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知识总结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二章知识总结(通用8篇)

第二章知识总结 篇1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者凭借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能力和心理上的变化的过程。)加涅的学习分类(看)

(一):按学习结果划分,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根据人类学习的结果,人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五种: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的学习5,动作技能

(二)奥苏贝尔则根据学习的实现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同时考虑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将其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他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学习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等。主要观点:强调刺激(S)——反应(R)的联结。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接,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1)准备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2)练习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加强。

(3)效果律。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应答性行为)(看看即可)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和捍卫者。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消退现象:经典性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的强度逐步减弱,条件反应甚至消失。

自然恢复:经一段时间后,再次呈现条件刺激,条件反应又重新出现。条件的泛化: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条件的分化: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作出不同的反应。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认为,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

应答性行为:无条件反应是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

操作性行为: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基本原则相联系:第一,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第二:任何能够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根据这两个原则,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S—R过程相比,操作性条件作用是(S)—R—S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

前因;发生在行为之前的事件。

线索:发生在特定行为之前,提供前因性刺激的行为。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普雷马克原则(祖母的法则):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通俗讲就是,首先做我要你做的是,再做你想做的事)

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应用;1,行为塑造(通过小步强化达成最终目标)2,程序教学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概念;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与反馈与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①小步子原则: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许多“小步子”,且难度逐渐增加;

②积极反应原则: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的反应,否认 “虽然没有表现出反应,但是,的确明白”的观点;③及时强化(反馈)原则: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强化,使其获得反馈信息;④自定步调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⑤低的错误率:使学生尽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重点看)

三元交互作用论:班杜拉认为个体(信念,期望,态度,知识),环境(资源,行动结果,他人和物理条件)和行为(个体行为,选择和言语表述)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自我效能感P42;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

社会认知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也是通常意义上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和替代性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P43)包括四个子过程(仔细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自我强化;当个体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班杜拉的社会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是(重点):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化的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示范区的三种基本类型P43 真实的示范,象征性示范,创造性示范 示范过程的三个子过程P43

1,在教学情境中确认适当的榜样 2,建立行为的技能价值

3,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 柯勒的顿悟学习理论

顿悟;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经典实验(简单看)

认知—目的说的基本内容(了解)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1,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的地图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P50(当代认知派学习与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总的来说,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结构教学观(了解)P52“不管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发现法教学模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P53 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学习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联系为联系的过程。非人为的联系;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表象建立的是符合人们所理解逻辑关系上的联系,而不是一种任意附加上去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1.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将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有意义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他们代表什么),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命题学习(学习以命题的形式表达观念的新意义)。

命题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即新学习的观念可归属于原有观念。在下位学习中,还可以分成两类学习:一类是派生类属学习;另一类是相关类属学习。),上位学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指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这就是上位学习。(铅笔、橡皮、米尺、书包……——文具),组合学习先行组织者: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感官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皮亚杰:建立了自己的建构主义儿童心理学,是当代认知建构主义的鼻祖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图式: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以帮助我们适应外在的条件。

同化;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量的变化)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认知发展阶段论;

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到约2岁,主要习得动作为爬、走路、玩玩具等。客体永恒性:知道物体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仍继续存在。目标定向行为:从高空抛丢玩具,看落在什么地方)

 2.前运算阶段(约2~7岁,动作内化,象征性游戏,椅子成了汽车,小床成了游艇,过家家等。不可逆性、刻板性) 3.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岁)

 4.形式运算阶段(约11、12岁~15、20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2,建构主义学生观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教学想要取得成果,必须考虑儿童已有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当代建构主义P63(1,知识观(2学生观(3学习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主义深信;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人本主义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章知识总结 篇2

在日常交际中,当交际者对某事物做出第一评价后,往往会引起交际对方作出自己的独立评价,即第二评价。第二评价通常包含对第一评价的同意或不同意。然而,赞同与否并不是第二评价唯一执行的社会行为,它还涉及表达第二评价人知识权利的社会行为。第二评价同意第一评价并不代表第二评价人同意第一评价人的知识权利,双方可以通过话轮设计来争夺知识优先权。本文采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会话分析中的知识论来探究这一交际现象,分析执行这一社会行为的会话常规及其交际作用。

二会话分析研究中的知识论与知识优先

( 一) 知识论

会话分析( Conversation Analysis) 是以人类的言语交际为研究对象,从序列组织、话轮设计、优先结构、社会行为等方面探究人类言谈应对背后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规约的研究方法[1]。

在会话分析的研究中,知识论关注的是交际者在言谈应对中,通过话轮设计和序列组织宣称占有知识、捍卫和争夺知识权利的社会行为[2]。其研究主要涉及知识占有( epistemic access) 、知识优先( epistemic primacy) 和知识责任( epistemic responsibility) 三方面的内容; 这三方面的内容受社会规约的管理控制,并与社会和谐( alignment) 和团结( affiliation) 相互影响[3]9。

对于知识占有,拉波夫( W. Labov) 和范舍尔( D. Fanshel)[4]第一次提出了“知识域”( territories of knowledge / epistemic domains) 的概念来区分A事件( A知道但B不知道的事) 和B事件( B知道但A不知道的事) 。类似地,庞墨兰茨( A. Pomerantz)[5]区分了两种知识( knowables) : 类型一知识( Type 1knowables) ,即交际者有权利和责任知道的知识; 类型二知识( Type 2 knowables) ,即交际者通过间接方式,如听说或推测等获取的知识。神尾( A. Kamio)[6]认为某项具体知识可能同时处于交际双方的知识域,但交际双方掌握知识的程度可能不同。赫里蒂奇( J. Heritage)[7]综合上述观点,提出交际双方对于某事物的知识可能处于知识梯度( epistemic gradient) 的不同位置,即知道得多[K + ]或知道得少[K - ]。这种位置的不同就是知识状态( epistemic status ) 的不同,而与之相关的是知识表达( epistemic stance) ,即根据自身的知识状态,交际者运用话轮设计和具体语言表达表现出的自己在知识域中的位置[8]。交际双方对于这种知识表达所体现出的双方相对位置十分敏感。

( 二) 知识优先

在社会交际中,对于谈论的事物,交际双方的知识状态以及占有知识的权利往往不对称,从而导致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也不对称,比如讲述、介绍、断定或评价这些事物的权利; 另外,交际者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深度、具体性和完整性也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就是知识优先[3]13。

对于知识优先,学者们发现了三条社会规约:( 1) 新知识,特别是“大新闻”,是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得到的( 比如,一个人结婚的消息应该最先由与他关系近的人得知) ; ( 2) 人们有足够的相关知识和权利才会断言某一事件; ( 3) 对于某事物拥有更高权威的人,有更大的权利对此断言[3]14。这些规约在交际者宣称拥有知识优先的表达方式中作用明显。交际者可以通过序列位置的不同表现对知识优先的态度。比如,通常在第一位置做出断言或评价等往往暗示了该交际者对所谈论的事物占有知识优先权,而作为回应的第二位置则暗示了该交际者在知识位置上处于下风。当然,第一说话者和第二说话者都可以通过话轮设计降低或提升知识表达,以避免这种由于序列位置产生的暗示[9]16。这就涉及知识一致( epistemic congruence) 的问题。知识一致指的不仅是交际一方对另一方某方面知识的赞同,同时也是对其知识权利的赞同[10]59。在第二位置时,即便第二说话者赞同第一说话者的知识,他也能通过宣称知识的独立性来对抗第一位置所展现的知识优先[9]201,这也就出现了知识赞同但知识不一致的交际现象。

三评价

评价是交际者对人、事或物的性质或特征表明态度和情感的社会行为。所以,评价是社会参与的产物; 交际者通过评价可以显示自己对评价对象的知识占有情况[11]57。

庞墨兰茨( A. Pomerantz)[11]59将发起评价序列的评价称为“第一评价( A1) ”,而将交际对方对此的回应称为“第二评价( A2) ”,第二评价同第一评价的评价对象一致。如以下这则语料:

1. ( JS: II: 28)

A1J:T’s-tsuh beautiful day out isn’t it?

A2L:Yeh it’s jus’gorgeous……

J执行的第一评价是一个积极赞许的评价( “beautiful”) 。其中,采用了反义疑问句( “isn’t it?”) 来邀请L和他一同评价。在下一个话轮中,L执行的第二评价也是赞许的评价( “gorgeous”) ,并且在用词上提升了赞许程度,这就充分体现了L同意J的第一评价,所以,第二评价执行了同意的社会行为。这则语料还说明,在言谈应对中,交际者执行第一评价为交际对方执行第二评价提供了相关性[11]61。但是,这种位置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二评价知识权利的表达。

在实际的交流中,当交际者发起第一评价后,交际对方对此的回应会体现出自己对于评价对象占有的知识权利,以及双方知识状态的对比。第二评价的态度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本身并不能体现双方知识权利的对比。第一评价发起时,第一评价人肯定对评价对象掌握有一定程度的知识,同时第一位置所包含的“第一性”本身就暗示了说话人占有了评价的知识优先权; 而交际对方得到第一评价后,定位自己与第一评价人的知识权利对比。当他认为自己对于评价对象占有与第一评价人同等或者比第一评价人更大的知识权利时,他可能就会去抢占知识优先权。这种情况在第二评价表示不同意时,表现尤为明显。但是,即便是在表示同意的第二评价中,也会有这样微妙的情况。这就是第二评价中所体现的知识不一致( epistemic incongruence)[10]59的状况。

对于评价中知识优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日语、汉语这三种语言上。在英语方面,赫里蒂奇[12]研究了英文中“oh”开头的会话常规。在第二评价人表达同意的回应中,可以采用以“oh”开头的表达来宣称对评价对象有独立于第一评价人的知识。之后,赫里蒂奇与雷蒙德( G. Raymond)[9]指出第二评价人通过四种会话常规可以表明自己表达同意的评价是独立于第一评价的,以此来抵制第一评价人因做出“第一”评价而表现出的知识权威。在日语方面,早野( K. Hayano)[10]研究了日语中句末带有“よ( yo) ”的第一评价和第二评价。“よ( yo) ”是交际者宣称占有知识优先的标志,尤其在同意评价中,“よ( yo) ”的运用表明了第二评价人既要维护双方团结又要表达在知识的独立性和优先性。在汉语方面,肯德里克( K. H. Kendrick)[13]研究了台湾普通话中以“吧( ba) ”为标记的第一评价。“吧”的标记降低了第一评价的知识优先性,其作用是表达评价的不确定性,或是强烈请求对方的赞同,抑或是二者皆有。而权彤和于国栋[14]主要是以话语标记“我跟你讲”和“よ”为例,对比了中日评价中的“知识优先”,探索了造成差异的文化因素。所以,尚未有研究探讨汉语表达赞同的第二评价中知识优先的情况。

本研究发现和分析了汉语日常会话中,同意的第二评价所表现出知识优先的四种会话常规。所用语料均来自于日常交际的录音并按照Gail Jefferson转写体系进行了转写。

四作为回应的第二评价中的知识优先

由于第二评价是在第一评价之后执行的,所以第二评价人会根据第一评价所表现的知识表达和知识权利,以及因此所采用的会话常规来执行第二评价。

2.(A、B两个同学走在路上)

01 A:→哇:今天好:冷啊。

02 B:→死了。(.)

第二评价可以采用例2 这种简单同意的表达。在这则语料中,A在第1 行发起第一评价,“哇: ”与“好:”都强烈表达了气温低的评价。然后,B在第2行通过“冷死了”执行第二评价,这种设计比“好:冷”的表达更强烈。这样,通过提升第二评价的程度表达了对第一评价的强烈赞同。语料中,A、B两方对于评价对象拥有共同经历( 同时在户外) ,占有同等的知识且知识来源一致,双方的知识状态是一样的,因此有相同的知识权利。而且双方都正确定位了彼此的知识状态和权利,第二评价人也对第一评价表达的知识权利没有异议,所以采取简单同意的方式执行第二评价。

然而,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常遇到的情况是交际双方对于评价对象拥有的是不同的经历和知识来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位置关系,第一评价的发起本身就抢夺了知识优先权,它给第二评价设定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第二评价往往只能顺着第一评价采取同意或不同意的态度。但是,由于双方的不同经历,第一评价人发起第一评价前对于第二评价人知识状态并不十分了解,因此经常会低估第二评价人的知识权利,第二评价人即便同意第一评价,也要采取语言手段捍卫自己的知识权利。这时,第二评价就不只是执行同意和评价的行为,还执行了宣称知识权利的行为。赫里蒂奇与雷蒙德[9]23归纳了两种第二评价人提高自身知识权利的途径,以满足表达同意和争夺知识优先权的需求。途径一是第二评价人表达出会话之前自己就已经拥有评价的依据; 途径二是第二评价人直接抢夺第一评价的“第一性”。

( 一) 评价依据之前拥有

评价依据之前拥有指的是执行第二评价所依据的知识是第二评价人会话之前就拥有的。通过这种途径,第二评价的知识表达表明了在会话之前,关于评价对象的知识是属于第二评价人的知识域,他处于K + 的状态,评价所依据的知识不是来自于第一评价,而是独立于第一评价的。这种途径减弱了第二评价的“第二性”,减少了其序列位置上的劣势[9]23。汉语日常会话中有两种会话常规来表现之前就拥有的第二评价依据的知识。

1. “对啊/ 呀”的表达。“对啊/ 呀”同简单同意中的“是啊/呀”不同。“对”除了执行同意的行为外,更执行了一种判断的行为,这点比“是”更明显,它表达的是对一种看法、意见已经做出的判断。而其中的“啊/呀”增强了这样的行为表达。“对啊/呀”的组合表达了第二评价人对于第一评价理所当然的态度[15],这种理所当然的判断展现了第二评价人之前拥有评价所依据的知识,回应的依据不是来自于第一评价。

在例3中,小晴和小莫在交流仰卧起坐方面的心得。在第9行,小晴对评价对象(在下斜的器材上做仰卧起坐)做出了第一评价(“好难”)。小莫在第10行采用了“对啊”作为一种赞同的回应,但是同时表达了这样的赞同是基于之前就拥有的知识。因为在之前的话轮中,在小晴描述这种器材时,小莫回应迅速,而且比小晴更专业,说明小莫很了解这种器材;在之后话轮中,在内容上,小莫说明了自己因此选择在健身房锻炼,觉得比在家练有效果(第11行),而且还添加了新信息,主动教授了小晴有效的仰卧起坐姿势(第12-13行)。这一切都说明,对于评价对象,小莫比小晴占据更多的知识,所以在小晴做出第一评价后,小莫尽管同意小晴的评价,还是采用“对啊”的会话常规来宣称自己的知识独立。

2.“哦”开头的表达。第二评价人通过“哦”开头的表达来传达自己的赞同并非依据第一评价获得的信息或知识,是独立于第一评价的,而第一评价只是引发了第二评价人对于之前就拥有的知识、体验或判断的一种回顾、回忆或追溯[9]26。

例5 中小荣和小金在讨论娟娟的男朋友。在人物关系方面,小荣在第1 - 2 行请求确认的行为中提到了小金和评价对象是在同一个学院,而且有昵称( 第10 行) ,说明小金与评价对象关系更近,有直接的接触了解,所以小金对于评价对象( 娟娟男朋友)比小荣占有更多的知识。在双方的话轮设计方面,小荣在第1 - 2 行和第8 行都采用疑问句的句法形式来执行确认的行为,并且在第3 行证明信息可靠性的同时,也说明了自己知识来源的间接性,这些设计都降低了自己的知识优先性; 而小金在第6 - 7 行采用“你不知道啊”“我跟你讲一讲”的表达,而且在第9 - 10 行除了回应小荣的确认行为,还主动提供了新信息,这些设计体现了小金对于评价对象占有更多的知识。双方对比,小金的知识权利优先于小荣,所以,当小荣对于娟娟男友的长相发起第一评价后,小金用了“哦”开头的表达表明对方的评价只是引起了自己对于已有知识的回顾,自己的第二评价并非来源于第一评价,而是之前就已经做出的评判,是独立于第一评价的。然后,小金的第二评价运用部分重复( “挺老的”) 重述了小荣的第一评价。通过这种设计,小金不是执行简单的同意行为,而是确认小荣的第一评价,这样就降低了小荣的知识表达。

( 二) 抢夺第一评价的“第一性”

评价行为不属于容易引起回应的典型行为类型,但是交际者通过疑问形式执行评价行为,可以更容易地引起交际对方做出回应[16]。抢夺第一评价的“第一性”是指第二评价人通过疑问句的句法形式设计第二评价,引导第一评价人执行同意的行为,试图将第二评价转换为新的第一评价,以此来抢夺“第一性”[9]28,由于第一评价的“第一性”可以限制第二评价知识权利的表达,所以这种途径可以达到由被动转为主动的交际效果,从而削弱第一评价的“第一性”。汉语对话中通常出现两种会话常规来争夺评价的“第一性”。

1. “是吧?”的表达。在对第一评价的回应中,“是吧?”这个疑问句,一方面,具有倾向性,准确表达了第二评价人对于第一评价赞同的态度; 另一方面,通过疑问句法的设计,它将这种赞同的行为转换为一种征求确认的行为[17],唤起双方的共有知识[18],引导第一评价人去赞同自己的评价,这样就将第一评价的“第一性”抢了过来。

5. ( 小牛和小付是网友,正在讨论微博照片上的悦悦,悦悦是小付的好友)

在这则语料中,小牛在第1 行首先对悦悦的腿执行了第一评价( “腿好”) 。然后,小付在第3 行用“是吧?”进行回应,这个表达一方面执行了同意的行为,因为之后小付给出的第二评价中,也表明了悦悦的腿细; 另一方面,由于小牛没有见过悦悦本人,只是通过照片做出评价,说明了其知识来源的间接性,而小付与悦悦在现实中是好友关系,这些说明了对于评价对象,小付的知识权利优先于小牛,所以小付虽然赞同小牛的第一评价,却不赞同第一评价的“第一性”赋予小牛的这种知识优先权。这点就体现在这个表达采用了疑问句执行确认的行为,而且提供了更丰富的、来自于现实情况的信息( 第3 -6 行) ,表明自己的K + 状态,形式上驱使小牛反过来赞同自己的第二评价,这样就抢夺了“第一性”。

2.反问句。将反问句应用于第二评价,就像在“第一评价/第二评价”这样的相邻对中,将“第二评价”转化成了“第一评价”,由此形成一个新的“第一评价/第二评价”相邻对。这样原第二评价就抢夺了原第一评价的“第一性”,提升了自己的知识优先。

这个例子中,小任向小梁谈论自己的男友。小任在第7 行执行了第一评价( “不靠谱”) ,由于评价对象是小任的男友,而且和小梁没有直接接触,所以小任对评价对象占有更多知识,更具有评价的优先权。但是小梁知道其男友所学的专业,并且了解这种专业的就业情况,所以评价所依据的知识也属于小梁的知识域,于是小梁在第9 行运用反问句的句法形式执行了第二评价。这个反问句一方面表达了小梁的态度( “不能让人放心”) ,说明小梁赞同小任的第一评价; 另一方面,反问句的句法形式有强烈要求对方给予赞同回应的功能,这就将这个第二评价转化成了一个新的第一评价。而第10 行,小任也用“对啊”回应了小梁,形成了新的相邻对,小梁成功抢夺了“第一性”。

五结语

本文研究了汉语言语交际中,第二评价为同意时的知识优先。首先,序列位置对知识优先的影响很大。第一位置评价往往宣称拥有评价的知识优先权,而第二评价通常只是顺应第一评价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回应。但是第二评价即便是同意,也可能并非基于第一评价,而是基于第二评价人的独立经历做出的,这时第二评价人就会考虑自身的知识权利来设计话轮,以表现自己的知识优先。

此外,文章还分析了同意的汉语第二评价中,四种争夺知识优先权的会话常规: “对啊/呀”; “哦”开头的表达; “是吧?”和反问句。其中,“对啊”和以“哦”开头的表达是要减少第二评价的“第二性”,表明自己独立于第一评价的知识体验,而“是吧?”和反问句是要削弱第一评价的“第一性”,将其抢占,形成新的第一评价。

就这四种表达表现知识优先的强度而言,反问句>“是吧?”>“对啊/呀”>“哦”。首先,从功能看,抢夺第一评价的“第一性”要比减弱第二评价“第二性”更有攻击性。而在减少“第二性”的两种表达中,“哦”开头的表达,如果单独出现,表达知识优先的力度往往不够明显,需要之后通过添加信息来增强力度; 而“对啊/呀”这种评断性的表达,虽然本身带有较为明显的知识优先力度,但通常也需要添加信息来增强力度。对于抢夺“第一性”的两种表达,“是吧?”的表达往往出现在第二评价话轮的开头,后续通常会添加信息,而之后第一评价人接话轮时,由于已经远离“是吧?”的疑问表达,其唤起回应的功能就减弱了,第一评价人可能不回应或者只是表达后续信息的接收,所以表达知识优先的强度弱一些; 而反问句做出之前通常会先添加信息来增强知识权利,而反问形式有强烈求同的功能,所以表达知识优先的力度较强。

德育第一,知识第二 篇3

一、发现问题,及时施教

记得我在教初中年级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这一节内容时,课堂上感觉教与学的效果不错,但作业批改中发现问题不仅多而且普遍,于是在第二天上新课前专门抽出十分钟,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反馈了作业中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订正,结果当天订正上来的作业问题依然很多甚至不亚于订正前的,于是我开始反思问题究竟是出在我教的上面还是出在学生学上,一本本仔细翻阅后,查出的结果是:粗心。于是在当天的自习课上,我压抑住往上窜的火气,先让学生们翻开作业本,看看订正后的正确率,随后问:“这些错题还需要我讲吗?”学生回答“不需要。”“不需要讲,说明会做,会做为什么又出这么多错呢?”“太粗心了”,学生们小声回答到。我在黑板上快速地写下“绊倒千里马的青草”,随后在学生略带惊奇的目光下,平静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生在考入省级机关工作不久,一次系统大会前地准备中,处里给每人都分配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他的工作是装订和封套,处长反复叮嘱他“一定要做好准备,别到时措手不及。”听后他心中不快,想初中生都会的事,还用吩咐。

在同事忙碌时,他无事可做,文件终于完成,交到他手里。他开始一件件装订,没想到只订了十几份,订书针用完了,平时满坑慢地的小东西,这时却一根也找不到,这时他才深刻地体会到“以十分地准备迎接三分地工作并非浪费,而以三分的精神态度面临十分的工作却注定会有不满意的结果,令千里马失足往往不是崇山峻岭,而是柔软青草结成的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真正的障碍有时只是一点点疏忽与轻视,比如那一小盒订书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世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大小,都是相对的,看上去再小的事情,如果不用心做,仍然会败得一塌糊涂,比如我们现在做的合并同类项。

知错就改是学习上常用方法,但不犯重复错误才是聪明之举,通过这件事后,学生们在粗心问题上大有改观。在学生们学习七(下)第五章《三角形》和第一章的《整式的运算》时,有些同学认为数学课上成天算呀、推理呀、证明呀有什么用,而且算了半天稍微不注意,错一步就全错了,对于学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所下降,发现这个苗条,我给他们讲了《鹅卵石与钻石》的故事:每当听到学生的抱怨和质疑,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时,我就会给他们讲述下面这个传奇故事。一天晚上,一群游牧民族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时,一道闪光出现后,神说话了:”你们要沿途多捡拾一些鹅卵石,把它们放在你们的马褡里,明天晚上,你们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说完神消失了。牧民们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毫无意义的事,但因为是神的旨意,他们仍旧各自捡拾了一些鹅卵石,就这样,当第二天夜幕降临又安营扎寨时,牧民们惊奇发现鹅卵石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又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拾更多的鹅卵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许多眼前看似鹅卵石一样的东西被我们如敝履般丢弃,然而忽然有一天,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钻石,而我们却不得不为以前丢弃它们而懊悔不迭,所以我想对你们说,在我们学习中,尽量多的收集鹅卵石,那么有朝一日你就会拥有一个钻石般的未来。通过小故事让学生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和”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些小道理,今天我们所学这些看似没用的东西,其实都是为你们今后能走得更远更高打基础。

二、从身边得小事上做文章

启发引导学生当我发现班上贺程同学擦黑板后,在收集黑板下方横板上的粉笔灰时,右手用黑板擦慢慢向前推,左手则伴随在右手下方小心的接着,以防粉笔灰洒落在地面上和到处飞扬。这一举动让我尽收眼底后,上课前我以最快速度第一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这一行为,并告诉同学们,不要认为这是件小事,但往往就是小事能够放映出我们内在的光彩,鼓励大家都要想办法为班级做些好的小事,完善自我的同时,也促进班级的进步。在批改了几次作业后,就发现班里的梁梦杰、朱晓雅、潘文卉、谢晓莉这几位同学的作业特别认真规范,于是忍不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传阅她们的作业,并鼓励另外十几个同学,你们的字其实写得也非常不错,只是在做作业的时候,时好时坏,不能像上面几个同学那样一贯保持,你们不妨试一试,与她们比一比,说不定还会超过她们呢。经常时不时就赞美一批人,鼓励一批人,叮嘱一批人,坚持下来,班里作业基本上达到要求,只剩下四五个男同学像硬骨头一样,需要我慢慢啃。做教师的就是这样,只要你愿意去发现,就会看到许多细节问题,不好的及时指出纠正,好的及时宣传表扬,因为我明白赞美如药,尤其是实事求是的赞美,就像一剂良药,点燃向善的正气,经常用在学生身上,只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

第二章知识总结 篇4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与特点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实行组合投资、专业管理、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与股票债券不同,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投资工具。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是基金运作中的主要当事人。

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基金可分为契约型基金与公司型基金;根据运作方式的不同,基金可分为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

命题点一 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证券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基金份额的方式募集资金。个人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基金份额参与基金投资。基金所募集的资金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性。基金资产由基金托管人保管,由基金管理人进行组合投资。基金投资者是基金的所有人。基金盈余全部归基金投资者所有。基金合同与招募说明书是基金设立的两个重要法律文件。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投资工具。证券投资基金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证券为投资对象。基金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份额的方式间接进行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基金在美国被称为“共同基金”;在英国及中国香港被称为“单位信托基金”: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基金”i在欧洲一些国家称为“集合投资基金”或“集合投资计划”。

命题点二 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重要考点,经常以多项选择题出现)

(1)集合理财,专业管理。

(2)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3)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4)严格监管,信息透明。

(5)独立托管,保障安全。

命题点三 证券投资基金与其他金融工具的比较

(一)基金与股票、债券的差异

(1)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股票反映的是一种所有权关系;债券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基金反映的是一种信托关系,受益凭证。

(2)所筹资金的投向不同。股票、债券是直接投资工具,所筹集的资金主要投向实业领域。基金是间接投资工具,所筹集的资金主要投向有价证券等金融工具。

(3)投资收益与风险大小不同。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债券:低风险、低收益。基金: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风险相对适中、收益相对稳健。

(二)基金与银行存款的差异

基金通过银行代销,但不是银行发行的。基金与储蓄存款的不同主要表现为:

(1)性质不同。

(2)收益与风险大小不同。

(3)信息披露程度不同。

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参与主体

命题点一 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

基金的运作包括基金的募集、基金的投资管理、基金资产的托管、基金份额的登记、基金的估值与会计核算、基金信息披露以及其他基金运作活动在内的所有相关环节。

从基金管理人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基金的市场营销、基金的投资管理、基金的后台管理三大部分。

命题点二 基金的参与主体

基金的参与主体分为基金当事人、基金市场服务机构、监管机构和自律机构三大类。

(一)基金当事人

1.基金份额持有人

基金份额持有人即基金投资人,是基金的出资人、基金资产的所有者和基金投资收益的受益人。

基金份额持有人享有的权利:分享基金财产收益,参与分配清算后的剩余基金财产,依法转让或者申请赎回其持有的基金份额,按照规定要求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事项行使表决权,查阅或者复制公开披露的基金信息资料,对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出诉讼,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2.基金管理人

基金管理人的主要职责就是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负责基金资产的投资运作,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为基金投资者争取最大的投资收益。基金管理人在基金运作中具有核心作用。在我国,基金管理人只能由依法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

3.基金托管人

基金托管人的职责主要体现在基金资产保管、基金资金清算、会计复核以及对基金投资运作的监督等方面。

在我国,基金托管人只能由依法设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担任。

(二)基金市场服务机构

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服务机构包括:基金销售机构、基金销售支付就够、基金份额登记机构、基金估值核算机构、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基金评价机构、基金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机构、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等。

目前,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机构,均可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基金代销业务资格,从事基金的代销业务。

在我国承担基金份额注册登记工作的主要是基金管理公司自身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结算公司”)。

(三)基金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

(1)基金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

(2)基金自律组织。证券交易所是基金自律管理机构之一。我国的基金自律组织是2012年6月7日成立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命题点三 证券投资基金运作关系图

第三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形式和运作方式

一、依照法律形式不同,基金可分为契约型基金与公司型基金。目前我国的基金均为契约型基金,公司型基金则以美国的投资公司为代表。

命题点一 契约型基金

契约型基金是依据基金合同而设立的一类基金。基金合同是规定基金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基本法律文件。在我国,契约型基金依据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之间所签署的基金合同设立,基金投资者自取得基金份额后即成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和基金合同的当事人,依法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

命题点二 公司型基金

公司型基金在法律上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投资公司,基金投资者是公司的股东,享有股东权利,按所持有的股份承担有限责任,分享投资收益。

命题点三 契约型基金与公司型基金的区别

(一)法律主体资格不同

契约型基金不具有法人资格,而公司型基金具有法人资格。

(二)投资者的地位不同

契约型基金的投资者没有管理基金资产的权利;公司型基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股东大会享有管理基金的权利。由此可见,公司型基金的投资者的权利要大一些,契约型基金持有人大会赋予基金持有人的权利相对小。

(三)基金营运依据不同

契约型基金依据基金合同营运基金;公司型基金依据基金公司章程营运基金。

二、依据基金运作方式不同,可以将基金分为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

封闭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在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基金份额在交易所交易,基金持有人不得提前赎回。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不固定,基金份额可以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申购、赎回的一种交易方式,不包括ETF、LOF等新型开放式基金。

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区别:

(1)期限不同。封闭式基金有一个固定的存续期。开放式基金一般无期限。

(2)规模限制不同。封闭式基金规模固定;开放式基金规模不固定。

(3)交易场所不同。封闭式基金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开放式基金可以向代销机构、基金管理人等提出申购、赎回,一般为场外交易方式。

(4)价格形成方式不同。封闭式基金价格主要受二级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开放式基金价格以基金份额净值为基础,不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

(5)激励约束机制和投资策略不同。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开放式基金向基金管理人提供了更好的激励约束机制。第四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起源与发展

命题点一 证券投资基金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1868年,英国成立的“海外及殖民地政府信托”被看作最早的基金。

早期的基金基本上是封闭式基金。1924年,“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在美国波士顿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只开放式基金。

大危机后,美国1940年出台的《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对美国基金业的发展有基石性作用。

命题点二 全球基金业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国家发展迅猛。

(2)开放式基金成为证券投资基金的主流产品。

(3)基金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集中趋势突出。

(4)基金的资金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退休养老金快速增长)。第五节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概况

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和早期发展时期(1985年—1997年)公司型封闭式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最早挂牌上市。

第二阶段: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发展阶段(1998—2002年)

2001年9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诞生。2002年12月,首家批准筹建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

第三阶段:行业快速发展阶段(2003—2008年)

2004年6月1日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标志着基金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行业平稳发展及创新探索阶段(2008年至今)

基金监管机构贯彻“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思路,允许基金管理公司开展专户管理等私募业务、设立子公司开展专项资产管理和销售业务、设立香港子公司从事RQFII等国际化业务。

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以及配套政策的颁布实施,搭建了大资产管理行业基本制度框架,混业化与大资产管理的局面初步显现。第六节

证券投资基金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1)为中小投资者拓宽了投资渠道。

(2)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3)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4)完善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例题练习】

1、按照基金规模是否固定,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划分为()。

—单选

A.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

B.上市基金和不上市基金

C.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D.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

2、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中的三方当事人一般是指基金的()。—单选

A.发起人、管理人和投资人

B.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人

C.托管人、发起人和投资人

D.受益人、管理人和投资人

3、开放式基金是通过投资者向()申购和赎回实现流通的。—单选

A.基金托管人

B.基金受托人

C.基金管理人

D.基金持有人

4.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多选 A.期限不同

B.份额限制不同 C.交易场所不同

D.价格形成方式不同 5.基金托管人的主要职责是()。—多选

A.保管基金资产

B.监督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运作 C.核算基金单位资产净值

D.促进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

【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按基金规模是否固定可以将基金划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按基金是否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募集可以划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按基金运作的法律形式可以分为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2.B

[解析]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中的三方当事人是指基金投资人、基金管理人及基金托管人。3.C

[解析]投资者可以通过向基金管理人的直销中心或者基金销售代理人的代销网点申请申购和赎回,实现开放式基金的流通。4.ABCD

[解析]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不同之处体现在:期限不同、份额限制不同、交易场所不同、价格形成方式不同、激励约束机制与投资策略不同。5.ABC

第二章知识总结 篇5

第一节

计算机一般知识

一、计算机的生产和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才在美国诞生。

2、传统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

3、当前计算机的发展特点主要是面向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

二、计算机的概念和特点

1、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

2、计算机的特点:能自动连续地高速运算(最突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通用性强。

三、计算机的分类

从用户应用角度,一般可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也称个人计算机或PC)、服务器、终端计算机等。

四、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计算机速度

也称主频或时钟频率,描述运算速度;主频越高,计算机性能越好。

2、字长

3、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以字节(计算机的最小存储单位)为单位,计算机的最小存储单位为Bit(位),常见的换算关系:1Byte = 8Bit、1KB =1024 Byte、1MB = 1024KB、1GB =1024MB。

五、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目前计算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会计电算化属于信息处理应用领域。

2、科学计算

是计算机最早应用的领域。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常见的计算机辅助系统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5、计算机通信

计算机通信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应用领域。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通信应用领域的典型代表。

6、人工智能

最具代表的是专家系统和机器人。

第二节

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一、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又称为“裸机”,没有软件系统的计算机几乎是没有用的。

微机硬件系统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五部分组成。(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一)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运算器完成运算和逻辑判断;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完成控制功能。

(二)存储器

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中央存储器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称为外部存储器,外存储器中的信息必须调入内存储器后才能为中央处理器处理,即中央处理器能直接访问内存的信息。

1、内存储器又称为主存储器,一般只存放急需处理的数据和正在执行的程序,特点:存储容量较小、速度快、只能暂时保存;按读写功能可分为:

(1)随机存储器(RAM)既可读又可写的易失性的存储器,断电后,信息会丢失。

(2)只读存储器(ROM)只能读,存放固定不变重复执行程序,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2、外存储器的特点是:存储容量大、价格低、存储速度较慢;计算机常见的外存储器有软盘、硬盘、光盘、U盘等。实行会计电算化单位的会计资料一般存储在外存储器中。

(三)输入设备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条形码输入器等。在会计电算化领域,会计人员一般用键盘来完成会计数据或相关信息的输入工作。

常用输入设备介绍:

1、键盘:标准键盘(104/105/108键)的键盘,可以分为打字键区(也称基本键区)、功能键区、编辑控制键区、数字键区。

2、鼠标:机械式、光电式、光电机械式三种,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光电式鼠标。

(四)输出设备

最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会计报表、账簿等一般可以用打印机按要求打印输出。

常用输出设备介绍:

1、显示器(1)常见的显示器有:CRT(阴极射线显示器)和LCD(液晶显示器)。

(2)CRT(阴极射线显示器)与LCD(液晶显示器)比较:CRT显示器的可视尺寸通常比显示器小1—1.5英寸,15英寸显示器的可视尺寸在13.8英寸左右,17英寸显示器的可视尺寸大多在15—16英寸之间,19英寸显示器的可视尺寸达到18英寸左右;LCD显示器的标准尺寸与实际可视面积一模一样的;15英寸LCD显示器的显示面积接近17英寸CRT显示器。(3)显示器的分辨率一般用整个屏幕上光栏的列数与行数的乘积来表示。显示器必须配置正确的适配器(俗称显示卡)才能构成完整的显示系统。目前常用的显示标准是VGA。

2、打印机(1)针式打印机(打印机针头数量可分为9针和24针打印机,可以完成财务中的票据打印);(2)喷墨打印机(成本低);

(3)激光打印机(打印质量最好,速度快,噪音低)。

二、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包括各种程序及相应的各种文档资料。计算机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一)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支撑服务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系浏览器。如目前许多会计电算化软件采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即属于系统软件。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最底层的系统软件,其他软件都需要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运行;操作系统统一管理计算机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操作系统具有五个方面的功能:内存储器管理、处理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DOS、Windows、UNIX、Linux等是常见的操作系统。

2、语言处理程序

负责把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机器指令目标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种。(1)机器语言

计算机中的数据都是用二进制表示的,由“0”和“1”组成。不同的机器,指令的编码不同,机器指令是面向机器的。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机能识别,可直接运行,但程序容易出错。

(2)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是由一组与机器语言指令一一对应的符号指令和简单语法组成的。但汇编语言与机器语言的一一对应,仍需紧密依赖硬件,程序的可移植性差。汇编语言程序要由一种“翻译”程序来将它翻译为机器语言程序,这种翻译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3)高级语言

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是面向机器的语言,称为低级语言。面向问题的程序设计语言,称为高级语言。高级语言与具体的计算机硬件无关,高级语言的特点是独立于具体的计算机硬件,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好。用任何一种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都要通过编译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称为目标程序)后计算机才能执行,或者通过解释程序边解释边执行。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4、服务程序

又称工具软件,常见的工具软件有诊断程序(查错程序)、调试程序、编辑程序等。

(二)应用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都是应用软件。会计核算软件也属于应用软件。

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1、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几十年基本上没有变化,存储程序和程序自动控制执行(即程序存储)的工作原理。

2、冯.诺依曼设计思想:(1)计算机包括五大基本部件;(2)计算机内部应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每条指令一般具有一个操作码和一个地址码,操作码表示运算性质,地址码指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地址;(3)采用存储程序方式。

第三节

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概念 1、1969年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局(ARPA)主持研制的ARPAnet计算机网络投入运行。

2、计算机网络连接的方式(介质)可以用电缆、光纤、微波、无线和通讯卫星等,网络中的计算机是相互独立的。

3、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有:资源共享(硬件、软件、数据资源共享)、信息传送(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功能)、分布处理(一个程序可以分布在几台计算机上并行处理)。

二、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地理有效范围划分,计算机网络通常可分为:广域网(WAN,覆盖范围一般在100KM以上,也叫远程网,一般采用无规则的网状形拓扑结构,速度慢,延迟大)、城域网(MAN,覆盖范围一般为10—100KM)、局域网(LAN,覆盖范围一般小于10KM,速度快,延迟小)。

2、按使用范围划分,计算机网络通常可分为:共用网和专用网。

三、因特网

1、因特网的概念

因特网也称Internet,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广域网的一种。(4)电子邮件地址

<用户名>@<电子邮件服务器域名>

第四节

计算机安全

一、计算机安全隐患及对策

(一)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

系统故障风险、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关联方道德风险、社会道德风险、计算机病毒等。

(二)保障计算机安全的对策

不断完善计算机安全立法、不断创新计算机安全技术、不断加强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与管理。

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1、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危害计算机系统的程序。

2、计算机病毒具有的特征:灵活性、隐藏性、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变种性。

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系统引导病毒、文件型病毒、复合型病毒(兼有引导区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两者的特征)、宏病毒。

4、病毒发作时常见的现象P46

5、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软盘、盗版光盘、硬盘、网络。

6、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最有效方法是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用非原始启动软盘或其他介质引导机器,对原始启动盘实行写保护;

(2)不随便使用外来软盘或其他介质,对外来软盘或其他介质必须先检查,后使用;(3)做好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备份,并定期进行数据文件备份,供系统恢复用;(4)计算机系统要专机专用,要避免使用其他软件,如游戏软件,减少病毒感染机会;(5)接收网上传送的数据要先检查,后使用,接收邮件的计算机要与系统用计算机分开;

(6)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查,对于联网的计算机应安装实时检测病毒软件,以防止病毒传入;

(7)如发现有计算机感染病毒,应立即将该台计算机从网上撤下,以防止病毒蔓延。

三、计算机黑客及其防范

1、黑客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非法进入他人系统的计算机入侵者。

第二章知识总结 篇6

第二届法律知识竞赛结束了。这次法律知识竞赛举办得非常不理想。作为主要承办的部门学习部应负起大部分的责任,而我作为学习部的部长更应该承担绝大部分的责任。在这里向对我们充满希望的老师致以真挚的歉意,也对我背后默默付出的部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报以真挚的歉意。

在这次法律知识竞赛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个就是准备得匆忙。我们申请学术报告厅的时候已经了申请了两天的时间,希望第一天能彩排,使正式的时候没有那么匆忙。但是在我们借器材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导致我们在前期布置花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在彩排的时候我们就非常的赶,而且很多器材不能充分地测试。这也是导致现场出现混乱的原因之一。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下一次搞活动的时候必须提前做好准备,特别是与学校后勤部门的沟通,因为在我们实际彩排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在舞台上的插头都是没有电源的,这就直接导致了我们器材摆放的局限,而想再进行调整已经没有时间了。下次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这样我们的活动遇到突发情况才不会手足无措。

第二个问题就是现场的工作人员与主持人配合的问题。这个问题影响到了整个比赛。我们工作人员特别是控制PPT的工作人员的默契不足。这样他们的配合不足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比赛的进行,这个也是这次活动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下一次的活动我们要更加注意配合的问题,让主持与工作人员磨合这个非常重要,这能够减少在实际操作上由于不熟练而出现的问题,也能大大减少两者的紧张程度。当然,我们在现场所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是非常慌乱,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第三个问题就是与其他系部沟通的问题。在这次的法律知识竞赛中我们与其他系沟通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在最后颁奖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事前要沟通好,我们要多次确认细节,避免在最后结束的时候出现差错。这也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我们才可以处理好各种突发情况。

这次法律知识竞赛的不成功让我了解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自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停步不前。学无止境,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人正是从各种错误之中跌倒再站起来的。一次的跌倒并不代表什么。但是同一个坑不能跌倒两次。能在跌倒时学习到经验那就是一件成功的事了。聪明的人能在别人的错误中总结,平凡的人能在自己的错误中总结,愚蠢的人连自己的错误也不会总结。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做好一个平凡的人。

第二章知识总结 篇7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的“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 要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学工具来确定图上的方位, 辨别生活中的方位的方法, 加强数学本体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 学生分析

1.知能水平: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并能辨别八个方向, 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用量角器量角、画角, 用刻度尺测量、画线.

2.年龄心理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思维具有一定的守恒性, 但思考问题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3.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学生对根据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 确定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任意方向, 有一定难度.

二、以培养学生智慧为本的教学目标确定

(一)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 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会以方向和距离结合的方式测量和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2.能通过测量方向、距离来绘制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 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2.经历位置与方向的观察、测量、描述、画图等过程, 学会与人交流.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 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积淀生活数学、大众数学的价值观念.

三、以支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本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 营造问题情境, 激发认知矛盾, 积淀数形结合思想

1.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以方向和距离结合的方式测量和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解决这一重点首要方法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知“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准确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 因此我选择营造学生熟悉的去动物园游玩的情境来引出学习问题.

2.教学活动设计及整合点分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模拟现实的情境生动还原:以“孔雀馆和雄狮山都在大象馆的东北部, 那么他们的位置一样吗?”这样一个认知冲突作为起点, 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要同时知道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并在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淀数形结合与坐标的思想.

(二) 方法、工具支撑、构建探究环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教学方法

在创设了“情境”之后, 就进入了学习的“意义建构”阶段.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确定参照物的基础上, 掌握确定主方向, 偏离的角度, 以及距离的方法.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测量、画图的探究环境, 在充分动手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 进而归纳出描述方位的一般方法.

2.教学活动设计及整合点分析

这里我为学生准备了多媒体学件:动物园平面图、量角器、刻度尺, 构建出一个学生可以虚拟操作的探究环境, 让孩子们在讨论、量、测、画、交流的过程中,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如何确定准确位置, 提升信息素养.

四、以用技术学习为本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

基于以上的分析, 我设计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 利用一个网页把所有资源连接在一起, 设置了“热身赛、动物园、试身手、定向赛”等几个模块, 主要作用是构建问题、探究、训练环境;如果条件不允许, 这些素材也可以方便地转化为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资源.

五、结语

第二章知识总结 篇8

本次活动纳入国务院确定的第八届全国普通话推广周系列活动,受全国普通话推广周领导小组(该小组由教育部、人事部、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国家语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团中央组成)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的领导。

大赛的参赛对象为全国小学生、中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各界语言文字使用者和爱好者。本次大赛不收报名费,参赛者订阅《大赛专刊》(内附试题、答题卡,定价:9.80元)即可参赛。本次大赛共设特等奖10名,奖励现金1000元;一等奖30名,奖励现金500元;二等奖500名,奖励相关工具书;三等奖3000名。

所有获奖者均颁发获奖证书;学生获奖,其指导教师将获优秀指导奖证书。省、地、县、校各级组织者将视组织参赛工作的成绩,给予相应奖励。

大赛办公室设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秘書处。

地址: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语文世界杂志社

邮编:100010

热线电话:010-65284279(传真)、65245658、85113645、85110029

上一篇:自动排水方案下一篇:致各位家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