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共9篇)

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篇1

一、xx村简介

xx村位于xx镇南部,南邻三塔,利辛县巩店镇,京九铁路从中心通过,县道龙伍路从中心通过,全村所辖18个自然村,6690人,1787户,党员共204人,耕地面积8728亩,林业面积500亩,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及蔬菜大棚种植等、规模养殖户6个,每年繁育小麦良种达2000余亩。目前,已成立多家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益良好。村内建有标准化村小学、幼儿园、村卫生室等,正在自筹资金新建标准化村室。村办企业康乐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经济效益良好,2014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农民人均收入9256元。

二、基本途径

1.以集体经济带动产业发展

在村两委的示范带动下,xx村紧紧抓住以生产发展为主线,通过集体经济形式,集中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进行市场化经营,壮大集体资产。xx村于2014年以村的名义集体出资60万元开办康乐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该厂位于xx镇工业园区,2014年实现经营收入10余万元。

2.全面盘活集体土地,实行集约化种植

xx村共有集体耕地9000余亩,为实现农业经营现代化和规

模化,进一步提升种植利润空间,增加农民收入,xx村以村集体的名义组织实行集体土地托管,以规范化管理和规模化种植的形式,全面提高种植效益。目前xx村已实现土地托管2400多亩,年利润逾11.4万元。

三、效益情况

长久以来,xx村经济以农业为主,村两委带领村民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推广技术,粮食产量逐渐上升,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目前,我村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创新管理形式,发展现代化农业,全村该村伯乐种植专业合作社、晓东种植专业合作、晨润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经济效益较好。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四、主要启示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首先要立足自身,确立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其次要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农民收入。最后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村两委班子带头致富能力。

五、可持续发展措施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村两委素质

村两委是村民致富的带头人,提高村两委素质,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每一次重大决策的实施都要由村两委的论证和引导,每一项产业的发展都要有村两委动员和组织,因此,要不断加强村两委带头致富的能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向着规模化、制度化和长期化的方向发展。

2.发展规模化种植,进一步推进土地托管

2014年,在村两委的带动下通过实行村集体提供种子、技术和收购渠道的形式对村部分耕地实行土地托管,不仅可以让村民节约时间和劳力,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每亩让村民净收益约150元,效果良好。下一步,我村将进一步拓宽土地托管面积,对xx村内所有土地实行土地托管,进一步规范管理,实行集约化种植。

3.创新管理形式,实行便民服务“一卡通”

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篇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市化进程一路加速,“城中村”这一过渡时期的产物应运而生,农村变为城市,生产和经营模式必然产生变化,过去的生产大队、生产队经过改制变成了现在的集体经济组织(荔湾区主要以经济联社为主,以下统称“经济联社”),经济联社对集体资产、土地等进行经营和管理。

城市化高歌猛进的“光与影”

应该说,城市化给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机遇,包括村容村貌的城市化和集体经济普遍增收等等。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上世纪90年代初,区内村委会最少的总收入有20多万元,最多的村也只有200多万元,但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区内总收入最多的经济联社已有27596万元。

收入增长了,生活方式基本与城市同步,管理办法却还是老一套,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近年来“小官大贪”案件层出不穷,曝光了许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伴随着“城中村”改造、征地拆迁补偿、项目开发与建设,部分经济联社“两委”与开发商勾结,贱价出卖集体资产,侵占、挪用补偿资金,个别干部甚至直接赤膊上阵,以个人名义注册成立开发公司,将村集体的利益转化成个人的暴利。为实现其利益长久化,他们还进一步腐蚀拉拢身边的党员干部形成“小圈子”,从而形成一个千丝万缕的既得利益集团。

不难看出,现在“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挑战与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和制约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不”导致问题重重

村改居,农民名义上变成居民,原村委会改为负责社会管理事务的居委会和经济联社两部分,但在土地权属、福利制度、外观形态、管理体制等方面仍沿用原有农村体制。目前荔湾区21个经济联社(集体经济组织)中只有1家成功改制成企业,其他经济联社仍存在“村不像村、居不像居、政不像政、企不像企”的现象。

比如,已转制的村民,并未能完全享受到与居民同等的社会公共福利等待遇。由于经济联社属于独立的经济实体,决策只须经过股东大会、经济联社领导班子审议通过,加上经济联社承担了很多行政和社会这些本应该是上级政府部门承担的事务,区有关部门和街道目前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管,很容易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经济联社党员干部受贿、职务侵占等违法犯罪问题。

目前经济联社的问题概括起来有“四不”:定位不清、职责不明、监督不力、制度不全,而由这“四不”导致的问题更是犹如重重乌云,压制着经济联社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经济联社定位不清,职责不明。

“村改居”后,经济联社仍是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联社名义上是经济组织,但无论是在行政事务还是在社会事务管理中,仍然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居委会没有真正起到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主导作用。

目前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有限,在改制过程中大量的公共事务管理费用仍然由经济联社承担。比如:部分经济联社还要负责自来水供水维护和管理;大部分经济联社承担治安、卫生、教育、计生、道路维护等费用投入和具体工作,已转制的村民并未能完全享受到与居民同等的社会公共福利待遇等等,这些问题都只能通过尽快改制,撤销经济联社,成立股份制企业等途径来解决,过程是长期的,艰巨的。

二、内部监督失位风险高,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1.部分经济联社内部监督机制不畅顺。一些常务理事会不愿意接受社民和股东代表监督,绕开监督程序;一些联社社务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全面、不真实,致使社务公开栏成为摆设;一些涉及社民利益的重大工程没有事先向社员公开、没有广泛征求意见,只是在年终股东代表大会上通报,大部分社员只知道结果,没有参与决策过程,也不了解决策的依据。信息的不对称,令社民监督无门。

2.部分联社监事会的监督流于形式。目前,经济联社监事会成员基本都没有工资,只领取小额的工作补贴,工作动力不足;且监事会成员大部分缺乏财务基本原理等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有限,难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3.外部监督薄弱。撤镇建街后,涉农单位和涉农街道对联社的管理和监督有所弱化,尤其属地街道与经济联社的关系定位不准、甚至没有专设这方面的职能科室,对经济联社工作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缺少检查监督,对经济联社的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和执行缺少指导和规范。

三、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1.股份合作章程不够完善。对经济联社运行的关键环节未作明确规定,如“成员资格及其权利”、“管理人员的产生与罢免”、“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其议事、办事、表决规则”、“收益分配制度”等,有些条文甚至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如计划生育、外嫁女分红等相关条款。

2.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财务管理不到位。一方面,财务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内控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基础制度不完善;另一方面,各项财务制度未能严格执行落实,土地物业出租、工程建设承包、接待消费、资产使用等方面普遍存在流程不规范的情况。

3.基础管理工作薄弱。部分联社的档案资料不健全,经成员会议、代表会议、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的项目没有留下详细的记录,无据可查。

四、少数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近几年四处频发的经济联社“小官大贪”案件,集中暴露了经济联社存在的突出问题:经济联社领导班子与黑恶势力勾结,通过经济联社相对集中的政治和经济权力,采用经济垄断、暴力、威胁等方法参与“黑公司”(披着合法外衣实为涉黑公司)的经济活动,并为黑公司提供保护;党支部形同虚设,软弱涣散,甚至瘫痪;有联社党员干部采取贿选方式当选,或者与不法商人组成利益团体参与贿选,当选后利用集体资产大肆牟私利,完全失去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随着反腐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调研中,很多经济联社干部反映,“两委”换届周期短,导致短期行为突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实践中,“头年看、二年干、三年准备换”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导致本届村委班子在制定村发展规划时,有的守成度日,得过且过,不愿也不敢放开手脚,大胆革新。有的一上任就搞短期突击,只顾眼前,不管以后。比如,为了办公益事业,有的变卖固定资产,有的长包机动地,有的拆东墙补西墙。几届下来,个别村存在家底不清,违法合同和协议一大堆的现象。有些村甚至出现了“前任”不敢交,怕露底;“继任”不敢接,欠一屁股债的现象。

突出重围:以制度建设为抓手

经济联社、经济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表面看是联社干部和社员个人的素质问题,根源还是在于权责不明、制度不全、监管不力。而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来解决,所以笔者建议,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铺就一条经济联社健康发展之路。

一、制度建设是关键。

1.修订完善组织章程,明确权责。制订组织章程时,必须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加以细化和明确:一是社员大会、社员代表会议、社委会、社长和监事会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二是社委会、社长违反组织章程应承担的行政、经济、法律责任;三是对经济联社、经济社的财务管理、社务公开等方面制度的细化,明确违反“三公开一监督”(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应承担的行政、经济、法律责任。四是明确涉及社员利益重大事项的内容。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物业和其他财产的流转、承包、租赁,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立项、资金筹集和使用,征地补偿款的分配,以社集体名义签订的经济合同,大额资金使用的审批权限及干部报酬分配等。

2.规范完善决策机制,民主决策。要按照“一般事项集体商议决定,重大事项社员讨论决定”的原则,进行民主决策。凡是涉及社员利益的重要事项,都须提请全体社员或社员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使每一项重大决定的出台都公开透明,并体现民意。特别要明确规定在土地物业经营管理、工程招投标、经济合同签订、各项开支分配、干部待遇等方面的议事决策规则,如要明确规定多少金额以上的开支、多少金额以上的经济项目和经济合同签订、续签要经过什么程序,由什么会议决定等,防止出现个别人说了算和暗箱操作等现象。

3.健全社务公开制度,民主监督。区联社、经济社在社务公开方面存在“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等问题,只公开一般性的内容,关键性的或比较敏感的内容不公开。推进民主监督,必须把干部的行为置于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下,必须建立健全社务公开制度,做到凡是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社员公开。要坚持把群众关注、反映强烈、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公开的内容要具体,要尽可能量化、细化,便于干部社员执行,便于群众监督。

4.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经济联社、经济社要完善经济核算,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健全集体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票据和财务开支审批等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账簿的设置和会计凭证、会计科目的使用。账务处理要达到规范、明确、清晰。规范支出票据、原始凭证的管理,实行统一票据,必须购买有广州市财政局监制的标准账册、凭证。经济联社、经济社对非法设置的账外账要进行全面清理,合并到依法设立的账簿。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制度,街道和区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加强对贯彻执行财务制度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二、监督落实是根本。

1.加强资产和财务管理。加强对重点资产的监察,遏制和减少集体资产流失和亏损。切实开展“三资”清产核查工作,完善“三资管理”,防止集体“三资”流失,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三资”的合理利用和保值增值。目前,荔湾区的“三资”交易平台已投入使用,但是还存在一些经济联社对此认识不足,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和监管力度。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经济联社、经济社财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街道按管理需要,定期检查经济联社、经济社的资产台账、经营合同和印章的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2.加强联社监事会监督。加强联社监事会建设,明确和改善监事会成员责、权、利、能及其之间的关系。加强监事会管理,其成员须具备一定的财会知识,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上岗后要接受监事会成员培训,使监事会成员权、责、利、能相统一。监事会向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当事人对否决有异议的,可提交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街道应将经济联社、监事会监督工作列入经济联社、经济社领导班子成员年终目标考核。

3.加强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要加强对经济联社、经济社的审计监督。在审计中查出侵占集体资产和资金、铺张浪费的,要责令当事人如数退赔,并追究相关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及党员干部的,要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街道每年要组织对经济联社、经济社的年度审计和领导班子的“任中审计”,如有重大涉农信访涉嫌经济问题时,街道应随时组织专项审计。

4.强化群众监督,阳光运行。在这方面荔湾区也有做得很好的一些亮点,比如东塱联社,充分利用“党员之家”、“党员电教室”、“党风廉政建设检查站”、宣传栏、各种大会情况通报等平台和载体,全力推进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联社党支部、理事会、监事会联合专门编印了《东塱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简报》,及时将联社“三会”的会议决定情况、重大经济决策、重大合同项目进度、财务总体收支、与社员利益攸关的上级政策精神、社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等情况,每季度一刊,发放到每一户社员家中,全面、彻底地接受社员监督。

三、党组织建设是保障。

1.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向基层延伸。建立“廉情预警平台”,要把加强经济联社、经济社监管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结合经济联社、经济社的实际,制订加强经济联社和经济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划,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强化责任考核和追究,使责任制考核和追究与经济联社“两委”班子成员和经济社社委会成员的报酬相挂钩。

2.加强对联社干部的引导和激励。调研中,联社干部在待遇保障方面反映较多的是没有社区干部一样的基本保险。这些保险是国家赋予每个劳动者的最基本保障,村干部们理应同等享有。对成绩较为突出的联社“两委”干部,应该继续以考录择优的原则充实到乡镇公务员队伍中来。这样才能加强对经济联社干部的监督、引导和激励。

3.加大违纪违法查办力度,加强法制教育。要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集中时间和人力进行专项整治,对各种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经济联社党员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宗旨意识,以身边的经济联社违法案例为题材拍摄警示片,让经济联社党员干部时刻保持警醒。

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篇3

关键词:省级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经济薄弱村;新一轮扶贫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根据《关于组织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通知》、《关于下达2015年省级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的通知》等要求,加强领导,扎实推进,积极实施省级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加快了新一轮扶贫开发经济薄弱村脱贫步伐。

一、赣榆区实施省级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严密程序,推进项目建设。

1.建立组织,切实加强领导。为做好省级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工作,赣榆区成立了“赣榆区省级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办理日常事务。相关镇也相应成立领导班子,明确职责,建立制度。形成了区领导重视、部门通力配合、镇村主抓落实的格局,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

2.精心准备,做好项目申报。赣榆区石梁河片区共有经济薄弱村70个,涉及低收入贫困户8597户。按照要求,对符合扶持条件的镇村进行项目筛选,结合区组织的项目可行性调查研究,选定相应的村进行申报,按照规定时间完成相关申报材料。

3.严格程序,实行公开招标。为保证项目建设公开、公平、公正,相关镇由镇招投标中心对项目建设进行公开招标,确立中标单位,并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保证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4.强化督察,推进项目建设。为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区委农工办、区财政组织人员于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完工后进行多次督察,并配合市委农工办、市财政局进行多次督察,针对项目推进情况提出建议。相关镇完善措施,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工程的完工。

(二)执行政策、严格把关,拨付项目资金。按照《关于做好省级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验收及专项资金拨付工作的通知》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独立核算。项目招标后,拨付30%启动资金;项目完工时,由各镇提交验收材料,申请区验收,区委农工办、区财政局组成验收组通过审阅相关资料,实地查看现场,填好验收表格,合格后,区委农工办、区财政局共同签章再拨付60%的资金;其余10%,待省检查后再另行拨付。2013—2015年,项目投资总额4469万元,已拨付资金4295万元。项目资金由区财政直接拨付施工方,保证了资金的足额到位。

(三)明晰产权、搞好运营,增加集体收益。

1.实行标识化管理。所有奖补项目按照统一要求,统一制作标识牌并上墙,实现了标识化管理。

2.明晰产权。由项目所在镇政府对项目资产产权进行确认,明确省级财政扶持资金及县配套资金形成的资产和股份,属于村级集体资产,其产权归项目申报村。对于项目合建共建的,办理好产权分割,签订好收益分配协议,明确各自收益。

3.搞好资产运营。2013至2015年,全区共建设发展项目15个。在已建设的项目中,建设标准化厂房11栋、面积47380㎡,标准化养殖圈舍两个、3450㎡,冷库库房1座、500㎡,温室大棚1栋、占地10亩,涉及70个经济薄弱村。充分发挥项目作用,将项目资产通过租赁、承包、入股等形式,签好租赁承包合同及入股协议。目前,全区15个项目已有12个对外发包或租赁,年可增加村经营性收入 242.54万元,分配给低收入农户83万元,实现2355家贫困户受益,基本达到了预期增收目标,为新一轮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和低收入农户尽快脱贫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赣榆区实施省级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设项目选择不易。有的项目建设完工后受市场环境、区位等影响迟迟租不出去,有巢无凤来,难以产生效益。

(二)建设项目收益不稳。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租赁企业经营上面临困难,导致租赁收入无法及时到账,影响集体经营性收入的稳步增长。

(三)贫困户受益不多。由于项目投资数额偏小,每村60万元建项目,规模做不大。加上已完工的项目中有的资产租赁收入偏低,部分村难以将租赁收益在村集体与低收入农户之间进行分配。

三、实施省级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建议

(一)加大扶持额度。多方筹集资金,增加扶持资金数额,扩大项目规模,发挥规模效应。整合多方力量扶持经济薄弱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变步伐。

(二)精准选择项目。建设项目应在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引入专家论证机制,准确选择发展前景好、投产达效快的建设项目。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搞好资产运营。应最大限度地增加资产租赁收入,为村级集体经济长效发展奠定基础。

(三)完善分配机制。在努力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基础上,理顺关系,完善分配机制,确保低收入农户受益,努力发挥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在脱贫奔小康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城西农经中心、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农工办)

责任编辑:欣闻

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篇4

一、基本情况

大源村位于凤川镇。。。大源村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现有户数?户,总人口?人,自然村10个,党员?人,耕地面积?亩,山林面积7万亩,其中自留山?亩,统管山?亩,林业收入占农村收入的?%,林业建设的质量、发展的速度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具体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源村是一个典型山区村,没有工厂企业,村集体经济建设除了依托山林资源,没有出路。随着毛竹价格的持续上涨,让大源看到了发展毛竹经济的大好前景。发展毛竹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计划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管理好老组祖宗留下的?亩竹林,另一条腿大力发展新造林。2006年以来,全村新发展毛竹造林面积3000亩,2011年新造竹林600余亩,今年已经开工种植竹林250亩。历年新造林面积总量排在全县行政村前例。

我们大源人爱说一句话做“一棵毛竹10元钱”。就是这样直观表达始终坚定着我们发展毛竹产业造林的决心。这么多年过去了,一棵毛竹加上笋、材销售,已经远远不止10块钱,而且毛竹管理方便,一年投入常年收益。经过多年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全村毛竹总面积将达到 ?万亩,实现收入?万元,人均?元,村集体经济能够自给。

为什么一个在全县毛竹资源优势并不明显的小山村,毛竹营造林工作能一直走在全县前例,我代表大源村谈几点看法。

二、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

1、统一思想,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历届村委,牢固树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竹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巩固扩大林业生产成 1

果,使竹业生产逐步成为我村的一项支柱产业。在日常工作中,将毛竹作为一项重要事情来督查和部署;在每周的村书记、主任例会,毛竹发展情况都要有汇报;在舆论造势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发展毛竹的产业扶持政策、种植毛竹的致富典型,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毛竹。通过层层宣传发动,毛竹产业的发展意义、发展思路及有关事宜在我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农民发展毛竹的热情空前高涨。

2、享受政策,争取资金,助推发展。2007以来,县委县政府开始出台林业相关产业政策,根据2010年最新政策,在采伐迹地新发展毛竹基地连片30亩以上的,经县林业部门验收合格,每亩给予200元补助。凤川镇政府给予1:1配套。政策出台后,我们主动认真学习政策文件,联络相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大大减轻了村集体发展毛竹造林的资金压力,政策的出台把我村毛竹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3、赶挑重担,分解任务,干部带头

大源村有十个自然村,从大村到小村,每一届村委、每一个村干部,在困难面前从不言退。历年来,我村积极帮助乡镇党委政府分担造林压力,从不推委,在乡镇分管领导召开的村委林业工作会议上,敢于承诺,赶挑重担。每年,乡镇根据县营造林任务分解到行政村,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分解任务到自然村,到组、到户。层层分解落实。村集体对造林工作实行“三统一”,统一安排统一挖穴、统一栽植、统一技术服务。造林季,乡镇干部、村干部分片包干,划定责任区,造林季忙,村干部带头上山,挖穴种竹。

4、采造挂钩,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为科学采伐山林、解决造林林地问题,村委一方面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出台村规民约保障村民自主管理,另一方面与采伐户签订造林协议书,规定对履约的造林户及时返还“造林保证金”,如采伐户不履行造林职责的,村里将以收取的保证金作为造林费用支出,统一组织劈山整地造林。

5、早半拍与快一步。在每年5月当年新造林完成后,大源村召开村委会议,与各小村沟通,协调下造林规模。待每年10月,乡镇造林任务分解到村,村集体以早半拍与快一步的势头落实好造林单位,山头地块,把政府行政要求转变成自我发展需求。早安排、早部署,确保造林任务的完成。

四、下一步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大源村将在县委县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大背景下,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宣传造声势。加强发展毛竹的产业扶持政策、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毛竹产业致富典型等方面宣传,动员全村力量参与毛竹基地建设。

二是抓示范强辐射。在建好??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着手建设1-2个高标准、高档次的新造毛竹示范基地,增强示范基地的带动辐射作用。

三是抓科技促管理。联络县乡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加强科技培训,增强农民种植毛竹、管理毛竹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和效益。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篇5

(2016-2020)

***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在册人口235户834人。2014年建档立卡197户769人,脱贫105户388人。2015贫困户92户381人。经过自然增减,2016年贫困户92户380人,年底脱贫2户8人。预计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耕地面积4400亩,农业生产主要以红葱、红蒜、红秃头为主,胡麻、扁豆、大豆等作物为辅。草原面积77320亩,以养羊业为主。为了促进***村经济发展,按期实现脱贫目标,经过***村“两委”开会讨论,制定本次经济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扣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基础的部署要求,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发挥地域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有实力办事、有能力办事,着力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坚持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强化科学发展理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建设美丽乡村

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十三五”时期南部山区整体搬迁、整体脱贫摘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根据武威市保护生态的区域政策,我村要积极动员群众向黄花滩移民开发区县内生态移民,在新的地点建设新家园。

3、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目标任务

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改变2015年以前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现状。

四、发展途径

(一)充分利用村互助资金协会。2016年初,成立了***村互助资金协会,财政支撑50万元,村民自愿缴纳互助金3.75万元。2016年发展会员71人,发放贷款总计35.7万元,预计收缴占用费1.502万元。本着互助资金协会“为民、利民、惠民”的宗旨和目标,互助社会员和村“两委班子”积极动员和宣传互助资金协会相关政策,计划2018年实现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促进本村经济发展。

村集体经济典型汇报 篇6

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宁波对口援建的机遇,围绕“三个”加强,找准“四个依托”,不断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围绕“三个加强”,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一是加强指导和帮扶力度,出台完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帮扶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以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基层组织建设,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加强“三资清理”力度。由农经局牵头,包村乡镇领导负责,在各乡镇开展审计、清欠和对集体土地清理工作。以明晰债权债务,整顿村级班子。三是抓好“五个一”工程。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围绕“养好一群畜,管好一片经济田(林),发展好一个企业,抓好一个农机服务队,办好一个农业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培育好乡村集体经济增长点。

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篇7

本文以上海金山区的农村为样本, 分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减量化对村集体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经济影响反过来给减量化工作带来的困难,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化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 农村集体工业用地企业通过租金、税收返还等形式对村级经济有一定的支撑。金山区124个村农村集体工业用地企业每年缴纳土地租金平均为744万元, 返还村级税收平均为169万元。

为更直观的对集体工业用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我们从政府、村集体两个层面分别进行预估。通过计算得到, 政府层面从集体工业用地整理中可获得57.5万/亩的收益。其中, 成本未包含一些不可预见费用, 如职工再就业、职工安置等方面的潜在成本;同时, 也不排除土地出让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因此实际收益有可能会浮动。但是从村集体层面来看, 如果没有其他的政策性补贴, 直接经济收益将为负的 (详见表1) 。

二、减量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减量化工作造成的困难

(一) 企业减量将导致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显著减少

如果大规模开展农村集体工业用地的减量化工作, 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将会带来土地租金、税收返还两部分的收入减少。对于金山区不同镇、不同村的经济收入情况差别较大, 对金山卫镇的9个村来说, 土地租金占村级可支配收入达30%以上的村为7个, 而枫泾镇仅有1个, 镇、村差异较大。但整体来看, 两个镇目前的村级总收益每年均在1000万元左右, 这块经济收入的减少势必会对村集体组织的正常运转带来较大的影响。如果在减量化工作推进过程中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将会带来最直接的阻力。

(二) 村集体企业改制导致村集体组织在拆迁中无话语权

根据对金山区村集体土地上的企业进行了企业性质调查, 我们发现, 基本上属于私营企业。村集体与企业只存在土地租赁关系, 对土地上的建筑物及企业基本无所有权。该情况会对后续企业动拆迁带来两大阻碍。一是针对这些集体企业的拆迁, 村集体基本上得不到任何经济赔偿。因为减量化之后的土地性质仍为集体农用地, 因此不涉及到征地, 也就不需要支付征地补偿款, 只需要进行企业赔偿。二是因为村集体对企业无所有权, 将对大规模拆迁进度带来较大影响, 只能采取协议拆迁, 存在较多的不可预计因素。

(三) 土地租赁合同情况复杂加大拆迁难度

目前村集体建设用地上的企业大部分是通过土地租赁, 即与所在地村委会签订土地租赁合同进行土地使用, 还有一小部分是通过建筑租赁的形式来使用。

我们通过具体调研其中一个村, 对土地租赁情况进行了深入详尽的了解 (详见表2) 。该村签订有土地及建筑租赁合同的企业共为50家, 其中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的为30家, 土地面积约为60亩。签订建筑租赁合同的为20家, 土地面积约为5亩。土地租赁年限跨度较大, 从3~11年都有, 到期年限为2013~2017年。

如果要按照金山区既定时序安排来进行减量化工作, 势必会造成大量的村集体土地租赁违约活动。如果要解除租赁活动, 必须要协商相关违约赔偿, 势必会进一步提高减量化成本, 还有可能会引发一些经济纠纷。因此, 在减量化工作启动时, 应充分做好土地及厂房租赁的相关情况摸底, 合理安排时序, 尽可能降低经济成本及法律风险。

(四) 对村民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

调查数据显示,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企业吸纳了一定比例的本地村民就业人口。以枫泾镇和金山卫镇为例, 村集体企业吸收就业人口分别为4932人和6987人, 占被调查村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0%和23%。通过对部分企业的实地走访, 我们了解到, 部分村集体企业用工以本地居民为主, 且用工相对比较规范。如果大规模的开展集体工业减量工作, 必须在职工再就业、下岗职工保障等方面制定较为完善的政策。

三、协同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明确目标, 分期实施推进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更是一项创新性工作, 因此可根据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工作要求及金山区实际情况, 建议在区级土地整治规划基础上, 启动编制郊野单元规划, 分区域分步骤逐步推进。

1. 关于实施区域

因郊野单元规划要求按镇编制, 建议率先启动金山卫、亭林、廊下和枫泾等镇的减量化工作。主要考虑金山卫镇产业发展以化工类为主, 结合区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 可通过推行减量化政策, 达到政策叠加效应;亭林镇综合亭林大居、金山铁路站点建设等因素, 对全镇布局有较大影响, 结合已启动的镇域总体规划修编, 可与郊野单元规划统筹考虑, 提高规划编制效率;廊下镇、枫泾镇则分别是2011年及2012年上海市级土地整治项目所在镇, 有较好的工作基础, 在原有的综合整治方案基础上进行适当扩展、深化后, 可顺利衔接。其余镇按时序逐步推进。

2. 关于实施项目

考虑到实际操作的需要, 应在全面梳理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分类按时序推进。建议近期减量化以操作较为成熟的宅基地归并为主, 同时选取几个试点村同步开展工业用地减量。针对工业用地减量也应考虑企业综合效益、产业类别、土地租赁关系等, 对企业情况建立综合档案, 即企业目录库, 在此基础上分类梳理, 按照时序, 逐步推进。

(二) 形成合力, 完善配套政策

减量化工作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程, 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统一思想、通力合作。减量化工作需统筹协调包括发改委、经委、农委、水务局、建交委、环保局等各部门共同开展推进, 减量之时需各部门支持, 减量之后更需要整合各领域资源。建议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协调减量化工作推进;各条线分管领导牵头成立工作小组, 分别开展产业、资金、社会保障、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制定, 对各专业部门的政策、资金统筹聚合, 为减量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1. 确保减量化工作资金平衡

减量化工作开展前提需要启动资金, 后续实施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因目前上海市级政策尚未明确, 资金基本上是需要地方政府即区镇两级进行筹措。因金山区目前土地出让价格偏低, 规模偏小, 且工业用地占比最大, 建设用地减量化成本与土地出让收益之间的巨大差距, 因此资金压力较大, 镇域甚至区域范围内难以实现资金平衡。

对于资金保障, 建议:第一, 对涉及建设、农业、产业等条线的专项资金进行统筹整合;第一, 可以尝试市场合作, 按照郊野单元中的建新地块出让政策, 依托金山区在生态旅游休闲用地、养老产业用地方面的潜在优势, 积极寻求有意向、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参与合作减量化工作;第三, 鉴于金山区级差地租不明显, 应拓展增减挂钩建新地区范围, 不局限于本区、本镇范围, 条件成熟时也可借力于区外地块。第四, 为有效解决减量化工作推进的成本平衡, 由规土、财政等部门牵头加快制定占补平衡指标有偿使用机制。

2. 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收益不受损

从本次调研的镇来看, 涉及减量化工作的村域从集体建设用地方面经济收益总额均在1000万左右, 集体工业用地减量化将对集体经济组织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 因此必须确保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不受影响。

首先, 建议由金山区发改委、财政部门牵头, 建立区级层面的减量化工作基金, 基金来源可从六类用地出让金收益、产业项目税收收益提取固定比例。通过该项基金对相应的村集体每年统一提供经济补贴。

其次, 通过郊野单元规划及实施规划的编制, 针对不同村集体组织, 量身订做造血机制方案, 壮大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一方面可以依托郊野单元规划编制政策, 将增减挂钩建新地块, 采取一定措施低成本出让给集体经济组织, 以保障长远受益。另一方面, 可以结合市委、市府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帮扶工作, 对经济薄弱村进行政策叠加。目前金山区已拟定的综合帮扶目标, 是要让83个经济薄弱村五年内新增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 正好可以与减量化工作进行有效衔接。

3. 确保本地村民收入水平不受影响

针对集体工业用地减量将对本地村民就业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通过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来增加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应由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提前参与, 针对职工再就业及失业等问题提出解决预案, 最大程度减少集体工业用地减量对村民就业带来的影响。

4. 确保企业拆迁时序的合理性和工作的规范性

对需搬迁企业, 目前应尽早启动基本情况摸底工作, 对规模、产权、产业、效益、就业、环保、改制、土地租赁等方面情况全面梳理, 建立企业目录库。在此基础上, 由产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综合效益评估标准。通过该办法明确优质企业、淘汰企业的标准, 便于分类、分步骤实施。同时对优质企业, 进一步制定扶持转移搬迁方案。对淘汰企业, 与金山区正在开展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等衔接。

涉及集体工业用地上的企业动拆迁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参照, 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及风险性。应及早针对土地租赁合同、拆迁标准等研究制定政策, 提前做好预案。集体工业用地的减量化为非征地拆迁行为, 为确保后续实施推进的规范性, 应针对建筑物补偿等研究统一补偿标准。在实际工作开展时, 区、镇层面应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架构, 以确保减量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王沛, 宋奇.上海建设用地减量化实施情况调研[J].科学发展, 2016 (03) .

[2]顾守柏, 丁芸, 孙彦伟.上海“198”区域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设计与探索[J].中国土地, 2015 (11) .

[3]郑寿庆.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1) .

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篇8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组织;公费订阅报刊;建议

2003年全国实行村集体经济组织公费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大幅度减轻村集体的经济负担,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为例2002年全区村均公费订阅报刊费8631元,到2009年村均公费订阅报刊费用降至1820元,降幅达374.23%,随着地方各级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延平区人民政府分别采取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延平通讯(延平报)对村级组织实行免费赠阅。得到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拥护。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项目资金不断增多,惠及面越来越广,提高财政支付村主干报酬待遇,增加村级办公经费情况下,为确保村级组织公费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落到实处,力争从源头上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公费订阅报刊费用超“限额制”和扼制部门报刊订阅加重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负担问题,逐步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订阅报刊费用“零负担”。为此,对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公费订阅报刊提出如下建议:

一、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集体经济组织公费订阅报刊的数量和费用逐年在反弹。加重村集体经济负担,已成为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具体表现:一是各级党报版面的不断扩版,以福建日报为例,由原来的四版扩大到八版。报纸的广告篇幅也在增加;二是发行价格多次上涨,如:至2015年福建日报每年288元/份;三是主要党报发行任务的数量从上至下每年在文件加码,县、乡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党报订阅任务数量,只能如数下达到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加重村级负担;四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公费订阅报刊费用猛增,据统计,南平市延平区至2015年村均公费订阅报刊费用达5993元,与2009年村均公费订阅报刊费用比增幅达到229.29%,村集体经济组织公费订阅主要党报党刊费用金额均在2000元以上,有些村高达4000元;五是部门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订阅非主要党报报刊的情况也随着死而复燃,公费订阅部门报刊的数量和费用反弹幅度相当大,除人民日报、求是、福建日报、海峡通讯、闽北日报五种主要党报报刊外的部门报刊订阅费用村均为1396元 ,公费订阅部门报刊费用高的村达1693元,报刊种类达27多种以上。

二、几点建议

(一)改革缩小主要党报的版面

将各级主要党报改为综合板和农村版,农村版的主要党报重点宣传报道党的方针、政策和重要新闻内容,删除广告、宣传企业和其他长篇大论等内容的文章,降低农村版报纸的成本和发行价格,提高农村广大人民群众阅读主要党报的兴趣和热情,让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心中。

(二)缩减村集体经济组织订阅数量任务

村集体经济组织公费订阅主要党报党刊费用要控制在最高“限额制”内,订阅数量按村人口比例和自然村、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以1500人的村为例,订阅订阅人民日报1份,省级党报2-3份和设区市党报5份,订阅的各级党报必须安排村阅读栏或文化室或老人活动中心各1份,确保热心农民群众阅读,其订阅报刊费用基本控制在2000元左右,改变村级组织订阅省级报刊和设区市党报6-10份的状况,从而进一步减轻村级组织经济负担。

(三)推行县级统一垫款征订主要党报党刊制度

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公费订阅主要党报党刊,在严格控制“限额制”标准以内的基础上采取县级统一征订,财政统一付款,然后由县级根据各级订阅报刊费用的数额在财政支付给村级组织运转办公经费中抵扣,既保证村级组织对主要党报党刊的订阅,又能有效限制部门报刊和杂志向村级组织摊派的问题。

(四)推行主要党报党刊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免费赠阅

对人民日报、求是、福建日报、海峡通讯和闽北日报等5种中央、省、设区市主要党报党刊逐步推行免费向村级组织赠阅,其费用分别由中央、省和设区市级承担,实现村级组织订阅报刊费用“零负担”,彻底解决基层为主要党报党刊发行和部门报刊杂志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摊派,加重农民负担问题的困惑。

(五)健全监督管理重在制度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 篇9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

现将《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附:《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

2013年4月28日

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切实解决好村级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结合实际,现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据统计,2010年年底,个行政村中 个行政村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行政村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5-10万元的行政村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50万元的行政村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50-100万元的行政村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0-500万元的行政村 个。从统计情况来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收入偏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加之部分村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发展思路不明确,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问题依然突出,如何尽快实现村集体增收,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重要意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今年全省、全州组织部门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也是全县工作要点中单独列出来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总体上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牧业的发展后劲,促进农村牧区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明显的是,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牧民社会福利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农牧区公共服务体系缺位的情况下,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将替代这一“空白”,更好地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2、指导思想: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从转变观念、广辟财源、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完善体制入手,立足本地优势,充分调动村级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挖掘和发挥集体资产效益,逐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农牧区小康社会建设。

3、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进一步理清思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扶贫开发、建设新农村战略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种途径,推动村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一村一策,分类指导。三是坚持村级主体、市场主导。发挥村级组织主体作用,增强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搞行政命令,防止因发展集体经济而增加村级债务、农牧民负担和侵害农牧民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四是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落实各地主体责任,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

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不断满足农牧区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力争到2015年底,全县100%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2013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014年使50%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15年通过继续努力,使100%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实现全覆盖。逐步形成村级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经费有保障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农牧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制度,加强村集体资金管理。充分利用村级组织制度,从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入手,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公开的制度和做法,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收支行为较多的和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在增加村级财务公开次数的同时,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增加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发挥好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健全村民理财制度。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对村财务实行检查监督,并公开监督结果。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制度,实行重大事项由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一事一议制度,避免决策失误。村级财务以及省、州、县、乡镇配套资金使用情况要建立明细账目,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到具体实施工作、项目中。各单位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掌握各村财务情况,堵塞财务管理漏洞。

2、盘活固定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以盘活集体闲置资产为目的,在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对村集体所有资产资源(如闲置房屋、场地、矿产等)进行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依法采取租赁、承包、参股、联合开发以及有偿转让等多种形式,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变存量为增量,使村集体资产资源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对投资商或农民在村内兴办企业或小加工厂的,村集体可以把房屋(土地)等固定资产以及政府扶持资金、企业帮扶资金作为股份入股,通过按股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

3、实行土地草场营运,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重点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增加有效土地和草场面积,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对外出农牧户或农牧户无力开发的承包地、林地等,在稳定土地和草场承包关系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由村集体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进行农业开发经营,所得收益由村集体和农牧户按一定比例分成。积极鼓励村集体将符合规划、依法取得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参与企业经营,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有条件的村,可以依托乡镇兴办标准厂房、仓储、市场等二、三产业载体,开展物业租赁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4、拓宽增收渠道,多途径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根据各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增收渠道。一是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社开展惠民利民服务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级组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为农牧民提供产供销服务,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二是加快村级企业改革重组,明晰产权,集体资产参股经营,按股分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结合国土整治、农牧业综合开发,积极兴办一批农牧业项目。旅游、矿产、土特产资源比较丰富的村,可以开办村级企业,创办农牧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藏等集体经济实体,开发观光农业、农家乐等项目。村集体兴办的农牧业项目,一般采取租赁、承包的方式获取稳定的经营收入。三是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开发特色产业项目。通过深入挖掘山水、人文、历史、农牧业特色产品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餐饮、文化娱乐、农牧特产等服务项目,使村集体在提供特色优质高效服务过程中增加收入。

五、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措施

1、加大政策保障、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各乡镇党委要积极部署,成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将各村领导干部纳入领导小组,认真调研,总结经验,制定方案。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扬长避短,稳步发展。切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任务,投入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事业中来。二是根据各村实际,按照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同时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把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担,不断加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2、完善领导班子建设。认真做好村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把实施“三培双带”活动作为加强新时期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提高农牧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实现农牧区经济快速发展。各村要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发展集体经济,做好发展项目管理,村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抓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对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市场观念和创新意识,提高调整市场经济结构、指导生产经营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能力强、能带领农牧民群众致富的村级干部队伍。

3、强化各部门协调服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一是各地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综合协调、检查督办和安排部署;乡镇党委要根据各村实际进行监督指导,帮助各村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难点问题,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搞好指导和协调;各村党支部要明确支部书记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直接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各村委会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制定本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迅速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班子,细化各项目标任务,组织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积极投入到壮大集体经济中来;各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发挥好监督检查作用,定期对村财务实行检查监督,并公开监督结果。二是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作为各地党政领导班子对乡镇、村社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农牧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加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检查指导,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能和经营管理服务;扶贫部门要结合实际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帮助重点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将建设发展资金集中向有造血功能的项目倾斜;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村级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财政部门要整合有关涉农资金,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做好各项惠农补贴,重点贫困村补助等有关财政资金的拨付和落实工作,加强对各乡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向领导小组提出政策建议,指导各乡镇做好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工作,加强村级集体财务审计监督,防止集体资金流失。要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做好村级集体经营经济发展的有关统计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强化参与意识,保证相关工作切实有效的开展。

4、落实督查考核机制。今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将被列入各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实绩的一个重要内容,与评优评先挂钩,年终按考核实绩进行奖惩。同时各乡镇也要向下抓好落实,采取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绩突出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责任心不强,不能开拓进取,致使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要给予批评教育,村党支部不能评选先进。进一步激发领导干部抓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相关要求

1、确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代表”。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村党支部书记应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代表,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由村党支部领导;根据中组部《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村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对集体经济活动的决定权、对集体财产管理的话语权。凸显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表决做好“把关”,积极吸收本村致富能手、有识青年等进入村集体经济组织,促使其更加健康、高效的运作。在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分配上,要严格遵循“三议一表决”制度进行集体决议,以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表决情况做村集体收益的最佳分配。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发挥好检查监督作用,保证最后决议的科学、正确性。

2、保证合同签订、分红的合理有效。以集体土地、政府资金、企业帮扶资金等进行入股的项目,村党支部要与相关企业签订合同,合同的签订过程要由各乡镇相关部门监督进行,保证合同的合理、有效性,保证村“两委”按合同拿分红,从而支持村集体经济的稳固健康发展。

3、针对乡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干部和群众,强化培训提高。根据不同对象选择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内容要涵盖思想政治、政策法律、村集体经济相关概念、运作流程、以及具体事例等,培训可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邀请发展村集体经济较好的村负责人现身说法,增加群众的认知度,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各乡镇要在5月底前完成培训工作,并将培训情况报县委组织部组织科。

上一篇:乡人大主席团××年述职评议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