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

2025-0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精选6篇)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 篇1

魏秀章

云和县云和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魏秀章,男,195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78年12月参加工作,云和县云和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农技员,农艺师,1978年11月结业于浙江林业学校果树专业,学制一年半。1998年7月取得浙江省农业广播学校农作物专业中专文凭,学制三年。2002年7月取得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农业推广专业大专文凭,学制二年。1998年12 月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2004年9月被确认为农艺师,至今已满七年。本人任现职以来一直坚持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能认真履行农艺师职责,爱岗敬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 在工作实践中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几年来,先后担任?地方梨品种?云和雪梨品种资源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丽水市柑桔提质增效综合技术应用与推广》等5项省、市、县在云和实施科技示范项目建设,技术成果分别获省农业丰收一等奖、省科技兴林一等奖、省科技兴林三等奖和丽水市科技兴林二等奖、农业丰收三等奖。组织技术培训与生产现场技术指导,撰写农业生产意见、技术材料、农业信息材料、工作总结材料等50多篇,在农业信息网发表(农业技术信息、乡镇动态、农业信息)7篇,上传技术信息10多篇。在省级以上农业刊物发表专业技术论文12篇,多次被县、乡镇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所在集体连年被县局评为先进集体。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忠诚人民的科技事业,有良好的品德风范和科技素养,遵纪守法,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体现出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积极主动,勇挑重担,顾全大局,任现职以来一直出全勤,始终坚持战斗在农业第一线。

二、业务能力

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农业技木推广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农艺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农业技术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农业技术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技项目建设活动,与同志一起钻研农业技术,共同开发农业技术研究专题。任现职7年来研究农业技术的专题有: 农业新品种、新技

术,全面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为我县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1、擅长从事地方梨品种资源?云和雪梨?研究工作

本人从80年代初开始,从事地方梨品种?云和雪梨?研究工作,完成了全县3个重点乡镇和5个次重点乡镇老云和雪梨成龄果园实地调查,调查总面积1276.03亩。举行2次大范围的优良单株评选工作,88年和89年分别初步筛选出11株和15株云和雪梨优良单株,并对各个优良单株母树进行了建档立案。繁育良种苗木,89年将15个优良单株进行高接换种,建立了34.2亩优良单株母本园,90年繁育良种苗木1万佘株,1992年舂分别在云坛乡苏坑村、安溪乡下武村建立了云和雪梨示范基地, 面积分别为200亩和70亩,通过试栽表现较为突出,亩产达1250-1500㎏,亩产值2.1万元,市场价比常规早熟梨增加3/4,使50多户果农每年增收20至30多万元。为了做好云和雪梨单株选优工作,把真正好的云和雪梨单株选出来,从2007年开始每年对基地果树物侯期进行观察记载和培育管理技术指导,确定以果实品质为统一标准,在2个示范基地通过3年观察逐株筛选,从中选出100多株为重点观测单株,经过4个月的观测查看对照的单株进行编号,2009年8月底至9月中旬在观测单株全面进行初选测评,从中选出23个单株确定为测评优良单株,于2009年9月15日对这些单株果实进行了综合测评, 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最终选出11个优良单株,为保护 ?云和雪梨?品种资源和开发利用作出积极的贡献,得到了有关专家认可。

2、主要从加强示范区建设入手,集中精力做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建设,(1)2008至2010年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丽水市柑桔提质增效综合技术应用与推广》科技示范项目实施,三年全镇合计推广面积350亩,其中示范基地100亩,低产园改造100亩。通过实施三年350亩总产量1509吨,平均产量503吨,增幅25.59﹪,新增总产量308吨,年均新增总产量103吨,亩均产量1437公斤,亩均新增产量293公斤,总产值237万元,年均产值79万元,增幅101.26﹪,新增总产值119万元,年均新增产值40万元,总经济效益即纯收益160万元,年均纯收益53万元,增幅102.43﹪,投入产出比1:2:07,新增总纯收益81万元,年均新增总纯收益27万元,项目亩均产值2257元,亩新增产值1136元,亩均纯收益1521元, 亩均新增纯收益770元,平均单价1570元∕吨, 增幅60.25﹪。通过优质高效技术推广应用、品种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建设及低产园改造,提高了果业竞争力,加快了现代果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项技术成果于2011年获浙江省农业丰收一等奖。已公示

(2)2006-2010年,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南方优质多抗甜油桃新品种选育与不同栽培模式技术研究》项目实施的成果在我镇推广应用面积累计0.18万亩,其中进入丰产面积累计0.15万亩,平均亩产1840公斤,市场平均价3.6元/公斤,亩产值6624元,3年累计共创产值994万元,本项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项研究解决了以往油桃栽培表现严重裂果和味酸这一两大难题,研究水平为国内先进。成功选育出‘丽油3号’甜油桃新品种,并通过国家良种认定。通过项目实施,填补了丽水以往不能成功种植甜油桃的空白,为甜油桃能成功种植开创了先例,由此推动甜油桃产业的发展,使甜油桃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水果之,该项技术成果于2011年获浙江省科技兴林一等奖。

(3)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丽水市应用《家庭健康花卉品种选育及养护技术》项目成果应用:本项目针对各种吸收室内有害物质能力强的常见花卉品种进行室内养护技术研究,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家庭健康花卉的特性,帮助大家解决困扰多时的各种室内污染问题,能安全、便捷地祛除室内污染,营造健康的家居环境。3年来,已广泛应用在家庭种养、租摆等花卉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带动近100多户花农发展健康花卉品种的生产,在云和镇,推广应用,面积达2390多亩,已产生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计350万元。因而,本项目研究结果符合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成果对我镇的花卉产业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以推动花卉产业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美化、提升室内居住环境的效果。该项技术成果于2011年获浙江省科技兴林三等奖。

(4)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丽水市柳叶蜡梅抗衰老退行性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示范基地实施, 2006至2009年,在浙江省科技厅、丽水市农科院的支持下,开展了柳叶腊梅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系统研究,重点解决柳叶蜡梅人工栽培成功,破解了野生山蜡梅的质量、产量难题。解决了山蜡梅单株产叶量小,枝叶的内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山蜡梅产品的质量。该项技术成果于2011年获丽水市科技兴林二等奖。

(5)2010年主持完成了云和县在云和镇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云和县甬优系列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示范基地实施, 采取加强技术服务,提高粮农种植技术,蹲点示范,以点带面,全面部署,分级实施,及时检查督促等工作措施,应用推广甬优系列杂交稻适时播种,稀播育壮秧;及时移栽,双本稀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统防统治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系列栽培技术。一年来举办培训班、技术现场会8期,受训376人次,印发甬优系列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等资料550份,蹲点办方,抓好三个中心示范方,较好地解决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一年来全镇应用推广甬优系列水稻5107.5亩,生产稻谷2880.63吨,平均亩产564公斤,比非甬优水稻亩增50公斤,新增总产2553.75吨,新增总产值66.4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该项技术成果于2011年获丽水市农业丰收三等奖。

3、新品种引进并推广

⑴ 名茶:《安吉白茶、龙井

43、乌牛早、迎霜》等名茶品种,推广栽植面积47hm2,无性系良种名茶短穗扦插育苗示范基地3hm2.⑵ 水果:《石榴?青皮软籽?枣、?贡枣?》等优良品种,推广栽植面积20hm2.⑶ 干果:《板栗?云石一号?、魁栗、处暑红、?上光栗?》等优良品种,推广高接换种改良面种100hm2.4、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发表专业文论文12篇,其中独著9篇,合著1 :3篇。

(1)题目:《浙南山区春大棚黄瓜栽培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长江蔬菜杂志》2010年第9期 独著(2)题目:《云和雪梨单株选育及其开发利用》 出版刊物名称:《中国农业杂志》2009年第11期 独著(3)题目:《高山幼龄雪梨基地套番茄栽培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长江蔬菜杂志》2009年第3期 独著(4)题目:《黑宝石李引种浙江云和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中国果业信息杂志》2009年第3期 合著 1(5)题目:《云和代料香菇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食用菌杂志》2009年第3期 独著(6)题目:《莴笋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蔬菜杂志》2009年第7期 独著

(7)题目:《云和县祟头镇野生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出版刊物名称:《蔬菜杂志》2009年第8期 合著 1(8)题目:《反季节代料菜菇栽培管理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吉林蔬菜杂志》2009年第2期 独著(9)题目:《放心菜基地栽培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吉林蔬菜杂志》2009年第3期 独著

(10)题目:《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浙江林业杂志》

2009年第1期 独著

(11)题目:《名茶短穗扦插育苗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浙江林业杂志》2009年第3期 独著

(12)题目:《木糠、木屑生产代料香菇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浙江林业杂志》2009年第8期 合著 1

5、撰写农业技术信息

(1)发表于《浙江省农业信息网》农业技术资料栏目:1篇

(2)发表于《丽水农业信息》农业科技栏目: 1篇

(3)发表于云和农业信息《云和农业信息》农业科技栏目: 2篇

(4)发表于云和门户网《云和科普之窗》栏目:5篇

6、工作体会

多年来的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新技术,并应用到生产上,发挥其经济效益。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动态,注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使我地的新技术推广工作能不断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⑴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切实感觉到理论与实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理解了哲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含义,任何科学技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因地制宜的发挥其现实生产力的功能.⑵农业技术人员只能在自身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相结合,满足农民的技术需求,与农民建立友好的关系,切实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依照党中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有效可行的科学技术,加以指导和推广,才能使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中得到体现,完成自身技术推广的工作任务.⑶作为一名农技推广者--农艺师,我深深意识到,农技推广的工作过程是创造性很强,我国进入wto后,农业产业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又是当前市场经济时代的技术革新时期,本人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一是自身在技术方面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许多技术问题还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求,二是由于本人的能力和经验上的不足,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没有很好的发挥桥梁作用,今后还需进一步努力加强。

最后,本人坦诚的希望各位评委、专家帮助我,支持我,谢谢!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篇二:晋升高级农艺师业务工作总结

晋升高级农艺师业务工作总结

我于1981年1月毕业于宁波农校农学专业,学制三年。同年同月被分配到原奉化市大桥镇农技站参加工作,从事栽培、植保、土壤普查等工作,1987年12月被确认为具有助理农艺师任职资格。1988年2月被调到奉化市种子管理站主持杂交水稻及其制种技术工作,并于1995年9月获得了中级职务(农艺师)任职资格,同年10月开始直到现在被聘任为农艺师职务。2007年10月到现在被奉化市农林局派住江口街道任科技特派员。参加工作以来,自己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期间无工作失误,身体健康。在1995年获得了中级职务(农艺师)任职资格后,经过长达15年的刻苦学习钻研、继续教育和努力工作,已经具备了符合破格晋升高级农艺师的条件,现将我任农艺师职务以来的主要业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任农艺师以来从事和完成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

1.引进推广以协优46为代表的异质同恢密阳46系列杂交组合。协优46是我市1989年到2005年的主栽杂交组合,该组合在我市累计推广面积40余万亩,该组合的推广有效的替代了汕优6号组合,使我市晚稻粮食单产从原来的350公斤左右提高到了500公斤,累计增产粮食在1500万公斤以上,同时解决了汕优6号易感稻瘟病的问题。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该系列组合的示范推广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农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宁波市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成果。

2.引进推广以两优培九为代表的超级杂交稻组合。该组合于1999年引进试种,也是我市引进推广的首个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2002年组织有关镇、街道进行高产攻关,累计推广面积3.5万余亩,平均亩产597.7公斤,最高亩产量689公斤,曾创我市单产历史记录,曾是我市单季稻的主栽组合.该组合比协优46增产百来公斤,推广以来已累计增产粮食350余万公斤。该组合的示范推广获宁波市农科教项目三等奖;获奉化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撰写的“水稻两优培九后期青枯死苗及防止”一文在《内蒙古农业科技》上发表,并获得奉化市优秀论文三等奖。

4.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在主持奉化市杂交水稻制种期间,先后完成了春制高产技术研究、三期父本改为二期父本制种高产技术研究、选用抗穗芽组合防止制种穗上发芽、花期调节等制

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制订了协优

46、甬优1号等组合的制种高产技术方案及制种高产模式图;编写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一稿,被奉化市录用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乡土教材。这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市的制种产量和质量,制种单产从原来的100公斤左右,稳步提高到了150公斤以上,生产的杂交种了产量与质量名列全省前茅,具有一定的著名度,目前我市的制种基地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之一。其中“春制加连晚,种粮双丰收” 项目获宁波市农业丰收三等奖,获奉化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汕优64高产制种技术(推广)”获奉化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5.进行技术培训。在杂交水稻制种期间,每年对制种农户进行2—3次系统的的制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万份。培养了一批制种技术员和制种示范大户。在担任驻江口街道科技特派员三年时间里,配合江口农技站,积极开展水稻、葡萄、蔬菜等技术培训,先后对农民进行了近20次培训,累计培训150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000余份,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

6.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创办高产示范方。在2007—2010年担任驻江口街道科技特派员期间,先后引进推广了甬籼

15、甬籼

69、甬优

12、宁81等优质高产新良种4个,推广机插、抛秧、精准施药、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等新技术5项,并在江口街道粮食功能区建立了550亩高产示范坊,由本人进行技术指导。该方在2009年种植早稻230亩,平均亩产543公斤,创奉化市早稻产量大面积高产之最。

其中由王阿军农户种植的一丘2.55亩甬籼69高产攻关田,产量经宁波、奉化二级农技专家的验收,亩产高达648.6公斤,亩产量创奉化市早稻产量之最;王长安农户种植的一丘2.99亩甬籼15机插稻,平均亩产也高达587.94公斤,亩产量创奉化市机插早稻产量之最。并完成了“甬籼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初探”及“甬籼69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各一篇。同时还进行了葡萄压条盆栽技术的研究,并发表了论文一篇。

7.积极申报科技项目。2009年帮助江口街道申报了“江口街道万亩优质稻米生产星火示范基地建设”、“江口街道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及“甬籼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这些项目都进入了审批程序,其中“江口街道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已经被宁波市科技局立项,“甬籼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葡萄压条盆栽技术研究”作为科技特派员项目被奉化科技局立项。8.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2007年10月到现在被奉化市委、市政府派驻江口街道任科技特派员工作。在此期间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办好各类技术培训,积极申报科技项目,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创办粮食生产功能区高产示范方。由于自已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引良种促粮食高产区建设”被编入宁波市《科技的星火 跃动的旗帜》一书。

9.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任农艺师以来,积极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累计继续教育达500余学时。

二、获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及奖励:

1.“异质同恢密阳46系列组合试验示范推广”获浙江省农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第四完成人,发奖时间1996年6月。颁奖单位:浙江省农业厅。

2.“异质同恢的密阳46系列组合试验、示范和推广”获九六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四完成人,发奖时间1996年10月。颁奖单位:宁波市人民政府。

4.“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高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获奉化市2002—2003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发奖时间2004年12月。颁奖单位:奉化市人民政府。

5.“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优质高产技术的研究推广”获宁波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发奖时间2005年6月。颁奖单位:宁波市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篇三:晋升高级农艺师业务工作总结

个人业务工作总结

王东波,男,1972年8月出生,1994年7月毕业于江苏省徐州农业学校植保专业,学制四年、学历中专。同年同月被分配到泗洪县孙元农技站工作,从事稻麦和蔬菜高产栽培、病虫测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土壤普查等农技推广工作。1999年10月调入泗洪县上塘农技站任副站长主要负责作物栽培、新技术推广、病虫测报等业务工作,2000年10月晋升助理农艺师。2001年3月调入泗洪县半城农技站工作,2006年起担任半城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主任,主持全镇农技、农机、林业、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全面负责小麦、水稻、蔬菜、果树等作物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新农药试验示范和推广。2006年11月晋升农艺师,期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推广大专文凭。2012年参加中国农业大学专升本学历教育,2014年12月份毕业。

任现职以来,本人在政治上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种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和自觉宣传党中央的各种惠农政策,把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一以贯之的工作原则,同时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期间,多次获得上级表彰和领导认可,现将我任农艺师职务以来的主要业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任农艺师以来从事和完成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

1.参加高产示范片创建工作 2009年以来,积极参与江苏省粮棉油高产增效创建项目泗洪高产示范片创建工作,泗洪农委在该项工作中,历

年有多个丰产片获省农委a级和b级示范方验收,2014年泗洪农委被江苏省农委评为“2014年万亩示片建设表现突出单位”。本人按照县农业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在项目方案拟定、农民培训、农情调查积极参与,在本镇高产示范方实施方面,从品种布局、落实面积、示范田建立、农民会、广播会、现场会宣传、种子农药农资调运,农情调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全过程指导、落实,做了大量有效工作多次受到领导表扬。

2.参加控减直播稻,推广机插秧工作,改进机插秧技术,增产显著,得到众多农户认可。2003年以来,由于受条纹叶枯病的影响,农户自发采用水稻直播栽培方式,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缺乏,这种粗放式种植模式由于省工、省时、省秧田一推不可收拾,上级农业部门针对直播稻受早霜寒流影响大、杂草危害严重现状,提出了控减直播稻,推广机插秧的措施,实际推广中,由于插秧机30cm行距太大、本地小麦腾茬较晚,导致机插秧田块基本苗不足、有效分蘖时间短,机插粳稻产量不高,加之亩均230多元的机插费用,在农户中一直推而不广,2011年,本人编制了以“两早一促”为核心的常规粳稻机插秧技术规范,推广机插秧10330亩,在当年直播稻受早霜影响,平均产量不足900斤的情况下,机插秧田亩均产量1230斤,水稻收获平均提前24天,解决了当地小雪节气种麦怪象。本镇雪北村民李廷碧说:“王主任,往年我家8分地直播稻只能收8口袋。今年机插秧收了12口袋,你以前说的机插秧好处都实现了”。3.主持编制地方企业标准3项:2014年4月主持起草泗洪县粮丰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 “常规粳稻机插秧生产技术规程”,以及“无公害农产品 香葱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品 西葫芦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并经泗

洪县县技术质量监督局标准备案注册。

4.进行技术培训。针对本镇实际,每年编写《半城农情》10期以上,印发4000多份,对全镇农户农业生产全程指导。2010年以来,每年在每个村居会议室召开种植技术讲座、病虫害防治讲座,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在水稻病虫害高发期,通过村广播会指导农户进行科学防治。在通讯手段多样化的时代,创新农技推广方法,建立《古徐农网》飞信群,种田大户好友人数达300多人,上述工作的开展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5.引进推广新品种、稻麦种子纯良化工程近年来,推广水稻武运粳

21、华粳5号,小麦济麦

22、淮麦28等省农委主推稻麦良种,2012-2014年全镇水稻统一供种率达95%、小麦统一供种率86%以上

6、做好科技指导员,做好科技入户工作 2009年10任科技入户指导员工作以来。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办好各类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积极引进、改良、推广新技术,培养示范户,使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7、其他业务工作 每年主持或完成新农药、新技术试验示范10多项,2018年以来推广爱苗、康宽、稻杰、福戈等高效低毒新农药,推广面积达20多万亩次。主持本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三品认证工作,沁园牌萝卜、花亭香葱获省农委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8、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任农艺师以来,积极参加省、市、县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累计继续教育达600余学时。

二、获得的主要业务工作奖: 1、2014年被中共泗洪县委评为“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2、2013年被泗洪县农委评为先进工作者。3、2008年参加农业普查被江苏省农业普查办公室评为省级先进个人;2010年被江苏省人口普查办公室评为省级先进个人;2010年2月被宿迁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评为市级先进个人。4、2012年被泗洪县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评为农民培训工作先进个人 5、2011工作考核优秀。6、2013年工作考核优秀。7、2014年工作考核优秀。8、2009、2013被半城镇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三、发表的主要著作与论文:

第一作者论文著作2篇,其中《拌种剂防治小麦病害及对产量的影响》发表在全国优秀农业科普期刊《北京农业》2014年6月下旬刊;《先正达水稻减量控害试验报告》发表在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中国农业信息》2014年8月上半月刊。

本人签字:

篇四:晋升高级农艺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我于1979年高中毕业后,到xxx小学做了一名小学民办教师。在工作中,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逐渐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xx年x月,因得到当时xxxxx政府主要领导的赏识,我离开了钟爱的三尺讲台,被调到了xx农科站工作,从此与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结了缘,扎根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在二十六年多的工作中,我曾经任农科站站长多年,为当地农业的迅速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对当地农作物优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普及等做了较大贡献,受到了上级领导、当地农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成为全旗乡镇农业推广战线上的标兵。多次得到各级表彰和奖励。2007年10月,我晋升为农艺师。我的工作干劲变得更足、工作成绩更加显著,为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做出了更多贡献,符合了申报高级农艺师的各项基本条件,现将多年来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做好农民科技培训指导、提高新型农民素质 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充分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是中国农业持久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奔小康的前提,也是我们这些基层农

技推广人员的重要职责,这些年来,我在镇政府和旗农牧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常年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炕头、村部等处进行讲课,讲课主要围绕农作物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植物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要领等内容,其中自己作为主讲,共举办培训班150余次、300左右课时,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在讲课中,我讲求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通过培训,大力推广了旱作区地膜玉米覆盖技术,荞麦、马铃薯、杂豆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三十多项实用技术。提高了当地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农机等先进的生产工具得到广泛应用,种植效益不断提升,农民收入增长显著。

二、做好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 高产、优质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日常工作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业务精、肯钻研、信息灵的特长,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先试验、示范,再推广的原则,根据全镇气候特点、缺乏水浇条件、沙壤土为主等因素,陆续引进了很多优良品种,并得到大规模推广种植。

1997年,从xxxxx引进了“星火葵花”1000公斤,示范种植500亩,秋收后,与当地的老品种“三道门”葵花比较,亩均增产效益16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受到群

众的欢迎。第二年,全乡推广面积达到了3000亩,并辐射到了临近乡镇。2001年,我又进行了玉米新品种“郑单958”的示范,2002年,推广面积2万亩,总计增产粮食200公斤。同时、我又推广了大粒荞麦、天山大明绿豆、千斤谷等很多优质杂粮杂豆种子,使新镇成为全旗著名的杂粮杂豆产区。近三年来,我又示范推广了“农华101”、“农华302”、“洛单248”等一些玉米新品种,这些品种以适宜、高产、品质好等因素而被大面积种植,总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要想与农业生产迅速对接,项目示范是一个重要载体,这些年来,我和同事们承担了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荞麦高产栽培技术”““、旱作区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玉米一次性施肥技术”等试验示范项目二十余项,对每一个示范项目,我无论是作为主持、还是作为一般技术人员参加,我都本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都严格按照项目技术规范要求,做好示范点上的技术指导,田间记录、试验结果分析等,掌握第一手翔实资料,把数据做准、做实,有充分说服力。示范效果十分显著,项目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受到了上级领导、专家和农民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这些年我收到的表彰和奖励主要有:1990年,在全国叶古宝论文评比中,我的“xxxxxxxx”一文,被中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服务中心评为二等奖;1991年,所参加的“xxxxx”

项目荣获xxxxxx农牧处授予的“种植业丰收叁等奖”;1992年,所主持完成的“旱作区地膜玉米栽培技术”项目被xxxx政府评为贰等奖。这些荣誉的取得,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是领导、同事的集体辛勤付出和大力支持的缩影和结晶,更加坚定了我“服务三农、造福农民”的理想和信念。

三、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参加工作以来,为了能够胜任本职,改变自己学历低、知识较为薄弱的现实,我一直没有放松学习,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工作勤勉刻苦、甘于奉献,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同志们的夸奖和农民群众的赞扬。1994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我更是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自身要求更加严格。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在工作中时刻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和原则。

在业务上,除了向老同志学习、参加各级业务培训班外,我还通过进修,系统学习了农学及农技推广知识。1985年,我通过四年的学习,从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农学专业毕业,获得中专文凭;1998年,我报名参加了难度较高的自考,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我顺利通过了各科考试,取得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的毕业证书,获得了大专文凭。2008年,我又再接再厉,考取了沈阳农业大学农学本科函授班,通过三年制的学习,我在2010年毕业,获得了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函授本科文凭,终于实现我朝思梦想的本科

梦。由于农业科技知识储备充分,加之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我的推广工作越发游刃有余,在近30年的工作中,我和这些最质朴的服务对象—农民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把我当成了家人和好朋友,称我“老xx”。在生产中遇到困惑和难题时,“快 xxxx”成为当地农民兄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四、加强技术经验总结、拓展业务交流空间

任职以来,我会及时将自己的一些农业生产经验、试验示范结果等进行详细、认真的总结,撰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发表出来,供专家指正、供同仁和农民朋友共享。发表的论文主要有:

xxxxxxxxxx xxxxxxxxxx 此外,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还多次参加编著了农业科技小册子等资料,发给当地农民,普及农业知识。

总之,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近三十年来,我通过坚持不懈的毅力,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做了一定贡献,但是,我觉得做得还是远远不够,距离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推广战线的老兵,我还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还要安下心来,继续扎

篇五:高级农艺师述职报告

高级农艺师述职报告

一、任劳任怨、清清白白做人

通过在市党校第一期乡科理论研讨班的学习,使自己的大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清洗。以前总以为自己的理论素养足够了,学不学都无所谓,于是把大量的业余时间花在酒桌上,牌桌上,网络游戏中,很少想到学习通过认真对自己进行剖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差距。以前在理论学习上,只求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漂浮不深入。今年通过理论中心组的多次学习。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对所学的篇目,认真做好笔记,并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这一学习形势新颖而又充满了活力,一改过去一提理论学习就感到枯燥泛味,通过学习对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如何保持廉洁自律的党员形象,如何树立正确的社

会主义荣辱观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观看电教片成为每年党员的必修课,通过身边时代先锋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教育了我、鼓励着我。使我认识到高尚在渺小中孕育,伟大在平凡中诞生。正是身边这些时代先锋们用实际行动注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颠扑不灭的真理,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更新,也将使我终身受益。在学习中还注意向周围的同事、领导学习,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总之,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事不在,学习无时不在。

三、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工作

工作是美好的,工作充满了希望和挑战,在负责蔬菜基地建设工作中,克服没有交通工具的困难,骑自行车奔波在田间地头,没有办公室,面对整天风吹、日晒,有时还要遭受雨淋的辛苦,自己也曾多次打退堂鼓,可每当想起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所有的困难都烟消云散。今年由我负责夏、秋两季的测产工作,时间短、工作量大,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奔波于田间地头,玉米叶子把身上划得一道道伤痕,忍着疼痛连续工作,大量地数据,反复核算,例使我市的各种作物产量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小麦良种补贴这一工作,涉及面广,人少事多,工作繁锁,经费缺乏,自己能克服种种困难,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为了保证今年冬麦和明年春麦的种子质量,在小麦收获前和检验员逐地块的检查验收,做到对供种企业和农民负责。蔬菜种植是××市的朝阳产业,在工作中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好领导分配的工作,在项目的申报、数据的收集整理都能认真去完成,在种植技术方面由于自己是门外汉,就利用空闲时间看电教片,从书本上学,向身边懂行的技术人员请教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农业生产接触的农民较多,不论是他们在生产上遇到问题打电话请教,还是来到办公室寻求帮助,对于自己懂的知识都耐心细致地做以讲解,对于不懂的知识,都能热心地帮助其找有关人员解决难题,确实和农民有一个真心实意的感情交流,针对一年的农业生产,找出存在的问题,认真写好调查报告。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局党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和义务劳动。自从担任副总农艺师以来,总感觉担子重、压力大,因自己多年未从事专业工作,所学的专业是农学,知识面比较窄,怎样才能适应这一工作,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想念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干好的,想信同事们的团结合作,相信大

多数干部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凭着这种信念,克服了工作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对于自己分管的统计工作认真负责,每次上报的数据认真过目,如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对于有疑问的上报数字,请示领导核实,再上报。

四、找出差距,再接再厉

1、树立全心全意做好××市农牧民朋友服务工作的信心,继续深入扎实地学好业务知识。

2、拓宽工作思路,协助领导作好××市农业生产的各项工作,做好领导的参谋。

3、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 篇2

长期的生产实践, 让她对小麦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情有独钟。从2000年开始, 她不断从山东农科院、郑州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花生研究所等地引进新品种 (系) , 做品比试验、正交试验。试验田离家10多里远, 她每天骑车到田间调查, 春去夏来, 日积月累, 记录下几万字的试验数据, 筛选出大量适宜兖州种植的品种。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2003年她大胆提出改革小麦品种和布局, 大面积推广了济南17、济麦20等中多穗型品种, 实行“一村一品”“一镇一品”, 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商品性能。经过十年的努力, 在兖州累计引进推广小麦、玉米、花生品种近60个, 引进冀绿2号、潍绿7号小杂粮品种8个, 开展试验研究累计60多项, 参加粮食丰产工程、高产创建等重点科研项目7项 (次) , 筛选出的新品种、新技术累计推广应用面积330万亩 (次) 。

2001年3月28日晚, 小麦拔节后遭遇强寒流侵袭, 日平均气温骤然下降到0℃以下, 低温持续8h, 极端最低气温达到-5.8℃, 小麦主茎和大分蘖冻死。第二天一早和同事们冒着严寒到地头, 看到麦田像开水烫过了一样, 农民脸上露出绝望的表情, 她深深感到肩上的责任, 知道只有拿出科学的应对措施, 才能帮助农民战胜这次灾害。因此她认真取样、详细调查, 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 提出了科学的分类管理应对方案, 对提前浇过水的麦田受冻较轻不需改种;分蘖早冻伤严重的地块适当改种其它作物。通过分类科学管理, 麦收后证明了所提方案是正确的。

2004年农业部“四个一”农民科技培训现场会在兖州召开。李岩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省、市有关政策, 结合兖州实际, 制定了兖州“四个一”农民科技培训方案, 由此拉开了农民科技培训的序幕, 为兖州农业科技推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与时俱进, 先后承担了农业部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等项目, 培训指导科技示范户、新型农民专业户、农民辅导员等累计3万多人 (次) , 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6 000人、创业人员500人。

她创新了培训方式, 改变传统“让农民来培训”为“入户面对面培训”, 由“白天培训”改为“晚上入村培训”, 由“一家一户分散培训”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培训转变, 由“单纯技术理论指导”到“亲临试验示范基地现场观摩学习”转变, 实现了技术推广“零距离”, 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棚架问题。自2007年开始, 她每年组织大量农民到试验示范基地观摩学习, 印制科技挂历, 技术明白纸进村入户发给农民, 帮助农民建立飞信群, 用现代通信技术, 为农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晚上6点半是人们饭后轻松愉快的时候, 却是李岩和同事们最忙的时刻。她们在村里组织的村民科技培训从晚上6点半开始, 9点左右结束, 但有时候由于村民咨询的问题多, 她回到家已经是子夜了。

2012年, 兖州承担了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 在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关键时刻, 李岩和其他农业专家到颜店镇讲解粗缩病防治技术, 一天培训十几个村, 用村委会广播讲, 在村头地边和农民谈, 几天下来嗓子都哑了。2013年, 她又到漕河镇包村, 向村民推广小麦玉米一体化增产模式。一开始村民怎么都不接受新技术, 免费发放的新型玉米单粒精播机派不上用场。为此她亲自在地里调试机器, 做给村民看。在农民看到出苗整齐的玉米后都信服了, 第二年全村都采用了这项新技术。

彩虹总在风雨后。经过多年辛勤努力, 兖州农民对科技培训工作的认识有了很大转变, 由原来组织培训难, 农民不愿参加培训, 报名人少不好开班, 到后来每年农民参加培训都超编, 要反复筛选才能决定受训人员。几年来她先后指导受训学员成立合作社38个、家庭农场8个。2008年, 参加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的科技示范户仇汉华, 掌握了科技致富的金钥匙, 2009年在李岩的帮助下创办了兖州第一家粮食惠农合作社, 以土地托管的形式为群众服务。在仇汉华创业的过程中, 李岩为他提供信息服务20条, 帮他联系专家30次。她的粮食合作社现有2 000亩土地, 带动当地种粮面积达到2万亩。每一期培训结束后, 李岩都对他们进行电话或上门回访, 长期跟踪服务, 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技术、政策服务。目前兖州已培养了像仇汉华这样的科技示范户169个, 流转土地20多万亩。

高级农艺师聘任申请 篇3

我叫×××,男,××年2月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农林学校植保专业,1996年12月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大专学历,1986年7月——1995年12月在××市植保站工作,从事病虫害测报、防治及植物检疫工作,其中1993年——1995年担任站业务组组长,1996年元月——1999年6月在××市农林局工作,主要负责农业生产及农业区划工作。1999年7月-——今在××市植保站工作,担任业务副站长。

1988年12月获农业技术员职称,1993年12月获助理农艺师职称,1998年12月获农艺师职称,2012年1月获高级农艺师职称,现申请聘任为高级农艺师。

从1986年7月毕业至今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指导工作,先后从事小麦吸浆虫测报防治,东亚飞蝗发生规律研究及防治技术推广,麦田杂草化除试验及技术推广,小麦条沙叶蝉发生规律研究及技术推广,小麦蚜传病毒病研究、小麦蓝矮病发生规律研究及技术推广、玉米病毒病及防治技术推广,果棉害虫性诱芯推广,苹果病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推广、花椒蚧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推广、飞蝗最佳治理模式研究。参加实施的各项工作多次荣获陕西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东亚飞蝗技术研究项目”获1990

1××科技进步二等奖。“花椒平衡施肥及病虫害监测防治技术推广项目”获2000年××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研究与技术推广”项目获2007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奖三等奖。“飞蝗最优治理模式研究技术”项目获××市2010年科技成果三等奖。

从1993年至2011年先后三十六次荣获省植保总站、××市农牧局、××市植保站、××市政府、××市农进办、××市农业局、植保(科技)工作先进工作者(个人)。

从1999年7月担任业务副站长后,每年带领业务组技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病虫害普查,指导编发病虫害防治简报,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指导群众开展病虫害防治。年指导我市群众开展病虫害防治50余万亩次,控制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确保了我市农业的丰产丰收。

现申请聘任为高级农艺师,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带领我站职工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工作,为确保我市农业的丰产丰收做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

特此申请

申请人:×××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 篇4

述 职 报 告

宁乡县农技推广中心经作站 宋先生

宋先生,男,1954年9月出生,现年54岁,1978年毕业于益阳地区农校农作专业,同年7月参加工作,1978年在宁乡县坝塘区农技站工作,1979年7月在双江口区农技站工作,1981年3月调到坝塘区农技站工作,在那里一干就是18年,历任区、乡(镇)农技站站长职务,1999年初调入宁乡县农技推广中心经作站。1987年被评聘为助理农艺师,1993年8月被评聘为农艺师职务,本人参加工作30年以来,特别是晋升为农艺师后的15年以来,为我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人认为,已具备晋升高级农艺师的基本条件。为此特申请晋升。现将任农艺师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和主要工作业绩述职如下。

一、政治思想表现

本人于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已有30年党龄,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读书看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加强自身修养,率先垂范,严于律己,遵纪守法,顾全大局,识大体,廉洁奉公,多次被宁乡县人民政府嘉奖、记功,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三十年如一日,热爱本职工作,风风雨雨,为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付出了艰 辛的努力,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爱戴。

二、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从1978年毕业参加工作至今,能坚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技能,除坚持业余学习外,还参加了省市县组织的培训班上百次,并于2007年参加了省农业厅和人事厅联合举办的基层农技人员业务培训,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合格证,后又参加了省农业厅和人事厅联合举办的科技英语培训班,同样以较好的成绩取得了合格证。2008年6月参加了人事部门举办的科技创新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并能在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方面独当一面,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难题。同时能对从事本专业的年轻同志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工作能力传授,使其成为服务三农的人才。

三、主要工作业绩

(一)主持区乡农技站的工作,为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1993年至1995年,我负责坝塘区农技站工作,重点抓好了坝塘区8万多亩土地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走遍了全区6个乡68个村1128个村民小组,1995年撤区并乡后至1998年,任坝塘镇农技站站长,负责全镇34个村4万亩水田的农业生产技术,在粮食作物生产上,重点推广了早晚稻优良品种,使全镇早稻优良品种普及率90%以上,晚稻杂交稻普及率100%,强氯精、多效唑及烯效唑在生产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大力推广桔柑还田,早晚稻早育抛秧技术得到了普及,在全镇推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承包,使广大农民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收入。在经济作物生产上,抓住拳头产品提高经济 效益,1995年前的坝塘区经济作物面积达到了12388亩,总产量达到了1145吨,总产值达到了193.9万元,制定了经济作物以多年生作物为主、一年生作物为辅,而多年生作物又以时鲜水果为主的规划,抓好了珊瑚乡1000亩奈李基地,停钟乡的桃李基地的挖潜改造,效益大大增加。在此期间获得了如下主要奖项,于1993年12月获得了长沙市农业丰收奖,“旱土花生中低产区域开发”项目三等奖第八完成人,1994年2月获宁乡县人民政府记功奖励称号,1995年1月获宁乡县农业局“稻田以水带氮深施技术示范”项目1994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七完成人。1995年1 月获宁乡县农业局“晚稻免耕稻草覆盖的技术示范”项目1994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七完成人.(二)主持宁乡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高新技术示范工作成效显著

1999年县农业局调我到县农技中心工作,连续二年由我负责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示范区的工作,带领示范组5人实施了稻田春玉米高产栽培示范、优质早晚稻高产栽培示范、两季两系双优双抛示范,双季晚稻培矮64S/E32高产栽培及一季再生栽培示范,湘晚籼13号优质稻大面积栽培示范等项目20多个,同时完成了省农业厅粮油处优质早稻品比试验(参试品种11个、33个小区),及早稻新品种对比观察试验(参试品种6个、18个小区),晚稻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18个、54个小区),晚稻优质稻的品比试验(参试品种33个、99个小区),稻田春玉米的引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14个、42个小区),稻田春玉米施肥量与施肥方法的研究试验(参试品种12个、36个小区)、特用优质甜(糯)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在小区试验的同 时,还进行了一丘一个品种的早晚稻优质稻新品种示范和玉米新品种示范,这些试验示范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色,为日后的示范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真正建成了宁乡乃至全省有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二年中接待部、省、市、县领导专家视察、参观140多批次,近3000人次,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接待了村干部、农民参观学习300多批次,近4000人次,召开省级现场会3次,为我县农业提供了一个好的亮点。1999年我主持的宁乡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高新技术示范项目获县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第一完成人。

(三)主持和参与项目的实施,取得可喜成绩

2001年,我参与了长沙市4万亩水果高接换头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在我县实施了大规模的以柑桔品改为主的水果品改,面积达到了2万亩,占全市水果高接换头面积的二分之一,此项目获2001年长沙市农业丰收一等奖,我为第七完成人。

2001年,我主持了草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在历经铺、城郊、资福等地分布了多个示范点,面积500多亩,通过实施一系列高产技术措施,示范点草莓平均亩产达到了1020公斤,亩效益达到了8125元,是种植水稻效益的10倍,此项目实施为农民增收300多万元。

2001年至2002年,我重点参与省农业厅抗虫棉制种的项目实施,共引进育种材料12个,其中国内优质高产品种6个,由省棉麻公司提供,国外抗虫棉品种6个,由美国棉农公司提供,我们通过对12个棉花品种的正反杂交,共选育出F1代材料72个,通过田间观察,有7—8个材料既有抗虫棉特性,又具有国产棉优质高产特性,2003 年进入国试,选出了2—3个抗虫高产新品种,填补了我省乃至我国抗虫棉空白,这项工作得到了省农业厅领导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2002年至今,我主抓历经铺1000亩葡萄种植基地,从规划建园到投产,一直进行跟踪服务,制定了《葡萄无公害栽培实施方案》,全部推广了葡萄套袋技术,有效地防止了葡萄病虫鸟雀危害、特别是黑痘病的危害,葡萄从建园到大投产历时6年,现在硕果累累,平均亩产1350公斤,每亩效益4800元,目前该种植基地每年可产鲜葡萄135万公斤,总产值达480万元左右。

2005年我积极参与良种茶苗引进繁殖基地建设,共引进了福云6号、碧香早、茗丰、白毫早等新品种,采用无性繁殖方式,建立基地50亩,为沩山茶叶基地提供优质茶苗300万株,该项目在2005年获县科技进步三等奖,本人在该项目中为第四完成人。

(四)进行办点示范,为我县经济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做了大量的工作。

1.西瓜示范点。西瓜在我县历年都有较大的种植面积,且呈逐年增加趋势,近8年平均种植面积在1.8万亩左右,2007至2008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在办点上注重效益,使农民增产增收,每年由我负责办好了1个以上西瓜高产示范片,面积400亩以上,引进早佳8424、早春红玉、红小玉、黄小玉、湘西瓜系列、花霸王、地雷王等新品种取代了种植多年、抗性下降的新红宝系列和太空瓜组系列,用这些商品性好、抗递性强、适用性广的品种当家,增产效果显著,并得到推广。近年来,我先后在黄材、横市、双凫铺、夏铎铺、大成桥、朱良桥等乡镇和超大集团办的示范点,效益非常可观,特别是近三年 西瓜大面积设施栽培进行标准化生产,成效更加显著,如超大集团亩产效益在万元以上。

2.水果生产示范点。引进早熟梨新品种翠冠和西子绿,在横市镇合金村谢光美家种植50亩,从2003年建园起一直进行跟踪技术指导,并制定了实施方案,该点第三年始果,每四年丰产,目前每年能产早熟优质梨50吨以上,每年效益在12万元以上。

3.七星椒示范点。七星椒是宁乡西部山区传统的优良品种,常年种植面积在5000亩以上,年产量达150万公斤,其产品已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享有“三湘第一辣”的美誉。近年来我一直在沩山、黄材、巷子口等地进行技术指导,并摸索了一整套高产栽培模式,并撰写《宁乡七星椒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在2008年4期辣椒刊物上发表,为第一作者。

4.良种茶叶示范点。茶叶是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沩山毛尖品牌逐渐走向全国。近年来,按照县人民政府要求,引进新品种12个,完成新扩面积2000亩,改造2000亩的任务,从农户发动,土地选整到品种选择,苗木提供、植后管理,我和站里的同志一道扎实抓好了各个生产环节,并参与编写《宁乡县3万亩无公害优质茶产业开发总体方案》和《沩山地区万亩优质茶产业开发实施方案》。

以上是我任农艺师职务以来在业务工作上取得的主要成绩,本人自认为已具备了晋升高级农艺师职务的资格,特请求领导和专家予以审批。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 篇5

——记库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张昀先进事迹

穿着一件旧外套,穿行在蔬菜大棚里。衣服上,脸上挂满灰尘,头发凌乱,不时给菜农用熟练的维吾尔语讲解技术要点,时而严肃,时而微笑,一双明眸亮眼,透着干练与专业。她就是扎根边疆30余年,被群众亲切称为“土地医生”的库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张昀。

在棉田里、大棚里、试验田里,她一扎就是一整天,等忙完工作缓过神来,已经日薄西山。于是,她只好到乡政府或农家借宿一宿。繁星满天的夜晚,才遥遥想念家里的温馨,那里有爱人的守望、女儿的期盼……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有25年党龄的高级农艺师在南疆农技战线上已工作了33年,从妙龄少女到白发染中年,她的心里装着的全是广袤的戈壁和农田。

“我爱这片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真情吐露,对张昀来说,或许有着另外一番含义。

张昀出生在喀什莎车县,1979年高中毕业后,考录进入了莎车县土壤普查队,做了一名土壤化验员。也许是受在农村工作了一辈子的父亲的影响,工作不久,就产生了与土壤打交道的浓厚兴趣。由于成绩突出,一年后,她成了惟一一名被选派到塔什库尔干县继续搞土壤化验的人。半年后,单位将她送到了八一农学院(今新疆农业大学)进修。学成归来的她,依然感到对许多田间地头的问题摸不清方向。因此,她白天蹲在在实验室,晚上回家继续挑灯夜读。1985年,张昀顺利通过成人考试,再次走进八一农学院。毕业后,回到莎车县农技中心做了一名技术员。1990年9月,张昀结婚了,因爱人许明俊在库车,她也随之调到了库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明俊是一名小学教师,张昀需要经常下乡,晚上还常常不能回家,面对丈夫的埋怨,儿女的不理解,张昀却并不想离开这个她挚爱的岗位。

年长日久,她的业务日渐精熟,不少单位包括上级部门都多次发出商调函,最后都被张昀婉言谢绝了。

“我是一名党员,在基层工作,方能不负所学,发挥所长,体现人生价值。”张昀说,她喜欢食指和拇指捏泥土的感觉,只要手一捏,就知道土壤的属性和成分。因为经常捏泥土,而南疆土壤碱性过重,她的双手常常会脱皮。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服务送到心坎上。”这就是张昀,一个农业技术人员对土地的真情回报。

“我和农民是朋友”

“姜(张)昀,我打算种10亩棉花,买啥肥好啊?怎么调配啊?”“大姐,我家的红枣生虫子了,怎么办呀?”……这样的电话经常打来。

张昀说,在库车生活了22年,城区很多人她都不认识,很多单位一次都没去过,但在农村,她是有名的“土地医生”,走到哪儿都会有人和她亲切地打招呼,还时常会向她请教有关棉桃杏李栽培、测土配方相关知识。

齐满镇大博孜一村尼亚孜·托乎提近年来粮食总减产,搞不清原因,今春备耕来临,又让他头疼不已。“尼亚孜,你这小麦该防治纹枯病了,虽然你每年打药防治,可时间晚了,就像病人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多投入不说,还影响粮食增产增收。”张昀给他开了一张“科技处方”,解决了他的难题。这样的“会诊”还很多,有时在电话里,有时在偶然相遇的闲聊中,有时就在田间地头。

2003年,张昀在库车县齐满镇齐满一村依米提家里住了一个棉花生长期(4月至9月),开展万亩膜下滴灌实验推广和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综合服务区建设。那段时间,张昀自带米面油,和依米提一家六口同吃同住,同时,还为他家的果园、菜地和棉田带去了宝贵的科技知识。在张昀的指导下,依米提种植的棉花亩产由上年的249.2公斤增加到321.8公斤,家庭人均收入由1200元增加到3800元。

那一年,依米提家里买了摩托车和拖拉机。逢人便说:“今年我丰收了,张昀把我带上了致富路!”

第二年,依米提女儿热汗古丽初中毕业在家,张昀四处张罗,为热汗古丽在城里找了一个保姆工作。到热汗古丽结婚时,张昀成了依米提家里的特邀“亲戚”。

“基层是我成长的沃土”

1987年张昀加入中国共产党,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党性修养让她学会了吃苦与奉献,她常常说:“农村的广阔天地就是我成长的沃土。”

1998年,为系统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单位选派了几位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同志到生产一线蹲点,由她具体抓齐满乡《棉花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课题的子专题《棉花复合专用肥比较试验》,不同棉花品种的生育动态调查等。当年库车县引进棉花新品种,准备大面积换种。由她负责“九种棉花品种试验”,得出产量最高品种是9409,比军棉一号增产29.7kg/亩,增产30.9%,为库车县决定调换棉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2年,她负责对全县80万亩耕地进行土壤养分普查。共取土样3890个,化验分析两万余项次。并将化验结果及棉田数据汇总与新农大合作编制了库车县各乡镇土壤养分图,建立了土壤平衡施肥系统等。

2000-2005年期间,张昀负责应用土壤普查成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327万亩,同时建立农田施肥档案8455个条田(计181.9万亩),使“棉花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获得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该项目的推广,使农业新增产值4129.85万元,节约成本359万元。

2006-2011年,为使《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工作顺利进行,她负责完成了“3414”肥效试验46个,校正试验54个;取土样植株样7213个,化验分析约5万项次。她收集各种资料、图片,到各个试验示范田中调查、检查、核对数据,整理土壤资料,还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等;项目各时期的调查汇总、各种报表、技术总结等材料经常都要熬夜写出才能保证按时上报。

这期间,她用对农村科技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对农民朋友的真挚情怀,忍受和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使全县113万亩耕地测土配方施肥达到全覆盖。

近年来,张昀成功争取了2008-2011连续三年每年投资500万元的《库车县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落实了250万元《库车县旱作节水》,积极参与实施了2010-2012年每年100万元的《库车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对巩固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能力和水平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张昀的家里,各种荣誉证书让人眼花缭乱: 2007年荣获农业部“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2004-2009年多次被评为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参加完成“棉花高密度模式化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及大面积亩产150公斤高产攻关项目”,经专家鉴定评审为自治区级科学技术成果……

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 篇6

1立志从农为农, 四进农门, 苦学专业知识圆农技推广梦

上初中时, 杨汝才对文化课不是很感兴趣, 可对苟启权老师的农业基础知识课程却特别感兴趣, 听课也特别认真。

1983年7月, 杨汝才初中毕业便报考了泸州市先市职业高级学校农技专业。临近开学了, 他都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正准备找人学手艺的杨汝才在九月十一日的晚饭后接到了社长杨进全送来的录取通知书。当晚, 杨汝才整夜没有入眠。

在先市职高学习期间, 他还报考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学专业并顺利毕业。他还利用节约的生活费去书店购买农技书刊学习专业知识。

“杨汝才农技专业知识学习扎实, 专业课程科科优秀, 值得同学们学习。”这是班主任康华老师经常对同学们说的一句话。

1986年6月, 杨汝才从先市职高毕业, 便参加合江县招聘农技员考试, 并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 当上了望龙乡的农技员, 实现了他从事农技推广的梦想。

1987年, 杨汝才报名参加了中国农民大学农学大专函授学习。

1995年, 杨汝才又参加了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 成为合江县唯一通过大自考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的人。

2心系农技推广, 任劳任怨, 为农民铺致富路

“晴天一身汗, 雨天一身泥”这是对农技人员的真实写照。农技人员工资低, 待遇差, 是很多人不想从事的职业。可杨汝才却对农技推广事业有执着的追求。他曾有多次跳出农技推广部门的高薪机会, 却都被他拒绝了。

1988年10月, 杨汝才经县科委审批创办了合江县第一家民办农业科技机构-合江县望龙良种科技信息服务站, 主要从事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等, 并与全国50多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业务联系, 编辑《良种科技信息》专刊48期10 000多份免费发给科技示范户和农民朋友, 为农民朋友提供蔬菜瓜果良种14个, 产量超过2 000kg, 帮助一部分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1990年2月, 杨汝才因工作需要从平坝区调到福宝山区任农技员, 他首先从良种推广入手, 认真搞好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 技术培训和服务等工作。1992年遇天旱, 中稻收后再生稻无收, 全镇干田比较多, 杨汝才亲自到重庆农科所购回22.5kg杂交大白菜种子在全镇推广, 使6个村148个社中90%以上的农户种上了大白菜, 从而改变了甘雨镇有史以来冬季缺菜的状况, 大白菜不仅市场充足, 还销往附近场镇。

杨汝才经过认真调查, 发现甘雨镇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很适合种西瓜, 他便向县农业局申请了西瓜品比试验和西瓜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两个项目, 又专程到省种子公司购回郑杂五号、新红宝等12个西瓜新品种, 仅1993年便在全镇推广500亩, 使种植户亩平均收入从800元上升到1 500元, 增加了近1倍。

杨汝才还从省农科院和富顺县杂交辣椒研究会调进牧马山地瓜种、豇豆、四季豆、番茄和苦瓜等良种以及杂交辣椒苗6.5万株向本镇、福宝镇和天堂坝乡推广, 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由于他用优良的蔬菜瓜果良种和技术给农民铺出了致富路, 农民都亲切地称他为“杨科技”。

杨汝才从事农技推广的事迹曾在《四川科技报》、《四川党的建设》、《泸州日报》、《泸州科技报》、《合江报》以热心农技推广的“杨科技”, 心系农家的“杨科技”, 甘雨有个“杨科技”, 田园好把式, 甘愿撒播绿色的人为题先后作了报道。

“能为农民朋友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并帮助农民朋友走上发家致富之路, 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杨汝才高兴地对笔者说。

杨汝才撰写的“向农民推广科学技术我最幸福”发在《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上, 社会反响很大。

他撰写的《科教兴农是农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小麦死苗的综合防治》等论文发表在《农村信息通讯》、《农村经济》等国家省级杂志上, 并被收入《现代农业学术研讨文集》、《中国现代农业文库》、《中国科学技术文库》等书出版发行。

杨汝才还利用农技推广业余时间, 曾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科普文章和论文上千篇, 获奖100多次, 证书100多个。

杨汝才承担研究的“水稻旱育秧配套增产技术”;“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高产技术”;“磁混肥在全县粮食作物上的应用”项目分别获泸州市农牧技术进步一等奖、三等奖。

“深入基层调研、采访、写文章、发表科普论文和新闻稿件, 是我最大的快乐”, 这是杨汝才经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

杨汝才承担组织参加“四川省植保科普征文大奖赛”和农业部主办的“中种杯”《种子法》知识竞赛, 分别获组织优胜奖和三等奖, 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镇农技站中唯一获奖单位。他还参加农业部《中国农技推广》杂志社主办的“农技推广有奖知识竞赛”获优秀奖, 参加《当代农村百事通丛书》有奖征文获一等奖。

杨汝才常年被泸州市土壤肥料学会评为先进个人, 多次在科技之光行动中成绩显著, 被合江县委办、县府办发文表彰为先进个人, 曾在科协工作中成绩突出, 多次被县科协评为先进个人。

“我一定要向村民宣传推广玉米新品种迪丰198, 让农民增产增收”这是合江县汇丰粮食种植专合社在县人大、政协会议期间向人大、政协代表免费送种子时, 县人大代表福宝高村主任王本联对现场采访记者说的一句话。

合江县汇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杨汝才亲自筹办的, 现有成员168人, 主要从事粮食种植、销售;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

杨汝才利用节假日深入重点乡镇、村社开展技术培训, 印发宣传资料5 000份, 搞图片展示32次, 制作宣传光碟100张, 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进村入户, 做到家喻户晓, 让农民增产增收。

杨汝才还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由专合社与合江县农业局、甘雨镇人民政府、泸州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强强合作, 采取政府+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全面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仅当年便完成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63万亩 (次) , 免费为2 000户农户提供测土配方肥施肥指导服务, 项目区配方施肥建议卡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90%以上。建测土配方施肥村4个, 并完成耕地地力评价工作。

甘雨镇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 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增收8%~12%, 亩节本增效50%以上, 经济作物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 并得到泸州市农业局的认可。同时, 通过发放简报在全市推广。《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农业推广网》、《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等多家媒体也进行宣传报道。专合社还被中共合江县委、合江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专合组织三等奖。

杨汝才在派驻甘雨镇的多项重点工作中表现优秀, 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特别在粮油高产创建、旅游快速通道征地、荔枝产业发展工作中都是积极认真, 尽职尽责、表现突出。为此, 中共甘雨镇党委、政府以甘委[2012]28号文件关于杨汝才同志在近期多项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情况报告递给了合江县农业局。

3奉献高原藏区, 埋头苦干, 执着追求圆爱洒高原援藏工作梦

2010年4月, 四川省委作出实施“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重大决定。

杨汝才看到省委的重大决定后, 奉献藏区, 投身援藏事业, 把爱洒向高原就成为他人生的第二梦想。

2014年5月20日中午, 杨汝才正要下班回家吃饭, 裤兜里的手机响了, 原来是县农业局管人事的刘学群主任打来电话说局里有一个援藏干部人才指标。局领导叫她通知杨汝才。

杨汝才接到电话知道情况后, 赶紧对刘主任说:“我要去, 我要去, 请刘主任转告领导, 我一定去”。

2014年6月3日, 合江县委组织部通知杨汝才填报第三批援藏干部人才登记表。

8月12日上午8时, 泸州援助甘孜州乡城县和稻城县的74名干部人才从泸州市委大院整装出发。杨汝才也开始了他为期两年的援藏之路, 以圆他爱洒高原的援藏工作梦。

经过三天的劳累奔波, 杨汝才和其他36位援藏干部人才一起来到了千里之遥的雪域高原———香巴拉乡城。

到达乡城的第二天上午, 杨汝才便到挂职局长助理的乡城县农牧和科技局报道, 接受挂职单位领导的安排。

“在藏区工作, 考验的不仅是过硬的身体素质, 更是心理承受力, 心智的丰富度”。邓珠局长对杨汝才说。

“我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援藏工作梦, 我不是来耍的, 是来干工作的”“我一定珍惜和把握好挂职锻炼的宝贵经历和难得机遇, 增强主人翁意识, 摒弃镀金、做客思想, 做乡城人, 说乡城话, 办乡城事, 做建设乡城的学习者、服务者和参与者”。这是杨汝才对乡城县农牧和科技局领导的承诺。

“工作条件的艰苦, 环境的恶劣, 工作难度与强度, 没有亲身体验过, 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 让世人了解知道更是何其不易。”这是泸州市第二批援藏干部人才对杨汝才的忠告。

“艰苦不怕吃苦, 缺氧不缺精神”这是杨汝才常说的一句话。他深信它的力量源泉来自对党的忠诚, 对事业、对责任、对人生的坚定信念。

2014年8月26日, 杨汝才深入青麦、青德、洞松葡萄基地开展葡萄技术指导工作。

……

短短四个月, 杨汝才便深入全县十二个乡镇开展走基层搞调研、农技推广、结对认亲39次。

2015年6月20日, 端午节期间, 杨汝才率农牧局技术人员深入正斗乡亚扎村、青麦乡巴吾村、然乌乡米龙村、东尔村开展小麦锈病防治、葡萄管理和玛咖栽植工作。《四川新闻网》、《四川经济网》、《四川三农新闻网》以“农技人员的端午节”为题进行宣传报道。

“泸州援藏干部人才杨汝才和农牧科技局的农技人员真棒, 他们放弃端午节休息的时间来为我家栽玛咖!他们顶着烈日, 从早上八点四十五分忙到下午五点三十分, 真的很辛苦, 我很感谢他们, 扎西德勒!”然乌乡东尔村村民中木高兴地对笔者说。

杨汝才利用周末休息时间, 完成了三个科普示范基地和一个科普先进个人的申报工作, 并成功获奖。他还通过走基层, 开展调研, 完成了《乡城县2014年民族地区增粮增收酿酒葡萄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完成了甘孜州《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乡、示范村》的申报工作, 完成了甘孜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部门资料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他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县委、县府分管领导和局领导的好评。2014年杨汝才经乡城县农牧和科技局机关民主测评和中共乡城县委研究考评定为优秀。

杨汝才利用工作业余时间撰写四十八篇科普文章和新闻稿件分别在《甘孜日报》、《中国农业推广网》、《四川新闻网》、《四川农业与农机》等十多家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上发表。

杨汝才的工作实绩也在《中国农业推广网》、《中国农民网》、《中国三农资讯网》《四川三农新闻网》、《四川经济网》上以“情系高原, 奉献藏区”, “种子推广科普宣传楷模”为题进行宣传报道。

杨汝才撰写的《践行“三严三实”做优秀援藏干部人才》一文也发表在《求是理论网》、《人民论坛网》等10多家网络媒体上。

上一篇: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下一篇:六年一班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