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岩有感900字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红岩有感900字(推荐11篇)

读红岩有感900字 篇1

我在里边最敬佩的就是江雪琴江姐了,她坚贞不屈,从容镇静。当被叛徒出卖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时,她受尽敌人的各种折磨,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凶残的敌人把竹签子钉进了她的每一根手指。读到这里时,我不禁暗自流下眼泪。面对毒刑拷打,江姐没向敌人透露一丝祖国的机密。反而郑重宣示:“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我心想:江姐,她那不畏牺牲,誓死保卫党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吗?

如今,我们生活条件好,也远离了战争与硝烟,当我们在和同学们嬉戏的时候;当我们在阳光里学习的时候;当我们在幽静里看书的时候,是否能想起那些革命烈士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呢?而这些是由他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又怎能不珍惜呢?

可就是有那么些人抱怨这抱怨那,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希望天上掉馅饼。现在有些学生一天到晚抱怨作业太多,可老师明明都减少作业了,还是要么就做一点,要么干脆不做。玩的时间一大堆,怎么一到做作业就没时间了?我们有什么权利不努力学习呢?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本就是我们的责任!有这些抱怨的时间,还不如花在学习上!我们应该学习江姐誓死保卫祖国的精神。

读红岩有感900字 篇2

石老师在上这篇课文时, 围绕着“初学铺垫”这个训练目标分三个阶段完成学习任务。第一阶段叫“链接生活, 明确目标”。石老师从生活中选择具体的实例, 引导孩子领悟什么叫“铺垫”, 并且初步感觉到在一段话里有没有“铺垫”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有了铺垫会使得人的情感变得更加强烈。第二阶段, 借助教材, 消化目标。以教材为例子, 让孩子们感受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所起到的铺垫作用, 引导孩子更好的消化“铺垫”这个教学目标,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三阶段, 超越文本, 落实目标。通过写铺垫, 评铺垫的训练, 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这堂课我虽然没在现场听, 但是通过反复阅读这堂课的教学实录, 仔细回味石老师所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真是独具匠心, 奇巧无比。细细品味, 怎一个“妙”字了得。

一、一课一得, 巧设学习目标

看了石老师很多的课堂实录, 发现他的课堂导入语从来没有什么花架子, 也许这一个细节也正是他“求真务实”的细微体现。所以经过反复研读, 我发现他的课堂导入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为目标而导入, 他的导入语直接体现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非常明确课堂上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二是为生活导入, 导入语所用内容都是生活中的事例, 这样一来学生容易理解, 容易产生兴趣, 容易调动气氛;三是为知识导入, 他的导入既是课堂的引领, 又是一种知识的体现。比如说石老师在执教这一堂课时, 就是非常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问题。课前他说自己把一件衣服晾到阳台上, 被风吹掉, 跑下去却找不到了, 问学生碰到这样的事, 心里怎么想。对于这么简单的问题, 学生很随意地回答说那是可惜了。接着石老师又说这件衣服, 是出差到北京在耐克专店买的运动服, 那颜色特鲜艳, 老远就给人有醒目的感觉, 那款式穿在身上真是酷, 如果再戴上一副墨镜, 那简直是一个贝克汉姆, 用手摸一摸, 那手感特好, 滑滑的、软软的, 真舒服。这样一件衣服, 洗了晾在阳台上, 风一吹, 掉下去找不到了。大家觉得——, 听完这番描述, 此时学生已经是急切地回答:那真是太可惜了。

看到此处, 不禁要问:为什么石老师要对同样一件衣服进行两种不同的设置?如此对衣服的描述又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有何干系呢?说实话, 我作为老师尚且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学生更不必说。当我正期待着石老师像其他老师上公开课一样, 立马解答学生的疑惑, 道出他这样设置的意图, 并引入课题时, 石老师仍是不紧不慢地专门设置了分析训练。他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前面回答的是“可惜”, 而后面回答的却是“太可惜”。学生非常自信地分析道:耐克衣服是名牌呀, 颜色又那么鲜艳、醒目, 款式又那么酷, 摸起来的手感又那么好, 这样的衣服掉了, 肯定是“太”可惜啦。对于这样的回答, 可以想象得出, 石老师很满意学生的分析, 于是到此时才给学生小结说刚才对耐克衣服做的一番描述, 叫铺垫。并且在黑板中间的最上方板书“铺垫”二字, 还补充道:“铺垫”呢, 就是写一件事, 为了使别人感觉更强烈, 在前面所做的一番描述就叫铺垫。石老师还特意问学生以前是否学过“铺垫”, 当然, 对于一群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 回答是否定的, 所以石老师在铺垫前面加上“初学”二字, 告诉孩子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目标是“初学铺垫”, 并且将通过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来完成这个目标。

石老师经常强调:课堂学习不是简单地为文本内容而设置, 不是为教教材而教学, 从来都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 通过传授方法, 让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类似的问题。细致品味, 石老师的教学设置真是妙不可言!竟然能在悄无声息之中通过和孩子们聊家常, 聊孩子们最熟悉的一件衣服这样的话题, 从而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更微妙的是通过对衣服的补充描述, 又引导孩子们对前后两次情况的分析, 引出了最要紧的学习目标, 真有“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文本写法两不误, 巧设衔接

当学习目标如此巧妙地生成之后, 我的好奇心就更强烈了!因为接下来的重头戏是如何完成这个学习目标, 其实想要完成这个学习目标也不难, 直接找出文中的“铺垫”, 然后分析给学生听就行。可是文本呢?这还只是第一课时呀!课文内容也得学习呀!总不能直接揪出“铺垫”进行讲解吧?那不成了应试教育的练习课了吗?

所以难就难在既要完成这个学习目标, 还要带领孩子们顺利地学习文本知识。也就是如何做好导入语与文本内容学习的衔接问题。为此, 石老师在这堂课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巧妙的学习范本。他先通过过渡语:“那好, 今天石老师就教你们初学铺垫, 我们借一篇课文为例, 来学这种写作技巧,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个“借”字就把目标和文本很自然地拴在了一起, 接下来他又安排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环节,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的同时, 思考一个问题:小村庄的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石老师竟然让学生先从村庄的结局开始思考, 带着这种好奇感, 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小村庄被大水冲走, 最终消失的原因。通过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 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那种“太可惜”的情感。于是石老师趁热打铁, 让学生重点阅读第一自然段, 这个段落也正是学习铺垫的要害所在。通过让学生概括和背诵小村庄那曾经的美丽, 渐渐的……无论是对小村庄的怜惜还是对“铺垫”二次感知, 都在学生的脑海中悄无声息地得到升华。

先从课文结尾开始学习, 如此安排既照顾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 又巧妙地引出事情发展的原因, 巧妙衔接“铺垫”这个学习目标。就好像在不知不觉之中树立了一个靶子, 让学生瞄准这个目标, 学习这个目标, 突破这个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箭无虚发。

三、思维辩证, 巧设质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揭示了村庄里的人的错误行为以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 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围绕这一中心主旨, 很多老师都把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所以在课堂上直接把它当成思品课去教学。“环保”这一主题, 作为这篇文章的一个学习重点自不必说, 关键问题出在很多老师对待文章, 对待学生的一些极端做法, 为教教材而教学。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地引导孩子去发现和思考曾经美丽的小村庄发生灾难性变化的原因, 当学生找出“环保”这一主旨之后, 老师的教学过程要么戛然而止, 转而讨论另外的话题;要么顺势拓展, 让学生说出身边类似不环保的同类现象, 由此就觉得课上成这样就算是完成了。

然而, 在这堂课上, 石老师却是让孩子们用另一种方式去思考问题。他先是问学生:村子里的人为什么要砍树?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因为村子里的人要盖房子、做家具、做工具、当柴烧。石老师紧接着话题, 又问学生砍了树怎么就会有这样悲惨的结局, 学生依然很容易就从文章中找到答案, 那是因为他们一年又一年地砍, 树砍光了, 山上土地裸露了, 才会出现这样悲惨的结局。学生把问题思考到这里还是不难, 可是接下来想要对土地裸露之类的生态问题进行理解还是很有难度的, 因为他们没有相关的生活阅历。考虑到毕竟只是三年级的学生, 所以石老师又鼓励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讨论土地裸露、水土流失是怎么一回事。最终让学生明白老百姓盖房子是应该的, 不可能让村民们永远住茅草房;砍树做家具也是应该的, 不可能让村民们永远像原始人那样用石头当桌子、当凳子;老百姓要耕地种庄稼, 没工具不行, 所以树可以砍, 关键在于砍了后, 更应当把树种好, 砍的应当是少数, 种的是多数, 这才是真正的环保, 这才能永保我们的地球是绿色的世界, 这才是大自然的良性的循环发展。看完石老师安排的这个环节, 真是让我获益匪浅。石老师竟然训练三年级的孩子的辩证思维能力, 名师就是不一样。由此, 一方面告诉我们孩子的能力是不能低估的, 我们在课堂上应当充分相信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另一方面告诉我们, 语文课也是思维训练的主场地, 并不是只有理科性的学科才能训练思维, 用石老师讲座中的话来说, 老师就应当通过课堂训练孩子的思维, 思维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语文知识的学习只不过是个例子而已, 通过这些“课例”达到训练思维的真正目的。

四、联系生活, 巧设强化练习

这堂课刚开始就以衣服从阳台上掉下后却找不到为例子, 引出学生对衣服在失去后通过不同的描述, 所产生的不同情感程度的体验, 继而引入到文本的学习。其间为了让三年级的小学生易于理解土地裸露、水土流失的危害, 又列举老百姓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合理砍伐树木的事实, 从而训练学生辩证思考树木砍伐的合理性。最后为了让学生对“铺垫”的写作掌握透彻, 再次进行强化训练。先后安排了三次情境训练。如有一位同学的一支钢笔掉了, 要使别人感觉到很可惜, 前面该怎么铺垫;再如有一位同学没吃早餐就到学校来上课, 要使这位同学到了中午感觉很饿很饿, 前面该如何铺垫;又比如班级劳动委员工作很负责任, 有一天开完运动会, 该扫地的那一组同学都跑了, 他一个人把教室打扫干净, 要使人感觉到他很累很累, 该怎么铺垫。

这些例子都是源自生活, 贴近生活, 学生易于理解。在不知不觉之中, 通过“巧识铺垫”、“巧学铺垫”、“巧练铺垫”这几个过程, 学生便掌握了“铺垫”这个知识。由此可见, 让学生的知识学习在生活的事例中得到强化是多么的巧妙, 多么的有趣, 多么的有效!

五、前后照应, 巧设教学环节

石老师听年轻老师的课有点古怪!他从不做笔记, 却非常重视课堂每个环节的时间记录。他喜欢评判每个教学环节占用了课堂多少时间, 产生了多少效果, 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 时间用得值不值。他曾经说过, 课堂之上不能省的环节绝不能少, 没有价值的环节一个都不能多。上课绝不能浪费时间, 浪费自己的时间就是悲哀, 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 一个班级有那么多孩子, 如果在课堂环节上浪费时间, 那将伤害到多少生命。所以课堂上关于每个环节的设置一定要争分夺秒, 惜时如金。

回顾石老师这堂课的每个环节, 那真是充分诠释了惜时如金的含义。从感知“铺垫”到解读文本, 到辩证思考环保再到分析课文中的“铺垫”, 最后到“铺垫”的巩固训练, 无不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如果再浓缩了之后看课堂每个环节的要点, 无非就是三点:感知, 分析和强化。从导语开始到文本解读到巩固训练都是运用感知分析强化这三个方式, 做到前后照应, 简单易行。真所谓把课堂时间充分运用到了极致。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石老师这节课:那真是直截了当、明确目标, 照顾周全、兼顾知能, 辩证发展、训练思维, 前后照应、惜时如金, 简明扼要、易于仿效;从学生的角度来听石老师这节课:那真是一课一得、学有所成, 既学知识又得能力, 善思善辩、学会成长, 反复训练, 不断强化。

读红岩有感800字 篇3

在众多革命者中,我最欣赏刘思扬和徐云峰。刘思扬生在富贵人家,不管是日本占领了中国,还是国军消灭了共军,他都不会有事,仍然可以整天胡吃海喝,花天酒地。但是他却没有这样,他不仅,离开豪宅,过着清苦而艰难的日子,而且还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与“狗熊”斗智斗勇,立下赫赫功劳,后来他入狱了,但他却没有昏昏沉沉,碌碌无为,作了《铁窗小诗》等豪情万丈天地间的诗以此表达自己的铁血胆心……他后来又与余新江一起和“熊”谈判,让敌人见到他俩就心惊胆战。他又被亲人救了出去,可他不愿这样,他的报国火焰的熊熊燃烧!他进入白宫馆后,又是英勇万分……

许云峰出身贫寒,被党给救活,因此在他心中党高于一切。他是个好领导,领导同志走上解放的道路。他的机警令人惊叹,他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了可疑之处,发现了卧底。当敌人将他“请”到宴会上,他处处刁难徐鹏飞,不说违背党的话,和敌人僵持着,令徐鹏飞惊慌失措,令记者Mary没捕捉到任何一个可以诽谤的照片,身负重伤的他被关在地下室中,可他马不停蹄的用手铐和饱经风霜的手挖出一条地道,劫狱时一些同志就是从他的地道逃的,但他却没见证这一切,他被提前处决,被扔到锄水池中牺牲了。

我深受感动,要知道我和刘思扬可是鲜明对比。我在家出点汗吹空调,有些累就看电视,无聊了玩ipad……我就是典型的能喝西瓜汁绝不喝自来水。有便宜不占就怪了!和人家比不了。人家是不要琼枝汁玉液,满汉全席,跑去吃粗茶淡饭,为共产主义献身!真是值得歌颂。

精选读红岩有感700字 篇4

《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的画面。

《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特别是在中美合作所,包括渣宰洞和白公馆,这些人间地狱里,黑暗势力正以百倍的残酷的迫害着每一个革命者。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死的考验。

读红岩有感1000字作文 篇5

每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都是平凡而渺小的。但当着平凡而渺小的生命,义无反顾地将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都交付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都交付给正义,真理并发出永不熄灭的光华!

这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在重庆歌乐山下就有这样一群中华民族的儿女:成岗临危不惧;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生豪门却投生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的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感动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他将要被特务匪徒秘密杀害!死亡,对于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铁圈,不再回顾站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丝毫畏惧,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的残羹剩饭,拖拽着遍体鳞伤的身体,强忍着旧脓新创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斗争到底!

我从来没有尝过自己的指甲被剥去的滋味,更没有想过老虎椅模样。在生活中一遇到了一点儿挫折,就恨不得钻到地洞里去。

“下个星期期中考试,大家好好地准备去!放学——”老师一声令下,把我们全部都“轰”出教室。我背着书包奇怪的地想:“嗯?六年级不是说没有期中考试的吗?是不是老师弄错了?”一个同学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考试就在下星期,老师没弄错的。没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就得更加好好地去面对,更加抓紧时间!”我的眼里仍是一片茫然。我不知不觉地来到家里,一拿起作业就开始做。我像失了魂一样,在这个晚上就把作业全做完了。过了一天,茫然的一天。星期六了,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大叠复习试卷,在我耳畔响起放学时同学对我说的话:“抓紧时间,抓紧时间……”我开始动笔了,我要乐观地面对困难!勇敢地去面对!我相信我能行,我相信我也能做到像《红岩》里的人一样与困难斗争到底。既然要做了,那就好好做吧!一张,两张,三张很快被我搞定了!当我去对答案时发现我发挥超常!对呀,要不是那些革命人士勇敢面对困难,哪换来今天的幸福呢?我得好好复习!

读红岩有感初中600字 篇6

这本书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在取得胜利的历史关头,国民党与共产党的一系列斗争。揭露了国民党的惨无人道与共产党的英勇坚强。

我印象最深的是江姐被抓去实行严刑拷打的时候,并没有招出口供。我从书上后来描写江姐的样子,不难看出江姐受刑是有多么严苛她面对敌人的折磨,手指都被特务用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但是她非常勇敢,绝不透露一点党的秘密,反而大声呵斥敌人的卑鄙可耻行为。她以一个共产党党员的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特务们的威逼和利诱等种种折磨。保守了党的机密。

我们要学习江姐那勇敢的精神。江姐还是一个稳重,事事为共产党着想的人。体现出了共产主义战士的真善美。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再比如说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到挂在城头的丈夫的头颅,顿时热泪盈眶,禁不住要痛哭出声。却想着为党奉献出一切。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

小学生读红岩有感400字 篇7

《红岩》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

当我读到红岩里可怕的敌人把尖利的竹签钉入江姐的十指,我的心渐渐缩紧了,仿佛看见了江姐苍白的面孔,流血的双手,我真替江姐担心;当我读到江姐临刑前,从容的穿上红色绒线的上衣,像往常一样的梳理头发,我被这位女英雄的气质深深地感动了。多么伟大的江姐!为了革命事业,他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她为共产主义目标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光荣的一生!

读到刘思扬进监狱的这一段,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在想为什么那个叫什么高会背叛共产党成为卖国求荣的鼠辈。我把许多入狱后的革命战士同他作比较,才发现,每个人都有两面。许云峰等宁死不屈的人战胜了自己的虚荣心,为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而他,这是被利欲蒙蔽了眼睛。它舍弃了自己的尊严苟活着,“苟”那我说是“狗”,他像狗一样活着。他让国民党引以为傲,什么狗屁共产党,到头来还不是到他们那儿当了一个连看门狗都不如的“人”!

初中生读红岩有感的600字 篇8

书中讲述了:1948年解放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蒋介石集团反动派想统治山城重庆,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一个备用的地下党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擅自吸收一名特务假扮的进步青年郑克昌为书店员工,暴露了书店的秘密。甫志高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叛徒的告密,许云峰等同志被捕。甫志高又带领便衣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被关到了渣滓洞。在监狱里,江姐受到了许多酷刑,敌人把竹签子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酷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竹签子钉进手指里那是多么疼痛啊!可是,江姐她竟然忍住了。我心里不禁想起:以前有很多的革命先烈们为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眼前看到的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无论敌人用什么方法也只能折磨江姐的肉身,也泯灭不了她对革命战争的希望。江姐宁死不屈服,不出卖组织,不说出党的秘密。她这种高尚品质和叛徒甫志高贪生怕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红岩精神——读《红岩》有感 篇9

——读《红岩》有感

临床1207班 袁笑

响应党组织的阅读红色书籍培养党性修养的号召,我选择了重读《红岩》这本书。第一次读《红岩》是在还是在小学,是在渣滓洞参观后购买的,当时对党没有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只是把它当作一本普通小说来读,读之后没有太大的感触。这次作为一个已经了解了中国近代史并深刻领会到党的先进性的入党积极分子的我重新捧起这本红皮的书,页页翻阅,细细品读,心境已经不同往日了,革命先烈的那“顽强的精神”与“不屈的气节”在让我潸然泪下的同时让我看到了信念的巨大能量。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记述了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当时,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

《红岩》也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正是他们“牺牲我一个,幸福全中国”的信念,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

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员,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但在由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革命先人的这种坚定信念是我作为积极分子所应学习。

红岩精神是什么?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形成的“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革命精神。

我们生活在表面看似和谐安宁的世界里,已经渐渐淡忘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悲伤,也无法体会到那些英雄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和牺牲背后所隐藏的深深的爱国热情。而红岩的精神正如一面鲜红的旗帜,在不同的年代激励着同我们一样的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的青年为祖国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用青春换给祖国的繁荣发展。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也许我没有那种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信念,也没有江姐那种受尽酷刑,却从不畏惧的精神,但《红岩》让我深感身上肩负着一种责任,一种为党和国家的未来努力奋斗的责任,一种对群众的责任,一种对自己积极分子身份负责的责任。红岩精神就像一面旗帜,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永不褪色,引领着我们走向党的怀抱,成为我们的精神成长的路标。

中国共产党已经建党九十余年了,在这风风雨雨的九十多年里,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劳动人民推倒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带我们走向新中国,又引领了全国解放,让人民当家做主,领导了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民族复兴之路,让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即使是当今和平年代,我们党也不忘过去的耻辱与艰辛,依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注重自我完善,时刻站在广大人民的一边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努力。

记得《红岩》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有这样勇于牺牲精神的才是合格的正党员,这也是在阅读红岩的过程中令我感触颇深的情节之一。在通往正式党员的路上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只有在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引导下,我才能逐渐慢慢靠近党的旗帜。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白’;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这是出自《红岩》的一段荡气回肠的诗篇,是年轻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陈然(《红岩》中成岗的现实原型)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

在《红岩》中作者着力刻画了许多像成岗一样的英勇战士。让我映像最深刻最感动最佩服的莫过于江姐以及华子良。

我佩服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在对敌斗争中,她却是那样坚强机智,宁折不屈。当她被捕后面对凶残的敌人严刑拷打,竹签钉手的时候,还是那么沉着冷静,她说:“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最后,在江姐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然后从容走向刑场。她为新世界诞生而慷慨献身的誓言,永远铭刻在我们后代人的心上:“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所有这一切,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我佩服华子良——装疯卖傻,舍己为党。他,原来是华蓥山根据地的党委书记,被捕入狱十五年。从1946年起,接受省委书记罗世文临刑前的指示,伪装疯癫,长期隐蔽。一直到了最后,党需要他的关键时刻,他才一扫疯疯癫癫的模样,呆滞的目光变得炯炯有神,充分发挥蕴藏多年的力量。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解放战争胜利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的英雄志士用鲜血换来的果实,血染红岩,才挣得今天的安居乐业。急风暴雨,血火硝烟已经散去, 掩卷沉思,在我们享用现代文明的时候,能够忘记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吗?能够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吗?能够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吗?不,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也没有资格忘记。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重重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红岩烈士们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该怎样让我们的国旗更加鲜艳呢?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战争已然远去,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对于我们在校医学生,红岩精神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恩赐;它让我们常怀一种感恩之情,回首以往,心绪激昂;它让我们常怀一种奋进之情,环顾现实,奋发向上;它让我们常怀一种危机之情,提示我们时刻牢记,今天这样平和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地生活,好好的学习,日后做一名好医生,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做贡献,来报答那些为我们创造这种安定生活的无数先烈们。

伟大的先烈们长眠于青山翠柏之间,而红岩精神将会永垂不朽!红岩精神如同一颗不灭的火星,点燃一个时代的奋斗精神,点燃无数有志之士的拼搏引信。我要衷心的感谢《红岩》,不仅因为它为我树立了榜样,更由于它使我深入的体味到什么是光辉的历程,什么是血染的风采,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珍贵的青春,什么是真正的信仰,它让我对党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与认识!

读红岩有感900字 篇10

——读《红岩》有感

今年,中国共产党已经建党九十周年了,在这风风雨雨的九十年里,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劳动人民同一切反派势力作斗争,最终使全国解放,让人民当家做主,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即使是当今和平年代,我们党也不忘过去的耻辱与艰辛,依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时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我想,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同样也不能懈怠。不能因为生活质量变好了而忘记党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更不能因此而得意忘形,以致死于安乐。

秉着对党的尊重,值此重要的日子,院里号召大家阅读红色典籍,培养党的精神。我选择了《红岩》这本书。初中就读过《红岩》,当时对党还没有太深刻的认识,读之后没有太大的感触。这次重新捧起这本红皮的书,页页地翻阅,细细地品读,心境已经不同往日了,我们革命先烈那‚顽强的精神‛与‚不屈的气节‛不禁让我潸然泪下。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记述了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当时,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红岩》就是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还记得初中那首让大家都满腔热血的诗篇吗?——‚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白’;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说得是多么地荡气回肠!现在才发现是出自《红岩》,是年轻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陈然(《红岩》中成岗的现实原型)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著名诗篇。

在《红岩》中作者着力刻画了许多像成岗一样的英勇战士。让我映像最深刻最感动最佩服的莫过于形象高大完美的共产党人许云峰、温文尔雅又不失坚强机智的江姐以及伪装疯癫受尽委屈的华子良。

我佩服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他是一名职业革命家,工人出身的地下党工运书记。一出场他就显示出了作为一个有丰富斗争经验的老共产党员的特有品质。当他建立的作为地下党备用联络站的沙坪书店被暴露,特务的魔爪正伸向党的秘密机关时,他在书店敏锐地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在新生茶园为保护同志机智冷静地面对叛徒、在宴会上巧妙识破敌人的阴险诡计。许云峰以超人的意志,在敌人魔掌中两次战胜死神,在与世隔绝的魔窟中用双手挖出一条越狱的通道留给战友,自己却壮烈牺牲。从他身上,我更加明白在困境中不放弃求希望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种信念的力量。

我佩服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她性格温文尔雅,待人和蔼可亲,生活上爱整洁,即使在狱中也同样如此。但在对敌斗争中,她却是那样坚强机智,宁折不屈。在上华蓥山根据地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即使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个残酷无情的事实,她还是坚强地抬起头来,以理智克制了感情的波涛,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埋心里。在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的‚只剩下孤儿寡妇一样闹革命‛的革命信念给予了江姐精神力量的泉源,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当她被捕后面对凶残的敌人严刑拷打,竹签钉手的时候,还是那么沉着冷静,她说:‚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最后,在江姐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然后从容走向刑场。她为新世界诞生而慷慨献身的誓言,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上:‚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所有这一切,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我佩服华子良——装疯卖傻,舍己为党。他,原来是华蓥山根据地的党委书记,被捕入狱十五年。从1946年起,接受省委书记罗世文临刑前的指示,伪装疯癫,长期隐蔽。从此,在同志们心目中,他是个一听到枪声就变成疯子的胆小鬼。三年的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华子良默默忍受着敌人的侮辱,深深地埋藏着自己的情感,这是需要一种极大的坚韧的毅力才能做到的。一直到了最后,党需要的关键时刻,他才一扫疯疯癫癫的模样,呆滞的目光变得炯炯有神,充分发挥蕴藏多年的力量,这是有一种多么可贵的‚生能舍己‛的精神啊!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解放战争胜利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的英雄志士用鲜血换来的果实,血染红岩,才挣得今天的安居乐业。急风暴雨,血火硝烟已经散去, 掩卷沉思,在我们享用现代文明的时候,能够忘记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吗?能够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吗?能够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吗?不,不能,我们也没有资格忘记。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重重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红岩烈士们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该怎样让我们的国旗更加鲜艳呢?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战争已然远去,敌我之间的斗争已没入暗线,建设和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对于我们还在校学习的大学生,红岩精神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恩赐;它让我们常怀一种感恩之情,回首以往,心绪激昂;它让我们常怀一种奋进之情,环顾现实,奋发向上;它让我们常怀一种危机之情,提示我们时刻牢记,今天这样平和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地生活,好好的学习,好好地做人,好好地做事,来报答那些为我们创造这种安定生活的无数先烈们。

伟大的先烈们长眠于青山翠柏之间,而红岩精神将会永垂不朽!红岩精神如同一颗不灭的火星,点燃一个时代的奋斗精神,点燃无数有志之士的拼搏引信。我要衷心的感谢《红岩》,不仅因为它为我树立了榜样,更由于它使我深入的体味到什么是光辉的历程,什么是血染的风采,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珍贵的青春,让我对党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与认识!

读《骆驼祥子》有感900字 篇11

翟婧羽

一个朴实,简单,追求梦想的年轻人,被现实社会狠狠地打击四次后,终究不堪地倒下了……

祥子,尽管书里从未提到过他的姓氏,尽管是一个社会底层的车夫,他还是自尊好强,有着执着的梦想,有着永远的坚持——买车。初到大城市,他睁着善良淳朴的大眼睛,觉得凭借自己硬棒的身体,迟早有一天会拥有自己的车,可以成家立业,过上好日子。的确,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买了一辆崭新崭新的车,他的美梦仿佛已经开始实现。这是他三年的奋斗心血。他多么爱惜自己的车啊!

然而,好景不长。那社会仿佛见不得勤劳好强的人好过,祥子被兵抓了,车没了,自由也失去了。他的努力与付出全部付诸东流,没有人会把他的要强勤奋当回事!他怒吼:“凭什么?!” 这是一个旧社会底层人民的愤怒与不甘,在这个混乱黑暗的社会里,悲惨之人千千万万啊!

好在,他拼死带了几头骆驼逃了出来。那个社会的同情心仿佛是奢侈物。苦命的他,反而落了个“骆驼祥子”的外号。经历这一次打击的祥子,初衷不改,梦想不灭。他继续奋斗着,一分一分的省,只为一辆车。

旧社会吃穷人是不需要理由的。第二次打击,接踵而来。祥子分分省下的零钱,被孙侦探诈了去!祥子再次被狠狠践踏了!

虎妞是个虎头虎脑,长得像个男人一样三十七八岁的老姑娘。这个人逼迫祥子娶她,操控着他的生活。祥子是又有了车,但是他极度厌恶这辆车。祥子病倒,花去所有的积蓄。虎妞怀孕,好吃懒做,终究难产而死。祥子尽管不喜欢这个家,但是人没了,车没了,钱也没了。三起三落,他逐渐开始堕落。

纵然他喜欢小福子,可是“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他染上烟酒,变得滑头,不再卖力拉车。就当他又想重新开始生活时,祥子却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四次打击——小福子死了!这个勤俭要强的小福子死了!祥子麻木了,彻底变成了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黑暗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祥子,由一个有梦想,有活力,善良淳朴的青年,变成一具行尸走肉,社会垃圾。这是那个吃人的旧社会造成的。穷人没有人权,命运无法操控在自己手里。骆驼祥子,这个悲剧性人物,有着旧时愚昧的思想,本着个人主义的极端,为个人奋斗,又走向个人毁灭,与那个社会抗衡单凭一人,会输得很惨。只有底层人民一起反抗,才会翻身,摆脱悲惨命运!

上一篇:六年级组长工作计划下一篇:大班社会教案《各行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