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教学反思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打电话教学反思

打电话教学反思 篇1

《打电话》教学反思

课上先出示两组对比鲜明的成语,为了让学生积累,更是为了让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是一门独特艺术。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自然而然地聚焦到“说话”上来,为导入新课作好了铺垫。《打电话》虽然是略读课文,生字词的学习也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学得精要。对于相声的特点,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总结,教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小结,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学生们采用浏览的方式大大节约了时间。教师的板书简洁却并不简单,可以诱发学生的思考。阅读,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批注,是值得提倡的做法。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进行了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学习典型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青年人的特点,可谓是“水到渠成”。如何说相声?是本文的难点之一。教师采用了尝试——欣赏——对比——练习——展示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学生对比、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说好相声的四点要求,并进行了表演示范,为学生的练习指明了方向。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摸到了相声表演的一些门径,充分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总结课文时,再次落脚到“语言”上,是对开课环节的照应,也是对文本主题的回归。本文的学习,正是让学生感受到相声这门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为学生进一步研究相声艺术打开一扇窗。

不足之处:对于相声这种语言艺术,学生理解不到位,如“嗯,京戏?不——对。嗯,评戏?不——对。”学生理解成“甲”是在自言自语。限于课堂的时间,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表演,但是相信从其他同学的表演中,他们能吸收借鉴到一点东西。从他们对表演组的评价中能感悟的什么是更好的,什么是需要改进的。组织学生评价他人相声表演时,学生们不知道如何去评价相声表演的优缺点。

打电话教学反思 篇2

从生活经验看,五年级学生大多有打电话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支持完成此任务。但学生在平时打电话时一般都是一个一个通知,没有想到要尽量节约时间,选择最优方案来打,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充分联系实际,从通知人数较少的开始,想一想、画一画,再通过比较,知道有最节省时间的方案,然后再找出设计最佳方案的规律。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2-103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打电话的多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四)教学难点

根据最佳方案探究其中隐含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境导入

师:上周晚上8点,王老师接到一个紧急通知,要求15名舞蹈队员第二天早上演出,你们认为可以用哪些方式通知?

师:通知可以用许多种方式,我们就选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打电话)

(2)设疑思考

师:如果每1分钟通知1名队员,通知完15名队员需要多少分钟?

师:我们把这种打电话的通知法叫逐个通知法。(板书:逐个通知法)

师追问:如果你们是老师,会选用这种方法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都认为这种方法很费时间,看来大家有比上面这种通知方法更省时的方法了。

2. 探究策略,逐步优化

(1)合作探究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设计要求),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以同桌为小组合作设计出一个比逐个打电话更省时的方案。听清楚要求了吗?现在开始,看哪个小组设计得好。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有目的找到学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分成三组或五组的打电话方案。

师小结(分组通知法):这几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比我们逐个通知的方法要省时,都采用了先分组,由老师先逐个通知组长,然后再让各个组长在相同的时间内通知组员。这种方法我们在数学上叫分组通知法。(板书:分组通知法)

师追问:分成3组,5组都用了7分钟,大家想一想是否把组分的越多用的时间就越少呢?

师:下面我们继续探究比分组更省时的方法。

(3)探究无空闲通知法

师:先分组通知中,当小组长在给组员通知时,谁休息了?

师追问:如果老师和得到消息的队员都一起不空闲的向下通知,会不会更省时间呢?下面我们就在黑板上摆一摆。

师:我用一个正方形代表老师,用不同颜色的圆片代表队员,打电话用直线连接。

师:第一分钟老师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队员?

师:第二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队员?

师:第三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几个队员?

师问:这4名队员又是谁分别通知的呢?

师:以此类推,大家想一想第四分钟我们最多可以通知到多少名队员?

师:是这样吗?我想请一名同学上来给大家摆一摆,谁愿意?

其他学生可以仿照老师黑板上的图示在练习本上画一画,找一找。

师巡视指导。

师:你能告诉大家这8名队员是谁通知的吗?

师:大家同意吗?现在我们一共通知了多少名队员?用了多长时间?

师:为什么这种方法更省时呢?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每个接到通知的队员立即和老师一起通知其他队员,每个人都不闲着,直到通知完所有队员,所需时间最少。我们把这种打法叫无空闲通知法。(板书:无空闲通知法)

3. 填表观察,找出规律

出示表格(表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将我们所得出的结果填入表格。

(1)让学生回答表格内容。

(2)师:第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你是怎么得到的?5分钟一共通知了多少人?

(3)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人数是2倍2倍递增)

师:大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现在我就要考一考大家了。

三、教学反思

(一)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把学生调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我创设了紧急通知舞蹈队员活动中打电话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找出打电话的方法,学生很快就说出来了。

(二)图表结合,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伊始,我以接到要紧急通知15名舞蹈队员第二天早上演出为线索,用打电话的方式如何尽快通知引入课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比较方案—得出结论”七个步骤经历了“逐个打电话太慢—分组打电话较快—无空闲打电话最快”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借助了学具小白板,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相互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摘要:<正>一、教案背景从生活经验看,五年级学生大多有打电话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支持完成此任务。但学生在平时打电话时一般都是一个一个通知,没有想到要尽量节约时间,选择最优方案来打,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充分联系实际,从通知人数较少的开始,想一想、画一画,再通过比较,知道有最节省时间的方案,然后再找出设计最佳方案的规律。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页的内容。

参考文献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3

相声是一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3课《打电话》是一篇相声形式的略读课文。作者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的艺术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既能节省时间,又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你最喜欢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哪一类节目,为什么?

2.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相声,你喜欢吗?说说你对相声都有哪些了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概括归纳:相声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表演形式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两个人说的对口相声,三个人以上说的群口相声,语言表现以“说、学、逗、唱”为主。

4.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春节联欢晚会来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对相声的了解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的内容上来,既揭示了课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浏览课文,了解特点

1.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边浏览课文。

2.自读课文,读准读顺。思考:相声《打电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互动。(1)同桌相互间交流,(2)指名回答。

4.教师归纳: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5.讨论:相声有什么艺术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到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三、再读课文,领悟特点

1.细读课文,回答问题。

(1)相声中哪些片段最能让同学们发出阵阵开心的笑声?找一找,读一读。

(2)讨论: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找出他“打电话”时所说的话。(重点分析: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唆。)

(3)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名为啰唆,你觉得这个名字对他来说怎么样?

(4)如果你是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呢?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又会怎么样?

2.归纳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唆者说话啰啰唆唆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物起名叫啰唆,就是编创者有意安排的,暗示此人说话絮絮叨叨,重复烦琐。实际上姓氏上根本没有姓啰的,在这里以“啰唆”命名,既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让啰唆者名实相符,又突出了对文中打电话人的讽刺意味。

3.同桌练习表演《打电话》。

4.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5.各小组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和学生评价)

6.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7.小结: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在打电话的时候更是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通过表演《打电话》,体验相声的魅力,找出《打电话》这个相声的笑点,引发思索,对相声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产生深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四、交流感悟,总结全文

1.说一说。你觉得相声的语言特点怎样?(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演一演。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毛遂自荐地演一演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片段。

3.评一评。在同学们的表演中谁最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4.总结全文。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这个相声段子,明白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的道理,时时提醒自己要文明地与人交流,并在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突出要点,简洁明了,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5.布置作业。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看或听一听相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一学相声表演。

[设计意图]根据相声的语言比较通俗易懂,讽刺意味比较浓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们能读出讽刺意味,能读出相声的“笑”的元素。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听、看、演、评,充分地体会相声的语言特点,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在领悟相声这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特点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

《打电话》教学反思 篇4

1、关注学生的思维。

学习是一种独立的心智活动,教师无法代替学生的学习。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再高明的老师也不会教出好的成绩。优秀的教师是适时给予学生点拨性地提示,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思维回路。同时适时地鼓励、指导学生树立信心,积极主动投入思维之中。本课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和发现。既明于心又表于口。

2、学生充分讨论中,促进思维发展。

五下打电话教学反思 篇5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打电话》教学反思

《打电话》是新课程五年级下的一节综合实践课,这节课题材非常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这节实践课,学生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学习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通过教学,我有如下几点的体会:

一、能上出活动课的特点。

首先是“活”,能主动引导学生灵活处理问题,活跃数学思维,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参与度高。再是动,这节课不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 程,关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能否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把问题解决好。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画就画,有争有辨,在 愉悦的环境中探索知识,心情舒畅。

二、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打电话,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 积累,从通界校区要对文艺节目进行排练需要通知演员入手,到对打电话方案的设计改进,都让学生结合知己的生活实际,使整节课的知识发展都在老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合作完成。能看出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研究的参与者。在课堂上我能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进度,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帮、放,例如 关于7名小演员的通知示意图的教学时,当学生用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或平均分组的方法发通知时,我就在黑板上把他们的想法展示出来,并让学生看图说事,当学 生在填图中发现这样分组不省时时,就自己画起图来,有所创新地改进画图方法,这样让学生自己有序的学习画图,这种方法更能让学困生接受。这里也体现了数学 方法的多样性,和方法的优化。

三、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 中,把知识的探讨引向深入。例如在教学通知15名小歌手的过程中。把15名学生平均分成3组发通知时,需要7分钟,学生同样用分组法研究,把时间艰难的一 分钟一分钟的缩短,最后只需5分钟。每缩短1分钟,学生就为自己的成功高兴一次。又如学生把不同的分组法,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时候。要充分让学生通过 观察分析寻找规律的过程去体验数学的乐趣。再将学生发现的问题应用到实际中去。如在6分种内最多能通知到多少名小观众的问题中,就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技 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学的开心,为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埋下了快乐的种子。培养了学生对未知领域的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

最后老师再用列表的方式把打 电话的方式的最优化罗列出来,并让学生知道“成倍”增长的数学概念,从通知到1人到2人再到4人,从4人到8人,从8人到16人,从16人到32人,现问 学生如果通知50人,在第几个时间段中能搞定,学生就能轻松答出结论了。

当然,通过本次学校开展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我也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着不少急需改进的方面:

1、钻研教材还不够深入,使得课堂设计不够紧凑。

2、教学过程中的高潮把握时机的能力不强,使得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重点,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特别之处。

3、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还比较弱,课后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

4、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课堂中展示的不够清晰,使得学生对打电话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不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仅发现了许多学生的巨大潜力,也感知在新课程环境下让学生在经历知识产生和发展中得到对知识的那份欣喜和兴奋是多么的重要。课的好 坏不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是否学到了如何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技能。我将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力争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 一个台阶。使自己的课更能让我们的学生所乐于接受,更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打电话》教学反思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应用中的一个新增内容。本内容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 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打电话虽然同学们都打过,但是把打电话问题进行具体的研究,学生还是第一次。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打电话教学反思优秀 篇6

首先是情景导入。在上课钟声响起后,我拿着手机假装接电话,从教室门外走进来,学生一眼看着我的表情,既惊喜又无助,把学生搞得不知道老师到底怎么回事了。“通话结束”后,我说:同学们,我刚才接到原来学校的校长的一个任务,要我通知我在原学校辅导的腰鼓队的同学,我不知道该怎么通知所用的时间最短,请你们帮老师找一个最优的方案好吗?这样提出问题,我为学生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多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每次提出问题之后,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从而得出各种方案。

其次,充分交流,资源共享,有效互动,促进生成。

从教学过程看,打电话的方案从低层次的“逐个通知”到较为常规的“分组通知”,从“平均分组”到“分组可以有不同”,从“老师、组长同时打”到“每个接到通知的人都同时打”,方法从低层次到最优化,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其“逐步优化”的线索是相当清晰的。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有效互动,促进生成”之目的。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熟悉的“打电话”生活情境的研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体会数形结合、推理、优化等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设计简单的方案,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图白纸.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猜一猜.

师:把一根绳子对折1次平均分成几份?

生:2份.

师:对折2次呢?3次、4次5次……10次呢?

生:4份、8份、16份、32份……

师:你发现对折次数与平均分的份数有什么关系吗?

生:份数2倍2倍的变化,对折几次,份数就有几个2相乘.

师:刚才同学们猜的这么快,原来发现游戏中也有规律,规律无处不在.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复杂又费事的事情,如果用数学规律去解决,就会简单、省时.这种省时又简单的本领同学们想学吗?

【评析】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式.用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感知,折绳次数与份数在2倍2倍的变化的规律.为学生发现第几分钟新接到通知的人数都是前一次的2倍做铺垫.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结合实际,创设情境.

今天中午,老师临时决定邀请2位老师来听课,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通知1人要1分钟,通知2人需要几分钟?

生:2分钟.

师:如果让你分别给1号与2号老师打电话,你会怎样打?

生1:我第一分钟打给1号老师,第二分钟我又打给2号老师.

生2:我第一分钟打给1号老师,第二分钟又由1号老师打给2号老师.

师:通知3人需要几分钟?如果让你分别打给1、2、3号老师你是怎样打的?

生1:一个一个分别打.一共需要3分钟.

生2:先打给1号老师,再由1号老师打给2号老师,再由2号老师打给3号老师.一共需要3分钟.

生3:先打给1号老师,再由1号老师打给2号老师,又由1号老师打给3号老师.一共需要3分钟.

生4:先打给1号老师,再打给2号老师的同时,1号老师打给3号老师.一共需要2分钟.

师:请你演示一下.

师:刚才同学们用文字叙述了4种不同的方案,我们能否利用数学知识更简洁的方式表示出来?

生:能.

师:可用什么方法?

生:示意图.

师:怎样表示呢?

生:可以用学过的符合代替老师与学生,用线段表示跟谁打电话.

师:在屏幕上演示这4种不同方案的示意图.

师:为什么第四种会少一分钟?

生:因为在打电话时,老师一直不空闲.(不空闲)

师:同学们你会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因为这种方案最省时.

师:最省时的方案就是最优方案.也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来研究的问题“打电话”(出题).

师:今天中午,老师临时决定7位老师来听课,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位老师,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

1.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2.写出你设计的方案一共需要的时间.

学生读题,题意中你得知哪些信息?(生理解题意)

师:“尽快”说明什么?

生:时间要最少.

师:根据你的理解,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示意图.

【评析】以“退”为进,让学生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探索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具体问题“数学化”从复杂的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结合小学生认知规律,教材中要求学生从15人直接去探索,时间紧,难度很大,特别是让学生用示意图的形式表示出各种方案.小学生虽然已接触过线段、图形的简单示意图,但从没有接触过两者结合且又有多种不同方案的设计方式,方案的多样性与第一次画复杂的示意图加在一起,大大增加学生的难度,使大部分学生无从着手.我就引导学生以“退”为进,化繁为简,从复杂的文字转化为简单图示,用抽象的数与形的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从中选择最好的方法.这样设计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多种方案,展示汇报,介绍方案.

师:哪个小组来介绍你们的通知方案?

发表见解,优化方案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几种方案,你会选哪一种方案呢?说说你的理由.

师:为什么方案3分钟可以节省时间呢?

生:因为这个方案中没有人在空闲着.

师:所以说,让前面接到电话的老师都不空闲下来,全部参与,同时打更能省时间.最省时间的方案就是最优的方案,所以我们一起来研究它有什么规律.

师:为了使同学们对它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咱们请八名同学.(其中一个人扮演老师,其余分别为1、2、3、4、5、6、7号老师)

生:学生实际演示最优方案.(生在表演时,教师说明第一分钟接到通知的人叫作新接到通知的同学,每接到通知的同学站起来.第一分钟时知道通知的总人数有几人?这个2人叫作所有知道通知的学生和老师的总数.学生在说明第二分钟和第三分钟如何通知时,教师顺势问其他学生第二分钟和第三分钟时新接到通知的学生数、知道通知的学生和老师、接到通知的学生总数分别是多少?学生表演时,教师指导学生占成四列,便于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

师:师把刚才同学们的方案整理一下.出示整理课件.

师:演示课件.(教师点击第一分钟.)第一项写什么?

生:时间(第几分钟)

师:第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有几人?谁打的.

生:1人,老师打的.

师:第二分钟他们是怎么通知的?(师生都不空闲)

生:老师与1号老师同时打.

师:第2分钟新接到通知的有几人?注意图形对齐

生:2人.

师:第二分钟时接到通知的一共有几人?(第1分钟1人接到通知,2分钟2人接到通知.)

生:3人.

师:第3分钟新接到通知会是几人呢?

生:4人.

师:4个人是怎么通知的?(图形与第四分钟对齐)接到通知的人有空闲吗?

生:第2分钟接到通知的总人数有3人,加上老师共4人.这4人各通知1人.

师:到第3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总人数是几人?

生:7人.

师:这就是通知7人最少需要3分钟的示意图.接到通知的人有空吗?

比较师生们的方案,你觉得哪一种更能清楚简捷一些.

生:通过比较感知老师的示意图更简捷、清楚.

师:把自己刚才画的图在旁边整理成像老师这样,你能行吗?

生:整理示意图.

【评析】循序渐进地教学生画示意图,减轻学生画图示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逐步掌握画示意图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探讨各种打电话的方案,在交流中找到最省时就是最优的方案.通过图形的整理,把打电话的设计方案抽象成示意图,这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图形结合,便于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研究出通知7人最少需要3分钟,如果要通知15人,最少需要几分钟呢?

师:生独立画示意图.

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说一说通知方法.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马上用刚才大家认为最好的方案.通过画示意图,看看第4分钟新接到通知的是几人?

生:8人.

师:到第4分钟已接到通知的总人数是几人?

生:16人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探索出通知7人、15人的最优通知方案,新接到通知的人分别是1、2、4、8、第5分钟新接到多少人?不画图,第6分钟、第7分钟呢?新接到通知的人数分别是几人?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图中发现第几分钟接到通知的人数分别是1、2、4、8,每一分钟新接到的人数都是前一个数的2倍.

师:第一分钟已接到通知的有几人?

生:1人

师:第二、第三、第四分钟各有几人?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生:1+2、1+2+4、1+2+4+8

师:第五、第六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几分钟接到通知的总人数是可以用每分钟新得通知的人数乘2减1,就是到这分钟的时候收到通知的学生总数了.

师:为什么要减1?

生:因为老师不算在内.

【评析】通过观察清晰、有条理的示意图,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直观,推理思想.让学生从“形”转化为“数”.借直观的“形”引发联想,发现数的规律.从图中学生就能清楚地发现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人数正好是前面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师:按照这个规律,你知道10人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想?

生:3分钟能通知7人,再加一分钟又会新增8人,实际只要再通知3人,所以4分钟足够.

师:如果通知50人,最少花多少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从观察图示规律可以发现到第6分钟又可以新通知到32人,那6分钟总共可以通知到64人,现在通知50人,6分钟足够了.

【评析】应用规律进一步讨论“多长时间就能通知到全体队员呢”和按“上面的方式,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正面和逆向两方面深刻理解和巩固发现的规律.

师:要通知50人,如果一个一个地通知,那要多少分钟呢?

师:我们采用最优通知方式,整整节省了多少分钟呢?

生:节省了44分钟.

师:同学们,利用这种最优化的方式通知别人,效率非常高,但打电话时除了说清楚事情外,还应要告诉他接到通知后再打给谁,这样保证打出的电话最节约时间又不重复.所以要制订好示意图.

师:同学们,你们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类似规律的应用吗?

生:细胞分裂、浮萍生长、一传十,十传百、传销网络等.

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经常要利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课件出示练习题)

【评析】切实可行不仅仅是要将规律与实际相结合,教师还向学生说明这里说的都是理想情况,具体实施中切实可行,还必须设计好打电话的顺序.因此,制定方案时还需要事先确定好打电话的流程示意图.进一步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生谈感受.

师: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画示意图找到了打电话最优方案的规律,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看似复杂、很费时间的事情,只要我们利用数学知识去合理安排,不仅会使事情进行的有条不紊,还能节省出宝贵的时间.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做一个有计划、讲效率的人.

【总评】这节课设计质朴,扎实、有效、整节课最为突出的是老师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感受到生活中学数学的乐趣.环环相扣的设计,体现“实”、“放”、“思”等教学理念.“实”就是以学生有序探究呈现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放”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积极采用“说一说”、“画一画”、“想一想”等学习形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思”就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思考,再思考……成功喜悦.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这节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仅仅从知识的传授来说,学生要能掌握最后结论:几分钟的人次就是几个2相乘.相信学生大都也能心领神会,但老师在引导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了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方法的策略学习上,以“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践验证———获得结论———反思过程”为主线,组织学生探索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尤其精彩的是“化繁为简,从简入手”的解决问题策略.多的不会,从少的想起,假如你要通知三位老师,你会怎样打?巧借生活经验,建立认知阶梯,分散难点.教材中安排给15人打电话找出最优方案.一下要达到这个目标的难度很大,一方面“打电话”对学生的逻辑推理的要求非常高.另一方面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要寻找出优化的表达方式,并在有限的例子中通过对比、观察,选出最优方案.呈现3个人数,既突破难点,又便于进行验证,发现规律.然后把规律推广到一般.在这样一个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研究精神,更是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几何的直观性,数形结合,降低难点

抓住核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尽管通知的核心是“每个接到通知的人都不空闲”.但人数一增加,实际操作出来对于初画示意图方案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老师安排几名学生的不同对话的方案“我们用图示的方法试一试”,充分展示学生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如语言叙述,图文并茂,画图等,并在比较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到教材所呈现的数形结合方法的简捷性和科学性.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画图整理,目的是让学生从数推到形,数形结合,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发现新接到同学的人数在2倍2倍的变化,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人数正好是前面所有接到通知的人数和老师的总数.应用规律,4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5分钟呢?如果要通知28个老师至少需要几分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正面和逆向两方面深刻理解和巩固发现的规律.

(三)尊重学生,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充分运用在课堂之中,给予充分挖掘,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独立设计“打电话通知的优化方案”,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听一听别人的设计,比较谁设计的方案费时少.

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发生碰撞,设计的方案在争辩中得到修正和完善.

(四)重视课堂上学生思维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他预设平时打电话的场景,出现的情况,让学生在享受,回忆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前进,不单只是模仿练习,而是在不断克服困难,探究打电话的人数与次数的过程中,来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兴趣,更深层次的优化打电话方案.

本节课教师没有设计情境的华丽、动画的迷人,更多的是注重学生思维的深入.

电话机仿真教学软件的制作 篇8

关键词:Multisim7.0仿真教学 VC++6.0

1 引言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电类专业,大多开设了电子产品装接实训课程。电话机与电视机等产品相比,制作成本低,线路不太复杂,学生对其原理容易理解,已被很多电类专业作为实训安装的电子产品。电话机作为通信终端设备,其安装与维修几乎是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的必修课。实训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故障的维修技能难以很好地掌握,总结原因,是学生对原理不是很了解所致。仿真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Multisim电子线路仿真软件是目前仿真教学软件的首选,但由于软件的局限性,大多仿真只能停留于简单的单元电路中,对复杂电路难以仿真,即使能仿真出来,也往往难以顺畅地运行。因此,编写一个重现Multisim7.0仿真电路的主要功能,并可流畅运行的教学软件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2 Multisim7.0简介

Multisim7.0是加拿大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公司推出的专门用于电子线路仿真和设计的“电子学工作台(Electronics Workbench)”软件。电子产品设计人员利用这个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和调试,可以验证所设计的电路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该软件被广泛用于教学中,与传统的实验方式相比,采用Multisim7.0进行电子线路的分析和设计,突出了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模式,并使实验效率得到了提高。

3 电话机仿真软件的制作方法

本软件实现的功能是:在窗口显示电原理图中,鼠标移至节点附近时,同步显示节点电位;鼠标左键双击元件时,弹出“故障设置”对话框,对话框有三个单选项:“开路”、“短路”、“正常”,选择后,鼠标移至节点处,将显示该元件故障设置后的电位;可对元件进行“随机故障”设置。学生通过观察节点电位的变化来理解电路原理、查找故障元件。

软件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在VC++6.0环境下编写一个基于单文档的应用程序,显示电话机原理位图,仿照Multisim的方法,当鼠标移至节点附近,读取Multisim7.0导出的电位数据文件,并同步显示该节点电位。

3.1 Multisim7.0 仿真数据的导出

“电话机仿真教学软件”中的节点电位是通过Multisim7.0电子仿真软件导出的,因此,电话机电路能否在Multisim7.0下仿真成功是关键,选择的电路不能太复杂,否则难以仿真成功。其中的集成电路在元件库中没有,要用子电路生成。

3.1.1 “元件正常数据”的导出

“元件正常数据”是指所有元件都无故障时的节点电位数据。

导出步骤:

(1)打开Multisim7.0软件,作出电话机原理图。

(2)选择simulat菜单下的Run子菜单,仿真运行成功后停止。

(3)选择simulat/Analyse/Dcoperating,弹出 DC Operating窗口,在左侧窗口中列出了电路的各节点编号,选中所有节点,按ADD按钮,将节点加入到右侧的列表框,按simulation按钮,弹出Analyse Graphs窗口。

(4)弹出的窗口列出了所有节点的直流电位,将这些数据保存为DCpotential.txt。交流电位(通话或拨号时的节点电位)的导出方法与之类似,只是将上述的子菜Dcoperating改为选择AC Analyse子菜单,保存的文件名可取“ACpotential.txt”。

3.1.2 “故障数据”的导出

“故障数据”是指元件开路或短路时的节点电位数据。导出方法和“正常数据”的导出方法一样,只是要先进行元件故障设置,每个元件每个故障导出一个文件,保存的文件可取容易理解的名字即可,如电阻R1开路的故障文件可取“R1DCopen.txt”,短路的故障文件名可取“R1DCshort.txt”。

3.2 电话机原理仿真的实现方法

“电话机原理仿真教学软件”制作步骤:

(1)在VC++6.0中,创建一个基于单文档的应用程序。

(2)在OnDraw函数中显示原理图。

(3)在鼠标消息处理函数OnMouseMove中添加代码,实现鼠标移至节点时显示节点电位

的功能。

(4)在OnLButtonDblClk函数中添加代码,实现在弹出的“故障设置”对话框中设置元件的故障,关闭对话框后自动读取元件故障文件的功能。

3.2.1 原理图的显示

利用抓图工具,将Multisim7.0所作的仿真原理图保存为bmp位图,命名为Sche.bmp。在VC++6.0环境下,创建一个项目名为phone的单文档应用程序。

在void Chpone::OnDraw(CDC* pDC)中添加位图显示代码:

CDC THDC;

HBITMAP THBM;

THDC.CreateCompatibleDC(0);//创建相关场景

THBM=(HBITMAP)LoadImage(NULL,"Sche.bmp",IMAGE_BITMAP,0,0,LR_LOADFROMFILE|LR_CREATEDIBSECTION);//载入位图

BITMAP bmp;

GetObject(THBM,sizeof(bmp),&bmp);//取得位图信息

SelectObject(THDC,THBM);//选入位图至内存DC

CClientDC dc(this);

BitBlt(dc,0,0,bmp.bmWidth,bmp.bmHeight,THDC,0,0,SRCCOPY);//将临时内存DC中、//的位图画到客户区中。

3.2.2 节点电位数据的读取

首先要取得个节点的屏幕坐标。用Mcrosoft paint方式打开原理图Sche.bmp,鼠标移至各元件引脚端,在纸上记下在状态栏中显示的坐标。

Multisim7.0导出的DCpotential.txt电位数据文件格式是“节点编号,电位”,如$1459.78837表示节点编号为14的电位是59.78837V,现在要使图像坐标与电路的节点对应,即当鼠标移至元件的引脚端附近时,取得节点编号,用以下代码实现:

在void Chpone::OnMouseMove(UINT nFlags, CPoint point)中添加以下代码:

if(abs(point.x-197)<6&&abs(point.y-177)<6)m_node=14;// 节点的坐标(197,177)

if(abs(point.x-136)<6&&abs(point.y-64)<6)m_node=29;

if(abs(point.x-217)<6&&abs(point.y-63)<6)m_node=13;

其中m_node是储存节点编号的int型变量。If表达式的内容为各节点的坐标区域。下面的代码段读取的是直流节点电位,调用了自定义函数ewbFile(CString DCname) 读DCpotential.txt文件。

CString strDC= “DCpotential.txt”;

ewbFile(strDC);

在ewbFile(CString DCname)函数里,用CStdioFile类读取DCpotential.txt文件的每行数据,再用分拆串函数strtok()读取各节点的电位。

3.2.3 节点电位数据的显示

同步显示节点电位,按以下步骤实现:

(1)鼠标移动前,计算显示的鼠标坐标字符串所要占的矩形位置。

(2)将视图中这个位置的图像复制备份,

(3)在视图上输出节点电位数据。

(4)鼠标下次移动时,用DoRubberCoord()函数擦除上次的显示,在上次的位置上恢复保存的图像,并用DrawCoord()函数显示新的数值。

部分代码:

CopyBitmap(pDC,point);

DrawCoord(pDC,str,point);

ReleaseDC(pDC);

其中字符串str就是要显示的电位。至此,已完成了可以随鼠标移动到节点时,同步显示节点电位的功能。

3.2.4 “设置故障”功能的实现

故障是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的,可添加类名为FaultDlg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添加三个单选按钮,分别用于元件开路、短路、正常状态的选择,连接变量m_MaleRadio,添加鼠标消息响应,根据弹出的对话框的选项决定要读取的文件,调用自定义函数ewbFile(strDC)将数据文件读入内存中,这样就可以通过OnMouseMove函数显示电位数值了,下面是主要代码:

void CphoneView:OnLButtonDblClk(UINT nFlags, CPoint point)

{

//鼠标移至电阻R1的坐标区域(125,80,145,100)并双击时,弹出对话框,根据//单选框的选择情况读取相应的文件。

CRect rect(125,80,145,100);

if (rect.PtInRect(point))

{FaultDlg fault;

fault.DoModal();

if(fault.m_MaleRadio==0) strDC =“R1DCopen.txt”;//选择开路单选框

if(fault.m_MaleRadio==1) strDC =“R1DCshort.txt”; //选择短路单选框

ewbFile(strDC);//读取数据文件

}

……

}

3.2.5 “随机故障”功能的实现

“随机故障”菜单的功能是:通过选择“随机故障”菜单,产生一个随机数,根据随机数自动设置相应的故障元件,读取对应的文件数据。学生通过电位探针探测各点电位来判断故障元件。

实现方法: 在“随机故障”菜单消息处理函数中添加如下内容:

//产生一个随机数

srand((unsigned)time(NULL));//设置种子数

// 根据随机数设置相应的数据文件。

if(rand()%2==1)strDC =“R1DCopen.txt”;

if(rand()%2==2)strDC =“R1DCshort.txt”;

……

ewbFile(strDC);//读取数据文件

学生判断故障的元件后,可通过双击该元件,在弹出的“故障设置”对话框中查看判断是否正确。为实现此功能,可根据随机故障的设置情况,向对话框的三个单选按钮设置相应的状态,上面的代码可改写为:

FaultDlg fault;

srand((unsigned)time(NULL));//设置种子数

if(rand()%2==1)

{

strDC =“R1DCopen.txt”;

fault.m_MaleRadio=0;// 单选框的状态

}

if(rand()%2==2)

{

strDC =“R1DCshort.txt”;

fault.m_MaleRadio=1;

}

设置“随机故障”功能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故障排查水平,为了防止学生盲目双击元件查看设置,可添加记录双击元件次数、记录故障设置的元件代号的代码,并保存于一个文件中,教师课后可以通过这些文件分析学生的操作情况。

4结论

软件实现了电话机原理仿真功能,可作为电话机原理与维修的实践教学的补充,对提高学生对电话机原理的理解能力、故障查找能力有帮助,对电脑的配置要求较低,可流畅地运行。对导出的节点电位文件可以修改,使其更接近于实际电路,可纠正一些错误数据。若采用三维技术,将三维图像代替文中的原理图,将会有更好的效果。其它电子产品的仿真,可按文中介绍的实现思路制作。

参考文献:

[1] 电子线路仿真技术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 王皑 编著 2004 年

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反思 篇9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艺术表演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在同学们了解了马季的背景资料后,我给同学们具体说了一下什么是相声,其实同学们对相声并不陌生,但从定义上说还是没有接触过,例如相声中要组织包袱,包袱又称哏,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笑点。通过解释使同学们对相声有了定义上的理解。接着我放了打电话的视频,同学们都看的很认真、很开心,这一点很好,使他们进一步熟悉了课文。放完后紧接着趁热打铁,我找同学起来分角色朗读了课文,反应也比较好,大家都很积极。这一篇课文内容比较少,也比较容易理解,有一处地方四害重点强调了一下。四害是老鼠、苍蝇、蚊子、麻雀。重点句是品析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接着我找同学谈谈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最后说了一下相声的语言特点。以上是这节课该掌握的全部内容。还剩十分钟我给同学们放了一个相声视频。

本节课的优点是课文内容以相声的形式呈现,同学们在娱乐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有这节课纪律也比较好,同学们积极发言配合,很多地方说的都非常到位。

缺点是在回答启发的时候不是很积极,不愿意说自己的感想。这节课需要记的地方有点多,记的时候不是太认真。

五年级打电话教学反思 篇10

1、生活经验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经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并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也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感知,调整并加深自己的理解。最后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在第二种方案的过程中,就已经初步感悟到当教师在通知其他同学时,已得到通知的学生也应投入到打电话的行列之中,设计方法的热情很高,他们积极思维。各种方案中,既有生活经验的迁移,又有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这样既扩大了知识的信息量,又开拓了他们的思路。

2、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变过程很重要。

在发现规律的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图示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共有多少人(这里包括教师)知道这个消息?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通过“层层剥笋”,规律一步步明晰,道理不说自明。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发生了“飞跃”或“质变”,这一阶段正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而学生在思考打电话的时间与通知到的学生人数问题时,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即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是一个等比数列。为了克服思维的表面性与不求甚解的毛病,我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充分暴露,使思维深刻。

3、数形结合思想很重要。

打电话方案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用文字完整描述,可以用数字1-15分别代替15名学生逐条简单记录,还可以用画图示的方式形象记录。在课堂上,我提示学生“用图行的方法”来记录。虽然学生展示的结果各不相同,但无论哪一种图行都体现出数学的简约美。

上一篇:赵州桥教案反思下一篇:《天鹅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