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论文

2024-12-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影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论文(精选9篇)

影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论文 篇1

家禽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对影响家禽免疫效果的内、外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正确选择和使用疲苗、合理贮存和运榆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适当时机接种疫苗、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避免刺激、减少应激和注意营养平衡等对策性措施,以期提高家禽的`免疫效果.

作 者:奚道永 顾斌 霍学彬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丰县,221700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009“”(2)分类号:S858.2关键词:家禽 免疫效果 影响因素 对策

影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论文 篇2

1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 大多数开发商的工程建设出发点都是在建筑安全的基础上尽量的节省项目成本, 从而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中, 多个影响因素导致了项目成本的增加。

1.1 合同变更等合同类因素

合同是建筑工程开发与施工双方签订的有效凭据, 对于保证工程顺利使用意义重大。但是, 随着工程施工的开展, 合同所规定的内容可能与实际的工程量以及工程消费等不能达成一致, 此时就会出现合同的变化等问题, 也就出现了建筑工程中合同变更等合同类问题。这类问题对于项目成本的影响是较为直接和明显的。

1.2 工期延长等施工周期问题

工期是施工的重要成本计划依据, 在实际的工程中, 工期决定了施工机械花费、人力花费以及材料投入等各种费用, 这些费用是整个项目成本的重要组成。因此, 工期延长等施工周期问题对于整个项目成本的投入影响巨大。工期延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第一, 工序安排存在问题。在施工过程中, 合理的工序对于工程施工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而工序安排的不合理将导致工程施工混乱, 必然引起工期的延长;第二, 施工人员等劳务不足。劳务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实施者, 如果劳务不足, 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导致工程工期延长, 增加成本投入;第三, 材料供应不及时。在很多建筑工程的工期延长都与材料的供应不及时有关, 这主要是由于施工计划存在问题, 对于工程材料的估计不足, 同时开发商流动资金短缺等也是材料供应不及时的一个重要原因;第四, 工具设备等因素。工具设备的老化等是施工进度减慢的重要原因, 也是增加成本投入的潜在因素。

1.3 材料浪费及价格等造成的成本增加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 材料成本是重要的项目成本组成, 它的变动对于项目成本的整体影响较大。从宏观上分析, 材料成本的增加主要包含两个层面, 一是材料的价格增加, 二是材料的用量增加。材料的价格增加是材料成本投入的一个不可估计因素, 主要是因为市场中材料的价格变化波动较快, 特别是对于建筑工程所以来的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 其市场波动快并且不可估计。而对于材料的用量增加, 除了项目变更需要增加建筑结构之外, 材料的浪费也是材料投入增加的重要原因。在工程施工中, 材料浪费问题随处可见, 特别是对于大型的高层建筑施工, 存在着很多的材料浪费等问题, 这一方面是由于施工技术和方法决定的, 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材料管理存在漏洞。

除了上述分析的三个因素外, 包括工程安全问题带来的工程事故、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等都是增加项目成本的重要因素。从而可以看出, 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是多元的, 这也决定了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式也应该是多层次的。

2 建筑工程中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分析

明确了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之后, 有针对性的这些因素进行控制, 在理论上就能够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因此, 给出了以下三个层面的项目成本管理措施。

2.1 全面考虑工程施工, 认真设计施工计划

在施工之前, 需要全面分析和考虑工程施工的各个细节, 从而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在工程计划的制动过程中, 应该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设计全面性。针对工程实际, 从建筑的使用性能出发, 综合考虑, 尽量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项目变更等, 对于一些细节等着重考虑;其次, 设计合理的施工工序。施工工序的合理性对于工期影响较大, 从而影响了工程的项目成本投入, 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设计合理的施工工序, 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第三, 人员以及机械的合理计划和分配。在施工设计过程中, 还需要对人员以及机械等进行合理的分配计划, 尽量做到人与机械的及时到位, 从而减少施工工时。

2.2 材料的规划和招标管理

材料成本是项目成本的重要投入, 在整个工程技术及施工的过程中, 都要对材料等进行合理计算及控制, 通过三个方面加强材料成本的控制。首先, 准确合理的材料用料规划。这一层次对于施工成本的控制意义重大, 从源头上准确计算材料的用量能够有效的控制材料的投入, 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材料的用量,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多方面考虑, 对于需要可能增加的用料要计算入内;其次, 进行材料的招标。在工程材料的购买过程中, 一定要进行材料的对比, 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进行材料招标, 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进行施工, 并签订有效合同, 从而控制材料的价格;第三, 认真记录材料的购入和剩余等。材料短缺是工期的延长等问题的重要因素, 因此, 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 认真对材料的购入与剩余等情况进行记录, 从而为施工做好充足准备。

2.3 建立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是多层次的, 因此, 在进行项目成本管理时一定要从系统化的层次开展项目成本管理。建立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就是考虑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的基础上开展的系统管理工作, 在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首先, 体系管理的内容是所有影响成本的因素有关的内容, 不仅包括材料、项目计划, 还包括其中的实施者;其次, 管理体系建立的目的就是通过多层次的综合化管理, 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项目管理成本的增加, 从而保证项目实施与计划的有效结合;第三, 管理体系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 从项目计划、准备、施工、总结一系列过程, 并对其中的每一个关键要素进行监督, 尽量减少人为的因素对项目成本的增加。

3 结语

项目成本的因素所包含的内容是多元的, 因此, 项目成本的管理也应该是全方位的, 这是文章一直强调的一个问题。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一定要从全局出发, 并且在考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 开展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同时需要强调的, 项目成本的管理并不是尽量减少项目成本的投入, 而是将实际的项目成本花费与计划对应, 使得项目开展更加合理有序。

参考文献

[1]范承.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成勇.国内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分析[J].山西建筑, 2009.

影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论文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影响因素 控制对策 分析

建筑施工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建设体系的基础性环节与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建筑工程质量予以合理控制能够确保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稳定提升,其重要意义可想而知。本文试从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这两个方面入手,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项目勘察作业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设计、施工地质及环境资料的获取均需要项目勘察作业为其提供可靠性保障,可以说,项目勘察作业质量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具有一定深度且高度可靠性的项目勘察作业能够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前期选址作业及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从对于地下水影响因素及不良地质影响因素的合理控制角度入手,杜绝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出现任何形式的质量安全隐患问题。

(二)项目施工作业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分析:工程施工依照前期所确定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文件完成相关作业,整个建筑工程实体质量的形成基本取决于项目施工作业的稳定性,要求相关材料选取能够充分符合设计质量要求。,

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一)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点设置作业分析: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作业而言,质量控制点所涉及环节及领域较广,依照建筑工程自身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性以及重要性程度划分,其可以是某项结构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是施工作业难度较大且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的分部/分项工程,同时也可以是可能对整个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造成关键,甚至是核心性影响的施工工序。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所涉及到的质量控制点而言,现场施工作业所涉及到的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参数、作业环境以及施工工艺顺序均有可能成为质量控制点。从现场实践作业角度上来说,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点设置的注意对象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关键分部/分项工程,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或是钢筋混凝土建设工程;②.关键工程分部:例如居民住宅卫生间建筑、高层建筑工程楼板施工作业;③.薄弱工程作业环节:该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是指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较易出现质量问题作业环节或是现场施工单位对于施工质量无法充分保障的环节,例如高层建筑防渗漏施工作业;④.新型工艺技术及材料应用环节: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可以针对新型工艺技术及材料应用,且现场施工单位对实践问题作业经验较为缺乏的环节予以重点控制。

(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点实施作业分析: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作业而言,在质量控制点设置完成之后应当安排专人对质量控制点进行有效管理与实施,其最终目的在于确保质量控制点的作用及其意义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有效性,质量控制点的实时应当按照如下方式所开展:首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应当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全过程质量审核作业,事先针对质量审核内容、人员以及时间等相关问题进行系统部署,质量审核作业频率应当按照两次或两次以上方式进行;其次,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应当针对各接口部门工作质量予以合理审查,确保各个接头部门衔接沟通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再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在监理工程师的引导与配合之下与施工作业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及验收处理,特别是针对关键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系统化的旁站管理,确保现场施工各环节施工质量的稳定性与可控性。下面以工程实践的方式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实施作业做出系统分析与说明:假定预应力筋张拉作业时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对象之一,那么在质量控制过程当中,应当明确拉张作业程序及张拉目的。首先,张拉作业应当按照超张结合持荷(持荷持续时间以2min为宜)方式予以实现;其次,超张拉作业的目的在于合理控制混凝土作业过程中的徐变及弹性压缩问题,在此基础之上针对钢筋松弛及变形问题加以合理控制。持荷(持荷持续时间以2min为宜)作业的目的在于加速钢筋松弛的早发展,有效缩减并控制应力损失问题,以此种方式确保预应力构建质量的稳定性,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点实施的目的。

(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检查作业分析: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作业开展的最关键目的在于确保工序施工质量能够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及施工合同相关要求,重点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过程应当依照施工方案进行严格且系统的施工作业,各个施工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均需要通过讨论、编制、审核、修改、定稿、审批、技术交底以及实施等关键流程。确保建筑工程至分部/分项工程、至关键施工工序施工作业质量的稳定性。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施工方案的有效落实,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质量及进度均能够得到可靠性保障;②.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应当贯彻落实“三检制”质量检查及验收制度。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应当针对上道施工工序予以合理检查,针对本道施工工序予以可靠性保障,针对下道施工工序予以有效性服务,以此种方式(工序质量保障)实现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保障;③.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当针对项目建设现场各类成品保护作业进行质量检查。考虑到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各工种间的交叉较为频繁,大量的成品及半成品均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出现二次污染问题,进而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安排专人针对成品及半成品进行系统保护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而言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三、结束语

很明显,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并非一蹴而就的,其更多的倾向于一种长期性且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针对建筑工程质量予以有效控制能够确保建筑工程后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韬.张宝明.某工程钢筋冷加工后对工程质量影响鉴定分析. [J].山西建筑.2010.36.(22).57—58.

[2] 朱文献.楼晓明.灌注桩施工应力与配筋对工程质量影响的分析. [J].结构工程师.2001.(04).36—40.18.

[3] 顾麒.浅谈模板工程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J].石河子科技.2010.(02).67—68.

[4] 王德军.朱忠胜.姚建涛等.火力发电厂大型防腐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及质量管理. [C].2009全国电力系统腐蚀控制及检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5—9.

影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论文 篇4

[摘要]现代建筑工程检测企业需要对能够影响到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各种因素都熟练掌握,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掌握,可以制定科学的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促使建筑工程的检测质量得到更好的保证。建筑的工程的监测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检测质量有待于提升,应该采取相应的适当措施解决。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质量;影响因素;改善对策

自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建筑行业不仅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更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建筑工程问题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重大问题,只有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够极大的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功能体现,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一个有效的评定,所以,要重视质量检测工作,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一个总结和分析,并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问题的处理,以能够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检测准确性。

一、建筑工程质置检测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可以从下几方面进行阐述:(1)质量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专业的质量检测可以确保工程施工原材料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及时的检测出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有效的监督工程施工,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能够满足质量要求i(2)质量检测可以为工程提供相应的数据,工程质量检测通过专业的检测手段,获取相应工程的质量数据,并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以确认工程质量的好坏,这一过程中得到的检测数据可以为工程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3)可有效的保障质检工程的质量安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不仅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测,还包括仪器设备、原材料质量的检测,可有效的降低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有效的保障了质检工程的安全;(4)可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工程质量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质量检测人员应该不断的学习新的检测技术和知识,具备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工程质量检测也就对质量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检测人员不断的学习知识,提高检测水平。

二、建筑工程质置检测的影响因素

1.人的因素

对于建筑工程的检测人员,其专业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够直接决定建筑工程的检测质量,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程度以及综合素质主要与其受教育的程度、专业水平、工作经验以及理论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其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人为因素的影响。由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结构是有所有参与操作人员共同评判而来,所以,要想能够有效保证我国建筑工程检测的质量,就要努力提升相关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检测人员的素质是让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结果真实有效的重要前提。

2.仪器的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仪器也能够对其检测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向让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变得更加的完美,就需要保证其检测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制度。有些建筑工程的施工检验单位,为了能够节省成本,其检测的仪器在检测工作中的质量并不过关,或者是精度不够准确,或者是结果误差较大,这种因机械所产生的影响能够对其整体的检测结果产生很大的偏差。所以,为了能够让建筑工程的检测结果变得更加的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相关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就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选择合格的检测设备仪器,杜绝为了节省开支而选择不过关仪器的做法发生。

3.其他因素

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其他因素的存在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检测结果。例如环境条件因素和检测设施因素,检测机构在建筑检测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检测设施以及检测环境符合技术规范和相关法律标准,确保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性。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十分复杂而多变,就气象条件而言,温度、湿度、大风、雨雪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检测质量。

三、改善建筑检测质置的影响对策

1.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培训

要保证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就要保证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要保证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良好自身素质,就要做好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加强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相关人员自身素质的培训是提高相关检测人员技术水平的关键,我们可以针对建筑检测中涉及到的有关知识进行授课,做一些实战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

2.实行实时实地检测模式

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应付检测单位会编造出一些的合格施工的检测报告,所以建筑工程检测单位必须对被检测的施工单位及时的进行实时实地的检测,建筑工程检测人员必须亲自到被检测的施工地点不定期检测,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施工单位的作假现象,而且可以保证建筑检测的质量。加强施工单位和检测单位对检测质量的重视。

3.加强检测的系统化管理

提高建筑的检测质量,要有全面的检测管理制度,完善值班制度,建立监管平台,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进度的监控监督,提高建筑工程检测质量工作人员的自责任感,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保证施工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使单位能够自觉将质量检测结果报给相关部门,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监测的质量。

4.建立相应的检测考核制度体系

为了保证建筑监测质量,除了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基本素质,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测评制度体系。对涉及到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及时做好的审查,充分掌握工作人员的情况。建立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根据不同的工作态度和结果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类,确保建筑工程检测工作能够高质量、高效运行。要完善建筑工程的检测,提高检测的质量,在保证检测的设备仪器的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必须建立相应的检测考核制度体系实现建筑的监测的高质量完成。

结语:

影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论文 篇5

刘秀芳侯海芸 李晓艳 贾万坤

研究成果

(一)、原因分析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的个别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在家种地没有小学毕业的农民收入高,显得无用,或者与初中生一起加入打工的行列。打工挣的钱比我们这些被称为文化人的教师还多。让人认为文化水平高低在农村没啥区别,于是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使学生无心学习,而一心想弃学赚钱。还有近年来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图片、图书等在社会上的传播,对涉世不深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消极影响,使一些学生因此而无心学习或染上不良习气。中学生时代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形成错误认识。

2、家庭教育方式不对

影响学生的家庭教育因素很多,如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家长本人的观念、意志、行为、家长的教育期望、教养方式、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从家庭因素来看,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 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到侵蚀。

 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 角色,在教育子女上,他们无能力又无恰当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好好学习,认识不清楚,教育不得法,方法简单粗暴,平时放任自流,学期结束时看到学生的成绩单才意识到孩子该管了。

 有的家长不具备教育正确思想,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的规定,孩子学差学好全靠学校,不明确家长的责任; 有的家长因为自己经商致富后腰缠万贯,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流露看不起老师的意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给子女足够的零花钱,用于吃喝玩乐,而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

 有的父母起不到表率的作用,精神生活贫乏,整日无所事事,在家设麻将摊、斗地主桌,影响到子女的理想树立,使学生毫无大志,做一天和尚撞天钟;  有的学生父母关系紧张,常常打架吵嘴,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

 部分家庭生活贫困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学习上缺乏主动进取精神; 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不当,他们起初对子女也抱有较高期望,但缺乏积极有效的教养行为,以后随着子女经常性的学业失败,他们逐渐降低了期望水平,教养行为也进一步消极,从而导致了他们对子女过高的期望与学生现实的学习水平相矛盾。家长一方面抱着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另一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这同样会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3、学校方面的问题

初中阶段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后三年。由于学校教学模式是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很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存在着在以下几种弊端:一是小学升

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使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兴趣各异的学生,在同一天走进同一教室,同看一本书,同进行一个教学进度,同接受一个培养目标,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的明显缺陷是让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二是学生到八年级时,随着年龄和阅历知识的不断增长,其个性越来越强,兴趣逐渐明显。所读的书又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选择不相符,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三是学生到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成绩差异更加明显,但学校的教学模式仍旧不变,中等生和后进生逐渐难以适应。这时学校的培养目标,偏重于是升学指导也越来越明显,中等生和后进生对有限的升学指导可望而不可及,他们觉得似乎受到了学校的冷遇,觉得自己在学校是个多余的人,学校又没有给予相应的引导,缺乏多彩的活动来调整学生的心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及心理需求。

4、教师的素质

[1]、个别教师师德修养差

在教学上往往重视学习优、中等生,而忽视后进生。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抱

着很高的期望,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期望很低。教师的不同期望产生了教师对不同学生在教学、教育态度上的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机会的不均等。后进生上课发言的机会明显少,教师总希望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对其他学生有点不理不睬,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就行。教师对学生的消极期望更加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使他们进一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也难怪有的学生看见某些任课教师心里就不舒服。师生关系的好坏是左右学生学习兴趣举足轻重的因素。学生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一般是学生学习兴趣所在的学科;学生不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一般也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科。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的主动程度,进而对学习成绩产生作用。在调查交谈中,有的同学反映,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主要是批评指责,而对他们的学习困难往往不闻不问;这些学生较少得到正面激励,往往批评多于表扬。久而久之,学生不是变得麻木不仁,逃避退缩,便是产生抵触、对抗等逆反心理,乃至对教师的讲话内容听不进,从而使学习效果更差。不反思自己的行为而把责任全部推给学生,造成师生关系僵化。

[2]、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素质不高

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一是教师不顾

学生是否弄懂,是否真正掌握教材,只顾自己教,往往只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能动的主体。这是教师教学上的形式主义。二是教师低估学生的能力,认为学生的学必须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必须适应学,“抱着学生走”,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多次重复同样的东西,缺乏对学生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三是不少教师教学方式的不足,只授“鱼”不授“渔”,在教学中盲目地、大量地布置作业,以为多练有益,熟能生巧;而学生为完成作业大量挤占休息、娱乐时间,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失去了学习主动性。

5、学生的自身原因

 学习兴趣不浓,缺乏长远动机。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

学习感到乏味,学习被动,对学习任务只是穷于应付,他们感到学习是

一种苦差事,甚至觉得是一种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

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只求初中能毕业,或找个技校、职高

上。缺乏刻苦学习的长远动机。在他们看来爸妈文化低,在家务农,生

活得也不错。

 信心不足,自暴自弃。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

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苦闷、焦躁、头痛,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他们对考试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爸爸妈妈对学习上的问题一窍不通不能辅导只会批评,自己也只能这样。

 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贪图眼前实惠,需要

层次低,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能捞钱就是有能耐,有了钱可以吃得好,穿得好,因此自小就一心想捞大钱。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 意志薄弱,克服困难毅力差。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有过强的依赖

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依赖老师辅导,一旦失去辅导成绩便一落千丈,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二)、对策

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归根到底是为了寻找适当的教育对策。这种教育对策,需要借助于某些教育以外的力量,但主要靠广大教育工作者来实施。因此,我们必须从教育学的角度着眼,把重点放在教育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的研究上。

1、学校方面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对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有效果地进行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如:通过政治课、班团会、演讲比赛、参观等多种手段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竞争还会更加激烈,自己不能依靠父母一辈子,今后的路要靠自己去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今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形势,克服自卑心理,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将更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知识大有用武之地,一定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教师方面

[1]、班级管理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一是突出尊重理念,重视人文关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在班干部选择上实行“自荐演讲与民主选举结合制”和“常务班长与值周班长结合制”,增进了学生搞好班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新一届干部竞选。营造竞争上岗和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管理能力。参与班级事务讨论。班级讨论会为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供机会。学生人人有权就班级生活提出讨论话题,主持讨论,可以在会上畅所欲言,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适当增加班、组干部编制,将班级事务一一“承包”到人,教师、班干部与其他学生平等交流,共同促进班级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处于被尊重的地位。

二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所有学生素质是主体性教育的目标。由于传统教育“只抓两头,忽视中间”,只重视优生的培养、后进生的转化,使得大部分表现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极少受到关注。看到此种不足,我们提出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方针,把班级管理事务合理分工,让学生人人自报优点、特长,自主选择管理角色。同时,班干部也打破了过去“一任几年不换”的情况。管理角色轮流互换,给每个学生提供为同学服务和锻炼多方面能力的机会。

三是加强民主管理,构建和谐集体。要使学生实现由自理到自主、自治的转化,班级管理也必须由扶到放,给学生自主管理创造条件。为此,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放手让学生干部和学生群体组织完成日常班级事务。强化了学生的“主人”意识。设置一日岗位职责。如值日班长、班长助理、纪律督查、卫生检查、好事登记、通知发面、夕会主持等,班主任老师在与不在,各项工作照常进。

[2]、在课堂主渠道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建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性地位不能“给予“,只能靠主体在参与教学过程中自我确立。因此,我们从建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出发,着重研究教师如何遵循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亲历包括感知、理解、探究、发现、记忆、运用等环节在内的认知全过程,将其教学行为的着眼点,放在引起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行为的发展上。

一是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学习中去。课堂上,除了以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的教学氛围为基础外,还要以灵活多变,富有情趣的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创设问题、操作、竞赛、游戏等情境,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教师用设置情境的方法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求知兴趣,学生由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教师由情境引出学习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参与机会,示范或指导参与方法。学生由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欲望外化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还有教师的信任和宣传的榜样作用都能大大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提高。

二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精心安排自学内容,提供充分的参与时间,加以适当引导,使全体学生以高涨和情绪参与到异步、高效的自主学习中。给学生空间就是教师不占有整个课堂,而是给学生动脑筋的余地和实践的时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机会。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心理的主阵地,我们在“放”字上做文章。时间上“放”:教师每节课讲课时间一般为15分钟,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中放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空间上“放”:改变以教师讲述、提问为主的教学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探索未知,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在组织形式上,采用个别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在引导上下功夫,重视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学生在讨论中说错了的,教师不急于批评;学生争论的问题,教师不急于下结论。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操作;时间让学生占用;方法让学生归纳;知识让学生获取;规律让学生发现。这样不仅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更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创造了条件。

三是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主动获取知识,才能当好真正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学法指导,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授之以渔”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开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性。在学生课堂座位的编排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便于学生小组学习。另外,学生的学习空间可以延伸到课外,布置课外一个学习主题。尊重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学生都有其独立的思维方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探索思路,并引导他们比较鉴别最佳思维方式。

四是成就自主学习的体验

改进课堂教学结构,鼓励学生质疑,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而不是由老师牵着走。教师力求精讲精练,使学生能有时间、有精力去“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学习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用不同层次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搞统一要求,体现差异性,注重激励性。如在作业价中,有基础题,有拔高题,分层要求,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各层次的学生起到了定位、导向、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进步设立了台阶。又如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进行尝试,使他们的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共同发挥作用,调动其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进步要及时表扬,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不断激励学生进步。

五是构建利于自主学习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决定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到情感需要,由对教师的信赖转化为对学习的自主。在教师民主的领导下,学生较喜欢学习,自主性强。在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允许学生在思想、情感、行为上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允许他们有独立的活动时空,建立了以人为本的良好师生关系。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学生。老师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同他们谈心,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有信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当然,对他们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严格的要求他们,没有严,也就没有教育。对他们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要求严,使他们明白严要求的目的是让他们进步,成长得更好;有“方”要讲究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因为他们在性格、习惯、经历、环境、气质上有所不同,差异大,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亲近。

3、认真做家庭工作

影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论文 篇6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综合报告择要

徐 铭,柏 林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 212003)

摘要: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受择业观念、教育教学工作、就业指导和用人单位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在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加强就业指导,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以及形成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合力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8148-(2006)03-0005-04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不容乐观。尽管从统计数据看,就业率似乎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是,且不说前一时期媒体对该统计数据真实性的争论,其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应聘技能缺乏应该说是不争的事实。这里固然有高校连年扩招带来的毕业生基数增加、造成“洪峰”的因素,也有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导致区域性差异和岗位不足的影响;但就学校层面来看,这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实际适应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以及所学专业不对口、自身择业观念错位等等因素,同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就能力提升提出对策,十分必要。

一、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影响因素分析

(一)毕业生择业观念新情况的影响。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择业观念较前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是犹豫不决型。主要表现为患得患失、把握不定,既想自己掌握择业决定权,想“自主”地干自己想干的事;同时又太理想化,择业时犹豫不决,高不成低不就,导致良机错失。二是盲目高攀型。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好高骛远,以“天之骄子”自居,挑剔用人单位的待遇、福利等问题,将“工作稳定”、“坐科室”作为择业的首选因素;有的因为不愿到乡镇、个体和私营企业去,甚至“有业不就”。三是仓促上阵型。表现为毕业前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就业目标不明确。在求职过程中对行业知识、企业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工作,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心中一片茫然,遇到挫折则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四是消极等待型。随着现代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选择了在继续深造(理想)和寻找工作(现实)之间,来回摆动的生活状态,做起了“袋鼠族”。这些现象的存在,成为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的主观因素。

(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缺陷的影响。据调查发现,凡是与企业结合紧密的学校,学生就业情况就好。其成功的“法宝”,不外乎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等。而有些学校,由于没有解决好高职的定位问题,专业设置没有充分调研论证,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脱节,难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其学生就业就往往不够理想。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

真正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按照规范,哪些岗位应该由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去干?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学校并不很清楚,自然就会形成供需不适、来去不畅,影响学生就业能力提高,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此外,不少高职高专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教学设施比较差,实验实训条件严重缺失,再加上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不合理,办学特色不明显,教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综合能力不强。这样的毕业生要想高质量就业,确实不易。

(三)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不到位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弱化,往往与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不到位有直接关系。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就业与创业指导的师资数量不足、水平不高,根本谈不上专业化。在许多学校,就业指导教师主要是由学生政工干部、班主任等兼职,他们大都没有受过专门的就业指导训练,全靠临阵磨枪、现买现卖。二是课程建设不到位,课时严重不足。就业指导课没有教学大纲,未能形成规范与体系。不少学校仅在毕业班开设少量讲座,讲一些大概要求和常规工作程序,很难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指导。三是就业指导没有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由于教师、课时的紧缺,在就业指导上往往偏重于突击性、强化性指导,影响了指导效果。因此,毕业生初涉求职市场,就带着择业经验不足,择业目的不明,择业方向不稳定等一系列毛病,加上各种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就业能力不高也就不奇怪了。

(四)社会客观需要与用人单位观念差异的影响。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现象,有的企业用人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有的企业一味追求毕业生的以往工作经历,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这里,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学生虽然通过努力获得了就业机会,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基础职业素质,难以适应职场要求,致使许多用人单位心存顾虑;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有了经验就跳槽,与用人单位形成了冲突,这样既加大了企业的培训费用,也由于人员的高流动率打乱了企业的人事计划,致使企业无法原谅,为此有的企业招聘便刻意回避或明确表示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使得毕业生由于能力失当而更难就业。据调查,大学生初次就业跳槽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而其中专科类毕业生相对更甚。这些情况的存在,无疑也在客观上影响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提升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前提。

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才,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根本保证。学生就业能力强不强,关键是看他的综合素质高不高。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其学生来源、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名牌效应等等,当然不能与本科院校相比,学生也不能与其他高校毕业生比学历、学位,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无论是面宽还是纵深也都无法相比。那么高职高专学生究竟能比什么?我们觉得可以比敬业精神、比工作态度、比吃苦精神、比动手能力,这是高职高专的优势。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特殊的竞争能力。定位不科学、不准确,找不准市场的切入点,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自己的特色,是造成学生就业能力不高、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必须把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放在第一位,要着眼学校、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同时,注重特色立校、特色育才。一是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灵活务实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需要为依据,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纠正只注重现有师资,忽视市场需要的倾向。同时,要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对连续3年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专业应中断或停止安排招生计划,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应予调整。要把重点放在专业建设上,转变过去那种把专业理解为固定化课程、规格统一、批量培养的观念,强化其作为课程组合或课程模块的概念,更多地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适性、灵活性、务实性等特点。二是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倡导“订单式”培养,大力推进弹性学制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和方式,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式”对口培养,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要根据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适时修改教学计划,恰当安排教学、实习实训等活动,促进学校与企业和用人单位形成合作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此外,学校还应根据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以实际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标准,积极推行弹性学制,实行多种学制并举的教学管理制度。三是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改革教学。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要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强调以能力为本,以应用为目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通。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意及时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相关内容。四是大力推行高职高专毕业生“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要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就业所需要的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要在学生毕业前采取紧急措施及时调整、补充相关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应急准备,促进学生就业。要培养学生的广适性能力,积极尝试开设“第二专业”、“辅修专业”或系列实用课程、考证课程等方式,鼓励学生选择相关职业领域或职业资格证书等课程组合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要主动与劳动、人事部门联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二)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措施。一是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适应社会。学生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己是大势所趋。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形势的变化,转变观念,接受“自主择业”的挑战。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就业指导工作,灵活务实的就业指导方式,积极建立融“早”(时间)、“实”(内容)、“新”(观念)要求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诚信敬业、沟通能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进行教育,使他们及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增强求职的竞争能力和实际效果。二是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准确定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同普通老百姓找工作一样,不存在照顾、包统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准确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正

确对待高职高专学生就是要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的客观现实,根据所处的择业环境,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进行切合实际的选择,从一些基础的工作做起,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特别是要把眼光放到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乡镇企业、社区。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它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市场。三是引导学生勇于竞争,自主择业。要让学生懂得,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唯有通过双方的选择,优胜劣汰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养成风险、自信、自主、进取的良好意识,消除惰性心理和自我封闭、害怕风险等不良心态,克服依赖心理,掌握择业主动权,敢于和善于推销自己。四是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正视挫折。由于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关键阶段,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竞争中,遇到干扰和障碍,碰到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及容易产生急躁心理和心态失衡。因此,在平时就应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求职心态,确立“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观念,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五是引导学生迎接挑战,积极创业。当前,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重要的就业方式。大力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和人格,使学生树立创业观念,掌握创业理论,学到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才能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高质量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化建设,以有序、高效为目标,构建就业工作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保证措施。为此,要健全和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是加强就业工作的关键。要保证机构到位,建立健全校、系两级工作就业工作班子,加大管理和指挥力度,提升就业工作的协调能力,形成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良好运行机制。同时要保证人员、工作经费到位。二是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就业指导的内容要求,实行全程性指导。同时要重视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明确就业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加强培训、考核,逐步实现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还要加强就业指导教材建设,认真编制适合高职高专就业指导实际的就业指导教学大纲和就业指导教材。三是建立多维立体的就业工作信息机制。学校要与生源地人才市场、与本校毕业生就业热点区建立长期、稳固的信息联系渠道;及时双向发布就业需求信息;同时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加强学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基地的对接。四是建立就业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将就业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津贴发放、工作评优、职务职称晋升挂钩。定期公布毕业生就业率,评比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四)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形成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合力,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一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根本上坚定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增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倡导诚实守信。要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为他们的素质拓展提供服务,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学生个人气质、能力、品格等各种要素的训练,提高人文素养。二是加强就业心理素质教育。高职高专学生的求职心态正确与否决定着他们的就业机遇,就业心理素质对学生能否被录用和录用后的工作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依赖、焦虑、自卑、自傲和攀比等心理问题,学校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自信、耐挫等心理素质,将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相互融合,为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打下基础。为此,首先要加强全程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为高职生求职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准备。要尽早地、系统地进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尽早树立良好就业心态、完美就业心理素质。及时辅导毕业生应聘、面试的心理技巧,提高其应聘和面试的成功率。其次要以人才质量作为提高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根本。实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的人本化,帮助其正确进行自我认识与评价(对所在学校、所学专业和自我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正确定位,进行自我设计,增加从容就业、竞争成功的机率,形成稳定良好的就业心理。三是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社团是带动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它在配合学校实施能力本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要体现团组织在帮助大学生成才工作中的综合效益和完整价值,以培养优秀大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从而带动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大学生群体茁壮成长。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要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勤工助学活动为重点,深化学生课外活动,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发展,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需要,完善知识、技能结构。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面向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克服困难、公关技巧等能力,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参考文献:

[1]柏林.共青团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的作为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2]戴光辉.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运行机制探索 [J].镇江高专学报,2005,(3):

[3]蓝艳..加强高职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提升就业能力.[J].镇江高专学报,2005,(4):

[4]吴建强.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03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导性项目(项目批准号: 03SJD840002)作者简介:徐铭(1959-),男,江苏江阴人,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研究。柏林(1968-),男,江苏盱眙人,讲师)

影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论文 篇7

1 影响土木建筑工程的主要因素分析

1.1 人力要素

人力要素是土建项目实施建设全程阶段的人、机、料三要素控制的重点, 项目建设下一切组织形态的作业行为和管理手段都脱离不开人力要素。同样, 土建工程中参建的主体人基本涵括在内, 都是以决策者、设计者、管理者和操作者作为项目实施建设的人力要素载体。因此, 人的素质决定了项目的整体建造水平, 且有关组织活动贯彻、执行都是依托于人力要素开展。从客观意义上看, 人的素质层面包含土建各类工种作业下的业务技能、人员固有的职业道德和人员的责任意识、自主控制观念。基于此, 需要对土建工程人力要素控制有失的地方进行重点强化。由于每个工程人力基础管理存在差异, 所以控制的要点也不尽相同, 但主要影响人力的因素都包括人员观念散漫、责任意识不足、安全生产观欠缺和积极性匮乏等。充分发挥人力要素组织管理的优势, 以实现扬长避短和自我的查错纠弊, 保证各道工序和工种作业的在建质量。

1.2 材料要素

由于土建工程下的各道作业项目种类较多, 施工承揽单位所用的供应物资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施工建材。但土建工程的材料则包括半成品构件和成品建材, 即对于土木工程惯用到的混凝土原料 (细砂石、外加剂、粉煤灰、石灰浆等) 、钢筋、PC管、合金门窗和布线材料等, 都要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口, 避免因质检不符合标准、材料验收不规范而导致工艺构件质量劣质;否则, 由于工艺材料质量引发的损失, 任何一方参建单位都承担不起, 还会严重影响工期进度。

1.3 机具设备要素

土建工程一旦经过投资立项, 必然会在财务报表中确认有关物资建材的整体资源消耗和配置内容。其中, 机具设备是除人力要素和作业原料以外的重点控制要素。因此, 在租赁机具和设施投入使用环节, 有关权属的专项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设备支配情况, 并对设备进行养护。除此之外, 设备的供应要配套技术工艺, 否则会造成过多的设备闲置;其他工种作业用到的设备不合理, 也会对工序在建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1.4 工艺及环境要素

土建项目全程建设阶段的全生命周期内包括一系列技术材料的原始凭证, 而这些凭证则是依托于项目决策和勘察设计阶段设计的组织施工图文件逐步衍化而来的技术资料, 比如开竣工报告、技术交底文件和安全生产手册等原始材料, 都是结合技术工艺按照不同时期要求所确立的。因此, 土建项目工艺要素控制依托于各项技术凭证, 比如作为控制质量的主要依据的组织管理行为的规章制度, 包括各道工序的工艺流程、检测手段和组织施工方案等。如果不能切实保障工艺要素控制质量, 必然会影响质量建设, 加剧工程投入的返修成本, 从而给各参建单位造成损失。此外, 环境要素的不可抗力不可避免, 对水文、地质、气象要素, 则需要依托项目周期进度进行周全部署, 认真评估不利的环境因素, 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2 主要项目质量管理途径研究

2.1 测量工程

测量作业管理控制重点需要注重精密仪器的合理使用, 即凭借各项测量控制影响因素, 利用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下的管理软件提供的项目测量方案, 重点控制测量标桩、基本建造物的定位线和高程指标, 包括临时水点的布设等, 并对这些控制重点予以定期复核, 同时测量所用的周密设施、仪器要专人专用, 强化仪器设施管理。

2.2 钢筋工程

2.2.1 钢筋原材料管理

进场材料应能提供资质凭证, 对复验进行重点审核, 以确保钢筋规格和数量等指标参数合理, 符合控制标准和要求。在选购方面, 应货比三家, 选择资质供应商;同时, 在现场领用标准控制上, 宜需定额控制, 避免资源铺张浪费;对使用结构位置, 要客观分析钢筋建材是否与技术工艺配套。

2.2.2 钢筋加工

钢筋建材加工前, 应重点检查其表面是否有损伤, 查看其是否存在油渍、锈蚀和强度是否可靠, 待一切检查合格, 才能进入加工环节。在加工绑扎工序时, 按照准备工作的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以实现对焊接工艺、保护层垫块、预埋、弯钩角度和绑扎顺序等控制要素的全面控制。

2.3 模板工程

对于模板工程, 应结合模板设计参数计算, 制订具体的质量控制方案, 比如, 模板管理的验收要点应极力控制阴阳角结点处、楼层单元间过渡地段和电梯井筒等的特殊部位处。此外, 还要重点管理接缝工艺处理, 即组织验收、重点检查其结构是否变形、跑位和胀模, 检查是否存在漏浆等;墙柱模板要控制其背楞的刚度指标是否合理, 尤其是上、下口处;门窗孔的间距应避免过大, 以防造成跑浆、胀模等现象。

2.4 混凝土工程

2.4.1 振捣

砼骨料振捣环节应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 保持均匀振捣, 使砼振捣面呈现浮浆状态而不再沉降, 有效控制因过振而引起离析的现象。

2.4.2 分层浇筑

按照指定作业技术交底规范要求进行分层作业。例如, 50 cm进行一段分层, 测杆要每50 cm标注一道蓝标线, 待其直立垂直状态时, 对外露测杆长度予以厚度检查。同时, 为了确保每层浇筑的厚度符合标准, 可以计算各柱间的砼分层使用量, 并配以灰斗作为测量使用量的辅助机具。

3 结束语

土木建设工程工种作业分类较多, 除主要技术工程工序作业以外, 还包含其他作业项目内容。但不论作业项的控制要点如何繁多, 都需要承揽单位按照工艺控制规范和组织施工图要求进行质量作业, 以有效控制各类影响要素造成的干扰, 避免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使项目在投产时期的营运价值得以保障, 以实现土木工程投产后的多元化使用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尧.关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思考[J].企业导报, 2011 (10) .

[2]韦喜梅.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现代物业 (上旬刊) , 2011 (09) .

影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论文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问题;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引言

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由于受到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形势的影响,建筑行业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如果外界因素减少之后,建筑行业要想保持稳定、持久的发展,就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从而减少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1、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就是:从项目建立之后,就需要经过整体的规划、工程造价、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等相应的管理。从而达到“低成本、高质量”的目标。但是,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管理制度不够深入。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来说,国内建筑方面的专家以及学者们共同研究了很多的管理措施。中央关于建筑行业也加大了管理,并且还出台了很多的相关规定。但是,当这些管理措施真正运用到建筑单位之后,很多就会变成“一纸空文”。这些东西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从而使得这些管理制度难以深入,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这就成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一个主要问题。

1.2管理体制不太健全。拥有功能齐全的项目机构以及管理部门就可以称为一种比较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但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体制并不是很健全。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实施了削减工程管理的部门、节省人员的开支、减少工作人员的数量等等措施,从而使得管理部门人员残缺,出现了工作上的困难。

2、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表面上看,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的很迅速,但是,相关专业人士通过研究数据以及资料报告后,发现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现象。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主观的因素。主观因素影响着所有事物的进步以及发展。新事物的发展受到抑制主要是由于人在主观意识当中就开始排斥它们。比如说,对于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发展不太迅速,现状不太乐观,前景也不是很好,主要原因就是从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在主观意识当中就开始排斥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我国很多建筑管理人员都比较认同传统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理念。他们认为,既然传统的管理方法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就没必要去进行修改与完善。既然建筑工程人员在主观上都不支持管理任务具体化、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明确管理的责任等工作,那么我国的建筑行业管理水平比较低下也就不难理解了。

2.2客观的因素。除了建筑工程管理部门的自身因素以外,由相关部门以及机构所造成的影响就形成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主要就是政府关于建筑行业的管理力度不够,往往会忽略企业的良性发展,从而使得社会不太重视建筑行业的管理。帮助建筑工程部门加强管理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但是因为各个方面的影响,政府部门很难落实他们的职责,有时为了达到短期的目标,就会违反企业的相关制度,不能够形成适合行业长期发展的建筑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就成了一种门面。另外,我国工程的监理体质起步较晚,监理单位发展也比较慢,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受到了影响。相关的管理协会以及部门的工作不到位,使得监管引导成为一种表面的现象。

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管理的第三方就是监理公司,它能够独立地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审核,能够有效地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进步。但是,很多的监理单位不被施工单位所认可,从而就失去了监理的意义。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都是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容易解决。

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应措施

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我们要不断创新,坚持与时俱进的准则,寻找出科学、有效的管理路线,从而推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进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3.1建立新型的建筑管理体系。现今,对于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因为国内的管理经验以及管理理论比较缺乏,从而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很落后。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专业性很强,需要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以及建筑专家们一起研究决定。要想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不但要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论以及他们的管理经验,还要加强对各方面的了解,更好地利用各方面的资料,从而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建筑发展的管理措施。只有保障了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完整,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才能保证我国的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3.2创立新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就是管理的理念。管理理念还能够影响建筑工程的正常实施。但是,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内容比较多,元素多元化,没能够正确地分析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从而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进步与发展。要想建立新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就要针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改革,不断地填充新的管理思想以及元素,彻底实现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并且,在创新新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时候,要明白发展的方向与速度。创新发展的方向很是重要,不能够片面的追求新的观点、新的理论以及新的思想,应该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建立适合中国发展的管理理念。而对于发展的速度,也不能够太快,要适中,不可以冒然前进,也不可以停滞不前。

3.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基础就是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若要健全管理制度,就要优化管理机构以及部门的配置项目,建立功能齐全的设备。并且还要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地分配人员,满足建筑工程管理的各项需求。此外,还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落实项目的管理制度。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是否能够准确地落实,决定着管理的成败。因此,管理部门要完善分配制度、监理机制、市场机制以及用人的机制,从而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进步,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工程完善的一个前提。因此,我们应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制订一些相关的管理措施,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技术经济和理性。同时,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认识还不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系统、深入的探讨研究,并加强对于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创新,以确保建筑行业持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倪乐尘.影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若干因素探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9):202.

[2]李龙飞.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筑,2013,(10):115.

[3]郑炜.浅析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及相应对策[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3,(8):194-195.

[4]郑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及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3,(32):84.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分析11 篇9

摘要:我们始终把建筑工程质量摆在首要位置。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只有提高建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所有参与单位齐抓共管才能创造出优良工程。使建筑业步入良性循环,最终建筑工程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地质勘探的精准程度、详细程度、准确程度

由于勘察手段不合理或取样间距过大,对持力层的起伏未查清,提供给设计单位的地质勘探资料存有问题,容易导致设计单位计算偏差,地基基础设计与实际不符。因而要求,地质勘探单位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要精准、详细、准确,基础设计准确,保证基础施工质量设计内容得全面性、准确性

目前国内建筑设计单位众多,人员素质差别较大。作为结构设计,在整个工程设计中相当重要,有些设计单位的领导对结构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未有充分的认识,在设计过程中常常一味卡、压,使结构设计不能成为相对合理的成果。再如,一份某设计院出的结构设计施工图,内容没有连贯性,就连柱的编号,每层分别独立编号,编号互相看不出来上下之间的关系,配筋是用PKPM系列软件生成,没任何人为调整,把生成的结果当作施工图。更有甚者,直接从其他图纸照搬照抄,轴号、工程名称都未改变,尤其是节点详图,更是不符。所以提高设计标准,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第一部。有一个认真、准确、优良的设计才能建出一个优良的工程。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为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控制包括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个方面。因此,对这五个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3.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时施工过程的主题,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基础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的综合观念。在这点中往往有些施工员迫于甲方、监理的进度压力下忽视质量。造成质量的终身隐患。其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能力强;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在这点上也是尤为重要,现在由于劳动力的缺乏,造成一些操作者的以次冲好,粗枝烂叶,未经过系统的学习拿来就干,边干边学,给下一步的技术、质量检查带来很大的压力。

3.2 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办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

(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

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

(2)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3)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

(4)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5)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

(6)搞好材料的实验、检查工作

据统计资料,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总投资的70%或更多,正因为这样,一些承包商在拿到工程后。为谋取更多利益,不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或因采购人员素质低下,对其原材料的质量不进行有效控制,放任自流,从中收取回扣和好处费。还有的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无法杜绝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及原材料进入工程施工中,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3.3方法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3.4机械设备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功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3.5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

此外,冬雨期、炎热季节、风季施工时,还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尤其是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拟定季节性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等的危害。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实行文明施工。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中,我们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量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市场,赢得市场,谋求更大发展和利益。建设单位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建成后的运用。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影响建设、施工单位的信誉、效益。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是参建各方工作的重点,也是参建各方的共同职责。作为建设单位,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始终把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重点,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检查,协调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关系,通过控制项目规划、设计质量、招标投标、审定重大技术方案、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在现在的工程中往往存在一味压缩合理工期,压缩合理工程造价,造成最终的质量缺陷。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我国全面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后,工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工程建设市场逐步规范,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监理工作已渗透到工程建设中的各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控制工程质量,促进监理制度的逐步完善,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投资,监理工程师应协调与参建各方的质量管理人员一道,共同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处理好进度、投资与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注重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时进行竣工验收,使工程早日投入使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为保证监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监理单位更应加强人员素质培训,不能因为承揽工程而降低报价,在施工中投入监理人员少,不能满足施工监理工作的要求。对施工工程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对材料等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设备,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监理工程师应对材料的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合格。督促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明确工程所用材料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要求,对水泥、钢筋等材料,除有出厂证明、技术性能资料外,还要进行材料抽样式样,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建设。对工程所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层层把关,确保每道工序所用材料的质量。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监理作为公证、公平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进行监理,协助施工单位做好工程项目部划分,经质量监督机构批准后严格执行。熟悉图纸,实行旁站监理,了解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及时记录发现的问题与处理结果,及时提醒施工单位采取质量措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抽检,对隐蔽工程和工程的关键部位严格控制,做到专检、抽检,对隐蔽工程和工程的关键部位严格控制,做到专检、抽检、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5.3严把工程验收关

工程验收是控制单位、分部、单位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是质量控制的后期工作,是考核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严把工程验收关,对抽检不合格的单元工程,不进行验收,待返工合格后进行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及时组织分部、单位工程验收,参与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最终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工程竣工验收奠定基础。

结束语

上一篇:县委党务公开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行政秘书试用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