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欣赏:大声唱歌

2025-03-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班音乐欣赏:大声唱歌(精选5篇)

大班音乐欣赏:大声唱歌 篇1

音的高低,强弱作为音乐表现要素,成为诸多教学法中学习音乐的入手点。今年11月份的时候我到常州参加了“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教学专题分享”,接触的都是艺术领域的活动,回来以后在孩子们中间尝试过几次,效果还不错,其中就有将听辨唱歌声音的大小进行归类的音乐游戏。本次活动,我有意将听辨声音的大小,乐器声音的强弱组织成一个音乐欣赏活动。

(3)[目标预设]

1,欣赏歌曲“大声唱歌”,尝试听辨和模仿不同声音的力度及节奏变化,并能用肢体动作及相应乐器表现歌曲。2,体验欣赏与表现歌曲的快乐。

(4)[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听辨角色唱歌声音的大小。难点:幼儿探索操作乐器表现声音强弱

(5)[设计理念]

《指南》中指出: 在艺术感受与鉴赏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于是尝试着加入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通过“听歌曲找角色、分角色辨声音、乐器一起来唱歌"设计了本次活动。

(6)[设计思路]

该音乐活动开始以问题提示幼儿对作品进行整体感受体验,为了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大声唱歌》的力度及节奏变化,教师有顺序地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仔细地聆听鉴赏音乐中母鸡、小猫、枪、时钟、小狗、恐龙的声音等,让幼儿在细致聆听过程中进行审美想像,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掌握声音的大小。继而,在欣赏乐器的基础上,探索操作乐器表现声音强弱。开阔了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活动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幼儿集体合作用乐器表现歌曲“大声唱歌”能用自己选择的方式来表现,通过幼儿亲身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独特表现手法的感受。

(7)[教学过程]

活动准备:黑板架、角色图片、ppt“大声唱歌”、音乐“大声唱歌”。

乐器准备:碰铃、铃鼓、小鼓、沙球若干。分别画有大声唱歌和小声唱歌的指示牌子(各两份)

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 找角色

1、大家一起来唱歌(欣赏歌曲“大声唱歌”)

2、听听找找少了谁?(再次欣赏歌曲“大声唱歌”)

3、再次欣赏歌曲并验证。

二、分角色 辨声音

1、幼儿听辨角色唱歌声音的大小。

2、师生共同验证角色大小声音归类正确性。(欣赏歌曲)幼儿跟着音乐听听、唱唱、学学动物们唱歌,并加以验证。

小结梳理:上面的事大声唱歌的,慢慢的声音。下面的是小声唱歌,快快的节奏。

3、ppt演示探索角色唱歌的节奏型。

4、教师举牌大小声音的牌子,示意大小声音的提醒。

三、乐器一起来唱歌

1、听声音 猜乐器教师逐一敲击乐器,请幼儿说出乐器的名称。

2、个别幼儿探索操作乐器表现声音强弱师:找找你想用什么乐器表现角色的大声和小声唱歌。如何表现?个别幼儿尝试鼓——用力重和轻。沙球——用力重和轻。碰铃——用力重和轻。小鼓——用力重和轻。铃鼓——拍和摇。

小结:梳理大声唱歌和小声唱歌分别运用的方法——大声唱歌重重的敲;小声唱歌轻轻敲。

3、小组合作尝试演奏请出五位幼儿合作演奏乐器表现角色的声音强弱。(其余幼儿听到角色声音时拍手并且唱出他们的强弱声音。)教师点评个别幼儿演奏情况。

4、集体合作用乐器表现歌曲“大声唱歌”全体听着音乐拿着乐器集体合作用乐器表现歌曲“大声唱歌”。

大班唱歌游戏:“烫火锅” 篇2

1.体验烫火锅歌曲的有趣、重庆方言说白处的诙谐,感受与伙伴间逗乐的乐趣。

2.能唱清、唱准歌词,尝试用表情、肢体语言表现吃火锅的豪爽模样。

3.能摆出菜品的多种造型,或与旁边的伙伴合作扮演各种菜品。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清、红汤火锅视频、菜品视频、PPT

场地准备:17张椅子、电脑、钢琴

经验准备:大致了解“重庆非去不可”的原因,有吃火锅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视频情景引入练声

师:孩子们,“重庆非去不可”,这句话听说过吗?重庆非去不可的理由是?(美食、美景、人……)

师:重庆非去不可的理由之一,就有重庆的特色美食——火锅!

师:火锅吃过吗?【红汤视频】

师:吃红汤火锅什么感觉?【“辣”练声G、F、E调】

师:火锅里除了有许多辣椒,还有许多?花椒的味道是?

师:麻的感觉能用表情告诉我吗?【“麻”练声D、C调】

师:嘶~哈~又辣又麻!(老师辣、麻表情)

师:赶紧吃点清汤消消火吧!【清汤视频】

师:哇~尝尝!清汤味道怎么样?清汤鲜!

二、清唱欣赏

师:看来火锅的味道有辣、有麻、有香、有鲜……哇~味道可真多!

师:味道丰富的火锅里可以烫些什么菜?【菜品视频】

幼:海带……

师:哦,海洋里的食物!

幼:午餐肉……

师:我知道,这是小朋友们的最爱哦……

师:哇~可以烫这么这么多的食物,那这么多菜的品种和数量,小朋友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师:我们重庆形容什么东西品种多、数量多,会说“名堂多”。

师:火锅里可以烫那么多种类的菜~它的名堂——也很多!

师:哇哦~我好像闻到这些菜的味道了诶!好香哦!嘶~哈!【清唱】

三、幼儿跟唱

1.烫毛肚

师:这首好听的火锅歌挺适合烫火锅吧?我们一起烫烫!【伴奏】

师:啥子好了?(重庆方言)

幼:毛肚好了!

师:夹一块(毛肚)尝尝,嗯~不太熟耶?

师:哦,刚才的火锅歌一会儿就没声,熄火了,难怪烫不熟呢!我们唱着火锅歌一定会烫熟!【伴奏】

师:啥子好了?(重庆方言)

幼:毛肚好了!

师:来尝尝!辣吗?好不好吃?

2.上午餐肉

师:安逸不?还想烫个菜不?(川话)

师:好!上菜!【伴奏】

师:哇~是什么?看谁能用火锅歌把午餐肉烫熟!

师:又辣又麻,好好吃哦,那这首火锅歌你们会了吗?

幼:会!

师:既然会了,那火锅里“什么多”在前?

师:不清楚怎么办?

幼:你跟我们讲……

师:有点道理哦。不清楚,没关系,你可以请老师再唱一遍!

师:听什么?会听吗?肯定会!会听才会唱哦!【清唱】

3.烫XX菜

师:弄清楚了,我们上个什么菜呢?哇~是XX。【菜品PPT】

师:火锅歌烫起来。【伴奏】

嘶~哈~好吃吗?想来烫个更大的火锅吗?

四、扮菜情景表演唱

师:我们坐成一个大火锅的样子!

师:锅是圆圆的,把这边修修圆……

师:锅好了!吃什么菜呢?【菜品图片】

幼:圆子、菠菜……

师:你们喜欢的食物有好多,不挑食的好孩子!

师:那就先尝圆子!圆子什么样?会做圆子的造型吗?

师: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

师:圆子放进锅,会闷在锅里一动不动吗?【红汤翻滚视频】(动静不太——慢慢浮起来——翻滚、上下浮动)

师:圆子在锅里有什么变化?

师:我们烫几个圆子来尝尝!

师:烫火锅咯!【伴奏】

五、大家一起烫火锅

师:哇哦~捞起来(放回所坐的位置),尝一尝!嘶~哈~又辣又麻,好舒服!

师:哇哦~火锅的名堂可真多!想尝更多的菜吗?

【红汤视频】

师:你想吃什么菜,就摆出你想吃的菜的造型。

师:自己想吃的菜,能摆出它的造型吗?

师:变成你喜欢的菜!烫火锅咯!【伴奏】

(一场盛大的火锅宴会就开始了!)

大班音乐欣赏:大声唱歌 篇3

活动目标

1.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

2.初步体验同声合唱的乐趣。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初步体验同声合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我是一只小青蛙》。

2.大荷叶道具数张。

3.小鸡、小鸭、青蛙小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学唱小青蛙和老青蛙的歌。

1、引出荷叶和青蛙。

师描述:清清的湖面上立着许多碧绿的荷叶,荷叶随风摆呀摆。﹙请幼儿和老师一齐打开荷叶﹚,起风了﹙一起抖动荷叶﹚,风停了﹙一起停下﹚;

师:这么美的荷叶,谁喜欢跳到上面玩耍呀?﹙师模仿青蛙动作,引导幼儿说出“青蛙”﹚

2、想象青蛙的叫声

师小结:青蛙叫的声音高低和节奏不一样,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倾听两段高低不同的歌曲,感受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和声音。﹙播放或弹唱《我是一只小青蛙》,请幼儿听一遍,跟唱一遍﹚。

﹙1﹚有一只老青蛙和小青蛙正在荷叶上呢?听﹗哪段是老青蛙唱的﹖哪段是小青蛙唱的。﹙播放歌曲﹚

﹙2﹚请若干幼儿模仿小青蛙和老青蛙叫。﹙据回答把幼儿分组﹚

﹙3﹚师小结:小青蛙的声音清脆—比较尖;老青蛙的声音低沉—比较粗。

4、请幼儿唱老青蛙和小青蛙的歌。

﹙1﹚师范唱

师:在平静的河面上,一只小青蛙和一只老青蛙跳上了荷叶(示意各一名幼儿上荷叶)小青蛙向老青蛙打招呼说“ 呱呱 ”,老青蛙也连忙回答“ 呱呱 ”.小青蛙很想和老青蛙交朋友,它用清脆的声音介绍自己“我是一只小青蛙”,老青蛙觉得一个人很孤单,也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它就用低沉的声音介绍自己“我是一只老青蛙”,说着说着,它们就唱起来了。

(2)幼儿学唱。(师示意小青蛙组和琴声学唱,再换老青蛙组唱)。

5、尝试同声合唱

师:虽然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声音不同,一个尖,一个粗,但它们很喜欢在一起唱歌,它们觉得那样很快乐,你们想试试吗?(请幼儿用两种不同的声音唱歌,合唱一遍后再换角色唱)。

二、动物音乐会(创编情境,进行表演)

1、师:想想还有哪些动物会唱歌?(请幼儿个别模仿;师随机出示动物小图片(小鸡、小鸭等)贴在黑板上的歌谱下面)。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黑板上的动物模仿唱歌。(先个别唱-----再合唱)

三、结束

师:今天,我们都是大一班“小青蛙合唱团”的小演员了,现在我们要去准备一下,要参加合唱比赛去啰。

教学反思

1.活动过程对幼儿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通过美丽的荷叶展开想象,联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种叫声并向同伴表现。

2.幼儿在师幼、同伴之间的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感兴趣、能充分体验、展开丰富想象和极力表现,感受平时也应该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不能喊唱、乱唱。

3.存在不足:在进行同声合唱时,分声部站位不明显,幼儿唱歌时容易跑调。

4.改进措施:

(1)加强单声部练习,练习好单声部再明显安排站位进行合唱。

(2)在活动中,教师可视幼儿的兴趣在区角活动进行延伸,提供更多的动物图片,引发幼儿想象更丰富的声音和节奏表现不同动物的叫声,以便丰富合唱内容。

大班兴趣班唱歌教学总结 篇4

[大班兴趣班唱歌教学总结]近年来幼儿园越来越安静了,孩子们的歌声明显少了,很多幼儿不会唱歌,唱出来的歌不好听,大班兴趣班唱歌教学总结。还有的幼儿根本就不喜欢唱歌,不愿意参加班上老师组织的唱歌活动,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唱歌。与此同时,幼儿园的唱歌教学活动又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平淡,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不能激发起幼儿唱歌的兴趣。而且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过多关注的是幼儿唱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很少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表现,结合幼儿园实际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要求,探索幼儿园科学的唱歌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如何在唱歌活动中培养幼儿唱歌的兴趣、唱歌的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以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发

1、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唱歌兴趣(1)选择幼儿感兴趣,节奏鲜明,情境性强的歌曲: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我学习《纲要》中艺术领域教育目标、指导要点,把握唱歌活动各年龄段的关键经验。我和星星打电话》、《月光花》、《雪娃娃》、《办家家》、《小老鼠打电话》、《爱护小树苗》、《小乌鸦爱妈妈》等歌曲。这些歌曲的共同点是:节奏欢快、曲调优美、具有鲜明的游戏性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歌曲,工作总结《大班兴趣班唱歌教学总结》。(2)运用故事、舞蹈等形式表现歌曲内容:在进行唱歌教学时,借用故事、舞蹈等表现形式,生动直观的把歌曲表现出来。《爱护小树苗》是一首旋律优美、教育性很强的歌曲,我根据音乐的性质,设计了一个舞蹈,舞蹈形象地表现出了小朋友们由开始的追逐打闹、乱摇小树到后来主动扶好小树,主动为小树浇水的情景。孩子们通过欣赏舞蹈,产生了要学唱歌曲的强烈愿望。[3]、运用多种形式,提升幼儿演唱技能和表现能力:影响幼儿演唱技能和表现力的因素有很多,对于幼儿来说,节奏的掌握是幼儿学习歌曲的关键。在训练幼儿节奏方面,我摸索出一点策略。(1)运用儿歌和身体动作,进行节奏练习:在学习新歌时进行节奏训练对幼儿来说很重要,能帮助幼儿很好的演唱、表现对歌曲的感受,在以往口唱法、手拍法,练习节奏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了运用把单纯的节奏练习填词,编成儿歌的方法,效果很好。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琅琅上口,幼儿通过朗诵儿歌,幼儿很快就能掌握节奏。幼儿天性好动,无论说话唱歌都常常以动作相伴,根据这一特点,我让幼儿自由地把对节奏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各种动作表示出来,如:表现高兴愉快时幼儿可以熟练做出用手拍打的动作,还可以做出跺脚、拍腿、拍肩、原地转圈等动作,训练几次后,还可以鼓励幼儿再创编其他动作。(2)运用图示提示,帮幼儿记忆歌词: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着歌曲的演唱效果,尤其碰到内容较复杂的歌词,幼儿更是无从记起,而来自歌词的记忆负担,又会影响幼儿对歌曲情感的体验,降低孩子的表现欲望和唱歌活动的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借助形象,将歌词内容、歌曲结构表现出来出来的办法,在图示的帮助下幼儿学得轻松,唱得愉快,幼儿对歌词内容有了具体深刻的感知,对歌曲有了美的感受。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幼儿对唱歌活动的兴趣浓厚起来,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活动中建立了自信,体验到了大胆表达的喜悦,促进了幼儿的发展。纯真清亮的旋律回荡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唱歌音乐教案 篇5

音乐游戏——《谁唱歌》

二、设计意图:

本班幼儿初次尝试音乐游戏,通过活动掌握和分辨几种动物的叫声特征。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辨别和模仿能力。

3.引导幼儿掌握几种动物叫声的特征。

四、活动准备:歌曲磁带《谁唱歌》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放歌曲录音,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小朋友这首歌曲好听吗?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歌曲里有哪些小动物?

——小鸟怎样叫?

——小猫怎样叫?

——汪、汪、汪,谁在叫?

(二)基本部分:组织幼儿参与游戏随音乐一起做模仿动作

——谁唱歌儿吱、吱、吱?(小鸟唱歌吱、吱、吱!)

——谁唱歌儿汪、汪、汪?(小狗唱歌汪、汪、汪)

——谁唱歌儿呱、呱、呱?(小青蛙唱歌呱、呱、呱)

——现在小朋友知道刚才是谁在唱歌了吧?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我的挚友下一篇:认识实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