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甘肃省(共8篇)

甘肃省 篇1

教育厅文件 甘卫科教发〔2011〕238号

关于做好2011年甘肃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

费培养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教育局,兰州大学、甘肃中医学院:

2011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以下简称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改社会„2010‟1198号)(以下简称《意见》),为做好我省2011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现将有关工作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养计划。2011年全省计划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以下简称免费医学生)200人,学历层次为本科,学制5年,专业为临床医学和中医学,纳入2011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定向就业招生计划,由兰州大学承担临床医学120人培养任务,甘肃中医学院承担临床医学30人、中医学50人培养任务。各县(区、市)具体培养计划按分解下达数执行(见附件1)。

二、培养对象。在全省范围内主要招收农村生源。要求培养对象思想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毕业后志愿投身于我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免费医学生需参加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三、免费医学生订单定向招生计划纳入201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在有关学校的招生来源计划中单列编制,计划性质为“免费医学定向”。免费医学生定向招生计划面向全省招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区、市)生源,由省招生办公室统一向社会发布,单列志愿,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生源不足时,未完成的计划可在院校所在同批次补征志愿时重新公布剩余计划,并按照补征的考生志愿及录取要求,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直至完成计划。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分别与培养学校和有关县(区、市)卫生行政部门签署《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协议书》(见附件2)和《甘肃省2011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定向就业协议书》(见附件3)。免费医学生在学期间户籍仍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

四、省教育厅、卫生厅联合与培养高校签署免费医学生培养协议(见附件4),有关培养高校要切实做好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根据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岗位需求,积极开展相关培养模式研究和改革,培养适应农村基层需要的合格医学毕业生,定期将培养实施情况报送省教育厅和卫生厅。各院校2011年免费医学生招录情况统计表(纸质

及电子版,格式见附件5)务必于2011年9月30日前分别报送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和卫生厅科教处。

五、各市州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合本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根据本地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需求,确定2012年定向单位和岗位数,提出各类免费医学生培养需求计划,于2011年9月30日前将2012年培养需求情况统计表(纸质及电子版,格式见附件6)报送省卫生厅科教处。

附件:1.2011年免费医学生分县(区、市)培养计划

2.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协议书

3.甘肃省2011年免费医学生定向就业协议

4.2011年甘肃省免费医学生培养协议书

5.2011年免费医学生招录情况统计表

6.2012年免费医学生培养需求情况统计表

甘肃省 篇2

一、严把农产品生产源头关

㈠加强产地环境治理 加强产地安全监测, 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普查, 摸清产地污染底数, 做好产地安全科学区划;加强产地污染治理, 采取有力措施, 切断污染物进入农业生产环节, 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 减少和消除产地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

㈡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依法规范和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许可, 严把生产经营许可准入条件, 严格实施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推行农业投入品经营登记备案制度, 落实农业投入品经营诚信档案和购销台账, 规范农业投入品的经营行为;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 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肥、控药、控添加剂, 严防农业投入品乱用和滥用, 依法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制度。

㈢强化生产过程控制 加强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 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 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农业投入品进货查验等制度, 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行为。推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 督促和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档案。

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农业标准化推进年行动”的主题, 以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集成转化、示范基地创建、“三品一标”认证为重点, 努力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㈠加快标准体系的完善和集成转化 支持各级农业部门配套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质量控制规范和技术规程, 构建科学统一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及时将先进适用的标准规范转化成符合生产实际的简明操作手册和明白纸, 为指导生产发挥作用。

㈡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 省上将继续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的支持力度, 在有条件的地区, 整乡镇、整县域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各地也要切实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数量和规模, 提高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 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快速发展。

㈢加快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 各地要把“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有力抓手, 加快认证步伐, 做好认证产品的复查换证和续展工作, 加强认证农产品的证后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 完成“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45%以上的目标任务, 发挥“三品一标”在产地管理、过程管控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做好农产品收贮运环节监管

㈠开展调查摸底 各地农牧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 抓紧开展对农产品收购、贮藏、运输环节调查, 摸清底数, 全面掌握收贮运环节经营者的基本情况, 为做好监管工作提供依据。

㈡健全管理制度 各地要根据摸底调查情况, 认真进行梳理, 按照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加快制定农产品收贮运环节管理办法和制度规范, 建立配套的管控技术标准和规范, 确保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

㈢加强监管责任落实 开展对农产品收贮运主体和贮运设施设备进行备案登记管理, 推动经营者落实收贮运环节的交货查验、档案记录、自查自检和无害化处理等制度, 强化农产品收贮运环节的监督检查。特别要强化农产品收贮运环节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 (统称“三剂”) 管理, 防止在农产品收购、贮藏、运输环节非法使用“三剂”产品, 确保收贮运环节质量安全。

四、强化执法监管和监督检查

㈠加强属地管理和责任追究 各级农业部门要将承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细化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单位, 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切实落实好各层级属地监管责任。要积极争取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制定完善具体的考评细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 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继续在全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集中力量解决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假劣农资等突出问题。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 建立健全违法违规案件线索发现和通报、案件协查、联合办案等机制, 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 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㈢加强监督检查 配合省人大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陇原行行动”, 强化执法检查, 促进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健全和完善省、市、县逐级督查和定期不定期督查制度, 实现督查全覆盖。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产品、突出问题的监督检查, 对发现的问题, 及时依法进行查处。

五、加强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

㈠强化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方案, 扩大例行监测的品种、范围、数量和检测项目。筹备组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 充分发挥各级农产品检测机构的作用, 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摸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因子种类、范围和危害程度,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监管提供技术依据。

㈡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监督抽查方案, 增加抽查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的种类和项目, 扩大抽查范围。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抽查工作要全面启动, 重点要突出对生产基地 (企业、合作社) 及收贮运环节的执法检查和产品抽检, 加强检打联动, 对监督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 及时依法查处, 做到抽检一个产品、规范一个企业。

㈢强化应急处置 贯彻落实《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甘肃省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制定出台“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明确应急处置职责任务,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确保处置工作依法、科学、有效进行, 维护农业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㈠完善配套制度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围绕《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 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办法, 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制度和收购、储存、运输环节的索证索票制度, 完善与市场准入制度的对接措施,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㈡开展追溯试点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 积极开展追溯试点工作, 率先将管理比较规范的“三品一标”农产品和生猪等纳入追溯管理范围, 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 开展追溯示范区建设, 以点带面, 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各环节可追溯。

㈢推进监管示范县创建 省上将继续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的支持力度, 并积极开展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各地要按照省上的要求,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试点工作, 探索有效的区域监管模式,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能力。

七、做好畜禽屠宰监管和奶站监管

㈠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能的划转和移交 各地要按照农业部的要求, 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 并加强与人事和商务部门的沟通衔接, 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能的划转和移交工作, 要明确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来源, 确保职能移交后能把工作真正开展起来。

㈡做好过渡期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认真落实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严格生猪定点屠宰管理,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死动物、注水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在职能移交期间, 要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序衔接, 确保过渡期畜禽屠宰环节不出质量安全问题。

㈢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的通知》和省农牧厅的贯彻落实意见, 对规模养殖场 (小区) 无害化处理要实行“一对一”监管和散养户分片包干监管, 层层签订责任书, 落实监管单位和人员, 责任到人, 确保无害化处理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严禁病死畜禽水产品进入流通和消费环节, 切实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㈣加强生鲜乳质量监管 强化生鲜乳生产、收购、贮存、运输环节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生鲜乳非法添加;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 开展奶站信息化管理试点, 提高生鲜乳监管工作水平, 切实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

八、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建设

㈠健全市、县、乡监管体系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 市、县两级农业主管部门尚未建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 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衔接, 切实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在2014年底前全部建立。乡镇要把建设的重点放在能力提升上来, 积极改善工作条件, 完善工作手段, 充实监管人员, 落实监管经费, 确保监管工作真正开展起来。省上将继续加大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能力建设的资金扶持, 各地也要加大对乡镇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通过项目的示范引领, 推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

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各地要按照省农牧厅的要求, 切实加强农产品质检项目建设。在建项目要加快实施进度, 保证建设质量, 务必按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和竣工验收工作。已建成的项目要加快计量认证, 强化运行管理, 全面开展日常检测工作。已完成建设任务的项目, 要抓紧做好竣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确保竣工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使其尽快发挥作用,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㈢加强队伍建设 启动实施“双千”培训计划, 市、县人员主要由省上培训, 乡镇人员主要由市、县负责培训。省农产品质检中心要尽快制定具体的人员培训方案, 采取分期、分片培训的形式, 对市、县监管和检测人员实行全员培训。市、县要制定对乡镇监管和检测人员的培训计划, 年内要完成对所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人员的培训, 确保所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都能真正开展起来。

九、强化舆论宣传

甘肃省枸杞市场持续走强 篇3

甘肃省是全国第二大优质枸杞产区。2015年,甘肃省枸杞种植面积50多万亩,总产量5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白银、酒泉、武威、金昌、张掖5市,其中白银、酒泉、武威3市种植面积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0%以上。靖远、瓜州、玉门等地枸杞质量优良,是我国枸杞出口首选产地之一,靖远枸杞市场价格已连续多年居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首位。

枸杞价格上涨直接促进了农户、加工企业收入增加,据甘肃省农牧厅农产品营销管理办公室实地了解,枸杞盛果期干果产量平均亩产200~300公斤,亩均投入4500元左右,按正常生产亩均225公斤计算,2015年枸杞种植户亩均纯收入6000元左右,靖远产区可达到7000元以上。此外,由于甘肃省枸杞专业合作社引导作用增强,产地政府扶持力度加大,甘肃枸杞产业在国内影响力已得到明显提升。

甘肃省农牧厅农产品营销管理办公室建议,枸杞是以食用为主、药用为辅的农产品,近几年由于消费者保健和养生意识的增强,市场热度高、需求旺盛,价格上涨,但随着产量的增加,市场价格波动也可能加剧,枸杞产区应注意防范风险,在品牌打造、综合开发利用和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同时枸杞经销商应注意黑枸杞炒作的风险。

(资料来源:《甘肃日报》)

甘肃省 篇4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1]61号 【发布日期】2001-03-22 【生效日期】2001-03-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村级财务管理办法

(试行)》和《甘肃省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1〕61号2001年3月22日)

各地行政公署,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甘肃省村级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和《甘肃省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甘肃省村级财务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工作,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行为,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利益,保障税费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财会法律法规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所有独立核算的村级收支、结算、分配等集体财务活动。

村办企业和其它村属经营单位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 第三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主体,应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搞好财务会计工作,维护集体利益,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第四条 第四条 村民委员会负责人是村级财务行为的责任主体,对本村的财务工作和财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五条 第五条 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及业务培训。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可接受村民委员会的委托代为记帐。

第六条 第六条 村级财务管理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事的原则,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第二章 会计核算

第七条 第七条 村民委员会必须按照《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会计帐簿,使用会计科目,编制会计报表。登记入帐的各项收支必须要有真实完整的合法凭证。

村集体财务收、付款凭据和会计帐簿由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设计监制。

第八条 第八条 所有集体资金都必须纳入村级会计核算。集体资金包括:

(一)农业税附加、牧业税附加和农业特产税附加(简称“农税”附加,下同);

(二)“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

(三)统一经营收入;

(四)土地、企业等发包及租金收入;

(五)土地补偿费;

(六)扶贫、救济等;

(七)机关、团体、经济组织及个人对村民委员会的拨款、补贴、资助、捐赠及借、贷款等;

(八)利息等其它收入。

村办企业和其它村属经营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其业务不记入村级财务帐内。

第九条 第九条 村集体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

“农税”附加只能用于村(组)干部报酬、五保供养和村办公经费。其中,村办公经费主要用于差旅费及办公用品购置费、报刊征订费、邮电费、水电费、取暖费等项支出。

“一事一议”所筹资金必须专项用于议定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

第十条 第十条 村民委员会各项支出必须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由经办人签字或盖章,主管财务的领导审批,据以入帐。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严格审批手续。要从实际出发,确定审批权限,报乡政府备案。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村级财务要严格按照帐款分管的规定,由出纳员负责现金的收支保管。收取的现金,必须及时入库,不准坐支。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对村内的应收款项要及时催收。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款项,不得长期挂帐,经乡(镇)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后核销。对有关责任人造成的损失,应由其赔偿。任何人不得擅自决定应收款项的减免。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物资、有价证券的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和物资、有价证券 登记簿,详细记载其名称、数量和金额。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村级财务计划,要与本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状况和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财务计划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村民委员会要加强对财务档案的管理,建立专柜,妥善保管。

第三章 民主理财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村民委员会应建立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由5-7人组成,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其中村民代表必须占三分之二以上;组长由民主理财小组成员选举产生,村干部不得担任民主理财小组组长。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民主理财小组应及时听取和反映村民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制订本村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审核、检查本村财务收支帐目,监督本村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村级收益分配方案、对外投资项目、大中型固定资产的购置、变卖和报废、计划外的财务开支项目和借(贷)款、主要生产项目的承包等事项,要报乡(镇)业务主管部门审查,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执行。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村级财务计划、各项收支、财产物资、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筹资筹劳以及代收代缴等项财务活动及其有关帐目,定期向村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所有公开项目,在公开前要经民主理财小组核实。对有疑异的问题,要求村民委员会作出解释,解释不清的,报请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进行审计,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可靠。

第四章 财务人员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应按照财会法规的规定,配备合格的会计员和出纳员。会计员和出纳员不得互相兼职。村干部的直系亲属不得任该村会计。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村会计人员实行凭证上岗制度。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农村会计资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村级财务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会计的任免和调换,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议论通过,报乡(镇)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村财会人员调动或离职时,必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编制交接清单,由移交人、接交人、监交人签字盖章后存档。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农牧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甘肃省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村村级范围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管理,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农业部关于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暂行规定》和《甘肃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筹资筹劳是指村民委员会在村级范围内依法定程序向农民筹集资金和要求农民出工的行为。

第三条 第三条 村级范围内(简称村内,下同)筹资筹劳,实行一事一议、专项使用、民主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村内筹资筹劳的监督管理和审计。对村内筹资筹劳事项,必须审核预算、监督使用、审计结果。

第二章 使用和管理

第五条 第五条 村内筹资筹劳,主要用于本村范围内的村级道路建设、植树造林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

第六条 第六条 村内筹集资金,实行上限控制。

所筹资金由本村农民承担,对村内一事一议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以1997年人均纯收入为依据,实行上限控制,并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1997年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含2000元)以上的县(市、区),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5元;人均纯收入在1000-2000元(含1000元)的县(市、区),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0元;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县(市、区),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6元。

第七条 第七条 取消“两工”后,村内筹劳,实行上限控制。

所筹劳务,由本村劳动力(男18-55周岁,女18-50周岁)承担,每个劳动力每年承担劳务量不得超过10个标准工日(一个中等劳动力6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1个标准工日)。

第八条 第八条 需要向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数额等事项,由村民委员会提出并作预算,报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机构审核后,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第九条 第九条 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机构负责将筹资、筹劳的标准和数额填入省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监制的农民负担监督卡,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分发到户。

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农民负担监督卡填写的数量标准提取资金或安排出工,严禁擅自立项或提高标准向农民筹资筹劳。

第十条 第十条 现役军人、在校学生、孕妇或分娩未满一年的妇女及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不承担所筹劳务。对生活特困户,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过半数通过,对其筹资予以适当减免。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对不承包土地并从事经营活动的农村居民,可以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在原乡统筹费和新的农业税收附加的平均负担水平内,收取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是否收取,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讨论决定。原由集体经营收入开支属于村提留开支部分的,仍可继续保留。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村内所筹资金应在农作物收获后收取,不得提前预收。

村内所筹劳务应在农闲期间使用。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村内筹劳应以出劳为主,严禁强行农民以资代劳。农民因外出务工等原因自愿以资代劳的,应当由本人或其亲属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批准后,由村民委员会按当地的以资代劳工价标准收取以资代劳资金,并代为雇请劳动力,完成出工任务。

以资代劳工价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制定,并在年初向农民公布。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所筹资金,归本村村民集体所有,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使用。

村民委员会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村内筹资筹劳的使用情况。农民出资、出劳使用情况,由村民委员会张榜公布,接受村民和各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村内筹资,村民委员会必须向出资人开据由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监制的村集体财务收款凭据。村内筹劳,村民委员会要向出劳人填写“用工手册”。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除遇到防洪、抢险、抗旱等紧急任务确需农民出劳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临时动用农村劳动力外,任何单位不得无偿要求农民出劳。如果确需动用的,也应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章 监督与处罚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不得以检查、评比、考核等形式,要求农民或村民委员会出资出劳。

农民或村民委员会有权拒绝不合理的筹资筹劳要求,并可向乡镇人民政府或县以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乡镇人民政府及县以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在接到举报之日起60日内给予农民或村民委员会书面答复。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向农民筹资筹劳的,县级以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对有关责任人员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提请纪检、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强行向农民筹资的,县级以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责令其将款物退还农民,逾期不退还的,依照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强制农民出劳的,县级以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责令其将违反规定的用工,按照当地以资代劳工价标准,给予农民相应的报酬。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除按规定减免外,农民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符合本办法的筹资筹劳。农民没有正当理由不承担筹资筹劳的,村民委员会应对其批评教育,教育后仍不改正的,可依照村民会议通过的村规民约进行处理。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农牧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甘肃省联村联户 篇5

本报兰州讯(记者牛彦君)2月28日上午,全省质监系统召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据了解,在省委动员会议召开的第二天,省质监局就召开党组会议,研究贯彻落实省委动员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安排部署省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工作方案,成立了省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2月23日,省质监局主要领导带领有关处室和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赴陇西县菜子乡、两当县金洞乡及确定联系的9个贫困村,实地调查了解,与当地党委政府对接工作,和乡村干部交流情况,看望特困户,为及时进村入户开展工作打好基础。省安监局

本报兰州讯(通讯员 李兴超 记者 牛彦君)2月29日召开的省安监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把帮扶任务细化到了每个干部身上。在省委动员会议结束后,省安监局积极走访联系点衔接帮扶工作、制定帮扶规划。

2月25日,省安监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组来到位于正宁县东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三嘉乡刘川村、关川村和林坡村,走访重点贫困户,并与村干部和群众座谈,倾听干部群众夙愿和要求。在详细了解了联系点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后,工作组表示将和大家一道,找准发展路子,制订脱贫计划,立足长远谋划主导产业,坚定信心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省工程咨询中心

本报兰州讯(记者牛彦君)连日来,省工程咨询中心认真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赶赴联系点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摸底工作。省上动员会后,由该中心主要领导带队,赶赴联系点夏河县扎油乡扎油曼村进行对接、摸底,通过走访特困户、察看特色规模养殖、座谈征询意见等形式开展实地调研,初步掌握了联系点的基本情况。2月27日,该中心召开了主任办公会议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第二次工作部署会,提出了推进双联行动的3个阶段帮扶目标:近期即2012年底前,通过单位及干部职工捐助,实施救急、救困,发挥“输血”功能,从速从快解决特困群众当前面临的吃饭、上学、就医等困难;中期即2013年初至2015年底,通过实施一批“短平快”项目,解决好联系点安全饮水、出行难、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等问题;远期即2016年初至2020年底,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以点带面,体现规模经济效益,全面发挥“造血”功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省测绘局

本报兰州讯(记者尤婷婷)省测绘局近日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会议要求,务必突出工作重点,做到省测绘局日常工作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同部署、同推进,保证行动达到预期目的。要严明纪律,轻车简从,厉行节约,不给基层群众添麻烦、增负担。要把行动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同干部的年度考核结合起来,让干部切实走下去、把心沉下来,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省有色地勘局

本报兰州讯(通讯员欧勇)近日,省有色地勘局召开动员大会,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会议一致认为,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意义重大。省有色地勘局党委要求,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省委的战略意图,结合地勘单位和对口联系对象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找准切入点,指导、帮助村镇发展,提高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省人防办 本报兰州讯(通讯员宁翼龙)省人防办近日召开党组会议和机关办公会议,安排部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会议指出,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坚持科学发展观、履行执政为民、实现富民兴陇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决策,省人防办一定要在“实”字上下工夫,不走过场,不摆花样,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做好、做细、做深入、做出实效。

会议强调,要尽快摸清对口联系村和联系户的具体情况,按照实施方案,迅速进村入户。分阶段量化干部对口帮扶目标任务,制定奖惩办法,定期对行动进展情况进行考核评比,表彰先进,督促落后,促进工作整体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西北师大

本报兰州讯(记者李欣瑶)西北师范大学近日召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安排部署该项行动的具体任务。

根据省委安排,西北师大负责联系礼县7个贫困村和宕昌县7个贫困村,该校将在礼县、宕昌两县相应的乡村设立工作站,安排专人负责日常联络工作。西北师大将充分利用学科和文化优势,根据当地群众的需要,组织教育、文化、科技下乡活动,宣传党和国家政策,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农业生产技能。

西北师大还倡导各单位(部门)组织或联合力量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产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理论和实践探索,力争取得具有推广价值的理论或实践成果。此外,该校鼓励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参与这项活动,并重视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体会、感想、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工作,将有关成果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师生深入了解国情省情,树立爱民为民思想,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省建行

本报兰州讯(记者杨世智)省委召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后,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落实行动的具体工作措施。

省建行党委书记、行长艾尔肯表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次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行动。省建行不仅高度重视,更要作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要以联村联户明显的发展进步和致富水平的提高作为评价标准,体现中国建设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风范。

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省建行负责联系漳县草滩乡叭嘛村、金门村两个贫困村。省建行将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确实搞清搞准联系村、特困户的需求,制订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取得好成绩。同时,省建行还将对各二级分支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省农村信用联社

本报兰州讯(记者白德斌)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省农村信用联社联系对象分别为定西、天水、临夏等地的10个贫困村。

省农村信用联社目前已经明确10个贫困村的具体联系部门,并要求机关全体员工积极参加行动,按照“实事求是办实事”的要求,因村因户制宜,尽心尽力而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按照分期分批进村入户的办法,保持联系工作不断,逐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省农村信用联社要求通过开展行动,深入了解农村、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提出改进金融服务的意见和措施,努力提升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水平。为确保行动取得实效,省农村信用联社成立了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将采取到村检查、电话随访、入户调查等方式,对各部门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中国人寿甘肃省分公司

本报兰州讯(记者杨世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分公司党委近日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中国人寿甘肃省分公司承担着庄浪县3个村的联系任务。为使此项工作扎实开展,公司党委已成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动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制订了行动实施方案,编写了行动工作手册。公司党委要求承担联村联户的部门和干部牢牢把握“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固本强基、推广典型”六大主要任务,努力通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让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中国移动甘肃省分公司

本报兰州讯(记者杨世智)中国移动甘肃省分公司2月29日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该系统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此前,甘肃移动先后两次召开党组会议,学习贯彻省委有关会议精神,明确责任部门,并就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前期工作。2月27日,甘肃移动主要负责人一行赴永登县,就该公司负责联系帮扶的3个乡、10个村进行实地调研,现场研究确定了首期帮扶方案。根据方案,甘肃移动将出资100万元,由县政府协调配套扶助8个村各打机井一眼;集中慈善资源,帮助负责联系的3乡10村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出资30万元,帮助武胜驿镇改造沿街5km电力杆线;发挥甘肃移动公司优势,以信息化作为扶贫攻坚的主要方向,将永登县打造成全省首个县级无线城市,并为县、乡、村搭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大力推广农信通等农民易用爱用、助农致富的产品和业务,并利用互联网手段助力特色农产品销售推广,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目前,甘肃移动已成立10个工作小组,与帮扶的10个村实现“一对一”结对。靖煤集团公司

本报平川讯(通讯员 刘桂林 顾建军)2月24日,靖煤集团召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启动大会,这标志着该集团25个机关部室和28个二级单位的各级干部联系帮助靖远县永新乡6个贫困村1090多户特困户的行动全面启动。

2月25日,靖煤集团党委书记程剑等深入永新乡调研,与村干部和当地群众面对面地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诉求和想法,共同探寻致富脱贫奔小康的出路。

靖煤集团决定,要充分发挥靖煤培训教育资源优势,组织村干部、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并帮助建立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发挥村干部、党员的致富带头作用;对联系村适龄青年,根据本人意愿和特长,提供就业信息,帮助联系各种就业渠道和工作岗位;根据集团用工需要,通过劳务用工等渠道优先安排联系村适龄青年从事井下生产;支持当地发展绿色种植、养殖业,为联系户提供农产品销售信息,提供销售便利,帮助、扶持和激励农户利用自身条件和优势,提高脱贫奔小康的主动性、积极性。省公航旅集团公司

本报兰州讯(记者牛彦君)省公航旅集团公司近日召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学习贯彻动员大会精神,扎实做好省委指定的贫困村帮扶工作,充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按照省委的具体部署,省公航旅集团公司帮扶村为永靖县杨塔乡杨塔村和胜利村。该公司要求抽调的干部要及时深入指定帮扶乡、村,与当地基层组织取得联系,尽快确定帮扶方案。集团公司总经理石培荣表示,结合省政府在永靖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机遇,公司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与改善当地农村生产生活状况紧密结合起来,与帮助农民就业和致富增收结合起来,与振兴农村经济结合起来,认真策划实施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并把项目纳入集团公司黄河三峡旅游股份公司的统一规划,从资金上、技术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帮助村民尽快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实施乡村旅游项目,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从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白银集团公司

本报兰州讯(记者杨世智)近日,白银有色集团公司专门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和干部大会,传达贯彻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精神,成立行动领导小组,制订和细化实施方案,确保行动取得实效。白银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沛兴说,省委决定在全省广泛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是固本强基、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白银公司上下将切实履行好国有大型企业的责任,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制订完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帮扶目标,扎实推进帮扶措施,确保行动迅速启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作者:牛彦君

甘肃省 篇6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8]189号 【发布日期】2008-12-25 【生效日期】2008-12-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甘肃省卷烟打假打私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8]189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对卷烟打假打私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打击制售假冒卷烟的协调机制,规范全省烟草市场秩序,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促进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省政府决定,成立甘肃省卷烟打假打私工作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成人员

组 长 刘永富 省委常委、副省长

副组长 梁明远 省高级法院院长

乔汉荣 省检察院检察长

李志勋 省政府副秘书长

张绪胜 省工商局局长

盛占省 兰州海关关长

武卫东 省烟草专卖局局长

成 员 王 俊 省高级法院副院长

南明法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

李宗锋 省公安厅副厅长

陈其寿 省工商局副局长

张冀平兰州海关副关长

周孝贤 省烟草专卖局副局长

二、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制定加强卷烟打假打私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烟草行业工作汇报,协调解决烟草行业打假打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开展卷烟打假打私专项活动;表彰奖励打假打私先进单位和个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烟草专卖局,办公室主任由武卫东同志兼任,负责日常工作。

各市州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烟草打假打私工作的组织领导。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甘肃省粮食总产再创新高 篇7

◆2014年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2014年甘肃省粮食再获丰收, 是在“十年丰”的基础上高点爬坡, 克服各种自然灾害, 以及面积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压夏扩秋, 夏粮中减少了条锈病核心越夏区、低产区小麦面积, 扩大了秋粮中高产玉米、马铃薯面积, 使甘肃省粮食生产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据统计部门发布公告, 2014年甘肃省粮食面积4263.75万亩, 比上年减少24.3万亩;单产271.75公斤, 比上年增加6.16公斤;总产1158.7万吨, 比上年增加19.8万吨。

◆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

2014年, 甘肃省粮食喜获丰收, 分析增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气候条件总体较好, 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2014年甘肃省夏粮中冬春小麦关键生长期降水较多, 土壤墒情适宜, 无大的气象灾害, 保证了夏粮丰收。秋粮中玉米、马铃薯等大秋作物生长前期光温水匹配较好, 降水及时, 虽然7月中旬至8月中旬, 甘肃省陇东南出现伏秋干旱以及局部地方冰雹灾害等, 对秋粮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但河西、沿黄和高寒阴湿区大部分秋粮长势良好。

(二) 推广优良品种, 提高科技含量, 为粮食稳定增产奠定了基础。

在小麦上选用抗旱、抗病、抗倒伏、穗大粒多的优质品种;玉米选用抗旱、耐密、中晚熟、高产优质品种。玉米上主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推广面积达到1231.4万亩, 比上年增加151万亩;在马铃薯上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 配套黑色地膜覆盖技术, 推广黑膜马铃薯297.3万亩, 比上年增加20.4万亩。建设256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 创建面积达到384万亩。同时, 开展了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活动, 制定下发了《西北地区玉米和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试点方案》。另外, 下发了《关于加强秋粮田间管理努力夺取秋粮丰收的通知》等, 对粮食生产关键农时环节进行了安排部署。

(三)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4年, 中央下达甘肃省“四补贴”资金36亿元, 其中, 良种补贴资金3.27亿元。同时, 对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达到2.45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4.2亿元, 市县配套2.7亿元, 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528.7万亩, 超任务28.7万亩。安排马铃薯产业发展资金11236万元, 推广脱毒种薯937.82万亩。省财政安排1亿元, 推广高效农田节水面积1016万亩, 比上年增加41.2万亩。省财政还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工作, 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农业抗灾减灾。

(四) 田间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确保了粮食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坚持因地、因时、因墒、因苗落实各项措施。分季节、分作物、分区域、分灾种制订了田间管理意见, 下发各地, 指导生产。各地广泛宣传动员, 强化分类指导, 加强技术培训, 落实田管措施。全省累计划锄镇压耙耱760万亩, 中耕除草1729万亩, 浇灌652万亩次, 施肥3215万亩次。

(五) 狠抓防灾减灾工作, 减轻了灾害损失。

针对2014年甘肃省发生的低温冻害、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干旱等灾害, 突出抓了抗灾救灾工作, 及时下达省级农业救灾资金500万元, 帮助灾区及时恢复生产。每次灾害发生和极端天气即将来临前,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安排部署各地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并要求各级农牧部门及早制定抗灾减灾预案, 做好物资技术准备, 切实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灾害发生后, 及时派出工作组, 深入重灾区调查核实灾情, 组织专家深入救灾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 制定具体的抗灾救灾措施, 及时改种补种, 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六) 狠抓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 有效挽回了粮食损失。

浅议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塑造 篇8

关键词:旅游形象:形象遮蔽;形象塑造

旅游地的形象对人们的旅游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决定着旅游地旅游业发展的成败。由于旅游地形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不同层次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因此,临近的地域范围内会产生形象的空间竞争。这种竞争使得甘肃省虽然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在全国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众多品位高、特色强的旅游资源及产品不被人们所认识,旅游业的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一、甘肃省旅游形象遮蔽现状

(一)形象遮蔽

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风景区),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游地(风景区),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风景区)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

(二)甘肃省旅游形象遮蔽现状

1、敦煌莫高窟对其他人文旅游资源形象的遮蔽。长期以来,甘肃只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一敦煌这一星闪烁,可殊不知甘肃除了有世界知名的敦煌莫高窟外,还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故乡——武威雷台汉墓,莫高窟的姊妹—榆林窟、丝路两关——阳关、玉门关以及华夏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庙、大地湾、秦汉明长城、藏传佛教圣地——拉卜楞寺、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石窟、道学圣地崆峒山、王母宫、引大入秦工程、航天城卫星发射基地、玉门城等现代文明资源。此外民俗资源的优势也远未利用,全国56个民族,甘肃就有44个,除了汉族以外人数比较多的还有藏、回、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等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为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很独特。可见,甘肃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受到莫高窟的影响,众多人文资源无法引起游客的关注。

2、人文旅游资源对自然旅游资源形象的遮蔽。甘肃因为地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这3大高原交会处,地形、地貌非常复杂,而且地跨8个气候类型区,从亚热带一直到寒带,造就了甘肃的自然资源不但数量多、种类多,而且丰富多彩,有雪山、冰川、戈壁沙漠,有森林草原,还有黄土地貌、黄河峡谷等险峻地貌;有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3大观赏性极强的代表性地貌。如果将这一切展现出来,人们眼中的甘肃将是一个生态的甘肃、绿色的甘肃、奇特的甘肃、秀美的甘肃。

二、甘肃省旅游形象遮蔽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历史原因

今天,人们的印象中,甘肃似乎是一个黄沙漫天的边陲省份,但事实上,据史书记载“天下富庶,无如陇右”。尤其是丝绸之路开辟以后,丝路沿线的各国和各族人民紧密的联结在一起,彼此开展着频繁的经济和文化交往。而甘肃正是当年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上的众多名胜古迹,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大力开发,用于旅游观光,是无可厚非的。但长期以来,甘肃旅游过于偏重人文景观,而对自然景观资源开发重视不够。

(二)经济条件

就旅游宣传促销经费说,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宣传资金捉襟见肘。由于旅游产品具有不可移动性的特点,因此,由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进而由潜在的旅游产品演变为现实的旅游产品,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是极其重要的。甘肃的政府旅游投入不仅不如东南沿海旅游发达省份,而且不如周边省区。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陕西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投入的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分别都是1000万元,宁夏和青海分别是960万元和800万元。而甘肃只有150万元。由于缺乏经费,致使甘肃许多价值很大、品位很高的旅游资源不能展示其品位、实现其价值。

(三)区住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甘肃省旅游资源中,古迹与建筑类、民俗风情类、商品饮食类共占总旅游资源的82.2%,说明甘肃旅游资源中人文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在这些旅游资源中西区的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而中区和东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又相对较多。但是甘肃省从东到西狭长的地形特征,使全省各地几乎排在一条线上,这就造成了景区分布过于分散。人文景观无法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在一个景区内景观形式单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极不利于全省景区的共同开发、协调发展。

(四)交通状况

交通用地甘肃省交通占地总面积为16.82万公顷。其中:铁路用地1.17万公顷,占6.97%公路占地3.73万公顷。占22.18%;农村道路11.72万公顷,占69.69%。可见,在甘肃境内,农村道路占全省交通的绝大部分,而农村道路的状况无疑是非常差的。如此恶劣的交通使得全省大部分景区道路建设严重滞后,可进人性极差,从而影响了景区的发展。

(五)基础设施

由于无力建设和改造旅游服务设施,除了老牌景区之外,相当一部分宾馆、饭店、招待所等设施陈旧。配套服务尚处于低水平状态,严重影响了接待能力。旅游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六)形象定位

龙的故里中华之源对甘肃旅游形象的定位宣传口号,编制专家组的初步意见是:国内市场宣传口号:“神秘的是敦煌,更神秘的是甘肃”、“不到甘肃,不算游长城”、“感受甘肃、感受中华千年沧桑”、“千里丝路,游在甘肃”、“游遍甘肃省,读透中国史”。国际市场的宣传口号为“神秘敦煌,了解东方,甘肃欢迎您”(西方游客)、“东方的瑰宝。大漠的文化”(东亚、东南亚市场)、“龙的敌里,中华之源”(海外华人市场)。本地形象建设宣传口号:“神秘的飞天为您揭开面纱,欢迎您到甘肃旅游”、“丝路花雨、为您沐浴,感谢您到甘肃”。如此之多的宣传口号,几乎提炼了甘肃省全部的人文旅游资源,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却只字未提,可见甘肃省在旅游形象定位上就使得形象遮蔽现象不可避免。

三、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塑造

(一)重视旅游产品

任何旅游地旅游形象的建設首先来自于旅游产品的开发,甘肃省也不例外。甘肃省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本着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原则,不仅突出甘肃省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观,更要突显探险、休闲等现代旅游热点,让甘肃省不仅成为艺术创作、考古等高雅、深奥的科学艺术的探究地,更能成为现代入放松身心、探险猎奇、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另外,甘肃省还应根据地域特色,开发出层次更多、质量更好的旅游纪念品。如敦煌羊毛地毯、嘉峪关驼绒画、酒泉夜光杯、祁连玉雕、洮砚、兰

帅刻葫芦等,不仅让来到甘肃的旅游者体验历史、感受自然,还能让这些旅游者给其亲朋好友带去一些体现甘肃特色的东西,对甘肃旅游也是一种宣传。

(二)发展旅游变通

只有建立完善的航空、铁路、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才能解决目前游客在甘肃旅游出入难的问题。甘肃的旅游业也才能有基本的发展条件。因此我们应着力改善旅游交通,加强公路、铁路、机场建设。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综合辐射交通网络。航空方面,要把兰外机场建设成为国际机场,逐步增加国际、国内航线和航班密度。铁路方面: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以兰州为中心的2小时铁路交通圈逐步形成。全省14个市州全部通铁路目标有望实现。公路方面:要在贯通全省主干线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同时,着手进行主要旅游城市和主要旅游景区(点)之间的公路改造,优先安排急需建设的旅游景区(点)与国(省)道的连接道路,尽快解决“断头路”阻碍旅游畅通的突出问题。

(三)改善基础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结合旅游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合理确定项目布局与建设标准、景区(点)的消费定位,注重体现以人为本和方便、實用的要求,配套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重点完善主要旅游景区(点)道路、停车场、环卫、给排水、供电、通讯、消防、安全防护、卫生等基础设施。

(四、落实体制环境

2008年底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加快本省旅游业的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则,科学规划开发,完善政策措施,创新运行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注重质量效益。要以资源为依托,以产品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走开放式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路子。

(五)增加旅游投入

不断加大政府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强化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各部委对甘肃省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扶持旅游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通过多元化、多种渠道、多方争取建设资金。要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外投资,促进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鼓励民营资本和省内外社会资金参与全省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六)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旅游、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科技等部门和行业的合作,充分发挥省内外高等院校以及旅游培训基地的作用,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各类适用人才。抓好旅游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等级考试、资格认证和“星级导游”评选工作。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推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七)加大宣传力度

在甘肃不少地方,我们都能听到这调侃性的段子:“知道敦煌,不一定知道在甘肃境内;看过《读者》,不一定知道是甘肃出版的;吃过牛肉拉面,却不一定知道源自兰州。其潜台词是:甘肃省有好的资源,有好的品牌,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抱着金饭碗饿肚子”。因此,要切实加大旅游宣传和市场促销力度,通过长期、系统、大规模、多形式的连续宣传,把甘肃旅游名牌产品推向国内外,提升甘肃旅游业整体形象,提高甘肃旅游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围绕甘肃整体形象,通过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各类媒体,借助各种重要活动,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建立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

(八)完善信息系统

上一篇:做服务员心得体会下一篇:给女生讲的睡前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