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权力和义务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的权力和义务(精选8篇)

教师的权力和义务 篇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作用也愈加显著,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护教师应有的权利和监督教师应尽的责任,我国于1933年10月31号颁布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的法律《教师法》该法律对教师的性质与任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可见,教师在执教当中,享有特殊权利,也有履行的义务。

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享有由《教师法》规定的权利,是国家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为或不可为的许可和保障。教师的权利与教师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所享有的民事权利、政治权利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师享有权利有如下几个:

(一)教师享有教育教学权。此权利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权利。

(二)教师享有科学研究权。此权利是指教师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三)教师享有指导评价权,此权利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这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

(四)教师享有获得报酬待遇权。此权利是指教师“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五)教师享有参与学校管理权。此权利是指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主管理”的权利。

(六)教师享有培训进修权。此权利是指教师“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权利。这是教师享有的接受继续教育、不断获得充实和发展的权利。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照《教师法》及其他的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不得做出的一定行为。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有如下几点:

(一)教师应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是指教师应自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

(二)教师应该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指教师应该履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

(三)教师应该依法教育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是指教师机应当履行“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教育及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的义务。

(四)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指教师履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五)教师应该制止侵害学生的行为,保护学生健康发展。指教师应该履行“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六)教师应该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指教师应该履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当然,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此,作为教师,既是权利的享受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权利应正确地行使,义务须自觉的履行。以上就是新时期教育教师应有的权利与应尽的责任。

教师的权力和义务 篇2

歌唱教学是义务教育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 (比重从低年级50%以上到高年级30%以上) , 是一切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 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音乐教师在课堂内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 使每个学生产生浓厚的歌唱兴趣。对教唱的歌曲, 教师要通过范唱、范奏、分析等过程, 充分介绍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 有步骤地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联想、理解, 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唱、练唱、表演, 充分调动学生歌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尽快熟唱。要在歌唱教学中训练学生唱歌的胆识和技巧, 做到人人都能大胆开口歌唱, 甚至独唱。技能训练包括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 做到姿势正确、自然、美观, 声音流畅、结实、圆润, 提高歌唱的表现力。还要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通过歌唱教学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能感情真切、声情并茂地演唱。

歌唱教学的内容主要来自教材, 但教师也应寻找和积累教材外的教学资源, 如把那些有优秀传统或时代感、合乎学生心理特征的歌曲, 校歌或其它校园歌曲作为教材。歌唱教学不能变成单纯教唱一首歌曲的课, 应将唱歌技巧、音乐知识和识谱能力、审美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 并贯穿在整个歌唱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唱歌, 唱会、熟记了歌曲, 形成良好的歌唱爱好和习惯, 自然, 歌声就能陪伴学生的一生。

2 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音乐教师要摒弃只教唱歌, 不教音乐知识、能力的做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各学段教学要求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训练音乐技能。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有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 但是比较抽象, 学生难以理解也易于遗忘。教师要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安排教学内容, 掌握相应的深浅度, 循序渐进, 有所取舍, 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先感知、后理性, 先分散、后集中, 理论联系实际, 精讲多练。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与具体的音乐曲谱相结合, 与唱歌、音乐欣赏、视听练耳等内容相结合进行教学, 将知识与学生听觉表象联系起来, 经常反复学习, 使学生掌握知识, 并把知识系统化。

音乐技能训练主要是视唱练耳的训练, 在教学中应与乐理基本知识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独立识谱等能力, 使学生获得音乐表现手段、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从而更好地学习音乐, 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技能的培训不仅在课堂上, 也要在音乐实践中进行。除了训练歌唱的技能外, 音乐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学习器乐演奏、歌舞表演、节目创编, 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

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就能更快地学唱新歌, 甚至能自学新歌, 这样能长久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 感受音乐的情趣, 从而终身学习音乐、感受音乐。

3 组织音乐课外活动, 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组织指导好课外音乐活动, 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音乐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教育, 还要教育学生关心并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社会音乐活动, 巩固课内音乐教学, 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和合作精神, 陶冶思想情操。

课外音乐活动形式很多, 一是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唱歌, 形成浓郁的唱歌氛围, 让校园经 (下转第92页) (上接第77页) 常飞扬欢乐的歌声;二是利用课余时间办好学校广播室, 把广播室作为音乐教育的资源, 配合音乐教学, 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 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三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演唱、演奏、跳舞、音乐讲座, 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发展学生的音乐技能;四是定期组织歌唱比赛、音乐会、文艺演出, 展示学生音乐技能和创造能力, 促进音乐教育;五是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家庭和社会音乐活动, 延伸、巩固学校教育成果。

课外音乐活动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和活动形式, 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 以利于发现人才, 发展技能, 培养骨干。

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不仅活跃了校园的文化生活, 而且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利用音乐陶冶情操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学要突出以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 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兴趣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 享受音乐, 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有魅力, 在不同阶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征, 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启发引导学生喜欢音乐, 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通过教唱歌曲、音乐欣赏、音乐故事、文艺表演、课外活动等教学活动, 用歌声、琴声、语言、动作, 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学生知道音乐作为一种人文素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就能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在艺术的氛围中激起情感的共鸣, 获得审美的愉悦, 开发音乐潜能。

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文科学, 在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师要按“新课标”要求, 选取一些具有时代感、合乎学生心理特征的歌曲、乐曲和表演, 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用音乐艺术愉悦身心, 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 启迪智慧, 情智互补, 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非常密切, 音乐中有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自然、思想品德等知识。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 应适时、适度、有机地介绍相关学科的知识,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提高学习兴趣、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又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相得益彰。

正面管教教室的教师领导力和权力 篇3

——甘地

一、专题简介

权力这个词,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味。史蒂夫·格兰和简·尼尔森将权力诠释为影响力。了解自己的影响力,是孩子们成功应对未来生活所必备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和技能之一。作为老师,我们曾经所接受的训练和思维习惯,可能令我们相信:我们的工作是要全权控制教室里所发生的一切。而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对权利的需求和老师习以为常地对权力的控制,使得教室里的挑战和矛盾不断地产生。

为此,本文接下来希望探讨一些方法,来帮助老师与学生们找到如何通过正向地使用权力和分享权力,并令老师们了解:分享权力是达致相互尊重与合作的班级文化的一个基本准则。当独自管理班级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感到孤单和气馁;而当与学生们共同承担班级管理的任务时,我们不但会发现自己不必一个人干所有的事情,而且还发现,其实学生们是非常愿意帮助我们的。创造尊重、合作的班级文化,可以使学生们在其中共同学习、彼此关心。这些都是分享权力的成果。在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中,我们探讨了教室领导者的愿景与思维方式。那么,在教室里建立尊重与合作的教室文化,就是在帮助学校和班主任实现长期教学目标的具体愿景。这就是本专题需要探讨的内容。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基于华北一所高中的真实案例,了解所呈现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向愿景迈进可以尝试实施的方法。

二、华北某公立高中学校的教师访谈

在阅读了发表于《中小学德育》杂志上有关教室领导力的系列文章之后,一位来自华北某公立高中负责学校班主任培训与学生德育的教研室负责人与我们建立了联系。她希望运用教室领导力辅导项目来提升学校总体教学文化环境和班主任素质这一目标和想法。她向我们了解了如何培训核心教师团队,以使老师们能够有效地管理好教学,并帮助学生们在学业和品格成长中都获得造就。期望通过教室领导力辅导项目,帮助学校营造出一种积极而高效的教与学的环境,并通过加强学科学习和有效开展教室领导力项目,来配合达到帮助孩子们掌握应对大学以及未来的生活技能和品格。

下表是经过反复的沟通和启发,他们为达成以上总体目标所做出的三步走的愿景和计划:

三、挑战与问题

在与访谈学校负责老师明确了以上的教室领导力变革愿景和分阶段的目标和计划之后,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到老师和学生们可能遇到如下困难与挑战?

1.对于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或放纵或惩罚的教育)的长期影响,学生们普遍缺乏自我认知能力、辨别能力和自主能力。他们难以适应老师与他们分享权力和确立行使自主权力时的边界。

2.对于教师:因为面临着对失去权威的恐惧,也因为对学生为什么会有各种不良行为和表现的不了解与不接纳,而且作为独生子女的第一代,他们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正在学习的大孩子:学习突破自我、学习了解与接纳学生、学习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这使得他们本身就需要更多的教育训练来帮助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使他们在成为学生榜样的同时,能够扮演好教室领导者这个角色。

3.对于学校:面对超过60人的超大班级,老师很容易忽略成绩一般的学生。相比与学生分享权力并建设相互尊重与合作的学习环境,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更容易陷入使用传统的或者放纵或者惩罚的方法来迅速有效地控制局面和学生。这给学生、班级和学校带来了长期不良的影响。因此,尽管学校与班级制定了许多的管理和指导策略,老师们还是很难形成可操作、能坚持并不断完善的日程计划和评估体系。

因此,总体来说,学校、老师和家长们,在共同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上,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沟通,并需对建立相互尊重与合作的教室文化的长期计划,达成尊重与合作的共识。

四、在教室里分享权力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的思考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是一个要求教室领导者转换思维,从自上向下的教室管理方法(掌控和被掌控),转换到基于相互尊重的横向管理方法(给予权力)的教育体系。还记得在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中,我们讨论了对于领导者來说,设定一个清晰的愿景目标,将对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校来说,通过教室领导力项目所建立的教室和学校文化,将会包括诸如: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个体责任感、富有资源和相互合作等内容。拥有这样愿景的老师们,会自然而小步地前进,学习与学生们分享权力。而学生们将逐渐学习有能力实践自己的权力并做出自主而合作的决定;也学习如何帮助小组同学完成工作,并一起找到解决教室里问题的实际方法。开始时,有些老师可能会对此感到不舒服。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好像是被强迫交出自己作为老师所拥有的权力。实际上,老师们在教室里的权威地位并未发生改变,他们在与学生们进行权利分享的同学,也有机会能够训练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权利。当我们不给学生任何权力的时候,孩子们通常就会试图向我们证明:我们控制不了他们。我们的确是不能强迫他们干他们不想干的任何事情。没有一点权力的孩子,通常会抵制或挑战我们的任何请求;或者公开地、背地里偷偷摸摸地试图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现在让我们来假想一下,一位校长要求一位缺乏经验的老师,要确保班上30名一年级的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表现良好。即:学生在走廊上,在学校集会时,孩子们都能保持安静、队列整齐、尊重他人、举止得体。其实,这种要求对老师来说,会是一个很痛苦的期望。因为要保证这些小孩子们能够持续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现在再来想像一下:同样是这位老师,她会向班上的孩子们寻求帮助。她通过提出启发式的问题,促使孩子们贡献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的心。比如:在走廊里走路的时候,怎样的行为令人感到自尊和尊重?或者在学校的会议上,怎样的表现会帮助会议顺利进行?在教室里学习新知识,读书、写字或者学习数学、科学的时候,如何才能轻松而有趣地学到新知识并交到新朋友?这位老师还表示:她知道她的学生们很能干,他们有好的点子可以分享,并且班级真的很需要他们这样的贡献。老师通过简单地提出这些问题、倾听孩子们的主意,从而分享了权力。孩子们能帮助老师制定一个关于在各种预想的场合如何表现才能作出贡献的计划。当有人犯错了,老师可以提醒孩子们提出他们的想法,请他们自己监督自己的行为。例如:我们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做得怎么样?下次要注意点什么?因为老师分享了她的权力,同时也共同分担了孩子行为表现这一责任,她的孩子们将从中学到真实生活的技能,如自我约束、自我进步等。由此,老师的压力程度也就有所减轻了。

不管是知识还是技能,孩子们更多地是从自己个人的体验和实践中学习的。设想一下,在现实生活这一真实的课堂上,允许孩子们有思考他们自己的行为并做出选择、制定计划的能力,允许孩子自己去体验执行该计划或没有完全执行该计划所带来的后果,并从错误中受益、学习。当孩子们了解到自己有机会为班级的工作承担责任、贡献力量时,他们能从中获得什么知识和技能呢?如果成年人从来都不愿意逐步地与孩子们分享权力,并欣赏他们所具有的能力,年轻人又如何获有类似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可贵品质呢?

五、在教室里分享权利的方法例举

正面管教是以理念和原则为基础,不是以技巧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在前面几期的系列文章当中,我们讨论过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发展学生以及自己的优势,从而可以与学生分担班级事务,给学生从实践中获得学习的机会。这次,我们也会通过一个新的视角——权力分享这一视角,再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与学生分享权力,可以使老师们突破自己“无论什么事我都得自己完成,这样才够敬业,才能更好地服务我的学生”这样的局限性思维和信念,帮助自己发生变革、并使工作向前推进。正如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克服身心疲惫与局限性信念”中所讨论的那样。每一次在我们引入一个变革型领导力专题之前,我们都会探讨一下该专题与我们之前已经探讨过的概念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

尽管有无数的方法可以在教室里实践权力分享,但我们这儿先看一下能够立刻派上用场的这五种具体的方法。

1.通过 “什么” “如何”之类的问题询问,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并以此来与孩子们分享权力与责任。

我们能做点什么,以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效、更有意思呢?

我们在走廊里要怎样做,才能不打扰到其他教室正在学习的同学呢?

我们在操场上能做些什么,以保证我们的安全呢?

2.与孩子达成协议是他们接下来的行为基础。同时,也使孩子们体会到“承诺”的意味。通过这样做,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将权力交给了他们共同制定的协议。当需要对行为做出调整的时候,协议就给出了准则。因为孩子们在制定协议的过程中,行使了他们自己的权力,他们也更有可能去遵循协议。

比如,当与孩子一起制定协议时,我们建议将协议贴在教室的墙或者窗户上。当协议没有被执行时,老师可以停下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课程,询问学生:对于他们自己所建议的协议,他们是如何行动的?允许学生们回顾他们自己的表现,觉察自己的行为与所建议的协议之间是否一致。通过不责备、不羞辱、不惩罚的方式提醒学生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本身就是在示范如何将权力教给共同制定的协议。

3.使用有限选择来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当我们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何时去做的时候,孩子的尊严可能受到威胁。而给孩子提供老师认为可行的两个类似的选择,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感到被尊重并有能力对有限选择做出回应。例如:“你想在课间活动之前还是之后与我讨论你的数学作业呢?”“你想用红色还是蓝色的蜡笔?”“你想先捡起圆的还是方的积木呢?”“你还得用5分钟还是10分钟才能写完呢?”

有限选择能够给任何年龄的孩子体验选择的权力。没有选择经常会使我们感到沮丧。因为那样会让我们感到:我们不得不去做。即便是一个很小的一个选择,都会给孩子带来尊重、力量和被鼓励的感觉。

4.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了解了这一事实,对老师如何与学生们合作,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因为只有用合适的方式尊重地表达你所需要的帮助,孩子才会愿意合作。当孩子们感到权力不足时,他们通常会变得非常反抗而不是合作。用尊重的方式寻求合作和权力分享,能消除权力斗争、保持孩子的面子、维护孩子的尊严,同时也做到你所希望做到的。我不能强迫你,但我真的需要你的帮助。记住:孩子们想要做出贡献。当他们感到他们是和你在一条船上,你们之间的关系就好办了。孩子们会更加感受到你的陪伴和鼓励。孩子感觉好了才能做得更好。

5.使用选择轮。选择轮是一个圆盘,它被分成若干个扇形,每个扇形区域可以写上一个用于解决孩子之间问题的方法。它就能帮助孩子们学习到,我们遇到的问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法;也能示范孩子独立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而不用依赖某一成年人替他们解决。通过选择轮,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相信他们有能力运用选择轮来解决问题,当问题解决后,我们也可以请他们回来聊聊,让他们知道是什么真正地帮助到了他們。

当孩子们尝试使用过选择轮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时,老师也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型:“我相信你们自己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请你从上次我们一起做的选择轮中挑几个方案,然后再来和我聊聊你觉得哪一个能真正帮到你。”此时,孩子进而收到鼓励,努力寻求共同合作的解决方案。因为他们有几个选择方案,他们会听从你的建议去尝试思考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衡量和沟通哪一个解决方案更好。而你则很好奇的观察和等待他们究竟会从中选择哪一个解决方案。当他们听到你还邀请他们回来与你聊聊,这就确认了你给他们权力,相信他们在没有成年人帮助的情况下,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成年人也一直在陪伴和支持着他们。在正面管教的语言中,这就是一个“放手,但不放弃”的例子。你的行为表明你还在那里提供支持,但只是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你不用解决孩子之间的每一个问题。你要让他们体验他们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练习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技能。请永远记住:“当孩子感觉好时,才能做得好。”

六、结语

从原来对教室里所发生的一切,都希望有完全的控制;到开始思考并实践与学生们分享权力,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过程。这个过程将显示:随着不断地实践和推进尊重与合作的教室文化,将能够帮助教师们减轻教学的压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们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和权力。在正面管教中,我们请老师们留心这两个问题:我所做的一切,是在鼓励我的学生的,还是在打击他们?我是否在使我的学生们感觉到,自己是很能干的?

(中文秘书:赵玲;英文秘书:Amber)

教师的权力和义务 篇4

虽然说国家体制不同,但是国家权力的责任确是相同的。封建社会的权力粗略地看更有点“占山为王,向老百姓收租”的味道,不过,历来帝王为了自己家族江山的稳固,也在一定程度上履行着一定的责任。社会发展到现在,多数国家的江山社稷已不再被某一家族所有,于是这就更加激发了帝王们服务人民以“青史留名”的愿望,因为历史终究是由人民所写的。

国家权力的责任有哪些呢?

1、打击邪恶,抑制强者,以确保弱者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确保维护人民生

活的和谐、稳定、幸福安康。

2、合理分配社会财富,确保最富有者的家庭财富不超越社会家庭平均财富的5/3

倍(即1.6倍)。最为以高薪养廉著称的新加坡,其官员的收入也就是这一比例。

3、打造“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和谐稳定幸福的基础,更是老

百姓爱国的思想源泉。

4、法治中国。法治的权威不能得以彰显,就难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并且法

律必然要建立在70%以上的老百姓的民愿之上,建立在保护弱者的基础之上。一个社会只有弱者得到的保护,才能社会才能和谐,才不至于因为法律所逼促使社会中的弱者向“禽兽”转变。

5、给予青年人一个公平的事业“起跑线”,这是激发社会活力的保证,更是预防

青少年“远离邪恶”的保证。

6、以国家利益为重,抵御外来势力的入侵。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篇5

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依照《教师法》的规定所享有的权利,表现为教师可以自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在必要的时候可请求国家以强制力保障其权利的实现。《教师法》第7条对我国教师的权利作出了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权。

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教育教学权,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它主要指教师可以依据其所在学校的培养目标组织课堂教学;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进度,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自主改革,实验和完善。非依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剥夺在聘教师的这项法定权利。

2.学术研究权。

教师有从事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在完成现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权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撰写学术论文或者著书立说,依法成立或参加学术团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学术争鸣等权利。3.指导评价权。

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指导评价权,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权利。教师有权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指导;教师有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有权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促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教师这项权利的行使。

4.获取报酬权。

教师有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这是教师的基本物质保障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的权利和劳动者休息权利的具体化。它主要包括教师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及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地支付工资报酬;教师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退休等各种福利待遇和优惠,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等权利。

5.民主管理权。

教师有权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这是教师参与教育民主管理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具体适用。保证教师此项权利的行使,能够调动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它主要包括教师享有对学校及其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批评权和建议权;教师有权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形式及其他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讨论学校发展与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教师有权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教师有权参与教育的民主管理。

6.进修、培训权。

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这是教师享有的接受继续教育,不断获得充实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它主要包括教师有权参与进修和接受其他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保证教师进修培训权的顺畅行使;教师有权参加达到法定学历标准和达到高一级学历的进修或以拓宽知识为主的继续教育培训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作出规划,采取各种方式,开辟多种渠道,为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切实保障教师权利的实现。

二.教师的义务

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照《教师法》的规定所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不得不作出一定的行为。《教师法》第8条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

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应当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以自己高尚的品质和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法律意识的形成发挥积极的影响。这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也是法律要求教师应尽的基本义务。

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制定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履行聘任合同中约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职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的工作,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教师应自觉地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业务特点,将德育工作落实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义务。

4.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教师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帮助其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于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更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要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法制观念,不歧视学生,更不允许侮辱、体罚学生。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只能以理服人,不能压服。教师违反本法规定,侮辱、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

教师有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教师,自然更负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义务。教师应当在学校工作和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活动中,对侵犯其所负责教育管理的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予以制止,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应当对社会上出现的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和抵制,这既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6.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据美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预测,人类知识在19世纪是每五十年增长一倍,20世纪上半叶是每五年增长一倍,而目前已达到了每两年增长一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胜任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需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

综上所述,依据我国法律规定,一方面,教师既享有作为一般公民依法规定的一切权利,同时,又拥有《教师法》规定的一切权利;另一方面,教师既要履行作为一般公民依法规定的一切义务,同时,又要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一切义务。

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心得体会 篇6

今天在王睿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党员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在这滔滔万里的时间长河之内,可以留下些许印记的,或许就是那些可以善用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的优秀中国共产党员了。党员何为优秀?在面向大众方面:就是那些思想时刻更新,跟得上组织脚步,坚持党的信仰不动摇,一心一意跟组织走,对群众有着牢牢牵挂的人。正因为如此,这些人在关键时刻顶得住、靠的上。比如在疫情时期,顶在最前方的往往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员,他们为我们示范了党员应具有的优秀品质。在面向组织内部,那些时常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适时地对党的相关工作提出一定合理有效的意见。正是这些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存在,我们党员有前进的方向,学习和模仿的目标。我们有了学习的方向,并为之努力追随,最终成长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

关于当前教师课堂权力问题的探讨 篇7

一、教师课堂权力的现状

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所谓教师课堂权力则是指教师群体在课堂这一场域内所应具有的按其意志自主进行活动的权力。因此,教师应当通过正当权力的运用来对新生代群体进行教育,以解放其人格、促进其发展。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权力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一个仅仅从事非创造性活动的雇工、一个只是灌输既定意识形态的传声筒、一个贬损自身魂灵的精神附庸”[2]便出现在我们神圣的课堂之上。

1.学校组织中的顺从者

教师作为学校组织系统中的一员,其依据组织目标进行工作本无可厚非。但是,教师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应该具有主体意识,应该主动展现自身对于教学的态度、看法,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然而,现实当中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权力,便只能顺从学校授予的命令进行机械式的教学活动。[1]例如, 面对所谓的高考压力,部分学校管理者有意识地剥夺了体育课以及其他非高考科目课程的时间;面对学校考评的业绩,学校管理者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学生在何时鼓掌以及如何回答问题。

2.“官方文件”中的执行者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国家进行相关指导文件的制定其本意是要帮助教师完成培养新中国合格人才的使命,然而,由于教师面对这些教育指导文件,如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时,缺乏批判、变革的权力,使得教师开始臣服教育指导文件,最终使得“工具”异化为了“使命”。例如,教师在对教科书进行讲授时,其仅仅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 只对其要求进行硬性的灌输,而往往忽视教科书、 课本内容本身的价值;教师在进行课时设置、教学进度安排时,也严格依据上述规定进行,而不从现实学生状况、实际讲述效果进行考量。伴随教学指导文件异化为使命的同时,教师也从参考文件转变为彻底的执行文件、以文件为纲。最终,教师由于无法突破既定的课程知识结构和既定价值体系的束缚,教育活动也就简化成为教学方法的实施活动。[3]

3.师生互动中的权威者

教师在课堂中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因为教师总要引导、督促学生学习。但是,主导并不代表一种绝对控制。“教育工作虽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 道德以及管理的权威性,但这种权威性必须服务于教育的平等性。”[4]这是因为,教育过程并不仅仅是单向的教的过程,其本就应该是一种互动、互进的过程,只有在双方都有机会表达各自的声音、各自均有权利进行自己意志的捍卫时,教育才能真正地前行、思想才能真正地解放。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凭借自身的优势牢牢地掌握着整个课堂的主动权,其压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 同化差异行为,以独断的方式对班级进行掌控。在这过程中,教师虽然拥有着相对的权力,却没有发挥出权力所应带来的积极效应。

二、教师课堂权力现状的原因

影响教师行为方面,权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当拥有权力时教师往往能表现出强势的姿态,而当权力丧失或根本不具有权力时,教师往往就会寻求依附,显示出其顺从的姿态;身份意识则是另一个因素,当教师群体拥有相对权力时,决定权力运用的方式、方法,则会依据个体身份意识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特性。因此,如果要探求教师课堂权力现状的原因,就须要对教师权力的来源和其身份意识方面进行分析。

1.现行法律法规不明确

法律法规是确保行为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得到合理保障的关键,在缺乏有效法律法规的情形下,个体行为则只能依靠个体内在道德予以约束。 然而,道德作为一种内在约束机制,缺乏一种制度的刚性。因此,个体在面对道德和利益抉择时,则可能由于利害比较而做出违背道德的选择。

我国对教师进行法律约束的法律集中体现在 《教育法》和《教师法》中,虽然对于教师的权利进行了规定,但是却缺乏有关教师质疑学校规定和官方文件的权力规定。这就使得教师仅须关注自身行为和利益,忽视作为教师所应肩负的责任。责任和权力始终是一对共同体,在现代的组织系统中,缺乏权力保障的责任履行,当面对其他权力系统干涉的时候,无论如何也难逃“厄运”。相反,学校系统以及官方文件所具有的规定性却将强大的压力施加给了教师,通过权威甚至是权力运用迫使教师屈从于其制度的规定性,教师便只能顺从。

2.学校内权力的过分集中

任何组织都是在权力分配的基础上形成的,学校组织也不例外。当前,我国学校员工系统内部通常划分为教学岗位和行政事务岗位两种类型,其相应的内部也就形成了教师群体和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两类。

理论上,教师群体应具有有关教学活动的最大权力,在其专业领域内和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该有着相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优势权力。然而,当前的情况却大有不同。除了拥有一定行政职务的教师, 其他专职教师无论在专业中还是在课堂上,都受到来自学校内部行政人员的牵制甚至管理。由于专职教师在这样的权力分配环境中缺乏维护自身行为合理性的权力保障,因此,其行为选择也就只能是顺从地执行。

3.教师的身份意识错位

课堂这一场域是由教师、学生以及周围环境有机组合形成的一个整体,它们各自发挥着作用,并推动该系统不断完善、发展和革新。其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对于健康场域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启迪个人智慧、发展自我个性、 推动社会化发展的一种手段,要求承载它使命的课堂更具包容性、更具开放性、更具社会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以一种更为平等、更为民主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学习。然而,当前我国课堂仍然表现为 “教师一言堂”。这突出反映了教师群体对于自身定位的认识不清,也因此导致了当前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当,如指令式教学、命令式作业、强制性学习等。

三、教师课堂权力的提高和改善路径

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和《教师法》中缺少对教师在课堂中应有权力的规范,再加上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着理念的偏差和教学方法上的失当,使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被分数所控制、教师被升学所捆绑,而学生则异化为进行分数转化的工具,整个教育过程蜕变成为了现代工人的训练。为此,我们必须改革当前教师权力的缺失以及教师理念上的偏差,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教师身份的保障机制

为了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加强教师课堂权力,国家应从制度、法律层面给予教师队伍以充分保障,避免教师因无权而无为、因没有救济而只能顺其所为。

第一,通过相关法律赋予教师同学校系统进行交涉、谈判的权力,规定教师有权力对学校系统所做出的行为,诸如调课等其他不合理行为,进行抵制,并规定由此带来的影响学校不得采取任何手段对抵制人进行报复,如若抵制人怀疑校方有报复倾向,则可提交学校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仲裁,使教师从法律上有资格同学校系统就课堂内部问题进行交涉甚至对抗,以此保障教师课堂权力的实现,进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通过相关法律赋予教师对“官方文件”进行有益运用的权力,从权力上给予教师自由去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学生实际水平以及其他客观条件来决定“官方文件”的适用程度和使用方法,从源头上给予教师群体力量去改变“官方文件”顽固执行者的角色,使得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具体情况,实现更优质的教学。

2.分散学校权力,授权教师自主行动的权力

当前,扁平化的管理越来越成为现代组织提高效率、增强效益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而作为学校系统,其本身所要求的灵活性、权变性、交互性,更加强调学校要以一种灵活的组织形态而存在。因此,合理分权,授予教师自主行动的权力不仅是教师课堂权力的要求,也成为现代学校组织系统变革的必然需要。

第一,减少学校系统内部的组织层级。通过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和行政人员队伍相关理论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他们进行民主决策和自我决策的能力,以此来扩大个人行使权力的范围、增强个体行使权力的能力。尤其是课堂权力的分配,要在学校系统内给予教师群体以充分的权力,使教师角色由被管理者向学校的共同管理者转变。这样以来, 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真正地使学校的管理成为民主的管理,以此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

第二,规范学校系统内部权力范围。权力必然要有界限,没有限度的权力,其结果必然导致独裁, 抑或整个系统陷入权力的纷争。因此,有序的系统运行,必然要求设立各自的权责范围,以此防止外来权力的侵扰而扰乱正常的运行秩序。教师的课堂权力亦然,作为专业人士,其理应享有在专业领域内的一种相对权威,尤其是相对于“业外人士”。必须使教师群体的课堂权力远离“业外人士”的侵扰,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专业人士的优势,达到其应有的效能。

3.培训教师队伍,形成教师正确的身份意识

教师的身份意识,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定位、 职责范围、角色含义的一种认识和理解,其受个体经历、知识结构以及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作为现代职业的一个分类,教师职业本身蕴含着一些内在的、本质的以及应该被共享的有关教师的身份观念。而这些观念,应该通过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予以巩固、强化和拓展,以此实现正确乃至卓越教师身份意识的转变。

第一,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与推动学生社会化的意识。传统意识中,注重培养知识的识记,而缺乏对个体个性发展的重视。因此,导致过去教学过程中灌输式、命令式教学现象的普遍存在。我们必须摒弃过去只注重社会化教育的倾向,应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以此激发个性的发展,进而实现个体创新意识的实现。

第二,运用民主方式与唤醒学生个体权利的意识。传统模式中,我们习惯采用专断式的手法进行责任、义务教育,而缺乏个体有关民主参与和个体权利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同样采取暴力的、非理性的方式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一方面为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另一方面也揭示出我们过去教育模式的失败。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改革,通过课堂上的民主训练,在强调个人责任、 义务的同时,赋予个体权利去进行民主交往、进行民主实践,通过丰富的民主锻炼来提高个体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以此来提高个体素养,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新动力。

拥有权力、用好权力是教师课堂权力最为重要的课题。如何使教师真正地拥有权力、如何通过有效的控制来使教师用好权力,仍然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继续探索、研究,以期实现人类工程师自主权的更优实现,以此实现我们的中国教育梦。

摘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国家、社会、学校应该赋予其充分的自主权。而课堂权力则是实现这一自主权的关键一环。然而,当前我国教师课堂权力运用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学校组织的顺从者、“官方文件”的执行者、师生互动的权威者。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有关教师课堂权力的法律界定不明确、学校系统权力也过于集中,而教师对自身身份认识也存在偏差。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制度设计、合理划分学校权力以及转变教师身份意识来实现教师课堂权力的优化和运用。

关键词:教师课堂权力,法律规范,学校权力,身份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EB/O L].http://www.gov.cn/banshi/2005-05/25/content_937.htm,2015-3-29.

[2]吴康宁.教师:一种悖论性的社会角色[J].教育研究与试验,2003(4).

[3]亨利·吉鲁.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迈向批判教育学[M].朱红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教师的权力到哪里去了 篇8

十之八九的老师会说,我们连权利都没有了,哪里还能谈得上权力?“上告教委整死你;得罪校长治死你;笨蛋学生气死你;野蛮家长打死你;不涨工资穷死你;竞聘上岗玩死你;职称评定熬死你;考试排名压死你;教育改革累死你;假期培训忙死你;光辉职业哄死你;一生操劳病死你;公务员待遇想死你!”转型时代,几乎每个行当都充斥着自我解构式的调侃,而且,这样的调侃还可以看作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手段。

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师果真就没有权力么?

权力是指特定主体因某种优势而拥有的对社会或他人的强制力量和支配力量。但教师权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权力。教师权力是与教师的角色定位分不开的。教师权力是教师影响和控制学生、并使学生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活动的能力。克利夫顿(Clifton,R.A.)与罗伯兹(Roberts,Lw,)在《教师权威:一种社会学观点》一文中指出,教师权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社会制度和法律规定、社会的文化传统、教师个人的学识和专长、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

教师权力往往是作为教师权利的派生物而形成的,教师的法定权利是教师权力的制度性资源。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简言之,教师权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得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等等。

尽管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为教育创造了相对较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也对教师福利进行了有效改善,但,诚如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所说:“当前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让我们担忧——不是他们缺乏敬业精神,也不是他们缺乏专业修养,而是他们的生存状况。”教师的生存状况堪忧,我们不妨看一看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超平博士调查得出的一组关于教师生存状况的数据: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教师生存出现令人担忧的窘况,教师的幸福指数呈下降趋势,这些都跟教师权力的丧失有很大关系。我们不妨盘点一下,教师到底丧失了哪些权力?

一是丧失了休息权。一周六天工作制,朝六晚十的作息时间,有些学校甚至还需要安排教师睡在学生宿舍,中午时间安排答疑……以一个老师两个班的工作量计算,一周起码要有两个早自习,两个午自习,两个晚自习。超负荷的工作,加上来自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的压力,使得很多教师——尤其是高、中考学科教师——不能充分地休息,导致休息权丧失。

二是丧失了管理权。很多教师反映,现在不是不管,而是不能管,不敢管,管不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独二代”个性意识的增强,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不少家庭认为“上大学”已经不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一旦师生出现冲突,家长就迅速站在孩子一边,指责教师,甚至出现辱骂、殴打教师的现象。加上现在提倡“平等、合作、对话”的师生关系,更使得教师在管理时变得畏首畏尾,缩手缩脚。

三是丧失了话语权。按理说,选择一个教师,就选择了一种成长方式。但是,现在的教师更像是一个“传输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等等全部被统一下来,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把预设好的教学内容以统一学案的方式“教”给学生,至于课程的选择、开发的权力几乎谈不上,更要谈教师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能够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哪怕教师在课堂上说了几分钟的笑话来调剂学生,也会被个别学生状告为“无效教学”,长此以往,教师便渐成没有教学个性、没有教学激情、没有爱心的“机器”,甚至只是“教学机器”中的一个“螺丝”,只知“运转”,而不问所传之物!

四是丧失了评价权。现在提倡多元评价,这是好事。但知学生者莫如师。教师正确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功莫大焉。然而,现在教师怎么来评价学生?如何才能正确评价学生?这真是一个问题。就拿传统的考试来说,最好是统考,百校联考,全市统考;没有统考,便是校校联考,跨地区找一所学校试卷回来考,必要时候统一阅卷、统一评分、统一质量分析;没有联考,就是年级交换命题,高一命高二试题,高二命高一试题。所考决定了所学与所教,教考分离使教师丢失了最重要的权力。评价权的丧失,使教师的教学心态发生扭曲。教学行为发生变异,教学效果发生腐化。

尽管优秀教师抓住了这些权力,并舞得出神入化,但对于普通教师来说,丧失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权力,还有课堂上的主导权,对学生推荐优秀书籍的权力等等。

是什么导致了教师权力的丧失?

可以说,教师权力的缺失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社会问题,跟我们现阶段处于社会文化价值的转型期是有莫大关联的。社会转型期意味着旧的秩序已被打破,新的秩序还没有建立。教育变革正处于社会变革大潮的前端。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有些家长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挫折、对孩子的教育失当也迁怒于教师,轻则到教师办公室无理取闹,到校长室里告恶状,重则恶言相向,更有甚者,恶语威胁、殴打老师。整个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基本上仍然指向“应试”,一切向分数看齐,一切以分数说话,这也就裹挟教师不得不去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在重视分数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回避的几个基本事实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满分,也就是说,只要排名必然会有第一名,也必然会有最后一名;不是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是等步的,也就是说,即使付出的时间完全一样,不同的学生所学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不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愿望都能完全实现,也就是说,我想要考100分,我也努力过,但未必能最后真考100分。但家长在某种程度上并未意识到这些基本事实,而一味地向学校、向教师提出这些要求,而教师出于责任和爱心,只有不断追加时间。不但要付出远远不止八小时的工作,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与此相呼应的是,所谓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日益精细,也在有意或无意地侵

蚀或剥夺教师正当的权力。学校现代化管理模式本质上是为有效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的,确实在某一方面、某些领域收到了效益,但是,很多标榜为现代化学校管理模式的做法其实并不怎么现代化。如“制度化管理”本来是很好的,但“一切以数据说话”,对学生只求分数,对教师量化考核,束缚教师个性和智慧,使得原本就是带着镣铐舞蹈的教育行为只能在更细小、更逼仄的空间进行。再如“评价标准”,尽管多元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奉行“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是评判的硬标准”“学校工作千好万好,学生成绩不好,升学率不高,就是假好”等等。这样的现代化管理能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诚如一位老师说的,“铁屋子里压出了一些心理压抑的教师”“应试的导向性错误使得教师在应试教育面前跟孙子一样,在学生面前跟爷一样”,只有靠所谓的威严和权力才能维持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

规章、制度与要求不合理;过多僵化的考核评比;工作得不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所做工作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回报;负担过重,工作缺乏成就感;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分数等等因素,以及与此相匹配的“奖惩制度”。终于使教师变得越来越“犬儒主义”,日益屈躬于眼前的利益和功利之中,而不再去思考教育的本真。

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综合考虑、分析各方面的矛盾而采取恰当的策略,这是教育智慧。教师权力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只盯住教师权力的丧失,或者只是追根溯源之后,无限制地问责于“应试”。在目前的教育现状中,考试能取消么?既然明知其不可能,那么,我们就要理性地思考如何重新确立和正确行使教师权力。

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权力究竟有哪些,综合辨析切身的现实的教育环境中的各种矛盾的要素,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策略,该管必须要管,不该管的就一定不能去管;该怎么管就怎么管,不能前怕狼后怕虎;不能以情感用事,“一管就死。一放就松”。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若干对基本矛盾,如研究、教学与应试,责任、爱心与管理等,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师的权威是不可避免的。“施教者必须找到按自由精神来行使权威的途径。”然而,民主教育、民主管理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不能再回归教师拥有对学生绝对主宰权的做法,要建立起平等、民主、合作、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丰富的魅力熏陶学生,感染家长。“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创造性地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从而赢取教师权力的最大实现,而不是使学生、家长的目光高度聚焦于“分数”上,错误地把教师权力等同于行政权力,来支使学生,支配家长。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有益于教师的有效教学。积极的情感如愉快、自尊、自信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而消极的情感如焦虑、愤怒、紧张等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

上一篇:物流综合模拟实训室简介下一篇:项目营销策划执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