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我一个红楼梦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许我一个红楼梦(通用4篇)

许我一个红楼梦 篇1

杏花雨瓣飞落那里都会帘栊一季清梦,熨开待放的花语,蓄尽万般情萦。瓣瓣雨滴密织着一个美梦,此刻雨是绵的,风是柔的,它像是春天的杏花,时有点点瓣瓣带着丝丝幽香落入初春的心房里,油润了小草,舒展了柳枝。乐坏了青田。

夏日的雨是姑娘的眼泪。珍珠般的丰盈饱满,它似门前一扇珠帘,是谁不小心挑断了那根线?此刻泪珠不留恋,潸然而下,哭碎了谁的心,撞开了一季的幽怨,你在那里?是否听到她无助敲打窗棂,求你一次救赎,眼泪泛滥泛滥……在门前轻溅成一朵美丽的玉兰花摇曳开来。忧伤轻轻的揉疼夏的脸。

秋日的雨吵醒了谁的缠绵?它下的不大不小,淡淡的带着丝丝凉意,像似不停地说,做梦的人,醒醒吧?赶路的人,回家吧?再不走就没有路了。

在江南冬日的雨,幽幽淡淡,含蓄矜持,她时有一点温柔又夹着俏皮,它柔时就像里的蚕丝绸缎,落在脸上轻轻点点,很像离别时妈妈的抚摸,没有暖意,满是关心,它的情都在内心。

江南风很轻,它像处子的脚步一样,莲步婀娜,悄无声息。它来时,你没听到步声,可当她掠过你的身旁,你会嗅到那若有弱无的一缕风气,也许那就是风声,你不细听是听不到声音的,需要静心感受它的轻盈飘逸的身影。

醉恋江南水,喜欢它的灵气,江南处处有桥,出门见水。千百年来古人只所以把它叫做水乡,就是因它水多,水灵,甘醇绵长,清澈幽凉,水中有桥,桥中有水。那年去周庄,眼前水绕房舍,桥映水,它的水不像北方的,大河横穿,太过霸气嚣张。江南的河水是蜿蜒不断地,有时想她一定是天上的仙子翩跹起舞的裙摆,那么绵延曲折,幽幽静静的流淌。

人到江南,知了水的柔情,风的轻盈,还有那小桥。桥是最易进入眼帘的建筑,在江南古有“百步一桥”之说,水环房舍,小河纵横,蜿蜒曲折,桥连桥,枕水而卧,水映桥,站在桥上风景入眼尽心,花前月下,小桥轻卧,杨柳依,从孔内看,孔孔似月非月,一醉情怀,一颗颗杨柳摆弄长发,喜迎几方尘客。

记得青石板吧?青石板的幽巷有你有我。那年仲夏,我们相约来这里,苏堤的河畔留下多少记忆,软荇晕染了谁的梦,铺就几许情萦,醉了心中风景,粉墙黛瓦、绿柳红桃,淡淡烟云氤氲多少朦胧的心绪,勾勒出水墨江南的风韵。

江南是才子的去处,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古有江南四大书院,培育出多少才子。才子佳人以文会友,畅谈古今文墨,赋过多少江南?写过多少文辞?写江南的诗词更是名扬天下,流传千古。“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梦里寻江南,总会在梦境出现,是谁的引我入唐门,是谁带我奔宋朝,手握词卷,预览宋词,无不话江南,写江南诗词太多,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谁不忆江南,连我这小女子都有江南情怀,何况那些文人墨客,又怎能辜负江南一山一水的好风光?

江南如画,“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但凡去过江南都知道,江南秀美,秀是山秀,灵是水灵,美是人美,才是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都是那么如烟淡雅,如梦如幻。就连一棵小草也可以行文如画,那怕随望一角不起眼处,只要你细看,它也是别样的不同,幽静的素雅。

江南女子,吹弹可破的肌肤,手如柔荑,肤如奶白,多一点太白,少一点太素。我喜欢江南女子的长发,人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的水养育了江南女子的美丽,江南的水滋养江南女子的长发,她们长发悠然飘落,悄然而下,且顺滑又自然,不干燥不纠结,最美是挽得一轮发髻,长长的头发瞬间摇曳成一轮满月,油亮而美丽,若穿一件旗袍,那身段就不由得出来,腰肢婀娜,摇曳生香,步步幽莲,低眉浅笑,这不是正如清荷一样的羞涩吗?有着大家闺秀的矜持高贵,一份优雅,一点温婉,女神般的气质,近看远观,醉了人间。

江南是灵气之地。“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自古就是佳人聚集之所。古有西施,后有秦淮八艳。柳如是,是我欣赏的一位才女,她敢爱敢恨,爱国爱家,有胆有谋,琴棋书画皆通,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现如今江南也是才女辈出,杨绛就是其中之一,她的文学才华,她的秀丽,一生只爱一人的真情传为佳话。在网络,我也遇到一位女子,名字已经忘记,只知道她精通书画,律诗又写的神韵俱佳,散文也可以说是上乘之作,无意之间才知道她竟是苏杭人士,我想江南就是这般人杰地灵,才会孕育那么多有才情的人。

江南女子贞洁,纯美。她们一生值得一人,白首不相离,即便是平凡人家的女孩子也是敢爱敢恨,痴情为一人,牵手便一生,她们不坐牌场,不恋游戏,贤良淑德,相夫教子。若是大户人家,她们知书达理,谦卑和善,她懂得什么是爱?爱是从一而终,一心一意,天地裂,才敢与君绝。

江南人勤劳善良,她们心灵手巧,美食更多不胜数。记得很清楚的就是“东坡肉”相传苏东坡在杭州做官,疏浚西湖,造堤灌田,造福人们。节日时百姓送来酒肉,他便命家人都烧了送与百姓,从此人们为了感谢苏东坡。此菜肴便他的名字为名为名。“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金菊开放时,阳澄湖大闸蟹最美时,清水不沾泥,青背,黄毛,金爪,肚白个大,味鲜,蟹黄多,秋来菊黄蟹肥时,廊前花下佳朋聚,品蟹吟诗不负月,一賞江南风景逸。江南美,美食美,一饱口福,终生无悔。

“船头一壶洒,船尾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藕”。乌篷船有两种,一种为四明瓦,另一种的脚划船,它是水乡的主要交通工具。若有闲时邀上几友,租一乌篷船,游湖赏景很是惬意,在船中无聊时可以打开自己的随身听,舒缓的音乐缓缓而至。即使有些困倦,可以倚栏小眯一会,在你似睡非睡的时候,清风拂过你,鱼虾激动为你摆渡。午后随意品茶,自带的茶具,此时不必像在茶馆那样如此拘谨品尝,这时可以随意,主要是开心快乐,品茗,赏湖,望远处十里荷塘,观近处粉墙黛瓦,与友谈天说地,美哉美哉!

还记得那印花布吗?那年姑姑出嫁,奶奶便为姑姑做了两套红色印花衣服。姑姑长得俊俏,一双水葡萄的眼睛,相似对你言语,她不是最最美的,可是细粉涂在她脸上就多了,胭脂擦了会太红,她就是那种白皙里透着淡粉的皮肤,当她走过年的身旁,总会不由得多看几眼,姑姑穿上奶奶做的衣服出嫁了,衣服穿在姑姑身上真合身。也是从那时起,我便记起了印花服饰的姑娘,不由得想起江南,我虽不是江南女子,印花的布衫伴随我儿时岁月连绵到如今。

河边洗衣戏水,岸边杨柳摇摆。人说江南是如此生活,我是不得知的,可儿时的记忆里,每到夏日来临,村里的妇女们都是一人端一盆衣服,有说有笑的来到河边洗衣,她们手拿棒子放一点东西在衣服上(长大后才知道那叫皂角)然后不停的捶打衣服。这时你会听到水声,棒槌声,笑声,声声掺杂,洋溢了整个天空。不过我是不太理会这些,我喜欢与几个伙伴坐在杨柳河畔,那样小腿和脚丫子刚好被水漫过,两只脚在水里来回摆动,几个孩子看谁摆动的水花好看,谁就是美丽的公主。

我又一次来到江南,见山见水,没见你。还记得吧?你说我:“灵,你比江南女子更像江南女子,你的清秀,盈瘦,如瀑的长发和细腻如水的皮肤,一眼总会记一生,你的美丽不染尘埃,若你一袭旗袍,执一柄油纸伞轻走在江南的小巷里,一定是梦里的丁香姑娘,美丽优雅……”

许我一个红楼梦 篇2

关键词:越剧,徐进,红楼梦

1958年, 无论对于充溢着江南灵秀之气的越剧, 还是字字珠玑的古典小说《红楼梦》来说, 都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 《红楼梦》的故事首度完整地呈现在戏剧舞台;这一年, 由徐进编剧, 王文娟、徐玉兰主演的越剧《红楼梦》横空出世, 在上海首演时连演54场, 场场爆满, 创造了一个“票房”神话;这一年, 越剧将《红楼梦》传播得更广、更远, 《红楼梦》则成就了越剧的另一个辉煌。

然而, 这并不是诗情画意的江南戏文与博大精深的文学名著的第一次相遇。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和四十年代初期, 在多姿多彩的戏曲舞台上, 已可觅着越剧红楼戏的身影。据资料记载, 越剧最早录制的几张唱片就有:尹桂芳的《贾宝玉》哭灵、玉牡丹的《黛玉焚稿》和支兰芳的《黛玉葬花》。1943年尹桂芳主演的《红楼梦》根植于上海观众的记忆深处, 1955年芳华越剧团表演的《宝玉与黛玉》也同样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初出茅庐的越剧红楼戏, 正以蒸蒸日上的态势, 迈向兴旺发达的明天。

尽管越剧红楼戏剧目很多, 演员中也不乏名流世家, 不少剧目流传至今, 影响深远, 然而, 这些剧目大多选取《红楼梦》中的某些精彩的篇章来表演, 或是选取某几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以他们为核心, 展现小部分人的内心世界, 演出固然十分精彩, 也颇受观众的欢迎, 然而未能把《红楼梦》的故事完整地搬上戏剧舞台, 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徐进并不是越剧《红楼梦》改编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他改编的《红楼梦》问世之前, 已有夏昉、包玉珪、洪隆的改编本出版, 但都没有产生较大的反响。徐进版越剧《红楼梦》脱颖而出,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 在全体主创人员的通力合作下, 在演员的精彩演绎下, 成为越剧《红楼梦》中的精品。1962年,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耗资一百万, 将这部作品搬上大银幕, 由岑范导演, 上海越剧团的王文娟、徐玉兰主演, 扮演薛宝钗和王熙凤的演员也由原来的普通演员换为吕瑞英、金采凤这两位知名演员, 整出戏可谓百花齐放、名家荟萃。电影上映后轰动九州,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更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唱段, 在大街小巷广为传唱,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即便在60年后的今天, 它仍然是越剧献给观众的一道饕餮盛宴, 它给戏迷留下的印记是不可磨灭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演员、导演都能从这部戏曲大片中受到启发, 获取创作灵感, 增进个人艺术修养。可以说, 在“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 越剧电影《红楼梦》 (1962) 成为中国电影史、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越剧《红楼梦》展现了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魅力, 它的成功绝非偶然, 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多层次的因素。戏剧文本是戏剧的生命之本, 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越剧《红楼梦》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一个优秀的剧本, 一位才华横溢的编剧。20世纪50年代极“左”思潮的影响使得正在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的徐进不得不去看大量的批判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文章, 同时更加关注《红楼梦》原著,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 继而投身到对越剧《红楼梦》的改编创作中。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自云, 此书是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而成, 而徐进进行越剧《红楼梦》的改编, 则经过了十次以上的修改, 直至2008年7月还对剧本作出了修订。这位被誉为“越剧中的状元剧作家”的梨园才子, 魂牵红楼五十载, 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对他而言, 把一部鸿篇巨制浓缩为短短三小时的戏曲绝非易事, 改编不是照搬, 不可能包容原著所有的情节。要成功地将《红楼梦》这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改编成一出戏, 就必须通过多次阅读, 从小说中把握主题, 为戏曲定下基调。

戏剧, 特别是中国戏曲与小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 戏曲是时空综合的艺术。小说对人物、事件可以自由描述, 没有太多的限制, 它可以有一条线索, 也可以有几条线索, 甚至不排斥多条线索交叉铺陈。戏曲则受到时间、空间、观众接受心理等诸多条件的限制, 在故事情节的撷取上只能以戏剧冲突为主, 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为主, 否则就极易犯下“头绪繁多”的弊病。对于《红楼梦》来说, 正如徐进自述改编《红楼梦》的创作经验时所言:“必须把笔力使用在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上, 这是矛盾最尖锐集中、最富戏剧性所在。”在多次认真系统地学习《红楼梦》原著以及前人改编的各种《红楼梦》戏剧作品之后, 结合自己对原著的把握, 徐进定下了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的基调, “歌颂他们的叛逆性格, 揭露封建势力对新生一代的束缚和摧残”。他从原著四百多个人物中选取十七个, 用这十七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敷演“黛玉进府”“读《西厢》”“笞宝玉”“闭门羹”“游园葬花·试玉”“傻丫头泄密”“黛玉焚稿”“宝玉哭灵”等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故事。

徐进不仅在主题的选取、故事情节的串联、场面的调控、观众心理的把握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戏剧语言的组织上也展现出其非凡的创造力、扎实的文学创作功底。戏曲的语言与剧种的地方特色息息相关。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 正是越剧极具江南灵秀之气的地方特色。《红楼梦》的女主角林黛玉为姑苏人士, 以诗情画意的江南戏文来演绎这位江南才女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可谓相得益彰。再加上越剧演员中少女如云, 比其他剧种更能满足《红楼梦》中对女性角色的需求, 越剧改编《红楼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剧作家很好地把握了这一优势。他的文笔清秀隽永, 令人回味悠长, 他用诗一样的语言将宝黛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完成了从文学名著到戏曲经典的转变。具体说来, 徐进的剧本有三个特点:一是忠于原著。如前所述, 改编不是照搬, 不能囊括原著所有的内容, 改编即是再创作, 包含着编者大量的心血。对文学作品的各种形式的改编势必会造成许多流失和变异, 这是难以避免的, 但改编者应尽量拉近与原著之间的距离, 否则, 脱离原著的改编也就丧失其改编的意义了。尽管承受着小说原著“高处不胜寒”的压力, 然而徐进的剧本尽量做到了忠于原著。越剧《红楼梦》中, “黛玉进府”“读《西厢》”“不肖种种”“笞宝玉”“闭门羹”“游园葬花·试玉”“傻丫头泄密”“黛玉焚稿”等等都能在小说中找到出处。剧中的念白大多选用小说原文, 唱词中也有林黛玉诗歌作品中极富盛名的《葬花词》中的一段原文。将小说的精华原汁原味地展现在戏曲中, 正是这部戏的绝妙之处, 也充分表现出剧作家对原著的尊重。

二是在不脱离原著的基础上大胆虚构原著中没有的情节。小说中原有的情节固然精彩, 却不一定完全适应戏曲舞台, 刻意生搬硬套只会使作品黯然失色。一部好的戏剧, “应当尽可能多地给观众提供解读的可能”, 同时也要为演员的表演预留合理的空间, 对于由小说改编而成的戏曲作品而言, 这些都是通过剧作家对原著的理解和重构来实现的。这种重构和整合包含了剧作家的自我发挥, 即“虚构”。在越剧《红楼梦》中, 有一些是原著没有的情节, 如“宝玉哭灵”;有一些是小说原有的情节, 但在时间和事件的先后顺序上并不完全与原著相同, 如小说中“黛玉葬花”发生在第二十七回, 而“笞宝玉”的情节在第三十三回, 戏曲中“葬花”则被挪到笞宝玉之后, 这样处理是为了“把宝玉被笞与黛玉的心情连接起来, 以使‘葬花’更具悲愤, 更加强显示出黛玉对封建现实的反抗性格。”总体说来, 徐进的“虚构”是尽量贴近原著风貌的。以“宝玉哭灵”为例, “哭灵”是小说所没有的情节, 但却是很多改编本共有的剧情, 徐进在介绍创作经验时这样分析:“戏, 特别是戏曲之所以需要它, 似乎是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尽管黛玉已死, 观众却仍想看到这对主人公的情感交流。‘哭灵’不仅可以加重人们对主任给命运的同情, 而且能使宝玉能向知己表白决不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 而永远和黛玉精神一致, 这会有助于宝玉的整个形象。”剧作家借紫鹃之口, 实现了宝玉和黛玉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 让宝玉在刻骨铭心的悲痛中、无穷无尽的悔恨中对黛玉做最后的告白, 唱词催人泪下, 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共鸣。

三是戏曲语言富于文采, 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 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他们才貌双全, 能诗善赋, 特别是女主角林黛玉、薛宝钗, 更是才华横溢,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要真实地再现这些人物的风貌, 要求剧作家必须在行文中下一番功夫, 语言要有文采、有诗意, 且不乏点睛之笔, 用平庸的语言是行不通的。徐进所写的唱词经得起观众的细细品味,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传唱至今, 经久不衰便是例证。剧本中动人心弦的唱段颇多, 如“试玉”一段, 宝玉的一番长达20多句的告白自述了过往的种种经历, 表达了对黛玉深厚的情感, 可谓刻骨铭心、情真意切, 既感动得黛玉垂泪, 观众也为此情此景唏嘘不已。再如“黛玉焚稿”一幕, 黛玉在焚稿前感慨万千, 她追忆了在大观园生活的那些点点滴滴, 短短的几句唱词, 涵盖了她在大观园中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 如菊花诗夺魁、海棠结社、怡红院行令等等, 把观众的思绪也带回到那一幕幕美好而生动的画面中。剧本能获得观众认同的原因在于剧作家的天才创作, 更重要的是剧作家在提高自身文学修养的同时, 从未停止过对作品的精雕细琢, 对文字的推敲。

剧本创造出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并使之具有审美价值。而创作任务的完成则是通过演员自己粉墨登场, 通过自我展示, 直至“化身成角色”这一途径来实现的。因此, 一出戏的崛起, 演员功不可没。1958年上演的越剧《红楼梦》和1962年的电影《红楼梦》,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扮演者都是徐玉兰和王文娟。这两位演员在当时已经小有名气, 并合演过《梁祝》、《追鱼》等多出经典剧目, 在舞台表演、合作的默契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天赋和艺术修养、高超的表演技巧, 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表现力、想象力, 内在的艺术涵养与外在的表演才能兼备。徐玉兰为了演好贾宝玉, 通读原著三遍, 虚心向专家请教、学习, 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灵感。她演戏不会照本宣科, 而是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创造, 舞台上的一招一式, 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表情, 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汗水。她对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结合所见所闻作出分析, 制定出表演的方案, 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她参照幼时所见地主儿子的形象来表现贾宝玉贵族子弟的特点。宝玉的第一次亮相时手里摇晃着一串檀香串, 表现出宝玉玩世不恭的态度,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动作的设计也是源于她对作品的感悟。她的唱功非凡, 音准精确、吐字清晰, 又富有激情, 演活了贾宝玉。《红楼梦》成为“徐派”彻底成熟的标志。

王文娟的一生也与《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所扮演的温柔多情、弱不禁风的林黛玉俨然成为林黛玉的化身, 看过她表演的观众, 认为王文娟就是林黛玉, 甚至有人将人参等补品寄给她, 请她补补身子。观众的认可足以证明王文娟的演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她面容娟秀、举止娴静、能文能武, 精通各种表演技巧, 扎实的艺术功底为林黛玉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认真研读《红楼梦》原著, 仔细揣摩角色, 对人物形象有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她结合童年学艺时的一段经历, 感同身受地将黛玉寄人篱下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拍摄电影时, 为了满足电影对细节刻画的需要, 她还为林黛玉重新设计了动作和唱腔。为了演好林黛玉这一角色, 她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情感。《红楼梦》亦成为她戏曲表演生涯中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之一。

越剧《红楼梦》中配角的表演也非常出色。扮演贾母的周宝奎一改此前以小丑的演法来演绎夫人的传统, 把滑稽过头的地方删去, 又从陈毅和金日成身上学习“大人物”的气度, 塑造了一个真实善良的、慈爱与威严并重的贵族老太太。扮演琪官的曹银娣尽管戏份不多, 却因其扮相俊美、感情真挚, 令人过目不忘。这些优秀演员的辛勤付出和精彩表演, 使得戏曲舞台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仅仅依靠编剧和演员的力量还不足以撑起一出流芳千古的经典剧目, 将他们与观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是导演。导演要把文学剧本转化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舞台形象, 使之和谐、统一、风格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要在舞台的布局、场景的设置、演员的调配、故事情节的设计等方面起到把握全局的作用, 要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势。越剧《红楼梦》的历任导演都是非常优秀的戏曲导演。1958年首演的越剧《红楼梦》, 由吴琛与钟泯执导。他们从事戏曲导演工作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执导了大量经典剧目, 在新越剧改革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精湛的导演艺术, 为越剧《红楼梦》的成功增色不少。以执导电影《庐山恋》闻名于世的导演黄祖模曾四度执导芳华版越剧《红楼梦》, 1987年执导的《红楼梦》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也成就了青年演员王君安和李敏。

鲁迅先生在评论《红楼梦》的价值时曾这样说过:“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 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1962年电影版越剧《红楼梦》的导演岑范继承了《红楼梦》颠覆传统的特点, 他打破了以往戏曲片的传统拍摄手法, 没把越剧《红楼梦》当做一部戏曲片, 而是以“故事片加唱”的形式, “彻底突破了戏曲舞台演出的形式结构, 在一个完全电影化的叙事时空中, 为越剧构建了一个更为广阔自由的表演空间。”他保留了舞台版的精华, 以精益求精为目的, 对剧本作出了一些删改。对演员来说, 虽然她们具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在舞台上表演可谓轻车熟路, 但不能完全适应电影的要求。岑范对她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她们要把舞台上优美的招式转化成真实的又不失美感的动作, 注意拿捏分寸, 并特别强调丰富的情感、复杂的情绪等内心戏的重要性。他十分注意一些细节的处理, 特别善于以小见大。比如“黛玉焚稿”一段, 对越剧并不精通的岑范还对唱段作出了专业修改。戏中, 黛玉烧完诗笺, 对紫鹃说“妹妹, 我不中用了”, 然后用明显的升调开始唱“多承你伴我……”岑范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细节, 他认为黛玉焚稿之时身体已经非常虚弱, 用升调开唱是不切实际的, 于是改成气若游丝般地“轻起”,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动不仅没有丧失作品原有的韵味, 还大大增强了悲怆感, 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林黛玉。

戏剧的接受场所与戏剧的艺术魅力之间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剧场是演员与观众进行交流的场所, 是二者信息反馈的媒介, 是戏剧整体形象得以完成的客观条件。越剧《红楼梦》的舞台布景、道具、服饰等等都精美绝伦。《红楼梦》舞台版的服装、陈设和佩戴的首饰已经很精致, 电影版则更胜一筹。电影里的大观园如梦似幻的美景全部是人工绘制、手工搭建出来的。舞美苏石风认真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样式, 连一个挂鸟的架子都精心设计, 上面有雅致的雕刻。怡红院里的古董全部货真价实, 是从国库借来的, 连宝钗红盖头下的凤冠也是全新的。为了使景物惟妙惟肖, 工作人员煞费苦心, 他们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 那美不胜收的一景一物, 都令观众身临其境, 无疑拉近了他们与演员的距离。可以说, 场景的营造、舞台的布置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对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越剧《红楼梦》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是一座丰碑, 尽管它不是完美无缺的, 也曾遭到过无数非议, 它仍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接受人们的景仰和膜拜, 岁月带不走它的荣光;它激励着人们奋发图强, 推陈出新, 不断进步, 令演不尽的越剧《红楼梦》时时绽放它的光彩;它吸引了更多的人去关注和了解《红楼梦》, 推动了红学的发展;它是越剧改革大潮中的一面旗帜, 推动了越剧的繁荣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 跨入越剧艺术殿堂的青年演员几乎都看过《红楼梦》, 说不清到底有多少人受过它的影响, 多少人被它感动着, 鼓舞着, 又有多少人爱上《红楼梦》, 爱上越剧。

白驹过隙, 转眼间, 越剧已经走过了百年的辉煌路。而越剧《红楼梦》也在五十多年的岁月磨练中, 成为永恒的经典。它似乎从来没有获得过国际、国内的奖项, 但谁又能小觑这真正的无冕之王呢?!

参考文献

[1]徐进.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徐进越剧作品选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0.10.

[2]徐进.从小说到戏——谈越剧《红楼梦》的改编[N].人民日报, 1962-7-15

[3]傅谨.越剧《红楼梦》的文本生成[J].红楼梦学刊, 2010 (3) .

[4]傅骏.越剧“红楼戏”漫谈[J].上海戏剧, 1999 (12) .

许我一个未来 篇3

这其中是有原因的,村子里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都弃学了,随着各自的亲戚去城市打工,回村的时候,穿红着绿,光鲜亮丽。涉世之初的她们炫耀着外界的精彩与美好,我就这样一心沉醉在想象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我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时,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否决,先是严厉训斥,接着是苦口婆心,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父母的好言相劝无法撼动我坚定的信念,他们简单的语言和朴素的道理哪里比得上我对自由的向往?我如同一只待飞的雏鸟,早已厌倦了埋头苦读和父母的嘘寒问暖,心里充满了对天空的期待。

看着我不为所动的表情和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母亲只得摇摇头,叹了口气,走出了我的房间。

第二天,父亲走了进来,喜悦之情一览无遗。

莫非父亲同意了?我巴巴地猜测着。

“丫头,你先去上学吧!”听到这句话,我眼里刚燃起的那抹欣喜荡然无存,脑袋继而耷拉下来。

“听我说,”父亲继续说道,“再过几年,爷爷就退休了。刚才我和你爷爷商量过,等他退休了以后,就让你顶职,做一名小学老师。你这几年把高中读完,要不然怎么给学生上课呢?……”

听到这里,我眼睛一亮,在心里迅速地盘算着:把高中读完就可以顶职做一名老师?毕业后我可以有一份稳稳当当的工作?爷爷是小学校长,确实退休在即,父亲的话不像是假的。看着我将信将疑的眼神,父亲信誓旦旦:“不信你去问问爷爷……”

我没有去问爷爷,但是我背起书包上学去了。对我来说,父亲给我许的未来比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涯更美好,更令人期待,我无限憧憬着那个日子的到来。

十年后,我完成了所有的学业,也没有去顶爷爷的职,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已有政策规定,不允许子女顶职,父亲不能,我也不能。

毕业之后的我在外打工六年后,考回了县城的公务员,一直被分配在农村基层工作,不怕苦也不怕累,不怨天也不尤人。突然有一天,和我一起考录的同事调回城里工作,而同样努力、同样优秀的我像一只落单的鸿雁,在偏远的乡村苦苦挣扎,却不得要领。

我走進领导办公室,满腹委屈地诉说着自己遭遇的不公平。一番劝慰之后,领导掷地有声:“这样吧,我向上级领导积极汇报,争取让你年底回城,但是你要安心工作,不能带有负面情绪。”

听到这句话,连日来积聚在我心里的阴霾一扫而空,似乎看到了希望,我赶紧保证:“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努力工作!”

两年过去了,领导好像忘记了这句话,根本没有让我回城的打算。即便如此,我也没有自暴自弃,仍努力地向下扎根,向上结果。现在想来,是他的许诺,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决心,就好像父亲当年的许诺一样,根本是不着边的海市蜃楼,为的,只是不想让我放弃自己。

许我一个红楼梦 篇4

读后感-《红楼梦》(林海依) 「林宝出马,一个顶八」

【林宝出马,一个顶八】 终于读完了《红楼梦》,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回想起自己读红楼的经过,再看看这个结局,突然感觉人生如梦,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 说来惭愧,《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可我直到高一才去读完它,之前的理由是“年纪小,看这些情啊爱的不合适”,可随着逐渐长大,我有了些许意向想要去读读《红楼梦》,可第一章我都还没读完,我就合上书本把它丢弃在一边了,为什么?光记那些名字都让我头大了,更别说搞清楚他们的关系及背景,只知道《红楼梦》中有一个著名的三角恋: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直到课文中学到了红楼的文章,我才又有了兴趣去继续阅读它,看着老师在黑板上所列出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表,我不禁佩服曹雪芹对这本红楼的创作下了多少心血。 《红楼梦》,以宝黛的悲惨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出了清朝的贵族家庭从辉煌到落魄的整个过程。红楼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生动的反映出了清朝当时的贵族的日常生活。无论是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盛大场面,还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时的举手投足,无不例外的都展示着贵族的气息,透露出富贵与奢华。而整个故事,之所以让我觉得它又真实又虚假,是因为它那似虚似实情节。贾宝玉含玉而生,其中道士与和尚的出现更是神秘万分,故事结局是宝玉了却尘缘,做了和尚,与道士,和尚一起消失在尽头,从而有了“原是借胎”这一说法,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现实,却让我迷上了这似梦的仙境。 说起人物,除了那三人之外,我不得不提一个美丽的女人――王熙凤。她就是一个能干又泼辣的.女子,在贾府动荡之时,她几乎掌管了贾府,独当一面,事事都由她来处理,足显示出她机智过人,能力超群。面对自己的婚姻,她总能想尽办法来维护,他的老公瞒着他娶了小妾,她没有破口大骂,而是想出计谋,让别人觉得他们和谐相处,又逼死了小妾,虽不择手段,但不可否认她是何等的聪明。当然,她管的事多了,虽然处处留意小心不得罪人,但总有人看她不顺眼,她泼辣的行事作风也为她招来了“杀生之祸”,在贾母过世之后,有人开始不听从她的指挥,气郁外加有病在身,凤姐也因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有些可惜,但又觉得一切都是天注定,毕竟她也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 说起贾宝玉,他应该算是我这本书中最喜爱的人物了。而且如果选择,我更希望他能与林黛玉在一起。虽然林黛玉多心且多病,任性又处处小心谨慎,但她是单纯的,她在与宝玉谈天时时会冲出两句有些伤人却发自肺腑的话语,而薛宝钗,几乎完美的一位女性,但她的话语间却让我觉得她的心机更深,她不会去得罪人,也不任性,但同时她也没有真正用心的去面对一个人。一些专家点评说为什么贾宝玉会喜欢林黛玉多过喜欢薛宝钗,其中一个原因应该就是贾宝玉自己也觉得,林黛玉是真真切切的付出真心,并不是说薛宝钗虚情假意,只是觉得她没有林黛玉单纯。而且林黛玉多心谨慎也是因为她“寄人篱下”,难免怕得罪人所导致的吧! 宝玉与宝钗成亲是凤姐想出的计谋,而且宝玉先前不曾得知,我想,如果他知道了,打死他他都不会娶吧!看到林黛玉含泪烧毁曾经与宝玉有共同回忆的诗,手绢等物,我的心也为之一颤,这是爱到何等的真切,而结果却又是何等的悲惨……林黛玉香魂出窍的那一刻,也正是宝玉揭开宝钗喜帕的那一刹那,这一切仿佛都是命中注定… 回味整本书,真的是像一场梦。曹雪芹花费十年心血所写出来的著作,果然是经典中的经典!细细想来,似乎还有太多太多细节值得去品味…… 【林宝出马,一个顶八】

上一篇:违法违纪证明材料下一篇:2023初中毕业班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