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系统概述教案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动系统概述教案(精选8篇)

制动系统概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移动通信的涵义及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教学方法:讲授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重点:

1、移动通信系统组成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教学难点:

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教具准备:微机、投影仪、手机

教学内容:

1、移动通信的涵义

2、移动通信系统组成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4、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

Ⅰ、组织上课

Ⅱ、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什么是通信?并举例说明

2、什么是通信系统?

3、按收信者是否移动,通信系统分为几类? Ⅲ、讲授新课:

一、移动通信

1、定义:通信的双方或一方处于移动中的通信称为移动通信。

2、内涵:

1)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与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是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2)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3)移动体之间的通信只能依靠无线电传输。

3、解决的基本问题:动中通

二、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1、组成: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移动台(MS)、基站(BS)、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传输线等组成。

1)移动台(MS)

分类:便携式、手提式、车载式 2)基站(BS)有收发信道盘等组成

无线小区:每一个基站都有一个可靠的通信服务范围,称为无线小区。无线小区的大小,主要由基站天线高度和发射功率决定。

3)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具有一般市话交换机的功能,还有移动业务所需处理的越区切换、漫游等功能。

4)传输线

连接各设备的中继线。MSC到BS之间的传输主要采用微波或光缆等方式。

2、工作方式:

按通话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工作方式)分类:

1、单工

2、双工

3、半双工

1)单工:收、发交替

同频单工:收发用一个频率 异频单工:收发各用一个频率

2)半双工:一方双工,另一方单工

3)双工:收发同时工作。(最复杂)移动通信用

时分双工:在通信中在不同时刻进行上下行数据传送模式。发送的时候不接收,接收的时候不发送。上下传送数据的时间不一样,但使用的频率是一样的。

频分双工:上下行在不同的频率上发送和接收。

三、移动通信系统是发展历程

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1st Generation)出现时间:1980s 系统类型:FDMA(频分多址),模拟话音通信系统 代表性系统

i.美国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也称为IS-54): ii.英国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我国邮电部于1987年确定以TACS制式作为我国模拟制式蜂窝移动电话的标准。2001年关闭模拟网。

讨论:为什么要淘汰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2st Generation)出现时间:1990s 系统类型:TDMA(时分多址)或窄带CDMA(码分多址),传递话音和低速数据的窄带数字通信系统

代表性系统

i.欧洲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ii.北美的D-AMPS(Digital AMPS,也称为IS-136): iii.北美的CDMA(IS-95,Interim Standard 95)

iv.日本的PDC(Personal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3、第2.5代移动通信系统(2.5G,2.5st Generation)出现时间:1996 系统类型

i.TDMA、CDMA(码分多址),中速数据传递的数字通信系统 代表性系统

ii.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速率144kbit/s)GSM向WCDMA的演进策略 iii.IS-95B(速率115.2kbit/s)

IS-95向cdma2000的演进策略

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3rd Generation)出现时间:2000s 系统类型:FDMA、TDMA和宽带CDMA,传递多媒体业务的宽带数字通信系统

代表性系统

i.欧洲的WCDMA((Wideband CDMA,宽带码分多址))ii.北美的cdma2000 iii.中国的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四、对两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制动系统概述教案 篇2

移动通信技术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到90年代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全球迎来了移动话音业务的高峰,每年的用户量呈现倍数的梯级增长,但其业务类型单一,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近几年,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3G已经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AMPS系统和后来改进型系统TACS,以及NMT和NTT等。AMPS(先进移动电话系统)使用模拟蜂窝传输的800MHz频带,在美洲和部分太平洋国家广泛使用;TACS(全向入网通信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欧洲的模拟移动通信的制式,中国在80年代也是采用这种通信制式,使用900MHz频带。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为模拟制式,以FDMA技术为基础,主要提供话音通信业务。其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小、业务种类有限,不能满足移动通信飞速发展的需要。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是以传送话音和少量数据为主的数字通信系统,典型的系统有GSM(采用TDMA方式)、IS-95CD-MA、DAMPS和日本的JDC(现在改名为PDC)等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除提供话音服务之外,也可提供低速数据服务和短消息服务。但其业务主要限于话音和低速率数据(9.6kb/s),远不能满足新业务和高传输速率的需要。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系统,它最早是国际电信联盟(ITU)于1985年首先提出的,1996年ITU正式将其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意即工作在2000MHz频段,预期在2000年左右商用的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大致目标是全球化、综合化和个人化。全球化就是提供全球海陆空三维的无缝隙覆盖,支持全球漫游业务;综合化就是提供多种话音和非话音业务,特别是多媒体业务;个人化就是有足够的系统容量、强大的多种用户管理能力、高保密性能和服务质量。

2 IMT-2000最主要的目标和特征

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制式,全球无缝漫游;

2)高频谱效率;

3)支持移动多媒体业务,即室内环境支持2Mbi t/s、步行/室外到室内支持384kbi t/s、车速环境支持144kbi t/s等。

移动通信从第二代过渡到第三代的主要特征是网络必须有足够的频率,不仅能提供话音、低速率数据等业务,而且具有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能力。

3 3G的主流标准

3.1 W-CDMA

也称为WCDMA,全称为Wideband 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但是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3.2 CDMA2000

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它是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但目前使用CDMA的地区只有日、韩和北美,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不过CDMA2000的研发技术却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许多3G手机已经率先面世。

3.3 TD-SCDMA

全称为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CDMA),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提出。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的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该标准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

4 3G业务

1)话音业务:上下行链路的信息速率都是16kbi t/s,属电路交换,对称型业务。

2)简单消息:是对应于短信息SMS的业务,它的数据速率为14kbi t/s,属于分组交换。

3)交换数据:属于电路交换业务,上下行数据速率都是64kbi t/s。

4)非对称的多媒体业务:包括中速多媒体业务,其下行数据速率为384kbi t/s、上行为64kbi t/s。

5)高速多媒体业务:其下行数据速率为2000kbi t/s,上行为128kbi t/s。

6)交互式多媒体业务:该业务为电路交换,是一种对称的多媒体业务,应用于高保真音响,可视会议,双向图像传输等。

3G的目标是支持尽可能广泛的业务,理论上,3G可为移动的终端提供384kbi t/s或更高的速率,为静止的终端提供2.048Mb t/s的速率。这种宽带容量能够提供现在2G网络不能实现的新型业务。未来也许会出现一些现在无法想像的业务。

5 3G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3G系统很多技术方面的优势使得业界一致认为3G系统将成为移动通信的新一代技术标准,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并不是完美无暇的,无论哪种制式都同样面临着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1)多径衰落。这个问题存在于所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

2)时延扩展。不同路径的信号有不同的传播时延,当时延超过检测脉冲宽度的10%时,脉冲间的干扰就明显存在,从而限制了移动通信的数据速率。

3)多址干扰。由于3G系统采用不同的扩频码字来区分用户,这就要求用户的扩频码具有强自相关性和弱互相关性。但实际上各用户间的干扰不可能完全消失,所以来自本小区和邻近小区用户的干扰成了决定系统容量和性能的主要因素。

4)远近效应。是一类多址干扰,在3G系统中表现十分突出。

5)体制问题。第二代系统已被广泛使用,所以,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考虑,3G系统必须兼容前代系统,而且能在将来平滑的过度到第四代系统,甚至个人通信系统的最高目标。但目前,第二代系统种类繁多,标准层出不穷,体制多种多样,所以,如何是3G系统起好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6 我国3G现状

我国于2004年实现了在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领域的群体突破。从2004年4月至今,陆续有展讯、凯明、T3G、大唐/ADI、重邮信科相继推出了终端基带芯片,目前已开发的芯片经过各项测试,设计达到预期目标。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经有基于上述几款芯片的数十款终端、数据卡研发成功。伴随着TD-SCDMA终端芯片领域的群体突破,我国TD-SCDMA终端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也步入了快车道。经过TDSCDMA产业化专项测试的检验,这些终端的通话功能已经基本稳定,目前正在进行复杂环境及切换、数据业务的测试。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中国标准”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其号段为157。标志着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TD的商业化应用正式起航。

摘要: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目标主要是全球化、综合化和个人化,其主流制式有三种:欧洲和日本共同提出的WCDMA-FDD/TDD、以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的cdma2000和以中国大唐为代表提出的TD-SCDMA。3G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新型特色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的新一代技术标准,但同样也面临多径衰落等几点主要问题。伴随着TD-SCDMA终端芯片领域的群体突破,我国TD-SCDMA终端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已经步入了快车道,商业化应用也正式起航。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3G,IMT-2000 WCDMA cdma2000 TD-SCDMA

参考文献

[1]卢孟夏.通信技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大成.cdma2000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统计信息系统构建概述 篇3

【关键词】统计;信息系统;构建

众所周知, 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统计数据, 只有通过建立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统计数据库和先进的网络通讯系统, 实现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数据转换、资源共享, 才能更好地发挥统计资源优势, 为各级党政领导部门进行宏观决策, 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所以,统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就显得非常重要。

1.统计信息系统体系的建立

1.1建立统计工作管理体系

在当前条件下, 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的组织结构也日益多样化, 如集团、总公司、公司、子公司等等,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统计工作管理体系。一是组织体系确定各级统计工作责任部门、统计负责人、统计员。对于集团公司尚应建立统计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本单位的统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应由行政一把手担任, 以加强统计管理力度。二是各级职责应明文规定。三是制定统计工作质量标准。四是加强统计考核,明确奖惩条文, 并严格执行。

1.2建立统计指标体系

首先应满足领导层对企业决策、发展、改革的需求, 生产经营管理的需求, 还应满足上报统计报表、统计调查数据的需求。指标分类, 应能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通常应包括完成工作量指标、产品产量指标、成本指标、合同管理指标, 销售指标、销售收人指标、利润指标、库存指标、消耗指标、采购指标、工业增加值指标、内外信息、固定资产等。

1.3确定报表格式、种类

报表格式的确立, 如国家有标准报表格式, 应采用国家标准报表格式, 如企业需求指标, 其格式由企业自行设计。报表的格式设计, 应明确、简洁、适用, 报表分类应适合企业运行体制, 能够达到需求目的, 还应满足电子统计平台程序文件编制的需要。

2.建设信息系统必须要先确定统计流程

2.1建设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要具备5个前提条件

一是企业要确定一个部门, 赋予其信息化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 促使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 形成办公“一盘棋” 的格局。 二是要有统计分类的统一标准, 例如:统一的单位编码(即单位身份号) 、分类标准等, 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 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用户操作的信息化处理流程。四是建立完善的網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企业信息化的难点问题之一, 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 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操作系统, 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统计软件。

2.2统计工作流程的建立

统计工作流程是在统计系统内部实现的, 它是指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处理的全过程。即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数据安全控制→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实现从人工作业向建立完整的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跨越, 是一次飞跃。统计数据采集的实现, 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 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实现信息的网上直报才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 加快数据传输速度, 解决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统计数据处理的应角程序, 应由专业人员根据企业生产特征和要求进行编制、试运行。并做到统一数据处理操作平台、统一文件格式 统一实行统计“ 一套表”制度, 统一单位属性标识代码、统计指标代码 统一数据处理和审核程序 实现准确、高效、方便的数据处理模式。统计卜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 由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变为现代多元模式, 可做到路径清晰, 便捷通畅。

3.电子统计平台中数据的安全性

统计工作关系到企业商业秘密, 必须有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来保证统计数据的安全可靠。一方面利用计算机防火墙技术, 另一方面应设置一定权限, 不同的使用者(用户〕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有不同的权限和不同的业务处理流程。一般来讲, 本部门的使用者, 只可填报和查阅本部门申报的报表, 其它部门的报表不仅看不到内容, 而且根本不知道其它部门要报什么样的报表。总部领导层和总部统计工作职能部门, 才可查阅综合报表。报表的查阅, 应确定人员、密码, 这才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4.系统的总体设计

分析工作流程, 构建总体框架, 确定报表的上报和查阅的安全、保密措施, 初步设计出具有个性化、人性化而且美观的操作界面, 划分模块、制定接口标准等。主要功能:系统管理、部门设置、用户设置、报表设计、流程设计等。

总之,除上面之外,我们自身也应该提高认识水平, 转变思想观念, 加快统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随着抽样调查为主的新的统计调查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各种普查、抽样调查相继展开以及统计范围扩大, 报表的增加,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特别是计算机应用和网络通信的迅速发展, 我们统计部门不加快统计信息系统建设, 将难以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从统计部门内部讲, 按统计流程设置的内设机构, 也必须以信息共享作为基础, 才能充分发挥机构设置的优势, 发挥统计工作的整体功能。■

【参考文献】

[1]邵建利.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M].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0.

[2]张泽厚,袁卫.统计学前沿发展建设[M].中国统计.2003.

[3]马玉敏.加快统计信息系统建设[M].内蒙古统计.2002.

通信技术概述教案 篇4

呼家庄小学

赵治

学习内容:古代的风火传递,驿站传递,战场孔明灯,现代的电话、网络、卫星,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学习目的:

1、了解通信的概念,了解原始的通信方式。

2、掌握原始的通信方式,能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利用。

3、原始的通信方式对现代通信的影响与发展。

学习内容:

1、什么是通信技术:通信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通信产生于原始社会,原始人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很多人合作,这样就生了互相通信的需要。开始用手势,叫声来表达意思,久而久之,叫声的音节渐渐丰富起来,产生了词汇,后起又发明了听不懂角,烽火等通信工具。

2、传统通信方式

烽火台——夜间点火,白天放烟。

战场——“击鼓鸣金”:击鼓则进攻,鸣金则撤退。信鸽——传递信息 马——驿站——运输工具。

3、现代通信方式

电信号——电报——电码——电话——广播—— 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被各方面利用。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计算机网络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话方式。课后练习:

下列属于目视(可看见的范围)通信方式的是

A手势

B烽火

C闪光

D击鼓

E旗语

《广告设计》教案 广告概述 篇5

汝南幼儿师范学校 雷斌

教材名称:《广告设计》 单元课题:广告设计概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时数:4个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广告的定义分类与历史的发展过程,掌握广告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广告公司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广告的分类、特征、功能、广告媒介、广告定位和设计原则。2.难点:在欣赏的过程中,准确理解设计专业造型基础的价值取向,把握广告设计服务艺术设计的造型能力,寻找造型基础与设计专业的转换平台。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1、告知:本次课程教学内容、目的与要点。

2、导入: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报纸、广告宣传单、商品包装、书籍装帧等进行课程导入,让学生对广告设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能引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2)通过图例观摩让学生凭最初印象总结一下各类广告设计的特点和规律。(3)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拟订一个项目图例,组织学生参与,开启设计灵感。理论知识点:

广告是什么?

一、广告的定义。

广告,英文是advertising,原意为注意、诱惑,有广而告之的意思。广告 的定义有很多,长期以来,广告学界没有一个为人们公认的广告定义。我们国家在1995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广告作出了如下的界定:

“广告是广告主以付费的方式,通过一定的媒介,向一定的人,传达一定的信息,以期达到一定目的的有责任的信息传播活动”。

二、广告的发展

广告是一种向广大的社会公众作宣传的形式,通过广告宣传,能推动人们的思想与观念。如果是商业广告,能达到扩大商品销售增加商业利润的目的。广告的历史也是在商品销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广告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广告从奴隶社会就开始萌生,它从古代人类物物交换的原始贸易开始到商品生产和物品交换活动。

在古代旧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加以人们对商人的态度,可想而知广告形式就非常简单,其主要形式有:大声吆喝、放置实物、竖立牌匾、悬挂旗帜四种。

中国古代的广告一直采用以上四种形式。后来随着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印刷广告开始出现,此种传播形式,远比口头吆喝、放置实物的影响要迅速得多,广泛得多。

第二课时

一、广告的要素

1、广告主

广告主是指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根据广告种类的不同,广告主可以是政府机关、厂商企业、社会团体、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等。通常,商业广告的广告主是企业。

2、广告对象

广告对象,也称目标对象或者诉求对象。广告应以一定的人群为目标对象,而不是无的放失。一般而言,应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企业营销的重点来确 2 定目标对象,以目标市场的目标对象为广告对象。因此,广告对象是有选择的。

3、广告内容

广告是一种信息。广告信息包括商品信息、劳务信息、观念信息等。商品信息,包括产品的性能、质量、用途、价格等有关信息。劳务信息是指,非商品买卖或半成品买卖的服务行业的信息。观念信息,是指通过广告指导的某种意识或者观念。

广告内容一定要十分明确、具体和真实。

4、广告媒介

广告信息的传播必须通过媒介。广告媒介一般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户外广告等非人际传播的媒介。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费用相对较低等。

广告媒介的选择,应科学、有效、避免盲目地使用所有媒介。

5、广告目的

广告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这是一切广告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不仅关系着广告主、消费者、社会三者的利益,也涉及到权利与义务、物质与精神等关系。广告活动的每个阶段都应有一定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周密的策略和计划。

6、广告费用

广告是一种付费的传播活动。广告主在进行广告活动时,必须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如购买媒介空间与时间、广告制作、广告调查等费用,其目的是扩大商品销售,获得更多的效益。

由广告的基本要素可以看出,广告是一种有目的的、有偿的、有责任的信息传播活动。

第三课时

一、广告的分类

广告的分类大致为以下几种: 按广告主分类

1、商业广告

这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因而又称盈利性广告。商业广告又可以分为商业广告、企业广告、品牌广告。如果再细分还有药品广告、食品广告、生产资料广告、旅游服务广告等等不计其数的广告。在日本一般采用“电通”广告公司的分类标准,他们一共分为17类,如能源、材料、食品、饮料、嗜好品、药品、化妆品、梳妆用品、时装、装饰品、出版、生产用品、精密仪器等。

总而言之,凡是以“欲将取之,必先予之”为出发点的广告,都应当归到盈利性广告的范围内。

2、公共广告

也可以称为公益广告,这是一种非盈利性的广告。在中国,人们常爱用“宣传画”表示广告内容的非盈利性。至于加上政治二字则更加明确这一点。“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上海马利牌广告色被该名为“宣传色”,足以说明“广告”二字是指商业性的,“宣传”二字是指非商业性的。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沿用这一约定成俗的概念。既然如此,公共广告的内容主要应表现政府和非盈利社会团体、机构、组织等为维护世界和平、国家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非盈利性活动所做出的各种努力和号召。

3、广告传媒

广告媒体是传递广告信息给消费者的工具,任何能在广告主与广告对象之间起信息传递媒介作用的物体,都是广告媒体。

今天的广告媒体已经拓展到了相当广阔的领域,其丰富和多元化的形式为广告 实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广告媒体正朝着电子化、现代化和艺术空间化的方向发展。

(1)根据媒体的物质自然属性,可以分为;

电波媒体(电视、广播、有线广播)、印刷品媒体(报纸、杂志、招贴、折页 4 等)、户外媒体(霓虹灯、广告牌、交通工具等)、直邮媒体(销售商、商品目录、样本等)

(2)根据媒体的功能和受众的感觉,可以分为

视觉媒体(报纸、杂志、直邮、招贴、户外、POP、年历等)

听觉媒体(广播、电话)

视听觉两用媒体(电视、电影等)

4、根据作用时间角度,可以分为

长期广告媒体(路牌、年历广告)

短期广告媒体(报纸、广播电视)

5、根据传播时间周期角度,可以分为

快速广告媒体(广播、报纸)

慢速广告媒体(杂志、商品目录)

6、从地域、空间角度可以分为

国际性广告媒体

全国性广告媒体

地区性广告媒体

7、从接受者的角度可以分为

直接广告媒体

间接广告媒体 等

通常人们习惯于根据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作用对广告进行分类,例如把广告媒体分成:

报纸媒体 全国性报纸(日报、晚报、周报)

地方性报纸(日报、晚报、周报)

电视媒体 有线电视

微波传送电视 广播媒体 中波广播

调频广播

有线广播 印刷品媒体 直邮广告

传单、折页

说明书、宣传册

销售信

样本、型录

商品目录

包装

杂志媒体 一般杂志

专业性的杂志

户外媒体 广告牌

招贴、条幅

交通工具

灯箱

霓虹灯

电子媒体

销售现场媒体 店内广告 POP广告

货架陈列

橱窗

珍惜品媒体 纪念赠品

精美工艺品

年历

5、其他媒体

上述广告媒体中有许多属于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由于其拥有的受众人数众多,传播范围广泛,可信度高,影响大,是广告传播最常运用的媒体,通常被称为四大媒体。

第四课时(实践课)

一、技能训练点:

本次课堂内容要求学生能了解广告设计的基本概念、规律,提高设计基础能力。

观摩广告图片10个,并写出创意分析报告(P15-25)

二、技能训练过程:

教师下达训练课题,指导整个课题的训练方法。

1、首先让学生积极分析广告的构成要素,图片、文字、编排、色彩等。

2、进入绘写状态,教师逐一辅导,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肯定或提出修改意见。

3、画面的整体调整、布局,不断完善画面素材的准确结构。

4、填墨技巧的处理,色泽均匀,边线整齐。

三、课外实训项目:

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搜集一些和广告相关的图片资料(报纸、包装、广告、杂志等),并进行临摹练习。

教学后记: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能较好地配合老师的辅导讲授,对平面广告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能正确地进行广告的构思设计并在练习中激发设计灵感。进一步能达到广告的定位设计。但是也发现多数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够扎实,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在广告的表现手法上不够丰富。

教案1---色彩概述+基本知识 篇6

请同学谈谈各自眼中的色彩 【新授】

色彩概述

一、认识色彩艺术:

我们所研究的色彩,从广义上来看是一种观念,它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因素,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对于物理学家来说,色彩是光的波长;对于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来说,色彩是人体对颜色的感知,涉及眼睛和大脑的神经反应;而对于画家来说,色彩是表达情感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人们逐渐发现大量关于色彩的规律,但色彩仍有很多未知的世界等待我们去探寻。色彩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也影响这我们的精神世界。它能使人愉悦、激动、舒畅,也能使人压抑、忧伤、急躁,它产生的移情作用使其具有神秘的力量。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和艺术家都对色彩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将色彩的研究领域拓展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美学、视觉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范畴,为我们学习色彩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经验。

二、色彩达人测试

(见课件)

三、色彩规律的发现

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666年用一只三棱镜将太阳光分离出五颜六色的色彩光谱,人们管这一现象叫做色散。人们才第一次真正认清了色彩产生的原因,才知道白色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波组成的。

色彩是光通过物体的反射而作用与人的视觉器官和大脑的结果,因此对于色彩的感知,必须具备光源、物体、人的眼睛和大脑等基本条件。

四、光与色

牛顿的实验可以称为光的分解,被分解的单色光按照波长大小而一次排列的图案称为光谱。

在牛顿之前的学者都认为白光是最简单的光,这是一个误解。一般意义上的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所谓单色光,是指白光或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而分离出来的光谱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颜色。这种被分解的色光即使再一次通过三棱镜也不会再分解为其他的色光,因此将这种不能再分解的色光称为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称为复色光,自然界中的太阳光及人工制造的灯光等光源所发出的光都称为复色光。可见光谱和不可见光谱:

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而形成的的光谱,是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单色光的范围,从波长最长的约780nm的红色光波,依次缩短,到约380nm的紫色光波,这个区域为可见光谱,就是人眼所能看到的颜色。换句话说,色彩是一种眼睛对色光的视知觉,是光作用于眼睛的结果。那么,波长大于780nm的红外线、小于380nm的紫外线及电波等不可见光,称为不可见光谱,只有通过仪器才能观测到,在此不列入色彩研究的范围。

—个物体当它吸收了光波中的其它颜色,而唯独反射某一种颜色的光波时,这个物体就会呈现它反射出的颜色。譬如我们说:“这只杯子是红色的。”实际上是杯子表面分子吸收了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而仅仅反射红颜色光波的结果。

在黑暗中,我们看不到周围的形状与色彩,这是因为没有光线。如果在光线条件很好的情况下,有人却看不清色彩,这或是视觉器官不正常(比如色盲),或是眼睛过度疲劳的缘故。在同一种光线条件下,我们会看到不同的色彩。因此,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感受。

物体呈现颜色是光线照射的结果,光产生了色彩。光是色彩之母,展现在我们面前五彩缤纷的世界,实际上都是光的杰作。于是我们可以说,色彩来源于光。

★结论:色彩的概念——是光照射到物体刺激眼睛再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五、工具与材料

1、水粉颜料

2、调色盘3、8K素描纸

4、画笔

5、水桶 【小结】

1、不同领域对光的理解

2、色彩规律

3、光与色

4、色彩概念 【作业】

天晴时,用小镜子实验色彩规律,加深理解。【复习导入】

色彩的概念——是光照射到物体刺激眼睛再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新授】

色彩基本知识

色彩的分类: ◆三原色

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

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是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

◆间色:由两个原色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如黄+蓝=绿、蓝+红=紫。

水杯实验:将红、黄、蓝三原色颜料加水调和,每两种原色液体混合至一新透明水杯中,观察其变化。

◆复色:将两个间色(如橙与绿、绿与紫)或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复合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为色彩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

水杯实验:将红、黄、蓝三原色液体分别与间色再混合至一新透明水杯中,观察其变化。★结论:

• 三原色是红、黄、蓝,在环中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 二次色(间色)是橙、紫、绿,处在三原色之间,形成另一个等边三角形 • 三次色(复色)是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和黄绿六种颜色,是由原色和二次色混合而成。

【小结】

色彩三原色、间色、复色 【作业】

绘制24色色相环,掌握三原色、间色、复色的概念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 篇7

作为通信系统的“心脏”,通信电源在通信局(站)中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含48V直流组合通信电源系统,而且还包括DC/DC二次模块电源,UPS不间断电源和通信用蓄电池等。通信电源的核心基本一致,都是以功率电子为基础,通过稳定的控制环设计,再加上必要的外部监控,最终实现能量的转换和过程的监控。通信设备需要电源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电源的安全、可靠是保证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

1 通信设备对电源系统的基本要求

1.1 可靠性高

一般的通信设备发生故障影响面较小,是局部性的。如果电源系统发生直流供电中断故障,则影响几乎是灾难性的,往往会造成整个电信局、通信枢纽的全部通信中断。对于数字通信设备,电源电压即使有瞬间的中断也不允许。

1.2 稳定性高

各种通信设备都有要求电源电压稳定,不允许超过容许的变化范围,尤其是计算机控制的通信设备,数字电路工作速度高,频带宽,对电压波动、杂音电压、瞬变电压等非常敏感。所以,供电系统必须有很高的稳定性。

1.3 效率高

能源是宝贵的,电信设备在耗费巨资完成设备投资后,日常的费用支出中,电费是一笔比重很大的开支。尤其随着通信容量的增大,一个母局的各种设备用上百、上千安培直流的用电量已是司空见惯,这时效率问题就特别突出。这就要求电源设备(主要指整流电源)应有较高转换效率,即要求电源设备的自耗要小。

1.4 模块化

提高安全系数,模块化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功率器件的模块化,其二是指电源单元的模块化。实际上,由于频率的不断提高,致使引线寄生电感、寄生电容的影响愈加严重,对器件造成更大的应力(表现为过电压、过电流毛刺)。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而把相关的部分做成模块。把开关器件的驱动、保护电路也装到功率模块中去,构成了“智能化”功率模块(IPM),这既缩小了整机的体积,又方便了整机设计和制造。

1.5 自动化、智能化

要求电源能进行电池自动管理、故障自诊断、故障自动报警等,自备发电机应能自动开启和自动关闭。

1.6 小型化

现在各种通信设备的日益集成化,小型化,这就要求电源设备也相应的小型化,作为后备电源的蓄电池也应向免维护、全密封、小型化方面发展,以便将电源、蓄电池随小型通信设备布置在同一个机房,而不需要专门的电池室。

2 通信电源系统的构成

通信电源系统一般由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和接地系统组成。

2.1 交流供电系统

通信电源的交流供电系统由高压配电所、降压变压器、油机发电机、UPS和低压配电屏组成。交流供电系统可以有三种交流电源:变电站供给的市电、油机发电机供给的自备交流电、UPS供给的后备交流电。

为防止停电时间较长导致电池过放电,电信局一般都配有油机发电机组。当市电中断时,通信设备可由油机发电机组供电。油机分普通油机和自动启动油机。当市电中断时,自动启动油机能自动启动,开始发电。由于市电比油机发电机供电更经济和可靠,所以,在有市电的条件下,通信设备一般都应由市电供电。

为了确保通信电源不中断、无瞬变,可采用静止型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也称UPS。UPS一般都由蓄电池、整流器、逆变器和静态开关等部分组成。市电正常时,市电和逆变器并联给通信设备提供交流电源,而逆变器是由市电经整流后给它供电。同时,整流器也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处于并联浮充状态。当市电中断时,蓄电池通过逆变器给通信设备提供交流电源。逆变器和市电的转换由交流静态开关完成。

输入市电,为各路交流负载分配电能。当市电中断或交流电压异常时(过压、欠压和缺相等),低压配电屏能自动发出相应的告警信号。

大型通信站交流电源一般都由高压电网供给,自备独立变电设备。而基站设备常常直接租用民用电。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重要通信枢纽局一般都由两个变电站引入两路高压电源,并且采用专线引入,一路主用,一路备用,然后通过变压设备降压供给各种通信设备和照明设备。另外还要有自备油机发电机,以防不测。一般的局站只从电网引入一路市电,再接入自备油机发电机作为备用。一些小的局站、移动基站只接入一路市电(配足够容量的电池),油机为车载设备。

2.2 直流供电系统

通信设备的直流供电系统由高频开关电源(AC/DC变换器)、蓄电池、DC/DC变换器和直流配电屏等部分组成。

整流器的作用是从交流配电屏引入交流电,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压后,输出到直流配电屏与负载及蓄电池连接,为负载供电,给电池充电。

蓄电池在交流停电时,向负载提供直流电,保证直流系统不间断供电。

直流配电屏为不同容量的负载分配电能,当直流供电异常时要产生告警或保护。如熔断器断告警、电池欠压告警、电池过放电保护等。

DC/DC变换器将基础电源电压(-48V或+24V)变换为各种直流电压,以满足通信设备内部电路多种不同数值的电压(±5V、±6V、±12V、±15V、-24V等)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设备已向集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许多通信设备采用了大量的集成电路组件,而这些组件需要多种直流电压。如果这些低压直流直接从电力室供给,则线路损耗一定很大、环境电磁辐射也会污染电源,供电效率很低。为了提高供电效率,大多通信设备装有直流变换器,通过这些直流变换器可以将电力室送来的高压直流电变换为所需的低压直流电。

另外,通信设备所需的工作电压有许多种,这些电压如果都由整流器和蓄电池供给,那么就需要许多规格的蓄电池和整流器,这样,不仅增加了电源设备的费用,也大大增加了维护工作量。为了克服这个缺点,目前大多数通信设备采用DC-DC变换器给内部电路供电。

2.3 接地系统

为了提高通信质量、确保通信设备与人身的安全,通信局站的交流和直流供电系统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通信机房的接地系统包括:交流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直流工作接地、机壳屏蔽接地。

通信电源的接地包括:交流零线复接地、机架保护接地和屏蔽接地、防雷接地、直流工作地接地

通信电源的接地系统通常采用联合地线的接地方式。联合地线的标准连接方式是将接地体通过汇流条(粗铜缆等)引入电力机房的接地汇流排,防雷地、直流工作地和保护地分别用铜芯电缆连接到接地汇流排上。交流零线复接地可以接入接地汇流排入地。但对于相控设备或电机设备使用较多(谐波严重)的供电系统,或三相严重不平衡的系统,交流复接地最好单独埋设接地体,或从直流工作接地线以外的地方接入地网,以减小交流对直流的污染。

以上四种接地一定要可靠,否则不但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威胁。

3 现代通信电源

在通讯网上运行的电源主要包括三种:线性电源、相控电源、开关电源。

传统的相控电源,是将市电直接经过整流滤波提供直流,由改变晶闸管的导通相位角,来控制整流器的输出电压。相控电源所用的变压器是工频变压器,体积庞大。所以,相控电源体积大、效率低、功率因数低,严重污染电网,已逐渐被淘汰。

另外一种常用的稳压电源,是通过串联调整管可以连续控制的线性稳压电源,线性电源的功率调整管总是工作在放大区,流过的电流是连续的。由于调整管上损耗较大的功率,所以需要较大功率调整管并装有体积很大的散热器,发热严重,效率很低,一般只用作小功率电源,如设备内部电路的辅助电源。

开关电源的功率调整管工作在开关状态,有体积小、效率高、重量轻的优点,可以模块化设计,通常按N+1备份(而相控电源需要1+1备份),组成的系统可靠性高。正是这些优点,开关电源已在通信网中大量取代了相控电源,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开关电源成为现代通讯网的主导电源,它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当时美国研制出了20k Hz的DC/DC变换器,这为开关电源的发明创造了条件。七十年代,出现了用高频变换技术的整流器,它不需要50Hz的工频变压器,直接将交流电整流,再逆变为高频交流,再整流滤波变为所需直流电压。

八十年代初,英国科学家根据以上的条件和原理,制造出了第一套实用的48V开关电源(Switch Mode Rectifier),被命名作SMR电源。随着器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功率高压场效应管,它的关断速度大大加快,电荷存储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大大提高了开关管的开关频率。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开关电源的各方面的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燃气轮机CEMS系统概述 篇8

一、系统简介

望亭发电厂两台燃机的CEMS系统是采用南京国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SPEP-2000型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对燃机排放烟气进行连续、实时的跟踪监测。

1、系统组成.(1)烟尘监测子系统;(2)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3)烟气排放参数监测子系统;(4)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

2、系统特点.(1)功能丰富,具有手/自动取样、吹扫、校准、故障自诊断和报警等功能(2)系统控制柜模块化设计,操作简便,维护方便;(3)日常维护少,可长期无人值守;(4)采用直接抽取采样法连续监测气态污染物浓度;(5)采用M&C采样探头技术,过滤面积大,滤芯更换方便;(6)采用PLC设计,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高;(7)气态污染物的监测采用德国西门子分析仪器;(8)DAS数据采集系统功能齐全,操作直观简便;(9)多种数据输出方式,支持网络扩建,支持系统扩展;(10)可方便的与环保单位联网,实现数据远/上传

3、主要功能.(1)连续监测排放烟气中的烟尘浓度,SO2、NO、CO、CO2,烟气温度,烟气压力、烟气流速、氧量、烟气湿度(2)数据采集系统(DAS)对系统进行监控,对监测数据储存、处理和管理

二、系统结构

SPEP-2000型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由烟尘监测子系统、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烟气排放参数监测子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组成。

三、工作原理

SPEP-2000型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气态污染物监测采用直接抽取法:样气经过采样探头的加热保温与2u的过滤除去颗粒物,再经加热管线的加热保温,到预处理单元处理迅速除水后输送到分析设备中,连续检测出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分析仪器再将相应的测量参数的干基信号以4—20mA的形式送到控制柜的PLC;烟尘浓度及烟气排放参数监测是将一次表安装在现场,现场信号以4—20mA的信号送到控制柜的PLC,进行模数转换,再以通讯的方式与DAS系统进行连接,由DAS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数据的上传方式是通过PLC输出信号到燃机DCS控制系统,再通过MIS网上传到集团公司。以下分别介绍烟尘监测子系统、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烟气排放参数监测子系统和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的工作原理。

1、烟尘监测子系统.烟尘监测子系统采用的是国电环保SPEP-2000D型烟尘仪,该烟尘仪基于烟尘粒子的背向散射原理,用于对固定污染源颗粒污染物进行在线连续测量。(1)技术特点.1)采用激光背散射原理,不怕烟道的机械振动及烟气温度不均造成的折射率不均造成的光束摆动2)单端安装,无需光路对中3)仪器设计贯彻“无工具”现场安装思路,最大限度的降低场安装的复杂度,仪器及防雨系统的安装仅电器连接需要一支螺丝刀,不必带连接螺栓、螺母,10分钟内即可完成安装,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现场安装调试带来的诸多问题4)采用4—20mA工业标准电流输出,连接方便,整体功耗很小,约5瓦左右

(2)系统原理及构成.光学部分包括激光光源及功率控制、光电传感、散射光接收部分。激光器发出的650nm束以一个微小的角度射入排放源,激光束与烟尘粒子作用产生散射光,背向散射光通过接受系统进入传感器转变成电信号进行处理。电路部分实现光电转换、激光束的调制、信号放大、解调、光源的功率控制、V/I转换功能。标准器用于产生一稳定的光信号,对仪器零点及跨度校准。系统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2、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1)工作原理.系统采用加热抽取原理,用国电环保SPEP-2000H型电加热采样探头抽取烟气,采样流速≥2L/min,烟气在进入采样探头前经过滤器去除颗粒物,经过加热、保温等环节,样气被导入到预处理单元除湿,然后送入ULTRAMAT23型气体分析仪中进行分析,连续检测出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浓度。因为烟气中的水分已被除去,所以系统提供的是干烟气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浓度。2)系统组成.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包括:烟气采样单元、样气预处理单元、分析单元三部分组成。下面介绍各部分的原理及特点:1)烟气采样单元.烟气采样单元主要由SPEP-2000H电加热采样探头和伴热采样管线组成。SPEP-2000H电加热采样探头适用于在高尘、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中连续抽取气体,特别适合用于烟道气在线分析中的采样。电加热采样探头的独特设计使得安装操作极为简便,并且性能可靠、维护方便,在更换过滤器时不需要使用工具,并且不必拆除采样管线,避免了杂质渗入到样气系统中。特制的加热器可以对整个过滤腔进行温度调节,保证温度不会降至零点以下。伴热管线由输气管、电热带、隔热层、护套四部分组成,可使采样气体在输送过程中恒定在120℃,避免结露而影响测量精度。2)样气预处理单元.样气预处理单元主要包括冷凝器、精过滤器和空气净化系统,冷凝器主要目的是除去烟气中的水分,通过精过滤器进一步过滤样气中微量水粒和微小尘埃后,烟气被导入ULTRAMAT 23型气体分析仪中進行分析。冷凝器体积小重量轻,运转平稳,露点稳定性好,并且冷凝器的制冷功率较大,在热交换器中,气体冷却速度快,减少了二氧化硫等气体在结露水中的溶解量,提高了测量精确度,减少了结露水对器件的腐蚀。空气净化系统包括仪用空气和减压过滤器,仪用空气压力要求0.4—0.8MPa,出口配置有水分离器、油分离器和压力表,净化后的吹扫空气用于吹扫探头和样气管路。3)分析单元.分析单元采用西门子公司的ULTRAMAT 23型气体分析仪,该分析仪采用非分散红外发射吸收原理,依据不同波长其发射衰减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浓度气体的测量。其基本特点是:a)由于可采用环境空气进行自动标定,所以分析仪实际可做到免维护,且零点和量程都是在线标定b)在规定范围内每种组分可有两个量程,所有量程都是线性的,用量程识别功能的自动量程c)自动纠正环境压力波动d)气体流量监测,当流量<1L/min给出报警信号e)维护请求报警f)每种组分可任意设置上下限报警g)大屏幕背光LCD显示测量值,简单快速编程和分析仪调试,通过菜单实现编程输入、功能测试和标定h)三个二进位输入、取样泵开关、触发自动标定、几个设备同步,八个继电器输出可任意配置,包括:故障、维护请求、维护切换上下限、限制、量程识别和外部电磁阀等。ULTRAMAT 23红外单元操作模式原理如下图:

3、烟气排放参数监测子系统.烟气排放参数监测子系统包括烟气流速、烟气温度、烟气压力、烟气湿度和烟气含氧量等辅助参数的实时连续监测。(1)烟气流速连续监测.烟气流速采样装置为南京国电环保公司研制的SP2000-PTG型皮托管流量计。该流量计是一种利用压力传感器、皮托管等测出烟气的动压和静压,动压与被测烟气流速呈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而可定量烟气流速。测量系统由皮托管、差压变送器和PLC组成。(2)烟气压力连续监测.系统采用3051 AP/G型压力变送器连续监测压力。变送器即将压力信号转换成4—20mA的二线制输出的电信号。(3)烟气湿度连续监测.系统采用SPEP-2000M型氧化锆测量系统,该氧化锆探头安装在CEMS小室的控制柜内,采用气体流通池加热保温到150℃,测氧传感器加热到700℃的氧化锆原理测量烟气中的湿氧含量。利用测量出的湿氧与干氧(U23分析仪器电化学法测出的干氧)从而计算出烟气的绝对湿度。(4)烟气含氧量连续监测.烟气含氧量采用西门子公司的ULTRAMAT 23型气体O2(干氧)分析仪来测量。ULTRAMAT 23型气体O2(干氧)分析仪中的氧气传感器依据燃料室原理操作,氧气在阴极和电解液之间的边界层被转化,不同的氧气浓度相应产生不同的电流,从而测出烟气中的含氧量。(5)烟气温度连续监测.温度监测采用PT100热电阻进行测量,再通过WZPB1-23U型转换器转换为标准4—20mA电流信号输出。

4、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由硬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和工控机)和软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可编程控制器PLC是CEMS系统的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硬件系统.硬件系统由两台互为冗余的工控机为操作站,一个SPEP-2000型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柜为控制站,操作站与控制站间采用RS485通讯口连接。硬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自动控制烟气抽取,对采样点循环采样.2)执行分析仪的零点和满量程校准3)自动执行反吹4)显示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状态,包括采样、处理、分析、报警、等待、校准、反吹、手动或自动状态以及标准气体浓度值5)电气控制单元报警包括采样探头温度报警、加热管线温度报警、分析仪故障报警、样气湿度报警、冷凝器高温报警和系统故障等6)与网络交换系统数据,可提供实时数据的DAS接口,通过激活其控制指令,将实时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2)软件系统.软件以WindowsXP为操作系统,具有如下功能和特点:1)全中文显示界面,多级画面,操作直观简便2)实时显示系统状态和故障监控3)实时显示系统监测参数,有实时棒图、实时曲线等多种形式4)具备监测参数实时曲线显示和历史曲线显示画面5)具备监测参数报表查询、打印功能6)具备系统参数设置功能7)可根据不同口令,在不同模式下(操作员、系统管理员等)进行切换登录,确保系统参数安全

四、系统操作说明

1、开停CEMS系统系统供电按照设备类型分别设置断路器.在开机时将相应的空气开关(如总电源、电伴热、配电箱、浊度仪、U23、蠕动泵、冷凝器、PLC、泵阀、风扇、照明等)合上,在达到预热的时间,系统则可正常工作。

2、系统运行模式.1)系统分为自动和手动两种运行方式,通过仪表柜操作面板“自动/手动”按钮进行切换。系统正常应处于自动状态,手动状态是在系统检修维护时采用的方式。2)在自动方式下有三种工作模式:取样模式、吹扫模式、校验模式。3)在手动方式下有4种模式:停止模式(所有按钮均未按下)、取样模式、吹扫模式、校验模式(零气、标气1、标气2)。4)操作面板有显示运行状态的指示灯:零气、校验、手动/自动、取样、吹扫。这几个指示灯和相应的按钮开关是带灯自锁按钮。5)有两个故障指示灯:系统故障、分析仪故障。

3、数据采集系统(DAS)操作说明.数据采集系统(DAS)实现对整个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状态和参数监控,并对系统进行管理、记录、报表和打印。它的操作通过鼠标键盘在工控机上完成。双击工控机桌面上CEMS.EXE图标,自动加载数据采集系统和应用软件,进入监控系统主画面,主要有:系统状态、报警一览表、实时棒图、实时曲线、历史曲线、系统校验系数设置、系统数据报表查询、系统量程设置等功能模块供运行和维护人员浏览、查阅和设置。

五、系统维护及故障处理

1、系统日常维护.SPEP-2000型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应做好如下日常维护工作:1)检查ULTRAMAT 23型气体分析仪的运行状态,检查是否有故障或维护报警指示2)检查ULTRAMAT 23型气体分析仪上的流量计指示,应在0.8—2L/min;3)检查保护过滤器滤芯应干净,玻璃杯内无水滴;4)检查蠕动泵转动排水正常,应能看到水柱由冷凝器排水管进入蠕动泵内排出;5)检查吹扫气源供气压力在0.4—0.7MPa之間;6)检查取样泵应正常运转无异声;7)检查控制柜上有无系统故障与分析仪故障指示;8)检查冷凝器正常制冷温度指示应在1—5℃之间;9)检查加热管线正常加热温度指示应在110—150℃之间。

2、故障处理.一般常见的故障主要有:取样探头温度报警、伴热管线温度报警、冷凝器报警、湿度报警、样气流量低、精过滤器变色快、PLC与DAS系统通讯故障、温度不正常、压力无显示、U23分析仪维护请求报警、U23分析仪报警,出现“F”等,都可通过查阅SPEP-2000型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操作维护手册,根据不同的报警码及故障现象找到相对应的故障处理方法进行故障处理。

六、结语

通过加装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对两台燃机烟囱排放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连续在线监测,并通过SIS进行数据上传,从而完成两台燃机CEMS系统与集团公司的联网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华电望亭发电厂)

作者简介

上一篇:浪漫鼠德佩罗的读后感下一篇:青海省2018年安全员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