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与评析(精选3篇)
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25-26页。教学目的: 1.记住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2.能正确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培养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通过归纳揭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认定目标
1.“小小售货员”游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乘法应用题的一些数量关系。)2.教师小结:从上面的游戏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应用题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同类型
乘法应用题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口头展标l.2)。[评析:通过游戏把学生要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为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标及时合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
二、导学达标
1.求总价数量关系的教学。(1)出示例1。
例1.解答下面各题(投影出示相应的图)①铅笔每支8分,买3支用多少钱? ②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多少钱? ③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多少钱?(以上三道题让学生自己解答)(2)讨论(出示讨论题,四个小组讨论)。①例1中的三道题都说的是哪一方面的事? ②题里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 ③要求的问题又有什么共同点?(3)单价、数量、总价含义的教学。
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结果进一步说明:像这样,每件商品的价钱或单位重量的价钱;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单价(板书“单价”):买商品的件数或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作数量(板书“数量”);买商品一共用多少钱叫做总价(板书“总价”)。请你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例子来。(4)引导学生总结数量关系。根据例1的三道题的解题规律,请同学们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学生总结,教师板书总结出的数量关系。)(5)看教材,勾画重点句子。(6)做一做
①指出例l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 ②举出生活中像例1这种求总价的应用题。
[评析: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组讨论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和产生成功的愉快感。2.自学求总产量数量关系。
(1)按照老师教同学们求总价的方法,请你们带着以下思考题自学例2 出示例2(投影出示三个思考题)。例2.解答下面各题(投影出示相应的图)。
①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多少千克? ②菜园每畦地产莱150千克,4畦地产菜多少千克? 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①两道题都说的什么问题,它们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②什么叫单产量?什么叫数量?总产量? ③知道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2)检查自学情况(投影出示检测题)。①例2的两道题都是求 的应用题。
②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或每哇地产菜的重量叫做 ,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波菜叫做,一共收多少菠菜叫做。③写出求总产量的数量关系: ④例2中的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各是多少? ⑤举出生活中像例2这种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评析:学生带着思考题进行自学,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自己也会学习知识的快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3.小结。
以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和数量,用单价乘以数量就可以求总价;知道单产量和数量就可以求总产量。
三、达标测评
1.将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相应的数量名称连起来。(1)皮球每个35元,买4个皮球一共用多少钱? 数量 总价 单价。
(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有5只母鸡。每月共下多少蛋? 总产量 数量单 产量 2.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解答。
(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2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2)畜牧场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15千克,20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3.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4.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5.把下列应用题补充完整,并解答。
(1)葡萄园每畦产葡萄200克,有3畦葡萄。?
(2)每双童袜2元,,应付多少元?(补充不同的条件,用不同方法解答。)6.一个水果店运来150千克苹果,平均放在6个筐里,每千克苹果2元。每筐苹果多少元?(用不同的方法解)[评析:测评题有密度,有梯度,既体现了基础知识要求,又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1、2题是检查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是否都掌握;
3、4题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这节课的基础,而且还要会“选材”和“组装”;5题的第(2)题补充不同的条件,要求学生思路要广,思维要灵活;6题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一、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看: 现在的学生因生活经历的积累足以应付现在的简单问题,对于他们而言数量关系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若不将学生的知识由隐形变为显性, 若不协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会使问题解决和思维提升的后续发展逐渐失去支撑,会让学生提早感受到数学的抽象压力而失去兴趣.
从教师的角度看:现在的教材上没有直观的出现数量关系. 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为数量关系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而犯难,对低年级的孩子而言,枯燥而乏味,我们更不能直白的和他们说数量关系. 注重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没有上升为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二、如何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
“见 ”是发现 ,“不见 ”则是遮蔽. 数量关系的发现 ,往往是伴随着一定的数学情境而产生的. 如何让学生能自主的分析数量关系, 成为应用题中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1.用数学语言合理的表达题意,理清解题思路
数学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应用题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将数学的数字、图形、符号这三种语言完美转译, 形成数学语言独特的魅力. 应用题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解题思路的教学. 一般来说,说得清一定想得清,而想得清不一定说得清. 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训练, 重在解题思路的训练,将内化的思维成果化,从而发展语言,发展思维. 通过语言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 就能把学生的一个个思维点集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在自我表达中,求知欲得到满足,又产生新的需要,从而满怀兴趣地继续探索新知.
课堂回放(教学连乘应用题)
彩虹小队每人每天折20个千纸鹤, 照这样算,3人4天一共折了多少个?
交流:学生列式“20 × 3 × 4”和“20 × 4 × 3”.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列得对不对呢?
(学生往往出现模棱两可 、含糊不清的态度 ,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列式是否正确. 仔细分析, 主要还是学生的头脑中没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只是单凭一种模糊的思维随便列式. )
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
方法1:要求3人4夭折了多少个,先求3人一天折多少个,再求3人4天一共折多少个.
方法2:要求3人4夭折了多少个,先求1人四天折多少个,再求3人4天一共折多少个.
(通过这样分析和比对,学生就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思路. )
总之,思维表现于语言,思维能从语言表达中展现出来, 所以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
2.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说数量关系并聚类分析
现在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把关注点集中在创设情境、搜集信息等过程中,过于强调自主探索,过于追求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忽视了数学课堂上最本质的东西,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课中, 学生大多数只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解题,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比较、分析、综合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些教师怕“把学生教得太死”也决口不提数量关系. 这样就造成了数量关系分析淡化,造成学习效果不佳.
课堂回放(教学减法应用题)
例:树上有12只小鸟,飞走了5只,还剩几只?
交流算式:12 - 5 = 7(只)
师:为什么用减法?
(大部分学生都想到用减法. 根据生活经验 ,他们觉得飞走了就是少了应该用减法. 这时教师应好好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这里的12只是总数,飞走的只是一部分小鸟, 剩下来的是另一部分小鸟. 把总数去掉飞走的一部分小鸟, 得到的是另一部分剩下的小鸟. 数量关系就可以写成总数 - 飞走的 = 还剩的.
(要鼓励学生去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理解题意很重要 , 不能看到飞走就用减法. 可能有些老师在分析完数量关系之后就准备讲述下一题, 不妨再等一等. 让学生的思维在持续一会儿,把这一种问题聚焦到减法的一类问题上. )
师:你还能编一些类似的减法应用题吗? 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一组编出的题目多?
生1:小朋友们去植树 ,一共有45棵树苗 ,已经栽了9棵,还剩几棵?
生2:全班有42人,男生有20人,女生有多少人?
… …
编题可以让学生尝试成功带来的喜悦,又可以把课堂的愉快气氛推向高潮,从编题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的方法.
3.在多变的数量关系中,建立模型,抽出本质
应用题千变万化,换个情境,又可以变化出很多新的应用题,有的时候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 在课程标准修订中,明确了小学需要学习的两个基本数量关系:一个是物理模型中的“路程、时间和速度”关系;另一个是经济模型中的“总价、 数量和单价”关系. 这两个关系不仅在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基本模型. 因此, 要重视常见数量关系形成过程和运用过程的有机统一,完善数量关系. 虽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让学生重在理解不要去死记硬背, 但还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师有没有想过去聚焦一下这些数量关系呢?
四年级 刘武英
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与评析】推荐阅读:
《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灵活应用》的教学反思10-24
《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06-28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专题07-06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10-23
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06-30
9的乘法应用题的09-21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07-01
乘法四年级应用题10-31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作文11-03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与反思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