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历程读后感
光辉的历程读后感
我党从弱小到强大,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党带领广大人民,经过了艰苦的斗争,从一次次的失败到彻底解放,更加体现了它的先进性。共产党的胜利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历史的发展中,虽然也走过弯路,但是最终走向了光明。在党的带领下,我们实行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经济走上了快车道,经济迅速腾飞,使我们国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令世界所瞩目。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党大有希望、国家大有希望、人民大有希望。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非常骄傲,虽然我的一生很平凡,但我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党多做贡献,不能让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们失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加倍努力,绝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为党的强大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工作。
中国物资再生行业是由国家金属回收局的成立发展而来的。1954年4月28日, 由时任政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志批准, 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成立金属回收管理局 (中财委回收局) , 并在全国6大区设立办事处, 在主要地、市设立物资回收站、加工厂。从此, 我国物资再生 (金属回收) 行业宣告诞生。近半个世纪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 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经过行业百万职工的艰苦创业, 开拓拼搏, 积极发展, 我国物资再生行业从小到大, 从单一经营到多种经营, 从狭窄的回收废钢铁到再生利用深加工, 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经济规模, 取得了辉煌成就。
目前, 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已经发展到30 000多家, 回收加工厂9 000多家, 回收网点20万个, 从业人员190多万人, 7大类废旧物资年回收量高达8 884.3多万吨, 年回收废旧物资总值超过2 621亿元。目前, 我国废钢铁回收率为85%~90%, 废有色金属回收率为95%, 废塑料回收率为25%, 废旧橡胶回收率为47%, 废纸回收率为20%, 废碎玻璃回收率为13%, 报废汽车的年回收量为90多万辆, 废旧物资的年加工预处理量达2 000多万吨, 其中废旧车船的拆解能力已达到1 000多万吨。废旧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回收和提纯能力也大大提高, 废旧物资回收加工机械的品种和规格也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各类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加工以及产品开发的科研院所目前已达10多所。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正朝着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物资再生行业涉及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 是与千家万户有着密切联系、与我国经济和社会持久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一项重要的公益和环保事业, 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力量。在50多年的历程中, 党和国家始终十分重视物资再生利用事业的发展。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节约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长期战略任务。这充分说明, 物资再生利用工作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它不仅能节约矿产资源、节约能源, 还能减少环境污染, 保持生态平衡, 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我们要抓住机遇, 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力以赴推进物资再生利用事业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把物资再生行业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科技产业, 为实现国民经济战略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是国际回收局 (BIR) 会员单位和环境保护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代表着中国物资再生利用行业的加工者和贸易商。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现有会员单位600多家, 协会本部设在北京。协会会长、副会长均由全国各地从事废旧物资再生利用事业、并具有经营实力、有声望的企业家担任。协会的会刊是《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常设机构为协会秘书处。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员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大部分会员是各地区废旧物资的大采购商和贸易商, 他们不仅收购社会上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中产生的废旧材料、废旧机电产品, 还从事收购军队退役报废的各类飞机、船舶、车辆等装备。协会会员单位与我国加工工业企业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是国内冶金、机械、轻化工等行业企业的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商。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 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 热心为会员服务, 反映会员的呼声。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积极为政府主管部门服务, 为政府部门制定行业管理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业务指导意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出行业意见。大力提倡资源综合利用, 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开发和利用进行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科技兴业为方针, 开发新技术、新工艺, 使其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推广清洁生产,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和避免二次污染物的产生, 保护和改善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 促进企业经济、技术进步。围绕国家倡导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一国策, 推动物资再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的基本职责是: (一) 组织会员单位学习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对涉及本行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向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并协助制定有关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二) 调查行业的基本情况, 收集整理行业的基础资料, 协助政府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 参与制定、修订本行业各类标准工作。组织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 开展行检、行评工作。承担本行业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资格认定许可证发放的有关工作。搞好行业废旧物资及商品流通统计工作, 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为会员单位经营决策服务。根据行业的发展需要, 向政府部门提出有关政策意见与建议。 (三) 制定本行业的《行规行约》, 组织行业自律性管理活动, 规范行业自我管理行为, 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行业整体利益。 (四) 根据再生行业的发展需要, 及时组织有关的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或专题讨论会, 推广典型经验和现代营销方式。 (五) 向会员单位提供有关政策、经济、技术、产品、市场等信息, 交流有关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贸易、经济、技术和环境保护的信息, 为会员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协调会员之间和会员与其他方面之间的关系, 促进行业内外的合作与发展。参与推选、表彰行业优秀企业和先进人物。 (六) 开展与国际同行业间的经济、技术、贸易、学术的交流与合作, 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国际专业会议及参观有关的国际展览会、博览会等活动。协助会员单位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积极支持我国废旧物资再生利用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 (七) 组织本行业业务、技术及管理等各类人员的国内外培训活动。根据会员要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 组织编写培训教材, 提高物资再生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对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宣传工作, 办好协会的会刊等有关刊物, 提高再生行业的社会地位, 扩大协会及会员单位的社会影响。 (八) 组织或参与组织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展示会、订货会、废旧物资交易会等, 帮助企业开拓商品流通渠道。 (九) 开展行业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汇编行业有关方面资料。组织实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积极推广新技术和科技成果。 (十) 加强本行业与其它行业之间及有关协会之间的联系, 承办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委托的事项, 开展有益于行业发展的其他活动。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热情欢迎国内外朋友前来考查、投资、咨询。欢迎国内外从事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物资流通、生产加工的客商与我们建立联系, 我们可以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机电产品、废塑料、废纸、废旧轮胎等废旧物资的加工利用、技术合作、物资贸易、投资建厂等方面为您提供合作企业的信息, 帮助您更快捷地进入中国物资再生市场, 并获得成功。
附: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
副会长、秘书长名单
会长:刘坚民
常务副会长:龙少海
副会长: (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宏马志耕王乐利王庆宽邓曙新叶红兵刘正安吕鸿魁庄辽庄荣福成晓斌朱贵贤何卫国张先平张好宗张居平张嘉龙张黎明李爱国李富元李新泉杜森杨宗雷汪齐虎苏丁财陈合陈国强周全法周树华尚祖巽林华林春涛郑克顺金积斌姜成铎娄校丰赵华郝雪莫光远顾春瑞高凤龙商金廷龚少林曾辉覃林盛雷瑞玲蔡正汉蔡贵鹏樊巍魏茂泉魏家鸿
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强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
邮编:100834电话:010-68392876
中国物资再生信息网:www.crra.com.cn
传真:010-68573884
电子邮件:crra@crra.com.cn
三十五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研制发射了52颗人造地球卫星和4艘“神舟”号飞船,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定点、宇宙飞船研制技术等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应用卫星研制实现跨越式发展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卫星重量为苏、美、法、日第一颗卫星之和。中国迎来了太空时代。
此后,于1975年成功发射了返回式卫星并成功回收,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返回式卫星至今发射了17颗,成功回收16颗,回收成功率为世界航天国家之首。同时,形成了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近地轨道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卫星性能得到了改进。
1984年我国成功发射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此间,发射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取得了大量的技术成果。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通信广播、国土普查、气象等一系列应用卫星的发射成功,迎来了我国卫星工程技术从试验走向应用的新阶段,实现了空间技术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飞跃。
1993年,在江泽民同志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发展航天技术,开发空间资源”题词的指引下,中国空间事业迎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5月发射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比“东方红二号甲”卫星有了很大改进,卫星设计工作寿命8年,使我国通信卫星研制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7年6月和2000年6月成功发射“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同时发射太阳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1999年10月14日,“资源一号”卫星升空,结束了我国长期依赖外国遥感卫星资料的历史,创造了我国应用卫星首次发射就成功运行的先例。
2000年9月和12月,两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成功,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导航卫星系统。2002年5月,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上述卫星均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特别是“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回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突破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的突破性进展,为中国航天事业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卫星、飞船研制技术日臻成熟
目前,中国应用卫星研制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卫星种类由单一型号到多型号并举的转变,卫星品种不断增多,寿命不断延长。目前,有10多颗应用卫星在太空中成功运行,成为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史上,在太空中运行卫星最多的时期。
建立了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风云”气象卫星、“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资源”地球资源卫星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等六个卫星系列,构筑了水平较高、功能配套的应用卫星研制体系。尽管发射的卫星数量不多,但是,征服了低、中、高所有的卫星轨道,几乎囊括了所有应用卫星品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7颗卫星都是跨过了国际上航天国家先发射实用型卫星,而后发射应用型卫星的传统发展阶段,首次发射就投入了应用。
可靠性不断增强,寿命不断延长。返回式遥感卫星在轨工作由最初的3天,提高到15天。设计寿命8年的“东方红三号”卫星至今已正常运行近6年。“资源一号”卫星设计寿命两年,目前,已正常运行三年多,被誉为“长寿星”。“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目前已超期服役,“神舟”号飞船由最初1天回收到目前的7天回收,轨道舱在轨工作半年以上。这些成果表明了我国卫星研制技术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可靠性大大增强。
卫星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各类应用卫星已广泛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各领域,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传播了先进的文化,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利用返回式卫星获得大量卫星遥感资料,已应用于资源调查、地图测绘、地质调查、铁路选线和考古研究等方面,为国内外用户进行了100多项在微重力和空间环境条件下的材料、生命科学实验,均取得可喜的成果,一些成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利用返回式卫星还进行了农作物种子搭载试验,显示了太空育种诱人的发展前景。
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获取了大量的数据,特别是1999年5月发射的“实践五号”小卫星,采用了先进的小卫星平台,在空间环境辐射探测、单粒子效应试验、空间流体科学试验以及卫星工程新技术试验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东方红二号”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基本上改变了边远地区及海防收视难、通信难的状况,为国内多家用户提供通信、广播、金融、电力、交通、教育等多种服务,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已纳入我国卫星通信业务系统,在公众通信、数据传输、VSAT网和电视传输等方面,为众多部门提供了服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利用通信卫星进行电视教育,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没有围墙的大学,数千万电大毕业的大学生在各条战线上,为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聪明才智,每年可节省培训费数十亿元。
气象卫星为我国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提供有效服务。拍摄的云图资料填补了我国西部、西亚和印度洋上的大范围观测空白,卫星还具有很强的数据收集和转发功能。两类气象卫星的业务化应用在我国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9年10月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发射成功,3年多来卫星接收到30多万景卫星图像资料,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矿产、能源、测绘、环保等众多部门。在资源勘查、防灾减灾、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与保护、森林资源调查等领域,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加快我国“数字化”的进程,打下了重要基础。
2000年10月和12月,我国两次成功发射了“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的发射成功,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了导航服务。
“神舟”号飞船担负了对地遥感和多项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试验任务,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被誉为翱翔太空的科研神舟。
2002年5月15日发射升空的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在海洋水色、水温环境要素探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河口港湾的建设和治理,海洋污染监测和防治,海岸带资源调查和开发,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卫星、飞船研制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卫星研制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已形成完整配套的飞行器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体系。
目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具备各类空间飞行器的研制、设计、总装和测试能力,并且培育了一支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队伍,能承担各种复杂空间飞行器的研制使命。
向更加灿烂的未来挺进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肩负着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维护国家利益,增强综合国力的神圣使命。
初步预计仅“十五”期间,将承担近30颗各类卫星和多艘“神舟”号飞船的研制任务,平均每年研制和发射近5颗卫星。在今后一个阶段的总体目标是:加速发展大型应用卫星,建立和完善数个卫星应用系统,进一步扩展性能,提高质量,延长寿命。实现载人航天,突破空间站研制技术。实现月球和外层空间探测零的突破。具体是:
大型通信卫星和对地观测与遥感卫星,建立通信、对地观测卫星体系,应用卫星的研制将有突破性进展。以“东方红三号”和“东方红四号”大容量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平台为基础,积极开发大容量、高功率、多波束、长寿命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以满足电视教育、固定与移动通信及各种专业数据传输、话音和电视广播等的需要。进一步改善中国教育落后和通信紧张状况,进一步扩大公众网的建立和完善金融、水利、能源、交通、教育、灾害监测等专用网。研究发展“直接进入家庭”的电视广播卫星、区域移动通信卫星和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逐步建成自主经营的国民经济急需、长期稳定运行的应用卫星体系,初步建成中国卫星通信产业。
目前,利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研制的第一颗卫星“鑫诺二号”,已经完成卫星初样研制工作,2004年完成卫星研制工作,预计2005年发射。
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以气象卫星系列、资源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群组成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甚至全球的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这些卫星的性能和遥感分辨率上,都将有较大的突破。在“海洋一号”卫星的基础上,加速新一代海洋卫星的研制,满足海洋环境和资源开发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自主的导航定位卫星系列,完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功能,初步建立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
完成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安全返回和建立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各项载人航天任务。载人航天向来是引起高度关注的领域,作为我国“神舟”号飞船的抓总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在“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和回收成功的基础上,乘势而上,为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做好工作。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完成建立太空实验室和空间站等载人航天任务,实现载人航天技术的新突破,书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
积极开展月球探测器的预先研究和论证工作,为尽快实现月球探测零的突破,做好理论和技术准备。在“863”计划中,我国把空间科学研究列为重要项目,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我国政府提出了国家将开展月球探测等空间探测科学研究计划,并把进行空间探测列为国家“十五”计划中科技创新项目。为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以“东方红三号”卫星和“实践五号”小卫星平台为基础,预先启动月球探测器技术的论证和预先研究工作,为实现月球探测做准备。
积极开展深空探测和广阔的宇宙空间科学研究活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积极参与国家适度规模的空间科学探测和空间天文观测活动。“十五”期间将有两大举措。首先,预计将在2005年左右研制发射一颗天文卫星,把“空间天文望远镜”送入太空。其次,积极参与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填补我国在空间探测上的空白。目前,各项研制工程进展非常顺利,预计2004年发射。
积极开展卫星应用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建立长期稳定的应用系统。充分发挥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的作用,建立起能长期运行、稳定可靠的应用系统,为国家提供系统的、广域的、全面的、长久的、及时的动态监测数据资料,为决策部门统筹规划、调控、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以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为载体,突出有限目标,利用各种资源,积极配合和开展太空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开创中国太空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局面。
最近,我读了《奋斗的足迹——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奋斗的足迹——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读后感。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90年坎坷曲折的历程,在这90年中,中国共产党用行动谱写了使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光辉历史。
在19世纪后半期,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严酷的现实激起了中华民族的同仇敌忾,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成为反抗斗争的主角。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的代表,他们最终失败了,乃是因为农民毕竟不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不可能提出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纲领,而辛亥革命代表的资产阶级也以“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而失败。
1921年7月23日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他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工人中去做群众工作,使蕴藏在中国人民身上的革命潜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并领导人民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90年来,他带领广大人民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战胜日本侵略者,打败蒋家王朝,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是,在我们歌颂中国共产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了中国共产党的无数革命先烈们呀!他们从不因艰苦而放弃自己心中的共产主义信念,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从不低头。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他们在奋斗的过程中,他们流血了,他们牺牲了,但他们毫不畏惧,用他们的血肉,筑起了反抗侵略的长城。他们当中,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舍生忘死的夏明翰;有毛主席挥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年仅十七岁牺牲的刘胡兰同志;有周总理称赞“足以为党之模范”的在抗日战年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官左权同志;……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心怀共产主义的这些共产党及革命先辈,有了他们舍生忘死,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才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历史,读后感《《奋斗的足迹——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读后感》。所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经过战火摧残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带引人民走向探索光明前途的征程。1950年,通过土地改革运动,促使农村经济风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以及对旧的乡村基层政权的改造,1953年至1957年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圆满完成,使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国民经济走上了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自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所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面对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大旱……许许多多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谱写了一首首“宏伟壮丽”的诗歌,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全国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无数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们生活在温暖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里,我们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怎能不从心底发出由衷的感激,深深的挚爱之情?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奋斗的足迹,将永远激励我们去为美好的明天奋斗,感谢我们伟大的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跟着共产党的脚步,献出青春的力量,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作者:彭泽县定山中学何鹏
——读《历史的选择》有感
中国,她是一条苏醒的东方巨龙,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冉冉升起,焕发出闪耀的光芒。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听到这首歌,让我想起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伟大征程。90年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世界惊叹中华巨变„„在阅读《历史的选择》一书时,除了以上的知识,我还认识了许多伟大的英雄人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竹筠。194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她不幸被捕,被关押在监狱里,受尽了各种各样的酷刑。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始终没有说出一点儿有关情况„„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的光辉历程。
在这幸福的今天,我们回首曾经一起去了解我们的祖国。
当想起义勇军进行曲时,当看到那在空中飘扬飞舞的五星红旗时,我的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主的闪过一个又一个的伟人。刘胡兰、李大钊、毛泽东、孙中山……他们的事迹会永远在我们心中保存没有这些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应该向这些伟大的人民军人致敬!
我们的祖国有着一个又一个的光辉历史。从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9月召开第一次人大代表会议:从1956年7月13日中国生产第一辆汽车,到1959年9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到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在不断的进步着中国的进步离不开我们的努力。
让我们一起创造祖国更加璀璨的未来而努力学习吧!
资料显示, 清光绪七年 (1881) , 电报电话相继传入中国。光绪二十四年 (1898) , 马伯亥于苏州创办民营电话公司 (德律风公司) ;两年后, 南京有了中国第一个官办电话局。民国18年 (1929) , 常熟商办电话公司开全国先河, 开通自动电话, 次年南京开通自动电话。旧中国的电信业步履维艰, 发展缓慢, 至1949年江苏全境解放, 全省共有市内电话局49处, 交换机容量21935门, 其中自动式8100门。
新中国成立, 人民当家作主, 江苏电信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电信员工克服重重困难, 自力更生, 努力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 更是令人难忘的岁月。
原徐州专区邮电局线务站副站长梅树淇同志回忆当年维护线路保畅通的情景, 仍是感慨万分。当时长途线路的杆路由木杆承担, 长途线路传输靠明线, 大风、雷电、雨雪、冰凌甚至飞鸟都会造成断线、绞线、断杆等, 线路维护十分艰难, 即便辛苦, 电信员工仍心怀大局, 以奉献为荣, 从没有一丝抱怨。南京分公司员工程卫国动情地说起在山沟里维护“大通路”的情景。当时我国第一条从北京至上海 (杭州) 的大容量通信线路———1800路中同轴通信电缆建成后, 程卫国和同事们成为南京段的第一代维护人员。“我们身居山沟, 夜以继日地维护着‘大通路’。我们以肩负保障‘通路’的重任为光荣, 一次又一次圆满地完成了国家级重要通信任务。我们那一代人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奉献给了‘大通路’。可以自豪地说, 我们曾经在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里, 为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回想起那些艰辛和忙碌的日日夜夜, 我仍为之激动、骄傲和自豪。”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奉献、自豪, 这就是几代电信人共有的精神财富。
尽管广大电信员工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忘我工作, 但是由于基础薄弱、体制不健全、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等原因, 建国后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通信能力仍远远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需要。据统计, 至1978年, 江苏全省长途电话电路仅10375条, 城市电话交换机容量26.1万门, 农村电话交换机容量27.5万门;全省电话用户56.2万户, 电话普及率仅0.88部/百人。一位原江苏省委领导同志在回忆当时的通信落后情况时说:江苏通信的发展水平与江苏经济的发展水平很不相称, 全省长途通信与城市电话的紧张状况十分严重, 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南京至各省辖市的直达电路, 平均每个市只有50条, 南京至县城的直达电路, 平均每个县只有5.4条。不少地方长话电路平均负荷达到3000多张, 远远超出规定负荷。苏南部分地区上午9时以后就限制挂号, 即使如此, 仍有30%以上的长途电话打不通。
南通分公司老话务员蔡健娜则以自己的亲身经历, 验证了“电话没有汽车快”的说法。她说, 那时, 用户打上海、南京的长途电话, 往往要等上一天, 想打通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的电话, 得等上好几天。“南通南通, 电话难通”是那个年代老百姓的口头禅。
快速发展江苏的电信事业, 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负重奋进
改革开放的春风, 迅速吹遍神州大地, 也让江苏电信发展进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全新时代。
人们不会忘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两个重要会议。那两个会议, 已经载入江苏电信的发展史册。
1988年5月14日, 江苏省通信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这是建国以来江苏省召开的首次通信工作会议, 也在全国开创了由省政府主持召开全省通信工作会议的先河。省政府组织协调形成了“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发展通信事业的新形势, 为全省通信发展创造积极的外部环境。会议还确定了加快全省通信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规划。专程到会的邮电部部长杨泰芳在发言中, 总结了江苏“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邮电通信发展经验。1988年底, 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全国邮电工作会议上, 根据江苏的经验正式提出这十六个字的我国新时期邮电通信发展方针, 推动了90年代全国邮电通信事业的大发展。
1991年5月26日, 江苏省政府又召开了第二次通信工作会议。省政府领导在会上指出, “八五”期间江苏通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条块结合, 分层负责, 政策扶持, 超前发展, 超前翻番。省政府决定成立江苏省通信建设领导小组, 定期研究全省通信发展的有关政策, 协调通信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检查通信任务完成情况。各地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各级政府作为通信建设的第一责任者, 将通信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共同为通信发展出力。
江苏电信员工在省委、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群策群力, 为改变通信的落后面貌, 在大江南北打响了一个又一个声势浩大的战役,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电信发展史上的奇迹———
1989年1月14日, 随着响水1000门自动电话的顺利开通, 全省县 (市) 市话自动化率达96%, 居全国前列;
1990年, 全省县以上城市全部实现国内长途电话自动化;
1991年, 全省各省辖市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并实现长途传输数字化, 开通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
1993年, 全省县以上城市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
1994年, 全省建成14个本地电话网, 电话号码全部升7位, 建成开通省内数字数据网、电子信箱系统和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2003年11月20日, 江苏电信电话用户总数突破2000万户大关;
2006年12月底, 江苏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电话;
记录被不断刷新……
2007年6月, 江苏实现全省1.8万个行政村“村村通宽带, 户户能上网”。在建设过程中, 江苏电信按照城乡地区“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网络结构、统一发展规划”的原则同步建设宽带互联网, 积极填平城乡间的数字鸿沟。
2007年8月18日, 常州、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等8个省辖市 (含所属区、县) 固定电话号码升至8位。江苏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多本地网固定电话号码全部为8位的省份。
2009年5月26日,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和中国电信江苏公司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 宣布江苏省150548个聚居20户以上居民的自然村都具备了宽带上网能力, 江苏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自然村全部通宽带的省份。与此同时, 江苏电信完成了宽带大提速, 90%的电信宽带用户接入带宽可达4M以上, 家庭用户最高可达20M, 政企用户最高可达千兆。
“在村村通电话的基础上, 现在又实现了全省村村通宽带网, 这是惠农利民的好事实事。”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的批示, 充分肯定了这项民生工程的战略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来贺信, 称赞“这是江苏省通信行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追求无止境, 挥汗再攀登。电信员工以一往无前的精神, 在不断创造奇迹的同时, 使得江苏通信彻底改变了“瓶颈”状况, 真正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加速器。
时代先锋
通信能力的增强, 不仅体现在电话容量的增加和电话普及率的提高, 体制、机制的完善, 业务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服务水准的持续提升亦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多年来, 江苏电信经历了中国电信业数次改革重组的全过程。从移动通信、无线寻呼业务的剥离, 到邮电分营;从南北拆分、政企分开, 到党政专用局的分离, 江苏电信承继了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 承担了电信体制改革的巨大成本。分业经营以后, 企业时时处处以电信发展大局为重, 自觉遵守国家不对称管制的监管政策。面对政策的变化和利益的调整, 广大电信员工始终把支持改革发展放在首位, 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关系, 忍辱负重、无私奉献。2002年12月, 江苏电信作为中国电信第一批海外上市的省市公司, 在纽约、香港成功上市。
江苏电信认真践行集团公司提出的企业转型战略, 在业务与服务转型方面, 突破传统的市场定位, 通过业务、终端的融合创新, 提供综合化、信息化的全新体验, 不断提升客户价值;在网络与技术转型方面, 公司以业务驱动为主导, 以技术驱动为加速器, 主动把握技术发展方向, 加快推进向功能融合、架构扁平、控制集中、业务开放灵活的下一代网络体系转变;在组织与人力资源转型方面, 公司建立健全以客户为中心, 高效、灵活的纵向公司化管控体系, 实现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
经过努力, 江苏电信推进转型战略已取得明显成效:业务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传统语音业务收入占比持续压缩, 而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收入占比迅速上升, 目前已接近50%;网络技术转型初见成效, 企业瞄准通信网络宽带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 集中资金进行网络设备的升级改造, 重点建设覆盖全省的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 完善IT支撑系统建设, 极大地增强了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同时, 企业的组织架构更加顺畅, 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 企业应对风险能力有效增强, 服务水准与客户感知同步提升。
2008年5月, 国内第三次电信重组拉开帷幕。这次重组在江苏需要迁移150万C网用户, 全国则达4200万之多。江苏电信与江苏联通以“和谐重组、率先重组”为目标, 大小事情友好协商, 双方通力合作、密切配合, 成为C网交易的全国样板。2008年9月27日, 江苏在全国第一家启动C网交易项目IT系统割接。10月1日零时, 江苏电信接手全省C网用户, 宣告步入全业务发展时代。接手C网后, 江苏电信继续投入重金对C网进行全面的优化、扩容、改造和升级, 努力为客户打造一张“脱胎换骨”的移动通信网。
2008年11月26日, 中国电信移动业务品牌“天翼”在江苏上市, 2009年初, 江苏全省13个地市同步启动3G规模化商用。这在全国三大通信运营商的省级运营企业中尚属首家。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江苏电信密切跟踪信息技术宽带化、融合化发展趋势, 于今年初组织开展了宽带大提速活动。在有线宽带方面, 引入新技术, 投入12亿元, 对原有网络进行优化改造, 目前宽带网的访问速度、稳定性、可靠性、端口接入能力显著提升, 网络质量与服务能力均处全国领先地位;在无线宽带方面, 推出天翼3G无线宽带业务, 下行速率可达3.1M, 比2G时代提高了20倍, 在中国电信WLAN覆盖的热点区域, 无线宽带网速高达54M。
勇谱新篇
时至今日, 电信提供的服务种类越来越多, 范围欲加广泛, “我的e家”、“商务领航”、天翼等客户、业务品牌深受客户喜爱, 广覆盖、人性化的服务渠道方便客户办理各类电信业务……“用户至上, 用心服务”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江苏电信倾情服务客户、以实际行动全力推进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步伐永不停息。就在不久前, 江苏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江苏电信共同推进全省信息化建设大会, 并签订了共同推进江苏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 支持江苏电子信息企业优先参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城市等工程建设。
胸怀凌云志, 奋力谱新篇。就在那次共同推进全省信息化建设大会上, 中国电信江苏电信党组书记、总经理高同庆表示, 江苏公司将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促进发展、力保民生的重要使命, 继续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 大力开发和推广信息化应用, 在信息化领域拉动需求、创造商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一流的综合信息服务。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60年, 弹指一挥间;60年, 山河改旧颜;60年, 江苏电信人的心血与汗水结出了累累硕果。
关键词:党的领导;中国工会;历程;启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90年来中国工会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奠基与成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转折与求索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拓与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回顾并思考这段历史,对于我们推动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有重要意义。
1 中国工会90年风雨征程回顾
中国工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工会反对剥削与压迫、不断赢得胜利的革命史,同时也是中国工会艰苦奋斗、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开拓史。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基与成长。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会运动的开端。1921年8月,我党早期公开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第一次罢工浪潮迅速涌起。1925年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其大力推动下,爆发了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随着北伐军的北进,中国工人运动高歌猛进,特别是在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将大革命中的工人运动推向高潮。
解放战争时期,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恢复中华全国总工会,实现了全国工会和工人运动的团结统一。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城市工作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对于提高工人阶级与工会组织在国家政权中的政治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1.2 社會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转折与求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由过去被压迫阶级的群众组织,转变为国家领导阶级的群众组织,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破坏者,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拥护者和建设者。”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工会工作,为确保工会组织与会员群众的法律地位与职责,1950年6月,新中国第一部《工会法》颁布实施,这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1953年5月,工会七大召开,大会提出 “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方针,推动了我国工运事业继续向前发展。这一时期,工运领袖刘少奇等人在工会理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966年 “文革”爆发后全总停止工作,直至全总八届七次执委会召开,全总系统恢复活动。
1.3 改革开放新时期——开拓与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各级工会组织开展了拨乱反正运动。经过解放思想、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和重建工会组织以及全面推进工会各项工作,工会运动开始走向复兴。
1978年10月,工会九大隆重开幕,工会的拨乱反正展开。1983年工会十大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方针,工会系统的拨乱反正基本结束。 1988年10月,工会十一大立足改革全局, 提出了工会工作的四项职能,工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此后从工会十二大到十六大,工会工作以突出维护职能全面展开。2013年10月,工会十六大开幕,大会强调“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工会正以昂扬的斗志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上。
2 中国工会运动的当代启示
从工运历史中获取启示,并将这些启示服务于当代,对于我们更好地推动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2.1 严防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坚持党对中国工会的领导。当前,我国处在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中国作为新型大国的崛起势必遭到来自西方大国的压制,其显著表现之一就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他们利用一切手段宣扬西方价值观,企图搞乱人们的思想,达到遏制我国崛起目的。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会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不断创造辉煌。所以,中国工会应当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时刻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如此工会运动方可永葆生机活力。
2.2 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期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步入新常态的中国应对艰难险阻的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行动指南。为此,中国工会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改善职工生活、维护职工权益,切实提升广大职工的幸福指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里引领广大职工理解改革、推动改革,确保工会工作在改革中不断有新突破;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加强依法管会、依法维权,不断提高工会法制化水平;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号召下认清反腐形势、贯彻“三严三实”,切实加强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与前提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2.3 团结亿万职工凝神聚力,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旗帜指引方向,目标凝聚力量。全总十六大提出,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梦的实现,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道路、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广泛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因此,中国工会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唱响“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时代主旋律,强化改革思维、创新思维,勇涉波涛汹涌、暗流纵横的改革深水区,用劳动和创造托起中国梦,用改革和创新点燃中国梦,使亿万职工“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唯有如此,中国工会方可在新形势下凝神聚力,生机勃勃地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中国工运研究所.中国工会读本[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1.
[2]王永玺,袁朝辉.中国工会运动的沧桑辉煌与启示[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9.12.
[3]周新城.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J].求是,2009.13.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经历经90年的风雨历程。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的艰苦历程,90年的不断发展,让当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派,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接近8000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90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21年,毛泽东等12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的革命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北伐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帮助孙中山认识到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的新时期,而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使农民获得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之初,中国政府成功地在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90%以上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土地。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国民收入大幅增长;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基础工业,包括飞机和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等。从1957年到1966年,是中国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增长;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巨大的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7.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回首这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回顾九十年来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从现在起,我们迈入201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九十年的光辉历程。
在这繁花似锦的七月,我们共同的母亲—伟大的党迎来了她九十周岁的华诞,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一起为我们的党祝福,贺寿!
今天我们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春天的故事,我心情是那样激荡。然而,回首眺望走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两次的世界大战,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渐渐地,我长大了。从历史课上,我得知了共产党的历史,这是怎样一部光辉的历史啊!它是革命烈士用血和泪谱写而成。不知是历史选择了七月,还是七月选择了历史,就在八十多年前的七月,这个光荣的政党诞生了。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从遵义会议到万里长征,她就这样一路风风雨雨地走了过来。因为在她的心中装的是中国人民,在她的肩上,担负的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命运。从那以后,党在我心中开始真正无比崇高起来。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党在我心中是一位饱经沧桑而又百折不挠的母亲。她自诞生的那天起,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日益成长,领导了艰苦卓越,震惊世界的中国革命,为推翻长期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而浴血奋战,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让中国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她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中,为实现富民强国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她巍然不动,力挽狂澜,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在列强逞凶,恃强凌弱的时候,她凛然不屈,坚决抵制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筑和平与发展的社会蓝图。她用勤劳勇敢的双手,为我们创造幸福家园;她用宽大丰满的羽翼,为我们遮挡风风雨雨!
党在我心中是永不驻足的行者,在漫漫征途中上下求索。党从客观实际出发,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值得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制定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集中体现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总是不停地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进步,一步一个脚印,逐步丰富和完善自我。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理论思想的提出,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革命理论,正是这伟大理论,指引中国跨上了波澜壮阔,宏伟壮丽的社会主义道路。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感慨万千。面临科技发展的第五次浪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国家的财富,是振兴的希望。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世经重托,我们要跨越世纪的一代,是21世经的真正主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做个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光辉的历程读后感】推荐阅读:
党建党的光辉历程07-13
重温我们党的光辉历程06-11
红色延安 重温党的光辉历程11-18
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的感悟10-07
《伟大的历程》观后感10-15
党的光辉下成长06-21
读生命的光辉有感07-03
党的光辉照我家12-03
重塑党的光辉形象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