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第16~19的“表内乘法”中的第一课时“认识乘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会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景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意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看图列加法算式

〔教师板书2+2+2+2=8

4+4+4+4+4=20 3+3=6〕

二、观察算式,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些算式,有没有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教师小结:这几个算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象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都叫他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个这样的连加算式,全班交流自己写得算式。出示萝卜图:同学们试着列算式。(让学生体会到写20个5相加在一起很麻烦)老师有一种很神奇的办法可以在三秒钟内用算式表示出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3、乘法既然是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他肯定就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教师拿出加号模型,向右旋转变成×〕并贴在黑板上。

出示算式

4+4+4+4+4=20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呢?

把这个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5=20或5×4=20。〔板书4×5=20读作:4乘5等于20 5×4=20读作:5乘4等于 20 指名让学生读。

引导学生把其他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启发学生观察比较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按要求摆花片:5个5个的摆,摆三组,一共用多少个画片?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教师注意关注学生的列式情况,如有的学生列加法算式,要引导他改写成乘法算式。

四、聪明宝宝闯三关

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学生做课后的练习题。

五、教师小结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篇2

表内乘法是小学阶段乘除法运算的第一个认识循环, 它是整个乘除法运算的基础, 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现在的学生对于表内的乘法口诀其实并不陌生, 有的学生的铅笔盒盖上、包书纸上就印有乘法口诀表, 有的学生提前在父母的帮助下已经会背诵乘法口诀表。 当然, 不排除有学生从来没接触过乘法口诀的可能。 也就是说, 有两点需要提醒教师注意:第一, 要承认部分学生已经知道表内乘法结论的事实;第二, 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的事实。 在这两个事实的前提下, 我们需要进一步结合表内乘法知识结构的特点, 思考可以使学生在什么方面获得认识的提升, 以及如何根据表内乘法的知识结构特点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为了对上述两个问题作出回答, 我们首先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以往的教材在编写表内乘法时, 看重乘法口诀本身的重要作用, 强调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及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忽视了学生在表内乘法学习过程中的内在需求, 忽视了表内乘法教学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 正是在这样的教学价值取向下, 表内乘法的教学呈现出学生机械操练、 被动记忆的状态。 尤其是教学此单元的第一课 《认识乘法 》时, 部分学生因之前对乘法口诀有所了解, 课堂上表现得异常兴奋, 只要一看到乘法算式就立刻说出答案, 从而违背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认识乘法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在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认识 “ 几个几” 连加,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会通过加法计算乘法算式的积。

3.在比较乘法和加法之间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 体会求几个几相加列乘法算式比列加法算式简便。

为此, 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

一、体会乘法的意义

1.出示2+3+6 2+2+2 5+5+5+5 8+8+8+6 9+2 9+9+ 9+9+9+9 4+4+4+4+4这六个算式。

师:你会把它们按加数的特点分类吗? 跟同桌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分成了几类?

资源:加数相同一类加数不同一类

2.聚焦加数相同的情况, 说说是几个几相加。 例如:2+2+ 2, 3个2相加。

3. 教师说, 学生试着在记录本上写一写, 写一个交流一个。

2个6相加4个5相加7个10相加50个8相加 (制造矛盾) 4.揭题:乘法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 教师需要细致地介绍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5.2+2+2写成乘法算式, 并说理由。

学生练写:5+5+5+5 9+9+9+9+9+9 4+4+4+4+4写完选一题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给一个加法算式, 你有什么好办法写成乘法算式。 (弄清是几个几相加)

设计意图:“几个几”连加是乘法的生长点, 因此学习乘法从“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入手。 由于学生以前学过连加, 因此设计了对连加算式分类的教学, 引起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知注意, 同时把“几个几”相加放到连加的整体知识结构中。

6.提升练习:6×4这个乘法是哪个加法算式变来的? 试着写一写 (2种) 。

9×3如果要你变成加法算式, 你会怎么写? 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很有递进性,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根据情境写乘法算式

1.出示教材上的小鸡兔子图, 学生试着写乘法算式。

交流:小鸡是3只一堆, 有4个3。 兔子是2只一堆, 有3个2。

设计意图: 把对乘法的认识放到一个真实的问题解决的情境中,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教师说几个几, 学生试着在记录本上画图表示。

设计意图:提炼图不一样, 但是算式相同。

3.教师说每堆几个, 有几堆。 学生说是几个几。

4.学生自己画图设计几个几, 并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教师收集资源。

(资源的收集要有递进性, 注意一幅图可以写出不同算式的资源。 )

学生资源:5×3 1×3 6×3

这个资源不仅可以用小圆或者大圆写乘法算式, 还可以所有的圆写。

补充资源: ★★★★★★一堆的类型, 可以写乘法算式吗?

设计意图:对乘法基础知识的认识, 用整体介绍、比较强化的方式深入, 使学生结构把握, 整体感悟。 在这里虽然不揭示概念, 但在对比强烈的情境中, 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使学生体会并悟出。

三、拓展延伸

1.师:黑板上加数不同的情况中还有一个8+8+8+6, 它与其他两个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又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能试着将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8×3+6)

追问:如果我想把6也写进乘法?你会写吗?

提示:如果我们把6也变成8, 这里就有几个8了? 那算式是4×8就对了吗?

(4×8—2)

2.学完今天这节课, 你会算12×2吗?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为了避免学生背口诀, 选了这个不能用口诀解决的类型, 如果学生会算得数, 就说明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仔细回味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我都避开了让学生说乘法算式得数。 因为, 课前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 如果你要学生说得数, 这部分会背口诀的孩子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得异常兴奋, 一直插嘴, 而忽视了理解几个几的过程。 只有先不让学生说得数, 才能真正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中, 不仅仅是《认识乘法》这一节课需要这样, 其实还有许多课我们都要考虑学生的学情,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寻找一条有别于教材编排思路但依然能够殊途同归的新路, 展现新的知识风景, 让学生仍然有“故地重游” 的兴趣。 这条新路应该建筑在学生的新路上,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想展示自己的收获、 想求解自己的困惑、 想运用自己的才能、想交流自己的思想、想增加自己的见识等迫切心理设计教学过程。

摘要:长期在低年段教学, 发现班里的孩子差距很大, 有的孩子学前教育非常丰富, 有的孩子学前教育少得可怜, 所以在课堂中最常见的状态就是:学前教育丰富的孩子为展示自己的本领, 不断插嘴, 而学前教育少的孩子就直接不发言或者走神。久而久之, 孩子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课堂就变成了几个好孩子的“天下”。为改变这种状况, 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学情, 再根据学情设计自己的教学流程, 作者就《认识乘法》这一案例谈谈想法。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篇3

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8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小黑板,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螃蟹吗?谁能说一说螃蟹的样子?(重点让学生明确一只螃蟹有8条腿。)

师:我们通过一只七星瓢虫身上有七个点,总结出了7的乘法口诀,你们能根据一只螃蟹有8条腿,自己列出8的乘法算式并总结出8的乘法口诀吗?

二、学生试着总结

8的乘法口诀。

三、小组交流

在小黑板上板演。

四、全班交流

1.小组讲解员结合板演讲解。(教师可 以把口诀分为4部分,每组讲解其中一部分。)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出积的。

2.把算式和8的乘法口诀书写在书上。

3.观察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到:●8的乘法口诀共有八句。●口诀的顺序是:一八;二八;三八…… ●分别表示:1个8;2个8;3个8;……8个8是多少。●口诀的后一句的得数比前一句多8。)

4.讨论:蓝灵鼠忘记六八是多少了,你能帮助它算出来吗?

5.自己记忆8的乘法口诀。

五、专项练习

1.同桌对口令(15页练一练1题)

2.指名试背8的乘法口诀。

3.出示口诀卡片学生说得数。(可以随机出示6、7的口诀卡片)

六、课堂小结

汇报学习收获,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七、综合练习

1.练一练2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核对,教师抽查。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运算定律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

难点: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复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加法运算定律,为本节课学习乘法运算定律做铺垫。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加法运算定律,回忆一下,都有什么? 预设:a + b = b + a ;(a+b)+ c=a +(b+c)。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啊? 预设:为了计算简便。

师:如果乘法也有运算定律是不是也能使计算变得简便啊!那乘法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呢? 预设:有或没有。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小组合作探究乘法交换律

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自主探究乘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开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自主探究乘法交换律。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自信心。问:你想怎样探究乘法有没有交换律呢? 预设:我想用算式验证的方法研究。出几组两个因数相乘的算式,计算出结果。再将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后算出结果,比较两个结果,如果结果相等,就说明交换律同样适用于乘法。

师:通过计算和比较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我发现和加法交换律一样,两个因数相乘时,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的大小也不变。

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你们得到的规律可以怎样表示呢? 预设:a×b=b×a。

师:非常好,这就叫做乘法交换律。2.小组合作探究乘法结合律。

课件出示书中例题情境图。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鼓励方法多样,并对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你会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能对不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归纳总结规律。师:小组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预设:

(1)从前面看,每排有(6×4)箱,有5排,共有(6×4)×5=120(箱)。(2)从侧面看有6排,每排有(4×5)箱,共有6×(4×5)=120(箱)。(3)从上面看,共有(6×5)×4=120(箱)。师:比较一下几种不同的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6×4)×5 = 6×(4×5)=(6×5)×4。师:计算下面每组题。

(36×4)×25(5×28)×6 36×(4×25)28×(5×6)

预设:第一组都等于3600,第二组都等于840.师:通过比较计算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

预设:和加法结合律一样,乘法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也可以这么计算。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发现的规律可以怎样用字母表示呢? 预设:(a×b)×c=a×(b×c)。师: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同学们我们已经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乘法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它们能否在计算过程中使我们的计算更简便呢?接下来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设计意图:为照顾到全体学生,本着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的原则,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题,基础习题、提高习题和拓展习题。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的到不同的发展。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215×20=20×()(7×125)×8=()×(×)47×x=x×()(m×25)×n=m×(×)25×36×4=36×(25×)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50×26×4 125×60×8 25×37×20 12×130×5 50×73×2 125×5×6 3.拓展练习

(1)25×32 125×32 125×25×32(2)友谊小学6个年级的学生参加长跑比赛,每个年级分成4组,每组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学的?你认为自己学的怎么样?

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律

冀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推荐) 篇5

◇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排列问题

◇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排列问题_简单事物中的排列规律◇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的乘法口诀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的乘法口诀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8的乘法口诀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9的乘法提问并回答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观察物体 长方形的特征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观察物体 长方形的特征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观察物体 长方形的特征3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观察物体 认识平行四边形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观察物体 认识立体图形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观察物体 搭一搭 看一看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统计 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统计 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1000以内的数 不同的方法数数◇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1000以内的数 千以内数的读写◇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1000以内的数 千以内的数比较大小1◇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1000以内的数 千以内的数比较大小2◇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方向与路线 认识方向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方向与路线 认识方向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方向与路线 认识路线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方向与路线 认识线路图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方向与路线 认识方向与路线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七、千克和克 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七、千克和克 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七、千克和克 用天平比较轻重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八、四边形 长方形的特征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八、四边形 长方形的特征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八、四边形平行四边形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八、四边形平行四边形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八、四边形 七巧板拼图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九、加减法◇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九、加减法 整十数加减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九、加减法 整十数加减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九、加减法 整百数加减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九、加减法 几百几十加减几十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认识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在编排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过渡到认识规则图形周长。这样安排贴近生活实际,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认识周长的不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同时设计教学时,教材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鼓励通过“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活动去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听说常熟有好多好玩的地方,昨天,老师去了一个地方,是哪儿呢?一起看大屏幕。(播放虞山公园视频。)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出示虞山景区图。

3.设疑:吴老师去了虞山公园,想知道我的游览路线吗?(显示游览路线)从虞山门城楼出发,绕了景区一周,还回到虞山门城楼。那这一周红色边线的长是这个景区的什么呢?你知道吗?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这一周边线的长,在数学中就叫做这个景区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说明】:现实中,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那是什么,但却无法清晰的描述,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边线”的理解。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游览虞山公园这一情境引入,既贴近学生的兴趣,又通过景区平面图上对游览路线的介绍,自然引出边线的概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边线”和数学中“周长”的联系。】

二、探索体验,认识周长

(一)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认识游泳池口的周长

1.谈话:游泳池口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度呢?(出示游泳池画面),2.指名学生到图上指一指。3.交流:

①他是从哪儿开始的?他指的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游泳池口的周长。②一定要从这点开始指吗? ③引导学生明确:可以从池口边上的任意一点开始,绕一圈,只要还回到这一点,那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显示游泳池口一周边线行进过程)●认识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出示数学书的封面)

1.提出要求: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度呢?拿着你的数学书,指着说给同桌听一听。2.指名学生汇报。

3.启发学生辨别:他从这里开始,绕一圈,还回到这里。指的对吗?回到这里行不行?(没到一圈)回到这里呢?(过了一圈)这两种情况下指的都不是周长。4.学生跟着电脑一起指一指!

5.小结: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教室里找一找周长的例子,指一指,说一说。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游泳池口的周长,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出示图画板书)在这个教室里,你还能找一找周长的例子吗? 2.学生交流。

3.全班一起指一指课桌面、三角尺表面的周长。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1.谈话:小朋友,刚才你们指的说的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显示之前的游泳池 图和数学书封面图)其实,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相应平面图形的周长。像游泳池 口和数学书封面就可以看做这样的两个平面图形。(显示实物的涂色平面图)2.独立探究:像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的长度呢?请你拿出桌上的作业纸,用红色水彩笔描一描。(出示数学书62页第二题)

3.展示展示学生作业,启发交流: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

4.小结:我们所描出的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描出的它的四条边的总长!(图例板书)

【设计说明:我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儿童游泳池,数学书,课桌面之中,并通过“指一指”“描一描”等探索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实践、思考、感受。然后在学生在充分感受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的长的基础上,试着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周长”,学生们从 “看”到“指”从“指” 到 “描” ……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探索多边形的周长(出示教材61页三角形和四边形)

1.谈话:这是什么图形?他们的周长你会指一指吗?他们的周长究竟是多少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2.学生独立探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图形,尝试独立解决。3.分别交流求得三角形和四边形周长的办法:

4.提问:像这两个用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我们都是怎么知道它们的周长的? 5.小结:用尺量出每一条边的长,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得到了它们的周长。6.试一试:它的周长是多少?(出示给出四边长度的平行四边形): 7.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4+3+4,3+3+4+4,3×2+4×2 „„)

8.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方法各不相同,但求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求的都是围成这个图形的四条边的和。

【设计说明:通过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描出的该图形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认识了周长是什么,这时抛出“周长到底是多少”的问题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再加上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知道了三角形就是三条线段组成,那么这里就可以利用测量出三角形三条线段的长,再相加得到三角形的周长,四边形则类同。通过测量、计算,学生掌握了方法,既是进一步对周长概念数学化的深化,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等周长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索实物表面的周长 1.探究树叶表面的周长

①谈话:瞧,一片绿叶飘来了,你能说一说绿叶的周长是什么吗?(电脑显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叶一周边线行进的图。这片绿叶的周长究竟有多长呢?你知道吗?

②启发交流:要想知道这片绿叶表面的周长可以怎么办?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供一段绳子,软尺。

④学生活动:测量绿叶和神奇宝贝卡表面的周长。

活动要求:(播放录音)

1.同桌合作,测量出信封内物体的周长。

2.先讨论测量方法,再动手测量。3.将测量结果记在表格里。4.音乐声结束,马上要停止活动哦!

⑤学生活动时,老师用相机抓拍学生用不同方法求得周长的照片(围、拉、软尺)(将学生活动照片放到电脑里,利用图片中的“放大镜”放大画面,让学生可以清晰看到具体的操作方法。)

⑥交流求得绿叶表面周长的方法(用线围,再量一量)

表扬: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想办法把弯曲的边线变成直直的边线,这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⑦交流测量神奇宝贝卡表面周长的方法。(多媒体演示其中一种:在神奇宝贝卡上任意找一点,将这一点和尺子的0刻度线对齐,滚动一周,读出这时点对着的刻度。)

【设计说明: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周长概念已经建立和探索出得到多边形周长的方法之后,设计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神奇宝贝卡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又发散了学生思维。特别是嵌入了“相机抓拍学生操作的照片”的细节,把学生的现实活动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得交流变得更立体更有趣。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成功和快乐。】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篇7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节课我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一是观察钟面,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整时以及读写。二是在时、分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时、分的关系。三是在归纳总结后,设计了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分针、时针是怎样走的。四是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还是可以做许多事的。

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数学。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同时结合传统教学。

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我利用了实物钟,让学生体会1时=60分时,我拨动实物钟的分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教学效果比较好,课后还有许多孩子拿着实物钟在做试验。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层次化、趣味化。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练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着兴趣,练习效果比较好。

五、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篇8

闫里学区段村学校

闫为敏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和时间单位时、分,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并学会时间的两种写法;知道1时=60分。

2、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3、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魁力。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会认读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会看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同桌两人一个)练习纸

教学流程

一、复习认识过的钟面,为新知做铺垫

二、创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课件出示钟面

1、师:孩子们看看这是什么?(钟)钟是我们生活中常用来表示时间的工具,我们已经认识过几个钟面表示的时间了,那你能很快说出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吗?

2、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二)、出示主题图

1、谈话:你们想参加喜洋洋儿童乐园的活动吗?先看看开始的时间吧。

2、你能读出钟面上的时

3、他读的对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时、分的知识。

(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三、互动交流

1、学生交流,认识钟面

2、师引导学生认识钟面

师:(课件出示钟面)孩子们,关于钟面你还知道些什么呢?跟同桌说一说

生1:钟面上有时针,分针

生2:钟面上有一个一个的小格子,还有大格子,有12个数字

(一)认识大格 师:刚才有孩子说钟面上有12个数字。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数字是怎样排队的呢?最中间的这个12呢,是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家,从这里出发从右向左(师生一起数数)

师:孩子们,像12和1两个数字中间这么长的一段距离,我们就把它叫做一个大格。你能用手像老师这样指一指钟面上的一个大格吗?

师:钟面上有多少个这样的大格呢?从哪里开始数?

师:孩子们,钟面上有12个数字也刚好 有12个大格,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数字刚好对应每个大格上的点。(课件演示)

师:从12开始,第一个大格刚好对着1,第二个大格刚好对着2,那么如果分针或时针

从12出发走到6,是经过了几大格呢?走到9呢?

(二)认识小格

师:刚才还有孩子说钟面上有小格,你

能指一指这些小格子在哪里吗?

生:(用实物投影指出钟面上的小格子)

师:在钟面上,像这样每两个点之间的这一小段距离,就是一小格。你们能数出有多少个小格吗?怎样准确的数出来呢?

生:从12开始一格一格的指着数。(60个小格)

师:刚才你是怎么数的?

生:5个5个地数

师:来数给我们看看。这样数是不是更快更准确呢!

(孩子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细心观察对钟面又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请你们擦亮眼睛再仔细看)

(三)认识1分(用实物钟演示)

师:孩子们,你们看,当分针从12出发先是走过1小格,就是经过了几分呢?(1分)(抽生说一说)(分针走过一个小格就是1分)

师:分针还在不停的走,走过了2小格,就是经过了几分?(2分)继续走,走过了3小格,经过了4小格,走过了5小格,就是过了几分?(5分)5个小格也刚好是一个大格。那么分针走过一个大格也就是5分。(抽生说)

师:那么分针经过2个大格是几分?3个大格?6个大格?9个大格?12个大格?

(四)认识1时,1时=60分

师:知道是几时吗?(2时)仔细观察接下来时针、分针又什么变化?(课件演示)

生:分针刚好走1圈,时针走一大格。

师: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也就是1时=60分

生:读一读

师:我们再看看时针分针的这个变化

(五)完成填一填

师:好了,孩子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上的这么多知识,你都记住了吗?考考你们,你能很快完成填一填吗?

全班交流

你们既然掌握了这么多关于钟面的知识,那老师要拿个钟来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六)读钟面上的时间用实物钟演示

1、请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9时)。时间还在不停的流逝,分针从12出发滴答滴答地走到

了这(9时08分)你能读出现在的时间吗?你是怎样观察的呢?(师继续用实物钟演示出下面的时间,请学生读出时间)

2、师:我们刚才是怎样认识钟面上的时间的呢?

3、师:钟面上时间除了这样表示,还可以这样表示,你知道吗?认识用电子钟面表示时间 的方法。

4、重点认识第二个钟面。

师:怎样用电子钟面表示呢?(因为不够10分,所以在写分的时候十位用0表示)

5、剩下的你能自己写出来吗?

6、集体交流

7、你们现在能很快读出刚开始的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了吗?(课件出示,开始闯关)

五、拓展测评

1、连一连,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读一读,学生读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全班交流。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规定的时间。

4、游戏:我拨你说

六、课堂小结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篇9

一、教材分析

《下雨啦》这篇课文以清新的笔调,优美生动的语句,把雨前的特征、雨中的景物以及雨中儿童尽情嬉戏玩耍的情景,活灵活现的展示在读者面前。作者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关注孩子的感受,以孩子的眼光展现了一幅人雨交融的“雨趣图”。

二、学生分析:

作为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与简单的分析课文的能力,积累了一些朗读课文的技巧,所以说能够完整地、流利地朗读本课不是件难事,难的是边读边想象雨中的情景,并且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有感情地朗读出雨中的美与雨中的趣,在这方面教师要给与适当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蚂、蚁、搬”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边读边想象情景,体会雨之美和孩子们在雨中的乐趣。过程与方法目标

1、描述下雨的情景,交流有关雨前征兆的资料,激发学生对雨的兴趣。

2、教师范读、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细读课文,结合生活经验和多媒体课件,想象画面,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雨情、雨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件演示、表演、朗读等,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感受雨之美、雨之趣,体会雨中孩子们的欢乐,想像孩子们在雨中奔跑嬉戏的情景,学会亲近自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课件出示21课二类字:

蚂蚁 搬家 歪歪斜斜 喝醉 汇集 流淌 石阶 柏油马路 溜光发亮 凉鞋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生词,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它们了,大眼睛认真看,在心里默默地认一认、读一读。(学生读词)

师:真不错,同学们读得这么准确,我们的生字朋友很高兴,所以他们要介绍新朋友给我们认识,猜一猜,会是谁呢?

(课件出示:天气预报图标)

师:同学们看过天气预报吗?认识他们吗?(学生认识图标)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都认对了!

(二)谈话导入 师:我们的大自然可真神奇,它就像一个魔术师,会变换出各种各样的天气。那在这些天气中,你最喜欢那种天气呢?(学生自由回答)师:老师也最喜欢雨天了。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文,21课——下雨啦。(教师板书)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这个“雨”字很有趣,它是一个象形字,里面的就是四个可爱小雨点。

(三)文本解析

1、教师范读,整体感知课文。

(1)师:同学们,先来听老师读读课文好吗?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师配乐朗读)

(2)组织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师可以最后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雨前大自然的变化、雨中的美景以及孩子们在雨中快乐的上学去的情景。(教师板书:雨前、雨中)

2、细读前两自然段,感受雨前情景。

(1)师:同学们,下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那么在下雨之前,天空会怎么样?(教师板书:画出乌云)是啊,天阴了,黑压压的云越来越低,这时,太阳哪儿去了? 生:太阳公公躲起来了。

师:这个“躲”字可真好,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有趣,我觉得太阳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那你能把有趣的感觉读出来吗?

(你瞧,三个“了”一起用,让这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2)师:是啊!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其实啊,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天空的一些变化得知雨的到来,在我们身边还有动物天气预报员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写了哪几种小动物。

生:第二自然段中写了燕子、小鱼、蚂蚁。

师:真准确,那谁能说说这些小动物都有什么特殊的表现呢? A.燕子:出示图片

师:我们先来说说燕子吧。生:燕子掠过树梢。

师:那怎样才是掠过呢?(飞得低,轻轻擦过)B:小鱼:出示图片 生:鱼儿跳出水面。

师:下雨前,小鱼为什么要跳出水面呢? 生:小鱼要呼吸氧气。C:蚂蚁:出示图片

师:小蚂蚁有什么表现?

生:蚂蚁交头接耳地说着悄悄话:“要下雨了,要下雨了,快搬家,快搬家!” 师:那你知道“交头接耳”是什么意思吗?(鼓励学生用动作表达)

师:是啊,要下雨了,雨水会灌进小蚂蚁的家,此时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 生:小蚂蚁一定很着急。

师:你能读出很着急的感觉吗?(朗读指导)(3)背诵技巧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看,大屏幕上留下了这三个词,他们在第二自然段中很重要,它们能帮助我们又快又牢地背诵课文,自己先来试一试。(学生试背,指名背诵)

师:真棒,又快又准确,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记住关键词的方法来背诵课文。

3、个性品读,感受雨之美。(三、四自然段)

(1)师:说话间,小雨点就落下来了,你听„„(雨声)自己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一说理由。(2)组织交流:

A、不一会儿,滴答、滴答、滴答„„小雨点落下来了。它落在地面上,像敲小鼓;它掉在池塘里,逗得池水笑起朵朵花。①师:小雨点落下来了,“滴答、滴答”是什么声音?雨下得是大还是小? ②师:引导理解:“它落在地面上,像敲小鼓;它掉在池塘里,逗得池水笑起朵朵花。” 播放课件,理解句意,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出快乐的语气。

③师:小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你能模仿着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吗?

B、抬头看天,小雨点连成一条条银线,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又像在跳着舞。师:“抬头看天,小雨点连成一条条银线”,景色美吗?(生答)“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你见过喝醉酒的人吗?喝醉了酒的人是什么样的?谁来表演一下? 师:如果你看到“小雨点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又像在跳舞。”是什么感觉?谁能带着这种感觉与动作给大家读一下?

C、不一会儿,哗啦、哗啦、哗啦„„小雨点汇集在一起,变成小溪,在地上流淌着。师:“哗啦、哗啦”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大雨声)

师:引导学生想象小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最后汇集在一起的画面。师:你在哪里见过小溪?景色美吗?(出示课件)那么,我们作为生长在城里的孩子,在下雨时能够感受到在山间、田野才能有的那种惬意是多么美的一件事啊!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惬意去读这句话呢? D、它冲干净了石阶,洗干净了操场,那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变得溜光发亮。

①师:小雨点汇集成的小溪哗啦哗啦地流着“它冲干净了石阶,洗干净了操场,那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变得溜光发亮”,你见过书中描绘的情景吗?出示课件问:你的心情怎么样? ②引导想象:雨水汇集成的小溪除了冲干净石阶操场和马路外,还会洗干净什么?

(3)是啊,雨能给我们带来好听的音乐,能给我们带来一个干净、清新的世界。下雨可真好!我们再来读一读好吗?(指名读三、四自然段)

4、趣读第五自然段,感受雨中之乐。

(1)这么美妙又有趣的雨孩子们可不能错过。你们看„„(播放视频、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同学们,雨中的孩子在干什么啊?你们觉得他们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的快乐、自由)

(3)这让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我喜欢雨天,喜欢在雨天不打伞,甚至觉得这样淋浴很潇洒。你在雨中做过什么?你的小伙伴有在雨中做过什么呢?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句话吗?

5、回归文本,感受雨之美,体味雨中趣。

师:同学们,细细的聆听着滴答、滴答的雨声,就像是天籁般的乐曲,在雨幕中,一切都变得清新、明丽,小雨点们笑着、跑着,和我们一起游戏,我们的心情也因为雨而变得更加舒畅。我们再次走进这美妙的雨世界吧!

(师生一起配乐朗读全文,再次感悟雨的美,雨的趣)

(四)联系生活,拓展阅读。

师:雨是大自然的恩赐,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它总是那么充满生机,充满乐趣。对吗?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很丰富的,你在下雨的时候都做过什么?心情怎么样?能说说吗?(生自由回答)

师:在这里老师还有还有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要推荐给大家,书的名字叫《七彩下雨天》„„

(五)课后作业:

1、在“小笔头”中记下雨带给我的快乐。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篇10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实验教材的实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冀教版语文第四册教材继续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按照文化主题统摄的事物类别组织单元,全册共安排了八个主题,并以整合的思想围绕主题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热爱祖国山河;大自然的奥秘;亲情与关爱;哲理故事;趣味故事;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完美的生命与品格;浓郁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专题指向学生发展的终极和精神的底子,是基于“语文首先是一种文化”的理解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了一些进步,如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但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面大,在书写、学习品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势必会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

四、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253个汉字,会写201个生字。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

五、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六、教学措施:

1、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授课能力。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增强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3、加强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书写,认真看书的习惯。同时注意学习态度的培养。

5、加强与生活实际联系,寻取生活的资源进行教学,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热爱祖国山河(8课时)

第二单元探索神奇的大自然(8课时)

第三单元亲情与关爱(8课时)

第四单元生活哲理(8课时)

第五单元幽默与智慧(8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时分 篇11

秦屿二小 郭素玲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8—89页。教学目标:

1、探究、了解钟面上的知识,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1分和1时的时间长短,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时间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教学难点:

看钟表准确地说出经过的时间。教具、学具准备:

钟面模型,课件、学生每人准备1个钟面模型、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节目片头曲)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你们想听吗?(播放课件)(若有学生跟着唱,师:会唱的,可以跟着唱出来)学生听完后 师:小朋友们,知道刚才的歌曲来自哪一部动画片吗? 生:《喜羊羊与灰太狼》

师:你们知道这节目是在什么时候播放吗?生:-----师: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时间,如几时起床,几时上课,几时放学等等都和时间有关。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时、分

二、认识钟面.(电脑出示一个钟面)

1、师:要学会看时间,就得先学会看钟表,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再对同桌说说。学生交流反馈:

师:谁愿意把你刚才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发现:钟面上有时针、有1—12这12个数;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长线、短线)-----

2、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像这样从“12”到“1”这一段,我们把它叫做一大格(课件)。大家一起说---“一大格”。

师:钟面上还有哪里到哪里也是一大格?(学生说,师在板书钟面上比画一下。)

3、数一数钟面上有几个大格

学生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板书:钟面上有12个大格)

4、数一数钟面上的小格

在学生说出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时,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数出一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师:每个大格里都有5个小格吗?那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请小朋友们选择最快的数法数一数。(体现出不同数法)

(带领学生5个5个地数出60个小格。)(板书: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5、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探索,我们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和多少个小格来计时的。

三、认识时、分

1、认识分(课件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那么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呢?请大家看大屏幕。(播放课件)生:1分钟(若学生不知道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师:真聪明,那分针走2小格呢?走3小格呢? 师:那走一大格呢?生:5分钟

师:为什么?生:因为一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所以是5分钟 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钟面拨一拨5分钟,10分钟。同学互相交流。(一个同学说一个数,另一个同学拨)课件演示1:分针从12走到4,(走过的用阴影部分表示)师;分针走了多长时间?为什么?

生:走了20分钟,因为分针走了20个小格,(或者说5个大格)课件演示2:分针从12走到8(用阴影部分表示)师;分针走了多长时间?为什么?

生:走了40分钟,因为分针走了40个小格,(或者说8个大格)或者-----

师::看来,要知道走了几分钟,只要看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钟。

2、感受1分钟

(1)感受1分钟。(播放一段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师:那么,1分钟究竟有多长?现在我们就轻松一下,来观看一段动画片,好好感受一下1分钟。

(2)效率1分钟

师:看完动画片,感觉1分钟怎么样?生:很短或一会儿。

师:没错1分钟的时间是很短,但充分利用它却可以做很多事情,瞧:(点击课件)(老师将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出示在屏幕上):银行点钞机每分钟点1500张人民币,汽车厂每分钟生产一辆汽车,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每分钟播180个字、汽车1分钟跑约2000米、电脑1分钟------(图片转换式出现)(3)学生活动,体验1分钟。

师:一分钟能做的事情还真不少!那么,我们来看看1分钟你能做多少事情?请大家看清楚题目要求,选择自己想做的事(1、做1分钟口算,看看你能完成多少题口算?

2、认真写自己的名字,看1分钟能写几个漂亮的名字。

3、看谁能用1分钟画一幅漂亮的画。

4、个人:拍球、跳绳)老师给大家1分钟时间,大家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时间到了,马上停下来。

学生进行1分钟大比拼。

交流比拼情况。(学生反馈,师:你来汇报一下。生:-------)

师小结:看来充分利用1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每1分钟,抓紧时间学习。

3、认识时、感知1时=60分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比比看谁的眼睛亮,男生看那根红色的时针,女生看那根黑色的分针,记住了吗?把发现到的,先记在心里,等会再交流。(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钟面----时针从12走到1。)

女生(可多叫几个学生回答):分针走了一圈。师:分针走了一圈就是走了-------(60分钟)

男生(可多叫几个学生回答):时针走一大格。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板书: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师:那么分针走一圈和时针走一大格有什么关系呢?

师:那么我们可以说1时=60分,同意吗?这就是时和分的关系,一起读一读。

师:刚才我们从钟面上看到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那钟面上还有从数字几到数字几也是1小时呢?

生:-----(课件随机点几个)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那分针有什么变化呢? ① 引导学生知道分针走1圈是1小时。

② 那么,时针走2大格,分针走几圈? 走3大格呢?

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上的钟面: 课件演示:时针从12走到4()。生:4小时,因为时针走了4大格。课件演示:从12走到8 师:时针走了多长时间?为什么? 生:---------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圈。

师:时针走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生:-------动手操作:学生在学具钟上拨2小时、3小时。(规范拨钟)延伸:时针从6走到11,是多长时间?为什么?

小结:说得真好!要知道钟面走了几小时,我们只要看时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时针走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四、体验1时、1、感受1小时

师:那么一小时到底有多长呢?一起来感受一下:我们上1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你是怎么想的? 师:1小时还能做多少事情?请看大屏幕 老师将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出示在屏幕上: ①一场篮球赛大约是1小时。②从秦屿到福州坐火车大约1小时。③一集电视连续剧加中间的广告大约1小时。④咱们二年级小朋友一场考试时间约1小时。

五、走进“智慧屋”

1、选一选:用“时 分”填空。(用体态表示:选“时”的趴下,选“分”的点点头)

小红上午在学校时间是3()

做一套广播操约5()

吃一顿午饭30()

爸爸一天上班8()

2、判断题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了钟表,认识了时分,你有哪些收获?

七、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芳芳感冒了,妈妈在这个时间给她吃了一包药(课件演示钟面),让她过四个小时后,自己再吃一包,你知道芳芳要在什么时候吃第二包药吗?

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钟面上有12个大格 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钟走一大圈

上一篇:宽容开学作文400字下一篇:附属中学第二学期总务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