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口腔医学毕业论文(共7篇)
对象与方法 :
1.对象 3月对在流动献血车上的初次献血者中的165人,其体检符合献血条件的初筛标准(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81例 实验组84例。
2.方法 选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次性塑料采血袋,采用针头为16号进口针头,采血者均选择上肢肘窝静脉,每人次献血量为200-400ml(其中400ml居多)
2.1 实验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静脉穿刺的同时和献血者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以分散其注意力,左手拇指按住静脉下方,在所选静脉正上方,针头斜面向上呈30°角,直接快速刺入静脉,一旦感到手有落空感,即刻变换进针角度,<15°平行匀速进针1㎝。拔针时,用左手按住纱布块,压力以不牵动皮肤为限,右手持针头尾部保持进针时的角度、速度进行拔针,并告诉献血者用三指顺针眼处向下按压3~5分钟左右,切忌按揉,在静脉穿刺和拔针时尽量不告诉献血者。
2.2 对照组 采血前只做一般护理,不做心里护理。常规静脉穿刺,拔针时左手按住纱布进针穿刺点,右手用力拔出针头,按压针眼处不出血,穿刺前拔针后需要告诉献血者。(这一点与上有所不同)
2.3 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
操作结束后询问献血者疼痛的感觉,以判断疼痛的程度
无痛 :献血者接受操作时,面部表情无任何反应,局部无痛感;
微痛 : 献血者面部表情无改变,无任何反应,但在穿刺部位有短暂的刺痛感,疼痛时间<3s;
剧痛 : 献血者出现皱眉 咬紧牙关或张口甚至呻吟 头部抬起,主要告知护士穿刺点的疼痛,疼痛时间>12s.
结 果 :
对两组献血者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穿刺和拔针,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1、2。
表1 两组献血者经不同穿刺操作后的疼痛比较
组别剧痛无痛和微痛合计实验组 176784对照组315081合计48117165
表2 两组献血者经不同拔针操作后的痛觉比较组别剧痛无痛或微痛合计实验组107484对照组285381合计38127165
讨 论:
护理工作是血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偿献血对现代护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工作是一种服务性强,服务面广的工作,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护士的崇高职责,只有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护士才能自觉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和姿势等。为此,我们作为一名采血护士要做到:语言亲切、态度和蔼、服务周到、亲切信任感;仪表端庄、整洁文雅、稳重大方;动作敏捷、利落、紧张有序;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服务技术。
如何让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以最佳的心里状态献血,使献血者感到安全和愉快,是采血护士的基本技能,只有掌握了与对方沟通的技巧,才能确保采血工作的顺利完成。1、语言是沟通的重要工具 (1)要有主动性;(2)要有针对性;(3)要有科学性、艺术性。2、善用非语言性沟通 (1)注意外在形象;(2)营造温馨环境;(3)保持眼神的交流。 3、加强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献血者看见采血针头较易产生紧张恐惧心里,并促使血管、肌肉收缩而造成穿刺阻力大,痛感增强。同时,心里因素对个体的痛域及耐痛域影响较大,而疼痛又加剧献血者血管痉挛、血管坍塌及心里紧张等,易促发献血反应。
因此,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是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重点部分。“良言一句三冬暖”工作人员的愉悦的心情,诚恳的态度,善意的谈吐,文明的问候,以及亲和的体态语言,与无偿献血者频频交流,使他们有一种宾至如归、如沐春风的感觉,和他们聊一些轻松的话题,有意识地转移其注意力,可以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增强其对疼痛耐受阈值,减少因紧张而带来的疼痛,使整个献血过程在献血者精神放松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常用的心里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比较法 对身体素质较好而本人又担心的可以提示他看那些比较弱小者也能承受,让其增强信心顺利完成献血。(2)脱敏法 有些献血者认为献血很可怕,针对这种情况,可让其先观看别人献血,直到恐惧心里有所减轻再开始献血。(3)分散注意法 有些人从开始直到结束均处于紧张状态,此时必须特别注意应站在其身旁与之交谈,话题应尽量与献血无关,比如生活中的一些轻松话题,以转移其注意力,达到缓解紧张心里的目的(4)暗示法 有些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慌、四肢无力、叹息或打哈欠,可暗示献血者,你气质很好,脸色红润,采血马上就完成等安慰性语言,使献血者增强信心,尽快回复正常。
采血时的疼痛强度与外在刺激强度、时间和作用面积有关。采用锐利的进口针头可以减少进针阻力;选择正确的进针角度可以使针头以最短距离自皮肤进入血管,减少刺激时间,减轻疼痛;一般针头斜面向上呈30°角快速穿刺,对静脉表浅者可适当减少进针角度,肥胖者血管位置相对较深,进针时可适当加大角度;进针后,按血管走向固定针头,避免针头上翘或移位刺激血管壁而引起疼痛。
皮肤用碘伏消毒后应作用两分钟,待吸收后再进针,否则,消毒液会刺激穿刺点而引起疼痛。
进针的快慢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血管的位置、深浅度、滑动度有关。一般首选血管弹性好、充盈、粗大、不易滑动的血管,无论是何种血管,进针时要一手固定住血管的下方,对滑动度大的血管,要由助手在距穿刺点上方6㎝左右按压血管,距离不可太近,否则容易造成采血的同时血液喷出(压力大、进针慢)或触摸不到血管等。(2)与导管折叠位置有关。采血者为防止空气进入导管,应将导管折叠。在导管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折叠,左手拿住折叠处的同时固定血管下方,右手持针灵活,可以控制进针速度。(3)与进针方式有关。采用两步进针法(先进皮再进血管),因皮内血管神经末梢丰富,会增加采血的疼痛,所以,进皮时速度要快,针头在皮下停留时间要短,不要来回穿刺。
拔针时,针头与皮肤保持进针角度,减少针头对皮肤、血管壁造成新的损伤而引起疼痛。拔针时按住纱布的力量以不牵动皮肤为限,压力过大可增加血管壁皮下组织及皮肤的张力而加大对针头的阻力,压力过小则局部易被牵拉,造成疼痛发生或加重。针尖完全拔出后可加大压力。
精湛的技术和全面的知识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娴熟的技能是取得对方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环节。所以,作为一名血站的护士应注意技术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更好的为献血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培华,主编.输血技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
关键词: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结构,就业单位性质,医疗卫生单位
在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 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探析毕业生的就业结构, 无疑对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工作者及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国内将医学生就业结构清晰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我们以就业结构和医学为主题在中国知网里检索出15篇文章, 其中仅姚文凡[1]是以医学生就业结构为主要研究内容, 他以江苏省高等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状况为切入点, 对毕业生的就业结构进行了现状分析。由此可见, 国内已有的文献对医学生就业结构研究十分薄弱。本文以某高校2009届至2013届的临床医学 (含医学心理学方向) 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为例, 对就业结构中的就业单位性质分布状况和就业的医疗卫生单位等级程度分布状况进行数据分析, 并探讨由此对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工作者及就业指导工作者的启示和建议, 以提供实践决策的依据并优化就业结构。本文数据来源为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2009届至2012届均为当年年终就业统计数据, 2013届为2013年8月底就业统计数据。
1 2009届至2013届就业单位的性质分布状况比较分析
从横向看, 在每年的就业单位中,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的主体就业方向为医疗卫生单位和升学 (考取研究生) , 这两者的比例之和几乎每年都>90%, 其中最主要的去向为医疗卫生单位, 每年均超过65%, 这与医学高等教育院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选择学医的初衷相一致和吻合;升学比例占到15%~30%, 这是医疗技术行业对高学历和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所决定。企业、其他事业单位、部队一般占到个位数百分比, 而地方基层项目、自主创业和出国出境微乎其微, 所占比例极少。从纵向看, 升学 (考取研究生) 的比例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与医院用人高学历化的趋势[2]以及学生的就业心态密切相关。一方面是因为等级较高的医院 (如市级、省级或三乙、三甲医院) 对医学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想进入市级及以上的城市就业或进入等级较高的医院就业的心理期望值有增无减;对于学生来说, 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办法就是选择考研以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层次, 进而适应社会的需求。学校和教师也对这一现象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重视, 因而也加强对学生考研的引导和辅导, 这也是实现升学比例上升的重要原因。医疗卫生单位的比例各年维持在70%左右, 随着升学比例的波动, 医疗卫生单位的比例也稍有变化, 整体呈略降趋势, 但其与升学比例之和每年保持相对稳定, 几乎均>90%。其他的比例相对都比较稳定, 保持在很小的波动范围。见表1、表2、表3、表4、表5及图1。
2 2009届至2013届就业的医疗卫生单位等级程度分布状况比较分析
从横向看, 每年就业的医疗卫生单位等级集中在县级和市级, 二者比例之和均在70%左右, 其中县级占40%左右, 市级占30%左右, 这与本科生不同学历层次的就业相适合。民营医疗卫生单位和省级医疗卫生单位各占10%左右。部队和乡镇、社区医院保持在个位数百分比。从纵向看, 每年就业的医疗卫生单位等级集中在县级和市级, 二者比例之和每年保持相对稳定, 均在70%左右, 仅在2013年这一数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省级、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比例分别呈逐年下降趋势, 至2013年, 省级、市级、县级三者的就业比例之和降至最低, 反映了高等级的医疗卫生单位对人才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见表6、表7、表8、表9、表10及图2。
(各项均为占当年医疗卫生单位就业总人数的比例)
3 对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者及就业指导工作者的启示和建议
3.1 强化综合素质以拓宽就业视野
医学生作为高校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具有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较窄、学习时间长、学业任务重、专业目的性明确、职业倾向性具体等特点[1], 其就业思维相对狭隘、不敢跨行业。有的学生对成为医生并不感兴趣, 有自己想从事的职业, 但迫于家庭父母等各方面的压力, 又觉得放弃学了5年的医学很可惜, 所以在就业时也只有选择医生岗位;有的学生很迷茫, 除了觉得能当医生外, 根本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学校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提高其适应多种社会工作岗位的能力;加强职业规划引导, 通过多途径拓宽其就业视野;加强就业服务, 扩大就业招聘单位的涉及面, 多请相关非医疗卫生单位来校招聘。
3.2 转变就业观念以调整就业期望
临床医学院整体就业观念相对保守落后, 认定公立医院的理念不曾更新, 不愿意去民营医院, 觉得工作没有保障。而事实上这些意识的存在与他们根本不曾去了解民营医院相关。学校可通过讲座、就业沙龙等多种途径帮助同学更多地了解不同性质、不同等级的医疗卫生单位, 引导其正确评估自己、了解社会需求、转变就业观念, 去民营医院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室岗位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 不要只想去大城市或等级高的医院, 鼓励学生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单位;引导学生改变就业心态,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尤其是对考研失利的学生, 要帮助其积极调整心态, 先找一个工作, 然后自己不断充电, 寻找新的机会, 分步完成自己的目标。
3.3 加强考研指导以提高升学比例
在医疗卫生单位对学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 参加考研以提高学历层次已成为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的重要选择。面对这一现象, 学校应加强考研引导和指导, 采取多种举措尽力帮助学生完成升学之梦, 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同时这也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途径之一。
3.4 加强爱国教育以响应国家号召
部队、地方基层项目需要医学人才, 学校应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教育, 培养学生献身国防、报效祖国之志, 强化学生服务基层、奉献社会之愿, 鼓励学生到祖国和社会需要的岗位上去发挥自己的医学专长。
3.5 提高创新能力以鼓励自主创业
医学生由于专业目的性明确、职业倾向性具体, 因而表现出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较弱、创业意识淡薄等特点。学校应加强对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培养学生的“双创”精神, 在校学习要勇于创新、参加工作后要敢于创业, 对学生的创业行为加强指导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姚文凡, 乔学斌.高等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结构现状及思考[J].文教资料, 2012, (7) (上旬刊) :150-152.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对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做出了调整,原归属于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的医学检验专业(100304),纳入到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专业代码改为101001,专业名称改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由原先的五年制改成四年制,学位由医学学位改为理学学位,这是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的新变化。为了顺应教育部对专业设置调整的要求,浙江中医药大学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均进行了修订。该文从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出发,探讨分析基于“五改四”的新形势下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如何合理设置毕业实习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而体现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
一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新体系构建的背景
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0100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新的培养目标提出“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仪器设备及先进医学检验技术,能够从事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科研机构的临床医学检验、卫生检验工作,具备初步现代医学检验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1]。培养目标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检验专业培养的不再是检验医师,而是能从事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科研机构的临床医学检验、卫生检验工作,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要求具备临床医学检验及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我们认为这个转变是医学检验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求以及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的一个重要转变。这种变化也反映了近年来人们对医学检验高等教育的认识的转变,即医学检验专业更偏重于医学技术类的专业,这种调整具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2]。为了顺应教育部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设置调整的要求,培养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原有的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实习体系需要更新和完善,从而体现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二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新体系的构建
在满足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毕业实习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和管理体系[3]。
1目标体系
根据学校整体办学理念、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培养模式新变化的要求等修订了切实可行的专业实习大纲。该大纲既明确了学生应掌握的临床检验基本技能,同时又强调对学生的科研发展潜能的培养,以适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2内容体系
在完善新一轮教学大纲修订的过程中,我们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习内容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和尝试。我们以医学检验技术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了毕业实习内容体系。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参加临床实践和科研设计活动,提高现代医学检验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
目前,浙江中医药大学共有六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基本分布在省内各大医院检验科,他们对毕业实习最有体会。在修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大纲时,除了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实习单位意见、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之外,我们还广泛征求了这些历届毕业生的意见。他们对实习大纲最有发言权,可以提供一些实用性意见。根据学校指导性方案意见,理学生毕业实习时间为半年,医学生毕业实习时间为1年,基于医学技术类的要求和实习单位的反馈,我们已向学校申请获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时间为1年,并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总的业务要求、实习时间及科目安排、各科室实习内容要求等均进行了修订。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生命科学学院开办医学检验专业优势,提高学生的科研发展潜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国内中医院校中较早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院所。学院科研氛围浓厚,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省级示范中心生物技术教学实验中心为平台,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进入到实验室,充当科研助手、教学实验准备助理等,学生到大二期间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到大三积极组织参加省级学科竞赛。学生在浓厚科研氛围的熏陶下,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也激发了一定科研发展潜能,为毕业实习期间顺利开展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条件体系
在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开辟条件优越和带教水平高的校外实习基地,构建良好的专业实习条件体系,满足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实习需要,以适应对医学技术类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利用实习医院和医学检验中心两大平台,提高毕业实习质量。
(1)充分利用实习医院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加大对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毕业实习效果
根据办学地处省城的优势,可以聘请省级或市级三甲医院检验科主任或具有高级职称检验师为学院客座教授,组建高级检验教学组,让这些检验领域的专业人士深入教学一线,将检验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带入学校课堂,将临床工作实际和学生毕业实习典型案例带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加强学生对毕业实习的初步印象和对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毕业实习的自觉性。另外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增进学生与医院检验科主任或高级职称检验师之间的感情,为将来能顺利实习和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校附属第一医院、浙一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实习的学生普遍反应,由于分管实习的带教老师或检验科主任就是平时上检验专业课的老师,一下拉近了实习生与检验科的距离。学生可以尽快进入角色,及早融入到实习单位的大环境中,为后期能留在实习单位工作或就业推荐提供很大的帮助[4]。同时学院在毕业实习与就业推荐之间制定了适宜政策,对推荐学生就业的带教教师给予一定奖励。endprint
(2)充分利用医学检验中心教学资源,构建校外实践基地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毕业实习顺利开展搭建有效平台
医学检验中心拥有先进的仪器、拥有齐全的检验专业课程对应的所有实践项目,很多都是医院无法完成的。目前检验行业三大医学检验中心(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杭州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杭州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在杭州运行良好,其中有两大医学检验中心总部设在杭州,尤其是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作为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日常的实验学习、小学期见习、小学期实习、毕业实习的顺利开展搭建了有效平台。通过在医学检验中心的实地实践和科研项目的参与,学生在实验项目的操作、病理指标的分析、科研工作的参与等方面都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增强、实践技术能力和科研兴趣的提高,也便于对专业的更深理解,为将来毕业实习地顺利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4管理体系
管理是落实实习环节的关键,因此,加强实习管理,对培养应用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从2002级到2013级十一年的办学历程,我校对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实习已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实习由学校、教务处、学院、实习单位四层领导管理: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教务处组织制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相关的管理文件,以及检查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处理和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学院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去各实习医院给学生进行实习辅导、讲座及检查实习情况,协调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及组织纪律情况,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及时处理。组织修订实习大纲,参与实习选点和实习基地建设及其它提高实习质量的具体工作以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务处、学院,在工作中互相支持,通力合作,协助实习医院做好实习生的管理工作,确保实习任务圆满完成。
在组织管理毕业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选拔考核实习带教老师、充分调动历届毕业生辅助带教的积极性,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和联系等途径,规范毕业实习各项进程,从而体现管理的实效性。在学院毕业实习管理领导小组内选拔一名专业毕业实习工作联系人,该联系人定期到各实习单位走访,检查监督学生实习状况,评选优秀带教老师和优秀实习组组长,组织召开优秀带教老师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带教老师分享带教经验。对附属直属医院带教老师实行选拔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学业绩考核中,并与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挂钩,从而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积极性。对有历届毕业生工作的实习单位,让历届毕业生辅助带教应届实习生,让实习生尽快熟悉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实习各项流程,提高实习质量。对历届毕业生辅助带教制定奖励政策,作为评选优秀校友、优秀辅助带教老师的一个重要依据等。
总之,毕业实习是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医学实验研究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毕业实习目标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平台,加强毕业实习教学环节,提高毕业实习管理效率,从而构建有效的毕业实习体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
[2]姚群峰,宁勇.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的新变化[J].检验医学教育,2011,18(3):1-3.
[3]曾小飚,苏仕林,李荣峰.新建本科院校生物类专业实习体系改革的探索[J].内江科技,2011(4):86-117.
一、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以及内涵
公共卫生服务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主要通过完善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各项医疗政策、评价各项医疗服务等来切实促进国民的身心健康,属于一种服务性的模式。而公共卫生就是通过对有关监测指标进行细化,综合考评各级医疗机构、卫生组织,对其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促使其不断进步。近数十年,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充分重视中央、地方等各级地区的公共_卫生服务,深入公共卫生服务理念,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杜绝形式主义,同时以服务人员为公共信仰,健全有关制度、体系,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解决国民的健康问题。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进程将贯穿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但是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重大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国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在今后很长~段时间内,公共卫生服务都应该以此为重点,加强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降低重大传染性疾病对国民造成的危害性,同时,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的联动机制,问题发生后,经常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倒是应急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此外,国家一些落后地区以及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于缺少足够的人力、财力投入,导致工作质量不高。
二、预防医学的现状以及内涵
预防医学也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主要以人群、环境的健康为基点,借助于临床医学、环境卫生学、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结果,来探讨人类健康和环境因索之间的细微连接,从而将其适用于人类,寻找有关疾病的防治规律,以预防为主为理念,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对预防医学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清晰的发现预防医学具有以下特点:
预防医学重视环境、健康和人群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微观、宏观统一分析的研究理念;(2)预防医学非常重视和临床医学之间的结合,以预防、治疗有机融合作为基本的医疗理念,不仅仅强调理论的指导性作用,更加注重实践的重要性。(3)预防医学涉及到的对象不仅仅是单一的个体,还包括以区域划分的人群,尤其是没有身患疾病的人群。
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之间的联系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从表面上看,是两个工作内容、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并且分工明确的学科,但是二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可以不断提高二者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首先,公共卫生服务是预防医学的实践应用。如果说预防医学是一种理论性的研究,那么公共卫生服务就是一种实践性的检验,两者不可以混为一谈。虽然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医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国民的身体健康,但是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预防医学更加倾向于研究,研究健康、人群、环境三者之间的微观联系,研究控翩疾病发展、保障公众健康、改善环境的方法,而公共卫生服务则更加倾向于实践,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及时反馈理论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所以,可以这样说,公共卫生服务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一种可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制度,而预防医学无论经过多长时间的发展,都仍然属于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其次,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有关工作实践分析,公共卫生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了预防医学的部分内容,也就是说,可以将预防医学划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内,这种说法虽然可以清楚的显示二者之间的联系,但是却有很大程度上的片面性。预防医学通过有效的研究。
对疫情的传播和发展实施了有效的控制,防控效果较好,所以可以说,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效力的关键环节。
最后,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医学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关系,公共卫生服务需要预防医学为其指导发展的方向,而预防医学也需要公共卫生服务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只有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二者的工作效力,不断发展,互相促进。
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管理初探
作者:肖惠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0期
[摘要]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是本科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掌握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就新形势下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毕业实习医学类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255-01
毕业实习是医学类专业本科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毕业实习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医疗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等七个领域能力,力求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时,达到初级住院医师的要求。我校作为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毕业实习管理工作,并做了很好地探索。
一、毕业实习的组织分工
毕业实习涉及到学校、专业学院、医院等单位,我校毕业实习管理三级管理体系。教务处对毕业实习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各学院负责毕业实习工作的具体管理;各医院负责毕业实习工作的具体实施。其中各附属医院及教学、实习医院,成立由一名副院长负责的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科教科或医教科(医务科)指定专人负责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临床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指派专人负责毕业实习的具体事宜。为了更好地开展毕业实习工作,学校、学院、医院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实现信息沟通,实时掌握学生毕业实习情况,并将问题汇总,统筹研究对策、方案。[1]
二、毕业实习前期工作
充分利用我校模拟医院、附属人民医院和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资源,使学生提前为毕业实习做准备。
另外,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必须进行为期二周的岗前培训与考核,培训主要内容为强化辩证论治能力、临床应诊能力、临床操作技能、临床辅助检查判读和医患沟通能力,了解医疗体制、卫生法律法规等。通过培训,让学生全面了解熟悉毕业实习的目标与任务,并初步建立临床思维,以提高临床工作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增强实习效果;学生也可从中获知各实习基地优势科室。
与此同时,学校稳步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按临床教学基地标准、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若干规定等实习基地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实习医院临床教学工作,在逐步加大实习基地的资金、物力、人力投入的用时,组织各种实践教学交流会,并且每两年开展一次实践教学工作会议,围绕临床带教、实习管理、医风医德和非医类专业实践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对先进带教科室、先进带教教师、先进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者进行表彰,调动了实习基地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毕业实习工作的顺利、高效、有序地开展。
三、实习过程管理
实习期间严格执行考勤制度,除学校统一通知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外,因病因事请假的学生,根据请假天数分别由带教老师、科室主任、医院主管领导审批。所有请假均需在《实习考评鉴定记录本》的考勤表中记录。
为切实掌握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所遇到的困难,教务处及相关学院组织老师到实习医院进行教学实习巡视,与学生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实习生实习、生活的情况、思想动态和需要解决的困难,收集学生对实习过程的问题与建议,整理分类,寻找共性内容,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和方案。
四、建立师生交流平台
在利用传统电话、传真等通讯手段前提下,为进一步保证实习期间的信息畅通,将现代信息技术如采用QQ群、电子邮件等用于与医院、学院、学生之间的沟通。
五、开展实习生临床知识与基本技能大赛
通过各项比赛考验了学生们的操作能力,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竞技风采的平台,更激发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贯彻了医学校学生早临床,多临床的方针,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六、毕业实习考核
(一)实习考评鉴定
在转科前进行,出科考核成绩由平时表现和临床技能测评组成。考核不合格,需补考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科室的实习。实习期间每周至少完成一份完整病历。实习结束,上交经批改后的完整住院病历24份给医院实习管理部门。实习生的实习考评总鉴定成绩=平时平均成绩×10%+技能平均成绩×90%-扣分。
(二)临床综合理论考试
在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临床综合理论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试内容、题型参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三)临床综合技能考试
临床综合理论考试之后,需进行临床综合技能考试,考试内容以《毕业实习大纲》为依据,参照执业医师考试。为保证教学质量,实习考评鉴定、临床综合理论和技能考试等有不合格者,延迟毕业或结业。[2]
七、总结
我校对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管理的多年研究、探索和实践经验总结,规范了学校对实习基地的管理;通过一整套的实习管理,使学校、医院、学院各项工作都能有序、有效进行;最终实现实习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更有利于我校医学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和提高,为临床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聂涛,伍中庆等.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全面提升实习质量[J].中医药管理,2011,11
关键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口腔医学,临床能力考核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是通过模拟临床情景测试医学生临床能力, 评估医学生应用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以及评判医学生职业态度等的一种考核方法, 通过一系列预先设计的考站测试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对学生采集病史、专项技能操作、病例分析、临床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核[1]。
我们在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考核中, 参考OSCE考核形式, 进行相应的考站设计, 与阶段考核、理论知识考核等相结合, 旨在更好地评估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
一、考核对象
重庆医科大学2009级口腔医学本科学生共42人参与考核。考试时间安排在完成临床实习后的一周内。
二、考核实施
1.考站设计。口腔医学毕业生临床能力考核设置考站5站, 包括口腔检查与病史采集、病例分析、基本急救技能、口腔基本技能、辅助检查及分析。每名学生总考试时间80分钟。
2.考核内容。主要考核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阶段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考核前组织各专业教师制定考试大纲, 确定考核项目、评分标准及制定专门的评分手册。具体如下:
(1) 口腔检查与病史采集考核学生无菌操作、口腔检查及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等方面能力。
(2) 病例分析由《口腔内科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等专业组成, 考核学生对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设计的掌握。由学生考前抽取1题进行考核。
(3) 基本急救技能项目:胸外心脏按压术、吸氧术、人工呼吸、血压测定4项, 考生抽取1项进行考核。
(4) 口腔基本技能:BASS刷牙为必考项目;考生考前抽取《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各1项考核。
《口腔内科学》包括龈上洁治术、开髓引流术、窝洞制备术 (II类洞) 共3项;《口腔颌面外科学》包括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十字绷带包扎、脓肿切开术、上颌第一磨牙拔除术共5项;《口腔修复学》包括上下牙列印模制取、下颌第一磨牙烤瓷单冠牙体预备、上颌中切牙烤瓷冠单冠牙体预备共3项。
(5) 辅助检查及分析包括X线片结果判读、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判读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3.考官要求。考官由各专业中高级职称教师组成, 共18名, 由教学管理部门于考前集中对考官进行统一培训, 根据评分细则对照考评指导, 严格评分标准, 力求评分尺度一致。
4.考场准备。考试场地位于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配备口腔医学仿真人头模系统, 可以模拟临床技能操作。考试所需物品由中心实验人员统一准备, 候考室及考站均制作醒目的标识及指示牌。
三、结果
1.考核结果。考生成绩由教学管理人员独立进行统计, 2009级口腔医学本科学生考核得分详见表1、表2。
从表1、表2、图1可见, 2009级口腔医学本科生的得分集中在70~90之间, 无高于90分学生, 1名学生低于60分, 及格率97.62%。平均分为70~80之间, 属于中等水平。
2.问卷调查结果。对18名考官及42名考生发放问卷, 回收考官问卷18份, 回收率100%;回收学生问卷41份, 回收率为97.62%, 将调查情况进行分析, 评价考核的效能及质量。详见表3、表4、表5、表6。
从表3至表6可以看出, 关于考试效果, 90%以上考官认为考核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对今后工作的有帮助, 而学生则有90%以上认为有助于促进临床技能的掌握, 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 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提高, 并对今后工作的有帮助;但在对知识掌握、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评估方面有30%~40%考官及学生认为一般, 考官还认为对临床技能的评估也一般。
关于考试质量, 90%以上的考官及学生均认为考试具备公正性及公平性, 但在全面性、公平性及科学性上, 则均有超过20%的考官认为一般;学生仅认为全面性不够。
四、讨论
临床能力是医学生专业素质的核心内容, 是一个综合的、多维的、复杂的能力集合。根据《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 (讨论稿) 》, 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目标包括:病历书写与分析、口腔基本操作技能、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临床思辨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等[2]。口腔医学具有“大门诊、小病房”的特点, 门诊患者从接诊到完成治疗通常仅由一名医师完成, 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医师与患者是一种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 整个过程需要医师不断与患者沟通交流, 对医师本人的临床能力要求高,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3]。目前口腔医学临床能力考核形式一般采取平时轮转考核、阶段考核和毕业考核相结合方式, 评价形式分为笔试、口试、病例答辩、现场操作等。主要存在主观因素影响大, 缺乏合理性、标准不统一、无法与我国现行的执业医师考试体系接轨等方面的问题[4]。
医学生通过临床实习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训练, 是实习生通过服务对象理论联系实际、化知识为能力的关键阶段[5]。口腔医学本科生实习以课程为单位, 分组进入各临床科室进行实习, 在各科学习也是以专业为主的疾病的诊疗及操作技术训练, 缺乏对疾病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我校目前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实习毕业考核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即临床实习出科考核与毕业综合考试。出科考核主要由各实习科室组织实施, 而毕业时仅进行一场综合知识考试, 以笔试的形式组织, 尚无统一组织的毕业临床能力的考核。
OSCE标准化及可重复性的特点, 结合口腔医学注重技能培养及独立操作性, 为口腔医学本科生毕业临床能力考核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口腔医学教育方面也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探索, 如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对口腔颌面外科医学生临床能力的考核[6];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教学中参照该模式, 将教学过程与考试模式接轨, 对传统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7]。我们针对口腔医学专业特点, 结合OSCE的考核形式, 设计了5个站点, 考核内容涵盖口腔医学本科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同时考核其采集病史、病例分析、基本急救技能等内容。与我国现行口腔医学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接轨, 临床能力考核与阶段考核、理论知识考核等相结合, 对测试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2009级口腔医学本科生实践结果可以看出, 得分集中在70~90之间, 及格率97.62%, 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口腔临床技能的基本能够掌握。考生平均分为70~80之间, 属于中等水平。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考官及学生认可此种考核方式, 认为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促进临床技能的掌握, 对今后工作的有帮助, 达到了考查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目的。同时认为考试具备公正性、公平性。但对于知识掌握、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评估方面, 考官认为需要进一步改进, 学生对考试的全面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考核作为OSCE在口腔医学本科生毕业考核中的实践, 对口腔医学本科生实习结束后临床能力的测试进行了尝试, 但此次考核仅在一个年级中进行了实践, 该年级尚未进行执业医师资格考核, 缺乏OSCE考核与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之间的对比, 以及对执业医师考核通过率的促进作用的观察。课题组将根据问卷调查反馈的结果, 对OSCE考核进一步修订、完善, 力求站点、试题设计更加合理, 对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评估方面所提高, 更加具有全面性。
参考文献
[1]崔宇红, 丁繁, 马丽萍, 等.医学生客观结构化考核的可行性分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5, 32 (2) :87-91.
[2]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 (讨论稿) [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9, 7 (1) :88-96.
[3]张春庆, 刘冰华, 韩俊岩, 等.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医学教育, 2013, 51 (1) :99-104.
[4]廖佐芹, 黄才斌, 杨心华, 等.医学生实习期间临床能力考核的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3, 23 (4) :466-468
[5]白振西, 董晓健, 张铁, 等.口腔医学临床教学特点及对策[J].医学教育, 2002, 6:26-27.
[6]李小囡, 吕江.OSCE在口腔颌面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7) :96-97.
关键词 医学检验;教学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48-03
Discussion on Educational Reform in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Laboratory Medicine Specialty//Bai Xuefei, Guo Jingyu, Pang Xinyue, Gao Weina, Yang Jianyi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ituation and tendency of laboratory medicine, suggested that the medical colleges should deepen educational reform and cultivate potential students in laboratory medicine fields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needs of society.
Key words laboratory medicine; educational system; reform
Author’s address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China 471003
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也称实验室医学,是现代医学中临床医学与实验室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综合各基础医学、经典实验和最新技术成就,渗透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方方面面。临床医学的需要推动医学检验的发展,医学检验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又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我国的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是在实验室技术快速发展,并不断地向临床医学渗透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随着医学理论的发展和技术方法学的创新,作为临床医学重要分支学科的医学检验,其工作内容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地位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仅要为临床提供充足的检验项目和可靠的数据,还要结合临床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参与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去。因此,医学检验专业对人才队伍及素质的培养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1 医学检验发展的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检验医学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从而给检验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1.1 检验人员结构和素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我国自从1983年首次在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检验本科教育以来,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医学检验人才,彻底改变了过去检验科以中专生为主的学历结构。目前,全国共有26所院校设有检验系,有3个博士点和17个硕士点,每年毕业的学生上千人,已经彻底改变过去检验专业主要以中专生打主力的局面。在岗的检验人员也逐步通过成人教育达到专科和本科学历,人员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1.2 新技术、新仪器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与国外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加快,促进检验仪器的大量引进和运用,使医学检验实现了自动化、微量化、标准化,结果更加快速、客观、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方法学的改进,新的检测项目不断增多,原来无法测定的项目得到准确测定,以疾病为中心、以人体器官为中心的检验组合项目的综合运用,广范围、多角度地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诊断信息。着眼未来,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将可以实现实验室与临床,实验室之间,区、市、省乃至国际的信息交换,进而实行远程的实验室诊断系统[1]。
1.3 形成较合理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我国的质量控制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某些学科已形成较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全程质量管理”的概念近年来在检验界备受重视,也是检验指标数据标准化的重要保证。对于检验专业来说,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1)分析前的质控,主要包括测定方法的统一,仪器、量具的标定,统一标准品,标本标准化等;2)分析中的质控,主要包括分析过程中干扰的识别,插入质控标本进行检查,以发现仪器、试剂及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3)分析后的质控,将检验结果与参数间的关系同临床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随时收集临床反馈信息[2]。
2 21世纪医学检验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2.1 自动化和集中化
目前国内医院检验科各类自动化分析仪器一般都是单机的自动化,国外检验仪器发展的趋势是将几台相关的自动化仪器串联起来,构成流水作业,形成大规模的全实验室自动化,即标本采集后由传送带或机器人送到检验科,通过条形码分类,自动送到各检测仪器分析,结果经仪器的接口送到科室的电脑储存,并进入全院的电脑网络,提供给临床科室。同时,由于芯片技术、干化学测定技术的发展,各种微型便携式分析仪器也会不断增多,给长期随访病人和家庭使用带来极大方便。
2.2 信息化和科学化
实验室的产品就是信息,未来的检验医学将向信息检验医学发展。因此,及时可靠的信息技术、信息的综合分析、完善的信息服务将是检验人员面临的主要任务,主要表现在实验室将采用更多的自动化方式执行和传递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实现多方位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每个病人的各项检验结果也可被收集、索引,存入数据卡由病人随身携带或存入联网的保健机构的特定数据库内,便于系统随访和病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检验人员不再仅仅从事分析工作,而是要将实验数据有效地转化为更高层次的临床信息,提供临床咨询服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将使实验室管理步入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的轨道[3]。
3 医学检验教育的现状
从本科教育来讲,现有的医学检验教育也已不适应临床医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养目标
根据1999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00304)》,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高级专门人才”,其在临床应该担负起“检验医师”的职责。但国内至今尚无“检验医师”这一岗位编制,使得检验医学专业因缺乏高水平医师,落后于临床其他学科,检验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到师资和岗位设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得不到系统、规范的临床培训,往往难以胜任检验医师的职责。因此,要实施这一培养目标在具体教学和临床应用实践中存在一定困难。
3.2 课程体系
现行医学检验教育仍沿用医学二阶段论即由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部分组成。它的优势是循序渐进,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但是在生物学、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医学学科越分越细,医学课程越来越多,继续按医学二段论教学必然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引发对学习的厌恶。另外,以学科为中心的二段式教育将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截然分开,相互脱节,片面强调学科的系统性,造成教学内容的相互重叠甚至矛盾。必修课程学时过多,以致学生没有时间了解检验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力、智慧、素质、知识得不到协调发展。
3.3 教学环节
检验专业课程采用的教材内容大多陈旧、滞后,与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相去甚远,不能够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与最新成果。在教学方式上,也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盲目被动地吸收课堂灌输的知识,无法很好地与检验实践相结合。这样既难以提高专业素质,又不利于发展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思想品德。
3.4 实验室条件
医学检验专业实验设备的价格较高,受设备费投入的制约,先进设备仪器台(套)数较少或缺乏,导致医学检验教学设备明显落后,使实验教学及检验项目受到限制,很大一部分教学实验内容已不适应临床检验实际的要求。
4 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根据现代医学检验发展的需要,建立适应社会多样化需要的宽口径医学检验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掌握医学检验知识并能加以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全面加强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建立符合医学检验教育规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以达到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1 立足专业需要,转变教育模式
现代医学检验靠的是先进的技术和仪器设备,检验人员不仅要熟练利用自动化仪器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更重要的是能对实验结果作出相应的分析解释,正确有效地将实验资源转化为更高层次的临床信息。因此,培养现代检验人才,必须改变现有的基础教育观为大基础教育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检验人才。一方面,增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改变医学检验教育模式,其目的是使检验人才不但要精通检验操作,而且要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什么样的疾病需要做什么项目的检验,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以及各种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成为为医学提供“侦察信息”的“高级参谋”,而不单纯出检验结果的“高级机器”。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学科选修,加强或增设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语言及应用、专业英语、现代检验仪器及实验室管理等相关课程,特别应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力度,拓宽学生专业口径,改变现有专业口径过于狭窄、知识面过于狭窄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从根本上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4]。
4.2 着眼未来发展,抓住两个关键
首先,抓住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过去的医学检验靠的是检验人员繁杂的手工操作,知识含量不高,操作技能的训练显得十分重要,学校教育也偏重实验操作教学,这是由当时的专业发展水平决定的。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近年来检验专业基本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仍保持不变,与临床实际需要出现一定的偏差。笔者认为,动手能力的训练固然重要,但随着检验仪器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检验工作的重点已不再是手工操作,而更多地转向了对仪器的操纵以及对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临床意义的分析。此外,检验仪器越先进,其操纵就越简单,而各医院仪器的型号和产地都不尽相同,其操作步骤、性能及对实验数据的质量控制、信息化处理,需要有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作后盾。因此,教学的侧重点不应该是过去的操作技能培养,而应该侧重于运用基本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组合利用并转化为更高层次的临床诊断信息。对于传统检验教学内容的取舍,也应该侧重于教授传统检验的基本原理在现代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如何由原始的检验步入现代检验的思路和思维方法。
其次,找准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现代检验人才,关键在于能力的培养。如何围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设置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一方面,应开设能提高学生特殊能力的一些课程,如学习方法学、科研方法学、文献检索等,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在学校教育的有限时间里教给学生知识的量是有限的,而教给学生方法,就等于为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置方法学教学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应将方法学教学内容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在专业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勇于创新的能力,启发学生对现有理论深入思考,对现有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进行评价和反思,从而诱导学生进行新的检测方法的尝试和新的检验仪器的研制。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检验发展和挑战的高素质检验人才[5]。
4.3 加强实践教学,加强科研素质的培养
根据医学检验技术教学特点,检验专业可将原来分散的实验教学加以整合、优化,形成更加规范、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室设备,强化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注重对实验项目进行整合,优化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具有验证、综合和探索功能,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开放式综合练习实验室,建成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改进实验方法,强化基本技能,注重理论教学与强化实践教学相结合,更新实验内容,保留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及经典方法和技术,逐步增添方法学评价、自动分析仪器和实验结果讨论等内容,使学生既掌握本专业有关实验的基本知识,又锻炼了分析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实验课多媒体教学的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开展模拟教学,增加实验内容信息量,缩短实验时间,节省人力物力。努力培养基础宽厚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竞争意识的一专多能复合型医学类实验室高级人才[6-7]。
近年来医学检验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医学检验教学改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应该积极探索,不断实践,真正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体系,以保证医学检验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霞,吴爱武,陈柏铭.把握检验医学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现代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3)140-141.
[2]张悦,袁丽杰.构建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规划与设计思路[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9):127-128.
[3]申子瑜.我国检验医学质量保证未来发展之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4,10(6):5-6.
[4]陈章权.对检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319-320.
[5]黄定德,李前伟,刘广元,等.加强实验课教学改革,培养合格医学检验人才[J].医学教育.2004(1):49-50.
[6]冯文莉,涂植光,尹一兵,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45-46.
[7]张梁成,李双全.医学检验专业本、专科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研究[J].检验医学教育,2002,9(4):27-29.
【本科口腔医学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医学本科论文07-13
新型本科医学检验专业教育的论文09-11
全科医学本科培养方案07-06
中医学本科培养方案10-16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09-09
临床本科医学生自荐信参考10-20
《病理学》课程简介(临床医学等本科)12-20
口腔医学毕业的自我鉴定07-05
本科毕业论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