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总结-卡通造型设计(精选15篇)
授课名称:动漫造型设计
授课教师:徐庆虎
授课时间:2011-2012第一学期
授课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授课学时:96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2010级计算机系五年一贯制动漫设计与制作一班的卡通造型设计课程教学。卡通造型设计是动画设计教学中的一门必修课,作为一种艺术造型基础的卡通造型设计,它能传达出设计者对动画语言,造型手段,造型方法的独特感受和设计意念,是从事动画设计活动的起点。在不同的教学侧重中,对各种主张应有适度的把握,将各自的优势进行有机的整合,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条相对适应于艺术设计教育所需的卡通造型设计教学体系。
所谓卡通造型设计的理念是靠一定的素描造型理论知识和大量的实践来支撑的,是经验的积累和艺术修养的升华。写实素描是卡通造型设计的基础,设计素描是卡通造型设计的发展和变化。应该说,卡通造型设计是探讨和利用造型元素的构造表现原理来发掘人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针对艺术设计专
业和相关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造型基础课程之一。
在所有教学主张中,有一点应该明确,即:其最终目的应是统一的,根据艺术设计的特点和要求,既要有利于启发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的与设计素描本身的艺术特殊性分不开,具体表现在:
1.功能特点
卡通造型设计的功能性特点,以强调其卡通角色的特征和特点以及其传达给观众的感受为第一要素,同时注重其精神内涵与审美内涵地位。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卡通造型设计必须受适用功能的制约,而正是由于这个因素,艺术设计专业所必需的卡通造型设计训练才显示出它的真正对于动画课程学习的价值和特色。
2.造型特点
卡通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是:发散思维,不要拘泥于一种惯性思维模式,关注卡通造型在画面构成要素的合理性安排,能充分反映卡通造型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在这个前提下,强调创造性地构造与表现物象,具有造型的多样化、视感的多属性、空间的多维度、效果的中介性等特点。
3.思维特点
所谓卡通造型设计思维,概言之就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对客观素材与感受进行间接、概括、综合的反映,强调的是科学合理性。
由设计思维与形象思维组合成的卡通造型设计思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结合、个别性与概括性的结合、典型性与综合性的结合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具体思维活动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4.方法
卡通造型设计则强调的是用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方法来观察、认识、分析物象。具体来讲,就是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和剖析物象,即从不同视点和用“透明”的方法来观察物象的内外构造关系,特别是物象内部结构之间各部分的相互联系与组合关系。
5.内容
卡通造型设计的教学内容除包括一些绘画性素描的基本内容如:透视、形体结构、明暗、造型原理与规律等之外,更重要的是侧重于理性的认识与思考、逻辑的推理、抽象思维的训练与抽象的发现和表现以及设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明确教学目的,树立卡通造型设计意识。大凡基础课程的教学,都有一定的专业指向性,好比有什么样的建筑就有什么样的基础一样。同样,动画专业的卡通造型设计教学也不例外,也有培养方向的问题。卡通造型设计通过训练脑,眼,手等,把形态的理性,机能要素表达清楚,使设计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综合的分析能力,准确的表现力,抽象的思维能力。
卡通造型设计对设计师的作用有以上五点:
一,训练综合表现能力
卡通造型设计通过设计师对物体的观察,分析,理解,表现,把物质形态转化表达出来。
二,形态审美能力
卡通造型设计在研究形态的构成机能的结构同时,探索形态构成美的特征,把构成美的结构,造型机能等审美综合分析,提取美的元素,进行美的表现。
三,创造能力培养
创造能力是一切艺术,创意产生的保障。卡通造型设计从设计的角度运用设计语言形式,将设计构想表现出来,并通过意象构成的内容激发出设计师的创造力,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
四,快速表现能力
卡通造型设计将设计构思表现在平面上,进行表现和结构的分解,较全面地反映设计,传达信息,作为以后完成效果图或模型的基础。
在卡通造型设计的教与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思维过程的重要性。虽然最终的结果表现为具体的画面,但凝聚在画面之后的思维过程对于教学而言更为重要。因而,在这种思维过程重于结果的前提下,速写作为快捷、方便的表现手段和记录手段在设计素描的教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快速记录下学生的片段的构思、方便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进行方案的推敲。
由于现代社会生产和科技的发展,人际关系、价值判断、审美观念、思维空间、时空观念等方面都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更需要多样化的、新颖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也要与相关学科作横向的联系,如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心理学、艺术学等等。希望以此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大的设计素描的结构系统。
以上是我在卡通造型设计教学探索和实践中的一点总结,在实际教学中还要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状况以及设计相关专业的基础性学习,突出其可操作性,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学工作总结人徐庆虎
高品质的动漫卡通形象既能生动地传达出剧本的主题思想和角色所承载的情感, 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感染力, 动漫造型是决定一部动画片能否被观赏人群接受的成败因素。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动漫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动漫卡通造型的教学现状
中国动画艺术发展将近百年历史, 但是中国高校动画教育历史相对时间较短, 与其它传统的艺术门类如: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美术教育相比较来说, 动漫教育还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学科。我国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自二十世纪末开始迅速发展, 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 还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动漫教育体系和规范科学的教学大纲。国内个别高校更是为了追求院校利益、发展院校规模、丰富教育学科, 在本校动画艺术课程体系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开设动漫教育专业, 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每年培养出大量的“动画工匠”, 却很少能培养出动画人才, 创作出有影响力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数。
二十一世纪数字网络时代的到来, 受国外先进技术和绚丽的视觉效果的影响, 导致中国学生盲目跟风, 忽略了对动画艺术本质和内涵的研究, 也忽略了动画造型在一部动画片中的重要性, 只是注重技术技巧的学习。简单认为只要有绚丽的技术和强大特效就是一部所谓的“动画大片”, 最终导致学生作品没有鲜活的造型形象, 缺乏深度和内涵。如今市面上有很多的动漫卡通造型教材和资料, 但由于市场的不规范和出书者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导致教材良莠不齐, 鱼龙混杂。动画初学者很难分辨出这些书籍的优劣。动画卡通造型方面的书籍多数还是遵循陈旧的卡通变形、拟人、夸张等传统的创作手法。动画作为一门富有创新力的艺术学科, 动画卡通造型课的重点不仅仅限于锻炼学生绘画的造型能力, 更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提升动漫专业卡通造型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 转变教学思路, 培养学习热情。卡通造型是动漫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系统学习接触最早的一门课程,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充满激情, 用心去设计并创作出有创意而不落俗套、另类而有个性的动漫卡通造型呢?目前,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试图打破以往墨守成规的临摹、针对性练习、有效创意的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思路, 大胆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 要求学生学会充分调动自身的所有感官功能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去感知角色、理解角色、设计角色。
1.人体触觉感知功能启迪动漫卡通造型设计思路。动漫卡通造型设计需要发挥无限丰富的想象力, 但是人类的想象力又不是凭空而来, 一定是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在大脑中产生想象图形, 这种刺激是多样性的。到底哪些刺激可以激发人类对图形的想象呢?触觉的含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多数动物的触觉器是遍布全身的, 像人的皮肤位于人的体表, 依靠表皮的游离神经末梢能感受温度。狭义的触觉, 指刺激轻轻接触皮肤触觉感受器所引起的肤觉。”那么触觉又和动画卡通造型有什么关系呢?以往的动漫创作者在进行卡通形象设计时, 主要根据动画故事脚本、设定人物的生活背景、脾气性格, 而后寻找大量的资料图片进行创作。主要依靠观察和思考, 并未真正进行创新和拓展想象力。
大家都熟悉“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的盲人就是通过触摸事物的局部, 靠触觉感知在大脑中加以想象, 并描绘出自己联想的事物。在教学中, 充分利用学生的触觉进行想象, 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双手去触摸、感知物体, 让学生发挥想象将脑海中的物体描绘出来。虽然是同一个物体但触觉让每一个学生感觉都不一样, 所以绘画出来的物体也不会重复, 这样就有效避免了画面的类似性发生。通过感知物体的质感、冷暖等, 再结合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进而设计出脑中所想所感之物, 这样将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体验者的想象力。
2.人体听觉感知功能助于动漫卡通造型设计表现。自然界中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声音,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不同的物体由于属性不同和振动频率不同, 所以人类听到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听觉的含义:“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 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 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人类的听觉极其敏感, 尤其在蒙上眼睛的时候。在以往的教学中, 很少让学生利用听觉神经所引起的大脑感知进行想象, 无疑是浪费了听觉系统。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人类在很安静的环境中听到外界的任何声响, 大脑都会不自觉地进行想象判断, 声音从何而来, 何人何物制造了此声响, 从而通过声音带来情感和心理上的不同反应, 或惊喜、或恐慌、或坦然、或讶异等, 如果将这种反应加以想象和创造, 那么绘制出来的卡通造型本身就会具有一种声音感。在日常生活中, 几乎每个孩子晚上睡觉前都喜欢听妈妈讲童话故事, 孩子会依据所听到的故事情节, 幻想着故事里的人物画面, 同一个故事, 一百个孩子听完, 会幻想出一百个王子和公主的形象, 而且每个形象都各不相同。而以往在进行绘制卡通造型时, 惯常的手法只局限于反复研读剧本, 然后再去绘制动画造型。在教学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优势, 通过音乐、声音进行场景和角色性格的塑造。亦可以使学生分饰不同角色, 并带有情感地朗读剧本, 由于声音不同, 听到后的感受也会不一样的, 通过听觉去理解剧本和设计角色, 由此设计出的造型是具有张力且极具有动感的。
3.人体嗅觉感知功能激发动漫卡通造型设计灵感。人类在面对不同食物, 可以分辨出其酸、甜、苦、辣、咸等不同的感觉, 这些感觉又直接作用于人类的心理。在教学中, 可以将这种感觉运用到动漫卡通造型设计中去。嗅觉的含义:“嗅觉是一种感觉。它由两感觉系统参与, 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 嗅觉和味觉会整合和互相作用。嗅觉是外激素通讯实现的前提, 是一种远感, 即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相比之下, 味觉是一种近感。”此处所提到的“嗅觉”包含味觉。在教学中, 嗅觉的功能也是为了激发创作者的灵感和想象力, 进行设计创作一个卡通造型时, 不同的人通过嗅和品尝未知的事物, 所带来的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试想要想创作一个身处艰苦环境中的动画角色时, 创作者配合着嗅觉的苦涩时, 更能感受到苦涩的味道, 所创作的动画形象也是带有“味道”感的。如今4D电影的普及, 使观众置身体验到电影里的真实感受。动画创作时也应该发挥这种效果, 通过不同的真实“嗅觉”去体会、感受动画角色性格和人物命运, 由此激发创作者的想象力, 从而创作出具有“酸甜苦辣”的动画人物角色。
(二) 加强教学践行, 提高设计创新能力。动画卡通造型是动画专业前期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的授课效果, 直接影响到后期动画作品创作的水准和最终的欣赏效果。在教学中, 如何使枯燥无味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中, 除了要求学生学会充分调动自身的感官功能融入设计来激发学习兴趣, 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参加动漫卡通角色设计的作品征集、赛事, 及参与实体项目的设计制作强化实践, 提高能力, 体验成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动画卡通造型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 充分利用人体的感知体验对动画卡通造型设计的灵感来源予以帮助, 是一种新型的创新思维方式。在以往的动画造型创作中会受到设计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阅历所扰, 抑或是参照人类本有的客观事物进行创作发挥, 以致于很多时候创作者的创作思维是受到限制的, 创作的形象亦多数是平时眼睛所看到的, 怎样才能脱离限制发挥无限的想象力。需要的是非常规的方法和模式才能吸取灵感创新思维。
学院动画专业在卡通造型设计的教学中为了实现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培养动漫专业的实用型人才, 在课程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演示、指导、创作练习等方法去调动引导学生, 同时结合项目实训来优化外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促进其主动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 软件的不断升级, 课堂实例最大化地将卡通造型所涉猎的领域与当前市场需求相结合, 使教学内容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评方面, 尝试采用结课作业结合赛事或作品投稿发表形式来提交的方法, 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近年来申报的相关教学改革课题成果为理论基础, 经过课程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 逐步形成了本课程现在的教学体系及运行模式。针对数字传播环境的变化, 通过调研分析和实验性教学的开展, 动画卡通造型设计课程所做出的反思与践行, 主要在授课的内容、讲授方法和创作实践等环节中进行创新整合, 在创作环节中引入相关主题赛事和实体项目, 最终提交创作成果的实战模式,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使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得到较快提升, 逐步探索出了符合学校动画专业发展的特色教学思路。
三、结语
关键词:造型课程 包装设计 教学改革 思索
包装设计造型课程是一门交叉的新兴学科,其应用型特征及其鲜明。尽管包装设计教学是为包装行业提供服务的,但目前的教学模式却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和包装产业现状。本文通过对现行的包装设计造型课程教学现状的审视,提出了包装设计造型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一、包装设计造型课程教学及市场发展的现状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全国众多的高校艺术设计中,都对包装设计造型课程进行了开设。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方面,在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封闭的教学模式。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明确的包装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不精确,而基础课程教学不能有效的衔接专业技能,缺乏足够的渗透力,有着较为薄弱的课程师资力量。包装设计教学缺乏相关的设施和实验室,有着较为单一的实践场地。而这些因素都对培养包装设计专业人才,起到了间接或直接的制约作用,不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宽泛的就业平台。
同时,市场供需与包装设计人才之间,存在着供需矛盾。包装设计造型专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所培养的人才往往有着较为薄弱的基础,因为不能全方位的锻炼实践能力,同时不能综合培养职业意识,使学生有着较为单一的知识结构。同时因为割裂了技术知识和艺术知识,导致一些学生不能独立设计项目。包装造型作品不能在实际的消費、生产和印刷环节应用,忽略了消费需求、市场行情和成本预算等,作品普遍流于视觉形象。学生一旦进入社会,不能更好的适应职业角色需求。同时由于自身较差的综合能力,较窄的专业面,出现了市场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
二、包装设计造型课程教学机制的构建
1、确定教学目标和规范教学内容
建立包装设计造型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职业观、技术技能和知识等各个方面,总体规划教学思路。各个院校在对该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内容满足的同时,需要制定更为明确和细化的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完成计划,对合理和科学的课程结构进行构建。
对课程管理和课程设置进行合理完善。目前通过对一些院校包装设计造型课程教学大纲的分析,几乎全部囊括了包装设计造型课程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但存在的问题是广而不精,同时由于上学时不合理的分配以及缺乏实践教学课题等,在教学内容上,很少涉及到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所以为了使课程的系统性增强,对专业课程群进行规范,是势在必行的。
2、对课题教学的主导地位进行明确
包装设计造型教学的目的的具体表现,就是课题教学。尤其是将一些可操作的设计课题引入,包含一些系统化环节,如制作与设计、创意方案、市场调研和客户沟通等,这些课题内容可使学生的思维状态得到改善,所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1)课题直接引进模式
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实际综合性课题,所实行的授课方式是课题组,对校外大中型包装设计业务进行承接和引入。对于项目运行的各个环节,由企业相关人员或者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在系统的项目运作中,引入所学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会促进教学进度和企业的正常与进行,同时还可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整体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很好的与职业角色相适应。
(2)课题间接引进模式
采用对实际项目团队进行模拟的方法,对虚拟的课题进行布置。教师应对这类课程的市场化需求好好的把握,对命题有针对性的选择,或者是以课题组的形式组织和进行。同时,对具有前瞻性和创造力的课题进行开设。从制作工业、视觉表现、构思方案和选择课题等各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和自主研究。
通过合理的搭配以上的课题模式,在课堂教学单元内合理的穿插,为培养学生综合的实践能力,提供支撑和保障。
3、建立实践教学和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1)规范教学方式
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依托包装行业发展的设计需求,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学生通过包装设计造型工作室教学,可对企业与教师合作的科研课题直接参与,进而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学校应积极探索一条教学发展的新思路,促进包装设计造型课程的良性发展。
(2)对完整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建立
包装设计造型专业的实践性特征,是由其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学校应努力取得社会上那些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有合作诚意、有实力的设计公司的支持和协作。对包装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创建,通过对有效的资源合作机制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包装设计各个环节的社会实践中,并促进学校和企业间的共同发展和相互合作。
4、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设计讲评的开放式教学充分重视,由消费者、学生、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包装设计造型的讲评工作,使学生能正确和充分的认识自身的作品,并达成共识。
三、结语
包装设计造型专业教学,应充分的汲取国内外优秀的经验和教学成果,通过与我国高教体制的结合,确立更高的起点,对包装设计造型教学方向和目标很好的把握。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超越,对自身的结构体系进行完善,着眼于包装产业和行业的发展,立足于市场需求,对合格的复合型包装设计人才进行培养。通过对包装设计造型专业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探索,与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赵红玉. 浅谈创新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4).
[2]侯志刚,薛聪锐. 对平面设计教学的创新性构想[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3]王家.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思考[J]. 艺术教育,2008(07).
[4]张煜. 新时期下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奇葩——暨对平面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 大舞台,2010(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蔬果造型的有关知识和制作方法。
2、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究及与人和作中寻求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蔬果的外形,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难点:制作过程中的象形性。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蔬果的图片资料,小刀,牙签、图钉和塑料袋等。学生:不同的蔬果,小刀,牙签,图钉和塑料袋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孩子们,你们去买过菜吗?” “去过„”;“没有„”
“老师可是经常去市场里去买菜。你看,去市场买菜,就可以一起分享美味。” 说着把手中提着的一把把鲜红可爱的圣女果撒给孩子,课堂气氛一下就调动起来了。
二、教学探究
1、故事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去买菜,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大家想知道吗?” “想!”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大——家——看!”变戏法似的,老师手中出现了两根正在舞蹈的大蒜。“这可不是普通的大蒜,你看,他可是有生命的。”说着,把大蒜放到了投影仪上,蒜头上用火柴头插成两个眼睛,卷曲的根须就像一头蓬松的头发,整个就是一个造型夸张,生动可爱的卡通精灵。
老师摆动手中的大蒜,装成大蒜精灵,一会儿,平和欢快的气氛在课堂中蔓延开来,学生和老师刚才的拘谨和生硬都被驱逐出了课堂。
2、欣赏蔬果造型图片
/ 2
老师把学生引领到电脑前,随着轻轻的优美旋律,一幅幅美丽的动物活动照片在大屏幕上交替出现了。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生活多么美好,这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慷慨的馈赠,你看,它们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形状,既满足了我们的胃口,又给了我们视觉的享受。”
接着,画面一换,变成了蔬果做成的各种动物。
三、创作过程
“看哪,蔬菜水果,还可以做成各种美丽的蔬果动物,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加上一点点创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丽。”
师生合作一个小游戏,然后把蔬果送给学生。“必须说说其像什么动物,才能给学生。”
“是呀,如果我们要把蔬果做成有趣可爱的动物,拿到蔬果后,首先要怎么样?”
“首先要看„”,“首先要观察„”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
“对呀,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观察和想象永远比盲目动手重要得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是怎么样进行蔬果造型的。”
“大家知道吗,艺术创作最高境界就是不雕而雕。” “看了那么多的蔬果动物,一定迫不及待想动手了吧?”
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各小组以最快的速度动起手来,老师迅速走进孩子们的创作场地中去,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现场指导。
五、作品展示
举办一个蔬果造型展览会,学生之间互评。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具有初步概括能力,对于适形的设计应用有了基础的认知,了解一些简单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能看懂简单的设计制作步骤图。他们具有初步的色彩基础知识和造型能力,他们对于手工制作的一些方法都已经很熟练了,对立体形象思维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设计出新的立体形象还有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大部分同学能够表达出自己心中喜欢的立体的有趣的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蛋壳的特性,学习利用蛋壳、彩纸等多种材料进行创意制作。
2、运用剪、贴、卷、折等方法和夸张、概括的装饰手法设计制作蛋壳造型。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观察、分析、比较作品,在探究中体验、感受设计制作方法,学会借助彩纸等材料进行蛋壳造型的设计制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蛋壳、彩纸等材料设计一个有趣的蛋壳造型。教学难点:蛋壳造型概括、夸张、生动有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老师可是一个收藏专家哦!想知道老师最喜欢收藏什么吗?请看——出示废弃蛋壳。废弃的蛋壳能成为多种多样的艺术品,(多媒体出示蛋壳艺术品)今天我们学习《有趣的蛋壳造型》,课件出示课题。
二、学生体验,小组探究
1、让学生摸摸蛋壳:
老师和同学拿着蛋壳:同学们把鸡蛋放在手上摸一摸,你发现蛋壳是怎么样的?(2)蛋壳的特点。如果我们把蛋壳放在桌子没拿好,会出现什么状况?(3)保护蛋壳。
师:椭圆的蛋壳喜欢在桌子上乱跑,同学们要保管好蛋壳,要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如铅笔盒里,注意千万不要掉在地上。
2、蛋壳底座的做法:
(1)师问:有什么办法能让蛋壳平稳摆放呢?学生分小组研究、讨论怎样将蛋壳摆放平稳。学生汇报。
(2)教师示范底座的方法。(课件出示图片)
三、出示图片,集体品评,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两组图片
提问:这个不起眼的小蛋壳,可以把蛋壳看作人物或动物的什么部位? 同座讨论,回答(头部、身体)
2、对比县官、猪八戒的图片和蛋壳作品,古装人物有哪些特点?蛋壳作品有哪些不同之处?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比较,回答(县官:四肢被简化了四肢被简化了;猪八戒:头大身小,造型夸张。)
3、添加什么会使作品更生动?(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添加服饰)
4、课件出示图片,添加什么会使作品更有趣?(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添加道具)
5、添加什么会使作品更美观?(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添加装饰图案、色彩)
6、作品用了哪些材料?(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回答。
7、教师示范公鸡的做法,并请一个同学上台一起合作。
(先剪一个扇形公鸡底座,再将蛋壳横粘在底座上,作为公鸡的头和身子,然后剪出鸡冠、眼睛、嘴、翅膀和尾巴,最后按公鸡的部位逐一粘贴上,注意颜色的搭配)
8、总结回顾: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制作所用的材料和方法
四、艺术实践。
1、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把蛋壳变成什么?
2、你将怎样利用身边现成的材料进行创作?
3、提出作业要求:
(1)、形象设计得有趣、奇特(2)、用多种材料和方法(3)、颜色搭配得鲜艳
4、自主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制作,教师进行巡视,营造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及时的给学生提出指导意见,并帮助完成作品的学生把作品摆放到展示区。
五、展示评价 1.做完的小朋友将作业拿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请学生选出认为做的好的作业,说说喜欢的原因,并颁发“小艺术家”奖章。
六、课后延伸。
这节课我们用蛋壳做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造型,同学们开不开心呀?蛋壳除了能做这些之外呢,还可以做很多工艺品。请大家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欣赏用蛋壳制作的精美工艺品吧!
1、欣赏中国传统彩蛋和外国复活节彩蛋。
2、欣赏蛋壳玩偶和蛋雕。
结束语:通过欣赏这些漂亮的艺术品,大家一定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喜爱了,那么就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用双手装点我们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有趣的蛋壳造型
简化 夸张添加服饰、道具、装饰图案、色彩 剪
贴
卷
折
一、设计思路与理念:
《瓦楞纸动物造型》这一课,属于造型 ·表现、设计·应用领域。这节课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艺术美源于与生活,通过自己动手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去设计,如制作一些动物造型小摆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在制作前加入“初次体验切割”这一环节,认识到瓦楞纸与一般的纸不同,学生先割一割,体验怎样割才能使边缘更平整,然后再制作。学生在这样的制作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本课又与生物学知识相融合,使学生感到美术与别的学科是紧密相连的,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设计目标:
1、培养学生有节约的思想,在生活中能够收集废旧物品的习惯、变废为宝的生活情趣。
2、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制作技能。
三、教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动物摆设作品,动物图片或图案,创可贴(备用)。
2、学具:课前布置收集好废纸、画笔、剪刀、小刀、有关动物的图片和图案。
四、教学设计:
1、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物图片,丰富课堂内容诱发学生学习欲望。
2、提出问题:说一说你心中喜欢的动物,想不想把它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师用自己切割好的纸板演示并插出动物造型。展示瓦楞纸动物造型实物作品。(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引出课题:板书“小摆件——瓦楞纸动物造型。”
3、引入新课:
(1)、用多媒体展示更多的动物图案资料,并把师自己制作和收集的瓦楞纸动物小摆件供生参考,并简明设计和制作动物造型小摆设的几点要求:
首先用剪刀和小刀时要注意安全。在制作时确定动物图案,了解他的躯干,四肢等部位的结构。
其次切割注意边缘线的平整度。还要注意插接口要稍小于纸板的厚度。
可以个人制作,也可以小组合作。(2)、老师介绍摆设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a、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案,按比例分解画在瓦楞纸上。(造型:抓住特征、概括、夸张、变形)
b、按照纸板样上的图案剪下各个部位和插口。c、剪好后插接完善作品。
3、倡导学生在制作时,力求创新,大胆表现,突出个性。(播放音乐)
4、拓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粘贴图案或涂上颜色。
5、作业评价。集中学生作品,让学生相互观摩,交流,评定,教师加以点拨,适时引导学生,瓦楞纸还可以做什么物品,还用什么样的废旧物品可以利用。
6、师生共议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意见。
课后小结: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当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用瓦楞纸制作出来时,大家跃跃欲试,在动手操作后,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在制作前加入“初次体验切割”这一环节,认识到瓦楞纸与一般的纸不同,学生先割一割,体验怎样割才能使边缘更平整。学生在这样的制作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并且有主动去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
工业设计教育是由设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共同构筑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又是设计基础课程的核心课程, 它以造型为主要目的,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探讨不会因潮流或时尚而改变的共性事物, 迅速有效地提高创造力、美感等综合素质, 为进一步地向专业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 也是向专业设计课程过渡的重要环节。造型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是设计基础课程能否顺利地向专业设计课程过渡的关键所在。我国造型设计基础教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即“传统图案”造型设计基础阶段, “三大构成” (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 造型设计基础阶段和现代造型设计基础阶段。
二、工业设计专业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西方的构成教育体系以来, 作为一门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教学观念停滞不前, 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课程内容仍然以技法训练为主, 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1. 间隔时间长, 缺少连续性, 学生掌握得不透彻
目前国内的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都开设了造型设计基础课。传统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是源自于艺术类院校的课程体系, 由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三门课程组成。我校造型设计基础课程的核心依然是这三大构成, 但其教学模式事实上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变得刻板僵化, 目前我们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的设置一共涵盖了三个学期:大一上学期的平面构成, 下学期的立体构成;大二上学期的色彩构成, 平面构成的课时数量为32学时, 每周8学时, 在4周内完成。其他两门都是48学时, 每周12学时, 4周内完成。由于三门课程的授课时间间隔过长, 每门课程又是在较短的教学周期内完成, 结课后, 学生仅仅达到了一个入门的阶段, 每门课程都只是独立的, 传达的也只是最基本的概念, 无法进行深入研究。一些院校甚至将造型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降低到了小学手工制作的程度, 就更谈不上和专业课有多少的联系。就此问题调查了本校设计专业高年级的学生, 他们普遍认为三大构成上过就忘了, 感觉不出和专业课有多少联系。这样的课程体系训练下来导致学生每门课程都是蜻蜓点水, 所有的内容学了一遍以后还是原地踏步, 对以后专业的学习没有任何的帮助。这种状况是整个设计教育界的问题。
2. 过分强调技法的表现, 缺乏造型综合能力的训练
一方面, 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基本上是在2000年后各理工科院校在原有的如机械设计等工科类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 该专业学生中学的时候都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 所以专业教师会花更多时间去强调技法表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相当一部分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的构成不合理。教师队伍多数是由工程技术类和艺术类教师组成, 毕业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师比例很小。工程技术类的教师对造型设计基础课程了解很少, 所以这些课程主要由艺术类教师负责教学。而艺术类教师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 会忽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这样学生大多都是机械的从教师讲解的教材案例中去模仿, 把精力都放在如何把造型对象塑造更加精美, 不能深刻的去挖掘对象的结构, 更加把握不住形态、结构、材料、工艺、色彩等造型要素之间的关系。
3. 设计思维方式过于机械, 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设计思维的核心, 而工业设计是一个需要极强创新能力的专业。而从人才培养方案来看, 造型设计基础课程的目的也正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在实际设计中的应变分析力。因此, 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而现实的情况是我们效仿西方之前的教育模式, 引进了“三大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课程。老师先将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讲完, 然后布置课程作业, 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相关案例去模仿、照搬, 不想象、不思考。他们大多不了解作业的用途, 更谈不上真正解读课程设计实践的价值, 学生的设计思维停滞不前, 创造力被扼杀。
三、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与对策
1. 重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体系
造型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应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和排课次序。传统的授课模式, 是将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分段来进行的, 那么这二者之间就缺乏连续性, 从而会造成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脱离。理想的授课模式是渐进式和并行式。这两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将专业设计课程与设计基础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设计基础课程能真正对专业设计课程发挥持续、有效的支持作用。传统模式和理想模式见 (图1) 。
2. 引入新的教学理念, 讲究造型方法和设计目标的综合训练
工业设计造型基础课程中的综合训练从根本上弥补了“三大构成”教育的不足, 它不仅仅只是关注技法的表现和视觉的感受, 抑或是一种形式上的训练, 而是把工业设计实践中遇到的结构、加工工艺、材料等等的设计限制结合在一起, 使基础性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它紧紧围绕“形态”这一中心, 综合研究结构、材料、工艺、色彩、肌理等要素与形态的有机联系, 力求扬长避短, 各尽所能。新的教学理念指的是不拘泥于教学的最终结果, 而特别强调造型的中间过程, 注重学生观念的更新及对方式、方法的掌握, 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 为最终向专业课过渡奠定牢固而坚实的基础。这种造型设计基础教育是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他结合了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并融入了我国的特色, 从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3. 追求思维之美, 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 从教学方法上来说, 在教学过程中, 专业教师需要多和学生沟通, 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氛围, 让他们更多的是用眼睛去观察, 真正用心去思考。尊重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 多欣赏, 多鼓励, 循序渐进地进行相关综合训练, 逐步加入限制性的元素, 如结构、加工工艺、材料等, 才能打破他们的固有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出来, 思维之花才能越开越灿烂。另一方面, 从教学手段上来说, 随着现代计算机科技的发展, 使传统的一些技术性工作可由计算机来代替完成, 我们可以从一些程式化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专注于创意构思。如在平面构成练习时, 油墨的调匀, 版面的整洁, 图案的制作等完全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绘制表现。教学中关注更多的是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要求他们在设计构思、孕育创意的过程中敢于想象、联想或意象思维, 展现出极强的设计创新能力。
摘要:造型基础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基础教育课, 在工业设计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反思了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工业设计,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赵妍.追寻思维之美——《造型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装饰, 2012 (7) :139.
[2]张鹏, 王奇.建筑学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究[J].大众文艺, 2013 (5) :195.
[3]邱松.造型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关键词:造型基础;设计教学;思维能力
当前在设计专业教学中,高等学校尤其应该注重和设计行业的需求相结合,行业反过来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更多的要求,造型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设计表达和设计思维能力。同其他纯艺术门类不同,设计学专业的知识观念更新快、对于形态感知和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更高,所以要求教师在对课程体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关训练环节的设置进行深入的设计和思考。
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代,设计与艺术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从设计构思到设计完成的过程依靠的是造型元素中的形象思维,是设计师合理地运用技术和材料进行的有目的性和规律性的创造过程。从设计专业培养体系中,造型基础课程始终是处于重要的、最早接触的课程。无论是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或是环境设计等等,其都要依存于视觉造型形象的表达,形象和色彩的思维训练是造型基础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其在设计专业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尤为重要。在造型基础课程教学环节中设定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能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设计表现技巧、在设计过程能整体和科学的观察和感受设计对象的本质。让学生通过了解和表现结构的方式掌握表现对象的内在构成规律,掌握设计所需要的基本的对物象形体认知,提高其点线面构成元素、空间与体量的视觉感受。同时,造型基础课程在创意思维和创意方法上进行有益的尝试,从对物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程训练内容设置首先应该考虑与专业课程的交融与互补,侧重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训练和正确的观察能力的培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感受和体会视觉形象中线条的节奏、黑白的对比以及色彩的韵律,学生在造型表现的同时注重作品的个性化展示。
造型能力对于一名成熟的设计师也是其首先要掌握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手绘方面,设计师能用最快的时间构思设计对象大的感觉及细节表现,手工描绘的过程本身也是进一步加深思考的过程,设计对象的构成、色彩的运用、材料和工艺的实现等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成型。在设计的开始阶段,设计师要有较高的对设计对象的观察和构思、提炼概括设计基本元素的技巧,这些是创意思维在过程中逐步展现的必要条件。设计的表现能力目的是可以任意的描绘出设计者的奇思妙想,将脑海中的设计图形、视觉形象通过表现技巧呈现出来。另外,手绘能力也可以作为设计师的素材收集、思维训练等的手段,在观察对象或随意性表现时,画出的对象结构与色彩关系、空间与质感的体现都能引起设计师的联想与共鸣,就是到了后期运用计算机作为深化设计工具时,这些感受也会影响到设计师并使其将这些感受附着于作品。在教学中强化造型基础训练,无疑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训练能提高学生其他课程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造型的审美标准也在专业课程中得以运用。
“设计服务生活,设计引导生活”,优秀的设计在满足人们对物象的形式美和功能合理的同时兼具引导人们生活中对美的趋从,从设计这一特性来看,设计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色彩的再现能力,更主要的是设计美、创造美,造型基础课程绝不简单的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和表现方法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挥艺术想象力解决设计问题的方法。在训练中鼓励学生站起来甚至走出课堂,采用主动的方式通过身体全方位感受对象在自然中的形态,进一步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材料描绘对象,注重形象间的构成感觉对视觉的影响、色彩的归纳与整理基本方法的运用等,分析表现对象内在的精神内涵。
设计思维的形成除了天赋以外后天的训练更为重要。笔者曾经在一次教学交流会议上听过王雪青教授关于创意训练的内容设置,王老师在课程中安排运用“鱼”作为视觉表现元素,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方法以较快的速度描绘出多达十余种鱼的形象,这些形象并不要求具体化,仅仅能让人联想到甚至是语言表述出来就成。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后王老师对学生的描绘出的各形象作出分析,指出哪些形象可以放弃、哪些需要修完善改进、哪些形象可以继续深化等等,师生间的课程讲授从简单的技巧指导上升到方案的精彩分析,课堂时间安排非常饱满且效果远远好于普通教学方式。这种启发式教学在相对宽松和谐的环境下进行,任务布置、教师点评、教学指导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比较轻松的学会知识、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使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在这里的关键是以内容设置组织安排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命题遵守诱发性原则,能唤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创意思维有许多具体的形象或形式存在,结合这些特点可以做出更多的设计选择,这些选择都能使更加设计多样化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创意思维训练的目的也基于此。
在造型基础课教学训练过程中适度介绍展示当代艺术作品和设计作品,开拓学生视野和眼界,以多途径、宽口径的创作方式完成课程训练作业内容无疑能激发提高学生的艺术原创力。教师应该把学生的思维训练作为课程中主要的内容,当学生在训练中产生问题时,教会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寻找答案的同时就是开启思维的过程,学生在训练中得到最真实的视觉感受。寻找学生作品个体的差异性并使之具有一定的规律化是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过程,注重学生自我意识的建立会让学生的作品避免千篇一律的现象。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在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效果上进行多方位的研究与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训练内容,突出设计专业特点,在教学中要立足于解决对设计师造型能力的要求培养更要强调创意思維能力、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的提高,为学生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打造技巧能力和思想基础。创造性思维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程中注意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能让学生的设计绘画作品更有个性和思想。审美能力和个人修养的培养等让学生在成长中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使其表现手段更加丰富和具有内涵。造型基础课程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专业课程学习的保证,教学中体现形式美与理性美的过程,也是创造和思维训练的良好途径。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课程学时:128(包括动画造型设计1及动画造型设计2;理论64学时,实践64学时)
三、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动画造型设计》是动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立足于艺术与相关技术并重与整合,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动画造型的理论概念、艺术特征、风格类型,常见形态符号及制作方法等的学习与运用,较为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种造型风格,基本掌握漫画及写实风格的多种动画形象造型,并能根据不同的故事脚本设定运用不同表现方法完成其角色的设计。学习并掌握运用二维、三维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来实现虚拟角色的设计。熟悉虚拟角色设计制作的流程,为以后动画制作课程中动画的实现打下基础。
四、教学基本要求
1. 准备好实践所需要的工具(包括作画用的纸、笔、等),需要使用计算机来完成的实践还应准备好指定软件的安装,并经人工检查后才能上机,以提高上机效率。
2.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指定的实践操作。
3.实践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以手绘作品或作品电子文件的形式)。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安排
本实验课程32学时,共8次实验。
实验
一、4学时
了解人体结构和比例;
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结构。
实验
二、10学时
了解角色头部骨骼、肌肉结构;
掌握动画角色头部卡通化处理的方法; 掌握角色表情的设计方法; 角色五官的画法;
实验
三、12学时
人物形体的块面设计;
角色四肢设计;
角色服装设计;
实验
四、10学时
角色常规运动状态设计 特殊运动状态 常规表情动作 特殊表情动作 性格化动作 实验
五、10学时
漫画风格造型设计 写实风格造型设计
实验
六、4学时
多角色的组合关系 实验
七、6学时
透视规律 实验
八、8学时
动画场景设计
六、实验教材
主要教材:《影视动画经典技法剖析》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及WISBOOK策划;海洋出版社出版
七、考核方法
农垦建三江分局七星农场第二中学(小学部)
闫建江 二○○八年七月
尊敬的领导、同行们:
大家好,我叫闫建江,来自农垦建三江分局七星农场第二中学(小学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卡通贝贝手拉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黑龙江省五、六年制小学信息技术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九课,本课主要是介绍画图程序中关于图片的几种变化,包括图片的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以及反色。本课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又为下节课学生组合图片做了铺垫。
二、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画图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操作也比较顺畅了,教师应从教材上给卡通贝贝制作全家福这一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情境,使每名学生都能积极行动起来,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图片反色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对图形进行水平翻转、垂直翻转和按一定角度进行旋转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片的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难点:图形翻转和旋转的概念的区别。
五、教学准备:
小熊的图片、小熊维尼历险记动画片片断。
六、教法与学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在学习过程中层层推进的任务进行学习,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创设情境中设置不同的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课我先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学习,掌握知识。
本课学生所采用的学法是:参与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明确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掌握、传递和融合。
关键词:黎族民族;造型;环艺设计;手绘;教学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大力开发和建设,黎族民居的独特造型越来越被发掘出来,应用于各种现代设计中,将黎族民居引入环艺设计手绘教学中,对于手绘教学的创新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对于训练学生的表现能力、技法的娴熟度、色彩搭配能力、线条运用能力、材料的综合运用、质感表现力、设计审美水平都具有非常大的益处,同时,手绘效果图的表现力对于黎族民居造型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传承也是有益处的。
1 黎族民居造型
(1)黎族民居造型的特点。黎族人将树的枝干进行有序的排列,其间用有茅草的泥浆覆盖做成非常原始的土墙,上面用茅草做成拱形的屋顶将墙与门遮盖住一部分以便遮风挡雨,从外形看,形似一只倒扣的船支,因此而得名船型屋,也是黎族主要的民居造型形式。船型屋的來历,一个出自黎族传说雅丹公主的故事,是雅丹公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利用身边的仅有的一条小船和木桩创造出来的,与船型屋的命名方式有关联;另一个是黎族先民远古时代居住于沿海周边有关,以及黎族先民由大陆内部迁徙来琼的过程有关,为了适应自然环境或者以船作为模仿原型创造出来的。
黎族最原始的船型屋属于干栏式船型屋,在平整干燥的地面上呈方形立上立柱,称为檐柱,中间立较高的立柱,俗称中柱,中柱支撑由竹条编织成的方格垂于檐柱顶端继续向下延伸甚至覆盖整个墙面,其上再覆盖以多层茅草形成屋顶。屋的底面用较短的立柱埋于地下,纵深方向保持水平,上面铺设竹条或藤编做成楼板,楼板下面一半饲养牲畜。船型屋的门开于两侧山墙,不设窗户,门一般朝向当地的主风方向,整个船型屋的建筑形制从侧面看类似于“仚”字形。
黎族民居还有其他的造型,如黎族的谷仓和隆闺,以及后来与传入的或者由船型屋演变而来的金字塔形屋等,这些民居的建筑形制基本上与船型屋的建筑形制是非常相似的。
(2)黎族民居造型的手绘表现。房屋的结构表现是手绘表现得重中之重,所以在绘制之前应充分做好房屋框架的理解工作,在以后的绘制过程中才能做到使画面有骨有肉。在手绘表现中将透视感加强可以将黎族船型屋的立体感和船只的流线型造型特征更加鲜明的表达出来;黎族民居的手绘色彩表现倾向于来自于泥土和木材的土黄土红颜色,以及竹条藤编的些许绿色为主。周边环境主要以植物的草绿或黄绿色为主。因为黎族船型屋不留窗户,所以在表现室内场景时对于光源的来源不宜把握,暗部的颜色不宜用得过于生硬,应较多的运用微妙渐变性颜色,使画面更加透亮。室外场景中,屋顶的茅草质感不宜表现,可考虑利用彩铅用短而富有张力的笔法表现,房顶的末端应表现出茅草尖部毛糙的质感。
2 环艺设计手绘教学中对民族建筑的侧重性
(1)环艺设计手绘教学中对于民居元素表现的必要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手绘效果图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电脑效果图的兴起,手绘教学越来越不受重视。手绘效果图的绘制过程是对绘画基本功的运用与体会的过程,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物体体积、色彩、明暗、虚实、主次、质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表现能力。
手绘表现教学中加入民族建筑的表现能够有效的锻炼手绘表现得技法娴熟度,民族建筑的表现不同于其他建筑物的表现,民族建筑的建筑形式,特别是黎族的民居造型是十分考究的,在讲究实用性的前提下加入了民族风格特色,能准确表达出民族特色的手绘效果图是十分难得的。在理解研究民族建筑结构形式方面,通过动手绘制的加入,使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不得不对于民族建筑结构加以理解,这种知识对于以后的设计工作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在民族建筑的保存和其精髓的继承和发展方面都是十分有益和有必要的。
(2)黎族民居造型对于环艺设计手绘教学的影响。黎族民居造型的表现手段过程是十分繁复的,所以,在手绘教学中加入对于黎族民居造型的表现可以十分有效地锻炼学生掌握表现的技巧和对于技法的娴熟程度,以及对于各种绘制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黎族民居造型的很多特点能在手绘效果图中表现出来是很复杂的,在绘制过程中,要表现出黎族民居特色的建筑结构,就必须要深层次的了解其构造,这个理解的过程就是学习黎族民居建筑形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就自然的丰富了学生的设计知识,开拓了视野,甚至对于以后非手绘的专业教学都是有良性影响的。
黎族民居的手绘表现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是很需要深入研究的,原生态的黎族民居所用的材料是就地取材,所以本身的色彩构成只有几种土系的红、黄、绿色,可以说相对比较单调,将这几种看似很简单的几种色彩进行不同比例的组合形成变化十分微妙的色彩对于色彩的表现能力要求是很高的,所以,将黎族民居造型的色彩表现加入环艺手绘教学对于色彩的运用程度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的训练非常有帮助。线条的流畅度对于黎族民居流线型造型的匀称美感的表现起着决定性作用,线条的运用是手绘表现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是手绘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熟练的运用各种线条表达出对象的质感、层次、虚实变化等无论是在纯线条的手绘表现还是上色手绘的表现中都是需要学习得非常扎实的。所以,将黎族民居的兼具繁复的结构和匀称流线美感的特点带入到手绘教学中对于训练学生对于线条的表现力是很有益处的。
3 黎族民居造型对环艺设计手绘教学的带动力
黎族民居的独特造型手法独具魅力,在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课程中的运用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对于训练学生的表现能力、技法的娴熟度、色彩搭配能力、线条运用能力、材料的综合运用、质感表现力、设计审美水平都具有非常大的益处,在环艺设计手绘教学中的带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黎族民居建筑形式所带来的新鲜感能有效带动课堂上学生学习手绘表现的主动性,同时其复杂的建筑形式也对于学生的耐心和设计思维的敏感程度的锻炼起到有效的带动作用。在学习表现和塑造黎族民居的造型的过程中,学生也在无形中的学习了黎族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设计风格,以及黎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对于以后学生的设计学习生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旭晖,徐蕾.手绘效果图课程在环艺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包装工程,2005(04).
[2] 王辉山.海南黎族传统民居文化[J].今日民族,2002(01).
随着电脑的普及、设计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运用计算机这个载体进行平面设计使得传统的手工绘制渐成历史。在多媒体已成为通用教学手段的今天,中职学校的课堂也已丰富多彩;本着与社会接轨与企业挂钩,培养适用人才的办学宗旨,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更是精彩纷呈,平面设计课是所有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然而,与之不相对应的是,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没有开设与平面设计相关联的、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课程 ——美术,因此,学生在设计中的造型问题也凸现出来。作为平面设计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也作为美术专业出身的我,以为怎样在教学中解决这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学生在造型方面存在的问题浅述自己的一点想法。
1培养审美的眼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他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术设计作品欣赏也是一种精神活动,是心灵的洗涤,是人们在观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感知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特殊而复杂的精神活动。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认识作品的内容、时代背景、主题思想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美、形式美、色彩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要使学生完成对美术作品从感性认识阶段到理性认识阶段的飞跃,达到思想、情感及知识水平的升华,激发学生去追求更新、更好、更美的设计,形成一种蓬勃向上的人格力量。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之前我都要准备2至3张优秀设计作品,用5至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欣赏、分析然后思考并讨论,通过长时间的、对大量优秀设计作品的赏析来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感受优秀作品的成功之处,汲取经验,获得灵感。
2造型能力的培养
正如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样,造型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
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的课时量非常少,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造型能力的培养,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2.1造型知识的积累
中职学生有一个普遍的优势,就是他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一个案例传下去,教师只要演示一遍学生马上就能会,但如果不演示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不理想,要让他们创作更是难上加难,无从下手,原因很多,不能一味地责怪他们懒。
学生不能进行创作的根本原因是头脑里没有 “形”,心中无竹如何画竹?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 循序渐进。首先是多看,看资料、看别人的设计、了解优秀作品的创意和制作,然后临摹,接着部分参考,为我所用,最后是相应的主题小创意,比如:给学生一个方形的红色块,要求他们随意改变,这时很多学生会将其与五星红旗联系在一起,我就提示他们不要固定自己的思维,排除五星红旗,应该是每个人变的都不一样的。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能力一开始总是有限的, 变不出特别有意思的图形,这时我会任意发挥一下(演示),告诉学生要打破原形,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维,不要问我做的是什么,你觉得好看就行,在这样的启发下, 学生再发挥想象进行第二次造型,然后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每次课进行这样一个系列的小训练,开始可能会显得很幼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的造型能力会有所突破,而且,Photoshop强大的绘图功能和软件本身自带的一些形象也为我们创造形象生动的艺术形象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现在,电子产品五花八门, 相当普及,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也相当宽广,只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获得相关知识还是可行的,见多自然识广。只要学生能够积累和掌握一定的造型基础知识和技巧,创作的问题也就不那么难了。
2.2了解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
艺术造型的设计通常缘于设计者的个性与学识。 形象新颖、生动、美观,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并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是造型设计的最终目的。时尚、精致、高端大气永远是设计的流行风格,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如何破除陈规,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拓展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出超越自己和前人的作品,是所有设计人员和设计专业的学生头疼的一个问题,成功的设计不仅要有功能性,同时,造型也必须具有好的视觉美感并能给人以情感体验。
2.3掌握图形创意与设计的原则
结构与材质的合理运用,几何手法与个性设计相结合,创意与制作淋漓尽致地表现是现代设计的主要特征。如何把自己的创意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将人脑与电脑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是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引导和加强指导的。结合现在学生对动漫的兴趣和爱好,我发现,要使他们中的一部分设计卡通形象好像并不是特别困难,这使我非常有兴趣,有效地指导和合理的应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比如将多个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几何形进行随意堆叠摆放,会产生什么样的图像?不要问是什么?只需要说有没有意思?许多学生深受启发兴趣盎然,玩的不亦乐乎。
一切形象都由点、线、面构成,造型的设计说到底就是基于点、线、面而来的各种几何形状的重新组合从而赋予人们视觉感受上的新形象。在这一原则下,给学生们讲解一些图形创意的基本形态,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等,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由此我体会到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是能做到将深奥抽象的专业知识简单化,利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还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
2.4解决设计中的构图问题
在教学中,构图问题实际也是造型的一部分,因为构图直接确定了画幅形状、体现主题、突出主要形象, 同时还能制造意境,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视觉效果。有的学生一门心思作图,结果却发现所作的图不在画面合适的位置,使整个画面出现不协调的局面。
如果仅仅以概念的形式进行讲解什么是构图,学生肯定不容易理解,还会产生厌烦情绪,我就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并思考。比如:你拍照时如何取景? 为什么?你如何买镜子?为什么?等等。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什么是构图,再以一些构图合理和构图不合理的图片展示,通过直观的对比进一步阐述构图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以上四点,看起来写了那么多,但实际教学中都是只需要集合在案例中反复强调的,运用的多了,学生也就熟悉了,造型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3熟练的电脑绘制能力
计算机平面设计已经远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计算机只是设计的载体,是设计者手中的画笔,而对于这个画笔使用的熟练程度很直接地反映设计者的设计能力。
2.1教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化
产品造型设计教育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教育,它是一门复杂和系统的实践性专业教育.不同于工科的教育教学体系.目前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教学主要是在教室或是多媒体教室中进行的,那么就造成了教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化.学生是艺术学生,理论知识相对其他学科较为薄弱,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接受力相对要好一些.通常纯理论性的知识讲授容易让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艺术生产生学习的倦怠性和消极性.反而是一些动手操作和激发他们创造动力的教学内容更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持久力和兴趣.
2.2教育教学模式较为被动化
产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自从有了商品和商品之间的交换,就有了产品和市场.现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要通过产品的制造和技术的提高来占领国际市场.企业对产品设计的研发越来越重视和加大投入.消费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也是日益产生更丰富的要求.消费者认知产品也是从市场而得到一些信息和了解的.同样,现代高校学生也是从消费市场、网络和电视从小就接触和使用产品.对产品的使用、用途和社会价值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产品如何进行设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以及提高一定企业经济效益没有主动性的认识和探求.而且教育教学也是灌输式的,以教材为主要教育手段,让学生但就产品造型被动的进行一些创造,学生无法投入一定的情感进行主动的设计和创造.
2.3教育教学模式较为理论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了解线是造型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和作用,并能运用正确的技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
2、过程与方法:运用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不同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交流,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征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线造型的创意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师教学用书、中外优秀绘画名作、学生作品图片。
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师:在进入今天的课题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既调皮又可爱,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球的运动轨迹》。
师:这个调皮的新朋友是谁啊?它在做什么呢?(跳来跳去„„)现在老师找两位同学来台上演示一下“接抛球”动作。(学生演示)
思考:把球的运动轨迹连接,最终能形成什么?
师小结:线是点的运行轨迹。线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的表现元素,也是表现造型的主要手段。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线与造型》。
二、讲解演示阶段
师:同学们,线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与线条有关的场景呢?在看看周围。
生:头发,毛衣、衣服,球拍,鱼网、电线„„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老师也找到了几处漂亮的线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播放图片:长城、斑马纹、盘山公路、光的运动轨迹、斑马线。师: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风景之后,老师想来考考大家,必须用一条线把答案画出来。
1、表现一个人的崇高、正直。
2、表现一个人的心情非常平静。
3、表现一个人的歌声婉转悠扬。
4、表现一个人的正翩翩起舞。师:同学们看一下你们画的跟黑板上的一样吗?(总结直线、曲线)那直线和曲线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直线给人坦率、平静、挺拔、刚烈、紧张的感觉!
曲线给人活泼、优雅、含蓄、轻快、柔美的印象。
师:同学们总结的都非常准确,那除了直线和曲线以外,线还有哪些表现形态呢?
小结:线条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直有弯、有的清楚有的模糊、有的规则有的自由,它们各不相同、形态万千,一起构成了奇妙而又丰富多彩的大自然。
而线的组合更能给人不同的美感:下面咱们就来欣赏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线的组合来进行创作的。
课件出示图片,师生共同分析。
有规则的排列——整齐、有秩序,富有节奏的美感(黑板范画)
自由的组合——自由、优美、富有创造性。
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那么多生活中的线条,其实我们人身上也有线条,最明显的就要属头发啦。(多媒体出示不同发型的图片)那怎样用线条来表现头发呢?那位同学愿意来给老师当模特呢?(教师范画)
总结绘画步骤:
1、描绘大轮廓。
2、画上五官。
3、用线条画头发。
4、细化完成。
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欣赏几幅优秀的学生作品,请看大屏幕。
三、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指导
尝试用线条的方式来为我们的同伴、家人设计一款发型,看看谁是最优秀的设计师。(重点表现人物头发)
四、展评作业,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积极踊跃的自己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评价,谈感受。
五、板书设计
线与造型
首先, 重新认识“素描”的概念。由于长期以来写实主义素描作为成为美术院校的教学传统, 使不少美术院校的师生、以及普通大众对素描的概念产生了偏见, 往往从审美的角度来认识素描, 把素描简单的理解为一种绘画形式, 而且以造型是否准确作为判断素描优劣的作为标准。其实不然, 素描的英文是sketch, 其原本意思是为建筑、雕塑或绘画做的草图;素描的法文是dessin, 意思也是为建筑、家具等设计制作做的草图, 由此引申为design, 即“设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素描的概念不仅仅是作为绘画形式的draw ing, 不单是以训练学生准确再现的写生能力, 而是强调的为设计做草图, 或者说不只是为了审美需要, 而是要为设计做计划的实用需要。因此, 设计艺术的造型基础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草图”意识和能力。
第二, 重新审视教学目的。素描是表达一种“观念”, 其核心是“创意”, 指利用最简单的工具, 将美的意念经过观察、体验、想像、选择、重组等做下的图形或记录, 它强调“图形”意识, 而不是绘画意识。因此, 作为设计艺术的造型基础训练,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众所周知, 传统素描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准确的写实能力, 按循序渐进的规律从几何石膏、静物、石膏人像, 最后到真人写生, 教学是单纯的技术和技巧性传授,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写生造型的精确描绘或生动刻画的能力。对于设计艺术来说, 传统素描教学模式会严重地造成学生艺术修养的片面性或狭隘性, 束缚了他们的创造力。事实上, 尽管设计素描虽然也要培养学生的写生造型能力, 但这只是通过素描造型的手段去观察和认识事物不同的性质、形态, 去发现艺术造型的规律, 从事物的表象发现其本质, 把客观事物进行抽象、解构、重组。因此设计素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美感敏锐的反应和想象力, 通过丰富造型语言强化设计意识, 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第三, 调整教学内容。由于传统素描教学内容始终以“写实”为造型手段, 往往是从几何石膏、静物、石膏人像最后到真人写生等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 然而对于设计专业来说, 传统素描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课程结构极不合理, 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因此, 结合设计专业的特征, 素描教学呈现了多样性的探索, 训练内容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如具象素描、意象素描、表现素描、结构素描、创意素描、构成素描等, 这些内容使传统单一的写实素描变得更加丰富。但是, 这些五花八门的课程错综复杂, 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不必要的重复, 或厚此薄彼的现象, 因此还得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就目前设计专业的类型特征来看, 主要就是平面设计 (广告、装潢等) 、立体设计 (室内、环艺、工业造型等) 和综合性设计 (影视动画等) 等, 根据这一情况, 素描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整合为三大板块:结构素描、明暗素描和创意素描即可。对目前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训练来说, 这三大板块具有普遍性, 同时又有灵活性, 针对不同专业的特征和要求, 可以在教学内容、进度和课时总量等方面进行有机地调配、取舍, 以达到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
第四,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素描教学以写生为手段训练学生精确描绘的造型能力, 因此教学成为传授单纯的技术和技巧为特征, 而且教学的评价标准以学生写实的能力水平作为重要尺度, 而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素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由于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素描训练模式的束缚, 通过灵活多样的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达到具有实效的教学效果。首先, 素描的对象不再局限于课堂的石膏、静物或人物的实物写生, 它可以是抽象的图形或图象, 还可以是联想或想象的事物。第二, 素描的训练手段也不再是局限于临摹与写生, 不再局限于素描就是线条与块面的单一语言表达, 而是通过临摹与写生并结合创作, 突破传统素描的工具、材料、肌理、技法等形式, 拓宽素描的艺术语言和审美规范, 这样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更大, 突出了的学生的表现能力而不是单一的明暗刻画技巧,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第三, 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也不再局限于讲授与示范, 而是更多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第四, 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作业的点评, 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艺术规律。第五, 教师要改变传统素描教学价值观, 摆脱传统素描的教学评价体系, 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 素描作为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训练应当走出传统的素描教学的误区, 这并不意味着否定或者完全抛弃传统素描的教学体系, 实际上这只是针对适应设计艺术的教学需要而作的相对调整, 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 这样就更适合教学实际, 更有效地达到设计专业的特性和教学的目的, 更有利于培养更多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中义、许江, 《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2.
【教学工作总结-卡通造型设计】推荐阅读:
角色造型设计教学大纲06-15
瓦楞纸动物造型教学设计07-10
《造型别致的椅子》教学反思06-12
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11-18
展示设计教学总结06-30
传统教学设计和逆向教学设计07-22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