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精选11篇)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篇1

关键词:pdca循环法;医院感染;持续改进

pdca 循环法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1],通过这一科学改进方法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综合改进,经过循环验证,现介绍如下:

pdca方法

1.1计划阶段

1.1.1现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原因 ①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垃圾。如药品外包盒、药物包装、注射器外包装属于非感染性垃圾,应置于生活垃圾内,存在与医疗垃圾混放情况;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如将一次性口罩、帽子、注射器等医疗用品置于生活垃圾袋内;②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占职业伤害的79%[2]。在繁忙、工作量大的科室,发生几率更大[3];③科室对医院感染工作不够重视:使得科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知程度不同,科内培训覆盖率未达到100%,各级人员规范操作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1.1.2管理目标 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制度,院感染管理科及科室加大监督监管力度,加强医务人员相关培训、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规范个人行为。

1.2 实施阶段

1.2.1重视问题、统一认识 缺乏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不但可引起医院感染发病率增高,医疗垃圾的混放还会使医务人员针刺伤几率增高;流入社会后,还将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1.2.2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增加宣传材料,全员定期培训 医院不定期举办知识讲座,请医院相关科室主任进行现场授课,各科室感染监测医生和监测护士必须参加,保证将最新感染资料传达到科室各人员,开会传达内容应有记录,同时医院设有内部网络系统,不断更新感染知识材料及发出最新通知。加设宣传材料,医院每处洗手池旁加贴“六步洗手法”宣传图片,以方便洗手者参照执行[4],从而提高手卫生的质量和依从性。

1.2.3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①合理配置科室内工作环境,明确划分污染区和清洁区,统一配备锐器盒及带有医疗垃圾标志的黄色塑料桶与带有生活垃圾标志的黑色塑料桶,粘贴标志醒目,固定地点合理放置。按其有效期及存满标准及时更换。每日根据收集垃圾的种类及数量,与垃圾收集人员做好登记查对工作,认真填写医疗垃圾登记本并签全名,从而避免因垃圾混放而造成的医疗垃圾流失和泄漏[5]。②进行治疗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的同时,也要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做好自我保护措施。

1.2.4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维护职业安全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医院特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包括职业暴露后伤口处理流程及疫苗的接种、相应药物预防应用方案、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等,其中感染管理科还要根据暴露源进行登记、建档,并按时随访,汇报分析。

1.2.5采用标准预防,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 如在接诊不同新患者前应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双手;治疗操作中应带手套、穿隔离衣、带口罩、护目镜等;应用安全注射,使用安全型留置针注射,单手回套针帽等。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保护,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

1.2.6合理应用抗生素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如妇科手术,一般应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手术时可加用甲硝唑;剖宫产手术一般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等。

1.3检查阶段

1.3.1 行政部门定期监督和不定期抽查 护理部和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科室进行常规检查、不定期抽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每月院内网络系统公布医院感染管理简讯,发布的主要内容为医院感染全院综合性监测、icu目标性监测、手术部位感染、日常消毒效果监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mdro监测以及日常质量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各科室根据检查汇总情况进行整改,纳入科室质控。

1.3.2 科室内检查处理 ①科内根据每月定期的检查、抽查、提问的结果、院感染管理科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培训、考核,并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培训考核记录;②科内制定量化考核细则,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措施。

1.4 处理阶段 院感科对全院的综合检测结果每6个月进行一次统计汇总并分析,科室内每季度进行感染小组会议讨论,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制定下一季度目标和加强学习的内容,并将所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

体会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篇2

关键词:PDCA循环法,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目前, 多重耐药菌 (MDROs) 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 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 已成为国际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1]。为贯彻执行卫生部文件及等级医院评审要求, 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 该院于2011年引用PDCA循环法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进一步完善, 达到持续改进, 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PDCA循环模式

最早由美国质量统计学家休哈特提出, 1950年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改进成为PDCA模式, 又称为“戴明环”;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广泛应用, PDCA的含义如下:P (Plan) —计划;D (Do) —执行;C (Check) —检查;A (Act) —纠正,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 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1.2 计划阶段 (P)

1.2.1 分析现状、识别问题

发现问题是每一个PDCA循环的起点, 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认识不足, 注重经济利益, 对医院感染相关设施设备投入不足,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未纳入综合质量目标考核体系,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于形式[2], 执行力不强,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监管不力;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知识缺乏, 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 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 造成基本概念不清晰、常用物品消毒技术不熟练以及常规环境监测方法不准确等现象发生[3];手卫生依从性低, 六步洗手法掌握不熟练, 因工作量大及洗手条件、设施的限制等迫使洗手依从性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用药指证掌握不严,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规范, 治疗用药病原微生物送检不及时、送检率低, 未及时按药敏调整用药, 经验用药普遍;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科室合作淡薄, 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临床医师在面对细菌性感染疾病时, 掌握耐药信息不全面等。

1.2.2 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要有效的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内交叉感染, 避免医院感染流行,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根据该院自2008年细菌耐药性监测以来存在的问题, 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 制定了多重耐药菌相关文件、制度、规定及措施, 如:医院文件《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的通知》、制定了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更新修订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及措施共八项;针对手卫生依从性低, 加强手卫生管理, 制定手卫生考核办法;成立了多重耐药菌联席委员会并制定多重耐药菌协作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定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业务培训计划, 多部门联合参与抗菌药物联合整治活动等;并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体系, 每月进行监督检查, 使考核有据可依[4]。

1.3 执行阶段 (D)

1.3.1 提高认识, 加强医院感染意识

以争创等级医院为抓手, 加强全员培训, , 感染管理科人员及时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信息传达到全院医护人员及保洁人员, 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院感的自觉性;开发领导, 及时请示报告, 争取医院人、财、物及各级领导的支持。

1.3.2 加强组织建设, 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

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体系, 建立健全医院三级网络[2], 成立多重耐药菌联席委员会, 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加强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药学、后勤等部门的协作, 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协作管理制度, 各组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3.3 加强知识培训

为使医护人员掌握更多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 在全院范围举办多次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培训班, 并邀请检验科、药剂科等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把医院文件及方案下发到临床科室及院内网方便医护人员学习;院感科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多种层次的培训班, 并及时把所学知识传达到全体人员, 提高工作的依从性。

1.3.4 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医务科、院感科、药剂科多部门联合参与抗菌药物联合整治活动, 邀请专家授课, 全员参与;根据卫生部活动方案, 更新修订了抗菌药物相关制度, 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 深入到临床, 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三级审核, 加强Ⅰ类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检查, 每月由医务科、院感科、药剂科多部门联合检查, 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体系。

1.3.5 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临床科室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及措施严格执行: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 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 首选单间隔离, 没有条件时, 进行床旁隔离。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物品专人专用, 并及时消毒处理。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 应当使用手术干消毒剂、或手套, 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 应当避免污染, 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诊疗环境卫生管理, 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 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 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 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1.4 检查阶段 (C)

根据计划及检查标准, 院感科专职人员定期或随机到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导、考核, 对每例多重耐药菌每周进行追踪随访, 按照《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对应的各项内容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院感科对存在问题提出持续改进建议, 被检科室进行有效整改, 院感科复检, 保证防控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并记录追踪结果, 处置表一式两份, 院感科、被检科室分别保存。

1.5 处理阶段 (A)

根据计划及方案, 及时反馈监测资料, 院感科每季度将监测资料汇总分析以《院感通讯》的形式反馈到临床科室, 并传发到院内网;检验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以及重点部门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信息, 使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情况, 以主动采取控制措施, 并完善监测方法;院感科每月对全院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考核检查情况及时汇总、分析、评价, 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及时修订相关制度及措施, 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 达到质量持续改进。

2 结果

经过引用PDCA循环模式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进行实践应用, 多部门积极协作, 提高了多重耐药菌防控意识, 达到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 近2年未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内交叉感染, 保障医疗安全。

3 讨论

在实践过程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手卫生依从性提高难度较大, 在落实手卫生考核办法期间, 依从性较高, 一段时间后开始降低;抗菌药物管理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持, 共同管理, 这些工作都需要常抓不懈, 需要下一PDCA循环中持续改进[5]。

在运行中, 发现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可以广泛应用, 如医院管理、科室质控等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 可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六亿, 贾会学, 贾建侠, 等.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0) :4306-4308.

[2]叶卫东.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 :146-147.

[3]肖玲, 李析茜, 贾庚, 等.医院感染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20) :3179.

[4]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8 (11) :58.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PDCA循环法;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中图分类号】R45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中心静脉导置管(CVC)已成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除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外,广泛应用于输液、输血、高静脉营养等。但随之产生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重症监护病房内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组成部分,11%~37%的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置管有关[1]。PDCA循环管理法是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手段[2],2013年我院综合ICU引入PDCA循环法预防CRBSI的感染率,得到显著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1~6月我科综合ICU有CVC置管的2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38例,女性患者122例,年龄18~79岁。 2013年1~6月入住我科综合ICU并行CVC置管的2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132例,女性患者118例,年龄17~84岁。两组资料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性。调查分析2012年上半年CRBSI感染的原因,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2013年上半年CRBSI进行预防,控制和管理。

1.2方法

1.2.1计划阶段

1.2.1.1现状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表,分析引起我科CRBSI感染率高的原因,调查对象为我科所有医生和护士,内容包括CRBSI的基本知识,我科CRBSI的发病情况,引起CRBSI的危险因素,CRBSI常用的预防措施以及目前我科CRBSI高发的主要原因。CRBSI的判定标准参照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3]和疾病控制中心(CDC)发布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处理指南》

1.2.1.2 结果分析 医护人员对CVC置管的相关知识欠缺,置管的操作流程不当。护士对CVC导管的使用和维护意识欠缺,低年资医护人员对CRBSI引起的后果认识不足。低年资护士对CRBSI的预防、控制措施不熟悉,同时科室没有建立相应的质控措施,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整改。

1.2.1.3制定措施 针对上述的调查和原因分析,制定出预防CRBSI的计划。内容包括:1:提高CVC置管人员操作水平2:提高医护人员CRBSI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全科医护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3: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导管使用及维护流程。4加强质控,制定质控标准,定期检查操作流程、规范的执行情况。

1.2.2实施阶段

1.2.2.1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制度。由本科实医疗组长和护士长组织,定期在科内进行教育培训,并考核。提高医护人员对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的认知性和依从性,集束预防策略[4]:穿刺者在操作前应洗手、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操作时应给予充分的无菌屏障;合理有效皮肤消毒液的使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理想的置管部位;每日评估患者是否需要保留导管。接受专业培训的医生方可置管,研究发现,锁骨下静脉导管置管<50根的医生,其发生导管脓毒症的风险比熟练医生高2倍以上[5]。

1.2.2.2 建立和完善各项流程、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制定相关流程,如CVC置管操作流程及维护流程,病区内张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感染标准操作流程图》,《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监测流程图》,制定相关的培训制度,使ICU全体医护人员能够知晓引起CRBSI的严重后果及相关预防知识,提高医护人员对CRBSI的重视程度和增强维护导管的意识。

1.2.2.3加强质控 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进行监控,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对操作流程、无菌操作要求、患者的评估、置管时间、导管材质及类型进行管理与监测。并组织定期检查,评估及考核。对严重违反操作规范的与个人绩效挂钩。

1.2.3 检查阶段 依据制定的相应的操作流程,定期督导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医护人员不规范的操作及时予以纠正。月底统计当月发生或疑似CRBSI的病例。

1.2.4处理阶段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是PDCA循环的关键阶段。将成功的经验保留,对疑似或发生CBRSI的病例进行分析,查找医疗、护理过程中导致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问题,制定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及时修改流程,并将其落实到下一个PDCA循环,不断提高工作质量,降低CRBSI的发生率。

2结果

结果发现实施PDCA循环法的320例实验组的患者CRBSI发生率明显下降,实验组CRBSI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9.0%

3 讨论

CRBSI是指留置CVC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1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CRBSI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降低病床周转率,还会造成患者病死率的增加[6]。因此,如何预防ICU患者CRBSI的发生是当前医务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引起患者CRBSI的危险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是患者的易感性,外在因素即医源性因素。

预防CRBSI的主要环节就是杜绝医源性因素,以降低发生率。导致CRBSI的医源性因素主要有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置管技术不熟练、导管维护不当等。我们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预防CRBSI管理中,依据制定的相关流程,规范进行严格的操作,通过不断的检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改进措施和完善操作管理流程,再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通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CRBSI发生率由10.6‰下降为3.4‰。结果显示PDCA循环管理法预防CRBSI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同俏静,庄一渝,王文元.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77-179.

[2] 车文方,赵书敏,朱淑群.PDCA循环在年轻护士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2C);559-560.

[3] 刘春华.应用PDCA循环法防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6):525-526.

[4] 窦英茹,潘春芳,单雪芹,等.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18):87-88.

[5] 李正兰,杨琼,佘昌伟.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4):43-45.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篇4

2017-10-23阳炎 护理学毕业论文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现于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 消毒灭菌, 无菌操作,终末处理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研究表明,医院感染的控制与护理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医院感染,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医院的治疗成本。经过总结,本文将从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以及建立健全医院的规章制度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来减少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护理管理,医院感染

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

1.1对新护士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的岗前培训 由于新护士还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所以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是薄弱环节,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其提前做好技术储备,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消除不安全医疗行为,增强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通过请感染科专职专家授课,并将培训相关内容制成手册,采用图片、讲解、演示、操作训练等方式,对其进行规范护理操作示范及“慎独”教育;最后进行理论、操作考核,逐步达到全程质量标准。这样有助于将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重点由事后控制转为事前控制。

1.2加强全院护士职业道德的培训 护士是治疗、护理、消毒灭菌工作中的具体执行者, 护理行为结果的好坏无不与其职业道德及责任心相关。护士经常独自进行护理工作, 是否按照要求完成,这与院内感染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提高护士的慎独精神即提高护士职业道德非常重要。因此, 在护士培训项目中加入职业道德的培训至关重要, 护理部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现代质量管理理论教育, 建立质量第一、患者至上、一切以预防为主的观念,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完成每一步工作。同时提高护士对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度, 做好预防控制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从而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1]。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确保护理质量

2.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目前,滥用抗菌药物被列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第一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合理用药,正确、处理医嘱,使用抗菌药物前做好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物半衰期给出用药频次,积极观察药物疗效和用药不良反应,及时向医师提供停用或更换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提高抗菌药物的作用,降低抗药率。

2.2提高洗手的执行率 控制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环节为手卫生的控制。研究发现:“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数脉、协助病人换体位、为病人铺床等工作时,手上污染的细菌数为103~105 CFU/手,护士平均洗手率仅为(16.36±0.95)%”[2]。从这样的结果中我们不难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医院感染科强调护士七步洗手法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可降低院内感染率,前提是医院应该护理人员提高良好的手卫生基础设施,从而提高成功率。

2.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尤其是透析术、动静脉插管术、气管切开、吸痰、导尿、穿刺等。医院应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消毒供应中心对高压灭菌器按时做好各种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BD试验)[3]。做到消毒液现配现用,严格浓度,对易挥发的消毒液应每天进行浓度监测,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对戊二醛消毒液应每周进行浓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2.4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广泛使用,有效地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社会、人民健康造成潜在的巨大威胁,因此我院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发放、回收专人负责制的全程管理。对设备科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买,必须在院感科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保证有效“三证”俱全。护理部掌握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信息,起到了使用监督作用。供应室负责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的保管发放。医院感染科、护理部及采购部门严把临床使用关。对回收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按照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程序进行分类、消毒、毁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5加强环境的管理 每一次的无菌操作都要求开窗通风15~20分钟以上,30分钟内无人员走动及没有打扫卫生,目的就是防止灰尘等造成空气污染,从而为院内感染埋下伏笔。病房卫生及治疗室的卫生都必要严格按照质控要求进行通风和环境消毒。除隔离病房外, 一般病房应保持相对湿度50%~60%, 护士及保洁员要严格按规定每日湿式扫床湿式擦地, 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对出院患者的病床的消毒需严格按照出院病人进行终末处理。尤其是危重患者比较多的病房,更需重视环境的控制,防止空气中灰尘量超过标准,需定时开窗通风,必要时进行紫外线消毒。建立健全医院的规章制度

3.1建立监控网络 在院内感染率极高的今天,很多医院都很重视这方面的控制,护理部也极力加强控制,为加强管理建立三级监控网络[2],分别是病区护士长和监测员为一级管理、部分护士长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为二级管理,护理部为三级管理。一级管理即在病区护士长的领导下,实行科室负责制,从病区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液浓度检测等方面进行监测,每月对检出的问题进行剖析,进一步措施和完化。二级管理即从管理小组的层面按照消毒隔离标准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对相同的问题进行通报,统一整改,并进行相应的表扬和惩罚,以便加强重视度。三级管理则是护理部随时监督,不定时对病区护士正在进行的操作过程、一次性物品处理情况等实行突击检查。其目的主要是督导、教育,以不断增加护士的院感意识。

3.2 强化护理监控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各项流程,量化考核标准,规范操作方法,以便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方法,使其更具实用性,可行性。加强不同层面的管理,发现和纠正问题,统一整改,排除感染隐患。每位护理人员要将制度、规范和措施落实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小结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现于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 消毒灭菌, 无菌操作,终末处理等。每一次的护理工作都可能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所以慎独精神对护理人员由其重要,独自当班时需要我们提高关注度,不可懒散、懈怠,在病人安全的基础上可适当加快速度,不可麻木不仁,失去自我。医院完善的预防监测网络也为护理工作提高了保障,进一步的加强监督,不断强化标准预防的流程。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不可丢弃, 是预防院内感染不可或缺的力量。加强护理质量控制, 加强医疗用具管理, 加强医疗环境管理, 采取预防各种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马玉茹,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1-352

[2]杨晓枫,彭懿,汪丽红,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90

[3]李丽娟, 新护士岗前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性[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243

[4]张爱萍,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362-3363

尚秀娟,李素新,李广茹,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3669-3670

[5]季萍, 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2):183-184

[6]董桂珍, 加强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5017-5018

[7]魏爱旺.疾控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15(5):66.[8]黄玉辉.护理管理五到位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9,15(5):72-73

[9]郦娜.医院护理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7):53-54 [浅谈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1.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2.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3.浅谈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4.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5.护理对断指植术中的应用 6.断指植术中的护理应用

7.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8.护理管理内科院内感染研究 9.对护理管理内科院内感染研究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篇5

Money理财

PDCA循环工作法在政府投资项目造价审计 中的应用

赵丽红

PDCA循环是

P(Plan)计 划、D

计划时、(Design)设计、C(Check)检查、A(Action)行 动

等四个过程构成的

个封闭式的环环

期(Plan)

围绕审计目 标,建立工程造

价审计流程,确 定项目竣工决算 价,提 出审计建 相扣、彼此促进的 循环系统,由美 国

质量管理专家戴明 博士首先提出,又 称 “戴 明环”,它

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

促进建设单位规范管理,建立健 全内部控制。D一在实施过程中 按计划完成阶段性工作量,收集 完成目标的实际数据,按规定的

议,规 范管理。工程造价审计监

督,必须控制预 决算,这是节 约

投资、科学决策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对项 目进行预决算审计显 程序。工程造价审计作为一种审 计监督活动,离不开管理循环的

得格外重要,它是使投资市场规 范化、合理化的有利保证,强化 转动,将 PDCA循环理论 引入工

程造价审计,通过提高审计效率,审计程序实施审计,提高审计效 工程造价审计势在必行。以一种有规划、有方法、有改进 率。C一将实际数据与计划值比 在工程造价审计实务操作 的态度,推动工程造价审计 的持 较。A一若出现较大偏差时采取 中,将重点放在审计流程和项 目 续改善,进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纠正措施,确保 目标值的实现。计划的设计上,关注投资审计环 节约财政资金,发挥审计反腐利 工程造价审计是以《审计法》《投 境的优化,制订合理 的审计实施 剑、改革和发展的催化剂的作用,资项目审计规定》为基础,加强 方案。审计部门在工程造价审计 当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计划管理,它是贯穿于建设工程 的计划阶段,应遵循可行性原则,工程造价审计应用 PDCA循 全过程的重要控制。目前,我 国 以审计机构现有人力、物力、资

环:P一确定政府投资项 目工程 的建设程序是:项目立项阶段(项 造价决算值,加强审计内部管理,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工程 建立规范的审计流程,发现建设 设计阶段,工程施工阶段,竣 工 项目

存在的问题,提 出审计建议,验收阶段和后评价阶段。

源为基础,有针对性地 梳理影响

审计质量的重点因素,实现 审计 过程质量控制的强化和保证审计 的有效性、规范性和建设性。建

造价审计。

管理 JQn.2O15

立工程造价审计流程是 PDCA流

程的第一个阶段,审计流程 的设

更有利于审计执法,推动造价审 计应紧密围绕审计目标展开,要

计的深入进行,审计机关将严格

与审计目标、管理理念、组织文

按上级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开展

化结合,应突 出重点、关注控制

活动、找准突破口。

建立审计流程的目的是进行

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审计,所

以,通过规范的审计 流程和有效 的内部控制,确定 项目的竣工决 算价,核 减有关工程造价,发现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问题才是 最终审计目标。系统规划政府投 资项目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合理 制定项目审计计划,强化政府投 资项目审计绩效管理。

禹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造价审计工作。2006年,在充分

听取审计局意见并吸收外地经验 的基础上,市政府 出台了《禹州 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禹政 [2006]53号)。2008 年出台了《禹州市政府投资建设 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禹政

[2008]40号),使工程审计

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2014 年对 2008年 40号文进行修订,充分征求审计意见,出台新文件

《禹州市财政投资和资金管理办

法》,明确财政、发改委、建设

主要是对项目建成投产交付使用 之后的审计。

二、Do(实施)

在 PDCA理论 中 “Do(实施)”

是核心阶段。工程审计人员不但 要熟练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工程造价计算程序等内容,还要

深入现场,了解工程动态。因此,在结算时不能只是对图纸和工程 变更进行计算审核,而是要深入 现场,细致认真地核对。

(一)建立健全工程造价审

计的管理体制 加大审计监督力

员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对照 图纸

查看施工情况,与施工人员、监

理及承包方进行座谈,收集工程 的相关资料和信息,掌握现场施 工动态。审核因设计变更、现场 签证等发生的费用,实地复核设

计变更、现场签证的工程量,审

阅建设施工合同,核对合同执行

情况,根据承发包双方签订的承 包内容、范围、造价、工期和质 量标准等合同条款的要求,审定 工程完工量,防止高估 冒算。

(二)拓宽审计领域,开展

全过程造价审计 工程造价的控制

估就开始介入参与,即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就是我们要加大全过程 跟踪审计力度,整合预决算审计 与财

应从立项评 度,审计人

局等各有关部门工作职责,这将

(三)审计工程量的真实性。严把工程量计算关

审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工程 量计算规则,并依据工程竣工 图

以及施工现场的情况逐项进行核 对,看是否存在问题多算、重算、冒算和错算现象,确保竣工结算 造 价真实、准确。

(四)严格审查定额子目的 相关内容 工程造价是依据工程预算定 额计算出来的。所以,在审计竣 工结算时,应严格 审查定额子目 的相关内容,避 免重复计算。此 外,还要熟悉竣工

图以及工程施 工的实际情况。

(五)建立有关工程材料价 格的信息库

审计机关应该设立有关工程 材料价格的信息库,指派专门人 员收集整理材料信息,并对发生 的主要材料进行调查,确保 整个 工程造价符合市场价格,真正体 现商品的价值。

(六)工程造价审计属于政 府监督活动,依赖人的因素,充

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造价审计人员除了精通业务 外,还需有技术

、信息、人际关 系方面知识经验的积累。尤其在

政府投资项目造价审计中,审计

人员在职业判断、语言表达能力、65 务收支审计成果,尽可能使 审计结果与实际相符。事后审计 探讨/管理

Money理财

会,将 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成

绩和遇到的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创

有无审计重大事项,根据审计档 分析问题能力、综合沟通能力方

面应有更高的标准。采取激励措 案管理规定要求,整理有关 审计

施,审计人员遵循统一工作规范 时,鼓励、激发审计人员的创造 力、能动性,并积极帮助其分析 问题、排忧解难,适时宣传审计 理念,主动延伸审计 的内容,提

升审计价值。

三、Check(检查):工程造价 建立质量复核机制,检查执行效果

按照 PDCA理论,工程造价 审计不可缺少的一环就是对审计 结果的检查监控,要通过信息反 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 因,采取纠偏措施。检查阶段的最终 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因而必须建 立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禹州市工程造价审计实行 “三审复核制 ”,全面实行工程 决算项目初审、复审和定审。初 审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审计人 员初审结果,复审 由具备一定造 价审计经验的人员对初审结果进

行详细复核,定审 由分管局长会 同总审计师对审计结果进行审 核,主要关注有关审计程序执行 情况。工程造价审计结果根据项目

计划和审计实施方案进行审核,检查项目计划和审计事项的完成 情况,特别是时间节 点和法规要 资料,收集审计资料是否支持审 造学习机会,更 新审计人员 的知计证据,审计取证是否充分,能 识结构,提否支持审计结论。

高业务能力,为工程造价审计全面质量管理

引入外部监督体制,确保造 的完善创造良好条件。价审计质量,对于审计结果分别

求,看是否按计划完成,完成 的 效果如何,相关程序是否遵守,报送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监察

五、结语

局和市检察院,经三方联合对工 2009年 至 2014年 11月 共

程审计定案结果进行抽查,由其

处理阶段是 PDCA的最后一 分肯定审计部门在投资审计领

个阶段,同时又是下一个循环 的 域做出的有益探索。工程造价 起点。对

总结每一个 PDCA循 环的成功经 效率不断提高,造 价审计人员 验和问题于审计工作而言,通 过 审计应用 PDCA方 法后,审 计

完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 共同委托有关社会中介再审查,价审计 483个,审计资金 22.78 发现误差大于规定范围,由相关 亿元,核减工程造价 2.42亿元,审计人员做出合理解释,并依据 平均核减率达 11%,提 出整改 市有关规定处理,评估廉政风险。意见及建议 79条。PDCA 循环 工作法应用于工程造价审计中,四、Action(处理):建立审 成效显著,市 委、市政府领导 计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多次对造价审计工作批示,充

不足,完善审计流程,从日常繁琐的业务中解脱出来,实现改进。首先,工程造价审计 创新了审计组织方式,创新 了 的方式和内容应结合本单位的实 管理模式,深 化了审计质量控 际情况及时调整,建立审计质量 制。加快审计促进项目目标实

复核机制,对 整改情况定期检 现、内部控制、改善管理、预 查,通过整改实现审计质量不断 防腐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提高,真正发挥 “监督体现服务,规范建设单位工程管理,有效 制约体现促进”的审计理念。其 节约政府项目建设资金,提 高 次,建立工程造价审计责任机制,政府建设项目的综合绩效。工 将责任具体化、明晰化,确保审 程造价审计应有效发挥监督的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篇6

【摘要】

目的 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落实护理管理制度;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共同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采取随机检查与定期监测,及时反馈与定期整改,既分工又合作的管理模式,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结果 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得到了加强,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结论 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管理;医院感染;质量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和医德医风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卫生部已将此纳入等级医院评审的标准之一[1]。医院感染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监测、报告和控制,预防住院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感染,以达到减少医院感染的目的,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首先涉及护理人员,要做好任何实质性的护理都离不开消毒、灭菌与隔离技术,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存在着交叉管理[2],两者相互渗透。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健全组织机构和加强护理管理是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重要保障

组织机构是管理的基础。我院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进程中,十分重视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三级网络组织机构。我们把护理管理自始至终贯穿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之中,其中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包括主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和各科护士长,感染管理科设有专职监控护士2名,每个临床科室都设立了1~2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护理人员担任兼职监控员。从病房的建设、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到环境的监控各个环节都有护理人员的参与,形成了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从而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明确护理人员职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职责和制度是管理的保证,是使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有效运行的保障。因此,在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组织和人员的职责,以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1提高认识,统一标准

职责和制度是建立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之上的。过去,由于对医院感染控制意识的整体认识不足,形成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之间的不协调,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标准上存在分歧,在制度的落实上存在差距,甚至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检查存在抵触情绪,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形同虚设。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日益成熟,和人们对医院感染认识的加深,特别是在非典和禽流感暴发流行以后,大家进一步认识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医院感染管理科也加强了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力度,认真组织学习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并主动与护理部沟通,统一思想和认识。在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上,以以上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制度的制定上医院感染管理科与护理部互相切磋、共同参与,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达到了和谐统一。2.2落实岗位职责,保证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涉及全体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护理人员是该项工程的主力军[3]。从入院患者的合理安排一直到离院患者的终末处臵,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个班次、每个护士、每个护理操作环节。在管理的侧重点上,护理部着重抓病房管理、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灭菌、隔离与无菌技术以及危重患者的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以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污水污物的处理,重点部门的管理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为主。同时加强对重点部门和特殊部门的双重管理及技术指导,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督促、实施。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目标明确、管理到位。

3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是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基本保证

医院感染是随着医院的形成而产生,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变化。随着新传染病的出现和新医疗技术的应用,医院感染越来越难以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有限。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把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护理部业务学习计划之中。院感科每年举办一次监控员学习班,组织一次专题学习讲座,遇有突发事件,利用发放学习资料,观看录像的方式进行全员培训。每年组织两次院感知识考试,考试成绩进入护理档案;对进修、实习和新上岗的护理人员,由护理部组织、院感科进行岗前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年轮流派监控员和护士长外出学习,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和新进展。回来以后要传达学习精神。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存,以点带面。从而充分发挥了护理部的监管职能,使医院感染考试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

4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加强质量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根本措施

医院管理与质量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管理,就谈不上质量。质量管理分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终末质量是目标,环节质量是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一直是我院医疗护理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部以抓环节质量为主,把医院感染控制纳入月质量检查内容,制订了具体的考评细则,量化打分与奖金挂钩;院感科以抓终末质量为重点,采取随机检查与定期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并将检查、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由护理部督促实施,再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效果评价。做到每周有检查、每月有监测、每季有分析,并以医院感染通讯的形式发放到各个科室及相关部门。使全院各个部门都能了解医院感染信息及发展动态,为临床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指明了控制感染的方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我院医院感染率一直控制在3%以下,明显低于国家标准[4],在年终目标管理检查和医院管理年检查中,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PDCA循环在医院督办中的应用 篇7

一、PDCA循环

PDCA循环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管理体系,可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也是衡量督办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二、PDCA循环在医院办公室督办中的运用

(一)P阶段——督办计划阶段。开展督办,必须有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制度保障,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分析问题,确定督办目标与任务,制定督办制度与流程,做好督办工作规划,是有效管理督办工作的前提。

督办任务主要来源:一是上级行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重大决策、决定、决议、重要文件、工作部署等,要求贯彻落实情况的事项;二是医院重要工作部署、工作目标、院领导在有关文件、资料上的批示,院务会议、党政联席会议、中层干部会议、专题会议等重要会议决定事项,全年工作要点和阶段性工作重点的贯彻落实情况;三是上级领导批示、交办的重要事项的落实情况,上级领导来院检查、调研要求办理的事项; 四是社会监督员、新闻媒体提出的批评、建议或意见;五是重要信访件、患者、家属投诉需督办落实的事项,群众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督办,院长意见箱的处理;六是院长行政查房、院领导接待日督办的事项;七是落实院规章制度、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等事项。办公室依据督办事项内容、特点、要求,对督办事项进行了分类管理,拟定督办计划,提出拟办意见,将承办科室、协办科室、督办事项、办结时限及工作要求等明确提出, 坚持一事一项的原则,进行登记编号,建立督办登记表。

(二)D阶段——督办实施阶段。根据督办计划进行督办。督办以书面的《督办通知单》为主,以电话或口头督办、 现场督办、会议督办和跟踪督办相结合进行。对一般性事项, 以电话督办为主;对突发事件、院领导行政查房和需要实地调查了解的事项,采取现场督办;工作落实不力以召开专项会议督办、对督办事项实时进行跟踪督办。督办工作根据办理事项内容、要求时限,实行重要事项重点督办、紧急事项跟踪督办、疑难事项反复督办、一般事项定期督办。在督办中对实效性强,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集中力量督查;对涉及科室较多、 持续时间长,影响全院工作,进行联合督办,以保证督办事项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理、办结、办好。

(三)C阶段——督办检查阶段。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医院办公室在督办过程中,要及时了解督办事项的运行情况和办理情况,适时加以催办查办;对承办科室或承办人遇到的困难而影响工作进度的,办公室要协调承办科室解决问题,以利推进工作;承办科室在工作任务完成后,应以《督办反馈单》形式将办理情况报告办公室。

医院办公室按照督办考评标准,根据督办计划和目标,对督办事项的工作进展情况和落实情况进行追踪检查,并将追踪检查的结果和督办计划及目标进行对照,了解督办计划完成的程度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采取必要措施,保证督办工作的顺利完成。督办事项办结后,及时将有关材料按文书档案管理要求立卷归档。

(四)A阶段——督办处理阶段。督办处理阶段是提炼标准、总结经验的过程。对督办结果在院务会或中层干部会议上进行反馈通报,并同时在院内OA网站公示栏予以公示,其结果与科室任期目标考核挂钩。对督办效果不显著,或者效果还不符合督办计划的,以及没有得到落实解决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具体措施,并转入下一PDCA循环中作为重点检查,形成督办“闭环管理”。以上4个阶段环环相扣,不能中断,而且每一个循环都要紧密衔接,周而复始,确保了督办工作实效。

三、结语

本文运用PDCA循环原理,开展督查督办工作,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工作质量;既保证了各项重要工作及时、 有效落实,又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做到督办过程有文可依、有事可办、有痕可留、有档可查,真正实现督办的全过程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傅铭,何琦.完善督办制度提高医院办公室工作效率[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7):89-90.

[2]崔延华.PDCA循环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1):180-181.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PDCA循环;医院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3-0050-02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廉洁医院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公立医院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建设,是医院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必须将医院运行中具有高风险,廉洁风险易发多发的重点岗位,医疗服务中社会关注度高、容易发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关键环节等,作为重点预警防控的关键,对权力进行有效、常态的制约、制衡,防止权力寻租和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本文通过一所区级二甲综合医院在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背景下,运用PDCA质量管理实践,探索医院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1 PDCA循环法简介

PDCA循环又叫“戴明循环”,简称“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在质量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成为质量改进不可缺少的工具。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并广泛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0(执行)、Cheek(评价)和Act(改进)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它是对持续改进、螺旋式上升的一种科学总结。将PDCA的这种质量思想运用于医院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建设也充分体现现代医院管理的动态性、系统性。

2 全面评估诊断,明确建设目标及计划

本文所述的医院是当地最大的一家区属大型综合医院,在建设医院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工作之初,被当地区纪委和区卫生局确定为医疗卫生系统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工作试点单位。全院上下高度重视,医院一把手亲自挂帅负责,确定建设“构建权力运行风险防控网络,遏制医疗卫生领域腐败行为”为目标,组织人员学习借鉴外地医院的工作先进经验。开展清权确权工作,为下一步执行工作奠定基础。

①清理权力事项。依据工作职责,对本部门、本岗位形式的工作职权和重要业务事项进行全面、准确的清理和确认,明确权力事项的名称、内容、行使主体、监督渠道和依据等。

②梳理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重点围绕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明确与之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名称、工作职责、时间期限等内容,编制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简明清晰的职权行使和业务运行流程图。

3 创新建设举措

3.1 全面梳理,查准风险点

按照“自己查、群众提、互相找、领导点、组织审”的方法,围绕职业道德要求、工作流程规范、制度规章规定、岗位职责标准四个方面,深入查找各个岗位在日常工作中的直接风险和潜在风险,共查找出风险点842个,其中制度机制风险点27个,工作流程风险点31个,岗位职责风险点604个,思想道德风险点180个。在查摆、明确、公示权力运行风险点的基础上,按照性质、程度、范围等因素,将分险点分为三个等级,由医院纪检监督小组负责监督。

3.2 分解权力,化解风险

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开,独立运行,相互监督,做到“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基建工程、药品、耗材和设备采购等六大重点项目工作,建立起“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工作机制。成立各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优势,在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分析中发挥民主决策的作用。

同时,成立医院纪检监督小组,建立岗位回避制度,明确纪检监察岗位职责和监督步骤,强化对重大工作流程的监督,确保监督的公正性、有效性,使不同的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3.3 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

对照部门权力和岗位职责,编制部门整体业务工作、重点岗位工作流程图和权力运行流程图,搭建部门职能业务规范化流程公开平台,确保权力运行公开公正。如新药引进事项,新药资料经药学组初步形式审查,由临床科组主要骨干讨论签名后提出申请,再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主要由各专业组专家、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组成)会议讨论纪检小组监督通过,经公示后方可进行采购,医院领导及药剂科无特权直接干预引进或采购药品。又如基建工程事项,科、组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同意,财务科提出审核意见,再经院务会讨论通过,总务科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招投标。

3.4 推进财务内部审计制度

设立内部审计工作办公室,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修订内部审计工作组织架构、绘制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逐步推进财务事前审定、事中监督和事后审计工作,实现问题止于苗头,发现问题不放过,所有费用支付做到合理规范、有章可循、有证可查,使医院财务管理计划性更强、资金使用更高效、更合理,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

3.5 强化规范处方用药机制

推行“阳光用药”工作机制,成立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不断完善制度,规范药品引进、采购、使用和监控环节。积极推进处方点评工作,每月抽取100份门诊处方进行审查、抽取50份处方进行点评,并在医院OA公示栏、《药讯》里公示。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监控专门机构并利用反统方软件监督监测,设置分级权限管理,以保密和合理利用药品统计的信息资源,对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进行动态监测,实时监控医生用药,保证执业医师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杜绝和防范不廉洁行为发生。

4 建设实施效果评价

医院在完成权力风险防控建设工作后的第二年,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成功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并作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示范点,多次承办省、市、区各级廉政风险防控现场会。医院构建起的完善的权力运行风险防控网络,使医院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地开展,推动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获得“广东省劳动用工守法标杆单位”、“全国无烟医院”、“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争创绿色医院建筑示范工程先进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多年来无发生重大违法违纪及医疗事故纠纷。

5 持续改进,推动医院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建设的传

承与发展

从本院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建设实践成效评价中,说明了医院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医院晋升三甲医院后,业务量增长较快,工作岗位逐渐细化,各岗位职责随之变化,需要在医院发展中继续运用科学的PDCA管理工具,不断地持续改进和优化医院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建设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朱天阳,尚长浩.PDCA循环与医院耗材库房管理[J].科学管理,2011,(3).

[2] 杨琴凤,徐勇.PDCA循环在医院文化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1).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篇9

【摘 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提升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分别给以治疗性护理模式和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一段时间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14.2%),P<0.05。讨论 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能够促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PDCA 循环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345-01

当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广大患者以及家属对医院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减少各种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广大医疗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回顾我院从2014年以来对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主要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例、女性45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年龄为38±7.8岁。先根据抽签的方式将98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根据各个科室的护理工作流程给予其对应治疗性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体主要包括:(1)P(计划阶段):由患者所在科室的护理管理者自行设计该科室基础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然后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并利用鱼骨图等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护理工作中的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如基础护理意识有待提高、护理人员人力配置和基础护理质量监控有待加强、个别护理人员对待工作存在敷衍态度、健康宣教不到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D(执行阶段):针对所在科室的常见疾病制定出规范样本以及临床护理路径,并通过开展学习活动、培训以及专题讨论等形式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加强护理人员的编制工作,实现对护理人员行为的约束;(3)C(检查阶段):建立针对护理质量的控制机构,质控员管理实行逐级承诺和层层控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护理人员身上,实现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动态监测;(4)A(总结阶段):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规范流程,以便及时对计划进行修改、调整和补充,完善质量控制标准,对于仍存在的问题则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1]。

1.3 观察指标

一段时间后,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计量资料主要采用t进行检验,针对计数资料主要采用x2进行检验,结果以P<0.05为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通过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不同的管理模式,观察组19例非常满意,26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度91.8%;对照组11例非常满意,23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满意度69.3%。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医患纠纷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医疗纠纷1例,发生率为2.04%;对照组患者共发生医疗纠纷7例,发生率为14.2%,且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事实上,很多质量问题是由于危险因素作用于系统的薄弱环节而产生的。随着我国医疗模式的不断改变,在对护理工作内涵不断扩展的基础上也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科室的护理工作更加趋于规范和科学。PDCA循环管理模式正是遵循科学的程序,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收集大量数据资料,再通过优化流程等途径来增强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部门服务质量和医院的整体效益,是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主要是将质量管理划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P(计划阶段)、D(执行阶段)、C(检查阶段)、A(总结阶段)。该管理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该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将各个科室和部门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作用;(2)在一个循环运转完成后,通过对其效果和质量进行总结,进而制定出下一个循环计划,再实施,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然后在循环、再改善、再运转,从而实现护理质量不断提高;(3)每经过一次PDCA循环,就成功解决了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护理质量就向前迈进了一步,而PDCA每循环一次,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都提高了。而且在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进一步加强对护理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促使自己跟上现代护理管理的步伐,帮助自己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后将其运用自如【2】。在本文的研究数据中,对观察组的患者通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其护理满意度(91.8%)明显高于对照组(69.3%),反而观察组患者的纠纷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14.2%),P<0.05。由此可以看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保障临床护理安全,并进一步促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篇10

在绩效沟通与辅导阶段,管理者所要做的一个重要也是经常被忽视的工作就是观察和记录员工的绩效表现,形成员工业绩档案,

 

资料

为什么要建立员工的业绩档案?很多管理者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就是以前在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的时候,员工会在某些得分比较低的项目上和管理者争论,明明知道员工是无理取闹,却苦于没有书面证据,口说无凭,管理者无法有效地说服员工,最终闹得不欢而散。那么,怎么去避免这种尴尬局面,使绩效考核反馈更加顺畅和自然,使之成为一个探讨成功和进步的机会而不是讨价还价的“交易市场”?这里就要提到绩效考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没有意外”原则。所谓“没有意外”,是指在考核反馈面谈的时候,管理者和员工对考核结果都不会感到意外,一切都在双方预料之中,所有被考核的内容都在沟通与辅导的过程做了认真细致的沟通,并做了详细的记录。所以,为了避免口说无凭的尴尬,为了使绩效考核的结果更加公平、公正,更加具有说服力,管理者应花一些时间和精力,记录好员工的绩效表现,为绩效考核提供可以追溯的事实依据。记录员工的业绩表现主要以记录关键事件为主,即对员工绩效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关键事件根据性质又可以分为积极的关键事件(如节约成本100万元的创新计划)和消极的关键事件(如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设计失误)。所以,在实施阶段,管理者除了要扮演辅导员与教练员的角色,更要扮演记录员的角色。绩效沟通与辅导阶段的主要工具是《员工绩效档案管理卡》,主要记录关键事件。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篇11

戴明循环称PDSA循环、PDCA循环。戴明循环有时也被称为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或戴明轮(Deming Wheel)。关于戴明循环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最先是由有着“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之称的著名的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提出“计划-执行-检查(Plan-Do-See)”的雏形,后来由戴明将休哈特的PDS循环进一步完善,发展成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Study-Act)”这样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并且戴明在推广戴明循环上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PDCA循环简单地可以用图1表示。

戴明循环是一个追求持续改进的模型,它包括的四个循环反复地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步骤, 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Study)、处理(Act)。 其循环递进的过程可用图2表示。

PDCA循环是一个能使任何一项组织活动有效推进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有较为广泛地应用。P、D、C、A这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涵义如下,P(Plan)——计划。包括目标和方针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执行就是计划的具体运作,使计划中的内容得以实现;C(Check)——检查。就是要对执行计划的结果进行检查,确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明确计划执行的效果,并最终找出问题;A(Act)——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地处理,其中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推广,并将其标准化,或者制定工作指导书,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遵循;对于失败的方面也要进行总结,以免错误再次出现。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下一个PDCA循环当中去解决。

PDCA是四个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行动)的首字母,PDCA循环就是依据这样的顺序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管理,并且不断地将循环进行下去的一套科学的程序。

二 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 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高校大多数都是采取学年制和学分制。学年制是便于管理者的出发点而建立的,其强调的是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中心地位,突出的是在教学管理中的统一性与共同性,而在这种传统的群体制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就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教学管理活动的灵活性要求。由于对学生个性理解的偏差,学校经常会处在一种错位的境地。

但学分制则要求能够方便学习者,并且能够服务于学习者。高校对学分制的内容、本质、规律和方法的认识往往较为缺乏,传统的学年制当中,以教师授课为主、工作意识和任务导向等观念,仍是目前较为主流的价值取向,因此使学分制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执行,从而出现了对学生的管理有余而服务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2 选课体系不科学,教学资源匮乏

首先,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必修课,选修课比例非常小,开放课程数量太少。第二,组织部门之间的障碍阻碍了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设置,阻碍了知识的集成。在分支的选修课中专业课程的主题系统和组织形式,不能参与跨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只注意适应要求的高度专业化的知识,而忽视了高度的综合,但也使某些专业逐步淘汰。第三,由于可选的课程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缺乏有效地管理,选修课质量也不高。课程资源的短缺,课程质量不高,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教学过程考核机制不规范

众所周知,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但是,仅用学分并不能完全衡量出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在选课过程中,多数学生选课盲目,避难就易、随波逐流,追求市场适用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趋易现象,即尽可能选择容易过关或者容易完成学习过程的课程,从而导致学生为了学分而避实就虚地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的课程。还有一部分是学生原本感兴趣的,因选课学生不足而不能开课,导致学生只能选择其他课程修习。这样学分虽然修满了,但是学习的质量还是下降了。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高校无论是实行学分制还是学年制,都应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学习质量考核制度是必要的环节。

4 教学管理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评估体系不健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可以及时获得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反馈信息;第二,可以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质量进行准确客观地评判;第三,可以结合各种评估手段约束和激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成员;第四,可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持续提高并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第五,可以促使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我校目前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上不能规范地开展工作,制度也不健全,导致一些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不顺利。一旦到了评估的时候就临时抱佛脚,准备和收集各种材料。对学习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跟进,使问题累积,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造成严重后果。评估体系本身是具有规范、导向、促进、诊断、反馈等多种作用,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简便的适合学校自身的评价方法,使得评估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和权威性,从而又恶性循环,导致教学过程监管力度和积极性降低。

三 运用PDCA循环理论改善我校的教学管理

1 制定计划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上,定期召开学习委员会议,落实各项教学工作。特别是在开学初期,将本学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列出教学工作的各项事宜及大致开展时间,各班级的学习委员以此为参考,并结合每项工作实际开展时发布的具体通知进行有计划地实施。并且针对各个班级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地指导。在各班形成以学习委员为中心、班级同学积极配合的良好班风。加强对学习委员的培训,本着对每位同学负责的态度,做好日常工作的通知及总结汇报工作。同时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灌输每位同学配合学习委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思想。

2 实施计划

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策略,灵活实现实验探究与教学探究的相互融合。实验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把观察引向深入,让学生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直至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论探究通过对理论探索和演绎来研究,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新概念。

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采取有效合理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上要有针对性,执行上要有严格性,明确管理目标,敢于面对棘手问题,时时进行跟踪评价、反馈处理,及时对出现的问题或发生的情况采取措施予以修正,以便实施。

毕业生的毕业率向来是学院高度关注的焦点。为了毕业生能如期顺利毕业,通过对以往毕业生常发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学年,进行在校期间课程修习情况的总结验收,即提前一年进行毕业资格审核。按照毕业生毕业及获得学位的要求进行对照,将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列出,如必修课通过补考或重修仍未通过者、选修课学分修习未能达到毕业要求的、学位绩点不能满足获得学位要求的、曾经有违纪现象者等,将有这些问题的学生一一列举。首先与学生本人核对所罗列信息的准确性,对确实存在以上问题的学生进行日常监督,这些监督通过学习委员或者直接与学生本人进行联系来实现。同时将该信息也通知学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让他们及早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选课、学习报名及考试报名的日常工作中,提高对这些学生的督促力度。

3 检查效果

根据计划,通过验证、分析以及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来评价、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和效果。从评价结果中得出实行的方案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不是合适的实施方案。然后将反映出来的问题放入下一阶段的PDCA循环中,直至问题最终解决。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以班主任的优势及管理学生教学工作的便捷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收集信息,掌握计划的进展程度,从而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对整体实施方案进行协调和改进。

教学管理的各项举措经过上一阶段的实施,结果如何可以在这一阶段得到良好检验。结合学生每学期的期末成绩、各项工作开展的情况,完善这阶段工作的开展。例如通过学期跟踪,再一次总结毕业班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部分学生确实已经解决了课程未通过、学分未修满等问题,而尚存问题的学生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共同帮助,也取得了预期的满意效果,将问题学生的数量降至最低甚至使问题学生全部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侧重与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联系,旨在能够及时发现计划实施中未解决的问题,进而改进实施策略。

4 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提高成效

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弄清楚实施过程中哪些方面的工作已圆满完成, 哪些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总结经验和不足,把成功的经验纳入管理制度之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把遗留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教学管理工作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后,既得到了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又能检查出日常管理工作仍存在的不足之处。每项工作结束的时候,根据本次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优势和不足,而后分析原因,找出主要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再采取改进措施,如此开始PDCA循环在教学管理工作上的又一个新循环。

参考文献

[1]黄宗德.运用PDCA循环提升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质量[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05).

[2]刘颖.基于PDCA管理理念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 2012(23).

[3]张艳凤,徐晓莹.应用PDCA管理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12(07).

上一篇:文化艺术节观后感800字作文下一篇:关于在全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