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精选11篇)

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篇1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胜利中心校

吴霞

长期以来,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自然感到学习吃力,难以适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 “滑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一种前瞻理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中小学衔接教学的研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将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究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一、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相对来说,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对作业精批细改,使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过关。测验题量少,难度小,时间充裕,且考点多已在平时练习中反复操练过。学生只要平时能认真听课,完成好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也能保持好成绩。

而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往往一下子加深,知识点增多(每单元有训练要点,每课又各有难点和重点),从初一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

1 要求就大大提高了,知识点除有大量须记忆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时紧,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由于班额过大,老师不可能作细致地辅导,作业也不可能精批细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测验题量大,难度大,时间少,且考点多作了变形,还有知识点的延伸,要求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

从上述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自然感到学习吃力,难以适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分化”与“滑坡”。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语文教学上的脱节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去改革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加强中小学衔接教学的研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升入中学后能迅速适应中学的学习。

1、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养成读课外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看书做笔记,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订正错误、2 修改文章的习惯等等。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上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

2、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精讲精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要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把全部问题讲透讲尽,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寻答案。

三、重视教法上的衔接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七年级学生只是跨了一个级,在身心的发展上没有太大的跨越,很接近。所以到了五、六年级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潜能进行教学,适当加大抽象性,增加课堂的容量。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要加大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

3 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这一系列活动,使全体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自主地、深入地、快乐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四、要注重学习方法的衔接

学习方法要注重四个环节的培养“学、查、改、纳” 学的环节: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学习。记笔记就是一种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源自于学习习惯。学生主要运用四个字“听、读、看、记”。家长注意看住孩子的课堂笔记。每天回家后用一分钟时间把孩子的课堂笔记扫描一遍,就能知道他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注意孩子在听老师讲课时很难40分钟保持高度集中。他们的课堂笔记是个大漏勺,每天回家后应该完成对课堂笔记的整理。

查和改的环节:主要体现在家庭学习。查: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很难有学生知道哪个地方学好,那个地方没学好。就要完成查的过程。怎么查呢?四招:课堂笔记,日复习,作业,考试。

改:找到漏洞后,就要完成改了。作业的全对不能代表考试的全对。“作业的最高境界做错的题,发现什么地方没学好。”这是作业的最高境界。改的方法就是:错题本。“君子报仇七天不晚。”错题本是日本学生发明的,80年代传到中国。从北京四中传向全国。河南有两个高校将“错题本”当作教学项目在全校推广。每个班建立一 4 个“错题银行”。把做错的题存在里面。什么时候取利息呢?在考试的时候,做错的题不再错,那就是“错题银行”的利息。

有一句教育的真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习题不是专家出的习题,而是自己做错的习题”。每天不要求多,其实做题的数量很多,买很多的习题册做题都是没有用的。只要把做错的题改正过来,做会就可以了。每周末要完成整理和归纳。归纳环节: 课堂笔记的整理

很遗憾,中学生中90%以上的学生不会做课堂笔记。有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类型 老师的录音机,很多学生只记不听,成为老师的录音机。第二类型 老师课堂的板书,全班一样。

第三类型 课堂笔记记到了书上,也是最愚蠢的课堂笔记,还不如不记。“书要越学越薄的”打个比方,书是原材料,课堂笔记是半成品,课堂笔记要比书薄。前面提到“复习在作业前面”,我们用什么做复习呢?就是课堂笔记。试验表明:用书做复习工具,做完单科复习要20分钟;用课堂笔记做复习工具,每天只需8分钟,这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

课堂笔记技术要求:

三点一线:“三点”是指听课要抓“重、难、疑”点。课上老师提出的难、重点,还有就是“疑点”,要求学生在下课后用一分钟时间标出疑点。“一线”是整理昨天的知识和今天的关系。

5 色笔区分:三种不同颜色笔区分三个点。

预留空白:学生听课时以听为主,课堂笔记要记成大纲类型的笔记,给课后整理留空白,给初三留空白,中考秘笈“一轮复习抓笔记,二轮复习抓错题,三轮复习抓归纳”。

课后整理:字迹工整,每日检查,建立错题本。

五、要注重教学评价的衔接

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语言评价对学生有着判断、引导、鼓励的作用。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以及新课程的实施,无疑为我们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作为一线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仍然是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关键。希望有更多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加入到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研究的行列中来。

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篇2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由于不同的原因,中小学英语教学在互相衔接、自然过渡上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之初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这种分化现象暗示着我们: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相关科学理论依据,并通过亲身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发现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

中小学英语衔接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方面,而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小学、初中这两种教材从教材的编排、侧重点到教材的要求等都不尽相同。目前小学英语教材使用很不规范,往往一个市或一个地区会有好几种教材同时使用,内容主要是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但是到了初中,初一教材对词汇、句型、语法等的要求突然提高,知识的广度和跨度加大,难度也随之增加。中小学教学内容不系统,造成重复学习或大跨度学习,易使学生丧失新奇感,缺乏兴趣,产生厌倦心理,从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外,在读音方面,小学英语不讲授音标,教授自然拼读法,因此,学生搞不清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的区别。

2.中小学英语教学方式衔接欠妥。

对比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我们会发现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小学英语教材趣味性强,英语教师一般采用直观法进行教学活动,课堂形式灵活多样,气氛活跃,学生能够积极投入;进入初中后,内容较复杂,知识点和语法增多。趣味性的学习方式逐渐有所改变,课堂节奏快,学生一旦跟不上教学进度,便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英语的教与学就会脱节。

3.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脱节。

在评价方面,小学英语的教学评价以简单检测为主,检查频率较低,教师大多都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初中英语教学评价则不再是口头上的评价,而是全面的考核,教师更关注任务完成的结果和学业成绩的高低,大多数学校往往用考试题来替代语言练习。

三、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1.实施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课程观。

《标准》对中小学不同阶段的英语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特点、学习方法、语言技能培养和教学评论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首先要确立英语课程整体性、系统性思想,要明确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要求,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因素的协调统一。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衔接。

皮亚杰说过“有关教育和教学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是和师资培养有联系的,如果没有合格的教师,任何伟大的改革也势必在实践中失败。”因此我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师首先必须自觉地熟悉彼此的教材、熟知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使新旧知识自然融会贯通。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做好以下方面的衔接:

(1)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衔接。

为了充分利用小学良好的英语基础,发挥它在初中阶段的作用,必须重视中小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的衔接。中小学英语教师都要相互熟悉这两个学段的英语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教材中每一课的重难点,以便有目的地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

(2)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衔接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一方面,小学五六年级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逐步向初一阶段靠近,如适当在课堂教学前几分钟安排“Free t alk”这样的话题;在每节课后可适当安排一些背诵、听写任务,布置适当的抄写作业,以加强背诵、听写和书面表达能力,解决初一阶段学生英语单词拼写和书面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初一教师要充分了解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保留小学英语课的活泼气氛,要使英语课堂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表现情景,让教学情境化。

(3)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衔接。

在小学高年级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尝试着组织一些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英语考试,在卷面上采用分数,渗透一些初中阶段的评价方法。中学英语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方面,我们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平时我们要注意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总之,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是个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做好这个系统工程,就能够极大地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真正推动基础英语教学健康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人民教育出版社

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 中学 英语 衔接

随着全球统一化的进程加快,中国人越来越重视英语方面的学习。多数小学三年级始就开设了英语课程,甚至有的小学从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程。原则上来说,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升入到初中后,学生的英语成绩理应不错。但事与愿违,很多学生进入到初中后英语学习并不顺利,成绩也大大下降。

一、当前中学英语衔接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环境有所改变。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其身理、心理特点也各不一样。小学生爱动,喜欢表现,不怕错且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英语学习兴趣比较大。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特别是进入到初中后,其身、心发展都有变化,对英语兴趣度下降,特别是伴随学习内容的难度加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消退。

2.缺少必要的教学沟通。有研究證明,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对于初中英语教材不了解,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简单来说,小学英语教学对初中教材的不了解,在教学时就无法针对有关情况开展合适的教学,无法拓展学生的视野,导致学生在进入中学后的种种不适。

二、小学英语教师如何估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

1.认识中小学英语衔接的重要性。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师,要为学习进入中学后的后续学习有所考虑,对初一的教材内容进行了解,并了解相应的学习要求、方法等,在六年级课程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往初中靠拢,让学生有心理准备。

同时,小学教师应该进入到初中课堂去跟课学习,了解初中英语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方式。多和初中英语教师交流、沟通教学心得,优化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2.适当融入初中教材内容。在六年级教学中融入初一教材的内容,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要让学生有心理准备。特别是六年级的英语教师,更是要关注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对教学出现的语法现象不能只是单纯让学生了解,而更要创建一些活动,围绕重点在运用中体验。

例如,学生在很多情况下会直接说“I am...”/ “What`s...”的句型,教师需要也学生解决在一般一在时态当中,有时行为动词当成谓语是无需要用到be动词的。

3.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进行三年级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一些I/you/she/he/it/they/we等分不清楚,这种情况在七年级学生中依然常见,对一些be动词,如am/is/are等更是不会运用。在写作中学生写的句子也常常是be动词乱用,人称代词分不清楚等。而小学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好奇特别,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掌握,例如可以将这些内容编成一个顺口溜:

“我是”I am,“你是”You are, “他,她,她是”He is, She is, and It is.“我们是”We are,“你们是”You are, “他,她,它们是”They are.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我的”my,“你的”your,“他,她,它的”his, her, and its; “我们的”our,“你们的”your……等等。

三、结语

综上,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虽不单只有这些,但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要注意,做好有效的衔接式教学。对初中的教材要进行学习、了解,把教学内容和初中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是教学改革中的难点,但也要相信,只要小学英语教学努力发扬探究精神,找到最好的衔接点,提升基础英语教学的质量,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海.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篇4

1.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衔接。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老师一般从启蒙知识开始,通过听和直观感受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渐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科目,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在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上要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1)抓好复习。初中英语教师要了解与熟悉小学的教学内容,在上新课之前,必须认真仔细地研究小学所用过的教材,在开学的第一周,组织系统地复习,包括词汇、句子、语法和日常交际用语。这样可以熟悉小学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掌握程度。《Go for it!》教材Starter Units1—3就是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做了很好的衔接。

(2)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小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教材选取和教学要求上也有极大的不同。学生升入初中以后,由于不适应这种变化,在英语学习方面都会遇到种种困难。如何帮助初中生尽快掌握中学英语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在初中阶段打下一个扎实的英语基础,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基本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要确保小学教学向初中教学平稳地过渡,初中英语教学就必需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衔接和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衔接。

2.做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英语教师依据小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特别注重创设教学流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积极创设情景,把听、说、读、写和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活跃课堂气氛,而且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但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较注重语法教学,词汇教学,重视句型,中译英等方面的操练,教法形式单调,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这就使得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初一学生精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对教师的教学无法适应,渐渐地失去了原来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动力。

(1)预习方法的指导。每节新课学习之前,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作业。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借助于生词表,有的放矢地研读对话或课文,初步了解将要学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的疑难词组、句型等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的欲望。另外,新课的内容经过预习,学生学起来轻松,更大的收益是使学生养成了勤动手查资料、勤动脑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其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英语课上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调动一切感官,养成眼、耳、口、手、脑并用的听课习惯,充分理解并熟练运用所学到的英语语言材料,高效地掌握每节课上所学内容。如:在Presentation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眼观教师手势,耳听教师表达,脑子理解、记忆教师所表达的内容;在Practice过程中,要求学生张口读、脑子记、手写重难点单词;在 Consolidation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背诵本堂课所学内容,在背诵时,脑子里要呈现出一幅图,背完之后可用简笔画把所学内容画出来。反过来还可以看着图画把所学内容复述或背诵出来。这样使学生在听课中做到了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有效地培养了他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所以,初中教师应尽可能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多设计一些有趣的英语对话,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挂图,卡片、实物、电教设备、简笔画等营造出语言交际的情景,形象生动的情景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加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3、做好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衔接。小学生步入中学之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忽视了小学生习惯行为的衔接。学生初进中学时存在的习惯行为问题主要是:书写不规范,作业粗心马虎,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方式代替英语等。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完成了布置的作业就没事干了,建议老师加大作业量。这件事说明好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习惯的衔接,要求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即做到:听课聚精会神,认真记笔记、整理笔记、完成作业、找出问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读多用等。

4.做好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进入初一后,他们依然天真浪漫,有正义感,对不喜欢的人和事会表示憎恨。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竞赛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5.做好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上的衔接。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英语考试,包括词汇测试、综合测试、听力测试等。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增进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促使学习差的学生知已知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最近做了一些小升初家长回访,感想很多,觉得家长真的是很不容易。绝大多数的家长跟我说,孩子的英语成绩还可以,在学校能考90分左右,但是一考学校外面的知识就不行了。有一位家长甚至跟我说,以前觉得孩子的英语成绩很不错,但是去年的时候让孩子去考BETS1,没过,很受打击,才意识到孩子的英语成绩不是那么好,于是就报了学而思的小升初课程,这一年来孩子觉得收获很大。

各位小升初的家长们,孩子上初中之后,英语越发的重要了。小升初考试的时候,英语的比重没有数学大,但是一旦上了初中,语数外是同等重要的。所以上了初中后,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数学成绩了,英语成绩也得多关心关心了。小升初考试已经结束了,各位家长可以趁着这个长假期给孩子补补英语,让孩子有一个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不然等孩子9月份正式上学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儿不适应,有点儿跟不上课。这样的话,孩子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英语学习兴趣会下降,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篇5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我们改变课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将问题生活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摸索,初步形成了一些方法,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理清问题,激发学习热情

1.合理简化

数学课堂难免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进行简化的策略,一方面可去掉一些无关的因素或多余信息,化繁为简,减少干扰因素;另一方面可化大为小,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的总和,使问题内部各成分的关系更清晰。例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将环节简化成流程图,去除无用的信息和非本质的语言描述,简化题目的本质,使得解决策略一目了然,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一般分为三组:一是学习新教材铺垫的问题组;二是数学知识的逻辑化问题组;三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组。三组问题相互联系,形成了结构性问题组。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寻找解决的方法,进行探索式学习。只有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尝试使用有效的策略。由于小学生思维发育不够完善,策略性知识的形成与培养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与指导,要进行多种分析策略方法的指导。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生活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使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主动探究可分为:1.理解你的问题;2.选择一个计划;3.尝试你的计划;4.检查你的答案;5.反思你做了什么。

当然,这五个主动探究的步骤并不是一个个地直线式进行的,其间有反复、有波折。应该依据具体的情r灵活地运用。

事实证明,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所以可适当地突出或削弱某一个步骤,以便更有效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上例题时,当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设问:你喜欢解决哪一个问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解决,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暴露思维过程,锤炼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不仅要会做,更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养成敏捷、独特、灵活、缜密等良好的思维品质。我们总是在曲折中求思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中学会缜密,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展现思维过程是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需要,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措施。

四、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

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还要注意解决问题后的回顾学习、反思、总结,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反思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以及运用的策略和方法,使之得到不断加强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质量、提高动手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和评价的过程其实也是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互相交流的过程。对于好的要多鼓励表扬,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解题途径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有效地评价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地提高。教师对不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学生,要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提出批评和明确改正措施,进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成功的学生增强自信,让未成功的学生得到鞭策,让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得到张扬,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五、演绎拓展变化,强化应用意识

就要解决问题而言:首先存在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任务;其次存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演绎拓展变化是一个巩固提高、迁移发散、进一步升华理性的过程。这是把上一个过程中经过反思、归纳而形成的一般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模仿性练习巩固;二是变化性练习巩固;三是综合性练习巩固。问题情境变化了,具体思路也变化了,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去分析用什么方法思考、用什么策略可帮助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策略、提高自身能力。演绎拓展的过程既是低层次解决问题的结束,又是更高一层次解决问题的开始。

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篇6

2020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完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脱贫任务,为世界脱贫做出了彪炳史册的中国贡献。XX县作为片区外的非贫困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用非贫困县的资源打赢了比很多贫困县更重的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虽然告一段落,但并不代表脱贫工作真正结束,总书记说过,要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做好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XX镇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县域东南部,距县城XX公里,与XX县XX镇、XX乡,XX市XX县XX镇相邻,三县四镇交界。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XX个社。总人口X万人,耕地2.46万亩(其中田0.6万亩,土1.86万亩)。有党员74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06户2087人,2014年至2018年已脱贫819户1699人(其中2018年脱贫132户262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8.27%降至2018年底的1.78%。2019年脱贫128户276人。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从致贫原因来看,XX镇1006户,2087人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811户,占贫困户总数的80%;从年龄结构来看,全镇60岁以上的贫困户共计1049人,占贫困户总数的50%;从收入比例来看,以我联系的高垭村为例,全村80户贫困户中,政策性收入占比超过50%的共计28户,占全村贫困户总数的35%。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XX镇贫困户大多属于老弱病残,因病因残比例和超过60岁的比例较大,这部分人群自身的造血功能较弱,更多的依靠现行的扶贫政策才能达到脱贫标准,一旦脱贫攻坚结束,相关的政策取消,这部分贫困户将难以达到稳定脱贫的效果。

(二)地理条件偏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XX镇距XX县城XX公里,是离XX县城较远的几个乡镇之一,全镇属于典型的深丘地形地貌,沟深、沟夹十分突出。同时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滞后,XX路XX镇至XX镇段建设标准滞后,目前道路虽为县道,但实际宽度仅3米左右,属于典型的村道宽度。同时全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如部分塘堰、蓄水池已经无法蓄水,部分沟渠因长期未清理导致渠道垮塌,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贫困户包括一般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产业带动能力欠缺。

近年来,XX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规划部署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通过村集体产业和引进业主发展的方式,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全镇累计流转土地5000余亩。目前,主要的产业有中药材种植、蚕桑特色养殖、蔬菜、水产等。虽然目前各村均积极发展农业产业,但仍旧存在缺乏产业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多数年轻人靠外出务工增收,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占较大比重,后续增收产业项目跟不上等突出问题。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上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

三、几点建议

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做好两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做好产业衔接。

近年来,XX镇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各项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初步凸显,但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贫困户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的面太小,贫困户大多只能通过租金、劳务等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与其他非贫困户并无太大差别。因此应积极引进高质量农业产业农业企业,同时通过土地入股、集体产业利益分红、产业企业专项支持等方式加大产业对群众的支持,多渠道增加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确保贫困户能够有稳定的收入,降低再次返贫的风险。

(二)做好政策衔接。

XX镇享受政策性支持的贫困户比例较大,如果取消针对贫困户的专项政策,这部分贫困户返贫的风险将非常大,因此建议脱贫攻坚期结束后,能够继续保留针对贫困户的相关倾斜政策,确保相关贫困户能够持续稳定的享受到政策的扶持,特别是对于老弱病残等重点难点群体,要坚持政策的持续性。

(三)做好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形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在内的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着力抓好基本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技能培训、基层组织建设等。

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篇7

一、从教材衔接入手, 加强中小学英语教材衔接

在过去的小学教学中, 是没有英语这一学科的。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 小学英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变化, 逐渐成为小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英语的发展使得英语教学的规范化程度提高, 小学英语教材也正在完善中。不同的教学管理部门都要加强对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与框架的研究, 以找到最适合与小学英语教材衔接的初中英语教学内容。要加强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材方面的衔接。小学英语教材在编写时, 要考虑到学生初中英语学习内容。初中英语教材在编写时, 更要考虑到小学英语教材的难易程度。只有小学英语教材与初中英语教材做到有效衔接, 才能使小学生从小学英语学习有效地过渡到初中英语学习上。

首先, 小学教材要为学生的初中英语学习打好基础。在词汇、短语与语法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其次, 初中英语教材编写时, 不可与小学英语教材相重复。可以具有相同的知识点, 但最好不要有相同的展现形式, 应让学生对未学习的知识具有好奇感。比如在呈现现在进行时的时候, 教材编辑人员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可以利用对话的形式对语法进行呈现。在初中英语教材中, 则可以用习题的形式进行呈现。最后, 无论是小学教材还是初中教材, 教师要保持教学内容罗列的科学性, 从易到难, 从简单到繁琐。科学合理的中小学英语教材衔接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具有重要作用。

二、从教学方法入手, 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

教学方法的衔接, 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具有重要影响。教学方法的自然过渡, 不会使学生对初中英语具有畏难情绪。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 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性较高的教学方法, 引导小学生进行英语学习。而初中英语教学, 则更多的要关注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要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 更要加快英语学习节奏。在小学阶段,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 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的难度, 使学生自然过渡, 适应加快的英语学习节奏。小学高年级阶段, 要加强中小这英语教学的衔接, 教师需要加强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分层教学法应考虑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使小学英语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不受到学生个人因素的限制。

在小学教学阶段, 学生刚刚接触英语, 英语学习能力没有完全被激发出来。每一个学生具有不同的英语学习能力, 为了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分层。利用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来丰富学生的英语思维, 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英语能力都能提高。比如在讲解《May I have...》的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 教师要让他们学习掌握课本内容, 可以理解may I have句式的意思。而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may I have句式进行口头交流。在分层教学方法的引导下, 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入初中以后, 学生也可以利用正确的英语学习意识指导自己的初中英语学习。

三、从学习方法入手, 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关注度不高。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 很少自觉形成规范性与系统性较强的英语学习方法。作为小学英语教师, 要加强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的衔接, 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上进行正确引导。自主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 对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课堂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具有了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 就会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比如在学习《in a toy shop》的时候, 在read and say的学习活动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先进行自主预习, 对课本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与了解, 提出自己的问题。之后,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平均分配, 让学生四到六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 学生就自己自主思考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从而提高学习科学性。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于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极为有利。

四、结语

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几何教学 初中教学 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93-02

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小学的教育现状与素质教育的适应程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小学几何教学当中,学生只会机械地解题、计算,结果至上,而解题的思维却不被重视,更谈不上和初中几何教学的有效衔接。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和初中的几何教学有效衔接的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加初中,都是义务教育。这体现了我国关于初级教育的整体性策略计划,当然这种整体性有利于学科知识的联系,有利于教学的整体规划,目的是培养全面的人才,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1]。

但是在实践过程里,往往事与愿违。由于受到传统体制束缚,传统观念的制约,加上我国国情的特殊性,目前九年制义务教学的整体性只存在于教学理念的层面,在实践中,小学和初中是各行其是[2]。甚至,许多地区的小学和初中都是独立建校。这种问题事实就导致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实践的一定程度的割裂。那么这些割裂容易造成小学几何教学和初中教学的不衔接,不一致,这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这种割裂当然是从小学几何教学的过程里产生的,但是它却是在初中几何教学中凸显出来的。因此,我们只有从初中几何教学中出现的困境入手,分析其原因,在中小学几何教学中发现根源,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有效衔接[3]。本文的论证是沿着这个思路进行的。如下分析所示。

二、初中几何教学实践中出现不衔接现象的原因分析

小学几何和初中几何的关系就是直观形象的实验几何和抽象推理的论证几何的相互转化过程。这种转化根本上是思维的转化。许多小学生的几何成绩很好,学得不错,但是到了初中就发现,似乎对于这种几何一筹莫展,思维无法得到转化。这种现象从背后来看,是思维没有有效衔接,因此在教学和学习中产生了困境[4]。总的来说,有几种类型的原因。下面分析原因。

首先,小学几何的知识技能没有学扎实。

初中几何以小学几何为基础,如果对于小学几何的相关知识没有学扎实,自然会影响初中几何的学习。比如几何图形的证明,几何体的性质等等,如果在某个环节没有真正掌握,势必会影响日后的学习。像证明此图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不了解,或者不完全了解,就会出现问题。初中几何证明是一个有序的链条环节,任何一步出错,就无法得出结论。

其次,一些初中生对数学教学的方法不习惯

由于几何教学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一些初中生对于教学方法不习惯也是情有可原的。在小学的教学历,学生习惯了那种直观的教学法,进入初中以后,对于抽象思维的教学语言,很难建立起自己的理解认知体系,因此就会产生模糊的概念。再者,初中几何知识量增大,难度也增大,这对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挑战,因此一些初中生很容易出生不习惯的现象。

最后,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影响了知识的学习。

小学生的理解思维是建立在直观的形象的思维基础上的,在接触初中几何的时候,这种思维就无法完成学习。除了直观的思维,还有需要一些归纳、推理、变量等复杂的思维,这样才能学好初中几何。举例说明,在小学几何学习中,推导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时候,首先要依靠模型操作,然后依靠几组数据进行归纳,最终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里面就包含了合情推理的思维。再举例,要证明正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这里面是运用了简单的演绎推理思维方式。在初中几何中,随着变量和演绎推理证明等知识的进入,初中学生学习几何就需要提高相应的思维能力,比如抽象思维,判断推理等等。难度自不必说,思维的层次也大为不同。甚至一些证明,必须用演绎推理来完成,比如“两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命题就需要演绎推理思维,学生必须要在自己的心中构建直观图形,难度加大了。

要改变不衔接现象出现的原因,就必须从小学几何教学中找到根源并解决。具体办法如下所示。

三、小学几何教学实践中采取的办法讨论

有效的衔接的原因既然出现在小学,那么就应该从小学做起,实现思维和方式的连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希望起到有效衔接的作用。

首先,小学几何教学要培养全面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本质的意识。

在小学阶段,关于几何的概念其实是通小学几何概念许多是采用描述方式呈现的,如长方形、长方体、圆、圆柱等几何概念都是用图形表达概念。实际上,这样做就是强调了图形的"认",而不追求严谨的定义,不注重归纳几何图形的本质属性、內在联系等组成,不少学生在掌握几何图像的概念上均不理想。如果我们在小学教学中有意识加入这些概念的本质,提前让学生感知,让学生留有一个思维的缓冲地带。例如在小学六年级学习的圆的认识中,课本就是从生活中几个圆的例子引入圆的概念。在认识圆的用圆规画图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而上初中后,概念更能体现圆的本质:通过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所以在教授的时候要把圆的本质渗透其中,学生就能更好理解。如下图所示,平面上有三点,过其中的任意两点将它连一条直线,那么能够连成几条呢?那么关于这个问题,许多小学生只会考虑到三条,如图左边所示,通常不会考虑到图右边的情况。这其实是一个共线和不共线的问题,那么在小学中就不会考虑共线,这是思维的问题。如果在小学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朝这个方面去思考,无疑对于初中的几何思维提升是具有好处的。

其次,小学几何要培养推理证明的意识。

上文所述,小学几何思维主要集中在空间与图形的直观实验上面,目的是为了掌握基本的几何形体的特征和周长、面积、体积等方面的知识,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那么如何将初中的演绎证明介入小学几何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图来说明问题。例如: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主要通过通过学生算、剪、割、拼、观察等活动,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拼得过程也可以。

图很乱

(下转210页)

(上接93页)

适当的渗透初中的三角形内角和证明。已知:∠A、∠B、∠C是△ABC的三内角。

求证:∠A+∠B+∠C=180°

分析:延长BC到D,过点C作射线CE∥AB,这样,就相当于把∠A移到了∠ACE的位置,把∠B移到了∠ECD的位置.

证明:延长BC到D,过点C作直线CE∥AB

∴∠B=∠E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CE=∠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CE+∠ECD+∠ACB=180°

∴∠A+∠B+∠ACB=180°(等量代换)

我们看右边,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小学几何仍然可以证明。可见这种思维的培养,对于有效衔接是有好处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九年制教育的大环境体制背景下,实现小学数学几何教学衔接初中几何教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尤其对于数学几何这种学科而言,小学的几何知识和初中的几何知识有一致性,如果割裂开对待,分别教学,无疑破坏了这种知识体系的连接性,也违背了教学的初衷。目前,在这方面教学界几乎达到了共识。那么如何有效衔接,用什么理念和手段完成这种衔接,既不影响当前的教学进度,又能贯穿始终,这才是我们要真正思考的问题。本文的立意也在于此,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观念,希望能够尽一些微薄之力,为我们的数学教学贡献出力量。

参考文献:

[1]郝桂霞.浅谈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策略[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4):67-68,73.

[2]史爱芹,刘振民.谈小学几何教学中創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4):91-92.

[3]徐金燕.浅谈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2:238.

[4]徐进勇.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科技风,2014,22:68.

作者简介:

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篇9

培训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杨翔

2014年5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六枝特区教育局承办,并在六枝煤机厂电影院举行的“中小学有效衔接”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经过过本次活动的培训,我觉得受益非浅,主要体会如下:

首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后连贯非常紧密。小学数学是学生进入高一级学府学习的基础。因此,除了要把这个基础打牢之外,还必须注意到知识间的衔接,特别是与初中的衔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用“教小学想中学”这种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意识,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迁移规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作一些有利于知识衔接上的铺垫和渗透,使中小学能顺利有效地“对接”。如:小学主要学习算术知识,上到初中就转变为代数知识。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学习初中代数的基础,如果学生学不好,那么初中数学的学习就困难了。为了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我认为其一:应该让学生了解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以小学中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为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加法的交换率、结合率,乘法的交换率、结合率和分配率要用字母来表示,不用字母行不行?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让他们明白用字母表示数,简洁明了,含义广泛,这样对小学生逆向思维有好处,为学生代数的打好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思维结构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小学衔接的重要步骤。学生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在这方面我平日渗透的有些偏少,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内容。

最后,针对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与各位同行共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效的前提;丰厚的专业素养——高效的基础;基本的教学规范——高效的保障;乐观的专业态度——高效的催化剂。

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篇10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成长的一次飞跃,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帮助孩子顺利地幸福地走

好这一步,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十分关注幼小衔接,家长关注之心更加迫切,特别是到了大班下学期,家长要求幼儿园教拼音、学算术,恨不得把小学的书拿来让他的孩子先学。的确,作为家长,孩子要参加各小学设置的种种面试,他们总担心自己的孩子知识不够,所以大半的孩子已经开始面对升学压力。根据我的一点现有经验,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知识的储备已经相当丰富,需要提高的是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训练。如自己会根据需要每天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保管好自己的文具用品,学习上主要是有倾听能力,书写方面主要是练习笔画,书写的姿势,而不是写字。

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我们有必要先分析一下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不同。幼儿园与小学都是育人机构,在促进儿童成长与发展上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它的具体目标要求、教育方式、管理方法确实有着很大的差别。

1、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育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2、工作任务不同。幼儿园是生活保育与教育教学并重,小学则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幼儿园除了对儿童进行培养习惯和传授知识外,有相对周全的生活保育,要管孩子吃、喝、拉、撒、睡,配备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到了小学,基本上没有生活保育方面的服务。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小学主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主要致力于向孩子传授知识、培养习惯、训练能力、发展身心。

3、教学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幼儿园针对幼儿的好动爱玩的特点,主要采取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性教学方式,大多教育教学寓于各类活泼、自由的游戏之中。小学则采用相对严肃的课堂教学,尽管这种课堂教学中有时也运用游戏的手段,但只是作为辅助性方法。

4、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同。在幼儿园里,主要在玩中、游戏中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习惯,孩子没有硬性任务,不存在课业负担。到了小学,孩子开始有了硬性的任务,老师每天要传授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内容。孩子必须学习掌握这些知识,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

5、对孩子的生活要求不同。幼儿园里,因年龄原因,孩子的依赖性很强,孩子吃饭、穿衣、上厕所、上学整理学习文具都依赖家长或老师完成。到了小学,要求孩子在生活上减少对别人的依赖,要求有更强的独立性。如独立上学、自己整理文具、课间自己知道上厕所。

二、刚入学的小学生不适应现象列举

因为小学与幼儿园存在以上诸差异,一些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在刚进入小学时,表现出不适应,常见情形有以下几种:

1、生物钟紊乱。指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生物钟”失调是假期后所有孩子最为集中的表现之一。一般孩子晚睡晚起,晚上与大人一起玩到很晚,早上自然起不来,精神不好,入学后,生物钟没有调整过来,对学校生活不适应。

2、孤独感。刚入学的孩子,特别易产生“孤独感”。这是因为以前熟悉的环境与现在所面对的教室差别大,以前的好朋友、好伙伴不见了踪影,老师也换成了新面孔,如果孩子本身性格比较内向,就会表现出不合群现象,孩子的内心很孤独。再加上有些孩子自私小气,自然少了许多朋友,一时感觉非常孤独。

3、畏难情绪。因幼儿园与小学正规教学有很大不同,孩子入学后需听懂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硬性任务,与幼儿园凭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完全不同,有的孩子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差一些,就会觉得课程困难,无法接受,从而产生畏难厌学的心理。

4、坐不住。

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与学校是截然不同。小学是学校的管理方式,班里学生人数多,课节时间长,要求坐端认真听讲,而对幼儿园“自由”惯了的孩子来说,是坐不住的,这是一多半孩子上小学的共同特征。

5、自理能力差

不会整理文具、削铅笔、忘记带书本、作业、不会做清洁,下课忘了上厕所尿湿裤子,不敢独自上学、回家等。

三、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1、适时调整孩子的生物钟

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生活。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有条件的还可安排午睡,体质弱的孩子下午放学后,应让他小睡一会儿,以缓解疲劳。这样就能调整好孩子的生物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心情。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家长不要对孩子说上学后作业多的话,那样容易加强孩子产生恐惧、畏难心理,而应该让孩子轻松地没有负担的步入小学。同时在初入学时老师也要注意不留作业或少留作业,给孩子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3、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上了小学,许多事情都得自己承担。比如:整理书包,值日时要求孩子扫地、抹桌;学会自己上厕所等,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要教孩子做,针对孩子在校情况进行模拟训练。如:在家扫地抹桌子,提前整理书包、削铅笔,自己穿衣洗漱,教孩子怎样过马路等为上学做准备。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姑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

d、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建议家长们记住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家长应全面及时地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孩子入学在校表现。

a、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例如,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刚入学几天,因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哭着要上幼儿园,不愿意上学,这就是我们小学教育中常见的“恋园”现象。“恋园”现象表明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在怀念幼儿园的生活方式。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帮他解决困难;还可以讲讲身边同龄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信心。

b、了解孩子是教好孩子的前提,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入了学就把一切交给了老师。了解的方法有: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观察孩子学习(作业)、生活表现,从中发现问题;与孩子的同学、朋友交谈,更可以了解一些真实的情况;与孩子的老师常沟通,以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看孩子的书包和衣袋,常能发现孩子的“小秘密”。如“小纸条”、“小石子”、„„可获得不少信息,推测孩子对什么游戏感兴趣,可看到好久不见的测试卷、作业本,才知道孩子不敢给父母看,还可看书包里有没有不该属于孩子的东西等。

5、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

6、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进入小学后,接触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伙伴,就需要幼儿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认识交往新朋友,能否尽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需要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对交往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不算什么难题,而对那些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的幼儿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说,若处理不当,就容易与同伴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幼儿学会礼貌、谦让,不与小伙伴争抢玩具等等,让孩子学会吃亏,不为小事斤斤计较,有利于形成人际关系的良好氛围,以逐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科学家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按计划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连智力超群的科大少年班的学生,谈到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强调有良好的学习习惯。13岁进入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周峰,认为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认识汉字,记忆英语单词,都是每天10个,即使走亲访友时也不间断。这样一年3000多个英语单词。这是他量化的学习习惯。该学习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学习,该玩时就轻轻松松地玩儿,自觉性极强,从不需要别人提醒,更不需要别人强制。他听英语广播是英语一到点极时打开收音机,定时的学习习惯。学习时总是全神贯注,思想从不开小差,精神略有溜号,极时做出调整。这是他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这里只谈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课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我们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前教孩子认字、写字,往往忽视了孩子写字的姿势。“先入为主”,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纠正。错误的写字方法,既影响字体美观,又影响写字速度,还影响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

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①坐姿正确,做到“身正、肩平、两臂开、足安放”,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②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③做到:“三个一”:即离书本一尽;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在这里谈写字的姿势,一是为了让家长指导监督孩子书写姿势是否正确;二是可适当提前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度和力度,使孩子入学后能更快的进入写字状态(如:写字、做家务、锻炼手指灵活度的游戏等)。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读课外书)

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以读书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

教育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低年级课文大多图文并茂,读读课文,看看图,图文对照想一想,读书就有效率,有质量。一二年级读书要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读完之后,家长可以提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孩子回答,检测其读书的质量。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4、养成认真倾听、专心学习的习惯(坐得住、专门书房、不陪读提高效率)

5、认真思考、克服困难的习惯

6、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克服有劳无逸、躺着看书、边走路边看书边思考)

有些家长一味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学习成绩重视分数本身没有错,很多人说那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晶,可现在搞的素质教育同样也需要成绩,也要看分数。但我们要说分数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当孩子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学会了怎样做人,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有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动手实践的能力,是不愁孩子学不到知识,暂时没学好,只要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落下的知识是能够补回来的。众所周知,许多学历不高的人在商界里发达,其生存的能力,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不比当年学习好的人差,甚至超过了好几倍,有当年学习好的学生走上社会后成绩平平的比比皆是;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上都可以找到影子。作为家长,我们只有教我们的孩子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生存的本领、鼓励孩子有积极思考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的愿望,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坚定的信心、丰富的情感、顽强的毅力,那没有什么本领你的孩子学不到学不会的。

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中英语;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80-02

本文拟就中职阶段高一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类,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实现初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一、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考成绩普遍偏低,摸底考查不容乐观

统计显示,经过一个暑假的放松,学生在英语知识方面有下滑趋势。国际商务班在我校招生时属于分数靠前的班级,其他班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二)学习习惯有待改进

首先是作业完成情况。摆脱初三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后,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有了松懈。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只限于完成书面上的、需要上交的“硬性作业”,而对于一些查找资料、课前预习等“软作业”则不当回事。

其次是上课情况。部分学生上课非常积极,认真做好相关笔记,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只是带着耳朵听课,不爱动手做笔记。

最后是课后复习巩固情况。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后复习方面做得不够好,不善于查漏补缺和总结归纳,造成“学了新知识,忘了旧内容”的现象。

(三)基础知识薄弱,英语技能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是:词汇量不足,“四会”单词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能力较差,主要是阅读速度慢,缺乏技巧,难以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语法知识不过关,对词性、时态、从句、语态等知识点了解甚少,不能正确使用。

二、 初高中英语学习的主要区别

(一)教材区别

初中英语每个单元分为4课,每篇中有的是对话,有的是文章,同时配有一些练习。我校选用的英语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英语1(基础模块)》。该教材降低了词汇量,简化了语法和课文,加强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其重点在于讲授英语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英语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的区别

初中英语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教师对学生的重点关注是单词拼写、句型转换、阅读理解、完型填空等,而且这些关注通常是需要教师的严格检查和严格督促才能完成的。《英语1(基础模块)》除了这些基本知识以外更强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作用,它要求学生敢开口、多开口,抓住一切课堂和课后机会,尽可能多地练习说英语,以达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后会用”的效果。

(三)评价制度的区别

初中阶段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考试和分数。哪怕是平时不怎么认真的学生临时抱抱佛脚,背背答案,基本也能顺利过关。但《英语1(基础模块)》更侧重于对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真正把英语变成一门交际语言,活学活用,而不只是写在试卷上的一个个单词和句子。尤其是从上个学期开始,我校英语科组进行考试改革,尝试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力图杜绝哑巴英语,让学生真正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三、 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和分析,笔者认为,在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着重点入手。

(一)利用新教材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1(基础模块)》在话题和选材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内容在将来生活与工作中的实用性。例如,在话题方面,同学们会学到诸如问候、求职、购物、就餐等常见话题;在内容方面,会读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海报、广告、小故事及旅游介绍等。有了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可遇的题材,再加上书中配有的精美图片,无不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此外,这套教材还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任务,例如制作海报、计划生日聚会、找工作伙伴、组建兴趣小组等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学习英语不再是枯燥地记忆单词和语法,而是在仿真的生活或工作场景中运用英语去听、去说、去做,此举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1.小组合作法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组长负责,各组员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2.小组竞赛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组际间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3.分层教学法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用,尝试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加强英语技能的训练

1.补语音,练书写

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音标和读音规则,进行语调的升、降调、弱读、强读、失去爆破等语音训练。规范英语书写,力争字迹工整、美观大方。

2.记单词,反复读

词汇量的多少是制约许多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障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单词要反复读、反复记,以期巩固和增加词汇知识。

3.讲语法,多训练

《英语1(基础模块)》中涉及的语法基本都是初中语法知识的复习,虽然简单,但不能忽视,需多讲、多练,达到举一反三。

4.练听说,贵坚持

在听说能力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多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

(四)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

英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将语言材料与交际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另外,学唱英语歌曲和欣赏英文原版电影也是学习英语的好途径。通过学唱英语歌曲,学生可以学到标准的英语发音,也可以学会连读、弱读等语音规律。欣赏英文电影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风土人情,还能学到地道的英语口语。

做好英语教学的初高中衔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解决措施,并将这些措施真正地落到实处,真正为学生着想,从基础入手,从简单的内容入手,就可以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良性衔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平稳过渡,为高中阶段的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 陈春阳

摘 要:中职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学段,由于教学要求、教材和学习环境等诸多条件的差异,其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初中英语教学。初、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衔接,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成绩的好坏,甚至工作的选择。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让高一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过渡,是每个高中英语教师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中英语;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80-02

本文拟就中职阶段高一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类,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实现初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一、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考成绩普遍偏低,摸底考查不容乐观

统计显示,经过一个暑假的放松,学生在英语知识方面有下滑趋势。国际商务班在我校招生时属于分数靠前的班级,其他班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二)学习习惯有待改进

首先是作业完成情况。摆脱初三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后,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有了松懈。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只限于完成书面上的、需要上交的“硬性作业”,而对于一些查找资料、课前预习等“软作业”则不当回事。

其次是上课情况。部分学生上课非常积极,认真做好相关笔记,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只是带着耳朵听课,不爱动手做笔记。

最后是课后复习巩固情况。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后复习方面做得不够好,不善于查漏补缺和总结归纳,造成“学了新知识,忘了旧内容”的现象。

(三)基础知识薄弱,英语技能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是:词汇量不足,“四会”单词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能力较差,主要是阅读速度慢,缺乏技巧,难以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语法知识不过关,对词性、时态、从句、语态等知识点了解甚少,不能正确使用。

二、 初高中英语学习的主要区别

(一)教材区别

初中英语每个单元分为4课,每篇中有的是对话,有的是文章,同时配有一些练习。我校选用的英语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英语1(基础模块)》。该教材降低了词汇量,简化了语法和课文,加强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其重点在于讲授英语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英语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的区别

初中英语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教师对学生的重点关注是单词拼写、句型转换、阅读理解、完型填空等,而且这些关注通常是需要教师的严格检查和严格督促才能完成的。《英语1(基础模块)》除了这些基本知识以外更强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作用,它要求学生敢开口、多开口,抓住一切课堂和课后机会,尽可能多地练习说英语,以达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后会用”的效果。

(三)评价制度的区别

初中阶段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考试和分数。哪怕是平时不怎么认真的学生临时抱抱佛脚,背背答案,基本也能顺利过关。但《英语1(基础模块)》更侧重于对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真正把英语变成一门交际语言,活学活用,而不只是写在试卷上的一个个单词和句子。尤其是从上个学期开始,我校英语科组进行考试改革,尝试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力图杜绝哑巴英语,让学生真正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三、 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和分析,笔者认为,在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着重点入手。

(一)利用新教材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1(基础模块)》在话题和选材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内容在将来生活与工作中的实用性。例如,在话题方面,同学们会学到诸如问候、求职、购物、就餐等常见话题;在内容方面,会读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海报、广告、小故事及旅游介绍等。有了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可遇的题材,再加上书中配有的精美图片,无不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此外,这套教材还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任务,例如制作海报、计划生日聚会、找工作伙伴、组建兴趣小组等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学习英语不再是枯燥地记忆单词和语法,而是在仿真的生活或工作场景中运用英语去听、去说、去做,此举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1.小组合作法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组长负责,各组员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2.小组竞赛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组际间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3.分层教学法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用,尝试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加强英语技能的训练

1.补语音,练书写

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音标和读音规则,进行语调的升、降调、弱读、强读、失去爆破等语音训练。规范英语书写,力争字迹工整、美观大方。

2.记单词,反复读

词汇量的多少是制约许多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障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单词要反复读、反复记,以期巩固和增加词汇知识。

3.讲语法,多训练

《英语1(基础模块)》中涉及的语法基本都是初中语法知识的复习,虽然简单,但不能忽视,需多讲、多练,达到举一反三。

4.练听说,贵坚持

在听说能力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多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

(四)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

英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将语言材料与交际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另外,学唱英语歌曲和欣赏英文原版电影也是学习英语的好途径。通过学唱英语歌曲,学生可以学到标准的英语发音,也可以学会连读、弱读等语音规律。欣赏英文电影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风土人情,还能学到地道的英语口语。

做好英语教学的初高中衔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解决措施,并将这些措施真正地落到实处,真正为学生着想,从基础入手,从简单的内容入手,就可以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良性衔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平稳过渡,为高中阶段的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 陈春阳

摘 要:中职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学段,由于教学要求、教材和学习环境等诸多条件的差异,其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初中英语教学。初、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衔接,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成绩的好坏,甚至工作的选择。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让高一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过渡,是每个高中英语教师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中英语;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80-02

本文拟就中职阶段高一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类,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实现初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一、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考成绩普遍偏低,摸底考查不容乐观

统计显示,经过一个暑假的放松,学生在英语知识方面有下滑趋势。国际商务班在我校招生时属于分数靠前的班级,其他班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二)学习习惯有待改进

首先是作业完成情况。摆脱初三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后,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有了松懈。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只限于完成书面上的、需要上交的“硬性作业”,而对于一些查找资料、课前预习等“软作业”则不当回事。

其次是上课情况。部分学生上课非常积极,认真做好相关笔记,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只是带着耳朵听课,不爱动手做笔记。

最后是课后复习巩固情况。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后复习方面做得不够好,不善于查漏补缺和总结归纳,造成“学了新知识,忘了旧内容”的现象。

(三)基础知识薄弱,英语技能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是:词汇量不足,“四会”单词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能力较差,主要是阅读速度慢,缺乏技巧,难以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语法知识不过关,对词性、时态、从句、语态等知识点了解甚少,不能正确使用。

二、 初高中英语学习的主要区别

(一)教材区别

初中英语每个单元分为4课,每篇中有的是对话,有的是文章,同时配有一些练习。我校选用的英语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英语1(基础模块)》。该教材降低了词汇量,简化了语法和课文,加强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其重点在于讲授英语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英语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的区别

初中英语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教师对学生的重点关注是单词拼写、句型转换、阅读理解、完型填空等,而且这些关注通常是需要教师的严格检查和严格督促才能完成的。《英语1(基础模块)》除了这些基本知识以外更强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作用,它要求学生敢开口、多开口,抓住一切课堂和课后机会,尽可能多地练习说英语,以达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后会用”的效果。

(三)评价制度的区别

初中阶段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考试和分数。哪怕是平时不怎么认真的学生临时抱抱佛脚,背背答案,基本也能顺利过关。但《英语1(基础模块)》更侧重于对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真正把英语变成一门交际语言,活学活用,而不只是写在试卷上的一个个单词和句子。尤其是从上个学期开始,我校英语科组进行考试改革,尝试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力图杜绝哑巴英语,让学生真正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三、 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和分析,笔者认为,在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着重点入手。

(一)利用新教材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1(基础模块)》在话题和选材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内容在将来生活与工作中的实用性。例如,在话题方面,同学们会学到诸如问候、求职、购物、就餐等常见话题;在内容方面,会读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海报、广告、小故事及旅游介绍等。有了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可遇的题材,再加上书中配有的精美图片,无不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此外,这套教材还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任务,例如制作海报、计划生日聚会、找工作伙伴、组建兴趣小组等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学习英语不再是枯燥地记忆单词和语法,而是在仿真的生活或工作场景中运用英语去听、去说、去做,此举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1.小组合作法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组长负责,各组员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2.小组竞赛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组际间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3.分层教学法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用,尝试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加强英语技能的训练

1.补语音,练书写

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音标和读音规则,进行语调的升、降调、弱读、强读、失去爆破等语音训练。规范英语书写,力争字迹工整、美观大方。

2.记单词,反复读

词汇量的多少是制约许多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障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单词要反复读、反复记,以期巩固和增加词汇知识。

3.讲语法,多训练

《英语1(基础模块)》中涉及的语法基本都是初中语法知识的复习,虽然简单,但不能忽视,需多讲、多练,达到举一反三。

4.练听说,贵坚持

在听说能力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多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

(四)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

英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将语言材料与交际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另外,学唱英语歌曲和欣赏英文原版电影也是学习英语的好途径。通过学唱英语歌曲,学生可以学到标准的英语发音,也可以学会连读、弱读等语音规律。欣赏英文电影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风土人情,还能学到地道的英语口语。

做好英语教学的初高中衔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解决措施,并将这些措施真正地落到实处,真正为学生着想,从基础入手,从简单的内容入手,就可以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良性衔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平稳过渡,为高中阶段的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

上一篇: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个人总结下一篇:八年级美术画故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