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中层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共13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充分的人事权,规范我区公办中小学中层干部管理,调动中层干部的积极性,在中层干部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能上能下的干部制度,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区所有公办职业学校、普通中学、小学。
第二章中层干部设置
第三条 中学中层干部的设置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总职数设置
班级数在36个以上的中学可设中层干部(包括享受中层待遇人员,下同)10名以下(包括10名,下同);30-35个班级的,可设中层干部9名以下;24-29个班级的,可设中层干部8名以下;24个班级以下的,可设中层干部7名以下。三所完全中学的分校区按独立学校中层干部标准进行设置。
(二)部门设置
1、学校设置办公室、教学处、德育处、总务处、安全办、团委为职能及群工部门;
2、教科室和人力资源室的设定,以及工会副主席(原则上工会主席由校级领导兼任,工会副主席由中层干部兼任)职务设置不作硬性规定,由学校根据校情自行决定,但其工作职能须有相关的处室和人员承担。根据中层干部设置“精简、高效”的原则,上述部门负责 1
人及职位可以兼任,也可以专任,但不能超过学校中层干部总职数的限制。
3、人力资源室主任和团委书记享受中层正职待遇。
第四条 小学中层干部设置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总职数设置
班级数在24个以上的小学可设中层干部(包括享受中层待遇人员,下同)8名以下(包括8名,下同);18-23个班级的,可设7名以下;18个班级以下的,可设6名以下。设分校区的小学可在以上规定的总职数基础上增加3名中层干部职数。
(二)部门设置
1、学校设置教导处、总务处、安全办、少先队大队部为职能及群工部门;
2、办公室、德育处、教科室和和人力资源室的设定,以及工会副主席(原则上工会主席由校级领导兼任,工会副主席由中层干部兼任)职务设置不作硬性规定,由学校根据校情自行决定,但其工作职能须有相关的处室和人员承担。根据中层干部设置“精简、高效”的原则,上述部门负责人及职位可以兼任,也可以专任,但不能超过学校中层干部总职数的限制。
3、人力资源室主任享受中层正职待遇、大队辅导员享受中层副职待遇。
第三章任职条件
第五条 中层干部应符合以下任职条件:
(一)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热爱教师,热爱学生。
(二)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正,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三)熟悉学校各方面工作,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管理科学知识,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
(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六)新任中层干部(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除外)年龄在40周岁以下,教龄5年以上。
(七)新任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年龄在28周岁以下,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35周岁。
(八)人力资源室主任须为共产党员。
第四章选拔任命
第六条 学校中层干部职位出现空缺,原则上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从本校在编教师中任命新的中层干部。公开选拔任命中层干部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成立组织。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公开选拔中层干部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有关工作。成员应包括校级领导、7—9人教师代表。成员名单由学校行政会议和党委会(总支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成员会议集体研究决定。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学校公开选拔中层干部领导小组制定公开选拔中层干部实施方案,内容包括选拔职位、基本资格条件、选
拔范围、选拔方式,实施时间等。方案经学校行政会议和党委会(总支委员会、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组织实施。
(三)发布公告。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公开选拔公告。
(四)报名和资格审查。符合资格条件的人均可报名,报名形式可以是校长提名,也可以自荐或群众推荐。学校公开选拔领导小组指定人员按公告要求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的可以参加公开选拔。
(五)民意测评。学校自行组织民意测评。要求参加民意测评的全校在职在编教职工要达到80%以上。
参加选拔人员拥护率达到在职在编人数70%以上才能进入测试环节。
(六)测试。测试可以采用笔试+面试的方式,也可只采用面试的方式。
笔试由学校自行组织,依笔试成绩高低顺序,按拟任职人数一定比例确定进入面试人员。
面试采用演讲+问答的方式:参加选拔的人员按抽签顺序先后进行演讲,演讲包括本人经历、履职能力、履职方案、勤政廉政措施等。演讲结束进行问答,问答结束后组织选拔领导小组成员和参会教职工对参加选拔人员评分,将选拔领导小组评分和教职工评分按一定的权重合成参加选拔人员的面试成绩,依面试成绩高低顺序,按拟任职人数一定比例确定考察对象。
(七)组织考察。通过谈话等方式对考察对象进行组织考察。
(八)确定拟任人选。将测评成绩、测试成绩和考察结果按照一定权重系数合成参加考察人员总成绩,由校长根据考察对象总成绩确定拟任人选,或由学校党委会(总支委员会、支部委员会)会议集体讨论后,由校长决定拟任人选。
(九)任前公示。拟任人选情况在学校公示7天,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
(十)任命。经公示无投诉,或虽有实名投诉经查实不影响任命的,由校长宣布任命为中层干部。
(十一)备案。学校备齐新任命的中层干部资料,到教育局人事科备案。
第五章免职
第七条 各学校应加强中层干部考核管理,中层干部任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免除职务:
(一)有违法行为,被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的;
(二)受到党内警告或者行政记过以上处分的;
(三)学考核时民意测评称职以上得票率低于67%的;
(四)一学年内事假累计超过2个月,或病假累计超过6个月,或旷工累计超过5天的;
(五)出现严重工作失误,给学校造成较大损失或负面影响的;
(六)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
第八条 凡学校校长调整的,从原校长离任之日起,由其任命的中层干部自动终止任期。新任校长到任后,可以委任原中层干部或其他合适人员为相应部门的临时负责人,一个学期内必须重新按公开选拔程序,正式任命中层干部。
第六章纪律监督
第九条 在中层干部任免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要追究当事人相应责任:
(一)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的;
(二)学校领导滥用职权对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
(三)无理取闹,纠缠领导,扰乱工作秩序,伺机报复的;
第十条 学校行政会议或党委会(总支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在讨论与本人有关的事情时,当事人应该回避。
第七章附则
第十一条 以前有关中层干部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罗湖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再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规范再制造产品生产, 引导再制造产品消费, 建立再制造产品认定制度,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再制造产品, 是指采用先进适用的再制造技术、工艺, 对废旧工业品进行修复改造后, 性能和质量达到或超过原型新品的产品。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再制造产品认定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制定相关制度、标准及实施方案, 组织开展认定工作, 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认定申请的初始审查, 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符合条件的认定申请。
第四条再制造产品认定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 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认定申请
第五条再制造产品认定由企业自愿提出申请, 申请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 在中国境内注册,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 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三) 国家对产品有行政许可要求的, 应获得相应许可;
(四) 具备再制造产品批量生产能力, 采用的再制造技术、工艺先进适用、成熟可靠;
(五) 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原型新品, 且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节能、环保等强制性标准要求。
第六条企业根据本办法及相关的认定要求向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 并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一) 再制造产品认定申报表;
(二) 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 依法应取得的产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四) 执行的产品标准;
(五) 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和 (或) 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六)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再制造技术说明;
(七)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八) 其他需提供的材料。
第七条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始审查, 出具审查意见, 将符合条件的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三章认定评价
第八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具有合格评定资质的机构 (以下简称认定机构) 具体承担再制造产品认定工作。
第九条按照本办法及相关要求, 认定机构应:
(一) 制定《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 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查备案后, 用于指导和规范认定工作;
(二) 根据行业和再制造产品特点, 选取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专家, 参与实施认定工作;
(三) 规范实施认定工作, 出具认定报告, 并对报告负责;
(四) 依法保守认定产品的技术秘密, 不得从事认定范围内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第十条再制造产品认定采取文件审查、现场评审与产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 认定机构收到申报材料10个工作日内, 应完成文件审查, 并编制文件审查报告。
(二) 文件审查合格后20个工作日内, 认定机构应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评审;
专家组应在现场评审结束10个工作日内, 向认定机构提交现场评审报告, 并对现场评审结论负责。
(三) 认定机构应依据相关的产品标准, 对申请企业提交的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和 (或) 相关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审查。需要时, 对申请认定的产品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产品检验。
第十一条认定机构在结束文件审查、现场评审和产品检验后的10个工作日内, 完成认定报告并提交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四章结果发布与标志管理
第十二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认定报告进行审查, 符合认定要求的纳入《再制造产品目录》并向社会公告, 同时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指定认定机构的网站上发布。
第十三条通过认定的再制造产品, 应在产品明显位置或包装上使用再制造产品认定标志 (标志基本式样见附件) 。
第十四条经认定的再制造产品的生产和管理等发生重大变化影响产品质量时, 企业应及时向认定机构报告。对不再符合认定条件的,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取消其认定资格。被取消认定资格的产品不得继续使用再制造产品认定标志。
第十五条任何对再制造产品认定过程和结果有异议的单位和个人, 可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异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并反馈结果。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第一条 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为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指导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实施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范围包括设市城市、区、镇。
第三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成立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 试点城市(区、镇)人民政府是完成当地试点任务的责任主体,负责试点申报、组织实施、落实配套条件等工作。
二、申报
第五条 由申报城市(区、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申报由城市人民政府直接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第六条 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已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或相关专项规划;
(二)已完成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编制;
(三)已有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保障渠道,如已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四)责任主体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组织管理。
第七条 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需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文件及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推荐意见(签章)。
(二)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应体现以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理念,明确提出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目标、控制指标和重点项目。
(三)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具体内容:
1 基本概况。包括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现状,社会公共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情况等。
2 可行性分析。包括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需求分析、基础条件和优势分析及风险分析等。
3 创建目标和任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照《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提出合理可行的创建目标和建设任务,以及建设期限和工作计划。
4 技术方案。支撑创建目标的实现和服务功能的技术路线、措施和平台建设方案。
5 组织保障条件。包括组织管理机构、相关政策和资金筹措方式等。
6 相关附件。
三、评审
第八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组成国家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委员会由城市规划、市政、公共服务、园林绿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和技术专家组成。
专家委员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审,并负责智慧城市创建的技术指导和验收评定。
第九条 评审程序包括材料审查、实地考查、综合评审等环节。评审专家组从专家委员会中抽取专家组成。
(一)材料审查。专家组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二)实地考查。专家组对通过材料审查的城市进行实地考查,考查内容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建设与应用水平、保障体系和建设基础等,并形成书面意见。
(三)综合评审。专家组通过查看申报材料、听取工作和试点实施方案汇报、听取实地考查意见和综合评议等程序,对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进行综合评审,并形成综合评审意见。
第十条 综合评审意见报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审批,批准后的试点城市名单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上公布。
四、创建过程管理和验收
第十一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与试点城市(区、镇)人民政府签订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明确创建目标、创建周期和建设任务等内容。
第十二条 承担试点任务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创建工作行政责任人,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试点工作实施管理力/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实施工作。
第十三条 试点城市在创建期内,每年12月31日前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提交年度自评价报告,说明预定目标的执行情况。根据年度自评价报告,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实地考查建设工作进展,并形成年度评价报告。
第十四条 创建期结束后,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创建任务书组织验收。对验收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未通过验收的允许进行一次限期整改,整改结束后组织复验收。
第十五条 评定结果报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领导小组核定后,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上公示,公示期10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命名其相应等级的国家智慧城市(区、镇)。
五、附则
一、选拔任用中层管理人员以“三个代表”作为根本标准的原则
二、党管干部的原则
三、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四、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五、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六、民主集中制原则
七、按程序办事的原则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中层管理人员包括**热电厂“副总师”各部门部长、副部长、支部书记及享受同级待遇者。第四条中层管理人员由党委组织部负责管理。第二章中层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第五条具备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蒋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理论水平,并能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第六条能够自觉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落实上级、厂的决定。第七条对企业忠诚、品行端正、廉洁奉公,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履行职责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具有胜任管理工作的优秀品质。第八条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身体健康,年龄男性50岁以下,女性45岁以下。第九条提为副职应具有五年以上工作或管理实践经验,熟悉本专业业务。提为正职应有在副职岗位上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第三章培养选拔及任用第十条选择后备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电力公司后备管理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条件、资格和程序执行。后备管理人员包括后备高层管理者(厂处级)和中层后备管理者两个层次。后备管理人员的比例正职按1:2,副职按1:3控制。第十一条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的选拔力度。第十二条后备管理人员选拔程序
一、充分发扬民主、严格选拔程序,广开选拔渠道。
二、民主推荐,确定考核对象。由党委组织部对推荐的后备管理人员人选进行考核。
三、后备管理人员由厂党政联席会议进行研究确定。
四、公示,后备高层管理者(厂处级)上报北方公司备案。第十三条后备管理人员的培养
一、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理论的培训。
二、充分发挥党校和党支部的作用,有针对性的加强政治教育,增加党性。
三、分配急、难、险、重任务,提高工作能力。
四、注重提高他们的宏观决策和综合协调能力。第十四条后备管理人员的管理
一、以现任职务为依据对后备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包括考核监督、调整。
二、建立后备管理人员档案,包括简要情况,培养方案,民主推荐、公示情况,民主评议,考核材料等。
三、后备管理人员调出本单位,将后备管理人员档案随人事档案一同转到新单位。第十五条后备管理人员的任用
一、高层(厂处级)后备管理人员由北方公司任用。
二、中层后备管理人员由厂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任用。第十六条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少数民族、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第十七条未列为后备管理人员的原则上不直接任用。第十八条选拔聘任程序
一、公布职位,将拟聘任中层管理人员的职位公布。
二、公开报名,根据任职条件,有竞争意向的员工均可报名,填写报名表后报党委组织部。
三、根据任职条件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和组织考察。
四、提名:行政、生产管理部门的干部由厂长提名,党群部门的干部由党委书记提名。
五、确定拟聘名单后,行政、生产部门的干部提交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党群部门的干部提交党委会研究决定。
六、公示,在厂范围内对拟聘任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方式:(1)在厂务公开栏上发布公告;(2)在厂局域网上登载公告;(3)在例会或员工大会上通报。公示主要内容:拟聘任人选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政治面貌、学历、专业技术资格、聘任职务。公示期为四天。对公示对象反映的问题,由党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查实。
七、聘任,公示后没有问题或虽有问题反映,但经查实认定不影响聘任的,由党委组织部正式提交党委书记、厂长分别签发党委行政聘任(用)文件,填写《干部任免报表》存入档案并报北方公司党委组织部备案。厂党委组织部长的任免,需征求**公司党委组织部意见,同意后再行任免。
负责安监部长报北方公司安监部备案。财务部长需经董事会批准后再正式任免。第十九条试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行力,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主管以上中层管理人员。
第三条 对干部实行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奖罚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的情形、方式及适用范围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中层干部实行问责:
(一)因工作失职,致使本部门发生重、特大事故或者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较大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或者较坏影响的;
(二)在工作中滥用职权,强令、授意实施违规违章行为或者不作为,造成重、特大事故的;
(三)对突发性事故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重大损失或较坏影响的;
(四)执行力差,对在基地或厂调度会上安排的工作无故拖延的;
(五)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包括使用手机)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的;
(六)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值班期间喝酒、打麻将等违规行为的;
(七)当月累计3次以上(含3次)、半年累计5次以上(含5次)没有填写《外勤审批表》私自外出或迟到、早退的;
(八)不能做到廉洁自律,贪污收贿、损公肥私的;
(九)其它适用问责的行为;
第五条 对中层干部实行问责的方式分为:责令公开检查、停职反省、免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
第六条 中层干部具有本规定第五条所列情形,并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问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对举报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适用于从重问责的其它情节。
第七条 中层干部具有本规定第五条所列情形,并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八条 受到问责的中层干部,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劳模)的资格。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中层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对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中层干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以及本人一贯表现、专业特长等情况,由总经办酌情安排适当岗位或者相应工作任务。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中层干部,一年后如果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除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外,还应当征求集团总裁办、人力资源部的意见。
第三章 实行问责的程序
第九条 对中层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对因举报、反映情况需要问责调查的中层干部,企管部必须事先向基地总经办提出建议;
(二)总经办根据企管部提出的问责建议作出是否问责的决定;
(三)总经办作出问责决定后,由企管部办理相关事宜,或者由总经办责成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
第十条 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的中层干部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可予以采纳。第十一条 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总经办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十二条 总经办作出的问责决定,应当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三条 对中层干部实行问责,必须由企管部负责填写《中层干部问责决定书》。
《中层干部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辩期限及受理部门等。作出责令公开检查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检查的方式、范围等。
第十四条 《中层干部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的当事人及其所在部门。
第十五条被问责中层干部的有关问责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作为评级、晋升和绩效考核的依据。
第十六条 问责决定一般情况下应向职工公开。
第十七条 被问责的中层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中层干部问责决定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总经办提出书面申请。总经办接到书面申请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处理决定,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本人。
第十八条 被问责的中层干部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企管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银川宝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中共邯郸涉县金隅水泥有限公司委员会 关于下发《公司中层干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支部、部门:
为适应公司生产经营和战略发展需要,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专业配套、结构合理,能够担当企业改革发展重任、年轻优秀的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结合公司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请各支部遵照执行。
主题词:干部管理办法
通知
邯郸涉县金隅水泥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 2010年10月10日印制
(共印20份)
中层干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打造一支德才兼备、作风过硬、善经营、会管理,培养一支能够独立担当重任的高素质的企业干部队伍,形成知人善任、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经公司党委研究决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拔任用中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五)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六)依法办事的原则。
(七)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原则
第三条 选拔中层干部,应广开推荐渠道,扩大选人视野。后备干部人选主要在公司内部产生,同时应注意运用市场配置、公开招聘、交流引进等手段选备。
第四条 本细则适用于选拔任用的中层领导干部包括:中层正职、中层副职、中层助理。
第五条 公司党群工作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职责,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 选拔任用的条件
第六条 中层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及集团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具备履行职务所需要的政治理论、政策水平。
(二)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工作能力、业绩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坚持原则,不计个人得失;能力:有胜任所竞聘职位工作的业务(技术)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和相应的决策能力等;绩效:
(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中层领导干部岗位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能力和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处理所分管工作的能力。
(四)作风正派,工作扎实,能够团结并带领员工积极进取,原岗位工作业绩考评比较优秀。
第七条 任职资格。
(一)提任中层助理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具备本企业二年以上工龄。
(二)担任中层副职领导职务的,一般应从担任中层助理一年以上的人员中选拔。
(三)担任中层正职领导职务的,应当在中层副职岗位工作二年以上。
(四)担任中层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五)身体健康。
(六)提任职务一般应当逐级提拔。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工人或者工作特别需要的干部不受本企业的工龄和学历的限制可以破格或越级提拔。
第三章 选拔任用程序
第八条 民主推荐和组织推荐。
(一)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推荐结果在一年内有效。组织推荐包括公司党委、董事会、经理部、公司党政领导、公司党委党群工作部及部门领导班子。推荐人选要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推荐人选不足所在单位参加推荐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列为考察对象。个人自荐,经党群工作部审核后,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个人自荐不足所在单位参加推荐多数群众拥护的,也不列为考察对象。
(二)民主推荐的范围。选拔公司机关职能部室的中层领导干部,参加推荐人员的范围,由公司党委党群工作部根据相应职能部门的职责与工作要求确定。
(三)民主推荐由公司党委党群工作部主持,经过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
职务、任职条件和有关要求,填写推荐票,汇总推荐情况,向公司党委汇报推荐情况等程序。
(四)公司党委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确定考察对象。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五)公司企业管理部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定期分析公司人员结构,依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和日常考察情况,结合员工个人的职业规划,筛选出各层级的核心、优秀、后备人才,报党群工作部,以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为公司发展做好干部人才的储备。
第九条 考 察
(一)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由公司党委党群工作部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实绩。
(二)考察将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了解情况。
(三)党委党群工作部通过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公司党委备案。
(四)公司党政联席会对评估结果进行评定,并按照公司管理岗位需求确定后备干部人数,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
(五)对后备干部采取考察和经常性考察了解、定性考察和定量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主要考察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提高情况;工作实绩和学习情况;与培养目标的差距和原有缺点、不足改正情况;廉洁自律和群众公认情况等。要全面考察后备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社交等各方面情况。考察结果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使用、调整的依据。
(六)对后备干部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在考察的基础上,及时对后备干部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实。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调整出后备干部名单:
1、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党风廉政等方面出现问题;
2、工作实绩不明显,发展潜力不大;
3、工作失职,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
4、群众意见较大、威信不高;
5、年龄、身体状况不符合条件。第十条 聘用
(一)公示。对提拔任用的干部在公司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后,下拟任职通知前,进行公示。公示一般可以采取会议公示、张榜公示等形式进行,公示一般为三至七天。
(二)履行聘用手续。公司下发正式的任职文件,并存入个人档案; 公司与聘用人员签订相关的责任书,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三)党群管理的中层干部聘用,由公司党委任免;行政管理的中层干部聘用,由公司经理聘任。
(四)聘用期限。原则上中层干部的任期为一年。
第十一条 选拔后备干部一般两年集中进行一次,也可以结合领导班子调整一并进行。对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发现的优秀年轻干部,如一时不能提拔任用,可按规定程序列入后备干部名单。
第四章 干部管理
第十二条 培养
根据干部工作的需要,后备干部选定后,公司将本着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地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理论、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尤其要重视做好年轻后备干部培养工作。
(一)干部聘任上岗后,公司将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中层领导干部参加考察、培训和各种学习班,不断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培训主要采取内培为主与外学为辅方式。
(三)后备干部培训主要以内培为主,并定期组织到集团先进企业学习和参加专题培训班。中层干部聘期培训通过岗位实践培训、集团培训、专家讲课和专门机构培训。其中岗位实践培训主要包括所聘用岗位的职责、业务知识、技能要求等;通过参加集团培训班,获取各种最新的信息资源,亲身体验集团
公司的文化与价值理念,促进其从公司的发展战略层面及全局角度来理解、执行、推动公司的各项制度,以增强中层干部的行动自觉性、执行力及归属感;聘请专家、学者为中层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知识、管理技能、领导艺术等讲解,以提高其管理知识水平与工作效率;参加专门培训机构的管理培训,以开阔视野与思维、拓宽实战领域,提高其管理的专业程度。
第十三条 考核。
(一)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制定干部考核办法,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考核体系,从德、能、勤、绩、廉等几个方面,综合考核中层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
(二)对干部的考核结果,将作为今后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业绩突出,考核优秀的中层干部,给予奖励,对干部考核不合格的中层干部免去现职或降职使用。
(三)考核原则。坚持政治上可靠,业务素质高,作风过硬使用干部的原则;坚持重工作实绩考核干部的原则;坚持日常考核与考核干部相结合的原则。
(四)中层干部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具体考核程序和步骤是:自查申报、民主测评、实绩评估等。
第十四 建立谈话诫勉制度。
(一)对决定使用的中层干部任职前或平调到另一个岗位任职时,由公司党委指定专人同本人谈话。
(二)对中层领导干部任职谈话之后,纪委主要领导对提拔任用的中层干部进行一次廉政诫勉谈话,实施廉政教育。
(三)任职期间诫勉。对中层干部在任职期间:事业心不强、工作不负责任,在班子内部制造矛盾,闹不团结贻误工作的;违反党委廉洁自律规定、以权谋私、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干部形象差、群众反映强烈的;述职考核测评中,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达50%以上的,由公司党委主要领导给予诫勉。
第十五条 实行中层干部请销假制度。公司中层领导干部外出1-3天的必须向公司主管领导请假,外出3天以上经公司主管领导同意,公司领导正职批
准后,方能外出,外出时通告公司党委党群工作部。外出返回要按程序及时销假。对于中层领导干部因公外出不请假者,一次批评,二次通告。因私外出不请假者按旷工处理。
第五章 免职 降职 辞职
第十六条 中层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一)在考核干部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
(二)因工作需要或其它原因,应当免去现职的。
第十七条 实行中层领导干部降职制度。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它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降职使用。
第十八条 中层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可以提出辞职。中层领导干部因个人或其它原因,自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必须写出书面申请,报公司党委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离职守,擅离职守的,给予党纪或者行政处分。
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者提拔为领导干部。
第六章 纪律和监督
第十九条 选拔任用中层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遵守干部任用选拔工作的各项纪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第二十条 经公司党政联席会或扩大会讨论的干部,如无特殊情况,必须在七天之内报到,如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调动的就地免职或降职使用,并在三年内不再重新任用。
第二十一条 实行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公司纪委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三条 党员、干部、群众对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违纪违规行为,有权向公司党委和纪委举报、申诉,受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核实处理。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党委党群工作部负责解释。第四十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一条为规范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 是指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保护和改善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 专项用于支持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实施、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财政专项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管理,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第二章专项资金使用安排原则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 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通过引导、示范、培育市场等方式, 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二) 坚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
找准循环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并根据每个环节的特点, 分别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
(三) 坚持集中财力, 重点突破。
通过机制创新, 将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其他专项资金衔接起来, 发挥财政资金合力作用。
(四) 坚持“科学、公开、公正”, 并接受社会监督。第三章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第五条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工作和范围包括:
(一) 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本办法所称“城市矿产”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在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 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资源, 其利用量相当于原生矿产资源。
1. 示范基地的“城市矿产”资源新增加工处理
能力 (含改造) 建设。
2. 示范基地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 示范基地“城市矿产”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二)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1.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建设。
2.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
3.能力建设。包括电子信息管理平台、监测系统等。
(三) 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
1.循环化改造的关键补链项目构建。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 再制造。本办法所称再制造是指对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 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产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
重点支持可再制造技术进步、旧件回收体系建设、再制造产品推广及产业化发展等。
(五) 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
1. 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支持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成熟、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2. 技术应用示范。
重点支持对行业整体清洁生产水平影响较大, 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但尚未实现突破的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
(六) 循环经济 (含清洁生产, 下同) 基础能力建设。
1. 循环经济法规、规划及政策研究。
2. 循环经济相关标准制定、目录编制。
3. 循环经济发展宣传教育、组织动员等。
4. 循环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5. 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与统计体系和规划、方案、项目评审及考核、验收等。
(七) 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财政部协商确定的其他重点工作。
第六条对中央基建投资、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已支持的重点工作 (工程) 或项目, 专项资金不再予以支持。
第四章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
第七条对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 专项资金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支持。
第八条支持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 采取预拨与清算相结合的综合财政补助方式。
(一) 地方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求, 以及当地“城市矿产”资源情况提出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实施期原则上不超过5年) 。
(二)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按规定对地方政府提出的方案进行论证并批复。对已批复的方案, 地方政府与两部委签订承诺书并具体组织实施。
(三)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方案, 以新增“城市矿产”资源集聚利用量为依据, 并参考再生资源利用成本及市场售价测算核定补助资金, 总额不超过新增投资额的一定比例。补助资金由地方政府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批复的有关实施方案统筹使用, 专项用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资金使用方案及其调整情况需报两部委备案。
(四) 承诺书签订后, 中央财政按补助资金的50%拨付启动资金, 5年内再生资源利用量已超过建设方案中设定目标90%以上的, 由地方政府提出考核和余款拨付申请,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组织考核, 考核合格的拨付余款;不合格的不予拨付余款并扣回部分已拨付补助资金。3年内工作无实质进展的, 将已拨付补助资金全部扣回。
第九条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的专项资金, 支持方式比照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支持方式执行。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另行制定。
第十条支持再制造的专项资金, 在构建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前提下, 主要采取补贴的方式支持旧件回收及再制造产品的推广及产业化发展。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支持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的专项资金, 对于成熟的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 在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 通过政府购买技术的形式, 在全行业免费推广。过渡期内, 对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或部分重点企业采用成熟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进行的改造可给予适当奖励。
对于未实现突破的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进行应用示范, 并按照项目投资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补助, 应用示范项目成功后可按项目投资额一定倍数进行政府购买, 并免费在全行业推广。
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支持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的专项资金, 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规定, 纳入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部门预算。
第十三条其他重点工作的资金支持方式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另行确定。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追踪问效, 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实施专项核查。对达不到要求的, 责令限期整改, 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 扣回已拨付资金。
第十五条相关单位及省级财政部门、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部门对申报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 并应加强对本单位、本地区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专项资金应当坚持专款专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挤占和挪用。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将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取消申报资格、停止资金拨付或收回已拨付补助资金, 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令第427号) 规定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予以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为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国务院令第624号)要求,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适应教育督导工作新形势的督学队伍,特制定《督学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督学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加强督学队伍建设,促进督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提高教育督导工作质量和水平,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教育督导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督学是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实施教育督导工作的人员,包括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督导机构对所任命或聘任的督学实施管理。
第二章 聘 任
第四条 专职督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程序任命,兼职督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根据教育督导工作需要聘任,并颁发聘书和督学证。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督导机构应配齐督学,建立督学动态更替和补充机制。国家督学数量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工作需要确定。省级、市级、县级督学数量由本级人民政府或教育督导机构根据本区域内督导工作需要确定。
第六条 督学除符合《教育督导条例》第二章第七条的任职条件外,还应适应改革发展和教育督导工作需要,达到下列工作要求:
(一)热爱教育督导工作,能够深入一线、深入学校、深入师生开展教育督导工作。
(二)熟悉教育督导业务,掌握必要的检查指导、评估验收以及监测方面专业知识和技术。
(三)能够保证教育督导工作时间。
第七条 聘任程序:
(一)推荐:相关单位按要求向聘任单位推荐参聘人员。
(二)审核:聘任单位对参聘人员按程序进行审查、遴选。
(三)公示:聘任单位将拟聘督学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
(四)公布:聘任单位向督学颁发聘书,聘任结果向上级教育督导机构报备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兼职督学每届任期3年,续聘一般不得超过3届。
第三章 责 权
第九条 督学按照《教育督导条例》规定开展教育督导工作。
第十条 督学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督导。
(二)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实施督导。
(三)对师生或群众反映的教育热点、难点等重大问题实施督导。
(四)对严重影响或损害师生安全、合法权益、教育教学秩序等的突发事件,及时督促处理并第一时间报告上级教育督导部门。
(五)每次完成督导任务后,及时向本级教育督导机构报告督导情况,提交督导报告。
(六)完成本级人民政府及教育督导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第十一条 督学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实施教育督导时可行使以下权力:
(一)就督导事项有关问题进入相关部门和学校开展调查。
(二)查阅、复制与督导事项有关的文件、材料。
(三)要求被督导单位就督导事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四)采取约谈有关负责人等方式督促问题整改落实。
(五)对被督导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教育督导机构负责为兼职督学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第十三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督学晋升职级或职称,为督学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十四条 督学开展教育督导工作,须向被督导单位出示督学证。
第四章 监 管
第十五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对督学工作进行管理,主要包括:
(一)实施督导时遵守有关规定情况。
(二)督导报告撰写并向教育督导机构提交情况。
(三)督导意见反馈和督促整改情况。
(四)按要求接受培训情况。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本级督学进行登记管理,动态掌握督学相关信息。
第十七条 督学与被督导对象的关系可能影响客观公正实施教育督导的,督学应当回避。
第十八条 督学应主动公开联系方式和督导事项等,方便社会了解督导工作情况,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九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受理对督学不当行为的举报,经查实后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对督学违法违规等受到处分的,及时向上级教育督导机构报告。
第五章 培 训
第二十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按照职责负责组织督学的岗前及在岗培训,新聘督学上岗前应接受培训。
第二十一条 督学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学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累积应不少于40学时。
第二十二条 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一)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相关文件。
(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校管理、应急处理与安全防范等相关理论和知识。
(三)评估与监测理论、问卷与量表等工具开发在教育督导工作中的应用。
(四)督导实施、督导规程和报告撰写等业务知识。
(五)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六)教育督导实践案例。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国督学培训工作及组织相关培训,地方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负责本区域督学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建立本级督学培训档案,对参加培训的种类、内容和时间等情况进行记录备案。
第六章 考 核
第二十五条 督学考核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 督导工作完成情况。包括实施督导、督导报告、督促整改、任务完成和工作总结等情况。
(二) 参加培训情况。包括参加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等情况。
(三) 廉洁自律情况。包括遵守廉政规定、遵守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等情况。
第二十六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负责本级督学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对专职督学、兼职督学进行分类考核,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考核标准,采取个人自评和督导部门考核相结合方式对督学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督学按相应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七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对督学考核后形成书面意见告知本人及所在单位并存档备案,作为对其使用、培养、聘任、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八条 督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育督导机构给予解聘:
(一)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教育督导工作的。
(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影响督导结果公平公正的。
(三)滥用职权,打击报复,干扰被督导单位正常工作的。
(四)受到行政处分、刑事处罚的。
(五)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第二十九 条 督学不能正常履行职责须书面请辞,聘任单位于30日内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各地教育督导机构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或本地督学管理办法,并报上一级教育督导机构备案。
中层干部是医院的中坚力量,是医院人才与干部建设的关健环节,本办法涉及到的中层干部包括职能科室正副科长.业务科室正副主任及各学(班)组组长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或组长(3人以下)。
一、基本条件
1、拥护医院章程,遵守医院各项规幸制度,爱岗敬业,责任性强,团结同志,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2、有相关的部门工作资质或执业资格,对用工性质现阶段原则上不作要求,退休返聘人员一般不再担任中层干部。但特殊岗位确因特殊需要的,经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也可暂时聘用退休返聘人员担任中层干部,但一般不超过两年。
3、男性年龄不超过55周岁,女性年龄不超讨50周岁。对于个别岗位确因工作需要或暂无合适人选的,经院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延长任用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二、任免办法
1、中层干部的产生分公开竞聘与组织任命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可以同时采用,也可单一使用。公开竞聘的时间与岗位安排根据工作需要由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后实施,不设固定期限。
2、公开竞聘按公开、公平、公正的精神进行。一般由院办公布岗位要求。竞聘者报名后,按特定程序,决出竞聘分数,根据得分情况及工作需要由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最后聘用人员。
3,中层干部任期一般一年一聘。岗位的设立与中止完全由考核
情况、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及科室新发生的变化决定。原则上职能科室负责人不再兼任业务科室主任。院长办公会议因实际工作需要有权对医院的中层干部进行合理调整。中层干部离任后一般不再享受原有待遇。
三、权利与义务
1、作为科室行政与业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中层干部应以身作则,讲奉献求实效,以医院整体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严格服从医院的各项工作安排。
2、中层干部要高质量高标准实施科室日常管理工作,努力完成医院分配的各项指令性任务,尤其应对科室的业务发展与安全生产实施前瞻性战略管理。
3、中层干部应按规定组织并主持各类科务会,做好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各种协调工作,准时出席院周会或中层干部会议,并定期向分管院长报告工作情况,请示下阶段工作目标和县要求。
4。中层干部有权对医院院务工作在一定场合内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权对科室的人、才、物在医院授权范围内合理调配,以满足科室发展的需要。
5、中层干部有权对科室的奖金进行合理的二次分配。
四、待遇
1、签本津贴:正科级干部每月津贴300元,副科级干部每月津贴200元,学(班)组组长每月津贴100元,双职干部增加50%。2,超额贡献津贴:职能科室:全院总业务量(每季同比,以在编
工作人员人均业务量为依据,不含皮肤科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量),以同比上升部分百分比的2倍作为计算百分比,乘以基本津贴即为本季超额贡献津贴。业务科室:也以反映科室劳动强度的人均业务量为依据,计算方法同职能科室,口腔、五官科室按奖金方案同式计算,其中中西药房以处方张数,门诊护理以服务人次、挂号收费以挂号人次为计标值。社区卫生服务科、皮肤科的超额贡献津贴另行规定(职能科室与业务科室超额贡献津贴均以全院或相关科室盈利为前提)。
3、特别优秀中层干部年终实行一次性特别奖励。
4、待遇发放和平时的工作态度、职责履行情况、及月季考核情况直接挂钩。
5、考核(另附)
本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执行。
附、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一日
医院中层干部考核细则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调动中层管理积极性,落实院科两级管理,推进医院率业全面发展,经研究决定对中层干部实行考核奖惩制。现将有关率项通知如下。
一、考核对象:全院中层干部。
二、考核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质量管理、效益管理和自身管理等四个方面,考核细则详见附件。
三、考核办法:每季一次,次季首月进行,按考核细则百分制打分。同时,每季度进行一次群众测评评议,群众测评分占该季考评分的40%。
四、奖惩规定:
1、根据考核得分和职工测评综合评分划定三个档次,95分以上为优秀,85-94分为称职,84分以下为不称职.2、依据考评档次按季给予奖惩,其中优秀基本津贴上浮50%,称职按原规定发放津贴,不称职下浮50%,第二次不称职下浮75%,累计三次不称职则停发津贴。
3、考评结果同时作为评比各类先进和下一轮中层聘任的依据。
五、考核执行小组:组长:(院长)
组员:院长办公会议成员,医务科负责人、护理部负责人,院办副主任。
秘书长:院办主任考核办公室:行风办
附件
中层干部考核表
部门姓名年月日
备注:
1、测评方法在测评意见和综合评价栏悬着打“√”
2、测评人员由人事部门随机抽取,一般每次5-8人。
3、优秀即“好”占8个以上(含8个),不称职即“差”占8
一、各乡镇(办)文化站、各农村(社区)文化中心负责人是本乡镇(办)文化站、本村(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器材和设备的直接管理者,各乡镇、办事处分管领导、各村(居)委会主任是第一责任人。
二、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管理人员要选择热爱公益事业、文化程度较高、责任心强、热心为公益文化事业服务的人员担任。管理人员必须服从乡镇文化站和农村(社区)文化中心负责人的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对设备进行管理、维护和使用。
三、根据运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文化活动器材产权归各乡镇(办)文化站、各社区(农村)文化中心所有,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侵占、私用、甚至挪用牟利。
四、认真建立并严格执行文化活动器材的管理制度。在区委区政府安排组织大型文化活动时,区文化新闻出版局有权统一调配使用文化器材,各单位必须服从安排做好配合。各乡镇(办)、各村(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团体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本乡镇(办)文化站(中心)借用文化器材,但必须经过文化站(中心)负责人的同意,履行正常的借用、归还手续。
五、文化活动器材和设备必须保管、安置、运行于方便广大人民群众活动的文化活动室或场所;必须做好防火、防盗、防潮等工作,并完善使用制度,及时维修。凡造成损坏或丢失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
六、所有发放到基层的文化设施及器材,要登记到乡镇(办)、村(社区)固定资产帐上。每逢基层主干换届调整,各乡镇(办)文化站站长要及时检查文化器材和设备的交接情况;做为制约机制,在各乡镇(办)文化站长离任时,各乡镇(办)分管领导作为本单位文化器材和设备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及时作好相关移交工作。
第二条 我市继续教育基地按照“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突出特色,保证质量”的原则,由市人事局予以认定。被认定的各类基地不改变原来的行政隶属关系,其与继续教育相关的业务接受认定部门的指导。
第三条 大连市乡土人才培训基地、长线专业毕业生技能转换培训基地等纳入市继续教育基地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
第四条 继续教育基地的主要任务: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按照对外发布的培训科目,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脱产、半脱产)培训工作,授权举办继续教育高级研修班、远程在线教育培训、地域及国际间智力交流培训等,
2、认真做好在本基地接受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考试、考核、结业证明发放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等工作;
3、按要求制定和调整本基地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并及时报送市人事行政部门。
第五条 继续教育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1、高等院校及具备《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的培训机构;
2、有固定的培训场所和相应的教学、实验设施;
3、有一支与所承担的继续教育培训专业、培训层次相适应的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较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较高素质的培训管理人员队伍,
4、有健全的基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培训登记管理、培训经费管理、后勤保障管现以及培训效果评估、跟踪反馈等制度。
第六条 市继续教育基地认定的基本程序:
1、具备继续教育基地条件的办学机构本着自愿的原则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大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信息采集表》,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递交市人事局;
2、市人事局对申报单位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核,对办学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并确认共培训的专业范围和方向。
3、经认定的市继续教育基地,由市人事局对社会发布,并同时定期发布各基地继续教育培训科目名录。
第七条 市人事局对继续教育基地实行定期检查考核。
检查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地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相关的管理情况、建设发展情况、培训效果评估等。继续教育基地每年年底前应完成年度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自查总结,并应向市人事行政部门报送本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继续教育(脱产、半脱产)培训工作计划。
第八条 各基地开展继续教育活动,须按照物价等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培训费用,不得巧立名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第九条 对不按规定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教学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低劣,社会反响不佳,借继续教育名义乱办班、乱收费的,将取消其继续教育基地资格。
第十条 本办法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一条为引导用能单位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技术装备, 加快节能低碳技术进步和推广普及, 建立节能低碳技术遴选、评定和推广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十二五”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节能技术, 是指促进能源节约集约使用、 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对环境影响、遏制能源资源浪费的技术。 节能技术主要包括能源资源优化开发技术, 单项节能改造技术与节能技术的系统集成, 节能型的生产工艺、高性能用能设备, 可直接或间接减少能源消耗的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 以及节约能源、提高用能效率的管理技术等。
本办法所称低碳技术, 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基础, 以减少或消除二氧化碳排放为基本特征的技术, 广义上也包括以减少或消除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为特征的技术。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发展改革委管理的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 (以下简称《目录》) 申报、遴选和推广工作。
第四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申报、遴选和推广的组织工作, 实行自愿申报、科学遴选, 坚持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重点推广和动态更新的原则。
第五条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申报、遴选、评定、推广、培训等, 不向技术提供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章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申报
第一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定期印发通知征集重点节能低碳技术, 明确申报范围、申报要求、申报程序、时限要求等。
第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部门、经信委 (经委、工信委、 工信厅) , 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和中央管理企业, 国家节能中心, 有关行业协会为节能技术组织申报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部门, 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和中央管理企业, 有关行业协会为低碳技术组织申报单位。
组织申报单位应根据通知要求, 组织企业、研究机构等技术提供单位准备申报材料, 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 节能低碳技术组织申报单位应汇总整理符合条件的技术, 填写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汇总表 (见附件1) 并加盖公章, 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技术提供单位也可通过国务院有关部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申报材料。
第三条申报技术应符合节能降碳效果显着、技术先进、经济适用、有成功实施案例等条件。 重点节能技术提供单位应编写重点节能技术申请报告 (见附件2) , 以及重点节能技术申报表 (见附件3) , 提交组织申报单位。
重点低碳技术申报单位应填写重点低碳技术申报表 (见附件4) , 提交组织申报单位。
重点节能技术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 技术概要;
(二) 技术原理和内容;
(三) 评价指标, 包括节能能力、经济效益、技术先进性、技术可靠性及行业特征指标;
(四) 推广建议;
(五) 结论;
(六) 附件。
第三章重点节能低碳技术遴选
第一条重点节能低碳技术遴选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通用指标和特征指标相结合的方式, 重点节能低碳技术主要评价指标包括:
(一) 节能减碳能力:预计能形成的节能量 (建筑、交通等行业主要参考节能率指标) , 预计能形成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其他温室气体减排量可根据附件5 进行折算) ;
(二) 经济效益:单位节能量投资额和静态投资回收期, 单位二氧化碳减排量投资额和静态投资回收期;
(三) 技术先进性;
(四) 技术可靠性;
(五) 行业特征指标。
第二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受理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申请材料后, 对申报材料是否符合通知要求进行核对。 符合要求的, 进入专家遴选环节;不符合要求的, 通知组织申报单位补充完善, 补充完善后还不能达到要求的或未按要求进行补充的, 不进入专家遴选环节。
第三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有关机构进行遴选:
(一) 分行业初审。 分行业对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申请材料进行初审, 形成书面评审意见。 审查重点是技术有创新性、节能减碳原理清晰、知识产权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
(二) 复审论证。 召开专家论证会, 对通过分行业初审的技术进行复审论证, 分为交叉评分、集体讨论、组长复核等环节。 重点节能低碳技术论证重点是节能减碳能力、经济效益、技术先进性、技术可靠性、系统影响分析、行业特征指标等。
(三) 技术答辩。 召开技术答辩会, 对通过复审论证的技术, 组织技术提供单位进行答辩, 接受专家问询, 深入论证技术细节, 进一步评价技术的节能减碳能力、经济效益、先进性、可靠性等, 形成答辩意见。 必要时根据答辩问询情况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调研论证, 并形成论证意见。
(四) 征求意见。 对通过答辩和现场调研论证的重点节能低碳技术,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向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等征求意见, 并根据相关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五) 公示。 根据征求意见情况, 提出拟入选《目录》的重点节能低碳技术,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社会公示, 对公示期内收到书面意见的技术, 再组织专家论证, 根据公示和论证情况确定入选《目录》的重点节能低碳技术。
第四条《目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公告方式向全社会发布, 主要包括技术内容、应用案例和技术提供单位、技术评定情况等, 供用能单位、碳排放单位和个人查询使用。
第五条《目录》实施动态更新, 根据技术进步情况, 定期更新技术指标和技术提供单位, 用先进的同类技术替换原有技术。
第六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有关机构, 就申报要求、遴选程序、遴选标准等内容, 开展对组织申报单位和技术提供单位的培训。
第四章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
第一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优先支持技术提供单位新建、参与新建或改扩建重点节能低碳技术装备生产线;优先支持用能单位使用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实施改造。
第二条鼓励技术提供单位建立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示范推广中心, 展示宣传重点节能低碳技术;鼓励用能单位分行业集成应用重点节能低碳技术, 建立教育示范基地, 定期组织行业重点用能单位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 推广集成应用典型模式。
第三条各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负责部门在开展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时, 鼓励用能单位采用重点节能低碳技术;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过程中采用重点节能低碳技术。
第四条鼓励能源审计单位在开展能源审计时, 参照重点节能低碳技术能效水平, 在审计报告中提出相应改造措施建议;鼓励各级节能监察机构在节能监察中参照重点节能低碳技术能效水平, 对高耗能行业企业建议采用重点节能低碳技术进行改造。
第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有关单位编制重点节能技术最佳实践案例, 包括重点节能技术基本情况、节能改造前后情况、第三方机构检测报告、用户意见反馈等, 对节能效果突出的案例进行重点宣传。
第六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有关单位组织召开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的现场推广会及技术对接会, 开展技术提供单位与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交流。
第七条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提供单位要制定推广方案, 每年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上年度推广情况,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有关机构进行整理分析, 跟踪评估推广效果, 适时发布推广报告。
第五章附则
一、目的充分挖掘公司内部人才,引入竞争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使员工有机会选择更适于发挥自己能力的职位。
二、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与平等、竞争、择优相结合,员工参与和工作需要相结合的原则。
三、适用范围和对象
1.公司中层干部空缺职位。
2.xx公司所有符合条件的正式员工均可参加。
3.竞聘者可以竞聘任一符合条件的职位。
四、组织实施
竞聘期间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及有关人员组成竞聘评审小组,其职责是:制定竞聘政策、标准、方式,竞聘资格审查、评定和最终聘任人选的决定,并对争议做出裁决。
人力资源部作为办事机构,负责竞聘小组会议的组织,竞聘材料、文件的准备、收集、保存等。
五、竞聘条件与资格
1.基本条件
为人正派,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具备拟任职位必须具备的业务知识,身体健康。
2.具体条件
(1)
竞聘年龄:根据具体岗位在公告中明确限定。
(2)
一般应具有本公司三年以上连续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3)
上考核为合格以上(含合格)。连续两年考核为合格以下(不含合格)员工不具备聘任资格。
(4)
其他任职资格如学历、职称要求、专业要求等以相应职位的要求为准。
六、竞聘流程
1.发布竞聘公告
人力资源部须就竞聘职位发布竞聘公告,公告中须按职务说明书界定竞聘人基本条件与资格及其他竞聘相关事项,张贴于公司公告栏,确保每位员工均能获悉公告信息。
如同期有多个职位空缺需竞聘,可视情况发布于同一公告中。
2.竞聘者申请
人力资源部将《竞聘职位报名表》(可参照应聘申请表)下发到各部门,申请人本着自愿的原则于所在部门领取此表,在规定时间内填写上交人力资源部。
3.申请人资格审查
人力资源部将所有申请表予以汇总审查,确定竞聘人员并将其报名表送交评审小组。对不符合竞聘条件者,需将报名表返还本人,说明返还原因,个人对此有申诉的权利。
4.业务理论及能力测试
评审小组对竞聘人进行相应岗位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测试,测试形式可为笔试、面试或二者结合。
5.竞聘演讲、答辩
竞聘者根据人力资源部安排在完全公开的环境下进行演讲和答辩,任何员工均可列席,评审小组负责提问并根据演讲和答辩的情况进行评定。列席员工均可现场提出个人意见和问题供评审小组参考。
6.考察
人力资源部对竞聘者的实际表现予以实地考察、核实,并广泛征求其员工意见,将考察结果反馈评审小组。
7.人员聘用
评审小组结合业务理论及能力测试、竞聘演讲答辩和考察的结果和相应权重(建议三者权重分别为30%、50%、20%)对每个竞聘者进行最终评分,最终确定聘任人员。
8.就任及储备
人力资源部公布评审小组评定的聘任结果,一周内如员工有重大意见反馈上交评审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可推迟上岗;无特殊情况则被聘任人员在与用人单位签订聘任合同后正式上岗就职。
对于竞聘过程中表现优异但因名额限制未能被聘任者,将被列入公司重要人才储备中,并由公司对其职业发展给予特别指导。
八、本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内部竞聘公告
内部竞聘公告
编号:_______
公告日期:___________
结束日期:___________
在________部门中有一全日制职位
__________,级别为__________。此职位对/不对外部应聘者开放。
薪金支付水平:
最低:
最高:
一.职责:
(参见所附职务说明书)
二.应具备的能力或技术:
(应聘者必须具备此职位所要求的技术和能力,否则不予考虑)
1.在现在/过去的工作岗位上具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2.有能力及时、准确地完成任务;
3.能够通过创新来改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4.能够跟得上专业技术进步的步伐;
5.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同他人合作共事;
6.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如果该职位是管理岗位)。
三.应聘者如具备以下能力和技术,将可优先考虑:
(这些技术和能力将使候选人更具有竞争力)
四.应聘程序如下:
1.所有符合招聘条件者都可在人力资源部领取内部工作申请表和履历表;
2._____年___月___日前将填好的内部工作申请表连同截止到目前的履历表一同交至人力资源部;
3.人力资源部和该空缺职位的部门负责人根据上述资格要求对申请人进行初步筛选;
4.测试小组将对初选合格的申请人进行必要的测试;
5.内部竞聘结果将在______年___月___日前公布。
内部竞聘申请表
基本信息:
姓名
部门
现岗位
到公司时间
学历
毕业院校
专业
联系方式
竞聘岗位
工作经历(含来公司前后,请注明时间、部门、岗位及职务)
参加培训情况:(含来公司前后,培训课程名称、培训期限)
在公司期间主要工作业绩描述(可另附页):
对应聘岗位的工作设想(请附另页):
应聘申请书
应聘单位:
______年
月
日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照
片
籍贯/户口
身
高
政治面貌
职
称
婚
否
联系方法
电话:
手机:
---E—MAIL:
联系地址:
掌握何种外语
掌握程度
证书或成绩
应聘部门
应聘职位
对公司待遇
等要求
1.月最低薪金
元。
2.其它:。
个人学习简历
起
止
日
期
毕业院校及专业、学历
个人工作简历
起
止
日
期
单
位
及
职
位
职
称
特长及
爱好
备
注
说明:应聘人员应携带学历证书、各种获奖证书及其他有效证件复印件;此表可附个人简历。
面试评价表
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应聘职位
所属部门
面试评价:
评价要素
得分
评价
举止仪表
专业知识水平及特长
工作经历
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
应变能力与反应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
事业心、进取心、自信心
态度及纪律性
自制力、自控力
精力和爱好
组织协调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总分
综合评价及录用意见:
签署栏:
(签字)
【罗湖区中层干部管理暂行办法】推荐阅读:
罗湖区政务公开工作考核暂行办法05-31
罗湖教育信息网10-28
亭湖区桂英中学11-02
莲湖区政府工作报告06-26
西湖区物价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物价监管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