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精选7篇)
【摘要】和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理论精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探究儒家和谐思想的内涵,引申出对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思考,使儒家和谐思想真正的融入现代、融入我们的生活。
论文关键词:和谐思想,内涵,现代价值,现代化
一、儒家和谐思想的内涵
儒家的和谐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来讲,儒家和谐思想主要有天人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个人身心和谐三个层面。
(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首先表现为“天人合一”,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看成是自然界和谐整体的一部分,“天人合一”就是指人与自然界应该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表明万物生长都有它自身的运动规律,人与自然界是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天人和谐。孟子也主张保持生态平衡,反对向自然无限度地索取,尊重自然界的生息规律,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从上述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是人和谐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状态,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以和善、友好的态度对待自然,反对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
(二)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和为贵”思想
对于人际和谐的追求,儒家的“和为贵”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
“和”不仅成为了个人处事的基本策略,也成为了稳定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为贵”的思想成为待人处事,管家治国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为了实现“人和”的价值目标,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孔子从义出发,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主张“见得思义”,在利益面前要经得起诱惑,不做损人利己这类不合乎“义”并有损“和”的事情,同时主张要守信义,重礼仪,这样才能构建起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
(三)主张个人身心和谐发展,实现内圣外王的精神境界
先秦儒家认为“和为贵”的伦理思想要真正落实,就必须让每一个人的言行符合“仁”的规范,“和”的要求,人们只有从“修己”做起,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目的。
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曰:“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推崇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必须要以提高个体的自身修养为基础,以此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
三、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极大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现代文明也遭遇了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以及一些伦理道德的挑战。面对环境的恶化,人情的冷漠,社会的不稳定,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我们面对现实而深感困惑时,回溯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宝库,儒家“生生和谐”的人文境界早已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一)儒家和谐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儒家倡导的“和谐”代表了和谐有序的社会状态,对其中蕴含的积极的、进步的、精华的东西要予以新的解释,赋予其时代内涵,使其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1)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思想历来重视处理人际关系,特别强调要有仁爱之心,要学会宽恕别人,尊重别人,信任别人,以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能科学地理解儒家和谐思想中的用以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规范原则,用它整合现代社会及各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不仅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得到弘扬,而且能使国家更加和谐和有序。
(2)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儒家倡导人生以立德为本,立功、立言为用,主张重义轻利,注重人的气节,推崇浩然正气,提倡理想的人格,与现代人急功近利的状态相比,儒家的义利观则更有价值,值得借鉴。
(3)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儒家思想重民意,主张要富民、惠民,使人民安居乐业,这与我们今天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相吻合。弘扬儒家思想,有利于净化人们的心灵,淳朴民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儒家和谐思想与生态危机
人们在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譬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站在现代文明的新角度,重新审视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观,对于我们解决现代生态危机提供了有利的借鉴价值。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给我们如下启示:
(1)人类应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要借鉴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类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万物的利益,要尊重自然界的生态规律,不能过度索取,要尊重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2)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始终视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张“天人合一”,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当今时代,在“和谐”思想的指导下,要以平等、博爱的精神对待自然界,尊重一切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实现天地万物的和谐发展。
几乎每本历史书籍的大事年表中都记载着这一行字。
你可以崇拜他, 也可以批判他, 但作为华夏民族的一员, 你不可能不认识他。历史长河, 大浪淘沙, 终见峥嵘。多少个平凡抑或不平凡的生命淡退出人们的记忆, 被历史抛弃。然而孔子, 两千多年前诞生的一个平凡的生命, 却至今被人铭记。孔子是智慧的, 他没有企图用石刻记录自己的丰功伟绩, 而却用另一把尖锐的凿子把他的思想深深镌刻在华夏民族的心中, 刻穿了几千年的岁月。
对于孔子, 我们记住了他的贡献, 祭奠了他的诞辰, 尊称他为圣人, 然而众所周知, 代表其最大价值的仍是他所创始的儒家思想。
从先秦百家争鸣中一支普通的流派, 到秦焚书坑儒法家称雄时的暂时消沉, 再到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接着北宋程朱理学备受争议的“存天理, 灭人欲”, 还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批儒批孔, 到现在儒学再热, 儒家思想走过了一条曲曲折折, 起起落落, 却又一直占据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不倒的道路。而在现代化的今天,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又何在呢?
首先, 儒家思想深深扎根于每个华夏民族成员的潜意识中, 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识。
即使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儒家思想也处处可见。它已经深深渗透在华夏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细胞之中。无论你在神州大地, 还是漂泊海外, 只要你身体里流淌着华夏民族的血脉, 那么至少在你心里某一个极其隐蔽的地方, 种着一棵儒家思想的根, 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 你的行为与儒家思想不谋而合。由于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广泛的共识, 所以它也成为中国人民共融, 中华民族团结, 中国社会和谐的一种思想保证。
其次, 中国社会基本的道德体系标准大都源于儒家的道德思想, 因而儒家思想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
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不识字的农民, 可能没听说过四书五经, 可以不会背一句论语, 甚至可以不知道孔子为何许人也, 什么叫“儒家”, 但是他不可能不知道孝顺长辈, 诚实守信, 仁义厚道。难道能说这些朴素的理论不是儒家思想吗?家庭需要伦理, 交际需要礼仪, 商场呼唤诚信, 社会需要秩序。家庭的和睦, 礼仪的运用, 买卖的畅通, 生活的规范。整个社会的种种行为, 都是由法律和道德来支撑和维护的。而对于很多生活琐事, 法律无法细管, 很多时候只能依靠道德来规范。而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更多时候源于继承下来的儒家思想。
一个在家中孝顺父母的人, 才能在社会中为他人献出爱心;一个对朋友忠诚重义的人, 才能在交往中对他人诚实守信。当然,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好似陈蕃“不扫一屋而扫天下”的壮志, 不孝顺自己的双亲, 也可以思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关爱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背叛自己朋友的人, 也可以在社交中一诺千金哪。当然有这种可能, 但是我想, 一个不孝顺自己父母的人, 至少是一个不懂亲情, 没有爱心的人, 这样的人拿什么来博爱他人?一个不忠诚于自己朋友的人, 至少是一个不珍惜友情, 没有责任心的人, 这样的人又如何在社交中诚信?由此可见, 儒家道德体系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是古今所有人所必备的品质, 是我们生活的基本规范, 是我们必须遵从的道德底线。
再次, 儒家思想深入中国政治, 文化, 教育等各个领域, 并且在这些方面至今影响巨大。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占据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地位千年之久, 与它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统治密不可分。三纲五常中“父为子纲, 君为臣纲, 夫为妻纲”垫定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的封建伦理体系, 以“孝”为核心, 稳定社会体系秩序, 让人民安于现状, 不反抗压迫剥削。西汉董仲舒之所以能顺利完成“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改革, 不仅与当时汉武帝时国力强胜, 想改变汉初重道无为, 修养生息的政策, 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意图密不可分, 而且与其“天人三策”中强调君权神受, 天人感应, 维护君主专制密切相关。北宋程朱理学“存天理, 灭人欲”也一样加强对百姓的思想控制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当今社会, 我们的政治统治理念中也一样蕴含着儒家思想。我们强调政府代表人民利益, 为人民服务, 关爱三农, 呼吁人民树立荣辱观, 重礼仪道德品质, 提倡社会和谐, 这无不体现儒家实行仁政, 致民之产, 重视礼教, 共融和谐的社会理想。这并不是落后, 也不用奇怪。中国这样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 无论政府, 还是人民, 其政治理想多常与儒家政治主张的某一方面不谋而合。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极其优秀的部分, 对我们现代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是古代典籍的经典, 《论语》许多学习, 做人, 处事的哲理。在学习儒家思想的过程中, 我们了解了古人的为人准则, 处事习惯, 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
在教育方面, 儒家思想也给我们很多启示。儒家宣扬“有教无类”, 而我们今天提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不让贫困儿童失学。儒家宣扬“因材施教”, 而我们今天提倡素质教育, 特长发展。儒家教育的一大目的是入仕辅佐社稷, 而我们今天教育的一大目的是就业建设国家。儒家提倡的“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我们提倡的学习教育态度。
第四, 儒家思想帮助维护中华思想文化的持续性和独立特色, 可以改造同化其它外来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是以汉族文化为代表的, 我们姑且把其它非汉族思想文化称为外来思想文化。那么纵览古代, 外来思想入侵的事例不胜枚举, 但以本来面目入侵成功的例子却少之又少。无论是分裂并立的北朝, 是称雄亚欧的元帝国, 还是入主中原的清代, 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从未撼动过以汉族文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反而都是被儒家思想所同化。不仅少数民族文化会被同化, 外国宗教进入中国也一样会被改造。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 儒家为其增加了礼仪孝道, 改造成为符和中国传统, 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服务的宗教。
在现代社会, 外来思想进入也一样受到中国人民思想潜意识中儒家思想的改造, 使其以一种我们所能接受的方式走入我们的世界。
最后, 儒家思想需要我们在批判中继承发扬。
作为一种古代思想, 儒家思想毕竟有很多不适于当今社会的地方。从儒家思想自身说来, 其创始于奴隶社会末期, 形成发展于封建社会, 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极深的阶级烙印。先秦儒家主张“有教无类”, “民贵君轻”, 却又坚持“贵贱有序”, 维护周朝礼制。三纲五常中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北宋程朱理学的“存天理, 灭人欲”都不适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儒家维护专制皇权, 学习的迂腐与功利都应摒弃。
当今儒学新热, 全球祭孔, 论语心得热卖, 民间重办私塾。一方面反映了飞速发展的中国, 思想发展速度跟不上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思想被重新提起, 另一方面也肯定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 经济全球化, 生活节奏加快, 外来思想文化进入, 这一切都可能让人怀疑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对于儒家思想, 一些我们要摒弃, 一些我们要发扬, 而更多的需要我们结合当今实际改进运用。可以肯定的是, 只要我们好好运用, 儒家思想具有巨大的现代价值。祖先的遗产, 今人的资本, 是财富, 还是负担, 靠我们自己把握。
参考文献
[1]、孔丘:《论语》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关键词:天人合一;儒家道家;生态伦理;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60-01
生态伦理是基于生态问题产生的研究领域,而生态问题源于人类工业文明的影响。人类在近几千年来不断加深了自身活动在自然环境上的印记。在中国古代,儒家的思想家们对生态文明建设多有论述,这些看法构成了现代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渊源。
儒家的生态文明理念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内涵,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能为现今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很多有价值的素材。比如在《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中就有“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的语句,认为对待自然要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如何对待自己就如何对待大自然。这种精神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待万物生命之中,《周易》把万物生灵繁衍生息绵延不绝称为大德,“生生之谓易”,这与汉代的“天地之大德曰生”思想互相呼应。
荀子对天人关系也有讨论,他说:“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①“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②天地万物有其特定的运行法则,不可违背,不可人为破坏,因此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才是人的天命。他又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③这些思想更加直接的表达了尊重自然运行规律的思想。这些思想在亚圣孟子那里也有阐发,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在这里,他把尊重自然规律与“王道”相联系,认为通过各种尊重自然规律的手段促进生产,让百姓日常生活不留遗憾,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④
“亚圣”孟子的学术主张无疑是直接承袭了孔子,他提出的“仁民而爱物”思想与孔子的“差等之爱”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之处在于孔子的“仁爱”是以推己及人的方式,由亲及疏,逐渐演变为对所有人的“大爱”,未能超出人类的范围;而孟子的“仁民而爱物”直接推及到万事万物,他站在了更高的层次上,从物无贵贱推演而来。《论语·述而》篇中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钓而不纲”意即孔子垂钓的时候只用一杆一钩,不用绳索结网而钓,体现了捕捞有度,爱惜生灵的思想;“弋不射宿”意即孔子从不射杀宿巢中的鸟,因为巢穴中的往往是幼畜,孔子不忍射之,体现了他的怜悯之心。这句话很好的表露出孔子对生灵的态度。在对自然生灵的态度上,孟子之于孔子,则表达的更为精确,他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他认为,君子和禽兽的区别,在于不忍看到生灵死去的场景,听见生物的声音而不忍吃它们的肉,君子不愿做厨师的行当,日日窥见血腥场景。这正是孟子说认为的“怜悯之心,仁之端也”。由上所述,孔子与孟子都把对人的怜悯仁慈之心推广至对待万物生灵,这正是“仁民而爱物”的思想内涵。
儒家学派绵延两千多年,除了孔孟等先哲的思想,历朝历代的大儒对生态也有不少讨论,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人副天数”等诸多著名思想,认为人和天相互呼应,四时变化、寒暑交替都与人本身相符合,人的行为举止要顺应天命,否则会受到上天的惩罚。从现代实证科学的角度来看,似乎董仲舒的理论有失合理性,但是这毕竟是两千年前主流的思想形态,代表了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北宋张载对“天人感应”思想多有发挥,他提出“民胞物与”,认为人类与自然万物同出一源,人类是自然其他生灵的兄弟姐妹,因此要好好对待,不可任意凌驾于它们之上。
王阳明则直接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怜悯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⑤在人性论上,王阳明直接继承了孟子的性善,认为人先天具有“不忍人之心”,君子需要广泛的“爱人”,由自己的父母到别人的父母,由自己的兄弟到别人的兄弟,如此广施恩德,慢慢与天下人成为一体。真正成为一体了,广明的德性就能实现,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乃至山川鬼神、草木鸟兽,没有不去真正的爱护的。这样与大自然真正融为一体,作为君子的德行就能够很好的展现出来。
在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古代社会,儒家的思想无疑是十分先进的,同时为现代处理好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提供了思路,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反人类中心主义的建构。生态伦理讨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把人的道德关怀拓展到自然领域,用伦理法则规范人类对待自然的行为,其最重要的无疑是如何摆正人类和自然的地位。道家和儒家都主张人类与自然万物平等共存,要真正坚持“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要真正重视自然的作用,把这些思想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带给孩子,带到学校,待到大众生活中,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2、重新审视经济发展评定方式。当下的环境问题与工业文明的冲突集中体现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高速发展,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注重对自然的过度猎取,生产的同时又不注重对生态的污染,从来都是先污染后治理。这些行为在日渐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前都是不可取的。儒家讲究“中道”,主张“不偏不倚”,“无过分和不足”,这就给生态资源的索取提供了指导思路。在物质生产日益发达的今天,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对我们有很多启发,我们应该在某些方面效法古人,“仁民”而“爱物”。
注释:
①安小兰译注,《荀子·天命》[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2月北京第1版,第121页.
②同上.
③安小兰译注,《荀子·天命》[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2月北京第1版,第92页.
④金良年撰,《十三经注疏·孟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新1版,第5頁.
⑤王守仁,《大学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5页
.
姓名:王凤丽 学号:2011416060 院系:印刷学院 专业:印刷工程
【摘要】在先秦诸子中,针对社会问题,儒家提倡仁爱;墨家主张兼爱;而道家则认为,仁爱和兼爱都不能救世,唯一的方法就是什么都不做,即“无为”的思想。三家激烈争论,但他们都主张回到过去。此时,主张面对未来的法家横空出世。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另类。在先秦诸子诸家当中,唯独法家的思想,是必须献出性命来实践,流出鲜血来祭奠,是血染的思想。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探讨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思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思想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现代社会的启发具有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法家思想,儒家思想,进步意义,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关于法家思想
一、法家思想的产生和主要代表人物
法家吸取五行文化和八卦文化的民生主义原则和辩证思维精神,并综合了儒道两家的文化思想和谋略思想,逐渐自成一派。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管仲、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法家思想简介
法家在先秦诸子中是最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的一派,对法学也最有研究,他们对法的起源、本质、作用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乃至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1、反对礼制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当代学者刘木鱼(刘铎)评价法家思想“礼下小人,刑上大夫,刑礼不偏,谓之法家,谓之圣道”。
2、“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
三、法家思想的正面影响
1、法家主张“法与时移”,因此外国的立法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来及时地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促进经济的发展,适应社会的新变化,新发展,新要求。同时,必须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执法。
2、法家主张“上法而不上贤”,强调“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要达到“刑无等级”的目的。虽然随着秦朝的灭亡,“法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暴政”的标志,但当时法家崇尚法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有严格,公正的司法做保证,否则法律制度就会形同虚设。持续稳定的社会秩序也就无从谈起。
3、法家重视法的稳定性和统一性,法律既是向人们传递关于行为规范的信息的媒介,如果不同的法律条文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或者是朝令夕改的,人们便会无所适从,法律的目标便不能实现。法家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故特别强调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四、法家思想的负面影响
1、强调法律价值的绝对性,忽视德治,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知道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这就决定了法本身的局限性,有其滞后性。如把它的作用加以无限扩大,就会产生负面作用。比如涉及人们思想、认识、信仰等领域就不能用法律调节;又如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也不宜采用法律手段,而应用道德来约束。这一纯功利的刻薄寡情主义,曾迅速导致了秦亡。
2、法自君出,实行“独断”,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法家认为“权制断于君则威”,他们主张立法权掌握在君主手中,臣下不得行使,从而建立起一种“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君主极端专制的封建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我们知道一个没有约束的权力,是可怕的。事实上,历史上众多的朝代都是因为这一因素而最终导致灭亡。独断专行,并不利于皇权的长治久安。
3、“强国弱民”,在根本上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在法家看来,富国与富民,强国与强民是对立的,二者不可兼得。商鞅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韩非甚至主张应当让人民经常处于饥寒而求食不能的状态,仰仗国家禄赏才能存活,才能保证人民顺从国家的法令。主张无限的扩大国家权利而缩小人民的利益,这是法家理论的一个危机。如果当人民贫弱到不能生活时,他们就不会再等待国家的食禄,而会起来夺食,到时任何赏罚都将失去作用,国家强盛将不复存在。
总之,法家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让国家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不被吞并。以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法家的思想是非常进步的。但是作为一把“双刃剑”,法家思想对后世政治的影响,既有它强大的积极作用,也有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糠。积极完善我国现代化法制建设。
关于儒家思想
一、儒家思想的内涵
儒家思想讲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基本核心是“仁”,以“仁”为基础和精髓的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从古至今长盛不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伦理和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发展到今天与原来的“孔孟之道”在内容和实质上已经有很大不同。儒家的“仁治”“礼治”“德治”“孝道”“大一统”“天人合一”“民贵君轻”“有教无类”等思想主张依然光芒四射。对儒家思想的发掘和借鉴,对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发展和弘扬,可以更加丰富儒家思想的内涵,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作用。
二、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社会的作用
1、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仁政”学说是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敬得保民”“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仁政理念的变革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而这种社会伦理观 3 正是基于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或道德意识加以规范以此来实现社会的统治和管理。抛开阶级意识而言,这种社会伦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还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
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内圣”是对个人主体心理修养方面的要求,以达至仁、至圣的理想境界;“外王”是指对社会教化方面的要求,以实现仁政、王道的目标。“内圣外王”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统一的,它所注重的首先是个人内心品德的自我修养,然后实现社会理想,个人和社会不是分离割裂的,而是相互统一,这与今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有相似性。怎样进行个人的内心修养,实现“内圣”的人生目标,怎样做好社会教化,实现“外王”的王道主张,基于此儒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关于修身养性、社会道德的准则和标准。在这些思想的指引下从而实现封建社会的统治目的,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儒家思想认为“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主张“自然的和谐”“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人与天道的结合使人不能违背“天的旨意”,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和法则,把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作为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能够达到生态平衡,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有很大借鉴意义。
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孔子曰,“天地之间,人为贵”。荀子曰:“人最为天下贵”。孟子曰:“民贵君轻”,在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仍然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人本”“人贵”,尽管其目的和含义与现代社会的“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思想和理念有很大差别和不同,但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儒家的这种思想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这种人的理念早于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十几个世纪,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先进思想,儒家思想后来在西方国家的广泛传播正是基于这种“人本主义”思想的先进性,这种思想获得了欧洲思想家们的欢喜和重视,成为一种冲击旧制度的法宝,因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儒家思想的人本主义在于人要有“仁”和“义”。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百事义为先,舍生取义。以“仁”和“义”为支撑的“人本主义”观念使儒家思想更具内涵,更有生机和活力,从而在社会中得以推及并产生积极作用。
2、儒家的大一统思想
国家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都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一个不统一的国家很难发展进步,即使在封建社会,统一不仅是君王的的理想,同样也是在小农社会的背景下黎民百姓的共同期待。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礼崩乐坏。”孔子坚决维护在君主专制之下的集权政治,坚决反对地方主义的分裂,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才能保证经济上的发展,诸侯争霸,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要想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实行政治上的“大一统”,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思想上的“大一统”做保障,儒家学说的弘扬在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把“大一统”思想演化成一种民族的心理定势,那就是国家的统一才能保障社会的安定。而正是这种牢固的心理定势使我们在历史上多次战胜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统一”和“分裂”是一个长期的话题,纵观历史,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暂时的,这就印证了儒家“大一统”思想虽经历不同王朝的更替,但其国家一统、民泰国安始终是一种共同的追求。
3、儒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 “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可以接受教育的制度,很难相信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孔子具有这种非常眼光,这对教育大众化和教育平等化无疑是一大贡献,孔子这种教育思想的开天辟地引导了后世教育在下层社会中的逐渐推广,时至今日,这种教育教学理念还在学校开展,这种思想促进了现代社会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批实用性人才。孔子很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及学习态度更是影响深远,成为千百年来读书人效法的原则,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其它儒家人士的教育思想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一样成为千古圣训,为历代读书人所推崇。耳濡目染,耳熟能详,儒家教育思想中的格言警句对现代社会学生的教育是成功的。
三、儒学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儒学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走出国门,儒家思想对今天的东北亚、东南亚、西欧和北美等地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推动了启蒙运动,为中世纪的欧洲做出了重大贡献。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韩国、日本、越南等国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等观念的影响。时至今天,儒家思想也伴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潮流与世界多元文化更多的交流和碰撞,孔子学院的设立和儒家思想在世界的广泛传播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的精髓获得世界的认可和接受,儒家思想的时代价值也在逐步发扬光大,对现代社会的思想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影响逐渐加强。
四、儒家思想的时代价值
文化或是文明,都是人类共同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文化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思想的演变和革新,都是社会发展的常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对待民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够数典忘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正确对待儒家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儒家思想的价值和理念发扬光大,把儒家思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发繁荣,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大跃进。
儒家的传统思想对历代执政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文化的精神已渗透在中华民族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儒家思想也和世界多元价值相互接轨和碰撞,儒家思想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它所赖以产生的那个时代对它所做的要求,而成为中华民族及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儒家思想的弘扬及其时代价值的彰显对世界文化、文明是一种巨大的贡献,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的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文化也是世界的思想文化,思想文化可以有国界,但思想文化的价值没有国界,儒家思想在在社会变革和发展中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参考文献】
[1].王利明《中国法制改革学术讨论会发言摘要》载于《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第12页。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者卢梭,在其<论科学与艺术进步对伦理道德的影响>一文中曾指出,科学与艺术的进步可能带来伦理道德的`沦丧.同样,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可能对伦理道德产生巨大的冲击.虽然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对人类品德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影响,仍是现代社会必须解决的严峻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日益膨胀,而思想道德修养却渐渐被大众所忽视,造成了道德的严重滑坡,社会经济行为和生活行为均缺少诚信度.现代人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诸多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产生许多困惑,特别是经济繁荣带来的道德困惑.
作 者:薛秀梅 李丽梅 作者单位:薛秀梅(哈尔滨市南岗区档案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李丽梅(黑龙江省委统战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思想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 在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经济发展政治统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分散、落后、保守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封建社会政治上是中央集权制, 思想上要求高度集中与统一, 这种政治经济体制也对儒家思想的形成、演变、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春秋后期, 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思想的儒家学派, 主张仁政, 反对苛政, 并首创私人讲学, 打破了统治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先河;荀子和孟子作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进一步提出“民为贵, 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 在这一阶段孔孟思想的完善与发展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汉代的董仲舒为适应中央集权制的需要对诸子百家、法家、阴阳五行进行整合、创新, 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全新儒学体系,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为汉武帝接受并成为后世统治者维护其政权的正统思想, 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儒商文化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对于繁荣商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至今其思想道德、伦理观念与现代企业的营销观念、营销策略仍有许多相通之处, “仁、义、礼、智、信”在现代企业的营销理念、营销规则、营销手段、营销策略及营销效果等方面都有渗透, 现代企业所倡导的诚信经营、以人为本即为儒家思想的体现, 背离道德伦理约束的现代企业可以想象其发展无前途可言, 社会在发展, 历史在进步, 以儒商文化为代表的现代企业文化已波及周边乃至全球。任何一种思想或潮流都有其消极的一面,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封闭自守不利于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 儒家核心思想在企业营销中的价值意义
企业营销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营销学理论体系也日臻充实和完善, 其内容涵盖市场调研分析、营销对象及其选择、企业营销战略与营销策略等经济管理学范畴, 同时也渗透着诸如以人为本的哲学文化理念。不同国度、区域、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 人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不同, 决定了企业的营销差异化, 营销策略的多元化, 而在现代企业营销只能求同存异, 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思想作为我国企业营销的文化支撑, 儒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 具体到企业营销中即为诚信营销、人本营销、创新营销、道德营销。
2.1“仁”与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
(1) 儒家伦理中的“仁”所体现的是个体间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具体到企业营销中即营销企业为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欲望、消费目的所体现出的高度关注, 消费效果是消费者对营销企业满意度与忠诚度的不断提升, 客户与营销企业经过交流、沟通与合作所达成的一种和谐认可与默契。现代企业营销理念提倡的是以客户为中心, 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完美的售后服务, 引导消费者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在市场营销及顾客消费过程中承担好“仁者”角色。三鹿奶粉事件给不仁企业敲响警钟, 作为中国食品百强企业、中国企业5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产销量连续14年居全国首位, 奶粉、液态奶为国家免检产品, 三聚氰胺事件使三鹿集团尘埃落定, 政府重组、三元收购, 其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营销企业给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优质产品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而放松产品质量、藐视生命, 是企业经营理念中“仁”的缺失, 起码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仁”这一关键要素。
(2) 古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是对“义”的解读, 子贡从鲁国赎回一名鲁人, 却未收酬金, 孔子批评子贡, 收取酬金无损于你的品行, 你不收酬金以后鲁人就不愿意赎人了。孔子弟子子路与其相反, 因救了一个落水人, 欣然收下人家的一头牛作为报酬, 孔子评论鲁国勇于救人者越来越多。同一义举效果不同, 这就是儒家伦理对“义”与“利”的最好诠释:“见义思利、先义后利、义然后取”, 否定了见利忘义、不仁不义、重利轻义甚至为谋取蝇头小利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不道德行为, 寻求义与利的最佳平衡点, 实现义利合一在现代企业即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现代企业与现代人不是缺少子路而是缺乏对现代价值观念的正确认识, 以何种价值观去看待利与义, 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未来的命运:一种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企业, 一种企业因只着眼于眼前利益忽略甚至无视社会效益最终只能自断其路。
(3) 儒家所崇尚的“礼”在其伦理道德体系中是相对于内在的思想情感而言的外在约束行为, 于营销企业则是与客户在交往过程中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 以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商业目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场如战场, 但“礼”亦不可失, 虚假广告、夸张营销, 甚至欺诈顾客、恶意诋毁中伤竞争对手, 均属不“礼”行为, 最终是失去客户与消费者的信赖, 使企业的发展走向末路。网络营销影视媒体发展迅速, 虚假夸张广告比比皆是, 侯耀华因代言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品虚假广告曾一时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侯后解释说不夸张就不是广告就没有效果, 夸张误导消费者难道就有效果?最终“效果”只能是因失“礼”使客户降低甚至丧失对其产品及企业的可信度, 造成对其产品及企业的信任危机, 这种危机一旦产生就难以消除, 对企业本身得不偿失。
(4) 儒家伦理所指的“智”即为人的聪明才智和知识技能, 我们在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营销策略的同时他们却在对我们《孙子兵法》、《道德经》、《论语》进行研究、借鉴并吸收其营养运用于企业管理与营销策略中, 《孙子兵法》的军事战略理论对于企业营销策略颇具指导与借鉴意义, 成功的企业营销策略均为《孙子兵法》的现代演绎版。《论语》所闪烁的“智”者灵光给企业管理者以启迪, 有利于培育企业领导者的经营哲学、启迪商业智慧。青岛海尔集团改革开放初期为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1984年引进德国电冰箱生产技术组建海尔集团, 其后经过一系列的变革经营业绩一路攀升, 2010年营业额1357亿元, 成为营业额超1000亿元的跨国企业集团, 揭秘海尔的成功历程即成功地运用了《孙子兵法始计第一》中的“道、天、地、将、法”, 在现代企业中这五个因素是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良好的经济环境因素和消费者群体依赖、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因素、合理的人才配备与卓越的企业文化建设。现今知识经济时代为“智”者天下, 企业营销需要有聪明才智的营销员工, 市场需求与预测、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细分目标与市场定位等整个营销过程都有“智”的贯穿。整个营销过程都需要人去操作, 人的知识与技能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广纳贤才、爱惜人才、留住人才是营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5) 儒家思想的“信”是指人的处事原则, 是“言必信, 行必果”;在现代企业中诚实守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恪守“用户至上, 信誉第一”是企业营销过程中的铺路石, 以此赢得消费者良好的口碑,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营销中其价值比产品和价格显得更为重要, 是企业的信誉品牌, 在营销企业中“信”涵盖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和谐因素:企业领导与基层管理者、员工间的相互信任, 企业与消费群体间的相互信任及其他各个层面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我国政府对诚信企业的评价与评估相当重视, 建立了相关组织机构并与全球接轨, 中国诚信协会是经国家政府批准设立、中国各类诚信组织 (含香港、澳门、台湾) 共同发起成立的跨经济成分、跨系统、跨行业的自律性、全国性、非盈利性的联合组织, 中国诚信企业协会会员涵盖了政府机构、中外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进出口信用保险、银联、资信评估机构、信用认证机构、担保机构、工商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及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 其宗旨在于:号召全世界诚信组织倡导诚信理念, 推动诚信建设, 弘扬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 推进“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辱”的诚信文化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3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提升企业营销道德水平, 进一步增强营销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 创建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需要每个健康细胞的支持才能正常有序地运行, 企业营销从市场调研预测到消费者的售后服务整个流程都有市场营销道德融入其中, 现代企业在营销中有太多的不道德行为需要我们摒弃, 产品作为企业营销最为重要的可控因素, 在考虑环境污染、包装运输、废旧回收等综合因素的前提下为消费者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是“仁义”之举, 在营销策略、营销手段上以“礼、智”心态客观真实地提供给消费者商品的价格、产品特性及其他相关信息, 在产品售后服务方面信守承诺, 提供给消费者便捷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提升企业营销道德水平是营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必然能增强营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有效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吸收科学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 构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营销道德水平需要营销企业本身的自律, 需要国家政府不断健全完善的法规进行引导约束, 需要消费者的公众参与及社会的全员监督。
参考文献
[1]周玉泉.基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探讨[J].生产力研究, 2010 (4) .
[2]王志敏.中国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1995 (3) .
[3]唐贤秋.道德的基石:先秦儒家诚信思想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4]郭国庆.市场营销道德[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5]谭德玉, 贾泽智.基于消费者利益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J].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 2011 (04) .
[6]姚青, 陈荣.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基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08) .
关键词:儒家思想 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管理
1 儒家“以人为本”思想的概述
儒家思想的核心始终围绕着一个“仁”字,即如何使人向“仁”。何谓仁实际上是何谓人的问题,因为“仁者人也”。把仁作为一种学说的最高准则则是始于孔子。他把仁作为实践中的指导原理并使之贯穿于诸道德中。孔子的仁说是把自尧舜以来相传下来的先王之道归结为仁之道。以《论语》为中心来分析仁的意义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对内克己,对外爱人。对他人而言,用爱的准则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孝顺父母,尊敬长者,爱护晚辈,进而达到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伦理道德要求,实践外王之道。《论语·学而》中写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做人之根本。在此之上,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即“爱众”,保持人与人之间亲密、亲和的关系,才能国强民安平天下。即从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家庭伦理开始,树立尊重他人,互相谦让,宽恕别人的社会伦理道德。
孟子接着提出了:“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离娄上》)从而抓住了孔子思想的核心。但是,孟子的理论不限于此,他发挥孔子重视人的价值的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著名论断,从理论上阐述了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荀子进一步从宇宙观的角度,充分地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在他看来,人之所以贵于万物,不但因为人具有知识价值,而且还因为人具有道德价值。
可见,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出发,儒家提出了一套“以人为本”、“天地之性人为贵”的管理思想。
2 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内涵
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容极为丰富,至少包含如下三层涵义:
2.1 “为政在人”。全面提高人的道德思想和科学文化品质。儒家所说的“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的忠于职守的精神,“见危授命” (《论语·宪问》)的牺牲精神等,对于提高现代企业职工的品质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孔子提倡尊五美,即要求管理者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的求实精神;坚持“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的豁达精神;坚持君子“周则不比(《论语·为政》”的团结精神;坚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的自我批评精神等,对于塑造现代企业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显要特征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是管理之首。企业领导者的基本职责是率领和引导职工达到企业的目标,把人的工作做好了,最充分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产生以一当十、以百当千的倍数效应。因此取得事业的成功。美国管理学家路易斯·布恩和戴维·克茨的一句精辟论断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管理就是使用人力及其它资源去实现目标。”而对于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企业家一致认为只有走“民主式管理”,才能保证企业取得成功。
2.3 “任官得人”。根据孔子“举贤才”的古训,推行贤人管理。中国企业家都懂得“宁肯用十个有缺点但有所作为的人,也不用一个只会唯唯诺诺而无所作为的人”的道理,这与孔子说的“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逐渐替代传统产业的今天,作为知识的掌握者和开发者,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地位,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几乎没有企业不在叹息“人才奇缺”,越是成功的企业,对人才的渴求越迫切。
3 如何将儒家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将儒家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把“以人为本”作为成功企业的管理法则。“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应是以人本理论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它追求的是管理活动的人性化。显然,这为儒家“以人为本”思想的运用提供了舞台。要建构中国式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必须从儒家管理思想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体系。那么,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借鉴“以人为本”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呢?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是可行的: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仁治”以安民。儒家认为,民为国之本。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民字当头。爱民就要先安民,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才能得民心。这种思想运用到企业中,就是首先要做到“尊人”,即真正地尊重人,看重员工的价值,使每一个人从内心感到自己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感到人格的完整和内心的充实。其次,还要做到“安人”,即真正地关心人,切实地关心、理解和爱护员工,满足员工的实际需要。
3.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还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的环境。孟子主张教化而治,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也;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这教化运用在企业管理上,就是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即注重人的需求和愿望,激发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着力培育和提高人的素质,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改造、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并能按照组织既定的目标去行动。
3.3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更要善于发现人才、利用人才、培养人才。儒家认为,为政之本在于兴贤。孟子说过,“用贤则治,不用贤则亡。”(《孟子?告子下》)所以,儒家把用贤看成是兴亡成败的关键。古代的治国治政是这样。现代的企业管理同样也是如此。现代企业最根本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最致命的浪费是人才的浪费。一流人才经营一流的企业,二流的人才只能经营出二流的企业。所以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现代企业应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给人才一个宽阔的空间,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能力来壮大和发展企业。适时晋升正直(能视企业目标为自身目标)能干(能为实现企业目标努力拼搏多作贡献)的人,所有员工就能服气并以正直能干的人为榜样,进而形成人人奋以向上,企业生机勃发的生动局面。
现代企业这种创造条件使人力增值及全面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已开始引起企业管理界的重视。儒家管理意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管理中的应用,更使人产生兴趣。事实上,这种从发挥人性和开拓人力角度出发的企业管理创新以及儒家人性论的中心理念和价值观可谓不谋而合。虽然这一变化发展过程并非受儒家管理哲学的影响,而是顺应客观规律的使然,但也证明了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高晓松.21世纪的儒家思想展望.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6.4.
[2]谢军.儒家思想与民族精神.发展论坛.1996.9.
【论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推荐阅读:
儒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07-22
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09-16
儒家伦理思想的利弊10-0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1-20
儒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07-03
儒家孝文化的现代转化09-16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07-17
论鲁迅美学思想的现代性09-26
论天人合一思想在全球化中的价值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