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的优秀作文参考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感情的优秀作文参考(精选14篇)

感情的优秀作文参考 篇1

关于感情的优秀作文参考

有些事情,真的无法用嘴说清楚,就像爱情。有人为之而生,亦有人为之而死。就像白蛇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我没有经历过爱情,我不能体会失去心爱的人的痛苦,但我知道,心爱的人就如同亲人一样,看到心爱的人离去的背影,我们的心如刀绞,我们总是想把最美好的`、最浪漫的东西留给他(她),总是在他(她)面前微笑,即使心里流着血。爱是一种感觉,它来时汹涌澎湃,走时无声无息。它不是一件死的物品,它被心爱的人赋予了生命,我们不能控制它,更不能拿它交换什么。一旦遭遇爱情,我们就会变的感性起来,所以我们很容易被它控制,保持一颗纯洁的心是我们防御的的最好武器。快乐时与你分享,痛苦时与你承担,身处逆境时向你伸出援助的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邦,你总会找到朋友,总会拥有友情,但友情也须要维护,需要经营,就像种花一样,要想看到美丽的花朵,你就得修枝、施肥、浇水。它又是一种投资,我们需要花费很多的资本――真挚的感情,才收获到一点点。因此这种投资起先是亏本的,但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你回得到纯正友情。

有一种情感一直牵连着我们,无论你走的多远……它从我们成为一个胚胎时就被根植在了我们的血液里了,无论你身处何地,梦里时常出现父母的身影。梦里的父亲总是说:小子,不要怕,坚强点,站起来。母亲总是说:儿啊,累了吧,回来歇歇吧!父母无私奉献着他们的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的干一番事业回报他们。我们可以失去一切,却不能失去对父母的爱。

感情的优秀作文参考 篇2

感知悟得, 积累素材

在现实中, 不少学生因对周围世界关注的视角浅近, 思想触角迟钝, 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下笔时常被“无米之炊”所困扰。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 我指导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撷取写作材料。

1.撷取家庭生活的浪花

如果我们留心一下, 会发现家庭成员之间有不少的乐事、趣事、烦心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例如每天早晨, 当从舒适的被窝里钻出来, 洗漱完毕之后走到饭厅时, 会发现香喷喷的早餐已等候多时了;每晚放学回家, 便会发现父母已在门口翘首等待。那目光里包含着焦急、慈爱与期待等多种复杂的情感。妈妈的唠叨、爸爸的批评, 或许你当时会觉得特烦, 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可是, 如果换一个新的角度思考, 这又何尝不是父母在表达他们的关爱之情呢?

2.截取学校生活的点滴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且不谈校园环境如何之优美、课余生活如何之丰富多彩, 单拿上课来说吧, 初中课程达十几门之多, 每天都有六七位老师登台亮相, 若仔细观察, 这些不同学科的老师年龄不同, 性格也各有特点。从性格看, 有的活泼开朗, 幽默风趣;有的严谨求实, 不苟言笑。从教学风格看, 有的以组织活动见长, 有的以讲解分析取胜。从衣着看, 有的时尚, 引领潮流;有的朴素大方。即使是同一位老师, 他上不同的内容, 也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我们用摄像机一样的笔触, 一一录下他们不同的风采, 不也是一篇篇别致生动的文章吗?

3.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

虽然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活动空间常在“家———学校”往返运动, 但其实仍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 在往返校园途中看到高速公路上护栏、探灯的变化, 留意到路旁新矗立起的高楼、来往的行人, 在饭桌上听到父母对单位中人与事的叙述与议论———这些都传达着社会的某种信息、某种变化。打开电视, 翻看报纸, 点击鼠标, 新闻扑面而来, 如报道的各类体育比赛、伊拉克等中东消息, 读罢肯定会有许多感触, 将家事、国事、天下事融入笔端, 还愁什么无米之炊呢?

4.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

想象力是学生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长期以来, 学生的想象力受到禁锢, 学生的习作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不是不切实际的虚构, 就是依样画葫芦的翻版之作, 很少能读到鲜活的东西。教师要想方设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在有“写头”的地方, 用“续貂”的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 启发学生联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注重情感培养

写作的整个过程, 始终都是在作者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组织材料, 酝酿构思、谋篇布局等, 都包含着作者的思想。作家尚且如此, 何况是学生呢?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老师对学生抱以希望,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常常会如老师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在每次写作前, 鼓励学生酝酿情感, 好好构思,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完成, 力争超越上一篇。优秀作文将在班上宣读或贴在教室里的“佳作园地”, 有的可在学校广播, 甚至被校文学社录用等, 这些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诱发其写作情感。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还要注意把作文题出得新颖独特, 富有生活情感, 切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 努力吸引学生, 激发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者命题, 题意所含, 要学生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才能有所撰作。”若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出的题就可能让学生感到棘手。勉强为文吧, 也是憋挤出来的。长此以往还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使他们产生畏惧、厌倦及失望, 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关于作文的思想健康与感情真挚 篇3

“车门一打开,我们便像狗一样地冲向公园大门。”

看到这句话,不禁问:堂堂一名高中生,连最起码的情感色彩都分辨不清——竟将自己比作“狗”,还要他的小学同学们跟着受“牵连”,实不应该啊!

这名学生自此便因这句话被我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至今都没有忘却,连他的姓名、模样。这没有忘却的原因可能还有我平时的担心与愿望:千万别再出现类似这样的作文了!似乎越是如此担心,越是有被捉弄的感觉:担心的事竟还是如期地发生了。15年后的今天,如此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这便是所谓的“墨菲定律”吧!

一、有伤风化、思想过激

也许是因为网络语言的高度发达,也许是因为高度开放、露骨、毫无遮拦,也许是因为时代的进步,揭开了人类本以为羞涩、知耻的遮布:现在的女学生竟然不顾场合不顾对象地满口粗话脏话……作文中的那种青涩、纯真已荡然无存了,这到底是进步还是退回原始呢?但原始人还知道用树叶、兽皮遮羞啊!

一次作文讲座,我让临考学生看了我2005年高考作文阅卷时摘录的语言片段: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是一个胜利者。不信想一想我们能从成千上万个精子中脱颖而出,在母亲的子宫中孕育了10个月之久。对我们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胜利。”(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话题为“凤头·猪肚·豹尾”)

随后,问及学生这个片段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出在哪儿。我本以为会有部分考生能看出问题所在,与我的观点(这哪里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不谋而合,没想到全场竟异口同声:“没有问题,非常合题,有道理!”

我一时语塞,心中五味杂陈。但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矫正新生代学生的思想意识:“作文不是生物或生理卫生,它必须尊重传统风化,要‘端得上‘台面!就拿《金瓶梅》来说,至今人们还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偷看……”

自以为已将问题讲得透彻了,也心无挂牵了,没想到,就在第二天一进办公室,发现桌上送来了这样一篇随笔,摘录如下:

今天心情不好,想发发牢骚。

我觉得语文老师的心理很不健康。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上次那一篇被拿来当反面教材的作文写道:“我们是几千万个精子中脱颖而出”。老师觉得这不健康,我觉得不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可能有一点),而是老师有问题,这本来就是一个真理,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语文老师把它想歪了,因为自己的心是歪的,所以当这同学写出真理时,便注定他会被不健康的老师“咔嚓”。人健康的三大标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老师居然连心理健康都做不到,还当老师?吃屎吧。(不小心说脏话了)

语文老师见不得批评。当看到作文里有直接批评政府、批评党、批评教育制度时,这帮老师就气得不知所措,除了画圈圈(真比原始人还原始),别的什么都不会了。当我们看着高考零分作文时,我们不禁感慨:要是我的作文有这么好就好了。以上的思想可不是不健康思想,只是个人主观。我们是人,我们有思想,我们不是狗,叫我们怎样就怎样,不要框住我们的思想。狗急了会咬人。更何况我们是人,随意否定我们,哼,后果自己想。

很多语文老师见不得学生的英语比语文学得好,并将“语文好”“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的思想像传教一样传给学生。重复一遍:我们是人,我们有思想,我们就觉得日语好听,觉得韩文好看,怎么了?我们因为这个就不爱国了?擦屁!哪条法律规定要觉得汉字最好看才算爱国了?不过我记得有一条法律规定不准在课上传教。

当你看了这篇文章,请你把手放在右胸上(我觉得有问题的老师心是长歪的),然后在感受心跳(感受不到有两原因:一、你翘了;二、你是好老师)的同时,想想有没有干过以上的事。如果干过,哈哈哈哈!我骂的就是你,傻×!

真是傻×!

二、缺乏常识,不明事理

其实,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学生明白事理,并运用事理去解读语文,运用简单的生活中的具体事理去解读复杂的抽象的事理。然而,今天的学生对生活太陌生。例如,他们不知道月亮是从什么地方升起来,就更不知道“上弦月”和“下弦月”,也就无法理解“春来六上弦”这样的诗句了。

在一次写作中,某学生为了表现“骨气”的主题,竟然这样写道:

一天,应邀去同学家吃猪肚,发现是大猪肚,用筷子一夹里面冒热气,放到嘴里一嚼,肚里还长骨头,我纳闷不解。回到家里,我看了世界杯亚洲区小组赛,其中有一个场面让我明白了猪肚原理。

中国队员同对方10号球员争抢头球时有个小动作,对方10号很不服气,朝中国队员脸上吐了一口唾沫。正要生事时,中国队队长,拿着证据找裁判,结果中国队以1:0取得了胜利。是什么让中国人这么做呢?是骨,是气,是骨气撑住了队长。

现在我明白了,朋友的猪肚为什么那么大,那么难吃了,只要有骨气,什么事也难不倒我们。

有人曾将这种“不明事理”归因于学生思维极其活跃,接收、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而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这实在有些荒谬!

三、情感淡薄,轻视描写

作文写作,是要有情感的,这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了。

《古文观止》的编者吴楚材在评论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说道:“情之所至,自然流为至文。”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也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未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还说:“昔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这里,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和“为文造情”两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对后世的文章学发展影响极大。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十分强调情感对于作文的重要作用,他说:“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又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发于叹,兴于咏,而后形于歌诗焉。”

清代的袁牧提出“性灵说”,在《答曾南论诗》中说:“提笔先须问性情,风裁休划宋元明。”可见其情感为文的观点。

没有情感,哪来佳文?可是今天学生的情感哪里去了?

在一次“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材料作文写作中,有位学生试图通过写其喜欢的外婆在失去外公后的一些事来体现“珍视生命、注重亲情”的主题,文题为“在,就好”。其中一件事这么写道:

去年的暑假,我回到乡下,去探望很久没有见到的外婆。

车子驶了好久,沿途的树木,栅栏刷刷地往后退;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车子终于在一座半老不老的小洋房前停下。车子刚刚停稳,就看到坐在小院里择菜的外婆,于是便打开车窗大喊了一声“外婆”,然后急匆匆地拉开车门,跳了下去。外婆听见我的喊声,抬起头来望了一眼,然后放下手中的菜,双手搭在背后擦了几下后,赶忙出来迎接我。我飞快地奔进了大厅,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没有变。东南角上依旧是三张黑白的照片,八仙桌上依旧摆了一棵万年青,哈!楼梯下的那只大肥猫也还在!

爸妈和外婆简单地聊了几句,就把我留了下来,然后,“轰”地一下车子发动,驶向小路的远处,只留下一团黑烟以及我和外婆。

这里写的是去外婆家外婆迎接“我”的事。既然是“很久没有见到”外婆,那么外婆对“我”是一种什么态度呢?与外公生前是否一样呢?(因为文题是“在,就好”)这应该是很好体现主题的素材!可是作者只写了外婆“赶忙出来迎接我”,“我”就直奔大厅了,对外婆的“举动”全然不理不睬!难道起码的与外婆之间的“嘘寒问暖”的情感都没有了吗?

批阅时,想为全班同学做一个示范,避免类似记叙文写作再次出现,针对外婆迎接“我”的事,我做了这样的修改:

暑假,我去了外婆家,发现外婆不同于以往,她对我比以前更加好,似乎时时都要让我跟在她的身边,不愿我离去。凡是好吃的东西首先想到我,拿给我吃;凡是我喜欢的衣服,都舍得买给我穿;家中最好的床铺好给我睡……

记得那天,一到外婆家门前,外婆喜出望外,赶紧丢下手中正择的菜,迅速站起来,朝车这边边跑边在围裙上擦拭着双手,满脸都是慈爱的笑。外婆拉开车门,向我伸出一手的怜爱:“我的孙儿,多久没来看好婆了?快下车,我看看!”

外婆捧着我的脸蛋儿,像是捧着稀世的珍宝,左右打量,舍不得放手。我好不自在:外婆这是咋了,以前来时,从不这样的啊?

修改后的文字,试图以外婆的“反常”之举,来体现外婆因外公去世后而对生命的珍视,这应是很好的思路,而且也抓住了写作的重心,但当我信心十足地拿到全班同学的面前时,大部分同学包括原文作者却一片惊呼:“好假啊!”

更有甚者,在记叙文写作指导结束后的反思中,有学生竟然这么写道:

老师一直强调记叙文要多描写,看了那么多修改的文章,我发现其中有个特点——语言太多浮夸,华丽,而且描写得很夸张,这里的“夸张”并非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而是说描写特别虚,不切合实际……

当然,对记叙文来说,我们并不主张过分的胡编乱造,但适当的描写,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大过直观的“原生态”叙述,一般都比较简陋。古人早就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作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适度的描写,既能使文章具有文采,增强感染力,又能更好地表现生活。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画家汤姆·奇廷从艺术系毕业后曾籍籍无名,却因在25年内模仿了100多位著名画家的2000多幅作品而变得极为富有。他画别人的画,用别人的名字,不敢以真名进行真正的创作。他的仿作以假乱真,甚至骗过了最精明的鉴赏家、画商,屡屡被当成名作而卖出高价。

然而,在58岁时,奇廷却写信给《伦敦时报》,公开向世人说明近年来发现的名画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并指出了他作画时留下的暗记。这封信震惊了欧洲艺术界,奇廷成为众矢之的,收藏家对他恨之入骨,他的模仿之作也顿时从百万美金跌至一文不值。

可是奇廷死后不久,他的作品又被重新展出并卖出高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立意时,可以从“奇廷找寻自我的勇气”的角度切入,否定奇廷曾为名利而放弃自我,选择仿作,亵渎艺术,但认可他晚年勇于向世人忏悔,虽未能及时获得理解,但最终找到了自我。还可以从环境的角度切入,谈谈培养天才的环境和社会氛围,指出艺术界因缺乏培养艺术天才的氛围而扼杀了未来的名画家,致使画技精湛的艺术系毕业生沦为仿画者,从而强调宽容、发展的氛围对天才的重要性。也可以从艺术价值的角度切入,对人们收藏和购买艺术作品出于功利的动机予以否定,肯定人们最终理解了艺术的真谛,重新认可艺术家的才华和价值。参考拟题:找寻失落的自我、让宽容与理解成就天才、做真实的自我、坚定做自己、活出自我精彩、为自己“代言”。

感情的中考作文 篇4

有些事你不必问,有些人你不必等。许多细节已淹没,还记得那首歌。情话被现实反驳,还不如一句情歌。安慰了寂寞,却喂养着寂寞。听着那熟悉前奏,回忆逆流成河,淹没你我。

――题记

在我们这样一个敏感的雨季,是多么的害怕孤独;在这样一个敏感的雨季,我们总是渴望爱与被爱;在这样一个敏感的雨季,我们喜欢任性地去爱;在这样一个敏感的雨季,总有一种感情在泛滥。但我想,我们总归是要明白――当香烟爱上火柴,就注定会被伤害。

我努力地擦去记忆,却最终明白:曾做过一个错误的决定、曾任性地爱了一个不该爱的人、曾拿一个错误的赌注去喂养寂寞。永远记得这些错误,将一生记住: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必问,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受过伤,却不知道吸取教训,因为在这个雨季,总有一种感情在泛滥。

我们任这种感情泛滥,却一不小心伤害了身边最爱我们的人。破碎了的感情就像是碎了的镜子,碎了就碎了,总比为了修复它而伤害了自己和身边的人要好。为了这份泛滥的感情,我不仅付出了一切,还放弃了一切,把最爱我的人伤得那么深。佛家有句话――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有得?肯舍才能获取更多,不懂得“舍”就不懂得获取,舍也就是获取。可我不想也不愿为了这一份泛滥的感情,似是这一瞬美丽的烟火,到最后还是一片空白。

也许是因为寂寞太久而渐渐温柔,温柔到不像话;亦或许只是在那样一个敏感的雨季,总有一种感情在泛滥。但不管是因为什么,我们现在都将真诚地祝福彼此一生幸福。末了,也许我们都将明白,却只是微微笑过,已不在乎。但也会笑自己曾经的.疯狂与“年轻”。也曾经执着的爱过一场,虽然伤痕累累,但这算什么伤?我们也曾把最爱我们的亲人伤得那么深。

也许,受过伤之后,我们会更加坚强,但也许……也只是也许。悸动的心跳过之后,是否我们都将长大?也许,正是这个错误的决定在时刻警醒着我我们:烟火痛快,到头来却空白。不必为了这份泛滥的感情,将最爱我们的人伤得那么深,没必要让他们的心同我们一起碎……

感情的作文400字 篇5

友谊是一把雨伞下的两个身影;是困难时的一句安慰;是成功时的一声喝彩。如果没有友谊,生活就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

记得那是一年级刚开学的时候,“叮零零”课间铃声响彻校园上空,同学们一窝蜂似的涌出教室。我走着走着,不知被谁绊了一下,膝盖擦破了皮,渗出了红通通的鲜血,泪水夺眶而出,我大叫:“痛死我了,是谁害我摔了一跤?”张小帅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他的脸红的像龙虾:“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他俯下身,看了看我的伤口,满脸歉意地说:“我扶你去医务室吧。”说完,他扶着我小心翼翼的朝医务室走去。我闷闷不乐:下节课是我最喜欢的体育课,我肯定上不了了。哼!都怪这个冒失鬼。卫生阿姨拿着镊子,消毒水和棉球走过来。我害怕地不敢睁开眼睛。张小帅看见了,安慰我说:“没事儿,一点都不疼,如果你害怕,可以抓住我的手。”于是,我紧紧地抓住了他的手。果然,一点都不疼。在回去的路上,他搀着我,他手上五条红印赫然在目,一股暖流顿时涌进我的心田。就这样,在这之后,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友谊像一朵花,开在了我和他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理解感情的原则 篇6

一、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讲话

假设父母爱答不理地听孩子讲话:

孩子:“新元打了我,所以……妈妈,你在听我说的话吗? ”

妈妈:“我听得见,你接着讲吧! ”

孩子:“所以,我也回敬了他一下。妈妈,你在看电视吗? ”

妈妈:“不影响,妈妈听得见你说话,你继续讲吧。”

孩子:“噢,算了吧! ”

如果家长专心致志地听孩子讲话,其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孩子:“新元打了我,所以……妈妈,你在听吗? ”

妈妈:“我正听着呢!然后怎么了?快说说。”

孩子:“所以,我也回敬了他一下,结果他又打我一下! ”

妈妈:“真的吗? 你肯定很疼吧? ”

孩子:“是呀,又疼又生气! ”

妈妈:“该生气, 新元真不该动手打人。可是你也打了他,他肯定也很疼。”

孩子:“嗯,我也用劲打了……”

妈妈 :“妈妈知道 你是个善 良的孩子,最不喜欢打人了,对不对? 新元其实是和你一样的, 可是一着急大家都没管好自己,结果互相都受到了伤害。”

孩子:“嗯……妈妈说得对。从现在起,我再也不欺负人了。”

二、用“噢”“嘿”“我明白”等来表示对孩子感情的认可

先看表示不理解的例子:

孩子:“爸爸, 今天有人偷了我的红蓝铅笔。”

父亲:“你确定不是自己随手放在哪儿了? ”

孩子:“绝对不会。我去厕所时还在桌子上呢! ”

父亲:“这次会不会又是你随手乱放在哪儿了,又不是第一次这样了,我天天提醒你把东西放好,可你就是不听! ”

孩子:“不! 不是这样的! ”

再看表示理解的例子:

孩子:“爸爸, 今天有人偷了我的红蓝铅笔。”

父亲:“是吗? ”

孩子 :“我上厕所 时把它放 在桌子上,不知谁把它拿走了,我这样丢失铅笔已经好几次了,真倒霉! ”

父亲:“嘿,不要紧,把它收起来可能就不会丢了。”

孩子:“我知道了, 以后只要离开教室,我一定把铅笔放进书包里。”

三、给予感情上的热烈共鸣

冷漠地否定孩子情感的例子:

孩子:“爸爸,我的海龟死了。”

父亲:“已经死了,就别难过了,反正也无法复活。”(孩子的眼泪要流下来了)

父亲:“哭啥? 不就是一只海龟嘛! ”

孩子:“呜……”(孩子越发难过)

父亲:“别哭了,再买一只不行吗? ”

孩子:“我不要别的海龟, 就要我的那一只! ”

父亲:“真是的, 你现在怎么这么不讲理?! ”

积极地呼应孩子情感的例子:

孩子:“爸爸,我的小海龟死了。”

父亲:“啊? 真的吗? ”

孩子:“是真的。它是我的好朋友,我舍不得……”

父亲:“哎, 失去一个好朋友真的让人很难过。”

孩子:“我还教它表演节目。”

父亲:“是呀,你们一起玩得很好。”

孩子:“它很乖,我每天都喂它。”

父亲:“我知道,你很爱它。小乌龟知道你这么疼它、想它,即使去了另一个世界也会高兴的……”

四、分享孩子充满幻想的希望

坚持呆板的解释和逻辑推理:

孩子:“我不吃土豆,我要吃烤肉! ”

父亲:“家里没肉,只有土豆。”

孩子:“不! 我就要吃烤肉! ”

父亲:“都说没有烤肉……”

(孩子大闹)

给孩子的希望中加入丰富的想象:

孩子:“我不想吃土豆,要吃烤肉! ”

父亲:“小馋猫, 早知道你这么喜欢吃烤肉,爸爸一定准备得多多的。”

孩子:“可惜现在没有肉啊! ”

父亲:“哈哈,真希望爸爸有魔力,能变出好长一串烤肉来! ”

孩子:“哈哈哈哈,爸爸,开启你的魔力棒,立刻变! 变! 变! ”

父亲:“变! 土豆飞弹肉来喽! ……”

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篇7

下面请看一篇例文。

舍 得

一切要从那颗牙说起。

小学时,顽皮的某男生由于打架缺失了两颗门牙,每每他张口,大家都被那热浪滚滚的血盆大口惊得东奔西突,谈伊变色。而就在那不久,他成为我同桌;更糟的是,我开始换牙了。当我看见自己的门牙莫名其妙地掉落时,有如雷击,百口莫辩。为此,我受尽外伤内伤,我俩坐一块就像俩恐怖分子。我对外婆说:“外婆,为什么牙齿要走?”外婆说:“乖,这是舍得,舍了旧牙,得了长大。”

日月辗转,又是草长莺飞的季节。

中学时,我有幸与当年的缺牙战友再继前缘。我们依然是同桌,由于这从小学便成熟起来的友谊,也为日后的默契奠定基础。冬日里的互打开水,夏日里的互洗毛巾……这一切,让青春这块“无字碑头”也“镌字满”。我们都是热爱绘画的人,时常在野外写生,一画就是忘明忘暗的人,从晨星初起到暮色四合,油画布上溢满了蓬勃炽烈的色彩,一如凡·高的色泽惨烈,或如任佰年的意象明快自由,青春,仿佛一眼也望不到尽头。然而剧幕有始必有终,在高二未尽时,他要出国了。没有煽情的泪水乱坠,也没有矫情的语言送别。我站在三楼走廊目送他离开,在他上车的一刹那,他回头,只一眼就看见我,一刹那,心里防线彻底崩溃。正如他在同学录上写的:“才在进校时感叹时光绵长,而如今,已是白驹过隙了。”我对外婆说:“外婆,为什么相互依赖的朋友要走?”外婆说:“乖,这是舍得,舍了朋友,得了长大。”

然而长大,你了解长大吗?难道失去就是对“长大”交的税?那是多么惨烈的过程啊。站在已去的外婆的坟墓前我问:“外婆,为什么你要走?还是你依然会告诉我,这是舍得?”为什么从“舍得”里我看见了苦涩而孤独的曼陀罗花,舍去了我身体的一部分,舍去了朋友,舍去了亲人,得到的却是孤独,难道成长是孤独吗?

野风徐徐,山风猎猎,冥冥中却竟有自己的声音在回荡,她,不!是我在说什么呢?是的,舍去了身体的一部分是为了让健康强壮的新器官生长,舍去了朋友从而让人更好地珍惜友谊,舍去了亲人从而使我更深切地了解爱的真谛,在不断的失去中,我在渐渐成长,看见吗?那一行清晰的人生足迹是我与舍得刻下的印。

我将自己最初的门牙埋在了外婆坟边,这是生命的循环,这是舍与得。

这是浙江省2007年的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得到阅卷老师一致好评。文章用外婆的一句朴素名言“舍了……得了……”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对外婆的话的理解过程,也就是自己对消逝生活的感悟过程。舍去牙齿、舍去朋友到舍去亲人(外婆),作者在不断的消逝失去中渐渐成长,也渐渐领悟了生活的真谛:有失必有得,有得也必有失;学会失的人是懂得得的人,今天的失去是为了明天更多的得到。此文的取胜之道是:感情细腻,自然真切,无半点矫作之痕,一字一句均是作者内心感受的真实反映。

那什么是感情真挚呢?所谓感情真挚是说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不是无中生有的、人云亦云的,更不是无病呻吟的。细化开来说是下面四方面的内容。

一是真实的情感。“真实”,主要是指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要符合生活实际,不违背生活规律。

二是真切的感受。“真切”,是指感情的表达要具体、深切而自然。

三是真挚的感情。“真挚”,是指感情的表达力求诚挚而又妥帖,不肤浅、不夸饰、不矫情。展开联想想象要合情合理,抒发感情要恰如其分,还要注意尺度和形式,既符合生活的真,更符合人性的善,进而显现感情的美。

四是感人的效果。“感人”,是指感情的抒发浓烈而又富有感染力,能有效激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营造一个动人的艺术境界。

一句话,感情真挚就是“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明实理”。

那怎样才能做到感情真挚呢?

一、要增加生活积累

真情实感从何而来?真情实感从生活中来。因此,生活积累是写实感、抒真情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增加生活积累,要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有鲜明的是非判断力,洞察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平凡生活中蕴涵的伟大,从而获得“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所无”的写作素材。

增加生活积累首先应从“小”入手。正常情况下,生活往往是平淡无奇的,是由平平常常的、普普通通的小事构成的。要想从平凡普通的事中发现生活真谛,产生与众不同的情感共鸣,就必须时时关注小事。虽然小事细碎,不引人注目,可是在有心人眼里,就会以小见大,别有洞天。花草树木是有情的,云霞流动是美丽的,风涛虫鸟的声息是和谐的,大地上每一株小草、小道上每一粒石子都是鲜活的。因此,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小”入手,写作时就能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可写,亲情、友情、爱情,件件可抒。其次从“细”处入手。所谓细,一是关注事物要有序,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二是要全面,对物对事对人都是如此,不要只看表面,不及其余。比如,细心关注街头巷尾的事,细心关注四季交替变化,细心关注校园生活,细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细心领悟师长的教诲,细心感受亲情、友情带来的幸福与快乐,细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最后要学会感悟,善于体验。只有感悟体验,才会产生真情实感。

二、要写自己最熟悉的和感触最深的人和事

真情,需要感悟,需要体验。一般来说,人对外界的感受和体验有三种途径:听,见,亲身经历。听,虽然也会有感动,但不会太深;见,亲眼看见,感受会强一些;亲身经历,自己经历了事物的过程,感受真切,体验深刻。因为是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因为是自己感触最深的人和事,一定感动过自己;所以写自己最熟悉的和感触最深的人和事,就比较容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008年江苏省被何永康教授打捞出来的高分作文《怀想天空》就是一个实例,本文开头的例文《舍得》也是一个明证。

有学生经常会问:我写的作文为什么老师总说感情不真挚呢?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被自己所写的事或人所感动,连自己都没有感动怎么能感动别人呢?为什么所写的事或人不能感动自己呢,原因是对自己写的事或人不熟悉。在高考阅卷中每年都会碰到许多作文,写父母离异、家庭变故,写亲人死伤或身患绝症,貌似曲折生动,实无真情实感。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这些事情是不熟悉的,这些故事是生编硬造的,没有亲身经历的体验与感悟,当然无法打动阅卷老师。

三、要找准动情之处

由于每个人的家庭、生活、思想、经历等各不相同,所感动的人和事也各不相同。如果能找准让大多数人为之感动的动情之处,那么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也就比较顺畅了。下面十种情感在写作时要深挖细掘。

(一)热爱自然之情

大自然的山石草木、花鸟虫鱼、风云雪月都有它可爱之处,可以说,热爱自然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情感,是一个能打动大多人的话题。

(二)热爱故乡之情

故乡永远是每一个人温暖的精神归宿,不管是谁,都会有一个可以回忆的故乡,而且这种情感总能激起人的共鸣。

(三)珍惜友谊之情

友情永远是动人的。“同桌的你”“同宿舍的你”“我们的老大”总是每个学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总能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回忆。

(四)热爱至亲之情

亲情是人间最高尚、最纯洁之情,你可以写父对子的舐犊之情,写母女间的连心之情,写姐妹间的同胞之情,写兄弟间的手足之情。亲情最易打动人,最易感染人。

(五)仰慕英雄之情

英雄人物的精神是一种优秀精神的代表,是正义、力量、美好的化身,从他们身上体会到的那种浩然正气,永远是激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的精神力量。

(六)嫉恶如仇之情

对丑恶的愤慨就是对正义的向往,如果能从文章当中读到对丑恶现象酣畅淋漓的揭露,也是一大快事。所以这种感情也能很有效地打动读者。

(七)同情弱者之情

最能催人泪下的故事,就是弱者的故事。对弱者的同情,是人类善良本性的表露,是很能打动人的一个立意角度。

(八)悲伤凄苦之情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的人遭逢家庭的变故,有的人遭逢病魔的缠身,有的人遭逢失败的打击,如果把其中的不幸写出来,也能打动人们的心弦。

(九)悔恨醒悟之情

人生活在社会中,除了和亲人相处外,还要和老师、同学、朋友等相处,在相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自己的过错,自己的倔强,自己的被人利用,而伤害自己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使他们蒙受委屈,遭受打击,如今面对一个个远离自己的亲朋好友,想起以前自己的所作所为,心中便会萌发出悔恨之情。如能把这种感情写出来,也能感人至深。

(十)生离分别之情

“喜莫喜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开。”生离死别是人间的一大悲哀。生离产生思念,思念自己的故乡,思念自己的亲朋;生离产生牵挂,牵挂自己的父母,牵挂自己的师长。如把这种思念之情、离别之苦写出来那是绝对的感人至深。

四、要把握好选择写作材料的三个原则

真情实感要靠典型生动的材料来体现。在选择写作材料时必须把握好真实原则、细小原则和积极向上原则。

(一)真实原则

文章的选材要贴近生活,强调真实。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又何谈抒写真情,使人感动呢?尤其是写记叙文,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感情。当然,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这就叫“文学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二)细小原则

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而最能撩拨我们心弦的,也往往是一些小事。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显精神。

(三)积极向上原则

我对动物的感情作文 篇8

我们正在挑鸟,几只蓝色的虎皮鹦鹉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们太可爱了!鹰钩嘴,黑豆大的小眼睛,明亮而清澈。白色的额头,从后脑勺到整个背部都是黑白相间的花纹,好像穿了一件虎皮外衣,怪不得叫虎皮鹦鹉呢,真是名不虚传。腹部到尾部的羽毛都是天蓝色的,靓丽而高雅。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有两只虎皮鹦鹉靠在一块儿,嘴尖对着嘴尖,好像在亲嘴儿,然后用自己的小翅膀去拥抱对方,再后来一只鹦鹉头轻轻地靠在对方的肩膀上,可恩爱了!

我惊讶于眼前的这一幕,鸟类难道也懂得爱情?

妈妈告诉我,鸟类之间的感情有时候比人还深。当我还很小的时候,我的外公非常喜欢养鸟,曾经养过一对鹦鹉。有一天,不小心放飞了一只,飞到了外面。从此以后,飞出去的这只鹦鹉天天牵挂还在笼子里的鹦鹉,它每天都到阳台上来啄啄窗户玻璃,妄图把笼子里的那只鹦鹉救出来,两只鹦鹉还会隔着笼子和玻璃叽叽喳喳地交流一阵。可是有一天,飞出去的那只鹦鹉没有来,过了一天,两天,三天还是没有来。笼子里的那只鹦鹉开始不吃不喝,天天对着窗外叫,声音充满了伤感,没过几天就死了。

我想,飞出去的那只鹦鹉肯定不会是因为懒,而是遭遇了不幸;而笼中的那只鹦鹉也必定是忧伤过度,抑郁而死。结局虽是悲惨的,却让我感觉到了鸟类爱情的伟大与高尚。

我对动物的感情作文 篇9

前方是一个下水道,鸭妈妈看见了,不紧不慢地避开,继续昂首阔步地走着,可是小鸭们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妈妈已改变路线,避开了下水道,他们正起劲地讨论着那名叫“汽车”的大怪物呢!六只不停地“嘎嘎”叫的小鸭子聚在一起,冷不丁地向后退了一步――“啪”的一声,小鸭们全掉进水里啦!鸭妈妈听到异响,回头一看,小鸭子们全都不见啦!她可急了,赶紧往回走,听到了下水道里面小鸭子们“嘎嘎”的叫声,探头一看,小鸭子们在湍急的水流中努力地游着,大声地叫着“妈妈,妈妈!”鸭妈妈叫孩子们冷静,再大声呼救,自己则跑去找“外援”。

该去找谁帮忙呢?鸭妈妈思考着,突然,她看到了巡警,她赶忙上前,“嘎嘎”地叫着,咬起巡警的裤腿,拉着他赶往“事发地点”。

尊重,永远的感情 篇10

本期特选登2002年江西南昌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配上专家的评点,希望对你今后的作文会有所帮助。

血浓于水的感情,不用甜言蜜语来维持,只需要相互之间的尊重。

——题记

(一)泄密

母亲的眼中藏满了猜疑,仿佛想从我眼神中读出什么,茶几上放着一条黑色长裙。

“说,哪儿来的?”母亲的眼神仿佛告诉我,只要我一说谎她全都知道。

“笔友送的。”

“男的还是女的?”

“他在信上说他是男的。”

母亲的眼神中带着无法掩饰的愤怒,但她绝不会骂人,即使在我这样一个女儿面前,她仍保持着一如往常的高雅。

“你自己想清楚,你可玩不起。”

我讨厌母亲这眼神,将这一切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眼神。愤怒使我失去了理智,轻柔的布料在我手中变成了两半。我回到房中,反锁上门,这才流下了忍了许久的眼泪。

母亲呀!你为什么不尊重我?

(二)冷战

“吃饭了!”母亲在叫我。

我走出房门,冷着脸吃着饭,什么味道我完全感觉不到,只是机械地动作着。

吃完了,我起身走回房间,母亲似乎想说什么,但她什么也没说。不经意的一眼,我似乎看见她在用手擦着什么……

冷战持续了一个星期。

母亲呀!我多么渴求你的尊重!

(三)融化

我打开房门,外面放了一个方形的盒子。

我惊呆了,里面是那条黑色长裙,还有一张卡片,上面有一行我再熟悉不过的字迹:原谅我。

夜晚我抱着枕头来到了母亲的房间,我知道她没有睡,尽管在别人面前她总保持女强人的样子,但在夜晚,她会一个人看着父亲的照片流泪,我知道。

我抱着她,什么都没说,但我似乎感觉心里什么东西裂了,变暖了……我明白,我们的心合在了一起……

母亲呀,谢谢你的尊重!

只要我尊重她,她也尊重我,这份幸福,这份感情永远不变!对吧?母亲。

[简评]

南昌市的中考作文,以“尊重”为话题,老实说,是历年中考作文题中较难写的一篇,但《尊重,永远的感情》一文,却又是历年中考作文中最令人兴奋的佳作。学生的作文一年比一年写得好,这是教学改革的成果,也是考试改革的必然。

一篇好作文,内容必须充实,所谓充实,不在于篇幅的长短,而贵在内容高度集中,不东拉西扯,不旁逸斜出。这篇作文,字数虽然只有630左右,但因为集中写了母女俩相互尊重的一件事,即质问长裙来源、撕裂长裙、缝合长裙的经过,其容量(含金量)绝不是字数多的文章可比,全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便是精练的表现。“读眼神”的“读”,“玩不起”的“玩”,“东西裂了”的“裂”,字字千钧,更是体现精练的神来之笔。

一篇好作文,思路必须清晰。文章的结构表现作者的思路。考场作文时间紧迫,本不容许作者精心构思。这篇作文,开篇点题,首尾呼应。主体部分3个小标题,“泄密”是故事的开端,写的是“母亲呀!你为什么不尊重我”,“冷战”是情节的发展,写的是“母亲呀!我多么渴望你的尊重”,“融化”是高潮和结局,写的是“母亲呀,谢谢你的尊重”。构思精妙,浑然天成。古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位初中学生,便成为一位“偶得之”的“妙手”,十分令人称羡。

一篇好作文,感情必须真挚。母亲对女儿的关爱和尊重,感情是真挚的,这是一条明线,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女儿对母亲的关心和尊重,感情也是真挚的,这是一条暗线,我们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小作者塑造了母亲“高雅”“孤独”“暗自流泪”的“女强人”形象,没有半点矫揉造作,便是感情真挚的体现。

论新闻感情的激发与释放 篇11

一、提高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新闻报道是由人来进行的, 人的素质对新闻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新闻报道过程中, 在真情实感的现场镜头背景下, 新闻记者的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新闻记者的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素质, 还包括人文素质, 包含丰富的人文情感, 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基础, 储备坚实的人文情感基础, 才能在新闻报道中抓住关键点, 将新闻情感淋漓尽致地激发和释放出来, 最大限度地提高新闻的传播和感染力度, 达到最佳效果。比如, 在地震现场, 很多记者一直追问遭受重创的群众, 希望得到受访人的情感反应, 进而得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但是这种做法真的合适吗?受访人遭受重创, 情绪刚刚稳定, 记者非要掀起他的伤疤, 将伤口血淋淋地展现出来, 这样的外界刺激对受访人来说, 是第二次心理伤害, 是极其不人道的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状况?正是由于记者人文情感缺失才会没有情感关怀, 一味追求新闻效果, 希望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 却适得其反, 反而导致新闻价值的消减。

二、打磨新闻语言

语言是新闻报道的载体、是表达情感的工具, 要想取得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就必须打磨新闻语言, 不仅要文情并茂, 而且要蕴含深厚的情感, 促进新闻感情的激发与释放。

首先, 锤炼词语。汉语博大精深, 很多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 一个词, 在不同的语境往往就表达不同的意思, 或褒义或贬义, 其语意也有轻重之分, 我们要准确使用。当然, 如果词汇使用得当, 就能触动人们的心灵, 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取得非常好的传播效果。比如, 《中国青年报》2001年3月24日报道了“和平号”空间站的坠落消息, 用了《“和平号”惜别太空》的标题, “惜别”一词颇具拟人化色彩, 表达了浓烈的情感, 似乎读者眼前也能出现“和平号恋恋不舍离开太空”的情景。

其次, 直抒胸臆。也就是说, 在新闻报道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直接传播给受众, 让他们直接感受到新闻的感情释放。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在这个令中国人兴奋、激动和扬眉吐气的时刻, 所有人的情绪都是激动、兴奋的, 很多新闻报道直接表达了这种激动的情感, 直抒胸臆, 表达了全体中国人的自豪和喜悦, 将这个历史性时刻记录成永恒。

再次, 借景抒情。合适的景物、环境可以很好地诠释新闻的内涵, 促进新闻感情的激发与释放。比如, 在“5·12”汶川地震新闻报道中, 镜头多次出现倒塌的房屋、受伤的群众、堵截的道路, 救援的人们, 这些画面虽是无声的语言, 却呈现了灾区的情境, 人们的情感都蕴含其中, 情与景偕、意与境合, 既表达了沉重、悲伤的感觉, 又让人们感受到了爱与温暖。

三、新闻报道要有真实感

“从根本上说,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才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第二性的, 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有了事实, 才有新闻, 主张新闻必须真实准确、老老实实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它、解释它,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真实是新闻报道最基础、最重要的原则, 感情的激发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 我们要把握新闻的尺度, 理性思考, 还原事实真相, 避免出现情感偏差。

第一, 要客观地报道新闻。新闻报道要符合事实, 以事实为依据, 不能主观臆断, 夸大或是隐瞒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也是情感激发的基础, 只有在真实的新闻事实基础上表达情感、释放情感, 才能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实现新闻传播的意义。

第二, 理智地引导众人。新闻传播通过新闻事件的讲述, 传播给受众一种观念、思想, 引导受众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因此新闻感情的抒发必须要理智, 不能被舆论影响, 或用不当的情感倾向颠覆新闻的真实性, 误导观众。要做到理性与激情的和谐、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感情饱满, 理智分析, 引导受众思考, 进而提升受众的思想境界。

第三, 要具备真实的情感。社会的浮躁也影响到新闻报道, 很多新闻为了吸引眼球、制造新闻效果, 用一些浮夸的情感元素来包装, 虽然暂时提升了新闻的关注度, 但这是建立在不健康、不真实的情感基础上的, 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 新闻报道要贴近百姓生活, 符合人们的心理诉求, 契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体现时代精神, 具有负责任的真实情感, 这样才能打动人心, 健康发展。

写爷爷奶奶感情的作文 篇12

我爷爷这辈子可苦了,他和我奶奶吵吵闹闹了一辈子,吵出来很深的感情,可是,岁月不饶人啊。就在去年,我奶奶不幸去世,爷爷痛苦万分,爷爷特别后悔,觉得自己特别没用,没用好好保护好奶奶,奶奶的死,给了爷爷承重的打击。几天精神不好,吃饭也没心情,我看了真的好心疼。知道为什么吗?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从小就是我爷爷奶奶带大的,我特别爱我的爷爷,爷爷小时候对我特好,每次爸爸要打我,爷爷奶奶都会护着我,爷爷看我在哭,就把我带着到处跑,希望我能开心。我爸爸妈妈对我特不好,天天打我,说我什么也不会,可是爷爷每次说,你爸爸他没文化,别听他的,你当是蚊子在耳边叫,叫完了,就忘了。反正我爷爷奶奶都疼我,不管什么都给我,对我百依百顺的。其实,奶奶死后,我也哭了几天,心想:我要是能把我的寿命给爷爷奶奶,那该多好,这样,爷爷奶奶寿命就会加长一天吧,唉。

这短日子,我陪在爷爷身边,希望爷爷能开心,我天天想着法子来逗爷爷开心,可是,他就是不开心,看我爷爷这样,我大哭起来。爷爷把我抱着说:“哎呦,我的乖孙女,你怎么哭了,是不是爷爷惹你不开心的啊,爷爷道歉行吗,我孙女最乖了,别生气啦哈。”我高兴地笑起来,对爷爷说:“爷爷,你终于回来了,哦耶,我爷爷回到从前咯。”爷爷也开心地笑了。

在我爷爷眼里,爷爷除了我,没有值得他关心的人了,这辈子,我也要好好照顾我的爷爷,因为我爱我的爷爷,他和别人的爷爷不一样,我觉得我的爷爷是最后的,我爸爸都没有爷爷好。

我的感情五角星作文 篇13

我的感情是五彩斑澜的,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变化,就像变色戒指一样。我要给我的感情涂上美丽的颜色,让它也成为我心中的颜色戒指。

当我的脸上挂满灿烂的微笑,我的全身都是金黄色的,我的心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仿佛就像一朵迎着太阳的向日葵。于是,在我高兴的时候,它便被我涂成了金黄色。

如果我把自己锁在心灵的黑屋子里,这就是我伤心的时候了,伤心时往往是受到了打击,就如一下子掉进了万丈深渊一样,在深渊里,黑漆漆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所以黑色涂在伤心这儿了。

在我平静的时候,我就好像西湖的水。静得如同一面镜子,绿得如同一块无暇的翡翠。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忍心往这平静的湖里仍下一粒小石子。不如不觉中,平静已经被我涂成绿色了。

我要把发呆涂成是白色的。因为这时候,周围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原来我已经在天空上了,旁边都是白云,一望无际,看不到边。我在这个白色世界里,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没有想。如果这时候周围有人在呼唤我,我一定把他当作幻境。

忐忑不安的我是红色的。内心似火苗在燃烧,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我的人也犹如这火苗一样,一刻也“安静”不下来。我想,那时候我的脸上一定是红彤彤的。如果用我外表的颜色来描绘我内心的颜色,不是很好吗?

谈李白诗歌的感情·形象·风格 篇14

关键词:李白诗歌,感情,形象,风格,变化统一

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李白,是一位极擅长表达自己内心体验和生活感受的抒情诗人;他特善于从各种各样的事物身上,体会到不同的印象,并异常敏锐地捕捉住由此而在内心涌现的瞬息万变、复杂纷沓的感情瞬间,给它以外在的具象的表现。在许多抒情诗里,他也能通过奇妙的独特的合理想象,使自己汹涌如潮的感情波澜,得到集中的形象化的诗意创造。这样,激荡的感情因素和形象化的想象成分的交融与合流,就使他的诗真正收到了化静为动,化美为媚,抽象转为具体,疏远成为亲近的动人艺术效果。诗人创作的鲜明个性色彩,也就在这种对感情、形象的奇妙构思中,凸显了出来。

在读《李太白全集》时,我曾随手记下了许多这类饶有意趣的诗句。比如,他写山,那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他笔下的风,又是: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秋夕旅怀》)甚至天空中的白云,也是: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题深情树寄象公》)

无论是山啊,风啊,云啊,……等等自然界习见事物,经过诗人感情和想象的熔铸,面目以非,它们都充满性灵,具有生命,成为一些与诗人的特殊思想感受直接沟通的动人形象。

如果我们从这些个性化的形象表现里,再深入一步,就会发现,诗人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在感情上的关联,同样受着具体社会条件所制约、所决定的。于是贯穿于这些形象之间,就出现了一条统一的思想线索,即在唐代那种特定的社会境遇下, 诗人精神深处的无尽的孤独与寂寞。相思、离愁、年华凋零的予感,真挚友情的企慕和渴求……就构成了他思想生活中,有才不得伸,有志不得展的某些特具的独特感受,出现在这些诗里,它们就依托和凭借于各式各样的具体事物形象,以及这些形象在诗人想象中所呈现的人格化了的关系表现了出来。因此,读着李白的诗,使人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好像李白能够去利用、去摄取、去创造千种百样、甚至是世间存在的任何事物, 驱遣于自己的笔下;但只有当它们与诗人的独特生活感受和激情发生共鸣的时候,他才去写它,表现它,对它倾注一股赤子般的热情。因此,各种具体事物在李白的诗中,才有可能放射出色彩缤纷、耀眼夺目的形象光彩。这也可以说是李白浪漫主义抒情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此同时,在别的一些抒情诗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李白浪漫主义抒情风格的另一特点:随着诗人不同生活感受的复杂变化和想象的高翔,丰富多彩的诗的激情,往往又汇总于同一种事物的形象上,使它更集中、更丰沛起来。在思想上,使其达到更典型化,而在艺术上,又使它成为构思的“重音”,主观抒情的渊薮。

值得注意的是,在概括各方面不同生活感受和内在激情时,李白常常把想象附丽于“月”这个具体形象上;但在许多诗里,“月”所蕴蓄的思想寓意、感情和艺术风貌,又显现出多么纷繁的差异!《月下独酌》中的“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就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月”不同。那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前者,集中表现出诗人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社会里孤独、寂寞之感,但有不甘心沉沦的复杂矛盾心境。“月”作为性格化了的可感形象,在对比中更加重地显示出诗人这种心境与感触;而后者,“月”又巧妙的成为与朋友的深挚友谊和因其左迁而牵扯起来的心灵上难分难舍的感情寄托:“愁心”不绝如缕,“明月”夜夜照临,此刻将愁心寄予明月,在精神上或想象里,就永远消弭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 从而变得更不会分离了。多奇妙的构思,多俊秀的想象,又是多形象的思想概括!但在《秋浦歌》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明月,又转化成大自然美的一部分,渲染出天晴、水静、鲜花芳香、酒船喧腾的夜的动人氛围。至于其他,像“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城谢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等等,诗中的“月”都莫不情态万状,变化多端,各自不同的体现出诗人特定精神状态的某些方面来。总之,“月”所凝聚的诗人的多样化的思想概括,实质上是植根于诗人在生活中的各种认识、体验和独特创作构思的土壤上,再加以浪漫主义激情与想象的灌溉,才开放出瑰丽、灿烂、摇曳多彩的形象花朵。

上一篇:县电力公司抗洪救灾工作汇报下一篇:专题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