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监督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2年xx市质量监督半工作会议,认真总结回顾上半年全市质量监督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的形势,全面贯彻落实xx市长调研讲话和市局半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刚才,xx*处长作了一个全面客观的总结,并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我都同意,4个单位分别在证后监管、风险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就质量监督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上半年的全市质量监督工作值得充分肯定
上半年,全市质监系统在市局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焦“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深入贯彻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方针,勇于负责,忠诚履职,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保障全市产品质量安全作出贡献,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赖处长总结报告的基础上,我谈几点感受:
(一)率先启动分类监管,对企业监管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质量监督的对象是量大面广的工业企业,据统计,目前全市生产企业有8万多家,其中重点监管的生产许可证取证企业近2000家,传统监管模式下,质量监督工作“人机不匹配”的矛盾比较突出。这种情况,不仅在xx,在全国质监系统普遍存在。今年年初,国家质检总局研究建立对企业按照产品质量进行分类监管模式,从今年开始,按照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点面结合的原则,充分运用各项监管手段、监管信息,对产品分级、企业分类,突出监管重点,提高监管效能,体现扶优治劣,对不同产品和企业实行差别化监管,促进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不断完善质量保障能力,有效缓解人机不匹配的状况。这种新监管模式,是在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履职、提高效能的重要手段,产品质量监管将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对此,本市质监系统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在全国质监系统率先启动了这项工作,目前,各区县将生产许可证的审核和分类监管工作相结合,分类分级工作有效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挖掘质量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监督抽查计划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今年的监督抽查计划认真落实总局《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目录》,体现了“四个要求”,即体现法规的要求,做到依法抽查;体现民生的要求,加大了关系人身健康和公共安全产品的抽查力度;体现发展的要求,加大了区域发展中存在行业性、区域性问题的产品的抽查力度;体现消费投诉等要求,加大公众关切产品的抽查力度,广泛征求市经信委、商务委、农委、工商、消防、质检机构等60余个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 “xx质监发布”微博平台向全社会征集民意,积极回应了社会热点与呼声。
二是抽查检验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抽查检验是监督抽查的核心环节,检验机构作为抽查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其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监督抽查的权威性,直接关系到质监部门乃至政府的公信力。上半年,本市质监部门进一步完善了监督抽查程序,取消了抽查中不合格企业接待环节,保证了抽样的工作和纪律要求;继续推进监督抽查工作质量承诺活动,通过质检机构自主承诺,提高了承检机构的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对抽样人员进行培训并实施登记管理,提升了抽样人员总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新发布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为基础,编制了一批xx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监督抽查全过程。
三是抽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上半年,本市质监部门共对涉及民生、安全和环保的121种产品实施监督抽查,抽查2549家企业2776批次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为90.6%,同比去年上半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充分发挥区县联动的作用,开展建筑防水卷材等6种产品的全国联动,电动自行车等6种产品的市区联动,行业整治、区域整治的质量抽查。此外,xx、xx、xx三个区局还积极争取到区级财政的支持,对重点产品开展区级质量预警性抽查,基本形成国家、市、区三级的监督抽查体系,进一步拓展了监督抽查的广度和深度。
四是抽查结果的公告力度进一步加强。目前,我们已经实现监督抽查结果全部通过市局网站对社会公告,同时向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市政府等相关70余个部门进行通报,市政府网站、政务微博以及本市各主要媒体对都非常关注我们的抽查公告,在第一时间进行转发和报道,有力地提升了质量监督的社会影响力。
(三)妥善应对处置了多起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上半年,本市接连发生多起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发事件,“安信毒地板”、“节能灯辐射超标”、“问题成品油”、“摇摆机”等关键词,一时成为全民关注和社会舆论的焦点。本市质监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着力强化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保障的部署和要求,不断加强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监督处在这些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把握信息,迅速进行科学研判,及时部署开展专项检查控制态势发展,同时,配合新闻中心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积极释疑解惑,稳妥平息了舆情,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妥善处置这些突发事件。刚才,xx区局和稽查总队分别介绍了两个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案例,从这中间,我们能够总结出有效应对的一些基本思路,一是重视信息,迅速反应。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与社会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往往成为社会热点事件,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很容易将事件影响力,必须迅速介入事件,积极回应,及时有效地收集和分析舆情信息,不断根据舆情信息的发展,形成相应的应对措施。二是依托技术,澄清事实。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必须要依托技术机构、行业权威专家用科学的手段去检测和论证,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说话。三是借助媒体,正面引导。要借助各种传播媒介,掌握新形势下的舆论特征,正确而适时地做好舆论引导,就能够妥善、迅速地安抚公众情绪,把事件发展引向预定程序轨道。
(四)创新风险管理工作,掌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不断爆发,反映出质监系统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掌控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必须推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工作的开展,将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管为事前预防,改变当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事后“救火”模式,对存在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理,从根本上有效避免和预防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
上半年,本市质监系统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一是按照总局部署,开展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排查整治活动,全市质监系统各单位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都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制订并落实了具体的实施方案。xx、xx等区局还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方案,将风险排查整治工作与生产许可证及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行业整治、区域整治、监督抽查及后处理、质量档案、联动“三查”及执法专项行动等工作有效结合,以涉及国计民生、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农资建材、日用消费品14种产品为重点,以媒体关注、有不良记录或违法行为的生产企业为重点企业,全面展开风险排查整治行动,并针对排查出的问题,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分别落实具体的整治措施,有效整治并消除了大量的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二是不断深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风险信息采集,积极发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充分发挥涵盖10个专业领域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专家队伍作用,加强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的研读,以关系民生,直接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服装、玩具等日用消费品为重点,着力解决现有监管手段不能发现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形成因素、实际状况进行全面的把控。今年以来,质量安全评估研究中心组织相关检测技术机构共实施了14个项目的风险监测,风险监测的项目和范围都有较大的增加。强化了对风险监测结果处置的研究,风险监测工作带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和预警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继续在全国质监系统处于领先地位。
二、充分认识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今年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从政治形势来看,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这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保障十八大胜利召开是下一阶段各项工作的重心,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大。
从经济形势来看,当前我国的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要求我们必须充分有效地发挥质量监督职能作用,综合运用生产许可、监督抽查、风险监控等有效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维护产品质量安全,在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质量现状看,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们的质量现状依然不容乐观,质量安全隐患依旧存在,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质量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人民群众的质量安全需求与质量监督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还十分突出。而且产品质量涉及面广、敏感性强、复杂程度高,始终是新闻媒体和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尤其是网络等新型传媒迅猛发展,舆论和新闻传播越来越快,舆论导向不力就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履行监管职责,严格监督把关,提高监管效能,努力促进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从自身能力看,虽然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一是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离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还有差距,监管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二是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监管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在监管人员数量和监管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了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这些都要求我们积极探索科学履职的有效方法,提高依法履职的保障能力,完善高效履职的工作机制,努力推动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创新发展。
全市质监系统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是提升质量水平、维护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质监事业的立业之本。我们要像重视食品安全监管一样,高度重视安全风险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其他工业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三、抓好下半年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把握一个工作重心,迎接十八大召开
刚才说过,下半年党的十八即将召开,当前,质量监督的工作重心只有一个,就是保安全,这是一项不容讨价还价的重要任务,这要求我们全市质监系统,要围绕国家质检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方针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五个最严”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从严监管,全面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大力排查质量安全风险,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迅速有效处置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确保不发生有严重影响的恶性质量安全事件,的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营造良好质量安全环境。
(二)抓好两项重点,提升质量监管水平
第一项重点工作是积极稳步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分类监管。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目前分类分级工作的推进进度各区县局有先有后,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充分认识分类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加紧实施区域内企业的分类监管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组织有力、部署周密、落实到位,要明确责任,加强协调,狠抓落实,积极有效地推进对获证企业分类监管工作。二是要按照时间节点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获证企业分类监管工作。当前,是实施分类监管的关键阶段,是全面开展检查的阶段。今年年底前要按照制定的计划,对所有生产许可证企业基本实现分类监管,需要集中力量,一鼓作气,抓紧时间,不拖后腿,按照既定目标全面完成任务。三是要加强分类监管与日常工作的结合。分类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科学分类、严格监管、动态调整。既要重点突出又要统筹协调,要将分类监管与许可证证后监管工作有机结合,与发证观察员制度有机结合,与监督抽查后处理、建立企业质量档案等常规工作有机结合。四是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果。在移动监管系统开发上,要科学规划,人性设计,功能完备,突出实效。在移动监管系统的运行中,各区县局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有力推进,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能;监督处要在试运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加强培训,保证一线工作人员能用、会用、善用该系统,使得监管工作的法制化、科技化再上新水平。五是要及时沟通,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各区、县质量技监局在推进分类监管过程中,要及时准确报送许可证分类监管信息,注重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市局沟通;要不断总结许可证分类过程中有益的经验,加强宣传,保障分类监管制度逐步完善和提高。
第二项重点工作是抓好“质量提升行动”。今年年初,总局确立了“以综合整治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着眼提升一类产品质量,规范一个行业发展,确定了开展电线电缆、节水产品、防水卷材等10类重点产品的质量提升行动,市局根据本市的产业状况,结合各区域产品质量的整治工作,确定了涂料、服装、电机等7项作为自选动作开展质量提升。全市质监系统要按照总局的统一部署,特别要注意抓住一些行业的“症结”,找准质量提升的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和责任分工,专人负责,一抓到底,把质量提升做实、做深、做透。要通过抓产品质量提升,努力解决突出质量问题,着力体现抓质量的长效、实效,让全社会感受到抓质量提升对企业发展有利,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从而进一步重视质量提升工作。
(三)做好三项工作,夯实质量监督工作基础
一是学习贯彻《xx市产品质量条例》,加强质量监督规范化建设。新修订的《xx市产品质量条例》已于2012年4月19日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9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该条例针对本市当前产品质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创设了相关制度,细化了产品质量监管的有关规定,强化了企业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了政府的产品质量监督职责。该条例还明确了产品质量工作各方面的责任,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增加了生产者、销售者、检验机构的行为规范要求,并探索建立了生产者质量管理、缺陷产品召回、检验机构临时授权、重点产品质量监控目录、产品责任保险等制度。这部条例的实施,将为有效解决一些长期困扰产品质量监督工作难点提供执法依据,全市质监系统要认真学习《条例》,结合条例的实施,全面改进和提高质量监督工作,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各类质量监督规范化文件,为科学有效监管提供有力制度保证。
二是加强质量安全档案和质量监管档案建设。底数不清一直是困扰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一道难题。因此,在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动建立企业质量安全档案工作,统计显示,到目前为至,超过96%的企业已经建立档案,基本实现对全市生产企业的全覆盖。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个档案还是显现一些局限性,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因此,下一阶段各单位还是要提高对建档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建档工作的思考,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完善质量档案数据库。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监管档案,将生产企业的基本信息、产品情况、生产条件、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监管的信息,包括监管时的影像资料、文书、笔录等统一归档,实现“一企一档、动态监管”。建立这个质量监管档案库非常有必要,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时,有利于快速梳理监管脉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性。
三是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近年来,我局有效处置了多起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突发事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处置的过程中,也反映出我们的应急预案还不够完善,因此,下一步,要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原则,认真总结各类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置经验,加快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并在预案的基础上,编制简明扼要,可以用于实战的应急处置规程和流程图,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要求。下半年,还要组织开展一些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以此锻炼全市质监队伍指挥协调、现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各级质监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提高预防和处置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突发事件的水平。
(四)健全风险管理四项措施,解决质量安全突出问题
一是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信息收集机制。在现有以质检机构为主的信息收集平台基础上,各区县要加强对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特别是在日常监管过程发现的产品质量普遍性“潜规则”信息,要及时加以研究分析,并同时将信息交给质量安全评估研究中心,中心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对风险信息的研判,在此基础上,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同时,各级质量监管人员要有风险信息的识别意识,加强对信息资料的研读,比如,市局内网上的《重要舆情编报》、《产品质量安全资讯》等信息资料,各级监管人员要把这些信息作为必读材料,发现风险信息就要有意识立即组织进行科学有效处置
二是持续进行质量安全风险排查。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不是单靠一次专项就能全部排查清楚的,因此,要将风险排查与日常质量监管相融合,在监管中不断发现风险,要特别重视行业“潜规则”和环节“结合部”问题,全力防范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安全风险,突出电线电缆、小家电、家具、人造板、化肥等与人身健康和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重点产品,以及媒体关注、有不良记录或违法行为的重点企业。对排查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要做好危害评估和原因分析,确定整治措施和整治责任,限期消除风险。
三是加大风险整治力度,提升质量安全水平。风险整治工作要全面深入、标本兼治。首先要因病施治,对症下药,拿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风险发现在哪里就消除在哪里;同时又要举一反三,注意源头防范、末端治理、全面整改,既要针对个性问题,“一品一策”、“一厂一策”地逐一整治,又要针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制售假冒伪劣的,要严厉打击。问题严重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小作坊,要建议地方政府组织停产整顿。发现行业“潜规则”的,要会同行业管理部门,动员协会、商会的力量,组织全行业治理。风险等级较高、安全隐患较多且分布又较广的重点产品,要进行专项整治、区域整治。
四是继续深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质量安全评估研究中心要认真总结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中摸索的经验,加强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研判,风险监测与评估以及监测结果处置方法的研究,持续完善风险监测工作的体制机制,逐步扩大风险信息的收集和产品的监测的范围,更好地做好风险监测工作,推动质量监管关口前移,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区县局要提高对风险监测工作的认识,现在不是要讨论“要不要做”,而是要思考“该怎么做”,要加强对风险监测结果处置方法的研究,除了要把风险监测的结果告知企业,督促企业采取措施消除风险隐患之外,是不是还想一些其它办法,比如刚才嘉定局提到的,和企业所在工业园区联手,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你不消除风险,把你这个企业消除,进一步提高解决风险隐患的能力。
(五)落实五个最严,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严格生产许可。这里面有两项事情可以做,首先是在受理、审查、检验、发证环节严格把关,严格按照生产许可条件开展生产许可审批,对质量保证能力达不到准入条件要求的企业一律不予许可;然后是严格落实退出机制,将违法违规企业、不能持续保持应当具备的生产条件、检测条件的问题企业,采取撤回、撤销、吊销、注销等强有力的手段,坚决清理出去,维护生产许可的权威性,提高获证企业的整体质量。
二是严格企业监管。本市质监系统各单位要切实落实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对企业的监管措施一律依法从严执行,提高监管有效性。在以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企业为主要监督对象的同时,认真研究总局今年发布的《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目录》,对照产品风险等级的划分,进一步突出四个重点,严格实施企业监管,即突出日用消费品、建材、农资、妇女儿童用品、消防产品等与健康、安全、节能和环保相关的重点产品生产企业;突出合格率不高、质量不稳定的重点企业;突出抽查合格率较低、存在行业性和区域性的质量问题;突出舆论热点,消费者反响强烈的产品生产企业。
监督抽查是企业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来源,因此,区县局要特别重视监督抽查工作,对不配合监督抽查的企业,要认真教育,严肃处理。对未抽到样品的生产企业,要认真核查,弄清楚到底是企业刻意规避,还是停产或者只生产出口产品,特别对一些获证生产企业,如果总是抽不到样品,要重点关注。对抽查中的不足,或者发现的抽查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
三是严格后处理。对企业产品存在一般性、个别性的质量问题,要责令企业及时整改复查;对因管理原因造成的比较重大的质量问题,要深入企业查找原因、帮扶整改;对恶意制假售假行为,要严肃查处,严格追责;对苗头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要开展专项整治,全面规范,做到“四不放过”,即,质量原因没有查清的不放过、质量问题没有得到整改的不放过、质量管理制度没有建立的不放过、复查未合格的不放过,实现抽查一类产品,整顿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
四是严格执法。在企业监管和监督抽查工作中发现的质量违法行为,要一律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执法查处,涉及刑事犯罪的,要一律移送公安机关。
五是严格依法行政。各级质监系统要严格执法,规矩办事,丁是丁、卯是卯,努力克服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的问题,避免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及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防止大案要案、窝案串案等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发生;要加强业务能力建设,优化业务流程,严格过程管理,努力实现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促进质量监督工作质量和效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进一步增强质量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严肃性,加强对业务工作的督查指导,严格工作程序和完成时限,推行绩效考核,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不断提高执行力和战斗力。要鼓励监管人员深入钻研,学技术,学业务,提高质量监督工作质量和水平;要严明纪律,落实责任,弘扬团结协作精神,让谋事、干事、成事成为每个监管人员的自觉行为,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廉明高效、坚强有力、群众认可的质量监督工作队伍
育人、育脑、育心的特殊性决定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的独特性。我们要倡导并努力践行“运动的、阅读的、研究的、合作的”四种职业生活方式,打造教师职业生活姿态,高雅而文明地行走于现实大地上。
1.运动
身心健康是1,其余是0。只有当1屹立不倒时,后面的0才有意义。各学校要积极发挥工会的作用,建立运动俱乐部,利用工作时间和周末时间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
2.阅读
从全民阅读方面来说,校长不读书,教师不会读书;教师不读书,学生不会读书;学生不读书,社会不会读书。从教书育人方面来说,学生从心底是不会欣赏和接纳一个只会做题讲题的教师的,反过来说,一个只会解题、做题、讲题的教师是不会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生命印痕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生命的长度是无法改变的,但生命的宽度、深度和厚度,是可以自己掌握的。读读文学类,读读哲学类,读读学科史,慢慢地,你会不期而遇地碰到最美的自己。陈平原在《读书是件好玩儿的事》里这样说,“我主张读少一点,读慢一点,读精一点。世界这么大,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很多东西你不知道,不懂得,不欣赏,一点也不奇怪。读书是件好玩的事,不着急,用一生,慢慢读”。我们的学校也不用着急,在浸润式静养式阅读工程中,在校长和管理人员读书的示范和引领下,慢慢地把读书变成一件好玩的事。
3.研究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课不变。这样的工作状态会让我们成为温水里被煮的青蛙,在自我陶醉中失去了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能力,慢慢地失去了当初参加工作时的梦想和激情,渐渐地把工作当成了一种劳绩,职业倦怠感日增。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问题与工作相伴随行,研究它、解决它,自主式的、互助式的,在智慧性的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奇妙的、惊奇的、不一样的世界。一要建立常态化的“三级论坛”:局组织校长(股长)论坛,教研师训中心组织学科论坛,学校组织教育论坛。二是建立常态化赛课或者比教学机制,以赛促训。校级和县级有机衔接,全力推进生本教育和种子课堂建设。三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各类学校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的“被课题研究”,要根据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办学方向确立个性化课题;教研师训中心要切实发挥课题研究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杜绝大一统和一刀切的课题安排。四是纵深推进校本教研。要大力开展“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是学校科学稳健发展的永动机。校本教研要紧紧围绕课程、德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等节点展开探讨,以求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五是建立回签制度。学校对各项活动和工作,在活动结束时或学期结束时,要组织参与人员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诊断,明确保留点,优化遗憾点,在年复一年的改进中积小变为巨变,从而有效预防在简单重复中走向集体平庸。六是要嫁接而不复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借鉴不是复制而是嫁接。复制生硬,是物理变化,会水土不服,会中途夭折。嫁接是在找准结合点上进行,是化学反应和深度融合。七是建立县级教学成果表彰制度,每两年评选一次。
4.合作
一所学校科学稳健发展,需要的不是英雄个人,而是英雄团队。工作在一起生活几年、几十年,是一种缘分。幸福是人类至高无上的追求。幸福快乐,人人向往之。按照三八法则,人们每天8小时在上班,8小时在家里,8小时在睡觉。因此,上班的8小时和在家的8小时对人们的幸福感和愉悦感同等重要。当我们的工作单位人际关系复杂,钩心斗角,需戴上盔甲处处提防时,我们有安全感吗?当工作、生活和家庭遭遇困难时,同事都是打酱油的看客时,我们会有温暖的家的感觉吗?当我们工作的环境中小圈子林立时,为了一丁点的利益而彼此攻击时,我们心里会愉悦幸福吗?天下熙熙,天下攘攘,然而人生的终点不过是一抔黄土。合作的前提是信任和大气,放下彼此心中的隔阂和偏见,打点起真诚、友善和互助的行囊,在同向同行和同心同力的“大气”中,携手走向教育的远方。一是要民主治校。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要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轮酝酿,杜绝拍脑袋决策,以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各学校(幼儿园)要设立家长信箱和学生信箱,及时收集和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合理需求和建议,让家长和学生的声音表达在校园里而不是校外网络上。二是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重大问题决定要提交教代会讨论表决。三是推行捆绑评价。各学校可根据学校实情,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捆绑评价,避免单干和单打独斗,打造学习和工作共同体。四是要大力弘扬正气,唱响主旋律。发现重于观察,戴上信任的放大镜和宽容的显微镜,去发现校园里优秀的团队和个人,分类分层地建立专业荣誉制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系列;优秀教师和教学新秀系列;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系列;优秀管理人员及管理团队系列;教育奉献奖系列等),浓墨重彩的宣传和表彰,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成功感和职业幸福感。
三、以校为本,创建内涵校园
1.平安校园
校园安全事件不仅极易被炒作而让学校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给学校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杀伤力,更重要的是,校园安全事件往往会给教师、学生和家庭带来终身性打击和心灵伤痛。人没了,何谈人的发展,发展的前提是平安。为了杜绝校园里的极端的小概率安全事件的发生,一是高度重视人防,谨防校园安全隐患的蝴蝶效应。从理论上说,任何事件都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是否发现、重视和及时整改,校长是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二是严守各种安全操作程序,不偷减环节,不自欺欺人,不抱侥幸心理。三是初高中要建立有效的管制刀具清查和学生矛盾排查机制,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幸福校园
我们习惯于用学生未来的幸福来扼杀当下的快乐。人生是一个不能彩排的连续过程,每个阶段的失误都可能影响终身,高考之前的十五年教育尤为重要,它具有启蒙性和奠基性,在学生生命历程中植入一粒粒种子,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上发芽、开花、结果,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幸福教室的愿景是“快乐的童年,有故事的学校生活,培养有想法的人”;目标是“扎实学习,快乐成长,师生和谐,教学相长”;生态是“民主、平等、和谐”。幸福教室的建立中要关注以下几个节点:一是重视教室里的师生心理感受。简洁美观而突出展示的物理环境布置是必要的,但师生的心理感受才是幸福教室的建设重点。二是重视班级自治。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是管理者,人人是服务者的班级建设中,强化班级凝集力,达成“因我的存在而让人感到幸福”的目标。三是重视班本课程。班级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地方,要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设置学段系列化、阶梯化的班本德育和活动课程。四是建立导师制,实施全员育人。所有教师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通过“1+N”导师制,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
3.书香校园
良好的学校生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校园里是否弥漫着书香和琅琅书声。一是发布阅读书目。朱永新、窦桂梅、李希贵都是学生阅读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他们从适切性角度提供了中小学生阅读书目,可以借鉴。二是建立班级图书角。以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建的方式,建立班级图书角,配齐必读书籍。三是开设阅读课程。各学校可根据校情每周开设1~3节阅读课,在师生的同读、同写、同谈中,把校园阅读推向高位,在经典阅读中提升语言运用技能,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四是设立读书节。通过读书节集中展示读书成果,评选书香学生、书香班级和书香老师。
4.文化校园
特色是个热门话题和高频词汇。我们要理清学生特色和学校特色谁更重要的问题。在梳理我们的教育思路时,是为了学生办好学校,还是为了学校而教好学生,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事实上,为了学生办好学校才是正确的选择。在学校特色建设中,一是要广泛发动,提炼校园文化内核。基于师生的兴趣、需求和理解,挖掘本土文化元素,提炼出校园文化内核,以此为原点,扩展开来,设计活动、开发课程,经过3~5年的实践期,力争形成学校特色,达成一校一品,一校一韵,避免千校同面。学校特色的形成一定是基于学生的特色和多元的课程来呈现的,没有学生的特色和丰富的课程作支撑,学校特色便是水中月、镜中花。二是学校特色创建是一项慢的工程,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形成的,需要时间来积淀、发酵、放大、甄别和筛选。持之以恒、常抓常新,方是孕育学校特色之正道。三是学校特色就是学校文化。特色一旦形成,便成了学校文化。文化是一种场,看不见摸不着,师生在场中耳濡目染,言行得以改变,素质得以提升;文化是一种基因,基因可以遗传、转录和表达,以文化人,以文化心。这样,从校园里走出去的师生就会带有浓郁的特属学校的文化印记和独特气质。
5.开放校园
校园是象牙塔,有别于社会其他组织,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把学校封闭起来,独立于社会之外。相反,为了赢得学校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主动打开思想和视野的大门,提升办学品位,展示办学成果,求得地方党委、政府、社区和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尊重。一是要引领教师勇于自我否定。在常态化的反思、学习和研究中,主动敲碎个人的果壳世界,不断拓展自我认知边界,积极提升自我效能感。二是多元展示办学成果。学生在学校里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高低是家长最期望知道的,学校要利用校园开放日、亲子活动和家长会等平台,充分展示学生的发展和多彩的校园生活。积极改造家长会,让家长会远离批评和指责,多一份精细和理解,多一些学生发展成果的展示和家庭教育的建设性意见,努力寻找家校教育的最大合力线。慎重对待请违纪学生家长到学校,更不要把家长当成学生,盛气凌人的教育。三是多向当地党委、政府和社区汇报。学校建在地方和社区,有许多困难是教育局和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要依赖当地党委政府和社区,在积极主动的汇报、交流、互动和配合中,求得深度理解和实质帮助。
为确保绿色质量建设的执行力,特提出几点工作要求:
建立低碳督导检查评价机制。局机关各部门督办检查评价学校工作时,要统筹兼顾,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学校工作的干扰。一是综合检查、痕迹检查和不打招呼检查。综合检查是指安全、教育、督导和信息化等可合并进行,各司其职;痕迹检查是把所有的检查结果纸质化,一式多份,校长签字确认,作为绿色质量建设过程性评价的依据;不打招呼检查是看学校的教育常态。二是所有局机关和二级单位到学校检查督导评价时,原则上不在学校就餐,确需用餐的,一律在学校食堂进行。三是督导评价时,尽量减少对纸质资料的要求,以过程性常态资料为主,以避免学校人、财和物的浪费。
建立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机制。出现下列问题时,对学校绿色质量评价一票否决,对校长(园长、二级单位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1.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校园安全,因违纪而被纪委、监察部门调查处理的);2.出现课程设置和学业考试弄虚作假(以查实为准)的;3.教师中存在有偿家教(以查实为准)的;4.质量建设出现重大问题;5.出现大面积不和谐因素影响学校稳健发展的。
建立学校管理人员动态管理机制。为了学校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校长带领的管理团队要敢作为、善作为,防止慢作为和乱作为。教育局将出台《学校管理人员聘用管理规定》,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建设风清气正的管理文化。
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如果我们今天不在学校里放手,不让学生将一些不适应和不成熟在校园里表露出来的话,他们只能在以后的大学校园里或者工作岗位上表露出来。正确的选择当是创造常态下的教育情境,让教育在冲突矛盾中、在参与体验中、在活动感悟中显示力量。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半年工作总结大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市交通局半年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动员广大干部职工,明确目标,把握主线,抓住重点,振奋精神,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全力抓好在建工程,打好开局之年的攻坚战,为全面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实现经营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下面,我着重讲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上半年工作简要回顾
——抢抓公路市场,综合实力又有新提高
上半年,在交通局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2011年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始终保持高强度、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埋头苦干,扎实推进,史无前例地同时开工建设了xxx5个实体路面项目,xxx等多项重点工程项目,深入开展了“五比五创”、“百日大干”和争创“三个一流”等专项活动,进一步提高和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增强了危机感和责任感,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克服工期紧、难度大、任务重、标准高和资金不到位等诸多不利因素,应对项目业主的考验、质量安全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克服和排除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保持了企业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截止到2011年7月,承揽产值3.6亿元,为年计划的 27.7%;完成产值5.23亿元,为年计划的38.7%。今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予我公司“全国‘xx’竞赛优胜企业”;2月,辽宁省建筑业协会授予我公司“辽宁省建筑业优秀企业”;6月xx省市政协会授予我公司“xx省优秀市政企业”;8月省建设厅授予我公司“xx省百佳建筑企业”荣誉称号。
——推行标准化管理,项目运行质量有所提高
各级总部搭建平台,选好班子,打造责任团队,实行“五个一”,即一个项目、一名经理、一套班子、一份责任、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经理部建立由项目领导、管理部门和作业层员工组成的标准化管理网络,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配套健全的标准化工作体系,从组织领导上保证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
各级总部下大力气推进项目标准化管理,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体系,项目管理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岗位职责、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工作流程、统一考核评比,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确保项目合理布局,确保项目合同履约,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建立健全各部门岗位职责,个人职责清单化。
丹通路基项目将上述岗位职责公示上墙,实现了工程施工各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整体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并及时总结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作法;丹通路面项目强化质量管理,能够对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提高了全员的质量责任意识,受到业主和质安局的好评。
总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在每个管理模块内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现场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减少管理成本,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和安全死角,为建设精品工程提供保障.建立了标准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
开展有意义的项目精细化管理主题教育,树立四种基本意识,即“规则意识”、“服务意识”、“系统意识”和“细节意识”。为建立学习型团队,总公司对在岗人员组织全方位培训,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21个,上岗职工培训合格率100%。截止5月底,共建立岗位职责100多个,建立岗位说明书300 多个,权责清晰、目标明确。建立了宣传网络体系,上半年各单位、项目上报信息稿件46篇。
——加强绩效考核,“五比五创”取得新成果
今年重点补充完善了对其他直接费的管理制度,明确了其他直接费的责任主体、资金使用审批等流程;对甲供材的管理也趋于规范,按规定程序和流程办理相关结算手续,取得一定成效。
上半年,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总公司与基层总部“五比五创”考核领导小组分别对10个在建重点项目进行全面考核。对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27项,并跟踪问效。在考核过程中,发现新问题,限定时限落实责任人,及时采取措施落实解决,及时修改补充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为规避各种风险,堵住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收到较好效果。
材设公司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五比五创”工作,带领考核组对山东青临项目目标成本底数不清、控制不严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复查,对总公司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逐一落实,吃住工地一个多月,在项目经理部的支持配合下,以工程科为龙头进行了梳理,成本失控的现象得到了基本解决,甲供材料记错帐的问题也进行了调整。项目目标成本,按职论责,落实到位,呈现出了人人想事、争着干事的良好局面,该项目在业主组织的上半年“春季百日大干”劳动竞赛中,荣获“先进单位”荣誉称号;xx项目严格执行工期计划,已提前完成路基和桥涵工程,获项目办通报表扬,并获得奖金20万元。
一公司在人员少、项目多、工期紧、任务重、资金不到位等困难面前,党政主要领导深入到生产一线,靠前指挥,项目班子克服困难,确保工程按计划完成;xx路基项目在前指优质优价评比中,始终名列前茅,从开工至今一直保持优质优价三等奖的良好业绩,xx被评为优秀项目经理,xx被评为优秀项目总工。
二公司在严格履行合同审批流程方面,做的比较出色,凡应履行审批的要件,均上报及时,并按审批结果办理;西开路面项目克服了路基单位交段晚,前期投入大、干不了活,后期压力大、工期又紧等困难,仅用两个月的时间,面层施工已打开局面;沈阳绕城项目党支部在创优争先中,被交通局评为“先进党组织”。
四公司总部考核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对项目考核及时,不走过场,指导和服务到位,受到总公司考核小组的肯定和好评。乐自项目建立网络宣传园地,将项目最新动态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及时上传,使员工充分了解项目的最新信息,开辟了宣传工作新的平台,弘扬了企业文化,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乐自项目党支部被交通局评为“先进党组织”。
——强化内部审计,防范经营风险能力有所提高
内部审计是帮助企业处理危机与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不仅是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部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工作,而且是要对重点项目目标成本控制过程的审计,为保证全面风险管理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拓展了内部审计的责权,关注重点转移至各风险管理构成要素是否正常运行,业务流程是否满足风险防范的需要,各种量化管理模型是否有效实施等。通过对各风险管理构成要素的监督与服务,总部审计人员深入基层,帮助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合同管理初见规范,实行审批势在必行
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因而,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其管理绩效反映了项目管理的总体效果。搞好合同管理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最基本的要求,各个单位、项目从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入手,设立了专、兼职管理人员,做到统一合同格式、统一台帐、统一程序,加强了合同的审核工作,要求合同承办部门按职责办理,审查部门按职责审查,法律事务部归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办理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执行。上半年法务部共审核合同225个,实现了从事后救济型向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型的转变,解决了过去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关不严,效益流失等问题,诉讼案件明显下降。
——遗留问题处理取得积极进展
2008年5月18日,皇姑区非法强拆问题得到基本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经过多次艰难谈判,解决了第二、第五工程公司、试验检测中心和职工培训学校的安置问题,于今年4月6日,在市政府328会议室,我公司与皇姑区政府正式签订了协议,在北四台子置换土地32亩,同时还建交钥匙工程5450平方米办公楼一座。安置方案得到了落实,维护了企业权益,国有资产得到了保值和增值。
2001年,在公司面临经营困难、账户被封和办公楼被法院拍卖的历史背景下,经本人申请,市劳动局批准为我公司240多名职工办理了病退,解决了当时这部分职工的后顾之忧和养老问题。近几年,随着我市养老金标准不断调整,病退职工与正常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有一定差距,部分职工因此上访,市政府本着既尊重历史,又特事特办的原则,为这些人重新办理了退休手续,又一次解决了这部分职工的后顾之忧和养老问题。
——为职工办实事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为鼓励员工致力于企业不断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共享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随着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2011年将企业效益工资标准提高了120%;继续开展重大节日走访慰问活动。今年元旦、春节期间,总公司党政工联合走访慰问先进劳模、老干部、老党员、困难党员和特困职工30余户,补助金额合计2.9万元; 为上岗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医疗附加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为上岗职工健康体检;继续为上岗女职工办理女性安康保险;为上岗职工子女考上大学发放津贴;为生产一线技术骨干破格晋升职称。
——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科学决策能力有了新提高。一是抓思想建设。认真落实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和班子例会制度。注重联系企业生产和工作实际,上半年中心组共组织理论学习8次。二是抓班子民主和作风建设。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和外委施工队的选定实行招标,合同逐级履行审批,人事安排、干部任用和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三是不断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基层公司领导班子、总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和后备干部进行了考核测评,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今年重点项目党员工程立项10个,各项目党支部紧紧围绕经营目标和施工生产任务开展党建工作,以“五比五创”、“党员工程”活动为载体,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在局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我公司有21名优秀党员和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大会表彰。
党委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制订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并纳入到经营责任目标管理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员干部公开承诺制、岗前廉政谈话制,科、队(站)长以上干部和管钱管物岗位人员层层签订廉政建设责任状,签约率100%,领导干部、党员和科、队(站)长以上干部违法违纪率为零。
在肯定上半年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总公司在经营和管理方面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总部内审人员水平低,对项目实际成本掌控能力差,对项目的运作程序、动态成本信息和数据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对项目的成本风险不能及时预警,更做不到提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二是项目经理对目标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重视不够,项目部成本核算能力弱,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漏洞和采取有效措施,效益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工程部门消耗计划下达不及时,造成相关部门难以按月、季或关键节点及时做出实际成本的统计分析,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比较严重;
四是经理部落实项目策划的6个文件不规范,特别是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操作性差,随意性大,执行力差,没有起到龙头地位的作用;
五是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申报不及时,依据不充分,造成上级部门审批难度大,从而影响工程进度的现象时有发生;
六是甲供材管理不到位,出入库不及时,盘点不及时,结算不及时,造成成本数据不真实;
七是合同管理不规范,未按规定程序履行审批,先斩后奏、阴阳合同现象时有发生;
八是项目分包管理不规范,执行合同不到位,质量控制不到位,协调服务不到位,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
九是个别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流于形式,图纸审核不严,交接、转序把关不严,质量通病治理不及时,质量成本控制不到位;
十是少数领导干部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组织纪律性差,工作能力不足;在岗在位不在状态,工作效率低下,不作为,有时还乱作为,职工反映极差;激励和分配机制不健全,绩效考核不到位。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整改和解决。
二、下半年重点
二〇一〇年八月四日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恒源公司下半年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矿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下半年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确保全年目标的实现。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矿九届四次职代会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缜密部署、严格管理、强化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上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安全方面:上半年,我矿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共发生1起轻伤1人事故,杜绝了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和二级以上非人身事故。截止8月4日,我矿已经安全生产366天,实现了安全生产一周年。
全面完成恒源公司下达的生产经营等各项指标。上半年,主要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安全形势保持稳定。一是本质安全型环境建设扎实推进。按照“系统无缺陷,机械无事故,人员无伤害”的本质安全型环境建设目标,统筹考虑环境、人、物的综合因素,积极探索本质安全型环境建设途径。各单位以创建“示范工程”为主线,提高质量标准化建设标准,强化精细施工意识,提升工程质量,深化定置管理,质量标准化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新变化。完善了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进行细致地分析,分类分级对口反馈、上报、跟踪落实,各类 隐患得到较为及时有效的治理,为员工营造了较为安全的工作环境。二是本质安全型员工塑造再上新水平。大力推进员工素质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培训工作计划,上半年共组织内、外培训66 期,共培训1021 人次,员工的操作技能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管理人员带指标反“三违”制度,把“手指口述”作为管理人员下井的必查项目,上半年共查处三违597人次,共抽查员工手指口述1767人次,员工的操作行为进一步规范。三是现场管理进一步加强。狠抓管理人员作风建设,重点加强了双休日及中夜班管理人员的现场跟值班,强化对班队长现场管理的监督考核,确保现场安全得到有效掌控。
2、原煤生产保持高效。我们克服了采掘头面多为边角块段,储量少、搬家频繁,地质条件差,开采难度较大等不利因素,合理安排生产进度,精心组织生产,努力提高技术贡献率,深挖人力资源潜能。先后安全回采了6121、6126综采工作面,669、6537、6545炮采工作面,矿井生产保持稳定。深入推进采掘标杆区队建设,以点带面着力提高单产单进,采煤一区上半年共生产原煤22.0166万吨,掘进一区三队完成进尺1561米,创建40万吨炮采队和3000米掘进队的目标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快速掘进队上半年共达标15支。
3、经营管理规范运行。一是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完善体制机制,明确职责划分,层层传递压力,强化过程控制,严格兑现考核,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二是成本控制成效显著。全面改版升级内部市场系统,进一步完善了材料管理一体化系统,并严格按照新系统要求强化管理,内部市场运作逐步规范。各单位坚持“规范大型管理,强化小型回收复用,推广替代产品”的工作思路,重点加大废旧物资回收复用力度,并固化“废旧物资回收复用专项治理月”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实现废旧物资回收复用常态化管理。上半年累计回收物资价值 502.5万元,复用物资价值471.8万元。加强用电管理,严格指标考核,合理调荷避峰,集中在低谷时段运输、提升、洗选,电力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三是增效措施落实到位。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能采尽采,不丢一吨煤;精采细采,让每一吨煤创造最大效益”的理念,加强生产过程的煤质控制和现场管理,煤质始终保持在公司下达指标以内。不断改进创新提高块煤率的方法措施,块煤产出率持续增长。产品质量部加大原煤入洗量,优化洗选工艺,提高洗选率,为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4、“三位一体”管理稳步推进。在推进员工素质工程的同时,进一步深化精细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建塑工作。深入推进流程优化工作,各单位按照流程管理的要求,对518个三、四级流程按季度分两次进行了逐步优化,流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完善了创新工作体系和机制,以合理化建议和CIA为主要载体深入推进创新工作,员工创新激情进一步激发,精细工作的意识进一步深化。上半年,矿共实施了《采用“L”型回采工艺,开采残余煤柱》和《中深孔松动爆破,提高块煤率》两项矿长CIA项目;各单位共上报CIA项目59项,其中,2项被收录进集团公司工具箱,10项被收录进矿工具箱。合理化建议活动广泛开展,上半年共征集员工合理化建议563条,矿采纳96条。扎实做好企业文化建塑工作,深入推进以“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为主要内容的“五精”管理,强化对会议、重大活动以及着装、公司徽章佩戴等方面的规范礼仪渗透,着力推进以6s为主的行为修养,坚持“四一五有”的监督检查方式,企业文化建塑成效明显。加强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形成“一建四抓” 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强化员工“自我规范、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创新、自查隐患、自我保安”的“六自”意识,员工安全生产、规范操作意识进一步增强,安 全文化氛围日趋浓厚。
5、班组建设成效初显。矿制定下发了《关于“6938”班队建设工程实施意见》,建立了班组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通过制度约束,标准引导,助推班组建设。围绕班队建设主题,召开多层次的协调会、座谈会,并开展了全矿范围的班组建设论坛,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积极推进精细化班组试点建设,按季度开展“精细化标准班队”、“明星班队长”、“金牌员工”评选工作,注重典型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推广应用,通过标杆引领,以点带面推动班组建设向纵深发展。各基层单位在矿、职能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围绕“如何管理班组、班组如何管理,班组建设怎么抓、班组建设抓什么”等方面,以“管理规范、作风过硬、业绩一流”为目标,充分激活班组自身的能动性,系统梳理班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实践,明确了班组定位,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班组管理方式方法,为深入推进班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和谐矿区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认真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让员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成果。在保持企业效益平稳的前提下,按季度发放了综合效益奖,着力提高员工收入。强化日常管理监督,班中餐质量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为生产一线员工更新了统领统洗工作服,为一、二线员工分别发放了夏季统领统洗工作服。为全矿在岗员工免费健康体检,并发放了夏季矿服。二是不断完善扶贫帮困机制。组织开展了“爱心帮扶、真情奉献”捐款活动,通过行政、工会拨款,建立爱心帮扶基金,制定帮扶基金管理办法,推动帮扶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积极做好大病医疗互助保险等入保工作,增强家庭抗风险能力。成立了爱心超市,以实物对困难员工进行帮扶。
上半年我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经济运行质量较高,矿区和 谐稳定,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为矿井的平稳转型、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各级管理人员的严抓细管和广大员工的努力拼搏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矿党政向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安全管理方面:管理基础还不够扎实,质量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够平衡,标准还不够高,要求还不够严,落实整改还不够迅速,推进效果还不够明显;员工操作行为还不够规范,“三违”现象还没有根本杜绝。
2、生产管理方面:系统思考不够,各单位间的大局意识还不够强,沟通协调还不够顺畅;施工质量还不够高,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返工现象;少数单位仍然存在着唯条件论、唯装备论思想,在生产遇到困难时,更多地强调客观、强调困难,以安全生产为借口,把条件差、装备差作为理由,施工拖拉延迟,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3、经营管理方面:内部市场指标还不够科学合理,考核还不够严格,成本压力传递不够,内部市场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流程优化不够科学,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细致,工时利用不够合理,创新改进的思路、方法不够开放;全员节约意识还不够强,精细管理、精细工作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浪费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4、干部作风方面:部分管理人员存在骄傲自满思想,满足于现有成绩和当前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艺术性还不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作风漂浮,执行力还不够强,履行职责没有完全到位,制度措施仍然有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工作拈轻怕重,推脱畏难,讲客观、讲条件、讲理由,工作拖拖拉拉、效率低,对关键事情缺乏一抓到底、不达目 的不罢休的韧劲。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工作目标:
矿井总体发展目标——在转型的过程中力争实现“同等规模矿井中高效企业”的目标。
安全方面——井下杜绝重伤以上事故和二类以上非人身事故,力争杜绝轻伤事故;质量标准化水平要有新突破;地面杜绝轻伤事故;实现2010年安全年。
生产任务——原煤产量53万吨,掘进进尺5084米,入洗原煤35万吨,煤质灰分保持在24%以下,块煤产出率不低于15%。
经营管理——全面完成各项经营指标,员工人均年收入力争超过5.3万元。
同志们,今年是我矿转型发展的起步之年,是我矿发展的挑战年、机遇年、关键年。下半年,矿井真正迈进转型阶段,各种困难交错,矛盾凸现,发展的压力逐步显现。安全上,我们已经圆满实现安全生产一周年,随着安全周期的延长,骄傲自满、松懈麻痹思想有所抬头。随着转型期发展的到来,生产格局调整,采场条件进一步恶化,煤炭赋存情况变差,安全管理难度加大。生产上,综采工艺回采结束,产量下降不可避免;炮采队伍重组后,队伍整体能力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提升;资源枯竭、工作面块段小、接替频繁,完成生产任务难度增加、压力较大。经营上,工作面战线变长、条件变差,修护量大,支护成本大幅增加,且产量下降,吨煤成本客观上升,增产增效和提质增效空间减小,经济效益将受到影响。尤其是我们年初提出了“员工收入力争突破5.3万元”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保证安全上不出问题,原煤生产完成产量目标,经营上必须尽最大努力降成 本、多增效。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小压力。另外,随着矿井转型的深入,员工思想日趋多元化,可能带来其他许多深层次问题,是对管理团队和所有管理人员应对复杂局面的严峻考验。
面对下半年工作任务,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坚韧的毅力,顽强的作风,积极克服困难,化解难题,确保全年各项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一要保持昂扬向上的士气。精神是无形的力量,有士气才有激情,有激情才能在困难条件下迸发战斗力。我们要坚定必胜的信念,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旺盛的激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全力以赴打好转型发展的攻坚战。二要保持奋发有为的朝气。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任务,赋与我们新的使命和责任,在矿井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以崭新的面貌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在转型发展中干一番事业,立一份功绩。三要保持海纳百川的大气。大气是一种修养,一种底蕴,一种境界。我们要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度量,要有兼容并蓄、引进吸收的容量,以谦虚宽容的心态,学习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短处,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强大,在矿井转型发展中干大事,创大业,迈大步,实现新的突破。四要保持奋勇争先的志气。矿井衰老、产能下降是客观现实,但是我们对更高的管理水平和境界的追求不能放松。我们已经提出了创造“同规模矿井中的高效企业”的目标,要继续保持奋勇争先的志气、勇争一流的豪情,通过精细的管理创造更高的效率和效益,探索矿井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力争各项工作继续在公司领跑。
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高效、平稳转型、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推动矿井的平稳 转型和谐发展。实现下半年的工作任务,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使命感,促进矿井平稳转型 一要正确认识转型的意义。任何资源型企业都要经历创业、兴盛、衰退三个发展阶段,这个规律决定了资源枯竭型矿井必须要走转型之路。转型并不意味着停止发展,而是在审时度势的前提下,对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进行调整,是为了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二要正确认识面临的形势。矿井转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矿井的方方面面,随着矿井转型的逐步深入,各种矛盾问题已经初步显现,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问题。但是,成功从来无坦途,危机总是伴随着机遇。一方面,我们要做好迎接更大困难、更大挑战的思想准备,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困难和挑战,以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努力化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化困难为机遇。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把握机遇上下苦功,不仅要牢牢把握现有的机遇,还要善于在困境中发掘潜在的机遇,化机遇为最终的胜利。三是统一全体员工平稳转型、和谐发展的思想。转型发展的成功,需要全体员工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协调配合,通过大量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完成。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开展转型期发展的专题宣传报道,营造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浓厚氛围;各单位要向员工积极宣传转型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意义和实现途径,增强员工战胜转型发展过程中困难的信心;全矿上下要认真开展“矿井转型我有责、安全发展做贡献”专题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员工正确对待矿井转型发展、思考转型发展问题、谋划转型发展措施,进一步统一全员思想,凝聚促进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四是认真细致地做好转型过程中的三项重点工作:第一,要认真做好生产准备工作,精心 谋划采掘接替,确保生产衔接顺畅。第二,根据生产工艺的变化,适时调整组织结构,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第三,要超前做好员工培训工作,确保员工能够胜任新任务新岗位。
(二)严细管理,夯实安全管理基础,进一步推动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1、要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抓好安全工作,把“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贯穿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敬畏是一种态度,一种信念,也是一种素质,既包含了敬重,又包含了畏惧。对安全怀有敬畏之心,才能在思想上把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行动上真正把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到位、落实到位。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抓安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是员工最大的福利,是矿区和谐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的理念,真正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到安全生产工作中,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抓安全,必须始终保持居安思危、如履薄冰的心态。清醒认识到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容不得一丝的放松、一刻的松懈,必须时刻警钟长鸣,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把工作做得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尽最大努力消除安全隐患的威胁,确保矿区的长治久安。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抓安全,必须始终坚持“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以积极的态度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强化超前管理,严格过程控制,把“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按照本质安全的标准,通过精细管理把问题整改落实到位,进一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2、以质量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巩固安全管理基础,努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环境。一是扎实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要以“示范工程”创建为契机,强化质量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认清差距,分析原 因,切实增强紧迫感、压力感,增强动力,迎头赶上。要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进一步提高质量标准化工作标准,坚持从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实现质量标准全过程动态达标。要进一步深化6S和定置化管理,从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入手,提高工作面作业现场的文明生产水平。要消除“三惯”思想的影响,多一些工作主动性、多一些改进创新,把集中整改突出问题和持之以恒抓基础相结合,促进质量标准化工作再上新水平。下半年要全面开展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把示范工程向示范采区、示范矿区延伸。这里强调两点:一是通过示范工程的创建,总结出示范工程的标准,将标准可视化,形成能够在全矿推广的典型经验;二是分管矿领导要亲自抓,强化督促落实,抓出实际成效。二是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信息闭合管理。严格执行“五级隐患排查”和动态“三查”制度,落实隐患排查职责,增强隐患排查能力,提高隐患排查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安全信息的闭合管理,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强化对隐患信息的成因分析及整改落实,努力消除安全隐患威胁。
3、以员工培训工作为着力点,进一步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努力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一是认真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员工。要深入开展员工岗位技能达标活动,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促进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按照公司规定加大员工培训投入力度,配齐配好各种设施,提高硬件设备水平,丰富教学载体和手段,确保员工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各单位要积极探索区队自主培训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培训设备设施,合理解决工学矛盾等影响,着力提高培训质量。扎实开展领导干部现场示范教学、手指口述安全确认等工作,引导和督促员工进一步规范现场作业行为。二是进一步加大反“三违”工作力度。各级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提高对“三违”危害 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反“三违”是规范员工安全行为的重要途径,切实增强反“三违”的责任感,推动反“三违”工作常态化。要严格执行带指标反“三违”制度,认真落实现场教学和手指口述等工作,着力规范员工现场安全生产行为。三是进一步加大企业文化、安全文化建塑力度。深入推进皖煤人标准实践长效机制建设,加大安全文化建塑力度,强力推进准军事化管理,加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积极运用员工诚信档案,让每一名员工铭记和践行“皖煤人标准”,用文化改进工作,用文化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四是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各级管理人员要真正沉下身子,围绕现场开展管理工作,切实做到“领导指挥在现场、处理问题在现场、安全教育在现场、关爱员工在现场”。班队长要切实履行现场指挥、安全管理的职责,严格做到与工人同上同下,进一步提高现场掌控能力,强化现场管理。
(三)精心组织,提高科学生产水平,确保原煤生产任务顺利完成
1、进一步加强生产管理,确保生产接替有序。要超前谋划矿井转型开采期间的生产接替工作,生产技术部门要超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考虑全年产量目标以及采掘队伍情况,细排生产接替计划,保证生产有序接替。要强化生产计划落实,采掘单位要进一步突出时间和质量意识,按照目标管理的要求,认真落实生产计划,保证生产进度不受影响。加强生产调度管理,生产调度部门要对生产情况全面掌控,主动调度,及时调整,保障生产接替有序和各系统高效运行。同时,要认真做好停产检修工作,超前做好检修准备,切实提高检修质量,保证设备状况良好,为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坚强有力的装备支持。
下半年,重点要做好最后一个综采面6126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工 作,让***矿综采完美收官。同时,要提前做好综采下马后的生产格局调整及人员配备工作,做好炮采队伍安排、人员结构调整和相关工种培训,以快速适应矿井转型开采带来的变化影响,确保圆满完成生产任务。
2、最大限度地提高全员工效,挖掘生产潜力。加强采、掘队伍建设,按照“全年打造一支40万吨炮采队伍和一支3000米炮掘队伍”的目标,根据井下的采场条件情况,坚持系统思考、统筹考虑,从系统、辅助、后勤等多方面为其创造条件。上述两支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认真优化劳动组合和工时利用,积极探索精益生产方式,切实提高单产单进水平。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总结,努力形成较为系统的经验成果。其他一线单位要积极吸取经验,借鉴方法,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推动全矿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后勤服务单位要进一步树立为一线服务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为提高单产、单进和劳动生产效率创造条件。
(四)开源节流,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努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是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要按照下半年的工作目标,认真实行目标管理,进一步细化指标分解,认真落实相关方案和保障措施,强化过程控制和监督考核,确保经营管理目标的圆满完成。要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认真落实工程计划,理顺工作流程,加快进度,提高质量,确保工程计划全部落实。二是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益。要深入宣传贯彻“能采尽采,力争不丢一吨煤;精采细采,力争使每一吨煤产生最大效益”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全员的资源危机意识和资源开采效益意识。要强化煤质市场化建设,放眼生产全过程、着眼每个环节,加强煤质管理,确保完成矿下达的煤质控制指标。要坚持“源头增量,沿途减损”的提高块煤率思路,认真落实提高块煤 率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块煤产出率。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要充分把握矿井产量下调、生产工艺转换的有利时机,围绕提煤质、增块煤量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为进一步增收增效提供技术支持。要着力抓好原煤洗选和手选块煤工作,选煤厂要继续延续上半年良好的工作势头,精心做好洗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系统整体运转良好,力争多洗煤、多增效。三是加强成本控制。要进一步深化内部市场化工作,内部市场新系统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确保规范运行。要科学制定内部市场考核指标,完善监督考核办法,认真监督考核到位,充分发挥内部市场的功能。要按照“慎投入、不浪费,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材料、设备设施等物资的使用管理。生产技术部门要做到生产接替与物资计划同制定、同部署;职能部门要提高物资管理的超前性和计划性,协调做好物资的日常管理、租赁使用、回收复用等工作,提高物资使用率。要认真做好大型物资的定置化管理工作,职能部门要合理设置井下定置点,充分掌握物资的储备情况,及时更新信息,切实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要加大废旧物资的回收复用力度,精确测算物资的回收率,制定科学、合理的回收复用指标,严格考核兑现,实现物尽其用。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成本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在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复用旧材料和替代品,减少材料投入。要进一步加强用电管理,认真做好调荷避峰工作,努力节约用电成本;加强机电设备的使用管理,杜绝设备空载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用电浪费现象。要进一步加强可控性成本的管理,努力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五)持续改进,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管理水平一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细化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流程、每一个道工序的操作标准,形成较为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标准 体系,做到事事有标准、件件有规范。认真做好贯标工作,切实提高全员对工作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推广实施现场标准化作业,着力培养员工按标准作业的意识,养成按标准工作、按流程作业、按规范管理的习惯。二是深入推进流程优化工作。各单位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对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进一步梳理,不断规范工序流程,使流程衔接更加顺畅,职责更加清晰,消除业务工作中的梗阻环节,实现流程增值。做好优化后流程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业务流程在指导业务、促进工作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提升管理效能和工作效率。三是加大创新工作力度。各单位要以班队为单位,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营造学习氛围,更新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创新能力。要抓好创新工作的落实,进一步畅通创新成果的申报渠道,建立有效的创新评价体系,形成正逆双向的指导、交流、反馈机制;认真抓好创新成果的总结提炼和推广应用工作,使创新成果充分发挥作用。四是进一步提高检查考核质量。各单位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考核,坦然面对考核结果,给予考核工作以充分的配合与支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管理氛围。考核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履行考核职责,使考核更加科学、公正,真正体现管理效果,促进管理水平提升。
(六)持之以恒,进一步深化班组建设,确保班组建设见成效、出成果
通过上半年的推进,全矿上下已经认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在班组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较为浓厚的氛围。当前最关键的是继续保持班组建设工作的良好推进势头,进一步把工作推进深入。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班组建设是恒源公司今年主抓的三项基础工作之一,是承载“三位一体”管理的重要基础。各级管理人员,尤 其是单位党政一把手要立足当前班组建设现状,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针对单位实际情况深入思考、创新思路、整体谋划、真抓实干,在班组建设上出实招、谋新路、见真功。二要着力做好班组长的培养、选拔和管理工作,建立班组长选拔标准和优胜劣汰工作机制,让班组长肩上有压力,自觉要求进步;让优秀员工有努力方向,主动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建设,加快其成长步伐。要认真做好先进典型的评选工作,进一步细化评选标准和评选程序,按照宁缺勿滥、好中选优的原则,严格按标准评选,确保评选的先进典型叫得响、树得起、推得开,通过典型引路,使全矿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班组长要自我加压,主动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按照优秀班组长的标准,积极参加企业培训,提高学识水平,坚持自学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发挥班组带头人的作用。三要形成上下联动机制。班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班组建设的效果如何,不仅要靠班组自身的埋头努力,更需要矿、职能部门的积极帮助指导,必须集全矿之力、聚全员之智,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各部门要各负其责,认真履行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分层管理的机制,通过这个机制把各项工作有效串联起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班组工作更好地开展。四要持之以恒抓推进。班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长期抓、抓长期,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职能部门要站在全矿的高度,建立起班组建设工作规划,明确班组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扎实推进,常态化地抓好班组建设工作。要建设好、落实好班组建设各项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抓推进。五要善于总结。通过总结进一步认清自身差距,明确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同时要通过总结,将形成的管理方法、管理经验可视化,促进各单位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七)规范管理,强化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执行力 任务和目标确定以后,管理人员是抓好目标实现的决定因素,管理人员的作风和执行力情况如何,决定了我矿下半年工作的成败。各级管理人员一定清醒认识刻到肩负的历史责任,切实增强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推动矿井平稳转型目标的实现。一是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充实头脑,丰富内涵;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针对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思考,找出事物的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解决途径,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进一步规范管理。各级管理人员要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学文件、学制度、学标准,严格按照规定行使管理职责,形成依规矩办事、按制度管理的的良好氛围;要带着感情管理,注重提高管理的方法性和艺术性,使员工乐于接受,心齐气顺的抓好落实,提高执行的效果。三是进一步转变作风。要按照“四个力戒、四种作风”的要求,把精力和心思用到抓工作落实上来,不自满、不懈怠,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要紧盯现场,勤跑现场,把现场为管理工作的中心,力争做到发现问题在现场,解决问题在现场。要狠抓落实,树立重在执行的心态,养成立即行动的作风,做到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抓出成效不放手,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执行力。职能部门和机关科室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生产单位营造集中精力抓好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四是强化廉洁自律。各级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党规党纪,充分认识到勤政廉政是管理人员的职业、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付出与待遇之间的关系,按照勤廉兼优的要求,充分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学习、提素质,讲付出、比贡献,淡名利、树正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集中精力抓好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为矿井转型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八)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矿区建设,为矿井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做好深入细致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员工认识到矿井虽然衰老,但发展势头不减,广大员工仍然有着充分的施展空间和广阔的成长平台,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要向员工讲形势、讲任务,让员工认识到面临的任务、肩负的使命,更重要的是通过正面宣传,把转型期发展的目标、思路以及方法、措施向员工讲清、讲透,使员工增强信心,坚定信念。二是主动关心、关爱员工。要树立“员工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带着感情、带着爱心,全心全意为员工做好事、办实事,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职代会提出的八件实事,充分利用集团公司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服务单位要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服务态度,捧着真心、带着亲情服务,提高服务工作针对性,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员工充分感受集体的温暖,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
今天,我们召开x~年上半年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其目的就是进一步动员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积极围绕经济建设,围绕中心工作和重大安排部署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确保完成今年我x各项工作任务。前面米副政委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这里,我就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围绕、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重讲三个问题。
一、当前我x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宣传思想工作取得的成绩
今年以来,我x各级党委以“xxxx”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党委五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精神,按照x党委四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始终坚持“发展壮大x,致富职工群众,增强戍边实力”的工作目标,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1-6月全x累计实现生产总值24165万元,同比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51万元,同比增长10.5%;第二产业增加值6552万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工业增加值4653万元,同比增长14.9%,建筑业增加值1899万元,同比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1162万元,同比增长11%。
今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我们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重点,农业生产和粮食种植规模得到扩大,畜牧业平稳发展。全x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87万亩,其中粮食面积12.59万亩,同比增长20.4%,粮食播种面积完成x计划11.36万亩的110.8%。畜牧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和小额贷款等政策的落实,使职工养畜积极性空前高涨,1-6月全x累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551万元,同比增长21.8%。二是抓调整,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牵头冠总的工作,牢牢抓住不放。继续加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特色农业种植播种面积不断扩大,184团棉花生产,181团番茄种植,185团亚麻种植,各x温室大棚蔬菜等特色农业经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显现。今年全x粮经草播种面积为69.12万亩,比重为16:56:15。畜牧业规模化发展较快,全x千只以上的大户有100多户,示范带动作用日益突出。畜牧业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虽然全x6月末牲畜存栏头数同比下降4.2%,但肉类产量同比增长了34.3%,奶类产量同比增长了13.3%,同时水产品产量累计完成1017吨,同比增长了21.5%。以资源为依托,组建成立有前景的龙头企业,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围绕发挥我x地理环境的优势和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上半年全x累计完成货运量30.7万吨,同比增长6.2%,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76.1万元,同比增长23.3%。三是抓投入,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上半年,全x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15万元,同比增长5.5%。和什托洛盖30万吨水泥厂竣工投产,组建的煤业集团公司正常运转,x建设和经济适用房建设速度加快,大棚建设得到重视,乔尔玛公司小麦深加工项目,x16号小区的集中供热工程,x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垦区法院审判综合楼、连连通道路、边境x连部道路硬化和边防公路,四个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一些新建项目陆续开工,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四是抓改革,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按照x“1+8”文件精神,不断加大企业重组和调优工作力度,组建企业集团,充分挖掘企业生产潜力,提高了有效资产利用率。上半年成立了煤业集团,企业改制工作正在加快进行,一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农牧x紧紧围绕“两自主”、“两个扩大”,狠抓x1+3文件的落实,土地固定率进一步提高,承包年限普遍延长,两费自理率明显提高,x收费增加,实力增强。基层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两公开”得到全面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民选连长达到100%。大力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进一步推进了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五是抓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较大突破。x党委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x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狠抓工作落实。油化公司与法国公司的合作、膨润土公司与中国建筑材料公司的合作都取得了积极成效。x直单位和x一些招商引资项目也得到了较好落实。目前全x招商引资项目8个,总投资4612.8万元,同比增长500.6%,到位资金1162.8万元,同比增长227.2%。六是抓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协调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绩,扩面工作顺利开展。教育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普及率、高中升学率及高考上线率在本地区均为最高,x高级中学高考上线率达到96.95%。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的成绩,x医院依靠优质的服务、一流的设备、较高的医术和科学的管理赢得了各族群众的信任,门诊率、住院率、治愈率大幅度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全x宣传思想战线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组织~宣传,开创了全x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一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x各级党组织都能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而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各x通过贯彻“1+3”文件精神,积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三高”农业和特色农业,取得积极成效。工业企业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国企改革脱困工作有新的突破。x团机关通过改革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强
化了为基层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由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x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全x生产总值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二是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近年我x各级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依托广场文化、“送国旗”、185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觉悟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干部职工从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历史进步中,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切身感受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才能够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健康向上、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已经成为我x干部职工精神世界的主流。良好的社会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得到多数人的共同遵守,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上的陈规陋习越来越遭到人们的摒弃,新人新事不断涌现。
三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x各级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非常重视,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做到有专人负责,有目标规划,有经费投入,有检查指导。各行业、系统、单位按照x文明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认真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如油化公司的“七个一”和185团、187团等单位的文化阵地建设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良好风尚的形成。
四是宣传文化阵地有新的发展。近年来,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x党委非常重视发挥阵地、载体的作用,增加了投入,加强了宣传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先后建起了文化广尝185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x连队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电视台(站)等一批工程,积极开展“送国旗、送对联、送电影下边境x”和流动电影放映等活动。这些文化阵地、设施为满足职工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五是城乡环境建设大为改善。近年来,x党委围绕创文明卫生x、连队的目标,大力搞好城市、x和连队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同时,依法治理,重点整治市容、团容、连容环境卫生,成效显著,特别是一些连队面貌焕然一新,比如188团的连队建设。
育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既要摇旗呐喊,加油鼓劲,又要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还要超前引导,扫清思想障碍,从而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证。
(二)以人为本,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着眼点。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终归是人的素质高低问题。重视提高人的素质就是围绕经济建设在做工作。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作为根本目标,把教育人贯穿到各项活动中去。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职工,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染干部职工,引导他们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坚持抓好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重点的道德风尚建设。在x团机关、执法部门和窗口行业中,要积极推进行业规范化服务,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在各单位中要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小康连队”等主题系列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公德意识、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法制意识;在职工群众中要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积极引导职工群众除陋习、树新风,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抓好科技培训,让每一个职工都能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技能,熟悉两到三门致富技巧。种植业职工必须熟悉农作物的基本情况,掌握科技攻关的内容,熟练操作有关农机具,了解当前市场行情;畜牧业职工必须懂得牲畜的习性,掌握饲养的科学方法,了解品种改良的情况和市场前景;从事其它行业的职工也要清楚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基本情况,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经营方针。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业务水平,宣传思想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认真思考,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为我x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以解决职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认真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多办实事好事,使职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增强实效性和吸引力,变被动为主动。x党委一直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工作主线之一。近年来,我们实施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千名干部帮扶畜牧业空白户活动、x小城镇建设、连队环境整治、x城市建设等作用大、影响好、职工欢迎的实事,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拉近了干部和职工之间到距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宣传思想工作,先要了解职工在想什么,想要什么,在盼什么,然后根据职工的所思所想,去谋划、去思考、去操作。比如,职工在大忙季节可能需要大量的劳务工,需要有人帮助照看孩子和老人,需要看家护院,需要有人慰问安抚,需要喜欢的精神食粮,那我们宣传思想工作就必须想得到、跟得上、做得出,就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职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积极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解决盲点、空白点,真正做到基层职工中。尤其要动员更多的力量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关心和帮助下岗职工、生活特困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满腔热情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要通过这些具体的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增强职工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
(四)以方式创新为动力,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大胆探索。应当看到,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明显。适应这一新措施、新变化,我们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特别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大胆改革,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我们要注意从职工最关心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做心贴心的思想工作,这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要多采劝引导式”、“激发式”,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同时,要注意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做起,打牢基础,夯实根基,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
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是基层的职工群众,职工群众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宣传思想工作仍然是老面孔、老腔调、老办法,就没有吸引力、号召力和生命力。总结以往的经验,凡是领导肯定、职工欢迎的活动都是创新的活动。需要明确的是,根据新的形势创造新的载体是创新,把传统的方式方法运用到更高的水平也是创新;自主创造的载体是创新,借鉴别人的经验加以成功运用也是创新。比如我们组织开展的“广场文化活动”系列,就主要是运用了传统的方式方法,借用了广场的载体和新的形式,吸引广大职工群众的参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还有“十星级文明户”、“安全文明小区”、“阳光工程”、“送电影、送演出到基层”等都是影响广泛、效果明显、富有时代特点的好形式。今后,我们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要积极开展吸引职工广泛参与、切合时代主题、符合职工需要,特色鲜明,牵动全局的活动。各级宣传思想部门,要开阔思路,多想办法,不断改进和创新方式方法。各种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都可以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载体。
(五)以服务为重点,逐步形成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宣传格局。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面广线长,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实效。在围绕经济建设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中,各级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发挥作用,从不同侧面共同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如政法部门要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宣传部门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工会要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妇联要开展创建“五好家庭”活动,团委要开展青年志愿者下乡服务活动,卫生部门要送医送药下乡,文化部门要送书送戏下乡,科技部门要科技支农等等,使宣传思想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nb
sp;
三、围绕经济建设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来保证
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单靠宣传部门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来做。现在我们很多事情都需要借助于更多的现代传媒做好宣传工作,各级领导也要学会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特别是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作用,宣传党的政策,做好引导职工、动员职工、统一思想的工作。因此,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从宣传思想工作自身来说,只能与经济工作、全x工作的大局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给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水平,必须努力构建社会化大宣传的格局,把全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共同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站在实践“xxxx”的高度,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切实把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水平。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深入调查研究,经常听取汇报,及时提出工作重点和任务要求,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认真研究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具体指导。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的硬件建设,加大投入,努力实现宣传思想工作手段的现代化。要配好配强宣传思想战线的领导班子,进一步关心爱护宣传干部,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为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提供组织保证。
二是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部门的主体作用。各级宣传部门掌握着现代化的传媒工具,左右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一定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导向。要善于议大事抓大事,在全局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把精力放到研究和宣传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上,熟悉、了解党委的中心工作,熟悉、了解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熟悉、了解重要经济政策和措施,有针对性地设计宣传载体、宣传形式,积极主动地搞好服务。要善于找准服务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和特点,做好结合的文章。要围绕党委的重大战略决策,组织好集中性、战役性宣传报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三是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支持。宣传思想战线本身,既要充分发挥理论、新闻、出版、文化等部门的“主力军”作用,又要与社会各界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整体优势。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积极支持和参与宣传思想工作;各级领导要把宣传思想工作与经济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一道去做,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结合各自特点,把宣传思想工作落实到基层和群众;各企业、社区、学校等单位也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健康顺利发展。
四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一是管理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党政、党群联席会议制度、干群思想状况分析制度、社会舆情通报制度和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形成大宣传格局的运行体系。二是保障机制。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阵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协调机制。党委宣传部门要积极发挥协调作用,与社会各界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同时加强与自治区、x以及兄弟x和外地宣传部门、新闻单位的联系,建立畅通的宣传工作网络,凝聚内力,善借外力,形成合力。四是考评机制。要切实把宣传思想工作的成效作为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依据,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 我就2009年全省乡镇企业、农机工作开展情况和抓好2010年乡镇企业、农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2009年全省乡企、农机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一) 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局面扭转,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齐心协力、多措并举、沉着应对, 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 扭转了效益下滑的局面,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经济总量、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1. 发展成效同步提高。
预计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入分别达到922.5亿元、535亿元、299.1亿元和251.0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6%、19%、13%和6.6%.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0.7%, 100.5%。
2. 发展态势稳步加快。
预计2009年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82.8亿元, 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达到21.2亿元, 同比增长9%。规模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5%, 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
3. 发展贡献继续上升。
预计到12月底, 全省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上交税金、支付劳动者报酬分别达到3524.4亿元、128.3亿元、288亿元, 同比增长12%、15%, 13%。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达到1064元 (全口径) , 同比增长12.7% (未扣除物价因素)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 同比增长3%。
我省乡镇企业取得上述成绩, 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 以应对金融危机为核心,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监测力度。强化对重点行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30个乡镇企业直报点生产运行情况监测, 积极建立统一的应对金融危机信息收集、情况分析和对策研究机制。二是认真落实减轻乡镇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投入贷款贴息资金700多万元重点扶持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成长型企业, 增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三是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与省农信社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大信贷投放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意见》, 制定了《关于建立贵州省地县两级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点的方案》, 投入资金1100万元支持11个县建立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分支机构扩展到贵阳、遵义、安顺。四是加大科企对接力度。积极承办农业部11月份在我省举办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活动。收集了肉类加工、粮油加工和蔬菜加工三大类别46个技术需求问题,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国内科研机构搭建合作平台, 实现技术对接。
第二,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产业型大项目工作的意见》, 重点支持茶、油、椒、药、薯、肉、粮、果、蔬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发展, 投入贷款贴息资金800多万元扶持农产品加工产业型大项目、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创业基地, 着力培育在本地区同类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 能带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组成“秸秆生物饲料实验项目课题组”, 启动了应用生物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饲料项目, 开展利用秸秆生物饲料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的试点工作, 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在开阳、绥阳两县筹办了“全省桔秆生物饲料养畜推广示范暨综合利用现场会”, 对秸秆生物饲料养畜和综合利用的各种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三是成功举办2009中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第五届医药博览会, 有效推进了我省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产品展示、技术合作、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第三, 以应对农民工回流为重点, 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功能作用, 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提高素质推动就业。一是开展创业扶持。制定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 以政策引导、强化服务为手段,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平台,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支撑, 投入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资金461万元, 引导返乡农民工发展乡村旅游、储藏保鲜、商品流通、物流配送等服务业。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 开展粮食、蔬菜、畜禽、水产、花卉、林果等实用技术培训, 帮助农民工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需求, 开展茶叶加工、食品检验、中药材种植、竹木工艺、食用菌栽培、建筑等工种以及企业订单、定向、定岗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帮助农民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每年培训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和农民工达10万人 (次) 。三是开展回乡创业培训。投入农民工创业培训资金250万元, 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种养殖、加工、农产品经纪人、营销等创业技能培训, 帮助农民工创业。
(二) 农机工作保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
1. 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兑现, 补贴效果凸显。
2009年, 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 增加补贴机具种类, 扩大实施范围, 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覆盖了全省所有农业县。中央下达我省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1.6亿元, 省级配套资金5540万元。各级农机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农业部领导提出的“三个绝不能”和“三个严禁”的要求, 严格贯彻执行农业部和财政部制定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试行) 》, 努力把农机购置补贴这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让各级政府满意、让农机生产流通企业满意、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为方便农民购机和操作, 除中央资金每台机具补贴标准为30%外, 省级资金每台机具的补贴标准均为8000从实施情况看, 中央和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完成, 共补贴农户购置各类农业机械9.86万台套, 受益农户达9.56万户,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616万千瓦, 增长5.1%。
2. 农机化服务领域拓展, 作业水平提高。
各级农机部门以实施“农机科技增粮行动计划”和“农机科技进农家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 组织开展好农机社会化服务, “春耕”、“三秋”期间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救灾突击队, 加快农作物的抢种抢收进度, 组织开展以耕、种、收为重点的机械化作业, 发挥了农机的生力军作用。全省完成机耕面积910万亩, 机械灌溉625万亩, 机械半机械化脱粒355万吨, 组织农机科技人员下乡5万人次, 农机出勤241.9万台次, 组织机耕服务队1367个, 抗灾救灾服务队452个, 投入抗灾救灾机具52.5万台, 检修各类农机具34.98万台次, 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0万人次, 有效促进“春耕”、“三秋”生产的顺利进行。
3. 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力度加大, 技术装备水平提升。
全省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 通过农机化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一是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高”的要求, 继续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工程的实施, 全省水稻机插秧工作实施有序, 效果良好, 共完成机插秧面积30万亩。二是继续组织实施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我省作为农业部农机化司确定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省区之一, 2009年在总结前几年项目实施的基础上, 继续在20个县进行示范推广, 投入资金200万元, 各实施县以组织引导、示范宣传、保障措施等工作为抓手, 促进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取得新进展。三是加大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在24个宜茶县实施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 每县投入18万元, 共投入资金432万元, 项目实施区新增茶叶生产机械2047台, 带动各类资金投入1046万元。通过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完善了组织协调机制, 提高了茶叶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为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探索了路子。四是做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按照实施要求继续在9个县组织实施, 2009年每县投入20万元, 各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制度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检查和宣传引导上进一步落实, 通过与农机购机补贴资金紧密结合, 示范区新增各类机具1.58万台, 投入各类资金4495.6万元, 项目区农机技术装备和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五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县结合本地实际, 把建立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部门的重点工作, 认真帮助条件成熟的乡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009年投入资金208万元, 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6个, 使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10个。同时, 各县对农机协会、农机服务组织、经销服务组织、维修服务组织的建设也积极引导, 做好协调服务, 充分发挥了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和促农增收中的作用。
4. 强化安全措施,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全省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及驾驶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一是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进一步提高农机经营使用者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二是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和农机安全生产百日督查行动, 深化拖拉机及驾驶员无牌无证和“五整顿、三加强”专项治理活动, 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挂牌率、检审率, 深入地县开展专项督查, 确保农机安全作业。三是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新机制, 增强服务意识,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消除事故隐患, 坚决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全年未发生农机死亡事故, 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
二、正确把握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发展形势和问题
在看到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化发展的积极变化和进步的同时,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就乡镇企业发展而言: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9%, 资源型产业产品占主导的工业结构特征明显, 与走贵州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旧存在。尽管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银行贷款仍然比较谨慎, 抵押贷款手续繁杂, 企业选择银行空间不断缩小, 融资难度加大。三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弱。目前全省乡镇企业仅有不到2%的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 不少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还达不到销售收入的1%, 企业创新前沿技术少。不少企业的技术装备还停留在90年代甚至80年代水平。从人才结构看, 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密度为11.1%, 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密度还不足3.3%。人才总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技术创新缓慢, 成为制约我省乡镇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农机工作看:一是全省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 各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绝大部分作物机械化程度依然很低, 不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还不够大, 服务市场也不够规范, 还不能适应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少数地方购机补贴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 资金使用监管还不够完善和有力, 违规违纪操作补贴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农机作业受油价与供应影响较大, 影响农民从事农机作业的积极性。同时,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有利因素不少。从政策环境看,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 各级政府积极创新农机化扶持政策, 中国特色的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 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内在需求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 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从技术支撑看, 粮食作物各主要环节机械化装备基本成熟, 其他各类农机装备和技术创新日趋活跃, 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装备及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从发展机制看,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有效实现了普通农户与农机经营者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多赢, 为立足家庭承包经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各级乡镇企业和农机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定走区域特点乡镇企业发展和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改革创新,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拓宽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布局、效益有机统一, 促进乡镇企业和农业机械化健康稳步和可持续发展。
三、真抓实干, 推动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 也是乡镇企业和农机融入新组建的农委协调运转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至关重要。
(一) 关于乡镇企业工作
2010年, 乡镇企业在产业发展上, 要围绕壮大县域经济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配套型、农业产业延伸型产业;在功能定位上, 要围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 加快与城市产业配套协作, 提升产业层次, 搭建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平台;在发展重点上, 要围绕产业化、资源差异和市场需求, 做好转型、重组、升级“三篇大文章”;在资金使用上, 抓住农产品加工这个重点, 实行“两个为主, 两个为辅”, 即以贴息为主, 补助为辅;以扶持产业型大项目为主, 培育成长型企业为辅, 实施“四个倾斜”, 即向规划内的项目倾斜、向乡镇企业集聚区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倾斜, 促进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1. 在发展优势产业上, 实现“三个突破”。
按照农业部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要求, 一是优先发展以粮、油、茶、椒、药、薯、肉、果、蔬为主的加工业, 在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上取得突破。二是组建区域性企业集团, 加强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设, 在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上取得突破。三是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在搭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平台上取得突破。
2. 在发展特色产业上, 打造“三个亮点”。
一是精心培育特色旅游产品,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二是在小城镇、产业集聚区、农产品加工集散地、重大工程项目和交通枢纽节点, 积极发展储藏保鲜、物流配送、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餐饮住宿、连锁经营等服务业;三是培育、建设一批辐射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3. 在解决制约瓶颈上, 破解“二大难题”。
一是在资金方面, 加快地、县担保机构试点步伐, 进一步健全乡镇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二是在技术方面, 加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力度,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攻克影响发展的关键性难题, 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 支持企业开展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提高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在夯实基础工作上, 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摸清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尤其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及时与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和省统计部门衔接, 调整、修订我们现有的统计体系, 以适应新的工作职责、职能要求。三是加强项目库建设。今后各地申报的项目, 原则上要出自项目库中。各地的项目库储备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产业政策及时更新、增减。四是着手制订“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二) 关于农机工作
2010年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8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1680万千瓦, 机耕面积950万亩, 机插秧面积30万亩, 机收面积200万亩, 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大幅度增加, 农机装备结构继续改善,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农机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为确保各项目标的完成, 各级农机部门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 强化购机补贴政策措施, 确保补贴工作安全到位。
2010年国家将进一步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 各级农机部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将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真正让党和政府放心, 让农民和企业满意。特别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严格纪律, 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禁止”要求, 坚持“五项制度”, 做到“八个不得”, 严格程序, 阳光操作;强化监管措施, 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倒卖补贴指标、乱收费、虚报套取补贴资金等违规行为的检查, 发现问题严厉查处, 决不姑息。
2. 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上水平。
按照《农业部关于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指导服务, 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要继续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大力组织开展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建设活动, 建立定点联系机制, 培育一批典型, 规范和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2010年全省将新建和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25个。通过开展合作社法人代表和维修人员及操作工等业务骨干培训, 全面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
3. 突出抓好重点农时服务, 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春耕”、“三秋”是农机服务农业生产的主战场, 各级农机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好“春耕”、“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作业,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用柴油供应, 维护农机作业秩序。重点加强水稻机收跨区作业组织协调, 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 推动跨区作业向跨区机耕、机插等环节拓展。
4. 立足节本增效,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
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机化技术步伐, 大力推广土地深松、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和农作物桔秆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集成应用, 努力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推广新机制。
5. 严格依法行政,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
要以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 继续开展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 开展新一轮“平安农机”示范县考评工作, 加强对拖拉机培训机构的管理, 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 农机手的培训关、审核关, 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隐患, 确保农机事故死亡控制数零指标的实现, 为农机安全作业保驾护航。
今天,在大理州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现场会,大家一起来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查找差距、研究对策,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大理州4所职业学校,大理州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强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午,大理、楚雄、玉溪、临沧等州市和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负责人交流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做法,畅谈了改革体会,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人作了发言,对下一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很有借鉴意义,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推广各地职业教育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5年,国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会议刚结束,我省立即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7年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光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七大工程”建设;2008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按照省里的部署,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是先导。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调整教育结构,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不断地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不断破除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施教,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路子,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的州市,基本上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各级领导干部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职业教育。由于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有关部门认识统一,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不顺、资源分割、教师缺编、增加投入等问题迎刃而解。
(三)改革创新是核心。一是改革招生方式。如玉溪市实行一年多次招生,积极营造“读完初中读职中,就业致富路路通”的浓厚氛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达到1:1.05;楚雄州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印制职业学校招生手册,建立乡镇长、初中校长、学生家长送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学的“三长送学”制度;临沧市实行常年招生、免试入学,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1:1.01。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临沧市的职业学校在农村初中加挂职业培训牌子,在初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实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玉溪市围绕当地“三优一特”优势产业及省内外用人趋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依靠行业、企业,极力打造職教特色品牌;大理州组建专业教学联谊会,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大理州职业学校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东芝集团等十几所高校和二十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玉溪市的职业学校与长三角多家企业开展“2+1”带薪顶岗实习,2008年首次就业率达96.8%;怒江州着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采取两个“三段式”教学(一个是“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另一个是“一年在当地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四是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灵活开放的办学。玉溪市在2005年就成立烟草、工贸、旅游三大职教集团,联办企业发展到了上海、广东、青岛等东部发达地区.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
(四)加大投入是基础。各州市在改革中,坚持政府主导,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各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资源。如昆明市投资2亿多元,改建、扩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大理州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采取政府划拨、学校自筹、银行贷款、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玉溪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每年1200万元投入的基础上,确保职业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逐年增加;临沧市采取招商建设、政府逐年回购的方式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步伐;楚雄、曲靖、普洱等州市积极筹集资金,建设职教园区、公共实训基地;红河、文山、德宏等地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都达到历年新高,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五)队伍建设是根本。各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事关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把优秀骨干教师送到省外进修学习提高,不断加大教师的招聘力度。如昆明市向省内外招聘优秀教师到本地任教;玉溪市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特聘教师”选聘工作为突破口,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楚雄州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20.24万人,比2007年增加2.22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49.29万人,比2007年增加6.08万人。全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由2007年的1:0.75提高到2008年的1:0.83,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502万人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对全省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教育上的具体体
现。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第八次党代会也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需要。我省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于我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劳动者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08年,全省初中毕业生61万人,其中20万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2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还有20万的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合理的结构,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有利于教育自身的健康协调发展。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5%,而我省仅为52%。目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只有307所,校舍建筑总面积为480万平方米,平均每所学校只有1.6万平方米,而平均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1500人,按国家规定的生均建筑面积测算,校舍缺口达300万平方米以上。相当数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超负荷运行,教室拥挤,实作实训场地设备缺乏,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所等不足现象突出。二是发展不平衡。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玉溪、临沧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仍有部分州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在1:0.5以下;县一级的差距更大,不少县的比例在1:0.4以下。行业和企业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校企合作仅满足于企业内部的一般性培训。举办学历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筹资渠道单一。社会融资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仍然偏小。各州市每年投入的经费与发展需要差距很大。大部分地区难以做到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信贷和融资困难。四是办学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职教师有1 85万人,生师比为26:1,远远高于教育部提出的16:1的要求。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要达到60万人,教师缺口达1.4万人。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结构不合理。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地区学校还没有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教职工全员聘用和校长公开招聘及任期制度。不少地区虽然已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但仅只是搭起了台,并没有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没有建立以服務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办学体制。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在实施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委、省政府也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发展现代制造业、构建特色经济、生态旅游业等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今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江苏的职业教育工作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不发生大的波动,二是保证群众就业而不造成大批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职业教育直接为就业服务,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和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按照教育部的计划,今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还要扩招50万人。三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上这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自觉地、主动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55%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30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到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70%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68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0万人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努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超常规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在质量监督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全县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26
副市长在全市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06
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19
在教学质量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07-09
在质量分析会上的讲话稿07-20
在提升教学质量动员会上的讲话10-25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浅析09-19
2022上半年卫生监督所工作总结05-27
动物卫生监督所上半年工作总结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