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篇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和战略。经过自学与支部集体学习,取得三点收获,现向大家汇报,请批评指正。第一、根本与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非常明确: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要使社会主义发展愈加符合马克思主义内在的价值原则,要使社会主义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进程前进。我们建设的不同而和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和谐社会,而非不讲原则,不明是非,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和谐社会。例如,自由,是古往今来人们追求的最好的、最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而自由主义则是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它只是对于建立和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最好、最普遍的价值。民主,李瑞环同志说得好:“否定民主对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对民主政治建设不积极不热心是错误的。不顾我国具体国情,照抄照搬西方民主模式是危险的。把发展民主看得过于简单,急于求成是会误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有了这些基本理念,我们就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永不迷航。就能抵制西方各种反社会主义思潮、防止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第二、共同理想与实践。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理想是建立在对社会规律认识基础上的对未来的一种确信和追求,是感召、激励和鼓舞人们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中国经过了历史的反复比较,得出了正确结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历史的必由之路。我们从我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开辟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只有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人民才能以饱满热情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来。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理想,要给人们带来利益,能够看得见,模得着,感到有盼头,有奔头,才能团结一心为理想奋斗。今天,我们各级政府,愈来愈关心民生问题,在逐步解决人民群众中反映强烈的医疗、上学、就业、社保、住房等诸多问题,农民、农业、农村脱贫致富问题,就连企业单位,不像公务员、事业单位正常加薪问题,手机双向收费、漫游收费等不合理现象,都提到议事日程,人民是感觉到的,应该说,群众对党对政府不满的骂声仍有,但比前几年要少多了,好多了。如今,在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展示建设和谐社会的美好远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我国社会的最高价值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和实践,有利于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道德修养和素质,进而奠定实现共同理想的坚实基础。作为离休干部,我们不仅要身体力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还应向青少年,向社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人民树立共同理想而出力。第三、主导与多样。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不是要消灭价值观的差异性,而是要以主流的价值取向引导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并借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性不是否定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而是要使多样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相互补充、统一于社会共同理想”的局面。由于社会阶级、阶层不同,文化修养不同,职务地位不同,经济收益不同,人们的思想信仰,道德理念也一定有区别,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信仰共产主义,争取参加共产党。你可以参加各民主党派,你可以信仰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你可以有自己的思想、理念、个性、性格,但是,你只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行。只要不违背主流的价值取向,你的任何想法做法都可以,而且,不同的党派、阶层、宗教、民族、社团,会从自身的特点出发,丰富主流价值取向,出现多彩多姿的政治局面。至于文化领域,不同的样式、风格、流派那就太多了,我们不能只允许反映主旋律的作品存在,而非主旋律的作品一概反对。如果那样的话,还有什么百花齐放的美丽春天呢?所以电影、电视等,既有宣传主旋律的思想性很强的作品如《我的长征》、《东京审判》、《亮剑》、《省委书记》、《乔家大院》等等,也有一些思想性一般,艺术性粗糙的影视剧,如5月22日观看的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尽管有几位明星担纲,但看后没有给人留下积极的美好的思考,电视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思想性不错,但情节胡编乱造,愚弄群众,像此类影视剧,很难用“先进文化”来验证,只能给人娱乐娱乐而已。人的思想是复杂多变的,人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人的口味是各有不同的,只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下,应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挖掘和鼓励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叫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都是万紫千红的花,而非致人死地的毒草;“百家”,家家有主见,人人议时政,多么可喜的民主政治局面,完全消除“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沉闷空气,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当然必须指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绝不是允许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长,更不允许动摇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具有先进导向的体系,又是一个兼容并蓄的体系,这对广大人民群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我们离休干部、党员干部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要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努力践行,而且要在社会实践中牢牢把握辩证的理念,要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武装全国各族人民的头脑,使中国特色和谐社会早日建成。

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篇2

2006年7月23日,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 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教育部部长周济签发并公布了《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规定》重申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并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明确提出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和职责:辅导员应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 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 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 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等。换言之,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遵循工作规律、掌握理论与方法、开展调查与研究。可见, 在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迫切要求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辅导员队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正确的立场和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根基, 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引导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明旗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的道德准则。深入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明确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指导思想。有助于他们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他们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使他们中的积极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因此, 深入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正确的立场和方法。

三、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

1. 引导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实践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想使高校大学生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就应首先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辅导员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把握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经过消化吸收, 使之转化为不断提升辅导员个人政治素养和政治理论的基础。从而在学生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以正确运用。同时, 在改造大学生主观世界的过程中, 不断巩固和提升辅导员自身的主观世界。有利于师生共同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巩固言行一致的高尚品德和行为习惯。

2. 引导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 高校辅导员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教育广大青年大学生对人生的规划和人生走的每一步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使大学生个人成才的方向与民族和国家的方向保持一致。有了这个科学的思想武器, 青年大学生就能够正确认清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 就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从而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激发其自己的奋进精神和创造精神, 自觉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第二, 高校辅导员把共同理想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也是最高理想的坚实思想基础。人生理想教育是辅导员开展人生观教育的核心内容。辅导员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统一起来, 并树立为之努力奋斗的坚强信念, 使学生们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 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 高校辅导员把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以国家观和民族观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观的价值诠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相辅相成的, 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因此,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既是开展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主旋律, 又是政治观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内容。通过思想引导, 加深广大青年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 并使他们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 高校辅导员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点,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之上建立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标杆, 是对公民思想行为选择标准的价值认同。“八荣八耻”贯穿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之中, 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 为新形势下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 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在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上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由此, 辅导员要在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中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出发, 把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去,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衙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尊重他们的主体作用, 鼓励并促进他们个性的发挥和发展, 使他们全面确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念, 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自觉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规范。

综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促进高校辅导员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 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保证。因此, 我们要报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保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工程。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内在地蕴涵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 它系统地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凝练在一起, 是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兴国之魂。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正确的立场和方法, 并最终阐明了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保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N].光明日报, 2011-12-08.

[2]倪金花.论我国高校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张耀灿.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与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 (7) .

[4]罗文东, 谢松明.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 (1) .

[5]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第二章第二条至四条[EB/OL].中国教育网, http://www.edu.en/20060801/3202145.shtml.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篇3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执政党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9—0021—0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展示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鲜明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念和建设任务,并且指明了这个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建设的大方向。2006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决策,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新特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和理论提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任务,展示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凸显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新的文化自觉意识

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意识形态的本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这些问题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问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逐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展示出中国共产党新的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2006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云南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促进和谐文化建设。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就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在和谐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起指导作用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谐文化建设就有了坚强的思想保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谐文化建设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和谐文化建设就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文化建设就有了巨大的道德力量。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和谐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只有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才能为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凝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导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将进一步坚定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深化改革进程中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注重整体推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这四项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组合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我们要把握其内在联系,注重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坚持四条基本原则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正确的政治导向、没有基本的政治立场、没有科学的构建方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与话语权。

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如果偏离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就是偏离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是偏离了当代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大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在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价值原则,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过程。

4.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并认真实践和谐理念,培育并弘扬和谐精神。

(三)融入贯穿,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各级党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党委的重要日程,当作大事来抓,周密部署,精心指导,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规范保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制度法规建设

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及法律规范、行为准则,指导和约束各种社会行为;还要注重制度的整体设计,协调推进制度、机制与文化建设。

(五)包容整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核心价值体系,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要贯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引导社会思潮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六)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取决于人民群众对其认同的程度。一种核心价值体系被广大社会成员的认同程度越高,它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就越大。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引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七)吸收借鉴,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民族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以增强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还要大胆吸取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一切有益成果,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社会主义的要求对其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成分。

(八)加强研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篇4

在宁夏,宗教教义中的积极因素正被充分挖掘出来,宗教活动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适应,一大批宗教人士发挥积极作用,自觉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吴忠市是宁夏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在全国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吴南清真大寺,“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等标语被张贴在醒目的地方。清真寺阿訇告诉记者,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这里正在变成合法宗教活动的保障区、民族团结的教育区、民族文化的展示区、宗教场所民主管理的示范区、国策法规的宣传区、矛盾纠纷的化解区。

在宗教场所升国旗行不行?在宗教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不可?宁夏有关部门认真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意见,请德高望重的宗教人士讲解信仰与政治、教会与国家、教规与法律、爱国与爱教的关系。很快,人们就达成共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爱国和爱教是一致的,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在宗教场所升国旗,就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并不违背教义教规。

宁夏伊斯兰教协会还特别注意提炼、阐发、弘扬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养分,本着慎重、尊重的态度,他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研究宗教典籍,挖掘整理宗教思想、教义教规中符合时代进步要求、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道德提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相契合的内容,进行宣传和宣讲,引导信教群众既做正信正行的好教民,也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宁夏各地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中广泛开展“知大局、守规矩、起作用”“看宁夏、知宁夏、爱宁夏”“念好两本经,再做新贡献”等主题教育,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心同行谋发展,同建同享促和谐”新卧尔兹演讲比赛;组织“每会一善、每寺一善、每人一善”慈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宗教活动实现了有机融合。

许多爱国宗教人士都能各展所长、各尽所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争当民族地区法律法规的普及员、健康生活的指导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慈善事业的宣传员、民风建设的讲解员、特殊人群的帮教员、党群关系的联络员、增收致富的引导员,进而引导信教群众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既念好“古兰经”,又念好致富经。

宁夏民族宗教工作,是全方位、多领域、多侧面的。,宁夏在全国率先编写了国内第一部《中华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教程》,直面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各民族青少年了解民族宗教知识、正确理解民族宗教问题的良好读物。现在,宁夏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民族与宗教课,效果良好。

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篇5

**************

(88888888学院8888888系*******专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个方面构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贯通,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有机整合的多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利于更坚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信仰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人有了信仰,就会对自己所犯的过错进行检讨;当一个企业有了信仰,这个企业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当一个民族有了信仰,这个民族便有了无坚不摧的国魂。早在二千多年前,子贡问孔老夫子: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安定、政治平稳?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在这三个条件之中,孔子又认为信仰是最重要的,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所以,信仰的力量可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它是一面旗帜指引着社会的前进方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与依托。

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追求的目标和必胜的信念才能产生不竭的动力;一个团体只有形成了一致的目标和共同的精神追求才能团结拼搏;一个国家要蓬勃向上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一种共同理想和同一种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民形成对国家的热爱和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没有这种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社会就缺乏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就不能形成一股能够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继而民族就会分裂,国家就会一盘散沙,就

将遭到外部列强的欺凌。因此,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精神信仰,以这种信仰作为共同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并由此形成一股团结、凝聚国民的向心力。如西方的“神权”统治体系和发达国家的“民主、自由、人权”,这是早已深入西方人心中的理想和目标。而中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告之子贡治国之本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告示我们:国家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障安全、要让老百姓吃饱、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孔子认为在这几条中间,信仰是最重要的,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而信仰的力量则可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核心价值体系是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所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指“马、列、毛、邓、三,科学发展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体系;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所谓“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

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把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是一个结构完备、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

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人民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我们青年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在理论上要十分明晰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什么,只有树立正确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更好地付诸实践,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学习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观念并以实际行动体现。在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上,要真正做到“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篇6

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央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实施纲要》的学习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实施纲要》在引导广大职工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深入。

一、学习内容

要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在学习中,要首先解决好认识、认知、认同问题,准确把握要求,增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目标任务、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增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通过学习,中心组成员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工作生活学习的各方面,带头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干部职工。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二、学习措施

1、领导带头,率先垂范。部门领导、支部委员和管理人员带头学习、带头主讲、带头重点发言、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解决实际问题。

2、严格纪律,全员参与。制定一套学习计划并严格考勤,选定一个理论和业务学习联络员,为每位职工干部配发一个专用学习笔记本,部门每月在双周三下午分别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人每月至少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每年组织一次学习检查、评比。

3、形式多样,确保实效。坚持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主讲与辅导相结合,内部学习和外出培训相结合,适当采取外请专家作辅导报告、观看多媒体辅导资料、同其他单位交流学习等形式,丰富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习的实效。

三、撰写心得体会

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把理论学习与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理清工作思路、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加强实践,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各地各单位要在深入学习贯彻《实施纲要》精神的过程中,动员干部职工积极思考,结合实际撰写心得体会,把学习的成果和深度思考上升到理论高度。

四、有关要求

应主题鲜明,结合实际,字数在1500字左右,电子来稿,请投xcb3389@163.com.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宣传部

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篇7

1.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 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 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 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 就是要昭示人们, 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2.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共同的思想基础, 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 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 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 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 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3.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当前, 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 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 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只有这样, 才能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问题。

4.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 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 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 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 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 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 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 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 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 是因为它是科学真理, 它把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有机结合起来,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综观当今世界, 各种理论思潮、流派纷呈林立, 但不容否认, 马克思主义仍然处于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高峰, 仍然是指引人类前进的一盏明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它始终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在实践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80多年来,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勃勃生机。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 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中国。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这一共同理想,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顾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追求和梦想。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主义制度又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

3.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 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 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千百年来, 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挫折, 面临多少艰难险阻, 中华民族都始终高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火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 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 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由贫穷走向富强, 靠的也是这样的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只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才能传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实质, 不断拓展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 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使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旗帜下。

4. 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是否和谐, 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分清荣辱, 明辨善恶, 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好思想要家喻户晓。

运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传播载体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 运用贴近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 运用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 运用遍布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运用各具特色的文艺作品, 运用丰富多彩的出版作品,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使之更好地走进群众、深入心灵, 转化为社会的群体意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 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 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 科学规划教育内容,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有责任意识。

责任感是一个人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没有责任感, 小学生连扫地、擦黑板这样的小事情都干不好;没有责任感, 公司职员会把该自己应完成的工作当作儿戏, 而给公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没有责任感, 科学家不可能有诸多推动人类进步的发明创造;没有责任感, 政府官员就可能忘记自己的公仆角色。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干事创业的坚实基础, 是一个集体、一个国家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注重责任意识的培养, 拥有责任感, 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和企业更加昌盛繁荣。

知易行难, 行重于言。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 需要全社会每个成员的努力。希望每一个人踏踏实实的从自身做起,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践行者, 共同来打造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培育和践行

参考文献

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篇8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我们提出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然,作为一个“体系”,其核心价值就不可能是单一的,因为单一的核心价值构不成体系。正如《决定》中强调指出,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四项,这四个方面的深刻内涵,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国现实的科学归纳,回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和灵魂,就是在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树立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的精神旗帜,铸就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撑,激发引领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的、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和信守的思想品格和价值准则。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清晰的是非界限,明确的荣辱观念,不仅是一个民族正气盎然、精神奋发的鲜明标志,也是一个社会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全社会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二)建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式和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宣传、教育,使之转化为社会成员的共同意识,并从普遍认同理解上升到自觉遵守执行,在践行中求实效。从总的方面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以下基本途径。

1.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鲜明回答了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来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全社会改革创新意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作励志图强、创造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

2.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必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于文化建设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学校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家长、教师、学生和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人员,加深理解,提高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新闻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各类媒体要认清肩负的责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之中,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

3.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在这种情况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显得更为紧迫、更为必要。当然,这并不是要取消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异性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而是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在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前提下,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进一步增强科学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我们应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篇9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的价值理念做支撑;精神立则人格立,精神强则国

家强。对一个国家而言,核心价值观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是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价值坐标。

2、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文化影响力

┃科技创新力

综合国力┫政治感召力

┃军事威慑力

┗经济竞争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心就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近年来党对文化软实力的论述,标志着我党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建设放在一个关乎国家的发展和强大,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民族兴旺的地位。而提升文化的根本,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对话机制之外,更需要建构一元化的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在于建设核心价值观。因此,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外可以确立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构成国际文化对话、交流、互动的坚实基础,强化中国影响世界的文化力量以及导向性;对内可以实现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群体间的相互认同,消解利益分配中可能形成的价值观的分化与对立,从而确立全社会普遍推崇和信守的文化理念,实现对中华文化精神的集体认同。

3、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重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但市场经济自身的缺点和消极因素也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不仅严重影响人们价值取向,还严重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成为社会的一种“毒瘤”

4、面对西方强势价值体系的冲击,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构建起具有坚固

防御力的核心价值体系。

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于将“民主”、“自由”价值观作为与军事、经济相辅相成的称霸手段。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把向全世界推行美国政治价值观作为其施政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美国前总统布什表示要在推行“民主”上加大投入,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推销、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把传播其政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作为扩大国际影响的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有效应对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内在结构

四个层次: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 中:

马克思主义是灵魂,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

共同理想是主题,解决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民族、时代精神是精髓,解决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的问题;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解决行为、规范问题。

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主要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学习贯彻“四个基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不断增强“五种意识”:增强党的群众意识;增强宗旨意识;增强执政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增强责任意识;

自觉做到“四个划清”: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3、民族精神

“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

4、——摘自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

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四个具体表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强调培育民族精神。

4.时代精神

核心:改革创新

特征:与时俱进

本质:以人为本

表现:竞争意识与效率追求、开放意识与世界理念、自主意识与民主觉悟、法制意识与和谐精神

5、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荣辱观:

《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孟子:“仁则荣,不仁则辱”;“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荀子:“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顾炎武:礼义廉耻四要之中,耻尤为要。

(三)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尽快凝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

 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 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十八大报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这一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这一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这一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2、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获取智慧; 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3、加强教育宣传,形成社会共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于以知促行,重在知行合一。无论是在国民教育过程中,还是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还是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传播,用具体事例、生动实践阐释解读,靠干部带头、典型示范引导鼓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能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崇德向善、凝心聚力的强大正能量,实现社会风气好转,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进步。

1.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

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利用党和国家成功举办大事、妥善应对难事的时机,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实体展馆与网上展馆相结合、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2.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益广告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广播电视、报纸期刊要拿出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公益广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要发挥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运用多种方式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要在适当位置悬挂张贴公益广告。各类公益广告要注重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注重形式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体现时代感厚重感,增强传播力感染力。

4、强化媒体引导,形成舆论强势。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团结稳定

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报刊、电台电视台要拿出重要版面时段、推出专栏专题,出版社要推出专项出版,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访谈节目、专题节目和各类出版物等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市类、行业类媒体要增强传播主流价值的社会责任,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分众化特点,多联系群众身边事例,多运用大众化语言,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中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传播媒介管理,不为错误观点提供传播渠道。新闻出版单位和从业人员要强化行业自律,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将个人道德修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评重要内容。

(增加一点)5.、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

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篇10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融入”上下功夫,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等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在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方面。这可以说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客观规律,我们应按照这一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所有环节和全部过程,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第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国民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它们对人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念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教育为补充和延伸,努力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有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成每个公民的内在精神信仰和现实行为追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细胞,是每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几位重要的影响。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启蒙和熏陶作用。一方面,家庭教育不仅是人们认知能力和道德意识培育的第一个场所,还伴随着人的一生,是一种全程教育。另一方面,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和力减弱了学校、社会教育易于产生的逆反心理,父母子女之间的代际传递自然而有效地保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延续性,这无疑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效果。心理学家杰拉尔德?帕特森所说:“父母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向子女传授些什么。” 因此,家长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和教育子女,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好的表率,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把父母的积极影响转化为孩子的内在品质和相应行为,为他们将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好基础。

学校的功能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它是社会成员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具有教育内容系统化、途径方法综合化、管理规范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要善于根据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针对各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制订相应的教育目标、要求和方案,既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在各级学校的层次性特点,又注重不同阶段的整体性衔接。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育者,要自觉、主动地承担起道德实践领航员的职责,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摸清受教育者的思想脉搏,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讲授都有利于帮助受教育者从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化和补充。因为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在社会中完成的。人们的价值观念是不断变化着的,所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加以锤炼。越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越需要通过持续的社会教育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更加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必须要做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实现校内、校外、家庭、社会的相互联动,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真正渗透到国民教育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中。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这项工作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少先队、共青团、工会等组织,要密切配合,增强工作合力,提高整体效果,共同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共享工作。

第二,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同时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将其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也就是说,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从始至终都要融入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使之成为统领和支撑。

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具有不同特点,物质文明建设是务实的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而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则是务虚的,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成效。因此,必须虚功实做,化虚为实。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不断丰富理论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具体措施紧密结合起来,同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入心入脑,取得实效。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级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宣传报道,特别要采取舆论引导、评价思想道德事件、监督不良思想道德行为等有效方式,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氛围。同时,要打造一批功能不同的宣传平台,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级党政要把这些硬件投入纳入政府的预算内,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并尽快建立宣传文化发展基金和精神文明建设基金,以及有效的筹资机制,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先进文化阵地和设施,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因此要立足于基层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他们联系群众直接、方便的优势,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不断扩大覆盖面。要紧密贴近各层次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变化,不断创新教育方式,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富有人情味、群众乐于接受且乐于参与的活动,使他们在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思想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要不断消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盲区”,重视流动人口、外来工、个体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建设,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中,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的吸引力。

第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又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检验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在经济建设中,要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原则来统筹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不同群体收入差别也有了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和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统筹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关注困难群体的生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保证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政治建设中,要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规范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以及保持社会稳定有序为目标。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而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国的政治建设从观念层面来说,要树立和倡导进步的政治思想、政治道德、思维方式,如民主、平等、自由、人权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等,以及包括民主、高效、廉洁的行政观念;从制度层面来说,要健全和完善包括规范、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政治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以及确保这种制度和机制理性运转的规范程序;从器物层面来说,要建设和改善包括能完整体现民主、法治进步的器物表现方式,如我国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文化建设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将之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并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为此,要积极利用文化手段,以文化人、寓教于乐,使人们在娱乐审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要认真研究当前文化发展的特点,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加强对创作思想的引导,用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播核心价值体系。要正确引导时尚文化、休闲文化、通俗文化的发展,把握价值导向,体现社会良知,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要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领悟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在社会建设中,要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要求来推动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加强社会建设,必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序。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体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原则,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着力在“融入”上下功夫。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理论武装、思想道德、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群众性文明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工作的实践中,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江泽民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6

[3]韩震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上一篇:古诗望庐山瀑布下一篇:2024年综合办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