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物流发展趋势(精选8篇)
1、电子物流的兴起。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在线追踪发出的货物、在线规划投递路线、在线进行物流调度、在线进行货运检查等,都将成为21世纪物流发展的趋势。
2、物流规模和物流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作为服务业的物流企业,也要满足全球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要求,主要表现为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是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3、物流服务的优质化和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随着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的发展,社会和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活动的优质化是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据资料,目前欧洲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为76%,美国为58%,且需求仍在增长。
4、绿色物流不断发展。绿色物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二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关键词:需求,信息,物流
随着高频度、小批量配送的专业物流需求增多, 大型物流企业的集约化、协同化和全球化发展, 传统物流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现代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以满足新的物流需求提供了可能, 也为现代物流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手段, 通过广泛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
造成这种情况, 即某个资质高、技术好、重视工程质量的投标人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 但其报价超过招标控制价, 该投标人最终放弃竞标。而资质低的投标人可能隐藏自己的信息来低价抢标, 这就可能使得招标人进行逆向选择, 使得劣质投标人驱逐优质投标人。一旦劣质投标人中标, 它相对于业主有信息优势, 规范中的4.2.1条只是规定“招标控制价超过批准的概算时, 招标人应将其报原概算审批部门审核”, 而并没有要求所有的招标控制价在公布之前都必须报概算审批部门审核, 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审核。根据“08规范”的4.2.2条规定, “招标控制价应由具备能力的招标人, 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人编制。”这就可能出现一个问题:招标人不管是自己编制招标控制价, 或者其委托工程造价咨询人编制时, 都有可能为了降低投资而故意压低报价。虽然“08规范”第4.2.9条规定“投标人经复核认为招标人公布的招标控制价未按照本规范的规定进行编制的, 应在开标前5天向招投标监督机构或 (和)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投诉”, 却没有做出对确实未按规定编制招标控制价的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或进行处罚的规定。这会使得业主有意或无意地压低
□文/王晓霞孟令全
掌握物流过程的动态信息、调动各地物流网点、构筑一体化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将空载率压缩到最低限度、提供优质物流和保障服务, 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物流需求的变化推动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入发展, 物流需求也更多样化和个性化, 对物流的服务要
招标控制价的行为更加有恃无恐。就算认为招标控制价未按规范编制, 多数投标人的选择不是投诉而是放弃竞标。如果由于招标人压低招标控制价使得参与的投标人少于3家, 就会导致流标, 业主不得不修改招标控制价, 进行第二次招标, 这又将影响招标的效率。或者某些投标人没有意识到招标控制价过低, 或者是即便意识到了, 但是为了中标还是故意迎合招标控制价, 不顾成本地降低报价, 期望先中标再说。签订合同之后, 再想出各种办法, 甚至降低工程质量来弥补利润的损失, 或者干脆停工, 最终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这对建筑市场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3、公布招标控制价为“围标”和“串标”创造了条件。公布了招标控制价, 投标人就有了报价的目标, 如果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 约定一家中标单位或者采用轮流坐庄的形式, 就能使中标单位达到较高的预期利润。在以往有标底招标时, 往往对预算报价进行一定幅度的下调, 而招标控制价是不准上浮和下调的, 所以招标控制价很可能高于以往的标底。在以往有标底招标的过程中, 投标人串标的结果是使得内定的中标人以与标底最接近的报价中标。在公布招标控制价的招标过程中, 即便是采用综合评估法评标, 由于投标报价求也将更加专业, 需求变化将推动物流企业更广泛、更深入地应用信息技术。物流需求将更强调即时性。顾客需要随时了解商品情况、地理位置、运输状态等即时信息, 制造商正逐渐向按需生产和零库存过渡, 大型的零售商每天进库和出售的商品繁多, 需要高效清点、无缝对接, 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利用诸如条码、射频技术、计算机、网络等多种信息与通信技术来实
的权重一般都占到60%左右, 投标报价仍然是决定中标与否的关键, 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报价法评标时更是如此。这样, 在公布招标控制价情况下的围标串标会导致中标人以接近招标控制价的报价中标, 对招标人造成的损失比在有标底招标时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综上, 招标控制价编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是避免上述问题的关键。这就需要招标控制的编制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加强对影响造价的各种因素的了解。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招标控制价的监督和审核, 出台更加健全的建筑法规, 培育更加发达规范的建筑市场, 才能使招标控制价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尹贻林, 周金娥.新清单计价规范招标控制价的有关问题分析[J].技术经济,
[2]苏金霞, 刘志杰.刍议工程招标中拦标价的设立[J].价值工程, 2008.3.
[3]陈明松, 罗姝婧.对清单项目招标中公开“拦标价“做法的质疑[J].价值工程,
现, 信息化是唯一选择, 也是运作的关键。企业物流自给的模式将改观, 第三方综合物流需求将增大。目前, 企业的自有物流占整个市场规模的70%~80%左右;工业企业中, 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 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有18%, 这种自办物流方式, 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 而且设施落后, 达不到客户需求的特定要求, 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 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专业化需求, 更多的企业将改变自办物流的模式, 将物流委托给更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要满足这些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必须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解决供给问题, 为企业个性化的服务要求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RFID产品将在物流业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RFID技术不断成熟、应用成本 (单品价格、实施费用等) 逐步降低以及在国内物流企业应用案例的增多, RFID技术对物流企业业务处理效率的提升价值将日益凸显, 利用RFID技术实现货物供应链实时监控, 保证库存高可见性, 使得企业不需要在业务起步时就拥有强大的条形码系统。凭借RFID无光电应用特性, 支持更多的自动读取, 在缩减制造及分拨方面人员成本的同时保证高准确性。RFID提供对供应链资产的实时监控并通过电子标签操作人员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 这将为改进决策、加快处理问题的速度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 RFID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 加之RFID无论在可靠性、避免污染、可见性、读取速度和空间方向性上都比现在的条形码具有优势, RFID在未来将成为物流企业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之一。
三、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物流企业加快信息技术应用
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不断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质量, 信息技术是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质量物流的重要手段。国际大型物流企业陆续抢滩中国市场, 将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尤其是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迫使企业不得不加快信息化步伐, 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区域内众多的中小物流企业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 必将脱颖而出一批有实力、有前途的企业来, 竞争使得它们获得优势, 积累了资本, 扩充了实力, 具备进一步深入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条件。
四、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环境更宽松、条件更成熟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各级政府也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和推广, 鼓励物流技术的创新发展。例如, 国家和各省都积极推动建立公共软件开发和行业性软件测试平台, 促进行业大型应用软件系统开发与推广, 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等科研机构实施科技攻关, 推动公共技术开发平台建设, 引导产学研联合研制技术标准, 促进标准建设。国家还专门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下设物流作业、托盘、第三方物流服务和物流管理分技术委员会, 以促进物流企业信息化。大力推动物流园区间的信息化整合, 列出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以及电子商务建设, 推动省区市公路货运配载系统的应用, 逐步向物流信息平台过渡。国家各项“金”字工程建设不断深入, 将为物流信息化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 提供更坚实的信息化基础条件, 起到更强的支撑作用。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更紧密地结合物流企业管控模式
物流企业管控模式和运作流程的差异客观上决定了没有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标准化应用模块, 简单机械地照搬其他企业信息应用系统注定了信息化的失败, 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将更紧密地结合企业管控模式, 更加关注企业个性化的技术需求, 技术应用紧紧围绕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展开。信息系统的开发将更加强调物流企业技术应用需求的实现, 物流企业和信息技术提供方共同全程参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改变前期侧重软硬件建设, 以技术为先导的应用模式, “量体裁衣”式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将被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所采用, 真正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支撑物流企业的业务运营。
六、第三方系统的信息集成建设将拓展客户服务领域
现阶段, 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客户服务”, 而服务的及时性与全面性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在客户服务要求逐步细化的今天, 拓展客户服务领域, 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将是各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 客户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 以跟踪了解货物实时的物流状态。因此, 必须打破原有的封闭式物流系统架构, 对客户提供实时的信息交换接口, 为客户提供网上查询服务以及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客户可以通过物流系统, 获得从货物起运开始的准确货物到达时间、到达位置等信息。实现与客户系统间的信息集成 (如物流企业的WMS系统与生产企业的SCM系统, 物流企业的TMS系统与分销企业的DRP系统等) , 通过系统间的信息及时传递, 加强企业与客户联系的紧密性, 以完善、及时的信息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七、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加速发展, 物流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物流企业实力不断提高, 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必然不断提高, 信息化投入不断加大, 信息技术将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得到物流业的应用和推广, 也将极大提高物流的效率, 提升服务质量, 降低物流成本, 助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牟春燕.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物流, 2006.6.
[2]袁丽英, 张洪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信息技术[J].商场现代化, 2008.4.
[3]张教赟.浅谈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综合管理, 2009.1.
【关键词】 航运联盟;P3网络;港航集成
0 引 言
港航企业合作联盟化是现代港航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包括班轮运输企业间的横向合作联盟以及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企业间的纵向合作联盟,其中,全球性的航运联盟已成为各班轮运输企业间横向合作联盟的重要形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货主尤其是跨国公司对班轮运输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希望班轮运输企业拥有更广泛的航线覆盖面,提供更密集的航班和更高品质的综合物流服务。此外,随着全球经济衰退、航运市场运力过剩、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等因素的影响,班轮运输企业“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越来越难以生存,因此,班轮运输企业间在保持各自独立法人地位的前提下,在航线设置、运力投入和舱位使用等方面进行合作,结成航运联盟。航运联盟与班轮公会的本质区别在于,航运联盟成员独立开展航线营销业务,且相比于班轮公会而言,其更有利于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企业间的纵向合作联盟,对港口企业以及班轮运输企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港口企业而言,通过与航运企业的合作联盟,争取更多班轮公司航班挂靠该港口,由此加快港口企业的发展;对班轮运输企业而言,与港口企业合作联盟,构建全球物流服务网络,并通过港口不断完善航运企业仓储、配送、包装等附加服务,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对整个联盟而言,港航一体化使港口和班轮运输企业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物流节点孤立运营,而是通过纵向联盟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本文着重讨论班轮运输企业间横向合作――航运联盟的演变及发展、P3网络联盟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以及纵向合作联盟形式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1 航运联盟的演变及发展
航运联盟作为目前班轮运输企业间主要的横向合作联盟形式,是从联盟成员间舱位租用这种最简单和最基础的合作方式开始的,随着联盟成员合作的深入,进一步发展成为舱位互租互换、共同派船和设施共享的方式。[1] 航运联盟先后进行了多轮重组,其成员基本包括世界排名前20位的班轮公司。
1995年,经过班轮运输企业激烈地谈判,最终形成了全球联盟、伟大联盟、联合联盟、CKY联盟、马士基海陆联盟等5大联盟。随着一系列班轮运输企业的兼并与收购,航运联盟因利益的角逐,成员也发生了变化。1996年,英国铁行箱运有限公司与皇家渣华轮船集团合并后以“铁行渣华”名称加入伟大联盟;全球联盟更名为新世界联盟;1997年,新加坡东方海皇集团收购美国总统轮船,集装箱业务仍由美国总统轮船品牌经营;1999年,马士基集团(简称马士基)与海陆合并,将联盟变成单体公司;2003年,韩进海运加入CKY联盟合并成CKYH联盟,联合联盟解散;2005年8月,马士基收购“铁行渣华”;2011年,地中海航运有限公司(简称地中海航运)和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简称达飞)组成了地达联盟;2013年6月,马士基、地中海航运和达飞成立P3网络联盟;2014年2月,长荣海运公司加入CKYH联盟,成立CKYHE联盟。
目前,班轮运输市场已形成G6联盟、CKYHE联盟、P3网络联盟三足鼎立的局面。
2011年,马士基推出了创新式服务“天天马士基”,在亚欧航线上每天安排班次,且承诺固定的运输时间,若不能在固定时间里完成运输,将赔偿货主损失。在亚欧航线上的其他班轮运输企业意识到,若想保住市场份额,必须推出类似服务,只有合作才能拥有足够大的船队规模。同年底,地达联盟开始重点规划亚欧航线;2012年,伟大联盟与新世界联盟合并成立G6联盟,重新部署亚欧航线与马士基抗衡。航运联盟的每一次演变,使各联盟的力量势均力敌,但P3网络联盟的成立,却打破了这种平衡(见表1)。P3网络联盟实力强大,其运力规模远超其他所有联盟。目前,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已允许P3网络联盟生效,但尚未获得欧洲和我国监管部门的批准。
2 P3网络联盟对航运市场的影响
从联盟力度、运力情况、货主的选择等3个方面分析P3网络联盟的出现对航运市场造成的影响。
2.1 联盟力度
P3网络联盟的成立促进了其他联盟成员间的进一步合作。相对于其他大多数联盟松散的组织形式而言,P3网络联盟的组织架构更为严密。G6联盟的成员既有亚洲航运企业,又有欧洲航运企业;P3网络联盟的成员均为欧洲航运企业。相对G6联盟而言,P3网络联盟文化差异更小,其成员交流沟通成本更节约;从联盟的领导机制来看,G6联盟实行轮流主席制,而P3网络联盟仅由马士基执掌,经营策略更具持续性;P3网络联盟的合作力度超过其他所有联盟,在伦敦和新加坡分别成立了具有10年合约的运营中心总部和分部,统一调配联盟中的252艘船舶,整体优势更为凸显;P3网络联盟还共享上海、鹿特丹、纽约以及美国西海岸的港口设施,其成员均为全球航运电子商务供应商(INTTRA)电子平台的投资方和使用者,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2.2 运力情况
(1)对目前运力调整的影响。P3网络联盟在三大主干线上投放共计252艘船舶,其总载运能力至少可达260万TEU。G6联盟共投入240艘船舶,G6、CKYHE联盟重新规划目前运力,以更好地应对P3网络联盟的竞争。[2] P3网络联盟成立后,各大班轮运输企业调整在远东北美航线和亚欧航线上的运力投放(见图1和图2)。
就目前船型规模优势而言,P3网络联盟在优化货源组织和运力配置后,可以更好地享受船舶大型化带来的规模经济。
(2)对未来运力的影响。截至2015年,P3网络联盟还将接收28艘万箱船的交付。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规模效益使单船成本迅速下降,其他班轮运输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也加紧订造大型船舶。目前,中海集运还未加入任何联盟,其订造的5艘1.9万TEU集装箱船可能成为其加入航运联盟谈判时的一个重要筹码。船舶的交付和新船的订单预示着未来航运市场运力将进一步过剩。
2.3 货主对航运公司选择的影响
P3网络联盟提供28条周班航线,挂靠90个港口;G6联盟提供29条周班航线,挂靠66个港口。然而,在亚欧航线上,P3网络联盟的港口对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两个联盟(见表2)。港口对表示两个港口之间可提供直达航班,这将影响货主对班轮运输企业的重新选择。
3 纵向合作联盟的主要形式及发展趋势
3.1 主要形式
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企业间纵向合作联盟形式主要包括航运企业独资开发或收购经营码头、航运企业与港口企业合资开发经营码头、航运企业参股港口企业以及港航联手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等。通过以上4种方式,港口企业与航运企业合作形成纵向联盟,确保班轮运输企业构建全球航运网络,保证班轮运输企业的船舶快速进出港口,完成停靠、装卸作业,降低码头作业费用。
3.2 发展趋势
(1)班轮公司具有港航合作联盟的主动权。随着航运联盟的不断演变,联盟成员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及在成本控制驱动下重新规划航线,重新选择枢纽港,尤其对于存在码头投资项目的航运企业来说,其航点的挂靠往往偏向其旗下的码头。作为航运公司网络布局的一个节点,港口处于港航合作联盟的被动地位,这与提出的第四代港口概念相符。
(2)拥有深水良港的码头运营商具有竞争优势。在亚欧航线上,航运联盟使用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至少需要16 m的吃水,这使拥有深水良港的码头运营商在枢纽港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3)未掌握运力的国际港口经营商处境艰难。缺乏航运背景的国际港口经营商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与班轮运输企业的合作联盟,才能保证班轮运输企业航班在其港口挂靠;也可向班轮运输企业或参股班轮运输企业出让经营码头的股份,加强与班轮运输企业的纵向合作联盟。
4 结 语
在瞬息万变的航运市场里,港航企业合作联盟化是现代港航物流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班轮运输行业的高度集中,加强班轮运输企业间的横向合作联盟以及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间的纵向合作联盟。在竞争与合作的时代,港航企业应抓住机遇,共建全球物流服务网络,提供港航集成化服务,提高港航企业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继红.集装箱班轮公司之间航线运力合作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
[2] 王志明.P3网络联盟对亚欧航线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我国航运企业应对措施[J].集装箱化,2013(11):3-5.
就目前船型规模优势而言,P3网络联盟在优化货源组织和运力配置后,可以更好地享受船舶大型化带来的规模经济。
(2)对未来运力的影响。截至2015年,P3网络联盟还将接收28艘万箱船的交付。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规模效益使单船成本迅速下降,其他班轮运输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也加紧订造大型船舶。目前,中海集运还未加入任何联盟,其订造的5艘1.9万TEU集装箱船可能成为其加入航运联盟谈判时的一个重要筹码。船舶的交付和新船的订单预示着未来航运市场运力将进一步过剩。
2.3 货主对航运公司选择的影响
P3网络联盟提供28条周班航线,挂靠90个港口;G6联盟提供29条周班航线,挂靠66个港口。然而,在亚欧航线上,P3网络联盟的港口对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两个联盟(见表2)。港口对表示两个港口之间可提供直达航班,这将影响货主对班轮运输企业的重新选择。
3 纵向合作联盟的主要形式及发展趋势
3.1 主要形式
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企业间纵向合作联盟形式主要包括航运企业独资开发或收购经营码头、航运企业与港口企业合资开发经营码头、航运企业参股港口企业以及港航联手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等。通过以上4种方式,港口企业与航运企业合作形成纵向联盟,确保班轮运输企业构建全球航运网络,保证班轮运输企业的船舶快速进出港口,完成停靠、装卸作业,降低码头作业费用。
3.2 发展趋势
(1)班轮公司具有港航合作联盟的主动权。随着航运联盟的不断演变,联盟成员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及在成本控制驱动下重新规划航线,重新选择枢纽港,尤其对于存在码头投资项目的航运企业来说,其航点的挂靠往往偏向其旗下的码头。作为航运公司网络布局的一个节点,港口处于港航合作联盟的被动地位,这与提出的第四代港口概念相符。
(2)拥有深水良港的码头运营商具有竞争优势。在亚欧航线上,航运联盟使用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至少需要16 m的吃水,这使拥有深水良港的码头运营商在枢纽港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3)未掌握运力的国际港口经营商处境艰难。缺乏航运背景的国际港口经营商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与班轮运输企业的合作联盟,才能保证班轮运输企业航班在其港口挂靠;也可向班轮运输企业或参股班轮运输企业出让经营码头的股份,加强与班轮运输企业的纵向合作联盟。
4 结 语
在瞬息万变的航运市场里,港航企业合作联盟化是现代港航物流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班轮运输行业的高度集中,加强班轮运输企业间的横向合作联盟以及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间的纵向合作联盟。在竞争与合作的时代,港航企业应抓住机遇,共建全球物流服务网络,提供港航集成化服务,提高港航企业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继红.集装箱班轮公司之间航线运力合作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
[2] 王志明.P3网络联盟对亚欧航线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我国航运企业应对措施[J].集装箱化,2013(11):3-5.
就目前船型规模优势而言,P3网络联盟在优化货源组织和运力配置后,可以更好地享受船舶大型化带来的规模经济。
(2)对未来运力的影响。截至2015年,P3网络联盟还将接收28艘万箱船的交付。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规模效益使单船成本迅速下降,其他班轮运输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也加紧订造大型船舶。目前,中海集运还未加入任何联盟,其订造的5艘1.9万TEU集装箱船可能成为其加入航运联盟谈判时的一个重要筹码。船舶的交付和新船的订单预示着未来航运市场运力将进一步过剩。
2.3 货主对航运公司选择的影响
P3网络联盟提供28条周班航线,挂靠90个港口;G6联盟提供29条周班航线,挂靠66个港口。然而,在亚欧航线上,P3网络联盟的港口对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两个联盟(见表2)。港口对表示两个港口之间可提供直达航班,这将影响货主对班轮运输企业的重新选择。
3 纵向合作联盟的主要形式及发展趋势
3.1 主要形式
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企业间纵向合作联盟形式主要包括航运企业独资开发或收购经营码头、航运企业与港口企业合资开发经营码头、航运企业参股港口企业以及港航联手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等。通过以上4种方式,港口企业与航运企业合作形成纵向联盟,确保班轮运输企业构建全球航运网络,保证班轮运输企业的船舶快速进出港口,完成停靠、装卸作业,降低码头作业费用。
3.2 发展趋势
(1)班轮公司具有港航合作联盟的主动权。随着航运联盟的不断演变,联盟成员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及在成本控制驱动下重新规划航线,重新选择枢纽港,尤其对于存在码头投资项目的航运企业来说,其航点的挂靠往往偏向其旗下的码头。作为航运公司网络布局的一个节点,港口处于港航合作联盟的被动地位,这与提出的第四代港口概念相符。
(2)拥有深水良港的码头运营商具有竞争优势。在亚欧航线上,航运联盟使用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至少需要16 m的吃水,这使拥有深水良港的码头运营商在枢纽港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3)未掌握运力的国际港口经营商处境艰难。缺乏航运背景的国际港口经营商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与班轮运输企业的合作联盟,才能保证班轮运输企业航班在其港口挂靠;也可向班轮运输企业或参股班轮运输企业出让经营码头的股份,加强与班轮运输企业的纵向合作联盟。
4 结 语
在瞬息万变的航运市场里,港航企业合作联盟化是现代港航物流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班轮运输行业的高度集中,加强班轮运输企业间的横向合作联盟以及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间的纵向合作联盟。在竞争与合作的时代,港航企业应抓住机遇,共建全球物流服务网络,提供港航集成化服务,提高港航企业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继红.集装箱班轮公司之间航线运力合作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
在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的支持下,物流运作体现了物流高级化的发展要求.并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服务市场化。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倾向于选排第三方物流来提供物流服务.企业将非核心的物流服务交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陀置资源实现企业所需的物泥服务。(2)物流运作专业化。根据专业化协作的要求.物流集成是在物流功能专业化荃础上实现的。一些企业投入了专门的人力、物力、射力来进行物流运作和悴理活动.并根据自身和市场情况.组建I专门的物流部门或物流分公司,或与社会物流企业合作使其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因此,物流功能运作史趋向于专业化.(3)物流活动信息化。服务于客户的各项物流活动.如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振运、流通加毛、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娜利用信息技术、纳入综合信息竹理系统,使排物流活动通过信息化提升效率。
(4)物流过程一体化。有效的物流运作不再只关注每一个物流环节的低成本、高效率运作,而是强调从原材料供应到产成品销钾筷个过程的衔接和有效运作,一体化物流运作过程不仅涉及物品及相关信息流程衔接,而且涉及上下游企业间的供应链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同。
(5)运作管理集成化。在物流活动信息化的荃础上,物流运作骨理通过典成化可以监控物流运作全过程。最能体现其信息技术支撑作用的就是用k9络把各自独立运作的主体联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实时传愉.对物流运作过程实施有效管理.这就对企业内部各部t7和企业间的信息接口技术和数据库锌理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使硬件装备达到现代化水平,以使信息技术在物流运作许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新的邮政物流品牌、资金或风险投资将会进入内资邮政物流企业。由于新《邮政法》明确了邮政物流产业的法律地位。目前,内资邮政物流企业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对于国内邮政物流产业来说,新《邮政法》的出台、邮政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市场的日趋成熟将是投资的最好时机,最佳的投资时机只有这2年。否则,进入的成本很高、资本回收的周期很长。因此,新的快速品牌将会进入邮政物流业,内资邮政物流企业将是资金或风险投资的重点对象。预计,风险投资将通过优质资产剥离等方式对个别民营邮政物流企业投资。
邮政物流服务向“四区”延伸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四区”即“开发区(高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商务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校区(大专院校)、小区(居民住宅区)”.:“四区”特别是“校区(大专院校)、小区(居民住宅区)”的“网购”邮政物流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大学园区向“市郊”集群化发展,这个“民生”邮政物流潜市场将2010年开始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如何抓住机遇在配送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将成为这个市场竞争的焦点。
从投诉的类型看,预计80%以上的投诉仍然是“延误、损毁、遗失”三大问题;从投诉的来源看,80%以上的投诉将是来自电子商务“网购”邮政物流:从被投诉的邮政物流企业类型看,80%以上的投诉来自特许加盟民营邮政物流企业。“三大投诉”的深层次原因是民营邮政物流企业管理人才匮乏,管理手段单
一、管理方式落后、“重市场份额轻服务质量”、“重短期利益轻可持续发展”.这是制约特许加盟民营邮政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瓶颈之一。
《信件专营规定》出台。由于原信件专营的范围讨论稿,即同城邮政物流50克以内、异地邮政物流100克以内的信件由邮政企业专营争议较大,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预计《信件专营规定》将会在2010年底出台。信件的快递业务是否属于竞争性业务是专营争议的焦点。信件快递的专营范围有三个选项,即资费加重量:国家机关公文和邮政普通信件由邮政专营,其余信件放开经营;单一的重量专营方式。而后一个专营方式对非邮政内资快递企业影响较大。期盼《信件专营规定》的结果是和谐的。
[摘 要] 本文根据现实物流领域的实际应用需要,解释了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环境,分析了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业务需求,说明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基础保障,研究了我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物流;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研究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alysis
ZouTingting20119325022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real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logistic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build support environment of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alyzes the business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illustrat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target and basic guarantee,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logistics;Logistics information;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development research
1引言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推动着物流行业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巨大变革,特别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向物流领域的渗透,凸现了信息的巨大价值,对物流信息的识别、捕捉、传递、处理、存储的能力及其在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直接影响到物流生产、经营、决策领域。
当前,物流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这就是物流要借助新思想、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搬运装卸、包装分拣活动进行改造,实现不断地提高货物流通速度、降低货物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品质、加快资金周转、保证货物安全的目标。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人机系统。它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而且要考虑组织问题和人的行为问题。应当指出,拥有信息不等同于理解信息,理解信息需要进行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然后采取行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QR(快速响应)、JIT(即时)、ECR(有效客户响应)。
2物流必须依靠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才能良好发展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建设。必须依靠各个行业、地区、企业的协同配合,借助于技术、管理、通讯和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分步骤、分层次逐步建设。由于物流生产地与需求地存在空间差异,物流生产力的布局也不够均衡,为了做好物流生产业务,必须在物流信息捕捉上下功夫。目前,在各个地区建立公共的物流信息发布交流平台,对于降低找货成本、优化物流站点与线路就显得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是物流系统应用的基础。在物流领域常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有:信息采集技术、识别技术、信息传递与转换技术、存储技术、查询技术等,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改善物流业务流程,提高物流质量。
在物流企业内部,在生产与运作、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借助于信息或信息系统,能够有效
地实现物流业务目标。比如,通过使用GPS 技术与GIS 系统,能够对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保证了货物安全,也便于客户随时随地查询。
3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3.1取得的成绩
(1)物流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利用已开发建设的网络资源库,建立了交通运输信息网络(CTInet)网管中心,交通科技信息资源网的建设也推动了物流信息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
(2)物流企业信息化正在向实用方向发展物流、电子商务的开展已经将运输与信息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货运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为企业构筑了货运信息平台,提高了运输效率。
(3)港口和航运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国港口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生产调度、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的计算机管理,骨干运输企业集团在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重视自身IT 资源的增值服务,提高了竞争力。
3.2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加上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非常迅猛,客观上使得物流信息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是:一是信息化覆盖的广度不够,与物流建设粘结力不够强;二是信息资源缺乏统筹开发,共享率低,更新速度慢;三是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健全;四是统筹规划力度不够,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五是信息类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物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六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4我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物流信息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立足于物流业务本身,充分分析现实的物流业务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先进技术或实用技术来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使用与维护,使其成为既能支持生产又能支持管理、决策的有效工具。
4.1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
根据实际需求,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交通产业、仓储产业等的升级。主要目标是:借助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在获取物流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识别与捕捉、分析与处理,关键是能够理解信息,借助于信息系统,进行快速响应,从而实现物流业务目标。
4.2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
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使其在快速、持续、健康的轨道上不断前进。为此,要努力做好五个保障。
(1)组织保障
政府各级部门应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要加强各级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
(2)政策和法规保障
重要的政策和法规,主要由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制定。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措施保证,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促进社会各部门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使物流信息与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资金保障
资金保证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发挥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多方位地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缓解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4)人才保障
人起着基础性作用,要培养既懂物流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5)技术保障
实施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物流信息化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
4.3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重点
近几年,物流信息化建设应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和完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建设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相应数据库为龙头,推进公路、水路、铁路交通电子政务的建设。
(2)利用GIS等技术,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
(3)以管理部门、设计公司为主体,强化物流软件系统的应用工作。
(4)建设智能化的运输系统。
(5)以物流企业为主体,充分应用电子商务的新成果,加快物流系统的建设。
(6)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权威、可靠的政策、法规、经济与技术等信息。
5结论
物流企业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主体。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坚持“总体规划、阶段实施、不断完善、逐步升级”的原则,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企业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内联网(Intranet)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网络化。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鼓励企业进一步开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现代物流系统。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市场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基础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现代物流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N]中国信息报,2002-10-28.[2] 邵举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流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环境保护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贸易自由化、资本市场的成长与整合、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创造出一个正在增长的全球市场, 原来分割型的国家或地区市场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统一的全球市场。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了社会化的大分工。同时, 世界经济的发展, 使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共同的选择。市场经济越发达, 流通的作用就越重要。在流通中, 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种流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极大地缩短流通过程, 现代经济的水平,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所以, 发展现代物流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物流国际化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紧密相连。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决定, 现代物流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全球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现代物流服务的兴起, 贸易自由化运动推动了现代物流国际化, 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国际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化。
一、现代物流与国际化
(一) 现代物流
关于“物流”的概念, 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其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 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物流的概念, 在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将物流定义为:以最小的总费用, 按用户要求, 将物质资料 (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 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
现代物流的概念更加宽广。传统物流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 而现代物流提出了物流系统化或总体物流、综合物流的概念, 并付诸实施。就是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入新的内涵, 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供应物流开始, 经过生产物流, 再进入销售物流, 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到达用户 (消费者) 手中。
(二) 物流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各国的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国际分工越来越明显,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随着国际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和国际贸易大幅增长, 加剧了货物和非贸易物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和转移, 物流国际化趋势就在实践中呈现出来。物流国际化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拓展, 只要货物和非贸易物品在国家 (或地区) 之间需实现所有权的转移, 就必然要克服场所阻隔和时间阻隔, 进而产生物流活动。物流国际化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乃至全球经济一体化必须要通过物流国际化来实现。
物流国际化, 是指不同国家 (或地区) 之间的物流, 是指货物和非贸易物品流通经停的地点不在同一国家或地区之内的物流。物流国际化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 依照国际惯例, 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 实现货物和非贸易物品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 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物流国际化的是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化经营与交往服务, 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 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 保质, 保量, 适时地将货物从供应国或地区流动及转移到需求国或地区。
二、现代物流发展的国际趋势
现代物流国际化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而产生, 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 各国之间的贸易最终都将通过物流国际化来实现, 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反过来又制约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因此, 二者之间呈现互为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
(一) 全球化经济发展加速了现代物流发展的国际趋势
当前, 全球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和变革时期, 跨国公司之间的强强竞争日趋激烈, 为此, 分布于世界各地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它们不仅有着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 而且还有着更为复杂微妙的间接互相作用关系。一个企业要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去, 仅仅靠公司本身的资源显然是不够的, 只有战略性地将全球公司各个分部、子公司、联盟公司组成全球化的紧密网络, 企业才能对全球任何一个区域的市场上的需求作出快速反映, 并提供相应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公司网络中, 一部分专门负责全球性的物资采购、生产制造、产品更新换代、配送和科研开发, 而另一部分则负责当地市场上的销售与销售服务。资金、原材料、零部件和产成品、信息、创意、人力资源等公司的资源在网络中的各个部门之间不断地交换流动着。如何以高效整合的方式组织这样的全球运作, 通常称为全球物流管理, 这也是跨国公司全球竞争的核心。
国际环境提醒人们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全球物流竞争。在国际企业中, 一个全球物流网络是为全球价值链服务的物流系统, 网络中各个部门应在高度组织化的情况下各司其职。当然, 在这物流网络中要建立若干个关键节点 (通常称物流中心) , 不仅要解决于高效的物流硬件设施, 而且还取决于合适的信息技术和不断创新的信息系统, 同时更取决于整个物流网络的各个节点的准确的、战略性的定位, 此外还必须对整个物流网络进行科学规划, 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付诸实施。这一全球物流竞争的观念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政府机构均适合, 而这些规划的实施可能会涉及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的应用、各国的法律法规、海关通关、合理有效的物流价格、转运及联运等问题, 而前两个问题尤其重要。
(二)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现代物流的国际趋势
技术的更新实质上也是一种内在的经济活动。因此, 市场的经济活动与科技开发活动不断相互作用必然会引发技术创新。全球化的物流系统需要众多的企业及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的广泛合作才能建立, 而这种合作则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技术在物流国际化全球化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 一个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普及程度往往就能反映出该国的物流竞争力。智能化运输系统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程度说明一个国家的物流国际化竞争力。
只有当物流的硬件基础设施完善后, 新的信息技术才能够服务于先进的物流系统,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信息技术的威力是奥妙无穷的, 它完全可以用来作为战略性调整物流运行系统的有效手段, 而且, 未来的物流硬件设施的规划与实施建设均不可能离开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的结构、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先进的物流网络, 如同一个企业的价值链管理已全球化那样, 物流网络也日趋全球化。然而, 物流硬件设施、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及其先进的全球物流网络系统的综合发展必须考虑众多社会性因素。跨地区、跨国家的物流必须面临许多挑战, 如怎样处理各国不同的法规、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等, 因此, 在发展全球物流网络中还应充分重视国与国之间的差异。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全球物流网络更加科学, 并由此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 世界环境保护的要求加速了现代物流国际化趋势
在全球环保意识日益加强的前提下, 交通运输系统尤其是公路运输系统不得不面临许多环境问题, 如噪声、交通堵塞时排放的废气、车流带来的空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等, 为了能使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与有益于环境保护的全球物流发展之间达到宏观平衡, 人们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从更先进的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发展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及研究开发更好的物流营运系统。要想把全球高效的物流系统对环境的损害降到最小限度, 要靠各个公司、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在许多领域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需要寻找一种平衡方式, 即物流硬件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及信息系统不仅能为发达国家参与全球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且也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给物流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带来了许多巨大影响。许多跨国公司及国家政府纷纷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提出了物流的新概念与新技术。
1. 物流的全球化。
即站在全球资源优化的角度去考虑一个国家或一个公司的物流网络系统。中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政府看到了这种全球化的趋势, 以实际行动参与作为亚太地区物流中心的竞争。
2. 物流系统的重新整合。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 降低成本, 并在总体上降低对环境的损害, 运用配送中心及联运等物流方式在许多国家物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第三方物流服务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对再生资源的重视。
再生资源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这也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之, 全球化是世界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物流业在内的服务贸易的对外大门必将进一步全面敞开, 将直接面临着全球物流业市场的激烈国际竞争。因此, 在研究和制定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规划时, 必须对现代物流的国际发展趋势有充分的认识, 使我国现代物流业得到更持续健康的发展。物流业已经成为一个朝阳行业, 成为继劳动力、资源之后的第三个利润源泉。现代物流技术, 不仅是企业战略的“商务物流”, 而且是向整个社会实现物资供给的“社会物流”, 21世纪将是国际物流大发展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张庆.物流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05
[2]蔡启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06
[3]寇亚明.国际物流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10
【关键词】国际现代物流;物流成本;第四方物流;绿色物流;物流服务质量;竞争;创新
一、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一)物流成本的不断下降
各国物流的成本不断降低,表现在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变化上。各国通过降低库存的成本费用,加快物流的周转速度以达到最高效率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这一法宝值得我国来借鉴的。当然,除了物流本身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是降低国际物流成本的一大促因。
(二)国际物流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
目前,国际物流的发展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有力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发展物流,形成一个完善的发展体系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现代物流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功不可没。另外,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对于解决国家就业问题也是做出了贡献。现代物流的发展带动着运输、装卸、流通、金融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减轻国家的壓力。
(三)现代物流发展下,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现代物流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是不断创新的。也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一路向前,创新推动了第四方物流的诞生。然而,第四方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第四方物流有链式管理功能,从货主到顾客的供应全部过程都进行管理统筹。使整个物流过程高效运作,降低物流成本,真正做到社会资源的最大整合。当然,第四方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第三方物流。需要共同发展进步的。
(四)现代物流发展下的绿色物流这一新兴物流方式的发展
现代物流推动了国际经济的巨大发展,但带来的环境问题仍不容小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导致环境的不堪重负。在这一严峻的形势下,绿色物流这一新兴的物流方式便产生了。绿色物流,顾名思义就是整个物流的过程要最大程度的保护环境,对环境保持最少量的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各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保证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绿色物流这一方式更是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关注。主要是从降低资源消耗、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推进绿色技术等方面进行。对各大企业也要进行规制,鼓励实行绿色物流的理念。绿色物流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方式将是物流的发展趋势。
(五)物流服务价值的升高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其运作过程更多的考虑相关人的利益,提高服务的质量和价值。国际竞争趋势不断加大,各国都是运用各种方法获取好感以图获得信任,因此,多种增值服务不断增多,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来加大对对方的服务类别和质量。与物流的成本比起来,或许一次舒服和安全的享受有更大可能的作为衡量好与坏的标准。
二、国际现代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
(一)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和国际物流的发展有差距
我国物流的不断成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国际大环境中,我国同世界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有:物流发展水平不高,物流效率偏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如果不能加强中国的竞争力,势必面临糟糕的局面。因此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目前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
(二)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交流与合作
只有迎难而上,才会有机会看到曙光。我国虽然在现代物流方面起步较晚,但是身处于如今的大环境中,努力提升自己,顺应国际潮流才是正确之路。我国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如今加入国际竞争有一定的基础,如果增强国家间的合作和交流,对中国来说就是一种机遇。
(三)鼓励培养绿色物流这一新的理念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发达国家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树立环保的意识也是极其重要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我们不能再走。政府要对各大企业进行规制,鼓励企业及广大人民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环保和发展不是对立的,在物流运行的过程中,从货主到顾客,从订单、运输到装卸这一系列的过程都要注意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绿色为目标。比如可以使用节能的装卸和运输工具,利用高新技术、或者在夜间输送,减少交通问题等。
(四)增强物流服务质量,增加竞争优势
在和其他各国之间的竞争中,要有自己的服务特色,一旦让顾客信任就是最大的成功。在降低物流成本、充分利用资源,最大程度的提高运转效率的同时,增强服务质量是取胜的关键。在如今社会,经济便捷和心灵舒适有着相同的竞争优势,所以,提高服务质量便多了一份竞争优势,特别是对于我们起步较晚的国家更应该如此。首先要做的就是我们中国的服务质量和标准要与国际接轨,其次,我们应该做到别具心裁,更加从相对方出发维护其利益,从而获得青睐。
(五)积极创新,不断发展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够保持活力,立于不败之地。第四方物流的发展给了国际物流一个崭新的发展趋势。在国内,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力,不断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效率。
综上所述,国际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国际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呈现出很多发展趋势,这些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来说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应该努力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赵常东,徐双应,巩航军.“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第四方物流”[J].物流与信息,2005.
[2]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3]綦建红,李鸿.国际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现代物流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
【现代化物流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现代秘书的发展趋势10-08
经济管理现代化与发展新趋势论文07-08
现代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01-15
第二章家庭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06-12
铁路如何发展现代物流09-14
现代物流发展现状10-22
现代物流发展战略11-27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09-29
铁路现代物流发展规划10-28
国内现代物流发展现状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