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名人的名言

2025-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才的名人的名言(精选12篇)

天才的名人的名言 篇1

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由成功励志网收集,希望有关于有关天才的名言 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的文章,这篇与有关天才的名言 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有关的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良机。——马丁·路德

勤勉能使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头脑清醒,内心完美,钱包丰富。——塞蒙兹

如果你富于天资,勤奋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如果你智力平庸,勤奋可以弥补它的不足。——乔·雷诺兹

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谁希望成为一个具有智慧的人,谁就没有时间去淘气胡闹;淘气胡闹是应该自行消灭的。——果戈理

一个在奋斗途径上努力的人,要是不把步骤分清楚,等于你旅行一个地方,不先规定睡眠和行程一般。分清步骤,是十分重要的。——戴尔·卡耐基

我们宁愿重用一个活跃的侏儒,不要一个贪睡的巨人。——莎士比亚

要不是我自己为自己建立纪念碑,这纪念碑,它从何而来?——歌德

登高必自卑,自视太高不能达到成功,因而成功者必须培养泰然心态,凡事专注,这才是成功的要点。——爱迪生

我始终不愿抛弃我的奋斗生活,我极端重视奋斗得来的经验,尤其是战胜困难后所得到的愉快,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进顺境,才觉得受用、舒适。

——爱迪生

一个成功者以最谦虚的态度来接受一个最忠诚的指导,这并不影响他的独立人格。但是你在接受指导之前,必须进行冷静的分析,千万别存有屈服感。

——麦尔顿

要想成功,就千万不能忽视任何事情……他必须对一切都下功夫,那也许还能有所收获。——屠格涅夫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为着疏懒误了自己的人生。奋发,活动。做事,谈话考虑问题之类,对某种人是很困难的事。——莫泊桑

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卢梭

所以要牢记着,职位如不靠你的努力得来,或不是由你成绩换来的,那么一定不能保持你的名誉,是没有什么真正价值的。——戴尔·卡耐基

不要停顿,因为别人会超过你;不要返顾,以免摔倒。——阿·雷哈尼

提升自己的要诀是切勿停留在原地不动,而欲达到此目的,首先要有不满现状的心理。但是仅仅不满足是不够的,你必须决定下一步往何处去?千万不要做个只会成天抱怨的懒人。——麦尔顿

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假如你必须战斗或者在市场上取得最有利的地位,你就不能不冲锋、奔跑和大步行进。——泰戈尔

在每一条路上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在勤奋,所以知名之士为数不少。大海里已经挤满了鲸鱼。——法莱塞

有关“教育”的名人名言 篇2

——William Butler Yeats

教育并非注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种。

——威廉·勃特勒·叶芝

2. Education is what survives when what has been learned has been forgotten.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教育就是把所学的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3. Education i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which you can use to change the world.

——Nelson Mandela

教育是你可以用来改变世界最强大的武器。

——纳尔逊·曼德拉

4.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stop questioning.

——Albert Einstein

重要的是不停止质疑。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5. Learning is not attained by chance, it must be sought for with ardor and diligence.

——Abigail Adams

学问不是随随便便就来的,必须热情地去追求,努力地去获得。

——阿比盖尔·亚当斯

6. The person who is educated is the one who has learned how to learn and change.

——Carl Rogers

受过教育的人知道如何学习和改变。

——卡尔·罗杰斯

7. The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prepare the young to educate themselves throughout their lives.

——Robert Maynard Hutchins

教育的目的让年轻人作好毕生教育的准备。

——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

8. The roots of education are bitter, but the fruit is sweet.

——Aristotle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结出的果实却是甜的。

——亚里士多德

9. An education isnt how much you have committed to memory, or even how much you know. Its being abl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what you know and what you dont.

——Anatole France

教育并不是指你记住了多少,或者你知道了多少,而是能区分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阿纳托尔·法朗士

10. Education is a progressive discovery of our own ignorance.

——Will Durant

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威尔·杜兰特

11. Education is the ability to listen to almost anything without losing your temper or your self-confidence.

——Robert Frost

教育就是要使人具备一种能力,无论你听什么,都不会大发雷霆或丧失自信。

——罗伯特·弗罗斯特

12. A human being is not attaining his full heights until he is educated.

——Horace Mann

一个人只有当他受过教育后,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度。

苦难天才的名人故事 篇3

可那位表姐不理解他这种独特的表达爱情的方式,拒绝了他。为此,他差点走上绝路。

有一次他跟着朋友到欢场,因为没有5法郎,被拒之门外。一个叫拉舍尔的女人对他说:“你没有钱,为什么不把耳朵割下来代替呢?”

他回到家,取刀真的把耳朵割了下来,用布包好送到拉舍尔的面前。小镇上的居民都以为他是疯子,甚至要求市政府把他关进疯人院。

他喜欢作画,而且是个天才的画家。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读懂他的画,知道他的画的价值。他的画只能在兄弟的小画廊里寄售,几年来,没有售出一幅画。那位管理小画廊的兄弟差点被老板炒了鱿鱼。

他一生大概只售出过一幅画,题目叫做《红色的葡萄园》,价值是4英镑。这幅画是他的兄弟和朋友为了帮助他而买下的。

他最大的希望是能找一家咖啡馆展出自己的作品,可是,到死也没有一家咖啡馆愿意展出他的画。

在绝望中,他朝自己腹部开了一枪,却不足以致命。他对赶来的医生说:“看来,这次我又没有干好。”

他死在绝望和旷世孤独中,他的安葬仪式也极其简单。

他就是伟大的画家梵高,他的成就现在无人能及。现在他的每一幅画都价值连城,他的出生地和安息地荷兰、法国都争相把他当做自己的国民,他的画在巴黎、伦敦、荷兰的博物馆都有收藏,并且都被放在最显著的位置。

于天才的名言 篇4

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良机。——马丁·路德

勤勉能使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头脑清醒,内心完美,钱包丰富。——塞蒙兹

如果你富于天资,勤奋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如果你智力平庸,勤奋可以弥补它的不足。——乔·雷诺兹

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谁希望成为一个具有智慧的人,谁就没有时间去淘气胡闹;淘气胡闹是应该自行消灭的.。——果戈理

一个在奋斗途径上努力的人,要是不把步骤分清楚,等于你旅行一个地方,不先规定睡眠和行程一般。分清步骤,是十分重要的。——戴尔·卡耐基

我们宁愿重用一个活跃的侏儒,不要一个贪睡的巨人。——莎士比亚

要不是我自己为自己建立纪念碑,这纪念碑,它从何而来?——歌德

登高必自卑,自视太高不能达到成功,因而成功者必须培养泰然心态,凡事专注,这才是成功的要点。——爱迪生

我始终不愿抛弃我的奋斗生活,我极端重视奋斗得来的经验,尤其是战胜困难后所得到的愉快,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进顺境,才觉得受用、舒适。

——爱迪生

一个成功者以最谦虚的态度来接受一个最忠诚的指导,这并不影响他的独立人格。但是你在接受指导之前,必须进行冷静的分析,千万别存有屈服感。

——麦尔顿

要想成功,就千万不能忽视任何事情……他必须对一切都下功夫,那也许还能有所收获。——屠格涅夫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为着疏懒误了自己的人生。奋发,活动。做事,谈话考虑问题之类,对某种人是很困难的事。——莫泊桑

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卢梭

所以要牢记着,职位如不靠你的努力得来,或不是由你成绩换来的,那么一定不能保持你的名誉,是没有什么真正价值的。——戴尔·卡耐基

不要停顿,因为别人会超过你;不要返顾,以免摔倒。——阿·雷哈尼

提升自己的要诀是切勿停留在原地不动,而欲达到此目的,首先要有不满现状的心理。但是仅仅不满足是不够的,你必须决定下一步往何处去?千万不要做个只会成天抱怨的懒人。——麦尔顿

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假如你必须战斗或者在市场上取得最有利的地位,你就不能不冲锋、奔跑和大步行进。——泰戈尔

关于天才的励志名言 篇5

2、智慧,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和富有。——贝多芬

3、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4、只有有天才的人才能发现天才的幼芽,发展这些幼芽,并善意地给予他们以必要的援助。——圣西门

5、只有天才和科学结了婚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斯宾塞

6、天才,就其本质而说,只不过是一种对事业、对工作过盛的热爱而已。——高尔基

7、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爱迪生

8、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鲁迅

9、天才不过是不断的思索,凡是有脑子的人,都有天才。——莫泊桑

10、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就越复杂,越重要。——阿·斯米尔诺夫

11、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12、天才的悲剧地于被小而舒适的名望所束缚。——芥川龙之介

13、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列夫·托尔斯泰

14、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巴尔扎克

15、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高尔基

16、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17、天才就是回避艰苦工作的能力。——埃·哈伯德

18、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高尔基

19、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天才的名人的名言 篇6

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实施“科学育人,促进发展”为目标,以自我养成教育为重点,提升校园环境育人的文化内涵,提升教师的品味和育人的人文魅力。笔者觉得,中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领悟能力,如果在育人的过程中能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将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加以巧妙的引用与赠予,既可以起到借它山之石,为自己攻玉的效果,增强教师施教的人文含量;又可使有各种思想疑虑的学生,通过聆听名人教诲,受到名言的深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启迪,产生一种鞭策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实效性。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当教师发现有的学生为了漂亮,天天修饰打扮,耽误了不少学习时间时,可以选赠以下名言告诫:

“其实只要是年轻的好孩子都是美丽的。我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美丽的,只要坚信自己是美丽的,那么你就是美丽的。”——关琦

2.当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因获得一些成绩就得意忘形甚至傲气十足时,可以选赠以下告诫语:

“得意时,勿谈得意事,以免给人骄傲的感觉;失意时,勿谈从前的得意事,以免给人讪笑。”——刘墉

3.当教师发现学生对友情疑惑不解时可选赠以下名言:

“友情是精神上和事业上的可贵财富。名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达尔文

4.当有的同学不理解为何要耐心地倾听老师的批评时,可选赠以下名言启迪:

“你永远不会因为认错而导致麻烦。只有如此才能平息争论,诱使对方也能同你一样公正宽大,甚至也承认他或许错了。”——卡耐基

5. 当学生对如何解决好人际间冲突而产生疑虑时,教师可选赠以下名言启示:

“和对方的意见不合时,切莫表示敌意。无论表情、行动、说话,都要努力表现出尊重对方的态度。”——保罗·道格拉斯

6.当发现有的学生拿别人的缺陷讥笑而造成心理伤害时,教师可选赠以下名言施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屈原

7. 当发现有学生抱怨自己的父母平庸时,可选赠这些名言告诫他:

“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非像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听你大谈如何酷。”——比尔·盖茨

8.当教师发现学生对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缺乏正确认识时,可选赠以下名言引导:

“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培根

9. 当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喜欢独来独往时,可选赠以下名言告诫:

“生活中无论什么事都和别人息息相关,要想只为自己,孤零零地一个人活下去,是十分荒谬的想法。”——毛姆

10.教师给贫困学生可选以下名言:

“苦难是滋养人的,把诅咒吞下去,让它化成力。”——臧克家

11. 当有的学生学习总不愿付出辛苦时教师可用这样的名言告诫: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的。”——爱迪生

12. 教师对那些不知自尊自律的学生可选赠这些名言教育:

“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学生应该尊重自身。没有自爱自尊,就没有道德的纯洁和丰富的个性,也就不知如何做人。”——苏霍姆林斯基

13. 教师对不会人际交往的学生可选赠以下名言:

“人与人的交往,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给予和获取的体验平衡,是心与心的礼尚往来。一句发自肺腑的暖心话,一声承载情意的感谢语,一份带着体温的关怀,或许就能化干戈为玉帛,让彼此和谐相处。”——爱默生

14. 教师对好嫉妒人的同学可选赠这些名言告诫:

“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得到比你期望的更多。”——卡耐基

15. 对有内向性格和自卑感的学生,教师可选赠一些能激励自强的名言:

“我们这些具有无限精神的人,就是为了痛苦和欢乐而生,几乎可以这样说,最优秀的人通过痛苦才得到快乐。”——贝多芬

16. 对有胆怯心理,不敢于进取的学生可以选赠这些名言:

“遇到问题要敢于问个为什么,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李政道

17. 对经受挫折就一蹶不振的学生教师可选赠以下名言:

“卓越的人第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18.对言行不一,爱说大话和空话的学生教师可选赠以下名言:

“说话和事业的进展有很大关系,是一个人的力量的主要表现。你如果出言不逊,跟别人争辩,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助力。”——富兰克林

19. 对脾气暴躁,好动怒的学生教师可选赠下列名言警句:

“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胡适

20. 对不会处理或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同学,教师可选赠下列名言:

“微笑,是一种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他人的媒介。”——雪莱

21. 对不愿或不善于口语表达的学生,教师可选赠的名言:

“语言是一种说服的力量,一种改变的力量,也是一种催生的力量。语言能改变你对一个人的看法。”——爱默生

22. 对不关爱他人,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学生,教师可选赠下列名言:

“知足常乐的秘诀是:懂得如何享用你所拥有的,并割舍不实际的欲念。”——林语堂

23. 对只顾学习而忽视自身道德修养的学生,教师可选赠以下名言: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做恶愈大。”——陶行知

24.对在学习上马马虎虎的学生,教师可选赠名言:

“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民谚

25. 对缺乏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教师可选赠的名言:

“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莎士比亚

26. 当班干部同学受到粗鲁攻击时,教师可选赠这样的名言劝说:

“在对方失礼的情况下,自己保持庄重的沉默,就更显示出自己的稳重。”——夏绿蒂·勃朗特

27.当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因家境不幸而情绪低落时,可选赠下列格言:

“凡是坚信自己,并能坚信自己思想具有生命力的人,一定会跨过一切障碍。”——高尔基

28. 对于外向性格、过于直率、说话欠考虑的学生,教师可选赠下面的名言:

“说话前要想想,是不是有妥当之处,或者有更好的说话方法。”——刘墉

以上引用的名言警句只是一部分,可以随时有选择地应用,可以通过学生作业、成长记录中的教师寄语卡,或师生对话沟通时交流时引用,或作为节日、生日时的书面赠言。[e]

天才的名言有哪些 篇7

1、有才能的人达到别人达不到的目标;天才则是达到别人所看不见的目标。——阿瑟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

2、热情就是天才的起源。——伽利略伽利莱 Galileo Galilei

3、天才是把想法付诸于行动的能力。——菲茨杰拉德 F. Scott Fitzgerald

4、伟大的.天才都有些许的疯狂。——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5、知识分子解决问题,天才预防问题的发生。——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6、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Thomas Edison

7、天才的秘诀是把孩童时期的灵魂持续到老,换句话说就是永远不失去热情。——奥尔德斯赫胥黎 Aldous Huxley

8、天才指的可能是用简单的方法说出深奥的事物的能力。 ——查尔斯布可夫斯基 Charles Bukowski

9、天才是指当普通人只能看见一件事时,他却可以看见十件事物的能力。——艾兹拉庞德 Ezra Pound

关于天才与勤奋的名言 篇8

2) 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3) 莫要由于侥幸取得一次收获,便否认踏实苦干是成就的基础。——佚名

4)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6) 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也能做到。——亨沃比彻

7) 勤劳的人会有各种幸运,懒惰的人则只有一种不幸。——兰谚

8) 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勉会补之不足。——雷诺兹

9)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天才的名人的名言 篇9

一、名言设疑,引入预习

例如初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第一课《自尊自爱》的课前预习题:故事热身赛,请任选一个你熟悉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认识自尊自爱的内涵。①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②苏武持节北海牧羊19年;③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④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壮山河;⑤其他故事。用名人名言和故事比赛这种初中生喜欢的呈载方式设计预习题,可以让学生在讲名人和听故事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理解概念,符合心理年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习渴望度,激发学习兴趣。

二、名言开篇,先声夺人

讲授初二《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一课《欣赏与赞美》,一上课我就引用著名雕塑家罗丹的名言:“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然后向学生抛出问题:“罗丹说得对吗?真的是这样吗?大家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让我们赶快用眼睛找一找身边的美吧!”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争先恐后列举自己发现的美好事物。顺势利导,教师很容易就将“欣赏”的概念、“学会欣赏”的方法、“能欣赏他人”的意义等知识点传授给了学生。

三、名言情境,突破重难点

在讲授初二思想品德“为什么要学会合作”这个重点内容时,教师可结合2015年度热点人物屠呦呦的名言和事迹设计情境进行探究学习。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事迹和感言有:①坚持亲自证实药物安全,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②当时科研条件非常艰苦,屠呦呦团队凭借不屈不挠的毅力最终取得突破。③“成绩是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④“国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就应该努力去做好。”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屠呦呦的事迹和感言给青少年学生什么启示?学生的回答除了要学习屠呦呦增强责任感,磨砺坚强意志,战胜挫折,开拓进取,热爱祖国以外,很容易联系到本课重点知识,就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需要确立共同目标,需要理解与宽容,需要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

四、名言续尾,收获感悟

讲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关系时,我运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结尾:“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所以我们既要享受权利,又要履行义务。以名言结尾还可首尾响应,水到渠成,例如讲到“平等待人”一课,我导入时出示法国思想家蒙田的名言:“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结尾时出示林肯和康有为的名言:“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创造的社会是“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这样的结尾能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认识能力,帮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让思想道德意识也上一个新台阶。

五、名言作业,拓展提升

思想品德作业与其它学科作业不同,其目的不仅是要检查学习效果或加深理解记忆,也不单纯为训练应试技巧或积累复习资料,更重要是让学生在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善于观察社会,学会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道德践行的能力。学习完《珍爱生命》这一课后,我设计的课外作业是:法国哲学家史怀泽曾说过:“伦理不仅与人,而且与动物有关。动物和我们一样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惧死亡。如果我们只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不会真正变得文明起来,真正重要的是人与所有生命的关系。”请每位同学回家养5条金鱼,一个月以后结合养金鱼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养金鱼的活动体验有效地帮助学生认清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当然,教师平时一定要有意识地收集名人名言材料,做好分类整理,上课时才能运用自如。名人名言仅作为教材的“佐证”,教学中必须以讲授正文内容为主,不可喧宾夺主,要注意照顾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切忌高深莫测,牵强附会,离题万里。

初中作文素材:关于天才的名言 篇10

初中作文素材:关于天才的名言

1、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2、独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歌德

3、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

4、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高尔基

5、许多天才因缺乏勇气而在这世界消失。每天,默默无闻的人们被送入坟墓,他们由于胆怯,从未尝试着努力过;他们若能接受诱导起步,就很有可能功成名就。——席巴·史密斯

6、修凿可以使道路平直,但只有崎岖的未经修凿的道路,才是天才的道路。——布莱克

7、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的热爱而已。——高尔基

8、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关于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 篇11

2) 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后更兴奋。——贝多芬:<致韦该勒书>

3)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民谚

4)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5)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7)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 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越复杂,越重要。——阿·斯米尔诺夫

9)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意大利)

10)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现代桥梁工程专家)

11) “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不断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维纳

12) 天才不过是不断的思索,凡是有脑子的人,都有天才。——莫泊桑

13)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4)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15)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16)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17) 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

18)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19)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天才”的“盲点” 篇12

“老子”问题应谨慎

我因那篇短文而认真了起来,这里也来添舌,谈一谈余杰之“学风”或“立论”问题。他有一篇涉及“智慧”的文章,那就是《反智论:〈老子〉的精髓》。

必须承认,只要涉及到这个问题,就有可能陷入“地雷阵”中,稍有不慎,就会露出问题。因为“老子”和《老子》不同,中间有极复杂之“变迁”。往昔,大作家柯云路最爱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分不清“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两者混同,胡搅蛮缠。让我吃惊的是,余杰在这个“智慧”问题上,竟然也存在着“某些盲点”,大概也分不清“老子”和《老子》。余杰这样说道:“老子认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趸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和(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接着,余杰又对这段“老子”式的言论做了解释和发挥:“婴儿时代是人生中最强大的时代,因为赤子处于一种天真浑朴、无知无觉的状态,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能从天地间汲取无穷无尽的能量”。

应该强调,短短50来字的引文,已有两处甚至三处“引误”。首先是“蜂趸虺蛇不螫”,这本是王弼本中的“注文误入”,今人早将之改正。任继愈早余杰20年(1978年)就将这句话改成了“毒虫不螫”,并有改动之详细说明:“‘毒虫’,王弼本做‘蜂趸虺蛇不螫’。按下文,‘猛兽’、‘攫鸟’,都是一般名词,和‘蜂趸虺蛇’这些类名不一致。这是把‘毒虫’这一词的注文误入正文的。现在根据河上公本改为‘毒虫’。王弼注中正是说‘故毒虫之物无犯……’。据成玄英《疏》,蜂、蝎,毒蛇之类”。(见任著《老子新译》1982年修订本178页)余杰为北大中文高材生,似应对《老子》这样的古典文献更细究竟。然而不然,令人遗憾。余杰不知从哪里看了别人的引文就又抄到了自己的书中。这样的举动,写给抽屉固然可以,但还是稍显草率,即使不愿使用今人的“新译”,也应有个坚决引用王弼本的交代。毫无疑问,这应属于又一“盲点”。第二处“引文”问题是长沙马王堆《老子》本做“未知牝牡之合(而非“和”)而骏作(“作”又为“怒”)”(“骏”,左边应为一个血,右边应为一个没有单立人的俊,但电脑中没有此字,无法写出,只好以此字代出),而王弼本则是“全作”。任继愈对此也有改正交代:“今据河上公本及唐碑本改。因为这一句分明讲的是‘牝牡之合’。”

显而易见,改与不改不只是一个文字问题,而涉及其中的“意思”和我们的“理解”。

余杰把前面的一堆“古文”说成是“老子”说,而不是《老子》中说,这已经有失水准。将古文再做这样的“翻译”、“阐释”甚至“发挥”则越发有些离谱,不像“学人”作品,更像是气功界的“大师”言论。余杰好像只看懂了“比于赤子”一句,然后就将“引文”大而概之地翻转成了“婴儿时代是人生中最强大的时代”,再后就翻转为“赤子处于一种天真浑朴、无知无觉的状态”,从而“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这些都还马马虎虎,半对半不对地说得过去,但最后一句话则离谱得厉害,以致让人怀疑余杰是否看懂了《老子》言论:“能从天地间汲取无穷无尽的能量”。老子一派固然“反智”,因为这一派人马认为“智慧”,会污染心灵,分散精力,从而使人“患得患失”,不能精诚团结,难以坚固城池。《老子》中几乎处处都以“自然”事例喻示人间道理。这里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仍旧是比喻。这些话的意思是什么呢?老先生们的翻译大概还是比较准确。比如任继愈的翻译就可参考:

“包含的‘德’的深厚的程度,应该比得上无知无欲的婴儿。毒虫对他不刺,猛兽对他不扑,恶鸟对他不抓。(他)骨弱、筋柔,而握持得牢固。他还不知道什么是男女交合,而他的小生殖器常常勃起,因为他有充沛的精气。他一天到晚嚎啼,而不显得力竭声嘶,因为他平和无欲。”(《老子新译》178—179页)

应该说这样的“字面”翻译是可以说得通的,只是在“婴儿”与“毒虫”的关系方面,似乎给婴儿再加一个“不怕”才对。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无知无欲”状态下的婴儿何以有“德”。《老子》这段话讲的依旧是“以小胜大”。《老子》用一个“婴儿”的“自然事例”,解释了“以弱制强”的“规律”。《老子》中的“德”可训为“得”,而其“得”主要又是抽象意义上的“道理”或“大道”、“太一”之类的东西。

应该说明的是,老子当时并不写书,就像孔子也不写书一样,老子本人并没有《道德经》或《老子》这样的书,因此,“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不是一回事,时间相差好几百年。《老子》是经过后人特别是“稷下学宫”一派人马上百年之努力逐步“修缮”而成的,它属于探索“自然规律”的道理总系。

《老子》岂在“反智”!

“老子”和《老子》并不“反智”,而是崇尚另一种真正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是故强调“道法自然”。上面“比于赤子”的话还是“道法自然”的具体说明。比如小树,本敌不过刀枪,但因为它没有对刀枪的认识,从而面对刀枪之戕伐也就无所谓恐惧,反而成了刀枪之障碍,甚至众多小树小草会把刀枪折损。这其实才是一种高级智慧。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经常使用《老子》中的智慧。比如,抗日战争末期,美国人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世界舆论为之纷纷,惊讶这种炸弹之无比威力,但毛泽东马上制止了中共方面对这一神奇炸弹的宣传,他的理由就是“老子”式的:八路军的人数本来就少,得胜之本贵在英勇,中共部队听了原子弹威力的宣传,肯定不利于打仗,会更多地迷信武器。(可参考《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有关章节)又比如,中共从苏联远征军手里接收东北之后,得了大量日本精良装备,强大了自我,但毛泽东也不让宣传这些武器,而是有意宣传“小米加步枪”的威力。如此作法,其“智慧”之高明,那就是鼓舞和凸现战士们的“斗志”。(参看《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有关章节)这样的宣传果然顶用,毛泽东最后打败了蒋介石。至于毛泽东以后犯什么错误那是另一个问题,但他得益于《老子》式的智慧则没有疑问。《老子》的智慧非常重要,也是事实。

余杰似于此不察,断然把“老子”和《老子》都说成是“反智”,实在有些武断。时下,王朔有本畅销书,名字叫《无知者无畏》。这样的话,套在余杰对待“老子”和《老子》问题上似也合适。

余杰硬把“老子”说成是“灵魂被压扁了的政客”。这句话无论如何讲得不对,老子与孔子比较而言,老子真还不像政客,孔子倒更像些。余杰可能是过于年少,看得多,想得也不少,但观察和体会得不多,从而得出了这类书生结论。

正因为余杰有些书生气味,又对“老子”做了另番解读:“老子人生哲学宣讲的对象是被统治者,‘曲则全,枉为直,洼为盈,蔽(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在人类的现实世界里,生存的前提成了愚昧。”(《说还是不说》289页)这些话何以是专给“被统治者”所“宣讲”?面对复杂世界,明火执仗、硬碰硬,常常解决不了问题,相反,某些“策略”式的“智谋”恰恰可以有效解决,而“自然”又为我们提供了示范。这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如果没有洼地,何以屯得住东西(水)?如果没有某种弯曲,又何来全面(后更演变成了“委屈求全”)?余杰可能是看到“多则惑”就想到了“愚昧”。其实“多则惑”讲的是人关注的事物太多反而会生迷惑。这些话不是讲给“被统治者”的,而是讲给“统治者”的。退一步讲,这样的道理,即使是讲给“被统治者”,那也不是坏事,会让大家聪明起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其实余杰自己常有些“老子”或《老子》式的“智慧”。比如他在《火与冰》一书第45页第“十三”个问题上,就说得很好:“石头。再坚硬的石头也会在流水中失去它的棱角,我想,最没有力量的流水是最可怕的。”这与《老子》中的“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有何差别?水和流水是再柔弱不过的东西,但架不住它有势能与耐力,滴水穿石就是典型的“以柔克刚”。《老子》之四十三章开篇就有一句话:“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余杰之“流水现象”就是由“天下之至柔”而变成了“天下之至坚”。在《老子》五十二章中又讲“守柔曰强”,皆为同意。顾准、陈寅恪等人骨头再硬,即使是日记这样的秘密“武器”,亦复如此。余杰等兄弟们骨头虽硬,但好些话也只是提示甚或曲笔一把,也没有大胆到在“纸的王国”里直言快语。斗争常需曲折,硬碰硬未必效果最好。老子讲的就是这层意思。余杰可以明白“石头”和“流水”这样的“辩证法”,而在解读《老子》时又成了十足之“反智论”,出现了不小的“盲点”,甚至看不到自己的“智慧”,真是不该。

老子尤其《老子》的智慧在于“无情”和“残酷”,是“兵家”理论的滥觞。韩非、司马谈、朱熹、顾炎武都看出了《老子》中的“兵家”特征,毛泽东在“文革”中干脆讲《老子》就是兵书。从逻辑上讲,没有《老子》理论便无《孙子兵法》。它的中心思想还是前人总结的“辩证法”以及今人总结的“不动声色”,“守雌”、“贵柔”进而“克刚”、“制强”等等。如果余杰对这些说法多做了解,不至于只是看了两眼余英时的某些说法就在“抽屉”里“望文生义”。作为钱穆之弟子,余英时的文章常有不及他老师之处。作为“天才”和“怪才”的余杰,不能因为痛斥了“王府花园”中的郭沫若就忽略郭在史学上的考证,尤其不能忽略冯友兰和郭沫若在“老子”和《老子》问题上的重要考证。

并非“东方专制主义的最高秘密”

看见《老子》中的“虚其心,实其腹”就认为看出了“东方”问题之所在:“这六字真言道出了东方专制主义的最高机密:给人民一碗饭吃,而不给人民以知识。”这话听起来很“现代”,进而很“自由”、“放达”,但与这派思想很不吻合。作为“道术为天下裂”之春秋战国,包括“老子”和《老子》在内的“思想家”们考虑的重大问题当然是“救国”、“图强”。如何救国图强?自然不是一个君主和一个圣人可以解决,其中“使民”才是重要“出路”。让百姓吃好,家庭富足,少一些想入非非,众志才能成城,这才是“救国”之唯一出路。假如“国”中之人个个都是思想家,著书立说,发表讲演,离德离心,都去追求“自由主义”,肯定无法“救国”。好些事确实不是老百姓所能管的。这类问题古今一样。就像当今日本,人人都像傻子,百姓并没有中国人那么多的“思想”,依旧是“江户时期”的“勇信”精神弥漫于心,上级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一位新加坡好友多次跟我讲,那里的百姓都像是技术员,只会一种本事,其余不会,尤其不会“侃大山”。这真还属于《老子》中所讲之“虚其心,实其腹”。这些国家都还富庶,人民康乐。中国则情况不同,读点书的人个个有毛病,纷纷成“侃家”,都有讲演癖、权力癖、思想癖和写书癖,都有一套又一套之治国安邦、济世救民的巧妙说法,结果是人人不团结,个个像滑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知余杰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当代“东方”之中国,各级政府机构也在大力推广“公务员”制度。这一制度诞生于“自由主义”之西方。我觉得这种制度也属于“虚其心,实其腹”的一套,上级指令,公务员只说模范地执行就是,其余别管,也根本用不着你来操心和多管闲事。如果中国社会中到处都是余杰这样的雄辩之才,社会组织不乱才怪。假如余杰做了“哲学王”,目睹“理想国”中的个个公民,都是讲演家,都是辩论家,都是著作家,都有另一套“理论”和“主张”,更有每个人对付上级的“对策”,不知“哲学王”的日子又该怎过!因此我们说,“虚其心,实其腹”并非“东方专制主义的高级秘密”,也属于“西方自由主义”的“高级秘密”。余杰兄弟不能因为听了某位发表的老子属“深陷苦难的文人”的高论,就以为读懂了“老子”和《老子》。那“五千言”的解读还未必那么容易。其中糟粕虽多,但主体思想依旧深刻,至今不失为优秀“智慧”,正如余杰引用钱大昕话说:“老子五千言,救世之书也”。如果真是“反智论”,岂有“救世”之理!

不应错解“焚书”与“坑儒”

余杰由于痛恨“老子”之“反智”,进而火冒三丈地痛恨上了韩非,由于痛恨韩非,更是痛恨上了秦始皇之“焚书”与“坑儒”。点出这两大“事件”之后,余杰自然又是一番伟论:“这两件大事便是法家反智论在政治实践上的最后归宿。”这样的判决尽管“铿锵有力”和“掷地有声”,却依旧是些情绪性的语言。北大才子也把秦始皇及其“焚书”和“坑儒”读成了“暴政”的“符号”,而未能读出大体准确的史实,实在遗憾。有关“焚书”问题,倒是余英时的老师钱穆更为“实在”一些。他在《国史大纲》上册141页中这样写道:“秦代焚书,最主要者为六国史记(即当代官书),其次为诗、书古文(即古代官书之流传民间者)。而百家言(即后起民间书)非其所重。汉兴,学统未尝中断。”可见,“焚书”之事并非那么简单,涉及统一六国后的“思想去向”问题。至于为何要发动这场“运动”,钱穆结合《史记》等多种史料也曾做了细致分析:“焚书本起于议政冲突,博士淳于越称说诗、书,引据古典,主复封建,李斯极斥之,遂牵连而请焚书。李斯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而又附禁令数项:一、敢偶语诗、书弃市。二、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三、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可见当时重禁议政,轻禁挟书也。”钱穆还说:“秦虽焚书,史官、博士官仍未废,著述亦未中辍。下迄汉惠。除挟书律,前后只二十三年。汉廷群臣,亦多涉学问,名人臣德,杂出其间”。钱穆之说概有所本。刘勰这样愤恨秦始皇,《文心雕龙》也还能公允而言:“烟燎之毒,不及诸子”。“焚书”事件,并没有关上中国学术研究之大门。如果秦始皇真把书给烧光了,尤其把“诸子”都烧了,大概余杰连谈“先秦诸子”的可能都没有了。钱穆在政见上与中共相左,既不相信共产主义,又不迷信资本主义,惟相信孔孟之道,最后到了香港和台湾,甚至是蒋介石的座上客,但在治学问题上,则没有含糊,遵守史德,结论与毛泽东倒有很大相似,应该说这是他的“客观”表现。我这里反复引用钱穆出场,一是钱穆有些史学功夫,二是余杰曾有一文将这老夫子剥过“皮”。

郭沫若在毛泽东秦始皇观念的“指引”下,最后也修改了自己的“焚书”观。他在《读随园诗话札记》一文中说:“以焚书而言,其用意在整齐思想,统一文字,在当时实有必要。”也许余杰会说郭沫若是在“谄媚”,不属于真正的史学研究,但未必如此,郭论的依据恰是清代“文学巨子”袁枚之《随园诗话》。在大兴文字狱的清代,并不得志的袁枚未因愤恨而把秦始皇解读成“暴政”之符号,而尚能就事论事,公议“焚书”:“秦焚书,禁在民,不禁在官。故内府博士所藏并未亡也。自萧何不取,项羽烧阿房。而书亡矣。”显然,中国之书真正烧毁的不在秦代,而在流氓项羽。余杰之行文立论,显然没有考虑甚至未能参考到这些“前人”之“史见”甚或“成见”。

再谈“坑儒”。这也不是一个“符号”化的问题,不完全是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据大牌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那是因为当时的儒生们参与了欺骗活动,才惹得皇上大怒,将那467个“方士化了的儒生”坑在了咸阳。儒生何以骗人?这与秦始皇的迷信以及追求长生确有关系。战国末期,方士吃香,秦始皇也很相信这些人,于是徐福、侯生、卢生还有韩终等人都在他的身边喋喋不休,描述长生不老的前景和药物。秦始皇听后信以为真,遂派这些人去寻宝。结果,仙药找不来,人却逃之夭夭,还在外面说怪话,这下子惹恼了皇上。秦始皇下令进行追查。追查的结果让人吃惊,原来政府中的不少儒生因方士们的吃香喝辣而早已变节,装模作样干起了方士们的勾当。顾颉刚所谓“方士化的儒生”指的就是这些人。儒生干起了方士的活儿,确让秦始皇大为恼怒,便发生了“坑儒”事件。顾颉刚说:侯生、卢生等方士出事以后,“他(秦始皇)把养着的儒生方士都发去审问,结果,把犯禁的四百六十余人活葬在咸阳。当时儒生和方士是同等待遇,这件事又是方士闯下的祸,连累了儒生;后人往往把这件事与‘焚书’作一例看,实在错误”(《秦汉的方士与儒生》10页)。联系起来看,到了汉代,汉文帝也杀过不少这样的人,但因为历史上对之不追究,就好像没有发生过“坑儒”一样。其实“坑儒”是一种“反伪”举动。当时皇帝对方士言论非常相信,因为那里面有不少稷下学宫似的“哲学”语文,大家对“理”不死从而“人”也可不死的说法,将信将疑,心存侥幸,愿意一试。秦始皇、汉文帝乃至汉武帝都有过这种“向往”。今天看来这是他们的悲剧,但也有他们的认真,那就是如果发现有人背后捣鬼,特别是像儒生这样口口声声仁义道德者,净干方士们的勾当,妖言骗人,自然是格杀勿论。离秦始皇很近的汉代王充对“坑儒”事件则有这样的看法:“坑儒士,起自诸生为妖言”。如果儒生不生是非,不胡言乱语,不对秦始皇进行诈骗,断乎不会“坑儒”。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说:“则知秦时未尝废儒,亦未尝聚天下之儒而尽坑之。”这也说明了“秦时”不曾“尽坑”儒生。秦始皇坑掉467个儒生之后,政府机构里依旧大量保存和使用着儒生。否则,汉初就不会有诸如贾谊、晁错、王臧等众多大儒生。诚如钱穆所说:“先秦诸子注意教育问题者莫如儒”,“儒家在汉初,仍以友教青年贵族为第一任务。”(《国史大纲》144页)。可见,秦始皇再“坑儒”,也没有破坏“先秦”到“汉代”的“儒教”传统。

余杰在书中不也举例说某个大“儒”在“大跃进”年代里“科学”预报“亩产”问题吗?这类人不也极像“方士化的儒生”吗?当今,迷信书、妖妄书,虚假骗术和那些鬼七马八之徒不也早该被“焚”或被“坑”!问题就在于“焚书”、“坑儒”一旦解读成“暴政”之“符号”,就有了比暴政一点也不差的问题,就成了余杰这样的解读历史。我以为,文章尤其抽屉里的文章尽可以张狂,但再张狂也不能偏离历史。

“焚书”与“坑儒”,只是余杰在“老子”问题上所涉及到的两个历史事件,立论之义愤可以同情,但偏离史实则让人费解。

余杰文论中的问题大概不止这些。冷静想想,我不免要问,余杰为何会有这样一种写作激情?观其“自由的言说”,则可读其“语码”。他这样说道:“在纸上的世界里,我是自由的。”他也有交代:“我从事写作是因为:缺乏自信的我需要寻找自信,缺乏温暖的我需要寻求温暖,缺乏爱的我需要寻求爱。”原来不写文章,余杰老弟仿佛弃儿,而写了文章,“自信”、“温暖”和“爱”也就可以满足“需要”。这与需要“过瘾”与“幻化”者要抽“大麻”没有多大的区别,与弗洛伊德、李渔等人的“白日梦”理论也极相近。

余杰对其笔下文章也自有价值估量:“在我看来,文章绝不是‘经国之伟业,不朽之盛事’。我知道自己拯救不了什么,改变不了什么,我所做的正如赫塞所说:‘面对充满暴力与谎言的世界,我要向人的灵魂发出我作为诗人的呼吁,只能以我自己为例,描写我自己的存在与痛苦,从而希望得到志同道合者的理解,而被其他人蔑视。’”必须承认,在我们的生活中,确有某些暴力,尤有太多的谎言。有余杰辈挺身而出,应该说不只是北大的光荣,也算是中国人的骄傲。在此问题上,我愿忝列其间为余杰鼓掌。余杰的文章总是那么激忿,激忿得让人喜爱,但也让人担忧。他的行文“立论”就是我之薄忧。

余杰与他同类的朋友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对“自由”的无比向往。

然而,余杰为这“自由”确实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其他不说,仅就书中若干“判断”错误就让人觉得余杰的文章有些“太自由”了。“太自由”必然会成为“自由”的代价和死敌。一些立论过于“顽强”,“顽强”得让历史和逻辑都发生了误会。余杰曾引郁达夫话说:“生怕多情累美人”。结果众多“美人”还是被余杰之“自由”和多情给“累”着了。正是有感于此,我才为余杰担忧,愿意高喊一句,为了“自由”,谨慎、谨慎再谨慎。

上一篇:品社总结与反思下一篇:工厂实习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