文化积淀,倘若教师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想站稳三尺讲台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奋起直追,并虚心地向他人请教,感受拼搏的快乐。

第二,欣赏他人的教学技能。一个人的教学技能不是一两年就能造就的,是经过无数次的课堂教学,并把课堂中无数的成功以及无数失败的经验教训积累起来,再去粗取精,不断总结,变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技能。身怀教学技能的教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欣赏他们对不同课型有不同的教法,欣赏他们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辅导形式,欣赏他们左右逢源、信手拈来的 解题技巧......学会欣赏别人的教学技能,自己的进步也在悄悄变化着的,这是一件充满快乐的事。

第三,欣赏他人的教学语言。有的老师天生就是一个课堂演讲家,一样的教学内容,经过他们的口,意义就不一样了。学校里的一位王老师,在讲解一篇感人的课文时,她哭了,学生也被感动哭了,她很善于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源,她能洞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她在课堂说的每一句话,声音的抑扬顿挫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都能使学生产生无边的联想。所以向这样语言情感能力强的老师学习,也是以充实自我,获得快乐的方法。

2、塑造阳光心态,品味快乐。

什么是教师的幸福,一个很轻松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因为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但凡优秀的教师都能从教育中品味到快乐、享受到幸福,能在日复一 日看似平常的工作中不断发现新奇,能体会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当老师看到自己的心血在学生身上溶化、萌芽、生长,真是越干越快乐,越干越幸福。他们能对工作保持长久的兴趣,不仅为了生活而工作,更是为了工作而生活,所以成了教师的楷模。我们所工作的农村学校,学生们的基础比较薄弱。同时,在这里就读的学生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要管理好他们是一 件不容易的事,每位老师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工作。有时候觉得当老师很累,每天早上六点出发,一路颠簸来到学校,一直要忙到下午五点,每天忙碌着同样的事情:备课—上课—改作业—备课,关心着同样的话题:学生、教学。时时刻刻都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除此之外,每天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认真准备上课资料,绞尽脑汁地想法子,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课能讲得 丰富多彩一些,希望自己的授课能对学生有更多的启发和帮助,这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回过头,当我在课堂上看到他们求知的目光时,当他们一起亲切地称呼我们老师时,我们感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感觉到自己被需要,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有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要做一名快乐的老师很简单,我们不苛求自己的班级成绩非要年级第一,只要孩子们有进步,我们就知足了!因为我们带着一颗善良、美丽的平常心,因为我们从工作中感悟到了幸福和快乐的真谛。

3、常怀感恩之心,享受快乐。

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多献爱心、多做善事,会使自己幸福感增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在平常的工作中找寻幸福和快乐。

(1)纯真无暇的孩子是你快乐的源泉。虽然他们有时吵吵闹闹,有时不可理喻,他们看见你大发雷霆,会内疚自责, 他们看见你快乐喜悦,会笑逐颜开。他们喜欢围着你叽叽喳喳地说身边的趣事,喜欢聆听你的教诲明白深刻的人生道理,喜欢成为你的知己向你倾吐心中的秘密,喜欢被你爱着宠着哪怕骂着训着只要你不把他放弃。每天面对这么一群纯真的孩子时,感觉到自己的心灵也会受到洗礼后的洁净。你给每位孩子的一点好,他们就会报答你的十倍好。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会让我们有很多的惊喜,快乐无处不在,只要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观察,幸福快乐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2)家庭是你幸福快乐的后盾。家庭是我们教师事业成功的坚强后盾,无论如何,我们都应把自己的丈夫妻子,自己的儿子女儿,放在心灵深处最重要的地方。教师的幸福,倘若建立在牺牲家庭幸福的基础上,就不是完整的幸福。我们追求自己事业的成功,诚然可敬。但是,“没人分享,再多的 成就都不圆满。没人安慰,苦过了还是酸。”当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看到满桌子的饭菜早已准备好的时候,你要学会和你的家人说“谢谢”;当你忙碌了一整天想早点休息,偏偏孩子要缠着你讲故事的时候,你要拿出最大的耐心跟孩子讲;当寒暑假爱人上班你休息的时候,你要把握住这个为家庭弥补和奉献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家庭的幸福是滋润我们心灵的雨露,有了这份幸福,我们才能在教育的路上追寻快乐,不断前进。

(3)健康是你幸福快乐的保障。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的 心灵,我们所有的幸福都只能归零。作为教师,我们身负沉重的责任,有形的无形 的压力,很多情况下是劳心劳力,苦不堪言。我们要学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工作不是生活的全 部,更不是唯一,我们不做“工作狂”。假期里,该出去旅旅游散散心就不要呆家里;空闲的时候听听音乐、唱唱歌、养养花、种种草、看看书、放声笑、伸伸懒腰也是可以愉悦身心的;不要把眼睛紧盯在分数上,为点点差距自责不已,学会 坦然,学会释怀,努力达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的境界,只有身体健康、心灵轻松,快乐才会陪伴你左右,幸福才会长远!

克服职业倦怠 让幸福常驻心间 篇7

一、坚定信念———树立健康幸福观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被认为是辛勤的园丁, 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 我们要对得起这些光荣的称号, 要真正地做到乐教、垂范、求真、拓新, 教师要具备积极的心理和乐观的精神, 要有一颗淡泊恬静的心, 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得与失。教师这一职业的精神实质, 就在于通过辛苦的教学工作, 将学生培养成栋梁之才后, 由于职业生涯的目标与现实生活的统一而产生的心灵与精神上的双重愉悦。这种精神享受远远大于物质回报, 这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没有办法得到的幸福。教师只有充分了解这一精神层面, 就会发现人生处处有惊喜, 有了这种信念, 有了正确的人生观, 就能体会到教师职业带来的幸福的精神享受。

二、改变态度———拥有阳光心情

首先, 要学会为生活中的点滴喝彩。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在工作中多称赞自己, 多奖励自己, 要多注意工作中各种点点滴滴的小细节, 哪怕是小小的一点成绩, 也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肯定, 为自己加油。每一天都当做新的一天来过, 如此一来工作效率自然会提高。教师要关注工作和生活的精彩点, 尽管每天从事的是同一种工作, 也要善于从中找到赏心悦目之处。教师的教学工作, 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言, 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况且所教授的学生也都是有思想的个体, 这是一个动态的、有活力的教学环境。

其次, 要学会丰富自己的生活。教师生活的圈子本来就狭窄, 所以非常有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和文化学识。宽广的文化视野, 可以极大地调节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与情绪。不管工作如何繁忙, 教师都要学会忙里偷闲, 多多参加一些业余活动, 在各种有益身心的业余活动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为枯燥的教学生涯补充生活情趣。如逛书店、穿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吃自己最喜欢的食品、联系老朋友、上网、去体育馆健身、多听听愉快舒缓的音乐、多读书、学会适当放弃、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参加志愿者活动……这些事情都是超低成本的付出, 而且几乎每位教师都可以轻易做到。当做完这些事情的时候, 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 自己心中充溢着满足感和幸福感, 就会精神

在这个世界中偷菜、杀人, 时间长了, 他们认为这些正常了。拿同学12元钱, 虽然不对, 但不一定是刻意所为, 如果上升到理论高度、道德层面, 真是害死人了。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 身上寄予了家族的希望, 在家里很少受父母责骂, 心理比较脆弱, 承受不了错误带来的后果。

在2010年, 班里的班费195元放在教室里丢了, 调查的结果是把目标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 因为放学后他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当我找这个学生谈话时, 他浑身发抖, 说不出话来。

我说:班里丢了班费, 拿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

他说:一定认识到了。

我说:不管钱剩下多少, 只要还回来, 就等于改正错误了。一个人犯了错误, 要勇于承认, 及时改正, 如果不改正, 心理压力很大, 会产生心理阴影, 付出的代价更大。

他说:老师, 不是我拿的。

我一直没说丢钱与他有关, 事后他没有悄悄地把钱还回百倍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而良好的精神状态使教学效率增加, 从而又增加了幸福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可以说是一本万利。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美好的心境对于身体的疲劳与痛苦, 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再次, 教师还要多跟其他人交往、沟通, 不只同别人倾诉自己的心情, 也要倾听他人在工作中的感受和经验, 这样的沟通, 可以帮助教师缓解心理上的倦怠情绪, 重新打起精神, 振作起来。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它可以有效防止事态扩大而加剧矛盾, 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很多事情证明:对他人不存在宽容之心的人, 对自己也会过分苛责。长期苛求别人或者苛责自己, 必会使精神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之中, 这样紧张心理的刺激会影响内分泌功能, 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增加人的紧张心理,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对身心健康百害而无一利。宽容, 意味着有一颗平常心, 不会再患得患失。宽容, 首先包括对自己的宽容。只有对自己宽容的人, 才有可能对别人也宽容。“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教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同事、朋友、家人和自己, 以平静的心积极应对每一个挑战。

此外, 教师要有积极的心态面对新事物。要注意改变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心理, 主动积极地接纳新思想, 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三、提升素质—塑造人格魅力

首先, 教师发自内心地热爱教学工作和自己的学生, 把教学看做自己的人生追求, 当做自觉行为。在教学活动中享受到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的乐趣和塑造人才以及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喜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热爱学生, 才会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成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是教育技巧的顶峰。”教师的爱是学生进步向上的动力,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有了爱, 教师才能产生职业幸福感。

其次,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一个具有良好思想素养的教师会把教育事业看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会对教师职业产生一种自豪感责任感, 牢固树立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以极大的热情积极负责地从事平凡而艰辛的教育工作。凡是用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并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和人生哲学的教师, 一定是对本职业和教学工作充满热爱、诉求和激情的。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上级与同行的积极肯定中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这也是教师幸福感的来源。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蜡炬成灰的执着, 甘为人梯的豪情会铸就明天的辉煌。物质的贫乏可以用精神的富足来填补。物质的光环有散尽之时, 精神的富足却常驻心间。精神是人们在生活中产生追求和拼搏的动力, 一个人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 有了崇高的人生目的和信仰, 即使物质生活条件差一些, 也会苦中有乐, 仍感到生活的意义, 生活的充足, 人生的幸福。

【责编张景贤】

来, 我在班里再没提过此事, 也没和一个学生说过此事。高三毕业时, 这个学生用短信向我承认错误, 他说谈话以后他知道自己错了, 但是没有勇气承认, 钱花了一部分, 没法还了。从那以后, 他再也不敢看我的眼睛, 现在还没有勇气向全班同学道歉。以后一定会找机会向同学道歉, 今生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我想:他只有向同学承认错误, 才会卸下沉重的精神负担, 这就是他没有及时承认错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也许有的教师认为我这样做纵容了学生。试想: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 就认定这个学生拿了钱, 如果他不承认, 我和学生逼迫他承认, 他不仅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还可能物极必反, 引起及其严重的后果, 也可能连高中也念不下来。事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并发誓以后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面对生命、面对尊严, 让我们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吧。

克服职业倦怠,唤醒职业激情 篇8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在走之前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饮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客。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现实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漫不经心地“工作”,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斤斤计较自己是否付出太多,凡事严格区分“公”与“私”之间的界限,对工作一直都抱有“反正这又不是我自己的事”的疲软态度,这种职业倦怠不正是故事中那个老木匠深刻的写照吗?而我们又没有老木匠幸运,是因为我们也许只有及其微小的可能会碰上那样一位宽容的老板,也许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时,正是我们对工作失去价值而成为被工作抛弃的那一类人。

于是,从这样一个故事开始,认真地反思我们对待职业和工作的倦怠态度;把自己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垒起一堵墙,最后能收益的也是你自己呀!在职业中享受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能够得到最大收获的不正是自己吗?于是,心灵深处发出一种声音,我们需要唤醒沉睡的职业激情。你的生活、你的职业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遗,不能抹平更不能重建。智慧的铭牌上写着:“生活和工作都是自己创造的。”

不论是正处于职业生涯上的人,还是停下脚步进行休憩的人,只要是经历过职场,恐怕都有这样的共同体悟:回顾自己的工作生涯,脑海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幅景象,刚从校门走出的那几年,我们就像充满动力的火车头,热情、冲动,把生活理想化。随着时间的慢慢移逝,我们变得沉潜稳重了,对待事情也是观望在前,行动在后,颇有一种“明哲保身”的大智慧;再经历一段日子,我们的热情淡了,冲动再也迈不出步伐了,我们的理想色彩消褪了,就连我们自己的棱角也被磨的圆滑而光洁。

这样一个过程,经历过的人称之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逐渐磨合,他们的理由是,人老了,哪有那么多精力可以折腾、挥霍;正在经历的人彷徨地不知该在自我和现实之中如何选择,他们的理由是,我仿佛迷失了自我,但这样是否会让我更快地融合到社会中间呢?

这样一种职业倦怠,也许是因为压力的巨大;也许是因为迟迟无法进入工作状态;也许是因为重复没有创意的工作过于单调;也许是因为日子一天天继续,总有忙不完的事,却难有新意,难有创造,难有新鲜感……很难从工作中找到自我的价值。

当我们对职业不再兴致勃勃时,倦怠就随之产生了,我们需要为自己做的便是,唤醒职业激情,让工作不再是日复一日的流程重复,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享受和体验。

一个人是因为什么成为大家的?是激情。

一个人是怎样成长为诗人的?也是激情。

能够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是源于对万事万物的一点欣喜和激情,因而才能产生不能自己地深入追寻、探索的冲动。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在他看来,激情是一种力量,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

激情是理想的张扬和体现,折一条柳枝做琴弦,掬一捧秋风当号角,打开天空的帷幕,我们在职业中舞蹈激情来为我们坚持追求。

当你丧失职业激情而变得无比倦怠的时候,不妨从为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开始,目标的达成可以让你重新建立信心;不妨多给自己一些提醒,让自己明确所处的环境和形势;不妨多接受一些挑战,也许困难却是跳跃的创造;不妨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你可以把工作转变得更适合自己。

上一篇:大学教师师风师德学习心得下一篇:脆弱的心声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