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方针。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下简称“《工作规划》”),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针对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在新形势下,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严肃惩处四个方面入手,建立机制,完善措施,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推动企业的科学、和谐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服务企业经营管理中心和改革发展大局作为纪检监察部门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中心意识、服务意识,在工作定位上自觉服从全局,在工作目标上自觉贴近全局,在工作思路上自觉融入全局,把服务科学发展、保障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作为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任务,在参与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发展,把科学发展贯穿于惩防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做到围绕中心不偏离、服务大局不犹豫、促进发展不动摇。
2、以人为本、严格执纪。在贯彻落实《工作规划》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着力把以人为本的原则融入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和各项改革措施之中,体现到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当中,深化到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和有效保护党员干部之中。进一步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查处领导人员滥用职权、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案件为重点,强化对工程项目关键环节的监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3、加强检查、注重预防。紧紧围绕发展大局,认真履行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检查职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上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检查,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不切实际的错误做法;纠正领导干部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政绩观;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规律,追求非法经济收益的思想;纠正妨碍健康发展的不良风气,坚决扫除影响科学发展的障碍;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等的错误行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中央和集团公司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4、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纪检监察工作要做到全面协调,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真正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的统筹兼顾,做到惩治与预防并重,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领域。要整体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等各项工作,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使之互相配套、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提高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整体效果。
二、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规划》,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严肃惩处是《工作规划》提出的重点工作,体现了惩防并举的要求。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工作规划》为抓手,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机制,完善措施,有力推进惩防体系各项任务的落实。
1、要常抓不懈地加强思想教育,打牢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是监督的基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大力度,注重实效,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对反腐倡廉的信心。进一步健全廉政教育机制,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廉洁从业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廉政警示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政治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推动廉政文化进班子、进机关、进基层、进岗位、进家庭,把廉政文化引向深入和普及,使之延伸到公司各个领域、各个层面。
2、要有的放矢地加强制度建设,筑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屏障。制度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建立完善的制度是有效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以人财物管理为重点领域,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领导班子民主议事、科学决策,不断完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以推进权力阳光运行为重点,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和任期审计等制度,从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从业行为的规范等入手,通过科学配置权力,健全监督程序,完善监督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用制度规范权力、靠制度管人管事的有效机制。
3、要全方位地强化过程监督,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实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把有效监督作为关键环节。要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网络,坚持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以完善“三重一大”保廉体系为重点,以规范人权、财权、事权为核心,着力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项目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制约,突出对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管,整合监督力量,提高监督效果,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逐步实现对权力监督的全覆盖。要推动内控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制约就延伸到哪里。
4、要毫不手软地加大查处力度,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正确处理反腐倡廉工作预防和惩治的关系,在加大预防工作力度的同时,加大惩处力度。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办案工作的指导方针,从改革发展大局出发,突出办案重点,坚决查办妨碍、违背和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案件,严肃查处工程项目和劳务分包中的商业贿赂案件,因项目领导人员擅自决策、放松管理造成工程项目亏损及安全质量事故的失职渎职案件,物资设备采购、工程结算付款、机械设备租赁及废旧物资处理中的贪污贿赂案件,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做到依纪依法科学办案。在查办案件中,既要坚持原则,敢于办案,依法依纪查处腐败问题;又要讲究方法,统筹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按照“积极配合、协调关系、妥善处理、保护企业”的工作原则配合司法机关办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着力保证惩防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责任体系,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狠抓工作落实的合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领导体制。坚持和完善党委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职工齐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从推进公司科学、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执行集团公司制定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细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落实措施。建立以党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党委书记负总责,纪委书记具体抓,其他成员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总体协调和督促落实工作。基层党政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到惩治和预防腐败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每年至少听取一次班子其他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汇报。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结合分管工作的实际,提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要求,保证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2、抓好任务分解、明确工作责任。要统筹惩防体系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和工作目标,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有效推进,持续工作思路,持续工作力度,持续形成合力,持续破解难题,持续良好趋势。按照《实施细则》的总体要求和任务分解,明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牵头部门和协办部门,落实工作责任。牵头部门要履行主抓职责,主动会同相关部门制订实施方案和任务完成计划,编制详细的任务分解表,把所承担的任务进一步细化、再分解,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限要求,保证各项任务按要求、保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协办部门要增强全局意识,主动靠前,加强协作,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基层各单位要将分解后的工作任务纳入目标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职能部室、落实到人。
一、当今国企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个别领导干部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
“重生产经营, 轻廉政文化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国有企业的腐败案件每年都在逐步增加, 个别领导干部还是认为企业的中心任务是抓好企业的基建、生产、经营, 对廉政文化的认知程度还是相当肤浅, 一定程度上存在廉政文化建设“形式主义论”等错误思想。
(二) 廉政文化建设的宣教形式需要进一步丰富
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文化, 表现形式也是文化, 必须遵循先进文化的一般规律。但从实际来看, 其表现形式、宣传载体、文化阵地单一, 在增强文化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上还做得不够, 创新意识和针对性不强, 影响廉政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 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尚不完善
有些国有企业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 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收到了较好效果, 但由于没有建立长期有效地运行机制, 形式上缺少进一步创新, 活动不能持久深入;有些国有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可以说只停留在“文件”上, 只有任务部署, 缺少责任机制, 没有检查监督。
二、关于对深入开展国企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 要深化研究, 进一步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水平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没有理论的思考, 工作方向就会出现偏差。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需要深入研究廉政文化, 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水平。必须深入研究中央领导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 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 不断丰富和发展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分析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更好地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 要从廉政制度上来约束领导人员的职务犯罪
1. 坚持用制度管权
要用法规制度制约权力的运行, 同时, 要认真落实相关制度, 把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和漏洞卡住堵死, 保证权力运行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约束之中。坚持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在制度创新中, 注重探索权力公开透明的有效机制, 逐步推进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标、大宗物资集中采购、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重大事项报告、干部公开选拔及任前公示、舆论监督等, 有效推进廉政制度的建设。
2. 坚持用制度管事
就是要用制度议大事、抓大事, 特别是要用制度来指导企业的重大决策、规范工作程序、解决矛盾问题等。在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组织制度的基础上, 注重解决好用民主集中制指导企业重大决策的问题。
3. 坚持用制度管人
要用制度管好党员干部职工队伍, 做到制度管人人, 人人都靠制度管的廉政建设文化氛围。例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办法》、《廉洁工程实施方案》、《重点工程建设廉政预警办法 (试行) 》, 《工程建设中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廉政工作制度。启动了重点工程与地方人民检察院联动、共建“廉洁工程”的创新之旅, 从而在制度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 抓实载体积极开展廉政文化的活动
古人云, “德教为先”、“修身为本”, 廉政文化建设说到底是要通过宣传教育给企业领导干部和职工形成一种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道德防线, 真正做到“不想为、不敢为、不便为、不能为”。
1. 坚持面向企业, 夯实廉政文化建设基础
职工群众是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厚基础, 企业要努力实现廉政文化的覆盖面, 重点抓好廉政文化进企业、进家庭两个领域。
(1) 以企业为依托, 营造尊廉崇廉的社会风尚。利用网络强大的宣传功能, 及时报道开展廉政文化活动情况, 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一个学习和宣传的阵地。并及时向职工宣传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要求和举措, 普及反腐倡廉知识, 弘扬新风正气, 提高职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 通过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征集廉政警句活动、廉政漫画展览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竞赛, 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把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实处。
(2) 以家庭为细胞, 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优势, 通过组织“家属助廉”活动, 通过座谈会、走访等形式, 探讨、分析、总结家属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交流“家属助廉”的好经验, 逐步完善预警机制和“家属助廉”机制。进一步增强干部及家庭成员思廉、倡廉、守廉的意识, 把好家庭廉政关。
2. 坚持服务企业, 扩展廉政文化建设内容
(1) 以经营管理为中心, 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 它是推进企业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积极提高和完善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程序, 针对企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效能监察, 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节约资金投资, 完善管理环节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促使企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健全监督机制, 堵塞管理漏洞, 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2) 加强监督维护企业权益, 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国有企业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生产经营的规范性, 确保资金投资的安全性;完善财务付款的工作程序, 维护财经纪律;坚持“三级审计”制度、突出重点, 加大企业内审工作力度。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加强事前、事中审计, 关口前移;要加大对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审计意见的整改督查力度, 提升审计工作的价值创造能力。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离任时的交接制度, 为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
(3)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是有效防治腐败的关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就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中的共产党员违反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提出的廉洁自律“七项要求”行为适用《党纪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分的若干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 为严肃惩处相关违纪行为提供了依据, 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从业行为,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诚然, 作为一种文化, 不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的廉政文化, 只有紧扣企业的中心工作, 紧扣当前的形势, 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常抓不懈, 才能不断绽放其恒久的魅力。
摘要:建设廉政文化重点是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水平;从制度上约束领导人的职务犯罪;抓实载体积极开展廉政文化活动。
关键词: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晓波.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5) .
2012年以来,铜冶镇在安阳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新城镇、营造新环境、推进新跨越、构建新铜冶”的“四新”目标,按照“提升工业,抓好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力推进城镇建设”的工作思路,坚持“单项工作谋创新、全面工作创一流”的工作标准,突出经济发展,狠抓城镇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提升,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产业支撑有新突破、城镇品位有新提升、新农村建设有新成效、民生保障有新改善,该镇经济社会实现持续较快健康发展。
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的铜冶镇
铜冶镇毗邻安林高速公路,省道大白公路、京广铁路安李支线贯穿全境,红积线、林清线、小西线、安姚公路、湾清线、环镇公路等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境内有跃进渠、石门翁水库,水资源丰富;现有35万千伏、3.5万千伏变电站各一座,发电站9座,总发电量达到4.8万KW/小时,电力自足有余;邮电通讯快速便捷,移动、联通全国联网,程控电话、ADSL宽带覆盖全镇。
该镇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煤炭储量9亿吨,铁矿储量5000万吨,优质石灰石储量数千亿吨,稀土、花岗岩等储量可观,且品位高,易开采。全镇现共有煤矿9座,年产原煤300万吨,所产原煤品种多、煤质好、发热量高。丰富的矿藏构成了铜冶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发前景极为广阔。中东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粮棉,林茂粮丰。
工业发达、发展迅速的铜冶镇
铜冶镇工业基础坚实,非公经济发展迅猛,是安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强镇。该镇立足资源优势,发挥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非公有制企业。该镇煤炭非公有制企业达到78家,限额以上企业18家。建有河南顺成集团煤焦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豫龙焦化有限公司、河南利源焦化有限公司、河南鑫磊集团晨诚焦化公司等四个大型焦化企业,全镇形成了以焦化为支柱产业,以煤炭、化工、冶炼、铸造等行业为支撑的产业链,是河南省最大的新型煤焦化产业集聚区。
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铜冶镇科学合理规划,不断加大城镇建设力度,仅2009年至今就实施城镇建设工程28项。该镇投资3546万元,建成了垃圾中转站、卫生院病房楼、供销社住宅小区及临街商住楼、商业步行街、铜城广场、杨皂公园、农贸市场、停车场等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基础设施。同时,还投资140余万元,全面实施了城镇“绿、亮、美、洁”综合改造工程,完成了镇内主干道两侧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使城镇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特色突出、产业集聚的铜冶镇
铜冶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打造“全省重要的新型产业集聚区”的目标,狠抓焦化铸造产业集聚区建设。针对入驻集聚区的企业制定了优惠政策,在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集聚区现有企业用地储备近万亩,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道路通畅。对入驻企业全力实行无缝对接服务,做到“分内事情立即办、分外事情协助办、重大事情上门办”,全力支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煤焦化工改革试点的铜冶镇
2012年,对安阳县铜冶镇来说可谓磨难重重:CPI高企带来的通胀压力迫使信贷紧缩,土地、资金、用工、能源、环境等诸多要素,特别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重制约着以煤化工产业为支柱的铜冶镇经济发展……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束缚下,该镇立足实际,积极谋划,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逆风起航,振翼高飞。日前,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上,该镇榜上有名,成为河南省14个入选乡镇之一。
得知铜冶镇获得“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这块金字招牌后,中共安阳县委书记徐慧前提出殷切希望:铜冶镇要利用好这一平台,充分用足、用活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的相关政策,促进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铜冶镇党委书记郜海龙对此并没有喜形于色。他说:“入选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对铜冶镇来说是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获得这项殊荣,对我们乡镇干部来说既是鞭策,又是鼓励,更是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逐步把铜冶镇打造成服务安阳、带动周边,具有较强竞争力、服务力和凝聚力的省际边陲强镇!”
该镇是安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强镇,建有全省最大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园区。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优势,发挥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以焦化为支柱产业的非公有制企业,现有焦化非公有制企业78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18家,建有河南顺成集团煤焦有限公司、河南豫龙焦化有限公司、河南利源煤焦集团、河南鑫磊集团等四个大型煤化工企业和安达机械、通宝铸业、金都铸业等多家机械铸造加工企业,形成了以煤焦化为支柱,以煤炭、化工、冶炼、铸造、发电等行业为支撑的产业链,该镇焦炭年生产能力已突破600万吨。2011年,铜冶镇新上亿元以上项目6个。全部在建项目建成投产后,该镇焦化产业生产能力将超过70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能力将超过80万吨,河南宝舜化工将成为全国同行业排位第一的民营企业。
谈起入选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后的工作打算,郜海龙告诉记者:下一步,该镇要围绕建设省级中心镇,突出谋划城镇建设;围绕建设省级煤化工产业园区,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围绕促进协调发展,突出抓好社会事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突出抓好平安建设和社会稳控;围绕提高服务水平,突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要按照“强工优农、造城活商、扩财固基、福民兴镇”的工作思路,坚持“单项工作争第一、综合工作谋跨越”的工作标准,突出煤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两个重点,全力推进工业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要强化工业振兴,推动项目建设,按照优化工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循环发展的理念,促进4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落地投产。同时,要强化民生改善,促进福民兴镇。
“入选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激发了铜冶镇全体干部群众负重拼搏的决心。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团结奋进,科学发展,促进跨越,向安阳县委、县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到‘十二五’末,要争取实现铜冶镇的产业支撑有新突破、城镇品位有新提升、新农村建设有新成效、民生保障有新改善,工业总产值将达380亿元,财政收入将达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1.2万元!”郜海龙满怀信心地说。
经济建设平稳增长的铜冶镇
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业强镇”战略落实,为确保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作为解决企业资金不足、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实行项目招商、企业招商、地域招商,全年共引进外资15.7亿元。创新思路抓服务,开展社会治安环境“百日严打”集中整治活动,净化企业周边环境;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综合环境。抓好重点项目促发展,做到“分内事情立即办、分外事情协助办、重大事情上门办、困难事情创新办”,支持企业项目建设,力争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今年共有新上项目17个,年度投资22.95亿元。目前,顺成公司8万吨苯加氢项目、利源公司直燃式发电项目、河南诚宇焦化煤气储存柜项目已经顺利投产,其他项目进展顺利。顺应形势抓调整,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继续优化产业结构。以建设河南省最大的煤化工产业园区为抓手,立足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动产业技术升级,逐步实现铜冶由煤焦化向煤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材料和多种经营、跨行业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全力推动工业企业与大专院校合作,科技与生产力良好结合,生产循环利用,逐步实现全镇工业经济绿色、节能、环保、高效。加强监管保安全,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意识,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针对行业特点侧重检查,严防事故发生。各企业重新明确安全生产组织,各村设立安全监督员,制定规章制度,保证安全信息渠道畅通,有力地保证了全镇企业的安全生产。
农业基础巩固完善的铜冶镇
该镇积极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技术知识,协调优质种子、农药、化肥,服务农业生产,完成夏粮播种面积27750亩。鼓励农民搞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完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610亩,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00亩。。
村容村貌建有成效的铜冶镇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个根本目标,以新农村社区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以乡村清洁工程为突破口,狠抓各项任务落实,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扎实推进主干道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集中清理了各个村庄的垃圾和各种杂物,杜绝了乱堆乱倒现象,平整了镇区主要道路,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强力推进社区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其中东积善村投资1700余万元建设村民住宅楼4栋,现在主体已经封顶;南鲁仙村投资500余万元建设住宅楼1栋,部分群众已经入住,现正在进行附属工程建设。南街村住宅楼正在建设中。
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的铜冶镇
一是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深入开展严打整治“百日会战”和“两抢一盗”专项斗争,今年以来共立刑事案件91起,查破35起,刑拘31人,取保23人,逮捕29人,起诉52人,抓获网上逃犯13人,摧毁违法犯罪团伙4个,为群众追回了价值20万余元的财物。治安案件受理261起,查处213起,治安拘留73人,罚款44人。二是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推进了防控体系建设。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协调各部门,调动各种综治力量参与到平安和谐创建工作中,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在基层的落实,维护了社会稳定。建立了农村治安管理服务职能和治安管理力量比较集中的“五位一体”行政村综治办,实行统一领导,集中办公,共享人力、信息、装备等治安管理资源。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排调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今年以来,综治中心共接待来人来访12次,调处案件7起,批转2起。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的作用,努力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基层组织逐步加强的铜冶镇
一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丰富内容,扎实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筑强组织推动铜冶创新高,创先争优树立党员新形象”这一活动主题,坚持“抓住关键,创新载体,分类指导,扎实推进”的整体工作思路,把改善民生、推动工作、服务发展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二是全面圆满完成村支部换届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群众公认的选人原则,保证了选举工作顺利开展,圆满完成村支部换届工作。不断强化农村党建工作,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巩固“五好”党委创建活动,推动党委建设提档升级,促进铜冶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常化、规范化。三是全面推行了“三个一”工作法、农村工作百分考核、党员干部之星评选等三项制度,形成每周一镇村干部在村集中办公、每月镇村工作有分析、每季度全镇工作有定位、每半年各村工作有排名,从而推动工作,奖优罚劣,促进镇、村干部转变作风,工作重心下移,密切干群关系,化解矛盾,调理民风,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促进社会和谐。四是继续完善、实行了党支部“年初承诺,年底观摩”和定期组织各村支部书记参观民心工程等工作新机制,进一步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增强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并非尾声
该镇坚持“务实高效争创一流业绩,团结进取打造和谐铜冶”的指导思想,以“争创全省前十强,打造省际中心强镇”为奋斗目标,坚持“单项工作谋创新、全面工作创一流”的工作标准,抓重点、举亮点、攻难点、创一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推进产业支撑有新突破、城镇品位有新提升、新农村建设有新成效、民生保障有新改善。先后被中央宣传部、国家计生委评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百家工会示范乡镇”,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明办评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被河南省建设厅评为“中州名镇”,被安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是中国乡镇综合实力500强、投资潜力500强乡镇,河南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铜冶镇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位居第九名。2011年全镇一般预算收入共完成13356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265亿元。
——在**能源**矿集团纪委工作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能源****矿业集团纪律检查委员会做工作报告。
第一部分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公司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在**能源集团纪委和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以实现“八新”为目标,更加深入地融入大局、更加有效地服务发展,以扎实有效的业绩,为公司实现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监督检查工作实现新突破。建立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开展重点监督巡查,充分发挥廉情监督员作用,形成了具有**矿特色的大监督格局。各级纪检部门采取全程督察、重点巡查、专项检查等形式,对安全生产、资源整合、大额资金使用、成本管控及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开展了监督检查;对王社平董事长“9.25”讲话精神的落实情况,实施了重点督查;对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等职务消费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对各领域招标工作进行现场监察,全年监督各类招标48次,节约资金420万元。
——反腐倡廉教育抓出新成效。“保廉洁、提质量、增效益、促发展”廉洁从业主题教育常年不断线,开设廉洁大讲堂,通过党政纪主要领导讲廉洁党课、做反腐倡廉形势报告,强化廉洁从业和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月亮点纷呈,借助视频会议、网络课堂、展板和宣传栏等多种载体,增强警示教育的有效性。老母坡煤业举办了两期警示教育案例展,生活公司组织党员干部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以案明纪,以案说法,切实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修订廉洁自律三项制度,与22名新任职的矿处级干部进行了集体廉洁谈话,147名矿处级干部对个人重大事项进行了申报;制定廉洁自律“八不准、四严禁”,并实施督导检查,为建设清廉企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廉洁文化建设凸显新特色。创新推行“七步推进法”,建立三级联争联创工作机制,“六为四建”廉洁文化建设体系日臻完善。工程公司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项目活动,形成了具有工程建设单位特色的廉洁文化,被命名为**能源集团第二批廉洁文化建设示范点。廉洁公益广告制作征集、家庭助廉和廉洁文艺演出等活动的开展,矿区清风网、网络课堂、短信群发平台、内部报刊和橱窗、展板、专栏的运用,使廉洁理念深入人心。技师学院在廉洁文化进校园上做文章,廉洁行为养成从学生抓起。细化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定期开展考核检查,注重结果运用,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效能监察工作斩获新业绩。各级纪检部门围绕成本管理、工程建设项目、营销采购、招投标、财务管理、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深入调研,科学立项监察。不断深化“三方结合”、分级立项工作机制,继续推行了效能监察“332”工作法。一年来,共完成监察项目17项,下发监察建议书22份,处理违纪违规人员3名,切实发挥了堵漏、促管、增效、保廉的作用。
——权控机制建设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清理职权、查找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工作基础更加坚实。在小机制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制定了招投标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构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453”监控模式,确保了重点项目规范运行。总医院全力打造“医疗器械耗材超市”,煤科院引入“拉网式调研、全方位比价、全程跟踪监督”的物资采购监督机制;油脂分公司建立健全管理制度18项。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充分发挥企务公开、党务公开的监督职能。健全党务公开制度5项,新增公开栏20个、电子显示屏12块、干群沟通电子信箱16个,丰富了公开载体,推动权力透明运行。
——查信办案工作发挥新作用。公司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查案工作,坚持亲自批阅举报信件,及时听取汇报,指导协调办案。建立了案件查办一案三报告和联查联审办案机制,加大案件主办人责任制力度,强化办案力量,提高了办案效率和质量。各级纪委通过初核,澄清了问题,保护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惩防体系建设开创新局面。搭建了“6+2”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形成了内容科学、责任明晰、制度完备、运转高效的惩防体系建设新局面,党政齐抓共管、群众支持参与的工作机制得到了巩固。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健全责任分解机制。以逐级签订责任书为载体,实现了责任目标的全方位、无缝隙覆盖。制定考核办法,实行目标动态管理,坚持年初有部署,年底有考核,为八项任务的全面完成提供了保障。
——纪检监察队伍展示新作为。选聘基层纪委书记、纪检员6名。出台教育培训工作规划,通过内培外训、以会代培、跟班实训,提升了纪检干部履职能力。坚持定期例会、讲评和纪委书记述职等制度,制定基础资料“三级编码”管理标准,提高纪检工作规范化水平。深化“创特色、出经验、上台阶”活动,实行项目课题负责制,坚持年初立项,中期督导,年终评比,5项理论和实践成果受到上级表彰奖励。其中,公司纪委的《推行廉情监督员制度,构建廉情预警监督网络平台》项目,获中国监察学会煤炭分会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并在省国资系统推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的看到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对某些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的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纪检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部分 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公司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清廉企业为目标,围绕**能源集团纪委和公司党政工作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建立健全具有**矿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转变作风,提升素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公司平稳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宣贯十八大精神,奋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发展
(一)精心组织,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各级党委、纪委要把十八大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论述作为重要内容,组织专题学习。组织纪检干部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十七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力求学懂学透学深,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不断把学习贯彻活动引向深入。加强督导检查,切实在学习内容、人员、时间和质量上做到“四落实”,保证学习效果。
(二)深刻领会,在掌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各级纪检干部要学深学透党的十八大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干部清正、企业清廉的目标要求,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十六字战略方针,深刻认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最高标准,深刻认识党章赋予纪律检查机关的重要职责。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上级和公司党政决策部署上来,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推动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理清思路,在谋划工作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到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之中。切实把党的十八大关于反腐倡廉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与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结合起来,振奋精神、顽强拼搏,以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新成效,取信于职工群众。贯彻落实到完善企业惩防体系建设之中。要全面总结五年来惩防体系建设情况,把好的经验和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形成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实际,精心制定本单位下一个五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并抓好落实。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之中。明确责任主体,细化责任内容、分解责任目标、严格责任考核、严肃责任追究。继续执行廉洁风险抵押金制度,落实“一岗双责”。
二、围绕中心工作,着力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纵深发展
(一)强化监督检查,确保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加强对遵守政治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引导教育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公司党政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政权威,确保政令畅通。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对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重点巡查结果的运用,围绕“强基固本、提质增效”的发展要求,开展好对企业精细化管理等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高效廉洁推进。加强对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能源集团有关改进工作作风的意见,以公司“作风建设年”为抓手,转作风,正会风,变文风,狠刹铺张浪费之风。对作风不正、工作不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处理。
(二)注重廉洁教育,切实规范领导人员从业行为。强化反腐倡廉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清廉、务实、增效”廉洁从业主题教育。采取集中办班、巡回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正反典型教育。在党员领导人员中,着重抓好《廉政准则》、《廉洁从业规定》等党纪党规的学习,不断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完善廉洁自律制度。坚持谈话、诫勉、问责、述职述廉和廉洁档案等制度。完善廉洁行为评估办法,严格执行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等职务消费规定,组织好矿处级干部个人有关事项的申报工作。深化廉洁文化建设。坚持七步推进,完善理念、行为、制度、视觉和环境等系统的构建,大力开展“一单位一特色一品牌”活动,公司将在三季度进行选树评比。注重廉洁行为养成,不断丰富和完善廉洁文化理念的内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成员工廉洁行为养成。
(三)抓实风险防控,进一步推进权控机制建设。夯实工作基础。职权清理登记、流程图表绘编、风险点查找、风险等级确定、防范措施制定等工作,实行动态化管理,不断夯实基础。注重风险防控。围绕高风险权力运行主要环节,建立问责和纠错制度,执行好记录备案制度,深化企务公开,推进党务公开,有效防范和化解权力运行中的廉洁风险。完善工作机制。围绕干部人事任免、工资奖金分配、招投标等10项小机制建设,实行课题攻关,公司纪委将在中期实施检查指导,年底开展评比表彰。
(四)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效能监察。明确监察重点。把企业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物资采购、基建工程、产权交易和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等作为重点,开展监察。要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立项前的调研工作,搞好选题立项,切实组织实施,开展专项监察。健全监察机制。坚持公司“三方结合”、分级立项工作机制,建立监察项目专人承办责任制、部门分工负责制、监察力量互补联动制等工作机制。注重结果运用。全面落实公司效能监察奖惩和项目成果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加大对优秀成果的经验推广和奖励力度;强化效能问责,将责任追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和责任人员。
(五)强化治本功能,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明确查案重点。重点查办领导人员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查办发生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案件;查办严重侵害职工利益案件,始终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完善办案机制。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完善分析和办理情况通报制度,积极构建案件线索发现、移送和信息共享机制;坚持案件查办联查联审工作机制,合理调度办案力量,形成合力。强化治本功能。注重以案促改,针对查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注重以案促教,对重大案件进行剖析、通报,开展警示教育;注重以案促建,督促发案单位加强和改进管理,健全完善制度流程。
三、打破思维定势,全力推进反腐倡廉创新再获突破
(一)加强理念的创新,在工作思路上求突破。树立以人为本、从业为民的理念。以维护职工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职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拓宽职工群众参与反腐倡廉渠道。树立统筹兼顾、系统治理的理念。强化坚决惩治腐败是成绩、有效预防腐败也是成绩的观念,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综合效果。树立改革创新、重在建设的理念。打破原有思维定势,以建设性的思路、举措和方法,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深化企业“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制度的创新。
(二)加强方式方法的创新,在破解难题上求突破。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大宣教”机制建设,在创新方法、载体和途径上下功夫,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网络教育功能。创新监督方法。从委派监督、评议监督、视察监督、专项监督和现场监督入手,创新方式,完善机制。创新手段载体。创建电子监察平台、网络举报受理、舆情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权力配置和运行的监督。
(三)加强制度的创新,在源头治腐上求突破。制定企业管理制度廉洁性评估办法,把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廉洁要求嵌入相关管理制度的具体环节中,强化刚性约束,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在国有控股、与民营合资合作企业中,纪检监察部门有效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老母坡煤业要先行一步,为公司乃至整个**能源集团积累经验。
四、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保障企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树立良好形象。以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核心,切实增强纪检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以提高党性修养为根本,忠诚事业,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管好亲属,带头接受监督。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开展“严格管理正作风、严肃执纪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建设过硬队伍;坚持秉公执纪、敢于碰硬,树立良好形象。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证。要健全组织机构。各单位要注重纪检组织建设,保证机构健全、编制到位、经费到位,配齐设施装备,落实工作待遇。要科学选配人员。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具有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的人员,充实到纪检队伍。要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纪委全委会工作制度,坚持定期汇报、工作讲评、工作例会和纪委书记述职等制度,促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
区纪委党风室:
区政务中心反腐倡廉工作在区纪委的领导下,按照《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意见》(青委发〔2008〕41号)文件要求和《XXX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任务分工》(青惩防体系办〔2009〕2号)的通知安排,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努力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全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职责 区政务中心坚持“一把手”对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负总责的原则,明确了每位党组成员在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中的责任,形成了党组齐抓共管,科室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加强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结合开展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党风廉政建设重大成就、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营造氛围,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的反腐倡廉舆论支持。
二、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
现象。加强公用车辆的管理,严禁用公车办私事。严格接待标准,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
(五)健全防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进一步核实个人、科室在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结合区政务中心自身特点,重点查找在落实“三重一大”规定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查实风险,建立风险台账,及时更新台账信息,建立点、线、面全方位的廉政风险防控岗位责任机制。
三、注重结合,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一)抓规范,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一是全面集中清理行政权力。按照“应进必进、应减必减”的原则,对行政权力事项进一步清理,简化审批流程,强化服务,为群众办件提供更大的便利。截止2011年8月,全区共清理出各类行政权力5426项。并规范权力名称,完善权力要素,合理设定权力流程,全部在网上政务大厅、部门网站公示。二是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截至10月初,设立网上在线服务的37个部门,共接受群众咨询1382人次,处理留言517条。开展行政处罚网上运行,已运行网上行政处罚案件44件。四是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在去年电子监察效能评估二圈层排名第二的基础上,从今年1月开始,区政务中心、7个分中心和11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的各类事项全部纳入电子监察,全程监控事项办理,提升了行政审批效能。2011年1-9月区政务中心、7个分中心和11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和
中办理。目前,已延伸到乡镇(街道)办理的基本服务事项为38项,延伸到村(社区)办理的基本服务事项为28项。三是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办事指南、政府网站等形式,公开服务事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印制办事指南共计7万余份,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社会评议制,促进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1-9月,我区各乡镇(街道)共计办件10000余件,按时办结率100%。
(四)抓公开,政务公开成效显著。一是政府信息查询点标准化建设有力推进。2011内建成137个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二是基层公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实现全区120个村(社区)全覆盖,对全区11个乡镇(街道)、120个行政村(社区)进行了基层公开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填报业务培训工作,截止9月底,全区共填报信息8824条。三是加大对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公开力度。在区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及时更新事关全区的重大决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重点工作以及重点项目,增强信息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四是狠抓省、市、区长电话(信箱)办理,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公开电话(信箱)办理情况到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4%,为领导参谋决策起到了较好参考作用。
化管理
李友志
同志们:
这次专门召开厅机关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交流报告会,目的是总结交流各处室在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作法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在当前条件下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刚才,十位同志分别结合各自岗位,就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情况及打算给大家作了汇报,都讲得很好,我很受启发。下面,我根据部里有关会议的精神,并结合我省实际,就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段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它的意思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一件一件容易的事情发展而来的,解难事必须从容易的事抓起;天下的大事都是由一件一件细小的事情组成的,成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老子的这段话里蕴含着做人成事的深厚哲理,揭示了难与易、大与小动态发展的辩证法。这种思想和辩证法同样适用于财政管理实践。财政管理作为财政部门的日常工作,贯穿于制定实施财政政策、编制执行财政预算的全过程,它虽由一件一件细小的工作组成,却直
接影响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要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把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 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岗责一致、权责对等、奖罚分明的工作规范、岗责体系和评价机制。科学化、精细化是有机的整体,科学化是精细化的前提,精细化则是在科学化指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将科学管理的要求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体现管理的精确性和细致化。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财政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利益杠杆,作为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作为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服务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必须切实履行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公平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财政管理必须实现科学化、精细化,为财政履职尽责提供保障,使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管理和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现代政
府管理理论认为,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企业管理中要求的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结果控制等,公共管理都适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作为当前被普遍认可和采用的管理模式,其注重成本管理、注重过程控制、注重绩效考核的管理理念,其将精确、细致、严谨的要求贯穿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的程序设计,其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的广泛运用,都决定了它是既适合于企业管理,也适合于政府公共管理的管理模式。财政作为政府重要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通过全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来不断提高财政管理质量和效益,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省财政收入达到1314.3亿元,是1993年的10倍;全省财政支出达到1765.2亿元,是1993年的13倍。日益庞大的收支规模,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绩效考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央和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民本民生的财政政策,财政的分配领域和服务对象发生了明显变化。分配领域由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向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转变。服务对象由主要面向部门和企业向面向全社会、面向千家万户转变,服务的对象和层级明显增加,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迫切需要我们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各项财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细和高效。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当前应对危机挑战、促进经
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去年下半年以来,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涉及面广,力度大,既立足现实,促进当前经济复苏,又着眼长远,注重经济的长期繁荣稳定。财政作为政府的重要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与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关系紧密。无论是财政部门直接落实的相关政策,还是配合有关部门共同落实的措施,都需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来推进,都需要有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来保障实施效果。可以说,越是经济财政形势复杂的时期,越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时期,越要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二、全面把握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我省财政管理工作实际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财政监督,逐步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既相互制衡又有机衔接的财政运行机制。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现代财政管理理念,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是突出依法理财。法律法规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依据。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二是注重流程设计。科学的管理流程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按照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健全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均依流程运行。
三是完善岗责体系。岗责一致、权责对等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根据财政管理的各项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科学设置工作岗位,界定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规范,各岗位之间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调配合、“无缝衔接”。
四是加强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保障。要根据岗责体系的要求,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合理确定考核标准,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成效,体现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上来。
五是健全工作制度。配套制度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在严格执行已有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规范,使工作有章可循,真正实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六是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
金财工程建设步伐,逐步建立财政管理各环节畅通、业务标准统一、操作功能完善、网络安全可靠、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辐射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完善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财政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努力完成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任务 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既要立足当前,根据财政改革与发展形势,确立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和工作重点;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完善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当前条件下,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全面把握并深入推进“五个结合”:
(一)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相结合。预算是财政管理的核心环节。当前,要逐步解决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预算体系不完整、预算编制不精细、预算约束力不强、透明度不高的问题,以全面提高预算管理的完整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为目标,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健全政府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的完整性。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研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管理办法,加快建立由以上四种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要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收入编制要提高准确性。
要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以及与税收直接相关的工商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的预期增长情况,综合考虑政策调整等增减收因素,分税种科学测算税收收入。依据各项非税收入政策规定,结合政策变化,分项目测算非税收入。部门预算编制要体现精细化。改变基数加增长的传统预算编制模式,科学制定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并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逐步实现“一上”预算编制全部细化到“项”级科目和落实到具体执行项目。基本支出预算要动态、准确地反映预算单位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类型等基础数据。项目支出预算要有明确的项目实施计划和时间进度,且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调整。涉及政府采购的要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研究建立重大项目支出预算事前评审机制。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充分考虑部门占有的资产及其收益情况。加强新增资产配置的审核工作,做到未经审核则不安排相关经费预算。要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和透明度。严格预算执行,规范预算调整,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有机结合,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力,防止预算、决算“两张皮”。加强用款计划管理,依据均衡性原则编制基本支出用款计划,依据部门预算和项目实施进度编制项目支出用款计划,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大国库直接支付的力度,着力解决财政支出执行慢及资金截留、挪用等问题。完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制度,动态把握执行进度和支出走势。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争取在今年基本建
立起比较规范的省级财政部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2012年全面建立起预警高效、反馈迅速、纠偏及时、控制有力的覆盖各级财政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加快完善相关机制和指标体系,选择部分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编制以后预算和改进预算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强化财政监督相结合。财政监督既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保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得到全面落实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推进监督关口前移,促进监督和管理的有机融合。通过开展部门预算编制抽查、重大支出项目评审及政策调研等工作,强化事前监控。充分利用财政信息系统,强化专项支出的过程监控。充分运用督促自查、组织检查和重点抽查等手段,加强对重点部门、行业和资金的监督检查。强化财政违法责任追究,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加大对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和信息披露力度。要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监督。进一步扩大向人大报送部门预算草案的范围,逐步细化报送人大审议的预算草案,不断增强预算报告的可读性,提高预算内容披露的详细程度。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及时公布财政收支统计数据和转移支付预算安排情况,主动公开财政规范性文件和有关财政政策、发展规划等。同时,要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防止“屡审屡犯”。
(三)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相
结合。科学、高效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是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理财水平和促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当前,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兼容性不足、数据共享度不高、数据重复录入、重复报送的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领导,以加快应用支撑平台为重点,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积极构建覆盖所有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业务、财政资金的互联互通、优化共享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包含财政管理基础信息、财政收支运行数据以及外部相关信息的大型数据中心,全面记录财政资金、资产运行情况,实现财政经济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为我们的决策分析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四)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加强财政基础管理工作相结合。“千层之台,始于垒土”,财政基础管理工作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支撑。近年来,厅机关各处室、单位十分重视财政基础管理工作,不断丰富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模式,基础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得到了一定地提升。但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比,仍有一些差距,表现在还有一些干部,认为基础管理工作细小、琐碎,难以出成绩,导致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扎实;还有一些干部心态浮躁,热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无法静下心来认真做好具体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深入推进,也给干部作风建设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在这里,我真诚地希望我们机关干部职工在工作中能够多一些沉潜厚重,少一点心浮气
躁,多一些踏踏实实,少一点轻浅飘忽,从基础工作做起,从基础管理抓起,扎扎实实,务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推向深入。当前,重点要加强财政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全厅要有全厅的数据库,各处室还要有自己的数据库,要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全面掌握各级财政的供养人口、财源财力、非税收入、贫困人口等基础信息,动态掌握预算管理单位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经费类型等基础数据。要推进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扩大定员定额试点范围,继续推进实物费用定额试点。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项目库建设,推动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要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全面反映各预算单位、各级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和业务活动情况。要健全完善政府财政统计报告制度。利用统一规范的政府收支科目体系、预算支出科目代码等,全方位、多层次地反映预算支出的属性,自动汇总生成“三农”投入、民生支出、行政成本等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统计数据,并加强综合分析工作,完善统计报告制度。要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逐步建立乡镇辖区内资金和项目监管机制,强化对各级财政安排的资金以及其他部门、其他渠道下达的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强化对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
(五)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古人说:“欲造物,先造人”。人是财政管理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深入推进并全面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各项
举措,关键在人。当前,要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际相结合,深入推进系统文化建设,以先进的财政文化塑造人。我一直认为,在对人的教育管理中,制度约束固然带有根本性,但它始终无法解决人的思想、价值观层面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改造人的思想,让大家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还必须充分发挥文化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这是我提出建设财政文化的初衷,也是目的。应该说,这几年的财政文化建设是富有成效的,起到了很好地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作用。当前,要在全面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拓展财政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让以“依法、依规、依程序”为核心的财政行为文化,以“公开、公平、公正”为核心的财政制度文化,以“信心、善心、责任心”、“感恩、宽容、廉洁、忧患”为核心的财政精神文化,成为财政干部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并内化为干部职工自觉的意识和行动,以此塑造严谨务实、勤政廉洁、团结和谐、依法理财的财政干部队伍,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要加强财政制度建设,以健全的制度约束人。当前财政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健全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和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要以资金使用的科学、规范、安全、高效为目标,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资金审核、拨付、使用、监管和绩效评价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体系。机关内部管理制度要以规范日常管理制度为基础,建立健全涵盖机关工作规程、政务运转流程、行政效能建设、干部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依法理财、依法
行政、规范运转的工作秩序。要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系统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层次和水平。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来自个人持之以恒的学习,另一方面来自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近年来,我厅在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每年通过分期分批举办市县财政局长培训班和各类专项业务培训班,极大地提高了各级财政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机关内部,通过组织中心组学习、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和专业论坛、支部共建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了对机关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大了学习型机关的建设和推进力度。当前,要在不断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当前干部职工培训需求和接受方式日趋多样化的特点,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两个安全”。“确保国家财政资金安全、确保财政干部政治生命安全”是我当厅长后提出的管理目标,其实这也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当前,要将反腐倡廉工作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反腐倡廉纳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体系,规范财政工作流程设计,科学界定和配置权力,健全财政监督制约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财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与此同时,要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法律法规、廉洁从政教育,加强财政廉政文化教育,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事关财政职能的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着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1]。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把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重中之重。从长远来看,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高技能型人才队伍。另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也要求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一方面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另一方面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村。
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1 坚持以发展为导向,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转变办学理念和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推进中等职业院校的育人环境建设和师资力量建设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中等职业教育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很多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缺乏行业背景,缺乏工程实践的一些经验。据统计,全国20 000多所中职学校,能达到具备举办职业教育基本条件的不到9 000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英语课却连语音室也没有,开设了硬件课学生却缺少拆卸和组装机组的实践机会。在瑞士,每年的国家教育经费中,职业教育经费占了16%,学术高中仅占8%。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待遇丰厚,如日本,教师的报酬比一般的公务员高15%;德国的职业学校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其工资为中级教师最高级,每两年增加一次,最高工资可超过大学教授的起始工资。正因为有较优厚的待遇,才吸引、稳定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而产生了高水平、高效益的职业技术教育。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要加快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如下改革和创新:
首先,国家和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积极探索吸收国(境)外资金和民间资本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途径和机制。
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改革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体系,努力使职业教育师资专职化和培养培训正规化。在德国,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必须受过高等教育,有5年以上工龄,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且经过国家的专门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才能获得终身职业身份。瑞士规定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4年的学徒经历,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毕业,3年以上工程师实践经验,具备这些条件后,再到职业教育学院进修为期一年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通过者方可任教。对在职教师每年安排一定时间的带薪进修假,学习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
最后,中等职业教育的决策集团要转变办学理念,要认真抓好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教学质量建设和现代化管理建设,不断拓宽学校的发展空间和完善育人环境,做到情为生所系、利为生所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把学校建设成学生舒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教学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的文明职业教育学校。
2 坚持以学生为本,用心关爱和呵护每一个学生,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尽可能多的合格技术人才
“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当今企业的口头禅,以学生为本是中等职业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在我国技术人才奇缺的今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显得尤为珍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6年的调查和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据测算,到“十一五”末,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总量将增长20%~25%,其中,高级以上技能劳动者所占比例预计增长15—20个百分点,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将翻一番。尽管目前各类职业学校已达2万多所,但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只有200多所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培养出大批高技能人才。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是摆在中等职业院校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要学会全心全意地去关爱和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要用百倍的努力关爱和呵护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做好学生的教育教学和转化工作。
1)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会去和学生交朋友,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在教育转化学生的工作过程中,要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学生的优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至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至90%。
3 统筹兼顾,全面统筹制度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关系,统筹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1)要全面统筹制度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关系,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制度法规建设不够健全,直到1997年才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同时也还缺少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法律法规政策。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美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颁布了历史上的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案——《莫雷尔赠地法案》,随后又通过了一系列法规、法令,使得美国职业教育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德国职业教育立法起步早、法规严。日本政府在1985年将原来的《职业训练法》进一步修订命名为《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同时,要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大胆进行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会长王明达提出,职业学校要特别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可以改变职业学校学生的心态,可以提高他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甚至改变他未来的人生轨迹。他介绍,美国创业基金会和一个慈善组织合作,在中国一些贫困山区进行创业教育,一些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在接受了创业教育后,成了创业的典范。其中有一个学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还在国际评比中获了奖。“国外职业学校毕业生自己创业的比例达到30%,而我国的数字是不到1%,差距很大”。
2)要全面统筹好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的关系,中等职业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更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离不开整个社会国民素质和劳动人口素质的提高。要加快我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要使中国成为一个制造业的大国、强国,离不开数量足够的,质量比较好的,素质比较高的高技能型的人才。同时,“十一五”计划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学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提高劳动力资源素质),职业教育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职业教育既要教给学生一种专业技能,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总体说来,今后一个时期,是我们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顺应时代、抓住契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坚定不移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让每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老师的悉心培育和细心呵护下都能“学有所教”,都能成人成才,为我国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不断地培养和造就各种各样的高级技术人才、为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早日实现而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10—15.
[2]周济.在2005年职业与成人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5—03—02.
[3]陈至立.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4—06—17.
[4]张磊.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05(5).
[5]郑庆文.中等教育职业发展对策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朱龙生(中共泰州市委书记、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把泰州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2005年,我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2.3亿元,年均增长13.1%;财政收入突破100亿,达到114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2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3.5%,名列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第57位。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关键,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根本目的。第一,必须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十一五”是泰州加快发展、快速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牢固确立抢抓发展机遇的意识和奋力赶超的理念,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始终坚持加快发展、全面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扩大全市的经济总量,提高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快速崛起、后来居上”。第二,必须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发展。“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延续和发展“十五”时期的增长势头,就必须坚持快中求好、好中求快,推动速度、质量并重的高效发展。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发展手段和目的、发展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实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基础上的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创新是发展之魂。要大力营造有利于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破解新难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努力使泰州成为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社会。深入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充分释放一切活力和潜力,为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和动力源泉。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着力形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切实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按照各地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鼓励沿江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支持腹部地区特别是黄桥老区和里下河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第五,必须坚持富民优先,和谐发展。坚持把富民优先作为泰州发展的鲜明导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总量增长相称。积极鼓励民众创业致富,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困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姚建华(中共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近年来﹐我们坚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沿江开发的重要指导思想,把沿江开发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抓手,为实现“苏中崛起、后来居上”和“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把集约发展体现在资源的合理使用上。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编制了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建立了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明确了开发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标准,出台了环境保护的具体强制性控制指标,切实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长期发展与短期利益的关系,做到既重速度、更重水平。二是把加快发展体现在招商引资的成效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和项目落户。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沿江开发园区在建投资额超1000万美元(或1亿元人民币)的项目45个,在建投资额超1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11个。我们将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沿江开发的重中之重,同时更加强化招商选资,提高项目层次和档量,注重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投资强度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落户沿江,力争每年都有3-5个基地型、旗舰型、龙头型大项目落户,坚决杜绝低质外资进区,努力延续和扩大沿江开发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三是把统筹发展体现在工作思路的创新上。在近年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推进沿江开发,就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用新的体制和机制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使沿江开发不仅成为集聚先进生产要素的平台,而且成为创新、创业的平台。不断创新投入机制,加快构筑投融资平台,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开发新机制。继续完善重大项目洽谈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在建项目“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沿江开发中的各类矛盾和困难。积极探索联动开发的新机制、新路子,促进沿江两岸经济融合、资源融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使联动园区真正成为全省沿江开发的示范区和先导区。四是把全面发展体现在沿江与全市域经济的共同增长上。我们在发挥沿江地区的优势地位和核心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带动腹部地区的开发开放,促进全市经济共同发展。在沿江开发的引领下,全市七个省级开发园区发展势头强劲,潜力无限,一大批规模企业迅速成长,遍布全市。下一步,我们将以沿江开发为契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加快医药、机电、化工、船舶四大优势产业发展,真正把泰州建成以规模经济和自主创新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王守法(中共泰州市委副书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组织工作努力做到指导思想相统一、总体目标相一致、工作部署相协调。一要把组织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服务科学发展上,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提高干部,用科学发展的实践锤炼干部,切实增强他们引领新一轮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要把组织工作的切入点放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坚持围绕和谐发展配班子、选人才,着力打造和谐的领导班子,建设和谐的干部队伍。既从政治上、工作上培养爱护干部,又从生活上、思想上关心引导干部,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位干部创新创业的潜能。三要把组织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进务实创新上,自觉地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积极稳妥地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善于将现代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人力资源开发等现代理念和手段运用到工作中来,努力使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李国华(中共泰州市委常委):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宣传思想工作各项任务决策、部署、落实的全过程。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力度,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头脑,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坚定性。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意识,把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摆在首位,不断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当前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化解“疑点”,破解“难点”,不断推出有价值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为泰州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三是进一步营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我市各地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大力宣传我市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新举措,总结推广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好经验、好典型。要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营造崇尚科学发展、自觉科学发展、加快科学发展的浓烈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促进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
陈国华(中共泰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确立科学的执纪理念和工作思路。一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强化服务发展的自觉性,坚决克服查案执纪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错误倾向。坚持服务发展的主动性,把防治腐败寓于改革和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力求服务发展的科学性,实现反腐倡廉工作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二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准则。力求执纪监督人性化,实施人性化办案,做到依法执纪、文明办案。把改革探索中出现的问题,与违纪违法、腐败现象区别开来。坚持执纪为民,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三要把工作创新作为第一追求。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提出更加全面有效地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新思路新办法,发挥查办案件在治本方面的作用。
周家新(中共泰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泰州建设得更加美好,我们必须大兴服务之风。一要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志气。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百折不挠的斗志,保持一股子闯劲、一股子拼劲、一股子韧劲,保持满怀干事创业的热情、攻坚克难的豪情、无私奉献的真情,以良好的机关作风引领整个社会风气。二要始终保持不断创新的勇气。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切实解决制约机关服务效能的体制性障碍。三要始终保持争先创优的锐气。真正把服务贯穿于加快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机关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对于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发展要素、给基层创造发展空间的事情,都要主动、积极、自觉地去做,努力形成“定了干、干必成、成必优”的良好氛围。
江正保(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人大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一要在促进加快发展上理清新思路。通过常委会审议、组织代表视察等形式,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切实加强对城市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增强城市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要在推动民主法治建设上务求新作为。切实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加强对“五五”普法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增强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促进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实施。三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上作出新贡献。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在人大工作中更好地反映民声、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利。
陈骏骠(泰州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瞄准“国家级园林城市”目标,为我市又快又好地发展打造更靓、更美的城市明片。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老城区、老居住区和城郊结合部的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和提高老城区人居环境质量;二是要加快环城河绿地及城市河道两岸绿化建设步伐,早日建成“双水绕城、水绿交融”的城市特色风景;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各类绿地的建设和养护管理水平,加大文物古迹保护力度,提升城市环境和景观整体质量;四是要加强区域乡土适生树种的培育和应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生态群落。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推荐阅读: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06-03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06-28
我院在党建工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2-06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走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07-11
加大廉政工作力度落实惩防体系建设12-11
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情况汇报09-11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建设法治政府05-25
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