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共4篇)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工信部原[2011]406号
根据《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工原〔2010〕第127号)规定,为规范准入公告管理,便于社会监督符合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的生产企业和生产线,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及时将本地区(单位)符合《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和《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企业申报材料及审核意见(一式2份,并提交电子文档)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
联系人:陈立新 陈恺民
电 话:010-68205578,68205569
邮 箱:chenkm@miit.gov.cn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附件:1.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doc
2.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xls
http:///n11293472/n11293832/n12843926/n13917027/n14102414.files/n14097875.xls
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泥行业准入管理,发挥先进企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促进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依据《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工原〔2010〕第127号)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单位)水泥企业准入公告申请的受理、审核和推荐工作,监督检查准入条件保持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对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的申请材料进行复核、查验和公告,并动态管理公告名单。第二章 申请与审查
第三条 申请准入公告的水泥生产线所属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布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三)具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生产线,以及污染物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设施;
(四)符合《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和《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要求;
(五)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
(六)无重大违法行为。
第四条 具备以上条件的水泥生产线所属企业可向生产线所在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提出公告申请,并按照要求提交《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见附件)及相关材料。
申请企业应当对申请材料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 申请准入公告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项目建设核准文件复印件;
(四)项目建设土地审批文件或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复印件;
(五)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审批和验收文件复印件;
(六)采矿权证复印件,或长期供货合同及供货方采矿权证复印件;
(七)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矿山企业);
(八)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九)化验室合格证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证明文件;
(十)能源审计或能效评价检验测试报告(年耗标准煤5000吨及以上的企业);
(十一)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及通过验收的证明文件;
(十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证明文件;
(十三)生产线运行情况。
第六条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要求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对申请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企业需要补充的全部内容。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国土和环保等相关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及时将申请材料和审核意见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应当对照准入条件,明确建设布局、建设条件、生产规模、工艺与装备、产品质量、资源综合利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社会责任以及淘汰落后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第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收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报送的审核意见和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月内,组织开展复核。
符合准入条件的水泥生产线和所属企业名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公示10个工作日后,以公告方式予以发布。
第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在受理和审查过程中对申请材料存有质疑的,可以对申请企业有关情况进行实地查验,查验时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申请企业应当配合查验活动。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九条 进入公告名单的生产线所属企业要严格按照准入条件每年开展一次自查,并形成企业自查报告。每年1月31日前将上自查报告报送省级工业主管部门。自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质量管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股权或资本金、资质、主要产品品种及生产能力等变更情况。
第十条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国土和环保等相关部门对公告企业保持准入条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查企业自查报告。每年2月28日前将上监督检查结果和企业自查报告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十一条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对进入公告生产线和所属企业实行监督检查时,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由监督检查人员和企业代表签字确认。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正在申请公告企业或已公告企业有不符合规定的,可向各级工业主管部门举报或投诉。
第十三条 已经公告的生产线和所属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者,报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撤销其公告资格。
(一)不能保持准入条件;
(二)报送的相关材料有弄虚作假行为;
(三)拒不接受监督检查;
(四)发生重大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的行为;
(五)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生产和污染环境事故;
(六)不按期淘汰落后产能。
被撤销公告资格的生产线和所属企业,经整改合格满一年后方可重新提出公告申请。
第十四条 对公告企业在投融资、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优先选择公告企业。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外)所有类型的水泥生产企业。
第十六条 受理准入公告申请不得向申请企业收取费用。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根据《水泥行业准入条件》 (工原[2010]第127号) 规定, 为规范准入公告管理, 便于社会监督符合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的生产企业和生产线,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现印发你们, 请遵照执行。
请及时将本地区 (单位) 符合《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和《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企业申报材料及审核意见 (一式2份, 并提交电子文档) 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原材料工业司) 。
联系人:陈立新陈恺民
电话:010-68205578, 68205569
邮箱:chenkm@miit.gov.cn
附件:1.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doc
2.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xls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水泥行业准入管理, 发挥先进企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促进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依据《水泥行业准入条件》 (工原[2010]第127号) 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以下简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 负责本地区 (单位) 水泥企业准入公告申请的受理、审核和推荐工作, 监督检查准入条件保持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对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的申请材料进行复核、查验和公告, 并动态管理公告名单。
第二章申请与审查
第三条申请准入公告的水泥生产线所属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 布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三) 具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生产线, 以及污染物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设施;
(四) 符合《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和《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要求;
(五) 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 (六) 无重大违法行为。
第四条具备以上条件的水泥生产线所属企业可向生产线所在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提出公告申请, 并按照要求提交《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 (见附件) 及相关材料。
申请企业应当对申请材料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申请准入公告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 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
(二)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 项目建设核准文件复印件;
(四) 项目建设土地审批文件或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复印件;
(五) 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审批和验收文件复印件;
(六) 采矿权证复印件, 或长期供货合同及供货方采矿权证复印件;
(七) 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矿山企业) ;
(八) 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九) 化验室合格证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证明文件;
(十) 能源审计或能效评价检验测试报告 (年耗标准煤5000吨及以上的企业) ;
(十一) 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及通过验收的证明文件;
(十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证明文件;
(十三) 生产线运行情况。
第六条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要求的, 予以受理, 并出具受理通知书。对申请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 应在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企业需要补充的全部内容。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国土和环保等相关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并及时将申请材料和审核意见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应当对照准入条件, 明确建设布局、建设条件、生产规模、工艺与装备、产品质量、资源综合利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社会责任以及淘汰落后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第七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收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报送的审核意见和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月内, 组织开展复核。
符合准入条件的水泥生产线和所属企业名单,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公示10个工作日后, 以公告方式予以发布。
第八条工业和信息化部、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在受理和审查过程中对申请材料存有质疑的, 可以对申请企业有关情况进行实地查验, 查验时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申请企业应当配合查验活动。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九条进入公告名单的生产线所属企业要严格按照准入条件每年开展一次自查, 并形成企业自查报告。每年1月31日前将上年度自查报告报送省级工业主管部门。自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质量管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 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股权或资本金、资质、主要产品品种及生产能力等变更情况。
第十条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国土和环保等相关部门对公告企业保持准入条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审查企业自查报告。每年2月28日前将上年度监督检查结果和企业自查报告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十一条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对进入公告生产线和所属企业实行监督检查时, 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 由监督检查人员和企业代表签字确认。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正在申请公告企业或已公告企业有不符合规定的, 可向各级工业主管部门举报或投诉。
第十三条已经公告的生产线和所属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 整改不合格者, 报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撤销其公告资格。
(一) 不能保持准入条件;
(二) 报送的相关材料有弄虚作假行为;
(三) 拒不接受监督检查;
(四) 发生重大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的行为;
(五) 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生产和污染环境事故;
(六) 不按期淘汰落后产能。
被撤销公告资格的生产线和所属企业, 经整改合格满一年后方可重新提出公告申请。
第十四条对公告企业在投融资、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优先选择公告企业。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外) 所有类型的水泥生产企业。
第十六条受理准入公告申请不得向申请企业收取费用。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前公告准入项目
凡属工信部门负责准入项目,工信部都已公告形式对外公布。目前已公布准入项目46个:锡、锑、铜冶炼、铅锌、钼、镁、钨、稀土、铝、再生铅、电解金属锰、黄金、黄磷、耐火粘土、萤石、岩棉、钢铁、铸造用生铁、木材防腐、水泥、氟化氢、磷铵、石墨、氯碱(烧碱、聚氯乙烯)、纯碱、平板玻璃、农药、合成氨、建筑防水卷材、铅蓄电池、印染、粘胶纤维、乳制品、农用薄膜、葡萄酒、浓缩果蔬汁(浆)加工、日用玻璃、废钢铁加工,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铸造行业、多晶硅、焦化,铁合金,玻璃纤维、电石。
请大家补充。
工信部财[2011]3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部直属事业单位、部属各高校:
为加强和规范我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工作,根据财政部《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财行[2007]647号)、《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192号)和《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财行[2009]400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暂行
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工作,依据财政部《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财行[2007]647号)、《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192号)和《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财行[2009]40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部直属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和部属各高校(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各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集体决策。无论是本单位组织实施,还是委托后勤服务单位或其他单位组织实施,都应按照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出租、出借。
第四条 各单位国有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出租、出借:
(一)已被依法裁定查封、冻结的;
(二)产权有争议的;
(三)未取得其他共有人同意的;
(四)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第五条 各单位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原则上应采取公开招租的形式确定出租的价格,必要时可采取评审或者资产评估的办法确定出租的价格。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时间一般不得超过5年。对合同到期需续租的出租出借事项,应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六条 各单位应对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实行专项管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第二章 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审批权限
第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1年以内(含1年)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由其自行审批,报部备案。1年以上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报部审批。
第八条 部直属事业单位和部属各高校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由其自行审批,报部备案。
第九条 部直属事业单位和部属各高校六个月以上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按下列权限进行审批:
(一)部直属事业单位单项或批量价值(账面价值下同)在500万元以下(不含500万元)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由其自行审批,报部备案。
(二)部直属事业单位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下(不含8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报部审批。
(三)部属各高校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下(不含800万元)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由其自行审批,报部备案。
(四)各单位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上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报部审核后由财政部审批。
第十条 各单位下属单位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由各单位按上述授权限额进行审批。各单位不得对下属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审批事项进行再授权。第十一条 各单位自行审批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应在审批完成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批复文件(一式四份)报部(财务司)备案,由部(财务司)汇总后,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二条 报部备案需提交如下材料
单位出租、出借审批正式文件;
单位同意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内部决议或会议纪要复印件。
第十三条 各单位根据授权审批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应按有关要求,认真履行单位内部审批程序,并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应提交的相关材料一并存档备查。
第三章 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审批需提交的材料
第十四条 各单位应按要求提交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相关材料,提交材料是复印件的需加盖单位公章。
第十五条 申请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单位拟出租、出借事项的书面申请;
(二)拟出租、出借资产的价值凭证及权属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等复印件;
(三)单位进行出租、出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四)单位同意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内部决议或会议纪要复印件;
(五)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六)承租方为事业单位的提交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承租方为企业的提交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承租方为个人的提交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七)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各单位对需报部审批的出租、出借事项,应在合同签定之日(含续签合同)前1个月,将申报审批文件报部;对需报财政部审批的出租、出借事项,应在合同签定之日(含续签合同)前2个月报部。
第四章 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的管理
第十七条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有关规定,上缴中央财政。
应扣除的费用包括:
(一)应扣除的税金:房产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等。
(二)应扣除的费用:资产评估费、技术鉴定费、交易手续费等。
(三)在出租、出借合同中明确由出租方负担的维护费用(包括水费、电费、物业费等)可以进行抵扣,相关人员开支不得抵扣。
第十八条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上缴方式 行政单位按照财政部非税收入收缴制度的有关规定,在取得收入抵扣相关费用后两个工作日内,将余额缴入财政部为行政单位开设的中央财政汇缴专户。行政单位填写《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办理缴款,出租、出借收入使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103070601)”科目。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应按照预算管理及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部对各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情况进行监督。可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规定程序申报,擅自对国有资产进行出租、出借;
(二)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
(三)违反规定使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可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具体实施办法,报部(财务司)备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推荐阅读:
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计划05-30
吴忠市工业和信息化局10-14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2020年工作总结06-24
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述职报告09-27
工业和信息化党的群众路线实施方案12-30
县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21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谋划10-04
信息化工业化融合06-24
工业信息化工作计划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