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阅读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从心底升腾。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三是能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重点是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难点是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篇略读课文,建议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并把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转述课文内容。

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读了《观潮》,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除了钱塘江大潮本身气势壮观外,也源于作者准确、精彩的描写。神州大地上,这样的奇景又何止一处呢。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将让我们领略到的是一个“世界之最”———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思考问题,揭示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揭开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1.雅鲁藏布大峡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2.作者又是怎样向我们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呢?

三、明确任务,达成目标

1.读一读。阅读教学,读,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读,要层次分明,逐层推进。(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3)用一个词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的印象。学生自读后,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每读一段指名说一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读完课文后,文章的“总-分-总”的结构就清晰可见了。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说一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自己的初步印象,比如:壮丽、神奇、人间奇迹等等,并把学生所说之词写在黑板上。(2)自读感悟,练写批注。如此壮丽的景观,真是令人叹服。首先,课文中列举的确切数字,与世界上其他两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其次,课文从大峡谷的山和水两个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最后,课文通过对九个垂直自然带和“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的描述,再次表现大峡谷的壮丽神奇。这样的景观和文字都需要学生仔细地品读,用心地体悟。所以,课堂上,可让学生默读课文2-4自然段,想象画面,画出让自己有真切感受的句子,并试着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3)交流体悟,感情朗读。课文的2、3、4自然段的语言各具特色。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如: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引导学生体会“不容置疑”的含义。)再如: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含有“从……到……”的句子多读几遍,感受大峡谷中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之多样;引导学生通过比喻句,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凌空展开的神奇美丽的画卷”;还可以相机理解“千姿百态”“人迹罕至”等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情感才得以共鸣,才能有感情地朗读文字。同样,想象到了画面,理解了文字,有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学生分句分段交流之后,相机进行朗读的指导,通过个别读、分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示范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畅享语言文字的魅力,得以情感的升华,同时也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做准备。

2.说一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21世纪,它也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到时,势必有很多人想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所以,教师在此时可提出:“你愿意成为小小解说员,为全世界人民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吗?”以此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课文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准备,可以先说给同桌听一听。(在练习介绍之前,教师可提示学生抓住课文各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句子。如:“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除了引用课文中的文字内容外,学生还需要加入一些表达自己情感的语言,让自己的介绍更富感染力)在学生自由准备后,请三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同时为他们佩戴上“解说员”的工作牌,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角色之中。

雅鲁藏布大峡谷 篇2

可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杨逸畴从雅鲁藏布江源头开始一路考察下来,并未发现其支流帕隆藏布江同伊洛瓦底江上游之间有任何古河道的遗迹存在,论证了雅鲁藏布江是一条适应地质构造发育而产生的“先成河”,并非因布拉马普特拉河溯源侵蚀的“袭夺河”,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重要的地理发现。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对于青藏高原科学探险考察来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他们走进西藏东南部地区,进行地学、生物学方面的综合考察,取得了一个个意外重要科研成果,推翻了雅鲁藏布江是一条“袭夺河”的观点,便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地理发现。尽管这个重要地理已经过去了30多年,可回过头来还是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一块超基性石头,科学家推断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条大断裂带。

上世纪70年代初,尽管“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但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世界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积极努力下,中断5年之久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又恢复了野外考察活动,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杨逸畴参与了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他们从雅鲁藏布江源头开始,沿江一路考察。1973年9月21日,当考察队大队人马结束察隅的多学科综合考察返回北京时,却留下了一支包括杨逸畴在内的8人小分队挺进墨脱,他们的主要使命是利用进入墨脱县短暂的开山季节,深入到雅鲁藏布大峡谷腹心地带,沿江测量雅鲁藏布江水,获得这一带的各项水力资源数据,从此拉开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察的序幕。

1974年,由关志华任组长,章铭陶任副组长,有杨逸畴、鲍世恒、肖树棠等5名科学家参加的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考察组,从米林县派区出发,沿20世纪初英国人F.贝利、F.K.沃德曾经走过的路线,经大渡卡、格嘎、加拉到达白马狗熊,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这处江段进行了科学考察。

杨逸畴经过连续两年的科学考察,一个结论在心中孕育,雅鲁藏布江并非科学家们先前推测的“袭夺河”。而真正让他将这个结果公布于世,却是1981经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决定从第二年起,对南迦巴瓦峰地区开展登山和综合性的科学考察活动。

1982年2月,当杨逸畴一行到达一个叫大渡卡的村庄时,南迦巴瓦峰非常清晰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他们显得很激动,都欢呼起来。这时,杨逸畴发现南迦巴瓦峰的西坡挂着一条灰白色的冰川,特别想去看看。第二天,他们专门去了距离南迦巴瓦峰更近的格嘎村,带上几个向导爬到冰川上去搞测量。让杨逸畴特别惊奇的是,这条冰川没有连续性,有六段空白区,其末端还飞过直白村落入雅鲁藏布江中。他后来请教冰川学家张文敬,方知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跃动冰川。

泥石流、雪崩、急流等让科考队员们行进很慢,有时让大家意想不到,路上除了野兽以外,马蜂窝也很多。有次刚到宿营地,鲍世恒急着去草丛中小便,刚钻进一会儿,就听一声怪叫,人又从草丛里窜出来,原来是他不小心捅了马蜂窝。据当地老乡讲,3只马蜂能蜇死1匹马,足见这里马蜂的凶猛。鲍队员打着滚儿从草地里出来,头已经肿起,一下大了好几圈,像个巴斗。考察队没有队医和解毒药,只有蛇药,赶快用水化开,黑乎乎地抹了一头一脸,一月后才消肿。惹不起还躲得起,人遇上马蜂窝都绕道走。还有一次,为躲马蜂有人差点儿遇险,路途中树丛里有马蜂窝,大家实在不愿听老乡的话,为这几十米的马蜂道而改道几十米爬山,绕上半天。于是他们用雨衣包着头,裹住身体,然后低头缩肩一口气冲过去,结果有人只顾低头看脚下的路,跑过了头,一气儿冲过去,滚倒在路边坡下,幸好被树拦住,才没跌进峡谷。

当他们到达白马狗熊时,两边都是悬崖绝壁,中间是江水急流,根本过不去。向导告诉说,他们打猎时走到这里无法沿江下行,除非翻越西兴拉山绕个大圈子,才能走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顶端扎曲。他们本来打算绕道考察,可西兴拉早已大雪封山,根本没法走。当时所带的物资也几乎用尽,大家在一起商量,这次探险考察就此打住,从原路返回。虽然这次没能考察白马狗熊至扎曲之间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河流段,可两次的考察经历却让杨逸畴对大峡谷地貌有了详细了解。

这次考察中,地质学家郑锡澜最为辛苦,每走到一个地方就要敲敲打打,找石块作标本,装进自己的大背包里。有些队员的包越背越小,可郑锡澜的包却是越背越大。有一天上午,杨逸畴正在他旁边观察地貌,偶然听到他小声叫道:“咦,这个石头不一般”。杨逸畴走进一看,凭着青藏高原多年科考发现,这是超基性岩体,是地壳深处物质一下子裸露到地表形成的。这个发现让他意识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大断裂带,地质构造极为复杂。

nlc202309031932

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成因,曾有过许多种推测,可最主要的论点认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成因是河流袭夺的结果,强调它是喜马拉雅山南坡南北向河流的溯源侵蚀袭夺了北坡东西向河流,奇特的大拐弯也就成了“袭夺弯”。当时,板块理论炒得热火朝天,而雅鲁藏布江许多大支流呈反向汇流的特点,似乎又旁证了“袭夺弯”存在的可能。由此,科学家们推断雅鲁藏布江上古时期曾经由东向西流,认为最早流向了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后因两大板块相互碰撞而改道流向了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

1982年3月,杨逸畴在《地理研究》第1卷第1期,发表了让世界地理界为之震撼的重要地理发现科考论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的地貌特征和成因》。杨逸畴从雅鲁藏布江源头开始一路考察下来,发现雅鲁藏布江下游的“U”型大拐弯并非一个拐弯,而往下却是连续的多个拐弯,它们是适应不同方向断裂构造发育的先成河,而不是河流袭夺作用所造成的“袭夺弯”。

板块理论,解开了喜马拉雅山东端“地结”之谜。

板块理论是一个什么样的理论,杨逸畴对大拐弯成因的不同看法,是否违背了板块理论?这成为科学界关注的问题。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对于国际地球科学界来说,是一个空前伟大的时代。这一时期飞速发展的工程技术带动了古地磁、古生物以及海洋学诸学科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场地学革命。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磁极倒转说,演绎了8000万年以来的气候环境,对于历次古生物灭绝及其后的生物大爆炸有了新的认识,深海勘探使得特提斯古海的遗迹——地中海的沧桑史已经大致了然;曾与喜马拉雅同为深海洋底的阿尔卑斯山的每一块石头都被摸遍……

回首板块学说的建立,被公认为上世纪地球科学的最大突破。1912年,“大陆漂移”假说就这样在提出了,一些人称“有道理”,一些人摇头称“怎么可能”,而更多的人存疑,拭目以待:毕竟科学立论需要确凿论据。随着提议者的离去,这一假说一度沉寂;但是大地并未因此却步,若干年后的人们借助技术革命,忽然发现大陆正在移动,并且这种移动从来也没停止过,“板块构造”说脱颖而出。它不仅解释了海洋的形成、陆地的漂移,也解释了大陆碰撞的逻辑理论。这一系列新理论构成七十年代国际地学革命的核心,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因之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从事青藏研究的科学家们,由衷地感谢这一场地学革命。他们曾以传统地学经典有关地槽地台学说,解释青藏高原成因时,说的就不免牵强了:雅鲁藏布江以北是一巨大地台,它曾为浅海;喜马拉雅则是深海之下的地槽,有物质在其上不断地堆积,由于受到挤压而形成山脉。至于翻上地表的蛇绿岩,则被认为是地幔中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深大裂隙侵入到地壳上部冷却而成。然而,中国科学家多年的考察实践,难以自圆其说。正是在这一国际地学新旧交替时代,板块理论就能很好解释这些问题。

杨逸畴等首批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科学家,同样得益于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学说的帮助。当地质学家面对从南到北那一条条裸露着深海物质的缝合线、地球物理学家们面对古地磁测定的岩石形成在赤道以南的位置、生物学家们面对雅鲁藏布江南北迥然有异的古生物区系群落……他们不再感到茫然所措,用板块理论就能解释其成因,许多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

当杨逸畴进入米林县派镇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地理现象,由西向东流的雅鲁藏布江,到这以后突然转向北东流去,穿切在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之间,并环绕南迦巴瓦峰转折南流,形成几百公里长的大拐弯,而且大拐弯中又套叠着一个个直角形的小拐弯,河道流路蜿蜒曲折,峡谷一个接着一个,最狭的地方不过70-80米。峡谷两侧的山岭海拔多数在4000米以上,从谷底到岭脊的相对高度都在2000米以上,切割深度和密度由下游向上,在大峡谷的顶端部位最大。

让杨逸畴更感到新奇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两侧山地前山靠近峡谷,谷坡坡度介于30-50度之间,山地呈脊岭状向谷地延伸,构成交错的山嘴或起伏的峰面,一般没有冰雪作用。然而,其后山南北侧以南迦巴瓦峰、加拉白垒峰为主的山系,海拔却在5000米以上,主峰最高却达7787米,呈金字塔形角峰高矗,其它山岭大多呈锯齿状,雅鲁藏布江就是从这级地面下切而成的。

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杨逸畴更是兴奋异常。雅鲁藏布大峡谷内外侧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还是冰川发育的中心,山岭白雪皑皑、山坡冰川悬垂,由于南来湿润气流可通过峡弯下段的谷地伸入,高山降水充沛,遇冷后形成大量冰雪积累,冰雪覆盖的山岭上雪崩滑道累累,导致雪崩和冰崩极为频繁。同时,谷坡洼地可以看到受冰雪崩坍补给发育的再生冰川,一些冰川舌可以穿越森林下伸到海拔3100米左右的雅鲁藏布江畔,属于我国罕见的季风型海洋性冰川类型。冰川融化后,常形成泥石流堵塞大峡谷江道。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如何形成的?先让我们从雅鲁藏布江说起。发源于喜马拉雅北麓杰马央宗冰川的雅鲁藏布江,是一条海拔最高的国际性河流,在我国境内全长为2057千米,由西向东与喜马拉雅平行前进,穿过中南部西藏,绕过南迦巴瓦,一泻千里,进入印度平原后,被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孟加拉国汇入恒河,最终流向印度洋孟加拉湾。雅鲁藏布江在地质科学研究方面意义重大,这一条沿地质构造发育的河流,事实上是连缀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缝合带。在遥远的地质年代里,有两块古陆地曾远隔上万里重洋,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印度所在的板块脱离了远在南极附近的母体,向北漂移而来。与欧亚大陆相撞之际,便是古大洋消失之时,而连接的一线,发育成雅鲁藏布江。

独特的地理构造,奇特的地貌环境,给雅鲁藏布大峡谷设下一个个谜。杨逸畴借助板块理论,解释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原因。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处喜马拉雅山东端,北与念青唐古拉山、东与横断山脉交接。这里地处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的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的东端,南迦巴瓦峰矗立在大峡谷的内侧,被地质学家们称为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地结”。与此遥相对应的是喜马拉雅西端终结处,也有一座海拔8125米的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尔巴特峰,环绕它也有一个河流大拐弯。喜马拉雅两端对称形成的一山一水一峡弯,蔚成自然地理奇观。而这被地质学家们誉为喜马拉雅东西“地结”的两座奇特高山,就像两颗巨大的“钉子”,将印度板块镶嵌在欧亚板块上。

nlc202309031932

杨逸畴查阅资料还表明,直到今天,印度板块仍在向北推进,作为最前锋的大峡谷地区孤军深入,将南来陆地深深楔入欧亚板块之中,在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中,河流持续深切,形成举世无双的大峡谷。

峡谷密集断裂,成为雅鲁藏布江是先成河的重要依据。

当印度板块朝亚欧大陆推进时,必然会受到对方的抵抗,自然向东西两方寻求应力的释放,必然出现喜马拉雅山脉东西两端的弧形转折,以及近似南北走向的密集断裂和褶皱。如何从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貌中证实地质学家的推断,就成为杨逸畴考察的重点。

杨逸畴凭着连续两年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考察发现,从大峡谷内部看,这里是一个向北东倾伏的背斜构造,背斜的西北翼出露地层以云母片岩、片麻岩为主,围绕南迦巴瓦峰构成一组密集的弧形断裂面,这一段大峡谷河流的环形曲折正是适应这种地质构造的结果。背斜东南翼出露岩层以各种片岩、片麻岩和千枚岩为主,所显示的构造既有褶皱也有断裂,而以断裂为主,都是规模巨大的压扭性断裂带。

雅鲁藏布大峡谷白马狗熊、岗郎和达波江段,构成了最为雄伟险峻的连续大峡谷,从上部到谷底都有交错山嘴、残留谷肩和多级阶地,明显表现出套叠的谷中谷,大峡谷强烈切割发育的形式,让杨逸畴异常兴奋。正是这样的强烈切割,大峡谷岩石比较破碎、风化强烈,若受到暴雨、地震的触发易产生崩塌和泥石流。有时一次巨大的泥石流,往往堵塞大峡谷江道,为河床提供大量巨大物体,影响河床的水文特性,改变河床的塑造过程。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河床多急流险滩、礁石星罗棋布,甚至出现小的跌水。

杨逸畴根据水文实测,加拉至米亚间7.8公里河段,水面下降350米、平均坡降竟达49.9‰。有的河段流速超过16米/秒,急流挟带着巨大的推移质,磨蚀着河床前进,发出隆隆的响声。就在他们考察的枯水时期,河床往往出露基岩,基岩上部兀立着的巨石。正是在这巨大水流的强烈侵蚀下,河床形成一系列纵向深栖、串珠状的深槽及单个的壶穴、洼坑等,基岩河床上还有许多鱼鳞状叠覆的拍浪侵蚀“瘫痕”,局部河床还有基岩耸立的中流砥柱。

雅鲁藏布江上、中游江段发育在东西向深大断裂带上,以断断续续出露的蛇绿岩为标志,地形上表现为宽大平直的贯通谷地,已为众多地理地质学家所公认。可杨逸畴考察派区以下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明显感到雅鲁藏布江下游则是顺应地缝合线东端构造的弧形转折造就的一系列密集的断裂和褶皱发育而成的。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河道适应着断裂构造带这个薄弱部位一步步下切发育,一些局部河段还适应着与主断裂相配套的那些横向断裂而发育,导致大拐弯中叠套着一个个连续的小拐弯。

在杨逸畴看来,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的大峡谷内侧地区,则是两大板块强烈隆升的上升中心,它的不断间歇性强烈上升,使大峡谷江段一个接着一个、一个套着一个。把大峡谷和整个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联系起来看,它无疑是一条适应自身构造发育的先成河流。

在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断续分布着从渐新世到中新世的杂色砾岩和砂砾,表明雅鲁藏布江的发育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中新世。杨逸畴在大峡谷内侧的南迦巴瓦峰周围,同样见到了保存完好的海拔5000米左右的夷平面,这就是原始高原面的残遗,从而证实雅鲁藏布大峡谷最早是在这级面上发育并适应断裂构造而下切形成的,只不过现在的这级夷平面,因随着南迦巴瓦峰强烈的上升而发生了变形。

杨逸畴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后,发现大峡谷中至少形成了三级阶地,同样反映了构造隆升的阶段性特点。可这样的阶地,也因受到山崩、洪积等的影响而变得格外复杂。他由此推断,晚更新世以前老的河系发育,是在较高部位的宽谷地内侧侵蚀和下切同时进行的,而晚更新世以后到现在,则以强烈下切侵蚀为主,导致大峡谷流域同高度一级支流的悬谷瀑布十分普遍,更进一步表明这级阶地以后河谷下切,新构造的抬升是更为加剧的时期。

墨脱大地震导致大峡谷中的村庄地面陷落,谷地河床瀑布消失,整个山河面貌为之改变,是否成为先成河的证据?杨逸畴借助板块理念,解释大地震产生的原因。墨脱大地震再次证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是适应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造成的断层带发育而成的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就是印度板块的先锋,向欧亚板块俯冲,南迦巴瓦峰对面的加拉白垒雪峰将其抵住,是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强烈上升的中心,是地形构造转折最急剧、地应力最集中的地方之一,这里是我国大陆最为活跃的地震带之一,山地在强烈上升,河流在强烈下切,以快速抬升为特点的现代构造运动,在这里表现得更为明显和强烈,全世界都会给予关注。1950年的这场大地震,就是一次发生在人们眼皮底下的强烈现代地壳构造运动。

杨逸畴提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先成河后,必然会引来坚信“袭夺弯”科学家们的质疑。可在他看来,“袭夺弯”要成为可能,既要弄清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形成的原因,也要弄清雅鲁藏布江和大支流帕隆藏布江相互袭夺的关系。这中间无论谁袭夺谁,被夺河上是否有倒流河?袭夺弯以东是否有断头河?雅鲁藏布江从上游到下游,坡降的演变符合正常河流塑造的过程,二级高原夷平面的分布情况有着发育的一致性,并没有出现古雅鲁藏布江由东向西流的地势,反证了雅鲁藏布江就是一条适应性的先成河。

杨逸畴同样考察了帕隆藏布江、伊洛瓦底江上游,并未发现两者间有任何古河道的遗迹存在。至于雅鲁藏布江一些大支流反向汇流,他曾分析了大峡谷以上的16条大支流,与干流成锐角相交汇入的有6条,与干流垂直相交汇入的有5条,与干流流向呈钝角相交反向汇注的只有5条,如萨迦藏布、年楚河、拉萨河、曼曲、帕隆藏布等,其发育几乎都是适应同方向断裂构造的结果,同样不能作为“袭夺弯”的证据。由此,杨逸畴大胆推断,古雅鲁藏布江不可能通过帕隆藏布江汇入伊洛瓦底江入海,雅鲁藏布大峡谷河道是适应两大板块之间巨大密集的高角度弧形断裂带发育而成。随着南迦巴瓦峰的不断上升,河流不断下切而形成峡谷。

教案雅鲁藏布大峡谷 篇3

2.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流程]

一、导入

 一提起西藏,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雪域高原上的牦牛、金碧辉煌的寺庙和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其实,这块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有异常丰富的景观,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还有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雅鲁藏布大峡谷,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板书课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 我们学地理时,知道了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的藏文意思是“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在青藏高原上冲刷出了一条很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旁。

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雅鲁藏布江流到扎曲村后,突然在高原上出一个呈U字形大拐弯的,而且转向南流。峡谷旁的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此处峡谷深达6000米以上。大拐弯峡谷以雄伟峻险、奇特的转折闻名于世。

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长度超过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深度超过了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秘鲁科尔多峡谷,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和最深的峡谷。它是中国几代科学家经过长期艰辛考察后发现的,以其宽、深、窄成为世界一大奇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第六页,大家现在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边读边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谁来读一读这些生字新词  很不错,大家齐读。

 谁愿意说一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是啊,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去课文中找找,看看文中有没有合适的词?并试着填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不仅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

三、研读课文,品味欣赏 1.合作学习,研读课文。(1)品读第一、二自然段

 下面我们就来好好学习一下课文。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里说: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 是啊,这里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并且高峰与深谷为邻,有这强烈的地形反差,怪不得是“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 同学们,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在第二自然段里,作者是怎么说明的?运用了什么方法?

列数字——长:504千米,平均深:2268,最深处:6009 作比较——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

 边读边想,当你读到这些具体数字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些具体准确的数字(雄辩)有利地证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 同学们好好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能不能找个词替换“不容置疑”这个词?  “一争高下”是什么意思?

 读着这段文字,你的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感受?(自豪,骄傲。) 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带着这份骄傲齐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自主、合作中感知课文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兴趣盎然地诵读中体会课文语句的精妙之处,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和品味落到实处。

(2)交流品读三、四自然段。

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作者用列数字与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它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还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先请学生自由阅读第三自然段,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特别神奇?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云雾遮天,神秘莫测。”  原始森林是怎样的?(郁郁苍苍)

 能给“郁郁苍苍”找一个近义词吗?(郁郁葱葱)

 “郁郁苍苍”与“郁郁葱葱”都是指林木长得很茂盛。有区别吗?

 “郁郁苍苍”的绿显得要老一些,颜色要深一些。是呀。在原始森林中,那些树木长了不知多少年了,颜色苍翠。当我们走进原始森林,那儿就是一片——郁郁苍苍。而我们家乡的小山坡上,长满了茂盛的树木,看上去——郁郁葱葱! 你还找到哪些了令你感觉到神奇的景观?

“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

 这儿其实是围绕着哪一个词来描写大峡谷的水?(千姿百态) 到底有哪些姿态?

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大峡谷的神奇还表现在哪里呢?

“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 “神来之笔”一般指优美的文章、句子或图画。在这儿,“神来之笔”指什么?  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是谁的杰作?

 难怪,作者发出了感叹: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 同样,珠穆朗玛峰屹立在青藏高原上,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万里长城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 刚才咱们所说的都是山奇,水奇(板书:山奇水奇)还奇异在什么地方呢?

 这里拥有“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为什么人们会冠以这样的美誉呢?请同学们着这个问题读一读第4自然段。

 各种野生动物都在山上攀援,穿来穿去,有北极的动物,还有最热最热赤道的动物都在那里聚集着。像个动物王国。

 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作“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 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板书:丰富的生物资源) 有着这么多的动植物,真不愧是“植物类型博物馆” 和“动物王国”!

(3)品读第五自然段

 正因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有着奇异的自然景观和无与伦比的地理位置,所以人们说它是—— 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会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是因为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壮美奇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我们中国人的__________。

(4)学完课文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小结:大峡谷以它奇特的地形特点、奇异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资源,不愧为世界第一。它的发现,是人类20世纪最重要发现之一。做为一名中国人,应该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四、课后作业

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深入研究,品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学写课文提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教学难点

学写课文提纲。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西藏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金钥匙”幻灯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2.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了解学生课前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情况,又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初感其“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圈画文中重点词语。

2.能谈谈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初步印象吗?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

3.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

(提示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快速找出词语,如: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等。相机板书词语。)

[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让学生体会其神奇壮丽。

三、精读细品,深感其“奇” / 3

1.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处所在!

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读到我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

[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用“读到我感到”模式来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自己阅读所得,有利于学生语言的规范。]

小组合作研读课文,讨论探究 :

(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2.学生认真默读,勾画内容。

3.组织小组内交流。

4.班上交流。(随机板书)

(1)我读到“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A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你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学生朗读)

(2)我读到“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也感到“惊叹不已”。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说说你对“鬼斧神工”的理解。

C 读出你的感受好吗?

(3)我读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82米„„”感到它是世界峡谷之最,“无与伦比”,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4)我读到第四段神奇美丽的自然博物馆时,感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

(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达到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惊叹与自豪。)

5.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惊叹”、“折服”、“骄傲”、“自豪”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壮丽的景观吧!

四、理清脉络,学写提纲

1.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提示:“先„„然后„„再„„最后„„”)

2.出示“金钥匙”,认识课文提纲。

[随文学习提纲,能更直接更形象的理解提纲的写法和作用,同时也落实课文安排的“金钥匙”。]

五、作业练习

1.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3

2.抄写生字(对自己感到较难的字多写几遍)

3.试写课文提纲。(在学过的课文中任选一篇)

杨逸畴:雅鲁藏布大峡谷之父 篇6

我们将这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不光是为大家展现杨逸畴背后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更是在杨逸畴先生离开我们一周年之际,对这位当之无愧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之父的再次缅怀和追忆。

作为20次上青藏高原的杨逸畴,一直从事地貌形成演化、高原环境演变的研究,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而更令杨逸畴难忘的经历,却是8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科学探险考察。他既是我国首批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科学家,也是我国率先徒步走完大峡谷90公里无人区的探险家。这样特殊的经历,让杨逸畴在世界上率先论证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最深最长的第一大峡谷。

“世界第一”的光环戴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头顶,还意味着《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中的有关条目将做新的更正,世界地理教科书将做新的改动。而随着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论证,杨逸畴这个平凡的名字,永久地篆刻在了中国世纪坛的白色大理石壁上。

不光如此,杨逸畴凭着对大峡谷扎实的科学探险考察,修订了我国上世纪最大地震震中为墨脱而不是察隅,并提出利用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源为西藏造福的宏伟构想,同时,他还解开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理构造和雅鲁藏布大峡谷虹霞瀑布消失之谜。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的科学论证,无疑成为20世纪地理学上的重大发现,而这险些与杨逸畴擦肩而过。

历史上,英国地理探险者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下的墨脱河流段称为底杭峡,新中国地图称之为雅鲁藏布江。1993年,美国地理探险家费希尔到过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看到了大峡谷围绕西藏东南部最高山峰——南迦巴瓦峰拐了一个大弯,这使得在很长时间以来,国外媒体一直将其称为南迦巴瓦大峡谷。

也有人声称,是费希尔最早在美联社报道了南迦巴瓦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谈起这件事,杨逸畴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1994年春天,杨逸畴等一行应邀去台湾讲学。在那里,台湾同行告诉他们一个重要信息:美国科学家在前往西藏米林派区(现为派镇)考察时,偷偷拍了几张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照片,通过分析后初步认为,这个大峡谷可能不逊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但他们苦于没有实地考察的证据,不敢下结论。

杨逸畴此前已6次去过雅鲁藏布大峡谷,走过进出墨脱县的所有线路。台湾同行的追问和提醒,使杨逸畴猛然醒悟,雅鲁藏布大峡谷不逊于科罗拉多大峡谷,这本身就是一种科考成果。回到北京后,杨逸畴找到一起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学家高登义,谈起了台湾的见闻。那时,新华社记者张继民也在场,没想到他的一句话,引起了张继民的极大兴趣。

张继民在杨逸畴、高登义和李渤生三位科学家合写的论文《雅鲁藏布江下游水气通道初探》中发现了有关大峡谷长度和深度的表述,文中记录雅鲁藏布江峡谷的平均深切度在 5000米以上。

张继民当即给高登义打去了电话,非常认真地说:“你和老杨认真考证一下,比较一下美国的科罗拉多峡谷,拿个结果好吗?”说完,他又加重语气说:“如果是世界第一,我们一定不要放过它!这可是中国的财富啊!”

杨逸畴戴着老花镜,伏在案头以1:5南迦巴瓦峰地形图为基准,从雅鲁藏布大峡谷海拔2400米的高度往上算。经过30多天的反复计算和论证,杨逸畴终于得出了结论:中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无论在长度、深度上都远远超过世上已知的几条大峡谷,为世界之最。这个结论最后经过刘东生院士再次论证和审定,由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后,一下子,国内外近百家媒体转载了这条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若不是台湾同行的提醒,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这个被认为是20世纪末地理学上的重大发现,险些同中国人擦肩而过。”杨逸畴说道。

从温婉的江南小村走进中科院神圣殿堂,再到粗犷的青藏高原、南疆沙漠,杨逸畴走了一条常人认为不常规的路。

伴随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发现和论证,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名噪寰宇,杨逸畴的名字也响彻华夏。2002年初春,在北京中关树一栋旧楼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杨逸畴。他的皮肤黝黑发亮,身高1.8米以上,健壮得像雪山的牦牛。如果不看他鼻梁上架着眼镜,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是一位科学家,倒像一位运动健将。

杨逸畴回忆与地貌学结缘,有两本书对他产生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有意无意地引导他走上以后的人生道路,一本是《徐霞客游记》,另一本是《鲁滨逊漂流记》。杨逸畴与徐霞客算得上是同乡,徐霞客是江阴人,而他的老家江苏武进北边就是江阴,当地流传着徐霞客的不少故事。杨逸畴说,今天再看《徐霞客游记》,它不光有文学价值,而且还有科学价值,徐霞客算得上中国地理学的老祖宗。

徐霞客这位游走四方、探索冒险的故事,暗暗拔动少年杨逸畴不安分的心。待到报考大学时,当时最热门的专业是土木工程系、电子系、机械系,可他选的专业却是地质地理等。1953年,杨逸畴如愿进了南京大学地理系,当时别的大学还没设地理系。

在大学里,杨逸畴的身体健壮尽人皆知,他当时是江苏省的排球队员,据说他创造的男子标枪记录很长时间都无人打破。1957年,大学毕业的杨逸畴来到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工作,这里是中国地理学界的最高学术机构。1959年,杨逸畴参加了中科院西部地区南水北调工作。也许是一副好身板惹的祸,杨逸畴被领导派到了科学上一片空白的青藏高原,尽管当时条件极度艰苦,却给了年轻的杨逸畴展示自己一个极佳的舞台。从1973年到1979年间,他几乎每年都要到高原去,一去几个月是常事。有几次,家中老人生病以及病故,他都无法回来。杨逸畴的爱人郭素珍清楚地记得,有次他回北京后,陪她看过一场露天电影,也是人生中仅有的一次。

然而,一向身体强壮的杨逸畴,还是让高原反应给累倒了。1987年,他带领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7756米的库拉岗日峰,那次高原反应对他的伤害很大,他高大的身躯像棉花一样干干栽倒在地,以至于在大本营躺了10天才爬起来,回北京开会期间又发生休克,倒在了卫生间里。医生检查后,说是长期缺氧造成心脏右臒动脉堵塞,医生不让他去青藏高原了。这对杨逸畴精神上是非常沉重的打击,他毫无思想准备:“这年我已52岁了,青藏高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多少奥秘,等待我去探索,难道我的青藏高原科学探险事业就这样半途而废了?”

杨逸畴听从了医生的建议,经过冷静思考,慎重地做出了新的选择,把目标转向了青藏高原的北缘——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然而不幸还是降临了,2004年他突患脑血栓,可他感到壮志未酬,不甘心就此罢手,在他病体稍加康复后,依然心系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探险考察。2007年,他还参加了“庆奥运中国雅鲁藏布大峡谷徒步穿越十周年回访科学探险考察”活动,又一次到了大峡谷地区观察。

杨逸畴的逝世,勾起了我10年前初次采访他的回忆,杨逸畴对墨脱大地震震中的确定以及雅鲁藏布大峡谷“虹霞瀑布”的消失之谜有着功不可没的论证。

我国上世纪最大地震震中在西藏察隅,缘于英国植物学家F·K· 沃德设下的谜局,杨逸畴多次穿行于察隅、墨脱两地,最终将震中定为墨脱县格林村。

1950年8月15日22时09分34秒,世界各地的地震仪同时记录到来自这一强大震波。刹那间,江河断流,数十万平方千米的地貌一夜之间面目全非,所有地震仪都超出了最高限而失灵。这次大地震所释放的地震波能量是唐山大地震的20多倍。

对于这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的确认,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印度阿萨姆邦,有的说是西藏察隅。当时在察隅考察的英国植物学家F·K· 沃德的记录,让世界都把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确定在察隅,称它为“察隅大地震”。

1973年9月21日,包括杨逸畴在内的8人科学考察小分队挺进墨脱,考察组从米林县派区出发,当地政府先后调配30多名门巴族、珞巴族和藏族青壮年民工,给他们背行装、当向导和做翻译。考察组进墨脱后,考察了马尼翁、月儿工、希让村,没想到1950年大地震留下的遗迹,让杨逸畴一行触目惊心。专家们走访了19户人家,找到了当年的幸存者,听他们描述灾难降临时的一个又一个恐怖情景。

墨脱县至四境间数百公里的山路崩塞,连日飞尘蔽日,经旬不散。雅鲁藏布江溃决,水势暴涨,形成50米高的浪头,江面由20多米一下崩展到80多米。有的山峰被“一分为二”,形成箭鞘状。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河两岸洪水为患,堰渠冲毁,道路切断,桥梁损毁。整个雅鲁藏布江河弯地区和米林、察隅等27个县及印度阿萨姆邦的部分地区都被卷入这场灾难之中。地震破坏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最远距离达1300公里。一位当年曾给F·K· 沃德当过背夫的希让村老人,地震后曾去过阿萨姆。他看到沿途江水多处被堵断流,后来又冲决堵塞物,大水漫灌了阿萨姆平原,洪灾泛滥。

墨脱县背崩南边的格林村,距震中最近的一个大村庄。那块两平方公里的盆地,本是墨脱县境内最大的平坝子,上有良田近千亩。它不仅被夷为平地,而且陷落成为沼泽地,全村400多人几乎无一幸免。原格林村遗址成为沼泽草甸地带后,科学家在地图上标上了“格林盆地”字样。

对于墨脱大地震遗留的最大隐患,莫过于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两岸的崩塌倒石堆。这些倒石堆像是一条干石河,满载着岩屑、碎石和巨砾,斜卧在高高的山体上,有的竟达上千米。一旦发生崩塌、地震、暴雨,都有可能触发砂石滑动,甚至产生连锁反应,演变成一场势不可挡的泥石流溃入河床,时有堵江截流的情况发生。

杨逸畴等一行在墨脱考察时,这里就发生了一起堵江截流的情况。墨脱县背崩村上的一处石崖,因连日暴雨而溃垮,崩落的巨石推动下游沟槽中的泥水石块汇合成一股上万吨的泥石流,冲向雅鲁藏布江,一举截断了径流达每秒上万立方米的江流,持续一天之久。第二天江水漫堤,冲垮堤坝形成洪峰,险些将下游的解放大吊桥冲走。

杨逸畴、章铭陶等科学家根据调查得来的情况,与察隅大地震访问数据相比较,墨脱受损的情况显然具有毁灭性:震中位于墨脱县背崩村正南方38公里处,而察隅距墨脱足有300公里。他们将有关情况报请国家地震局专家审核,将这次大地震更改为墨脱大地震。这是20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最大的一次地震。从此,“格林盆地”标注在中国地震图上,墨脱大地震永载史册。

墨脱大地震时,印度板块向对面的欧亚板块俯冲,造成雅鲁藏布江河床剧烈错落,杨逸畴由此佐证“虹霞瀑布”的消失。

杨逸畴第一次见到南迦巴瓦峰时,那仍是一座未被登顶的处女峰。在南迦巴瓦峰西坡,考察队员们发现了一条大冰川,他们感到特别奇怪,冰川竟会离雅鲁藏布江那么近,仅有几百米。这里的雪线是海拔4800米,林线是海拔4200米,可是这冰川居然跑到2800米处的森林里,这就是闻名全球的则隆弄冰川。

第一天,他们就在冰川上工作,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工作时,猛听见有人大叫:“哎——”杨逸畴抬头一看,心一下就收紧了,倒吸一口冷气,只见一只顶大的棕熊,正慢悠悠地在前边的冰川上走着。“熊瞎子,熊瞎子”,民工大喊大叫,熊的视力本来不好,但听力却异常敏锐,喊声惊动了它,棕熊立刻加快了步子,朝他们奔来,“啪,啪,啪”突然响起三声枪声,大熊几乎就倒在考察队员的脚边。头一天进入大峡谷,就体验到了如此惊险的一刻。

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第二天,他们整整走了一天,到了大峡谷最后一个村子——加拉村。杨逸畴让村长把村里最年长的人都请来,向他们了解大峡谷里的情况及当地曾发生过的自然现象,比如有没有发生过地震?冰川是否崩塌?听到这话,村上的人说:“我亲眼看到则隆弄冰川会跑,太可怕了。”那是1968年藏历七月的一个下午,大家正在太阳底下收荞麦,南迦巴瓦峰上更是晴空万里,平时喧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水,突然变得很安静,一些经历地震的老人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果然,则隆弄冰川开动了,它快速下行,雅鲁藏布江水被它拦腰截断,竟然断流到第二天早上。江中叠起的冰坝,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被完全冲开。

考察队队员们出了加拉村,前边就是无人区了。这次,他们特意带上砍刀、绳索,垂绳攀援,不到100米的陡坡,却走了整整一天。翻过这道悬崖,到了江边,这时是枯水期,江边露出沙子,还有许多房子般的大石头。石头表面光滑,上边有被激流冲出的小小洞穴,江岸两侧的岩壁,七八米以下都很光滑,表明这是丰水期的水位。大峡谷内,丰水期与枯水期水位落差最高可达21米。

在出发前,贝利、沃德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河床大瀑布的描述,却始终萦绕在杨逸畴的心里。早在1878年开始,英印政府情报机关为搞清楚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流向等情况,不断派遣情报人员潜入这一区域,其中的情报人员仆人基塔普发现离白马狗熊大约3公里远的地方,雅鲁藏布江从约有150英尺的高度一泻而下形成瀑布,下面有个大湖,在那儿还总能看到彩虹。英皇家地理学会会员、英军上尉贝利考察白马狗熊瀑布后,证实了这处瀑布的存在,还写进回忆录《无护照西藏之行》:

“……江水在约五十码宽的沟壑里奔腾而过。我的左下方咆哮着打漩的急流,右下方江水猛然向下冲过岩石的突出部,在落差约三十英尺处飞溅起层层浪花,形成一朵水气云雾,高出瀑布顶端约二十英尺。后来,摩斯赫德到那里时,看见一条彩虹。由于西藏人没有‘彩虹’这个名称,我们就给这条瀑布起了个诨名叫‘彩色瀑布’……”

1924年,英国植物学家、探险家F·K·沃德在藏族民工的协助下,从派镇顺江而下,经大渡卡、加拉、白马狗熊到达大拐弯顶端的扎曲,然后顺帕隆藏布江而到达排龙村,远比贝利走得更远。在《藏东南考察记》里,沃德同样生动地描绘了大峡谷腹地的奇丽景色,见到了虹霞和藏拉两处河床大瀑布,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它们,飞落的瀑布上升起了美丽的彩虹,将它们称为“虹霞瀑布”。

杨逸畴一行走到了白马狗熊,在大峡谷右侧坡上的一块平地上,被树林包围着,平台上有一座早已倒塌的寺庙。既然是无人区,怎么会有寺庙呢?这引起了考察队的浓厚兴趣。他们来到平台上,进到已经塌掉的房子里,竟然有一棵木瓜树长在里边,还结着一只大大的木瓜。木瓜树,是气候温湿的亚热带作物。当晚,他们住在旧寺里,无意间在地下刨了刨,结果甚感意外:地底下埋着几只已腐烂的大木箱,箱子里装满了各种铜制的佛像、法器等。

杨逸畴出发前,曾读过贝利对这座小寺庙和其僧人以及居民有过描写。他们沿江考察途中,大家不时看到河道曾被山石堵塞,又被江水冲决而去的痕迹,不时还能看到废弃经年的村庄。民工们总是告诉说,都是这里发生的一场大地震给摧毁的。

杨逸畴考察中,既没有看到贝利记载的寺庙念经情形,也未能见到他笔下的“彩色瀑布”,当杨逸畴提起白马狗熊附近的“彩色瀑布”时,年岁大的藏族民工说,早年这里确有大瀑布,就在白马狗熊的下方。瀑布周围有温泉,当地人在此修了一座小寺庙,常来此沐浴、拜佛,往下看是“彩色瀑布”,向上能望见南迦巴瓦的雪峰,很是美丽宜人。但这都是1950年以前的事,此后就再也没入能走进去了。

谈起这条瀑布的消失,藏族民工德钦还告诉说,这里发生过一场令人心悸的大地震。地震发生时,江边的房子被高高地弹起,然后又落到江里。山峰的斜坡上,足有十多公里长的则隆弄冰川,整个被崩裂成六段,一路向下跃动,一段巨大的冰川跃过了一个叫直白的小村子,竟将这个上百人的村庄夷为平地,全村仅活下了一个当时正在地洞里干活的叫卓玛青宗的妇女。最后一段冰川跳到江里,形成一道冰坝,硬是把雅鲁藏布江水憋住,江水后来一下冲开冰坝,使下游平原地方莫名其妙暴发大洪水了。

杨逸畴对照贝利所描述的河床大瀑布的位置,前去考察后发现仅是一处小跌水罢了。同时消失的还有沿途的一些村庄,它们或被崩塌的山体推进江中,或被巨大的冰川泥石流所掩埋。直白村不见了,现在的直白村,是在距原址上百米的地面上建起来的一座新村庄。

杨逸畴考察后得出结论,雅鲁藏布大峡谷正处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镶嵌交接缝合带的东北端,雄伟的马蹄形大峡谷正是沿着这条缝合带发育而成。“虹霞瀑布”的消失,就是一次发生在人们眼皮底下的强烈现代地壳构造运动,它再次证明,南迦巴瓦峰就是印度板块的先锋,向欧亚板块俯冲,南迦巴瓦峰对面的加拉白垒峰将其抵住,是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强烈上升的中心,是地形构造转折最急剧、地应力最集中的地方之一,这里是我国大陆最为活跃的地震带之一。印度板块至今仍在持续向北推挤,缝合带附近应力集中,地壳很不稳定,经常引发地震。这些巨大的冰川至今还残存在谷底,这就是为什么则隆弄冰川会下到海拔那么低的森林里,它成了我国首次发现的超长跃动冰川,地震造成的山崩地裂现象仍在。

在我的印象里,杨逸畴无论是兴奋自豪地谈过去,还是怀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谈未来,最后总是离不开雅鲁藏布大峡谷如何造福人类,那是他的生命所系。杨逸畴生前,对大峡谷曾有过无数宏伟的构想:大峡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诸多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单位(公里)蕴藏量为世界之最,如果将大峡谷裁湾取直,获得2500米的落差,发电量超过三峡3倍,不仅能解决我国青藏高原的能源困难,还可以支援东南亚国家;大峡谷的生物种类占西藏的60%,物种资源齐全,是巨大的财富;大峡谷离珠穆朗玛峰700多公里,可以建立国家公园,地球上所有想看世界最大峡谷、世界最高峰的人,都要到这里来旅游观光。杨逸畴说,作为中国的地理学家,责无旁贷地要为保护、开发、利用大峡谷,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迎接中国的大峡谷时代到来。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7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的语言丰富优美,绘声绘色的故事、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到好处的用词,都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极为优秀的说明文。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雁塔区北池头小学原是一所乡村小学,地处城区边缘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理念的更新,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育教学水平也逐步提高,逐渐形成了“以教研促教学以理念谋发展”的办学特色。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贯彻课改理念,认真学习课标,大胆实践新理念,注重集体教研,团结合作,不懈努力地实践新课改。

由于学校位置的特殊性,学生的来源也较复杂,外来借读生较多,来自不同的地区,因此学生学习的差异就更为明显,而这些学生的家长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家庭条件较差、对学生的学习关心不够,因此,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但学生本质上都朴实善良,学习比较刻苦踏实。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相应的补充资料,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已有经验,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学写课文提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教学难点

学写课文提纲。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西藏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金钥匙”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2.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了解学生课前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情况,又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初感其“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圈画文中重点词语。

2.能谈谈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初步印象吗?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

3.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

(提示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快速找出词语,如: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等。相机板书词语。)

[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让学生体会其神奇壮丽。

三、精读细品,深感其“奇”

1.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处所在!

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读到我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

[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用“读到我感到”模式来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自己阅读所得,有利于学生语言的规范。]

2.学生认真默读,勾画内容。

3.组织小组内交流。

4.班上交流。(随机板书)

(1)我读到“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A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你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学生朗读)

(2)我读到“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也感到“惊叹不已”。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说说你对“鬼斧神工”的理解。

C 读出你的感受好吗?

(3)我读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xx米……”感到它是世界峡谷之最,“无与伦比”,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4)我读到第四段神奇美丽的自然博物馆时,感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

[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达到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惊叹与自豪。]

5.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惊叹”、“折服”、“骄傲”、“自豪”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壮丽的景观吧!

四、理清脉络,学写提纲

1.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提示:“先……然后……再……最后……”)

2.出示“金钥匙”,认识课文提纲。

[随文学习提纲,能更直接更形象的理解提纲的写法和作用,同时也落实课文安排的“金钥匙”。]

五、作业练习

1.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抄写生字(对自己感到较难的字多写几遍)

3.试写课文提纲。(在学过的课文中任选一篇)

*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才认识你”写一篇读文感受。[选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段落1、2、3幻灯片;《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片断)

教学过程:

一、回忆内容

作者是怎样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二、阅读对比,体会表达

1.出示部分段落,说一说与课文中的段落有什么不同?

(段落1摘选第二段,去掉了传说内容;段落2摘选第三段,去掉了段中的数字;段落3摘选第五段,用“非常”换掉了“最”。)

2.学生互读比较,交流意见。

3.学生在班上谈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段落1加入了传说故事赋予了神奇的色彩,而且更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段落2加入准确的数字使得说明的事物更准确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段落3用“最”表示达到了极点、极限,表达的程度要比“非常”高。)

[通过学生对不同段落的比较和感受,体验到不同的表达效果,切身感悟文中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效果,从而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以及其方法的作用。]

三、欣赏奇观,激发情感

1、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无音乐、无解说)

2、同学们,风光秀丽,景观宏伟,只是好像缺点什么?(学生会提出没有音乐和解说)

3、组织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内容做解说。

4、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有音乐),学生做解说。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

四、拓展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你还知道哪些奇观?能不能介绍给大家。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奇观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2、搜集整理资料,写一处你知道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

“惊叹不已”

奇观 世界峡谷之最

“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

“鬼斧神工”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

“无与伦比”

课后反思

教学时,我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读文、谈感受。由于本篇文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整体印象比较明确,并且在我的引导下,从文中找到重点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在细品课文体会时,我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在读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读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复的体会、回味,从中真正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使学生内心中达到真正的惊叹。通过段落对比,把学生带入语言文字表达的王国中亲自感受和体验,潜移默化把表达方法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这要比直接讲出表达的作用更有效果。创设一个无声音无解说只有美丽画面的情境,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就能使学生愿意去提取课文内容编写解说词,对学生的筛选文本信息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是一种提高。

总评

这篇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别具匠心,始终贯穿新课改的理念,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设计必须以学生学习、发展为核心,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2。提倡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学生的读来感悟,再在感悟的基础上读文,始终能以文本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3。体现了“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课标要求。

整节课遵循了学生的阅读规律,从整体入手,感知文章,再细品课文,通过作者的语言文字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将课堂时间充分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谈,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课堂教学。设计中“阅读对比,体会表达”环节切合学生实际,在体验中体会表达,真实有效;“配解说”一节也颇为精彩,运用“缺陷”激起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学生表现得更为主动,更为认真。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8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拓展实践

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作业布置:

1、掌握生字词

2、熟读课文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 篇9

“探秘峡谷森林,自然中学百科”,在今年6月28日-8月30日,TBIS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举办亲子生态夏令营。在这里你可以感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江——雅鲁藏布江的拍浪轰鸣、在江中漂流、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眺望南迦巴瓦峰、在原始森林中徒步、抬头满天繁星、露营、学藏舞、唱藏歌、篝火晚会、环湖巴松错畅游……这是一趟充满未知、探索、奇妙与交流、激情的旅行,亦是人生旅程中非一般的青春经历,所能想到的魔幻夏天,在这儿,全部都能实现!

【线路特色】

◆ 沿着青藏铁路,人往高处走,跨越七大省份——北京、河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阶梯式缓解高原反应,安全舒适,在流火七月尽享清凉高原!

◆ 享受最慷慨的阳光、最纯净的天空,遇到最虔诚的藏族同胞,并感受心灵的洗礼。

◆ 到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观中国最美的雪山——南迦巴瓦峰;领略世界最高江河——雅鲁藏布江两岸极致美景。

◆ 到世界屋脊上的原生态博物园,一览神湖巴松错最钟灵毓秀的独特魅力,体验自然生态、自然人文、神奇佛界,神奇之湖。

◆ 在神湖畔露营,与藏胞共饮青稞酒,共舞锅庄。夜深时,枕着涛声,仰望星空,浑然世外。

◆ 藏东高原独有的湿地、原始森林、广阔的草场、神奇的冰川等多项样的景观在新错湿地生态旅游区可尽情览胜,叹自然造物之鬼斧神工。

◆ 走入藏东林芝,发现西藏柔美及秀丽的另一面——峡谷、森林、小溪、雪山、湖光、田园,画一般的景致,诗一般的意境。

◆ 参观【西藏大学】了解西藏高等学府,与西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交流活动

◆ 前往西藏文化风情主题休闲吧【玛吉阿米】,走进仓央嘉措传奇爱情故事,拍摄八廓街全景。

【服务特色】

◆ 媒体跟踪报道,与团友在火车上互动节目,组织学生交流活动

◆ 专业医护人员随队,每时每刻提供医疗保障

◆ 专业户外旅游团队技术支持,指导户外生活技巧,体验户外探险旅游特色

◆ 优秀援藏导游接待,每人每天赠送高原独有“喜马拉雅”矿泉水,

◆ 车上配备独立包装医用健身氧,以备不时之需。

【特别提示】

西藏早晚温差较大,白天温度高达20多度,晚上气温仅14度左右。因此要随身携带保暖衣物、冲锋衣或者薄羽绒服均可。

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这是四年级第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习课文,了解大峡谷壮丽、奇异的景观。

2、难点:

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阅读资料袋。)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现在老师让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

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足迹,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

划出生字词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2、遇到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运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三、提出阅读要求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⑴ 读一读,想一想: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⑵ 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4、交流汇报。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自学提纲:

⑴ 读一读:

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⑵ 读一读:

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⑶ 读一读:

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理解重点词句:

⑴ 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

⑵ 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五、拓展实践

教师出示大峡谷的风光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挂图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向大家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六、总结

1、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2*

雅 最长504千米

鲁 最深平均深2268米 最深处达6009米

藏 水 千姿百态 景色奇异、壮丽

布 山 神来之笔

大 生物 多样性

【相关练习】

一、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两个字的叠词。

()的细流()的飞瀑

()江水()白雪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神奇()美誉()珍贵()

上一篇:电气工程基础研修心得下一篇:大学生传统文化话剧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