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共8篇)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 篇1

近些年,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的指导下,诸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有的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所开设的篮、排、足、羽毛球、乒乓球等大小球类运动以及游泳、太极拳、健身健美操等课程,几乎囊括了所有适合大众运动的体育项目,而且体育场馆条件也有很大改善。但是,在公共体育课的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1.1体育课程时间短,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连续性和终身体育的发展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体育课只限大一、大二开设,三、四年级根本不开或只开选修课。而多数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到了三、四年级实际上就不再参加体育活动了,严重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参加体育活动的连续性,不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以及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与终身体育的发展。

1.2体育课教学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发展与提高

在体育课的教学形式上,各高校基本上是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即使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也只是应付校级或市级等的体育竞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无计划、无组织和具有一定盲目性的状态,导致了体育教学的课内外分割。大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范围相对狭窄,体育运动潜力、运动兴趣得不到发掘,学习的内容得不到巩固和提高,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受到压抑。

1.3选课制度缺乏灵活性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普通高校体育课的选课制度应遵循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的原则。这是改革成功的一面,但也出现了学生选课时每学期只能选一个项目、不同学期重复选项的现象,造成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体育需求的局面。现代教育归根结底是个性教育,也就是创造性的教育,大学体育课更应如此,如果连学生的兴趣爱好都不能满足,何谈发展个性,培养能力。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通过对课内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学生体质测试等方面的改革尝试,以期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

2东莞理工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

2.1课内教学改革,建立“2-3-2-1”的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所谓“2”,是指大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为基础课,每周2学时。课程内容以体育基础知识为主,侧重理论学习。这其中既包括运动项目技术的基础理论,也包括诸如运动人体科学和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目的是通过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以指导学生体育锻炼,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丰富其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所谓“3-2-1”,是指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体育课程设置为活动课,课程学时做出重大调整:即以年级为单位,二年级每周开设3次课、三年级每周2次课、四年级(排除外出实习的学生)每周1次课,每次课时间为单元1小时,而课程内容、课程时间及任课教师则由学生在学期开始前自主选择。改革的目的是,旨在通过压缩课程节奏、增加课程频度、拉长课程维度,并贯之以学生“三自主”(自主选项目、自主选教师、自主选上课时间)的原则,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延伸学生的体育经历,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一种体育锻炼的习惯,最终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活动课的课程开设时间,多集中在下午4点以后,即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目的是将课内外时间有效整合,通过“课内外一体化”,促使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生活化与经常化。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发以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程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满足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运动技能的追求。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从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实际出发,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密切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创造欲望,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设计、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得到全面提高。

2.2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学进行统筹安排

所谓课内外一体化,就是要打破当前体育课程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分离的格局,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学进行统筹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性的体育活动空间和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使学生既能学习到相关的体育知识技能,又能丰富其课余生活,陶冶品德情操,提高实践能力。在课外体育活动改革中,我们将课外活动纳入体育教学,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互动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中学、练,能够在课外通过积极参加学生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开展的全院性的体育文化活动,获得额外的课程考评加分,并且对于在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中表现积极、技能突出的同学,推荐其参加校运会和其它市一级的单项比赛,根据比赛成绩可以获得期末体育课程免试的资格和相应的考评加分奖励。这种将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与课堂教学考评相挂钩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兴趣与项目的结合、基础与提高的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发展特长,并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能有1-2项体育爱好或特长,并掌握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方法,从而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重要的基础。

2.3学生体质测试改革,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阳光体育是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以及相关的素质练习方法与课堂教学内容、课外活动和教学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活动进一步得到延伸。对于体质测试未能达标的同学,在下一学期不能参加选项教学,而是必须参加针对性开设的身体素质提高课,分层次分类别进行小班教学与指导。对于体质测试达到良好以上的同学,则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参加下学期的体育课程学习,但必须参加每学期末的体质测试评定,并以此作为考核学期免修的基本条件。如此循环往复,逐步形成鼓励学生自主自觉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激励机制。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学生达标的状况与进步的幅度也计入到学生的体育成绩中,使之与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评优、评三好、评奖学金等相结合,作为学生评定或获取各种荣誉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促使学生能从思想上意识到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由此,我们将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标准从传统的出勤、课堂表现、技能掌握,拓展到还包括课外体育锻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学生进步幅度等多项内容,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使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让评价贯穿于整个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过程之中,使考核真正成为全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

3结束语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 篇2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认识

根据最几年高校推行的在校大学生的体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不容乐观, 再加上媒体对高校学生在体育课上突发猝死等相关报道, 可以看出学生的体能弱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扭转这种局面, 从国家层面上对其进行有效指导, 在学校层面上也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 专门设置公共体育课,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而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把终身体育意识落到实处。但在表面繁华的背后总有让人心酸的一面, 高校在体育教学工作上虽然有了显著的变化, 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执行效果差。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使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有序开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如何开展进行论述。

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对公共体育课缺乏全新认识。很多人对体育课的认识有偏颇, 狭义地认为体育课存在不存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也不是很大, 学生对体育重视程度不够, 表现为体育课上积极性不高, 课下体育运动参与的主动性不强, 再加上学校对体育运动没有具体规定, 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种轻视体育运动的氛围。从社会层面对高校的认可度而言, 评判一个高校好坏的标准, 主要还是考虑是否有业内大家, 学校的升学率怎么样, 学校的办学水平、科研水平等等, 很少有将体育教育放到评价标准里面来, 进行相应的评价。从这个现实来看, 我们发现人们更关心的是一个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 其他方面处于一个无关紧要的位置, 尤其是体育教育等。学生及其家长也是这样的观念, 认为体育教育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教育, 体育课程挤占了其他课程的时间, 浪费了学生的宝贵课时, 对将来学生在职场上提升竞争力作用不是很大。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 使学生们在高校很难接触到正规的体育课程, 享受到体育的乐趣, 导致了高校的体育教学效率低下, 使得整个高校系统中的体育教学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2.教学内容死板, 形式单一。近年来, 国家把体育教育也提上了国家层面的高度, 通过提倡素质教育, 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是, 在现实过程中, 很多高校对该政策进行了误读, 没有很好地去把握这个政策, 只是单纯地认为提升素质教育, 就是要使学习的科目逐渐增多, 把之前设计的单一的教学内容范围扩展。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 体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渐变得更加丰富, 增加了很多运动项目, 让学生选起来也是眼花缭乱。要想学好这些体育项目, 就必须保证充分的时间, 可是在体育课学时设计上却没什么变化, 两年的体育课总学时只有184, 除去节假日、考试等所占去的时间, 实际进行体育教学的时间大约在120学时左右, 这样的一种学时安排平均到每类运动项目上, 时间是少之又少。由于时间上得不到保障, 学生难以学到要领,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再加上教学方法老套, 仍旧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也是非常单一的, 老师操控整个教学的过程,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老师怎么教, 学生就怎么学, 这个过程学生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学生成长的空间被限制。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没有突破性的建树, 这些都造成了学生的体育素质下降。

3.教学目的偏向于技术教学, 轻视体质锻炼。高校对体育科目开设目的的理解片面, 认为体育课程开设了就万事大吉了。很少跟踪考核开设的效果怎么样。体育课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但是现实当中, 似乎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更多的认为学生学习体育科目就是为了完成学校开设的课程内容, 不关注其他的情况, 学时完成学分拿到就万事大吉,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敷衍了事, 最终没有实现通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增强体魄的目的, 反而把锻炼作为了一种心理负担。归结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测试的过程中更多地强调书面的测评, 以此来衡量学生学习的结果, 这种评价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培养, 对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先天性差异没能很好地引导。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要依据学生不同体质条件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实施体育教学, 改变现有的评价方式, 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

4.就课程设置而言, 相对不合理。课程的设置在高校运转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了今后专业培养的走向, 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由此可见,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科学地设置课程是非常关键的, 它既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又能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却恰恰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课程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设置, 没有把高校体育丰富的内涵以及对于大学生的社会拓展能力融入进去, 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这种局限性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堂上的效率很难进一步提升。同时, 在教学目标设定上也忽视了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培养, 没有将终身体育思想贯穿进去。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单一, 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很好地体现出科学性、文化性以及可实践性等。

5.教学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 大部分的高校没有对体育引起高度的重视, 重文轻体观念依旧存在, 再加上高校的逐年扩招, 很多高校的财政又相对紧张, 因此对于体育教学项目上的资金预算是非常少的, 投入不足。体育课程的教学跟其他专业有很大的区别, 它要求更具有实践性与操作性, 因此在硬件设施上要求是非常高的, 对于教学场地以及专业教学设施非常严格, 但是资金问题导致了高校普遍在体育教学投入上的不足, 硬件设施跟不上, 更新速度慢, 甚至必要的教学场地也难以保证, 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二、对策建议

1.改革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高校体育作为公共课程是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综合教学水平。从长远来看, 高校只有开展优质的体育课程才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体育态度, 真正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锻炼自身的体质, 从而为后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 高校应当在大学生入校之初, 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来设置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课程, 逐步深化体育教学目标, 坚持以科学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并予以贯彻执行。坚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教学观念, 坚持做到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 从而真正使高校的体育教学为学生服务。

2.精简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时长。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 体育课更多的是有助于加强其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 而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 体育课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从而拥有一个良好的体魄来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任务。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一般不会参与在学校时学习的体育项目, 其参与的大多是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大众项目。高校可以选择一到两项运动效果好并且被学生们所普遍接受的项目进行教授, 这样接受规定项目的教学时间就相对延长, 保证了教学质量。这样既不会让学生每次体育课感觉到疲惫, 又不容易遗忘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3.转变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和学校在教学模式上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教学观念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摒弃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主体的特点和兴趣爱好, 量身定做相关的系列课程, 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 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教学任务。这样, 学生不仅增加了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又能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毕业之后, 仍然会将喜欢的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的首选项目之一。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 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要在此基础上顺势而为, 转变教学观念, 改革评价方法,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 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这是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淑芳.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6) .

[2]赵顺来.试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1, (01) .

浅谈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 篇3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管理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高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阶段。重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积极作用。我校自1984年建校以来一直重视公共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这为我校公共体育课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培养了体育教师敬业爱岗、孜孜不倦的教学态度,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我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有了创新的空间和基础,取得了一些可喜可贺的成绩。

一、对课程教学的管理

1.规范化的教学

规范化的教学和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培养教师自觉遵守教学规范的良好习惯。在具体实施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开学教师认真制订教学计划,交教研室审核后按照计划进行教学;课时计划要求撰写详案,在学期末交系上进行检查,如遇有重复内容,要求教师做好改进工作并增加课后评语;课前必须等课5分钟,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不允许旷课、迟到、早退或请人代课;建立学生的考勤制度及见习生的登记制度,课中认真授课;期末课程考核根据严格的标准,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实行补考,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另一方面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培养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

2.强烈的责任心

教师的责任心是影响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教师进校,老教师以身作则对其进行教学督导,从教学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帮助。老教师的责任心也影响了我校的一批批年轻教师,大家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兢兢业业的工作。在教学中,互相学习,积极创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的探索。

3.重视基础教育

我校开展的公共体育课较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一、二学期以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并能运用一些基本技能。三、四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田径、武术、球类、健美操等多种项目中进行选修,学生通过学习该项目掌握锻炼的基本技能,真正体现出我校健康理念——我运动、我快乐。

4.不断修订我校公共体育课程考试大纲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定和考核标准,并结合国家体育教育方针、教师的教学反馈、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及学生的兴趣趋向这几方面及时做出调整,并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5.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展示,突出风格

因教师所从事的专项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教学受限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校的规定在教学内容上给了教师较多的自主权,即在规定内容之外教师可根据个人专长适当增加选修内容。例如,在班级安排上考虑性别和专项,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的结合教学。在整个公共体育课教学中,教师除完成固定的教学内容外,各教师积极发挥自己的专长,并将之运用于教学之中。

6.重视教研室活动的开展

我校体育教研室在开展教研室活动方面进行积极创新。除了沿袭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听课、看课、点评、取长补短和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教学工作经验总结、交流以外,还积极进行创新。在每周固定的时间里,全体体育教师或进行教学比赛,或打篮球,或打排球等。另外,抽取部分教师,如健美操教师、武术教师,来对其他教师进行这些项目的教学培训,弥补部分教师的不足,使之更符合公共体育教学的需要。在整个教研室活动中体现出积极参与、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取长补短的教研室精神。

二、总结

全体体育教师本着认真、负责和创新的态度进行教学,我校的公共体育课程虽然出色,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

首先,我校地处北疆,众多少数民族灿烂的体育文化还未被很好地挖掘出来。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课堂的开发和引入是我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下一个切入点。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很好地就学生类型的不同而设置。现我校的学生类型分为师范类和高职高专两大类,因为这两大类型学生的教学任务及目的的不同,下一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我校将根据学生类型分别进行设置。第三,在课外活动内容上进行创新,多开展一些学生兴趣较浓的体育项目,并将一些民族体育融入早操活动之中,争取自创一至二套具有边疆民族特点的健身操在学生中进行推广,从而提高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尹大川.体育健身—高职体育实践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杨忠.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高校公共体育的德育实践论文 篇4

摘要:高校公共体育与德育实践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公共体育的学科课程价值体系建设中包含着更多的德育内容,德育实践的推进也为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素材。显然,对高校公共体育进行德育实践的主体是教师,高校公共体育实施德育实践的关键在目标,高校公共体育开展德育实践的主渠道是教学,高校公共体育推进德育实践的重点在于方法等内容的讨论,成为了本文的关节点。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德育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德育的结合再度被列为重要议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大纲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与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素质的关系探讨,成为了当前体育理论研究的一大亮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一样,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健康素质的任务。分析体育与德育的复杂关系可以发现,研究体育现象和活动规律总是与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及发展的规律密切相关,在涉及到体育学科目的论问题的研究层面,德育作用的发挥占据重要地位。高校公共体育要贯彻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弘扬体育文化的多种品质,并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实践能力,就必然要承载丰富的德育内容。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将着力探究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德育实践的契合点,从而为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开辟有益的途径。

高校俄语公共选修课教学初探 篇5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使得俄语的就业形势良好。不少学生开始认识到学习俄语的必要性,对俄语的学习热情高涨。不少高校开设了《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和《实用俄语》等俄语公共选修课。本文以大学《实用俄语》选修课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大学俄语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教学改革建议,旨在为高校俄语选修课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大学俄语公共选修课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1.教材选择难度较大

大学俄语公选课的开课周期一般为一学期(16周),32学时。在这样短的时间内,选择合适的教材成了难题。现有的俄语基础课程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外研社出版的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编著的《俄语1》,外研社出版的史铁强编著的《大学俄语(东方)1》,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宝钤、钱小蕙编著的《大学俄语简明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钱小蕙编著的《俄语初级教程》钱等。这些教程的课时设置一般在60-180学时之间。可见,32学时是难以讲完书中内容的。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种适合于大学俄语公选课的教材供教学使用。

2.课程设置的内容偏多,学生负担过重

从《实用俄语》教学内容来看,教学大纲涵盖的俄语选修课的语法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字母、发音、调型、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和常用情景会话。这些内容安排在32课时里,会导致课时紧张,学生负担偏重,而且流于表面,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此外,《实用俄语》课程还要添加俄罗斯的文化国情知识和一些影音资料以增强课堂知识性和趣味性,这使得原本就紧张的课时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3.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选择俄语选修课的学生,一部分人对俄语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对实用俄语选修课所提供的俄语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满意,觉得该课程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目标和实现自己理想的学习效果。另一部分人,选择该课时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只为了能修够大学里所规定的学分。所以,他们的课堂表现也不好:有些学生逃课,有些学生虽然到课,却坐在后排看其他的书或是看手机。还有第三种情况,也较为常见。一些学生在选《实用俄语》选修课之初,是出于对一种陌生语言的好奇。来上3,4次课之后,觉得俄语发音较难,产生畏难心理,于是放弃学习,此后就经常缺课,难以坚持学习。

二、大学俄语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建议

1.精选教材,精简教程

由于目前市面上没有一种完全适合于大学俄语公共选修课的教材可供使用,这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就提高了。需要教师根据本校课程设置情况,认真筛选教材,认真研究主要的俄语基础教程,从中精简出合适的内容,应用于课堂教学。例如,外研社出版的史铁强主编的《大学俄语(东方)1》,前8课都是语音阶段,讲字母发音、书写、元音弱化规律、俄语调型;还有一些基础语法知识,名词、形容词、代词的性与数,动词两种变位法,以及一些简单的前置词的用法等。书中这些基础知识讲解细致,且习题较多。我们可精选其中的语音、语法基础知识点,并配上少量习题,这样可以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同时也能达到边学边练的良好教学效果,在有限的课时内兼顾了知识的数量与质量。

2.准确定位课程内容

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条件下,建议高校将俄语公共选修课分为三类:(1)基础俄语类:建议将课程主要内容设置为只精讲俄语发音和基础俄语语法。不涉及到文化国情等其他方面。(2)实用会话类:选该课程的学生必须有简单的俄语基础,学完基础俄语阶段的语音和简单语法。(3)文化国情类:建议将该课程主要内容设置为只讲俄罗斯社会文化与国情知识。这样的设置能够有效缓解课时紧张带来的教学问题。一方面,使得俄语语音语法和文化等各项内容都能从容细致的讲解,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的俄语学习有接续性和连贯性,有发展进步的空间。

3.坚持以兴趣为引导的教学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选课程有持续的兴趣,才是他们坚持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不倡导单纯靠点名的方式来维持学生出勤率的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得原本教难掌握的俄语,变得轻松容易些。例如,在讲发音的时候,要多与汉语和英语的发音作对比;在讲俄语基础语法的时候,要注意讲词的构成方式;另外,还可以将对比教学法应用于俄语选修课,对比一下英俄之间语法的不同之处。经教学实践证实,这些方法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4.将现代化科技手段融于课堂内外的俄语教学

三、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 篇6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身体健康作为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高校学生体质逐渐下降是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同时,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生接受体育课程的最后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制约着学生未来能否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因此,本文力究目前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和策略,以期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发

根据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笔者查阅了有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大量图书资料,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关的期刊、论文,全面了解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这些都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

1.2.2、访谈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对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武汉工商学院体育教师进行了交流,听取了他们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与建议。

1.2.3、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对比,为武汉工商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1.2.4、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论文需要的信息,设计关于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抽取部分学生发放问卷。

2、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2.1、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条件和基础,教学目标的模糊势必会造成预定教学效果的偏差。武汉工商学院体育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公共选修课的学生,教学目标不应该只限于促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更应该放在如何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终身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和意识,达到生理、心理、技能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发展。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同样造成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武汉工商学院开设的体育课程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和武术等项目,以学生自己选修为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每个项目都有人数限制,一部分学生被迫调到其他体育项目,相应地限制了这一部分学生上课的兴趣。经过调查得知,武汉工商学院只有大一和大二学生才有体育课,每周一节,由此可见,体育课程设置的不仅年限短,而且课时少,不能有力促进学生大学四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以及运动技能的掌握,不利于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2.2、教学模式落后,评价方式单一

国家实行新课改以来,许多高校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只是在表面上进行了泛泛之谈,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和剖析,导致教学模式维持没变,依旧以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自我练习为主,缺少许多师生之间必要的交流和讨论,难免造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丧失,不利于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仍然以传统的学生体育技能达标情况考核为主,只注重学生最后考试结果,忽视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合作、情感、努力程度、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评定。调查过程中发现,体育课程选修之前,部分学生从小受过一定程度上的体育兴趣培训或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致使不同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掌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参差不齐,虽然一部分学生上课积极努力,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这部分有基础的学生相比,依旧还有一定差距,如果采用传统的技能达标考核标准进行考试,很容易磨灭这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2.3、学生积极性不够,教师专业度不高

中学阶段,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课学习上,没有养成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进入高校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学生自由度的提高,电子产品进入了学生生活,手机和游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使得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逐渐降低,另一方面,学校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势必会减轻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部分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欠缺,不能将自身专业知识很好用到体育教学中,例如有些教师从小运动员出身,在体育教学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往往以较高标准要求学生,没有理清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学校没有开设游泳、体操、体育舞蹈等诸多项目,学校有不少这类项目的教师,他们不得不进行跨项目教学,这种跨项目教学不但影响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和运动习惯的养成。

2.4、体育设施短缺,体育文化活动不足

场馆设施是保障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具备充足的场馆、完善的器材,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尽可能的实现。武汉工商学院在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体育选修课中,存在许多学生共用一片场地情况,造成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大打折扣。同时,足球、篮球、网球等体育课程在室外进行,难免遭受下雨等恶劣天气影响,严重影响课程目标设计和进行。体育文化是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驱动力,同时也是一个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活动是宣传体育知识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不可缺少的手段。目前来看,武汉工商学院每年在体育文化宣传和体育活动举办上少之又少,加上各种体育社团没有得到学校和学生应有的支持,不能发挥其真实的作用,也相应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3、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3.1、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设置课程

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学工作的进行,合理的教学目标应当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身体是工作或学习的条件和基础,高校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肩负着祖国繁荣发展的重任,因此,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学生现阶段技能掌握情况,更要注重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工作、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需求。课程设置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课程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满足学生在课程上的第一选择。同时,应当增加体育课程的年限和每周体育课程的次数,合理分配体育理论课程和体育实践课程的比重,有助于学生深刻地了解体育理论知识和系统地掌握运动技能,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程度,也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3.2、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新体育课程要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逐渐由控制者向引导者过渡,引领学生由灌输式向合作式和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迈进。比如:教学前,教师可以挑选有运动经验的学生进行讲解、示范,然后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最后老师再对此进行评价,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讲解,不但迎合了学生的需求,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易犯错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古至今,我国一直沿用考核评价体系,考试虽然是展示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但也存在许多偏颇。评价时,应采取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仅注意学生技能掌握情况,更要注重学生因认真的学习态度取得的技能、心理、思想品质等多方面的进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建立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3.3、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师专业度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表现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一味追求学生技能掌握情况,更要注重体育运动竞技性和娱乐性的结合,引入新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成败。目前,武汉工商学院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学校领导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派遣年轻教师进行外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聘请高水平的教师进行任教,调整好师资结构,院校领导加强对教师上课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教师做好自评和反馈工作,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3.4、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体育文化活动宣传

体育场地设施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完善的体育设施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参与积极性。武汉工商学院目前场地设施较为短缺,学校领导应该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力度,增加体育场馆设施数量,同时延长体育场馆的免费开放时间,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定期安排管理人员对场馆进行维修,确保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

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观念的另一种方式是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和体育文化活动的宣传,拉动学校及周边商家对体育活动的支持和赞助,利用校园广播、学报、宣传栏等媒介对武汉工商学院近期体育活动举办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开展体育文化知识讲座和举办体育知识技能大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体育有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最后,学校领导要对学生体育社团进行大力支持,不仅能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更能锻炼学生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改革研究 篇7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兴趣,内容

篮球运动是一项非常好的健身项目,在我国流行较广,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开设了篮球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篮球教学也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受男女学生的喜爱,随着社会上一些新型体育项目的流行,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呈现下降的趋势,为了满足学生对篮球的需求,必须要加强对篮球教学的改革, 以促进篮球教学在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发展。

1 研究对象

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进行调查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上关于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总结当前的研究现状,为该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吉林省内公共体育教学的专家学者,对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2.3 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公共体育篮球教学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所学校放发问卷200份,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97份,有效率99.3%。

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EXCEl软件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为该文提高有效的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 . 1 学生篮球选项课目的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篮球选项课目的问卷调查,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篮球选项课的目的还是比较复杂的,其中有28%的学生是出于强身健体的需要,有17.1%的学生出于社交的需要,有15.9% 的学生是由于 没有合适的选 项课内容,被迫的选择了篮 球课,有14.5%的学生认为篮球课容易拿学分,考试比较好通过。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实行了体育选项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内容,可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在自己的选项课时间内,学校不一定能提供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公共体育教学的内容又非常有限,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要。随着高校对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视,对学生加强了体育健身的宣传,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健身功能、社交功能都比较接受认可,可是仍旧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生目的不端正。

3 . 2 学生对篮球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关于篮球教学满意度的调查,从表2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当前篮球教学的满意度并不是特别高,其中只有14.1%的学生对篮球教学非常满意,有33.8%的学生满意,有高达39.8%的学生不满意,有12.3%的学生非常不满意。随着新兴体育项目的增多,学生不再满足传统的三大球教学,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向往一些新奇、刺激的体育项目,篮球教学到了必须要进行改革的时候,篮球教师要对篮球教学现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3 . 3 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调查问卷,从表3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还是比较多的,其中有14.6%的学生喜欢跆拳道,有15.6%的学生喜欢瑜伽,有14.1%的学生喜欢搏击操,有12.3%的学生喜欢轮滑,有11.8%的学生喜欢游泳,有15.1%的学生喜欢网球,有13.1%的学生喜欢拓展训练。从这组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多是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新兴体育项目, 这些项目符合 当前大学生的 个性特点,追求新奇,喜欢新鲜的事物。而对一些传统的球类项目与田径项目学生的兴趣不高,篮球教学也要迎合学生的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3 . 4 篮球教学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篮球教学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从表4的调查结果来,影响当前篮球教学的因素还是比较复杂的,有31%的学生选择了教学内容单一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19.1%的学生选择教学方法落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21.4%的学生认为教学场地缺少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17.4%的学生对篮球学习缺少兴趣。

当前高校篮球教学内容多是一些基本的运球、传球、投篮等基础的练习,教师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术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不得不反复进行这些练习,这些基础练习往往又缺少趣味性,时间久了学生会对这些练习内容失去兴趣。教师在教学当中往往采用传统 的教学方式,教师首先进行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进行纠错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篮球水平进行分组教学,教条的教学方法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的篮球教学大多数都是在室外的场地进行,室外的场地多是水泥地,即使有室内的篮球场馆也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室外进行教学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篮球教学。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对篮球教学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篮球教师要对这些教学影响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的教学质量。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篮球选项班学生选择篮球课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篮球学习来强身健体,增加社会交往,学习篮球技术, 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篮球课容易拿学分,另有一少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合适的教学内容不得不选择篮球课。

当前高校学生对篮球课教学的满意度不高,篮球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篮球教学的优化。

当前高校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主要有跆拳道、瑜伽、搏击操、轮滑、游泳、网球、拓展训练等项目,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体育需求,体育教学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迎合学生的需要。

影响篮球教学的主要因素有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场地缺少、学生缺少篮球学习的兴趣等,这些因素影响了篮球教学的开展。

加强对篮球教学的宣传,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健身功能、社交功能和教育功能,使学生全面了解篮球运动的意义。

针对当前篮球教学单一的问题,在篮球教学中引入趣味教学, 花式篮球教学,教学中淡化篮球教学的竞技性,增加篮球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篮球教学的氛围。

篮球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多采用分层教学、任务教学、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篮球水平,安排不同的任务进行教学。

加强篮球场地的建设与维护,为篮球教学提供理想的教学场所,消除外界因素对篮球教学的干扰。

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篇8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以及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能够了解体育运动的锻炼常识,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减少体育运动损伤,还要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如果可以将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慣一直延续下去,对学生一生的身心健康都是大有益处的。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高级阶段,对学生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应该朝着对学生更有益处的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体育公共课课堂内容的改进,对学生积极性的增强,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目的的改革以及对高校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四个方面来谈高校公共体育课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公共体育课程 发展趋势

所谓终身体育教育指的是能够陪伴人一生的,无论时间和空间如何的变换和转移都能够陪伴人们的体育理念和体育精神教育。终身体育教育贯穿人的一生,能够使人的身心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得到愉悦,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让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健康和快乐。大学期间,能够接受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学生更容易知晓终身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巨大促进作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才会使体育教学终身受益。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课堂内容上的改革

课堂内容上的改革标志着高校体育独特性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自主学习体育技巧、锻炼方法的开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专长的平台,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有不同运动喜好和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特长和运动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内容,这就改变了小学和初中死板的应试教育模式,使体育教育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为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健康的提高而努力。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被分到不同的班级,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也可以更好的保护运动水平相对较低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学生也更容易确立学习目标,无论能力高低都会取得不同程度上的进步,从而使自信心不断增强,有利于学生从运动中得到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愉悦。在体育课程的考试过程中,除了对体育课程本身进行考核以外,高校体育也应增加一些与终身体育知识有关的考核内容,这样,终身体育的精神才能更加深入人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终身体育对人一生的巨大影响,为今后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二、高校公共体育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上的改革

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学习兴趣,把有着共同爱好的学生组合成为一个全新的班级,在这个班级中有相同志趣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但可以使体育运动锻炼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而且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理论和实践技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身体素质也变得更强,这样高校体育的最根本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体育课程,掌握体育知识,终身体育也就变得不那么令人难以接受了。不知不觉中,终身体育这个原来看似不可能的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相信无论是谁都不会拒绝终身可以给其带来快乐,对其身体健康有益的事。

三、高校公共体育在增强延续性上的改革

以往的高校体育课程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高校其他主要科目课业的繁重而变得越来越少,甚至被一切专业课所代替,失去了体育课程的延续性。学生在校期间,到了高年级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体育课程,这对今后的终身体育是十分不利的。一旦停止锻炼,好不容易形成的体育锻炼习惯就会被破坏,体育运动技能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退化,学生对某种运动所产生的兴趣也会逐渐的衰退,这对终身体育精神的伤害是致命性的。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论学生的课业多么的繁重,也要抽出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体健康如果不能保证,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高年级的学生每周也要保证两节以上的体育课程。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体育锻炼给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促进作用,学生尝到了甜头,这样才能让他们懂得今后即便是离开了学校也要找机会坚持体育锻炼,将体育运动终身化,让体育锻炼伴随其一生。

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要注重学校资源利用上的改革

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倘若再想接受到系统性正规的体育运动技能培训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参加社会体育培训课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以后,拓展出了很多当今社会上时髦的运动锻炼项目,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的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自己与自己兴趣吻合,与自己身体状况匹配的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可以利用的免费资源。课程选择更具多样性,课程的设置更加人性化,不再是走形式,真正满足了学生日后参与到终身体育锻炼中的需求。能够在校园中接受免费训练,学生何乐而不为呢,这就使得终身体育思想真正的深入大学生的内心,终身体育在大学生内心变得不再枯燥,不再艰难,不再抵触,学生自觉自发的努力将终身体育的思想融入生活。

五、总结

综合以上,高校体育只有朝着提高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来进行课堂教学,才会使大学生终身受益,充分体现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上一篇:真诚的小学生作文下一篇:换届选举工作动员大会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