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弟子规》有感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品《弟子规》有感(推荐9篇)

品《弟子规》有感 篇1

当我读到“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经听 父母责 须顺承”我想到了自己,那是在四年级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那时的我一度迷恋虚拟的网络游戏,每天放学便沉迷在有戏中,无论妈妈怎么说我都听不进去,结果成绩一落千丈。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趁着妈妈出去买菜,打开了电脑,可谓是玩得昏天黑地,连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站在我旁边我都没有发现,关掉电脑去学会习好吗?妈妈摸着我的头说。我连头也没抬,继续在游戏冲杀。突然,电脑的屏幕一下黑了,是妈妈拔掉了电源,我炸雷般跳起来,冲着妈妈吼道,你干什么?你讨厌,妈妈惊呆了,片刻一记耳光重重的落在我的脸上,我一把推开了妈妈,跑回到自己的房间,重重的甩上了房门,没有想到这个举动激怒了妈妈,她忍耐已久的怒火爆发了,抄起衣服挂劈头向我打来,瞬间我的胳膊,后背挨了好几下,火辣辣的疼痛让我屈服了。我求饶着,妈妈别打了,我错了,我的话音还没有落,妈妈的扬起手停在了半空中,她的身体随之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脸色苍白,手无力的垂在地面上,我被眼前的情景吓傻了,突然间我一下子意识到,妈妈是犯心脏病了,顿时一种死亡的恐惧向我袭来,我疯狂的四处找药,却怎么也找不到,我无助的嚎啕着喊,妈妈药在哪里啊!妈妈用力的睁开眼睛,她的目光示意我她的包里,我飞了过去,哗啦一声,倒出了

所有东西,那瓶妈妈平日吃的救心丸滚落在我的脚边,我迅速的道理一粒,放入妈妈的口中,几分钟过去了,妈妈恢复了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对不起孩子,妈妈没有吓到你吧,你真是勇敢的孩子。听了妈妈的话我哭着像婴孩一头扎进了妈妈的怀里。

自那次以后,我很少再惹妈妈生气了,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碗,拖地。因为我懂得了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抵不过母爱,所有的幸福都不能缺少母爱的陪伴。我想,幸福的成长是和母亲去采撷每一丝欢乐,每一次成熟,每一次希望,每一缕阳光。母亲润物细无声的爱,无时无刻不滋润着我的心田,母亲用爱的甘霖带给我青春的绿色,送给了我一个七彩的人生。

感谢老师让我们学习弟子规,书中的道理让我明白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儿亲不待”的道理,再回想当初,我真是愧疚极了。古人说“雌鸭尚还哺,羔羊尤跪足。”小乌鸦还会把食物留给父母吃,小羔羊吃奶水后,还会跪着想母亲表示感谢,一个懂得做人的人,不仅要懂得好好学习,诚实守信,还要懂得如何孝顺父母、尊老爱幼。

而现在,古人眼中的孝道整一点点被人遗忘,我希望学习了弟子规能唤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顺。

09级3班

观弟子规有感 篇2

我今天第一次听蔡老师讲弟子规,有相听恨晚的感觉,如果早些时候能听到这些道理,我的人生会更快乐更幸福。

今天听课内容是学贵立志,有志向的人学习才非常扎实。学习和工作才能事半功倍,范仲淹从小就认为唯有良相和良医才可以救人,所以从小立志长大后一定当宰相或者是医生。现在的教育比较注视知识和技术的培育,许多小孩子增长了傲慢之心和浮华之心,却缺乏德育的教育。常见许多小孩子用所学的东西瞧不起自己的父母兄弟,长大后就会祸国殃民,如果德行扎好,长大后就知道利益他人。

现在离婚率最高的人群就是读书人。许多人学习许多年,觉得心高气傲内心空虚,学问不扎实,因为很少人教他们如何做人。我们应该妨生傲慢心,不要用你所学的知识去看不起别人,去说别人,知识越多应该越谦虚,知识越高,德行越高。

我小时候就有上大学的梦想,所以学习成绩很好。但是毕业后,我的志向被生活磨灭了,感情和生活波波折折。现在我的思想简单明确些: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向蔡老师学习,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大家,用自己的经验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学习中华文化的志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是几千年来是礼仪之邦,经过几千年的验证,圣贤教诲的确可以让国家稳定,社会昌盛,企业长存,家庭幸福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的思想却不一定先进,生活在过去社会,古人的思想却不一定落后。因为物质不能决定一切,与圣人接近的思想和对

生活的创造力才是最先进的。

希望大家都看看弟子规,学学中国老祖宗是如何教育他的子孙的。

推荐

最近,监狱组织新录用4年民警观看《弟子规》光盘,在我看来,《弟子规》本来是一种儿童启蒙读物,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允许,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读物,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就当一次回到孩童时的补课。而经过4天的学习,经过钱教授的特色讲解,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心中触动不少。也就有了几点体会:

一、百事孝为先,入则孝的循循教诲让我感动万分。钱教授讲孝道,引经据典、如数家珍。我就想到了老家的父亲,一次我回老家,发现父亲的嘴上多了两颗银牙,土生土长的两颗门牙光荣下岗。“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我没有做到像张之洞那样寄补品给双亲补出病来,更没能向汉文帝那样不离床侍奉母亲。家里人为了让我安心工作,报喜不报忧,对父亲骑自行车摔倒磕掉门牙的事,父亲也说,这是个小事,补好牙就没事,你不用惦记家里的事。这更让我感到自责,家里更多是付出,而我更多是索取,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我没有尽到多少做

儿子的责任。通过古人的经典案例教诲,让我明白以后应该怎样去勇敢承担赡养的责任,并且使父母愉快度过晚年。

二、家和万事兴,出则悌的循循善诱明确提出要尊长爱幼。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钱教授讲东汉一个家庭,父母双亡,由哥哥照顾弟弟三人共同成才的故事。现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大业,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已经不多了。碰到这种新情况,《弟子规》里要求我们对于身边的人要有仁爱的心,不为名利也不为虚假。这就是《弟子规》里的“泛爱众”,多为他人着想,共同营造一个互相关怀,互相体谅的温馨、和谐社会,这就是“天同覆,地同载”的美好境界。程门立雪的故事,充分体现出尊长的可贵品质。想象一下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两个年轻人去拜访老师,看到老师睡着了,不忍心打搅,一站几个小时是怎样的精神啊。

三、细节决定成败,《弟子规》谨如耳响起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以及“衣贵洁,不华贵”等。钱教授举了多个生活细节的例子,其中一个大致是讲一个唐朝的故事。一位大官的远房孙子想到爷爷那里去要一份工作,本来贫苦的一个人吃饼时竟然把饼皮

撕下来,这种吃相让老人很伤心、也很失望,工作的事就因为吃相不佳泡汤了。想到多少个日夜,自己坐在电脑面前玩到深夜,平时穿衣服也不是很整齐,生活习惯不是很好,学习弟子规后,让我重新认识这些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自己以后也要保证个人的修养的培养。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严于律己才能使自己的素养有所提高,发扬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的精髓。

四、学海无涯苦作舟,《弟子规》里严谨的学风让我认识到善于学习天命可改。

在《弟子规》里,对学习经典、笔墨的爱惜,对学习态度都高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历史上刻苦学习、善于学习的例子多如牛毛,比如东汉的牛角挂书,在放牛都不忘刻苦学习,还有年近三十才奋发图强的苏询,以及现在许多继续教育获得高学历人士。自己今后也要认真学习,继续提高,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研读《弟子规》有感 篇3

研读《弟子规》有感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它代表着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清代李毓秀所著的《弟子规》为这一中华美德的传承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一)首孝悌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

“孝”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香九龄能温席”,我们应该从小就懂得要孝敬父母,而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让父母来服侍我们。长大之后,更不能忘记奉行孝道。现在很多人都以工作忙碌为由而忽略了年迈的父母,许久才回家看望父母一次,他们忘记了父母是怎样艰辛地把他们抚养成人,忘记了父母是怎样在家翘首期盼自己的儿女回家与他们团聚。有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不论工作再忙,也要定时回家看望父母,尽到为人儿女应有的孝心。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能够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教给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今后能在社会立足;父母责备我们也是希望我们能够认识到错误,改过自新,不重蹈覆辙。因此,父母说的是对的,我们就应该仔细聆听,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若是错的,也不能当面顶撞,而应事后与他们说明道理。

当父母生病时,做子女的更应该全心全力地照顾,不应该嫌弃他们年老病重。想想看,当孩提时代的我们生病时,陪伴在身边、日夜不分地照顾我们只有最亲的父母。发烧了他们会着急地像热锅上的蚂蚁,夜里有一丝呻吟,他们会立马来到我们身边。当我们病好的时候,他们仍然会吁长问短,生怕有什么闪失。所以,当他们老了,病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不离不弃。

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对夫妇,他们的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吃饭时会不断地流口水,这对夫妇非常嫌弃他,每次吃饭都给他一个木碗,让他去旁边吃。有一天,夫妇看见儿子正在挖一块木头,便问其究竟,儿子说,这样的话,等他们老了,也可以给他们一个木碗,让他们去一旁吃饭。这时夫妇二人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让老人上饭桌吃饭,还会给老人夹菜,帮他擦口水。因此我们应该向这位“儿子”学习,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孝敬长辈,只有这样才能给我们的下一代做个好的榜样。

除了对自己的父母敬孝道之外,对待其他长辈也应该彬彬有礼。与兄弟姐妹也要和睦相处,这样一家才能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也就在其中了。

“首孝悌”除了用于亲人之外,对待旁人也应如此,对待老师更加。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说明对待老师就要像对待父亲一样,要敬师道。对老师的教诲应该虚心接受,与老师相处时也应谦虚有礼,不可班门弄斧。只有这样,老师才会愿意言传身教,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二)次谨信

人生在世,有个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从小,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要早睡早起,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小时候的我们非常听话,这些要求都会做到,但是长大之后,人就会变得懒惰。早睡早起,对于大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晚上几度困顿,也硬是要拖到很晚才会睡觉,第二天早上又很晚才起来,如此养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有时候,就算想要早睡,但是室友都很晚才睡,被吵得无法入眠,最后也只能跟着一起晚睡晚起。

至于饭前便后洗手一事就更是抛之脑后了,举得不洗似乎也没有什么影响。人们就是不愿意花这么短短一分钟时间来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多么可悲的事。

明知烟酒对身体有害,可是很多人还是抵挡不住诱惑。有些人是因为工作需要,有些人是为了消愁解闷,却没有考虑到烟酒所带来的副作用。现在有些高中生为了耍酷,也开始学着吸烟喝酒,有些甚至在教室里吸烟,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种做法都是极度自私,害人害己的!

除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外,诚信也是每个人必有的基本素质。当今社会,没有诚信就无法生存。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力所不能及,就不要轻易允诺。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我们都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也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当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时,我们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时时刻刻找到自己的“老师”,向他们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加进步。

当我们犯了错误时要学会知错能改,这样才是是勇者的行为,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三)爱众亲仁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能因为他人的族群、人种或宗教信仰而去歧视他们,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么一定也有别人在歧视我们,这样一来,世界就永远不会和平安宁。因此,我们应该相亲相爱,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当我们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能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比尔盖茨、巴菲特等富豪把他们的众多资产拿出来做慈善事业,帮助别人。虽然我们没有他们的雄厚资金,但是也可以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例如把不要的衣物书籍捐献给贫困地区的人民,即使在公交车上让个座、扶老人家过马路这样的小事,也是我们爱心的体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才能生活在安定之中。

此外,我们应该学会赞美,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学会赞美,别人才会与你交好,你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反之只能是孤身一人。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只有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才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四)余力学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只有眼到、口到、心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更多的是讲究效率,有些人虽然眼睛要书本上,可是心却已不知飞到哪里。如此一来,纵使在学习上一整天也鲜有收获。另外要做到劳逸结合,带着疲惫的身体学习是无效的,更何况,一个不懂得休息的人又如何懂得学习呢?

至于那些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我们摒弃不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

读 《弟子规》 有感 篇4

杨文朵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姊妹,其次言行谨慎,要讲信用。

与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孝敬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我们要心存感激,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的温暖。面对仁德的人我们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每一颗宽容热爱的心。

爸妈打我们是爱我们,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风,有哪个父母不希望在家守着自己的儿女,可是他们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的吃穿,必须得远离家乡,而我们却没有心疼过父母,更多的只是责怪,怨恨,责怪他们为什么没权没势,怨恨他们为什么不给我们最好的。

读《弟子规》有感 篇5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弟子规》有感1

《弟子规》是一本教育我们立身、做人、处世、学习的道德规范的书。《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对我们与人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当我读到这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外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内容,而东翻西阅,必须定下心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定要有计划,计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原来是这意思。

以前我在学校图书室办了借书证,借了一本书,结果双休日吵着要妈妈带我去放风筝,妈妈只好答应了我。放完风筝回到家,刚好表姐来我家,又和表姐美美地玩了一天。等表姐走了,才想起了借的书周一要还,囫囵吞枣地胡乱翻看完了。周一早晨该我汇报课外阅读时,我东拉西扯,牛头不对马嘴,好不容易熬过了3分钟。那3分钟,我没看到同学以前羡慕的表情,没听到以前热烈的掌声,我难受极了。不知怎么走下讲台的,只记得老师摸了下我的头,什么也没说,但我懂其中传递的语言。自从学习《弟子规》后,我明白了“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定要有计划,计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

《弟子规》中的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理解,更好地体会。

读《弟子规》有感2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带给我快乐,教会我做人。最近我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短小而精悍的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中,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梯、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书中言简意赅的话,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还要对自己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品质高尚的人。

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无比惭愧。书中所写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告诉我们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便是很容易的事了;当父母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应一样孝顺,同时能够自我反省,体会父母的心意并做得更好,这种孝顺便是难得可贵的。可是在现实当中的我,却与这《弟子规》中所要求的相距甚远。记得暑假的时候,过得很放纵,对自己丝毫没有了要求,手机是暑假生活的主角,经常熬夜玩到很晚。父母得知后批评了我,到了最后,竟到了要没收手机的地步。我当时实在是觉得他们在无理取闹,对于父母的教育更是一个字都听不进,时时顶撞父母,现在想想,实在是感到羞赧。父母之所以会批评教育我们,都是有着同一个出发点——对我们的爱,总认为父母太过严厉或太过啰嗦,可自己却从未思量过父母为何要严厉,又为何要啰嗦?《论语》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面对父母我们要做到和颜悦色,而“孝”,最难做到的恐怕就是“和颜悦色”了。

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温暖的大手握紧我们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在身边悉心照料;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是他们如明灯般为我们指引方向……而我们,又何曾注意到,妈妈眼角的皱纹,爸爸头上那蹿出的丝丝银发?我们为人子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是起码的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没有能力做到,但应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每天让父母开心。父母回到家,倒一杯水;父母有心事了,给于他们关心……父母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的说一声:我爱你们。这些事可能真的不算什么,但这却也是孝啊!父亲母亲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我们的青春,父母唠叨了,请细心聆听;父母耳朵听不清了,请耐心重复;父母老了,请孝心待之。

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心中,父母也是我最宝贵的礼物。《弟子规》使我更明白“孝”的真谛,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同时,我们也应多读书,读好书,就如《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便是良择。伏尔泰就说过“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读《弟子规》有感3

读了《弟子规》第五页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这是什么意思?

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继续往下看,我看见了注释:“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这样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关键在于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

突然,我猛然醒悟:因为爸爸妈妈是生我养我的人呀!我的血管里,流的不仅是父母的血,更是父母的爱!换句话说,父母就是我,我就是父母,只是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身体里罢了。既然父母就是我,那么我自己让自己做的事,我还会偷懒吗?所以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于是,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人人都把自己的父母当作自己去看待,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将充满爱,充满孝。

读《弟子规》有感4

《弟子规》是继《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作者是清朝的一位教书先生——李毓秀,他告诉我们,按照圣人孔子的思想,应该遵守哪些规矩。

《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讲的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爱”。而这句话也在《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一书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从最基本的.“孝”讲开去,层层深入,直至最后的“学”字,和我们一起分享了古代先贤所谓的“规矩”。钱文忠先生解读《弟子规》也没有想象中满篇的之乎者也,反而用词用语十分贴近生活,用古今中外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详解了全书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

而今,虽然随着社会进步,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我们还是能看到各种“不规矩”在我们的身边上演,长此以往,社会如何和谐。所以,只有懂规矩,守规矩,大家本着原则和信条做人,社会才能有序、平稳、健康。所以《弟子规》的作用不只局限于时代背景下对孩子的教化启蒙,在现今也有着其对社会的现实意义。但是真正理解或者说学习规矩,不能也不是简单的背诵,而对照“规矩”的反思和自我检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才是正确的学习过程。否则,就算能倒背如流也不过是死读书而已。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文化落地为文明”,将规矩在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践行,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和礼仪规范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服务社会。唯有如此,你才能被广泛认可。而一个有着完备知识和技能,但缺乏基本规矩和道德的“人才”是很难被社会所接纳的。因为,知识和规矩的失衡很有可能导致知识成为某些人谋求不正当利益、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武器,此类例子触目皆是,我想不必赘述——而且,这也只是从一个方面体现了规矩的重要……

当书本翻过最后一页,细细品味起来,觉着钱文忠先生的解读平实、易懂,而且有许多地方在原意上做了符合实际的继承和发展,也算是真知灼见,做到了古为今用。我想,如果我们能如主讲者所期望的哪样将先贤的思想精粹吸收融入日常的生活中,或许我们的生活能有更多亮彩。

读《弟子规》有感5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此书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间的秀才,读《弟子规》有感作文。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守则规范。本书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总则六个小标题,每一个都讲述一个道理,每一句都描绘一篇孝敬故事。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动。有一天,老妈喊我叫我帮她收衣服,我却没有回答,读后感《读《弟子规》有感作文》。因为我正在玩一个游戏的最后一关,如果放弃了,前面的二十九关都白打了。但当老妈喊到第二遍:“王昕,来帮妈妈收衣服!”时,我突然想到前几天刚刚读的《弟子规》小标题“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到这,我才二话没说,“嗖”的一下来到老妈面前,把老妈手中的衣架和钩子抢到手中,收起衣服来。看到老妈一脸开心又无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渐渐笑了起来。我告诉你们,孝敬父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仅父母开心,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快乐。所以,大家也一起来读读《弟子规》,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读《弟子规》有感6

记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学校的老师要求我们必须熟背弟子规,当时的自己学习成绩也很好,背书对于我来说是件小事。至今弟子规还能朗朗上口。但是当时的自己根本就不知道里面的真谛。最近给两岁的儿子买了个点读机,想着让他从小熏陶一下我们的国学,然后我也就跟着一起跟读了,现在的我才真正感受到里面的精华。现在的我才体会到我们的国学是有多么的经典。为人父母的我现在才能更加透彻的理解里面的好多东西。“首孝悌”百善孝为先,在没有结婚特别是没有小孩之前。自己真的有点幼稚和任性,对于父母的唠叨觉得烦,觉得爸妈管得太多了,妈妈的话太多了,有些时候甚至还会发火。慢慢的自己成家了,并且有了小孩,才发现父母把我们养大是多么的不容易,特别是自己一个人带小孩的第一年里,爱人不在身边,什么事情都要自己面对,把自己所有的爱和耐心都给了孩子。也才明白了我爸妈当时把我们姐弟三带大是多么的不容易。不仅如此,孩子成长的这两年里爸妈给了我巨大的帮助,自己不仅要带孩子还要上班,都是妈妈帮着我伴着我。孩子有什么事情,妈妈都会说:没事,有我尼,去休息吧,明天还要上班的。‘’每一次回家爸爸都要把家里好吃的、我爱吃的统统带给我。每一次车的后备箱都是装得满满的,带着他们的关心和爱启程。他们一辈子都在为我操心。我怎么能不孝敬他们啊。

父亲是位农民,一辈子都在为我们奔波。但是在教育我们的过程中父亲能把弟子规的精华诠释得那么好。“首孝悌,次谨信”,父亲从小就教导我们要尊重长辈,关爱兄弟姐妹,家里的姐弟三人长大都特别的听话,从来都不会因为争抢什么东西而打架,只会是吃在最后的一个人吃的最多,因为前面的孩子都会想着给后面的多留点,所以父亲这辈子是成功的,虽然苦了累了一辈子,但是把我们都培养得很好。现在的自己工作第七个年头了,和同事都相处得很融洽,因为要做一个诚信友善的人。别人也才会与你亲近。这是做人的真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做到弟子规里的各项规则的话那我们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和谐文明诚信友善的社会!

读《弟子规》有感7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人生百态,万物更迭,周而复始。要想在这亦真亦幻的纷纷扰扰、分分合合之时,凭一己之力求得在龙争虎斗、尔虞我诈之中的一席之地,靠的就是这举重若轻、不可或缺的规矩。纵观千古,有多少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得天独厚的一表人才之人,在“万事皆备,只欠东风”之时因疏忽了规矩而因小失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又有多少人因对规矩的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最终自取灭亡,自食其果。“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世事难料的人世令我们“欲辨已忘言”,也更需要我们能拥有大道不违、“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

《弟子规》更是用民心所向、深入人心的笔触,将我们一生所要善始善终地遵循的举足轻重的规矩,都滴水不漏地叙述得一清二白,朗然入目。而它苦口婆心、头头是道地讲述的这些,正在被现代社会的人们所随心所欲、若无其事地淡忘,而这些也恰是现代社会最为弥足珍贵、求之不得的,是人们成名成家的锦囊妙计,可谓是字字无虚,一字千金。“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不知大家有没有望穿秋水地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土生土长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中原大地,也同样经受过规范教育的熏陶与洗礼,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就在也不能出现第二个孔子,就再也没有人能将“圣人”的思想精益求精、炉火纯青地去升华,去革新?就是这被人们熟视无睹的规矩让我们与前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当我们心平气和、气定神闲地瞻仰孔子,研究他所倾尽毕生的学说与思想,你会发现,他所针砭时弊、扬长避短的一切都不是信口雌黄、空穴来风的,都是建立在“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规矩上。由此可见,《弟子规》中所一字一句地讲授的为人处世的规矩,足矣铸就我们一生的兴衰荣辱。

现如今“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常有”的社会,规矩到底是无关紧要、无足轻重,还是遗之千金、关乎一生。孰轻孰重,真该让“而今识尽愁滋味”的大家“三思而后行”了。孔融让梨,靠的就是“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的亲友之间的规矩;刘备之所以能在群雄并起、烽火连天的乱世,拥有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西蜀江山,归根结底就是义无反顾地遵循着“泛爱众,而亲仁”的求贤若渴、仁者爱人的规矩。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规矩。在家我们需要规矩;在外我们需要规矩;在兄弟姐妹面前我们需要规矩;在师长面前我们更需要规矩。有了规矩,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尊老爱幼,如何礼贤下士,如何谦逊识礼;有了规矩,我们才能学会如何尊敬他人,如何帮助他人;有了规矩,我们能在浑然不觉之中规范自己,让自己能真正意义上的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有了规矩,我们才能不虚此生,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华光异彩。

学会品读《弟子规》,更要学会神往倾心地感悟规规矩矩的人生。让我们用这画龙点睛的规矩,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

读《弟子规》有感8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古就是先贤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是我中华民族精神思想的瑰宝,近日有幸拜读了《弟子规》,感触良多。弟子规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五个方面阐述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读后感。

1、入则孝。百善孝为先,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养大成人,让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父母的恩情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光阴去报答。

2、出则悌。对待我们的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除了我们的父辈,在我们的一生中,给予我们很多关心的或许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了,所以,对我们的兄长要恭顺,对我们的晚辈要爱护。

3、谨而信。先贤告诉我们“谨”这个字,就是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养成对事严谨的态度,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冲动莽撞。“信”则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俗话说人无信则不立,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4、泛爱众而亲仁。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是一个值得尊重个体,不要因为他的贫穷而瞧不起,也不要因为他的显贵而趋炎附势,要尽可能的关心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5、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随着我们的成长,接触的新鲜事物就越来越多,如今的社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感触很深,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行为准则观念,我将把我学到的东西融入到我的生活中,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好公民。

读《弟子规》有感9

一、孝

孝,乃中华之传统美德。而作为子女,首先我们便要做到孝敬父母,心存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平时感到做得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经善尽美。一个孩子从小不知道如何孝顺父母,长大后的人际关系一定很糟。孝敬父母,是我们成人的第一条。

二、恭

待人接物无不需要怀着一颗恭敬之心,佛法里说,人有四“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父母之恩是孝;师恩是无私;而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政治措施,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无法正常的读书学习,无法幸福地生活在这片天地。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的结果。时常怀有感恩之心,感恩老师、同学、家人,对他们怀有恭敬之心,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世界也不会有那么多不满和怨言,人才会获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温馨。怀有恭敬之心,是我们成人的第二条。

三、谦

为人要谦虚。“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人戚”。看到这句话,猛然间我想到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而回到现代,我在偶尔间听到妈妈和小姨说,妹妹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是他家的司机,而那明明是女孩含辛茹苦的父亲。谦虚,真的是一种很美好的品质。谦虚,是我们成人的第三条。

征服一座高峰,我们唯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一座高楼的建成,需要一石一砖的堆砌;一部宏伟的乐曲创作,需要每个乐章、每个音符的协调。同样的,建立和谐社会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可以说,要想取得大成就,必须先从做人开始,而《弟子规》就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书。欲成事,先成人。

读《弟子规》有感10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想必大家都还记得这耳熟能详的《弟子规》吧!对!这是我们三年级时背过的国学内容。回顾过去学习的《弟子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的《谨》这一段。

“谨” 不是想想说说,随便就可以做得到的,要经过长时间养成的良好习惯。作作对比,我就有点无地自容了!这段的开头就说到了我的致命弱点:“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而我呢?晚上睡觉的确比较迟,可是早上起床就更迟了,要不是每天早上妈妈左一遍右一遍的叫我起床,说不定我哪次就迟大到了。而且每天起来以后不再床上坐个十秒十五秒的我就下不来床。太浪费时间了!再看这“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再看看我房间的床,每天早上起来以后掀开被子就不管了,换下来的睡衣往床上一扔就匆匆忙忙的上学去了。要不是每个星期的家庭大扫除,我的房间说不定会成什么样子了!还有这里“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而我呢,吃饭的时候我最挑食的就是姜和蒜,想到姜和蒜的那种味道就难受,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而姜是我最挑吃的东西之一,所以我一到转季的时候就会感冒。唉!痛苦啊!而且在吃饭的时候,不好吃的我就会一点儿都不吃,但遇到好吃的呢?那一餐我会吃的特别多,真是“好吃我就多吃点”!再看看这个 “缓揭帘,勿有声。宽拐弯,勿触棱。”关个门,我会关得“惊天动地”,而拐个弯呢,我有时竟然也会撞到门呀撞到东西呀。真是只能用“莽莽闯闯”来形容了!

读《弟子规》有感 篇6

说来惭愧,读《弟子规》并不是自己主动而为,而是因为公司里发的并让我们学习的一本说。本想一目十行的浏览过去没想到当看了之后却被深深触动,感触颇多。

《弟子规》原名《训蒙记》是清代康熙时山西人李毓秀所作。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者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有密不可分,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对正处在90后的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读《弟子规》有感 篇7

“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第一段。教育,首先是教做人,而我们现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现在我们虽然也有品德课,却只是背书、考试,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我们还是应该要多多学习做人的道理。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它充分体现出了做人要讲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是不可取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主要告诉我们对于父母的呼唤,我们要及时答应,对于父母的吩咐,不能迟迟不去行动。

读《弟子规》有感 篇8

除了“孝心,孝言”还有“孝行”;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孝敬老人,爱护比我们年龄小的弟弟妹妹们。在长辈们累的时候,我们可以为他们捶背,或是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弟弟妹妹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帮助他们。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对“孝心,孝言”“孝行”地理解。

孝是无所不适的,社会不能没有孝,生活中更不能没有孝。凡事孝为先,没有孝就什么都做不好。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分一秒做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辅导教师:田慧颖

弟子规有感作文 篇9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给他的弟子约定的,初稿是由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现在1080个字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虽然书中讲述的是一些平常待人接物的礼节,但是却通俗易懂,哲理明晰,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文化洗礼。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上有很多专家、学者、商界精英一致认为,《弟子规》不同于以往的肤浅理论,而是我国灿若星河的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目前还找不到一本书像《弟子规》那样能有效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的话要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 我比较深刻的句子是“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做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

。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着不同的角色,而唯一相同的是,无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要牢记《弟子规》中的训诫,具备一定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自己的团队中,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做一名成功的职业人。

上一篇:中国国家地理下一篇:培训个人鉴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