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工作计划范文(精选8篇)
社区环境卫生工作总结我们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社区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强xx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清洁干净,优美良好的卫生环境,社区的环境卫生工作委员会和护绿保洁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2年我们在社区成立了社区环境卫生工作委员会和社区志愿者保洁队伍,制定了社区绿化环境卫生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各楼道的清洁制度,社区袋装垃圾房,公厕的管理制度,社区除四害工作制度,社区花草树木的护养,浇水,施肥管理制度等,有了这些管理制度,社区负责环境卫生的管理员,按照制度每天坚持检查一次环境卫生各方面的工作。为确保社区,环境卫生一直保持下去,同时社区居委会也指定了对,保洁员工作的每月考核评比,评比小组由社区居委会主任,环境卫生管理员,保洁员这方面参加,针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工作好的给予奖励,对工作不认真提出批评,并责令及时整改。社区的绿化环境工作光靠社区居委会一方面是不行的,为此我们在社区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到保护环境卫生的活动中来,2002年社区居住在一楼的居民基本上都参加了树木认领的活动中,自从他们对社区树木认领后,他们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对认领的树木进行浇水,修剪,对歪到的树木进行扶正,对社区内的花草进行养护,对死树及时砍除,对病树进行打药灭虫,社区内的花草树木长的非常的旺盛,有了居民的认养,对社区树木的保护社区居民看到了实情,得到了实惠,有了较高的保护意识,在创建“环保绿色小区”的活动中,社区有85%以上居民都参加到了这项活动中来,每天早晨都能看到社区居民打扫楼道与花前树后的卫生,清理白色垃圾等。2002年我们社区进行了施工改造,为让社区居民在一个环境整洁,干净中生活,在小区施工改造的同时,对社区的37栋楼房进行了统一的粉刷,您只要一走到xx塔河路一眼就能看到社区一栋楼排列整齐,粉刷一新的楼房,它就给你带来了一种整洁,干净,舒心的感觉,走进社区内,环境卫生干净,无污水,废物,无流动商贩,无交通杂声,无随意抛扔垃圾,看到的是绿树丛丛,花香宜人,一片绿色景象,给你一种温心的感觉。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是造福人类保持生态环境的一件大事,今后我们还要加大这方面的教育,把社区环境卫生工作做的更好,让社区的居民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社区中生活。做好灭“四害”工作,灭“四害”的达标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工作,为使这项工作做到细致,彻底,xx区爱委会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大面积的灭鼠,灭蟑投药工作,我们向辖区广大居民宣传,给居民投放药物并做好了居民投放药物登记,有放的控制了老鼠,蟑螂的蔓延,加强居民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继续以居民满意是标准,加强自身素质的训练,提高整体素质,为创造美好的居住小区,为把小区创建环境优美的温馨家园。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全国卫生系统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 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新贡献。全国卫生系统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 将学习活动推向深入, 奋发有为, 开拓进取, 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实现卫生事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新突破, 全面开创新时期卫生工作新局面。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 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 推进基层综合改革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全国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 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40元左右。优化统筹补偿方案,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 力争实际报销比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8万元, 提高门诊报销水平, 逐步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比例。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 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等病种纳入试点范围。开展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试点, 探索新农合大病保障机制。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规范推进多种支付方式改革, 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提高受益水平。强化新农合基金监管。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模式试点、即时结报等便民服务。
出台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试点基层首诊制。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继续做好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工作。开展乡镇卫生院评审工作, 制订村卫生室管理规范性文件, 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 (助理) 医师转化, 指导乡村医生转变服务模式, 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加快建立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多渠道长效补偿机制, 建立按人头支付的门诊诊疗费制度并纳入新农合报销,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分配比例村卫生室原则上不低于40%, 落实各级政府对乡村医生的专项补助。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
巩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新机制, 健全管理体制, 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 加强分类指导, 开展绩效考核, 调动人员积极性。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 探索签约服务。继续开展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30元, 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 加大绩效考核力度, 巩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成效。继续推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联系县工作。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住院分娩补助、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二)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 逐步向村卫生室、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序推进。推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 逐步健全基本药物遴选调整机制。规范各地药品增补。规范基本药物剂型、规格和包装, 探索建立基本药物统一标识。稳固基本药物采购新机制, 坚持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 落实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管等采购政策。确保重大疾病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和供应保障。对于独家品种和经多次采购价格基本稳定的基本药物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对于独家品种, 也可以省为单位直接与药品生产企业议定采购数量和价格。少数基层必需但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基本药物, 采取招标定点生产等方式确保供应。逐步规范基本中药饮片管理。
加强药物政策研究, 适时发布国家药物政策报告。完善基本药物使用政策, 修订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 制订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 提出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的鼓励政策。加强医务人员用药培训和考核, 重点提高基层药学服务能力和水平。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加强监管。推动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基地建设。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 逐步将村卫生室、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纳入监测评价范围。加快建设医疗卫生机构药品 (疫苗) 电子监管系统。
(三)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落实便民惠民服务措施。
在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力争形成可向全国推广的经验和路径。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 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 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适时启动第二批改革试点, 争取2013年年底前全国50%以上的县 (市) 参与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 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围绕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等改革重点,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善政策措施。
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继续推行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 优化就诊环境和流程。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病房创建工作。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 提高医院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例, 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工作, 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社会办医机构床位数占比增加2~3个百分点。
三、认真做好卫生应急、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工作
贯彻《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推进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探索基层卫生应急管理模式, 继续推进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 (市、区) 创建工作。完善各级卫生应急指挥框架, 开展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制订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制度》等制度, 修订《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 制订《卫生部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工作, 规范国家和省级风险评估工作, 在全国1/4以上的市县级推广风险评估工作。启动卫生部卫生应急指挥决策平台二期建设, 初步实现20个以上省份与卫生部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互联互通。制订各级各类卫生应急储备目录, 完善物资储备。启动国家级区域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相关工作。做好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以及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
制订疾控机构管理规定和岗位设置管理意见, 全面实施绩效考核。开展疾控体系建设10年评价工作。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 实施“五扩大、六加强”各项措施, 指导社会力量参与防治工作。推进结核病新型防治服务体系建设, 以地市为单位耐多药肺结核规范化诊治覆盖率达到30%, 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继续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全面启动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工作, 落实包虫病防治行动计划。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维持无脊灰状态, 推进消除麻疹工作。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加强呼吸道、肠道、自然疫源性等重点传染病防控, 及时处置暴发疫情。加大中西部地区地方病防治工作力度。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 推进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 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继续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推进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 以区县为单位, 网络覆盖率达到65%以上。修订国家卫生城镇标准及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开展以农村为重点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和环境卫生监测, 推进疾控工作与爱国卫生紧密结合, 继续开展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工作, 将健康城镇建设指标纳入其核心建设与考核内容。
制订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规划和标准。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妇女常见病筛查管理。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制订早产干预指南和规范。继续实施“降消”项目, 做好儿童健康综合干预重点联系点工作。探索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模式。加强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组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清查, 开展卫生系统专项整治行动和多部门综合整治行动。制订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健康教育基地建设标准, 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和协作。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 巩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成果, 推进戒烟服务。
四、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修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工作。实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制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核心指标, 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强化重点医疗技术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 推进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工作。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推进合理用药和临床药师制度。加大临床路径管理, 改进医院管理与服务。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院前急救管理与建设。制订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标准, 引导建立分级医疗、上下联动的格局。组织开展专科医师认定和考试试点、乡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点工作。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 在近100所三级医院开展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继续开展万名护理人才培训项目。贯彻《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 (2012-2015年) 》。加强无偿献血和采供血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稳步推进血液核酸检测工作, 保证血液安全。推动临床合理用血。落实《“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 逐步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能力。落实《全国防盲治盲规划 (2012-2015年) 》, 为30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重点提高955所受援县级医院的能力水平, 巩固东部9省 (市) 对西部8省 (区)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省际医院对口支援。实施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 重点提升县级医院对20种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健全医疗服务监管体系, 推动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重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监管长效机制。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 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开展平安医院示范地区 (单位) 创建活动。开展医药费用监测工作, 加强医药费用控制。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 完善医疗安全预警机制。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 开展高值医用耗材使用专项治理活动。制修订各级各类医院评审标准、各临床专科诊疗能力评价体系。继续对部属 (管) 医院开展巡查工作。确定首批优质医院重点联系单位, 分批次分步骤推动100所国家优质医院、300所区域优质医院和500所优质县医院创建工作。贯彻《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严厉打击非法器官移植活动, 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 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人体器官捐献体系。
五、依法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强化卫生监督
落实《国务院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进卫生系统食品安全相关能力建设。完成年度食品安全标准清理工作任务, 加快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限量标准等基础标准的制修订, 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培训及跟踪评价工作。以粮食、蔬菜、肉、乳、婴幼儿食品和非法添加物等为重点, 实施2013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至少覆盖50%的县级行政区域。完善食源性疾病管理制度, 规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和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组织开展优先评估项目, 推动基础数据库建设和相关研究。适时发布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黑名单”, 完善相关检验方法。
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基本完成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项目。规范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运行机制, 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覆盖率扩大到90%以上。贯彻全国卫生监督员培训规划, 落实首席卫生监督员、卫生监督紧缺人才以及基层复合型人才等培养工作。深入推进卫生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 职业病诊断机构市 (地) 级覆盖率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县 (区) 覆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80%以上。扩大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 进一步规范放射诊疗防护工作。实施2013年国家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方案。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 确保实现量化分级管理率, 住宿场所和游泳场所达到100%, 美容美发场所达到50%以上,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强学校卫生监督, 中小学校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80%以上。做好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采供血。
六、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根据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统筹做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各项工作。
七、中医药工作
根据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 统筹安排中医药工作, 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八、加强人才、科技创新、卫生信息化工作, 为医改提供有力支撑
贯彻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以及农村医学生免费培养。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完善专科医师培训路径, 建立公共卫生医师毕业后培训模式。做好“十二五”继续医学教育, 落实乡村医生教育规划。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工作。修订全科医生评价标准。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总体部署, 推动出台相关机构编制标准。开展省和地市级新任卫生行政领导干部卫生政策法规培训。
强化医学研究规范管理, 完善医学伦理、科研诚信等制度建设。部署2014年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任务。制订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十二五”后两年的实施发展规划, 建立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制订创新药物保护管理规定, 促进创新药物与大病保障的有机结合。出台《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管理办法》、《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法 (试行) 》等文件。
加快推进国家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联通卫生信息化综合试点省份信息平台。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药品供应、卫生综合管理等主要业务领域信息系统建设, 推动实现卫生信息化3521建设总体框架。完善卫生信息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 建设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加快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加快推进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与各省级平台及大型定点医疗机构等试点单位的互联互通。
九、改进工作作风, 加强惩防体系建设
深入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 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 改进会风文风, 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扎实推进卫生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做好权力运行网上监控工作。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完善医德考评制度, 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继续深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 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廉洁风险防控, 着力构建防控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民主评议行风活动,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 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
十、统筹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加强卫生改革发展重大政策研究, 加强医改监测和评估工作, 做好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加强卫生法制建设, 全面推进卫生系统依法行政。宣传贯彻《精神卫生法》。推动《基本医疗卫生法》、《中医药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执业医师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院前急救管理办法》、《专科护士管理办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办法》、《临床药师管理办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制修订工作。做好卫生行政复议应诉工作, 探索行政复议案件现场审理方式。开展卫生系统“六五”普法中期检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促进行政审批权力规范运行。
加大医改投入力度, 落实好医改各项投入政策。继续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农村急救体系、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地市级医院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等建设,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启动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人员周转宿舍和妇幼保健体系等建设。做好牵头联系的吕梁山片区、卫生行业扶贫、定点扶贫以及对口帮扶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等工作, 继续推动卫生援疆、援藏、援青和玉树地震灾区医疗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贯彻《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和《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 将高值医用耗材纳入以政府主导、以省为单位的集中采购范围。规范开展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 全面推进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加强医学装备管理, 促进大型医用设备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落实《卫生部项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医改投入监测平台、医改资金监管平台的建设与使用。抓好卫生总费用核算、医改资金监管和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监管全覆盖,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推进建立医改资金使用效果评估机制。进一步降低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 2013年原则上降低到33%以下。
加强和改进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健全新闻宣传工作机制, 完善新闻发布制度, 加强发言人队伍建设。围绕深化医改和落实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持续推出卫生系统重大先进典型。做好突发事件风险沟通, 推动和创新健康传播,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抓好卫生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 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加强卫生系统官方网站以及“12320”卫生热线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加强卫生系统微博客的运用和管理。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工作, 着力推进院务公开和采供血、食品安全标准等信息公开。
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精神, 完善预防和减少卫生信访问题的综合体系, 全力解决重点案件、突出问题。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1. 搞好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差,是导致奶牛发生乳房炎、肢蹄病、不孕症三大疾病的直接原因。奶牛粪尿排泄量很大,易造成牛舍、牛床和运动场污染,因此应及时清除粪尿。新建牛场一定要把牛场内净道(即牛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奶车出入的专用道路)与污道(即粪便等废弃物、淘汰牛出场的道路)分开,污道在下风向,雨水和污水应分开,目的是为了防止将污道的病原带到净道进而带到生产区,以保证牛只的卫生与健康,减少乳房炎及其他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牛奶中细菌总数。场区内应设有粪尿处理设施如沼气池等,处理后的粪便应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规定,排放出场的污水必须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防止二次污染。
及时清洗、消毒食槽和饮水设备,避免细菌滋生。一般牛场使用的是饮水槽,尤其是进入夏季后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如果不经常清洗、消毒,牛喝了不洁净的水,很容易生病。
2. 如何进行消毒
为了保证奶牛场的正常生产,防止疾病的发生,整个牛场的卫生消毒必不可少。奶牛场的卫生消毒是减少或消灭病原微生物的有效途径。春季进行消毒处理,更具有事半功倍效果。
①消毒剂的选择
应选择对人、奶牛和环境比较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和在牛体内不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根据消毒对象不同,所选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也各不相同。一般奶牛场可选用的消毒剂有石炭酸(苯酚)、煤酚皂(来苏儿)、双酚类、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碘伏)、过氧乙酸、生石灰、氢氧化钠(火碱)、高锰酸钾、硫酸铜、新洁尔灭、松馏油、酒精等。国家最新制定的无公害牛奶生产标准,允许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棚舍和器具进行消毒,但不能使用酚类进行器具消毒。
②牛舍及环境消毒
牛舍至少应在春、秋季各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牛舍、牛床、墙、饲糟、粪沟等处可喷洒3%的热火碱溶液,天棚等处可用5%来苏儿消毒。以后在每批牛只下槽后,把牛舍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并在牛舍周围、入口、产床和牛床下面撒生石灰或喷雾2%火碱溶液进行消毒,以杀死细菌或病毒。
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2周左右用2%火碱溶液消毒喷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设消毒池,消毒池内消毒液要经常更换。
③定期消毒各种工具
要定期对饲喂用具、饲料车等进行消毒,可选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日常用具、挤奶设备和奶罐车、兽医器械、配种器械等在使用前后也要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进出车辆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后方可出入。挤奶机器管道用35~46℃温水及70~75℃的热碱溶液进行清洗消毒,以除去管道内的残留矿物质,同时也可防止微生物的滋生与繁殖。
④工作人员消毒
场区内必须设有更衣室、厕所、淋浴室、休息室等,更衣室内应按人数配备衣柜,厕所内应有洗手用的清洗剂。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进行更衣、踩踏消毒池,再经紫外线照射消毒3~5分钟。尽量避免外人参观,外来参观者进入场区参观应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经紫外线消毒。另外,工作服不应穿出场外,工作服和工作鞋要定期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或煤酚皂的水溶液进行消毒。
⑤对牛体和环境同时进行消毒
定期用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进行带牛环境的消毒,这样既消灭了牛体表、枷杠和料槽表面的微生物,还避免了牛只间微生物的传染,但在进行带牛消毒时,一定要避免消毒剂污染牛奶。
在挤奶、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奶牛进行接触操作前,须先将牛有关部位如乳房、乳头、阴道口和后躯等用清水冲洗、擦洗干净,再进行消毒擦拭,防止人为地传播疾病。另外,定期用4%硫酸铜溶液对牛进行喷洒浴蹄,以降低蹄病的发生率,保证牛体健康。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围绕“学校为学生着想,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生命健康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确保学校安全无事故.二,主要工作: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进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xx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已由每年的15元增加至每年25元。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卫生部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对服务规范内容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新的20xx年版得的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确保我辖区内的社区居民能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国家20xx年新的《规范》及省、市、区的相关文件规定,为做好我辖区内社区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出以下工作计划:
一、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室:
在现有的医院管理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院在院办公会的会议精神下特成立了共卫生服务部,任命赵健宏为公共卫生服务部主任,负责公共卫生的全盘工作的开展以及各类报表的上报,同时要负责各类台账的完善工作;任命许芹珍为计划免疫科科长,负责计划免疫的全部工作及报表上报工作;任命杨晓静为妇幼保健科科长,负责妇幼保健工作和儿童保健工作,同时仍需兼职护理部工作;尹天润负责导医工作和慢病管理工作,同时协助主任完成部分文书书写和台账完善工作。
二、工作目标:
在20xx年新的《规范》包括11项内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目前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院除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以外均可做,现将具体工作实施的要求如下列出: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遗传病史、残疾情况和生活环境情况,在填写时一定要按照个人基本信息表的内容进行询问填写,有相关疾病史时则应该加入相关疾病的随访表格。同时将建立好的居民健康档案录入到XX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同时要将居民的档案存档。
(二)、开展居民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使个人和群体实现健康的目的;提高和维护健康;预防非正常死亡、疾
病和残疾的发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除去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僧或方式。通过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板报、橱窗、讲座、播放视频影音资料、开展免费的健康咨询和布标悬挂等方式进行宣传,让社区居民能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从而能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效果。
(三)、开展计划免疫工作
为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和指导各地科学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我院一定要按照上级要求做好我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工作,以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在接种时一定要按照接种程序和疫苗操作规程进行各类疫苗的接种,同时要及时将接种不良反应报送到相应部门。
(四)、开展妇幼和儿童保健工作
为辖区内0-6岁的儿童建立健全的健康档案,在新生儿访视中要做好出生后7天、14天和28天的新生儿访视工作,要做好相应记录;在婴幼儿健康管理中工作人员需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共8次为婴幼儿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进行预防接种;在学龄前儿
童管理中需每年对其进行一次体检,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在孕产妇管理中对于孕早期则应建议孕妇到妇幼保健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一次随访;在孕中期管理中孕16-20、21-24周个进行一次随访;而孕晚期管理中则应督促孕妇在28-
36、37-40周时去有助产资质的医院进行体检随访。
在产后3-7天内,工作人员应上门对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在产后42天则应对产妇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
(五)、慢病管理
主要针对辖区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健康动态的管理,对于在首诊中发现的或者是在建立健康档案时患有慢病的人群应是用慢病的专用档案进行系统管理,定期随访。同时每年对此类居民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
(六)、传染病工作
在日常的门诊坐诊中如发现传染病是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对于瞒报、漏报或者是迟报的人员进行严厉处罚。每月则应有固定时间(10天为一次)对所有的门诊日志进行巡查。
(七)、老年人管理工作
主要针对辖区内65岁以上来年人进行系统管理,定期的举行健康知识讲座,同时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建议老年人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以防止相应疾病的发生,要为老年人提供自救、互救等相关技能的指导。
三、主要策略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在我院院领导的指导支持下,统筹的安排今年下半年的工作,具体工作分配到个人,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部门协商工作,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积极的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落实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对在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与分管领导进行沟通,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
(三)、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在各项工作开展之前便制定出各类工作的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加之工作目标,以确保本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发现问题则应立即解决,做到每项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实、有结果的顺利进行,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
(四)、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本我院的重点工作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病档案和老年人档案,通过档案的建立要带动医疗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为此,要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狠抓落实,确保今年下半年的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请各科室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的相关规范和20xx公共卫生工作计划的相关要求进行工作,以便将我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二)
为了确保今年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路南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20xx年公共卫生工作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今年我站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到人,根据人口比例,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
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健康教育
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
2.健康教育课每两个月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1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同上,每季要有照片存档。
(二)、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9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并输入电脑。
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4.掌握辖区内婚龄青年名单,积极动员欲婚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确保优生优育。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收费价格上墙,合理收费,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
2.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对居民的自诊或转诊率必须达90%。
3.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
1.责任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上门访视中确保每户农户获得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
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专人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3.方便群众报销进行代办,使参合人员能及时得到报销,农户对报销工作满意度达到90%或以上。
(五)、妇女保健
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
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
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45%以上,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
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六)、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
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建档率要求90%,健康体检率80%或以上。
2.开展每年四次免费随访工作,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七)、重点疾病社区管理
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
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查螺、灭螺、查治病工作完成95%,如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协助做好疫点处理。
3.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或以上。
4.协助政府、村委对精神病人的综合管理,综合管理率达80%,同时建立卡片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并在访视中指导合理用药。
5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为重点慢性病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汇总上报。
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三)
自20xx年12月,我区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进社区卫生运行机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居民在改革中得到了切身实惠。20xx年,在剖析总结三年改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新“医改”和“实施方案”的指导精神,准确、稳健、创造性推进全区社区卫生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工作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健康管理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坚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思路
继续深化社区卫生体制改革,以保障民生为己任,围绕着“提供居民最迫切的医疗卫生需求、保证居民最基本的公共卫生项目服务、改善居民对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公信度和创造社区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事业发展的工作氛围”工作主线,紧扣“质量管理持续年”和“政策研究完善年”工作内容,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工作机制,谋划20xx-20xx年三年工作规划和目标,狠抓医疗质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强化管理、深化研究、夯实基础、提升水平,保证社区卫生可持续性发展。
三、工作目标
1、深化研究。以政策指导发展、政策保证发展、政策引导未来为理念,围绕着制约我区社区卫生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入研究5项政策机制。
2、夯实基础。在20xx年医疗质量管理基础上,继续严抓“三基三严”,年内要求完成“写好一份病历、掌握一项技能、答好一张试卷、讲好一堂课、做好慢病管理”,全面提升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3、强化管理。以基础考核和项目考核相结合,注重环节考核,实施“3+1”考核模式,落实“四化”考核管理。
4、提升水平。讲好“一堂课”,即人人要讲好“一堂健康教育课”。管住“两个慢病”,即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规范管理100名高血压和100名糖尿病患者。提高“三项能力”,即提高儿科疾病诊治能力,提高院内急诊救治水平,提高传染病甄别和管理能力。建立“四位一体”综合服务模式,即建立完善老年病疾病诊治、中医、康复、护理“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建立完善我去社区卫生老年病管理和康复管理体系,年内全区共设置350张老年病床,逐步满足居民就近住院治疗和缓解大医院住院压力。
四、工作内容
(一)研究落实新“医改”和“实施方案”的内涵,指导我区社区卫生政策研究方向。
从新“医改”和“实施方案”中,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贯穿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的国家医改方向,围绕着“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和“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规范”,结合××区改革现状,做好五方面政策研究:
1、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保证社区卫生政府主导,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社区卫生财政投入、运行管理、成本控制、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等工作机制,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和公正。
3、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进一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管理模式研究,调动外部和内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制度,保证效率和效益。
4、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保证社区卫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要着力引导社区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主要通过增加服务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合理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来获得合理的报酬,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5、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地区服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满足多层次需求,使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以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为目标,拓展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
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改五项钟点工作为目标。研究和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9类项目内容(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和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并以此为基础和模板,分析我区公共卫生经费构成和用途,对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9类项目内容,拓展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化资金使用效率,研究和完善××区社区卫生“一个体系三个机制”“四位一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法。即街乡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分片指导监管机制(社管分片和公共卫生三线四片管理方式)、四种运行模式机制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机制。
(三)加强个人能力建设,日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提升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
结合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要求,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特点,落实××区社区卫生岗位技术练兵工作方案,在2-3年内不断强化和规范技术流程。提升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个人工作能力。年内要进行全区健康档案书写、急救技能、健康教育讲课、慢病规范化管理、公卫技能、信息化管理、财务等各种形式的技能比武。创新医务人员基本知识考核办法,发放医疗、护理、中医、康复、院感、公卫等专业考题,利用“社区直通车”短信平台和“社区健康通”手机,建立手机短信日常考核管理模式,年终所有医务人员分专业进行全员理论考核。继续推选出一批业务能力强、热爱社区卫生工作的先进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人员。
(四)突出医改基本任务,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维护好居民健康
在社区卫生工作中,要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从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入手。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于老年健康、老年病管理工作已成为社区卫生的首要工作。
1、建立四位一体”综合服务模式,即建立完善老年病疾病诊治、中医、康复、护理“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发挥老年人个人健康档案作用,指导老年人预防、治疗各项慢性病和传染病,指导开展家庭护理和心理疏导,发挥中医保健和康复治疗等服务措施,实施“四位一体”综合干预,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质量。
2、建立老年病居家规范管理、住院规范治疗和社区康复治疗相结合的疾病管理体系。规划6-10家社区卫生中心设置350张老年病床,建立覆盖全区的老年病服务网络,并在大医院“一对一”帮扶下,就近收治需住院治疗的,大医院不接受的老年病患者,解决老年病患者“住院难”和大医院“转出难”的问题。
3、按照××区社区卫生3年康复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社区康复管理,依托中日友好医院--六里屯社区康复培训指导中心,加强各中心康复科建设,分阶段逐步提高康复人员服务能力,实现“慢性病管到家,老年病住社区、康复到中心”社区慢性病、老年病环状管理,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医院双向转诊通道畅通。
(五)加强社区卫生内涵建设,逐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1、讲好“一堂课”。解决医务人员“敢讲”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要求所有卫生技术人员根据自己专业,人人要讲“一堂健康教育课”。在全员讲课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讲课水平。年内在全区评选社区卫生“健康教育演讲之星”,并进行全区巡讲。
2、研究和建立××区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建立以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为依托,以专业管理部门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管理网络,建立以“专家巡讲团”“社区卫生业务人员巡讲团”“家庭保健员和居民演讲团”的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建立社区卫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促进健康教育全面推进。
3、管住“两个慢病”。根据××市卫生局社区慢病管理规范,进一步推进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通过强化培训,加强指导,系统考核,社区全科医生人人过关,是全区慢病管理科学化、统一化、规范化。要求每个中心至少规范管理100名高血压和100名糖尿病病人,逐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4、保证医疗安全,提高专业医疗质量管理能力。建立××区社区卫生医疗、慢病、中医、康复、护理、院感、财务专家指导组,规范、指导、考核全区工作。通过培训现有人员、选派人员短期进修、大医院对口指导等措施提高各中心全科医师儿科疾病诊治能力。依托地坛医院医疗资源,提高传染病甄别和管理能力。依托儿研所、××、安贞、垂杨柳等大医院院感专家力量,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点,进行院感培训和“一对一”指导,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与××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共同制定××区社区卫生护理骨干培训计划,为每个中心培养1名具有社区卫生护理理念和技能的业务骨干,提高社区护理水平。
5、建立××区社区急救网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急救诊治能力,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救治能力,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团队作用,借助社区健康通、健康直通车和家庭呼叫器的平合,搭建与念救体系、网络医院之间的绿色救治通道,合理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三级综合医院以及急救体系的医疗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有效、安全的医疗服务,达到提高社区突发疾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社区居民健康水平。
6、进一步推进“全科团队”建设,规范“社区健康通”管理,完善“健康直通车”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社区、居(村)委会联系与合作,以全科服务团队为主体,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通过1份慢病防治方案、1个家庭医生、1名家庭保健员、1张居民联系卡、1份家庭居民健康档案、1条健康热线、1条健康提示短信等形式,开展健康管理宣传。扩大“家庭保健员”队伍,将慢病管理工作做到家庭。
7、为充分发挥社区百姓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增强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意识,进一步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20xx年继续推进家庭保健员培养工作,规范家庭保健员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提高家庭保健员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8、发挥各中心工作创造力,继续挖掘潜力,推进“一个中心一个亮点”工作,推进中心文化建设,加强科研能力,继续推进知己管理、慢病管理俱乐部、健康教育团队等业务工作。
9、在原有对口支援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支援工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了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医疗人才优势,促进了优质卫生资源向社区、乡镇倾斜,提高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水平。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伍是帮扶工作的重点。
(六)强化管理,加强分层监管力度,公平、公正推进社区卫生绩效考核工作
1、修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慢病、护理、中医、康复、院感6个专业绩效考核标准。
2、以基础考核和项目考核为基础,注重环节考核,实施“3+1”考核模式,即3次季度日常考核和年终综合考核。
3、在充分总结前三年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调整社区卫生绩效考核方式方法,落实“质量考核日常化,结果审核定期化,绩效考核项目化,考核手段信息化”,运用卫生经济学的原理,将服务效率、人均受益量、效益等科学指标应用到社区卫生项目管理考核体系。
4、调整社区卫生公共卫生经费和人员经费兑现方式。
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月”
工 作 总 结
根据县环保局、县农业局、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迅速掀起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月”的通知》的通知(漳环发[2012]17号)文件精神。为建设一个整洁、良好、健康的农村环境,建设文明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镇党委、政府确定,从4月份开始,在我镇开展了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月”活动,使全镇环境得到初步治理,全镇环境综合质量大为改观,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实效
自开展活动以来,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多次召开班子会,研究讨论了《金钟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金钟镇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月”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并通过召开镇村两级干部会和村干部会,全面安排部署,广泛动员宣传。各村和各机关单位都相继召开了安排部署会议,同时召开各种形式的宣传动员会议
14场(次),制作宣传版面,悬挂横幅4条,办板报、宣传专栏13期,印发宣传资料1000余张;各村共确定垃圾填埋场13处,投工投劳418人(次),垃圾清运4.3吨,整修道路边沟16.5公里,植树1800余棵,回收废弃地膜2.1吨,整治村部、学校、居民点等重点区域15处。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部署,靠实工作责任
自县上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月”以来,镇党政主要领导立即行动,联手其他镇直机关单位,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赵永刚任组长、镇长汪肄、副镇长马治国任副组长,各驻村组长和镇直各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月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马治国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制定了工作方案,随即召开了由镇、村干部及机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 “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月”动员大会,在全镇范围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这此项任务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一次实践活动,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做到了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到位,同时要求领导靠前指挥,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高标准地完成整治任务。
(二)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多方参与
镇党委、镇政府先后召开镇村两级干部会议和群众代表会议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同时,我们通过办专题板报、挂宣传横幅、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宣传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月的目的和意义,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此项活动。经过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环保氛围,社会各界都不同程度参与到了这项工作中,金钟学区和扎树中学组织500多名学生进行义务大扫除,其他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也走
上街头,参与垃圾清理、拉运、破旧拆除等工作。
(三)行动落实到位,整治效果明显
一是从自身做起,为工作开展树立榜样。把镇政府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由镇长亲自抓,镇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每天保洁,每周一、三、五全体职工大扫除,房前屋后,逐楼层、逐科室做到不留死角,达到“绿化、硬化、美化、亮化”,为其他单位个人树立榜样。
二是加强村级环境整治。各村共确定垃圾填埋场13处,投工投劳418人(次),垃圾清运4.3吨,整修道路边沟16.5公里,植树1800余棵,回收废弃地膜2.1吨,整治村部、学校、居民点等重点区域15处。
1、镇村道路整修。镇上投入人力200多人(次),以东金路为重点,路段实行村社负责,彻底铲除阳沟中的杂草杂物,粪堆柴草和各种生活垃圾。
2、重点区域整治。为了彻底改变村庄“脏、乱、差”现象,整治工作围绕村部、学校、农宅居住点等重点区域向四周辐射,就近确定了垃圾填埋场,清运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4.3吨。
3、农户院落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户的柴草、厕所、畜禽圈舍进行规划调整,动员全民对自己庄前屋后、房屋院落进行了彻底大清扫,形成人人讲卫生的良好风尚。
虽然我们最近做了一些工作,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但距离上级部门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对日常保洁和群众的卫生习惯引导工作上更要下功夫,争取把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月活动做得更细更好。
(四)严格督查考核,明确实行奖罚。为了督促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月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镇农村环境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对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当场纠改。同时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环境整治工作局面,镇党委、政府
于4月27日组织班子成员和支部书记对各村环境卫生进行综合考评,对环境卫生整治效果突出的金钟村等3个村予以表彰。同时对整治不够彻底的寨子川村进行了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三、今后工作方向
一是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县上统一部署,镇党委、镇政府继续紧紧围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月”这一主题,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研究解决,确立今后我镇深入实施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的总体目标,切实加强长期组织领导,固定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逐步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二是不断深入宣传引导。通过设置大型宣传广告、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措施,努力营造“千家万户知环境、千军万马治环境”的浓厚氛围。组织全镇干部职工义务清扫,形成周五大扫除制度,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在全镇中小学广泛开展此项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营造“人人讲文明、个个抓环境、处处展形象”的良好局面。
三是不断改善农村面貌。以巩固整治成果为主攻方向,特别突出建设管理,组建得力队伍,严格规章制度。镇直各单位要实行周末大扫除,卫生评比,反面典型曝光等措施,严厉打击非法建设,杜绝乱修乱建,规范市场秩序,做到摊位归位,车辆停放有序,提高居民文明卫生素质,促进环保成果巩固。
二0一二年五月七日
主题词:农村 环境 集中整治 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市17个县级疾控中心从事环境卫生监测工作的在编人员和仪器设备[1]。
1.2 方法
编制调查表对本市17个县级疾控中心从事环境卫生的人员、生活饮用水和空气污染监测能力进行调查,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工作人员基本状况
本市有72人从事环境卫生工作, 男性49人, 女性23人, 平均年龄41.6岁, 超过45岁的有7个县市区。大专以下学历占52.8%, 本科学历占47.2%, 无研究生。有4人无职称, 初级职称占40.3%, 中级职称占41.7%, 副高职称占4.2%, 无正高职称[1]。实验室工作人员101人, 10人以上只有4个单位, 6人以上占7个单位。3人以下有5个单位, 其中峡山区和保税区未设置实验室。见表1。
2.2 岗位职责设置情况
本市县级疾控中心无独立环境卫生科室, 工作人员均为兼职, 承担多岗职责。高密市、青州市、潍城区、寒亭区和5个开发区共9个疾控中心, 内部设置1个科室从事环境、食品、学校、职业和放射防护卫生5个专业的工作, 占52.9%。诸城市、安丘市、昌邑市、奎文区和坊子区5个疾控中心设置1个科室, 从事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2个专业的工作, 占29.4%。寿光市疾控中心设置1个科室从事环境、食品、职业卫生3个专业的工作, 临朐县和昌乐县设置1个科室从事环境、食品、学校卫生3个专业的工作。
2.3 空气污染和生活饮用水监测能力
2.3.1 空气污染监测能力
主要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预评价工作。12个县市区, 具备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能力, 配备了相关仪器设备, 并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均不具备公共场所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开发区中高新区和滨海区配备了部分公共场所卫生监测仪器和设备, 只能监测部分指标。峡山区、经济区和保税区无监测仪器和设备, 不具备监测能力。
2.3.2 生活饮用水检测能力
仅有寿光、安丘、高密、青州、诸城和临朐6家疾控中心实验室具备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规定的常规指标检测能力, 并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本市县级环境卫生工作呈弱化趋势, 人员少, 年龄大, 低职称人员较多, 专业结构不合理[2,3]。 (1) 由于卫生监督和疾控机构实行改革, 分离成2家独立机构, 相对年轻的专业人员多数安排到卫生监督部门; (2) 当前疾控机构存在注重疾病防控, 轻视五大卫生工作现象, 新招聘的年轻专业人员, 以及引进的高职人员, 一般都安排到了传染病、免疫预防、慢病、艾滋病等专业科室。环境卫生工作主要是从事饮用水和空气污染监测工作, 涉及民生工程, 人员少, 高级职称人员少, 无法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 不能开展突发事件应急与处置工作, 不能开展新 (改、扩) 项目的卫生学评价等工作。现在已经是信息化时代, 年龄较大的人员, 微机操作水平普遍较差, 不能胜任当前工作需要。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取得相关卫生监测与评价资质, 因其工作机制灵活, 工作效率相对较高, 存在竞争优势, 县级疾控中心若不提升人员素质和监测能力, 就会逐渐失去工作阵地。
建议在编制紧缩的情况下, 聘请社会上年轻的专业人员, 从事环境卫生监测工作[2];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应加大投资力度, 提升公共卫生监测能力;区级疾控中心, 可与市级疾控中心实行资源共享, 相关指标委托检测。
摘要:目的 了解本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控中心) 环境卫生工作开展状况。方法 编制调查表, 对全市17个县级疾控中心从事环境卫生工作的人员、生活饮用水和空气污染监测能力进行调查。结果 人员偏少, 年龄较大, 专业人员设置不合理, 普遍存在职责多岗现象;所有单位不具备公共场所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能力;2家单位饮用水不具备常规指标检测能力。结论 县级疾控中心环境卫生工作呈现弱化趋势, 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及饮用水和空气污染监测能力建设。
关键词:县级疾控中心,环境卫生,分析
参考文献
[1]陶毓敏, 叶丽霞, 董莹, 等.宁波市市县两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5, 31 (3) :317-319.
[2]吕炜, 莫丽华.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况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 2012, 18 (4) :251-253.
什么是和谐工作环境
和谐工作环境是对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处于最佳状态的描述,是和谐单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谐工作环境,至少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舒适的工作场所。工作场所是工作环境的必备条件,是营造和谐工作环境的物质基础。各单位工作条件千差万别,不可能用一个标准衡量,但和谐环境客观要求其应具有整齐划一、窗明几净、方便适用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特征。二是宽松的工作氛围。表现为单位的民主正气得到弘扬,员工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全体人员目标和任务明确,工作氛围具有舒适、活泼和宽松的特点。三是良好的工作秩序。表现在单位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人人自觉遵章守纪,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和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默契,一切活动秩序井然,忙而不乱。四是融洽的内部关系。领导干部作风民主,关心群众生活,讲究工作方法。员工尊重、维护领导权威,自觉服从管理,干群关系融洽。同事之间相互支持,团结友爱,齐心协力,同舟共济。
为何要营造和谐工作环境
和谐工作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二者在出发点和归结点上完全一致,并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只有营造和谐工作环境,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真正让人才、技术和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才能实现单位更好更快地发展。
和谐工作环境是和谐单位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谐单位的创建必须在单位的管理制度、分配机制、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全面着力,在主要方面和总体上构成和谐,才称得上单位的和谐,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也不能称其为和谐。和谐工作环境作为和谐单位重要内容,在和谐单位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并能够为全面推进和谐单位建设提供条件和动力。
和谐工作环境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谐的工作环境对于调节员工情绪,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单位和谐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人是有感情的,工作环境和谐,人的潜能可以充分发挥,工作效率就会大幅提高。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免除员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减少为协调关系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果和质量。第三,和谐工作环境有利于创新。创新是单位发展不竭的动力,一个单位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发展活力。工作环境对创新活动影响巨大,创新的种子只有在良好环境中才能生根、发芽和结果。
怎样创建和谐工作环境
和谐工作环境是和谐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单位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创建和谐工作环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著手:
领导率先垂范
牢固树立“四种意识”
一个单位是否和谐,关键在领导。营造和谐工作环境,领导干部应首先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树立“淡泊意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的心态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以平常心对待权和利。二是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宗旨。领导干部要树立为群众服务思想,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服务于群众,甘心情愿作群众的“公仆”,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三是树立“群众意识”。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四是树立“大局意识”。领导干部要有全局意识,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完善规章制度
摆正公平管理尺度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发挥制度应有作用的必要条件。加强制度建设应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广泛听取意见,对原有规章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鼓励大家建言献策,或通过会议、座谈等方式,充分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让制度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真正使制度成为符合上级精神、切合本单位实际和全体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二是严格贯彻执行,确保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规章制度贵在落实,也难在落实,制度只有落在实处,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要摆正公平管理尺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只论事不对人。
采取多种措施
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
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可从创建“一个机制”、发挥“两个作用”、实践“三个创优”入手。一是创建“一个机制”。建立员工培训机制,定期安排员工培训,让所有员工都能得到充分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文化素养,从根本上解决持续发展的智力源泉。二是发挥“两个作用”。第一,发挥好领导干部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表率作用。第二,发挥好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队伍是单位的骨干,两个队伍作用发挥好了,就会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三是开展“三个创优”。第一,创优良作风。即在全体人员中大力倡导和培养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认真负责和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第二,创优质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开展生产优质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名优品牌活动,创出自己的优质品牌。第三,创优良业绩。围绕单位工作重心,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鼓励大家争创优良业绩,争做优秀员工。
关心爱护职工
实现栓心留人
人是生产力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要在单位营造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对单位发展的巨大作用。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让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二是不断改善硬件设施。立足本单位实际,以满足需要、舒宜方便、健康环保为原则,对工作场所进行人性化设计和改造,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使员工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工作状态。三是真诚关心体贴员工。员工是单位的宝贵财富,领导干部要关心爱护员工,党、团组织和工会要积极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使员工真切地感受到单位的温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范文】推荐阅读:
环境卫生日常工作计划07-24
学校环境卫生工作计划07-25
检查环境卫生整治工作06-24
乡镇环境卫生工作制度09-16
县环境卫生工作总结10-13
医院年度环境卫生工作总结05-30
汇文小学环境卫生工作总结06-22
乡镇环境卫生工作实施方案07-06
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汇报09-19
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总结10-04