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教研博客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介休教研博客(精选4篇)

介休教研博客 篇1

3月8日太原教研室刘颖主任一行5人对介休网络教研活动开展进行了考察,考察组在观看了多媒体汇报展示后认真听取了介休市教研室主任马玉琦的汇报,实地参观了介休二中微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并观摩了该校网络教研活动,通过观摩学习太原教育同行一致认为:介休网络教研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成效显著,为全省带了好头,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3月17日在晋中市教研室主任段志爱的带领下由晋城、灵石两地教育界同仁组成的网络教研百人观摩团莅临介休,介休市教育局在介休一中学术报告厅为来宾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和汇报展示。教育局副局长温大勇,系统工会主席张国富,教研、远教等相关科室人员及介休部分校长教师代表参加了整个活动。

温大勇代表介休市教育局向远道而来的全省教育同仁致欢迎辞,并为来宾们介绍了全市开展网络教研的基本情况。介休市教育局远程教育中心副主任程晓花作了题为《给教研插上网络翅膀 让城乡共享教育资源》的汇报展示,她从实施背景、开拓发展、目标措施、收获成效、提升超越等五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全市网络教研的发展历程,重点对“一级教案”、“教师博客”、“网络课堂”、“视频教研”、“教研员 1

主页”、“本地资源库”等六大模块的运用作了现场演示。之后介休三中语文教师张谦爱和张兰小学校长李采结结合本校实际分别对教师博客及视频教研运用作了生动的展示介绍,他们精彩的展示不时博得在场同行的阵阵掌声。

会后,与会同志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介休一中微机房,实地登陆体验了介休教育网、介休教研网等网站,对介休网络教研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建议。

介休教研博客 篇2

·教研目的·

结合个人指导的实践活动教学, 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最大限度地实现活动教学的价值。探索全员科研管理的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组织形式·

科研中心主任主持, 基地全体员工参加, 以个人学习、实践和反思为主, 支持小组合作研究, 结果在基地网站内部教师博客群展示交流。在基地网站设置网络办公模块——基地内部交流博客, 请教师们将学习、体会和反思及时发到“心得体会”栏, 以便交流、分享、考核、统计。科研中心根据校本教研制度, 将博客教研纳入当月考核。对每位教师的考核内容包括该教师博文数量、观点、点击数、回复帖数和该教师学习分享其他教师成果的留言数量、观点等。以制度为保证, 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

·教研时间·

一个月。

·教研过程·

1. 确定教研主题——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研要有共同关注的主题 (或问题) , 主题要来源于一线教学实际。基地走过了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8个春秋, 在课程设置上已经基本成熟, 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核心工作。科研中心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 了解并分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 选择大家共同关注的教学方法的种类、特征及其应用问题, 确定博客教研的主题为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方法的改进。

2. 以理论学习实现专业引领

教学实践必须有理论的指导。一人领着读, 大家集体听的专题学习方式, 不适合成年人, 也不便于教师即时思考。采用博客交流学习, 学习进度弹性, 可以培养教师学习的主动性, 能够实现人文管理且保证实效。基地科研中心根据教研主题需要, 选择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学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与教学论下》的第五章教学方法为基础理论学习内容, 放在交流博客上, 让教师们共同学习。

3. 理论联系实际体会多

教师的教学研究要养成有准备、有依据的研究习惯。为了鼓励教师爱学习、会学习, 努力实现有效学习。科研中心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指定材料, 随时答疑, 帮助理解, 要求撰写学习体会。杨会娴老师改变了对教学方法的传统认识, 感悟到教学方法要与教学过程相互统一, 总结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应用。 (http://www.zhsjjd.com/tblog/u/923/archives/2009/3800.html)

刘立新老师通过学习, 明确了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发展趋势及选择运用, 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理解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去选择教学方法, 清楚了创新教学方法的方向。 (http://www.zhsjjd.com/tblog/u/919/archives/2009/3915.html)

李金荣老师教研体会的题目是《苹果、思想和教研》, 结尾是:“博客教研是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理论的指导让我们的教学更清晰, 更生动, 更优化;集体学习与交流让我们的教育视觉更开阔。” (http://www.zhsjjd.com/tblog/u/943/archives/2009/4200.html)

经过科研中心的组织和管理, 教师们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 反思自己教学中现有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思考如何改进, 以学习体会、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活动设计、活动案例、教研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形成成果博客。

4. 同伴互助学习共提高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特色之一。通过博客学习, 借鉴他人思想, 给予他人帮助, 收获自身提高, 实现实质互动、双赢发展。借用他山之石, 点击群内相关博客, 分享他人体会, 进行“火花撞击”,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同时改进。例如, “感悟生日”主题实践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带上五斤的沙袋、做孕妈妈一天必须做的活动, 来体验妈妈孕育我们的艰辛。杨敬妥老师在组织活动中, 发现有些学生把体验当做儿戏, 没有情感投入, 更有甚者带着沙袋来回撞着玩儿, 感到非常困惑, 就以教学随笔的形式发到教研博客, 求助同伴帮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郎利萍老师建议在沙袋前面加一个小兜, 放上一枚代表胎儿的生鸡蛋, 让学生体验艰辛的同时也体验呵护胎儿的情感投入。杨敬妥老师感到柳暗花明, 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为鸡蛋化妆小环节, 欣然试验, 学生果然全身心投入体验, 效果非常好, 该项目也因此成为了基地的特色活动。 (http://www.zhsjjd.com/tblog/u/929/archives/2008/2672.html)

5. 实践跟进创成果

教研的目的首先要实现扎根实践的行动,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和提升。“我的风筝飞上天”是小学五年级的一个实践活动, 学生非常喜欢, 但指导老师满秀清不满足现状。在教研学习中, 她提出了在实践式教学中引进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建议, 设计了增加人造自然风设备, 让学生在设备前试验自己制作的风筝的性能, 为学生营造发现问题的环境, 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环节。该环节实施后, 学生兴趣非常浓厚, 做完风筝就主动去实验, 及时发现风筝打转、飞不起来、栽跟头等问题。教师指导学生从提线固定的位置和角度、骨架重量、受力面积等方面小组合作探究, 在教师的帮助下共同解决难题。这样制作完成后, 学生放飞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 活动的体会和感悟独特、难忘、无法替代, 成就感非常强, 自然也就实现了教学的价值。科研中心根据这次教研改进建议和具体的教学实践效果, 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形成了兴趣导入、揭示主题, 交流信息、获取新知, 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作品展示、评价反馈, 课外延伸、大胆创作等一系列教学方法改进方案。 (http://www.zhsjjd.com/tblog/u/979/archives/2009/3727.html)

6. 考核总结促发展

注重过程、兼顾结果是考核的基本原则。教研是一种经历,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一种收获。教师们经过这次博客教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 都在实现着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逐步转变, 这说明我们提出的“全员科研管理模式”的思想是可行的, 有效的。科研中心将以上教研过程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月总体考核, 考核前五名为月科研标兵, 其指导的活动项目作为公开课继续进行集体学习和研究, 打造精品, 准备参加各级优质课比赛活动。但由于科研中心对调动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工作不够细致, 还是有部分员工没有参与。由于科研中心工作精力所限、自身水平所限, 对教师教研中的某些困惑、问题可能帮助不够, 这也警示我们今后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进一步推进全员科研管理工作的实施。

·教研效果·

本次博客教研活动, 科研中心、教学教师全员参与, 生活老师80%参与, 行政管理人员76%参与, 共撰写交流博客文章102篇, 回复留言861条。由于教研主题内容针对性强, 教师参与度高, 博客学习要“雁过留声”、十字绣活动要增加材料创新研究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要走出基地等建议已经落实,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 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教育理论水平

一般的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都是从理论到实践, 而基地的教师, 因为很多都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 所以, 对于某些教学理论, 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理解, 然后通过理论学习再改进提高。教研前, 很多老师对于应该运用什么教法, 怎样去用, 用的对不对有些不确定。通过这次认真学习教学方法理论知识, 心中才豁然开朗, 这是教师真实的心声。 (http://www.zhsjjd.com/tblog/u/895/archives/2009/4000.html)

2. 增强了教师的行动研究意识

校本教研的实施, 在基地形成了分享中学习, 竞争中提高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崔丽君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尝试了不选组长的方法;针对同样的主题, 不同的学生, 探索着相同中不同的表现, 研究着不同中相似的规律;就活动中不合作、自我等现象, 分析思考存在的根基, 进行道德教育;梦想着实现最优化的课堂, 学生最喜欢, 收获最多, 效率最高。是行动研究的方法帮助她发现和解决这些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促使她走向了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http://www.zhsjjd.com/tblog/u/906/cmd.html?do=blogs&id=52&uid=906教法小试)

3. 提高了教学质量

自救自护活动在基地开展三年了, 以前讨论式和演示式教学占的比例较大, 体验式活动内容不足。这次教研活动中, 指导教师朱学玲把科研中心规定的教学方法的学习内容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学习整合在一起, 思考活动如何实现生活性、体验性和经验性。受日常生活中点燃蒿草熏蚊子的启发, 提出用点蒿草生烟, 模拟火灾现场, 进行逃生训练的建议。在科研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下, 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了体验式教学内容——模拟逃生。学生先练习不同烟雾浓度的最佳逃生姿势、技能, 然后在活动室内模拟火灾现场, 根据烟雾浓度的不同, 设置四条安全通道, 学生模拟逃生。教师指挥秩序, 用秒表计时。此环节共进行三次实践演练, 分别是发现问题、改正练习、掌握提高。整个教学设计的改进, 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真正达到了为提高学生生活质量服务的目的。我也在教师们这种精神鼓励下, 认真研究自己指导的“我做石英钟”活动, 运用任务驱动法,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做中学、学中做, 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 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保证活动效果。 (http://www.zhsjjd.com/tblog/u/901/archives/2009/3743.html)

·教研思考·

博客教研是基地校本教研史上的第一次, 收获很大, 思考也很多。

1. 博客教研的优势

博客教研变集中教研、固定时间教研的形式为开放式教研, 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 为每位教师搭建平等的平台, 给每位教师更多的参与权、发言权、主动权, 更加有利于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博客教研要求教师必须进行深入思考, 解决了一些不加思考聊天式的简单对话的弊端, 呈现的是自己真实的思考, 不流于形式, 具有时效性。这种教研让教师们有目的地学习, 取长补短式地学习, 带着问题和热情来, 带着满意和收获归, 教研的结果使骨干教师和所有教师一起成长。基于这次教研和跟进实践, 在石家庄市教育局组织的劳动技术评优课活动中, 基地推荐的三个自编课例“我做石英钟”、“插花艺术”和“七彩印刷”, 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全部荣获一等奖, 因此博客教研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 本次博客教研的问题

本次教研在基地内部网络办公平台进行, 缺少与外界人士的交流, 更缺少外界专家的引领。教研学习的主要载体是文字, 缺少现场实录等真实性材料。这样, 一方面基地的成果不容易推广, 另一方面不利于教师借鉴成熟的经验, 多走了弯路。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方法, 让教学方法的作用发挥及至, 让课堂更精彩, 让教育更“有效”, 让学生最大程度受益。

3. 下一步改进计划

博客教研受到基地教师的普遍赞同, 今后一定会坚持下去并逐步形成制度。为了增强博客教研的实效性, 建议基地增加设备, 满足跨区域网络教研的常态需要。教研组织要抓住关键问题, 邀请更多专家点拨引领, 使教师个人的博客真正成为“教师成长记录袋”。

介休教研博客 篇3

【关键词】教师博客 教育博客 网络教研

教师网络教研是教师依托网络平台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展开的教改探究活动,是一种全新的教研模式,它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在相互关联的各个网络教研功能平台的开发支撑下,从全新的视角探索教研的方向,扩大教研的职能,促使学校教研更加科学,让教师持续不断地体验、感悟与发现的过程。随着教师博客的不断出现,给网络教研带来了新的生机,它打破了传统教研的模式,使教育科研方法更加科学化,手段更加现代化。博客是继电子信箱(E-mail)、留言板(BBS)、好友聊天(Q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互联网的第四块里程碑”。

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edublog)的一种,是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

一、教师博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方便教师资源共享,促进整体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集体备课”,这是被许多教师实践并证明其优越性的教学方式。这一方式有助于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年级组、学科组的均衡发展。但是它却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比如集体备课的范围比较小,没有条件组织大规模的集体备课;又如集体备课只能限定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不能进行跨时段、持续性集体备课。这些先天的不足使得集体备课难以日常化进行。而教师博客可以弥补传统集体备课的不足。在教师博客上进行集体备课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使集体备课的规模可以无限制地扩大,也可以使集体备课的时间无限制地延长,打破了地区和地区间、学校和学校间的隔阂,在整个教育界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此外,博客中还有一个很有效的功能就是“博客圈”,在每个人的博客中都会提供同一个圈子所有博客的链接,这个强大的链接群也是教师之间资源共享的良好载体。在圈子中每个人的教学经验都可以被其他人学习、分享,达到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的,使得整体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资源犹如浩瀚的宇宙,星罗棋布,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采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但是,教师要想快速找到、找全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料也并非易事。博主如教研组长可利用博客收集实用教学资源,虑其所求,供其所需,让教师轻松地、近距离地各取所求。博客是信息呈现的平台,“共享”能达到资源的优化利用。根据教师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通过网络,查找、收集并整理了相关教学资料与其他教师分享。比如,开学初,对教材的分析及教学建议是教师迫切需要的,可针对这方面的资料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并上传到博客上供教师参考;到了学期末,又根据教师所需上传了有关期末复习的资料。各学科教研组根据本校教学实践,通有博客相对集中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可进一步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二、教师博客实现了教师“学”与“问”思维的互动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客是个人信息的积累,也是与同仁交流的舞台。博客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既能“问”,又能“学”的思维的互动平台。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不知该如何解决时,可以将疑问上传到网站上,和同行一起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共同参与和切磋中不断吸收,不断成长。笔者曾多次与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在本校博客网中开展各种话题的研讨。比如,英语教研组的一位年青教师博客中一篇关于《如何提高初中英文写作水平》发帖后,许多教师都积极参与,发表各自的观点。如在《重庆高中课改后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的讨论中,不少教师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好课的不同看法。有的教师认为,一堂好课必须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上的课,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服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不同的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学有所得,学得有滋有味,乐于课堂学习,这样的课就是好课……博客为教师提供了发表个人思想的传播媒体,通过网络,教师把自己的困惑、思考、感想发布到博客上,与同仁交流、分享。这样的沟通、探讨划破了时空的界限,教师在反思、互动和共鸣中不断地进行着思维的碰撞与创新的交融,博客成了教研的另一个主阵地。

三、多层次教师博客,在网络教研不同领域中发挥作用

我们学校网络教研博客群开通以后,学校各教研组、相关管理科室、一线教师申请并开通了不同作用的教师博客。比如教科室的博客,主要针对教育科研的一些精华帖子,适合各个学科的教师阅读和交流。教研组博客主持了各学科教研活动,把传统的教研活动搬到了博客。

教研组下设的各一线教师博客主要服务于教师之间教学交流,与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互动交流。信息技术组教师博客还增加博客制作技术、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学科整合等栏目,辅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以上所有的博客都集中学校网络教研博客群中,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各发挥各的作用,共同促进学校网络教研工作。

介休教研博客 篇4

基于教育博客,根植于课堂,建设教研共同体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报告

武进区马杭初级中学

一、设计背景:

一是透过课堂生活,我们发现,教师的情感正变得粗糙,心灵正走向封闭,师生的交往也变得简单而草率。我们缺少了一份从容和悠闲,缺少了一定的用心和细心,有的都被简化为“速度”。

我们的课堂乃至教育缺失的是什么?宏观理论和宏大的培训活动会给教师带来教学的智慧吗?教师的智慧获得和我们的付出成正比了吗?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是否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尊重?简而言之,我们教师成长的出路在哪里?

二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被广泛应用。Blog以其技术上的零障碍和信息化跨越时空的便捷高效的优势,支持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BLOG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日志”,这与表达行动研究成果的“研究日志”恰好吻合,有着内在的联系。行动研究成果表述是BLOG的思想内核,而BLOG则是行动研究最好的电子载体。可以说,BLOG方便了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提升了BLOG教育记载的质量,两者共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正是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考虑,我们选择该项目进行研究。

二、设计目的

1、有效地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

2、有效地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的主体能力。

3、促使全体教师在研究自身教学方式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4、使学校在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开发和学校和谐发展中获得经验,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打造出学校的教育品牌,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内涵性、可持续性发展。

三、设计创意

1、“博”采众长,“网”罗天下。

博客的出现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自主平台。在实践运用中老师们真切地体验到了教育博客对自身的促进,很多老师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博客。大家在博客中记录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在不断地阅读、书写、积累、交流中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在博客中书写已经成为很多老师的一种习惯,可以说博客为教师的“二次成长”提供了契机。

2、“把握”主题,“生成”智慧

通过“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学会了反思,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过程,反思课堂秩序的组织,反思知识点的合理传授,反思教学方法等。提高了自己在新课程理念方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把握课堂,对自身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这种教研方式大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它具有三大优势:第一,方向明确,目的性强;第二,让每一位教师在过程中成长;第三,教师们在绿色和谐的研究氛围中不断进步。

四、实施过程

依托课题研究,力求对校本教研活动有所创新是我校研究的方向。从本质上而言,校本研修文化是一种教师群体文化。它是在继承以往歌颂教师的“红烛”精神的基础上的发展。“红烛”精神关照下的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学生;而研修文化追求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教师的自主发展,才有学生的更大发展。

教师博客为教学反思搭建了平台,在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教师可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快速成长。

1、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微格研究----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利用教育博客环境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研究。主要讨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微格分析,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案例1]:微格分析初一数学苏科版《字母表示数》的课堂提问技能。教研组制定微格分析方案与报告以及相关学习资料,并拍摄录像一并挂在数学博客群组中,全体组内成员学习方案与相关学习资料,针对课堂提问技能各抒己见。研究总是从问题开始,而校本研究中基于学校实际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多方面的,有教师教学的,有学校管理的,有学校课程的,有学生学习的,有学生心理的等等。如校本研究所指向的教学问题是教师在学校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和“自己的问题”。只有把教师个体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把学校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才算作真正意思上的校本研究。Blog能很好地解决校本研究中个体发现——群体讨论——提升概括的几个环节。首先,Blog是一个个人展示和发布平台,向群体提出问题,引发群体思考。可以看出,Blog上问题的提出更易引起教师的关注,引起教师的互动交流,从而使问题不断深化,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教学的改进。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实践证明,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教师主体意识觉醒,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也只有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才能有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2、基于教育博客的教学反思与教育叙事的研究---教育博客此处独葱茏

BLOG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日志”,这与表达行动研究成果的“研究日志”恰好吻合,有着内在的联系。行动研究成果表述是BLOG的思想内核,而BLOG则是行动研究最好的电子载体。可以说,BLOG方便了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提升了BLOG教育记载的质量,两者共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老师拥有了自己的博客后,便开始阅读和书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生命才有意义,头脑才不会干涸,也才可能永远做一名思考者。在博客中老师们把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读书笔记以及对学生的指导等记录下来。有了自己的博客,心里便开始有了一种对学习的渴望。

[案例2]:博客:让学习、反思成为一种习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与博客“亲密接触”的日子里,老师们深深地感觉到博客对教育的促进,对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帮助。但在最初始阶段,大家也只是摘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很少有经过自己思考的原创日志。随着对博客的认识加深,以及浏览“东行记”“惟存博客”等著名博客所受到的启示,老师们也试着把自己在教育中的思考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在博客里面“写-录,思-享,品-学”,在不断地积累中感受着学习的乐趣。在博客里写作已经逐渐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这样的习惯让大家慢慢学会思考。

正象有位老师在反思中说的那样:工作着是最美丽最快乐的。反思给我们带来了喜悦,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变化、成长,学校在反思中不断发展。

尽管反思带给我们的改革与创新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我们却能勇敢地丢弃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敢于向着更加人文,和谐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大踏步迈进,这就是我们最欣喜的收获。我们还将将反思行为坚持下去,并深入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反思中继续享受成功的快乐!

[案例3]: 博客唤醒了老师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真正的存在”----教育博客在灯火阑珊处

怀着一颗好奇心,在博客上流连,申请一方属于自己的免费空间,置身于梦幻秋天的背景下,设置自己喜欢的几个栏目,于是我便拥有了博客。当我学会第一次往博客中添加文章的时候,兴奋得无法入眠。我想:平素与网络无缘的我也终于拥有了一个网上家园。一个可以让我任意挥洒激情、记录人生轨迹的网上家园。感谢博客给我一块自由的空间,让我自由展翅飞翔!漫漫教学路,博客伴我行。(语文老师姜小延)今年姜老师被评上了武进区“骨干教师”,用她的话说,:“这完全得益于教师博客”。

周志媛老师是一位工作近10年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她始终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位置”,面对教育她曾经感到迷茫。自从拥有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后,她便开始写作,在不断的书写中找到了“丢失已久的自信”。书写让她更加关注教育,关注自己的心灵。在她近1年的“博客之旅”中,书写了近万字的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并有多篇文章发表。从此她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做教师的快乐!

马丽琴是一名有18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她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但面对网络她却总有一种“排斥感”。在实践中很不愿意运用网络来开展教学活动。我校开展“校园博客”的课题研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也不接受博客,总认为用网络开展教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当周围的老师都在眉飞色舞地谈论博客所带来的变化时,马老师也慢慢受到感染并开始运用博客开展教学活动。在运用中马老师真切地感受到了博客所带来的快乐,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迷”上了博客。如今,马老师的博客已经成为热门博客出现在“博客推荐栏”中。

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教育叙事就是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进行研究。对于教育科研来说,这些从教师自身实践衍发的案例、思考和经验具有专业理论研究无可比拟的针对性、真实性和情境性。这些鲜活的案例胜过任何枯燥的理论和说教,是促进教师成长、丰富自我的宝贵资源。

3、基于教育博客的“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让教研在指尖“流连”

“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应凸现研究活动的主题性。我们开展教学研究,目的是为了认识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是为了引领教师进入研究的状态,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因此研究主题的合理选择是最重要的。

学期初各教研组以一个阶段内教师们比较关注的、来自于教学实际中相对集中的问题,作为一个活动主题,以“主题”研讨推进集体备课、深化备课组活动,实行“跟进式研究”。基本程序是:确定主题——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一度教学——重构教案——二度教学——反思研讨——三度教学——提炼“经验”。

而这一切的实施都有赖于blog平台。借助Blog在交流及培养学习者反思能力方面的优势,使得师-生、生-生、师-师交流能突破时空壁垒,以弥补传统教学中交流缺位的问题。它有以下意义:

(1)兴趣拉动

选择教师感兴趣的教研内容。激发教师校本研修的兴趣,需要根据教师的兴趣确立教研主题。教师的个性、阅历、经验、思维习惯、文化基础、研究倾向等各有不同,他们对问题的关注存在差异,学校在组织教研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教师的具体情况,按照不同情况选择研究话题,或者课题,以吸引教师积极参与研究。

(2)记录教学,分享灵感

我们写教育博客不是要盲目追求成型。每天记录,每天思考就是在研究,虽然是草根化的研究,但是这才是基于实践的研究。才是我们教师最真实的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突然产生许许多多的“灵感”,及时将它记录下来,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有了教育博客后,记录一下子变得非常灵活,想到什么就可以随时记录下来,还可以进行随意的分类和检索。最关键的是:后期查找起来也非常方便.这种公开的笔记还能让更多的教师参与研讨,激发更多的灵感。

(3)交流反思,评价提高

许多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课件,生活感悟等上传发布在自己的教育博客中,在进行知识梳理,思考,学习与积累的同时,实现更大范围的相互交流,智慧共享.基于博客平台的网络教研能够突破传统教研活动时空,群体的局限,实现智慧与教学资源的互联与共享,提高教研的质量和效能.[案例4]:教育博客---大珠小珠落玉盘------“我的教学我反思”沙龙活动材料

所以说,博客不仅提供了资源共享的机会,也分担了我们的苦乐酸甜。当我们将自己的思考、学生思维的火花书写在博客上的时候,那受益的就不单单是我们自己了。

[案例5]:浅文深教,深文浅教,教无定法,妙在得法——马杭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总结

效果:“一个课例,三次讨论,两次反思”的活动,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教师学会了用鼓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始体现,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解放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课堂教学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教学过程是生成的、动态的过程,充分体现出师生在课堂上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生命活力。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

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热情地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交流和合作,敢于提问,善于发现;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三是:有利于绿色教研文化的建设,建设教研共同体 开展“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以来,我校的教研活动不仅仅是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更是产生了质变。教研活动真正地“研”了起来,从工作讨论转向问题讨论,使教师增强对问题分析、讨论的能力。面对问题,善于积极思考,寻找对策,增加教师间的对话与互动。使教研活动管理走上规范,教研活动的评价更趋科学化,大大增加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

如: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对备课中某一环节的设计,教师们以前是从教材教法上考虑,落脚点是完成任务,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确定从主观出发,缺少“研”的成分。现在,教师们强调理念指导,考虑的是怎样教才贴近学生?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如此设计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抓住本质问题思考。

正如有位教师在博客中说的:主题研究它把关注点落实得更细致,我们的讨论有了更明确的指向。几次对同一问题的追述,让我们在课堂中更清晰自己的所为所求,也因此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更多重视其学生活动的有效组织,相信这对自己专业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五、实施成效

通过实践,学校最终认识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发展源自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其对于经验的不断反思,这才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提高教师质量的有效手段。我们教师的认识是:

1.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与能力

教育博客是一个书写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群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化思考的过程,逐渐养成思考与研究的习惯的过程。优秀教师正是通过这样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适应外部环境,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改进了校本教研的方式,提高了校本教研的质量

本活动的开展,使我校校本教研跳出了注重集体备课而忽略教师个人发展的框框,我们以日常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为抓手,引导教师研究真问题,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组织策略与技巧如何改进;如何关注新教材教学中的教学现场和细节;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改进课堂教学评价;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生态课堂等。鼓励全校老师共同参与,真真做到把话语权还给每一个老师,促使老师们逐步走向一个增强、三个提升。一个增强就是增强了老师们的教育叙事能力和反思能力。三个提升是:①从问题到课题,提升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从经验到实验,提升自己的积累意识和能力;③从结果到成果,提升自己的提炼意识和能力。

3.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

校园博客群搭建起一个虚拟的学校教研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心得体会、困惑与思考,同时博客的互动性使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切磋、研讨交流更为有效,更为经常,同时在探讨和鼓励中,自身价值也得到了认可,从而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4.使行动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工具

博客以来,我们一直用实际行动在感悟和体验着教育博客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博客,我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的回归,我们将博客作为了最亲密无间的心灵伴侣,宣泄着自己的烦恼和压力,减轻了心理负担,在教学上保持良好的精力,无疑这种适当的感情宣泄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最值得一提的是领导、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引发了教师反思的激情。他们主动从学生身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了教学思路,在教学设计上大胆创新,激情释放在课堂上,融洽了师生关系。

5.提高了教师的生命质量

教师们在写作教育叙事博客的过程中,投入了很多的激情和精力,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思考,其深度探及教育的本质、生命的本质,其广度涉及自身的兴趣爱好,无所不包。在某种层面上,博客成为教师记录、思考、探究的精神家园,成为拷问自我、叙写心路历程的空间,教师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灵魂、有鲜活的生活气息的立体的人呈现出来。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理性思考就是一个庸碌的停滞不前的人。在叙写的过程中,在不断反思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生命质量无疑也得到了提升。

6. 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还感受到同伴互助带给我们的益处,它达到的效果可能是事半功倍的。从个人而言,这样的主题式研究活动让参与者对课堂教学的很多环节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对相关教学方法有了一次更为深刻的体会,它不再象以前一样空洞乏味,而是在一次次活生生的课例中凸现出来的,怎样的提问有价值,怎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中如何和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等等,有了这些自己的亲身体会,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去身体力行,可以说校本研修也就达到了以研促教的目的了。另外,从教研组的角度来讲,有了这样的课例研究,我们的教研活动也变得生动务实,教研组的老师在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下有了更大的进步。

7.促进了教师专业的长足发展

①在去年省组织的“师陶杯”论文评比中,我校教师七人获奖,在进、近两年的年会论文评比中,我校有二十多篇论文获不同层次奖项,在去年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 中,我校获一等奖8个。

②参与blog沙龙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部分教师已脱颖而出,今年我校有五名教师被评上区“区骨干教师”,使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③去年有四人在教学软件评比中获奖,两人在教育技术能力评比中获奖。

五、实施反思

教师专业发展事关重大,课程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层面上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变革。

思考1.教育博客=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信息时代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博客“零距离”的关怀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教育博客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博客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就目前的现状看,很多专家和老师把教育博客等同于教师专业发展,这有失偏颇。实践证明教育博客≠教师专业发展。博客只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跑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关键还是教师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要让教师意识到自己要成长,要不断完善。拥有教育博客并不断书写博客不等于自己的专业就一定会得到发展。

教育博客的运用关注点、运用方式,以及书写博客的形式和书写质量都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目前看,很多教师书写还比较随意,思考缺乏深度。如果我们只从形式上大谈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不去深度研究教育博客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去推动博客在教育中的核心运用,那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了“海市蜃楼”。

思考2.校本教研的形式如何创新,怎样走向不拘地点,不固定时间,不拘形式,不拘同年级同学科,使其更灵活、更开放、更多彩„„

思考3.学校如何积极培养教研领头羊,使校本教研平衡发展;如何有计划聘请专家学者进行引领,以不断提升教研的水平和档次。

上一篇:这天我回家晚了作文1200字下一篇:易烊千玺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