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积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世界面积(精选10篇)

世界面积 篇1

中国领土由领陆、领水和领空组成。

1、除了大陆外,沿海岛屿也属于我国领陆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包括数千个岛屿,总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占据全国陆地面积0.8%。

2、领水指的是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及其底土,领水是我国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领水包括了内水和领海两部分,内水指国家领陆内的水域和领海基线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河流及其河口、湖泊、港口、港湾和内海等。

面积和面积单位 篇2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至74页的《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教材简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涂一涂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春天到了,小兔和小猫来到郊外看到了美丽的花田和青草地

他们可高兴啦,小兔沿着青草地走了一周,小猫沿着花田走了一周。课件演示春游情境图小兔和小猫所走的路程,谁的比较长呢——小猫走的比较长。他们走的一样长。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他们都走了一条长、一条宽和一段弧线。(师演示课件)

小兔绕着青草地走了一周,小猫绕着花田走了一周,比较谁走的路程长实际上是比较这两块地周长。我們已经学习了周长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块地的大小。这两块地的大小是一样的吗?哪块地大——不一样,花田的大。师用课件标出两块地的面积。青草地和花田的表面大小叫做这两块地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面积有关的知识。(板书“面积”)【学生通过具体情景深化了“周长”的意义,并体会到面积与周长的区别,为构建“面积”概念做好铺垫】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操作表面感知面积

(1)摸一摸。刚才我们知道了花田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像这样,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请你们拿出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演示和提醒摸的方法。)

你所摸的书的封面的大小叫做什么?接着摸一摸文具盒上表面的大小、桌面的大小……引导学生概括的说:说说你刚才摸到了什么?通过摸一摸,我们感觉到了物体表面的大小。

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你还能说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2)凃一涂。刚才通过摸一摸,我们了解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还有些图形也有大小呢!请你们拿出手中的作业纸,用涂色的方法把它们的面积涂出来。请生上台展示结果,为什么你有的图形没有涂色——因为它没有封口……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大小,只有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才有大小,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3)学生小结面积的定义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凃一涂体会了面积,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总结完后,全班齐读。)【在摸一摸、涂一涂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面积的含义,知道了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图形也有大小。认识了什么样的图形是封闭图形,并理解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面积”的构建是全面的、系统的,清晰的,有助于学生对今后知识的 学习。】

2、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用观察法比较一组面积大小明显的图形面积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同学们来比一比这2个图形面积的大小——长方形的面积大一些。 你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啊,当两个图形的大小差异明显时,可以观察比较谁大谁小。(板书:观察。)

(2)用重叠法比较两个面积接近的三角形。现在你还能一眼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吗——不能那谁能想一个好办法——把它们重叠在一起当2个图形大小相差不大难以观察时,还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板书:重叠)

(3)选用测量标准比较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图形。现在请大家看看这一组图形,通过观察和重叠你能比较出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吗——不能

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一下吗?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借助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学具(介绍工具),来帮助我们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学生小组合作。老师巡视,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3、汇报

世界面积 篇3

么关系?如何计算?

(1)建筑面积

一般定义房屋建筑面积系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的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

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建筑面积之和)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每幢楼内的公用建筑面积,例如大堂、公用楼梯等)组成。(2)使用面积

房屋的使用面积,指房屋单元平面中为生活起居所使用的净面积之和。

计算使用面积时,在1987年实施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中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跃层式住宅中的户内楼梯按自然层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不包含在结构面积内的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内墙面装修厚度均计入使用面积。(3)居住面积

房屋的居住面积是指房屋平面中直接供住户生活使用的居室净面积之和。所谓净面积就是要除去墙、栏等建筑构件所占有的水平面积(即结构面积)。(4)分摊面积

公用建筑面积是指由整幢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幢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是指每套(单元)商品房依法

应当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他们的关系及计算公式: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公用建筑面积=整幢建筑的面积-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已作为独立使用空间(如租售的地下室、车棚、人防工程地下室)的建筑面积 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公用建筑面积/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房屋建筑面积测算的规定

《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2000)(摘要)

一、计算全部建筑面积的范围

1、永久性结构的单层房屋,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多层房屋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

2、房屋内的夹层、插层、技术层及其梯间、电梯间等其高度在2.20m以上部位计算建筑面积。

3、穿过房屋的通道,房屋内的门厅、大厅,均按一层计算面积。门厅、大厅内的回廊部分,层高在2.20m以上的,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4、楼梯间、电梯(观光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等均按房屋自然层计算面积。

5、房屋天面上,属永久性建筑,层高在2.20m以上的楼梯间、水

箱间、电梯机房及斜面结构屋顶高度在2.20m以上的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6、挑楼、全封闭的阳台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7、属永久性结构有上盖的室外楼梯,按各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8、与房屋相连的有柱走廊,两房屋间有上盖和柱的走廊,均按其柱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9、房屋间永久性的封闭的架空通廊,按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10、地下室、半地下室及其相应出入口,层高在2.20m以上的,按其外墙(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保护墙)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11、有柱或有围护结构的门廊、门斗,按其柱或围护结构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12、玻璃幕墙等作为外墙的,按其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13、属永久性建筑有柱的车棚、货棚等按柱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14、依坡地建筑的房屋,利用吊脚做架空层,有围护结构的,按其高度在2.20m以上部位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15、有伸缩缝的房屋,若其与室内相通的,伸缩缝计算建筑面积。

二、计算一半建筑面积的范围

1、与房屋相连有上盖无柱的走廊、檐廊,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算。

2、独立柱、单排柱的门廊、车棚、货棚等属永久性建筑的,按其上盖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算。

3、未封闭的阳台、挑廊,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算。

4、无顶盖的室外楼梯按各层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算。

5、有顶盖不封闭的永久性的架空通廊,按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算。

三、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1、层高小于2.20m以下的夹层、插层、技术层和层高小于2.20m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2、突出房屋墙面的构件、配件、装饰柱、装饰性的玻璃幕墙、垛、勒脚、台阶、无柱雨篷等。

3、房屋之间无上盖的架空通廊。

4、房屋的天面、挑台、天面上的花园、泳池。

5、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安置箱、罐的平台。

6、骑楼、过街楼的底层用作道路街巷通行的部分。

7、利用引桥、高架路、高架桥、路面作为顶盖建造的房屋。

8、活动房屋、临时房屋、简易房屋。

9、独立烟囱、亭、塔、罐、池、地下人防干、支线。

10、与房屋室内不相通的房屋间伸缩缝。成套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共有共用面积分摊

一、成套房屋建筑面积测算

(一)成套房屋的建筑面积

成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

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

(二)套内房屋使用面积

套内房屋使用面积为套内房屋使用空间的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按以下规定计算:

1、套内使用面积为套内卧室、起居室、过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厕所、贮藏室、壁柜等空间面积的总和。

2、套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

3、不包括在结构面积办的套内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

4、内墙面装饰厚度计入使用面积。

(三)套内墙体面积

套内墙体面积是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维护或承重墙体或其他承重支撑体所占的面积,其中各套之间的分隔和套与公共建筑空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等共有墙,均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套内墙体面积。套内自有墙体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计算套内墙体面积。

(四)套内阳台建筑面积

套内阳台建筑面积按的规定计算。

套内阳台建筑面积均按阳台外围与房屋外墙之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其中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全部计算建筑面积,未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二、共有共用面积的处理和分摊公式

(一)共有共用面积的内容

共有共用面积包括共有的房屋建筑面积和共用的房屋用地面积。

(二)共有共用面积的处理原则

1、产权各方有合法权属分割文件或协议的,按文件或协议规定执行。

2、无产权分割文件或协议的,可按相关房屋的建筑面积按比例进行分摊。

(三)共有共用面积按比例分摊的计算公式

按相关建筑面积进行共有或共用面积分摊,按下式计算:

δSi=K*Si ∑δSi K=-----------∑Si

式中:K--为面积的分摊系数;

Si--为各单元参加分摊的建筑面积,m2;

δSi--为各单元参加分摊所得的建筑面积,m2;

∑δSi--为需要分摊的分摊面积总和,m2;

∑Si--为参加分摊的各单元建筑面积总和,m2。

三、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

(一)共有建筑面积的内容

共有建筑面积的内容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

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栋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共有建筑面积还包括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

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计入共有建筑面积。

(二)共有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

整幢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扣除整幢建筑物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并扣除已作为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以及人防工程等建筑面积,即为整幢建筑物的共有建筑面积。

(三)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

1、住宅楼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

住宅楼以幢为单元,依照第二点的方法和计算公式,根据各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求得各套房屋分摊所得的共有建筑分摊面积。

2、商住楼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

首先根据住宅和商业等的不同使用功能按各自的建筑面积将全幢的共有建筑面积分摊成住宅和商业两部分,即住宅部分分摊得到的全幢共有建筑面积和商业部分分摊得到的全幢共有建筑面积。然后住宅和商业部分将所得的分摊面积再各自进行分摊。

住宅部分:将分摊得到的幢共有建筑面积,加上住宅部分本身的共有建筑面积,依照第二点的方法和公式,按各套的建筑面积分摊计

算各套房屋的分摊面积。

商业部分:将分摊得到的幢共有建筑面积,加上本身的共有建筑面积,按各层套内的建筑面积依比例分摊至各层,作为各层共有建筑面积的一部分,加至各层的共有建筑面积中,得到各层总的共有建筑面积,然后再根据层内各套内建筑面积按比例分摊至各套,求出各套房屋分摊得到的共有建筑面积。

3、多功能综合楼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

多功能综合楼共有建筑面积按照各自的功能,参照商住楼的分摊方法进行分摊。

公摊面积,顾名思义,就是公共分摊的面积。关于分摊面积目前尚无法律加以约束,而只有建设部的行政规章和地方政府的部门文件做出的原则性的规定。现在政策主要是根据2000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执行。

根据《房产测量规范》,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为:

1、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电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楼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

2、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为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不应计入的公用建筑空间:

1、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车道等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

2、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

3、为多幢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

包括物业管理用房。

需要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为整幢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扣除整幢建筑物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并扣除作为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以及人防工程等之后的建筑面积。

住宅楼分摊系数计算方法为需要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总和除以参加分摊的各单元的建筑面积总和。然后用各单元参加分摊的建筑面积乘以分摊系数就可以得出各套房屋的分摊面积。其中需要分摊的面积要由产权部门测绘队实地测量。

一般来说,高层楼房的分摊面积要大于多层的分摊面积。在他们测量实践中,高层的分摊系数一般在0.18—0.26之间,而多层的分摊系数则在0.11—0.16之间。不过,每个楼盘,甚至一个楼盘各幢房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房屋的公摊面积要实地测量,要根据房屋的使用功能和相关配套情况来定,没有限定的范围。究竟公摊面积占多大的比例,开发商在跟业主签合同时,应明确说明。

46%共摊面积已经超出本规定 这绝对是开发商的问题

建议你向当地建设管理委员会投诉 这个部门专门关开发商的!

买房子时建筑面积指的时?包括公摊面么?

1.商品房销售面积

商品房按“套”或“单元”出售,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即为购买房者所购买的套内或单元内建筑面积(以下简称内建筑面积)与应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之和。

销售者销售商品房,必须明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并注明该商品房的套内建筑面积及应当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标注单位应当为平方米。

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与实际面积之差不得超过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商品房销售面积测量与计算》规定的商品房面积测量限差。按套或者单元销售的商品房,各套或者各单元销售面积之和不得大于整幢商品房的实际总面积。

2、.套内建筑面积

商品房的套内建筑面积是指成套商品房(单元房)的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建筑面积之和。套内建筑面积不等于地毯面积,完全属于买房人个人私有;与套内使用面积相比,更能完事地反映买房人个人私有部分的产权。套内建筑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3、.套内使用面积

套内房屋使用面积为套内房屋使用空间的面积,按以下规定计算:

(1)套内使用面积为套内卧室、起居室、过道、厨房、卫生间、贮藏间、壁柜等空间面积的总和;

(2)套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

(3)不包括在结构面积只的套内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

(4)内墙面装饰厚度计入使用面积。

4、.套内墙体面积

套内墙体面积是指商品房各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维护或承重墙体所占的面积。商品房的套内境况体分为共用墙及非共用墙两种。商品房套内墙体面积的计算法为:

(1)共用墙包括各套之间的分隔封墙,套与公用建筑空间投影面积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共用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套内墙体面积。

(2)非共用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全部计入套内墙体面积。

5、.套内阳台建筑面积

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的规定,套内阳台建筑面积按阳台外围与房屋外墙之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其中:

(1)原设计的封闭式阳台,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2)挑阳台(底阳台)按其底板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设筑面积;

(3)凹阳台按其净面积(含挡板墙墙体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4)半挑半凹阳台,挑出部分按其底板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凹进部分按其净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6、.公用建筑面积

商品房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以幢为单位。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为每幢楼内的公用建筑面积。与本幢楼房不相连的公用建筑面积不得分摊给本幢楼房的住户,由该幢楼各套商品房分摊;为局部范围服务的公用建筑面积,则由受益的各套商品房分摊。各套商品房应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为每户分摊公用建筑面积之和。公用建筑面积由两部分组成:

(1)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公用厕所、电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消防控制室、水泵房、水箱间、冷冻机房、消防通道、变电室、煤气调压室、卫星电视接收机房、空调机房、热水锅炉房、电梯工休息室、值班警卫室、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

(2)套(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公用建筑面积=全幢建筑面积-全幢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的建筑面积(如地下车库、仓库、人防工程等)

另外,购房人所受益的其他非经营性用房,需要进行分摊的,要在销(预)售合同中写明房屋名称,需分摊的总建筑面积。公用建筑面积不包括什么?

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车道、供暖锅炉房、用于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以及为多幢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包括物业管理)用房不计入公用建筑面积。

7、.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如何计算

根据建设部《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试行)》规定,各套(单元)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各套套内建筑面积Ⅹ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公用建筑面积=整幢建筑的面积-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已作为独立使用空间(如租售的地下室、车棚、人防工程地下室)的建筑面积 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公用建筑面积/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8.公摊面积多大为宜

公摊面积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简称。它和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

公摊面积过大,势必降低房屋的性价比;过小,则影响居住的舒适度。那么,公摊面积多大才适宜呢?一般来说,塔楼的公摊面积要大于板楼的公摊面积。实践中,塔楼的公摊系数一般在0.18米~0.26米之间,而板楼的公摊系数则在0.14米~0.16米之间。这也是一套房屋公摊面积的适“度”范围。

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以房屋所有权证登记的建筑面积计算(车库除外);未办证的以售房合同中房屋建筑面积或房产测绘部门实测的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本P71-7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常用面积单位概念,建立面积单位表象

2.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对面积产生相应的认知。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拼拼剪剪,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到面积的意义,对面积单位大小有一定概念。难点:让学生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大小不一致的不同纸,学具 教学内容: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当中会碰到很多需要比较大小的问题,那么我来考考大家,黑板和我手上的课本,谁大谁小? 生:黑板大

师:嗯,这两个大小形状还是差挺多的,一眼就能看出来。可是这两张纸片呢?看起来好像差不多大,那要怎么比较呢? 生:把两张纸重叠起来。(红纸长宽大,绿纸长宽小)生:红色的大

师:你们是通过比较什么大小来判断的? 生:纸表面的大小。

师:像这样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我们叫它面积。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发到两张纸,一张较细较长,一张较短较宽,还能用刚刚的方法比较吗? 生:不行

师:请大家开动小脑经,怎么在不破坏纸的前提下,进行比较?

2.探究新知

师:大家的学具里有很多小正方形、小长方形和小圆形塑料片,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利用学具来比较这两张纸的大小。生:……

生:用都用小正方形来拼,然后数哪个小正方形多。师:说说为什么你要选小正方形?

生:圆片铺不满,会有很多空出来的地方。

那如果有小长方形,我可以一个用小正方形铺,一个用小长方形铺吗? 生:不可以,小正方形和小长方形的面积大小不一致,不能比较。

师:比较这类无法用重叠法进行比较的图形时,我们可以把图形分成一小格一小格再进行比较,而我们把这种小格叫做面积单位,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师:在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很多面积单位,最常用的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大家猜猜,我们刚刚用到的小正方形学具的面积是多大呢? 生:……(1平方厘米)

师:边成1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师:那么我的手比划的这个正方形呢? 生:……(1平方分米)

师:边成1分米的小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分米。师:那么请几个小朋友来围成一个1平方米的形状。生:……

师:大家来猜猜,我们的指甲的大小,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还是1平方米? 生:1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周围哪些东西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还是1平方米? 生:…… 3.巩固与发展

师:接下来我跟同学玩个小游戏,我来说出一个面积,请同学们快速用手比划出来。生:……

师:看来大家已经对面积有了一定了解,那么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厘米,分米,米

师: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区别 4.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想 篇5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由“线”到“面”的飞跃。是进一步学习有关面积计算的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面积的感知较弱,不像对长度、时间等有很多的感性认识,这节课是对学生空间观念拓展的起始。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坚持让学生在充分操作实践的基础上感知面积,努力做到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让学生亲生经历概念的形式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了进步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在探索过程中加强面积,面积单位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感悟其产生形成的过程。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积极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三个面积单位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一、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中,我始终努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面积含义,让学生摸各种物体的表面,比较其异同,说摸后的感觉,从而收集广泛的活动经验。知道面积意义后,不急于介绍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而是通过比较三个平面图的大小。采用不同方法的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生再通过比较发现数方格的方法,既准确又简单易行,使面积单位的产生显得非常必要。

二、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以住房的大小引入面积,让学生有话可说。然后摸物体的表面,得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进一步将实物抽象或平面图形,从而概括面积的完整意义。初步认识常用面积音位后,学生引导动手画图、学生活实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最后再创情境——推想面积单位,以平方千米的用途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激情,最后通过实际练习和新的挑战再一次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这一基本理念。因为学生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三、重视体验,让学生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摸一摸,估一估,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面积含义,认识了面积单位。例如学习三个面积到底有多大时,先让学生自学,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面积单位,再让学生观察并摸一摸,闭眼想想它有多大,发展空间观念,最后联想生活中哪些物体面积接近这些面积单位,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建构面积单位的概念。此外又为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进一步猜想验证,合作中学会测量物体的面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面积、面积单位》教案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

1、你家的住房有多大?这些数据是指住房的什么?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你想知道面积的哪些知识?

二、看、摸、比、说,感悟面积的意义

(一)物体的面积

1、比较黑板与口算卡,引出表面。

2、摸摸你周围物体的表面。说说有什么感觉?

3、给出物体面积定义。

(二)平面图形的面积

1、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理解“围成”)

2、给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定义。

(二)归纳“面积”定义

三、面积单位的产生

1、观察比较法。(图略)

2、数方格比较法。(图略)

3、引出面积单位。

四、自学常用面积单位。

(一)自学提示:

1、看书中介绍了几种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确定的?

2、面积单位有什么作用?

(二)汇报自学收获。

问题一:(1)反馈(“选一种面积单位在练习上把它画出来。)

(2)分别通过,摸、看、想,记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3)分别找出生活中表面大约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物体。问题二:(1)这些面积单位有什么作用?

(2)你准备怎么测量?

A:同桌合作,选择合适单位,测量长方形面积。

B:小组合作,选取择合适单位测量一本课外书,课本封面的面积。C:猜想黑板面积后师生共同验证。

五、知识延伸,拓展思维

1、根据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推想还可能有哪些面积单位?说说你的理由。

2、你能想像出它们有多大吗?什么时候会用到它?

3、你想知道我们福清市的土地面积有多大呢?(课余时间调查)

六、回顾小结。

七、知识运用,解决问题。

1、下列情境中哪些情况与面积有关? A、墙面刷漆。B、可以围绕操场跑一圈。

2、选择合适单位(略)

八、带着问题出课堂。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6

关键词: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认识表面,直入新知

师:请拿出数学课本,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要全部摸过来,再摸一摸课桌的面,也要全部摸过来,你有什么感觉?生:课桌面大。师:的确,课桌面比课本封面大,那黑板的面呢?生:更大。师:墙面呢?生:更大。师:像刚才摸到的课本封面、课桌面,还有黑板面等都叫做物体的表面(板书)。

二、操作感知,理解面积含义

1.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板书:大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板书:面积)。比如:课本封面的大小叫做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叫做桌面的面积,你能像这样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吗?生:窗子的面积,门的面积等(师加以纠正)。师:找的可真不少!其实生活中所有的物体表面都有一定的面积,比如操场表面的大小是操场的面积,整个山东省地域面的大小是山东省的面积。

2.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黑板的面积,如果把黑板的表面画下来是什么图形呢?生:长方形。师:钟表呢?(圆形)这是什么?魔方其中的一个面呢?这些图形哪个大,哪个小?生:长方形大,正方形小。师: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都是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封闭图形有大小吗?(有)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这个长方形的大小是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是正方形的面积,这个图形有面积吗?为什么?生:没有,没接住口,师:怎样让它变成封闭图形呢?生:接住口。师:对呀,围起来。师:所以以后研究图形面积时,只考虑封闭图形的面积。两部分合起来可以这样描述(课件,生齐读)。

三、动手操作,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

1.操作比较面积大小。

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认识了面积,大家表现特别出色!可灰太狼听说后特别不服气,大家敢不敢和他比一比?(敢)把它请出来吧!还耍明星大牌呢,刚一露面就又藏起来了,猜猜看藏在了那个图形后边了。(生猜)他不在面积最大的图形后边,也不在面积最小的图形后边,肯定不在哪两个图形后面?生:面积最大的是蓝色的正方形,面积最小的是圆形。师: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生:(看)师:厉害,用你的已有经验直接观察出来的。感觉真准确!看后边藏了谁?灰太狼就藏在剩下的两个图形中面积较大的图形后边。(生猜)还能一眼就看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生:不能。师:有没有办法比出哪个图形面积大一些?生:重叠起来,师:这主意不错,重叠后能准确看出那个图形大一些吗?生:不能。师:那到底有什么好办法能准确地比较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小呢?生思考。师:有些难度,没关系,我们先来看大屏幕,这是两块铺满同样大小砖块的墙,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生:要想知道两块墙谁大谁小,我们可以数一数砖块的个数,多的面积就大。生:我们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时,可以摆在上面同样大小的图形,数一数图形的个数,个数多的面积就大,少的面积就少。师:思维多么清晰多么敏捷,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学具袋,里面有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一些小图形,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摆一摆,试一试,先看要求(课件,生读),看哪个小组最有秩序,完成最快,开始吧。生小组合作。小组汇报:生1:正方形摆了9个圆片,长方形摆了10个圆片,所以长方形面积大。师:你觉得这种摆法怎么样?生:有空隙,没全盖过来。生:用正方形摆。师:看看你们的摆法。生2:分别摆了9个和10个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大。生3:分别摆36个小正方形和40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大。生4:先重叠,然后比较剩下的部分,分别摆上正方形。师:这种方法更简洁地比较出了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小结:大家的方法真不少。咱们一块看看吧(课件)有的同学用圆片摆,还有的用正方形摆,更简洁的方法是先重叠再比教剩下的部分,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大。看来灰太狼藏在……到底是不是藏在长方形后面呢,咱们拭目以待。(课件)正方形后藏着谁呢?(喜羊羊)它为聪明的你们竖起了大拇指呢!

梳理方法: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比较出了各个图形的大小,回想刚才比较的方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比较出了最大的和最小的图形?生:用眼看。师:用观察法比较出了最大的正方形和最小的圆形,这两个图形不能直接观察出来,有同学想到了重叠的方法,最后借助学具拼摆间接比出了图形大小,像观察法、重叠法都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

2.统一面积单位,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

师:刚才大家想到了用圆形摆和正方形摆,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合适呢?

生:小正方形,因为圆形有空隙,正方形可以铺满。师:看来都同意用正方形来摆。这个小组用了9个正方形,这个小组用了36个正方形,为什么同样大的正方形用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一样呢?生:用的小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样。师:原来同学们用的测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结果也不一样。为了方便,我们比较面积大小时需要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要统一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师:课件:1厘米的线段。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1厘米,数学家规定: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师:请迅速找到你桌子上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举起来,老师看,厉害,感觉可真准确,都找对了。师:仔细观察一下,同学们1平方厘米与1厘米有什么区别呢?师:厘米是长度单位,平方厘米是测量面积的。请再仔细观察1平方厘米有多大,闭上眼睛思考1平方厘米的大小,睁开眼睛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生:食指或大拇指指甲盖表面的面积……师:真善于观察。估计一下橡皮最大面面积大约多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生量:6平方厘米师:看来测量较小物体表面面积用平方厘米。师:那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课桌面的面积,你有什么感觉?生:太小了,需要换一个大点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

(2)认识平方分米

师:知识的迁移,了不起。你认为边长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生: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师:(课件)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请举起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找找看身边哪些物体表面面积是1平方分米。生:开关面。师: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学具袋的面积。生量:大约2平方分米。

(3)平方米

师:请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量教室地面的面积吧!生:太小,用平方米,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到了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1平方米有多大呢?生: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师:(举起)看,是这样吗?这就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平方米)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面积和它差不多呢?生:1块黑板的面积。4张课桌桌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师:估计一下黑板面积大约多大?估计水平可真高。师:那你猜猜看1平方米大约能站多少人?生猜测:2个,4个等。找生站起来感知1平方米有多大。哇!还真不小!师:那就用平方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我们山东省的面积吧?看来还有更大的面积单位,以后我们会继续研究。

四、巩固练习

师: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课件:下面3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生猜测。师:那怎样准确判断出谁大呢?生:给它们摆上同样多的正方形。师:都同意?师:像这样行吗?生:不行,因为小正方形的面积不一样,需要同样大的正方形。师: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师:看这样行了嘛?生:行。师:如果一个小正方形代表1平方厘米。这3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生:14平方厘米,14平方厘米,18平方厘米。师:你是怎么得到的?生1:把左边大的三角形割下来补到右面,组成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一共有18个小正方形。师:了不起,用了割补法,把不容易数个数的图形转化成熟悉的容易数个数的图形。割补法是我们以后学习面积公式推导和求图形面积时经常运用到的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方法。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同样运用割补法,把左下面小三角割补到左上角,右下角的三角割补到右上角,也转化成了一个1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师:思路清晰,用数学的语言表述准确。

五、回顾梳理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篇7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形成概念的正确表象,借助表象才能进行正确判断和推理。为此,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如摸数学课本封面、桌面、手掌心的面,感知物体的表面,体验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学习常用面积单位时,我又引导学生直观的用学具小方块去拼摆。当方块数不同,方块大小又不一样时,这样比较面积大小,不断产生新的认知冲突,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使他们经历了从观察―― 重叠―― 拼摆―― 用统一的标准来摆―― 面积单位的建立这一过程,从而引发学生的心理需求。由于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头脑中形成了鲜明的,正确的“面积”的表象,抽象概括“面积”意义就水到渠成。

这堂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快马加鞭往前赶,使一些活动缺乏实效。还不得不漠视了许多孩子的感受,说是开放却放的不开,时间一到不管孩子们的探究是否成就将活动嘎然中止。看着孩子们活动的兴趣盎然,瞧他们的认真劲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应该尽可能使每个活动更充分、有效。

《面积和面积单位》观课报告 篇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面和黑板擦的面哪个大、哪个小呢?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 了铺垫。

感知面积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学具说面积大小,体验到没有统一的面积单位不便于交流,从而自然地导出面积单位。在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中通过类推、比较、测量,使学生建立了各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获得了教学的最大效益。

2.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中,理解“面积单位”这一概念。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学生在操作中,用重叠法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充分理解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要学习的面积单位。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进行实际测量1平方分米,有利于学生对各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演算能力的培养。

3.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它必须以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的建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向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例如老师在教面积单位之前复习了长度单位,在后来的练习中又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加深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不同的印象。

世界面积 篇9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 建成区面积 建设用地面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日益发展所带来的纷繁问题也随之出现。当前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相互背离的两种现象,一是城市人口过度聚集,导致城市负担过重,交通拥堵现象严重,环境污染日趋恶化;二是部分城市城区扩建过于超前,造成各类新区、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新城区的人口数量却持续低迷,迟迟难以形成规模。过热和过冷现象的并存,其根源就在于城市空间的扩张并没有与城市人口的增长形成良性的互动。

一、城市化水平与建成区面积的增量分析

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一般包括城市人口比重、适龄人口入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其中,城市人口比重是关键指标,可以作为城市化水平的代表。

现行的统计体系中反映城市人口所占用的土地面积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建设用地面积,二是建成区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界线所围合的用地水平投影面积,不包括代征地的面积。建设用地面积能够较好地反映真实情况,但是该指标仅在2009年以后才被纳入统计体系之中,而城市化问题往往涉及时期较长,缺少以往的统计数据不利于揭示问题的本质。建成区面积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它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建成区面积的统计比较早,而且建成区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相差较小。基于此,本文选择建成区面积来反映土地问题。

用Mp表示单位城市化水平增量的土地需求增量率,R1和R2分别表示起始年度和结束年度的城市化水平,S1和S2分别表示起始年度和结束年度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则:

Mp = [(S2-S1)/S1]/(R2-R1)*100

本文以2001和2011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分别为2000年和2010年),从中获取各省区R2000、R2010、S2000、S2010的数值,并计算Mp,然后以2010年的城市水平由高到低排序,并以40%、50%、60%为界分组,结果如表1所示(注,本表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据)。

通过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在Mp指标上,全国的平均水平约为7%,因此可以理解为,从全国平均水平上看,近十年来,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应该增加7%。通过分析各省的数据,结果显示,所有省区的Mp指标均为正值,也就是说所有省区都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建成区面积逐渐增加,也可以理解为城市化水平和建成区面积都是刚性增加。

二、我国各省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分析

上一节主要是从相对增长率的变化来得出结论,本节主要讨论绝对值的问题,由于绝对值只需要考虑当前的情况,因此可以使用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的指标。设Sp为单位人口数量所需的建设用地面积,Nc为城镇人口数,Sa为当前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则:

Sp=Sa/Nc

仍然以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基础,计算2010年我国各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的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发现全国口径的Sp值为0.667,而绝大多数省区的Sp值都介于0.4和1.2之间,这意味着全国城市人口每增加1万人,大约需要增加0.667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面积,而各省区可以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分别准备0.4至1.2平方公里的土地即可。

根据统计学方法,对表2进行向上累计,得到表3的累计汇总表。

依据统计汇总表,可以发现,虽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的上限是1.2平方公里/万人,但是我国87%的省区的实际情况还是介于0.4和0.9之间。因此,当各城市为了应对城市化而进行土地扩张的时候,可以以这个常数作为参考,依据新增的城镇人口数量来确定应该增加的土地面积,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城市的空间发展与城市的人口规模相协调。不至于再出现人口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三、结论

本文从相对和绝对两个角度出发,考察城市应该新增土地规模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城市化水平主要由城镇人口的比例来确定,这个问题在本质上还是土地与人口之间的协调问题。

相对值方面,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计算结果,总体上看,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或者说城镇人口比例每提高1%,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应该大致增加7%。但是这个增加的比例Mp不是恒定的,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Mp可能会先减少,然后逐渐增加,当城市化水平达到极高水平以后,Mp值会高速增加,而最终又会归于平静。

绝对值方面,还是依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计算结果,全国城市人口每增加1万人,大约需要增加0.667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面积,而各省区可以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分别准备0.4至1.2平方公里的土地即可。而且大多数省区不必准备过高的土地储备,准备0.4至0.9的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可以满足需要。

参考文献:

①付飞,张健.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关系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9):1-4

②刘坚,黄贤金,赵彩艳等.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相关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2):198-201

③边学芳,吴群,刘玮娜.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分析[J].资源科学,2005(3):73-78

④李秀霞,张希.基于熵权法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生态安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9):15-19.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篇10

1.首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比较两个物体面的大小,接着过度到比较图形的大小。

2.给出面积定义,让学生摸物体的表面,直观感受面积,让学生初步认识面积。

3.比较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国庆节的作文下一篇:技能大赛活动策划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