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培训心得体会(推荐14篇)
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整合培训总结
本次的园本培训,我园有25位教师参与,学员们按照制定的方案逐一落实,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优秀率达到百分之百。这次的网络园本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专家对教材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课堂实录;还有耐人寻味无穷的经验之谈。本次培训,让我们的学员有机会聆听众多专家、学者乃至国内的数术界权威人士的讲座,倾听他们对幼儿教学活动的理解,感悟他们的先进方法等。从规划自我--课堂设计--实施教学--自主研修等几个阶同步段的学习培训,让我们的学员从各个层面更新理念,从如何做个好老师,到课堂的实施同时线上线下互动研修,异彩纷呈。
培训虽然即将结束,但却带给我们学员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推动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对于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校本研修模式的创新,优化研修内容,保持校本研修的常态化持续性和系统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积极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本次培训学习让学员们收获颇丰!
一、网络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有效平台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过去教师要想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学校或个人订的有限几本教育教学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已陈旧的理论书籍,学习渠道极为狭窄。网络的明显优势在于其拥有无限的信息资源,而且不受时空限制。网络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
二、网络为教师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
教师交流是校本教研中的关键环节。合作与交流可以把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进行加工凝结在一起,最后综合成远远大于单个教师研究的简单相加效果。校本教研中的同帮互助,就是教师群体之间相互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将全世界融合为一个大家庭,让我们同处于一个地方。校本教研中的互助同伴不仅局限于学校内部教研组或课题组,还可扩展到校际教研活动、网络上的教师群体,给教师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三、网络为教师专业引领提供了有效平台
强大的网络平台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学校要积极建立网络平台,鼓励教师走进网络,构建自己的话语舞台和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信息通道。网上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好实现了向专家学习、请教,同专家交流、对话的可能。网上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资源,教师们不用走出家门,就能观摩到大量优秀的课例,吸取丰富和最新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在网络时代,每位教师的成长与网络发展息息相关。教师要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力,积极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和网络交流工具,充分地进行网络交流和学习活动,为校本教研开辟新的舞台,促进自身专业更快发展
四、建立基于网上学习的以校为本的研修平台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体现了当代最伟大、最活跃的生产力。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对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均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的巨大优势在学校教育领域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鉴于学校的资源有限,网上学习就成为研修的有效手段。网络为教师自我反思、教师交流、专业引领等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提供了有效平台。
通过此次的培训学习,学员们深刻认识到未来的教师应该是懂网络,并能熟练运用网络为我们教学服务。充分整合校本研修和网络研修将会成为未来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今后会做到:
1、关注教师的发展
2、重视教研的作用
3、探究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整合的方向
4.、加强学习。
我认为首先要消除老师们心中对课题的几种误解。
误解一:认为课题研究高不可攀
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老师一听搞课题, 进行教育科研, 便觉得高深莫测, 高不可攀, 无从下手。还有的老师说, 我想是想搞, 但我不会写。针对老师们为难的情绪, 我们组织老师认真学习自修—反思研修模式提出的教师发展理念。即:
“三化”:行为问题化;问题课题化;经验概念化。
“三尊重”:尊重教师个人的话语权;尊重教师的个人理论;尊重教师的内在自我更新动机。
“四在”:在课题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积累中质变。
“七即”: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问题即课题;教学活动即研究行为;学生个体即研究个案;教师群体即研究共同体;教师成长即研究成果。
让老师们明白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研究课题是与我们的工作、与我们的教学息息相关的, 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只不过是用自修反思这一模式来操作而已;我们平常所写的教后记也就是教学反思。另外, 这一课题人人能做, 因为它不需要很高的写作基础, 它倡导用自己的语言来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身边的真真实实的事件、写自己实实在在的想法与做法, 不需做作, 无需润色, 真正地实现“以我手写我心”。我将自己写的很平常很普通的教学反思读给老师们听, 让老师们在心底认为这个课题不难做, 真正去做, 还有点意思。我还告诉老师:如果你以前有课题, 现在可以与之相结合, 不需要另起炉灶。
误解二:个别老师认为搞课题研究就是搞形式、做材料
一直以来, 很多人认为, 搞课题就是搞形式, 课题成果就是结题时几个人闭门造车做材料。这样的课题, 有名无实, 参与者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 这样的课题大多为不得已而为之, 参与者决非心甘情愿去做。我告诉大家自修—反思课题注重过程, 注重过程中的体验、感悟。我们只要按部就班, 按照实施方案一步一步去做, 结题时根本不需要加班加点赶什么材料, 因为过程就很好地体现了结果;真正的成果是我们自身的成长。
误解三:认为做课题加重了教学负担
实践证明:自修—反思课题从长远看, 不但不会加重教学负担, 而且会减轻负担, 提高效率。因为问题即课题, 问题都来自于教学实践, 都是自己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能通过反思、学习、交流,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棘手的问题越来越少, 经验越来越丰富, 自然能减轻教学负担, 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实验之初之所以感觉到做课题负担重, 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 就如同写日记, 若养成了习惯, 不但不觉得难, 反而觉得不吐不快。
消除了老师心中对课题研究的误解后, 接下来便要“趁热打铁”, 积极想办法, 促使老师们踊跃参与课题研究。
方法一:采取完全自愿的原则吸收课题组成员
我们在课题人员参与方面不强迫也不强求。在课题管理制度中我们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这个课题研究, 采取完全自愿的态度, 想参加的老师须向学校递交书面申请 (学校教研处专门设计了一份课题申请表, 包含老师的基本情况、申请研究的子课题、有无合作伙伴以及建议等多项内容) , 参加了的老师如果不想参加了, 随时可以退出, 但有一点, 那就是一旦退出, 以后就不能再参加这个课题了。
方法二:积极引导, 充分认识自修—反思课题的可行性
实验初期, 很多老师是摇摆不定的, 既想参加又不想参加。这时我积极引导老师们充分认识自修—反思课题的可行性, 让老师们认定一个目标:这个课题做得, 值得做, 前途一片光明。
由此我摆出了几点理由:
第一个理由源于课题本身: (1) 这个课题具有时代特色, 因为它强调合作, 其最终目的是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 (2)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适应于各学科各部门的研究。只要你愿意研究, 你就可以研究。 (3) 模式的操作性很强。教研与教学紧密结合, 解决的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觉得虚空。
第二个理由:这个课题得到了校长的认可与支持。因为《教师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研究》课题主张在学习、交流、反思中生长自己的思想, 这一思路正好与我们校长倡导的建立学习型组织不谋而合。当我将《教师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研究》课题组建情况跟校长汇报时, 校长非常果断的决定:一定要搞好这项实验!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我们认定:自修反思, 前途光明;认定目标, 坚持不懈, 必有成效。在我们的动员下, 很多老师积极参与了实验。
方法三:加强指导, 增强自修—反思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
要想真正搞好这个课题的研究和推进工作, 最重要的是要让老师们深入了解这个课题, 懂得如何去实施与操作。为此我们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向老师们介绍了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产生的背景、现状及培训理念;向老师们详细讲述其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下发了《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简介》《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的主要环节》、《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反思”的反思》《自修—反思活动中如何开展互评》等学习材料。而且, 我们考虑到老师们刚开始很难找到切入点, 于是我们统一印发了《关于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研究》, 并确定这一阶段我们研究的主题是“用自修反思的模式来研究有效教学”。这样老师们有内容可学习, 有问题可讨论, 课题研究变得更实在了, 同时, 我还设计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表格, 让老师们对照一项一项去做, 这有效地避免了老师们刚开始实验时常有的一种徘徊与盲目心理, 也为老师们的操作提供了方便。
后来, 我们还根据我校实际设计了《教师成长手册》。这本手册内容全面, 包括了“自修计划”、“自学报告表”、“读书笔记”、“活动记录”、“学习心得”、“教学反思”、“教学论文 (案例) ”、“教师互评”、“导评”、“总结评价”等多项内容, 手册前有使用说明与目录, 后有《教师必读书目》, 这本手册的出台不仅为老师们参与自修反思、合作交流等活动提供了便利, 且为老师们提供了课题研究的方法论。
方法四:将课题研究与目标管理挂钩, 让评价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我们将课题研究与目标管理挂钩, 年终目标考核时, 凡积极参与课题实验者根据考核情况的优劣记4~8分, 这一举措的实施,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当然, 在实验之初, 老师们或许存在着完成任务或应付的心理。我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 因为什么事情它都有一个过程, 不可强求。只有当老师们在实践中、在反思学习中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时, 他们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一课题的妙处所在。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第一批参加课题实验的老师已经很乐意参与实验了, 当我将《教师成长手册》下发到他们手中时, 大家都说很好, 因为他们对课题的操作已经非常熟悉了, 所以不感到困难, 而且课题组成员大多是自愿组合, 都是很要好的朋友, 平时他们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在一起聊天交流, 讨论问题。大家都逐渐了解与认同了自修—反思这一模式, 在工作中也逐渐养成了反思的习惯, 养成了相互交流的习惯。
关键词:中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6-0074-03
一、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校本研修
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国培项目。一方面,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乃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年国家的投入,使各地区中小学硬件设施的装备基本达到均衡,然而各个学校的使用状况却难以达到均衡,甚至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教师信息素养不高成为长期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观念问题、技能问题、整合层次问题三个方面。
所以,要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首先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然而,由于国培等项目属于个别性、临时性、精英式、通识性的培训,不可能学校的教师人人都参加,也就不能期望藉此解决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不用说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
因此,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必须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长期的、常态的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机制,在培训中使用、在使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重庆市第七中学自1995年以来,立足常态化,坚持校本化,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校本资源库建设到课程整合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校本研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建立有效的研修管理机制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是一项本土的全员工程,因此既要有正确的理念,更要有科学的管理机制。
1.理念是灵魂
学校的管理者和培训者,要有敏锐的意识,要有前瞻性、发展性,要整体思考、规划信息技术在学校作用的发挥;要努力改变教师的意识,使其接受新的理念;理念要与时俱进。我校于2002年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学校的七大功能:促教、管理、培训、服务、宣传、经济、辐射,后来又提出了“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服务教育教学、加强课程整合,变革教学方式”的理念。
2.校本为基础
校本性、针对性是校本研修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校本研修要根据学校硬件设施、教师水平、工作需求等实际情况来制定培训的计划和内容,切忌盲目跟风。培训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性。
培训者也要具有校本性,通常多是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一是要熟悉学校的需求和教师的基本情况,二是要通过自身的示范去吸引、征服、引领大家,进而改变教师意识,使其愿意学。1998年,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通过自身的示范,成功地开始了对教师的培训:①帮学校教师制作赛课课件;② 开发了校本“计算机培训教程”;③承担教育部《全国学科“四结合”》课题研究,并有课例、课件、论文获奖。
3.管理是关键
(1)行政推进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要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规划为指导,由校长组织领导,由学校自主开展,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践,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修养为目的。
一是校长对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实实在在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要通过行政手段成立培训机构,明确培训责任,落实考核要求;三是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共同学习、整体提高。
(2)科学规划
作为培训的策划者,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合理规划、总结反思。我们先后制定了《信息技术能为学校做些什么》《重庆七中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等规划方案。又根据规划分阶段制定了培训计划以及每次培训的活动方案,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开展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但由于缺乏校本性、系统性,收效并不理想。
(3)合理安排
内容上,既注重统一性,又注重针对性,更注重实用性。时间上,集中培训与自由练习相结合。方式上,由简入深,抓住典型,带动一片。
三、开展立体系统的研修培训机制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是一项系统的立体工程,如何让教师从学到用、从用到研、以研促用?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技术培训、课堂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推进、课题研究等系列任务,灵活安排,循序渐进,从个人学习到团队互助,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刻,以达到转变观念、整体提高的目的。
1.技术培训
作为最基础的培训,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1)培训内容时代化。结合时代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自1998年开始,先后开展了文字录入、基本技能、课件制作、校本资源库建设、课程整合研究、微课制作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2)培训安排灵活化。针对人员差异,分类分层培训;针对学科特点,个性化培训;针对时间不同步,灵活培训。
(3)培训教材校本化。开发校本研修教材,以内刊编印、发放,供教师学习使用。
2.教学应用
培训重在实践,要学以致用。我们通过使用、督查强行推进,通过表彰先进、成果转化激励推进。①督查课堂教学使用情况,与考核奖励挂钩,评选信息技术先进个人;②组织校内课件、课程整合展示课评比;③组织、指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件、课例参赛。
3.同伴互助
为了解决同一备课组的教师重复制作相同课件的负担,解决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不会做课件、年轻教师会做课件但教学经验缺乏的矛盾,我们开展备课组内课件共享,课件制作老中青搭配协作,为教师提供制作、使用经验分享的机会。
4.项目驱动
为了解决教学资源匮乏,提高教学资源的校本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资源建设锻炼教师队伍,促进整体提高。我们进行了:
(1)学科教学资源下载,让教师个人有资源“教”。鼓励大家奉行“拿来主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解决教师个人教学之需。
(2)校本资源库建设,让教师集体有好的资源“共享”。我们开展了校本资源库建设,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校本资源管理平台,制定了《重庆七中校本资源库建设管理方案》,学校教师全员参与、人人上传,聘请优秀教师组成专家组对资源进行审核把关,实行专项奖励。
(3)学科资源网建设,使学生人人有网络资源“学”。我们开展了校本学科资源网建设,由各学科组自主策划、自主建设,由学校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指导,由学校提供经费支撑和专项奖励。我校13个学科组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学科资源网,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
5.课题研究
通过以上工作,基本解决了教师使用中的技术、资源困难。但是,如何深化课程整合的观念、提高学科整合的层次?我们选择了课题研究。我校先后承担教育部的重点科研项目 《全国学科“四结合”》、《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全国“十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等。
实践证明:①课题可以接受专家从理念上的引领;②课题可以提供与兄弟学校交流互学的机会;③课题任务可以驱使教师不断接受、尝试、探究新的方法;④课题可以为教师提供成果评奖的机会。
6.以点带面
我们通过指导年轻教师参加全国学科整合赛课,开展校内各学科组信息技术应用的集体研修。策略是:搭台唱戏、以点带面、全员参与、潜移默化、共同洗脑。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既从教学的角度打造了青年教师,又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培训了所有教师,同时也打造了教研团队,达到了共同研修、整体提高的目的。
四、树立客观的研修成果机制
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是一项讲求实效的共同成长工程,成长即成果,成果即成长。
1.要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我校教师信息素养得到了整体大幅提升,大多自觉学习、应用新技术、新理念,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主动变革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被动走向自主,学习能力和效度也有相应的提高。
2.要促进培训者、被培训者的成果提炼
作为培训者,我们先后开发了校本教材5部,出版专著3部,市级以上相关课题结题5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被培训者,我校教师在各类赛课中获市级以上奖34人次(其中全国一等奖8人次);学校先后被授予重庆市中小学计算机示范校、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示范校、重庆市数字校园示范校等。再整理编撰为正式出版物,如《中学计算机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最新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等。
当然,以上系列研修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还是存在培训、使用的死角和盲区。只有持之以恒地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研修的常态机制,才能不断突破信息化应用的瓶颈,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真正地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彻底转变。
参考文献:
[1]李芒,逯行.“集聚方效应”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模式和效果——以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7-15.
[2]刘慧,王岁花.以校为本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269-270.
[3]张志虎.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9):131-132.
[4]斯庆和,钟小勇.信息技术能为学校做些什么?[J].人民教育,2002(6):50-52.
4、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三、校本研修原则
1、全员参与的原则
要求每位在岗教师都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的研修活动,教师还应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改进。
2、教研研讨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从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个人在教育教学中所面对的困惑出发,以实践——研讨——实践的方式进行1教育教学探究,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实施。
四、校本研修制度及措施
(一)研修人员
本学期继续在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指导下,以教研组为基础,以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教研的主要形式,通过教研活动,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各组人员分配如下:
(二)研修制度
1、制定校本学习制度,学校安排每周三第七节进行课改理论的学习,除此之外,每位教师课下还要采用自学的方式,总之每周要保证3至4小时的学习,要留有学习笔记,对此学校要进行检查落实。
2、校领导既是各学科教研的倡导者,又是参与者指导者。校长每周听课至少2节,主管领导每周听课2节,教导主任每周听课至少4节,教师每周听课2节,听课记录要详细,并提出改进性意见。
3、每个教研组在本学期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留有听课记录和教研活动记录,以备存档。
(三)校本研修内容及措施
本学期,校本研修内容是继续加强师德建设,进行新课程实践,利用新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发展。
1、学习法律法规,增强师德修养,做优秀教师。
学习内容: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法》、《“三平”精神》。
学习方式: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时间定于单周周五第六节。每位教师要留有学习笔记,写出学习心得。学习之后由学校规定时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2、学习新课程,加强理论修养。
组织教师在双周周五第六节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和《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好教育评价。每位2教师都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广泛阅读,与时俱进。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写好读书笔记,教育教学案例,教学随笔与反思,期末统一收录存档。
3、学习新技术,改进教学手段。
我校要求教师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资源备课、授课,开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研活动。本学期仍然要求年龄低于50岁的教师,每周至少利用多媒体上1节课,到学期末每人交八个优秀教学设计并配有相应课件,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
4、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场所。在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理论实践,检验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教学方法。课堂,为我们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供了平台。
本学期,在教研活动中,要求各个教研组确立活动主题,按计划行事,教研活动的开展要切实有效,不要流于形式。教研组的备课、听课、议课等活动的组织,要立足于向课堂要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展示教育的魅力。
在这一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市级、县级骨干教师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出成果见实效,形成文字资料,期末存档。
教师研修计划篇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肩负着人类文明的教育,也在飞速地发展。作为教师,更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制度框架,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和管理工作服务,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和学校的工作实际,自身的发展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本学期我将认真践行校本教研工作,融入学校教育创新,借助同伴互助提升教育理念,感悟教育真谛。为此,我定下个人的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时期里,新课改新理念要求下,以学校要求为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为根本,以提高师德水平、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训练科学研究能力为基本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上好课”为主线,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升华,共同前进,共同发展。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变化自己,学习先进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代教师的要求。
二、个人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3、通过培训学习,帮助自己树立科研思想:我们为自己而研究,我们研究的是自己,研究自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落实新课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急待解决的困惑为重点,鼓励课后反思,加强学习与交流,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4、帮助自己树立更强的课堂质量意识,向课堂要成绩,要效果。
三、学习形式:
(1)自主学习:自学,记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推荐的书目,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使读书成为我的自觉行动,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2)小组研讨:本学期我会积极参加我组我校定期举行的研讨交流会,在研讨中让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得到相对的提高。
(3)教学观摩:积极参加我校定期的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以解决自己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
(4)专题培训:积极参加学校以及上级组织的各种教研培训,将培训学习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及时反思、总结。
四﹑学习内容:
1、个人读书: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书籍自己选定。必须提交一篇个人阅读的读后感,并在个人播客中发表。
2、听评课:听评课的对象以本校教师为主,本学年至少听30节课。每次听课后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本。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个人研究教材教法的成果,包含个人在岗研修期间所上公开课的教案。写好教育叙事一篇,教学案例一篇。
4、小组集中研修: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并结合本组的具体实际开展教学研究。学习教材、理解教材、探索教法。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到及时研究解决。不断积累课改工作经验。以典型课例和专题课教学教研为媒介进行“研”“训”,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进一步提高师德。学习《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反思意识,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5、培训: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培训,做好相应笔记,及时写好总结,完成教育教学论文一篇。
五、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六、上学期任务具体安排:
心 得 体 会
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湖北省2011年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在这三天的学习中,聆听了数位专家的精彩讲座(省教研室王淑珍、华师一附中陈砚堂、宜昌田家炳中学张爱群、宜昌一中校长谭子刚等),观摩了省内两位优秀老师的公开课,真的感触很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真的希望能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高中政治科目、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以及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很多高瞻远瞩性的理论,两位名师又从实践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一节成功的政治课教学是如何组织和操作的,也许我不能很快达到他们那样的要求和水平,但我会结合自己的实际,以他们讲的和做的为标杆,努力的做一名优秀的高中政治教师,用心的做一名政治老师。通过培训,我们对新课程有了深刻的领会,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 目标和教育内容,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形式,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要从实际出发,我认为要教好每一节政治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付出努力:
一、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比较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有思维碰撞。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并富有个性发表见解的过程,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培养了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还强调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培养了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二、以趣引思,使科学性寓于趣味性之中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快乐中学习,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呢?我想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是求知的动力。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不愿听,不愿学,但又迫于高考压力不得不学。我想:要上好政治课首先要扭转学生中的这种思想和情绪,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有趣,有理,有用,使其快乐的学习政治课,且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高中政治课的科学性比较强,因此我在讲课的过程中非常注意以教材为主,把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当然科学性和趣味性主次要分清,科学性是基础,要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在备课选材和讲课语言的运用上注意恰当使用成语典故、漫画、比喻等,可变抽象的理论观点为形象生动,变深奥的道理为浅显易懂,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为活泼有趣。
三、疏密有度,授人以渔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节课都要有个人劳动量,学生成绩以个人劳动量的多少,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自己对教材的处理非常细,每节课从头讲到尾,点点滴滴讲得面面俱到,生怕学生不明白,以为这是对学生负责、认真工作的最好表现,后来发现课上“分心”的同学很多,即使学生勉强听完了,也是听而不思,认真分析一下,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的讲解充斥整个课堂,学生的思维空间就会被挤压,许多应由学生来完成的活动,都由教师代为完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位给教师,这种“学而不需思”的教学过程,带给学生的是思维能力的下降,进而导致分析问题能力的下降,反而在教学时间上留有余地、教学内容上留有问题,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应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动脑思考,积极发言、积极动手练习的时间,或先设置问题,留下一定的空隙时间,让学生在思考中填补内容空白。这种“疏密有度”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思考中真正做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提高了教学质量,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
四、鼓励质疑,巧设思维情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疑,有所进取。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曾精辟地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引导其积极思考,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高中政治课新教材对概念既有理论的阐释,又有事例的说明,似是无疑可循,貌若“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此时教师应投石激浪,巧设疑问,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教师适当点拨,因势利导,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最后,我们还要用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我们 当时也希望老师多关注自己,也不希望老师把自己看成没有前途的学生,因此我们应该用心对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能成功。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对于父母而言,也许孩子就是他们的全部了,我们也已经多为人父母了,也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师多关心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位思考呢?“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生眼中我们是他们的长辈,无论在学识上还是日常行为上,更应该用心对待他们,他们是那么的可爱,虽然他们身上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啊,正是因为他们是不完美的,才需要我们进行引导,才需要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啊!
一、了解《指南》艺术领域目标。
在进行艺术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之前,我们必须要先了解《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只有了解了目标我们才能去设计与组织活动。艺术领域的子目标感受与欣赏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我对于这点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平时的艺术教学中,我们可能容易忽略培养幼儿自己的审美能力,因为我们总是急于把自己认为好的艺术作品灌输给幼儿,但是却忽略了培养幼儿对于各种形式艺术作品的欣赏与思考。在平时我们可以运用我们的信息技术让幼儿欣赏各种形式艺术作品,比如让幼儿观看各种有趣图片,听多种形式的音乐等等。
艺术领域的子目标表现与创造的核心价值是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认为如何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是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去思考的。在平时的艺术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引导幼儿学会去感受和发现美往往比较容易做到,但是真正的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往往对于他们来说有难度。还记得我在小班音乐活动《小乌龟爬山坡》中我让幼儿根据歌词去配动作时,有部分幼儿不知道如何去把动作表示出来,最后我采取了请个别幼儿进行动作示范的方式来解决。
二、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之中。
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的基本流程是导入——欣赏——学唱——其他。
导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充分的运用我们的信息技术去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幼儿对于活动的兴趣。我们可以运用动画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进入情境。在小班音乐活动《小乌龟爬山坡》的导入中,我就将小乌龟爬山坡做成了PPT,幼儿看到有趣的图片一下子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
在平时的音乐活动教学中,信息技术必不可少。可以这么说,信息技术让音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一、关注教师成长阶段的差异
1. 关注职初型教师研修
对于职初型教师,校本研修的功能应定位于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角色和新工作,通过研修使教师逐步适应工作,使其心理与行为符合相应的角色要求。此阶段的校本研修可着重采用以下几种策略:一是帮助教师适应教师职业,顺利实现角色转变;二是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如我们可以为每位教师选定指导教师,通过指导教师的帮助,使职初型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很快熟悉和熟练掌握;三是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包括根据学科自身发展与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要求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以专业学科为载体,帮助教师将教育学科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等。
2. 关注熟练型教师研修
熟练型教师在学校教师中的比重相对较大,他们基本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但对教育新理念的更新速度不快,所以对于他们的研修可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树立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新观念,把握教育改革的动态和趋势,进行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实践;二是进行教学反思,既注意将教师的教育行为置于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的指引中,又较多地将教育教学的真实场景中发生的各种现象、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三是案例教学,其主要作用在于满足教师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需求,使教师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发展教师的思维能力,加深对涉及案例问题相关知识的理解。
3. 关注专家型教师研修
专家型教师大多已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已经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对他们不仅要应其需求满足相关的研修,还要为其搭建展示平台。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一是注重将教师本身的教学实践拓展成为研修内容,培养经验总结的技能,以回顾、反省、总结的形式,展开对教学实践的分析和思考,使对工作目的、措施、现象与效果间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二是增加课题研究的内容,强化问题研究意识,从教学经历和经验中发现问题,形成并运用已有经验和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系统
1. 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校本研修要能帮助每位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教师爱岗敬业,勇于改革创新,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校本研修要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为核心,进行教育前沿理论的研修,引导教师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如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课程理论等。
2. 加强专业知识研修
我们要引导教师根据学科自身的发展和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要求对学科专业知识进行的本体性知识类研修,并以专业学科为载体,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并帮助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进行跨学科知识的研修。
3. 加强专业能力研修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的确,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善学习、敬业忘我的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重要保障。校本研修,就是一条最有效、最经济、最实惠的捷径。
一、师德建设是校本研修的灵魂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我的动力之源。我校集中组织教师学习相关师德材料,使教师人人明确具体的师德要求,同时注重对教师形象工程的塑造。通过师德专题演讲来陶冶教师的情操,通过评教活动来树先进典型,通过观看先进事例视频、交流心得体会和征集师德论文等形式来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水平。采用多种方法帮助教师消除职业倦怠感,促进教师端正工作态度,确定育人新观念,达到修己正身、修己育人的目的,把爱岗敬业、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师德修养转化为每一位教师的内心需求。
二、业务培训是校本研修的永恒话题
教师能否实现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换,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学校要加强业务培训,使教师具备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丰厚扎实的德才学识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在培训对象上,可按教师的年龄、学历、水平岗位特点来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分层次培训。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培训与单科培训相结合,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外出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观看名师讲座与听后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教海沙龙、技能比拼、现场观摩等多种活动来努力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整体提高。
三、校本教研是校本研修的永恒动力
1.落实集体备课
校本研修弘扬自主,呼唤合作。集体备课就是一个集合教研组集体智慧,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杠杆作用的很好的合作平台。我校在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上就一直很好地运用着这个平台。具体做法是:(1)确定研究课题;(2)集体研讨;(3)说课;(4)上课、听课、评议;(5)展示观摩;(6)课后反思。通过这六个环节的通力合作,互相学习,切实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让“师带徒”贯穿校本教研始终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推力,是教师发展的高效导向。我们应充分挖掘校内现有的课堂教学方面的专家型教师、学科骨干这一优质资源,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积极倡导“师带徒”。
3.聚焦教研月和教学竞赛
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是校本研修永恒的主题。以课堂教学艺术展示为主的教研月活动和教学竞赛,为教师平时研修的成果提供了一个检测评价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
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师德修养,加强业务培训,推进校本教研,才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提高其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 湖北省嘉鱼县实验小学
刚接触到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全新概念的时候,我感到茫然,神秘。通过学校组织的相关理论学习,我仅仅是知道了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研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协调、组织、促进学生学习。课程的相关活动该如何有效展开,我心里没底。
当把《白桑撷萃》拿到手中时,我认为自己是白桑洪上人,是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白桑的文化,白桑的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教学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但经过几个星期的实践,我发觉我错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确是一种新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它没有传统教学活动的沉闷和束缚,取而代之的是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我和学生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有一种久违的新鲜感和亲切感。但兴奋之余,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前走上讲台,教师就是权威,充满自信,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但是随着学生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中来,学生对家乡白桑的了解越来越多,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而很多问题我却知之甚少,甚至有些从来未曾注意过。我急了,我可不能在学生面前“丢脸”。研修专家吴积军老师的《校本研修与教师职业幸福》专题报告后,猛然间如醍醐灌顶,原来所谓的职业幸福不是靠政府机关和上级部门的恩赐,也不需要挖空心思苦苦寻找,只要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转换自己的心态:学会看到光明,学会良性对比,学会看到拥有,学会接纳残缺,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创新工作,我们才能在变革中求新,在求新中进步,收获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
一.教学教育方面刚工作两个月还是有点迷茫,教学活动方面的备课也有点偷懒,总是依赖参考书的活动设计,虽然书上的设计都是精品,但是作为一名新教师还是应该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二.游戏活动这个月工作中有一点是很缺乏的,那就是游戏,幼儿园里每天都有带孩子做游戏,可是自己知道的游戏又是那么少,经常处于枯竭的状态,有时候也上网搜这方面的知识来补不足的地方。还是满足不了工作需要。其实现在想想是自己有点走入这游戏的误区。幼儿园的活动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说游戏仅仅是游戏本身而已,应该把自己的思维开拓开来。多动些脑筋带领孩子们玩。
三.适应于迷茫工作中还是有点迷茫,有很多东西经常想不起来,除了准备好教学活动外,其他的是几乎还是空白,上完课要去做什么,带孩子干什么,怎样组织孩子不乱都还不是有经验。还有区角活动也带动不起来,孩子还不是很听我的话。有时候会感觉的到累,觉得自己能力不高。在这方面有点迷茫。
关键词:藁城市;校本研修;保障机制;运行机制;行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2-0010-03
藁城市教师进修学校于2006年在市教育局的统一协调下,实现了与教研室、电教站、电大工作站的资源整合,组建了藁城市教师教育研训中心,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确立了“培训、研究、指导、服务”四大功能,形成了新型的现代化教师教育模式,为以校为本研修机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尽快提高全市教师专业化水平,研训中心在校本研修模式上采取了如下的做法。
一、落实以校为本研修制度建设的保障机制
以校为本研修制度建设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成败直接关乎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首先要有“保障机制”。
1.组织领导保障机制。
成立以主管局长为组长,研训中心主管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以及项目小组。各学区中心校、中学及国办学校也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并实施校长一把手工程。同时,构建了市、镇、校三级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组织网络,为各校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把关定向。
2.专家引领保障机制。
研训中心与河北省、石家庄市教科所,河北师大、北京师大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并根据教学实际,将典型的困惑与疑难问题汇集起来,暑假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教授来本市举办专业引领人员研修班解决实际问题。
3.督导评估保障机制。
一是把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纳入每年度工作重点,做好发展规划,并将校本研修落实情况列入市教育局工作督导项目检查,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要求各基地学校把校本研修工作列入工作重点,建立校本研修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评估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三是对实验教师在工作量计算、评职称、聘任、评优等方面给以倾斜,用政策推动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
4.网络平台保障机制。
市教育局投资1500多万元建成了全国农村县级市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教育城域网,实现了“校校通”工程,建立了教育信息服务中心。开发建设了“藁城教育”、“藁城研训”网站,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并整理国内外文献综述,搜集全国各省实验区动态,开通了“网络听课”、“教研在线”听评课通道。便捷、快速、多层面的研修网络,实现了中心研训员和一线教师的网络对话,形成了全市性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共享、互动的网络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5.优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全市实施了名校长、名师、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等工程,建立了人才资源库。专家库包括今年研训中心结合市教育局从全市中小学各个学科共遴选出118名学科带头人、120名市(县)级骨干教师、15名省级骨干,以及中心研训员和河北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这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是教师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实现专业人员“本地化”是校本研修在区域内获得成功的关键。研训中心采取倾斜政策,压担子、任务驱动,尽快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成果意识和效率意识。
6.制度建设保障机制。
研训中心初步建立了一套保障新课程实施的、适应本地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富有时代特点的校本研修制度。如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制度;案例研讨与对话交流制度;专业引领与问题解决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研成果奖励制度;校本研修岗位责任制度等。
二、构建三级校本研修运行机制
根据本市实际,研训中心下发了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提出了构建自下而上的以“立足本校、区域推进、校际联合”为特色的三级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
1.校级研修。
研训中心重点抓了“三突出,三强化”。一是突出理论学习,强化问题意识。研训中心要求学校制定教师读书行动计划,让校长和教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审视现实的真问题,获得捕捉问题的“眼光”。二是突出实践创新,强化反思意识。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一方面教师每天写好反思札记,一方面教师可在教研组内开展20分钟不拘形式的互动研讨,互助解疑难。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师随时随地的交流研讨比常规的教研活动更有效。三是突出案例研讨,强化绩效意识。在实验过程中,研训中心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进行实况录像,然后拿到备课组或教研组解剖。还把一些有代表性的课例或教学设计放到校园网站或市研训网站上进行展示,并提供BBS论坛供大家自由讨论,以便在更大范围内集思广益,发挥效益。在这方面涌现出了九门乡中、市八中、开发区中学等校本研修典型。
2.联片研修。
主要以各乡镇和校际间的联片研修为主,实行联片协作的资源共享模式。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一体化管理”,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教师任课结构统一调整优化,基本取消小学包班制,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学科教师专任制和巡回授课制。二是抓好“两手实”行动策略。协作片区各学校校本研修开展的有效落实;以名校、名师、骨干的辐射带动及联片活动的落实,进而形成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实现区域推进。三是抓好“三联式”活动,探究有效联片研修组织形式及片内活动方式。经过实验研究与实践探索,全市摸索出的校际联片研修的主要组织形式有:基地学校和所辐射的周边学校之间,学区中心小学和所辖小学之间的联合校本研修;名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联合校本研修;优势学校和优势学校之间的联合校本研修。主要活动方式有:课例观摩研讨;案例研讨;问题讨论;专题讲座等。
3.市级研修。
市研训中心牵头,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四树立”:一是树立典型示范学校。以城区学校和基地学校为主,狠抓校本研修示范校的创建,定期评选校本研修示范校,充分发挥示范校的培训研讨基地的功能。目前研训中心建立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基地:小学12个,初中12个,高中2个。二是树立典型学科教研组。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由业务素质过硬、研究能力强的教研组长以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建的1~3个学科教研组作为校本研修的突破口,以点带面,点面联动。三是树立典型示范教师。发现和培养了一批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的优秀教师。四是树立好典型示范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各学科组织了一批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优质课,送课下乡,辐射经验,整体推进课改实验深入发展。
三、探索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六项行动策略
市项目组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校本研修行动策略。
1.理论先导策略。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我市校本研修领导小组通过开设学术讲座,组织专题研讨,推荐优秀书目等形式,对校本研修项目的管理骨干、研修骨干多次进行校本研修的理论培训,明确了各层次领导小组和各学科校本研修中心教研组的工作任务、职责及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培训促进全体教师对校本研究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促进校本研究在课堂教学实际中的落实。
2.规范方案策略。
制定实施方案是实施校本研修基地建设工程的逻辑起点和行动指南。为使各层面的校本研修科学、规范、高效的运作,研训中心对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制订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和规范。基地学校的实验方案,均要与市研训中心进行多次研讨,反复修改后定稿,最后经过市项目领导小组审批确定后再付诸实施。
3.建队引领策略。
实现专业人员“本地化”是校本研修在区域内获得成功的关键。为此本市一是组建了市级校本研修专业引领队伍。市教育局每学期都要召开两次以上学科专家会议,给学科专家提供发展平台,同时对他们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二是组建了乡镇、学校的校本研修骨干队伍。成员由乡镇优秀教管干部和中小学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三是举行有特色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重视项目专业引领人员的能力建设。通过研修活动,全力为学校打造校本研修的土专家,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4.校长工程策略。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第一责任人。为此,研训中心实施校长工程,提升校长引领校本研修的能力:“校长培训班”,抓校长观念的转变和责任意识;“校长论坛”,不断总结、提升校长理性思维的高度;“校长行动”,要求校长亲自抓,做到:“周五下午为校本研修活动日”,校长必须到位;校长必须参与或主持实验课题研究;校长必须兼课;校长必须努力成为专业引领者。善于听,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善于思,要对新课程的教学、研修多思考;善于写,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善于说,经常给学校教师作专题讲座,参与“校长论坛”;善于评,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用课程标准来评析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说课。
5.课题带动策略。
课题是课程改革中的真问题。抓住现实真问题,向“表演课”宣战。教师真正将课改中遇到的深感困惑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及时提出,汇集起来,作为研究对象。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书面交乡镇;乡镇解决不了的问题,填写《问题征集卡》交市研训中心;市研训中心将问题进行汇总,针对问题下乡视导或提升为真正的“课题”来研究。我市在河北省“十五”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中承担的有24项,“十一五”承担的有25项,并承担着“河北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本市市级课改立项课题有86项,研训中心本着抓好重点课题,用重点课题的研究带动校本研修的整体推进。全市将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策略研究作为重点课题,招标实验学校,实施小学、初中、高中联动策略,整体推进课题研究,真正探讨解决实施新课程中实际问题。
6.城乡联动策略。
研训中心采取了“强弱帮扶、城乡联动”互动策略: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成帮扶对子,确立帮扶目标,制定帮扶措施。全市划分为8个片,8个片同时平行作课,听课打破学科界限,评课由校长或骨干教师或研训员主持,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与反思。城乡联动的研修机制给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带来了契机。
在作课活动中,作课教师来自活动所在学校或当年市级以上评优课获得者,研训员亲自跟踪指导与引领,全市每年作课教师达110人左右,作课达220余场次,听课教师达6000多人次。其方法程序为:理论讲座——作课听课——说课评课——研讨交流。这种校本研修活动使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种力量交互作用,产生谐振作用。
四、反思与展望
回顾几年来的校本研修工作令人振奋,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创建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仍然有很多困惑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新课程的推进迅猛,而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却有些滞后。亟需建立一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及评价方式。二是校本研修文化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再造和提升,努力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学校应重视校本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环境平台,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如何焕发教师的生命活力,实现自我价值,体验幸福感,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我们决心继续学习,努力探索,不懈追求,将校本研修工作做得更好,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具有本市特色的校本研修之路。
面对这种现状, 如何利用学校制度或机制, 抑或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来有效激活中老年教师, 让他们重新找回年轻的激情和梦想, 是很多学校教育管理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而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型组织, 从认可和赏识每位一线教师开始, 以学校为平台, 为一线教师创设一切便利, 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创造力和教师群体的合作力, 让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学习型组织。近几年, 尤其是借助这样一个学习型组织, 在激活中老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及科研热情方面我校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鼓励中老年教师“走上台”
每位教师都是鲜活而又有个性差异的个体。他们长年累月地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一线, 很多一线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 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 只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早已评过了中学高级、中学一级抑或小学高级教师职称,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很少表现自己, 只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教师多是学校中的中老年教师, 其实, 他们恰恰是学校发展中的“中流砥柱”, 他们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是学校发展中最难得的教育资源。如何让他们“走上台”?首先从认可和赏识他们开始。
如何更好地认可和赏识他们, 并且让他们能够感觉到, 作为学校管理者, 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在各种镇级或校级的教师会议上, 多表扬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勤表扬他们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善表扬他们的治班之道;乐表扬他们的人格魅力, 比如, 经常帮助青年教师, 对青年教师的谦让和宽容等。这样先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同时在青年教师中树立榜样, 让他们不仅仅成为校本研修中的参与者, 还成为校本研修中的“主讲者”, 甚至成为校本研修的“领头羊”。
二、激发中老年教师“张开口”
学校中的中老年教师, 这时在学校管理者的激发和鼓励下, 终于有了走上前台的勇气。也许刚开始他们并不能说好, 甚至有些时候要为将要的发言打个草稿, 或者有时也难免从网络上借鉴一些别人的东西, 说出来的并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急, 对待教师的成长正如对待学生的成长一样, 我们要有耐心, 要静候花开, 同时要不断地及时地施以必要的水分和养料。比如, 在他们走上台之后多安排一些互动环节, 来自同行的提问会让他们找到久违的成就感, 使他们更愿意畅谈;多带领青年教师走进他们的课堂, 倾听他们依然激情洋溢的课堂教学;走进他们的班级, 看一看室内的卫生和物品摆放, 就知道学生的习惯有多好等。这样, 一次、两次、三次, 渐渐地, 你会发现他们挺会说的, 他们乐意将好的教育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同时他们对教育科研的热情也开始死灰复燃, 他们的复燃, 必将在教育的天空下形成新的燎原之势。
三、激活中老年教师“拿起笔”
“说”是“写”的基础, “写”是“说”的升华。中老年教师的教育科研激情一经点燃, 便势不可当。
原来只知道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的中老年教师, 突然有一天他们走上了前台, 和身边的同事交流互动, 和邀请的专家激情对话, 这对于他们是想都没想过的, 于是, 心中激情澎湃, 教育的火种再次点燃, 忍不住要倾诉, 要表达。比如, 我校, 三十五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在校本研修这样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推动下纷纷在网络上建立了个人博客。更可喜的是, 他们也有了自己的个人课题研究, 在今年立项的市级个人课题中, 我校中老年教师就达到了22项。他们在教育教学之余积极撰文并向各大报刊投稿, 比如, 我校的王春侠老师, 今年在省级杂志上共发表了2篇文章。用他们的话说是“校本研修”更新了他们的工作方式, 改变了以往的生活状态, 激活了他们一度苍老的心境。
郭春艳
校本研修,是立足于我园工作实际,根据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师专业修养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根据我园的工作实际,自身的发展要求,特制定校本研修个人工作计划。
一、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2.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4.通过学习,促进自己对整合课程的理解。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修内容;
(一)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近期内,我计划精读《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幼儿园听课、评课、说课》书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读一些有关教育文学书籍,写好读书感想,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研讨。
目前进行的整合课程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将继续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幼儿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争取每学期都能有一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同时,还要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写出教育教学研讨论文。并一如既往地准时参加校内外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在备课管理上,朝着A级管理奋斗,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前一步。
四、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通过网络学习新课标,在教学中理解应用新课标。
2.多听课,坚持做到听好每一堂教研课,做好教研笔记。取长补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勤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二、统计预计招生人数经过园况分析,预计各班级的招生人数外,另外是否还需增加班级,现有班级加新增班级共计招生人数,实现一级示范园的办园标准,从各方面规范工作要求。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形成幼儿园特色,实现幼儿园的内涵发展与科学办园。
三、关注师幼成长不断提高师幼整体素质
1.注重师德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师德修养
认真学习《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落实《_市幼儿园师德建设工作评估标准》,注重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将“幼儿园里好事多”这一德育阵地生动化、具体化,鼓励大家从点滴做起,相互欣赏,相互学习。营造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
2. 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的业务素养
组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导三个教研组在上学期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心理健康与美术活动的有机结合、“开心农场”科学小种植的管理与记录、经典诵读和分享阅读等方面继续创造性开展教研与交流活动,提高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
规律性认识,有效指导幼儿的游戏、生活和学习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远程研修,提升理论素养。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骨干教师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专业成长博客,记录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引领教师在区办公平台和各级报刊杂志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树立积累、宣传和发展的意识。
3.密切家园联系,提升幼儿园科学育儿水平
加强对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的指导,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鼓励教师组织有利于幼儿开阔视野的实践活动,创造让幼儿动手动脑、参与实践的机会与条件,确保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开展的教育内容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组织教师开好学期初的家长会,重大问题和幼儿园管理问题邀请家长会员会参与意见,邀请教育专家或幼儿园骨干教师家为家长进行专题讲座,每月更新家园联系栏让家长了解最新的科学育儿知识和幼儿园活动的动态,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针对个别特殊儿童做好家长的咨询和指导工作。多渠道多形式的家园沟通重在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引导家长切实转变育儿观念,提高育儿信心和能力,重视与孩子沟通、交流、体验亲子共同成长的快乐。
四、注重持续发展,扎实有效的推进幼儿园建设
1.完善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为扩班和升类做好物质准备
做好2012年余款的专款使用和政府采购计划,确保专款专用,从硬件设施配备、玩教具补充等方面做好两个教学班扩班的.物质准备和迎查省级示范园必须的硬件配备。
2.妥善做好幼儿园招生工作,加强新生家长教育理念培训
依据市教育局招生政策,结合区招生工作精神,制定幼儿园科学合理的招生政策,顺利、平安、有序招生,做好新生入园的过渡和家长的培训工作,提升新生家长科学育儿的理念。
3.密切与本学区内各小学的联系,完善幼小衔接工作
五、幼儿园各月工作配档
二月份:
1.进行全园的卫生扫除和安全大检查,二楼安全设施配备
2.参加区饮食安全培训,全面进行食堂安全建设
3.做好2014年专款的追加预算,为幼儿园升类做好物质基础
4.教师自制玩教具评比
三月份:
1.传达幼儿园工作计划,各部门交流工作计划
2.召开新学期班级家长会和全园家长委员会
3.做好幼儿园财务交接工作
4.全体教职工查体,迎接区卫生保健达标
5.幼儿园图画书讲述评比活动
四月份:
1.幼儿园自制轻器械操创编展评活动
2.幼儿坐姿、执笔姿势和进餐姿势培训与交流活动
3.“开心农场”亲子种植与管理交流活动
4.各班区域活动交流展示活动
五月份:
1. 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优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交流会
3.进行区级研究课题“一日活动中师幼良好习惯的培养”开题论证
4.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庆“六一”活动
六月份:
1.幼儿园小班招生工作,大班幼小衔接工作
2.教师备课评优、优秀教研组、优秀班集体评选
3.教师个人成长博客交流,各部门进行学期工作总结
【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幼儿园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10-01
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2-05
幼儿园教师研修个人总结11-13
幼儿园教师党务培训的心得体会06-08
幼儿园教师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0-05
幼儿园教师篮球操培训心得体会11-01
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11-11
幼儿园教师个人年度研修计划01-17
关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心得体会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