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中风的治疗心得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年人中风的治疗心得(精选10篇)

老年人中风的治疗心得 篇1

1.风痰入络: 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

2.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

3.阴虚风动: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二 )中脏腑

闭证

1.痰热腑实: 通腑泻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

2.痰火瘀闭: 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

3.痰浊瘀闭: 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

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三 )恢复期

1.风痰瘀闭: 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

2.气虚瘀络: 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

老年人中风的治疗心得 篇2

关键词:老年中风偏瘫,针灸配合康复训练,临床效果

中风即卒中、脑中风, 其发病率、病死率、复发率均较高[1]。当前, 中风患者逐渐趋于年轻化, 应做好相关防治工作。本研究选取收治的163例老年中风偏瘫患者, 观察其通过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3例老年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通过中医病症诊断标准, 并经电脑断层扫描 (CT) 、磁共振成像 (MRI) 确诊。随机分成试验组 (82例) 和对照组 (81例) 。试验组男44例, 女38例;年龄60~88岁, 平均 (74.6±4.4) 岁;病程20~90 d, 平均 (55.6±5.4) d。其中左侧偏瘫、右侧偏瘫分别为45和37例。对照组男42例, 女39例;年龄62~88岁, 平均 (75.7±4.6) 岁;病程22~90 d, 平均 (56.3±5.5) d。其中左侧偏瘫、右侧偏瘫分别为44和3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经大脑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实行针对性治疗。对照组通过中药针剂治疗, 将血塞通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53020663) 添加于250 ml 5%的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中, 静脉滴注, 每日2次。

试验组给予针灸、康复训练治疗。脉络淤阻型者, 肝阳上亢且气血并走于上, 易发生半身不遂。可经平肝潜阳和息风通络治疗为主, 取曲池穴、合谷穴、太冲和太溪穴、肩髃穴、外关及环跳穴、阳陵泉穴;气虚血瘀型者, 气血无法正常运血, 且易发生气血瘀滞情况, 使直梯萎软无力。治疗可补气活血和通经活络为主, 取肩髃穴、河谷和血海穴、足三里穴、曲池及外关穴、阴陵泉穴、秩边穴。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器械、推拿被动活动, 以便患者肌肉保持放松, 有效地改善患者软组织粘连症状, 降低疼痛果。同时, 需通过助力活动提高患者控制力, 协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PNF) 技术促使患肢实行角线活动, 使患者关节更加灵活。行走后, 可实行抗阻锻炼, 康复训练的时间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行走功能评分 (下肢Bru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下肢FMA积分) 。

1.4 效果判断

治愈:口眼歪斜和留涎症状完全消除, 且身体各机能达到标准, 未对正常生活、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显效:口眼歪斜及留涎症状基本消除, 患肢功能达到4级。有效:口眼歪斜症状有一定改善, 但语言表达不清, 患肢功能恢复大于等于1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显著改变, 或更加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试验组82例中痊愈42例, 显效21例, 有效16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81例中痊愈19例, 显效23例, 有效25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82.7%。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行走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6个月后, 试验组和对照组下肢Brunatrom评级、FCA综合功能评分、下肢FMA积分分别为 (4.71±1.25) 分、 (27.87±7.59) 分、 (9.76±2.48) 分和 (3.44±1.02) 分、 (20.55±6.73) 分、 (5.98±1.87)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老年中风发病机制与气、血、痰和火、风、虚有直接联系, 主要因血管内壁发生病理改变, 血小板聚集[2]。血管壁弹性下降、管腔变窄, 影响血流速度, 神经系统缺血。现代康复理论认为[3], 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备较强的可塑性, 大脑产生病变后, 可有效地改变功能/结构, 改善病变所致不良影响, 即经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恢复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康复训练的核心是促通技术;理论基础为神经生理学, 经抗痉挛和保持关节活动度、静态欠伸痉挛肌肉等措施, 促使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主要目的为改善痉挛症状, 确保患者活动协调。实行针灸治疗, 舒经活络效果较佳, 在扩张脑血管的同时可构建侧支循环, 脑血流量、供氧量提升[4]。降低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积压、血黏度, 促使休克状态的脑细胞及早复苏。

综上所述, 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经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 治疗效果较好, 且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齐守成.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 26 (6) :759-760.

[2]王晓彤.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J].今日健康, 2015, 14 (3) :289.

[3]马家英.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 (8) :40-41.

[4]张玲, 张岚.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 (13) :1406-1408.

老年人中风的治疗心得 篇3

关键词:中频脉冲电 中风 便秘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90-02

人口寿命随着医学技术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延长,但是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其患便秘病率明显增长,其中老年人占患便秘病的比重10%~25%,65岁的老年人其中患病率的45%,在老年中长期卧床的患者患病率高达70%,而中风是诱发、产生便秘的最主要原因,便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为老年人中风后胃肠功能较弱,同时肠胃的蠕动速度减慢所以临床治疗发现治愈便秘较为困难且复发率极高[1]。中频脉冲电治疗方法是我国现阶段比较领先的电诊疗手段,使用4000、2000HZ的等幅正弦中频电流能够刺激于胃肠功能降低,对治疗、改善胃肠紊乱功能具有较好的便秘疗效。

1 设备和方法

1.1 设备。在中频脉冲电治疗过程中均采用中频等幅或者干扰电疗仪,通过使用双相交变电流,将正弦中频电流控制在2~3kHz范围内。

1.2 方法。在中频脉冲电治疗中运用了刺激双极电极,置于患者中风的运动点、腹肌部距离相等的两端。注意事项、操作程度与低频脉冲电诊断内容相同[2]。将仪器的电极板置于患者中风治疗肢体部位先用酒精、清水对治疗部位进行清洁,对黑色电极板面用清水进行擦拭,使电极表面保持一定的湿润,再将黑色电极板面贴于治疗的部位。在人体中风有6个治疗部位,便秘治疗需要进行6次来完成,第一次:把黑色电极面贴于肩胛、颈椎部位位;第二次:把黑色电极板面贴于在肩胛以上1/3部位;第三次:将黑色电极贴于在前手掌位、桡骨以上1/3的部位;第四次:将黑色电极板面置于中央臀部以及中央大腿肚部位;第五次:将黑色电极板面贴于中央臀部、中央小腿肚位;第六次:将黑色电极板面贴于前脚掌位、中央大腿肚部位。医护人员按下“开始”键,转动顺时针“强度”的旋钮,等到第一次最大强度治疗结束后15min,其治疗程序自动停止,并进行报警,此时医护人员取下电极,同样的做法,重复第二次至第六次治疗,待治疗结束后将调节强度旋钮关闭电源,调整至“0”位。

1.3 治疗期间的护理。

1.3.1 辨证施护。在进行护理期间用中药来进行调理达到润肠泄热通便的功效,对于中风引起的气虚便秘可以取乌药、药木香、麻仁、沉香、槟榔、大黄、佛手、枳实、柴胡、郁金等,该配方实现润肠益气;对于老年人中风引起血虚便秘,可取药茯苓、黄芪、麻仁、木香、佛手、党参、白蜂蜜、太子参、白术、陈皮、香橼等,该配方实现温阳通便[3]。上述各方按量抓取,每天1剂、用水煎服,中早晚各一次温服。

1.3.2 心理护理。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便秘与心理精神因素关系紧密联系。部分老年患者因中风后引起便秘,心理压力加大。医护人员应当向老年人耐心交流使之了解养成防治便秘、排便的习惯。对于老年患者医护人员要保护其个人隐私,创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消除患者心理的障碍,同时提供排便隐蔽的环境如在排便过程中用窗帘、屏风遮挡病人同时给予病患人员充足时间进行排便,使老年患者能够安心养病;对严重的患者在平稳病情的时候,医护人员暂时离去避免增加患者的窘迫感。

1.3.3 饮食护理。长期合理科学的饮食,对于改善老年人中风引起的便秘有较好的护理作用,确保中频脉冲电的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在对患者护理期间要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要定量定时,冷热软硬相宜,在饮食过程中要卫生干净。按照老年病患个人饮食习惯来安排合理饮食,实现多样化饮食,通过变换种类、花样、注意香、色、味,来提高食欲。对于老年病患牙齿不全、消化较弱的情况,烹调蔬菜以烂合适。增加老年病患的饮水量通过少量多次饮水来实现通便润肠[4]

2 结果

疗效观察标准参照《病症疗效诊断标准》有关标准。老年病患中风后便秘治愈具体表现为:在2天内能够顺利排便一次,便质柔软,小便通畅。便秘好转具体体现:3天以上能够自主排便,排便欠畅。其未愈表现为:症状无改善。

诊疗结中24例患者中,治愈21例,好转1例,无未愈病例,有效率达到100%。

3 讨论

老年中风后便秘是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临床病。便秘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还可能关系老年的生命安全。中频脉冲电是改善治疗老年人中风后便秘的新技术,在治疗过程中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有效降低了老年病患便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了老年中风后便秘患者的生活水平并增进了健康保证。

参考文献

[1]罗铭,郭艳芳,王娟娟.131例老年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J].甘肃科技,2003,19(11):28

[2]陈筱珊.中频脉冲电治疗老年性便秘[J].南方护理学报,2004,24(11):433-435

[3]黄小波,李宗信.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8):622-623

治疗面部中风嘴歪的方法 篇4

1、将病者手十指及脚十趾尖,还有指甲底端两侧用针点刺出血,每个放血点用力挤出十滴(如绿豆大)左右。(注意针尖先用火烤过)。

2、将头顶部于两耳尖的联线及鼻尖沿线交叉点(即百会穴)刺针放血,同样挤出十滴左右。

3、如果患者有嘴歪眼斜、语意模糊,快速拉搓他的耳朵使之充血,等把耳朵拉红了,就在他的左右耳垂之处各刺两针,两耳都挤出血来,可保住性命。

中风急救后服用中药调养方:

中药:藏红花一钱、桃仁一钱、川芎一钱、地龙一钱、赤芍一钱半、归尾二钱,外加西耆一两至十两,视病情轻重而定,轻者少加,重者多加,共七种药,以水煎服,一帖煎服二次,第一次以三碗水煎成一碗,第二次以二碗水煎成一碗服用,记得要用磁药壶在瓦斯炉上以小火慢煮,不可用电药壶。(最少需服用七帖药方)以上三个方法如急救时效快,病者可保住性命至送达医院,并可将病情减至最轻程度。

老年脑中风相关因素对比研究 篇5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学研究资料[1], 云南景洪市为中风低发区, 上海市闸北区为中风高发区。本研究选择这两个区作为调查点, 进行与中风有关因素的对比性研究, 随机抽样设计每个调查点的研究框架人群为2.5万人, 从中选出60岁以上者11234人。根据Framingham 18年的随访研究结果[2]及国内有关资料[1,3]选出中风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吸烟、饮酒、身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等, 将之拟定为中风相关危险因素积分并进行对比分析。

1.2检测方法

分别择积分高者景洪532人, 闸北464人作为中风高危人群, 均采集翌日晨空腹12小时静脉血送检验。血糖、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采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定, ApoA-I、ApoB采用752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采用长海医院的沉淀漂浮法及其试剂盒用721分光光度计作脂蛋白分型, 用上海生物制剂品研究所的胰岛素放免试剂盒双抗法测定胰岛素, C肽用美国DPC公司生产的C肽放免试剂盒双抗法测定, 血清K、Na用火焰光度法测定, 使用GGX-Ⅱ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牛血清标准样品平行测定血清Ca、Mg、Zn、Cu、Fe。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11234例中高发区 (闸北) 8156例, 患病率327/10万, 发病率166/10万, 死亡率210/10万;中风低发区 (景洪) 4856例, 患病率41/10万, 发病率34/10万, 死亡率23/10万。中风高发区与低发区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之比分别为7.98:1, 4.88:1, 9.13:1.

2.2 高血压、饮酒、吸烟调查比较

中风高发区男女患高血压时间长, 收缩压、舒张压 (χ±s) 均高于正常范围且明显高于低发区, 差异非常显著 (P<0.01) 。饮酒量中风高发区 (χ±s) 亦高于低发区, 差异显著 (P<0.05) 。吸烟时间、每天吸烟数景洪与闸北之比为1.35:1, 差异非常显著 (P<0.01) 。

2.3 身体质量指数比较

高发区男性体重指数 (凯特莱指数、BWI[4]、χ±s) 为25.24±0.28, 女性为26.69±0.23, 属超重或肥胖范围且明显高于低发区, 差异非常明著 (P<0.01) 。

2.4 血脂比较

总胆固醇、LDL-CH、ApoA-I、ApoB、C肽中风高发区男女均高于中风低发区, 而甘油三酯、VLDL-CH、HDL-CH低发区高于高发区, 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 (P<0.05或P<0.01) , 见表1。

2.5 血糖、胰岛素、红细胞压积比较

高发区男女血糖、胰岛素均明显高于低发区, 而高发区红细胞压积低于发区, 以上均差异非常显著 (P<0.01) , 见表2。

2.6 血清金属元素比较

血清K、Na、Ca、Cu、Zn、Fe、Mg高发区男女均高于低发区, 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 (P<0.05或P<0.01) , 见表3。

3 讨论

3.1 高血压

无论患高血压时间、收缩压、舒张压中风高发区男女均长于或高于低发区, 而高发区男女血压均值亦超出正常范围, 提示高血压与中风发病率呈正相关。

3.2 体重指数、胰岛素、血糖、红细胞压积

高发区人群体重指数男女均值高于低发区, 且高于正常范围, 男女均值24以上小于26.5以下为偏胖, 女性均值>26.5以上为肥胖体型。高发区血清胰岛素及血糖男女均高于低发区, 而红细胞压积低于发区。因此, 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与中风的发病即相关, 又有因果关系。故控制饮食降低血糖、减轻体重降低血压也是防治脑中风的重要内容。

3.3 血脂低谢异常

高发区人群总胆固醇、LDL-CH、ApoA-I、ApoB、C肽男女均高于低发区, 而HDL-CH、VLDL-CH低于低发区, 说明高发区人群存在着脂质低谢异常, 而脂质低谢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维持一个低水平的总胆醇、LDL-CH, 提高HDL-CH的含量, 也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脑中风的有效措施。

3.4 血清金属元素与中风危险因素的关系

血清K、Na、Ca、Cu、Zn、Fe、Mg高发区男女均高于低发区, 呈显著或非常显著正相关。说明上述金属元素与脑中风有关。

3.4.1 Zm、Cu与中风危险因素

Folsom等[5,6]报道, Zn与Cu是两种互相拮抗的元素, Zn可诱导肝脏合成富含半胱氨酸和巯基 (-SH) 的蛋白质而间接降低Cu的含量。因为Zm、Cu和-SH虽同属于交界酸碱, 但因Zn离子的溶剂化程度比Cu大, 所以富含半胱氨酸和-SH的蛋白质对Cu的亲和力大于Zn的关和力, 可以结合大量的Cu, 从而使游离的Cu减少, 降低Cu酶的活性, 引起脂低谢异常。Zu在体内具有生理功能和营养作用, 它参与酶的合成, Zn还与免疫功能有关, 是SOD的组成成分[7], 缺Zn会对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带来严重的后果。Zn在体内还能激活动管紧张素酶参与血压的调节。因此, 原发性病人血清Zn明显高于对照组[8], 我们检测结果与上述相符。缺Cu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现象, 但过量的Cu会加速人体中分子状态氧与有机物的氧化反应, 促进过量自由基的生成, 促进脂肪的过氧化, 引起动脉血管硬化和细小动脉纤维化[9]。内藤周幸[10]也报道, Cu离子可催化LDL-CH的氧化过程, 促进动脉硬化。由于Zn和Cu互相拮抗, 因此用Zn/Cu比值更能瓜人体中两种元素存在的水平。我们检测的结果是血压与Zn/Cu比值负相关。因此对中老年来说, 预防中风应适当提高Zn/Cu比值。

3.4.2 Fe与中风危险因素

Scoditti[11]报道, 缺铁性贫血病人不易患脑中风。因此我们推论, 中风高危人群血清Fe含量应增高, 检测结果证明了这一假说。由表2.3可知在13个中风危险因素中除红细胞压积、Na/K、Zn/Cu外, 其它因素都与Fe正相关。HalliweII[12]报道, 游离的Fe离子和氧结合后有很强的催化自由基的能力, Fe和-SH结合后也有很强的催化作用。在Fe离子的催化下可产生高活性的游离基、OH和其他氧化剂, 这在脑组织中特别重要, 因为脑组织中有丰富的Fe, 脑脊液不能阻止Fe离子的释放, 在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O2自由基, H2O2和脂质过氧化物等氧化剂, 过量的自由基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损害。因此有理由认为血清Fe含量的增高是中风的先兆, 可作为预报中风的信息之一。

3.4.3 Ca、Mg与中风危险因素自从McCar-ron[13]报道Ca离子可以降低中风发病以来, 多数报道基本一致, 即高Ca饮食有降压和减少中风发病率的作用。

对Mg的作用则见解不同, 有的认为高Mg可使脑中易发病鼠 (SHRsp鼠) 发病期推迟, 提高生存率[14], 有的认为高Mg会增高SHRsp鼠血压和增加死亡率[15], 还有人认为Mg与中风无关[16]。

3.4.4 K、Na与中风危险因素

食盐的摄入量与血压之间一直存在着急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即食盐摄入量很少, 以致于排泄最近于零者, 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为零。而人的生理需要仅为每天1g。田中平三[17]报道, 3-5g/d食盐是高血压的阈值, 故WHO建议食盐摄量以3-5g/d为宜。吉村[18]认为过量的NaCI使钠排泄不全, 体液量增加, 水钠潴留, 循环血量增大。同时脑脊液Na浓度上升使得Na-K-ATP酶阻塞物质释放增多, 作用于交感神经, 使交感神经活动亢进, 从而使血压上升。另一方面, 循环血量增大使得心博出量增大, 也使血压增高。Langford[19]报道, 钾摄入多, Na排泄量就多, 反之, Na摄入量多, K排泄量就多。高K要有适当的Na相区配才有降压作用。本实验测定结果是血压与Na和Na/K比值呈负相关, 中风高危人群组K、Na均显著高于低发区, 这与文化报道是基本一致的, 故限制食盐摄入量和适当补K是降压或减少中风发病率的又一措施。

综上所述, 预防脑中风的关键是调节饮食, 减轻体重, 低钠盐、低脂饮食, 防治高血压、高血糖, 降低总胆固醇、LDL-CH、ApoA-I、ApoB、C肽, 提高HDL-CH含量。防止动脉硬化, 检测红细胞压积、血清金属元素可作为中风危险因素的预测指标。

摘要:为探索脑中风的相关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本研究采取WHO统一调查方法与质控要求, 从中风低发区云南景洪市与中风高发区上海市闸北区两地5万人口中随机抽取60岁以上11234人作为调查样本, 并用中风危险因素积分法, 选择974人积分高者作为中风高危人群进行中风危险因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景洪脑中风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身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LDL-CH、载脂蛋白-I、ApoB、C肽、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闸北 (P<0.05或P<0.01) 。

关键词:流行病学,相关因素,脑中风,老年

参考文献

[1]全军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协作组.中国脑血管病学研究.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3.

[2]Kannel WB.Epidemiology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n:Russell RWR ed.Cerebral arterial disease.New York:ChurchilI Livingstone, 1976.1~32.

[3]薛广波, 等.上海市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一三年随访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2, 13 (6) :501.

酷暑,老年人要谨防中风 篇6

人体排汗多易诱发脑血栓

夏季高温燥热,温度较高,体温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为了使体温保持恒定,人体每天需要排除5000毫升或者更多的汗液。老年人心脏功能下降,要排出这么多汗液难免有些勉强。这些“额外”血液循环,不仅使血压升高,增加发生出血性中风的风险,还会因水分未及时补充,引起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诱发脑血栓形成,引起中风。

因此,老年人在盛暑季节应尽量避免下列情况,以减少中风的发生:

1.空调房温度调得太低,房间内外温差过大,老年人出入房间忽冷忽热,脑血管容易收缩;2.使用空调时间过长,空调、电风扇直吹头部,头部受凉,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3.洗浴时,浴室内温度或水温过高,易引起老年人皮肤血管扩张,大脑血流量骤减;4.迷恋棋牌、麻将,血流速度减慢,导致大脑供血不足;5.饭后马上入睡,全身血液流向消化道,容易造成大脑供血不足。

还有,老年人在酷暑天应尽量减少外出。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使用空调,室温最好控制在27摄氏度左右,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7摄氏度。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血液浓缩导致血栓形成,做到“不渴时也经常喝水。”清晨起床饮一杯水,每天至少要喝1000毫升以上的白开水或淡茶水,排尿量应保持在1000毫升以上。此外,还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去医院复查。

有中风病史者更需“一级戒备”

除老年人外,中年人也应该把“预防中风”放心上。特别是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疾病者,更应提高警惕,谨防中风“偷袭”。发生过缺血性中风者,复发的危险很大。同时,有后遗症的中风患者抵抗力差,非常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褥疮等。因此,有中风病史者更应在盛暑季节“高度戒备”,在正确使用药物的基础上,应尽量避免各种容易诱发中风的危险因素,同时密切注意自己的症状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尽快就诊。

社区老年高血压中风的预防与保健 篇7

【关键词】 社区;老年高血压;预防与保健

高血压中风是高血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控制高血压不仅仅是针对疾病本身,最重要的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1]

现对笔者所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122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将近期的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风的最佳预防与保健策略,并为该社区今后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风的预防与保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选取笔者所在社区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性67例,女性55例,年龄在54岁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岁,高血压患病时间在2年到31年之间不等。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且其中无中风患者,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为(97±18)mmHg/(159±11)mmHg。

1.2 预防与保健

1.2.1 健康教育 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可引起全身症状以及多种严重的多器官并发症,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知识覆盖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血压以及中风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高血压与中风之间的关系,高血压与中风的日常预防等。同时由于目前老年人普遍知识水平不高,同时身体智力开始逐渐下降,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要注意浅显易懂。社区护理人员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风的预防与保健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于老年患者的疾病误区进行积极及时的纠正,比如高血压不适宜运动,应当尽量休养,高血压是可以遗传的,如果血压得到控制就可以停药等等。纠正错误关键,对于保证老年患者的血压得到长期有效地控制,尽量减少中风及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2.2 日常保健 高血压初期的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而高血压并发中风时却是来病突然,病情变化急切,因此社区做好积极的日常预防与保健工作就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其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档案除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外,还要包括各类疾病的病史以及发展状况;二是社区护理人员要积极筛查,定期组织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掌握社区内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同时也利于预防与保健工作寻找突破口;三是教育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学会自己量血压,并养成每日量血压的良好习惯;四是组织社区老年人积极开展各类锻炼活动,保证老年人的日常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五是对于出现身体不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人员要主动上门服务,严重时尽早就医。

1.2.3 日常用药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目标主要是在于控制自己的血压,使之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是有的老年人一看到自己的血压正常了,就私自进行减药甚至是停止服药,这与血压的长期有效控制这一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而血压的不稳定与中风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社区护理人员除了进行健康教育外,还要做好日常用药预防工作,要定期做好老年患者以及同住家属的电话回访,要定期检查患者在社区的取药情况和体检情况,对于服药不及时,体检血压不稳定的老年患者要进行上门教育,同时告知家属。另外,老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较小,在患高血压后常常会自行选择一些保健品或是保健药物进行服用,由于自身医学知识的缺乏,服用的保健品很有可能是虚假产品甚至对人体有害,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并进行调查走访,对于确需服用保健品的老年患者,对社区医生一定要对该保健品进行详细的研究,重点考察该保健品是否适应患者身体以及与患者日常服用的药物能够共同服用。

1.2.4 饮食保健以及其他 饮食保健是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全面增强患者身体素质,尽量降低中风发生的一种重要的也是天热无害的手段。社区护理人员要针对社区内的每一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以及所患其他疾病情况制定出专门的膳食食谱,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一般来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应当注意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比例,选择易消化易咀嚼,富含植物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但是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注意低脂肪、低盐和低胆固醇的食物。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当少吃多餐,每餐不宜过饱,适当运动,戒烟戒酒,不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规律作息,不宜过度劳累。

2 结 果

通过对本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上述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后,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115例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提高,所有患者的相关疾病预防与保健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疾病误区明显减少,107例患者的日常生活、服药与饮食习惯大大改善。

3 结 论

有效的社区预防与保健工作,对于长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保健习惯,减少中风发病几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吕雪.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2,3(12).

老年人中风的治疗心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4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②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65~85岁;④病程2周~6个月;⑤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等全身疾病处于平稳期;⑥意识清楚,无感觉性失语,能配合治疗;⑦无舌肌萎缩及舌肌震颤。排除或剔除标准:①合并食道疾患,或既往有其他原因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②有发热、肺部感染及慢性肺部疾病者;③严重传染性疾病;④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及严重糖尿病的患者;⑤同时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⑥有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者;⑦不能理解治疗含义。终止标准:①患者依从性差,不能完成治疗者;②治疗过程中,违背试验方案者;③观察过程中发生意外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深刺法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中,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80.90±2.41)岁;平均病程(1.02±0.51)个月。对照组30例中,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83.12±3.26)岁;平均病程(1.00±0.4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穴位处方:穴2组:第1组为廉泉、上廉泉、风池、颊车透地仓、承浆、下关、人迎,第2组为旁廉泉、完骨、颊车透地仓、夹承浆、下关、扶突。两组轮回交替,每次1组。操作方法、步骤:常规碘伏消毒后,采用直径0.30 mm、长40~60 mm环球牌毫针,廉泉、上廉泉、旁廉泉刺向舌根方向,以上每穴均进针得气后,行针1 min,再将针推至深部留针,深度40~55 mm,承浆、夹承浆向患侧方向斜刺,人迎避开颈总动脉搏动处,其余穴位均进针得气后,行针1 min,进针深度25~30 mm,连接电针治疗仪应用脉冲电流,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由针灸医师专门负责患者的针灸治疗,每次治疗30 min,1次/d,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共治疗20次为1个疗程。然后进行评估,未完全康复者休息1周后继续开始第2个疗程,并以此类推至第5个疗程。康复训练方法包括:①冷刺激法与空吞咽:用头端呈球状的不锈钢棒醮冰水或用冰棉签棒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左右相同部位交替刺激,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②舌运动训练:舌体无任何运动时,治疗者用压舌板或勺子的凸面轻压舌背,促进舌体前伸;或用纱布包裹患者舌体轻轻向前牵拉及左右摆动。若舌体可自主运动时,应指导患者面对矫正镜用舌尖尽量触及两侧唇角、弹舌、沿唇做环转运动等方法均可增加患者舌体灵活性。③口、唇下颌的被动、助力主动和抗阻运动:利用单音单字进行训练,要求患者尽最大能力张口发“a-u-i”音,也可练习吹蜡烛、吹口哨、缩唇、微笑等动作促进唇的运动。辅助患者完成下颌的张闭运动,同时做适度的侧方运动。当咬肌张力低下时,可对其进行振动和轻拍刺激;而张力过高时可进行冷刺激按摩和牵伸疗法使咬肌放松,并利用咀嚼动作促进下颌的放松。④屏气-发声运动:指导患者发“ge-ge-ge”音;或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10 s,接着从口中将气体呼出。⑤咳嗽训练:治疗者在患者的后方两腋下将双手向前交叉于患者胸腹部,令患者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猛然向外呼气此时置于患者胸腹前的双手用力向内上方挤压,帮助患者增加胸腹部压力,完成咳嗽动作。⑥摄食训练:直接训练患者的进食吞咽功能,又称直接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进食时体位、食物入口位置、食物性质(大小结构、温度和味道等)和进食环境等。

1.2.2 对照组针灸取穴同治疗组,针刺深度25~30 mm康复训练方法与疗程同治疗组。

1.3 评价方法及疗效标准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以及X线吞咽造影检查(VF-SS)进行评分。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评价标准: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者视为痊愈;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明显好转,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2级或未达到2级,但较治疗前提高1级或1级以上者视为有效;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3级以上者视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比较

两组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X线吞咽造影检查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误咽、点头吞咽除外)(P<0.05或P<0.01)。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组有4例对照组有3 例患者出现皮下少量出血,后未见明显不适,未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0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P<0.01

3 讨论

祖国医学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归属于“中风-喉痹”范畴,病症在咽喉,病根在大脑,涉及肝、脾、肾等脏腑,因风阳上扰,气血逆乱,痰浊瘀阻窍闭,咽喉开闭失司,致舌咽气机闭塞不通而为病[6,7,8]。

吞咽是复杂的神经肌肉控制过程,涉及上消化呼吸道的25对肌肉,吞咽时肌肉收缩的顺序依次为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腭咽肌、舌后部、咽上缩肌、甲状舌骨肌、甲杓肌、咽中缩肌、食管上段括约肌、颈段食管、胸段食管、食管下括约肌[9]。而廉泉穴的解剖位置浅层位于舌骨体上缘,穿两侧颏舌骨肌之间,有颈前浅静脉及颈横神经的分支分布;深层穿入舌根,外下方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及甲状腺上动静脉分布。旁廉泉位于廉泉旁开1寸。上廉泉解剖位置浅层位于舌骨体与下颌缘之间,穿两侧颏舌骨肌之间,深层穿入舌体舌肌中,布有舌下神经和舌神经及舌动、静脉,所以从廉泉、上廉泉、旁廉泉的解剖位置来看,是既安全又主治吞咽障碍的关键穴位。本研究以深刺以上4个穴位为主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尤以治疗组为佳(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深刺法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

针灸就是通过刺激相应的腧穴,调理脏腑,运行气血,调和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现代研究认为,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皮肤的神经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达到提高身体功能的作用,正是《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理论的体现。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也有一定临床的研究基础[10,11,12,13,14]。其中也有专门研究以深刺某些穴位为主,分析其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影响。例如韩文功[15]深刺风池、翳风等穴,杨迎民等[16]以深刺廉泉为主,张智龙等[17以深刺崇骨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均取得较好效果。

但有关专门研究治疗老年患者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文献报道不多,多属于个人的临床观察总结,而且临床疗效判定指标报道不统一,绝大部分只用洼田饮水试验来评定疗效,洼田饮水试验只是用于筛选吞咽障碍患者的简单试验,其结果误差很大[18,19,20,21]。VFSS作为检验吞咽障碍疗效的金标准,在这类研究中鲜有报道。VFSS能够准确地反映每一位患者摄食-吞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常规行VFSS,已得到国际认可,但做该检查时对患者的体位有较多的要求,需要采用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造影剂食物,同时在检查时难免要吸收一定量的辐射,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且该检查在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参考标准[22,23,24]。另外,大部分研究的疗程为1个月左右,但中风后各项功能恢复达到最好程度需要一定时间,治疗半年,随访半年能最大程度地反映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总之,深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是有效的。深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疗效比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效果好。深刺法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针刺操作安全,适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评价传统针刺法与深刺法对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4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深刺法结合康复训练)30例,对照组(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30例。治疗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X线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以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0.0%,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FSS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除误咽、点头吞咽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优于传统针刺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针刺操作安全,适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针药并用治疗中风的临床观察 篇9

1 一般资料

34例患者中, 男23例, 女11例;年龄最大84岁, 最小46岁;其中40~49岁3例, 50~59岁7例, 60~69岁14例, 70~79岁8例, 80岁以上者2例;病程最短1 h, 最长10个月。分为治疗组:8例, 对照组16例。

2 诊断标准

①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遍身麻木为主症, 不伴神志昏蒙;②急性起病;⑧发病多无诱因;④好发于40岁以上者。

3 辨证分型

①肝阳上亢型:半身不遂、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红、脉弦有力或弦细数;②风痰阻络型:半身不遂、伴咳嗽、咯痰、体形肥胖、头昏、舌淡苔白腻、脉弦滑;③气虚血瘀型:半身不遂、麻木疼痛、疼痛以刺痛为主, 伴见身倦乏力、少气懒言、舌淡暗有紫斑、脉沉涩;④肝肾阴亏型:半身不遂, 伴见头晕耳鸣、健忘、多梦、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用中药, 根据辨证分型分别采用肝阳上亢型用镇肝熄风汤加味, 风痰阻络型用导痰汤加味, 肝肾阴亏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气虚血瘀型用补阳还五汤加味。病情危重出现颅内压增高、血压增高明显的用西药对症、脱水降低颅内压与降血压等措施。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针刺治疗。选穴:上肢选肩髃、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选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解溪、昆仑, 口眼歪斜配地仓、颊车, 语言不利配通里、廉泉, 瘀血明显配血海、膈俞, 痰浊壅盛配丰隆。手法:初起多表现为肝阳上亢型与风痰阻络型, 采用泻法为主, 后期多为肝肾阴亏型与气虚血瘀型则采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 min, 根据病情初期2次/d。后期1次/d, 10 d为一疗程, 休息3~4 d, 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 治疗三个疗程体征无改善为无效病例。

5 疗效标准

以神志状态、语言表达、上下肢关节功能, 以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①基本治愈:恢复正常生活工作;②显效:在他人帮助下生活部分自理;③有效:肌力有所恢复, 但不能生活自理;④无效:与治疗前无变化;⑤恶化:病情较治疗前加重, 甚至死亡。

6 结论

对于针刺治疗中风的机制, 目前经过试验与临床研究, 认为针刺可影响血液的流变学, 改善全面比粘度, 红细胞压积。可使毛细血管袢顶宽扩大, 毛细血管袢开放条数增宽, 毛细血管袢延长, 输入支与输出支均增宽, 血流通过毛细血管袢时间缩短。针刺还可改善中风患者的甲皱微循环, 同时甲皱微循环的改善与肌力、关节功能的恢复呈正比关系。

根据上述针刺治疗中风的机制, 我们主要选择的病例为中经络, 即脑梗塞。经过对上两组患者的观察治疗, 其结果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与治愈率均较对照组高。说明针刺对中经络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能够提高有效率与治愈率。在治疗中, 我们认识到针刺越早效果越好, 一发病就得到针刺治疗, 较迁延日久的效果好。针刺也有一定的降血压的作用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相对减少中风的复发。在选穴上特别重视选阳明经的俞穴, 遵古训“治痿独取阳明”之意。因中风致病之本, 大多是“阴亏于前, 而阳损于后, 阴陷于下, 而阳乏于上, 以致阴阳相失.精乏不交”。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 又主宗筋, 阳明虚则宗筋纵, 宗筋纵则不能束筋骨, 以流利机关。说明阳明与四肢不用的关系极为密切, 肌肉、四肢的正常举止活动, 必须受到阳明之气, 始能发挥其作用。正如李念莪所说:“是阳明胃主纳水谷, 变化气血以充一身.故为五脏六腑之海, 而下润宗筋, 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所以“独取阳明”在针刺治疗中风, 即可以起到灌其中土, 荣养四肢, 补其阳明, 化其痰湿的作用, 又可发挥疏通经脉, 运行气血之效应, 使血行而风自灭。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在针刺的同时, 加强自动与被动的功能锻炼, 避免关节的僵直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降低中风的致残率。

摘要: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34例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根据辨证分型采用单纯中药治疗, 病情危重者可采取西医辅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5%、88%, 其对照组分别为37%、75%。结论 采用针药并用治疗中风疗效显著, 值得, 临床进一步推广。

老年人中风的治疗心得 篇10

大量临床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中风病例发生在秋末和冬季,故医学家把中风称之为“秋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

中风,是中医对脑血管意外的统称,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发病急骤,来势凶猛,而又难以预测,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故中医素有“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之说。有关资料还表明,全国每年约有200万人患中风,其中61岁以上者约占65%。

为什么在秋冬季易发中风?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认为,秋末,特别是在霜降之后,天气由凉转寒,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而西北来的冷空气又不断向东南侵袭,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此时,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还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体内儿茶酚胺等化学介质分泌增加,血液黏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进一步促使血压的增高和血栓的形成。再加上中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

如何预防中风,专家提出以下三点。

重视防治诱发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是引起中风的根源。据临床医学统计,约90%以上的中风病人患有高血压,尤其是平时没有明显症状,而家庭中有上述病史者,更具有危险性,应积极预防。据美国医学界报道,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可使中风的发病率降低50%以上。因此,此类疾病患者除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使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以及软化血管

深秋锻炼时中老年人应要避开雾气

深秋时节,虽然已有寒意,但还算是宜人的季节,常常是清晨醒来,窗外薄雾蒙蒙,往往会引起文人骚客的诗意,但是它却被气象部门列为“灾害性天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秋雾会伤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雾在形成时,其微小的水珠溶解和吸附了空气中的粉尘及废气,不仅含有一些地表的病原微生物,而且在阳光作用下,还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浅蓝色光化学烟雾。浓浓的秋雾会刺激人的眼睛和黏膜,容易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专家提醒,不应在雾天进行剧烈的运动,组成雾核的颗粒很容易被人吸入,并容易在人体内滞留,而锻炼身体特别是剧烈运动时吸入空气的量比平时多很多,这更加剧了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习惯晨练的人在有雾的早晨最好在室内锻炼。

上一篇:高中物理“目标自学指导教学”的尝试下一篇:首套房证明怎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