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12篇)
601班
杨卫红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为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对综合课这个性质老师已不再陌生。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5、在本册教学中进行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落实。
6、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7、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文 课时 1 男生和女生 2 2 朋友之间 2
3、学会和谐相处 2
4、只有一个地球 2
5、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2
6、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2
7、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2
8、放飞和平鸽 2
9、我们手拉手 2
10、我的成长足迹 2
11、临别感言 2 12--16 期末复习10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个主题《不能忘记的屈 辱》中的第三个话题, 教材以数字和事例说明侵略的血腥及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根据让学生“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这一课程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材编排“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为主线串联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的基本思路,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了解“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 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血腥历史及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的屈辱与苦难, 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及强国之志。在这一节课中, 我认为通过直击“30多万遇难者”这个点, 剥离出“30多万”这个群体概念背后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从而挖掘出“30多万”这个数字背后所隐含的遇难者人数的多、被杀害对象的无辜、日军杀人手段的残忍这三个层次, 引导学生认识日本侵略军的暴行, 引发学生共鸣。
如“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教学片段:
体验一:了解日本侵略军屠杀的人数之多。
引入课题后, 教师出示一张图———
师:这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一面墙壁。在这面墙壁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怒目圆睁的头颅, 张大的嘴巴似乎在呐喊。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一串数字, 是30多万。
师:这面墙壁上这个怒目圆睁的头颅、这个冰冷的数字, 在告诉我们什么?
生:在告诉我们, 在南京大屠杀中, 有30多万个遇难者。
师 (加重语气) :是呀, 仅仅在南京这一场大屠杀中, 就有“30多万”个遇难者。孩子们, 是30多万哪! 你们能想象一下, 这30多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没有人举手。 (学生回答不出来)
“30多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是这个教学环节的一个“主问题”。但也许是我所提的这个问题过于统笼、过于抽象, 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 立即调整思路, 换了一个方式提问。
师:我们这个学校有2000多名学生吧, 平时大家在操场上做操, 感觉怎么样? 挤吗?
生:很挤。如果站在二楼看大家做操, 那就是密密麻麻的。
师追问:估算一下, 这30多万人, 是我们学校人数的几倍呀?
生:有100多倍吧。
师再追问:这30多万人, 是我们这所学校生数的100多倍。想象一下, 如果30多万人集合在天安门广场上, 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我学过《开国大典》, 课文说参加典礼的群众也有30多万人, 整个天安门广场成了人的海洋。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是人山人海。
生:教材里还说, 这30多万人的游行队伍分成两队出发, 要走好几个小时才能走出会场呢。
师:是呀, 30多万人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哪。这30多万人在那70多年前, 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哪, 可是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屠城之后, 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此消失了。
师:孩子们, 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 请看课件:
在这场惨无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 共有30多万人死在日军的屠刀下!
如果让这些死难者手牵着手, 可以从南京一直延伸到苏州, 长度达200英里。
所有死难者身上的血液重达1200吨, 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此时的追问, 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 为解决“主问题”服务。理解“30多万人”这一个抽象的群体概念中所蕴含的人数之多就是这一个环节的“主问题”。在学生卡壳的情况下, 教师应立即调整思路,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追问“这30多万人, 是我们这所学校学生数的几倍”, 在学生对这个庞大、抽象的数字有一个较为感性的理解与认识以后, 又抛出“天安门广场”这个场景, 再次追问“30多万人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情景”, 意在引导学生联系五年级所学过的课文《开国大典》里关于“30多万与会群众”壮观场面的描写, 从而比较直观地理解日本侵略军所屠杀的人之多、南京大屠杀屠城之惨烈。这样的追问设 计, 就是紧紧围绕主问题并为解决主问题服务,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体验二:了解惨死在屠刀下的30多万是哪些人。
师:请大家联系你们所搜集到的材料、看过的电视剧、读过的文章、百度到的图片, 想一想:这30多万人是谁呀? 他们都是谁呀?
学生交流。
生:在这些人中, 有被俘的中国军警人员、有官兵、有市民。
生:课文里说“南京超过30多万军民先后被杀害”, 所以这是一些官兵和居民。
“这30多万人是谁”是这一个教学环节的主问题。此时, 学生的回答还停留在浅层次上, 是基于文字表面的, 仅限于他们从课本上得到的信息, 并没有真正理解“30多万军民”数字下这些遇难者具体的身份信息, 未认识到简短的文字叙述下面那些个体生命的存在。他们的体验还是很肤浅的。我继续追问:
师:这军民里面都有谁呀? 他们是些什么人?
生:这些人当中有年老的工人、有农民、有商人、有教师、还有学生。
生:我搜集到的资料里是说日军如何残杀小孩子的。有一个小男孩被日军抓去灌自来水取乐, 一直灌到肚子滚圆。然后日军当着孩子父母的面, 像踩皮球似的把孩子的肚子踩破。这些人中, 就有被杀害的小孩子。
生:还有逃难来的难民, 有无辜的村民。
生:我百度到一张图片, 一个孩子就挂在日军的刺刀上。在这一些人中, 就有孕妇、有咿呀学语的婴儿, 也有这些尚在母亲肚子里的胎儿。
生:课文里戎秀英老人控诉, 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妹妹都被日军打死了。日军杀死的都是一些手无寸铁的老人、孩子。
师:这些人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重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品德与社会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搜集到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信息资料, 难的是对现有资料的加工与有机整合。此时教师“这军民里面都有谁呀? 他们是些什么人”的追问,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帮助他们围绕问题就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思考, 丰富学生的感知, 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所以在交流肤浅处追问, 能激活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在高层次继续思考, 这样的追问是为突出重点服务的,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体验三:了解日本侵略者屠杀手段的残忍。
师:在这些人中有老弱妇孺。他们有的是年老的居民, 有的是可爱的孩子, 还有的是血气方刚的年轻军人……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生命呀, 可现在他们变成了……
师停顿了一下, 追问:变成了什么?
生 (呈现图片) :我搜索到的这一张图, 图上是日本侵略者把遇难者的头颅摆在一起, 而他们就在这些头颅后面合影。所以, 这些活生生的生命已经变成了一个个惨不忍睹的头颅。
学生哽咽, 教室空气似乎凝固。
师:这些侵略者, 杀完人后, 竟然把头颅摆在一起照相, 这说明他们是以杀人为乐, 以杀人为豪。这真是一群———
生:一群没有人性的禽兽!
师:在侵略者血淋淋的屠刀下, 这些鲜活的生命转眼成了一个又一个恐怖的头颅, 看着这些头颅, 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不甘与恐惧。此外, 他们还变成了什么?
生:他们变成了缺头缺胳膊缺腿的残骸余骨。
生:他们变成了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
生: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调查报告, 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 约19万人, 被零散屠杀的约有15万人, 这些死难者人数太多了, 多得数也数不过来。所以他们变成了一个个冰冷的数字。
师:这些无辜的受害者, 这些鲜活的生命转眼逝去, 只给亲人留下永远抚平不了的伤痛。
通过“他们变成了什么”的追问, 战争的创伤被逐渐揭开, 历史的真实、历史的真相, 也在被逐步还原。通过教师的追问, 再一次告诉学生, 遇难者是无辜的。通过追问, 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 呈现出“30多万遇难者”遇难后的惨状, 强烈谴责日军以杀人为乐的兽行。这样的追问编织起一个强大的气场, 震撼学生的心灵, 这样的追问是为突破难点服务的,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师:那么他们是怎么被杀的?
生1:我从电视上看到日本侵略者还常常把无辜的村民抓去活埋,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就有一个“万人坑”。
生2:有的村民被他们浑身浇上油, 点火烧死。而日本侵略者却在一旁哈哈大笑。
生3:他们有的是被当做活靶子射杀的。
生4:有的是机枪扫射的、被集体枪杀的。
生5:有些战俘被拉去注射含有鼠疫、疟疾病菌的血清。当他们濒临死亡时, 就解剖他们。这是一个原日军731细菌部队的士兵在为中国受害者出庭作证时所说的。
生6:这些死难者中, 有的是被刀劈死的, 有的是被鬼子强奸后杀死的。
生7:我找到一张图片, 是一个孕妇被侵略者挑开了肚子, 她的孩子就挂在刺刀上……
师:日军杀人手段之残忍, 令人发指。那么, 这一群无辜的村民, 放下武器的战俘, 他们又为什么被杀?
生1:他们把我们中国人当实验白鼠, 称为“马路大”。很多战俘不是被集体枪杀, 就是被送到731细菌部队, 被注射细菌折磨而死。
生2:我搜集到一段资料, 说两个日本兵举行杀人比赛, 看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杀满一百五十个中国人。他们看见中国人, 不论男女老幼举刀就杀。比赛结果是一个杀了105人, 一个杀了106人。这两个野兽一个叫向进敏明, 一个叫野田毅。他们是把杀人当做游戏, 以杀人为乐。
生3:他们还喜欢往人的身上浇上煤油, 活活把人烧死, 说这是“点天灯”, 然后他们看着身上着火的人惨叫乱窜, 他们却非常开心地大笑。
师:他们是把杀人当游戏呀。我们中国人的命在这侵略者的面前轻如毫毛!
生:日本侵略者说, 中国人连猪都不如, 因为猪肉还可以吃。
……
师: 侵略者蔑视我们中国人, 把我们中国人当做实验白鼠, 任意宰杀。他们在我们中国犯下了滔天罪恶! 杀人手段令人发指! 不管是哪国人, 都知道南京大屠杀的“惨无人道, 灭绝人性”! 他们是一群———
生:他们是一群禽兽, 不, 他们是禽兽不如!
师追问: 为什么? 为什么这群禽兽敢在我们中国大地撒野、横行?
生:当时我们中国太贫穷太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
师:是呀, “落后就要挨打! ”一个贫穷积弱的国家的百姓连生存权都没有, 还怎么能谈得上尊严?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 感受和体验。此处的追问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追问, 把这些遇难者一个一个地剥离出来, 还原他们遇难时的情形。在追问中, 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及心灵上无法抚平的创伤;在追问中, 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被杀害者的无辜及日军杀人手段的残忍; 在追问中, 进一步感受到什么叫做“惨无人道、灭绝人性”;在追问中, 激发出爱国之心与强国之志, 体验不断加深, 情感不断升华。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教师出示“南京炼狱图”。
师:孩子们, 这是一幅“南京炼狱图”, 从图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表示看到了侵略者举着血淋淋的屠刀在狂笑、堆积如山的尸体、头颅随地打滚、鲜血染红了土地、可怜的宝宝绝望地哭泣、悲愤的僧人还在不停地搬运尸体……
师:这就是南京大屠杀! 日军在南京城里烧杀淫掠, 无所不为。整整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呀, 大火连天, 几天不熄, 无数的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 大街小巷都横陈着被害者的尸体! 这就是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震惊世界的滔天罪恶“南京大屠杀”。这是一个血腥的日子, 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日子, 一个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怀的日子! 30多万中国人倒在了血泊中 , 南京城“江边流水尽为之赤 , 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南京城到处血流成河, 到处残垣断壁, 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
展示“南京炼狱图”, 给予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冲击。教师追问学生“从图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再一次直击“30多万”遇难者人数之多、被杀害对象的无辜、日军杀害手段的残忍这三个层次, 进一步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悲怆与激愤。此时的追问, 再一次把学生的思维聚焦, 凸显主旨, 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目标明确画龙点睛,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师:周恩来总理说过, “可以原谅, 但是不可以忘却”, “忘记过去就是意味着背叛”。孩子们, 面对这些受难的同胞, 你想说些什么……
本着“简约教学”的理念, 在这一节课中, 我并没有准备大量影视资料, 而是紧扣教学目标, 利用一个数字两幅画, 设置三个“主问题”:“30多万人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他们都是谁”, “他们是怎么死的”, 然后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随机应变, 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将“主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相整合 , 用巧妙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 聚焦学生已有的认知, 引导学生理解南京大屠杀被杀害的人之多、遇难者之无辜及日军杀人手段之残忍, 层层推进, 带着学生穿过历史的隧道, 走近历史真相。在追问中, 学生认识到侵略者的残酷本性; 在追问中, 学生碰撞信息交流情感, 知道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种种苦难;在追问中, 学生从内心深处激起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在追问中, 学生懂得“不能忘记过去”、“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巧妙追问,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被引向纵深。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追问是为落实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服务的。要追问有效, 教师就要深入解读教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置“主问题”, 然后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 紧扣“主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开拓学生思路, 激活学生思维。有效追问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与灵活的教学机智, 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握好追问的契机, 在关键点上有效追问, 就能演绎精彩课堂, 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实效, 从而让品德课堂教学魅力无限, 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本节教学内容从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究与现代人对地球的认识两个层面介绍了关于地球的一些基本地理常识。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懂得人类对地球的认知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
2.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头稍扁,中间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3.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需要的资料。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四、能力与技能
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查找和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
五、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的相关数据。
六、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卫星拍摄地球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
1.自学教科书第三页内容
2.讨论: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想象?(科学技术不发达,交通工具落后,人们活动范围小,只能想象)
3.小结板书:两头稍扁,中间略鼓。
(二)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1.制作统计表:人类探究地球所做的贡献。
2.小组合作。(按先后顺序排序再制作。)
3.活动:学生介绍,教师适当指导。
4.探究。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1)麦哲伦航海。(2)太空拍照。(3)海上望船。(4)登高望远。
5.议论,提高认识。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不够正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想象和推论?
引导:在当时的年代,是比较先进的。正是许许多多人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三)观察探究,了解地球真面目
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真面目。
2.多媒体出示地球在宇宙上的照片,进一步掌握。
3.师生探究。
(1)地球的形状、面积、体积、周长。
熟记“五一刘三起义死”:“五一”——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刘三起义”——平均半径6371千米;“死”最大周长4万千米。
(2)计算:步行绕地球走,大约多少天?
(3)小组交流。
1、鸦片,俗称()有催眠、止痛作用。明代少量进口,后来多了。吸食的人面黄肌瘦,浑身无力,最后成为“废人”,家庭倾家荡产。洋人大发鸦片财,却和我们中国人叫()。清朝时引发了外国侵略者的侵略战争。
2、湖广总督()上书朝廷,倡导戒烟。他受朝廷之命到广州严厉禁烟,“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他迫使以英商为主的鸦片商人陆续交出鸦片200多万斤,在广州()当众销毁。
3、英国政府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许多爱国官兵献出生命。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代表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英国鸦片价款、军费等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并允许英国设立外交领事。(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圆明园曾经是世界最辉煌壮观的大型皇家园林,建筑宏大,收藏了许多奇珍异宝、古今文物字画,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自由抢劫三天,10月18日,英国骑兵烧毁了圆明园。法国作家()曾描绘这两个强盗的罪恶。
6、2003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周年,北京学生参观“圆明园国宝展”,铜猪是香港()博士捐款600万元从美国购得的。2009年是圆明园罹难()周年。
7、1897年11月,德国占领(),又强租(),()成为它的势力范围。俄国强占()和(),把势力范围扩大到(长城以北、旅顺)。法国强租(),势力范围(广东、广西、云南)。英国强租新界、威海卫,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东)。日本割占()和(),势力范围是福建。
8、《》通俗形象地说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险恶形势,揭露了帝国主义的凶残面目。旁边的题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9、“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是帝国主义侵略的象征,罪行的标记,是中华民族的耻辱。()()()都曾写文章提过。
10、20世纪是人类发生战争最为频繁的世纪。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发生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借口对塞尔维亚宣战。德、奥匈、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法、俄组成协约国,许多国家卷入战争。持续4年,双方死伤惨重,土地荒芜,正常的生产、生活无法进行,人们流离失所,痛不欲生。其中的凡尔登战役,伤亡进80万人,称“凡尔登绞肉机”。
11、2004年6月6日,是盟军()登陆,开辟第二战场60周年纪念日,16哥国家的各界人士缅怀将士,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1945年,历时6年,死伤5000多万人,600万犹太人遭到集体性残杀,数千年的人类文明成果被炮火焚毁。
13、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柳条湖一段铁轨被炸,日本反诬中国破坏,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爆发了。
14、1937年7月7日,中国驻军在()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全面爆发。
15、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在攻陷南京的六个星期中,枪杀、活埋平民、士兵30万人以上,制造了()。
16、二战中,中国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3000万人丧生。2003年11月底,日本老人攸土冢良雄向731部队细菌战中国受害者遗属张彩和道歉。
17、抗日战争中,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敌,八路军先后进行了()大战、()大战(彭德怀)、平型关大捷等,鼓舞了士气。()五壮士、血战()是英勇的见证。
18、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创造了()战、()战等独特的战斗方法。
19、1945年8月15日,()宣告无条件投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年抗战最后胜利。
20、当今世界不太平。()遭恐怖分子袭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的许杏虎、邵云环、朱颖不幸遇难),制造(科索沃战争),随后又发动(伊拉克战争)。(与)已成为世界主题,但局部战争不断,我们坚决反对()的战争,远离(),渴望()。
21、19世纪以来,面对()的危局,爱好和平的中国人英勇奋斗,有的(),有的(),有的(),不惜生命。()曾到美国、香港学医,后来放弃医学,投入革命活动。毛泽东说他:“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在()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体制),有丰功伟绩。22、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确立了()的领导地位,挽救了(、、),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后来,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抢渡(),强渡(),爬(),过(),历尽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北上(抗日),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3、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分析复杂形势,提出()解决()的方针,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解决,为合力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24、中国历史上为和平做出贡献的人还有(、、)。
25、2003年3月我国核查专家()在伊拉克突遭车祸去世。越南小姑娘潘氏金淑被飞机上投下的燃烧弹击中,后来她被任命为()。1995年11月,以色列总理()发表演讲,高唱《和平之歌》后,死于犹太极端分子枪下。
26、2004年8月,国际青少年“和平节”在山东蓬莱举行,每年一次,规模最大。蓬莱获得()称号。国际和平锣2002年在印尼铸成,铸刻联合国各成员国国旗。2004年8月送给我国。
27、1859年,一位瑞典商人提出在和平时期建立战时伤员救助团体,促成了(会)的成立。(会)是为进行救助、救济二组成的志愿团体,总部设在瑞士的(),逐渐演变成从事(日常自然灾害救济)、(社会福利)(急救和护理)等工作,成为(全球性的组织。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发生严重海啸,中国首先派出红十字救助团体,无偿救助灾区人民。
28、1864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外交会议,12哥国家的代表通过了《公约》。
29、“奥运会是(和平)()()的象征,古希腊在公元前776年举办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如果运动会期间发生了战争,交战双方必须宣布停战,否则受到严惩。1914年,“一战”爆发后几个月,西部战线的交战双方停止了交战,比利时的小镇上,敌我士兵用稻草、纸盒揉成足球,搞起了足球赛。30、1934年,奥林匹克委员会做出决定:奥运会开幕时,要用奥林匹克村的圣火点燃主体育场的火炬,直至奥运会闭幕。瑞士洛桑是国际奥委会总部。(年月),我国已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
31、联合国的出现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1945年6月,51个国家在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签署了《》,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总部门前的雕塑含义是()()。
32、联合国是世界范围最广泛规模最庞大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1971年,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驱逐出了()的代表。
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总理在1953年提出的。1955年()率团参加(万隆会议),明确了中国的对外政策:(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34、维和士兵的装束:蓝色贝雷帽,绿色迷彩服,冲锋枪,右臂佩戴象征和平的地球和橄榄枝图案臂章,左臂“CHINA”字样。
35、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兵种,70多年,有步兵、炮兵等专业兵种。中国海军1949年4月成立,50多年,有海军航空兵、潜艇部队等。中国空军与1949年11月成立,有航空兵、地对空导弹兵、气象等多兵种合成。我国还有特种部队。北京的石景山区,有一座中国军事博物馆。
36、(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和实验,发明了(安全炸药),他用遗嘱的方式设立了诺贝尔奖金基金。有和平奖、物理奖、化学奖、医学奖。
品德与社会是以审美为核心,深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在课堂中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真善美,学会辩别社会中的事物,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础上,对自己言行举止进行自查,自矫,自训,从而渐渐形成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督促自己的好习惯,时间久了良好的品质就逐渐形成。
二、创新使用教材,让品社课真正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引子,它只是告诉教师本节课的知识范围在哪,真正的教材是在社会中,在教师的脑子里。在品社课堂上,我从不照书讲书,因为学生们在课前对于书中的内容基本上已了解和掌握,所以课堂上的我都是领着孩子找寻生活中的学问,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事,了解身边的人,懂得怎么去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的人与事。这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所以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聚精会神,听得入迷。由此一来,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本上的知识,还学会适应社会,学会生活的能力。
三、创新使用学习笔记,让学把做作业当成心爱的小画本。
学生作业一直成为教师们的难心点:学生不爱写作业、作业收不上来、作业乱写乱涂……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也遇到过,本学期我在实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作业改革,学生作业形式仿照手抄报,学生可以自己确立作业的内容、形式、版式、边框样式等,总之我把作业权全部交给了学生,学生反而做得更认真,交作业时都是一幅幅精美小报,学生爱写老师也爱阅。
本学期,自己承当了五年级下学期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自己尽职尽责。依照课标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1、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时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果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协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规范,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平安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示的学生,和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协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身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维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当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时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5、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时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果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6、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协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规范,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平安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示的学生,和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协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身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维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
教学工作总结
大隗镇孙沟中心小学
一、借力社区义工,知晓“社区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社区是许多人共同生活的同一个地方。”这是教材中简单的一句概述,如何让孩子能够真实地触碰到、感受到呢?首先,老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电子地图直观、立体、伸缩自如的优势,将地图的呈现方式由中国地图——福建地图——厦门地图——思明区地图——鹭江街道地图,进而找到学校所在的厦禾社区的大致轮廓,从空间上建立起“社区”的概念及自上而下的行政隶属关系。
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我们邀请社区义工进入课堂,就社区的范围、辖内的单位机构、商家店铺、公共设施及人口情况等对孩子们专题介绍。其中,义工阿姨带来的自制的手绘地图,更是将这林林总总的分布绘制其中。孩子们一目了然,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课堂上叽叽喳喳的互动声不绝于耳:“这是消防三中队,就在我们学校对面,我和叔叔曾去那打过篮球。里面有好多消防车!”“这家超市叫金盛园,里面的物品琳琅满目,有好些还是进口食品,而且价钱比别的地方便宜。”“快看,我家就住这——凯旋广场,和厦禾社区居委会很近”……这就是孩子们平时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家,哪能不熟悉?在这片叽里呱啦声中,“社区就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的概念悄然进入学生的心里。
义工们的资源先导,让孩子们的学习激情洋溢,教师趁热打铁,布置了课外实践作业,让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到社区采风,拍摄自己最喜欢或感兴趣的社区一角,可以是街巷,可以是商场,可以是公园,可以是社区里的劳动者,并上传到家校平台进行宣介、分享、互动……就这样,社区圈在孩子们生动的照片中丰满了起来,“社区”就这么活生生地呈现在孩子的眼前,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
二、借力共建单位,探究“社区有什么”
课堂上的学习永远满足不了孩子们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在理论上知晓了“社区是什么”后,“社区里有什么”是孩子们进一步渴望了解的内容。
社区是个大家庭。在我校所属的社区里有许多关注学校、热心教育的共建单位。借助这些资源,我们开展了一次“社区深度游”的社会实践活动。事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四组,围绕“社区的居委会”“社区的工作单位”“社区的商店”“社区的公共设施”四个主题进行实地探访,旨在让孩子们从书本中的“社区”真正走进了生活中的“社区”。
走访前,指导孩子们设计“调查报告”,教师给个简单的报告模板,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商议,梳理出小组成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并拟定访谈程序。走访中,老师只起牵头、带路的作用,问什么、怎么问、谁提问、谁补充、谁记录、谁整理等,在之前的活动准备会上已做了较为细致的分工。活动中,孩子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生涩地完成了第一次的调查实践活动。
调查活动后的分享会上,四个小组就各自的调查收获进行了汇报,走访居委会的小组介绍了居委会的工作性质、人员组成、日常工作及发挥的作用;走访消防三中队的小组介绍了消防队员们平时的刻苦训练、抢险救灾的事迹及消防营房的布置装备等;走访社区商店的小组介绍了商店物品的进货环节、分类摆放、售货员的工作情况等……在分享会上,老师特地邀请了消防兵叔叔和邮储银行的阿姨,对孩子们的发言进行了相应的补充与适时的引导,并就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或疑问做出了回答与解释。
课堂引进社区人脉资源,让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只停留于表象,停留于物态的认识。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中,孩子们真正认识到社区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劳动价值与社会意义,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之情油然而生,“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在为社会出力”的切身感受也同时迸发,更可喜的是整个活动过程锻炼了孩子们的合作协调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及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
三、借力家长资源,践行“能为社区做什么”
明晰了社区的概念,了解了社区的构成,知晓了社区人们的劳动,孩子们在感恩、惜福的心理驱动下,主动提出了“我是社区小主人,我为社区添光彩”的雏鹰假日小队行动意愿,这体现了他们逐渐树立起的社会归属感,体现了他们身为社区小主人、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与学生的安全问题,我将此番活动的意图告知了班委会,家长们反响热烈,都愿意为孩子们的活动保驾护航。
首先,以住家靠近为基本原则,学生自主搭配,组合活动小组,并根据生员情况配置相应的家长义工。其次,组建小组微信群,带头家长任群主,就活动的点滴环节进行商议、沟通,理出一套较为具体的活动方案。接着,家长义工进行现场踩点,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规整活动方案。就这样,“社区小主人”雏鹰假日小队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护幼小队”亮相于社区幼儿园,为小弟弟小妹妹们讲故事,和他们做游戏;“交通卫士小队”身披志愿者红马甲,活跃在喧闹的十字路口,耐心提醒行人遵守交规;“陶笛小队”的“笛韵悠扬荡社区”活动在社区的大商场门前开演,可爱的笑脸、稚嫩的表演博得了来往过客的阵阵掌声……
在家长的鼎力相助下,孩子们为社区添砖加瓦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开开心心地过了一把“社区行,我能行”的瘾,在此活动中,自我价值感得以满足,社会归属感得以强化。不仅是孩子,家长的社会意识也得以相应的提高与增强,家长与孩子的同成长是社会实践活动最出彩的收获。
关键词:创新教学;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
在现阶段的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如何在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已经广受社会瞩目。
小学品德和社会这门学科是一门能够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社会品德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本身具有形式多样化以及教育性的特征,下文将从创新视角下来探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品德和社会的教育教学。
一、转变教师角色,重新定位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情感教育以及生活实践,教师仅仅重视教材的教学,而现如今,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更加重视顺应时代地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在现代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所教授的不仅仅是教材内容,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从综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引导者,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力量。
二、教师充实自身,提升教学质量
在现阶段的小学品德和社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已经开始积极地采用创新教学,但是,现阶段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创新教学,并不意味着不进行课前准备,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当积极地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使教师面临更新的挑战,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更好地充实自己,全面提升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创新能力
现阶段的小学品德和社会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其中强调应当选取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的主体,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地组织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带有兴趣地、心情愉悦地进行学习,不断地在学习中探究学生的个性以及独创性。例如:在讲解《从小学创造》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收集相关的创造发明的故事以及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沟通,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同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诸如:谁能让我们的教室变得更加美丽。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创造力来布置教室,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生活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四、创设情境,培养创新主动性
在现阶段的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地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思维的学习氛围,不断地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足够的知识,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提升,因此,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科的特点,不断地采用各种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不断地发挥创新潜力。
同样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思维,例如:在讲解《从田野到车间》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工人在工厂中进行生产工作,农民在田间进行农作时的视频,让学生亲眼观察到具体的田野工作以及车间工作,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学生在体验了工人和农民工作不易之后,更应当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感知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激情,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以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小学品德和社会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重视创新教学,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角色,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更好地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全面提升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燕梅.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之拙见[J].新课程:小学,2015(7).
[2]丁长飞.小学品德教学中结合生活开展教学的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7).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课程标准的规定,儿龄与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理解人与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护人类共同的,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学生逐渐养成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地。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的心态,正确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向学生打开成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有学生有70人,其中男生42人,女生28人,他们虽来自不同的学区,但短短的内便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们聪明伶俐,而又天真可爱,上课遵守,又能积极发言,大多生书写工整认真。学习习惯十分好。个别也有得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我相信通过的共同努力,这部分学生也会尽快赶上来的。 按和非智力情况分析如下: 智力和非智力都好:李小双、范园园、张旺、魏苏皖、高倩、高贺、陈子尧、吴硕、张蕊、杨霄、张萍、孙芝维、朱岩。 智力好、非智力差:郝旋、闫青、韩立、闫奔、王海燕、王旭、韩娇、罗东、杨政、郭琼、陈军丞、杨赞、杨强、郭稳,。 智力差、非智力好:孙会、刘迎春、王凯、张珊珊、王娇、杨冰心、董梦仙、韩硕、王秋艳、周会、王娜、吴长辉、孙振。 智力差、非智力差:孙华东、杨贝、王蒙、杨帅、杨璇、孙笑、孙力、杨芳、韩良、杨元、杨忍、王双、高飞、孙鹏。
五、提高质量: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
1.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与玛雅等西方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欣赏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3.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激发对古代璀璨文明的敬仰之情。【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地图及展示东西方文明古国的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东西方文明的资料。【活动过程】 第1课时 古代埃及
一、地图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亚非地区几大河流域示意图”,结合地图引入)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地区历史文明的产生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人们把最先产生科学文化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谁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哪四个国家?
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谁能把四大文明古国准确的位置贴示在地图上。(学生贴示)
小结:四大文明古国都为世界古代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它们在各方面的巨大成就,奠定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基础,是古代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今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古代埃及。(板书:古代埃及)
二、古代埃及的象征——金字塔
1.我们知道,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那么有谁知道什么是古代埃及的象征?(学生回答,师 板书:金字塔——古代埃及的象征)
2.让我们共同来欣赏金字塔的恢弘气势,把你所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吧。
3.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谁的陵墓?
4.谈到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自然会想到木乃伊,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第5页“相关链接”,进一步讲述。
三、走进埃及,共同讲述
过渡:金字塔所代表的文明,是建立在古代埃及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建筑、文字和历法的基础上的,那么古代埃及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请各小组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向大家叙述。
(在学生讲述农业时,教师可以配合书中插图“播种谷物”,讲解他们是怎样播种谷物的。在学生讲述手工业、建筑、文字、历法时,教师或学生可以补充自己搜集的影像资料)(板书:埃及——尼罗河的赠与)
四、课堂总结
由学生总结古代埃及文明,不愧为人类古代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第2课时 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教案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古老而神奇的埃及文明给我们带来深深的震撼,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穿越时光隧道,探访人类古老文明的遗迹。(板书课题: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
二、多种形式,交流展示
1.(出示古代地图)找出古代巴比伦及印度的位置并介绍其地理位置。
2.在古代巴比伦有一个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古代建筑奇迹——空中花园,请搜集到了这方面资料的同学讲一讲(为什么叫空中花园,它“奇”在哪里)。
3.学生分组介绍古代巴比伦在农业、文字、历法、建筑方面的成就。
4.你还知道古代巴比伦文明中有哪些世界之最?
5.过渡:东方文明古国古代巴比伦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古代印度也是东方文明古国之一,它既有复杂的地形、壮丽的山河、多样的气候,又有迷人的自然景色和动人的风情;既有光耀人寰的文化,又有几经沧桑、屡遭外侮的苦难历史。
6.古代印度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
7.让我们继续探索古代印度的其他方面,根据搜集的资料讲一讲你对印度的了解。
学生讲述,教师整理学生的答案,点击电脑板书:最早种植棉花,制定精确历法,发明阿拉伯数字,佛教起源地。在学生讲述到佛教时,教师穿插图片(布达拉宫),讲述:这也是佛教建筑,是佛教经我国内地传入西藏后与当地藏族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建筑。教师根据学生谈到的其他事物,适时加以点拨。
三、巩固知识,总结全课
1.教师切换电脑,出现完整的板书。
2.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本课学习的收获。
3.教师根据板书小结全课内容。第3课时 古代希腊古代罗马教案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继前面我们提到的亚非大地上古代东方文明的兴起,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与亚非古代文明不同的是,它的发祥地不是在大河流域,而是以海洋为中心,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给世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古希腊社会有什么特色?它的影响又怎样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
(板书课题:古代希腊)
教师出示古希腊地图,请学生依据地图说出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及有利的工商业条件。
二、聆听故事,欣赏魅力
1.古希腊文明大多是以神话的形式流传下来,谁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古希腊神话?(生讲故事,展示神话中主人公的雕像图片)(板书:神话)2.古希腊的神话故事
2.相映生辉的东西方文明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一些古代文字、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认识与了解,认识和感受古代文明的巨大成就和价值。2.激发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浓厚兴趣,培养鉴赏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趣和能力。3.认识到世界各族人民都为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热爱人类的文明成果。【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历史图片、课件、录像短片。2.学生准备:搜集相关历史资料、乐器。【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
师:美国的摩尔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那么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中是谁最早发明了文字?(师讲仓颉最早发明文字的故事)
师:现在我们所了解的最古老的中国文字,是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
二、探究学习
师出示课件:从甲骨文演变到现代楷书的相关历史短片。师:从短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甲骨文几经演变,终于发展成为现在中国通用的文字。请同学们用楷书把书中第21页这四个字认真写一遍,看谁写得最好。
师:汉字的产生和应用不仅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汉字对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师:看看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出示课件:日本、朝鲜街道、店铺中出现的汉字)
师:从画面中看得出中国的汉字对这些国家的影响非常大。那么你们知道西方国家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哪些奇迹吗?请同学们看课件。
师出示课件: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图片资料。
师: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哪一种是楔形文字、哪一种是象形文字,并说说为什么。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说法也比较正确。从画面中不难看出,楔形文字写法简单,表达直观。比较复杂的意思和抽象的概念就用几个符号结合起来表达。而象形文字是一种以图像表达意思的文字,在各种象形文字中,古代埃及人发明的最为著名。请同学们看书第20页“知识点滴”和“小资料”。
师:同学们都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自从造纸术传播开来后,埃及就停止生产莎草纸了,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吗?
师:有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师:那你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吗? 师:有谁读过《伊索寓言》和《荷马史诗》?
师:当你知道《荷马史诗》和《伊索寓言》分别是希腊盲诗人荷马和奴隶伊索写的,你有何感想? 师:我们不难想象他们的悲惨命运,可他们却能写下光耀千古的世界名著。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发扬。
师:我们知道故事的种类有很多,在童年的记忆里抹不掉的是美丽的童话故事。把你喜欢的童话故事讲给同桌听。
师:老师把自己最喜欢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师讲《皇帝的新装》)师:谁能说出故事名字和作者?
师: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大家非常爱读,相信你们也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第2课时
一、话题导入
师:中国传统文学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土沃壤之中。我国是诗歌的国度,早在2500多年前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除此之外,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离骚》,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你还知道我国文学史上哪些“第一”?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词朗诵给大家听?
师:咱班有很多同学都喜欢看古典名著,谁能告诉大家你都看过哪些古典名著?从这些名著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师:你们知道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吗?同桌之间议一议。师:谁听过张良拾履的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吧。师: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师:艺术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发展的,东西方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绘画是人类最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东西方的绘画艺术。(出示课件:世界各国古典名画)师:你能说出它们哪些是素描、油画、版画、壁画和中国画吗?说说你喜欢哪一类作品。
师: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积淀着人类的历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人们习惯于将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东西方建筑。(师边出示课件边讲解东西方建筑)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世人公认为世界园林艺术的奇观。你能看出这些园林建筑有什么特点吗?请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师:我知道咱班有不少同学喜欢画画,那你们中间有人喜欢雕塑吗?
师:雕塑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雕塑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中外雕塑作品。
二、总结延伸
3.文明的交融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丝绸之路的开通、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2.通过具体事例,体会随着时代进步,东西方文化互相渗透交融,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培养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能力,从历史事件中借鉴经验,吸取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为中国的发展服务。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首先出示张骞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是谁吗? 师: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西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给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这在文献记载中可以得到证明。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段历史。(板书课题)
二、具体形象,了解路线 1.张骞完成了什么大事? 2.西域指哪些地区?
3.(再出示当时的地图与现代的地图进行对比)可以把丝绸之路作出以下简单图示: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4.(看图找一找)在西域有哪些小国?为什么人们会把这条路叫做“丝绸之路”?
三、深入探究,剖析历史 讨论:
1.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影响?
2.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此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西域的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张骞出使西域,接触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使汉朝开始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使汉朝与西域建立了友好关系。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3.(出示图:水稻、小麦、丝绸、葡萄、石榴、核桃、苜蓿)图中所画的这些物品,哪些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
4.还交流了哪些物品?(吃的、用的、其他)
四、交流心得,树立理想
师: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张骞奉诏出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走出国门、开展外交活动的外交家。他第一次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开辟了国与国进行平等互利、友好往来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其外交实践构建了国与国之间平等往来、友好相处的基本原则,为后世国家之间开展外交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当今世界外交活动的基本准则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依据,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将继续发挥更大作用。可以说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楷模。第2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同和张骞重走丝绸之路,感受到了早在汉代,我们的先人们就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之间互通有无。同学们,咱们祖国在历史上有很多时候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这同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互通有无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和历史意义。(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
1.为了充分地了解这一段历史,老师事先布置同学们查找了相关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来汇报。2.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流传了许多故事。哪位同学来讲讲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小故事?
小结: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并且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3.请同学们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说这些地方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三、研究讨论
1.根据上面同学的汇报,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想组建大型船队下西洋,需要具有哪些条件?
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和目的,也是明成祖朱棣派遣他出使“西洋”的动机和目的。明朝初年,正是国势向上发展的时期。这时在北方,蒙古的势力已被驱逐出长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统治已十分巩固,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势日趋强盛,这就有可能向海外发展。
2.史实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哪些方面的借鉴?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结语
一、说本册教材
1.教学知识的整合
我将本套教材从中年级到高年级按生活教育、思想教育、科普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进行了整合。生活教育有“安全地生活”“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生活中讲规则”“健康的生活”“交通连着你我他”等主题;思想教育有“在集体中成长”“心中有祖国”“屈辱与抗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主题;科普教育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和“建设民主富强国家”;地理环境教育有“我们生活的地方”“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放眼世界”和“只有一个地球”等主题。
2.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下设的三个学习主题里面生成许多的小话题,那些内容在问题的设计、话题的选择、版式的设计等方面都能够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如小博士卡通形象贯通教材,反映实际生活的照片,精美生动的图画都是学生喜欢的。整套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设计了从国家、世界着眼,从自我、家庭、学校、家乡着手,利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体验或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对教学、评价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1.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鉴于此我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课前材料的准备,充实教学内容:作为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专业性强,学生缺少一定的基础,这对于上课的老师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前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这个搜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习俗》这个单元时,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搜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通过课堂上展示交流,教师补充资料,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拓展教学空间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好课堂和社会两大阵地,或是创造相关情境,或是安排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受去进行体验。在教学《生活中的消费》时,我会引导学生到不同的消费场所调查访问、实际购物、研究购物的技巧,充实购物知识,真正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3)要突出品德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本身是一门教育学生能够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课程,但是有个别老师把品德与社会上成了历史、地理,抄吧,背吧,严重地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建议课堂上老师尽量挖掘教材的情理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整个课堂充盈着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色彩,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品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做到行动和思想是统一的,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例如,有一次我们班学生给一位同学过生日的同时我加入了教学内容,让同学们进行购物交流,活动结束之后,大家都自觉地将教室打扫干净了。
2.评价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为此,我在教学中全方位地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星级评价模式。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包括:鼓励为主,分层评价;方式多样,综合评价;呵护学生,宽容评价;共同参与,多向评价;体验成功,多次评价。这是我县根据新《课标》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评价手册。实行星级评价:内容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方面。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同学互评、老师评价,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详细的评价记录作为依据,然后两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评出来星级学生荣登教室内的光荣榜。这也是我们评选年度全面发展学生的一个依据。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课程标准》中指出:充分地开发并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既是扩展和深化课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这方面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不容忽视的教师和学生资源。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
(2)有效使用多媒体资源。我们虽然是农村小学,但是早在四年前每个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并且教室和办公室都安装了教育网,每个老师人手一台笔记本,所以,我们的课堂有了这些资源将更加鲜活起来。如,在建党90周年时,播放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
(3)充分开发和利用好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周围环境的价值。如,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引领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去亲身体验、感悟。
品德与社会就是要本着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去进行教学。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上就是我要说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一、着力建立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能力与方法”目标部分明确要求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倾听他人的意见, 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 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然而,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 有的老师往往偏向单向交往, 喜欢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喜欢用命令的语气强迫学生学习, 这时的学生与老师哪来的平等交流, 更别提是互相尊重了。若长此以往, 学生将会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 因此建立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四大发明”是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中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 若仅凭教师有限的知识实现课堂四十分钟的灌输肯定不行, 于是教者事前跟学生约定, 在这节课上将以朋友的身份跟他们来合作探讨学习。朋友之间是需要互相帮助的, 若是有老师不懂的问题, 他们得帮忙解决。学生一听老师还有不会的问题, 一个个非常感兴趣, 可若想难住老师这个朋友, 他们首先得对“四大发明”的知识非常了解, 因此, 一个个卯足了劲提前预习, 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平等互尊, 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二、努力营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 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反思、总结, 特别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的能力, 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基于“四大发明”的相关内容比较繁多, 可让学生采取分组学习的方法, 由组长抽取研究板块, 然后按照要求分组学习;最后再汇报交流。小组围坐的形式, 课桌上的“研究示意牌”加上下发的研究任务, 迫使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 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去。
分享学习心得时, 一开始采取了两组争夺答题权的方式, 考虑到一成不变的交流方法会让学生疲惫, 在交流造纸术、印刷术后变换成了问答、抢答式学习,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欲望。
在进行全课小结时, 网络课题“你同意给‘四大发明’按作用大小排序吗?为什么?”引发学生思索、讨论, 最终促使全班学生形成统一认识:四大发明独一无二, 每一项都有其不同意义, 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不能进行排序, 从而提升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进一步认识。
三、尽力追求真实完美的课堂效果
课前准备、教案设计仅仅是课前预设, 课堂上发生的真实的情况才能检验出一个老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先有老师的“美丽”, 后有学生的“动人”!
对于《我们为祖先而骄傲》这课的教学, 首先, 课前要阅读关于四大发明的大量资料作准备, 刷选出合乎课文及五年级学生的相关内容, 将之组织成文字、图片资料让学生预习、探究。
其次, 反复从学生角度设计他们能够完成分享的问题或任务, 对于学生懂得但是估计无法用确切的语言来表达的内容时, 用PPT制作最简洁、最通俗的话语或者更直接地使用视频或图片来协助他们。
此外, 奖励的书签《名人卡》也是有意义的:一是对于课堂表现出色的奖励, 使学生懂得合作获胜的光荣;二是书签是给喜欢看书的孩子最好的礼物, 促使他们主动去阅读;三是书签上有古代名人的介绍, 可留作纪念, 还可学着自己去制作。
四、竭力呵护学生创新的意识和思维
陶知行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意识的形成, 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呵护、引导, 尤其是鼓励。
在《我们为祖先而骄傲》的课堂中, 面对教师提问“你同意给‘四大发明’按作用大小排排顺序吗?为什么?”时, 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我不同意!我觉得‘四大发明’的贡献是一样大的, 是分不出大小的!”“我也不同意!‘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怎么可以排列大小呢?”……我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给一份创造的信心, 多给一丝成功的体验, 定会给学生一个开展思维创新的活动空间, 让他们在这个空间内探索、创造。
【下学期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五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0-06
苏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案06-13
泰山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07
六年级下学期教学教学计划12-12
下学期六年级组工作计划10-04
二年级第二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10-18
2024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07-1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教学设计06-18
六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计划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